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顿鸟(冠恐鸟蛋)要多少DNA

&p&长文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开WiFi,全文约17000字,如果您很忙请有足够时间再来阅读,因为实际上恐龙灭亡后的历史也很复杂而精彩,我写了这么多其实还只是触及了皮毛。所以这篇答案最后写成了逐渐展开式,但是水平有限很多也没法写所以暂时只能写到这了,可能还存在一些错误,欢迎及时指正,个人水平有限内容仅供参考。&/p&&p&~~~~~~~~~~~~~~~~~~~&/p&&p&大格局上讲,先是鸟类和陆栖鳄类繁盛过一阵子&/p&&br&&p&鸟类比如:始新世时期欧洲的加斯顿鸟(Gastorni),北美洲的营穴鸟(Diatrym)之类的巨型鸟类。&/p&&p&如图,加斯顿鸟,也译戈氏鸟或冠恐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d9e4bd96d3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p&除鸟类外还有各种陆栖鳄类,比如西贝鳄类和锯齿鳄类(Pristichampsidae)等:&/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a6e1e2d59f66cfcdca71a3d38d9ec11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a6e1e2d59f66cfcdca71a3d38d9ec11_r.jpg&&&/figure&&p&然后从始新世后期开始亚欧大陆和非洲、北美洲就是哺乳动物的天下了,哺乳动物家族里出现了许多大型食肉动物比如始新世晚期的安氏中兽:&/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3ed984c1b4487acbde83a80c3e3359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3ed984c1b4487acbde83a80c3e33595_r.jpg&&&/figure&&p&还有许多巨型植食性动物比如渐新世到中新世的巨犀类。&/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ca32a4df05df0acd739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ca32a4df05df0acd739_r.jpg&&&/figure&&p&不过南方大陆上哺乳动物其实也挺繁盛,只不过没有完全占领最高生态位,而是和巨型鸟类等分享最高生态位。直到人类到来。&/p&&br&&p&人类也是哺乳动物,所以实际上现在仍然是哺乳动物时代。&/p&&br&&p&毕竟外行,如有错误请及时指出。&/p&&br&&p&——————————分割线———————&/p&&br&&p&4月28日补充:&/p&&p&后半段哺乳动物一统天下的过程说得太简略了,再稍微展开一点吧。 &/p&&p&总体故事线就是哺乳动物如何一步步壮大,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故事&/p&&p&首先,为了防止大家看到后面看晕,先放张时间表吧,声明,时间长短并没有按比例画出,实际上从恐龙灭亡到现在的时间还没有白垩纪从头到尾的时间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220dad4ed29fd189ee16d81ceb24e4a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figure&&p&恐龙类的分类等级是总目,为了公平起见,就不拿整个哺乳纲和恐龙总目比了,那样显得以大欺小。所以这里就先讨论一下哺乳纲的其中一个分支——&b&劳亚兽总目&/b&,哺乳动物能一统天下,一统海洋,进军天空,基本都是这个家族的功劳。&/p&&p&劳亚兽总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分支:&/p&&p&1.中兽类(一类已灭绝早期肉食性动物)&/p&&p&2.鲸偶蹄目(猪骆驼牛羊鹿鲸河马等)&/p&&p&3.肉齿目(另一类已灭绝早期肉食性动物)&/p&&p&4.食肉目(猫科犬科熊科海豹等)&/p&&p&5.鳞甲目(穿山甲)&/p&&p&6.奇蹄目(马犀貘爪兽雷兽等)&/p&&p&7.南美有蹄类(南方有蹄目、滑距骨目、焦兽目等)&/p&&p&8.翼手目(蝙蝠类)&/p&&p&9.劳亚食虫目(鼩鼱、鼹鼠、刺猬等,它们都不是老鼠!跟啮齿类也没关系!!!)&/p&&p&10.还有就是恐角目、踝节目等等一堆很原始的后来全部灭绝的类群。&/p&&p&我们从始新世(约5600万年前~3400万年前)开始说起,先看看始新世天下的格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78d9bf4f75ef8cae909b6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78d9bf4f75ef8cae909b6_r.jpg&&&/figure&&p&始新世时期,南美洲尚未撞上北美洲,南极洲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连接断开,新西兰或者说西兰洲在更早之前就与澳大利亚分开,这几块大陆各自成为孤岛大陆,与主要大陆的历史进程脱离,因此在之后的几千万年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所以这几块大陆后面再讲。还有非洲,非洲恐龙时代起也和其他大陆分离,此时还没有重新和亚欧大陆连起来(这一点我之前犯了个错,非洲和亚欧大陆的相连没有那么早)。&/p&&p&什么叫“主要大陆”呢?斯塔夫里阿诺斯版的《全球通史》里讲到,亚欧大陆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虽然他讲的是人类历史,不过放在哺乳动物发展史里,这句话再加个非洲和北美洲就仍然适用。而劳亚兽总目就起源于亚欧和北美。&/p&&p&早在始新世以前的古新世和恐龙时代,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时断时续地连在一起,其中欧洲与北美洲通过格陵兰陆桥相连。因此这三块大陆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大世界,大世界就意味着这里的生物更加见多识广,面对更多挑战,因此进化更快,历史进程蹭蹭往前迈。而发源于亚欧和北美的劳亚兽总目就因此开始成长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家族。到了始新世时期,欧洲与北美逐渐远离,但由于气候开始剧变,劳亚兽总目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p&&p&一、始新世时期&/p&&p&首先是一统亚欧大陆和北美。始新世以及始新世之前的古新世,哺乳动物已经演化出许多食肉动物,它们主要来自&b&中兽类&/b&,中兽类是鲸偶蹄目(猪牛羊鲸河马等)的亲戚。中兽类一直是早期哺乳动物里主要的食肉动物之一,比如厚中兽,中国中兽等。但是它们没有完全推翻陆栖鳄类和鸟类的统治,因此还不能说是地球霸主。&/p&&p&始新世中期之后,亚欧北美的巨型鸟类灭亡,亚欧、北美的许多原始哺乳动物,比如有袋类和多瘤齿兽类,也竞争不过劳亚兽总目而灭亡了。劳亚兽总目的哺乳动物算是完全统治了亚欧和北美,到了始新世晚期,亚洲出现了安氏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肉食性哺乳动物之一,不过它们与现代食肉类没有什么关系,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安氏兽属于中兽类,所以叫它“安氏中兽”,但是现在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它们并不属于中兽类(谢谢大家指正,生物分类经常会随着新证据的发现而不断修正)。如图,安氏兽:&/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ff3323900cfc996c283fcc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p&植食动物方面,之前古新世晚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植食性动物,比如全齿目里肩高1米,身长2.5米的冠齿兽。不过关于全齿目是否属于劳亚兽总目还有一些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全齿目与一些更加古老和原始的哺乳动物有关。&/p&&p&始新世中期亚洲和北美洲恐角目里出现了一些巨兽,比如恐角目的尤因它兽(如下图)和戈壁兽。&/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2fcf115f96f539ea6c8f1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p&始新世晚期,在北美、亚洲和东欧,&b&奇蹄目&/b&里的雷兽科,发展出了许多巨兽,比如肩高2.5米的锤鼻雷兽,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539a29fcdf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539a29fcdfba_r.jpg&&&/figure&&p&不仅是陆地,此时劳亚兽总目的哺乳动物已经进军海洋,成为新一代海洋霸主,还是前面提到的鲸偶蹄目,中的一支,在始新世早期进入了海洋,发展成为鲸类。如下图,生活在5000万年前始新世早期的巴基鲸(Pakicetus),是的你没看错,这个看起来像老鼠的家伙就是鲸的祖先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41a2e4c078dfc3fbfaf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41a2e4c078dfc3fbfaf_r.jpg&&&/figure&&p&到始新世晚期,鲸类已经成长为巨无霸,比如龙王鲸(Basilosaurus),身长18米。也译为械齿鲸、古蜥鲸,如下图,龙王鲸化石,看起来像巨型蜥蜴,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dc25f99f13aef81bd727d4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dc25f99f13aef81bd727d4f_r.jpg&&&/figure&&br&&p&二、渐新世到中新世中期&/p&&p&之后的渐新世(3400万年前~2300万年前)到中新世(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哺乳动物已经势不可挡了,此时北美洲继续向西漂移,于是与欧洲的连接彻底断开。&/p&&p&在北美洲,亚洲和欧洲,&b&鲸偶蹄目&/b&中的另一支开始崛起,那就是巨猪科,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完齿猪(Entelodon)和恐颌猪(Daeodon)。如下图,恐颌猪化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38a9dcb2b1ffb5cc7ca6cc8c679f5d0_b.jpg& data-rawwidth=&1109&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38a9dcb2b1ffb5cc7ca6cc8c679f5d0_r.jpg&&&/figure&&p&恐颌猪是杂食性动物,也有一定肉食性,类似熊,不过如果肉食的话,它们将面对一个强劲的对手——鬣齿兽类。虽然带个“鬣”字,但与鬣狗没什么关系,也不属于现代食肉类,而是属于一个更加古老的食肉动物家族:&b&肉齿目&/b&。肉齿目之前就已经出现,此时它们已经完全取代了中兽类的地位。如下图,巨鬣齿兽(Hyeanodon gigas):&/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58fa3cc62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58fa3cc62a_r.jpg&&&/figure&&p&鬣齿兽类里面,有些种类体型也很巨大,比如非洲的伟鬣齿兽,身长3.5米,体重600公斤以上。&/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5520bc2d0c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5520bc2d0cd_r.jpg&&&/figure&&p&渐新世至中新世这段时间里,植食性动物里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巨犀类了,它们来自&b&奇蹄目&/b&家族,与现代奇蹄目成员犀牛有一些亲缘关系。巨犀的体型巨大,有些种类可以长到15吨,想想也是,这个时期的肉食动物个个都像现代犀牛那么魁梧,植食性动物能不长大点吗?&/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eafab520c2f_b.jp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eafab520c2f_r.jpg&&&/figure&&p&除了巨犀类,奇蹄目的另一个分支也很繁荣,那就是爪兽类,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a3b268c7e8c6a560cfaa462e37cf02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此时劳亚兽总目已经称霸亚欧大陆和北美洲,植食性动物里先是全齿目、恐角目之类的古老的原始类群繁荣,然后奇蹄目繁荣,肉食性动物里,一开始中兽类是主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然后安氏兽称霸过一段时间,然后是肉齿目。鲸偶蹄目陆地上初露锋芒,海中横行无阻。&/b&&/p&&p&三、中新世(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p&&p&不过正是从中新世开始,格局开始改变,一方面,中新世早期(大约2300万~1800万年前)非洲和亚欧大陆重新相连,劳亚兽总目的新兴类群涌入非洲,非洲的象类也涌入亚欧。由于气候开始进一步变冷,南北极冰层增加,海平面下降,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陆桥露出水面,亚欧北美再次连成一体,再加上非洲,形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大世界。&/p&&p&另一方面,植食动物里,鲸偶蹄目的势力越来越壮大,比如我们熟悉的鹿科、长颈鹿科等开始出现,牛科也从中新世开始迅速壮大,大有取代奇蹄目的趋势。&/p&&p&不过鲸偶蹄目在陆地上得意的时候,海洋里倒是阴沟里翻了船,被它们欺负了上千万年的鲨鱼里杀出一匹黑马,那就是巨齿鲨(Megalodon),身长15米,重40吨,完全可以捕杀大型鲸类。如下图,巨齿鲨与霸王龙对比图:&/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b3ab5a8eafaefc685e37f8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b3ab5a8eafaefc685e37f8_r.jpg&&&/figure&&/p&&p&不过这并不是说鲸偶蹄目就真的屈服于巨齿鲨了,与巨齿鲨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鲸类中,也有凶猛的肉食性鲸类,比如利维坦鲸类(Livyatan),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其中的梅氏利维坦鲸(Livyatan melvillei),也译为梅尔维尔鲸。如下图,梅尔维尔鲸、巨齿鲨和沧龙、海王龙的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f3c6b62d4fbd2b550c03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f3c6b62d4fbd2b550c031_r.jpg&&&/figure&&br&&p&另一边,陆地上的肉食动物里,“&b&食肉目&/b&”家族开始崛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们是人类最熟悉的食肉动物,也是人类时代最主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肉齿目后来被彻底赶出历史舞台。&/p&&p&肉齿目的衰落一般认为是竞争不过新兴的食肉目的结果。&/p&&p&食肉目的早期代表,就是犬熊科,分布于北美、亚欧,中新世时期,它们已经很繁荣,并且大有与肉齿目一争高下之势。如下图,犬熊&/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57f95e95a3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57f95e95a3_r.jpg&&&/figure&&p&除犬熊外,巴博剑齿虎、伪剑齿虎等食肉目成员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不过它们并不是剑齿虎的直系祖先,也不是猫科动物。&/p&&br&&p&四、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p&&p&中新世晚期之后的历史,大家就都比较熟悉了,猫科、犬科、熊科等新型的食肉目成员繁荣,首先是猫科的一个子分支:剑齿虎类在北美和亚欧开始繁荣,到上新世晚期(约300万年前)南北美洲被中美洲地峡连通,包括剑齿虎和鲸偶蹄目在内的大批新兴哺乳动物涌入南美洲这块闭关锁国了几千万年,发展阶段还停留在遥远过去的世外桃源,于是也就像我们熟悉的鸦片战争一样,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南美洲的许多原始物种灭亡。&b&自此,劳亚兽总目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了南美洲。&/b&&/p&&p&先写到这,后面有空再补充其他大陆的情况,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致情况。图片来自网络,侵删。&/p&&p&有错误请及时指出。&/p&&p&~~~~~~~~~~5月5日更新~~~~~~~~~&/p&&p&先看看南美洲,南美洲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大陆,自恐龙时代起就与其他大陆分离,成为孤岛大陆,因此这里的生物与其他大陆完全不同,甚至时至今日也保存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物种。&/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7a8c83b7b887182fcfbd92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7a8c83b7b887182fcfbd92_r.jpg&&&/figure&&p&&b&一、南美洲格局形成的背景&/b&&/p&&p&&b&(一)恐龙时代第一拨到达南美洲的哺乳动物&/b&&/p&&p&1亿多年前,恐龙还没灭绝的时候,南美洲就与北美洲和非洲分裂,于是这里的哺乳动物就乘着“南美洲”号孤舟,随着南美洲的漂移踏上与其他大陆的哺乳动物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进化得和其他大陆的哺乳动物不再一样,形成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个分支——&b&异关节总目&/b&,也叫“贫齿总目”(谢谢评论的小伙伴提醒,其实还是异关节总目的说法更正确一点,不过贫齿总目也有地方这么叫)。&/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db2d00ccfc28de08929b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5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p&图中涉及到一个名词“&b&胎盘哺乳动物&/b&”,这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包含了贫齿总目和劳亚兽总目,也包括了人类等哺乳动物。胎盘哺乳动物也叫“有胎盘类”,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最重要的一类哺乳动物,这一点我后面再继续介绍。&/p&&p&异关节总目/贫齿总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动物:&/p&&p&1.带甲目(犰狳(qiú yú),雕齿兽,星尾兽等),也叫有甲目&/p&&p&2.披毛亚目(树懒,地懒等)&/p&&p&3.蠕舌亚目(食蚁兽等)&/p&&p&毕竟是南美洲的动物,所以可能对咱们生活在亚洲的中国人来说它们的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除了去年靠电影出名的树懒。不过没关系,名字只是个词而已,知道它是什么才重要。为了避免跑题,这几种动物的介绍放到后面。&/p&&p&&b&(二)恐龙时代末期第二拨到达南美的哺乳动物&/b&&/p&&p&南美洲的历史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贫齿总目始终没能成为南美洲的霸主,恐龙时代它们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恐龙灭亡后它们繁荣起来但是仍然是“被统治阶级”。但后来来到这里的哺乳动物就没这么简单了。在南美洲第一次成为孤岛大陆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大概是在恐龙时代末期,南美洲与北美洲偶然“擦”过,一小拨北美洲的哺乳动物趁机进入了南美洲。&/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7d9e5bda737ebfa0cea4d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2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figure&&p&算起来,它们是第二拨到达南美洲的哺乳动物了。这拨哺乳动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来自北美的劳亚兽总目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b&南美有蹄类&/b&的祖先,它们本来是劳亚兽总目的一支,但是进入南美洲之后就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新的家族;另一类来自哺乳动物中一个古老的分支——&b&有袋类&/b&。&/p&&p&说起有袋类,实际上大家并不陌生,袋鼠和考拉就是澳大利亚的有袋类,不过可能很多人忘记了南美洲也有有袋类,南美洲的有袋类大部分属于&b&美洲有袋总目&/b&,比澳大利亚的&b&澳洲有袋总目&/b&更加古老和原始。&/p&&p&事实上,有袋类和胎盘哺乳动物分属两大完全不同的分支,如下图,这一点后面再说,不过度娘上这种介绍应该很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ecfb89e4dab6e1852232ed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3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ure&&p&在恐龙时代末期这次短暂的亲密接触后,南美洲和北美洲再次断开,直到6000多万年后才再次相连,这期间,南美洲的生物一直“偏安西南”,与世隔绝,开始了与众不同的进化历程。&/p&&p&&b&二、古新世~中新世初期(6500万~2300万年前)&/b&&/p&&p&恐龙灭亡后,首先进入古新世(约6500万年前~5600万年前),南美洲的哺乳动物开始繁荣,但是体型都很小。植食性动物中出现了一些小马大小的南美有蹄类,不过个人觉得这个重量级而且是植食性动物也不能算是霸主吧。虽然南美有蹄类有着劳亚兽总目的血统,但是环境才是造就一种生物的更重要因素,所以之后几千万年里南美有蹄类完全保持着任人宰割的植食动物的生态位。&/p&&p&&b&因此此时和其他大陆的情况一样,南美洲由陆栖鳄类和鸟类统治&/b&,南美洲的陆栖鳄类主要是&b&西贝鳄类&/b&(Sebecosuchia),在古新世时期的南美洲称雄一时。如下图,西贝鳄类里的Bretesuchus,以捕食南美有蹄类为食,Bretesuchus身长约4米,是凶猛的陆生肉食性鳄类,在当时的南美洲应该称得上是霸主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c7b20aca1ad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c7b20aca1ad7_r.jpg&&&/figure&&p&图片来自维基百科By Fbarrios84 &/p&&p&除了西贝鳄类,还有另一种古新世时期南美洲的爬行动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泰坦蟒(Titanoboa),身长10~14米,体重超过1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885fccd89c798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885fccd89c798_r.jpg&&&/figure&&p&之后的始新世时期,西贝鳄类依然繁盛,西贝鳄类一直在南美称霸到中新世,而鸟类的祖先恐龙也属于爬行动物,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虽然中新世之前亚欧非北美就已经进入了哺乳动物统治的时代,但南美洲却依然停留在爬行动物统治的时代。&/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f5d9fa8c734cc5ea390e3ac302a3663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f5d9fa8c734cc5ea390e3ac302a3663_r.jpg&&&/figure&&p&图片来自维基百科By Nobu Tamura &/p&&p&事实上,中新世时期鳄类中另一个分支也很繁盛,那就是鳄鱼类,比如南美洲的普鲁斯鳄(Purussaurus),身长超过10米,体重2.5~5.5吨。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b67e5976edc97fd105b9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b67e5976edc97fd105b9_r.jpg&&&/figure&&p&至于统治南美洲的鸟类,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b&骇鸟类&/b&(Phorusrhacidae)了,有时也译为“恐怖鸟”。&/p&&p&骇鸟通常有1~3米高,是一类巨型地栖肉食性鸟类,但是与始新世时期称霸欧洲的加斯顿鸟不同的是,骇鸟的亲戚是鹤科,而加斯顿鸟则是鸡雁类的远亲。&/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aaac10f0c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aaac10f0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dccc281e87e4c61ccdb981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3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figure&&p&骇鸟类从古新世就出现于南美洲,一直在南美洲称霸到上新世晚期,北美洲的新兴哺乳动物入侵。鸟类的祖先是恐龙,而鳄类也是恐龙的表亲,所以可以认为南美洲在中新世之前依然保留着恐龙时代的“遗风”,与已经被劳亚兽总目统治的亚欧非北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b&三、中新世至上新世晚期(2300万~258万年前)&/b&&/p&&p&不过,从中新世开始,格局略微有些变化,骇鸟类的统治依然持续,但是陆栖鳄类逐渐灭绝,南美的哺乳动物终于开始崛起,南美有蹄类依然保持植食动物的本性没变,因此反抗鸟类和陆栖鳄类统治的任务就落在了有袋类的身上,比如中新世早期出现了诸如袋鬣狗(南美&/p&&p&袋犬),以及歧袋鬣狗(卡拉袋鼬,个人觉得卡拉袋鼬这个翻译极不准确)等稍大型的食肉哺乳动物,它们都属于“&b&袋犬目&/b&”,不过现在有学者认为袋犬目实际上并不属于真正的有袋类,不过这只是分类标准的问题,不管怎么说,至少袋犬目也还是有袋类的姊妹系。如图,袋鬣狗(Borhyaena)&/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c063dcae53b486fe7b98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c063dcae53b486fe7b98_r.jpg&&&/figure&&p&袋犬目里最有名的就是&b&袋剑齿虎&/b&了,它之所以有名就是它和此时在亚欧崛起的剑齿虎家族不约而同地进化出了剑齿,而且体型上也很像剑齿虎,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不过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们是亲戚,这属于“趋同进化”的现象。如下图,袋剑齿虎。感觉图片作者是参考了考拉和袋鼠这些现代有袋类的蜜汁小眼睛啊。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8cb5da232ad14dcc79cb1d3b6192cb5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8cb5da232ad14dcc79cb1d3b6192cb5_r.jpg&&&/figure&&p&袋剑齿虎一直与骇鸟共同统治南美洲,但始终未推翻骇鸟的统治。上新世晚期当来自北美洲的剑齿虎类入侵南美洲时,原始落后的袋剑齿虎竞争不过,很快就灭绝了。&/p&&p&不过说起剑齿虎类,其实剑齿虎亚科是一大类动物,我们最熟悉的那种精确地来讲应该是其中的刃齿虎属(Smilodon),如下图,跟袋剑齿虎完全不同的画风,刃齿虎这就是一副典型的猫科动物的样子了,只不过萌萌的短尾巴有点出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5b9d238e02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5b9d238e02_r.jpg&&&/figure&&p&和袋剑齿虎最像的剑齿虎类就是刃齿虎,而且刃齿虎属也是在上新世晚期入侵南美洲的剑齿虎类之一, 所以袋剑齿虎和刃齿虎这两种动物在历史上也应该确实见过面,以上几点巧合真可谓是进化史上最有趣的巧合,不知道它们面对面的那一刻心里是什么想法:“卧槽,居然和这货撞‘牙’了!”“不行不能忍,我的剑齿才是最帅的!”……一山不容二“虎”——袋剑齿虎灭绝了。&/p&&p&同时,来自北方的劳亚兽总目在始新世就打败了鸟类,到了上新世时实力更是今非昔比了,所以南美的骇鸟也很快败给了来自劳亚兽总目家族的剑齿虎,没多久南美的骇鸟也灭绝了。&/p&&p&但是骇鸟中有一支进入了北美,发展成了一个新的分支——泰坦鸟类,并且与北美洲的剑齿虎类平分秋色,一同统治北美洲,直到距今1.5万年前人类踏上北美洲,泰坦鸟类才最终灭绝。&/p&&p&&b&于是,在上新世晚期之后,南美洲的霸主由原来的骇鸟类和袋犬类换成了由北方入侵的食肉目&/b&。&/p&&p&&b&四、渐新世至更新世晚期(3400万~1.2万年前)的大型植食动物和其他非掠食性动物(对哺乳动物来说,食虫动物是自成一家的,并不算作一般食肉动物)&/b&&/p&&p&(一)南美有蹄类(南方有蹄目、滑距骨目、焦兽目等)&/p&&p&南美洲的植食哺乳动物也很有特色,在渐新世早期,南美洲开始出现巨型的植食动物,它们依然来自南美有蹄类,其中的代表就是焦兽,身长3.3米,和现代的犀牛差不多大,如下图。虽然长了个大象似的鼻子,不过与大象没有关系,鼻子可以变,身体的主要部分才是本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e67d7da69bc0b50d6fe_b.jpg& data-rawwidth=&328&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8&&&/figure&&p&图片来自维基百科by DiBgd&/p&&p&到了中新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型植食性动物,它们中很多来自南美有蹄类的另一个分支——&b&南方有蹄目&/b&,比如身长2米,体重约600公斤的平齿兽(Homalodotherium)以及岛齿兽(Nesodon)。&/p&&p&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南方有蹄目中比较有名的大型植食动物之一出现——箭齿兽(Toxodon),箭齿兽肩高1.8米,和现代犀牛差不多大,如下图,箭齿兽化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bb3f7e442551fecd638dbc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bb3f7e442551fecd638dbc_r.jpg&&&/figure&&p&&b&滑距骨目&/b&也是南美有蹄类里比较繁荣的一类植食性动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更新世时期的后弓兽(Macrauchenia),肩高2米,体重500公斤,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dafcccb128ace270fbd2a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2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figure&&p&(二)贫齿总目(带甲目、披毛亚目、蠕舌亚目)&/p&&p&从中新世开始,南美洲最古老却最默默无闻的居民贫齿总目开始崛起,到上新世晚期之后,它们已经进化出一些巨兽。&/p&&p&首先看看&b&带甲目&/b&,前面说的我要介绍一下贫齿总目的几类主要动物,这里就先填个坑,简单介绍一下带甲目:带甲目,它们的皮肤骨化,形成了一层坚硬的盔甲,有点像恐龙时代的甲龙。带甲目中有一个分支活到了现代,那就是犰狳(qiú yú),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74b7d586dd86c67cec2c2ff79e0a91c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74b7d586dd86c67cec2c2ff79e0a91c_r.jpg&&&/figure&&p&这里我还是想强调一点,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很多朋友把犰狳当成穿山甲,或者认为犰狳是穿山甲的亲戚,不过其实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犰狳和穿山甲的区别是非常大的,犰狳的盔甲由皮肤骨化而来,所以看起来就像皮肤上密密麻麻整齐挤在一起的小颗粒;而穿山甲的鳞甲是角质鳞片,因此就是像鱼鳞那样的常见鳞片式排列,这反映了两者的铠甲有着不同的来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acbba20b6ab8bca22b60f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acbba20b6ab8bca22b60f_r.jpg&&&/figure&&p&当然,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可能就发现了,穿山甲是起源于亚欧和北美的&b&劳亚兽总目&/b&的成员,而犰狳是起源于南美洲的&b&贫齿总目&/b&的成员,它们的盔甲都是后来才各自独立进化出来的,除了都属于哺乳动物之外并没有亲缘关系。&/p&&p&扯远了,继续讲犰狳真正的亲戚——带甲目的其余成员,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雕齿兽科,雕齿兽科更早之前就有化石记录,但从上新世开始出现了一些巨兽,其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动物,星尾兽(Doedicurus),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3dcf2b9a707ae1eec19bead2f4e37ee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3dcf2b9a707ae1eec19bead2f4e37ee_r.jpg&&&/figure&&p&星尾兽身长约4米,体重500公斤以上。它们的尾巴上有一个长满棘刺的尾锤,这简直就是哺乳动物版的甲龙,而且比甲龙的光秃秃的尾锤更有杀伤力。&/p&&p&再放一张雕齿兽科的“科长”——雕齿兽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cc678e51a2c1b2c5fdbc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cc678e51a2c1b2c5fdbc6_r.jpg&&&/figure&&p&雕齿兽没有尾锤,体长3米左右。&/p&&p&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贫齿总目的另一个分支——披毛亚目,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其中的树懒了,不过似乎有很多朋友把它们当成考拉,其实区别也挺明显,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区分,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92f77ecf75bc7149be40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92f77ecf75bc7149be40_r.jpg&&&/figure&&p&所以与其说考拉像树懒,不如说考拉像袋剑齿虎,看这眼睛鼻子耳朵~。当然实际上考拉和袋剑齿虎的关系也够远了。不过树懒属于贫齿总目,而考拉属于澳洲有袋总目,考拉和树懒的亲缘关系更远。&/p&&p&回归正题,上新世至更新世时期的披毛亚目成员不仅是树懒这种懒洋洋的瞌睡虫,还有一些怪兽,比如更新世晚期的大地懒,身长6米,体重3吨,简直就是个怪兽,这个“懒”字只是说明它和树懒的亲缘关系,大地懒可是一点也不懒,它们身体太大,不能生活在树上,只能在地面活动。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af97fc92ea0e33e13bb8bb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af97fc92ea0e33e13bb8bb_r.jpg&&&/figure&&p&贫齿总目还有一个分支叫蠕舌亚目,主要包括各种食蚁兽,蠕舌亚目和披毛亚目的关系稍近一些,共同属于“披毛目”,鉴于它们没当过霸主,这里就不介绍了,放张大食蚁兽(Myrmecophaga tridactyla)的图略表敬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c9afc80dd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c9afc80dd_r.jpg&&&/figure&&p&&b&五、上新世晚期的北美洲动物大规模入侵事件&/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4b565a60d8df62660f45abccc5c25f0_b.jpg&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3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figure&&p&300万年前,中美洲地峡连通了南北美洲,北方的哺乳动物涌入南美洲,南美洲的动物一直偏安西南,竞争力完全无法和北方大陆的哺乳动物相比,因此大规模灭绝,袋犬目由于竞争不过以刃齿虎为代表的食肉目而全部灭绝,但是负鼠之类的原始有袋类活了下来。贫齿总目在这次入侵中活了下来并且依然繁荣,南美有蹄类也活了下来但很多种类灭绝。但是后来冰河时代结束时,贫齿总目中的巨兽全部灭绝,只剩下犰狳、食蚁兽和树懒活了下来;南美有蹄类全部灭绝。当然,也有许多南美洲的动物进入北美洲,就比如负鼠,犰狳等。&/p&&p&不过算起来上新世晚期涌入南美的实际上是第四拨来到南美的哺乳动物了,那么第三拨是谁呢,它们又是来自那块大陆呢?后面再讲吧。&/p&&p&实际上冰河时代结束时(更新世末期),第四拨进入南美洲的哺乳动物也有很多灭亡,比如刃齿虎,取而代之的就是猫科动物中新兴的一些种类,比如美洲豹和美洲狮。至于第四拨里的植食动物,冰河时代结束时,也有大量灭亡,比如剑乳齿象,不过它们的灭绝也很可能与当时正好到达南美洲的人类有关。不过这拨植食性动物中也有很多活下来的,比如大家熟悉的“神兽”,也就是羊驼,羊驼属于起源于北方的&b&鲸偶蹄目&/b&,羊驼与亚欧大陆的骆驼是表亲,它们最初都起源于北美洲,它们的祖先从北美洲进入南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后就进化成了羊驼这群独特的动物。&/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faafaafc3a2abd1eaeb3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faafaafc3a2abd1eaeb3_r.jpg&&&/figure&&p&更新世末期之后,人类也来到南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其实他们也算是第四拨到达南美洲的哺乳动物。再后面的大家就比较熟悉了。&/p&&p&总而言之,南美洲先后四拨哺乳动物从其他大陆入侵,形成了南美洲如今独特的生物面貌,但是,南美洲的哺乳动物也曾入侵其他大陆,别忘了始新世之前南美洲还和南极洲连着呢,当时的南极洲可不像现在这样完全冰封,而是郁郁葱葱,长满植被,有很多陆生动物在此生存。&/p&&p&没想到南美洲写了这么多,最近比较忙,对不住了,再拖一次稿,下次接着写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吧。&/p&&p&毕竟外行,内容仅供参考,有错误请及时指出&/p&&p&~~~~~~~~~5月19日更新~~~~~~~~~~&/p&&p&前面有个不严谨的地方,关于南美洲的四拨哺乳动物,实际上我只是指与现代哺乳动物关系比较密切的四拨哺乳动物,南美洲当然还有更古老的土著哺乳动物类型,不过它们在恐龙时代就灭绝了,与本文无关所以没提。&/p&&p&&b&澳大利亚&/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159471efe56fbd38f9e6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figure&&p&首先历史背景还是得说说,澳大利亚、南极洲、新西兰在冰河时代之前的哺乳动物主要是&b&有袋类&/b&,有袋类得名于它们腹部的&b&育儿袋&/b&,它们没有真正的胎盘而用育儿袋替代子宫的部分功能。前文提到了,有胎盘类起源于亚洲,而有袋类则起源于北美洲,如下图。&/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bcf38c20bf946c12efac8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9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bcf38c20bf946c12efac8_r.jpg&&&/figure&图片来源:《古脊椎动物学》.Michael J.Benton,董为 译.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376页插图,有袋类的起源与扩散&br&&br&&p&&b&有袋类&/b&和&b&有胎盘类&/b&一开始只是哺乳动物里的其中2个大分支,但是后来有胎盘类在其中一个子分支劳亚兽总目的带领下完全统治了亚欧、非洲和北美,然后亚欧、北美和非洲的包括有袋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其他所有大分支的成员就被&b&团灭了&/b&,甚至后来还统治了南美洲,&b&最终导致我们如今在亚欧、非洲、北美看到的哺乳动物几乎全是有胎盘类&/b&,不论是猫狗牛羊豺狼虎豹等劳亚兽总目的成员,还是人类猴子猩猩老鼠大象等等其他生活在亚欧非北美的哺乳动物,全部都属于有胎盘类。&/p&&br&&p&而有袋类属于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大分支,还是放图更直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d326b536c843ea000e3a34faad5ed99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10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d326b536c843ea000e3a34faad5ed99_r.jpg&&&/figure&&p&&b&一、大型食肉动物&/b&&/p&&p&中新世之后,气候继续变冷,当然是相对之前来讲的&/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f4be7b784bded25474a8fe_b.jp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2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figure&&p&于是南北两极全年被冰封成为“新常态”,南极洲也就逐渐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冰封大陆,上面的陆生动物也消失了。&/p&&p&于是,只剩下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有袋类依然繁荣。&/p&&p&&b&(一)始新世至更新世&/b&&/p&&p&不过前面提到南方几块大陆的哺乳动物始终没能靠自己的本土哺乳动物独占顶级生态位,南美洲是这样,澳大利亚也不例外,从始新世早期开始,这里就有许多陆栖鳄类,不过这里的陆栖鳄和亚欧大陆的锯齿鳄以及南美洲的西贝鳄不同,这里的陆栖鳄类属于另一个家族——&b&马氏鳄类&/b&(Mekosuchinae)。&/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4ba00efb5c3a468ddef51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4ba00efb5c3a468ddef51d_r.jpg&&&/figure&&p&其中最有名的当属&b&金卡纳鳄&/b&(Quinkana),金卡纳鳄生存于渐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晚期,身长3米,在当时的澳大利亚算是一霸了。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28d44fb3de80cf14a54c0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28d44fb3de80cf14a54c0ce_r.jpg&&&/figure&&p&图片来自维基百科by Apokryltaros at English Wikipedia&/p&&p&&b&(二)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b&&/p&&p&不过澳大利亚的有袋类里也有一些食肉动物,只不过和那些巨大的爬行动物相比似乎要当霸主还不够格,不过也算是值得一提的食肉动物,比如大家熟悉的&b&袋狼&/b&,也叫塔斯马尼亚虎,袋狼和亚欧大陆的狼在外形和大小上很像,只不过后背上有一些黑色条纹,有点像老虎的条纹,所以也叫塔斯马尼亚虎,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230f73ada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230f73ada_r.jpg&&&/figure&&p&不过袋狼当然不是狼也不是虎,名字只不过是个词而已,袋狼是澳洲有袋总目之下的&b&袋鼬目&/b&的一种,袋鼬目里有一种动物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就是袋獾,袋獾就是袋狼的近亲,只不过个头小很多,和小狗差不多大,不过袋狼灭绝后,袋獾就是有袋类里唯一稍微大一点的食肉动物了,也是如今有袋类里最大的食肉动物了,而且袋獾生性极其凶猛,也因此出名,在如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也算一霸了。如下图,袋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d2f3c708f23b83191cd85dbfe680b8f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p&袋狼实际上可以看做加大版的袋獾,只不过腿更长更善于奔跑一些,皮毛的颜色和花纹也不同。袋狼出现于上新世末期,在更新世时期是澳大利亚的主要食肉动物之一,人类到达之后逐渐灭绝,只剩下塔斯马尼亚岛还剩少量袋狼生存,后来澳大利亚被欧洲殖民者占领之后,塔斯马尼亚岛也逐渐被人类开发,最后的袋狼于公元1936年灭绝,由于它们灭绝得如此晚,以至于还有照片和影像资料保存,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54b43de9594164daaa399ed_b.jp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54b43de9594164daaa399e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7d9ddba0f4e4c8c3c791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7d9ddba0f4e4c8c3c791_r.jpg&&&/figure&&p&不过袋狼也只能算是澳大利亚的狼而已,澳大利亚最强大的肉食性有袋类是&b&袋狮&/b&(Thylacoleo),袋狮和袋狼生存的年代差不多,但是灭绝更早,在冰河时代末期就灭绝了。同理,袋狮当然也不是有口袋的狮子,名字只是个词而已,袋狮属于澳洲有袋总目之下的&b&双门齿目&/b&,它们的近亲是现代的袋熊,实际上袋鼠也属于双门齿目,只不过和袋狮的关系远一点。如下图,袋狮&/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a41ef513ff618cd35b03f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a41ef513ff618cd35b03f_r.jpg&&&/figure&&p&好吧这里又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一堆分类学名词, &b&澳洲有袋总目&/b&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分支:&/p&&p&1.南猊,这种动物自成一家,属于&b&智鲁负鼠目&/b&,或者也叫微兽目,整个目只有这一种动物。虽然它看起来很像负鼠,所以也叫智鲁负鼠,而且也生活在南美洲,但是基因测序显示它居然和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关系更近,更进一步证明了澳洲有袋类的祖先是从南美洲迁移过去的。&/p&&p&2.双门齿目:也叫袋鼠目,包含了我们最熟悉的一些有袋类,比如袋鼠、考拉、袋熊、袋貂等等,袋狮也属于这个目。近年来比较火的宠物蜜袋鼯也属于这个目。&/p&&p&3.袋鼬目:包括了袋獾、袋狼、袋鼬、袋鼩、袋食蚁兽等动物。&/p&&p&4.袋鼹目:主要是2种袋鼹。&/p&&p&5.袋狸目:主要包括袋狸等。&/p&&p&回到正题,袋狮之所以叫袋狮,当然不是因为它们和狮子有什么关系,而是科学家们觉得这种动物就像狮子一样威猛,袋狮体重100公斤以上,比狮子小一些,不过战斗力也不差。&/p&&p&但是袋狮和澳大利亚的爬行动物相比又如何呢?袋狮是否是金卡纳鳄的对手还是个未知数,如下图,金卡纳鳄和袋狮&/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c0774fa7ccdbc381c0e55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c0774fa7ccdbc381c0e55_r.jpg&&&/figure&&p&但是另一种巨型爬行动物也许是澳大利亚真正的霸主,那就是澳洲古巨蜥(Megalania)。&/p&&p&说起巨蜥类动物,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如今科莫多巨蜥仍然是印度尼西亚某些小岛上的顶级食肉动物,如今澳大利亚的身长2米的眼斑巨蜥依然是澳大利亚主要的食肉动物之一,不过在更新世时期的霸主就不是这么小的巨蜥,而是身长6米,体重600公斤的古巨蜥,也叫澳洲魔龙,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b194548bea7cf29e4e341b02fa6d49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b194548bea7cf29e4e341b02fa6d493_r.jpg&&&/figure&&p&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巨蜥在外形和习性上应该和现代的科莫多巨蜥很相似,只不过是一个加大版的科莫多巨蜥,事实上,如今科莫多巨蜥仍然是印度尼西亚某些小岛上的顶级食肉动物,而且科莫多巨蜥的战斗力也不在同体型的哺乳动物之下,所以事实上爬行动物如今依然是地球上最强大的一类动物之一。如图,动物园里的科莫多巨蜥&/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cf44da15e9e47cb36c2f39bf409695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cf44da15e9e47cb36c2f39bf409695c_r.jpg&&&/figure&&br&&p&&b&(三)更新世晚期之后(冰河时代之后)&/b&&/p&&p&但是大约3万年前,由于冰河期海平面下降,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之间的陆桥露出水面,一小拨亚欧大陆的哺乳动物趁机来到澳大利亚,那就是人类,人类的入侵彻底改变了澳大利亚的面貌,很快袋狮就灭绝了,甚至古巨蜥和所有陆栖鳄类也灭绝了。后来大约5000年前,人类把狗带到了澳大利亚,成为了澳洲野狗的祖先,首先澳洲野狗当然抢占了袋狼的生态位,虽然单打独斗的话澳洲野狗恐怕不一定是袋狼的对手,但是也许澳洲野狗更擅长团战呢,这个纯属个人猜测,而且别忘了澳洲野狗依然是有胎盘类里面最具竞争力的劳亚兽总目的一员,适应能力极强,所以最终澳洲野狗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大型食肉动物,&b&澳大利亚也终于被纳入了劳亚兽总目帝国的版图&/b&。不过人类倒是不属于劳亚兽总目,人类完全是个开挂的bug,因为人类靠的不是体力而是智慧。&/p&&br&&p&&b&二、上新世之后的大型植食性动物&/b&&/p&&p&(一)大型哺乳动物&/p&&p&澳大利亚的大型植食性动物也主要是有袋类,而且基本都属于双门齿目,比如更新世时期的双门齿兽,肩高2米,大如犀牛,但是在人类到来后灭绝了。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728d2efc144aba2c6e7c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728d2efc144aba2c6e7c_r.jpg&&&/figure&&p&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袋鼠科动物了,袋鼠就不必多介绍了,时至今日它们依然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植食性动物之一,不过更新世时期有一种巨型袋鼠叫&b&巨型短脸袋鼠&/b&,它们的脸很短,如果完全站立身高接近3米,体重200公斤以上,其他方面和现代袋鼠基本接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df9edb5d2b7a642cb57ee782d4513ac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df9edb5d2b7a642cb57ee782d4513ac_r.jpg&&&/figure&&p&不过第一批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后,这些大型植食性动物很快就灭绝了,虽然不一定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p&&p&(二)大型鸟类&/p&&p&澳大利亚也有很多大型鸟类,只不过似乎目前还没发现肉食性的巨鸟,但是植食性的巨鸟倒是不少,比如有一种已灭绝的巨鸭,身高2米,不过不是肉食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81a8ee95d2cad7a81a8ffec4c4728e9_b.jp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81a8ee95d2cad7a81a8ffec4c4728e9_r.jpg&&&/figure&&p&但是别忘了现存的鸸鹋和食火鸡其实也算是大型鸟类了,它们都是体型大小仅次于非洲鸵鸟和美洲鸵的大鸟,而且现在还没灭绝。&/p&&p&而且食火鸡如果受到惊扰时会用自己锋利的脚爪反击,而且确实有人被攻击死亡的案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这货简直就是一只现代版的恐爪龙,如图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7ccefd89bcea2d06d2bd9b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7ccefd89bcea2d06d2bd9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1ee56a80b1fe4c875f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1ee56a80b1fe4c875f2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5f94be5fadeb50dabf81_b.jpg& data-rawwidth=&305& data-rawheight=&4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5&&&/figure&&p&这货的长相也是一股复古之风(说人话就是很像我个人印象中的恐龙)&/p&&p&(三)近代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p&&p&后来,欧洲殖民者占领澳大利亚,也将欧洲的哺乳动物带到了澳大利亚,比如牛、羊、兔子等等,也就有了大家熟悉的澳大利亚羊毛,以及成为入侵物种的泛滥成灾的澳大利亚兔子。&/p&&p&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有点像,都是一开始有陆栖鳄类,然后肉食性有袋类开始崛起,植食性动物一直是哺乳动物为主。不过也有不同,比如目前好像还没发现澳大利亚有巨型食肉鸟类,还有就是由于澳大利亚和北方大陆相连比较晚也比较短暂,因此很多有袋类仍然没有灭绝。 &/p&&p&&br&&/p&&p&&b&新西兰&/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ee88aed86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3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figure&&p&下面再说新西兰,前段时间刷屏的“西兰洲”由于大部分已经沉入大洋,只剩下新西兰这几座岛屿露出水面,所以化石什么的好像不是很多,我也不太了解,不过新西兰倒是有很多“活化石”,比如什么2亿多年前遗存至今的喙头蜥,也叫楔齿蜥。这些当然和它是一座孤岛有关,历史进程不同,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了。&/p&&p&不过新西兰比澳大利亚更加孤立,新西兰和其他大陆分裂得实在太早了,甚至人类到来之前除了蝙蝠几乎没有别的本土陆生哺乳动物,所以人类到来前这里是一个几乎没有哺乳动物染指的“净土”。新西兰基本上一直是鸟类的天下,由于连老鼠都没有,所以这里甚至是由鸟类充当老鼠的角色,比如几维鸟,一种像老鼠一样的鸟。&/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d365a925a97fb6df8f01a6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22e570e236de0de3f5ba3bbb3cbd7dc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22e570e236de0de3f5ba3bbb3cbd7dc_r.jpg&&&/figure&&p&另外,新西兰有一种巨型鸟类,也就是鼎鼎大名的&b&恐鸟&/b&(moa),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a36aee9a0a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a36aee9a0a_r.jpg&&&/figure&&p&上面这张图是恐鸟化石的发现者理查德·欧文与恐鸟化石的合影,下图为恐鸟复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675d6fa21db79e0c4a02c142ef9538f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figure&&p&这个有很多地方把它和南美洲的骇鸟搞混,这个主要是翻译的锅,以前也把骇鸟翻译成“恐鸟”,但是现在为了区分所以才更多用骇鸟。&/p&&p&事实上恐鸟直到19世纪初左右才灭绝。&/p&&p&那么新西兰有什么大型食肉动物呢?这种小岛上确实不太容易有太大的食肉动物,不过倒是有一种巨鹰,叫&b&哈斯特鹰&/b&,是恐鸟的天敌,这种巨鹰的翼展可达3米,是已知最大的鹰类之一。如图,哈斯特鹰捕猎恐鸟。&/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dd70cd127b6feac5c9f78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dd70cd127b6feac5c9f78_r.jpg&&&/figure&&p&整体上来讲,南方几块大陆由于恐龙时代之后与主要大陆脱离之后又分崩离析,所以一直是“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保持着过往时代的“遗风”,而亚欧非北美由于连成了一个广阔的大世界,因此这里的生物有着更强大的竞争力,才诞生了像劳亚兽总目这样横扫天下的家族。&/p&&p&&br&&/p&&p&&b&南极洲&/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7df7c8c27bb81cac303a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2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figure&&p&再简单说说南极洲,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全年冰封的南极洲并不是地球历史上南极洲的常态,我们现在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寒冷的地质时期,在地球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南北两极都是没有全范围的冰盖的,只是从白垩纪之后,地球气候在大趋势上就开始缓慢变冷,尤其是始新世之后,全球气温急剧下降,直到中新世的时候,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的连接完全断开,南极圈环流形成,南极洲温度骤降,南北两极开始完全冰冻,从此南极洲的历史就被冰封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f32c902fc7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p&在这之前,南极洲还是有很多动植物的,比如恐龙时代就有很多恐龙,在恐龙灭绝后,一些南美洲的有袋类动物也来到这里。&/p&&p&但是它们中目前还没发现什么称得上霸主的动物,不过我这方面了解就少了也许是已经发现但我不知道。不过中新世之后南极洲就被全年封冻,这里也就没有完全陆生的动物了,但是这里还有很多来自海洋的动物,比如现代我们可以看到企鹅和海豹,不过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来到南极的,企鹅就不用说了,当然不是什么食物链太高层的动物,不过海豹还是可以讲讲,海豹属于食肉目,大概也就是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早期的时候和大概是熊科或者鼬科动物分了家,进入海洋闯出一片新天地。早期分类学家们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单独算作“鳍脚目”,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它们其实和熊科、鼬科之类的食肉目动物关系很近,所以也被归入食肉目。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南极洲现在也算是劳亚兽总目的地盘了吧。&/p&&p&&br&&/p&&br&&p&不过劳亚兽总目在横扫天下时,有几类哺乳动物和劳亚兽总目关系很近,竞争力没有比它们弱太多所以活了下来,前面的坑这里全填完吧。&/p&&br&&p&&b&一、灵长总目&/b&&/p&&p&这个当然毋庸置疑了,毕竟我们还活着,灵长总目是和劳亚兽总目关系最近的一个大分支,同样诞生于亚欧北美,事实上灵长总目和劳亚兽总目本来是一家,只是白垩纪晚期的时候才分道扬镳。&/p&&p&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灵长总目,灵长总目这个名字会给人一种错觉:灵长目是其中最主要的分支。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这个名字一样只是个词而已。灵长总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分支:&/p&&p&1.灵长目(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亚欧非的猴子、拉丁美洲的猴子、狐猴等等),后面这括号里我之所以写详细一点,是因为待会儿我要涉及的内容需要大家清楚区分,所以别再把黑猩猩叫猴子了,黑猩猩不是猴子。&/p&&p&2.皮翼目(各种鼯猴)鼯猴乍一看有点像猴子,不过还是不一样&/p&&p&3.树鼩目(树鼩),也叫攀兽目/攀鼩目,非常原始,保留了很多灵长总目祖先的特征&/p&&p&4.啮齿目(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啮齿类)除了各种老鼠和松鼠外,还有豪猪、水豚、河狸等动物。它们中很多种类保留了哺乳动物祖先的原始外形,而且保留哺乳动物祖先外形的不止有它们,还有前面提到的劳亚食虫目、负鼠等,所以总有人把它们当成啮齿类,事实上那只是它们都保留了祖先的原始外形而已,所以以后也别说哺乳动物的祖先是老鼠了。&/p&&p&5.兔形目:主要就是各种兔子和鼠兔了,早期分类学家们把它们也当做啮齿类,但是后来,随着各方面证据的发现,人们才意识到兔形目只不过是和啮齿目亲缘关系很近而已,但依然是两个家族。&/p&&br&&p&事实上,灵长总目和劳亚兽总目本来是一家,都属于“北方真兽类”,都源自于白垩纪晚期的亚欧北美,回到前面那张图,实际上这张图上大陆分裂后留在亚欧北美的就是北方真兽类的祖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1eafcd9a405a51d68206e_b.jp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2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figure&&p&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灵长总目并没有威胁到劳亚兽总目的霸主地位,比如灵长目就一直生活在树上,只要一下地就会被劳亚兽总目的某种大型食肉动物捕杀,啮齿目虽然适应能力极强,但是一直是人畜无害的小个子,根本威胁不了任何霸主,其他几个目存在感更低。直到6万年前,在非洲,有一种毛发稀疏的猿类从非洲这个大熔炉走了出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它们走到哪,哪里的霸主就被击败,几乎所向无敌。亚洲的大熊猫、虎、亚洲狮、洞狮这些劳亚兽总目的强大生物甚至都成了濒危物种,他们来到北美洲时,这里的最后一批泰坦鸟、刃齿虎、猛犸象很快灭绝了,他们来到南美时,这里的剑乳齿象很快灭绝了,他们来到澳大利亚时,这里的袋狼和古巨蜥很快灭绝了,他们来到新西兰时,这里的恐鸟很快灭绝了,他们学会航海后,海中的许多巨鲸成了濒危物种,毫无疑问,这种动物才是前无古人的霸主,因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阻挡他们,就连劳亚兽总目的霸主也不行。&/p&&p&这种动物就是智人(Homo sapiens),属于灵长目,人科,人属,他们不仅打败了所有大陆上的所有霸主,甚至自家兄弟也不放过,人属之下只剩智人这一个种就是这个原因。&/p&&p&除了人类,似乎&b&巨猿&/b&(Gigantopithecus)也值得一提,据说电影《金刚》里的金刚的原型就是巨猿。巨猿生活在更新世时期的亚洲东部和南部,站立时身高可达3米,体重600公斤,跟电影里那个比起来是小了许多,不过也算是相当庞大了,如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巨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智人。&/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d356adecbd177dabe5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d356adecbd177dabe59_r.jpg&&&/figure&&p&当然电影里的金刚主要还是参照现代的大猩猩(Gorilla)来构建的,但是实际上巨猿应该与现代的猩猩(Pongo)关系更近些,如果你晕了我再说一种,那种跟人类关系很近的是黑猩猩(Pan)。&/p&&br&&p&不过,灵长总目的发展史上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最有意思的当然就是灵长总目似乎有某种漂洋过海的能力,能在大陆已经分裂的情况下到达某个新大陆,是的也许你已经猜到了,我想说的就是南美洲,前面的坑该填了,那个神秘的第三拨到达南美洲的哺乳动物到底是谁呢?当然就是灵长总目的其中2小撮——新大陆猴的祖先和豚鼠类的祖先。&/p&&p&大约在渐新世早期,南美洲突然出现了许多新大陆猴(拉丁美洲的猴子)和豚鼠类,这让学者们很困惑,因为前面提到了,当时南美洲已经完全和周边大陆分离,这些动物不可能是通过陆桥到达南美洲的,它们的来源依然是个谜,至于稍微合理一点的解释,很明显,这两类动物常和树打交道,所以也许就是当时有一场超级风暴,把一棵炒鸡大的树给刮下了海,然后机缘巧合到了南美洲,于是趴在树上的豚鼠和猴子就到了新大陆(漂木说)。那么它们是从哪来的呢?对比同时代的化石我们发现它们很可能来自大西洋对岸的非洲。具体的就不说了写得实在过多了。&/p&&p&这2小撮动物来到南美洲,很快成了脱缰的野猴/鼠,发展成了2个独特的家族,也就是今天的多姿多彩的豚鼠类和新大陆猴类,为了不跑题且节约篇幅放几张图就行了,它们和亚欧非的猴子老鼠比是不是独具特色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f1c28cecef9a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0ecbf26af52ddd022a2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c21fbca5ffc7ef0b60ec0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2c728de420fdef46f767c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figure&&p&不过灵长总目起初毕竟没有劳亚兽总目那种并吞天下的野心,所以并没有给当时南美洲的生物带来什么大灾难,当然后来来到南美洲的人类就例外了。&/p&&br&&p&仔细想想,人类不也是很擅长漂洋过海的灵长总目成员吗?&/p&&p&&b&二、非洲兽总目&/b&&/p&&p&说完灵长总目,再说非洲兽总目,还是前面那张图,大陆三分天下,留在亚欧北美的是北方真兽类的祖先,留在南美洲的是贫齿总目的祖先,而留在非洲的就是非洲兽总目的祖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35f708f2b2446f75ebe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5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p&非洲兽总目里,大家唯一熟悉的也是唯一还算强大的分支就是大象了,灵长总目里的bug是人类,而非洲兽总目的bug就是大象所属的&b&长鼻目&/b&,在劳亚兽总目一统天下时,长鼻目也是一股清流,具体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除了现代的象(Elephas)、非洲象(Loxodonta),还有前面提到的剑乳齿象、铲齿象、猛犸象、恐象等等。后两者可是仅次于巨犀的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二,不过现在好像有新发现的更大的象类。猛犸象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所以就只放张恐象的图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dfd3cac333d23d9213d17a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dfd3cac333d23d9213d17a_r.jpg&&&/figure&&p&再放张铲齿象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7b6e132fa8aeda8adca27ec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ure&&p&但是,长鼻目历史上一直也是安分守己的植食性动物,也并未威胁劳亚兽总目的统治,至于非洲兽总目的其他分支,还没来得及发展出什么大型食肉动物,就已经屈服在劳亚兽总目的淫威之下了,所以实际上始新世之后的非洲也完全由劳亚兽总目统治。&/p&&p&不过与灵长总目不同的是,非洲兽总目现在确实有被淘汰的风险,它们的各个分支都有灭绝风险,很可能它们将会像多瘤齿兽类和后兽类那样被劳亚兽总目给团灭了。比如长鼻目如今也只剩下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森林象这区区3种动物了,而且3种全都有灭绝危险。&/p&&p&实际上贫齿总目如今也不及昔日繁盛了,所以唯一能和劳亚兽总目抗衡的就是灵长总目了。而且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如果不是劳亚兽总目,各个大陆上的哺乳动物都无法完全推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统治。也正是由于劳亚兽总目的扩张,&b&我们如今才把看到的哺乳动物都是有胎盘类当成了理所当然&/b&,所以说,历史总是一系列机缘巧合的集合,如果没有劳亚兽总目的崛起,哺乳动物统治地球的过程也许不会这么早到来,不过这么看的话人类的崛起确实算是哺乳动物内部的一点改朝换代,人类的智慧完全就是开挂一般吊打了所有生物,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统治了地球。&/p&&br&&p&评论里有小伙伴问这些霸主的更迭的原因,其实我确实不太了解,不过我也给一点我的看法吧:从侏罗纪以来,全球气候的总体大趋势是逐渐变冷&/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f4be7b784bded25474a8fe_b.jp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2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figure&&p&恐龙时代以及中新世之前,南北极都是没有全范围冰盖的,始新世之后,气候就开始变冷,到中新世,南北极被完全冰封,气温进一步降低,其他大陆上大片森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崛起的植物——禾草类组成的草原,别忘了植物界的霸主也在不停改朝换代。草原上生存的植食动物更擅长奔跑,因此以往那些看起来很威猛的食肉动物,比如安氏兽、鬣齿兽、剑齿虎,都过于庞大了,因此速度上占劣势,而新兴的豹亚科和猫亚科的猫科动物,身上的装备非常简单,身形也不算过大,因此非常适合快速奔跑,因此甚至出现了像猎豹这样的极端分子,可以跑到120km/h左右,其他猫科动物的奔跑速度也不低,比如老虎可以达到80km/h,狮子一般也有60km/h,虽然老虎不是生活在草原,但那些食草动物都和草原上那些有着亲缘关系,极其善于奔跑,而不像早期植食动物那样靠体型保平安。&/p&&p&另一方面,人类的贡献也不容小视,人类在几万年前就已经屠尽了地球上的多数大型植食性动物,包括但不限于剑乳齿象、双门齿兽、猛犸象,因此食肉动物们也不再需要过于强悍的力量,而是往更加高效精巧的猎杀上靠近,要知道剑齿虎和袋狮的灭绝都是最近几万年里的事。&/p&&p&总之,没有任何生物可以永远称霸,因为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保持不败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加强和改造自己,但这样原来的自己是不是也灭绝了呢?是的,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如果有那就是改变本身。&/p&&p&图片来自网络,侵删。&/p&
长文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开WiFi,全文约17000字,如果您很忙请有足够时间再来阅读,因为实际上恐龙灭亡后的历史也很复杂而精彩,我写了这么多其实还只是触及了皮毛。所以这篇答案最后写成了逐渐展开式,但是水平有限很多也没法写所以暂时只能写到这了,可能…
&p&一百多年前霸王龙被发现之后这个问题就开始扯了,在各种纪录片或者文学作品里霸王龙是被各方各种吊打,但是这么多年看下来,霸王龙的年代真正能够威胁到它的,也就是可能同时代但是生活地域都不一样的阿拉莫龙。&/p&&p&首先给出基本结论如下:和霸王龙生活在大致同一时期或者生活年代差别不那么大的物种中,恐鳄等巨鳄们和甲龙科成员对霸王龙几乎没有威胁,双方都是成年的情况下连有效打击都做不到。不过巨鳄和霸王龙因为年代差点其实很少打交道,甲龙因为捕捉起来不划算所以霸王龙一般不搭理。体成熟三角龙理论上具备杀死霸王龙的能力,但是在同样体成熟的霸王龙面前一般是打不过的。阿拉莫龙这种和霸王龙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见面机会可能不多的胖家伙才是真正能够不惧怕霸王龙威胁、打起来也完全有能力杀死霸王龙的家伙。其余的跨时代对手中,棘龙和霸王龙对战结果可能是五五开或者四六开,马普龙、南方巨兽龙和鲨齿龙和霸王龙对战稍微吃亏,但是有获胜机会。&/p&&p&————————————————一点个人说明——————————————————&/p&&p&这个回答最早写作于日。本人不是学古生物的,平时的专业是电子科学技术,当初写这个答案纯粹是出于对古生物的爱好。本答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也不是原创,是几年以来百度恐龙吧中的干货内容合集,加上一些我自己的整理和描述,就构成了本回答,其实我只是做了一点搬运的工作。为本帖回答做出过贡献的百度恐龙吧吧友包括:鸿穹神皇上帝、法索拉鳄、RAX博士、神龙warrior、龙爪洪荒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p&&p&————————————————5.16答案补充说明————————————————今天我去恐龙吧又看了一下,由于部分新的科考发现和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更新,以及对化石计算方式的改变,本文中去年提到的很多信息可能会存在过时情况,为了保证不误人子弟,本人决定将我们吧友的最新讨论结果贴上来。其中部分内容将在原答案之后直接更新,部分内容将更新在本文末尾。&/p&&p&5.16-5.17更新基本内容如下【仍在撰写】:&/p&&p&1.去年发布的阿拉莫龙资料可能存在卫星现象。新模型下阿拉莫龙对霸王龙的优势没有那么巨大。另外新的研究表明霸王龙的口裂可能超过了老研究中的42度,达到63度,因此其对付巨型动物的能力比之前估计的强大。现在估计是,最大的阿拉莫龙依然可以轻松杀死最大霸王龙、霸王龙无论数量多少都不敢招惹。但是霸王龙的战斗力增强后,60吨以下的阿拉莫龙理论上都有被霸王龙杀死的可能性。虽然在很大一个体重范围内阿拉莫龙和霸王龙是互相杀死,但是起码霸王龙的战斗力比以前强大。如果二者真的死斗,极有可能出现霸王龙先咬断没有体成熟的阿拉莫龙脖子、然后因为伤重身亡,或者阿拉莫龙杀死霸王龙、但是重伤不治的情况。&/p&&p&2.三天前更新的英格蛮龙这个物种本身存疑,而且对于其情况的争议非常大。现在贴出的复原图大小可能是错误的。这个物种的不确定性信息太多了,我今天会把百度恐龙吧里另一位吧友的观点贴出,供大家参考。&/p&&p&3.对于新发现的甲龙科成员信息的补充。这个成员可能具备和戈尔冈龙互有胜负的水平。但是如果对付霸王龙,靠现在发现甲龙科的成员肯定是不行的。&/p&&br&&p&—————————————————答案正文开始—————————————————&/p&&p&此前被提出对霸王龙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吊打”霸王龙的同时代对手分别有:三角龙、甲龙、恐鳄。&/p&&p&此前被提出对霸王龙构成严重威胁的跨时代对手分别有:棘龙、鲨齿龙、南方巨兽龙、高棘龙、食蜥王龙、帝王鳄等一大筐。上述“同时代”的恐鳄严格地说其实也是跨时代的,正牌霸王龙不存在于坎帕阶。&/p&&p&吃饭前先写到这里,待我吃完饭慢慢更新为什么这些哥们其实都威胁不大或者干脆就是送人头的倒霉蛋。&/p&&p&—————————————————以下多图预警—————————————————&/p&&p&【1】一些霸王龙的基本信息&/p&&p&首先明确:本帖中提到的霸王龙指的是暴龙科最后的成员:雷克斯暴龙。请勿将其与早期的戈尔冈龙、艾伯塔龙(阿尔伯特龙)、惧龙、特暴龙等混淆。附暴龙科进化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2cb0b8c86fbc142dc2dab4e33f08f0d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2cb0b8c86fbc142dc2dab4e33f08f0d_r.jpg&&&/figure&&p&——————————————————————————————————————————————————8.10晚间插楼,补充霸王龙头骨的化石资料,兼谈霸王龙的咬力问题————————————————————————————————————————&/p&&p&下面是霸王龙的头骨,没有说Shear Stress,记住分别是Compression |196MPa|或者Tension|132 MPa,shear是100MPa,下图是完全融合的头骨在整体62000N的双排咬力下的受到的Stress,(等于是半边31000N2D model没法算unilateral bite,只能算Bilateral的半,另外一说是这个其实是等于双排末端发力80000N的情况,此不取,暂时不作评论).单位是Pa(不是MPa)&/p&&p&左边是咬,右边是撕扯,左边(a)(d)compression,(b)(e)Tensile,(c)(f) Shea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f9b092fe1bb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f9b092fe1bb0_r.jpg&&&/figure&&p&下面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Rayfield把下面两个区域的骨头缝合线部分完全分开(在实际情况是颌骨(右)区域缝合线所有的霸王龙标本都没有融合而已,不过肯定没有滑动那么夸张,(左)jugal缝合线则是特大型霸王龙如MOR 008融合,一般的没有)&/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5d44b56c688bcdb6fbb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5d44b56c688bcdb6fbb1_r.jpg&&&/figure&&p&这种情况下的头骨受压力情况,明显Stress比融合头骨大了很多。没有给shear stress的数据,但是后面表格给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ddb7b8b4a2dafe86bdd3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ddb7b8b4a2dafe86bdd39_r.jpg&&&/figure&&p&下面表格给了最高stress,按滑动模型,最大shear 54.3MPa,最高compression 156.4MPa,最高Tensile 120.8MPa,接近但是没有达到头骨崩坏的情况,另外实际霸王龙有肌肉可以缓冲和协助固定骨骼,缝合线也远不是滑开的那么夸张,还有缝合线部分有接连组织可以分散大部分的stress,因此本人还是采用double kinesis给Stress的四分之一,这样62000N咬力下头骨承受peak tensile 30MPa,Peak Compression40MPa,shear 14MPa(低于最差状态,但是还是stress大概二到四倍的高于完全融合的理想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00c57d570ecbd56afe882d3a0f9eb9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00c57d570ecbd56afe882d3a0f9eb9c_r.jpg&&&/figure&&p&根据鸿穹神皇上帝在另外一个帖子(霸王龙和巨型上龙咬力计算:换个方法)里面的计算,霸王龙斯坦,也就是BHI 3033(和Rayfield采用的是一个标本)的末端咬力93834.0N,中段55268.0N,前段39762.5N,那么可以看一下stress和咬力的对比情况。&/p&&p&下图是霸王龙的融合头骨在20000N咬力情况下的stress(这个论文里面2D图像半边10000N,等于两边20000N,原作者注备),从上到下分别是compression,shear,tensile,这个情况&/p&&p&下三种stress分别和楼上的62000N情况下的融合头骨比较一下,正好是对应stress的32%左右,因此咬力和stress基本上是线性正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5bd9c9c4ede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5bd9c9c4ede1_r.jpg&&&/figure&&p&93800N的极限咬力大概是把stress增加50%左右,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个情况下头骨承受peak tensile 45MPa,Peak Compression60MPa,shear 21MPa,大概是最高承受能力的23%,32%和21%,这样霸王龙有safety factor 5,3,5这个样子(哺乳动物变异范围1.8-11),如果采用保守情况safety factor降低到2左右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霸王龙咬出9万N对自己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可能只有很好的辅助条件上才能达到,一般也就N左右吧。&/p&&p&PS:不过如果完全按照double kinesis的给的stress,在保证有safety factor 2的情况下咬力最低值应该是35000N左右。&/p&&br&&p&下面是2013年前后科学家对霸王龙颈部的一些重建和颈部力量的估测。&/p&&p&Snively 2006 Phd(Snively,Henderson 2007论文),对一头很小的霸王龙(AMNH 5027为模子缩小),BSL 105.5cm,SKL 118.8cm,宽度62.5cm,根据30N/ms的肌肉单位力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ec7a83b8e2514dced16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ec7a83b8e2514dced161_r.jpg&&&/figure&&p&估测结果角度速度125.264 rad/sec2&/p&&p&能举起1014.99kg的肉,推动k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fcd72ccd0bd61cf14c8c13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9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fcd72ccd0bd61cf14c8c13_r.jpg&&&/figure&&p&上图暴龙肌肉力量为Concentric(N) 总力量是32980.51N,暴龙头部重量大约270kg(按密度900kg/m^3)。&/p&&p&下图异特龙的肌肉力量是Concentric(N),总力量是8983N,异特龙大约27.5kg。&/p&&p&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异特龙用的是55N/cm^2,霸王龙是24N/cm^2,前者是2010年Curtis的数据和近期人类肌肉研究数据进行的“开挂”,霸王龙按同样指标是75580N,并没有超过Tendon Safety安全指数的90000N,属于正常范围。因此2013年文中称异特龙转动头部速度比霸王龙快,如果都按55N/cm^2,大概快的很有限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a7a472dd10c6b77bd88fc6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a7a472dd10c6b77bd88fc6c_r.jpg&&&/figure&&p&这头小霸王龙颈部力量【1】(BSL 105.5cm,SKL 118.8cm,宽度62.5cm,头部270kg,体重5733kg) 可以举起2326kg的动物,推到(按90N/cm^3) kg的动物。&/p&&p&FMNH PR 2081(BSL 140cm,SKL 153cm,宽度98.2cm,头部680kg, 10850kg)颈部力量已经相当的大,即便按保守估测Concentric 40N/cm^2, Eccentric 60N/cm^2(人类数据/+10%深度肌肉,椭圆伸展),也可以直接靠脖子举起4490.8kg,和推开5388.5kg。以此类推,10850kg的霸王龙颈部力量就可以直接可以推倒一只平均大小的三角龙模型(仅限于理想局面,直角推三角龙身体侧面而且三角龙自身不动....其实没意义)。&/p&&p&如果按照Curtis的爬行动物肌肉数据和Snively的重建『1』。&/p&&p&【按线性的2次方】kg和8.8kg&/p&&p&【按论文推荐的椭圆展开肌肉面积,按线性的2.5次方】5613.6kg和7347.96kg&/p&&br&&p&『1』“开挂版本”的霸王龙(&开挂&和深层肌肉没算,低估了10%抵消吧,&开挂“本来就是参考有限元低估PCSA和深层肌肉)&/p&&br&&p&我个人补充说明下霸王龙牙齿的状况,不算牙根长度,以前有估测讲霸王龙牙齿最长为18cm,算上牙根最长可以到30cm左右。不过目前霸王龙齿冠化石最长的也就143mm,之前的估计可能存在高估。霸王龙的牙齿上香蕉形状的,后部带有锯齿,但是不具备毒素。&/p&&p&大概结论就是,霸王龙的头骨强度用于撕咬猎物时完全合格的,前端咬力理论值4吨的数据问题也不大。霸王龙的牙齿和脑袋适合一举压碎猎物的骨头,将其瘫痪,但是不适合对付特大型的猎物,因为其牙齿放血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消耗战。(对付50吨左右的蜥脚类是高棘龙、马普龙、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的工作,不过这几位能够群殴放到的个体大小极限也就60吨,再大的不说打,吓都能吓跑这些掠食者,完全长成的阿根廷龙或者潮汐龙、波塞冬龙是这些掠食者哪怕群殴都不敢上的存在)&/p&&p&最后来一张霸王龙脑袋化石照片。&/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ffe2a99cddca342ff5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ffe2a99cddca342ff50_r.jpg&&&/figure&&p&——————————补充部分霸王龙化石情况与其它信息——————————&/p&&p&本部分信息 由百度恐龙吧吧友:龙爪洪荒整理。&/p&&p&霸王龙正模,CM 9380
由巴纳姆·布朗在1902年发现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jump2.bdimg.com/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2EJbkpCtpVZMh65WS4jj5zjWDRZIoAT1%2B3pfKJtUWCTh9ssyDK1SDlnhDg47fRGLxIC1WNLHU2MljwrjhG0RrIJd7mrNdvlaZ87PmQ3pnPwclU0QLAok91h/gP77s8fqG4iSt9t4EiWNKClSx4aus8YPZxvQCOF1xV92TAmoWV0zA8Zu4mdgY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蒙大拿州&i class=&icon-external&&&/i&&/a&,并在1905年出土,最初的编号AMNH 973,后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jump2.bdimg.com/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3PoOdxlwUjQMcBtUnhAXry3%2BISm7uiByxvFYQPqGkTR04xglu7vrd8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d1dlBtsZc41FLMoyD0eHsxV/dTECCUpK10lLXY%2Bhsj09vCPRcOCYAwaNMiktjlxMJTCn7f4WnVnDehSXLf7U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鸟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