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打靶归来歌曲播放原唱》改词,改词要求符合高中学校生活,填词也行。

适合国庆节唱的歌曲有哪些?庆祝国庆节歌曲大全(100首)-114直播网>>正文
适合国庆节唱的歌曲有哪些?庆祝国庆节歌曲大全(100首)
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唱一首国庆节歌曲,歌颂我们祖国的伟大,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适合国庆节唱的歌曲有哪些呢?精选85首庆祝国庆节歌曲大全供大家挑选。最后向中小学生们推荐 “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唱一首国庆节歌曲,歌颂我们祖国的伟大,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适合国庆节唱的歌曲有哪些呢?精选85首庆祝国庆节歌曲大全供大家挑选。最后向中小学生们推荐 “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庆祝国庆节的歌曲大全  1、 《今天是你的生日》  2、 《歌唱祖国》  3、 《祖国春常在》  4、 《祖国你好》  5、 《我爱你中国》  6、 《祖国啊母亲》  7、 《我和我的祖国》  8、 《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9、 《我爱北京天安门》  10、 《打靶归来》  11、 《锦绣中华》  12、 《我的祖国》  13、 《大中国》  14、 《同一首歌》  15、 《爱我中华》  16、 《我爱祖国的蓝天》  17、 《祖国颂 》  18、 《我的中国心》  19、 《龙的传人》  20、 《精忠报国》  21、 《社会主义好》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4、 《亲爱的祖国》  25、 《我属于中国》  26、 《在中国的大地上》  27、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8、 《东方的太阳东方的月亮》  29、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30、 《一二三四歌》  31、 《大海啊故乡》  32、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3、 《当兵的人》  34、 《党啊亲爱的妈妈》  35、 《我向党来唱支歌》  36、 《北京颂歌》  37、 《我们走在大路上》  38、 《在希望的田野上》  39、 《走进新时代》  40、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41、 《国际歌》  42、 《国家》  43、 《欢乐中国年》  44、 《五月的鲜花》  45、 《难忘今宵》  46、 《同一首歌》  47、 《爱我中华》  48、 《长江之歌》  49、 《春天的故事》  50、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51、 《红梅赞》  52、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53、 《我的中国心》  54、 《我是一个兵》  55、 《学习雷锋好榜样》  56、 《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  57、 《英雄赞歌》  58、 《在太行山上》  59、 《咱们工人有力量》  60、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61、 《义勇军进行曲》  62、 《 十送红军》  63、 《 红旗飘飘》  64、 《 走进新时代》  65、 《东方红》  66、 《 松花江上》  67、 《红军不怕远征难》  68、 《好日子》 ?  69、 《共产儿童团歌》  70、 《没有共产党旧没有新中国》  71、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72、 《地道战》  73、 《游击队歌》,  74、 《娘子军连歌》  75、 《保卫黄河》  76、 《十送红军》  77、 《志愿军军歌》  78、 《解放军军歌》  79、 《毕业歌》  80、 《工农兵联合起来》  81、 《洪湖水浪打浪》  82、 《红星歌》  83、 《妈妈教我一支歌》  84、 《让我们荡起双桨》  85、 《红旗飘飘》   部分国庆节歌曲歌词节选  《今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  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愿你永远没有忧患 永远宁静  这是儿女心中期望的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带回远方儿女的思念  鸽子大茫茫海天飞过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 儿女永远欢乐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这是儿女在远方爱的诉说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衔来一棵金争麦穗  鸽子在风风雨雨中飞过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愿你逆风起飞 雨中获得收获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这是儿女们心中希望的歌   《我爱你,中国》  百灵鸟从兰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象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百灵鸟从兰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啊,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难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领袖毛泽东,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  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的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的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们是黄河泰山》  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涛天向我呼唤,  祖先的历史象黄河万古奔流,  载着多少辛酸,多少愤怒,多少苦难!  黄河啊向我呼唤,怎能亏对祖先?  我们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泰山!  我登上泰山之巅,天风浩荡向我呼唤,  中华的风骨象泰山千秋耸立,  铭刻多少功绩,多少荣耀,多少尊严!  泰山啊向我呼唤,要做中华好汉!  我们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泰山!  我面对大海长天,用歌声向未来呼唤,  中华的希望象太阳一定会升起,  我们不负祖先,继往开来,走向明天!  我们啊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泰山!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革命红旗迎风飘扬,  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风们的歌声四方,  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  五洲架起友谊桥梁。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上荣光。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胜利的方向。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  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共产党领导的崭新国家,  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  沸腾的山河前进的浪潮波澜壮阔。  新长征步伐无比坚定,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强国。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  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气势磅礴。  英雄的人民严阵以待,  时刻准备消灭一切侵略者。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象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  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哟弹琴,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中宣部、教育部等7个部门联合向中小学生推荐了“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实数为120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附有钢琴伴奏) 田汉词 聂耳曲  2 团结就是力量 牧虹词 卢肃曲 (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词曲 (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4 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 (附罗平编配的钢琴伴奏)  5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附有钢琴伴奏) 周郁辉词 寄明曲  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胡宏伟词 雷雨声曲  小学部分  7 送别(合唱) 李叔同词 〔美〕奥德威曲  8 毕业歌(合唱) 田汉词 聂耳曲  9 游击队歌(合唱) 贺绿汀词曲  10 时光老人的礼物(合唱) 袁鹰词 瞿希贤曲  11 我们的田野(合唱) 管桦词 张文纲曲  12 娃哈哈 石夫记谱、编词 维吾尔族民歌  13 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合唱) 乔羽词 刘炽曲  14 儿童团放哨歌(合唱) 金帆词 瞿希贤曲  15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管桦词 瞿希贤曲  16 绿色的祖国(领唱,合唱) 管桦词 郑律成曲  17 我们走在大路上(合唱) 劫夫词曲  18 小松树 傅庚辰词 傅晶 李伟才曲  19 红星歌(合唱) 魏宝贵 邬大为词 傅庚辰曲  20 雨花石(合唱) 肖仁 徐家察词 龚耀年曲  21 小鸟,小鸟(合唱) 金波词 刘庄曲  22 祖国像妈妈一样 晨枫词 苏文进曲  23 嘀哩嘀哩 望安词 潘振声曲  24 铃兰(合唱) 胡小石词 戴于吾曲  25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合唱) 李幼容词 寄明曲  26 春雨沙沙(合唱) 曾泉星词 戴于吾曲  27 外婆的澎湖湾 叶佳修词曲  28 采蘑菇的小姑娘 晓光词 谷建芬曲  29 歌声与微笑(合唱) 王健词 谷建芬曲  30 小背篓 欧阳常林词 白诚仁曲  31 种太阳 李冰雪词 王赴戌 徐沛东曲  32 童心是小鸟 韩景连词 平安俊曲  33 采一束鲜花 肖纬 丛者甲词 晓丹曲  34 妈妈格桑拉(合唱) 张东辉词 敖昌群曲  35 祖国最亲,妈妈最好 石顺义词 晓丹曲  36 野菊花 穆志强词 李嘉评曲  37 荷塘边的歌谣 江柳明词 韦东强曲  38 我是山里的小歌手 姜建新词 华建国曲  39 哪吒闹海 宁岗词 晓丹曲  40 牧童哪里去了 黄平词 黄磊曲  41 七子之歌(领唱,合唱) 闻一多词 李海鹰曲  42 中华小儿郎 胡玉芝词 韩贵森曲  43 苗家小阿妹 金鸿为词 邓玉华曲  44 站在世界领奖台━献给少年金牌获得者 王燕军词 韩永思 白霞  45 56个小朋友手拉手 陈江风词 韩贵森曲  46 海那边 车行词 李昕曲  47 美丽的侗乡 阮居平词 韩贵森曲  48 卓玛 李众词 孟庆云曲  49 重返校园的小阿妹 梁伟寇词 刘莎 刘家福曲  50 红卓玛 黄枰 胡晓惠词 天骄曲  51 亲亲太阳 张立国词 宋小兵曲  52 三峡的浪花(合唱) 王光池词 曹明辉曲  53 祖国(合唱) 晓光词 孟卫东曲  54 编花篮 河南民歌  55 祖国祖国多美丽 王玉田词曲  56 中国男孩 朱晓民词 王志刚曲  57 红孩子 黄新华词 郝士达曲  58 我爱妈妈的眼睛 平洋词 施光南曲  59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金哲词 董希哲曲 崔彬译配  60 装扮蓝色的地球 陈镒康词 侯小声曲  61 手拉手祖国变得更美丽 程虹词 孙川曲  62 我们美丽的祖国(合唱) 张名河词 晓丹曲  中学部分  63 长城谣(合唱杨鸿年编) 潘孑农词 刘雪庵曲  64 保卫黄河(合唱)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65 歌唱二小放牛郎(合唱) 方冰词 李劫夫曲钟维国编  6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美丽其格词曲  67 新疆好(合唱) 新疆民歌 马寒冰词 刘炽编曲  68 牧歌(合唱,瞿希贤编合唱) 内蒙民歌 海默词  69 我的祖国(合唱) 乔羽词 刘炽曲  70 祖国颂 乔羽词 刘炽曲  71 唱支山歌给党听 焦萍词 朱践耳曲  72 长征(合唱) 毛泽东词 彦克 吕远曲  73 绣红旗(合唱) 阎肃词 羊鸣 姜春阳 金砂曲  74 北京颂歌 洪源词 田光 傅晶曲  75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合唱) 陕甘民歌  76 祝酒歌 韩伟词 施光南曲 杨鸿年编合唱  77 我爱你,中国(合唱) 瞿琮词 郑秋枫曲  78 赶圩归来阿哩哩(合唱孙宝林编) 古笛词黄有异曲  79 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词 刘锡津曲  80 鼓浪屿之波(合唱,姚思源编) 张藜 红曙词 钟立民曲  81 大海啊,故乡(合唱) 王立平词曲  82 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 晓光词 施光南曲  83 祖国,慈祥的母亲(合唱) 张鸿西词 陆在易曲  84 飞来的花瓣(合唱) 望安词 瞿希贤曲  85 长江之歌(合唱) 胡宏伟填词 王世光曲  86 我和我的祖国(合唱) 张藜词 秦咏诚曲 秋里编  87 我的中国心(合唱,张以达编) 黄霑词 王福龄曲  88 江河万古流 苏叔阳词 王立平曲  89 重整河山待后生 林汝为词 雷振邦 温中甲雷蕾曲  90 让世界充满爱(合唱) 陈哲 王健 郭峰 孙铭词 郭峰曲  91 春天的脚步 任志萍词 伍嘉冀曲  92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韩静霆词 谷建芬曲钟维国编  93 共和国之恋(合唱) 刘屹然词 刘为光曲  94 爱的人间 王健词 谷建芬曲  95 同一首歌(合唱) 陈哲 迎节词 孟卫东曲  96 爱我中华(合唱) 乔羽词 徐沛东曲  9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宋青松词 王佑贵曲  98 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 叶旭全词 王佑贵曲  99 跨世纪的新一代 李幼容词 刘磬声曲  100 山路弯弯 李京利词 黄磊曲  101 去远方 王晓岭词 铁源曲  102 大海的故事 家承 张辛词 李嘉评曲  103 太阳少年 王晨湖词 宋小兵曲  104 红旗飘飘(合唱) 乔方词 李杰曲  105 我们心相连(合唱) 申溪词 徐沛东曲  106 留住阳光 韩景连词 平安俊曲  107 八月桂花遍地开(合唱) 河南民歌 焕之编曲  108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合唱) 贺东久 任红举词 朱南溪曲  109 敦煌的故事(合唱) 陈日国词 彭根发曲  110 长城长 阎肃词 孟庆云曲  111 我的根啊,在中国(合唱) 瞿 琮词 司徒抗曲  112 准备好了吗 张意词 李亮曲  113 沂蒙山歌(合唱张以达编合唱) 山东民歌  114 琼花 孔远 虹霓词 傅庚辰曲  115 雪(合唱) 毛泽东词 劫夫曲  116 塔里木河 陈克正词 克里木曲  117 美丽的台湾岛(合唱) 台湾民歌 严金萱编曲  118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奚其明词 王晓龙曲  119 茉莉花(中国民歌) 王海天编合唱  120 走进新时代 蒋开儒词 印青曲 作者:zxd&&&&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5zhibo.com/view-107-163.html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有造成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为你推荐 17:07:25 15:14:58 17:18:31 09:42:21 13:56:04 17:33:54 16:49:57 18:09:17 22:35:38 15:50:17/赛事精选//竞猜//猜你喜欢//视觉焦点/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分页:清一,你想要回这ID请发信!发信人: yaclear (清一), 信区: GuoXue
标&&题: 正版语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Oct 22 00:59:03 2005), 转信 &&&& 连载:正版语文&&&&&&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 作者:王佩&& && 决不宽恕“你”&&&&   北京人说话讲究客气,两个人说话,喜欢称呼对方“您”。前些日子,我到参加了一个剧组,组里有位剧务,是地道的北京人,动不动对我以“您”相称。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对他说:“哥们,以后别说‘您’,说‘你丫’行吗?”
  中国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动辄说“您”的习惯,但在需要客气的场合,也不直接说“你”,而是称呼对方的姓氏加职务。比如在商场上应酬,一般都这样敬酒――“刘总,为了我们的合作,干一个。”如果换个说法,生意很可能就泡汤――“想不想做生意呀?想做,你就给老子干了!”
  如果搞不清对方的职务,称呼“老师”是最保险的,这一招在文化单位里最为灵验。就拿我所在的报社来说,任何人都互称老师,在食堂吃饭的空,就能遇到20多个喊我“老师”的人。倒不是咱桃李满园、德高望众,对此我的好朋友阿吴老师有个精辟的论述,他说――“任何移动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虽然是个物体,但最好还是叫他/她/它老师,“你”就一个字,我不说一次,因为在历史上、生活中,有很多因错说了“你”这个字而倒霉的教训。
  老师,您知道武松为什么要对潘金莲起杀心吗?
  《水浒传》第23回,潘金莲设宴款待武松,席间多般挑逗,武松都没发作。为什么?因为,潘金莲一直用尊称“叔叔”。“叔叔冷啊?”“叔叔请烤火。”“叔叔满饮此杯。”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就这样连叫了12声叔叔(从全书来统计是第39声叔叔)之后,潘金莲以为时机已到,说出了惹来杀身之祸的那个字。
  “你若有心,吃我这杯残酒!”
  千古绝唱!
  您猜怎么着?书中写道――
  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
  假如潘金莲不说“你“,那结果可能大不相同。“叔叔若有心,吃嫂嫂这杯残酒!”武松说道:“嫂嫂!休要学那潘巧云(木子美)!这杯残酒,全当是大哥饮过,武松吃了便是。”忽然有一种力量,让潘金莲泪流满面,她放下砒霜、回头是岸,万语千言、千言万语在她嘴里化成一句话――
  “叔叔,老师!” && 分特、崩溃、凝固&&&&   如果你经常光顾大学的BBS,你会经常看到三个词――分特、崩溃、凝固。分特,英语FAINT的音译,就是晕倒的意思。当你遇到一件特荒诞的事,致使你的大脑瞬间缺氧,那么你就可以说“我分特”。
  我的朋友忍痒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就这样分特了一回。几个杭州美眉看到身边开过一辆宝马,个个张大了嘴巴,艳羡不已地说:“要是车里的男人把我们抢走,那该多好啊!”忍痒回到办公室,决心玩命写稿子,挣稿费,买宝马。但没过几天,他就决定不写稿子、不挣稿费、不买宝马了。原来,杭州发生了一桩离奇的丢车案。
  说起这起丢车案,真够得上后后现代。有一个大款,买了一辆奔驰,还没来得及上牌照,就开出去跟朋友去喝酒。喝完酒开车回家,酒劲上来,大款就把大奔停到路边,打了一辆车回家。第二天早晨,他老婆问他:“你的车呢?”他想了想:“我停路边了。”“停哪个路边了?楼下没有啊。”大款激灵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啊,我忘了停哪个路边了?”于是,这一天,杭州的交通台反反复复广播一则寻人启事,对,不是寻车启事。大款不敢说寻车,那不是明摆着给贼送业务嘛。他广播寻找昨晚拉过他的出租司机,以便搞清楚自己从哪儿打的车。
  忍痒兄恰巧听到了这个广播,他心中暗想,自己平常喜欢喝酒,即使攒够了钱买了宝马,只怕等不及美眉投怀送抱,就跟这个大款一样――崩溃了。
  崩溃,就是比分特更分特。下面这个故事,将让你深刻领会什么叫崩溃。话说改革开放初期,天津来了一个走穴的假麦当娜,穿得特少,一上台,把天津的观众都给镇了。观众们想,不行,一定得想个办法,把咱天津人的面子挣回来。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假麦当娜唱歌间隙,一个观众大声喊:“大姐,你冷吗?”全场爆笑,从此,只要假麦当娜一上台,就引来哄堂大笑。于是……她崩溃了。
  与分特、崩溃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凝固”。一个清华学生,跟老师的小女儿打招呼:“你好吗?”小女孩回答:“你不好吗?”于是,这个学子在BBS上说:“我都凝固了。”有人回帖:“你熔点这么低?”
  让我们用这三个词语来造句。美眉希望被大款抢走,真分特。当大款也不容易,丢了大奔,他崩溃了。后来,杭州交警帮大款找到了车,但要对他按酒后驾车进行处罚,大款听后,立即凝固。 && 素面朝天&&&&   这几年,素面朝天这个词又流行起来,专指那些不化妆的女性。但是好多人对这个成语不理解。你素面就素面得了,脸朝着天干吗?搞女权主义?还是仰望神州五号?不管做什么,一个美眉老用鼻孔对着别人总是不大好,时间长了还容易得颈椎炎。素面朝人或素面朝地,难道不更好吗?
  原来这个成语有个来历,说的是唐朝杨玉环的姐姐虢(读做“国”)国夫人,为节约报社的稿费,我们就简称她为蝈蝈吧。蝈蝈身上带着杨玉环她妈的基因,自然也是天生丽质,纯天然“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蝈蝈对自己的美貌十分自信,从来不在化妆品上浪费钱。即使进宫觐见唐玄宗,也只是淡淡地化一下眉毛而已,这是因为,据史书记载,玄宗特喜欢眉毛, “美眉”这个词很可能就是他发明的。
  一个叫张古的文学青年看不下去了。他心想:你一个虢国夫人不在家里陪蝈蝈,老往皇宫跑,有什么企图?就算你没什么企图,面见圣上,大宝总得抹一点吧。张古越想越有气,就写了一首诗,对这事进行嘲讽。诗的题目叫《集灵台二》,为什么叫《集灵台二》呢,因为《集灵台一》已经写过了。诗是这么写的: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从此,就有了素面朝天这个成语,这里的“天”不是天空,而是指天子。
  说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素面朝天是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可是,现在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典故,拿这个成语来就乱用。比如,有文学女青年在文章里这么说:“我长得不漂亮,索性素面朝天。”拜托,你长得不漂亮没关系,心灵美就足够了,但你不该糟蹋咱们漂亮的汉语啊!你那不叫“索性素面朝天”,那叫“索性顺其自然”,当然,从语法上讲,说“索性破罐破摔”也通。
  与素面朝天相对应的一个词是淡妆浓抹,这个词和东坡肉一样,都是苏东坡发明的。他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够漂亮吧,尚且淡妆浓抹,可见化妆还是很重要的。素面朝天,固然很好,但一不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二还容易招来张古、张好古等人的闲话,所以,我认为,漂亮美眉们还是化点妆好! && 风景命名学&&&&   一处好风景应当有个好名称。风景的名称必须有点诗意,不能过于鄙俗。也不能附庸风雅、大而无当,在一座光秃秃的海岛上栽几柱桃树,愣叫它桃花岛,旅游局答应,估计黄药师也不答应。
  西湖十景的命名就很精当。像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三潭映月……真可谓言简意赅、浑然天成、琅琅上口、雅俗共赏。许多人没到杭州以前,已经对这些风景耳熟能详、心向往之了。然而,后来一些新景点的命名,却大可有商榷之处。
  2002年金秋,经过整修的西湖南线重新跟游人见面,“新西湖十景”也就应时而生。这“新十景”的命名,据说经过了专家反复论证,沿用四字命名体例,在景点既有名称的基础上增删而来。但问题是,这些景点的旧名称都是有来历的,随意更改,难免会画蛇添足或伤筋动骨。
  比如龙井,又名龙井村,是一个位于西湖西侧的小山村。村中有古井,名为龙井,山中有古寺,名为龙井寺,当然,此地也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的故乡。按照“新十景”的命名,此地现在不叫龙井了,而叫“龙井问茶”。大概专家们这样想,游人到龙井无非是为了买茶叶,添上“问茶”二字,再恰当不过了。但是,细一推敲,加这两个字纯粹是忸怩作态!因为,游人去龙井的目的根本不是买茶叶,杭州本地媒体时有报道,当地村民经常向游人强行推销茶叶,引起投诉众多。
  出了龙井村往山下走,就到九溪十八涧了,这是过去的叫法,按照“新十景”的规定,此处现在改“九溪烟树”了。这名字改得更是叫人哭笑不得。九溪十八涧,由九条溪水汇集而成,清代大学者俞樾称“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并为之写下了“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的诗句,此言不虚!到过此地的人都知道,九溪的主景是水,而不是树。把“十八涧”改成“烟树”,明显是为了凑四个字而削足适履、喧宾夺主。
  “新十景”还有几个名称也有问题。比如虎跑改成“虎跑梦泉”,把“禅师梦到老虎跑泉”的顺序弄拧了;满菊陇改成“满陇桂雨”,听上去好像一道菜名;还有“阮墩环碧”,听上去跟“夹皮沟”一样毫无诗意。
  看来,风景的命名,虽是件小事,要是弄不好,也会大煞风景。 && “笔记本电脑”――最蹩脚的命名&&  
  同事曹天参加新闻发布会回来。我问,可有什么礼品?曹天说,一个笔记本。我感觉这问题严重了,笔记本电脑,价值堪与金元宝相比,这不是违反纪律吗,得让他交出来。当曹天没好气地把一本人造革封面的笔记本扔在我桌上,我才发现我弄错了。
  笔记本电脑,真是一个蹩脚的名字!
  大凡一类新产品诞生,其命名绝对不应超过三个字,最好是两个字,否则,一旦这玩意普及起来, 人们称呼它的时候,就会有诸多的不便。
  电脑这个名字取得就非常好,比叫“计算机”简单省劲;手机一词更是一个天才的发明,相形之下,“移动电话”和“大哥大”这两个词是何等笨拙。
  笔记本电脑的叫法,最初可能是从IBM生产的一款便携式电脑“NOTEPAD”直译过来的。IT精英们给它取名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玩意若干年后会普及,所以才使用了一个如此冗长可怕的名字。现在可好了,这玩意连个准确的简称都取不出来。我们总不能叫它“笔脑”吧,只能昵称为“笔记本”,这又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名称。
  在江浙一带,人们管这玩意叫“手提电脑”,简称“手提”,这比“笔记本电脑”少了一个字,我觉得大有提倡的必要。但是那些叫惯了笔记本电脑的人,觉得这名字太土气,每次听到它,就像听到乡下人管自行车叫洋车一样,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
  那究竟叫它什么好呢?英文倒是有个现成的词LAPTOP,翻译做“膝上电脑”,但这个名字也不好。比如,你想借女同事的笔记本电脑用一用,你说:“小张,我能用一下你的笔记本吗?”或者说:“小张,借你的手提用用。”她马上能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说:“小张,我想用一用你的膝上。”估计等待你的将是一个白眼或耳光。
  一个教训就是,产品的命名绝不能太长!如果名字长了,自然被简化到三个字以下。但汉语是个任性的公主,她要求,简化的名称必须有意义。“照相机”简称为“相机”是可以的,但“数码相机”就不能简称为“数机”,因为不知所云。那怎么办呢?于是大家只好用它的英文缩写:DC。同样的道理,数码摄像机简称为DV,这个词现在比DC用的更普遍。
  至于笔记本电脑,现在连英文简写都没处找,算得上是产品命名史的一个特例了。所以,文章最后,我忍不住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打上这样一行字:看来,最初给你取名字的人,是个理科生无疑了。 && “被”字泛滥&&&&   1、伞兵就是用来被包围的。
  2、《亲爱的死鬼》在各大书店正被广大读者所抢购着。
  3、他在英国买假文凭的事实一直被严格保密着,不被他的下属所知道。
  4、我被告知,她老公再也不能在我的博客中被提及了。
  以上句式,充斥于报章和互联网。这是西风东渐、中文西化的结果。英语喜欢用被动语态,一些食洋不化的人顺手拿来,不假思索变成汉语,造成了现在“被”字泛滥、一发不可收的局面。
  汉语不是没有被动语态,像“让人说三道四”、“经名师指点”、“被说得心动”等句法也有,只是不像英语那样俯仰皆是而已。而且,汉语在表达被动的意思时,除了用到“被”字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词可以选择,比如:让,遭,受,挨,教,任等等。
  而现在,一些写字的人似乎离开“被”就不会说话了。
  第一个句子,出自电视剧《兄弟连》,是剧中一句著名的台词,为许多观众所称道。这句话把“用来”和“被”放在一起连用,显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比如,我们说,“西瓜是用来吃的”而不说“西瓜是用来被吃的”。这句话其实可以这样翻译:“伞兵就是让人家来包围的”。
  第二个句子,变成主动语态,就不会这么别扭了。“广大读者在各大书店抢购《亲爱的死鬼》。”第三个句子,一下用了两个“被”,估计是冬天来临,作者晚上睡觉太冷的缘故。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他在英国买了张假文凭,却一直瞒着下属。”
  最糟糕的是第四句,被动句套上被动句,越发不是人话了。你写人家老公不对,糟蹋汉语就更不对了!直接说“有人警告我,不要再在博客里写她老公。”不就完了嘛!
  我尤其讨厌这个“被告知”,现在一些人在口语中都开始用了。什么叫“被告知”?你用“听说”、“得知”、“获悉”或者用“有人告诉我”不行吗?你要是牛,干脆用英语得了,何苦操一口不伦不类的蹩脚汉语,污染他人的耳朵!
  在语言上,我并不主张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我们这个变化的时代,汉语兼容并蓄、与时偕进也是理所应当。但我无法容忍那种丢弃自己精华、专拾别人糟粕的作法。也许我太偏激了,也许未来的汉语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是那样,我宁愿被告知,我被那辆被西方的引擎推动的列车,扔到了被人们遗忘的、未被关上的车窗之外。 && 找骂的标题&&   
  写文章易,做标题难!如今这时代,文章写的好不好似乎已不重要,标题能否吸引眼球才是关键。
  为了招徕读者,大家挖空心思琢磨标题,绝对“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看报刊上,左一&& 个“内幕”,又一个“真相”,好像保密局是他们家开的一样。其实,所谓“内幕”不过是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所谓“真相”充其量是一些模棱两可的传言。
  “揭密”这一花活玩不转了,就有人开始玩耸人听闻。三年前,坐地铁看到一份报纸,头版通栏大标题:“导弹直打XXX办公桌",以为出了大事,赶紧买了一份。读完差点没把我鼻子给气歪了!原来文章写的是,有一种新式导弹,精准无比,能够打到XXX的办公桌上。我彻底分特了!
  套话连篇,是标题的流行病。电视剧《爱你没商量》一上演,报章中充斥着各种“没商量”。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一火,满世界都是“谁动了我的什么什么”。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不会说话了。汉语果真那么贫乏?作者果真那么弱智?连一句原创的话都写不出来了吗?
  滥用比喻,是标题的另一大问题。《乡下狗妈妈喂城里虎娃》,这标题取的,简直是在骂人。还有一篇关于张玉宁比赛的消息,标题竟是《东北“外来妹”饰演申花范尼 三次疯狂挑逗阿里·汉》,比喻套比喻,弯弯绕套弯弯绕,也真难为这作者了。
  标题最能反映出一个作者的文字水平。错别字、病句放在正文中不显眼,赫然出现在标题中可就要丢人现眼了。北京普降大雪,某报用了这样的标题――《瑞雪兆北京》,瑞雪兆丰年说得通,“瑞雪兆北京”是什么玩艺?再看这个,某刊评论员文章――《贪官缘何胆如牛?》。只听说过牛眼很大,没听说过胆也大。可能作者认为,牛体型既然比人大,胆也不会小吧!
  标题也最能体现作者和媒体的良知。杭州某报发过一条消息,某市民下河游泳、溺水而亡,用的标题居然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真不知道这作者安的什么心肠。
  有一天,女朋友在我办公室看报纸,忽然发出一声娇喝:“哪个杭州王八干的?”我凑上前一看,原来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湖北鳖占领杭州城》。她是湖北人,难怪如此光火。其实,这篇文章写的是湖北产的甲鱼畅销杭州的事,只是标题这样取,没法叫人不骂! && 敢说你识字?&&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
  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
  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眼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眼睛的头巾。
  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骂我,其实,我基本上不识字!我之所以还有阅读能力,全赖认识很多词而已。可那充其量算“识词”,算不得识字,况且,即使“识词”也是一知半解。
  《说文解字》让我大开眼界,如啜甘霖,窥探汉字的奥秘原来这般有趣!
  就拿一个字“神”来说吧。左边是“示”字旁,表示天垂下来的样子,彰显吉凶。右边这个“申”,其实是闪电的“电”。我们的祖先,独自走在旷野,乌云低垂,雷鸣电闪,顷刻间大雨倾天。作为一个上古时代的人,他心里除了敬畏,除了想到神,还能想什么?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一位外教在雪地上歪歪扭扭写了个“禁”字,问我知不知道怎么解,我惭愧地摇摇头。他说,这个字拆开就是“林二小”,林是上帝栽下的两种树。一种树的果子,允许人吃;另一种树的果子,禁止人吃。“二小”,就是亚当和夏娃嘛。最后他下结论道:“可见你们的祖先也知道创世纪的故事。”我登时哑口无言。现在读了《说文》,我知道他把“禁”字给拆错了,下边“示”不是“二小”,而是指天,上边的“林”,是“禁”古时候的读音。原来,“禁”是一个形声字,表示“吉凶之忌也”。
  你看,学点《说文》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既然读了《比尔?盖茨传》、《杰克?维尔奇传》,你还是一样发不了财,那干脆读读《说文解字》吧!长点学问没什么坏处。与其打着《周易》的旗号给美眉看手相,不如先考她“冒”字怎么写,然后一把拉住她的小手,说:“感冒的冒,是这样写的……”
  (完) && 写手、文人、文化人&&&&   文革时忆苦思甜大会,我们村的老杨头走上主席台,面对扩音器,声泪俱下:“父老乡亲们啊,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俺咋能在这喷雾器里讲话?”身处网络时代,我跟老杨头的心情一样。假如没有互联网,我肯定还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小职员,每天的心情由领导昨夜的性生活质量所决定。是互联网改变了我的命运,凭借几段小篇什换来的小名声,我最终得&& 以卖字为生。人们管我这样的人叫做写手。
  写手,这个词发明得好!手,表示有一定技能的工匠,还没成名成家,所以不能叫作家;甚至还没进化成人,所以不能叫文人。写手写字一般都比较快,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猛小蛇一夜能造出两万字,王小山半小时能写出千字文,这样的码字工人,最受编辑青睐,大家都称赞他们是“顺风抓屁――快手。”
  文人就不一样了,文人早已出人头地,怎么能与写手为伍。文人挑活,讲究“接三推四等五”。文人干活,讲究先焚香,后沐浴,再更衣,还要沏上一壶好茶,点起一根中华,方才摊开道临纸,擎起派克笔。他写下去的那可不是字,都是文化,都是钱啊!不但写的字,说的话也是钱。去年春天,我跟报社领导去上海取经,请数位文人吃饭。饭桌上,文人们谈女人,谈命相,就是不谈报纸。酒足饭饱,文化人都赖着不走,原来是等着我们发小费,美其名曰“策划费”。我和领导发誓,从此再也不跟上海的文人打交道。
  文人牛归牛,但还没有进化成文化人。文化人不写文章,甚至不一定有文化,但现在的文化都是他们做出来的。
  山东有一个倒煤的,手里有几千万,烧得难受。请教一位文化人,文化人说:“舞蹈最挣钱,你搞舞蹈!”倒煤的大喜,委托文化人去搞。文化人说:“演员好找,就是没地方住。”倒煤的说:“好办,咱盖楼。”“没地。”“好办,咱买地。”倒煤的说到做到,不出半年,一幢大楼在北五环和北六环之间拔地而起。舞剧演完了,倒煤挣的几千万也所剩无几。倒煤的得了个雅号,叫投资人;同时得了个绰号,叫倒霉蛋。
  据说,每一次非政府投资的演出,只要场灯一亮,在后台,投资人都会对着文化人喜极而泣:“虽然钱赔了,但咱这演出总算成了!”文化人赶紧安慰他:“没事,下回一把就捞回来。”投资人一听脸都绿了:“下回?下回你还是去找倒霉蛋吧!” && 编剧吐血了&&&&   为什么某些金华火腿越来越难吃?原来厂家加了敌敌畏;为什么有些电视剧越来越难看?原来编剧们吐血了。
  编剧是目前码字行业里最赚钱的行当。编个话剧,稿费少说有一万;编个电视剧,每集&& 最少也有五千。正因为赚钱,许多人打破脑袋往这一行里钻。但一般的剧组,不敢启用新手,便宜归便宜,质量难保证。曾有一位新人非拉着我看他编的情景喜剧,受了40分钟的煎熬之后,我觉得他的作品应该叫情景悲剧更合适,因为假笑声一响,我就想哭。
  而老手就不一样,他们对编剧技巧驾轻就熟,左手一敲一个冲突,右手一敲一个高潮,你不笑,就胳肢你笑,你不哭,就恶心你哭。所以编剧这个行当,新手没活干,老手活不断。我认识一位老手,同时接了四部电视剧,他一个都不想推,只好没日没夜地编。一天早晨,一口鲜血吐在键盘上,他漱漱口,擦干血迹继续干活。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为钱不要命的精神。
  我认识好几个编剧,问他们都编过哪些电视剧,没有一个愿意告诉我,只有一位说得最实在,“我不说,是怕把你恶心着。”这话决不是谦虚,有的电视剧确实能让人把隔夜饭吐出来。除了情节俗套、故事乏味、人物脸谱化等通病之外,最恶心的恐怕就是台词了。下面这段对白,几乎在任何一部电视剧里都能听到――
  甲:你今天请我来,不会只为了吃饭吧?
  乙:我也纳闷,是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甲: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乙;不,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头摇得像拨浪鼓。)
  甲:你为什么就这么固执呢?(手在桌子上猛一敲,桌子玻璃碎了。)
  乙:啊,你流血了!
  甲:我这可都是为你好啊!你妈她走得早,我从小又当爹又当妈,我,我容易吗?
  乙:老天爷啊!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
  甲:不要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乙:我不服,我要上诉!
  我建议电视剧制作中心应该把这些常用台词整理一下,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肯定能发一笔大财。当然若说电视剧台词全是套话,也不公平。琼瑶的“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就很有创意,只是听着让人闹心罢了。
  当然,我们不能把电视剧的弱智完全归咎于编剧,你想,现在全国每年出产电视剧成千上万集,总得有人编吧。萝卜快了不洗泥,编剧累得都吐血了,你还指望他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反正,凑合着看吧,别太苛求,不然,会逼出人命的! && 有趣与无趣&&&&   世上的人可以分成两种,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有趣之人,活泼灵动,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满座生风;无趣之人,枯燥乏味,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让人扫兴。
  唐代的王籍肯定是个有趣之人,这从他的诗中就能看出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何等意趣盎然。可是王安石说这诗不好,得给他改改,于是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这就是典型的无趣之人的做法。
  如今网络时代,全民写作,在网上,有趣之人越来越受欢迎,无趣之人就越发吃不开了。新浪网友为一条新闻争执起来,某甲辩论了半晌,准备吃饭去,临走留下一句话:“我不在期间,凡是骂我的都是我儿子!”某乙跟贴:“我骂你了,我是你爸爸!”网友们评论说,某甲很有趣,某乙很没劲,二者的境界,差别太远呢。
  但网络是网络,生活是生活。生活中,有趣的人往往落得很没趣,得趣的却往往是那些无趣的家伙。米兰-昆德拉小说《玩笑》中的主人公,为了逗女朋友玩,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一句玩笑话:"托洛斯基万岁!"没想到,这句玩笑让他大难临头。而他身边那些无趣的人,不但平安无事,而且平步青云。
  看来,人不可太有趣啊!古人早就明白这一点,因此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东昌某生,喜欢读《聊斋》,天天盼着遇到个狐狸美眉,整天到坟地里转悠。有一天,还真碰上一个狐仙,长得妙丽如仙,东昌生心想,这下可爽了。
  接下来,东昌生跟着狐狸美眉回窝,筵席罗列,管弦齐鸣。坐完酒席,他被安排到后堂休息。到了傍晚时分,一位老翁掀起帘子进来,作揖相请,说:“我们家今天新女婿入赘,已经到门口了。我看你像个读书人,一定熟悉婚俗礼仪。麻烦你屈尊给我们家女婿,当一回傧相,我们全家都会脸上有光啊。”
  东昌生马上凝固了,但是又不好推辞,就草草当了回傧相,眼看着狐狸美眉入了别人的洞房,又羞又气,醋溜溜地回家了。
  家人发现东昌生走失了一昼夜,十分着急,正派人四处去找,见他回来,忙问原由。东昌生忿忿不平地把遇到狐仙的事说了一遍,听到的人全都拊掌大笑,说:“非狐戏君,君自戏也。”
  假如东昌生不这么有趣,不跟狐狸精回窝,肯定不会遭人讥笑。要知道,无趣之人,不但在事业上占便宜,在情场上也不吃亏。绍兴人有句话道出真谛:“面孔板板,野老婆造反。”意思是说,别看某些人平常不苟言笑、道貌岸然,其实外面的情人多得都造反了! && 山东人的幽默&&&&   山东人出了名地憨厚老实,但老实人也有幽默的时候。老实人的幽默,不是逗闷子,不是耍贫嘴,而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山东有一出传统戏《墙头记》,剧中大儿媳妇一出场,就这样自报家门:“俺,张门李&& 氏。过得门来,还算幸运。头一年死了小姑,第二年死了婆婆。”寥寥数语,骂尽天下不孝儿媳。山东人的幽默就是稳、准、狠,一句话能把人噎死,决不说两句。
  有一次,一位干部视察水利工程。他看到一个刚刚卸完一车土的农民,就走上前去,面带微笑打招呼:“小伙子,这活累不累呀?”农民看都没看他,瓮声瓮气地回答:“累,累死他爹!”干部气得直翻白眼,只好没趣地坐车走了。
  有一个村子特别穷,县里组织干部扶贫。号召每人捐献一只小羊羔,给当地的农户。有一位副局长,人很吝啬,他在市场上挑来选去,最后买了一只最瘦最小当然也是最便宜的羊羔,捐给一个老汉。老汉把羊抱回村,大家都笑话他。老汉也不生气,慢悠悠地说:“别笑,俺这羊还管你们哩,再瘦,它也是副局级的羊!”
  刻意的诙谐不是幽默,幽默往往出于无心。农村妇女到济南买织布用的面线,看见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叹了口气,对同伴说:“原来咱种的棉花都运到这儿来了!”
  可能因为自古以来。生活太艰辛,山东人才学会了笑对人生。一个山东人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他会说:“本钱都搭进去了,我都笑了。”这里的笑,其实是哭的意思。但山东人从来不怨天尤人,轻易不会掉泪,他们相信,笑才是对付人间苦难最好的法宝。
  山东人的幽默不仅体现在言谈中,更体现在标语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标语“光缆无铜,盗之无用,破坏判刑”就是山东人的原创。这标语写得好,言简意赅,陈明利害。孔子早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劝戒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讲大道理是没用的。这句写的多好啊,摆事实,讲道理,堪称当代语文的典范。
  在一处农户家的墙上,赫然粉刷着这样几个大字:“院内有种猪。”看到这句话的人,都都笑话这户人家傻,这不是骂自己家的男人是种猪吗?其实,这家人一点都不傻,他们写这个标语,目的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果然,很多养猪户看了这句广告,都牵着母猪到他家配种。你瞧,这么NB的文案, 4A广告公司也未必能想得出来吧?
  (完) && 甲A暴力语言学&&&&   “杀无赦,斩立决”、“无情打击”、“彻底粉碎”、“锄奸”、“洗脑”、“下放”、“揪内鬼”……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语汇,千万不要以为时光倒转,回到了文革时期。其实,你只不过是翻开了报纸的体育版而已。以上这些词语,均出自足协领导和俱乐部官员之口。
  中国足坛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时隔多年,足球界的头头脑脑们又拾起这套暴力语言体系?这种暴力语境背后隐藏着什么?下面,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众所周知,末代甲A由于足协管理不当,把关不严,升级规则出现了重大纰漏,甲A赛场上出现了少有的混乱局面。俱乐部之间裙带暗结,关系微妙,将帅不合,离心离德,黑哨未绝迹,假球又横行。联赛最后一轮,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千古奇观:重庆力帆只有输球,才有希望进军中超。当然,人算不如天算,俱乐部会算不如足协会算,一出更热闹的闹剧,让重庆打错了如意算盘。
  足协显然缺乏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更不用说控制混乱局面了。恶疾须猛治,乱世用重典,这口号喊喊容易,做起来难。虎狼药不敢下,葫芦案不好断,怎么办?怎么办?最后官员们不得不乞灵于那一套暴力语言,试图用后后现代的“符号学”来对付前前传统的“厚黑学”。但是这套暴力符号,吓唬小学生可以,想唬住足坛这帮“滚刀肉”却很难。事实证明,打击“厚黑学”,“符号学”根本没用,要想大获全胜,最终还得靠“以厚黑制厚黑”。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级。各俱乐部深刻领会足协精神,把语言暴力符号发扬光大,在内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整风洗脑运动”。他们声称,整风不是整人,而是整纪律;洗脑不是洗屁股,而是洗脸面。大脑洗完了,但仍不是一张白纸;“内鬼”揪住了,但并没有彻底“铲除”。投鼠忌器也好,顾全大局也好,总之,惩罚并没有宣称的那么严厉。最坏的结果就是“下放”到预备队,但“下放”并非绝路一条,只要表现好,依然能够“上调”回来。
  总之,暴力语言符号在甲A彻底失效。这说明,在潜规则盛行的地方,暴力语言的作用其实很有限。任你狠话说绝,毒誓发遍,别人早已把你的底线看穿,不吃你那一套。这正应了西方那句谚语,"咬人的狗不叫"。不知足协是否明白这一点,明年的中超会不会换一套新符号。 && 姓名谐音的烦恼&&&&   关于姓名带来的烦恼,人们讨论的已经很多了。像重名问题、生僻字问题,都挺让人头疼。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姓名的谐音。
  名字是人第一次与文字发生的碰撞,绝非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中国人取名不但注意名字&& 的意义,更讲究名字的发音。家乡有一位语文老师,村里的乡亲们经常找他给孩子取名字。一次,他帮人取了一个名字,那人的父亲有些不满意,小心翼翼地跟他商量:“老师,俺觉得这个名字叫起来不响?”这位老师一听急了:“不响?不响叫大炮!”
  过去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千方百计避免名字有不好的谐音。比方“李汉坚”,“王卖国”一定没有叫。但谐音是防不胜防的,因为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了解的词语有限,说不定只有等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问题才暴露出来。
  我有位朋友名叫杨伟,最近正在为改名奔波。这名字取在20年前,肯定没什么问题,因为 “阳痿”在那时是一个极少数人才知道的医学术语。谁成想,20年后,性学普及,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烦恼。幸亏他是个男人,心理承受力相对强一些,要是女孩,麻烦就大了。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孩,姓尹,名静,上了中学,家里人觉得实在叫不下去了,就托人给她改成了尹小静。
  为避免谐音的烦恼,一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翻破了好几本医书,但这也没用,因为医学每天都在发展,新的医学名词层出不穷。你说“刘爱姿”、“朱飞典”当初招谁惹谁了?现在还不是一样叫不出口。
  姓名谐音的烦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的变迁。如今不仅大量医学、性学术语成为公共话语之外,一些方言也登上了汉语的大雅之堂。这就更增加了取名字的难度。
  报载,湖北经济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因为名叫“老二”,屡屡为同学耻笑。“老二”这个词在湖北话里土是土点,但没有别的意思,况且孔圣人还用过呢。但是在北方方言里,却是男人命根的代称。现在这个词流行起来了,老二同学的烦恼也就来了。还有一位女士,名叫“张波妹”,每当人们接过她递来的名片,都不禁下意识地看一眼她的胸部。张波妹更是冤枉,当初爹妈给起名字的时候,谁会知道,“波”在广东话里指“胸部”的意思?谁又能想到,这个“波”今天会偷偷摸摸溜进现代汉语的殿堂?
  (完) && 窈窕淑女与中华佳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提起这句诗,谁都知道这是《诗经》开篇第一句。有不少人把“窈窕”理解成“苗条”,其实是错误的。古人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原来,“窈窕”指的是心美和貌美的合一。这个“心”当然包含心灵和心智,哪方面有缺陷,都不能算做“美”吧。若按这种解释,现在能称得上“窈窕淑女”的,实在太少了。
  我所居住的杭州号称“美女之都”,这话还真不是吹牛。杭州女子,身材都很匀称,生就一副瓜子脸,有这样的遗传基因,造物主造起来也省心,只要不把五官乱摆,一堆美女就诞生了。刚来杭州的时候,住在报社的办公室,半夜在走廊上随便一走,就能遇到不少上夜班的美女。回去躺在沙发上,我辗转反侧,大声疾呼:“天哪,为什么到处都是美女?”
  既然美女本身就是文化,美女似乎不需要有文化。这还是半个月前的事,有位漂亮美眉报名参加我们搞的一项活动,我同事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张ying,萤火虫的萤。"我在一旁说:"不对吧?很少有人用这个萤做名字。"我同事也纳闷,就在纸上写了一遍。美女一看,掩口而笑,说:"你写错了,下边不是虫,是个玉。"一办公室的人都凝固了。
  不识字不是什么大不了问题,不懂常识可就不应该了。凤凰卫视搞过一个中华小姐大赛,窦文涛问一位佳丽:“听说你去农村,问过小孩一个问题。”小姐点点头。这时大屏幕放起了佳丽在农村的录像。她问一个小孩手里牵的是公牛还是母牛,小孩说是母牛。佳丽问:“那你经常喝牛奶吗?”小孩摇摇头。佳丽很困惑:“家里有母牛,为什么喝不着牛奶?”录像放完,老窦问佳丽:“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佳丽不好意思起来:“是的,我知道了母牛和奶牛的区别。”老窦又问:“你说奶牛是公的还是母的?”佳丽思忖了半天,说:“我想……应该是有公有母吧!”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牛奶多了,蛋白质多了,美女也就多起来。美女变成一种资源,进而发展成一种经济。但美女们也应该明白,仅有漂亮的外表是不够的,古人说,充其内而显于外,一个人的心灵和心智,必然通过其言谈举止显现出来。除了培养经济头脑,美女们也应该学点文化了,否则,成不了窈窕淑女没关系,当不上“中华佳丽”,从经济上讲,可就亏了。 && 请勿“大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变”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早晨打开电视,听到主持人说“房地产业政策大变”、“某某影星脸色大变”,我就忍不住把咬了一口的油条吐出来。大家都在吃早点呢,你就不能换个说法?
  按照汉语的习惯,“大变”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巨大的变化”那叫“巨变”,不叫“大变”。要不,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怎么叫《山乡巨变》而不叫《山乡大变》呢?“突然的变化”叫“剧变”(或“突变”、“骤变”),也不能叫“大变”,我们常说“东欧发生剧变”,没有人说“东欧发生大变”,哪怕剧变的结果确实很“dabian"。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地开发区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标语:“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路过此处的人都替当地人担心:“这么一来,还不憋死?”上网一查,我发现这个段子还真不是杜撰出来的。在南方某省的官方网站上,就有这样几个栏目:“三年一大变”、“五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你瞧,“中变”都出来了!在上海黄浦区的官方网页上,还发现一个“大变专题”!看来,“大变”不但盛行,还有迈向专业化的趋势。
  很多人觉得“大变”的用法没错,可能是小时候看过“大变活人”的缘故。既然他可以大变活人,我直接大变不行吗?很抱歉,不行。分析一下“大变活人”这个词,你会发现,它的主干是“变活人”。前面加一“大”字,是为了修饰“变活人”这个主干。同理,我们可以说“大变革”、 “大变阵”,“大”的作用也是用来修饰“变革”、“变阵”的。汉语的习惯是, “变什么”先说清楚,然后才可以说“大变什么”,“大”和“变”不能单独在一起用,否则,就成“大变干燥”了。
  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汉语词语的简化问题。汉语不是不能简化,但不应随意简化,简化是一种有条件的约定。简化必须符合汉语规律,意义和读音都照顾到,才能为公众所认可,才不会闹出“大变”一样的笑话。有一所大学,把“社会经济学”简称“社经”,把“计算机学院”简称“计院”,一天,召开师生大会,领导在台上讲:“怎么搞的?‘计院’这么多同学‘社经’不及格!还笑?说的就是你,杨伟!” && 害人的成语&&&&   成语最容易用错,但又不能不用。权衡来,权衡去,吃不准的时候,还是不用为好。很多报刊,不少写手,就是被成语给害了。
  今年高考作文,用了《智子疑邻》的典故,大家知道,在这里“智子”是“以子为智”&& 的意思。有一位颇有名望的作者,为某报撰文,用到这个成语时,写道:“智子这个人,怎么老怀疑自己的邻居?”显然,他把“智子”当成一个人了。“始作俑者”本来是孔子的骂人话,骂那些开创恶劣风气的人,是个贬义词,但最近一份报纸却这样赞扬徐根宝:“‘抢逼围’风暴,徐根宝是始作俑者。”“从长计议”本来是说“慢慢来,不急于做决定”,某大学的文件里却写到:“立即行动,从长计议,坚决打赢防治非典的校园保卫战”,实在是自相矛盾。此外,像“万人空巷”、“明日黄花”、“首当其冲”等成语,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误用。
  在关于正确使用成语的问题上,专家一再强调成语的“古语性”。所谓“古语性”指的是成语的原始出处和本来的意义。专家认为,绝大多数成语都有一定之规,逾越了一定范围,便是误用。
  但是,从来如此,便就对吗?
  专家们说,“中国乒乓球队励精图治”这样的说法不对!理由是“励精图治”是“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的意思,只能用在国君身上,不能用在草民身上。专家还援引《汉书》、《宋史》作为论据。但是,细一想,这种逻辑很有问题。如果“励精图治”为皇家专有,那么“借花献佛”岂不成了善男信女的专利?“竭泽而渔”单指打鱼人家?“先斩后奏”只说君臣政要?还有,“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按其“古语性”指的是唐宰相李林甫的两面派手段,按照专家的逻辑,这个成语岂不是只能用在首相身上了?
  可见,成语的“古语性”应该有限度,如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成语的外延有所扩大,而今义又损害不到古义,不妨放它一马,允许大家用今义。像“励精图治”,完全可以搬出故宫,搬到乒乓球训练基地去;“姹紫嫣红”完全可以搬出百花园,搬到牡丹园里来。
  但是,如果今义的用法和古义有抵触,还是听专家的比较保险。拿我来说吧,自从知道“空穴来风”原来是指“有根据的传言”后,就再也不敢用这个成语了。你让我怎么用?比如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欧文私通,空穴来风”。了解这个成语本义的人,知道我抓到了欧文的把柄;不了解的,还以为我在扯淡呢?“没影的事,你写它干吗?有病啊!”
  (完) && 讲点逻辑&&&&   皮龙我一位好朋友的儿子,今年四岁了。有一次,我们逗他:“皮龙,你是想再要个弟弟,还是要个妹妹啊?”皮龙想了想,说了句让一屋子人都绝倒的话:“我想要个哥哥。”儿童天真烂漫,越不讲逻辑越可爱,等到长大成人,还是要学点逻辑。
  自古以来,不讲逻辑的人很多。传说解放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曾写过一首《咏闪电》:“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这样的“逻辑”可谓战无不胜,全天下的理都让他一个人占了,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不容置疑,谁敢分辩?
  不幸的是,这种不讲逻辑的说话方式一直没有没有绝迹。文革期间有一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你问他为什么好?他接着唱:"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让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一些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每天收工回来,都要唱《打靶归来》。调还是那个调,词却改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我们收工把村归,把村归……歌声传到家乡去,亲人们听了心欢喜。夸我们下放下的好,夸我们改造数第一。”每次唱到这里,大家都会哭笑不得,这叫什么逻辑?!
  这都是以前的事了,说说现在吧。跑在山东的公路上,你会看见这样的标语:“交通处罚不留情,看似无情却有情。”估计你怎么也想不通,既然已经“不留情”,怎么还会“却有情”?这“情”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没人给你解释,其中的逻辑需要你自己慢慢去推敲。
  杭州提出了一句口号:“住在杭州”,很有人情味吧?但眼见着杭州的房价日趋上涨,往远处说,超过了西班牙,往近处说,比上海还要高。面对杭州的盛情邀请,我这样一个上班族不禁要问:住在杭州,住在哪儿?
  最近,日本丰田“霸道车”广告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且不说其画面,单看这广告词写的,实在气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我凭什么要尊敬你呀?还“不得不”?
  这样的无逻辑广告其实很流行!像什么“今年不收随便礼,要收就收XXXX",且不说这广告语是否恶俗,单说它的逻辑,就算我不随便收礼,但我凭什么非要收"XXXX"?收一份你给500块钱啊?今年看到最绝的一个广告是某报做的一个征订广告,广告词就六个字:"订好报,有好报。"你不能说它没逻辑,但这逻辑说得通吗?你要是不订它的报纸呢?那肯定"没好报"了。平白无故把读者咒一顿,这样的报纸谁还敢订? && 广告公案&&&&   前些年有一个广告家喻户晓,文案是:“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个广告曾经引发了广告界、语文界的大讨论。广告人觉得这个广告贬低了其他冰箱,有不正当竞争之嫌;语法专家则觉得这句有语病,理由是“广告”与“冰箱”不是同类事务,无法进行比较。
  先不说这个广告是否违反了广告界的规矩,我们先来看看这话在语法上有没有毛病。不同类事务,当然也可以比较,比如这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前者说的是学习,后者说的是出身,两者完全可以比较。同理,“广告”和“冰箱”也可以进行比较。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句广告语根本没有语病。因为汉语是不限定性语言,字词的性质必须在语用和语境中确立,不比印欧语,词性是“法定”的,用来砌窗台的绝不可以砌灶台。故而,他们才有“可比”“不可比”的死逻辑,我们没有。
  印欧语是规定的,而汉语是约定的,即在语用和语境中约定俗成就是“合法”的。显然,说上面那句话的人,已经预定好,准备把“广告”和“冰箱”比一比。他要比,你就让他比吧。在工商局的法规中也许不允许这么宣传,汉语却不是法西斯,从来不做非人道的规定。
  这句话本是新飞广告的口号,但正是因为有人搬出了什么“形式逻辑”的条文,才引起了某广告公司的语法大讨论,其结果是,广告最终改成了——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汉语是灵活无比的语言,重意会不重形式。只要约定俗成,印欧语法的逻辑限制不了它。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对我们谆谆教诲:“打扫卫生”、“恢复疲劳”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搭配不当。但如果如果“打扫卫生”有病,那么下面这些词组,岂不病入膏肓?救火,吃食堂,吃大户,养病,扣篮(明明扣的是球嘛),打吊瓶,抓革命(应该抓反革命啊)……其实,汉语的组合根本不顾“逻辑搭配”是否合理,随意地用几个意义支点合在一起,就可以表意。
  现在有一个“语言逻辑派”,处处用逻辑分析汉语。你说“中原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逻辑派”听到这话,准会不高兴,他们会质问:什么叫自古以来,古到什么时候?侏罗纪那会儿,可是恐龙必争之地!对于这种人,你没法跟他争论。最好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比方,他们说:“缅因州是美国的领土”。你就问他,怎么个“是”法?怎么个be法,是语言逻辑的be,还是法理逻辑的be。管保让他晕掉。
  逻辑是死的,汉语是活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逻辑好,不如汉语好。” && 哑巴英语&&&&   掐指算了,我学英语已经20年了。到现在,我说的英语依然"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我的英语水平不高吗?非也。我大学英语通过了六级,还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翻译过论文,可为什么我的口语总是提高不上去呢?想来想去,都是环境环境造成的。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基础就没打好。记得初中英语老师经常批评我们:"你们&& 要是不好好学英语啊,趁早go to home!"这话印象太深了,害得我直到进了大学还说"go to home",让同学们耻笑一顿。
  近来有人大声疾呼:英语热应当降温!理由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推行英语教育最积极的国家,多年来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不大。上至白头教授,下到莘莘学子,一个个为了学英语而不堪其苦。据报道,一些上海人,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孩子的英语发音问题,竟不惜给孩子的舌头动手术。尤其是大学四级考试,让大学生们天天过着刀刃上舔血的生活,反而把专业学习给荒疏了。这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呼吁归呼吁,呐喊归呐喊,现实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英语来势如此汹汹,教育部门提倡是果,而不是因。英语的熊熊烈焰,是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点燃的。
  君不见,这些年来,很多咸鱼之所以翻身,全都仰赖英语。海归就不必说了,那些国产的新经济精英,哪个不是靠英语打下的江山?马化腾如果不懂英语,能把ICQ"汉化"成QQ吗?丁磊如果不懂英语,就算想破脑袋,能弄来第一桶金吗?还有那么多白领、灰领、棉袄领,都是靠懂点英语才端上一个瓷饭碗,评上一个小职称?英语自有黄金屋,英语自有颜如玉。那些反对学习英语的人,想法未免太浪漫了些。
  可是,怎么才能把英语学好呢?这确实是个世纪难题。从许国璋到李阳,从新概念到新东方,从“跟我学”到“走遍美国”,从幼儿英语到华尔街,这些年,中国人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整体的英语水平却还是just so so――稀松平常。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汉语的惯性?还是国人的智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太追求完美了。母语是文化,外语是工具,对文化应力求全面掌握,对工具不妨有所取舍。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英语只要会读即可,不必强求会听、说、写。原因很简单,我们学英语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能够读懂英语文本就够了,“听”,不妨依靠字幕,“说”还是交给翻译,至于“写”,还是让那些做梦都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去修炼吧。我们就“哑巴英语”,怎么了?
  (完) && 没事干?编百科全书啊!&&&&   现在很多人觉得,上网没地方好去,没事可干。前些日子,博客着实风光了一阵,但现在已有冷落的迹象。毕竟在网上写日记,虽然能逞一时口舌之快,但难免会暴露很多隐私。我有一位哥们,曾在博客里大发“爱情不再有”的牢骚,不巧被他老婆看了去,结果我就不细说了,总之,这哥们至今还住在办公室呢。
  其实,网上好玩的东西始终层出不穷,只要你对新技术敏感,总能找到新的玩法。如果你实在闲得发慌,又热心公益事业,不妨去编百科全书。这里所说的百科全书,基于一种叫做wiki的新技术,wiki至今没有"信达雅"兼备的译名,有人直接音译为"维基"。
  Wiki说白了就是网上涂鸦,不管你是不是管理员,都可以随意修改。维基百科全书,是一部免费、自由、开放的多语种百科全书,谁都可以编纂,谁都有权修改。这么一说,岂不乱套了。既然谁都能写能改,这内容还有法看吗?别着急,wiki走的就是"雅皮"路线,到目前为止,玩wiki的人都是一些有文化、有教养的绅士、淑女,当然也有个别捣乱分子,wiki术语叫做破坏者。管理员的工作就是把破坏者恶意修改的网页恢复正常。
  如果你想参与编写维基百科,你必须遵守一个重要原则――中立和没有偏见。所谓中立就是在你编写文章的时候,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必须把各方面的观点都客观地表述出来。比如,“二战”这个条目,维基百科是这样说的:“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这种说话方式,很多人可能不太适应,用北京人的话说,有点“装孙子”。但既然玩wiki,装孙子是必须的,否则,就会遭到网上"雅皮"的鄙视。
  维基百科计划开始于2001年,截至到今年10月份,已有40个语言版本,共计30万条词条。中文维基百科2002年10月才诞生,目前条目只有3000条。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登陆,选一个你所熟悉的领域,编一些词条上去。当然,不会有人付给工钱,如果你编写的词条足够多,惟一的奖励是可以混个官做,当上管理员。
  其实,当不当官都是次要的,玩wiki的最大收获是可以让思维更全面,心态更平和。这一点,对那些遍布网上的"愤青"最为重要,只是不知道他们肯不肯花这个时间。
  (完) && 老板满街走&&&&   小职员上班打了一个盹,梦见自己当上了老板,出入高级酒店、私人会所,挽着前台秘书。醒来发现老板就站在身边,脸色有些难看,仿佛在说:“我花钱不是雇你来睡觉的。”小职员打了一个激灵,擦掉嘴角的哈喇子,赶紧干活。这是发生在写字楼里最平常的一幕。
  老板这个词,本来是指旧戏班里的主演,到了后来,才渐渐用到“个体户”和“掌柜的”身上。至于老板泛滥成灾,那还是近几年的事。
  现在,不但企业里有老板,事业单位也有人称呼上司为“老板”。更为奇特的是,在象牙塔中,研究生也用“老板”来称呼导师。至于闹市中的乞讨者,更是见了谁都叫“老板”。你看,老板何其多,在大街上扔一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老板,还能招来20个老板围观。
  这几年,国家机关已经明令禁止用“老板”来称呼领导,但还是有个别不自觉的人喜欢在背后这样叫。为什么机关领导称为“老板”,我的朋友忍痒曾做过一番考证。他说,起初有少数领导由于工作需要,会到一些娱乐场所微服私访,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不暴露身份,就吩咐下属叫自己“老板”。这样一来二去,“老板”就叫开了。这个说法是否确切,有待语言专家继续考证,姑且聊备一说吧。
  导师怎么成了老板呢?我想,这大概跟近年来研究生扩招有关吧。有的导师,一个人带40个研究生,这气派比老板更老板吧?更何况,导师的学生中有很多就是企事业单位的大老板。我认识一位在读博士,告诉我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他的老板要做一个演讲,把他叫去说:"你把这个题目初步地弄一下。"博士哪敢怠慢,赶紧把老板的笔记本电脑抱回去,马不停蹄地把演讲稿写好,制作成Powerpoint。老板演讲之前,他把笔记本恭恭敬敬地放在讲台上,把Powerpoint打开伺候着。这还是"初步地弄一下",要是老板说"深入地弄一下",不知道博士还要熬多少个不眠之夜!
  正因为老板太多了,当老板越来越不容易。有一位老板回到家,对老婆说:“我怎么总有一种被人偷了的感觉。”老婆问:“怎么了?上班有人睡觉?”老板说:“那他们倒不敢。但一想到这帮孙子每个月都从我这里领工资,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老婆说:“那好办,从明天起,提倡义务劳动。”
  (完) && 闹了半天&&&&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个栏目叫《汉语桥》,曾经搞过一个“国际大学生汉语大赛”。大赛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我们以为你去西单了,闹了半天,你一直在王府井。请解释‘闹了半天’的意思。”主持人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原来”。我的问题是,“闹了半天”是否就是“原来”的意思?
  我们知道,“闹”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吵闹”、“哭闹”,比如说:“这个孩子闹了半天,吵死人了。”也可以指“折腾”,比如:“王老五自从在网上认识了女网友,就开始闹着跟老婆要离婚。”上述题目中的“闹了半天”,有一点“折腾了半天”的意思。到底是谁在“折腾”,可能说话的主体――“我们”,我们想来想去,在脑海里折腾了半天,原来都是白折腾,你没去西单,而是去了王府井。也可以指这句话的客体――“你”,你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去西单,而是跑到了王府井。
  说起这个词,我想起一个很经典的阿拉伯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这样的……
  古时候,在巴格达住着一主一仆。有一天早晨,仆人到集市上去,看到一个穿着白袍子的人,那人撩开头巾,对着仆人诡异地一笑。仆人大吃一惊,他认出来了,原来这不是别人,正是死神。仆人失魂落魄地跑回家,对主人说:“大事不好了,我今天在集市上遇到了死神!麻烦你把你的好马借给我用用,我要到大马士革去躲一躲。”主人二话没说,就把马给了他。仆人骑上骏马,风驰电掣般逃往大马士革,因为这是一匹宝马良驹,估计当天晚上他就赶到目的地。
  到了下午,主人到了集市上,看到了穿白袍的死神。一般来说有身份的人是不怕死神的,所以,主人走到死神跟前,问:“你今天早晨为什么吓唬我的仆人?”死神说:“没有啊!早晨我看到你的仆人,我只是感到惊讶,怎么在这儿遇到他!本来我是想今晚在大马士革跟他见面啊!”
  故事讲完了,我们可以用“闹了半天”造句了。仆人以为逃往大马士革可以躲避死神,闹了半天,死神就在那里等他!
  你看,“闹了半天”的结果往往是白闹,结果往往比不闹还要差。中国人向来很清楚“闹”的结局,所以,就用“闹了半天”来指一件事本来的样子,这里面多少有点宿命的味道。久而久之,“闹了半天”就演化成一个语气衔接词,用来表示“结果,原来”的意思。
  嗨,闹了半天,《汉语桥》的标准答案一点问题都没有! && 110为什么读作"幺幺零"?&&&&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把“110"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依依零",同样,"911"也不读"九依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国家红头文件规定,还是老百姓约定俗成呢?
  经查,国家的红头文件并没有规定要这样读,恰恰相反,按照普通话的有关规范,“1"应当读做"yi"才对。那为什么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数字读音跟普通话规定不一致呢?这要从历史中去找原因。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出过一个通信兵,他探亲回来对我们说,在部队里“"要读成"幺两三四五六拐怕狗洞"。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还以为通信员在战场上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怕钻狗洞呢?后来学了点声学和语音学知识,我才理解了其中的缘由。
  闹了半天,这种特殊的数字名称,起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革命军队里的士兵来自五湖四海,说起话来难免南腔北调。其中“2"的发音最为混乱。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这个音就发不好,管"二哥哥"叫"爱哥哥"。很多南方士兵,把"2"读成"ni",或类似的音。为了避免发音混乱,通信兵就用普通话中的"两"代替"er"的读音。同样的道理,南方人发后鼻音也有困难,所以"0"就不能读做"ling"而读成"洞"。其实,现在很多地方打麻将的时候,也喜欢把"饼"读做"桶"或"洞"。还有,在很多方言里"b""p"不分,"p"是爆破音,发声清晰,于是"8"就读成了"怕"。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韵母的频率。据研究发现,在汉语韵母中“i"的频率最低,清晰度最差,跟"a"比,"i"的功率只是"a"的一半,差了至少3 分贝。大家知道,战场上噪音很大,通信兵如果发“i"对方可能听不清楚。通信不畅,在生活中尚且会造成许多麻烦,若发生在战场上,可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于是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全面替换"i"音,因汉语里"幺"指小的意思,所以把"1"读做"幺","7、0"则根据其形状重新认读做"拐、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7",由于其声母"q"发音极不分明,改用"拐",辅音"g"的爆发声带来了宝贵的清晰度。同理,"9"也就读做"狗"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这套特殊读音,也就由军用转为民用。到了今天,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普通话日渐普及,在民间,数字的特殊读音也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那为什么“幺”还存活了下来呢?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则,声母“i"的发音问题依然存在;二则,"1"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数字。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很多场合下,还是习惯把"1"读做"幺"。这就是"幺幺零"和"九幺幺"的来历。 && “大爷”的来历&&&&   初到北京的外地人,最困惑的一个词肯定是“大爷”.一方面,"大爷"是对老年男性的尊称,另一方面"你大爷"却又用来骂人。大爷怎么了?为什么会用到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语境里?我研究"大爷"已经多日,现在把我的考证公布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在北京话和其他北方方言里,大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伯父,这个不用解释了,二是前义的引申,指受人尊敬的老年男子。前两者“爷”字要读轻声。三是指很有身份、很有派头的人,引申为空有派头、傲慢无礼的人。在这里“爷”字一般读二声。
  大爷虽然在辈分上与爸爸平级,但地位显然比爸爸要高。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中,马林生跟他儿子怄气,儿子喊:“爸……”马林生说:“叫大爷也来不及了。我决心已定,谁也甭劝我。”正因为如此,在北京,被人称呼一声大爷,是件很受用的事。老舍《正红旗下》中的定大爷“只要有人肯叫‘大爷’,他就肯赏银子。”足见老北京人对“大爷”的重视程度。
  至于作为第三层含义的“大爷”,在现在,大多用作贬义。因为告别了封建社会,人人讲平等,不太用的着派头十足的“大爷”。邓友梅《烟壶》中,寿明劝乌大爷:“事由是有,可就是得放下大爷的架子。”王朔《无人喝彩》中,也有这样的话:“你成天在家玩,大爷似的。”在报章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谈谈某地服务业的大爷作派》。
  “你大爷”是什么意思呢?熟悉北京话的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X你大爷"的简称。现在问题来了,骂谁不好,为什么偏要骂人家大爷?查遍经典,也没找到出处。勉强拉上点关系的是《红楼梦》,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派贾蔷、贾蓉去赴约会,贾蓉说:"瑞大叔要臊我呢!"但这是"大叔臊"不是"臊大爷"。
  其实经过了前面这些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点门道。在北方,伯父往往是家族的族长,又是派头和权威的象征,骂了某人的大爷,实际上等于骂了对方的祖宗八代,等于扫荡了对手的一切权威,打击了对手所有的气焰。到了后来,“你大爷”就成了一句口头禅,失去了骂人的火药味,成为朋友之间发泄不满的一句话。今天,这句话不光男人用,有些美眉也在用。我听过漂亮美眉双手叉腰,大喝一声:“你大爷的!”,颇有巾帼气概。
  骂人不好,骂人大爷就更不好了。我们还是主张要文明说话,但既然“你大爷”很多人都在说,我们不妨拿来分析一番,要不,怎么叫语文运动呢?
  (完) && 后花园里的方言歧视&&&&   前些日子,杭州市放出话来:“不当上海的后花园。”这话放在十年以前,谁都不敢说,说了也没人信。因为那时候,大家虽然明处不说,但背地里都想被册封成“后花园”。杭州卖山水,苏州卖园林外加墓地,一个个都盯准了上海“阿拉”的荷包。但是,买方经济,不但拿人家手短,挣人家钱也手短。久而久之,“后花园”里的老百姓对前来游玩的主顾积&& 蓄了一腔不满。
  过去,很多上海人到杭州来,不敢说上海话。如果口音一露,问路,当地人都会故意给指条错路。1996年的时候,有两位上海朋友到杭州来,普通话说不利索,上海话又不敢说,于是两人一合计,决定用越剧道白――改良后的绍兴话跟当地人交谈,虽然腔调怪异,但总算没热麻烦。上海人对当地人的惶恐可见一斑。
  这种惶恐不是没来由的。十多年以前,杭州就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子。两个上海人,在杭州一处小酒馆里吃饭,不知怎的,跟一个当地人发生了口角,双方大打出手。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人说普通话,打的性起,上海话就暴露出来。你猜怎么着?刚才满屋子看热闹的杭州看客,发现打人的原来是俩上海人,于是蜂拥而上,把上海人打倒在地,几乎酿成血案。
  但是,讨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嫉妒。对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杭州人还是心向往之。前些年,为了模仿电影里的大户人家,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招摇过市,杭州人也学着穿睡衣逛超市,这一景观,即使大冬天还能看到。上海人喜欢欧化建筑,弄了一个巴黎风格的“新天地”,杭州人马上也造了一个。
  这些年,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杭州一下子阔绰起来。现在到上海度周末的杭州人多了起来。当别人的“后花园”委屈了这么多年,如今也该轮到咱抖擞一把了。上海人舍不得去的影剧院,去;上海人舍不得买的贵东西,买;上海人舍不得吃的大饭店,吃。一通疯狂消费回来,杭州人觉得挣足了面子。
  看来,当初做人家“后花园”都是无奈之举,等咱家阔了,谁当谁的后花园还不一定呢?不过,上海人并没有多少失落感,只要兜里有钱,“后花园”还不好找吗?你苏杭不愿当,后面有一堆愿意的正排着长队呢。换个角度想,杭州不再做后花园,受益的还是上海人,至少,现在来杭州,可以大胆地说上海话了。 && 写检讨&&&&   从古到今,从小到大,没写过检讨的人估计不多吧?一个人犯了错误,如果主宰他命运的人说:“你给我写份检讨!”不管口气有多严厉,对犯错者来说,肯定会求之不得,甚至感激涕零,.因为检讨往往意味着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连检讨都没的写,那问题可就真的严重了。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写过多少份检讨了。圈阅我检讨的人包括:父母、老师、领导、女友、护林员……久而久之,我迷恋上了检讨。我领悟到,不犯错固然很好,犯错之后又被原谅,更赚。
  当然,“更赚”的前提是检讨要写得好。一份好的检讨,应该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简述所犯错误,并定性之。这是对自己开的第一炮,一定要猛烈、响亮,不能不痛不痒。但切记,炮一定要往空中放,不可往实处打。聊天室里泡美眉是吧?那要这样检讨――“我单身时代养成的积习未改,不是一个好男人”,千万不能说――“我只不过想试试一夜情,换换口味。”
  二、描述犯错过程。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扎实、扎实、再扎实,新闻的五个W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一定不要漏掉一点,那就是在犯错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要凸现善与恶的搏斗,灵与肉的挣扎。搏斗得越惨烈,挣扎得越残酷,越能博得谅解和宽容。
  三、剖析错误原因。这是最见功力的部分,是决定一份检讨成败的关键。要彻底把自己打翻、砸烂、磨碎、煮熟,要揭开伤疤,触及灵魂,让杜鹃泣血,令岩石掉泪。这错误早期形成,长期发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里长城倒于自摸,百转千回不该这样走,千错万错不能这样错!当然不要忘了批判、控诉周围的环境――多么强大,多么沉重,多么凶险,多么肮脏!我本出淤泥而不染,奈何淤泥高过头;我本纯洁又无辜,奈何大家都有辜。看啊,这个人!瞧啊,这可怜的灵魂!
  四、分析错误的影响,假设继续犯的后果。错误严重,辜负期望,影响很坏,教训深刻,若不是领导及时指出、老师及时发现、父母及时提醒,女友及时查觉、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不堪设想”这个词用的好啊!不但省下了许多笔墨,而且推脱了不少责任。所谓不堪设想,说白了就是谁都没工夫去想。
  五、表一表决心。这很简单,想想你平常是什么样子,反过来说一遍就行了。
  恭喜你,你已经被彻底洗白,生活又一次归零。这一次,你终于学会不再莽撞行事,行事之前,已打好了下一份检讨的腹稿。 && 做梦也想不到&&&&   晚上睡不着,打开电视,看杭州电视台正在播放一则新闻。说的是,当地政协开会,请了一些群众列席,一位当地的司机反映乱收过路费的问题。新闻播完,主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位司机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能在政协会议上发言,反映自己的问题。”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在我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听取民声,反映民意乃是政协的主要工作。老&& 百姓遇到了问题,当然有权利向政协代表们陈情,这是睁着眼也能想到的,怎么能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呢?估计,电视台的记者在采写这条新闻的时候,心里觉得老百姓没有列席政协会议资格,才替老百姓感恩戴德了一番。
  做梦也想不到,指不可能的事最终发生了,表示惊奇、出乎意料的意思。但这个词却常常被滥用,把明明可以想到的结局,硬说成“做梦也想不到”。其实,很多情况是,很多说“做梦也想不到”的人,要么出于无知,要么自欺欺人。
  南方一位文人,写了篇纪念钱钟叔的文章。文中提到曾经收到钱老的复信,信中钱老尊称此人为“兄”,自称为“弟”。于是作者开始感激涕零起来――“钱老复函这样的写法,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以钱老的年高德劭,却自称为‘弟’,而以‘兄’字称我这个区区无名的晚辈小卒……”这位作者不知道,称兄道弟是传统书札中的一种习惯用法,“兄”不仅可以称呼长辈,也可以用来称呼晚辈,甚至女士。在《两地书》中,鲁迅经常称呼小他17岁的许广平为"广平兄"。作者无知,不知道书信中"兄""弟"的来历,还以为钱老要跟他拜把子,这恐怕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在很多关于贪官落网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看到“做梦也想不到”这个短语,但基本上都是在误用。比如,一篇报道中说;“某贪官做梦也想不到,在他仕途如日中天的时候,竟然东窗事发。”写这篇报道的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靶归来歌曲播放儿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