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太上感应篇》有何功用

陈静瑜老师
学习《太上感应篇》共30集 第8集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转载]学习《太上感应篇》了知因果定律---安享太平盛世不难
今天由豫丰山人师父的博客里转载《太上感应篇》全文如下,这是师父亲笔敬录的老君真言,读来心心相印感慨万千。今人胡作非为早以离道祖的教诲十万八千里远矣,细想本人亦复如是,内心惭愧不已。净空老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访谈节目中也说到,《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是为人学做君子的基础,这更是想要了凡成圣的人,必需先要扎牢的三个根基。试想这三个根都没有了,再如何的高谈阔论要弘扬传统文化,一心想打扮成继往开来的时代精英,最终也只能是伪君子一个。
要做好先生,先当好学生。要做好学生,先当好孩子。好孩子由哪儿来?当然得有个好妈妈。这又回归到了早期教育是多么地重要啊!人之初,性本善。人民是可以教育好的,党和政府就是扮演家长的角色。孩子表现不好,毫无疑问家长肯定严重失职。
因此,为了家庭幸福,应重视抓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工作。为了国家昌盛,应尽早引导国人认祖归宗,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教育,不能全盘西化。用净空老法师的话说:西方从小就教竞争,竞争提升了就是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西方走的发展道路是死路一条!这样的醒世格言真是振聋发聩!不得不令当今世人警醒!
细读老君所言,世人能够遵此做人,祈求安享太平盛世能有何难?!老祖宗不是没有教诲啊!真是后人数典忘祖而自遣其咎啊!好在东西方均有高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鲜明的提出了世界的希望所在:即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这是沾了老祖宗的光。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的修学,继承、弘扬祖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弃恶从善,积功累德。福生无量天尊!
转载博文/豫丰山人的博客: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思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斜颈,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尤不可伤。宜闽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翼。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议,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贿。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见善不为。自罪引他,雍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蜇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已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仰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骂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衿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尿,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霓虹。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辜杀龟打蛇。如是等罪,死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记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饮鸩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己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己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豫丰山人《本人亲自抄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10
专辑播放:印光大师谈《太上感应篇》--学佛网
&印光大师谈《太上感应篇》
发布:心源&[ &]&& 日期:&&
印光法师谈感应篇DD代重刊序弘法敬辑一、感应篇之概述 1、感应篇的来源  问,《感应篇》,谁人著作。对于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别之。  答,《感应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谓为老子所作。亦有谓本抱朴子而广之。然不必究其为何人所作,只取其书所说之益。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圣人立法,固不必定取圣人所说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为事。虫文鸟书,大开文字之端,敢以虫鸟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举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论是非者之无益繁词。此种繁词,尚不如春禽昼啼,秋虫夜呜之有天然风味也。《三编卷四 答崔树萍居士问》 2、感应篇的性质  《感应篇汇编》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隹,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则人人可以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增广卷二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五经四书,本是教人为善之书。世多以文视之,则便当面错过。若《感应篇》、《阴骘文》等,直陈因果报应之事,俾人一目了然,实为有益。彼大言理性,不提因果报应者,徒欲得高出人上之名,而不知所以高之实。《三编卷二 复谢慧霖居士书五》   《感应篇》、《阴骘文》,实为功过格之源本,以故恭录于首,以期朝夕讽诵,互相鉴照。俾得三业清净,一心淳笃。庶可无忝所生,行为世法。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齐修。成已成人,了无二致。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参赞化育,辅翼郅治,皆于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舍此不行,别求玄妙。纵令大得,亦只能利一类之机而况专资空谈者乎。《续编卷二 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二、感应篇之实行1、读诵奉行 改过迁善  凡《安士全书》,及《感应篇汇编》,《印光文钞》,通文义者,皆须人奉一部。由此路上行,上焉者或可体会到此。否则只知圆融不执著,口口说空,步步行有,为家庭之祸患,亦佛法之蟊贼。《三编卷三 复福州佛学社书》   《感应篇汇编》,宜令熟读,此正本清源之要务。以五经四书所说者,或散见于各处,或义晦而难领会。此既熟读,读五经四书,一见此种话说,即便心领神会。理学务躬行,而不知此义,反指为异端者,皆见理未的,救世无术之流类也。《三编卷二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   汝宜每日将《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真经》,日读三五遍,至少须一遍。亦令汝妻日日读之,自可知为人之道理。既知为人之道理,则便可继汝父之家风。凡一切人皆钦仰汝,以为汝父素好善,故有此令郎。此其荣为何如也。光宗耀祖,成家立业,只在能立志学好而已。岂有甚么难行难做处。《三编卷三 复某居士书》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增广卷一
与周法利童子书》   若日说因果报应,与生徒讲《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而所作所为,皆与三者相反,则成登埸优人,只供台下人一时悦眼娱耳而已。优人只得优人之值,断无生前没后之真利益也。愿汝深体吾言,则儒佛之心法,及究竟之实益,岂必令前人独得,而汝或不得者哉。  《三编卷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2、感应篇与家庭教育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面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已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增广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x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续编卷二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阴骘文》、《感应篇》,必令其熟读。且勿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增广卷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祈以《感应篇》教子孙,终身诵之,胜于小学韵语多矣。《三编卷二 复邵慧圆居士书三》   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三编卷一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教小儿常以《阴骘文》、《感应篇》,为入德之门。俾幼时即知为人之道,与因果之理。则后来决定不敢作越理犯分之事。否则被彼邪见所诱,则其行或至如今之废孝废伦免耻者,以现今此种邪说甚多故也。《三编卷三 复王智卓居士书》   宜令儿女等同读《阴骘文》、《感应篇》,为彼讲说。俾知为人之道,及三世因果之理。则将来自不至流为暴恶。彼杀父杀母废伦免耻者,皆由最初不知为人之道,及因果报应。一闻邪说,遂极力依此,以逞其肆无忌惮之心,为可哀也。《三编卷三 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必须令彼熟读《感应篇》、《阴骘文》,以为前途之导。即二女亦当读之,以期藉此自修并以化人。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实匹夫令天下治之根本法。又须令儿子多看《安士全书》,《历史感应统纪》,及有益身心之善书。《三编卷一 复神晓园居士书》   世之不肖子女,皆其母不尽母职之所致也。母若贤,一则秉其气性,二则观其作为,此系以身立教者。次则教以为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又须切切实实示以因果报应。迨读书时,先将《感应篇》、《阴骘文》令其熟读。毕生每日须念三五遍。再与讲其大义,则如F金入于好模中,决无不成好器者。此母教为治平之根本也。世人皆不注意,故有今日之战争现象。以致国运危岌,民不聊生也。光不须为小儿说法,且为汝夫妇说教小儿法,则小儿自可仿效仪型,克成正器矣。《三编卷一 复李慰农居士书五》 三、感应篇之功用1、令人深信因果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著。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三编卷四 感应篇直讲题辞》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庆殃及于子孙。依实际论,其庆殃之归于本人者,当更大于子孙者多多也。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以也。极,穷困苦荼也。五福六极,实示前生之善恶因,及现生之善恶果也。儒经说前因现果,现因后果。孔子箕子此二语,最为明显。佛经说三世因果,最为详悉。撮要说之,则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兢兢业业,恐惧修省。格除自心私欲之物,则自心本具之正知发现。由兹罔念作狂者,咸得克念作圣矣。此就儒教所说因果,尚有如此之大利益。况佛教人修戒定慧,断贪_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断尽世间烦惑,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次则渐渐进修,以至真穷惑尽,慧满福圆。彻证自心,成菩提道。咸皆不出因果之外。故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三编卷三 因果实证序》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如一人舆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遍应万事,涵养自心乎。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说工夫,妙无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须有成范,方易得益。五经、四书,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见各书,不以类聚,颇难取法。而未多读书者,更无因奉为典型也。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僭修焉。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曰,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其发挥可谓透彻之极。然见仁见智,各随其人之性质。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此书注解甚多,唯清元和惠栋之笺注,最为精深宏畅,惜非博学之士不能阅。次则汇编,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妇孺,犹难领会。唯直讲一书,为能普益。然文虽浅显,词甚优美。浅而不俗,最易感人。《续编卷二 感应篇直讲序》   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柰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续编卷二 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2、受持流通感应篇之利益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谓其善教儿女,俾成贤善。以之风于一乡一邑,以及天下之谓也。吾常谓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尤关切要。以女有相夫教子之权,女若贤善,则其婿与儿女皆贤善矣。故又曰,治家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语实语。欲家门兴盛,子孙贤善,当以吾言为圭臬,则所求皆得矣。又提倡因果报应,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以善恶类书,一目了然,易于获益。彭定求从小日诵此二书,至中状元作尚书时,犹日日诵之。且得暇恭书送人,题为元宰必读书。跋曰,非谓读此可以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可知此书之要矣。《三编卷一 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当获感通。又须知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阴骘文》。善则随分随力而行,恶则如怨如仇而去。袁了凡行功过格,乃认真体察,丝毫不容放过。故命本不寿而寿,无大功名而大功名,无子而有子。果能追彼芳躅,以期德日增而过日减。即不用功过格,凡了凡之所得者,令友亦当得之。况彼主持报馆,握言论机关之权。…………长洲彭家,自清初以来,科甲冠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虽状元宰相,犹日诵感应篇,阴骘文以为诚意正心,致君泽民之监。彼狂生谓此等书,乃老斋公老斋婆之所从事者。非但不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生为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而且恶业难消,永沈恶道。彼嚣嚣然自命为博雅通人,致令后世并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闻者,何可胜数。欲子孙之不趋败途。共入正道者。当以《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为定南针。则世俗习染之恶浪滔天,黑云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趋,而载胥及溺。否则纵令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亦难保不入洄海婕瓷蚰缫印?鼍薹缙嚼司蔡烊照颜弥赖廊诵暮酢P胫醯露郑吖恪3删退俗拥埽钊胧ハ椭颍淌粢醯隆3删妥约鹤拥埽钊胧ハ椭颍嗍且醯隆7词恰T蛭笕俗拥芄趟鸬拢蠹鹤优嗨鸬隆Aδ芗婕埃涡胰缰7裨蚯揖图彝ト沼迷莆宰魑ノ椭热荨U郊此仔拚妫志邮可矶捣ㄕ摺F硪源艘猓肓钣眩耙磺兄唬醒灾R辔词挤且蚜⒘⑷耍岳欢艘病!对龉憔矶∮胗兰文尘邮渴椤   以世世奉佛,奉《阴骘文》,《感应篇》。其志固长欲利人,而天固长施厚报也。《三编卷四 复刘观善居士书二》   至于所说《感应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等十二句,若能事事省察自心,则虽未能即纯,亦可以常然如是。颜子三月不违仁者,亦是微有间断,未能毕竟与仁打作一块之样子。希圣希贤,在人自勉。若一放纵,则便不可名状,如今日之为国为民者然,可不哀哉。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俾神不外驰,心自归一,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傥此心坚固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而尚能受用乎。《续编卷一 复念佛居士书》(注:弘法法师为江苏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灵岩山寺监院,苏州报国寺住持)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太上感应篇修学心得--学佛网
&太上感应篇修学心得
发布:昌德居士&[ &]&& 日期: 20:07:00&&
&&&&&&&&&&&&&&&&19-012太上感应篇&恭敬顶礼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净宗学院各位老师大德:弟子提交《太上感应篇》的修学心得报告,请老师善知识批评斧正。&&&&《太上感应篇》出自于道藏,是道家修学的根本。太上,是对至尊的称呼,是人们称赞上天的好生之德,上天能够包容万物,同时也教化大众,帮助众生成就道业。感,如同善根种子。应,就是善果因缘。《感应》二字,有《有感必应,随感随应》的意思。就是天道有善于回应,回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道理。&&&&《太上感应篇》全篇前面四句提纲,已包括了全篇真义。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意思是: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道,都是人心感召的。》这是太上老君对我们大众的训诲,如果修善积德就必定福荫子孙,造恶损德就必定祸延子孙,无门,是指没有一定的门道。自召,就是自作自受。天地没有任何私心,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道,完全依据所得结果作为报应,原因就是由自己心所招感。&&&&&太上老君一开始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要警惕我们,起心动念时,要加紧提醒自己保持警觉。自己内心观照,观察。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是利益众生?还是自私自利?内心清净还是迷惑?心地清净、真诚、自然欲望能够降低,自然与自性契合。没有丝毫差错。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的一生只要有一念失察,一念错误,就会误入歧途,毁掉了自己,那么一生后悔莫及。&&&&&太上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意思就是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随着形体移动,永远不会分离。善恶是就人心来说。而报应是就天理而言。形体如果端正,影子当然也就端正,形体歪斜,影子肯定也就歪斜。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就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身心端正了。心正才能达到身正。心怎么才能端正呢?就是依照圣贤教诲,端正心态,以正知正见,以佛法《八正道》为座右铭来鉴定自己。把握自己。时时观察、内省。把握自己念念清净,念念真诚。念念感恩。如果有如此之心,长时修学,无令间断,就可以作圣作贤。就能够成就自己的圆满功德。我们学习了《太上感应篇》。务必要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天天要做积善修德之事。第一要感上天之德,以真诚心依太上的教诲,切实力行。第二要真修实干,念兹在兹不能间断。太上老君作《感应篇》。普遍度脱万世生灵,如同苦海中的慈航,如危疾时的良药。大家如果都能受持,天下就能永远太平,世界和平就不是一句空话。《感应篇》能够在一方受持,即一方可以免除灾难。对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世界大同就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感应篇》是以因果教育为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理念能够得到普遍大众的认同。这个是与宗教没有关系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因果。因果法则也是自然规律,违背了因果就是违背了大自然。《感应篇》是以因果的利益关系警示大众。其中很多内容就是一种警策,警告,因为人的习气是越染越厚,很难改变。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唯有依照太上的训诲,把每一条对治自己。改恶从善,才是我们智慧的选择。真实的本性是无垢无染的。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圣贤教育的本怀最终要回归到自己的纯净纯善的本性上来。我们修学佛法能够契入真实的义理,就能够感受圣贤教育的殊胜利益。太上的训诲亦复如是。&&&&修学佛法的三个根分别是《弟子规》、《十善业》、《感应篇》。三个根统统要落实在工作、生活当中,才是真正学佛。而且要落实到实处。就是说要起作用。得到圣贤教育修学佛法的真实利益。开经偈上:我今见闻得受持。有缘闻到圣贤训诲,要认认真真接受、落实、持之以恒就是受持。珍惜这个殊胜的缘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把三个基础的根扎好,才能继续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能、灵性。圆满成就菩提大道。南无阿弥陀佛&&&&&&&&&&&&&&&&&&&&&&&&&&&&&&学生妙音昌德顶礼&&&&&&&&&&&&&&&&&&&&&&&&&&&&&&&&&&&&&&&&&&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