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义为什么变成马克思主义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网
&&&&&&&&&&&&&
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
日 11:08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
作者:秦 宣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已近90年,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已经半个多世纪。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已经被确立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是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可问题是,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何以能够改变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呢?马克思主义既然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还有那么多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一点: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作有针对性地探讨。  一、我们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针对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欧洲文明的产物。相对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来说,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异质”文化。也许在欧洲,马克思主义曾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国情完全不同的其他地区,就失去了它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它却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曾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因此,这一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的成果不仅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  针对问题二: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它毕竟只是人类文明众多的理论成果之一,为何我们如此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呢?  邓小平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管用”,就是有价值。我们之所以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从众多的理论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我们认为,衡量一个理论是否科学,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是看以下几条,一是看其是否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得看其是否具有正确的立场;三是看其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是看其指导实践的效果。  首先,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  其次,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科学的,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始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始终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活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是看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说,它来自实践,服务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被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针对问题三:既然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为何马克思主义在它的产生地——欧洲已经被抛弃了呢?为何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化的列宁主义也于20世纪90年代被俄罗斯人所抛弃了呢?环顾今日之全球,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国家和政党越来越少了,我们为何还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呢?  第一,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自产生以来,一直是欧洲工人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也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未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发达国家并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160年多年来,“马克思的幽灵”一直在世界徘徊。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确立了它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仍然在激励着工人阶级为争取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奋斗。  第二,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它一直存在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晚年曾一再强调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西方有些学者虽然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却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虽然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但也时常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自身矛盾的方法。  第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它一直存在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学科学者的学术研究视域中。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在不同学科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等一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重点研究的对象。进入20世纪,在西方社会,不同时期曾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即使在冷战结束后,西方仍然存在着十多种马克思主义流派。西方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时形成的“马克思学”、“恩格斯学”、“列宁学”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纯粹学术研究的结果。  第四,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活着”。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目前,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也在热销之中。在很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成为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把钥匙,成为摆脱金融危机的一剂良方。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划时代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但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兴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最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可以说,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二、我们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切合了中国人民的需要  针对问题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华民族已经生存了几千年,而且曾经创造过十分辉煌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为何一定要拿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来作为指导思想,而不能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指导思想呢?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和谐、包容等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但我们又必须承认,传统文化毕竟是与自然经济、农耕文明、封闭社会、封建制度和血缘关系相适应的,它很难与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工业文明、社会主义的现代中国相适应。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恰恰相反,我们正在极力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里的“实际”,既包括了当代中国现实实际,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实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中国民族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中国化而使其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变成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从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针对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曾关注过中国,但中国问题毕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是典型的西方思想体系,这种典型的西方思想体系不仅没有在东方古国毁灭绝迹,反而在异土他乡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人为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一致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从多个角度进行过探寻。张岱年、程宜山认为: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吴雁南等人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在长期的积淀中留下不少民主性的精华,“儒家的大同思想,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追求,讲求群体的观念以及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等,都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社会主义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是空想的、主观的,乃至宗教性的。这些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心理基础。”事实正如他们所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具有许多相容或相通之处,这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这种需要。  中国人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与20世纪前20年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度。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失败后,正当中国准备全盘接受西方文明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而正当中国人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痛苦选择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便转向俄国,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擦亮了中国人民的眼睛,帮助中国人民认清了当时的世界形势,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明确了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前途,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我们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针对问题一:当今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而一直在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是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不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学习他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呢?  马克思主义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得到彻底解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服务的革命理论。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斯大林也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因而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正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因为它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并给资本主义下了死亡判决书。所以,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它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的围攻,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诘难。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在当代中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针对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毕竟是产生于19世纪中叶,也许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是管用的,现在已经是21世纪,现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完全不同,与现时代的发展相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已经是一种“过去”的、“陈旧”的东西,“过时了”,为何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呢?  我们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产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产生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下,现在的时代的确与马克思主义生活的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还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其真理性也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其现实指导意义并不局限于19世纪。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与马恩时期的资本主义相较也确实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但只要我们细细考量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出现许多新情况,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没有变;时代主题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性质没有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其基本矛盾和本质并没有变;资本主义虽然也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虽然遭受挫折,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也没有变。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失误、挫折甚至暂时的倒退,除了某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外,根本的就在于偏离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由于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但在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史上从未出现过“过时”或“不适应”的情况,历史还将证明,它在将来也永远不会过时。  针对问题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革命的理论,强调的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只有在“闹革命”的地方“受欢迎”,在搞建设的地方则“不需要”和“不适用了”。我们现在搞建设和改革,强调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为何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呢?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马克思主义是由若干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组成的科学体系。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马列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提出的,没有脱离一定时空、处处适用的灵丹妙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普遍性,那也只能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理解,不能用马列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个别论断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其次,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的伟大的成就,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才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摘自北京市社科“十一五”规划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阶段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任国凤)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概论
我的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科学社会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总结:革命、解放与自由
馆藏&10234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理论--人民网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而实践是永无止境和永不停息的,这就决定了作为思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必定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充实、创新和发展。因此,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的独特的实践性本质,使与时俱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自觉要求和内在品质。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总结变化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以,信仰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在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把握时代的潮流与脉搏,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是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在连续不断地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二是批判继承历史的和当代的文明精华和学术成果,在不断实行科学变革和创新中发展;三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向前发展;四是在刻苦研究、深入思考、不断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发展。而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品质的前提和灵魂。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决定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150多年来,正是由于马列主义创始人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做到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当今时代已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更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的问题和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责任编辑:字秀春)
相关新闻:?
08:57:44.222547?
08:53:15.183392?
11:10:16.719635?
11:10:16.550829?
11:10:16.187156?
11:09:02.359017?
08:54:21.425659?
08:49:59.469193?
13:22:30.194817?
13:21:52.514495
精彩推荐:
频道每日排行
频道每日推荐
1&2&3&4&5&6&7&8&9&10&
互联网搜索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知道小时候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吗?【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9,734贴子:
知道小时候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吗?收藏
知道小时候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听听南师大的青年学生们怎么说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走进更多青年人心中,6月21日下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南师大专场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举行。这是继江苏省“马克思主义o青年说”系列活动启动以来举办的第二场“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和理论之光网承办,南京师范大学协办。
参与活动嘉宾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周琪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宋永忠
省教育厅副厅长 洪流
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董事长、总编辑 张晓东
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 李克海
省社科院副院长 刘旺洪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建
以及中央马工程专家代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代表、部分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学生代表
南师大党委书记宋永忠在致辞中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就是通过读经典、学经典,让青年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让马克思主义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马克思主义的“变”与“不变”》,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深深反思。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听听脱口秀女神怎么说的!
来自南师大的1位青年教师和3位青年学生分别发表了《与信仰约会,伴青年同行》、《我的马克思主义缘》、《辩证法——走进世界纵深处的利器》、《终于追上你,还好我没放弃》等4篇主题演说。
现场还请到了来自南师大的4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代表为演讲进行点评。演讲者们结合自身经历演绎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魅力,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著作名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作者:马克思
朗读选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
点评嘉宾:
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内容《与信仰约会,伴青年同行》
各位老师、同学,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信仰的约定。
今年4月28号晚,我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来信人是我读书期间最要好的伙伴,刘礼。当时的她正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在牛津大学政治学系访学,信中她难掩兴奋地说:“小乐,十年漫漫,四年深索。我终于找到了支持信仰最强大的力量——教育要回归于人本身,因为只有首先成为人,才能进一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在教育人的事业中快我好几步的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
透过热忱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庞。六年前,两个南方姑娘北上求学,她在清华园我在燕南园,一次学术会议让我们一见如故,成为了别人眼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姐妹花。毕业那年,她坚持留在清华马院攻读博士而我选择回到家乡做一位辅导员。我们相约,四年为限,找到愿意奋斗一生的事业并将它带来的幸福感永恒地传承下去。
从我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怎样让信仰润化为行动,进而让行动去影响人,教育人。期初,学生们常问我,大学辅导员是干什么的?专门做思想工作吗?即使我无数次地对他们说,欢迎你随时来和我交流,可来的人还是很少,似乎生怕被贴上“思想有问题”的标签。于是,我主动走到学生身边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在成长的方方面面陪他们走出迷茫。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影响思想的第一步是走进内心。2014年,我开始从事全校公共课的教学,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中,我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去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与内容,让他们看到经典在现实中绽放的光芒。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与学生共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让他们对马克思的印象,从一个德国的大胡子爷爷变成一个鲜活而丰富的青年。
看着学生们在生活中对我从亲近到信赖,在课堂上从抬头到点头,我渐渐感受到信仰赋予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时候一位前辈提醒我,辅导员的“辅”字在《说文解字》里是车轮边的直木,是把控方向的关键。你,要做学生思想的导航人。这让我在心里和他结下了一个关于传承的约定,作为青年一辈辅导员,除了树立人格魅力,传递经典智慧,还要坚守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用信仰去点亮信仰。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人玩网络,爱吐糟,求关注,要点赞,随时面临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以及负面能量的侵袭。我们要明白学生在“关心什么”“向往什么”“不满什么”,在学生的思想误区、盲区敢于亮剑,给出正解。让信仰从天上到人间,从人间到心间。
如今,我开辟了线上工作平台与学生同思想,共成长。让他们通过参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信仰;既是“批判的武器”,更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前不久,我收到一条微信留言:老师,谢谢您让我用客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我就要踏上四川绵竹支教的行程了。我会坚守信仰,继续奋斗,追寻丰富的人生。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约定的延续,关于信仰,关于奋斗,关于梦想。
著作名称:《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作者:马克思
朗读选文: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级研究生
点评嘉宾: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内容《我的马克思主义缘》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在这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与马克思主义不得不说的缘分。
我和马克思主义的结缘,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当时老师在讲坛上说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我在讲台下听得晕头转向,懵懵懂懂。文科三门政史地,我的政治永远拖着后腿,没办法,马克思太深奥了,我也太年轻了。
而我和我马克思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却是在2011年的那个高考,由于考场失利没有赛出风格,我被高考成绩狠狠地拍了一巴掌,这一拍就把我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冷门的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只能叹一声命运弄人,随后我也只能成全了命运,一切随缘吧。
初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的内心是充满不安的,因为我知道人们对马克思类专业有一些固有偏见——最受打击的一次,是我们学院在外做公益活动,我举着院旗,路过的几位大爷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几个大字,还特意转了回来,调侃道:“你们这个专业过时啦!没用啦,你们还研究呢!”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我还是不太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底气地学着这个专业。
这种低落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二。机缘巧合,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著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倒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开篇就从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这个问题展开论述,旨在去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知。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却要为马克思主义正名,着实让我有些震撼。我不由地想,是不是我真的没有正确地去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于是我开始去克服自己的偏见,去读马克思的著作,我心目中一直冷冰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鲜活起来,我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看到了温柔的人文主义情怀,充满了人情味。
马克思的异化学说,讲述了人们为了物质利益而异化了自我,人变成了物的奴隶。他反对人的异化,他认为劳动应该是使人快乐的活动而不是沦为工具手段,人应该自由全面发展,而非被物质所禁锢。这样的理论对我的触动颇大,我开始不断思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应该成为怎样的我?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为了利益不断谋求,还是应该沉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价值,坚守本心?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成就应与社会价值相结合,要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看待问题而非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经过不断的思索与拷问自我,我发现自己是想要成为一名立德树人的教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树立了这个志向,我开始不再迷惘,开始朝着这个大方向努力了。
高中政治课上,让我晕乎乎的理论,却在大学生活之中不断指导我正确前行——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昂扬积极的态度,使我在学习和综测两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功获取了保研名额。良好的实践经验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信心愈加坚定,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继续研读,想要续写我和马克思主义的缘分,实现梦想,回馈社会……
朋友们,今天谈我与马克思主义的缘分,只是希望能通过分享我自己的切身经历,让大家能够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放下固有陈见,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富有魅力的马克思主义;摘下有色眼镜,你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在祖国繁荣富强、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泰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实践检验真理,你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对一个人的三观树立以及成长成才可以有如何大的影响作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著作名称:《资本论》第一卷
作者:马克思
朗读选文: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
点评嘉宾: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内容《辩证法—走进世界纵深处的利器》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王炳昊,现在担任着南京师范大学辩论队的队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辩证法—走进世界纵深处的利器》。其实一个理科生打辩论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因为我们不像文科同学饱览诗书或者通晓人文,但是我们就是被辩论当中辩证思维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一场辩论,总是有正方和反方两个立场;一场辩论,总是在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这是自己最开始接触辩论的时候对于辩证思维的理解。
还记得自己当时大一,第一次在院里参加新生杯辩论赛,辩题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拿到这个辩题当时自己就想,大学生嘛,肯定是要好好学习的,创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而且创业的大学生里面十个有九个都是失败的嘛,这肯定是坏处。但是大学生创业也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失败和挫折带给我们大学生的人生历练,也是比赚到的金钱更加宝贵的财富。既然大学生创业既有利也有弊,为什么还会有利大还是弊大的争论呢?辩证法难道不就是把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去分析问题么?当时觉得这就是辩证思维的精髓,殊不知在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之后,才深深感到自己认识的浅薄。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里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同方面的道理之所以都是对的,不是因为它们同时成立,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各自不同的语境和角度中分别具有合理性,是过程中的一分为二,是语境变换下的正反方转换。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不仅加深了我对于辩证法更全面的理解,也让自己解开了辩论过程中的扣子。辩论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辩论辩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却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殊不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给出了答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恰恰是辩论活动能够开展的哲学基础,同一个辩题的不同持方之所以都能够成立,就是因为在不同的逻辑前提和语言环境之下,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才拥有了其具体条件下探讨问题的合理之处。辩论辩的恰恰是不同前提与条件的设立和转换过程。比如创业这件事儿,不是预先假定“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而是在深入理解和全面考察创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创业本身有利有弊。而创业这件事对于有着不同追求的大学生而言,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自然会体现出利弊大小的不同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直击我辩论生活当中的困惑,让我的思维和认识不再局限,而拥有了广袤无垠的可能。恩格斯在谈论辩证法的时候曾动情地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回首大学三年的辩论生活,风雨兼程,输过、哭过、赢过、笑过,成长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发展也注定不是笔直向前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与勇气,我们的生活总是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下攀升。面对人生困窘,我们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事物内部新与旧的矛盾斗争中,我们的人生得以除旧布新,不断变得丰满。
最初以为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太远太远,殊不知小到一场辩论比赛,大到我们的人生发展,处处都深刻地受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影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已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
五天前,我收到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的录取函,即将带着实践的反思再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话。与此同时,刘礼告诉我,她将留在北京的一所高校任教,争取让更多的“00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心喜爱并终生受益。殊途同归,信仰的种子在我们不同的奋斗道路上同时得到了灌溉。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从不缺乏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在今日之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更需要有信仰的人。未来的很长时间,我们还将继续曾经的约定,带领更多的青年朋友成长为坚定的信仰者,理性的思想者,审慎的鉴别者和积极的行动者。发出热血有为的青年之声!
著作名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作者:马克思
朗读选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
点评嘉宾: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内容《终于追上你,还好我没放弃》
大概每个中国学生都与马克思有一段早早开启的缘分,在尚不知哲学是何物的年纪,政治老师就带着这位大胡子叔叔与我们相识,马叔叔慷慨地摊开他无穷的真理宝库,我们却回报以满政治书的涂鸦和昏昏欲睡的课堂。没办法,小孩子很难第一眼就喜欢他。
那时候学辩证唯物论,什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我实在很难提起兴趣,我嫌它枯燥,没有神神鬼鬼的故事;我嫌它生硬,没有缠绵悱恻的诗篇。而我喜欢读书喜欢历史喜欢传统文化,佛经里的故事,苏东坡的诗行,看起来都比马克思有趣也有用的多。那时候唯物辩证法学得不好的我不会知道,兜兜转转的思考问题、认识世界,最终我会“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最后蓦然回首,发现那些我以为枯燥、生硬、没用的句子,展开来会有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拿我的一次思想成长的经历来说。我从小生活在历史悠久的小城,那里曾经为了搞好旅游改了叫了千年的好听名字,那里曾经为了发展经济拆掉了不少粉墙黛瓦。我曾一度像个“愤青”,不满于文物的破坏,愤懑于文化的缺失,以为自己颇有几分格局。
一次参加茶文化讲座却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是个颇风雅的课堂,我面前陈列着精致繁复的茶道工具,茶艺师穿着旗袍一举一动都格外优雅,慢工细活给我斟上一杯好茶,我喝得满心欢喜,飘飘然觉得这里真是天堂。发了照片给家人,爸爸说刚巧你奶奶正在乡间采茶,我奶奶大字不识,当年生活艰辛拉扯我父辈长大,现在生活渐好也是劝不住的勤劳。爸爸给我发来奶奶的照片,老人家一身朴素,太阳晒得又黑又热,手里捧着个大茶缸,一圈圈茶渍染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我突然被击中了,茶文化或许不只是优雅和精致,那乡间田野里汗如雨下的茶农、那口几代人喝出茶渍的大茶缸或许才是茶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而我往往只追逐风花雪月的形式,而极少在生活中体悟、用双手去创造;我常以为身边人没有精神追求,却忽略了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巨大而艰难的差异;我常希冀着梦回汉唐,却不知道文化从来就不是停滞在某个辉煌节点的化石,每个时代由大众亲手创造出来的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当我明白了这些,发现自己成长了不少,我可以用更开放的心胸看待我的家乡和祖国。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兜兜转转终于明白的道理,马克思经典著述里早已概括凝练:这不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真实案例吗。马克思是对的,它是一种活的观点,一种博大的情怀,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视野,一种越长大越感受得到的真理。
你看,在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困难面前,任何一个宗教宣称的救世主都不曾降临,是人类自己的勤劳智慧解决着一次又一次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每一首精妙绝伦的诗篇背后,从来就没有凭空存在的优美譬喻,是万千双手供养的物质基础支撑着所有浪漫的表达;当一些人贬低或怀疑着我们的道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素质,让一切一点一滴好起来的不是键盘上的敲击,而是越来越蓬勃的经济和越来越完善的制度。纷繁的世界必有一种统一而整齐的内在脉络,千百年多少胸怀理想的人想要叩问、捕捉这一真理,马克思整理和归纳了它们,他的思想点燃了苦苦求索中的人们,于是,很多人加入了进来,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无数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共产党人,甚至就是我和你——就像我们不相信不劳而获能取得胜利,就像我们都明白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自觉而不自知地运用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习焉不察地享受科学的方法给我们带来的理所当然的胜利。甚至我们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本身也在他老人家的掌握之中,任我们为考试熬夜苦读,任我们因幼稚嗤之以鼻,马克思们从不争辩,只是在真理背后拈花一笑,等我们自己上下求索、峰回路转,最终站上真理的山顶,最后才发现:原来你早就在这里!
终于追上你,还好我没放弃。
“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南师大专场活动气氛热烈,触动众多青年学生的同时,引发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思考。
通过“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校园风尚,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走进马克思,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拥护者、积极践行者,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学生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学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伟大使命。
来源:理论之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列主义揭示的规律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