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是什么意思阶段,是几岁到几岁?

【主题党日+】注重“幼儿养性”,提高师幼沟通水平
主题党日+
12月5日中午,汉台区东关幼儿园在职党员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开展十二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孙园长组织全体党员精研细读《党章》,并对“为什么入党”进行交流讨论。
接着,所有党员对“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并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党员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接下来,我园党员周霞同志组织全园教职工进行了以“幼儿养性”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活动。活动中主要讲了幼儿习性和悟性的培养,并与全园教职工互动,用小游戏“一张白纸的启示”点明了亲子沟通的理想境界是:孩子开窍、开悟、懂事,与孩子心心相印,一拍即合!
最后,支部书记潘睿同志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下午2点半左右活动结束。
对于本次活动,党员和教职工们都受益匪浅,对于如何与孩子沟通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表示会将所学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园今后也会为党员和教职工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园教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幼儿养性、童年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 &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性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亲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习,可以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此种终身受益的教育,就在童蒙诵读经典阶段中种下根苗。十年易过,终身难得,切莫等闲空过了。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诵读经典呢?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师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复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得非常流利。若父母亲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读,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也是最佳的亲子活动。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日能读诵30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伟远大的志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初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学习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教师们选择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心中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场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尔后,在与人接触日渐频繁,人事环境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便能常怀谦虚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过、积善、谦德来充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会有时。
社会像个大花园,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需要父母亲本着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分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幼儿养性与国学教育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幼儿养性与国学教育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不同年龄段孩子教育痛点在哪?每个年龄段又应该教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家长们就不断地在与教育孩子的各种问题周旋着:
“孩子不爱自己吃饭怎么办”
“孩子做事太拖延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被种种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家长们,常常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孩子优秀,殊不知真实情况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家长困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爸爸妈妈的痛点在哪?最近出炉的《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便将诸多家庭教育背后的问题做了一份大数据分析。
《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6529个家庭调查追踪,揭示出中国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18岁)时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中国孩子素质能力缺失,以及不同城市衍生的“个性化”等问题已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痛点。
在这份调查报告的显示中,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依然是妈妈,占比79.3%,爸爸仅占比19.2%。
而无论家长处在哪个地域,哪个城市,焦虑的问题依然大同小异。
1.0-3岁,希望婴幼儿能够“独立”
如何让0到3岁宝宝认真吃饭 、顺利排便 、安静睡觉是大多数家长的难题,甚至排在了“健康”之前。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同时,不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已成为多数婴幼儿家长的愿望。
当然,健康也是妈妈们关注的问题,但调查发现,家长在遇见孩子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38%家长查阅网站,微信;37%家长问好友;25%家长运用自己学过的健康常识。
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并不具备宝宝日常健康知识,更倾向于求助网络解决问题,还需要加强学习。
2 .低龄儿童智力开发过早
在孩子低龄期,中国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培养。在幼儿时期,近一半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高于对孩子性格问题和睡眠问题的关注。因此,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更需要学习,重智轻德和急功近利等状况显示,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南瓜书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划分出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板块。0-3岁正是幼儿养性阶段,高度直觉,全面吸收,可塑性强,施教最易,正是培养孩子优雅性情的黄金时期。先贤有云:德才兼备,德行应该是放在教育的第一位,而德行教育应“以孝为本”。
家长最关心的10项焦点问题中,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就占了4项,比如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读书习惯差等。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早教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家长的希望与焦虑。
0-3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少父母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阶段孩子智力发展抱过高期望,要求孩子学习过多内容,从而养成被动型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3.(4-12)岁,中小学生素质力堪忧
当孩子迈入学校时,家庭教育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报告》显示: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让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令人意外的是, “学习”并不是家长们担心的首要问题。
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普遍担忧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从幼儿园步入中小学,家长对孩子生活问题的焦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从47%上升到70%。
● 生活能力差,已成为各地中小学家长最困扰的问题。“我家孩子从来不会收拾房间,上初中了还靠我们做父母的定期打扫,可能是学业太忙吧。”调研中,不少父母都吐槽着自己的烦恼。
南瓜书屋根据当下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出现的痛点问题,倾力打造德行教育板块,内含中华德育故事、名人传记等经典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爱孝善行。
●生活自理,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报告》反映出更多令人担忧的问题:70%的孩子生活懒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53%的孩子粗心马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
为什么中国孩子在自信心、恒心、毅力、生活习惯等“素质力”方面,存在普遍缺失?它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成绩,而忽视了素质能力的培养。南瓜书屋专为4-12岁的孩子,打造“童蒙养正”专题内容,家长可根据年龄段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此年龄段的的孩子记忆力强,学习力渐增,但心性纯净,加以引导,可陶冶心性,端正品行,是塑造人格的最佳时期。
4.(13-18)岁,厌学、叛逆情绪最强阶段
沉迷网络、厌学、叛逆,拖延纠正堪比一剂慢性毒药。孩子教育问题,一刻都耽误不起!
●从长远看,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您晚景惨淡、
●从中期看,因厌学引发的叛逆、不上学、沉迷网络以及各种学坏,直接扼杀孩子的未来。
●短期看,低效的培训教育,耗光家长的精力物力,每天都要忍耐着焦灼、无奈、痛苦。
13-18岁是少年养志的最佳阶段,这时的孩子对世界有自己的认知与态度。理解力强,意气风发。可多引导孩子学习南瓜书屋中的名人传记,激发青少年建立理想抱负。
现在许多爸妈对家庭教育的定位有误解,尤其是在孩子读幼儿园、小学以后,认为家庭教育围绕学校转。家庭教育固然要配合学校教育,但合作不能转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者是平等的。
教会孩子独立,分享,尊重……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生幼儿启蒙英语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