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悲愁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的句子

褚树荣名师工作室
& 文章详情
叶嘉莹:说柳永词 第二节2
作者:韦玲珍发布时间: 09:06:44阅读(9)评论()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这是柳永写秋士易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的词除了写“悲秋”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常常写雨,如“雨余爽气”(《凤归云》)、“雨收云断”(《玉蝴蝶》)、“雌霓挂雨”(《竹马子》)、“远峰收残雨”(《安公子》)。这也可能是写实,即当时真的下雨了。但是他为什么偏在下雨的时候写词呢?这是因为,下雨是一种大自然变化的现象。而大自然的变化,会引起人内心的一种感动。所以钟嵘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也曾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花开花落,会引起人的感慨;下雨,也会引起人的感慨。李义山诗“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有愁”(《楚吟》),是说面对楚天长一阵短一阵的暮雨,本来没有愁,也被引发得有愁了。人们称赞柳永词不减唐人高处,都举这首《八声甘州》词的前半首为例。唐人的兴象超远,把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与内心感发的情意结合在一起。柳永在这里也做到了这一点,特别写出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悲慨——秋士易感的悲哀。温飞卿、冯正中以及大晏、欧阳等人,也有士人的感慨,但往往并不正面写出,表面上都是写春女善怀,写她们不得赏爱之人的寂寞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若有知音见赏,不辞遍唱阳春”,都是女子的口吻。柳永直接写出了士人的悲慨,这也是词在内容上的一种开拓。这种秋士易感的生命无常志意落空的悲慨,因为黄昏下雨这种大自然的变化而更加添了。大自然的变化之所以易于引起诗人内心的感动,这是出于一种生命的共感。这首词开端的“对”字用得很好,柳永写羁旅行役的词,层次分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善用领字。这个“对”字就是领字,引起下面叙述景色的一大排句子,引起很多的景物和情事。“潇潇”,把雨声写出来了。“暮雨”,黄昏的雨。欣赏景物,在黄昏光影明暗的对比中感受更加鲜明。雨能引起人的感发,可是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发更深,因为黄昏景色变化得更快。在黄昏,太阳的脚步是特别快的,使人感到一天的将近结束,深感到一天的短暂。“洒江天”,暮雨洒在江天之中,写景十分广远,从水面到天空,大自然的景色变化充满天地之中。“一番洗清秋”,一番,一次。每一场秋雨之后,就更增加一份凄凉的感觉。树叶一天比一天少,落叶一天比一天多,一片凋零冷落。“洗”,冲洗。“洗清秋”,一是说经过秋雨的冲洗之后,山峰、树木都冲洗得更干净了;一是说一场风雨过后,树木更加零落萧疏,树叶少了,江天也显得更寥阔了。如同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大自然的繁花绿叶经过风雨冲刷之后的变化,把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时光消逝写了出来。下面“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接着写雨后的景色。“渐”字是一个领字,可见柳永写景之有层次。“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有了时间季节过渡的感觉,使人觉得秋天更加迟暮。“霜风凄紧”,有的本子作“凄惨”,我认为“紧”字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有正面写感情,不像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刻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字是写感情的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紧”字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霜风”,凄冷的风。“关河冷落”,关,关塞;河,江河。陆地的关塞,水面的江河,都冷落了。整个大自然突然冷落下来了。“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余晖,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柳永在这里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色都包含着深沉的悲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到处,无论什么地方;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落了,没有一个地方存留。如果这里的花落了,而那里的花还在开,那就没有这么深的悲哀。而到处的花全落了,这才是不可排解的一种悲哀。“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叶。这是描写时常用的手法,大晏“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用红色指花绿色指叶。但春天绿肥红瘦,花是落了,可是叶子长起来了,更浓密了。虽然“狂风落尽深红色”,可是无害于“绿叶成荫子满枝”。而在这里柳永写得却更为悲哀凄凉,花、叶都凋败了。李义山诗“此花此叶长相伴,翠减红衰愁煞人”,李义山写的是荷花。“长相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红色的荷花、碧圆的荷叶长相伴;一是说荷花荷叶和我长相伴,看到它们的凋零败落,诗人自然感到悲哀。而柳永所写的还不只是李义山所写的荷花败落而已。柳词的“是处红衰翠减”是指所有各处的花叶都残败了,所有的美丽的东西都消失了,这当然就增加了更深的悲哀。“苒苒物华休”,苒苒,慢慢移动。光阴可以苒苒,草木也可以在风中苒苒。这里作者一方面感到时光在消逝,一方面感觉到红衰翠减,一点点凋零下去。“物华”,万物的芳华。“物华休”,指宇宙间大自然美好的东西都到了尽头。“物华休”是作者真正要写的三个字,这三个字里,包含了作者心中所感的生命无常、事业落空的所有的悲哀。初唐的两位诗人陈子昂、张九龄写过很多《感遇诗》。陈子昂有一首诗中就曾经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一岁的芳华完全摇落了,可是当生命成长时那么多美好的感情,那么多美好的理想志意,在这生命零落的时候,完成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完成。这是陈子昂的悲慨,也是柳永的悲慨,从词的开端到这里,柳永把大自然从茂盛到凋败的过程一层层地写出来,逼出了一句结论——“苒苒物华休”。万物都要凋零残败的,生命是无常的,光阴易逝,事业落空。那么万物都变,有不变的吗?有。“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欧阳修的词曾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有那么多的哀感悲愁,有没有一个可以安慰你、答复你,可以寄托哀愁的呢?没有。波斯诗人奥马伽音曾写诗说:“海涛悲涌深蓝色,不答凡夫问太玄。”无语,指无语的冷漠。永远不改变的是冷漠的无情的长江水之东流不返,而这个东流是永不回头的长逝的悲哀。王国维先生曾有一句词说:“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说人间什么事都不能把握不能相信,只有“无凭”是真的。柳永说惟有长江水之无语东流才是永不改变的,这其间有极深的长逝的悲哀。这首词前半阕正是写才人志士那种生命短暂、志意落空的悲哀。写得很好,把秋士易感的悲慨跟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兴象超远。下半阕写他的怀念,“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对羁旅行役有很深的感慨。自己本希望能够实现抱负,却被消磨在旅途辗转之中。这时不忍心登高望远,望家乡是那么遥远,何时能团聚呢,更引起一番思乡的凄苦之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何事”,为什么事;我为什么事淹留呢?这是很深的悲慨。陶渊明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在这里也是想到自己不过是为了一点点口腹生活就被别人驱役,含意十分悲慨。下面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则是在自己的怀念中遥想对方也应正在怀念我。“颙”,《广韵》云:“仰也。”“颙望”就是向远方瞻望的神情。柳永遥想他所爱的人日日在妆楼上瞻望怀思,该有多少次错认为天际的归舟中也有着还乡的我。然而一回误认就是一次希望的落空,我却到如今依旧羁旅天涯。“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争知”,怎知;她又怎知我在这里也是倚立在栏干边,正如此凝望着远处的家乡呢?这几句不仅写出了两地的相思之情,也正反衬出了前半阕所写的羁旅飘泊生命落空之感,更加深了悲慨。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_百度知道
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志远《天净沙·秋...
.“夕阳西下”一句。C.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困的心情.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副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断肠人在天涯)_,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一点飞鸿影下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青山绿水。B,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安适的景象.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1,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是“断肠人”更添悲愁,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处境和思念故乡)之情,给人(悲凉和无奈)的感觉,白草红叶黄花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我补充了问题,快回答吧!!!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这个赏析是错误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情,而且此句是全曲的亮点和中心所在,因为是远在天涯的断肠人,所以前面的十景均从不同角度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怎不悲从中来?
采纳率:17%
这两首小令都描写勒秋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写勒十种景物,表现勒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落魄、悲凉)的感觉,期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白扑《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种“ 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使全曲静有动,“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勒秋天的美景。
21.思乡,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悲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轻烟老树寒鸦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二题没打完吧???
1.思乡,悲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A是对的,请补充后面的选项~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小令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请问: 绵阳有哪些名人?
提供的知识:绵阳是个名人辈出的城市,快来看看他们是谁。给大家科普一下,作为绵阳人不得不知的,绵阳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造就的英才。黄帝元妃、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发明家:嫘祖嫘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出生于西陵(一说今河南省西平县,一说今四川省盐亭县)。享誉世界的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虽然其生地目前还不确切。但一般认为如今绵阳市江油市是其故乡。在江油,有李白故里、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景观。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出生于绵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文学家:沙汀沙汀,作家。安县人。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有《沙汀选集》(四卷)。胸有成竹的诗画大师:文同文同,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v元年(1049年)进士,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一代名医:涪翁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如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其常在如今的涪江钓鱼,因号涪翁。”是一代名医,其所著《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清代巴蜀文坛的一代奇人:李调元李调元,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安县宝林镇人。李调元是清代蜀中一怪才,其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按照杨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谱》统计,一共130种。武林奇人:海灯海灯法师(,号无病道人。四川省江油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晚年曾任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馆长、观雾山极乐寺住持。撰有《少林云水诗集》、《少林气功精要》等。除了这些绵阳人士,刘备、诸葛亮、唐明皇、司马相如、杜甫、苏轼、陆游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不朽诗文或精彩故事;当代的核科学家邓稼先更是功勋卓著。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绵阳有哪些名人?说到绵阳名人就有很多啦,从古至今,各行各业。都出过很多名人。以下简单介绍下:一、文同文同(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二、康心如康心如()名宝恕,陕西城固人,生于四川绵阳;早年加入同盟会,不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后参与筹设中华民国联合会四川分会,创办《公论日报》、《国民公报》,从事反袁活动,先后任上海民生图书公司、进步书局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重庆投资公司经理等职。三、廖雪梅廖雪梅,女,汉族,1969年12月生,四川绵阳人,历史学学士,四川省党校研究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委书记,四川安州工业园区、辽安产业合作园区党工委书记,安州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
绵阳十大历史名人……你认识几个?嫘 祖
轩辕黄帝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史记》载:“轩辕黄帝居轩辕黄帝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轩辕黄帝正妃。”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轩辕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文 齐
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后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遣使臣劝说文齐臣服,文齐坚决抵制,拒不归从。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z(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后,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光武帝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 堂
王堂,字敬伯,三台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王堂步入仕途后,初任谷城(山东平阴西南)县令,治理有道,政绩颇佳。汉安帝永初年间(107年-113年),西羌人屡屡侵犯今重庆一带,朝廷连年攻讨均未能平息乱局。此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官员共同举荐谷城县令王堂任巴郡(今重庆)太守。王堂到任后,拨乱致治,招贤纳士,很快平息乱局,深得百姓拥戴。益州刺史张乔专门表奏朝廷,举荐王堂善于治政,才能出众,王堂因此调任右扶风郡(今陕西境内)太守。公元124年,汉安帝出巡时,朝廷一些权贵秘密谋反,欲拉拢王堂。王堂拒绝,称自己蒙受国恩,不可为权贵所屈,于是弃官返乡以死相守。汉安帝病重时,便有人诬告王堂不忠;安帝病逝,一些谋反的权贵被诛,王堂才得以洗清罪名,并以“守正”为人所称道。汉顺帝继位后,王堂再次进京为官,后调任汝南郡(河南上蔡)太守。王堂在汝南期间,搜纳贤士,委以重任。后因与大将军梁商交恶,受其诬告,王堂罢官归家,86岁时卒。景 毅
景毅,字文坚,东汉后期梓潼人。景毅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优,被太守丁羽推举为孝廉。东汉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剧”(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作浏阳侯相、高陵县令。他在任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以礼义教化百姓,政绩显著。后迁侍御史(中央的监察官)。这时朝廷宦官专权,以李膺为首的正直的士大夫起而抨击。景疫对李膺十分敬佩,把自己的儿子景顾送到李膺门下当学生。宦官大兴“党锢之祸”,残酷迫害以李膺为首的“党人”,李膺被诛,其门生故吏亲属都受牵连,禁锢终身,不得为官。宦官掌握的李膺门生故吏名单,漏掉了景顾的名字,故景毅未受牵连,但景毅说:“我本来就是仰慕李膺的贤名,才送儿子拜他为师,岂可因漏掉名字而苟安。”于是自已上表要求免官,回归故乡。他的行为得到正直的士人的称赞。后来,他又被起用,任命为武都县(今甘肃省境内)令,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在他升迁为益州郡太守离开武都时,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依依不舍,史载有七百余人送他至沮(今陕西略阳东),还有300人一直送到白水(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才挥泪告别。当时益州郡(今云南省)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凋敝,物价高涨,斗米值千钱。景毅在治理益州期间,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他离任时一斗米价降至八钱。后被推荐为“议郎”,但他看到朝廷宦官专政,腐败至极,不愿再到京城作官,便再次要求免官回归故里。大 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李 白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其先代在隋朝末年被流放到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 。其父后客居于绵州昌隆县清廉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李白即诞生于此地。李白自幼天资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读书之余,还“好剑术”,“好入名山游”。他既崇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又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唐开元八年(720),曾任宰相的著名学者苏F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路过绵州,李白投刺谒见,其才华令苏F十分惊异,称赞他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开元十二年(724),李白以“大丈夫当有四方之志”的心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次年,出蜀东游,泛洞庭,游扬州,下吴越。开元十五年, 定居于湖北安陆寿山。同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抵长安,欲争取政治出路,却失意而归。开元二十三年游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结为好友。开元二十八年,离开安陆,定居东鲁。次年, 与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会于徂徕山, 纵酒为乐,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李白再至长安。往见贺知章,贺读其诗文,赞叹不已,称之为“谪仙人”。又经玉真公主举荐,受玄宗召见,其才能甚得玄宗嘉赏,遂被任命为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才华超卓而秉性耿直,不愿对权贵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李白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大诗人杜甫认识,两人携手探胜,把酒论文,甚为投契。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辗转于秋浦、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次年十二月,为实现讨伐叛军、平定天下、报效国家的心愿,他应邀加入永王李U幕府。但很快永王与肃宗发生权位之争,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囚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又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中途遇赦得归,时年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贫病交加,然其爱国忧民之心未曾稍减。61岁时,他在得知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兵的消息后,还毅然前往投军杀敌,但“半道谢病还”,不得不到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处养病。次年病重,遂将自己的诗稿交与李阳冰,托其编集。宝应元年(762),唐代宗即位,下诏封李白为左拾遗,而其时李白已然去世。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传至今的约有千首。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李白把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被推崇为“诗仙”。其诗作不仅在国内有多种版本,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流传。严 震严震(公元732-799),盐亭县人,官至宰相。唐肃宗乾元年间,各地藩镇拥兵乱国。国库空虚,军饷不足。严震响应朝廷号召屡次捐巨资助朝廷平乱。初仕任凤州(今陕西凤县)团练使,次升梁州刺史。时国乱,德宗欲幸山南,严震上表迎驾至梁州。乱平定,德宗改梁州为兴元府,严震为兴元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再加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贞元十五年卒,赠太保,谥忠穆。严震为政清廉,功勋卓著,严家名仕亦多。杜甫曾诗云: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涪 翁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这些线条的分布情况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古经络佚书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这件漆雕模型,是中国人体经络学理论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了绵阳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经络学说重要发源地之一。文 同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今四川盐亭)人。皇v元年(1049)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汉州(今四川广汉)等州通判、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等。元丰二年(1078)奉调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次年正月病逝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文同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文人画”风潮的代表。他好画水、石、松、竹,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者头脑里要先形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竹的形象,然后挥笔图写,一气呵成,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一语便是苏轼对他这一绘画理论的概括。他创造了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的竹叶画法,在后世影响较大。其传世画作有《墨竹图》,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诗文书画的技艺。在绘画方面,苏轼还是文同的学生。苏轼艺术理论上的一些重要见解,不少受到了来自文同绘画成就的启发。文同的诗名虽远不及画名,但他的诗还是有独特造诣的。当时苏轼称他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苏轼诗集》卷二六《书文与可墨画竹并叙》)诗歌的成就列在第一。虽然这属于“文”高于“艺”,诗文书法高于绘画的传统看法,但也确实反映出文同诗才不俗。在内容上,受梅尧臣等人的影响,文同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但与他的绘画一样,其主要兴致在于抒写自我的情趣怀抱,描摹竹木花鸟、山水风光、田园景致,表现文人生活的闲情逸兴和人生感悟,与稍早的苏舜钦、梅尧臣那一代诗人相比,精神气质上更具宋代文人优雅闲适、脱洒超然的一面。在艺术上,文同擅长于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经他随手拈来,便立即神采焕发,显得诗境浓郁、画意盎然。作为一位画家诗人,他的山水风景诗比一般诗人更加自觉地借鉴绘画的技法,追求诗句的画面感;比较多地选用色彩词,造成鲜明的色彩效果;比较注意描写的构图布局,突出景物之间高低、远近、大小等关系及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飞来立乔木”(《墨君堂晚晴凭栏》),“断续溪云起,纵横野水流”(《东谷偶成》)等。此外他还喜欢在诗中以绘画的术语描写山水的特征,以绘画的境界比拟风景的美妙,如“高林秋木形容老,落日楼台彩绘明”(《房公湖》),“晚岫峰峦若画屏”(《闲居院上方晚景》)等。最引人注意的是把某种景象比作某人的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孺》)。《暝禽图》,是文同友人张景孺所藏画。“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李成、范宽,北宋早期的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前者所画山水多寒寂空旷、清疏淡远;后者喜画大山密林、巨石深壑,气象雄伟。这种以画喻景为古代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手法。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欧阳修 在宋代绵阳市境内真是人才辈出,除"梓州三苏"外,还有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也诞生在绵州城内。他在《醉翁亭记》中自称"庐陵(今江西吉安)欧阳修",是说庐陵是他的祖籍。他写的《七贤画像序》中说:"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某(自称)始生。"据《欧阳文忠公年谱》记载: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丁未,是岁皇考崇国公观为绵州军事推官,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绵州"六一堂在司户厅,旧为推官厅……公(指欧阳修)实生兹地。"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欧阳修诞生于绵州。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绵州为官三年,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营一物",办案严肃认真,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冤狱。他还主持筑城以抗洪水,为民造福。在离开绵州时,两袖清风,只带走了一匹上司奖赏给他的白绢,他用这幅绢画了七贤像,寄托了他对深怀仁爱之心、忧国忧民的前代贤人的仰慕之情,七贤像也是欧阳观留给儿子的珍贵遗物。后欧阳修随父母离开绵州,不久父亲死在泰州任上,这时欧阳修才四岁,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因家穷无钱买纸,欧阳修就在沙地上用芦荻画沙练字,刻苦学习。后来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为官清正,敢言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他还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特别大,成为北宋文学革新的旗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反对北宋初靡丽颓废的文风,他所写的散文能反映现实生活,敢于抨击腐败的权贵,说理通达,抒情委婉,感染力很强。欧阳修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学、考古学方面成就也很大,"廿四史"中的《新唐史》、《新五代史》就是他的著作。欧阳修逝世后,绵州推官谢固为纪念他,将他出生的房屋命名"六一堂",因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为纪念欧阳修之母教育儿子勤奋学习之事,建立了"画荻坊"。六一堂和画荻坊几经兴废,原址现已无存,今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公园重修,在"六一堂"内立了欧阳修的塑像,表达了绵阳人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七古长歌一首绵州名贤题咏蜀山狂客作绵州自古多名士,时随千年仍风流。大禹治水成帝业,天下从此分九州。越王金袍来西蜀,刺史绵州胜迹留。太白布衣入长安,醉卧龙榻饮不够。子美避乱到四川,草堂吟诗八百首。杨雄夜梦吐白凤,筑亭读书怀宇宙。罗隐一生爱山水,怀兴题壁有悲愁。游谪贬过剑南,最喜梅花香如酒,醉翁位尊生左绵,感时闻声即赋秋。恭侯权重涪城死,壮志未酬天地忧。文同泼墨胸有竹,精妙无比赠故友。易简从小爱丘林,幽篁独居不出游。雨村耗资藏奇书,四话巨著旧宅收。圣贤才子十二人,我辈永远记心头。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绵阳历史悠久,辖地亦较广,自古以来出了不少牛人。略举一些。传说或半信史时代的:掌管文运的文昌帝君(其大庙在梓潼七曲山,甚壮观),黄帝的老婆、发明蚕桑的嫘祖,治水的大禹,名医歧伯(后世把它和据说也精医术的黄帝并称,故医学又称歧黄之术),针炙鼻祖涪翁;信史时代的:大诗人李白,唐朝宰相严震,书画家兼诗人文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出生于绵阳,三岁离开);官至副首相的宋人苏易简;学者李调元;现当代的:作家沙汀,武术家海灯法师,学者蒙文通,巨商王健林,上将梁光烈,上将李世民,佛学家、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教育家、四川省副省长张秀熟。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绵阳十大历史名人”名单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嫘祖,盐亭人,黄帝元妃,首创“养蚕抽丝之术”,福荫万世,现有金鸡《嫘祖陵》。大禹,北川人,治水英雄,功昭日月,现有禹里《大禹遗址》。李白,江油人,伟大诗人,文盖春秋,现有青莲《李白故里》。严震,盐亭人,唐德宗宰相,护驾有功,支助边饷,享“清严”之誉,现有云溪《宝台观》遗址。赵蕤,盐亭人,唐韬略大家,有巨著《反经》问世,与《资治通鉴》齐名。赵蕤亦培养了唐大诗人李白,世称“赵蕤文章,李白术数”,现有两河《赵蕤墓》。欧阳修,绵州人,(今涪城区),宋大文豪,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才华孤绝,现有解放街《欧阳修出生地遗址》。文同,盐亭人,宋大画家,诗、文、辞、画俱精,“文湖州派”鼻祖,现有永泰《文同墓》。苏易简,游仙人,宋参政知事(副宰相位),安邦治国有方,现有玉河《苏易简墓》。李调元,安县人,清代大文学家,为后世敬仰,现有宝林《李调元故居》。蒙文通,盐亭人,现代历史学家,崛立书山,现有石牛庙《蒙文通旧居》。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绵阳名人 嫘祖嫘祖,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出生于盐亭县。西陵氏之女,北方部落首领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李白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绵阳江油市青莲镇。李白《与韩荆州书》: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三国知名的比较多。近代少年赖宁也是绵阳的。请注意:本内容来自悟空问答,版权归悟空问答所有,本网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赞同以上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提供,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不妥,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猜你还喜欢:标签 :&&&&&&&&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xue16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熟悉却说不出名字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