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是美国的什么大学英语怎么说

不好意思,一直很忙并没有时间回复大家的申请咨询。

建议多逛逛一亩三分地,ChaseDream这样的专业留学网站。

至于其他的,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申请这个东西太个性化,没法给出什么指导,所以不会回复私聊的问题,谢谢。

我觉得自己好标题党啊,取这种名字脸皮得多厚啊。说好的写申请总结拖到现在,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文风本来想稳重一点,最后变成了这样。我还是洗洗睡吧。

拿到了Dream School卡内基梅隆的offer,回想起自己几个月前还纠结于会不会没有学上,很想感谢一些人,并对自己长达几年的准备过程做一个回顾。

首先,这不是在炫耀我拿到了牛逼学校的入场券,也不是在教导你如何模仿而走上相同的道路。人生根本不可复制,也别指望看完任何一篇逆袭的文章就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真的有,那也是微乎其微的。

但下面所有的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希望给在挣扎边缘的你一点希望,至少如果你快放弃了,看看我的经历也许会好过一点。

萌生出国的想法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但真的只是想法而已。当时高考失利,没有上到能够叫出名字的普通211大学,但对我来说也没有特别沮丧。因为高三的时候自己状态很差,还有点小分心,所以当时能够去这所学校对我来说就像还有人要我,心里还是非常感激的。当时想去新加坡,因为性价比高,学术氛围感觉还不错,于是千辛万苦考了个雅思出来,面试机会都没有就给刷了。当时对出国没有强烈的欲望。

在大一的时候,开始研究很多人对出国的看法,得出的结论是国外本科比国内本科含金量高好几个level。但看了看读本科所需要的费用,放弃了。决定还是等到研究生再出去。

关于选择国家,我也曾纠结过,但作为一个收集各方看法没有全部实地考察过的人,我还是想说说我的看法。就正常不以科研为目的的读研来说,关于国家,有这么一些选择:去美国,去香港,去新加坡,去欧洲,去英国,去澳洲。

美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术背景非常强,能学到真材实料,学年为1-2年,回国受认可程度较高,但学费不便宜,性价比中等。比较适合想学到一些东西,同时对创新氛围感兴趣的人。

去英国读研,基本就是去镀个金拿个文凭,一般研究生都是一年,从一进去就开始写毕业论文,忙到死。读完留在英国的可能性非常小,不出意外都是回国发展的。比较适合拿个文凭家里又有钱的人。

香港也基本是一年的学制,和你一起上课的基本上都是大陆人,学费不高,性价比还不错,适合镀个金然后回大陆发展,但是香港相比国内发展环境日渐衰落,再加上政治因素,而且地域狭小特别拥挤,个人不是非常喜欢。如果你真的不介意那边的人口密度的话,比较适合不想花太多钱在留学上但是又想留学的人。

新加坡能去的学校非常有限,三所教育部认可的学校也就是国立、管理和南洋理工了。基本要求比较高,学费低廉教育质量比较高,经济虽然在下滑趋势但也不差。但是那个地方就是个村啊,再加上上海的极速发展,就个人发展来说,还不如留在上海。

欧洲除去英国,大部分可以留学的国家都需要你掌握第二门外语,比如德语法语或意大利语。

其实,回顾自己整个申请历程,没想到从大一就有计划出国的我,被专业课和各种水活动却硬生生拖到大三上学期才开始真正着手。所以那个理论确实无误,”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践它。“可以说,我在大三之前对于出国各方面的了解都只不过是理论上的yy而已,没有实践你不会发现很多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先按照时间顺序慢慢说。

其实我对托福和GMAT是没有发言权的,没有考到很好的分数,托福折腾了四次,GMAT也考了两次,所谓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在我身上反复验证,每考一次都是一次折磨。

但是,语言不是学校给你设的坎儿,而是在于当你之后真的远渡重洋的时候,是否能够适应那里的学习和生活。靠这个想法才不会对这些折磨人的东西产生太大的厌恶感。

简单来说,不建议把战线拉得太长,每次报考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好。后文也会提到,GT很重要,但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大二暑期去了澳洲,那段时间口语突飞猛进,回来就计划赶紧把乱七八糟考试都考掉。报名了大三寒假的G,打算先杀比较难的G这样好对付T。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断网的状态,每天就是看逻辑看语法,用一个寒假20多天的时间全身心复习,不得不说断网是第一生产力,到最后我每天的娱乐只有看看电脑里唯一仅存的star trek系列(这么说来ST这个爱好可能是被迫培养出来的= =)。

然后2月份杀G,我记得当时我一直以为自己大概考个500多分撑死了,最后结果居然有690,虽然没到7,但是还是很满足了,走出考场心情大好,就差在冬天买个冰淇淋庆祝了。不过,记得出来的时候瞄到一个男生电脑屏幕上写着720,我心想好厉害啊!仔细一看,那个男生居然伤心得快要哭了。当时瞬间明白,这世上每个人得标准不同,追求不同,适合自己就好了,不要强求(真是学渣的自我安慰...)。后来3月份趁热打铁又考了一次G,终于分手了。

考完G,我就开始虐T,这个时候已经三月份了,于是报了六月份的T,顺便开始找实习。后来事实证明,T并不是那么好考的,虽然拿下了G那也只是在逻辑上面比较有优势,语言本身我还是欠缺了很多。六月份的T才88,惨败。其实那个时候,我一直没有想到自己的英文这么差,因为和别人的沟通能力也还好,阅读也不是那么的生涩,再加上看美剧电影也是常事,但考出来确实有很大差距,那个时候还是蛮绝望的。因为按照正常的申请步骤,这个时候应该搞定了语言,专心准备文书了,可我连实习都还没有。但没办法,只能一边实习一边继续考T了。

大概从五月份,开始疯狂投简历找实习,想在想来,三到六月份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是多线程运作,选中介、找实习、面试、准备托福、学校GPA。没有一个我敢不认真对待的。

先说找实习这种事情,对于没有学校背景、没有实习经历、没有亮点的人来说真是要命。但我当时心气也高,不乐意去一些从没听说过的小私企,也不愿意随便做一个打杂的实习,所以投的简历和岗位都是自己真的想去的,至少投的都是我认为这个实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带给我什么的,比如公司的名气对简历有益、实习的内容能够让自己提高,或者是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兴趣点所在,只要这三点满足其一就可以了。

不过第一阶段投简历石沉大海的很多,我当时也是醉了。投出去大概30多封简历,收到面试邀请的只有5家左右。想来自己只身一个大学生,自以为找实习并不是难事,却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大的障碍。仔细想想,光简历上学校一项可能就会让我直接被刷下来。当时,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社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我忽然发现别人认识我的途径竟然知识通过一张纸,而那张纸上不能表现出我任何优点。

于是很长时间,我只能继续投简历。其实我清楚,只要把标准放低一点,找起来会容易很多,但是没有意义,也是这种时候,我觉得坚持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因为外界的否定就轻易对自己丧失信心。

终于,六月份我开始疯狂面试,最忙的时候一周每天都有,到最后我就是在搞笑了。因为即使我不想去这家公司,我有一些好的选择,我也还是会去面试,算是积累经验吧。我印象最深就是土豆网面我,说他们喜欢聪明的人。我自认总是很蠢,于是只能装成很聪明的样子。他们说给我做一套题,测试一下我是不是聪明的人,拿到题我就笑了,就是中文版GMAT题,于是我被录用。然后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好蠢。后来我去了一个小而洋气的咨询外企,氛围很好,老板很nice,很美式,但是可惜和我专业不够相关,那是我的第一份实习。

一个月之后又迅速转战了一个专业非常对口的IT咨询实习,是通过学校千辛万苦才拿到的机会,但是公司偏僻在上海郊区,几乎是全职,被困在一个连麦当劳都送不到的地方,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从八月到就九月,也要感谢这份实习让我非常清晰地知道,我不想被困在这里,不想就这样做一个螺丝钉。在这个期间,我还在备考托福,真是痛苦,常常早上六点起来背单词,然后九点去实习,晚上八九点回去继续看托福,看到十二点。有的时候,我六点起不来,我对床的姑娘会喊我起床,不然我可能坚持不下来。虽然我还是老赖床。

说到这个,就一直很感叹,自己没有一个一直和我一起奋斗的战友。和学校氛围有关吧,出国人也不多,即使出国,节奏也都不一致,所以有的时候觉得艰难大概是因为没有人同行。

除了这两份自己找的实习,我还很lucky地参与了一个创业团队,从2014年2月就开始一直做一些事情,然后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持续到2014年11月份,也就是我GT都已经搞定、学校课程全部结束的时候。11月份以后,我就成为了这个创业团队的全职实习生,所以在我写文书的时候,创业团队的经历是一个非常有亮点的部分,实话说我也很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个亮点,因为我也认为这是真实体现我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回想起来,在实习的选择上,我陷入过无数次纠结,很多时候,两个实习看上去各有优势。虽然功利地说,我们会更加考量哪份实习比较适合写在简历上,但我记得有人曾和我说过,选择实习,不要以如何能让你背景更好看为标准,要以你的职业选择为标准。想想你之后想做什么。

其实申请也是一样的道理,想想你是不是真的想出国,是不是真的想读这个专业,是不是真的想要继续念书,又或者只是选择一条看上去风光的路,而所有的选择都应该是以你愿意为前提的。

终于到文书的部分了,其实根据我的渣背景,文书确实帮了我很多。对于美国申请来说,PS的重要性基本上是和GPA一个等级。其实关于文书到底有多重要,很多人弱化了他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人太强调他的重要性。

首先,你要明白,美国申请的奇怪之处就在于,他的每一所学校对于申请人的条件偏好都很不一样。比如我知道的马里兰大学对T卡的很严,而有些学校对PS有执念(我觉得CMU可能录我真的只是因为PS而已),也有些学校对校友有偏好比如有些学校学生打死都不招而有些学校毕业的可能会一直招,还有的学校品味很诡异没有人能总结出来他们的录取偏好(比如我大女神学校TAMU据说就是这么高冷的)。但归根结底,无论对于哪所学校,PS如果写不好,还是洗洗睡吧。

PS本身不是很难,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把握两点就好了,第一是我适合这个专业,第二就是我牛逼。

然后具体该怎么写呢,我觉得其实大部分中国学生是非常normal的,说拿过国奖做过好多科研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点名气的真是少之又少。但是你要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就一定要找出自己的亮点,亮点这个事情很多人觉得很难,那是因为你真的没有,至少放到竞争激烈的申请者里面没有。所以需要挖掘,而挖掘的方式就是回顾你的人生。

所以没错,个人认为写CV才是PS之前要做的最最最重要的工作。

通过写CV罗列出你做过什么,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找到你的亮点。有的人绩点高,那学习能力是亮点,很多学校还是很欣赏学习能力这一套的,即使他们不相信中国的绩点,但是嘴巴上虽然这么说,选择还是很诚实的嘛。再比如有些人有好几份实习,参与过一些项目,那实践经验就是亮点。也有人参与创业,恰好创业又有进展,那在全民创业这种大氛围中必须写写写啊。但是如果你只是擅长社交,参加过很多很分散的乱七八糟的活动,并企图把自己全面发展作为亮点,那对于比较professional的研究生申请来说,还是洗洗睡吧。你又不是小朋友申请本科生,全面发展往往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总之,找到自己的亮点后,要明确自己的path,关于未来的path,如果你没法表达清楚这个,就想想你的经历会延伸出什么样的未来道路。基本的思路其实就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是写的时候要具化一点,举个栗子,申请计算机专业的long term goal可以说成为一家类似google公司的CTO。

找到亮点和path之后,就沿着这个思路往下写,主体部分就是两个,校内和校外。校内突出你的学习能力,校外突出实践和运用能力。

好了,ps就这么简单。

主要很多人不敢写的原因是他们觉得ps很难,需要自己很厉害才能写好,其实也不算吧,ps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在写PS的过程中,你也需要发现自己经历方面的不足,并尽快补充进新的内容。同时,你要用自信的心态去写,因为其实大家都很平庸,不要让看的人看你的文章的时候感受到你自己的不自信,感受到你的平庸。要让他们知道,我做的事情都是非常用心的,我有不足,但是我有信心通过努力做到更好,更何况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啦。

当时我的中介准确说是咨询老师,给了我第一版,我收到以后兴致勃勃打开邮件,看完第一遍心里只有三个词:WTF。于是开始了不断地修改PS的道路,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居然在麦当劳坐了三个小时就为了想清楚我的经历该如何串联,然后我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只有一个大概。于是还是继续改改改,改了三版之后,已经是11月份了,我才开始正式申请,而我依旧对我的PS非常不满意。后来找了交大学霸替我改了一版,才算正式完工。

写PS的这个阶段,会让你冷静思考你的未来,虽然这一切并没有什么X用,但是至少思考一下人生还是挺好的。

因为我前面考GT拖延了时间,再加上一直对PS不满意,导致我基本都在每个学校第二批DDL的时候才递交申请。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世界深深的恶意,也觉得我当时为什么没有DIY,我的脑子是不是被门挤过了。因为实话说,中介在那个时候,真是非常忙的,不排除很多中介老师还是有责任心的,但是有责任心也不是超人,在那么多学生中他们还要帮你申请那么多学校,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而你自己,才是会比其他人更care你到底在申请系统里填了什么的人。

申请系统的填写没有技术含量,就是繁琐。尤其是遇到美国各个学校完全不同的申请系统,真是深深跪下了。先开始中介连我的名字都写错了,我直接就扶额了,导致我最后每个申请都会从头到尾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看是否有写错。

这个时候还涉及到了选校的问题,因为我GT不高,缺乏自信,打算申请差一点的学校来保底了。不过还好,我中介和我父母都坚持要我只申请前60的学校。所以我选择了申请澳洲的学校来保底,在这里再吐槽一句,澳洲的学校是不是是个学生都能去啊?而且录取审核时间太长,我已承受不来。

所以,希望大家在申请的时候,都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也没有必要申请太差的学校,因为最后你可能会发现你根本不愿意去。要保证,所有你申请的学校如果你别无选择,你都是愿意去的。

然后其他就是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样道理,希望申请的都是你可以念的。

在这个阶段中,就是琐事,你填填填就好了。

一月底的时候,我基本递交了所有学校的申请,最后有几所没有交,打算如果这一批没有结果再补申请。

后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

从一月份开始陆续听到身边申请的同学的好消息,大多数都在春节前有了录取。记得当时有个同学,他每两天就要来问我一下有没有结果。结你妹啊。我后来直接不回复了。可以看出我当时还是挺心焦的。甚至,我都打算要不就工作吧。

大概春节前几天,我收到了第一封拒信,是马里兰大学的。紧接着,我又收到第二封,是德州奥斯汀大学,那个时候,我彻底崩溃了。尽一切可能不去想任何和留学有关的事情。

直到在春节期间,我终于收到了一封….面试。一看,还是明尼苏达的面试,当时对这个学校好有好感,但一看面试安排才知道是海面基本上投了的都会邀请面试,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于是着手开始准备。

自从收到明尼苏达的面试,又收到了Fordham的面试邀请。上网搜了一下面经,混进了几个QQ群打探消息,又有伯克利的好室友加持我准备了几乎所有要问的问题,全背了下来,没有背熟的就贴在了电脑上。

第一场面试很紧张,后来就熟门熟路了。

面完明尼苏达就收到了TAMU的面试邀请,当时邮件问我周二还是周四有时间,我当然希望多多准备一下就选择来了周四。后来可爱的面试官说他周四要go travel(不是你说周四的么= =),就之后再和我联系。我也就打算先准备Fordham的面试。

然后,在没商量好面试时间的情况下,我的大女神校TAMU就给我发了Admission。没错,你没看错,因为我俩没时间面试,他们就给我发了AD。所以我觉得美国学校是很有幽默感的。

第一封AD到手,第一反应,我终于有学上了!我不再是失学儿童了!

后来,继续收拒信拒信拒信。呵呵。反正我有学上啦。

之后,又面试了几个学校,基本也都是随意面,因为都没有TAMU好。

然后就是收AD,收AD,收AD。我也只能拒拒拒了。

这个时候,就只有CMU没有理我了,因为CMU是交的Video,所以不需要面试。在CD上报的CMUoffer托福都要105+,我觉得我妥妥没戏。

然后我傻傻交了TAMU占位费,打算去德州大农村去野了。

第二天,CMU给了我Offer,还象征性地给了我一丢丢奖学金。我惊呆了,第一反应是CMU瞎了么?第二反应是我想去德州啊怎么办?第三反应才是,哦我的dream school要我了呢!

于是申请季算是落下了帷幕。好像结果还不错。

重点在这里——其实我想说:

申请真的很漫长,漫长到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这个梦是翻来覆去地折磨,我很多次都觉得很痛很痛,但没法醒过来,因为选择了开始就不能轻易结束。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出国比就业比考研要容易,听上去就像是有钱人家玩儿的东西。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是的,但是对我来说真的不是。

GT就是一道坎,其实我后来也想清楚了,GT不是申请的全部,我已经因为托福多次心塞了,甚至在备考的时间里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真是得不偿失,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记得done isbetter than perfect.

申请会让人成长,你会对自己有更好的了解,你会体会绝望也会体会欣喜。你会记得你考试失败的时候对自己的质疑,会记得收到拒信时候的崩溃,更会记得第一封Offer到来看到Congratulations的时候,世界是怎样亮起来的。

在这个途中,我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我无路可走。因为我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我真的不去完成它,我一定会后悔。我可以找到工作,然后做一个安稳的人,但是我心里有一道坎儿一直过不去,就是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受限在一个我从没有感受过学术氛围的学校里,成为我简历中最后一栏学历。不是嫌弃,而是惋惜。我只是单纯地想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到达另一个高度。

所以,请无论如何,坚持下去。

正如康夏在《我为什么颠沛流离》中刚写到的那样,“有愿望,就去实现它”。其实申请这件事情,和我们大大小小的愿望一样,只是一个愿望一样,只是恰好它需要你跋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吧,但这个过程,一定会让你成为不一样的人。

最后,有好多人我想感谢: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等家人,那些给我鼓励和信息的学长学姐,鼓励我陪伴我的那些逗比同学们,亲爱的Caroline在面试的时候给了我超级无敌大帮助,还有亲爱的10years everyone...

PS:最后说句让大家心寒的话好了,其实申请真是前菜,之后逐渐展开的才是大戏。我并不知道我选择CMU是不是正确,我心心念念还是非常想去TAMU,但是好像不去CMU我一定会遗憾。(有关于这一点欢迎有人开导我一下)。而且,我知道前路险恶,愿我也可以力量抵挡一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