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一氧化氮与氧气进入c屏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然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最后应该生成硝酸钠可为什

产生的一氧化氮不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可题为什么是二氧化氮与碳酸钠反应_百度知道
产生的一氧化氮不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可题为什么是二氧化氮与碳酸钠反应
产生的一氧化氮不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可题为什么是二氧化氮与碳酸钠反应在c容器为什么题中是二氧化氮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而不是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
我有更好的答案
C中反应方程式2NO+O₃+H₂O=2HNO₃
采纳率:67%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②氨的化学性质:;③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④氨的用途:.(2)根据氨生产硝酸的三个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①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②对于C反应中产生的一氧化氮(一种大气污染物)尾气,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3)你认为合成氨中氢元素主要来自原料中的.(4)从合成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化学新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发明化学新技术对人类并没有实际意义”.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答:,.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NH3).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气和氧气在铂作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采用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气的知识:①氨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氨气的化学性质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③氨气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高温高压2NH3N2+3H2 2NH3;④氨气的用途制取化肥、炸药.(2)从合成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化学新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发明化学新技术对人类并没有实际意义”.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不同意,只要人类正确使用新技术,就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贡献,如炸药可用于开山修路.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①氨的物理性质:______;②氨的化学性质:______;③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高温高压2NH3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①氨的物理性质:______;②氨的化学性质:______;③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高温高压2NH3
(2006?厦门)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①氨的物理性质:______;②氨的化学性质:______;③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高温高压2NH3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第3节第2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大气污染》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第3节第2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大气污染》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10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28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细品教材 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的来源 ①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因此燃烧或冶炼时,往往会产生二氧化硫。 ②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N2往往也参与反应,生成NO,在空气中NO又迅速被氧化为NO2。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NO,在空气中也转化为NO2。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①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②形成酸雨: 大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其pH约为5.6。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③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b.加强环境管理,强化环保执法,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c.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二氧化硫治理技术和设备。 2.常见环境污染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由SO2和氮氧化物造成的;能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并释放有毒气体。 (5)白色污染——形成原因是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随意丢弃;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6)赤潮和水华——形成原因是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藻类过度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若发生在淡水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水中称为“赤潮”。 ●典例剖析
(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2虽然不是有毒气体,但它的排放应该受到限制 B.所谓“酸雨”,主要是指由含有硫的氧化物等与H2O化合所形成的亚硫酸及硫酸 C.大气中大量的SO2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D.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是不允许向大气中排放气体 【解析】 A正确,CO2是温室气体;B、C正确;D不正确,向大气中排放无污染的气体是可以的。 【答案】 D ●活学巧练 3.(2014·试题调研)某市采取有力措施,使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其治理的办法可能有:①垃圾分类,及时处理,②治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③使用无铅汽油,④将不达标排污的工厂迁至城外,⑤提高城市清洁人员的素质,⑥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化肥,⑦燃烧低硫煤,⑧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该市所抓最得力的措施是(  ) A.⑤⑧
B.②④ C.①⑥
D.③⑦ 【解析】 垃圾分类,及时处理,主要解决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生活污水治理是减少水源污染;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将不达标排污的工厂迁至城外,并没有减少排污,只不过换个地方;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化肥,主要是减少水污染;燃烧低硫煤可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 D 新考题·随堂自测 一、选择题 1.(2014·经典习题选萃)鉴别CO2和NO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NO不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B.NO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的NO2,CO2遇空气不变色 C.NO不溶于NaOH溶液中,而CO2易溶 D.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O则不能 【解析】 一种气体是否溶于水或溶液中,用来区别气体不正确,因为现象不明显。D方法也可以鉴别,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 。 【答案】 B 2.(2013·桐城十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NO2跟H2O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2只作氧化剂 B.NO2只作还原剂 C.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N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解析】 3NO2+H2O===2HNO3+NO,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所以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答案】 C 【答案】 C
4.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空气质量的信息。这些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微粒 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C.三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微粒 D.稀有气体、氮氧化物、悬浮微粒 【解析】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微粒是空气质量好坏的信息(注意CO2不是)。 【答案】 A 5.(2014·试题调研)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酸雨的成分及成因,对取得的酸雨样品进行了pH的测定,随时间推移,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1)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此可以得出酸雨形成的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2)下列各选项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 C.改良碱性土壤
D.损害庄稼 (3)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________。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实验室中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时,在装置最后必须有________装置,所选试剂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同的地方往往采取不同的“固硫”方法。 ①火力发电厂常用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并用来制取石膏( CaSO4·2H2O),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工业中常用浓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酸雨主要是SO2及NO2等溶于水生成的,故酸雨的成分中既含有HNO3,也含有H2SO3、H2SO4等,H2SO3不稳定,具有强的还原性,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H2SO4,故氧化后溶液的酸性变强,pH减小。 (2)酸雨危害极大,会危害农作物、森林、草原、鱼类、建筑物、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等。 新提升·达标作业 (点此链接) 新视点·专家博客 一氧化氮是怎样成为“分子明星”的 我们知道,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有害气体,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而引起中毒。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NO的新特性、用途不禁让人对它刮目相看。 1981年美国人坦耐勃及其学生发现NO是杀死巨噬细胞的有效武器,可以杀死病菌和癌细胞。他们指出,NO中有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法宝”。于是NO从“罪犯”一跃成为“功臣”。 80年代后期,NO声名大振。科学家陆续发现NO在信息传递、消化、血压调节、生殖、抗菌、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NO可表现出强化学活性,易与别的分子结合,在大脑细胞间传递信息,充当神经传递介质。科学家发现,NO参与人的学习和记忆活动,是大脑功能分子之一。1992年,科学家在老鼠大脑内注射NO抑制剂后,发现老鼠不再能走出“迷宫”。 目前,重新探索研究NO的奥秘已成为生化科学界的一大热点,NO就这样成为了“分子明星”。我们从对NO这极简单分子的认识过程可以想到:为什么截至目前,还未见任何一位科学家宣称对某物质的研究已到极限。 新情境·激趣入题 ~8日,一场灾难降临到了英国伦敦。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为何会造成此种现象呢?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NO、NO2的性质。 2.了解SO2、NO、N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对NO、NO2、O2溶于水进行简单计算。 ●新知预习 1.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氮是________色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
2NO+O2===2NO2
(3)二氧化氮是________色、_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__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易液化,__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2.环境保护 (1)二氧化硫的来源:煤、石油的燃烧及某些含硫或硫的化合物的金属矿物的冶炼。 NO、NO2的来源:汽车尾气等。 红棕
(2)溶有二氧化碳的正常雨水的pH为________,酸雨的pH________。酸雨的危害是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3)汽车尾气中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自主探究 1.雷雨过后庄稼总是更加旺盛,俗称“雷雨发庄稼”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原因。 提示: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 2.有瓶无色气体,当打开瓶盖时,瓶口看到红棕色,该无色气体是什么?变色时发生什么反应? 提示:该无色气体是NO,因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NO2而变红棕色。 新思维·名师讲堂 ●思维导图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细品教材 1.氮气 (1)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250 6 g·L-1,难溶于水,难液化。 2.氮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与空气接近 不溶于水 有毒 NO2 红棕色 气体 刺激性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有毒 3.模拟工业生产硝酸的实验(教材P92科学探究) (1)生成硝酸的原理模拟 (2)氮的氧化物与O2混合通入水中,剩余气体可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因为过量的NO2会与水反应生成NO,且形成溶液中的溶质为HNO3。 ●典例剖析
(2014·经典习题选萃)某集气瓶内装的混合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棕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混合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中的(  ) A.N2、NO2、Br2     B.NO2、NO、N2 C.NO2、O2、NO
D.N2、O2、Br2 【解析】 棕色溶液说明一定有Br2,形成溴水。打开玻璃片又出现红棕色,说明有NO与空气中O2变成NO2,则原物质NO2与Br2一定有。 【答案】 A 【小结】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主要集中在NO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这里要注意颜色变化。红棕色气体只有NO2,但液溴挥发的溴蒸气也是红棕色,要注意区分。
(2014·试题调研)把40 m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与20 mL O2同时通入倒置于水槽中充满水的量筒里,充分反应后,量筒里剩下5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毫升数可能为(  ) A.20,20
B.10,30或20,20 C.27.5,12.5
D.30,10或12.5,27.5 【答案】 D
【小结】 可以利用体积差进行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即是什么气体混合,是否有过量存在,过量的是什么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到底是什么,这样就不难计算了。 ●活学巧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生成HNO3,所以NO2是HNO3的酸酐 B.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C.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氮气也很活泼 D.工业上利用蒸发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 【解析】 A选项NO2溶于水除生成硝酸外还有NO气体,不是硝酸的酸酐;C选项元素的活泼性与单质的活泼性有时是不一样的。 【答案】 D 2.(2013·应县一中高一期末)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个容积为15 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置于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不再变化时,相同条件下再通入O2,若要使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则应通入O2体积为(  ) A.3.75 mL
B.7.5 mL C.8.75 mL
D.10.5 mL 【答案】 C
●思维导图 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成才之路·化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1.1.1 集合的概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章 第2课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第四章 新情境·激趣入题 方法警示探究
新知识·预习探究 新思维·名师讲堂 新提升·达标作业 新视点·专家博客 新考题·随堂自测
3NO2+H2O===2HNO3+NO
(2)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能直接与氧气化合生成NO:N2+O22NO。N2还能与H2和活泼金属反应:N2+3H22NH3,
N2+3MgMg3N2。
(2)化学性质
①NO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
2NO+O2===2NO2(NO表现还原性)。
②NO2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
3NO2+H2O===2HNO3+NO(工业生产硝酸)。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
(1)将盛有NO2的试管倒置在水中 ①水进入试管,液面逐渐升高;②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③试管内液面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 3NO2+H2O===2HNO3+NO
(2)向试管中通入少量O2 ①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③试管内液面上升 2NO+O2===2NO23NO2+H2O ===2HNO3+NO
(3)持续通入少量O2,直至试管内充满水 ①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②液面逐渐上升,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最终试管内充满水 2NO+O2===2NO2
4NO2+2H2O
+O2===4HNO3
(2)工业生产硝酸
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向吸收后的废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或空气,经过多次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料,并能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总反应可表示为4NO2+O2+2H2O===4HNO3。
温馨提示:NO2和溴蒸气都是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如何才能鉴别呢?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水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溶液为无色的气体为NO2,溶液为橙色的气体为溴蒸气;第二种方法可以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溴蒸气,无现象的为NO2。
4.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NO和N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其反应是3NO2+H2O===2HNO3+NO。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值进行计算。
V剩=V(NO)原+V(NO2)
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其反应是
3NO2+H2O===2HNO3+NO,2NO+O2===2NO2,
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V(NO2) : V(O2)
③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2NO+O2===2NO2,4NO2+O2+2H2O===4HNO3,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V(NO) : V(O2)
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组成,即总反应式都与N2O5+H2O===2HNO3等效。这不仅是记忆②③两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 设5 mL气体为O2,又设NO2为x mL,将其全部转化为NO则为 mL,加上(40-x) mL NO,则共有NO(40-x+) mL,反应O2为15 mL,它们以4?3完全反应,得x=30 mL,NO为10 mL。若设5 mL气体为NO,又设NO2为x mL,将其全部转化为NO为 mL,则反应的NO为(40-x+-5) mL,反应氧气为20 mL,它们以4?3完全反应,得x=12.5 mL,NO为27.5 mL。
【解析】 由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15 mL NO2与水反应后生成5 mL NO,通入O2后将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5 mL NO完全反应,需通入O2的体积为5 mL×=3.75 mL,若要使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通入的O2需与5 mL NO完全反应后仍剩余5 mL,故应通入8.75 mL O2,C项正确。
(3)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①酸雨的成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上对含硫矿物的冶炼等,使大气中SO2的含量升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物质的转化等,使大气中NO、NO2的含量升高。这些氧化物在湿润的空气中发生以下主要化学反应:
2SO2+O22SO3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3NO2+H2O===2HNO3+NO
H2SO4、H2SO3、HNO3、HNO2等酸溶于雨水使雨水的pH下降,形成酸雨。
②防治酸雨的措施
a.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小结】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其形成过程是: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3.(2013·应县一中高一期末)标准状况下,使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则最终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 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当NO2和O2体积比为41时,二者恰好完全与水反应,此时水能充满整个烧瓶。设烧瓶容积为V,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混)= mol,n(NO2)=× mol。据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 mol,则c(HNO3)== mol·L-1。
(3)要减少酸雨的产生,首先要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造纸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因此少用煤作燃料以及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二氧化硫的产生,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不会减少SO2的排放。
(4)SO2有毒,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有尾气吸收装置,可在洗气瓶中装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
【答案】 (1)2H2SO3+O2===2H2SO4
雨水溶解SO2生成H2SO3,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H2SO4,降落下来而形成酸雨 (2)C (3)C
(4)尾气吸收 NaOH溶液 SO2+2OH-===SO+H2O
(5)①Ca(OH)2+SO2===CaSO3↓+H2O
2CaSO3+O2===2CaSO4CaSO4+2H2O===CaSO4·2H2O
②2NH3·H2O+SO2===(NH4)2SO3+H2O
2(NH4)2SO3+O2===2(NH4)2SO4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高中化学_百度知道
能给我讲讲ABC都是怎么一步转化的吗,谢谢!
A,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跟盐酸生成氯化钠,氯化钠跟水电解生成氢氧化钠B,稀硝酸加铜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加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加水生成硝酸C,盐酸跟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氯气加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成盐酸嗯,就是这样
采纳率:20%
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电解可以生成氢氧化钠。 B、稀硝酸与铜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能生成硝酸。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能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可以生成氯化氢。 D、S与O3反应,可以生成SO3。记住S与O2反应,只能生成SO2,SO2再与O2反应,才能生成SO3,这两个反应的条件是不同的。
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硫酸不能一步生成S。
1加二氧化碳变b。加盐酸变c2加铜。浓硝酸变二氧化氮,稀的变一氧化氮3浓盐酸加二氧化锰变氯气。加HClO3变次氯酸满意请采纳,有疑请追问
A、氢氧化钠(NaOH)和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水(H2O),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水电解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B、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气和二氯化锰和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下或加热下生成盐酸和氧气。
A、a加少量二氧化碳得碳酸钠,碳酸钠加盐酸得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电解得氢氧化钠溶液B、铜片加稀硝酸得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得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得氯气,氯气溶于水得次氯酸,次氯酸和氯化亚铁得盐酸(氧化还原反应)
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盐酸-氯化钠硝酸-铁粉或铜粉-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盐酸-电解-氯气-水-次氯酸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氧化氮 氧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