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易哲学演讲录没有建立一个沟通生死的哲学体系

66被浏览16,735分享邀请回答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易经_道德经_椤严经_愣伽经_一个修道者的沧桑心路.txt》全本 11.28M& 社会科学 txt & 哲学历史 & 《易经_道德经_椤严经_愣伽经_一个修 道者的沧桑心路.txt》全本 http://www.lzbook8.com/showtopic-49643.aspx引 子1、惑 1994 年初夏,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工地。此时,参加工作已满三年,没回过一次家,春节 也在工地过,整日与钢筋水泥打交道,不知季节变换,不知什么叫休息。一日疲极有感: 幼稚顽童,捕花捉蝶, 不知沧桑人世已临头; 十年寒窗,悬梁刺股, 怎知金枷玉锁缠身苦; 义气豪情,鸿图霸业, 空搅乱, 万丈红尘; 世事纷呈,云烟过眼, 偶回头,青春年少已昔年; 道讲归真,佛说涅, 有谁见,三界五行自在仙? 一日三省,百年已至, 难道来生再参真谛!?2、搏 ? ?? ? ? ? ! ? ? ?? ? ? ? ? ???3、败 2004 年 6 月 7 日,业败名裂,抛家避债。初到郑州,拜嵩山永泰禅寺,恰逢皇姑包骨塔募 资修缮,乃诚心叩问前程,获赠《了凡四训》一册。夜梦皇姑临,嘱以“善念恒存”,可惜, 当时未在意!4、窜 四窜,如犬。少林寺,灵隐寺,普陀山,拜!祷! 5、蒙 南京,中山陵后,灵谷寺前石亭 ,详读《了凡四训》 ,知数外之事,泪出,蒙起! 6、焚 思乡,念亲,如焚;盼天助,更切,如焚! 7、困 2004 年 10 月,困于亳州,拜老子庙。屡思弃世,因大罪未赎,不敢! 8 、愿 穷极呼天,痛极呼母。春节将至,情更凄然 !立花戏楼前,望众生芸芸,泪下。祈祷佛祖“能 脱此劫,誓以弘法为己任!” 9、移 2005 年 3 月底,资将尽。再问天,获至开封。遂拜别老子庙,上路。 10、竭 开封府东,小店。资尽,物竭。卖血,未果。无奈求至亲,欣然获赠!唉!唯亲情浓于水! 11、机现 恰好看到,中央 10 台科技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在讲老子《道德经》的智慧,但观点 和自己平常 印象有很大出入,很是疑惑,遂生探究之心。第二天,遍寻旧书摊,低价寻得 《圣经》《阿弥陀经》《佛法问答类编》等书,而《道德经》没有原文,却找到一本多年前 、 、 旧书《老子故里话老子》第二集。是一些研究论文集,甚喜,正好可以研讨一下诸家观点。 12、扫盲 潜居大梁门三月有余,详看诸书。首先,从心里佩服佛法的圆融无碍,生起向往之心;其次, 对《圣经》不怎么适应;还有感触最多的是,有关研究《道德经》的论文,实在离自己理解 相差太远,很吃惊对《道德经》的认识水平。甚至感叹,千古奇冤,老子为最!拿其中的“无 为”观念来讲,就是最受误解的一个,而此观念又是点睛之处,一生偏失则全盘皆变。其实, 老子讲“无为”,不是不作为,更不是消极避世的观点。如何理解,要看清前因后果,老子讲: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认清什么是道 ,什么是自然之道,才能谈为什么会“无为”。 自然之道,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提供了“山川大地,阳光雨露”等基本能源,提供了一个 公平的大舞台,之所以给人“无为”的印象,一是我们生来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以为本 该这样而没意识到 ,这些才是自然之道的最大恩赐!二是看到了无法忍受的弱肉强食、污 秽丑恶,怀疑天理何在?以为自然之道太不公平,太随意,也太无力。因此,产生巨大的问 号;殊不知,这正是自然之道的伟大之处!它只提供了环境、舞台,然后就任由万物竞争、 拾遗补缺,从而不加干涉地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因此,“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看似不公, 却是一切万物生存的根本!由此,理解老子讲的“无为”,应是:“从大局着手,从根本控制, 把握基本要素;不强调具体细节,充分发挥大框架内的自由度”,这一角度研究才对。 无为观念,并不是玄奇深奥到只有在学术殿堂里,被少数学者领悟的程度,而是相当普遍地 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身边小事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较好的一个是 2003 年左右, 在《读者》杂志中刊登的一篇关于养鱼的文章。大概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单位在鱼缸中养了 几条鱼,放在大厅中作观赏用,配有专人照料,喂配制好的饲料,安装很好的通氧设备。但 奇怪的是,鱼总是老样子,长不大。采取了许多措施,还是不变。后来,因为装修,临时将 鱼放入院内喷水池中散养。一个多月后,装修完成后,再捞金鱼时,忽然发现所有的金鱼都 大了许多!鱼缸已经不适用了。由此领会到,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的拓展是最重要的; 有时并不在你的努力程度如何,而是开阔的眼界有多大!这个故事是从此角度讲述的,但对 古老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历史上运用无为之法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例子, 最明显的一位是汉高祖刘邦, 他在总结自己成 功的原因时讲了那段名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 障粮饷,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将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世之豪 杰,而我能安心使用他们,此是我所以获胜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使用好,这 是他之所以失败的根源。”这里面揭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道理,事业是由人才完成的, 而人才又分为善于办事的和善于用人的两种, 你如果想成就一项事业的最佳途径, 并不是事 必躬亲,也不是运筹帷幄,殚精竭虑,因为你可能并不是这方面的专才,而如果你将精力放 在寻找善于用人的人上,只要找到他,委与重任,充分信任,全力支持,由他去招集会办事 的人, 则事情就成功了。而你在找对人之后,就可以轻松地坐享其成了, 当然, 龙不游浅水, 凤不落鸡巢,要做到这样没有极高的眼光、智慧,没有极深的涵养是办不到的,也正因为这 样才更有魅力, 值得追求。 刘邦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自己带兵打仗屡战屡败, 人只知有韩信, 不知有刘邦,但最后做皇帝的却是刘邦,这也是众人没有看到刘邦的高明所在,而只从表面 看问题所造成的误解,无为而无不为,看似无为,其实是最高的智慧所在。 如今的总经理负责制,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但要做好还要在“安心”二字上下功夫。通用 电器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 韦尔奇说过:“我父亲是一个短途列车员,他告诉我老板们 都打高尔夫,此外他一无所知。这就是他传授给我的管理经验。”看来高明的管理理念是相 通的。另外,从大的方面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有这个原理在;小的方面讲,自 助餐的问世,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也是一个应用。还有,如果要管好一个菜市场的话, 只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合理的收费,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考虑具体卖什么,什么价,这些自 会由竞争合理起来。这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事 ,其中的道理,也与“无为无不为”有关,只不 过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提炼成理论罢了。 还有,教育子女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如此。我们应做的是培养兴趣、发现兴趣, 而不是填鸭、代替! 如此,无为之法的关键是控制住根本要素,抓住它,也就把握住了成功的基础,看来无为之 法很实用,并不难懂,“无为而无不为”也很合理。不知历代学者怎么理解的?有机会,要请 教请教。 13、学 潜居大梁门期间,一方面学佛、道、圣经的内容,一方面戒酒、肉,开始将其用于身心调理。 另河南民风尚武, 大梁门公园每日义务教练各种武术, 很是高兴, 自己自幼喜欢, 今有机缘, 于是从李师傅、张师傅学练太极拳,获益良多,可惜未问二师名字,很是遗憾。 14、转 2005 年 7 月,转太原。拜晋祠。每日于青年公园练拳、洗心,此时心已渐平、渐静,只是 等待冥冥中的时机,做好准备而已。恰逢《太行精神展览》 ,偶得几句感想,录下,一笑; 我觉得,有些伤疤应常揭揭,流点血,别忘了疼。 当年英豪今多在, 旧日枪刀已隔眼; 鲜衣拥踵轻笑谈, 犹似秦皇汉武年。 警钟惊世赖常鸣, 居安思危能自强; 知耻明辱砺心垢, 始觉浩气要长存。 艰苦时期靠自立, 繁荣盛世倡俭廉; 肃立我辈深惭愧, 先烈面前敢说难。 太行精神忍泪品, 百折千摧志不回; 终得剑破千重障, 赢取全胜凯歌还。 盛世不忘难堪日, 福荫每思泣血时; 凛然大义生脊骨, 不负英雄创世心! 又《七律? 过西安》 ,是不是七律,不太清楚;也没过西安,从电视上看到秦俑,想 去。 (一) 杀气漠漠冲霄汉, 阵法森森敌胆寒; 秦扫六合千古事, 王师原藏在此间! (二) 世说秦阵杀法严, 今见犹觉心胆寒; 夜半惊雷疑阵至, 幸未生在始皇年!15、机至 2005 年 8 月 1 日,复回河南,避居安阳,三角湖畔,拜殷墟。南门路口,有一希望读书社, 很欣喜!没想到小小读书社,提供了后来需要的所有关键书籍。这件事后来再看,实是不可 思议,那是一种“机至”的感觉? ? ? ?? ??一、初看《如何修证佛法》 05 年 8 月 23 日,得南怀瑾教授所讲《如何修证佛法》一书,实得巨宝、大奖,甚喜,赖得 诚心,感佛保佑得此善品,当珍视之,细究之,能听大师讲佛,真缘也。须看佛学典籍如下: (9 月 11 日再看此段,则得奇书,更非巧合,真有佛保佑,心到神知,不可自误) 〈一〉经部: 《大般若经》《大涅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楞伽经》《解深 、 、 、 、 、 、 、 密经》《胜蔓经》《大宝积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 、 、 、 、 、 〈二〉律部: 《四分律? 小乘》《菩萨戒经? 、 大乘》 〈三〉论部: 《现观庄严论》《摩诃止观》《宗镜录》 、 、 、正续《指月录》《大智度论》《密宗道次第论》 、 、 、 《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广论》 、 1 、倒因为果的理解 佛学如果树,后人只知摘果据为己有,而不去研究树为何结果,怎样结果,致使大多数都成 为通佛学思想之人,而身不知佛法修为,多成诡辩之学,而对身命无益,就是只摘果不修身 的原故。何时自己做一棵小树,踏实成长,则为真的学佛法之人,累功成果才有真识!花儿 争奇斗艳,姿态万千,而根则只有一种近乎丑陋的朴实,那才是生存的本相,要时刻提醒 自己。 2、自学的启示 学佛要先看经, 不能盲修, 得闻大师之言, 千金之语, 都是历尽苦难得来的真知,可指正路, 不可不看;但看必须要清醒,如看现实之路,要清楚激流险要;更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修行路是心路,是思想之路,也要如世上的道路一样,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行,要避免在 学习经文时,根据所讲而生妄想,贪快求急,致使知识反成坏患,修得毛躁不踏实,还自以 为是,应切记“知前景”也是一种病,而且害大难除!这一点,一定要在研读经、律、论时提 醒自己,不要陷入妄想中,不要以前人经验引为自己的知识;不要在潜意识中,追求所谓证 道境界,而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能力,要常常想一想现实当中的路:虽然前方有风景,但要 一步步走到,才能身临其境,否则只是意临其境,修为不实,必无真功!如沙上建塔怎能高 实?也不要心急、生贪妄,如现实中“望山跑死马”一样,现实中身体疲乏、消耗过大要补养; 修佛是心路,耗神过巨、反受其累也是一样,要知修行就像日常生活一样,不急不燥、不离 不弃、专一、淡然,是享受中的执著,是日强,是日进。 3、修证的几种偏差 修禅定差误: 1) 、定不是空,不是无,而是阴阳转换,是连绵、是运转,是太极循环,是达到“静极生动” 的方法。 2) 、禅定不是神通,不单指气功,而是心理提升后,身体的自然反映,是“心”练“息”,世人 常舍本逐末,强调练气而凝心,应该以心为重、以气顺为道。 4、几个需要提示的问题 1) :修行有关的重要经文有《楞伽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 、 、 ,其中要重点学习“意 生身”的内容。 2) :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要结合道家修炼的内容一起看,互相借鉴,比较好 入门。 3) :打坐禅定,最忌神心着体、执著身体血脉变化,那样的话“真神”与“肉身”合一,则是练 身为重,应该神驰身外,则身自练,神自清,才会符合佛讲的定境要求。 4) :修“色阴区宇”时,要参看《神僧传》《神尼传》《佛祖历代通载》《憨山大师年谱》 、 、 、 , 讲的经验很详细,可为借鉴。 5) :修禅指要: (1) 、要打坐,妄念是正常现象,不惊不虑,任其生灭,久之自安。打坐要由“数息”到“止 息”再到“忘息”,要牢记打坐、练身,归根是色转,不要特别专注在气上、在脉上;而应该身 自练,真神要静观、要空、要散、要博大、要旁观、耐心、爱心、慈心,真神可以等候肉身 转化跟上来。真神不入肉身,才不会受束缚,才可发现“四大种性”和“心、意、识”的关系。 (2) 、打坐,侧重“安般守息”法,佛称为“暖”法;和道家讲的“一停八触”有些相似,皆指命 功。佛称“暖”法比较贴切,实际如同“煮”身,将肉身、筋骨、血脉慢慢煮熟变软、变通、变 质,但这步成果归根来讲还是“色转”,而性功与命功要结合、又要有区别,性要觉、要悟而 慧,要高瞻远瞩,要春风溪谷,要博大无垠又要寂静安详,如此“性、命”双修才是“暖”法的 路径。 5、禅宗公案的理解 1) 、四祖要老道转身再度的问题 ①、 心即是佛, 明心见性即佛, 为什么还说年纪大呢?是否由于老道年高, 且学问多是外道, 如积垢难除、杂草太盛,地虽好,但也无时、无力除尽了? ②、佛讲的见地、修持、行愿诸法,“明心见性”只是“见地”的一小部分内容,只是灵光一现, 是否还必须要靠修持行愿,才能证法、度真身呢?“灵光”要成“永光”,像灯管一样,要使身 心的本质有所转变才行。而老道已经年高体衰,想获得升华,条件已不具备了? ③、转身再度,也是讲真神质地不变、品位不变,而过胎后只余金种,而杂识皆除,易于接 受正法,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也就是讲“真性”纯净,才是学 佛法最重要的基础。 ④、可见修行不单指“悟性”,只有“见地”不能成佛。如空有英雄志,而无英雄身,一样无法 实施;只知“果”好吃,无力上树摘也是枉然。可见佛乃人天师、是全人、是真人、是大能之 人。 2) 、初看禅机 佛内功称为转四大,即将肉身四大“地、水、火、风”,通过“暖”法转变本身质地,是身变而 定生、慧至,也就是说佛法虽然讲“空”,但还要通过空身开悟、取得成就。佛经讲看桃花、 看杯、听声音悟道,后世以为大有禅机,其实不是那样,似是因为坐禅入定方法不当,“意 识”有意无意间,总与身体绑在一起,关心身体进入什么境界啦,最近为什么没进步呢?佛 究竟这时悟了什么呢? 等等的问题。而神缚身(性着色) 太执着,越不悟越急、越抓得紧, 越以为功夫不到、意志不坚!而偶然累了,一走神,一愣神,看到树,看到天或别人一出声, 打扰了你,再回过神来时,突然觉得神还在那:所有的问题还在,不会因为自己的执著而改 进,也不因出神而转变;不一样的是自己的神清了,不那么累了。就是这个缘故,才开始悟 到“心物一元”,而“心、物”又要分开的佛理,“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虚空而又处处皆在” 的道理。自此以后,再练功时会按佛经讲的“心洎山 河大地”,身自静而神自安,但又要“冷暖自知”的原则进行修证,从而在“见地”上获得较大的 突破。 也就是讲白了,只要身静久了,气脉自会变化调整,这是生命中自然有的现象,不要强加意 识,又引导又想象,反起副作用,神只要自在,看住身体,注意做到不离、不着、不干扰, 如“看田”最确切,这样身体气脉变化是自然成就,是“暖”法煮身渐熟。 看什么东西悟道,关键并不在东西上,而是在心性的“动、静”转换上,是无意间放下烦恼后, 获得的启发上。 6、初解禅定 1) 、修禅定解释为:通过打坐(也可是站桩、卧床)使身心安定,进而由“静极”而生“内动”, 将身心内环境调理顺畅、激发潜能,并且培养生命能量增长、博大,达到可以改变身体素质 的方法。而素质改变后,对思想、见地都有具体帮助,而得悟“自性”,称为参禅。另一方面 心理(真神和意识)要放得开,不加主见,要定(也就是少耗内元使生命本体能集中一切力 量用以改变自身) ,见地要提得高。而随着身体改变跟上来,见地会进一步看到本质世界, 这样通过“修身”获得提高“见地”的基础的方法叫禅定。具体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①、一戒空、无:指心觉如水,妄念如泡,泡自生灭,心不动为要;不是除妄想也不是什么 都不想,没有意识会坠入枯禅、坠畜生道;要先系一假缘,借假修真,修后再空掉假缘。 ②、二戒入俗,即执著气脉,神入肉身过重,会适得其反,要体会“心物一元”的关系。 ③、三戒倒因为果,心悟不等于证道,不要把先人经验引为自得,要注意修身证道,悟了之 后要以身证,否则通佛学知识的人多了,为什么不能了生死,都因为此也。 ④、修禅要戒死修,先要明理通经,再修证道。禅不是苦行,不是搞垮身体,而是转“四大” 的同时更注重“心觉”为上;但禅也不是几句机锋话可得的, 《高僧传》此项讲的最多,人们 多注重悟道的瞬间,而忘记经年累月的锻炼寻找之苦,所谓要先知万然后知一,而不可存有 侥幸之心。 ⑤、修禅定,必须以修肉身为基础,否则只是佛学通而非佛法通,不要以通佛的理论为荣、 为根本,其实那些是佛悟出来,用以指引我们的路,是要通过苦行走的路,而不只是一种学 问。否则和物理化学一样,虽可谋生、谋财但与生死无用,对改变命运无助,切切! ⑥、禅定、七解脱只是四加行之一,不是涅、不是菩提道果,是小乘方便说,是为诱导众 生出“火宅”之法;也是大乘的起点,因此不要自以为得,修行路远,一步皆难得何况千里, 要发大愿心,具大毅力,启大智慧,才可能渐进、渐修、渐有所得。 2) 、几个需要了解的禅定步骤: ①、能降伏两腿,且心不烦恶,能坐得住,耐得燥,放的心平。 ②、渐暖煮身到色阴区再到清静,微糊有明现象。十方洞开无复幽暗为色阴尽,四大调顺到 心性觉。 3) 、五阴简介: ①、色阴区要看的书: 《神僧传》《神尼传》《佛祖历代通载》《憨山大师年谱》 、 、 、 。 要想色阴尽要把生理空掉、忘身,神不入、不著肉身,不着身体气脉,也不着身内光明,一 心在“性觉真空”处求,才可达色阴尽,色阴尽指性觉非命致,色阴尽能超五浊第一层,观其 所由,坚固妄想是其本(十方洞开,一片光明是大妄想) 。色阴区有十种魔境,要看经《楞 严经》方细。精神方面的疾病、执着就是坚固妄想的表现。 ②、受阴区:于光明中,见佛心,但是手足如缚,如鬼压人者为受阴区,是生理不舒服,缚 住神智所现,如果“心离身可返观肉身”且“出阴神自由”称为受阴尽。但此时第七、八识还在, “暖、寿、识”还有,可感觉到自己在呼吸,此时可超“五浊”中的“见浊”,但“虚明妄想”是其根 本,有十种岔路要细参。受阴尽指“神可脱体”与“宇宙虚空合一”,虽未达漏尽,但已如鸟出 笼,达到菩萨“意生身”。 ③、想阴区:指心虽可离身,但心中妄念还在,如入梦中,虽懂却不明彻底,治不住意马, 一旦浮想去,于觉明心、如去尘垢,心性更洁、净、亮,知生死路,为想阴尽,可超烦恼浊 (明生死故) 。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为其本。想阴尽可得宿命通, 《心经》讲“无无明,亦无 无明尽”,转识成智“烦恼即菩提”。 五阴中“想”与“思”是唯识学中的五遍行,最重要,讲心理修行的方面中的重中之重,平常讲 梦想消除,圣人无梦、愚人无梦,寝寐恒一,观一切皆虚,生灭根元,从此现。 ④、行阴区宇:可知十二种生命形态,可见到幻化生命基础的原动力;此时禅定不依靠打坐 随时在定中,行指宇宙永恒在运动,生命演化看得清楚,本质也清楚,致使“清扰熠熠元性, 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即化为静态,是大动如静,如日、 月行天而不觉,可超众生浊,“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观其所由,幽隐 妄想,以为其本。修证到行阴尽,可明因果报应,知到“中阴身”重点在哪里,不受它力吸引, 可请生死假。行阴是静久生动,仁者心动,行阴尽时可改变生物钟,入胎不迷,是“感应悬 绝于涅天,将大明悟,是天现曙色,身心六根清净,不向外 跑,进入了无所入”的境界,也就是《楞严经》中的耳根圆通境界。 ⑤、识阴区:六根互用,有大清静行阴复入识阴,如见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 彻,名识阴尽。内外透明,通体光明,没有障碍。此时超命浊,了三界的命根,观其所由, 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为其本。 ⑥、所有五阴皆妄念所为:且非根本妄想,只是浮妄而矣,佛讲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 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与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 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唯湛入合湛,是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 从色除。 ⑦、读一切佛经,以见地、修证、行愿三原则结合起来看,则会利于全面领悟。 ⑧、修小乘佛法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就是离虚妄为解脱,见四谛、十二 缘觉(戒)是定,去五阴、八识从而生慧达到证悟“空”性,也就是常说的涅。 7、 《法华经》和小乘佛法的具体修法 佛讲《法华经》还是注重小乘的层次, 虽讲大乘但是指提高、指出路, 小乘佛法还是重要的, 是基础,能得小乘才是法器,证得“性空”再讲“缘起”。“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最初,佛教刚传入中土,修证是《四阿含经》中的《增一阿含经》为主,不讲奇经八脉但证 果的很多,可见后世偏向命学,误以为得法,误人多矣。 1) 、“十念法”具体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 死,心无所住之后,日久功深,真空生妙有,神通自来。 2) 、念安般守意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有这么几个步骤: ①、心着鼻息,意随息动、不离专一,而诸妄皆无,为初静入坐 中要求的调心猿 、拴意索, 气定则身定、而意渐静的要点。 ②、致息停,不呼不吸,也就是内息启动的时候,可入初禅。也就是欲念解脱,心中生喜, 有觉有观, 身心如坐虚空, 是初禅。 要注意此时是身心生出来的“空”, 而不是意识求来的“空”, 喜舍慈悲很重要,无喜久了会僵化,喜是生理舒服,安是心理轻安,由感觉和直觉反应出来 的叫一念。 ③、有觉有观,专其一心,内生欢喜,进而到达无觉无观,三味念喜,游于二禅。也就是专 心在初禅境界念持喜安,保持能量不放射的状态,气停了,近似道家讲的“无火之谓气”,从 而达到心中无比的喜悦。 ④、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 游于三禅。 也就是心头的喜念没有了, 保持了一种境界――觉知身乐,身体内部所有的气机、气脉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起了变化, 是三禅,是圣贤的境界。 ⑤、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也就是苦乐已灭,护念清净, 身心内外融为一片,叫做四禅。此时“知所从来,忆本所做,自识宿命无数劫事,彼以此三 味,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复更施意,成尽漏心。”所有欲漏、有漏、无明漏统统得到 解脱,而得解脱智, (心得解脱是修持,解脱智是见地,要将身体变化上升总结为见解,是 头脑的变化)得智慧解脱才是根本,即最终由身体归心,归到真如,真神觉醒才是成果,此 时可了分段生死,成“最后身”。 3) 、注意几个要点: ①、“四禅天”由“十念法”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所谓“十念”,无论是佛、法、僧、戒、安般, 目的都是使真神归静,达到“心志一念”的方法而矣。“念安般”虽指“念息”,但佛经没有讲“气 脉”的运行,而只讲“心神合一”,清静之后,气脉自动发生。因为是生命中自然发生的现象, 只要“心志合一”,神不外耗,牢系一处,久之静极而自然生动,乃是阿赖耶识的本能所为, 我们要做的只是静观身变,随喜持安;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悟心上、见地上才是正法。而后世 专讲气脉、气轮,则是证悟之后,告诉世人的状态。不是修证的过程,而是修的结果!我们 千万不能倒果为因,以妄念入肉身,造脉造气,这样可能也有所得,但于佛法“心性第一”的 要求,岂止千里远也!而且只能得到身健,而转不了“四大”也是这个原因,切切! ②、四禅天只证小乘极果,得“最后身”了分段生死,要想达到“变异生死”。大阿罗汉要断“三 有结使”,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心理行为,从而在“见惑”和“思惑”上下功夫。 ③、修为当中的“五乘果位说”,也就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等内容,都以“十念法” 为途径,但“十念”只修身,要想取得“果位”必须要心行够,心里的烦恼、妄想习气的根要转 化,见地要到才行。 8、理顺几个关系 关于四加行、五阴区宇、五遍行、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四禅定、见思惑、九地、八十一结 使的关系。 1) 、四加行是讲“性命双修”的境界, 如小学知“暖”,中学知“顶”, 大学知“忍”,入社会后知“世 第一法”,讲的是学历也是阶段,是总原则也是基础的累加。四加行贯穿于五阴区、四禅定 当中,在整个的修证过程中同时要做好的是,关于“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的修持,从而解 脱“见、思惑”也就是“八十一结使”的内容。 2) 、“见、思惑”与“三 界九地”断惑证真的关联: 见惑:指思想观念上的烦恼, 《俱社论》中有八十一结使。学佛的人嘴里讲“空”,而心结始 终打不开,气质变化不了,就是因为有“见惑”障碍未除,具体内容包括: ①、身见――对身体的执著和各种身体痛苦的困扰。 ②、边见――所有哲学思想在佛法角度讲,都是边见,因为不全面。 ③、邪见――也就是偏见,是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性解放、嬉皮士等等,所有的邪教、欺骗 自性、妄言灾祸者都属于邪见。 ④、禁戒取见――由于持戒而产生的取舍上的偏差。如吃素等于吃斋。 ⑤、见取见――也就是个人根据已有的学识经验而执著的主观成见。 ⑥、疑――不信任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 ⑦、贪嗔痴慢疑等内容属于见惑。 详细内容在唯识宗的《百法明门论》 ,可了解,请自查。 思惑:侧重思想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见而后思,是见惑以后的微细烦恼,在四禅天当中,初 禅、二禅妄念多为见惑,妄念消除后才会解脱思惑。 “见惑”和“思惑”的不同解除层次, 决定了在“三界九地”的高度位置, 也就是和修行的果位是相 对应的。 9、十念法的比较 在“十念法”当中,念安般守息法比较适合初学者,修“安般”最容易成就,因为它是由“四大种 性”当中的“风”根入手,生命的根源在气,但气也是生灭法。此气有两层含义:数息之气为呼 吸之气,是鼻气,而非身体内部的元气,练数息、听息、停息之所以可以将鼻息停住,是因 为静极后意念纯一而启动了本身的元气,也就是俗讲的脉和气轮。因就生理讲,鼻气至肺则 止,由肺泡、血液、津液输送全身,因此所谓的气入丹田、守关窍说,都是假说。非鼻气至 而是意念引动内气至, (初时只是意念的假象,后因用功久了,集中精神则元气聚集) 练“安 , 般”如借火柴点燃内气一样,因此要理清见地。至于最后内气充盈到通脉、形成气轮,有大 光明现的程度,内气和外气的沟通途径就多了,不单单鼻孔呼吸可以,而周身的毛孔都和外 界有交换,则此时,气到哪里含义也就不同了。 修四禅定不仅是气功要修到,在见地上同时要把“贪、嗔、痴、慢、疑”等八十一结使解开, 才可证罗汉果位,这就是佛法心地法门的重要,也是身体(定、命) 、智慧(观、见地、性) 双修的关键。 天台宗止观法门,就是由“修息”转致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观。首先,以数息、调息、听 息三法门来修“止”,等到真得定后,马上进入空观,即呼吸调整好,到达不呼不吸,气息充 满后,妄念少了,此时马上观心,回转来观空;不在身心愉快上着意住持,而是把这一念放 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观(空观在六意识当中也是妄念的一种) ;其次,假:即 是此“空”的清静境界,也不要执着,就是“空”也是“有”的一种,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而真神 则“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称为中道,这是天台宗法门的精要,以《摩诃止观》为参 照,属于“性宗”路线。 密宗为北传佛教,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基础,是遵循无著菩萨唯识 法的“相宗”路线,天台宗以龙树菩萨《中论》为基础。 密宗修“宝瓶气”是在入定后,呼吸停止,气息充满,肚子收回去。身子自然挺直,端端正正。 此时,很久才微微呼吸一次、如无,杂念净。修脉是体会自身内气,哪里暖,哪里冷,脉是 息的进一步深化,能够做到气到足心才能谈“三脉七轮”,进而修明点、浊火的方法。 禅宗祖师达摩是以《楞伽经》印心,佛语“心为宗”,包括“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指从止观、 观心的理论而悟道;行入包括“十戒、菩萨行愿”,也就是在做人处事当中注意自己起心动念 的一点一滴,从而证道、悟道。二祖求问“安心之法”,而达摩祖师讲“拿心来,我给你安。” 二祖愣住了,因为已经断掉了一臂,难道还要剖心吗?这疑问太大,再加上祖师答案太奇, 搞得心掉魂飞,只得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出来,而祖师却讲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就是如 此???此时祖师已经传过道了, 传了什么呢??是不是“无心? ? 本无心? ? 心自安”还求什 ?? ?? ?? ?? 么呢?而二祖悟道是经过了“心掉魂飞”的过程,应该是这样,也就是祖师讲的“外息诸缘,内 心无喘,心如墙壁,可入于道”。 10、证悟的几种标准 辨别悟道与否有三种毛病:一是见渗漏,机不离位,坠在毒海,见地不到,所得范围跳不出 来,只在那范围里中了自己知识的毒;二是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指处在某境界当 中留恋不出,也是不理解正反都是一体的道理,证“空”后不容许“有”;三是语渗漏,究妙失 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依文解义,在学问思想里转,真的佛法种子不懂。机用或修持方 法的实践、证因果的终始窍门不懂。 云门法师讲:打坐参禅,智慧的光,自性的光明没有出来,是因为两方面的毛病:一方面是 在任何一切处,眼前有个东西把你挡住了,而不自知,所以无法明心见性,真空得了,般若 的心光才能出来,才可讲体用何妨分不分;另一方面是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物相似, 也是光不透脱,即坐在 那里空是空,可是隐隐的好象有些事未了,说是妄念又不是,但是有个东西在那里,不要认 为自己对了,生死问题不能了,这就是般若心光不透脱,要做到无内外,无障碍才行。 解脱法身也有两种病:一念不起,清静无生是法身,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即住在法身境,守这个清静,以为是 最终结果,这样就出了大毛病,没有做到“法无我”。 二是直饶透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检点将来有什么气息,也是一种病,要真做到在空境 中,如果不守住空的境界,一念不定就完了,没有法身,空境也就失去了。 信道之难,一是愚痴,二是我慢, 《金刚经》讲“凡有所见,所著相者,皆是虚妄”,然练命 功还需要在妄想中练,四大假合从妄念中练假修真。一切内功的根本一步是“神专注,身安 定”、则气脉变,先使一个妄念代万念,使神专注一念,而身得静、气脉变化直至四禅天时, 再将此一妄念空掉,去习性种子,才得解脱智,修炼就是这个过程。假有假用,一切从权, 先出火宅,证无常、灭、空、苦,再证静、常,有、乐,最后的寂灭法无空无有,一切诸相 变化和实质相符。本性虽不变, 但体现在生灭中,是运动的永恒,所以变是常法,灭是常法, 而本性“观其复而不疑”,因此佛最后讲,法不可说,我 45 年没有讲一个字。 11、探讨“性命双修”的关系 〈一〉 :关于练“性命双修”的探讨: ①:性本觉,本不变,修心就是觉悟的过程,依赖佛法除尘后,真神本在四禅境界,不必修; ②:命身四大,在六识以下皆住肉身, 因此要修命功, 赶上真神境界, 因此一直四禅天以下, 真神对肉身变化,皆可旁观(看瓜)只看住不丢不散乱就可,肉身自练。 ③:致四禅天后,四大转变才和真神真正同一标准起点,这时才是同时修行的起点,主要是 去除“下三品结使,六、七识、八识中习性种子”,过此关则为菩提道; ④:最为密中之密的一点是:真神在四禅定以下对肉身变化只是关注,待肉身静极而气脉生 时,就可“外洎虚空山河大地”了,犹如师傅教徒弟,看徒弟进入锻炼状态了就离开了,这样 可使徒弟心无旁执、一心练功,所得也是徒弟自己悟出来的,真知也是这样。因此千万要注 意,这是可以贯通命功万千法门的核心。道,密之功,真法皆是如此,静观其变。如守丹田 没错,后世错在不是守而是练,想着丹田应热、应为气团等,此妄念不是一念,而是第二、 三……妄念了,因此不是看瓜人而是拔苗助长人也。佛法讲的确切,叫修止观,“观”字好得 很,天台宗性命双修,待身、气息稍静,心即马上作空观。甚至,离开身体外游山河,也比 专注内身、被气脉感觉牵着走要好得多;密宗也是观、守“一念”,南怀瑾大师讲“意念一致、 专注”时,非常强调入座一瞬的念头守住不变,而第二念为妄念、有害无益,也是此理。 ⑤:由上可看出:小乘佛法实是基础,是命功根本。但只是“明心见性”阶段,只是见到自性, 心光初明,只是不迷,只是身可与心(真神)真正融合在同一水平上,只是个“真人”。也是 真正意义上的修行的开始, 因此得小乘极果者, 可了分段生死, 不得漏尽通, 必须大乘起信。 修性、修命才可,而大乘道才是真正的性命双修,以前小乘只不过是“性”在等“命”而矣,报 身成就为小乘。 ⑥:大乘重行愿,是修的心性,非大慈悲、没有大智慧、不造大福德,则性根不长,而漏尽 不可得。也就是真身(报身、法身、化身)生长不靠粮食而赖福德滋养,发愿如播种,行愿 是耕耘,更需实在、不能取巧,才会收获智慧资粮,以培养性命之根。佛是真语者,诸法最 真、最无私,后世悟错,很可惜!我有机缘当与之探讨,减轻大众烦恼,身入真的正道。 ⑦:报身成就在四禅天,虽长寿但只分段生死,永劫不变是法身,是“意生身”具阴阳神,也 就是道之“元婴”,是不死身,也是神通身,是真神所着处。化身,现在不了解,不敢议论。 〈二〉 :归纳一下,是否可看出下面几个要点,现记下,后再修正。 ①:性与命的区别:性高、命低。性即心性,归根为第八识。“命”则为肉身、四大、前七识, 为依存根本。②:修行是以性命双修为根本法,可是因为性高命低,那就需要先修命功,使 两者平等是第一步要求,也就是小乘佛教的宗旨,其中四加行、五遍识、五阴、五根、五蕴、 五戒、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四谛、十二缘觉、四禅定、八十八结使等,可逐渐明了,修证 到“苦、空、灭、无常”而见自性。③:性命同一基础时,是修大乘佛法的真正起点,即第八 识转智、行愿、六度菩萨行,修证到“常、乐、我、静。取得法身果位。 ④:继续修证佛法,不空不有、空有双融、运行无碍可得化身。 〈三〉 :问题:真神着肉身,不随生死转,但要靠肉身练?有效果否? 途径是否: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 练神化虚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三禅 四禅 世第一法 其中练命功:外强筋骨、内调气脉(奇经八脉,三脉七轮)致使“四大”转变,达到“六根”互 用,从而才能开始“气满化身”?12、补记 8.23 以来练习打坐感觉 8.23----8.27 四天 ①:主要是腿麻、疼、胀、暖、通、热,尤其这几天,原先长期短裤穿惯了,双腿受风湿较 重,这几天每天打坐 40 分钟至一小时为一关,腿出粘汗、凉汗,膝关节滑凉,以衣盖住稍 好一点; ②:身燥、头昏沉,意识根本集中不了,也不可能定,只是熬腿,如煮身,不知是否为“暖” 法,每次不觉汗出夹背,通身湿透而不觉; ③:此时佛法早抛云外,意游山河也白谈,每被腿苦扯回肉身,苦痛难挡!这不像伤口痛那 种,而是热燥中缓慢渐强的蒸痛,又酸又胀又痛,且是从骨中出,心中虽知这是在祛病,但 想放下不理实在难,与热锅蚂蚁无异,心神煎熬,实为煮的感觉,而身如脱缰之马,不受控 制几欲散盘逃去, 极疼的十几分钟最难过, 掐腿、 足没有知觉。 过后忽觉腿外侧自臀下一热, 如热水流过,则压力顿减,腿又回阳世!至于经中讲的怎么舒服,倒不觉,只不闷痛就阿弥 陀佛了。这是第一关,第一步,继坐下去,第二次再麻的时间较前间隔短,约 40 分钟一次, 只是痛更彻,但各个过程要短一些,气通时清爽较明显,每通后头部自眉以上稍清醒,眉以 下、尤其脑后昏胀如故。 ④:最难熬时,意识想离身而不能如愿,而著身则感觉更苦:如稍加意识,向气功讲的做引 导气流,或意驻足心想快通的话,都会觉得腿中如洪流一涌,脉管欲裂,针刺样剧痛,则赶 紧意逃体外。看衣服、看外面人流,反倒好一些,这样反复争斗,熬练,渐觉痛极而麻、而 跳、而苏如解冻一样,通时是热流一爽,压力骤减。 ⑤: 可见①佛法中各经书所讲的参禅、 心定法门, 不是指的初打坐时期, 因为初坐别说境界、 心定,只要不逃跑,就算好的了,此时散乱、昏沉也是好过的感觉; ② 先生讲心身分离, 外洎山河大地是对的,不可根据平常的练气常识,守丹田、运气脉、作导引,这样会在身体 难受时,无意中加力而使痛苦加巨,有拔苗之嫌;外洎山河、心身分离,实际上是逃脱痛苦 之法,也是明心见性之法,也是体会身空性觉之法,也是明白什么是性命双修而非一修的渠 道; ③前面悟到的“性高命低”,六识下随“命”走,八识可游身外,是对的,初禅直至三禅天, 自性皆高于身命,性都可外游,可等待“命”赶上来,只要稍加注意提携肉身就可,此是“自然 无为而为”之道,要详加体会,继续完善才好。 ④佛讲“暖”法很确切,周身如蒸,渐热汗如 浆出,暖为平心说,实际如焚、如炼、更如煮,佛法修证为何先要过 打坐关,而有七十二 种方式不选,实是此法最见成效,也是最苦、最练毅力之法。初时半小时见效,而后一关难 似一关,非大毅力、真决心者不可过,此法也是最能除心垢、磨心性, 、去燥火,执“忍性” 成“耐性”的一法。 8月28日到31日: 这几日每日坐累计4到5次,时间5小时左右; ①:腿上粘汗渐少,凉汗还多,而发觉腿、臂部的皮肉渐柔、渐细,不知真否? ②:此时腿初次麻时,在一个半小时一次,一般为麻、痛、痒、通,初时最难忍的酸胀之苦 渐少, ③:头脑不似以前昏沉但恍如隔世,须摇头几下才看清眼前事物。而清醒后马上又会昏沉, 神不是杂念多,而是无念多,痴呆多。也不想呼吸的事,也不想气到丹田、呼吸要渐微的要 求,总是猛一惊,意识到已经不呼吸了,憋得难受而清醒了,赶紧调整一下意识,但很快又 如前,往复不已。 ④:此时最难受的是一小时左右,腿渐上劲时, 后腰 (尾椎向上至命门处) 两肾处酸痛难挡, 连带前面丹田内部也如锥刺,且丹田内如有雾气迷漫堵塞、跳痛,尤其肾处之痛,酸上酸, 而疼如绷簧,一直加劲地痛,不麻不痒,只是酸,轻微胀,但很疼,沿背柱两侧每边一线, 由肾往下通向股下,比腿苦又进一层,且不易通,一直就那么的痛,像无尽头一样,再加上 腿苦来攻,不觉身摇意跳,几欲倒地,而此时疼痛更是将心神拽紧,想不理太难;而试想丹 田,则丹田针刺,连深呼吸也难受得很; 只想呼吸最好不要,或只在鼻端微喘还好过一些; 要稍一注意两肾难过处, 则如遭绳缚,抽紧绳把一样,痛不可忍!真是数息不可,着意不可, 想身心分离更难,什么法也帮不上。 ⑤:最后实在难受,我想起妻女在盼我回去,便想女儿从出生到现在的趣事,还好一些,可 以暂缓苦痛。终于熬过第一关时已有快两个小时了,肾后腰通不经麻痒,直接似凉似热、无 先兆、由肾向胯一涌,如两管温茶解暑热一样,爽快!而臀下还不得过,屁股下与坐垫接触 处,如闸门一道隔断脉通不过,虽难受比前已好百倍。回想最初腿蒸又是一翻滋味。 ⑥:此时只想解脱,脉未全通,丹田刺在,虽心理强制坐下,而手似不受控制一样,已搬开 盘腿,散坐了,不得不叹一声“不争气”。 ⑦:可见一是关关难,要有准备;二是打坐不到一关结束时最好不要起坐,因此时血脉正受 压迫, 转变关头如果散盘一是前功尽弃; 二是血脉猛开, 如闸开洪泄,于身有害;三是对肾、 丹田无改进作用,提前散盘疼痛感并不减轻,而且要两小时左右痛苦才能减轻。而在坐上, 熬过即好,无遗痛,因此要坚强,要自强,做铁汉! ⑧:想证佛法为鬼神忌,世间第一难,谈何容易,初步之初步,离门千里外尚且如此,难以 想象历代诸高僧及佛祖是何等毅力, 每看释迦佛苦行像就心惊魄摇, 人世苦, 想解脱, 参悟, 想必要先受苦,提前煎熬一遍,才可能强心、坚志、启智、透法吧?高僧几死难悟,岂是玩 笑! ! 8 月 31 日晨起,脑净。悟佛学系统如前面所记,9 月 1 日早补记前八天感觉。二:参学南教授选集《卷四》 8 月 30 日购南教授集卷四,得宝喜。第四卷讲解: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内容。 1、何时学佛较好 昨晚去公园,看年轻人跳跃,身健,我不过 36 岁,于 24 岁后才不过十几年而感慨身已如 此,不知再过十几年会怎么样,真是人生虽苦但更短!现在我熬四大,不过能和 20 岁年纪 人一样健康,就不错了。要是早知佛法就好了,可是转而又一想:真是十年前得佛法,身虽 健而未婚未子,人生大迷未解,见地必不到,可能会看过就扔也说不定;而如今得法,身体 虽不是最好,而心经过十年公职、四年下海、又婚、子后,再破世财、除世名后,对世事见 地上更近佛法,而身还可练,意志更容易坚强,此时得法似是最好的,可见佛佑自有安排。 前日打坐忽想起幼时可能 6 岁左右,夜睡忽哭醒,父母问为何?我讲人将来死了怎么办? 父母讲,你还小,想这些干什么?死还早着呢? 我还问:“死很可怕吧?死了怎么办?”这可 能是儿时较早记忆的一事了。而 5 岁前的事一概不知,现在想起,再加上三十多年际遇、 心境,是否命中注定我会走此路,也该走此路,因祸得福,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佛 法是大福德 、大智慧者所能修持,不知我有此福否?愿佛保佑。 2、佛法为何不以神通弘法 佛不重神通,力戒炫功,初时不解,以为有神通现世,则易使众信而广佛法,后来再参方解 佛意:世之根器不一,百分之九十以上属见信者、盲从者,如现神通,必诱盲从而生乱,于 现世有害无益, 而真得佛法者非此等人也。而上根器,闻法即从,不赖神通取信,才是正途; 真得神通后,方知路正远,神通小技不值夸耀,夜郎自大,惹佛祖笑、高僧不齿。济世靠法 化而非神通乱世,此佛与外道,真慈悲心不同者也。3、思考问题的深度 人不到一境,思想难悟一层,前段时间得《老子》《阿弥陀经》《佛法问答类编》时觉身败 、 、 名裂,非祸,于悟有益,今得南教授书后又觉身败如药,促使自己出世近佛,但此时药已尽 效,要祷佛早除此药,了尘缘,坚佛心。现在再想,药效仍未尽也,概修行第一步要隔世最 少百日方能筑基;再者初修首戒淫,如此时得了债缘则不免入俗,归家诸缘难断,还是强迫 自己在外难回好一些,于道有益,要想开。 4、几个体会 1:修之难: 9 月 1 日:今日只觉身乏,神倦,补记完后,来来去去只想上床躺下休息,及至 9 点 30 分 钟后吃完饭,锅碗不顾,勉强支撑,溜了几圈即折回床上,平躺下如摊泥一样,而呼吸至腹 深不可测,以前深呼吸到丹田,一吸就满,今日怎么吸不满,腹空无底,而呼气更是呼的腰 都弯了也无尽头,而同时又总觉气虚,说话时感觉气力只到腹上、胸口而止,声音咽下不肯 上来的感觉。另一感觉是怕风,虽是 9 月清晨,然畏风的很,将窗关上、腿盖上,仍觉风 侵肌骨象漏筛有眼一样;还有就是身上出汗所存泥不是先前灰色,而是如油泥状黑色,非肥 皂洗不干净,尤其脚部脏得厉害。 至中午 12 点醒来,忽然想起一事,就是这几天(4 天来) ,每次打完坐后都下意识作了《易 筋经》中,“双手托天理三焦式” 和“俯地掉尾式”,俯式抱腿200息,双托100息,而觉 腿舒服、神轻,做完看表不觉一小时过去了,通身汗湿衣衫而不觉,而以前也做此两式时并 无此大汗轻快的感觉。初时不以为然,今日醒来一想要记下修身经过,如实记,则此事会否 与打坐有关,概打坐盘曲收敛血性, 而《易筋经》 两式相反作用是否有相成之效。今且记下, 理后再参。 有一点忘讲,这几日练打坐,姿势是单盘,左右互换练,而坐时并不是数息也不守穴,而是 看佛书,如果我想正确的话,身心从一开始就分离,暗合正法之道,则先学佛法,让身先自 练,当于经讲“外泊虚空山河大地”效果一样,只是最难受的时候如上讲,什么都扭转不了身 见,唯有熬与慈爱或可一搏。 2、初学“三音” 写前先叩谢佛佑,启我福德,始得密法,佛如此福助我,必将要弘法为己任,不可有半点私 心藏密之举,才不负佛恩。 (1) :本来中午醒后,心里虽然知道该打坐了,而下意识里却因惧怕肾痛难当而畏难,迟 迟不肯入坐,待几转之后,反复动员方下决心入坐,关窗盖腿后,拿过南先生《四卷》翻看, 无意中回心一查,觉今日腿未麻,气已可深入丹田;前几日入坐,气只浅息,以前练站桩时 的丹田深呼吸法,基本用不上,大概因为是坐姿、弯跨、腹只是压迫、而气不易入腹,姿势 在熬腿、熬肾时根本保持不了,因此气便和常人无异。今初入坐觉得:一是腿舒服点,仿佛 腿本来就应盘着才是最好 的;二是气可入丹田,虽知不能刻意入丹田,而呼吸自深;三是 长强穴跳麻;四是头后脑干坠痛。 (2) :待腿麻、肾酸开始上劲时,正翻看到密宗的声密与气脉关系,看到普贤菩萨“、啊、 恕比种洌”(嗡)为头顶内部声音,可医头疼;“啊”为中部声可打开内脏的脉结,同 时可清理腹脏之间的各种宿疾。“恕弊质堑夭可簦恕弊质堑ぬ锷簦烧鹂鼋幔舴 新的生机。看到此时,正觉得身体难受,而后脑干处也如坠、弹一样痛,双目如扯一样痛, 心想试验一下各咒,初不觉有异,觉得不过如此没什么效果,但随肾、腿难受,头又痛,心 想作为转念法就念“”吧,于是放书,双手接搭,念“”字,想即是头部音,当从头部发, 如美声唱法似的从脑门出,便吸气从上颌入脑,逼音从脑门出,做过十多次后,觉得脑后胀 痛处如气泡“啪啪”炸响,而痛也渐减,看来有效;于是认真起来,加紧念“”,同时眼上翻 内视,头如拱、象牛顶架一样“”声不绝,而随着声音越来越长、用力而气也下降,初时由 胸部提气念“”,后来不自觉下到腹部丹田处,即而由腿部经丹田全力吸气,由脑门双眼上 “”出。此时稍放松,即觉脑后两侧脑干有碎响,而带的脑后、两耳根有麻感。此时最想不 到的是下部丹田起了变化,由于全力由丹田提气由后背上升至耳后,再由脑后冲脑门,使丹 田至会阴及生殖器部分如拽紧在一起一样, 而这时腿渐热, 背部、 肾气未下行反倒向上通了, 最难受之肾关就这样过了,真是意外之得。于是更加全力提气冲脑“”声如牛,声连不绝, 而体做伸缩(自然而动)舒展脊背,吸气则收腹弓腰、“”时瞪眼透出脑门 、挺直脊背,如 此不能停止,也不想停,而此时觉得头汗出,耳后轻爽;双肩头发热像有蒸气自肩头窜出一 样;交叉的双手渐麻,扣紧不能动;丹田如提重物;腿与背舒爽;而“”音渐为“嗯”合音 方才舒服。 (3) :头部舒服后,自然觉得气不能再上提,再念“”已念不出声,也不再有用,而胸中欲 呕,不自觉改“”为“呕”(噢) ,注意力也由头转至胸口及下腹,此时气息下坠入腹,自然进 入丹田,头部气机也随下降至底部,不自觉又改“呕”为“恕币簦沟ぬ锟绽ㄓ小恕币艨砂 得到,而此时身自己竖直、头端正,也不痛了,只是想念“恕币簦蛴傻ぬ镏旅徘昂笠幌 有凉意,而拉拽感觉渐散,腿脉“啪啪”渐开,觉腿轻爽起来,丹田凉起来。 (4) :此时仿佛意识才稍松,回顾身体,只有双手接搭和丹田还凝而不化,于是按佛讲“心 泊山河”,神外驰而丹田迅速化开,手也渐有知觉,比注意引导效果更好。可见身心之别, 而神一外驰,便觉渐渐轻爽、宁静、安详、气息也不加意,丹田自己凉爽,身体轻飘飘的, 很轻快,此时一看身上汗透衣衫,腿下毛巾被都湿了,背部、双肩衣如水滴, 方知过了一关, 而佛讲不可驻一境地,此时一关已过,完一程序,再坐恐不宜,随起而记之。 (5) :今无意中得此大法,体会到密宗声音作用,唯赖佛佑,而在身体上要先做到,初步 降腿;气可入丹田;肾胯血脉初通;要信而坚行。 (6) :休息一会,再练一遍时,虽试着先念“啊”,但最终还是无意间归到“嗡”上,而头清爽 之后、再像第一次胸中一呕时,实际脑门气机已经下降至胸,此时念“啊”为宜,待“啊”念时: 一是前面脖颈至喉节先麻后通; 二是胸中先有气泡破碎声、 打嗝、 叹气如伸懒腰时的“啊” 声, 这都是自然来的现象;三是由腹下丹田处开始至胸部开始麻硬,串至两肋前也麻木,后由胸 部向下随“啊”渐散而觉胸空无物;四是气机降下时觉得腹中、背部、两肾、命门酸麻,用“恕 音可以散开,像第一次感觉一样,很舒爽。 (7) :汗出更多,手足颤动,不能拿笔。顺序由上向下理顺很好。 3、显、密教修行区别的探讨 事物的本身有空、色两种性质,人有心物一元性,显教从“空”入,密教从“色”入。 无论显、密都强调心念专一后,启动身体本能来练身。因此无论观身、观想、观明点等只是 使心念集中的方法。因七、八识地位,显教做“空”想,使神游山河,而密教则是将“山河”确 定为具体内容,一是可以增加信念,二是拴住真神、易于专一,但道理是一样的。 无论显、密都不讲河车、气脉运行,而只“观”想、待其自动,道家真谛也是只求“一念”真定; 所谓气脉是结果,而后人却认为意能造气、造脉则误矣。如果有所谓“气感”,也并非是真体 实有, 且因为真神执着肉身, 在那里建造空中楼阁, 而无形中扰乱了气脉生机, 则百年无功, 也是此理。 如我们可以想象有几万元钱, 甚至连数钱的感觉也可真实体验到。 但它只是想象, 非真有。气脉,也是如此。密宗也讲“观想”,但是和执着肉身有天壤之别,而是一种直接训 练精神或灵魂的方法,层次不可同日而语。古人没错,后人将果移植,只想有果而不培树, 哪能得。 密教从“胜义有”入手,使人易信,再加上着眼于肉身和真神连接处,立足于现实世界,同时 将精神力量神化而使人崇拜,而真正修法皆符合佛经真谛。“三音”修法更是开启原始能量的 法 门。显教也修身,但从“无”入,侧重真神自醒,而尽量减轻肉身的束缚,与密教在入手点上 有差别,也与世人眼中所见大异,因此不易取信于人,再加上高僧重法悟,修证程度如何不 像密宗那样明显,又不显露神通,则传法效果反不如有大能之活佛好,也是常情。但历届高 僧实与活佛无异,乃殊途同归者也。 密宗“音密”实是大法,原以为道家六字真言对六脏可治病,及讲修习观音大明咒也可入 佛道,以为笑谈不信,或是要先有一定能力的师傅灌顶才有可能有作用,可是当密宗“、 啊、恕闭娴目袈鼋崾保趴枷嘈牛鹗钦嬗镎咭病0送蛩那Х沤允钦妫狄恍男 持才可,“”开顶轮,“啊”开气轮,“恕 开精轮,实是妙法、密法。其他观想方法,想必也 是作用巨大,惜无名师。应留心寻书以证之。 人无知又不信,实是大障碍,错过多少宝。 4、再练“三音” 9 月 2 日,早 7 点---8 点:再练三音,前天练法要修正处:①头轮“嗡”音,由浅入深,先气 由口入,贯入上颌,由眼内底透脑门出。②气息渐深可至胸、至腹,集中全身气由下盘过长 强穴,沿背向上进入后脑,再从前脑门透出。③声音先出声,后微声;气先似牛喘,后渐深 长,最后集全身气力时再牛喘;关键时可感觉到,内气由全身抽入脑腔,那种充满感及类似 音箱振动感。④眼睛在发音时瞪目发气,吸气时回视后脑,这时可放松脑子,清楚感到两侧 脑干中“苏苏”的响声。⑤等头轮渐通时先脑后发热,顶门出汗,眼底麻硬,由两侧颈动脉至 双肩、沿手臂至手都是麻木的,尤其明显的是双肩头,如有热气外冒一样,则渐通矣。⑥头 轮通时是由头顶一股清爽下降,而此时不自觉打嗝、嗳气、吐气,以后如果再想念“嗡”时觉 得气并不再向上行,很不舒服,必须要顺应气感念“啊”才会好过点。⑦念“啊”,最初能感觉 到音波由下腹部到胸口如音箱般振动, 而声音也由胸口直接透出体外。 ⑧如果集中全身气机、 充满胸膛,这时会自然挺胸收腹,气满胸时,意想气由背脊向前涌动,透胸而出,“啊”一定 要吐气净尽。⑨这时要提下盘气,上部意识放松,眼光回收内视,⑩胸一鼓一缩,如蛙,头 抬气顺,两手不动(此时两手已僵住) ,两肩可随式挤、扩胸膛,随气息深入而有前胸麻感、 后背如针刺感,而此时嗳气更多、欲呕,胸中淤气不吐不快,隐隐觉得双肝区部位隐痛。等 待胸部过后,此时下部腿与肾脉已通。意识随气机下行丹田;则清爽感觉一起下降,双腿自 然“啪”的下垂,而手的僵硬感觉渐渐散开。这时气要下行入丹田,吸时鼓腹,念“恕币舫銎 但不收腹,使音波在丹田、肾之间回荡,则渐散,得气。此法虽好,但有强通脉之嫌,不知 有无此弊?通后是否应静坐,驻“空”养气,还待后参。 5、内环境的调理 今日有些厌倦,也不是烦躁,只是有些茫然,有点失落的感觉,今天再练三音觉得没有昨天 效果好,也没有昨天舒服得法喜,今日反有怅然若失感觉。老子也讲,明道若暗,进道若退, 最初新奇过后反有惆怅,大概是归于平淡的原因吧? 且今日练习时,不觉中总想下一境界 该出现了吧,并老想看表,不似昨日什么也不知道时踏实,这也就是佛法重悟的道理吧,知 道前景的确是一个大毛病,不自觉中就会有期望、会提速、会毛躁,难怪佛讲,终心如始心 者早成佛智矣!这也是障碍的一种吧,自强之难,并不是知难而上,也不在探险求索中,而 更在了解后的平常心中,是在悟后的坚实、像刚悟时的热情中,是放下一切反归朴实的平静 中,是在从空中游览之后,再从地上一步一步走过的耐性中,是明明看见苹果,而仍然一步 一步走到树下的不急不徐、但坚定脚步中,修为之难,此也是吧? 休息一会,再理心境,想起一些摆脱此烦恼的方法,即儒家“一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佛 说一切所见皆是虚妄,不必着相。什么得法喜,小见自得,还以为是。应以“一切譬如昨日 死,又如今日生”,过去的都是空,心不着相,所有的知识、心得 只一得而过,成果已入肉 身,而心不着痕迹才行!忘了?忘了!忘了一切,忘了法,忘了我,也忘了佛的教导,每日 从白纸起修,从无知修;将心抛开,不入先见,一切交给身体的渐悟中去,不知可否? 平时只觉得腿部易受风侵,而实际身上每一处都一样,如头紧、身疲、手无力等皆是风侵造 成的麻痹症,而不自知,因此要防风甚于防贼,不可贪凉当风,这两天还是心中无力,有心 虚感觉,腿渐好,但对风更敏感,而腿上血管渐显出来,且有蚁行之感,不知对路否? 这几日每近上午 10 点则累极、想睡,而晚上又反复不能入睡,应调整时钟渐趋正常才行。 在心境上要争取做到总是空白的,没有成见的,如树之生长,每吸一点养分即入身成就一分 资材,而要继续生长,则就应重新汲取养分,以往的已吸收入身,作用已过,再想也无用, 徒增烦恼,只能重新吸收新的阳光、雨露,而且须从最末梢处汲取,凭空而取是得不到的; 修身如树,任何先见都如凭空取物,不可得。一定要放下先见,赤心诚信,才可重新获得养 分。时时、事事放下,而放下不仅指贪、嗔、痴、慢、疑、名、色、财、利,更是指成果 ,有得,先见;也更指现在的我!因此,更要随时注意“空其心,脱其智”,做到无有牵绊, 了无挂碍;时刻提醒自己:你会什么?什么都不会! 6、安般和三音的关系 下午 2:00:打坐,为验证禅宗“安般”静坐与密宗“三音”关系,今日特别从头做起,努力不 念“三音”,而只身静、神驰。结果:一是渐觉气机由后脑下拽、就像有绳索向下扯一样,拽 向后肾部位;二是双肩发热,手僵、热;三是腿麻痛,肾轻痛一下即通,但丹田如为雾障、 气难深入,且隐隐塞胀、压迫两腿;四是此时虽不念“三音”,但丹田气很难下行,呼吸之气 只积在胸部,便再难下降,如是几次忽然恶心难受,不自觉深吸几口、如叹气状,丹田堵塞 才稍微减轻;五是念“恕笔蛊ニ常ぬ铩⒑笊鼋ト龋绕浜笊霾糠郑磕睢恕笔彼扑嫔 下振深入, 而热力逐步推向长强穴, 一圈圈扩散非常明显; 六是但两腿胀麻加巨, 痛不可耐, 应是音波下行,压迫腿脉之故,因此适当减意,再做禅宗外观想,则腿脉渐通;七是丹田还 是没什么感觉, 除了拽紧一样拉扯隐痛, 就是像雾障(棉花团) 似的一团, 而后肾效果明显, 又静意,结合“空”和“恕币黄鸸刈⒌ぬ铮菜莆藿梗话耸怯缮峡杉茏凇叭簟笨梢院挽 合,起到相辅相成之效;而作“三音”时动作身躯不可俯仰过大,否则成体操也,先前作“啊、 嗡”动作就过大了,而两腿由于身体总是动,造成压力减少、而轻松,却误以为是腿脉通, 则是误解。尤其念“恕币羰币欢ㄒ俗耸蓖饶寻静攀钦ㄖ酰蝗粲σ浴恕蔽鞫嗔罚 以练精为基础,“啊、嗡”似嫌稍早,虽有效果,恐非真气现象,重点还应是基础的培养上, 在“精”轮上;身体采用两法效果,都是大汗如注。 7、 《易筋经》是个宝 《易筋经》是一宝,的确可以和打坐互补,我这次打坐虽苦,但四五天腿关初过,也和以前 多年来有意无意练《易筋经》有关吧,虽然我得《易筋经》只皮毛之万一,也是有用。今下 坐后,偶一单腿独立,“轰”一声,几欲跌倒,腿浮气悬,根本不受控制,才想起已两日未练 《易筋经》两式了,赶紧静气练习。而今番再练感觉与先前又有不同,“俯身抱腿”时,前些 时只觉腿疼、麻、胀、痒、跳、通是一过程。今日腿倒不觉而后背自颈向尾椎渐热,且后肾 处尤甚,平时200息,已难坚持,今日一直做到了270息, 后背热得很;而做托天式时, 后背依然。此两式实有大效果,然必须待一整循环后方才可收,即必须经过酸、痛、麻、胀、 热、跳、通、出汗到清爽才可收,否则气到中途,扛痛苦不过、退缩的话,痛苦不但不减, 且影响身体,要切记! 1) :俯式:两腿经痛、麻、胀、木、跳、痒、通、热、足心恢复知觉方可;背酸、热、刺 痛、汗出; 2) :双手:手指麻、木、痒、通、汗出;两肩三角肌处酸、胀、木、热、通、汗出;背热、 爽;腿麻、跳、通、有力、轻快。 想起以前在开封练《黄帝内经》中气功时,站桩、汗透重衫时,其实也是一种定境,只不过 加上四肢伸缩,多耗了真气而矣。体静则脉动,气静则神安。 5、了生死的理解 9 月 3 日早 5:40: 人到底怎么样才能了生死呢?按佛讲,平常六识如总经理,代行七、八识之责。而练禅定、 四禅天果位以下,都是妄念意识行为,也就是以“六识”为主;而身心真的分离的话,四大转 变的再好,归根到底是报身成就,而报身寿再长,终归要灭的。历代佛、高僧的报身成就没 有长久驻世的,反不如道家老子寿 160 岁显著;当然,佛法不重肉身,但肉身灭,六识以 下全灭,那练得“命功”与“性觉”究竟怎么样转化呢?佛讲真如寂寂不动、不生不灭。既如此, 也肯定轻易不会变动,那练的功、开的慧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八识、七识加业力为中阴身的 话,则四大再怎么转也是假合之体,命功是转不到八识、七识上去的。这样,有可能有联系 的只有业力了,那是否业力分为善业和恶业两种呢?而七、八识与善业力结合可以生天;和 恶业力结合就会入地狱呢?真如此,则生天要有层次、入地也要称罪大小;而中阴身有两门 不得入,一是菩提道、一是产门,而其它可意到即往;而菩提道为天之报果,善够大的话也 应能往?普通人只要不做恶、一心为善,也可称为“凡夫禅”,都可提升命格层次,可见大有 文章。而“法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与中阴身有何关系? 法身为四禅后的“意生身”此“意生 身”的意为第几识所生?如为“六识”则为假,终归要灭,如为七、八识,那与肉身有何关系? 与功夫何干?这是否与道家讲的“练神还虚”有关,而“练神还虚”又是什么?“空”也就是“有”, 究竟该怎么样联系呢? 佛经没有讲,高僧也只说“此法只有天教尔”。而不能参透这些问题, 是谓理不通、见地不到,对修炼有大障碍。现在想到的疑问,被智力所限,更为身见所限。 大概所有的东西,功果要想发生作用的话,可能只有“业力”一条纽带了:即善可生阳而善有 真假,如要辨明必须要启智,而启智要在心静神安时,慧才会生;而要生慧必须一是从思想 上去妄念,去贪嗔六贼;二是身体作为六识之根,要真健康、少耗元气,这两 条都具备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真元才不会做无谓的消耗, 进而反过来吸收五谷和天地真 气、真营养,来加强真元生长。如此,可以达到两个作用: 1)报身成就,身健命长,四大转变,如土地有养分; 2)真元,能量大而使智种依附(元婴、般若)生智,复归纯一; 则此时可生慧,而能见生死事、得五神通。除身见惑,方为真慧。佛学根本成就,都是以获 得智慧为根本成果,而最初的智慧开启,是靠身体四大转变实现的,是此原因只能为小乘, 可达真人境界, 但不能得漏尽通, 而只分段生死, 便是因为七识、 八识与命功没有真正结合, 获得转化,而命功转智、转识成智是一大关。 如此,就有大问题?现在还不能深刻领会,是否生慧要靠善业力滋养才行,到一定程度就可 知道生命之根,从而解除疑惑、可自然培养真善,不断取得进步呢?而佛讲“中阴身”不可久 停,而学佛有一定成就的人和罪大恶极者无“中阴身”阶段,也是由业力性质决定的;就是说 人活着时,七、八识附在六识背后,一起作用人体;人死后,七、八识就会转附在业力上, 而业力一般者就是“中阴身”阶段; 而善业大者即刻上浮, 如水中球而出水面, 入佛道见真天; 而恶大者即坠入水底泥中,如铁石下沉,而见地狱呢? 这样,就基本看清了“意生身”之“意”,虽然不从“六识、四大”中来,但吸收养分还必须靠“四 大、六识”提供,继续长大则靠“善大”和“智长”,即大乘佛学起步了,而“意生身”为法身,由 七识、八识再加善业力组成。这样修证的路也基本看清一些了,当然此是揣测,留作参证, 望佛佑,多谢! 6、几个禅宗公案的探讨 近日看历代高僧公案,总觉迷惑,禅宗教育实是非人所思,禅宗重悟、深知悟为真果;佛说 为不退转智、为独觉。而众多机锋、话头、公案中,究竟悟了什么而得到道,公案没有讲, 原因可能一是留给后人悟、而得真果的机会;二是收集公案者能力所限(因悟即佛) ,总是 以笼统地明心见性, 即刻顿悟而略过。越是关键,越是痒处,越不知所以; 而所谓明心见性, 是否有“性觉缘空、心物一元”和“性命分离、转识成智”两方面呢? 而如“佛魔都不在时,心在哪里?”之类问题,比“见山不是山”等又不同了,如“见山不是山” 可解为“空有、生灭”的话;见桃花、听钟声可解为“性命分离”的话;而“佛魔”问题与两者都不 一样,“佛魔”在是心有所著,而在即是“着相”,求佛佑、与魔斗都是错,而真心(性)本来 空寂,以平静、空无为本性;佛魔在也应空,不在也应空,本性不随意识转,那与佛魔何干 呢?是否答案就是“佛魔在不在与心何干”? 而《金刚经》中讲的“于无所住处生其心”又是什么境界呢?“无所住”即“没有着落处”,于没有 着落处发现本性?是否是外放诸缘时,心没有关心的东西了,就该反观自己了,这样易于此 时发现心性呢?诸如此类,头大脑胀而不知所以,看来还是以修为要,修到了如登山一步一 步景,一步见识,一步眼界,非妄想揣测可以知道的。佛讲“尺见不如寸行”,概不得真谛也, 要自勉、自强才行,要身入山中、意在峰顶;志在徐进,唯有佛佑可达。 7、一个大谜 看释迦牟尼佛灭时,三问阿难“要不要常驻世间”的事?颇有玄机,佛为大智者,难道不知该 怎么样办才好吗?而要问阿难,由阿难决定,真是奇怪之极!从而想起,曹操在华容道与关 羽遭遇;蒋介石逃往台湾,经过广州机场遇叶剑英等事,此等历史大事,足可改变的瞬间为 什么都由小人物决定?而耶稣受难之犹大,也是类似;而佛与众又不同,佛为大智者具足神 通,彻万法源,为人天师,也深知万法唯识,为什么也要问阿难,并在“阿难三闷后”讲“机缘 已尽, 作涅”讲。 一是阿难非普通人, 为什么这么关键时刻, 出现三次闷而不答?而佛讲“机 缘”又是什么呢?常人可以讲冥冥中自有安排,推到造化上、命运上,而佛也讲机缘,可见 大有问题!是否佛祖还有另一种见地,关于“机缘”这个最大力量、最大原因,没有讲呢?真 是奇怪、奇怪、奇怪……道如深空,深不可测?佛在《法华经》中也提到“因缘”,谓“佛为何 事而现世间”,为一大事因缘故而现世间,普通讲“大事因缘”是指“生死大事”而略过 ;而这些 只是我见,是否佛本意,不知是否另有玄机?蚂蚁眼中无人,夏虫不知冬冰,人的见地又有 多大范围是真见呢?不可穷,不可穷啊?也真吓人! 生死事大是真,而此事自有生命有人就存在了,为什么佛早不现,迟不现而于此时现?当时 社会、世界即不蛮荒,也不发达,也就是初萌阶段,而同时代中国出现孔子、老子等圣 ; 西欧有苏格拉底、帕拉图等,而他们哲也好,道也好,佛也罢,成就的共同点:一是启智, 使人认清自己;二是建立师道尊严,建立秩序;三是教导真命,显现神秘,无形中都建立了 “人类文化”的基础,而使人类社会走上新台阶,这些是“大事因缘”吗?他们为什么不在现在 出世?如果是现在的话, 又有多少成果呢?而人类发展上如果没有他们适时教化, 又会是什 么样呢?是否正是他们同时撒下了智慧的种子,而成为后世发展的源泉呢 ; 真如此, 那他们同时出现, 又因为什么呢?有没有支配力量呢?真是太奇妙了, 太奇妙了, 地球是电视剧吗?导演、编剧是谁,在哪里呢?而佛讲生命之根,道讲神仙;耶稣讲真主: 唯一共同点是人命另有主,原因不知是什么,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还是不要想了,会得神 经病的。 耶稣讲最初人类初生时,可食地上涌出来的白色包衣,是神赐给的食物,人乐而无忧;而后 由于贪欲而包衣不见,次生五谷,人须劳动才有收获,乃是神罚世人之举,而佛讲人是由上 界光音天飞下来的,因吃了地上的东西(盐)而身重难回,从而有人类,而佛谈“三劫”之灾, 亦谓草木皆可杀人,为恶因之报,不知有无巧合;所有先知、佛祖、教主,教法宗旨皆大同 小异:耶稣、真主,重神威、讲诚信、秩序;佛讲信,诚则立;道教讲无为,神授启智;儒 讲天人合一等。 先贤之见,非后人所能揣测而知全部,张商英临死对女婿说:佛讲《法华经》中的事,“地 涌宝塔”是真的,而佛是实语者,首戒“妄”,又有真善心,这从诸法门普示、无所隐,就是实 证。可见,大千世界,必另有机栝, 我等不知而矣。 此时9:00钟,忽觉左手指、腕处、右臂上、内窝下及右腕处、右侧肋下、乳后,有如针 刺蚁行、几不能行笔,可能人体生物钟到此时气脉启动,该练功了。稍一静心,腿内侧、小 腿骨内侧也是蚁行,直到脚面外侧;后背发紧如有巨手揪紧的感觉,现在正是做饭时间,无 法入座。而上述感觉,大约半小时渐无。 8、再修证“三音” 下午1点入坐,而全身血脉似也久在等待似的,刚坐下背部就暖起来,肾也苏醒了,念三音 中“嗡”字也就六、七声,就觉全身一畅,就像加了滑浸油滋润起来。今天打坐,要对以前不 足处进行修正 1、“”音要尽量坐直身躯,前段时间如牛顶架状,对于引气上行有好处,但易形散 ;但也 不是错,应该是由“身敏”到“气敏”的过程吧; 2、念“啊”音时,背如龟要圆、要撑、要圆胀,背部连带两肩外撑,拉开撑圆背部,配合吸 气,张背合胸;吐气夹背吐胸,将音喷出; 3、而“啊” 时,气向下腹行时,会不自觉打嗝,叹气,此时会自动改为正式呼吸,而胸中闷 气不吐、气息难行;此时不自觉改“啊”为“恕庇秩纭昂稹保毙匮鐾啡缋呛坑秩缡ê鹱矗傻 田外喷,如此直到嗝透闷气才舒畅; 4、今日“恕币粜Ч缓茫莆薷芯酰皇悄睢鞍 笔鄙霾恳蝗染屯炅耍芯踝疃嗾咴谏霾浚 而这时汗下似已过一关,由于丹田没什么感觉, 便继续静坐,念“恕币簦诱聪嘉藜O螅恢喂省 5、今日新觉,念“啊”“嗡”时之所以手会不觉僵扣住不散,并且压紧在腿处,乃是因为上提气 而压下盘,使下盘如铁铸、稳如根而气可提:上身自头颈到背、直到尾椎才会有伸拔、串珠 的感觉。如树生长一样。 6、待要再练,右脚外侧接触床处,没来由忽然彻骨痛,还没等控制,腿已本能跳开,散盘 了。而脚处痛不可摸,良久才过。等换左腿再盘,感觉已过,只叹一声而矣。难怪王力平学 道时,老师在关键处要用绳子绑住他,以固定姿势,原是因为肉体本能反应,是不受脑控制 的!如火烫手本能逃开,就是本能而不经大脑一样。 问题:为什么一关一过,再坐就无效果,气机全隐而不见呢?是自己思想下意识决定的,还 是身体确实如潮一样涨落?又为什么先贤一坐三天,可长驻“静”地,不知是出神还是养气? 到底有无益处? 9、内外气的关系 9 月 4 号,晨 6:00 体内真气与外界气关系:体内元气发动后,虽可通脉,但其成长、壮大还赖外气滋养。外气 一是五谷精气;二是空气;三是各种植物的特色气,可吸收为己用。道者,盗也!古有明训, 天地四时子、午、卯、酉为自然界中阴阳变换之机,此时精气最旺,道者可吸收天地灵气为 己用,培养真元,也就是采气、养元的道理,不然内气何以壮大?可见内外有别,而又内外 互依的不二道理。 上午 7:10 分到 9:00 打坐 1:今日实无心打坐,且觉心空腹饿,而吃的并不少,本来今日应戒食一天的。今日入座仍 决心熬炼本性,锤炼双腿,所以并不急于三音,待腿脉基本熬通时才开始练三音。可是,今 日各处并无什么感觉,只两肩胛骨下尖处两穴,如刺酸痛,其它较平时轻而不觉。 2:浑身疲累,只是想睡,四肢微酸、微胀又微热,是束缚中的疲软,而独阳物坚挺不下, 且总是想色事不断。 “猪油蒙心”虽是骂人话,恐是实情,肉昏神也是真的,要戒才是。一直到下午 1:30 分钟, 乏劲不过,且手脚颤而无力,浑身蒸暖,吃半个梨也要出汗一样。 再三动员入坐后,回头想最初的三音之效的经过:一是无知,故无虑;无期望、无贪;一是 不重身形,如牛就如牛,如龟就如龟,纯属自然而为,而呼吸也无定法,也无定数,只一念 较纯,按经要求不疑、不动就好。而这两天虽说姿势好了,气息均匀了,反而效果差了!归 根乃为“身见”和“识见”所扰。于是,找当初感觉:什么也不管、也不讲静坐原则、也不想姿 势,只念“三音”,而身随感觉走,怎么舒服怎么来,怎样气机感觉 强怎么来,一会如龟背挺而不动,一会摇头、伸颈、颈椎骨节串响,而背如弓背则后背关节 松开,此时由尾椎处升起一股热力,渐上至背、至颈而大汗下,清爽极了,也不管,只继续 做也不想哪热,只注意脑门喷气。忽然随着自己“嗡”声,气喷完至极时,停住了,也不想呼 吸。停了一会儿,忽觉脑后一跳,胸中憋闷难忍,刚要吸气,忽然下面会阴一阵颤动,“突 突”一振,而阳具一热,似要出精一样,欢快无比,连带全身一畅,知此是关键,绝不能出 精,于是赶紧一抽丹田,不自觉间全身抽紧一团,凝住。片刻全身汗出,始能吸气放松,赶 紧观看并无出精。方知佛讲练精化气之事,只不知是否刚才感受,只觉一股热力由丹田经长 强穴迅速上升,沿背扩散,汗就出来了。此是偶得,以前练站桩时也有类似感觉,和此又不 同,以前热在丹田直下两腿和双臂,这次却向后走,看来打坐可能有用了。 3:问题:丹田气感不强,而肾热似乎并不在丹田起,而在丹田后,而化精也是由外阴经会 阴直过长强,并不和丹田交,是否如南教授所讲丹田属任脉,而长强属督脉,因此练的不是 一路?那意想丹田就有问题了。难怪南先生不讲守丹田,看来确实有道理,丹田为任脉尾, 长强、 会阴为督脉首。 如此便对了,可见神不入肉身, 不假造血脉,纯靠自然是多么重要了。 每晚去公园,吸收各种树木花草香气,感觉很清爽,看灯红闪烁世界犹如烟云,和自己似相 隔很远,跳舞的舞曲虽高亢热烈,给我感觉只是祥和而矣 ;而嗅觉更好了,虽在公园,地 下一根烟头立刻觉察到,且周围 3 米内烟味弥漫,呛不可闻。而吃了一顿猪排(半年的一 次) ,并不好吃,甚至有些难以下咽,只是觉得应该香而实际到口就不一样了,且浑身猪油 腥味不散,似是全身内外从心、脑到皮肤全是猪油蒙着,油腻、腥滑、 难受,吃了一个大 梨也刷不掉口中油味,肉是该戒了,也不香且昏神,并无益处。 10、自杀有罪 今早晨醒来,忽觉一念飞来:自杀人有罪!因为前天看到,南教授讲《如何修证佛法》时, 谈到许多佛门弟子在明心见性,证到一切皆空时,纷纷自杀了,谓“浮生若梦,早去晚去一 样”,真是可悲可叹,其罪大矣!一是人身难得,佛祖都赞!而身在世间,要历尽磨砺,经 历沧桑变换, 才不负人身经验; 二是人身父母养, 虽出家尤要强调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而自杀有违天常;不知珍惜,增加父母痛苦,实为忘恩之人。学佛以济世、度人为大任,岂 可自杀逃之,是为忘义;三是就参禅学法本身而言,证空只是佛法一步而矣,“空”的另一面、 “有”还未见到,佛在《法华经》中讲,说世界空、无常、灭、苦,是一方面权说,为使众生 起离念,达到弃欲求悟的作用;而世界另一方面是常、乐、我、静,为大乘学说。而这也是 片面的,如一物两方面。讲真正的事相乃“空有相融,生灭相继”,即一切置生产业,皆与实 相不相违背。而学者刚刚证到“空”,即以为得到究竟,而自弃世、毁身,而不知佛法之道深 且博也!抱一偏见死,岂不可叹,可怜,可悲吗?也是不得究竟,不求真知的人,因此自杀 者实是:不珍惜慧命的傻人,不负责任的忘恩负义人,不求甚解自以为是的蠢人!佛讲:自 杀者坠入下三途,一点不假,应该! !应该! !实是生而不悟,妄自尊大,辜负人身,辜负佛 法,为佛法污点的可恨、 可怜人! 中午 12 点到 2 点 40 分,练习入坐。今日与前不同收获是:一个半小时可通“三音”,而后并 不想起坐,腿还是盘着舒服,而头脑也不乱,想有意想点佛法问题,而不可得。总是停住不 动,而陷于平静;同时觉身无,只偶尔感觉鼻端尚在,其它全无。同时觉得如陷虚谷,云蒸 霞蔚,气机熏然,而不想动,着意其间,甚是爽意。二者是渐觉气可入丹田,而命门、长强 至丹田温暖一片,渐渐波及两腿;而上身轻松无物,不知有身有手,至尿急、警醒来一看已 两个半小时了, 不觉中度过。还不想下坐, 而尿急难耐才下来。 今日练精气,热力不向上行, 而在丹田散开波及大腿内外。尤其左腿股下,一线如火烙一样通过,向膝外侧流过,再坐时 腿也不麻,看来腿是好多了。 解完小手,马上练《易筋经》 ,觉得后背更暖,如有炉烤。而练“双手托天式”时,采用逆式 呼吸,觉得生殖器至命门连接在一起,如风箱通气一样往来。而命门热,生殖器却很凉爽。 刚一停息片刻,即如精出状欢快,而回意一抽,觉睾丸一缩一紧、则丹田热暖;轻舒几口气 后,再练逆式呼吸结合“恕币簦鸬吹ぬ铩⑽沧担辶螅跻还扇攘鞔踊嵋醪垦亓酵饶 侧下行,非常明显像热水一样在下流,经膝内侧入小腿内侧不见。而左腿比右腿感觉明显。 过后再练三音, 则效果不显。许是一关已过,暂停记下,看表已是3点30分了。佛之暖法, 虽仅得皮毛之一,也渐觉真法之效,由此可见世间法,多误人和人自误的程度了。有人几十 年精勤锻炼到老身衰,被法误、误法实是大原因!在此感谢佛佑,指点迷津,它日有成,必 抛私心,以纯法面世,济人之需,多谢! ! 到此忽觉脑后胀痛,双眼向后揪痛,坐在桌边,不能稍动,只低头拱背如虾“嗡”声不绝,稍 好过。但头如重压,不自 觉立起身,头顶在墙上,身曲如弓,手扣如铁,全身尽力贯在头上,而“嗡”声则如“哼嗯”合 音,而口不能张,只能发鼻音。一会腿颤而脚尖已离地,脚跟蹬直,此时两肾部位,忽如摘 出来一样,似在体外有人抓捏一样剧痛,虽想坚持,已不可能,头离墙、颤动着直起身,而 肾处稍缓但并不消散,变为隐痛。而回视自身,汗流如注,而此时心知不可停,马上到床上 采用瑜珈“狮吼式”,只想拱背如虾才舒服。须移,觉不可通肾,复改盘坐;如龟背念“嗡”一 会,两肾才通,两边沿背柱直热到后心处才停。此时,应算一段,默查全身,只有后脑处还 有闷胀感,别处无事,4点30分停。 11、 《参同契》的大问题 9 月 6 日早 6:20:“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忽然明白了禅宗大师此语的意思, 是多么贴切!昨晚天将黑时,看到南教授讲解道家炼丹诸法,谈到东汉大师魏伯阳所著千古 难书《参同契》 ,及抱朴子《悟真篇》意境时,忽然大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前几天之所 得无形中已入了歧途也。 道法从黄老,首重精神至唐宋练气,明清练精的发展过程,已逐渐失其本质,从修养心性转 向练体的下坡路 。而且魏仙师在二千多年前,根据自己所悟 的《老子》《易经》等,写出 、 了非常平实的《参同契》 。提出由“无念”入手、身心安定、阳气始生的关键练法。讲“耳、口、 目 三宝,闭塞勿发通”,实如佛法讲,人为五漏之身,也和《老子》讲收摄心神、闭塞耳目、 减少真元外耗相同。道家有谚语说:“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都是此理。而最关键的“委志 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却常被人忽略,而只重视后面的效果,“颜 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与佛法“神 泊山河大地”多么相似!而后面效果,是四加行中的“暖”法之相也。 之所以吃惊还不在此处,看后结合自己几天来煮身的感觉 ,甚至还有自得之色。而后面魏 仙师痛斥旁门左道练法的归类,才使我震惊,“是非立赃法:观内有所想;履行步斗宿,六 甲次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 ,晦朔未尝 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证清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初 见形象 ,梦寐感慨之”。以上七种旁门练法,为什么要将后世奉为正法的“观内有所思”列在 首位???!!固然如佛讲:性命分离、性可神游有差距,但不至于成为第一大害,且历代 ! 修行多按此道,也有成者,这是为什么呢?……而第六种病:搬弄经脉,正是当头棒喝,这 两天念“三音”练法, 不自觉引气上冲脑部, 且龟背、 顶牛岂不是在搬弄经脉?况且我的程度, 根本还达不到有脉可搬的层次,充其量是用意念强拉精气上行而矣!岂不落入“观内有所思” 和“搬弄经脉”两害中了?!是不是已离正道远了而不自知呢?思之再三,不可解。后世明、 清练精自是有问题,想想佛经怎么讲的?而南先生也讲不要意守丹田,只守一念即可,也不 讲气脉问题。倒因为果、倒因为果、倒因为果,对了!就是这个原因!所有的丹田、气脉都 是效果, 是成果、 是过来人所练的成就, 讲给我们知道的, 而当初第一人并不知道此项内容, 而只知“养神、守静”,致使身静则生命原始机能被激发,才有了热感,继续“养神、守静”积 久了,气自循环、游走,才会有了所谓气脉。而后世多少人都将气脉当根本,而忘了产生这 种效果的原因,是“养神”、是归根曰“静”!多少人都被自己骗了,祖师讲的明白路径被忽略, 而只取祖师的成果作自己的成果!可能开始一入座,还能“静、无念”,但稍刻即被自己所知 而害,会不自觉的已离正道远矣。正如“花”的作用,人们多看到花的美艳,而忽略了树叶的 作用,也是此理。花只不过外表夺目,为的是招蜂引蝶,意在授粉传代而矣。而人们却以花 为荣,而忽略了是树根在提供养分,是树叶在光合取能,才有花艳!因此,有“梦幻空花”说, 真是确切。又如:一路风景,“守静、无念”乃是大路,是行进的脚步;而气、脉只是路边景 色, 到了就可看见一样。 而人多执迷景色而忘了走路, 这是不是千古以来, 修者多而证者少 的 缘故。佛说无欺、大法皆在世;老子讲:吾法甚简,甚易行,而人不识,故得者贵;魏伯阳 仙师也讲:“学者加勉力、留意深思维,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为什么祖师这么明讲, 而后世人却以为“难”呢? 祖师不讲境界、成果是藏私,后人也不易证道;而讲了却诱人妄念 从生,且沉溺不自省。致使大道由最初养神→练气→练精,越离越远。而后辈还自以为得, 以为弘扬了大法,以得者居,真是可叹!至此对佛讲的四加行,又有一层启悟。 ①:最重要的起步也是终法是,念一、身静。念一:是既不驰于外,驰外则散乱、耗神,无 效果;也不执著于内,著内则生贪妄,易于为感觉牵走。念一:如佛讲十念法。念住在某一 处,关键是住而不是游,不是运,只停住,不思。达到忘身的程度,而身静极生动,则真阳 暗生,这是关键。而如果意念随着阳生阳动而走,则不知所踪,就是这个道理。“意动火工 寒”念一动,看似毫厘,失之千里也。何况“造脉、运气、搬河车”者流,岂止千里,更是拔苗 之辈。前几日我就是此病,还以为得法,正是“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佛讲“四 禅天”以下都是妄念所为,何况在妄念中执著自迷呢?因此,出汗吃惊! ②:佛讲:一法就是万法,殊途同归。虽万法誓愿学,是讲行愿,而修炼可专一法深入。我 练“三音”没错,错在加了意识,错在无形中被热感牵走了身心,而更错在以为是成绩,而想 巩固、提高,错在想提气通脉幸亏醒悟早、赖佛佑!且平时练《易筋经》有修正作用,否则 严重的就不只头痛了,可能会脑冲血的!因此,念“三音”要改,一是念音只注意音波,不想 其它;二是要重在根基,多念“恕薄⑸倌睢鞍 薄⒃莶荒睢拔恕保蚱鑫吹茫豢砂蚊纭R 以佛讲“四加行”为要点,争取先将“暖”法做到位。 ③:练“精”一节也没错,但错在以为是成果,甚至追求、期待、忍气、提神而强求;错在求 索而不是自然发生; 而练精只可在精满时偶一为之, 而不是常法, 只是控制欲念的一种方法 , 并不是修证的正途;而后世流于此弊者,可叹之极。 ④:要时时体会“耳、目、口”三宝常守的道理,做到“内敛精神,外绝诸缘,内无喘息,心如 墙壁”的要求,并时刻不忘走路不看景的原则。佛讲“外洎山河大地”,“洎”字用得好,洎乃到 达,观注的意思,而非“游”可比。唉!祖师诸法甚明,为什么我们总是忽略最紧要处、而跟 着“花”跑呢?要自省、自省、自省啊!! ! ⑤:再强调一次,“知前景”是一病,虽然三个月前已知此弊,也知害大难除,而自己每每中 招,还是它的陷阱!许是逆境易知、顺境易迷的缘故。因此,要把握忘却的重要,放下一切 知识,放下一切成果,从白纸练起,是每一时刻的心态。倒因为果,害大不觉呀。 想通此理,不知确否?今日以为得、明日反观又错,是常理;故能“一日三省”为贵。这必须 诚心敬意,才可得佛佑!而要于细微处见真学,非启智开悟难有所得。可见佛法之力,信之 必要、学之重要!正是“修为路远坑多,佛法引路明灯,他山之石攻玉,唯要用心求索”呀。 意未尽而不知言词,看表已 8:00 了。 12 所 谓“美、丑” 所谓“美、丑”,并非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眼中的好恶作尺度衡量出来的东西。由近推远, 其它观念是否也有此种成分,要睁慧眼才看得清。佛讲:你所看到的并非事物的本相,而是 本相所生的效果。而常人以为此即是心,而不知有妄念,讲得真对。 此有感于看《探索世界》 ,1997 年美国“天堂之门”邪教,三十九人分三天自杀事件的看法: 我们认为的恐怖事件,在其教众看来,可能是最神圣的仪式,是升天路!反观原始宗教,祭 祀活人等也是如此。可见,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是哲学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