怎么去91,1024三天不学习赶不上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最近上课老赶不上老师笔记,想去借点大神的笔记看看

&b&各位挺热情的,和下面这个回答一起再次更新一波&/b&。&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comment-&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80/v2-950d39bc8854adbf6c8b8ee5f8f1b73f_ipico.jpg& data-image-width=&690& data-image-height=&690& class=&internal&&英语六级刷高分攻略?&/a&&p&看过其他回答,大家都很厉害,我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学校不让考四级。&/p&&p&这是17年6月的成绩,上个图先。&/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7&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ec7cc0cc18fa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bec7cc0cc18fa1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78& src=&https://pic2.zhimg.com/v2-efedec936e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fedec936e9_r.jpg&&&/figure&鄙人17年6月临毕业前又考了一次(之前一直600+,我并不需要刷分)。这次考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拿星火奖,上个榜,当然,如能激励一下师弟师妹那就最好啦。 新东方的酷学网在我分享成绩和经验后,快递过来一个iPad Mini 4,也是蛮意外和感激的噢。 &p&之前在星火公众号由于篇幅问题,只分享了缩减版的经验,这里上来一份完整版!&/p&&p&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本人一点微小的经验,十分荣幸。&/p&&p&首先,我想强调一下:考前务必要&b&按照考试要求来完整&/b&地做3套真题以上,做完后务求完全弄懂所有错题,并把原因简单地记录下来。实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缺乏对考试整体的良好把握,也很难考得特别好(我之前就是没做好这个)。的确,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很好地知行合一。&/p&&p&&b&总之,实力和技巧缺一不可&/b&。下面分别谈下听力,阅读,词汇,写作翻译怎么提高:&/p&&h2&&b&
听力:&/b&&/h2&&p&&b&听之前:&/b&&/p&&p&&b&利用一切时间间隔狂扫选项&/b&,根据选项内容可以预判录音的主题,根据句式可以推测一下问题的形式,录音中提起此事的方式。&/p&&p&比如:都是To开头就肯定是问咱们目的,意图的,它的问题形式一般就是what is aim/priority of 或 what does A think B should do之类的。都是when开头,那就要留意录音里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了。其他的有待大家自己总结了。 &/p&&p&&b&听之时:&/b&&/p&&p&我一般会选择看着试卷空白的地方,同时&b&专心总结录音大意&/b&和记笔记,因为感觉看选项会分心。&b&录音一开始就得集中精神&/b&,有时候答案就在此处,不留神就溜了。还有就是听到转折词后,得提高警觉。另外,听出一题的答案后,可“稍稍”relax下紧绷的神经,因为放心,一般不会在下一句就杀出个程咬金。当然,有时没听出来也Don't panic,有时听懂后面的,前面的也可以猜出来的。&/p&&p&&b&听后(对完答案):&/b&&/p&&p&此步对于实力提高至关重要。这时知道哪儿做错了,要寻求一切方法纠正。而一般而言,错误源于两方面,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p&&p&&b&1、看不懂或看错&/b&。就是若把听力理解变成阅读理解,这题也会错。对于这个,我们看解析,查词典语法书,请教别人就可以解决。&/p&&p&比如往年有一道题关于魔鬼塔(Devil's Tower)的,里面提到score这个词,那时我一听略为懵逼。后来翻答案,发现原来说的是那只熊“划下痕迹”的意思。具体如图:&/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00& src=&https://pic4.zhimg.com/v2-d73dccf3c7c85de91ef5ab_b.jpg& data-rawwidth=&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73dccf3c7c85de91ef5ab_r.jpg&&&/figure&&/p&&br&或者你查下欧路词典,这是牛津高阶7的结果,看第8条。&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3.zhimg.com/v2-aaae220b0dd3eb99af39a_b.jpg& data-rawwidth=&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aae220b0dd3eb99af39a_r.jpg&&&/figure&&br&&br&这样的用法我以前是真不知道的,自然给我看原文也会抓瞎,虽然给多点时间可能猜得出,但是要命的是&b&听力就是转瞬即逝的&/b&,要求能一听得懂,而实现这个前提是得做到&b&“一扫秒懂”。&/b&&br&&p&&b&2、看得懂,但听不懂&/b&。对于这个,可以先对着原文来听录音来回3遍,记得&b&边听边脑子里认真想象那个场景&/b&,找到不会读的或者读错的部分,做好总结,&/p&&p&比如像bacon and eggs,a little kid of eight, people of all ages,side effects的一些连读,听录音模仿,练熟它们。(有时间最好需要补下&b&音标和相关音变知识&/b&)&/p&&p&扫清这两大难题之后,最好马上挑一些感兴趣的段落,逐句&b&脱稿地跟读&/b&(可以从半句半句开始,慢慢增加长度),最后慢慢做到,听完整个段落,可以大致&b&复述&/b&(对于对话,不妨玩下人格分裂/角色扮演游戏)。做完可以装些变速app,加速到1.6x,甚至2.0x,来体验一下什么叫”酸爽“(。持续锻炼6个月,大脑内部&b&神经元会发生一些喜闻乐见变化&/b&,对英语的理解记忆能力,想听不懂都很难,听力口语能力双双突飞猛进。&/p&&p&&b&音标和音变方面资料推荐:&/b&BBC的音标教学片,瑞秋教你美式口语,Daily Dictation,American Accent Training.&/p&&p&&b&推荐用“每日英语听力”,扇贝听力等,这些材料app里都有,做跟读也很方便。&/b&&/p&&h2&&b&
阅读:&/b&&/h2&&p&阅读跟听力同等重要。&/p&&p&做题时,一般先看题目,划重点词,再看文章;&/p&&p&&b&定位文章里最相关&/b&的段落和句子,与选项仔细对比,&/p&&p&先剔除错得最离谱的,然后&b&得特别小心与原文用词很像&/b&,只差一个词那种选项,很可能一个大坑。&/p&&p&另外,一来就问作者大观点的题目,可以留待最后看完全文再回来收拾它。&/p&&p&选词填空,如果要填一个主语,要注意后面动词的单复数,可以帮助锁定答案。&/p&&p&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时,有三个关键词: &b&懂,多,集中&/b&。&/p&&p&&b&平时提高&/b&&/p&&ul&&li&首先要做到&b&“懂”&/b&。&/li&&/ul&&p&切不可”不求甚解“,最好先诚其意,正其心。大家可以先做一套真题,看下自己正确率。如果错一半的话,老实讲,得直面惨淡的现实了。&/p&&p&先去研读四级或同水平的文章,对照答案、解析、翻译、看语法书,将每一句,每一段含义和前后左右关系给捋清楚;之后摘录生词和短句,每天复习;视乎进展考虑再找更难的文章读。&/p&&p&有余力,想尝试更高阶的玩法的话,可以自己把&b&想精读的文章段落顺序打乱&/b&,然后隔一阵子,没有印象之后,自己尝试还原顺序,然后把结果与原文对比。练习多了,对文章布局,写法也会有更深体会,甚至解锁出”瞻前知后“的神奇技能点。&/p&&ul&&li&其次要&b&“多”&/b&。&/li&&/ul&&p&&b&量和种类多。&/b&阅读量太小和材料种类太少也是万万不行的。除了精读,咱还得多泛读。现在互联网时代,获取资讯很方便。相信大家都每天都有各种东西想去了解和探索,对吗?这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英文关键词搜搜相关话题,看看相关英文文章呢?注意下,泛读时要尽量快点,别太求甚解哦,大概能理解80%就move on下一篇吧。同时要注意阅读种类要杂些,什么都来点儿。学校教育,科学技术,娱乐八卦,炒菜烹饪,游戏运动,化妆美容,两性健康等等尽收眼底,就最好不过啦。&/p&&ul&&li&&b&集中&/b&:&/li&&/ul&&p&&b&短时间集中炮火强攻一个专题&/b&。一个星期专门研究一种话题的文章,比如这个星期环保,下个星期科技类,下下个星期教育类。来回滚。跟以前课本一个一个单元那样。或者直接看一个类别的书,也是一个道理,会有很多词组,术语,表达会反复出现。&/p&&p&如此一来,不但收获了新知,而且提升了功力,一举两得,十分惬意 。每天1小时,持续1年以上,一扫即懂之境界绝非可望不可即的,这样的功力考试自然杠杠滴呀。&/p&&p&千万别觉得这样慢,毕竟学习得讲究循序渐进,消化效果才好,不然很难坚持。从今天开始&/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90& src=&https://pic4.zhimg.com/v2-950d39bc8854adbf6c8b8ee5f8f1b73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50d39bc8854adbf6c8b8ee5f8f1b73f_r.jpg&&&/figure&&p&语法书推荐:&/p&&p&建议初级用叶永昌老师的&b&《英语阅读参考手册》&/b&,&/p&&p&&b&深层升华你的语法功力,旋元佑《语法俱乐部》, 你值得拥有!!&/b&&/p&&p&English
in Use系列等。&/p&&p&&br&&/p&&h2&&b&
词汇:&/b&&/h2&&p&这个问题也得提提。单词还是在放在文章里面学效果好,&b&不建议端着单词本嘴里念念叨叨地逐个硬背&/b&。又累又无趣,很难持续。&/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9& src=&https://pic2.zhimg.com/v2-73f74ed99b71d51db3c4f1f342a9672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3f74ed99b71d51db3c4f1f342a96725_r.jpg&&&/figure&&p&单词跟我们人一样,都是有小伙伴的,不要那么残忍低分开他们嘛。&/p&&p&&b&语言本质上是一股股声音流,文字只是它的规范化和形象化版本。学习语言,请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定要整句整段的来哦&/b&。&/p&&p&如非要用单词书,推荐3个比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p&&ol&&li&李笑来的《托福iBT词汇分类突破》&/li&&li&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系列&/li&&li&Townsend Press英语词汇学习丛书&/li&&/ol&&p&这三个我都用过一点,挺不错的,&b&分专题,重使用语境。&/b&&/p&&p&市面上背单词的app里,百词斩算是不错,有些单词配图配音够搞笑,也有英文解释。但是不管咋说,不够整篇文章提供的语境量大,而这个要命。&/p&&p&&b&积累单词的王道是大量阅读+电子字典+前后缀字根&/b&&/p&&p&电子字典建议多用&b&欧路词典&/b&,&b&Mdict&/b&搭配各种&b&权威ESL字典&/b&(这个知乎上很多介绍,就不展开了),后期可以上母语类词典。&/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from=profile_question_card&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assets/zhihu/editor/zhihu-card-default.jpg& class=&internal&&欧路词典好在哪里?&/a&&ul&&li&若果文章看不懂,就找简单点的,或者啃下译文,弄懂它。&/li&&li&同时,注意&b&观察里面各种感兴趣的搭配,圈起来&/b&,在小本本或者云笔记上记录好。&/li&&li&看完之后,&b&潇洒回头,操起手机iPad,拿起欧路字典&/b&,收拾一下里面陌生的单词搭配,这时请&b&一定要先细看字典里的英英解释&/b&,最好马上用自己语言&b&复述(paraphrase)一遍&/b&,不懂再看中文解释。这样才能将熟悉的单词与不熟悉的搭起强的联结。&/li&&li&看完之后,非常建议顺带去逛下&b&牛津同义词辞典&/b&,将&b&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统统一网打尽&/b&,看到不认识的词,&b&甭管他是托福、雅思、SAT, GRE的还是别的阿猫阿狗级别&/b&,不要自我设限,都点进去瞧瞧,一样操作。排队等车再回来多刷刷滚滚,记住大意就好,别纠结细微区别。&/li&&/ul&&p&这样以点带面,&b&查一个,滚三十个,认知词汇量1年后就会爆炸, 单词小霸王说的就是你! &/b&&/p&&p&&b&同时记下词根知识,比如旋元佑的字根大挪移,每天刷几个。网上搜前后缀也很多资料可以看。&/b&&/p&&p&人脑就是喜欢&b&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有联系的,有画面的,会动的,有情感的&/b&东西,记忆单元应该是常见的词伙或者短句,单词书自然很难提供如此丰富的用户体验啦。文章,歌曲,电影电视剧可以。&/p&&p&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大一刚开学还是4000词汇量左右,下面是去扇贝测词汇量的结果,选GRE,然后做全对的结果,所以更少见的词他没考到啦。&/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6& src=&https://pic1.zhimg.com/v2-cf180fe73d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f180fe73db_r.jpg&&&/figure&&br&没在国外呆过。&br&还有去QuizUp 迎战老美老英老澳一般也不落下风哦。? ?(?????????)?”哇哈哈~战绩可查! Jim C&br&&h2&&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24& src=&https://pic1.zhimg.com/v2-69daeadd978c9aaf58142d3c_b.jpg&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9daeadd978c9aaf58142d3c_r.jpg&&&/figure&&br&&/h2&&h2&翻译和写作&/h2&&h2&&b&
写作:&/b&&/h2&&p&要注意时间,最好5分钟构思,20分钟写完,平时练习最好卡着秒表,记录一下。&/p&&p&考前把前几年真题的写作都写一遍。务求运用之前从阅读理解里的文章摘录的句式和词组,应该不少用得着,尤其是有关国际交流,创业创新,互联网的。&/p&&p&写之前得注意审题,列好提纲,切入角度和例子,简单写下想用的语汇;写时候,看着提纲一气呵成就好啦。写完可参考范文,(批判性地)学习一下。自己总结相关类似题目都可以用的开头结尾过渡句型,角度和论据。&/p&&p&需要强调一点:&b&写作关注点应该先放在清晰性和条理性&/b&上,做到已经不易。切莫绞尽脑汁想一些所谓“高大上”的表达,一来可能导致时间不够用;二来很可能用得不准确惨遭扣分。有条件的可以拿雅思托福的母题来练,观摩一下考官范文也是极好的。&/p&&p&平时练习最好多联系生活实践,写下日记也蛮好的。找老师点拨下相信也会大有裨益。&/p&&h2&&b&
翻译:&/b&&/h2&&p&也是练好真题就行。翻译时,最好严格按照中文句子的顺序。练完有余力可以对着阅读理解文章的配套的译文&b&回译&/b&成英文,再对照原文,王云五大师就这样学习的,是非常好的练习方式。当然,如果还有余力也可以欣赏下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国家领导人开会讲话的译文,推荐&b&国务院&/b&这个app哦,里面可以设置英文版,关心一下国事,挺好!&/p&&h2&&b&
另外&/b&,请注意&/h2&&p&如果字比较磕碜的,建议&b&来一本字帖规整下&/b&,也可以参考知乎上很多练字的帖子。&/p&&p&&b&大家要把英语甩起来,最好开始搭建自己的英文小环境&/b&。把手机,电脑语言全部都换成英文哈,听的歌也换成英文的哈,看新闻就去刷刷ChinaDaily\BBC\Newsweek\the Economist, 用知乎换成用Quora,而喜欢时尚的同学就多欣赏下Vogue杂志。当然,最好是学会科学上网,多上油管,各种资源,你懂得。&/p&&p&有条件的同学&b&最好尽快阅读自己本专业的英文书、文献&/b&,毕竟用英语来学习一切想学的(中文除外)才是王道嘛。比如我本科读物流管理的,有时会看一些相关英文论文,帮导师翻译一下中文论文,也向校图书馆推荐购买了最新版的“International Logistics”一书来看。&br&&br&&/p&&p&总而言之,英文真的很有用,能让人看到许多之前会忽略的有价值信息,把握住很多原本没有的机会,&b&属于采铜注明理论的“长半衰期”的活动&/b&,越早掌握,获益越多。但前提是得学到一定程度,因为达到“修书看报”的程度才会真正进入正循环,才会真正牢固,才会开始产生回报。希望大学趁大学期间,踏实学习和使用好英语,耐心点持续下去,不要太着急,自然水到渠成,大学之后太多东西劳神分心了,一般没有那么多时间咯喂!&/p&&p&&b&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第一次拿那么多的赞和感谢。谢谢。&/b&&/p&
各位挺热情的,和下面这个回答一起再次更新一波。 看过其他回答,大家都很厉害,我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学校不让考四级。这是17年6月的成绩,上个图先。鄙人17年6月临毕业前又考了一次(之前一直600+,我并不需要刷分)。这次考不为别的,…
&p&用图来告诉你如何在帝都,魔都这些旱到你脑袋裂缝的地方将政治考到80+&/p&&p&===============================参考书==================================&/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5b99a59fb6f0cd24409ba00cedfe265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5b99a59fb6f0cd24409ba00cedfe26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e1e4f0df4e411eeb98ec8d15edd9def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e1e4f0df4e411eeb98ec8d15edd9d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5de499ae367dab31e5bb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5de499ae367dab31e5bb_r.jpg&&&/figure&&p&=============================复习规划==================================&/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4e78c3f11f2e39cfbf7a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4e78c3f11f2e39cfbf7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39e0c9ea659f87840e6cec272dff2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39e0c9ea659f87840e6cec272dff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d63f5ab340ff53fdc467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d63f5ab340ff53fdc467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95c418f47ae8e9e49b9d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95c418f47ae8e9e49b9d_r.jpg&&&/figure&&p&=============================一点个人总结===============================&/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df1a75ad8bfd5375ada8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df1a75ad8bfd5375ada8_r.jpg&&&/figure&&br&&p&与君共勉,祝君好运!&/p&
用图来告诉你如何在帝都,魔都这些旱到你脑袋裂缝的地方将政治考到80+===============================参考书================================== =============================复习规划================================== =============================…
&p&这是一篇聊方法论的文章。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国人在学习、在阅读上面有太多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效率低下。本文的逻辑框架建立在《怎样阅读一本书》、《社会学的想象力》、部分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论文以及拖鞋哥作为教育世家自小零散地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教学方法 ,根据个人对考研的感悟而有整理,因为懒,所以不想翻书。本文将采用一种先立靶子再行批判的办法,针对大家在考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批判。&br&&/p&&p&1、边看边背是一种非常low的阅读习惯&/p&&p&同样还必须顺便批判的是默读(在心里出声阅读)。&/p&&p&先来聊首恶,边看边背,这个是一个classic的高中式阅读习惯,在那个阶段我们习惯了一章一节的学习方式,但是那并不是一个足够高效地学习方式。边看边背,有两大缺点。一则大家的思路会被割裂在知识点本身,它的一个预设的假设是我们必须把什么东西背下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合理的思路是当我们彻底理解了一个东西,我们就不需要背诵它了;当我们对一个东西似懂非懂,背诵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我们对一个东西完全不懂,那背下来其实也没有意义,因为同样的知识点,老师换个说法你就不明白他在问什么了。二则,边看边背太浪费时间,正常一本300页的书,就比如说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概论》,在边看边背的看书方式下,1周看完算快的,半个月看完也很正常,看了前面忘了后面那不是大家自嘲而是这种看书方式的真实写照。&/p&&p&顺便聊聊默读,普通青年视觉的信息接收能力是一秒8-12字,经过有意识训练的拖鞋哥现在可以达到16-20字,传说中教育部对高中生视觉阅读能力的要求是800字每分钟,约等于15字每秒,可惜国内能做到的其实不多。而默读的接收能力是每秒3-4字,出声阅读则只有2-3字,也就是说改掉默读的习惯你看书的速度就能提高2倍左右。那是不是看慢一点更有利于理解呢?不是的,一秒8-12字,你是以句为单位在接收信息,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背吸引到句与句的关系上;而默读的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词上面,这个过程国外的研究表明是有利于记忆、不利于理解,同时要多花2倍的时间。这方面,希望大家去问度娘要一些关于速读的入门资料。&/p&&p&那我们应该怎么看书?在这样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上,我希望大家在考试过后多花点时间去打磨,比如我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很大一部分是在一站结束后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以及与包括中国个性化教育研究院的曹晓峰曹院长(拖鞋哥大二的时候就在那边实习,第一次考研成绩还木有出来的阶段跑到上海去和我弟聊一个做大学生家教的项目的时候没少去叨扰曹院长)聊天的过程中总结的。但是这个阶段我必须给到大家一些简单、容易操作、不至于完全颠覆大家过去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不然可能在这样的学习方法的切换上就要花掉大家太多的功夫。这个办法就是,把大家习惯的边看边背的过程切成两段式,也就是快速地浏览一遍书,然后再返过头来看一遍细节,理解、记忆,在这个阶段其实不需要倒是到了11、12月再加上背诵。首先是快速浏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标准,以每天投入4个小时看专业课书为例,大家快速浏览一本书所花的时间应该以两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3天就嫌多了,阅读的质量方面,大家第一遍快速浏览的过程只需要把书当网络小说看就行了,除非书上的某个知识点引发了你哪方面的思考(比如拖鞋哥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把书上的知识点与我脑子里一些电视节目创意的构想做对照),其他情况不要停下来。快速翻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然后,再用2-3天时间,反过来过一遍细节,因为刚刚看了一遍书打底,你会很清楚地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尤其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是理解与记忆,这样1+1的阅读方式会帮大家规避边看边背当中一个非常消耗时间的陷阱,即觉得哪里都是重点,看一遍背一遍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对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大幅提高大家看书的效率,按这样的流程看书,薄的书4天搞定,厚的、重要的书6天解决,到后期甚至能把这个时间压缩到2-3天搞定一本书,传说中XX大神背了10遍书的故事,对你来说也将不是神话而是切实可以做到的东西。&/p&&p&2、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而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p&&p&关于怎么做笔记是最近这个阶段小伙伴们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最不想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拖鞋哥这个人,身为无组织无纪律无计划性的白羊座,大部分时间是不做笔记。不过对于笔记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一则,傻过,一站的时候也曾经花了一个多月抄了(说是做太抬举我了)一本《传播学总论》的笔记,结果一则那年我们的书改成了传播学教程,二则那本笔记还真从来没用上;二则,我第二年的笔记还真做得还行,每本书一页纸,简单粗暴;三则,最近我在印象笔记等神器的帮助下,体会到了课外阅读时做笔记的好处。闲话不谈,让我们回到做笔记这个话题上。&/p&&p&首先提醒大家,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而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所以,笔记做不好,那就不做呗,就这么简单。其实做笔记是一件对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结构化能力要求很高的事情,起码在这个7、8月份这儿阶段1战的同学想达到这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时间点做笔记,最后的结果就是抄书,而抄书的过程其实就和上面说的一边看一边背的过程一样,会自然地割裂你脑海中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块块”,而且,这个阶段是绝对做不出靠谱的笔记的,这一点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里都有暑假做的笔记后来发现太不靠谱又重做的桥段。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而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笔记应该成为引导我们复习的一个工具,而不能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那我们应该怎么做笔记呢?我给大家的两个可行的方案——方案1,在书上做笔记,拿个铅笔,在书上随你所兴,乱涂乱画,做笔记的过程只是为了让你自己提高注意力,顺便看书的时候有什么想法随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这些想法最后会变成思维的火花;方案二,只做框架性的笔记,而是是先流畅地看一遍书,在后面理解、记忆的过程中顺便把笔记做了。至于很多经验贴里说他们最后的阶段都在背笔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是因为到最后大家已经把书读薄了,看书、背笔记都是为了最后唤起记忆的一个过程,二则,合格的最后冲刺用的背书笔记,大家如果真的想做,11月底最后一遍完整看书的时候做完全来得及,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你的薄弱点。拖鞋哥一站时的一位战友就是11月月底开始,用1周对照着课后习题把思路、框架性的的东西列下来,一共列了一本5cm*7cm的得利便签本,然后就整个12月抱着那本小册子和政治背,结果是,137,141,专业课霸气侧漏。&/p&&p&3、文科的东西不需要做题,到了考场你自然会有思路——才怪&/p&&p&似乎中国教育有一种共识,即文科的东西不需要做题,对此我必须给予严肃的批判。确实文科的东西对做题的要求没有理科那么高,但是你高中的时候天天有作业、每个月一次月考的意义何在?&/p&&p&动笔的过程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知识横向串联的过程。14年厦大考了一道题,如何理解中国传媒业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背多分的同学,极限就是把书上有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内容全部搬上来,但是拖鞋哥怎么答?先聊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定义保证基本分,再聊传媒组织的公共性与商业性进而指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符合传媒组织这两大基础特性的做法,是合理而科学的。聊公共性的时候我扯到了库利、聊到列宁、说到了刘少奇,聊商业性的时候我扯到了施拉姆对传媒组织经济功能的定义,聊到了新闻史上对1833年《太阳报》创刊的历史贡献的定性,两套答案孰优孰劣,我想大家心里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p&&p&在考研专业课复习的过程中,做真题起码能在以下方面给大家帮助:&/p&&p&1)只有经过做题,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根据问题的情境和你自己构建出来的上下文适当调整对某一知识的表述可以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有一句话叫没有比给别人讲解学过的知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没有听众,但起码我们可以讲给自己听。通过讲解的过程,让知识在脑海中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只是联系。然后,就是高大上了。&/p&&p&2)只有经过做题,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用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很功利但是对考研而言又很实际的提法,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部分老师可能会直接考察的知识,每个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命题习惯。二,比命题习惯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的答题习惯,每个人因为知识背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甚至于在政治倾向上的偏左偏右、个人自信程度等,会不自觉地有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意无意地多聊某方面的知识而规避另外一些方面的东西。而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努力加强你对你经常要用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多看看相关论文,多做相关准备,这些东西是你复习的重中之重。&/p&&p&3)了解自己的答题习惯,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某些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这个不同于老师的陷阱,它不管遇到什么卷子都会出现),比如对拖鞋哥而言我的问题在于写评论时经常会陷入情绪表达痕迹过重,观点分量太轻的深坑;答普通论述题又容易陷入前面引论部分过度洋洋洒洒导致整片文章头重脚轻。这一个可以借助学长指路,比如拖鞋哥团队有帮小伙伴批改作业的服务,二则你自己隔个半个月再来看自己的卷子的时候其实也能自己看出不少问题。&/p&&p&4)经常我们看到一些文章说没有刻意练习过答题方法,所以在考场上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反正就写下来了。这个确实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偶尔有一两个成功的其实只是个案大家不能把这个当作自己复习时的指导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必须在考前对答题有一个基本的准备而不是在考场上去临时发挥。&/p&&p&5)自己说你已经又多久没写过大段文字了?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写12页A4纸,你需要做几套真题唤醒自己“废弃已久的写字功能”。&/p&
这是一篇聊方法论的文章。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国人在学习、在阅读上面有太多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效率低下。本文的逻辑框架建立在《怎样阅读一本书》、《社会学的想象力》、部分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论文以及拖鞋哥作为教育世家…
&p&我在问题&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常用的思考方法,除了二八原则,SMART原则,5W2H原则,SWOT,6顶思考帽,框格效应,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条件导向和目标倒推,还有哪些?以及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叶修的回答&/a&中也提到了一些学习、复习方法,可以一并参考。其中视觉化思维重点推荐(本文中提到的思维导图是其中一个分支)。&/p&&p&&br&&/p&&p&——————————————————————————————————&/p&&p&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可行的技术。&/p&&p&&br&&/p&&p&&b&入门技术A&/b&:&b&艾宾浩斯遗忘曲线&/b&&/p&&p&&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376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国&/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49938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心理学家&/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4057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宾浩斯&/a&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他了人类记忆单词的实验,数据如下,&/p&&p&时间间隔
记忆量&/p&&p&刚记完
100%&/p&&p&20分钟后
58.2%&/p&&p&1小时后
44.2%&/p&&p&8~9小时后
35.8%&/p&&p&1天后
33.7%&/p&&p&2天后
27.8%&/p&&p&6天后
25.4%&/p&&p&最终,他将此数据绘图,成为著名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40899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a&。大概是这个样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b036c2cb1a19ec8aa12c104b117c65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2& data-rawheight=&2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2&&&/figure&&p&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br&&/p&&p&&br&&/p&&p&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br&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4057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宾浩斯&/a&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br&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p&&p&&br&&/p&&p&&b&结论AAA:较为规律的复习,可以缩短总的记忆时间。&/b&&/p&&p&&br&&/p&&p&入门技术一到此基本完毕。&/p&&p&如果你充分运用此技术,&b&大约能够提高复习效率20%—50%&/b&&/p&&p&好像也没有提高多少嘛,&br&对不对?不着急,因为这才刚入门呢,等我给你倒杯茶——&/p&&p&&br&&/p&&p&&b&进阶技术BBB:思维导图&/b&&/p&&p&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要多次复习的东西是什么,但是既然要复习多次,可能就是一套比较复杂的东西了。&/p&&p&&br&&/p&&p&对于一切复杂的东西,思维导图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p&&p&思维导图具体怎么用我就不说了,市面上很多书,你可以上当当,京东,亚马逊,搜索,思维导图,就会出来一堆书籍。&/p&&p&&br&&/p&&p&我这里只讲思维导图的核心和意义。&/p&&p&&b&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在于它能够以平面,这个更大的信息展示维度(平面二维&线性一维),将一套知识系统展示到人的面前&/b&。&b&通过这种视觉形式的改变,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能够更容易被大脑理解,这能够极大的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率&/b&&/p&&p&&br&&/p&&p&举个例子:&/p&&p&初中生学英语,他要理解get on / get in / get off
三个短语的区别,那么他有两种做笔记的方法,第一种,他在笔记本上写下:&/p&&p&Get on:意义 AAAAAAA
BBBBB&/p&&p&Get in :意义CCCCC
DDDDD&/p&&p&Get off:意义 EEEEEE
FFFFFF&/p&&p&&br&&/p&&p&第二种,他在笔记本上写下&/p&&p&Get
on&br&的意义是AAA 例句:BBB。Get in 的意义是CCCC,例句是DDD。Get off的意义是EEEEE,例句是FFFFFF&/p&&p&&br&&/p&&p&自行感受一下吧,那种更容易记忆理解?&/p&&p&&b&两种方法,内容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只有视觉呈现模式的差别。&/b&&/p&&p&有没有感到第二种方法就是找抽?&/p&&p&&br&&/p&&p&第一种方法,比较类似于思维导图的作用。当然,第一种也不是思维导图,真正的思维导图比这个直观,更好用。&/p&&p&仅仅这简单的三个短语的用法,就会有这样的区别,对于更复杂的体系,思维导图的作用就会越明显。&/p&&p&手头没有思维导图软件,所以没法画出来,找了一个其他的思维导图的样板图贴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ab89a6efb9a2df0dcd1d4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71&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ab89a6efb9a2df0dcd1d4b_r.jpg&&&/figure&&p&&br&&/p&&p&&br&&/p&&p&顺便推荐几个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br&&/p&&p&Imindmap
mindmanager
mindproject 等。还有很多,自己探索吧~&/p&&p&&br&&/p&&p&&b&结论:思维导图让人更容易理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适合于学习记忆理解比较复杂的系统&/b&&/p&&p&&br&&/p&&p&(思维导图属于视觉化思维的一个小分支,跟强力的方法可以参考视觉化思维的其他部分)&/p&&p&&br&&/p&&p&如果你熟练运用该技术,可以再次提升学习效率30%-100%&/p&&p&稍微有点儿意思了?但是还不够味道?&br&别急,马上上菜——&/p&&p&&br&&/p&&p&&br&&/p&&p&&b&技术番外篇CCC:图像记忆术&/b&&/p&&p&我不知道题主要记的是什么东西,如果题主是中学生,主要是应付考试的,那么下面一个方法对你会很有用。如果是成年人,学的其他东西,那么可能用处小一点,所以叫番外篇。&/p&&p&&br&&/p&&p&&b&记忆术,运用的是人对于图像的记忆天然大于机械信息(数字、文字等)的特点,把数字与文字编码成图像,然后转换记忆。&/b&&/p&&p&&br&&/p&&p&简单举例:请记忆十个词语&br&&/p&&p&乌龟
蜘蛛&/p&&p&&br&&/p&&p&硬背记下来不难,不复习,过一个小时再来背一遍,还记得住吗?&/p&&p&&br&&/p&&p&下面用图像记忆术当中最简单的一种图像故事法——来进行技术处理&/p&&p&在大脑中想像图片(注意,一定是物品对应的图片,而不是文字)&/p&&p&&br&&/p&&p&一只&b&乌龟&/b&,在白色的&b&马桶&/b&里游泳,突然,被冲厕所冲走了,冲进了&b&大海&/b&里。&/p&&p&蓝色的海面上,慢慢悬浮出一只黄色的&b&气球&/b&,气球一直往上飞,碰到了&b&月亮&/b&尖尖的角上,爆炸了!! 里面居然是个红色的大&b&鞭炮&/b&!!炸得剩下的鞭炮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黑黑的&b&煤炭&/b&,煤炭烧着了,熊熊大火!!引燃了一栋30层的高高&b&楼房&/b&。楼房里面一个&b&女人&/b&在尖叫!!但是没有人拯救她,于是她变成一个&b&蜘蛛&/b&精,逃走了。&/p&&p&&br&&/p&&p&把这个故事,以图像的形式串联两遍,保证你两三天之类都不会忘记的,有兴趣的可以立刻测试。。&/p&&p&&br&&/p&&p&这只是记忆术里面的一个最简单的小例子。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方法,对于背诵机械信息很有效率。&/p&&p&更多方法,请上京东、当当、卓越等,搜索“记忆术”,任意一本即可。&/p&&p&&br&&/p&&p&&b&记忆术,尤其适用于中学生应付考试&/b&,&b&背诵个语文课文、英语课文,语文基础知识,错别字,词组之类的&/b&,以及&b&历史政治地理生物&/b&当中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高效。&/p&&p&&br&&/p&&p&总之,&b&适用于一切应试内容&/b&。&/p&&p&味道不错了?还差个甜点?&br&稍等,蛋挞正在路上——&/p&&p&&br&&/p&&p&&br&&/p&&p&&br&&/p&&p&&b&高级技术DDD:综合感官记忆法&/b&&/p&&p&我们一般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用视觉感官,眼睛,如看书理解,看书背单词,看书做题等。&/p&&p&然而,其他感官,尤其是听觉和触觉,可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学习效率。&/p&&p&&br&&/p&&p&&b&听觉:&/b&&/p&&p&举例:背诵语文课文(英语文章、历史事件、法律条文)。&/p&&p&如果只是拿着书读几遍,然后试着背,那么效率比较低。如果你录一段该课文的录音(网上找,或者录音笔自己录自己的声音),然后没事的时候放给自己听,那么你就应用了听觉学习法。&/p&&p&这样,你应用闲余时间,如公交车,上厕所,看月亮思考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学习。&/p&&p&看似简单的方法,效果绝对超乎你的想像!!&/p&&p&&br&&/p&&p&&b&触觉:&/b&&/p&&p&举例:小朋友初学英语&/p&&p&初学英语,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法,名叫TPR学习法,中文为,完全身体反应学习法,就是触觉学习的典范。&/p&&p&如,你教授单词catch时,扔给他一块巧克力,他会本能的接住。在这个电光火石的瞬间,你大喊:catch!!&br&小朋友感到一股热流从天灵盖涌入,顿觉英语功力就深厚了不少。&/p&&p&接着,你要教授短语&br&run away,你一把抢过刚刚给他的巧克力,撒丫子就跑,于是他就追,你就边跑边喊:I run away!run away!run away啊run away!&br&小朋友立刻通了任督二脉,从此不会忘记run away是什么意思了。&/p&&p&这是少儿英语入门最强的方法,没有之一。&/p&&p&&br&&/p&&p&另外,在问题&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学习高中理科整理一本改错本真的有用吗? - 叶修的回答&/a&中也提到了一些学习方法,可以参考。&/p&&p&&br&&/p&&p&提高学习复习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题主描述不详,我只好略讲这些了。另有一个答案讲的比较详细:&/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 叶修的回答&/a& &/p&&p&&br&&/p&&p&如果有其他朋友对此感兴趣的,我再补充吧&/p&&p&--------------------------------------------------------------------------------------&/p&&p&无耻的知乎正在对我进行流量限制(意思是,大部分粉丝看不到我发的文章)。。逼得我转&/p&&p&另,更多 &b&思维方法 &/b&与 &b&学习策略&/b& 的深度文章和课程,可在公众号中获得&/p&&p&&br&&/p&&p&公众号【学习策略师】,为高中生提供学习策略建议;&/p&&p&公众号【人生策略师】,给大学生与职场人士服务;&/p&&p&&br&&/p&&p&同时还有一些QQ群可供互动讨论(入群密码都是“叶修”,1-4群都满了):&/p&&p&高中生群:&/p&&p&高中学习策略5群 &/p&&p&高中学习策略6群 &/p&&p&高中学习策略7群 &/p&&p&大学生与职场人士群:&/p&&p&学习的策略5群 &/p&&p&学习的策略6群 &/p&&p&学习的策略7群 &/p&&p&希望这些内容与平台能帮到大家&/p&
我在问题中也提到了一些学习、复习方法,可以一并参考。其中视觉化思维重点…
&p&14年1月4日刚考了政治,85分,让我喜出望外。从13年国庆节之后红宝书出来才开始复习的,每天饭前饭后一些零散的时间看一看,花上一两个小时。考研政治最关键的就是&b&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益。&/b&&/p&&p&&br&&/p&&p&与其它科目相比,政治算是最容易的了。但毕竟也是100分啊,一分顶一分的,切不可掉以轻心。千万不要听说某个大神啥的11月甚至12月才开始复习或者只看了几遍考纲就考了不错的分数,就给自己晚点复习的借口。身边有研友最后三周才开始看政治,这门分数很不理想,最后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感觉很痛心。在此特别提醒下学弟学妹,想要考得稍微好一点,还是要花时间的,没有太多的捷径!但感觉下来,政治的分来得算是最容易的了,想要上一所好点的院校,在其它科目不错的情况下,&b&政治努力考到75分以上&/b&吧。复习政治还是要放平心态,只是一门考试而已,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考政治,考过了就好,分高更好,不要想太多。资料方法啥的,多跟靠谱的研友沟通探讨,但首先要自己靠谱,心中要大致有个规划,不必着急赶进度刷书啥的。&/p&&p&&br&&/p&&p&
说下我具体的复习安排吧:&/p&&p&1.
10月份——&b&考纲,肖1000&/b&&/p&&p&考纲还是要通读的,做对应章节练习。比较推荐肖秀荣的整套书籍。如果之前有时间的话,建议可看下大学对应的几本教材,增加理解。切不可盲目迷恋一个考研机构,要&b&注意全方位整合资源&/b&,听几节课有助于理解,但考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花时间做题整理上,其它科目也是一个道理,&b&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切方法都是白扯。&/b&&/p&&p&&br&&/p&&p&2.
11月份——再做一遍肖1000,&b&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b&也出来了,可以开始好好看了,再看时要注意错在哪里,熟悉下正确错误选项的设置。还要做一下往年的真题。小草的核心考题太多略偏略难,不建议做。&b&资料要少而精,就那么点东西,完全搞懂一本胜过囫囵吞枣五本。&/b&&/p&&p&&br&&/p&&p&3.
12月份——&b&考前冲刺,猛背猛记&/b&,&b&考研复习越往后越觉得时间紧&/b&。之前两个月政治没有刻意地背诵,都是只做选择题,重在理解,大题这个时候要开始看答题思路了,梳理背诵重点内容。&b&肖的时事政治,任四,肖八,肖四,启航,&/b&这些搞懂基本上就够了,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做下&b&考研机构的压卷题&/b&,但要注意看下题的时间。也要培养答题能力,大题不用写全,但要简单写下答题思路。政治是一门时效性挺强的考试,最后这一个月至关重要,还是要多看几家机构的书跟题目。我习惯&b&将所有易出错的题目,大题在考纲的位置等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笔等标记在书上&/b&,除过时事政治外,所有的题目都可以回溯到考纲上。这样四五遍下来,各种重点难点易错点都了然于心,也便于照相式记忆,也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了。政治的题目都是固定的,不会太偏太难,把重点记清楚就好,不要混淆了。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如&b&毛中特&/b&的话,不管是什么题,基本上都有&b&4个指向,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共产党,马克思主义&/b&。&b&多问自己几个WHAT, WHY, HOW,&/b&如为什么要实施改革,如何实施改革等。建议可以自己结合做过的押题卷,热点词汇等手写下,我自己按章节写了十几页的A4纸,梳理了一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感觉很有帮助。这样主要是有个&b&基本轮廓,考试一般是不会押到一模一样的题目的,但基本要考察的点是差不多的,出考题听说也会考虑反押题。答题素养这时候也要培养起来&/b&,如看清题目是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还是涉及的基本内容,也就那么多东西,好好背背记记练练,也就差不多了。&/p&&p&&br&&/p&&p&4.
决战&/p&&p&1月3日晚上把任四肖四做错的选择题又看了下,花上三四个小时把考纲上可能出大题的点又背了下。(有点平时准备期末考试的感觉,也是因为太早睡不着觉,还不如看看书,总比瞎想好)考试时半个小时做了选择题没再看过,每道大题半个小时,&b&逻辑清晰,分条列示,只要是沾边的统统往上写。&/b&&/p&&p&&br&&/p&&p&
总结下来,自己较短时间复习,能考得稍好些,主要经验还是&b&多思考,多理解,多整合,多动手,多记忆,&/b&可能还有就是运气比较好吧。&/p&&p&&br&&/p&&p&专业课需要些基本素养,数学需要运算能力,政治所需要的只有用心、时间、效率!稍微用点心,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所有科目中,政治是最不应该考太差的!当然还是提醒前期把其它科目底子打扎实,毕竟考研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数学、专业课等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我非常不希望有同学因为政治考试不大好,而与心仪学校失之交臂,这是最值得惋惜的,所以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后来人一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 &/p&&p&&br&&/p&&p&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所以加油吧!!!&/p&&p&&br&&/p&&p&日更新:&/p&&p&距离自己考研已经有一年多了,学弟学妹成绩也出来了,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认识的同学中,有两年都考67分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第一年考74分,第二年60多分的;应届的考得不算太差的,一般都能考70多分吧。65分左右还是挺容易考的,往75分上走可能需要点悟性、答题手感吧。能做的只有复习准备的时候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考的时候竭尽全力。考研,分数乃至录取通知书没下来,初试复试都还是挺紧张的,能做的只有&b&尽人事,听天命&/b&;但我还是相信&b&越努力,越幸运&/b&。&/p&&p&&br&&/p&&p&关于考研的学校专业心态之类,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从一所本科二流大学考研到 985 热门专业难吗?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才能考上?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关于具体的个人考研问题,时间精力有限,可以有所帮助的都写在知乎上了,就不再回答了,以免误人子弟。&/p&&p&&br&&/p&&p&-------------------------------------------------------------------&/p&&p&写于日&/p&&p&亲爱的,我又升级了,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证券公司研究所从事行研分析师的工作,考研确实给了自己求职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复旦硕士的文凭,还是挺难入行的。&br&希望跟你分享下关于证券分析师的一切~&/p&&p&从实习申请,到写报告,到各种进阶,以及前景等~&/p&&p&欢迎倾听,时间是日周六晚 19:30,也欢迎在live留言提问,我会尽量回答。&/p&&p&live链接&br&&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836416& class=&internal&&金融证券分析师,从实习到入行,到进阶&/a&&/p&&p&&br&&/p&&p&非要问的话,欢迎通过值乎向我提问,6元,请我喝杯酸梅汤吧,哈哈~&/p&&p&&a href=&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605952&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zhi/people/72&/span&&span class=&invisible&&595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14年1月4日刚考了政治,85分,让我喜出望外。从13年国庆节之后红宝书出来才开始复习的,每天饭前饭后一些零散的时间看一看,花上一两个小时。考研政治最关键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益。 与其它科目相比,政治算是最容易的了。但毕竟也是100分啊,一…
&p&普遍情况是,大学之前长期唯一目标就是考大学,思维带宽都集中在背书、做题、考试上。考上之后,前面没有高考了,突然丧失目标,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而一部分人继续高中的思维模式,继续将所有精力投入背书、做题、考试上,一生都难摆脱做题应试这一行为模式。&/p&&p&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社会需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很少。&/p&&p&知道自己是谁,应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以下分析很大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p&&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3566t.com/news/show-57475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鲁克: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 商路通&/a& &b&我的长处&/b&&br&&br&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b&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b&,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br&&br&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等。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br&&br&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b&回馈分析法&/b&(feedback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br&&br&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14世纪,这种方法由一个原本会永远默默无闻的德国神学家发明,大约150年后被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和西班牙神学家圣依纳爵分别采用。他们都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事实上,回馈分析法使他们的信徒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创立的教派——加尔文教会和耶稣会——能够主宰欧洲长达30年的原因。&br&&br&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br&&br&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首先,&b&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b&&br&&br&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数学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学习三角学。&br&&br&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对条理清晰的工程师头脑来说,人太混乱无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以他们连基本的会计知识或数量分析都一无所知而自傲。不过,人们要是对这样的无知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你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br&&br&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例如,一位企划人员可能发现自己美妙的计划最终落空,原因是他没有把计划贯彻到底。同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一样,他也相信好的创意能够移动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机,创意只不过是为推土机指引方向,让它知道该到何处掘土。这位企划人员必须意识到不是计划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来还得找人执行计划,并向他们解释计划,在付诸行动前须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要决定何时中止计划。&br&&br&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两个移动物相互接触时发生摩擦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仅无生命的物体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许多聪明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回馈分析表明某个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别人合作的事就屡屡失败,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大得体——也就是缺乏礼貌。&br&&br&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应该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教师,还有组织,都一门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其实,他们还不如把精力、资源和时间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上。&br&&br&&b&我的工作方式&/b&&br&&br&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br&&br&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br&&br&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b&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b&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但是,有一些例子说明了这样的无知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br&&br&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就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br&&br&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听者型——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而且,艾森豪威尔并不是个极端的例子。&br&&br&几年后,林登·约翰逊把自己的总统职位给搞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是个读者型的人,他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他的助手,要求他们每次进行当面讨论之前务必先给他写通报。约翰逊留下了这些人,他们则继续写通报。可是他显然根本看不懂他们写的东西。不过,约翰逊以前当参议员时曾经表现非凡,因为议员首先必须是听者型。&br&&br&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听者型转为读者型的人会遭受林登·约翰逊的命运,而试图从读者型转为听者型的人会遭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命运。他们都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br&&br&&b&我如何学习&/b&&br&&br&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br&&br&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br&&br&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br&&br&我认识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是一个通过讲话学习的人。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这样)。&br&&br&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br&&br&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b&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欢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b&&br&&br&有些人最适合当部属。二战时期美国的大英雄乔治·巴顿将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顿是美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然而,当有人提议他担任独立指挥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伯乐,乔治·马歇尔将军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他会成为最差劲的司令官。”&br&&br&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br&&br&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许多人做顾问时的表现会很出色,但是不能够承担决策的负担和压力。与此相反,也有许多人需要顾问来迫使他们思考,随后他们才能做出决定,接着迅速、自信和大胆地执行决定。&br&&br&顺便说一下,一个组织的二号人物在提升到一号职位时常常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高职位需要一个决策者,而一个强势的决策者常常把其信赖的人放在二号位置,当他的顾问。顾问在二号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换到一号位置,他就不行了。他虽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决定的责任。&br&&br&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一个大公司还是在一个小公司中工作表现最佳?在各种环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无几。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br&&br&下面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br&&br&&b&我的价值观&/b&&br&&br&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为“镜子测试”。&br&&br&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br&&br&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br&&br&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br&&br&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经历。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收购之后,她得到了提升,从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为重要职位挑选人才。这位主管深信,在选人时,公司只有在排除内部的所有可能人选后才能从外部招聘人才。但是她的新公司认为应该首先从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鲜血液。对于这两种方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方式是两者兼顾。然而,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实质是价值观的不同。这说明在该公司人们对以下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看法: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组织应该为员工以及员工的发展承担何种责任;一个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经过几年挫折,这位主管最终辞职——尽管她的经济损失很大。她的价值观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无法融合。&br&&br&同样,一家制药公司无论是通过不断的小幅改进,还是通过几次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的“突破”来取得出色业绩,都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两种战略的结果可能都差不多。实质上,这是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一种价值体系认为,公司的贡献是帮助医生把他们已经在做的工作锦上添花,另一种价值体系的取向是,进行更多的科学发现。&br&&br&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是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可两者同时兼顾。成功的企业家知道得更清楚。诚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冲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将决定自己所选择的重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职能与管理层责任的价值观冲突。&br&&br&价值观冲突,并不限于商业组织。美国发展最快的一个牧师教会,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是新教徒的人数。它的领导层认为,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徒入会。随后,上帝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或者至少会满足足够比例的新教徒的需求。另一个福音派牧师教会认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成长。这个教会慢慢地让那些形式上入会但精神上并没有融入教会生活的新教徒选择了离开。&br&&br&这同样不是一个数量问题。乍一看,第二个教会好像发展较慢。但是,它留住新教徒的比例要远高于第一个。换言之,它的发展比较稳固。这也不是一个神学问题,至少首先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一位牧师这样说:“除非你先加入教会,否则你永远找不到天国之门。”而另一位牧师反驳说:“不,除非你先有心寻找天国之门,否则你就不属于教会。”&br&&br&组织和人一样,也有价值观。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br&&br&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b&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b&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br&&br&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br&&br&&b&我属于何处&/b&&br&&br&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然而,到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知道上面所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br&&br&或者,他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巴顿将军(他自己大概永远不知道这一点)本来应该学会拒绝担任独立总指挥的。&br&&br&同样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br&&br&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br&&br&&b&我该做出什么贡献&/b&&br&&br&综观人类的发展史,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做出什么贡献?因为他们该做出什么贡献是由别人告知的,他们的任务或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例如农民或工匠的任务),或是由主人决定的(例如佣人的任务)。以前的人大多都处于从属地位,别人吩咐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涌现出的知识工作者(即所谓的“组织人”,organizationman)还指望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br&&br&随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就再没有人想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年轻的男男女女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做什么?而他们所听到的答案就是“你们自行其是吧”。但是,这种回答同“组织人”听命公司的做法一样错误。那些相信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贡献、实现抱负、取得成功的人,一般连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做不到。&br&&br&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走回头路,让别人来吩咐、安排自己要干什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b&他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因素: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b&&br&&br&请看一位新任命的医院院长的经历。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医院,30年来一直就靠名气顺利经营着。新院长上任后决定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两年内在医院的某个重要领域建立起卓越服务的标准。他决定以急诊室为重点,因为该院的急诊室地方比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乱。他决定,到急诊室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必须在60秒钟之内由一名合格的护士接待。一年之内,该医院的急诊室变成了美国所有医院的样板,又过了两年,整个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br&&br&正如这个事例所表明的,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br&&br&首先,这些结果应该是比较难实现的——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说,就是要有“张力”(stretching)。但是,这些结果也应该是能力所及的。设定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只能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实现的目标,根本不能叫雄心勃勃,简直就是愚蠢。其次,这些结果应该富有意义,要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最后,结果应该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br&&br&&b&对人际关系负责&/b&&br&&br&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br&&br&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会执意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个性。这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第一份工作时就培养起写报告的习惯,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而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此人也会继续写着那肯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肯定会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肯定干不好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br&&br&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事实上,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br&&br&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与你共事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也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而不是按你的方法来工作。重要的是,他们能否有所作为以及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至于工作方式,人各有别。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工作关系应当既以工作为基础,也以人为基础。&br&&br&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沟通责任。在我或是其他人开始给一个组织做咨询时,我们听到的第一件事都与个性冲突有关。其中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br&&br&这种不去问明情况的做法,与其说是反映了人类的愚蠢,倒不如说是历史使然。在以前,人们没必要把这些情况告诉任何人。比如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个区的每一个人从事的行业都一样。在乡村,土地刚一解冻,山谷里的每一个人就开始播种同一种农作物。即使有少数人做的事情和大家不一样,他们也是单独工作,因此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他们在做什么。&br&&br&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与承担着不同任务和责任的人一道工作。市场营销副总裁可能是销售出身,知道有关销售的一切,但是,对于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定价、广告、包装等等,就一无所知了。所以,那些正在做这些工作的人必须确保营销副总裁懂得他们设法做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们将如何去做以及期望取得什么结果。&br&&br&如果营销副总裁不懂得这些高层次的、知识型的专业人士在做什么,错主要在后者身上,而不在自己。反过来说,营销副总裁的责任则是确保他的所有同事都知道自己是怎样看待营销这项工作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他如何工作,以及他对他本人和他的每一个同事有什么期望。&br&&br&即使一些人懂得负起人际关系责任的重要性,他们和同事的交流也往往不够。他们总是有所顾虑,怕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冒昧、愚蠢、爱打听的人。他们错了。因为我们看到,每当有人找到他的同事说“这是我所擅长的工作。这是我的做事方式。这是我的价值观。这是我计划做出的贡献和应当取得的成果”,这个人总会得到如此回答:“这太有帮助了,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br&&br&如果一个人继续问道:“那么,关于你的长处、你的工作方式、你的价值观以及你计划做出的贡献,我需要知道什么?”他也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据我的经验,无一例外。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向与他们共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下属、上司、同事还是团队成员,都发出这样的疑问。而且,每次提出此类问题,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谢谢你来问我。但是,你为什么不早点问我?”&br&&br&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这是一种义务。不管一个人是公司的一名成员,还是公司的顾问、供应商或经销商,他都需要对他的所有共事者负起这种责任。所谓共事者,是指在工作上他所依赖的同事以及依赖他的同事。&br&&br&&b&管理后半生&/b&&br&&br&当多数人的工作是体力劳动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后半生担心。你只要继续从事你一直在做的工作就行了。如果你够幸运,能在工厂或铁路辛勤工作40年后撑下来,你就可以快乐地度过余生,什么也用不着干。然而,现在的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工作,而知识工作者在干了40年后,仍能发挥余热,他们只是有些厌倦。&br&&br&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经理人中年危机的谈论,“厌倦”这个词在其中频频出现。45岁时,多数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在做了20年完全相同的工作之后,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但是他们学不到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贡献,从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因而也谈不上满足感。然而,在他们面前,还有20到25年的职业道路要走。这就是为什么经理人在进行自我管理后,越来越多地开始发展第二职业的原因。&br&&br&发展第二职业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完全投身于新工作。这常常只需要从一种组织转到另一种组织。例如,一家大公司某事业部的会计师成为一家中型医院的财务总监。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入完全不同的职业。例如,公司经理在45岁时进入政府内阁;或者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工作20年后离职,到法学院进修,成为一个小镇的律师。&br&&br&还有许多人在第一份职业中取得的成功有限,于是改行从事第二职业。这样的人有很多技能,他们也知道该如何工作。而且,他们需要一个社群——因为孩子已长大单飞,剩下一座空屋。他们也需要收入。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挑战。&br&&br&为后半生做准备的第二种方式是,&b&发展一个平行的职业。&/b&许多人的第一职业十分成功,他们还会继续从事原有工作,或全职或兼职,甚至只是当顾问。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会开创一项平行的工作,通常是在非营利机构,每周占用10个小时。例如,他们可能接手教会的管理,或者担任当地女童子军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们也可能管理受虐妇女庇护所,担任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图书管理员,或在学校董事会任职等。&br&&br&最后一种方法是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通常是在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对他们已经不再有挑战性。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虽然继续做着原来的工作,但在这份工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同时开创了另一项事业,通常是非营利性活动。例如,我的朋友鲍勃·布福德创办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公司,现在他仍然经营着。但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一个与新教教会合作的非营利组织,也做得非常成功。现在他又创建了一个组织,专门指导社会创业者在经营原有业务的同时,如何管理自己另外创办的非营利机构。&br&&br&&b&管理好自己后半生的人可能总是少数。&/b&多数人可能“一干到底”,数着年头一年一年过去,直至退休。但是,正是这些少数人,这些把漫长的工作寿命看做是“自己和社会之机会”的男男女女,才会成为领袖和模范。&br&&br&管理好后半生有一个先决条件:你必须早在你进入后半生之前就开始行动。当30年前人们首次认识到工作寿命正在迅速延长时,许多观察家(包括我自己)认为,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志愿者。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一个人如果不在40岁之前就开始做志愿者,那他60岁之后也不会去做志愿者。&br&&br&同样,我认识的所有社会创业者,都是早在他们原有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前就开始从事他们的第二事业。请看一名成功律师的例子。这位律师是一家大公司的法律顾问,他同时在自己所在的州开办了模特培训学校。早在他35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始志愿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40岁时被推选为一家学校的董事会成员。50岁时,他积累起了一笔财富,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建立并经营模特培训学校。然而此时,他依旧在那家他年轻时参与创建的公司里担任首席法律顾问,而且几乎是全职工作。&br&&br&发展第二兴趣(而且是趁早发展)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长时间都不遭遇严重挫折。有一位很能干的工程师在45岁时错过了晋升的机会。另一位也很能干的普通学院的教授在42岁时认识到,即使她完全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她永远也不会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获得教授职位。还有一位则是在家庭生活里出现了悲剧:婚姻破裂或者痛失子女。在这样的时刻,第二兴趣——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这位工程师现在知道他在工作上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在公司以外的活动中,例如负责教会资金的管理,他是成功的。一个人可能家庭破碎,但是他能在第二兴趣的活动中发现还有社区这个大“家庭”。&br&&br&在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里,拥有各种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历史上来看,却没有“成功”一说。绝大多数人只期望坚守“适当的位置”。唯一的流动性是向下的流动性。然而,在知识社会里,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许多人来说,能避免失败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会有失败。因此,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做出贡献、发挥影响力或成为“大人物”的领域,这不仅对个人十分重要,对个人的家庭也同样重要。这意味着&b&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有机会成为领袖、受到尊重、取得成功的第二领域&/b&——可能是第二份职业,也可能是平行的职业或社会创业。&br&&br&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甚至非常基本,其答案可能不言自明,甚至近乎幼稚。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实际上,自我管理需要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更进一步来看,这样的转变——从一切听从别人吩咐的体力劳动者,到不得不自我管理的知识工作者——也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即使只是下意识的):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br&&br&如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工作者的寿命超过了组织寿命,而且他们来去自如。于是,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blockquote&&p&&br&&/p&&p&&i&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微信搜索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回复“投资未来”获取《未来五年,这7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i&&/p&
普遍情况是,大学之前长期唯一目标就是考大学,思维带宽都集中在背书、做题、考试上。考上之后,前面没有高考了,突然丧失目标,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而一部分人继续高中的思维模式,继续将所有精力投入背书、做题、考试上,一生都难摆脱做题应试这一行为模…
&p&&b&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b& &/p&&br&&p&&b&①时间&/b&&/p&&p&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b&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b&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p&&br&&p&&b&②案例&/b& &/p&&br&&p&高效利用时间的&b&案例&/b&:&b&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说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