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哥”是谁 他为什么对替代他人参加高考考

[转载]四川惊现“高考哥”,考试中上网发贴求解数学题
今天,已经是高考第二天。
在结束了第一天的考试之后,全国各地的2010年高考语文和数学试卷也相继浮出水面。
然而,当大多数人还未来得及对这些试卷作深入研究时,已经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2010年全国高考的数学考试过程中,居然有人上网发贴求解四川省高考数学题,并且是连发两贴,在贴子中,发贴人还强调自己正身在考场,希望大家能够帮助他迅速解答。面对此人的从容和胆识,不少网友都表示汗颜,甚至调侃此人为“高考哥”。
在该人的发贴中,他先后问了两个问题,其中,第二个提问的时间为日的15点16分,正好是2010全国高考数学考试进行时(15:00—17:00)。
发贴详情,见图一:
图一:考生发贴求助
在这里,我们从网上找到了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考试的四川卷,经过对比,我们惊讶地发现,此人的提问居然和2010年高考数学考试的四川卷完全一致,这两道题,其中一道为解答题,总分值12分,另一道则为证明题,总分值同样是12分。
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四川卷,见图二和图三:
图二:红线处,为该人发贴所提的第一个问题
图三:红线处,为该人发贴所提的第二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推测:
在2010年全国高考的数学考试过程中,确实有人在数学考试中作弊,而且此人身在四川。但是,此人是如何通过一层一层的安全检查,将作弊工具带入考场,并且在极度紧张的高考考场和老师严厉的目光下,依然能够从容地拿出作弊工具上网连发两贴求助,我们不得而知。究竟是安检过于松懈,还是该考生手段高明,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清楚。在此,我们只希望高考能够真正地公平、公正地进行,给每一个考生平等的机会,同时对于作弊者也绝不姑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事件介绍/高考哥
636、617、678、679,这是一个叫陈一天的男孩连续四年的成绩。每一年的成绩都足以令同届学生感到羡慕,每一次的成绩都足以报考相当不错的大学。可是陈一天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放弃。
四次被知名高校录取,三次放弃,陈一天因此被人视为“”而称其为“高考哥”。这个故事乍听起来十分另类,可是你若去看看记者与陈一天面对面的交流,就会对一个青年学生肃然起敬。
三次放弃是陈一天对既定目标的高度明确,对学习意义的充分理解,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
人物介绍/高考哥
从小埋下北大、清华心结
“小学五年级,我爸妈带着我从西塘转学到魏塘,说是为了让我有个好点的读书环境,可我觉得,他们也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工作,这可不是全为了我。” 说,读初中的时候,他轻轻松松就能考得很好,老师同学都说他可以考上北大清华的。“估计我的‘野心’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说起自己的北大清华情结,他笑得很爽朗。 “初中毕业的时候,出点钱我也可以去上海读高中的,但是我那会觉得自己还小,父母也希望我在身边,所以就在嘉善读书了,现在想想可能对高考形势估计错误了,如果去了上海读书,也就跟很多同学一样留在上海读大学了,也就不会有这么重的北大情结了。”陈一天一边打蚊子,一边说着自己的读书经历。 “2008年高考我填答题卡出了问题,文科综合的成绩一下少了16分,不然我肯定就去北大了。”陈一天低下了头说,当时就是不甘心,真觉得造化弄人,这下北大清华的情结成了心结,扣在了心里。 “现在我想通了,考不上不是实力问题。”他说自己已经决定今年高高兴兴去读书了。“以前读过一个月的人大,这个学校我还是很喜欢的。” “我和以前的同学一直都是在联系的,我现在又能和高中生谈得来,又能和大学生谈得来,也算是优势吧。”说起这点,陈一天又笑了。
人物评价/高考哥
同学:他很追求完美,成绩很好现在在上海读大三的小黄是陈一天的小学同学,也是他高中的校友。在小黄眼里,陈一天是个自己过分苛刻、带有完美主义的人。小黄强调“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刚开始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他老是去参加高复,我也劝过他成绩这么好,选个大学读读嘛好了。”小黄说,不过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可能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就是他的一种追求。
高复学校的同班同学小陆也认为陈一天是个要求完美的人。“我刚来高复班的时候就知道他前一年考得很好,但没去读书。”小陆说,“后来跟他做室友,他说他的目标很高,想考北大清华。”
“他平时很用功,模拟考的时候成绩还要好,可到了真正高考的时候,好像还是缺了点运气……我感觉他有些焦虑,高考那几天好像不大睡得着。”妈妈:他决定了的事不会回头“他从小就很要强。”陈一天的妈妈姓徐,是初中英语老师,说起儿子,她用这句话开头,“孩子个性很强,平时从来不和你大声讲话或者发脾气,但是他要是决定了的事情不会回头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他和爷爷说过,要去北大清华读书。”但徐老师表示,作为父母,他们夫妻对陈一天的要求并不高。
儿子连续四年参加高考的现实,让徐老师很无奈很郁结,“今年,儿子说肯定会去读书了。”说到这个,徐老师笑了,“只要他想开了就好”。
“其实2007年成绩出来,他就能上大学。但是他坚持要去复读,我们劝过他,他撂了一句话:我是去读书,又不是去犯罪,你们干嘛不让我去高复。”徐老师说,既然儿子铁了心,做父母的也就尊重他的选择。
徐老师说,,陈一天考上了人大,他们夫妻开心得不得了,在还摆了场面不小的,但儿子去没几天就说要回来,不读了。“他爸爸只好飞过去看他,安抚他,但他后来还是退学了。”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陈一天这个儿子,徐老师还是很骄傲的。“高复了三年,他心态还是很好的,每年成绩都是往前跑的。”
徐老师说,这几年她也问过儿子好多次“你后悔吗”,儿子每次都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后悔”。“他这么想,我这当妈妈的也没什么好说了。反正现在结果是好的。”徐老师这样总结。
启示/高考哥
一个未涉世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何去努力,更懂得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如何去取舍,这是十分难得的情智。
兴趣爱好、理想专业,社会求职、一生追求,这些不可兼得的事物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问题,陈一天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性地安排好,使自己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超常人的智慧和远见。事实证明,陈一天并不像网上所说的每年拿取15万元的奖酬。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孩子的做法是积极的,向上的,值得尊重的。
“我是去读书”,陈一天是这样回答劝自己放弃复读的父母的。一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一名学子对学习的深刻领悟,学而识趣,趣而投入,入而精深,深而有用,用而则学,这应该是陈一天放弃北大不适合自己专业学科的动力来源,值得那些漫无目标,一心只求高学历高文凭的学子们深思。
当然,的实际和现状,反复放弃高考录取的做法还不值得提倡。但陈一天不懈追求的韧劲,不落世俗的精神,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性取舍的情智,却值得学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执一份“高考哥”的勇气和执着,多一份理性取舍的胆量和睿智,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也许会有一个更好的天地。
2010年年度新词语/高考哥
此词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入选2010年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提示性释义:对高考考生陈一天的戏称。因其连续四年参加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却三次高分弃读,故称。& 例句:四次被知名高校录取,三次放弃,陈一天因此被人视为“高考枪手”而称其为“高考哥”。这个故事乍听起来十分另类,可是你若去看看记者与陈一天面对面的交流,就会对一个青年学生肃然起敬。(日.cn/shiping/wangping/204/3546704.shtml)
  这些新词语将收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一书,商务印书馆同时出版《2010汉语新词语》。
2010年年度新词语 教育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6:0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四川14名失踪驴友或被罚 12名救援队员失去联系
驴友们惊险穿越途中
  14人失踪四姑娘山追踪
  他们说对不起
  &没有想到惊动了这么多人,救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实对不起大家。&昨日,领队许宁以及驴友们就违规穿越行为表示道歉。
  他们或被罚
  此次救援费用正在核算。据初步估计,仅四姑娘山景区就花了超过10万元,这还不算卧龙、汶川、理县等地消耗的费用。这笔费用该谁出?景区尚无明确法规规定在哪种情况下被救援者应买单。目前,阿坝正在修订相关管理办法。
  他们还没回
  截至昨晚,前日上山搜寻的12名搜救队员因信息不畅,仍未与景区联系上,也不知道驴友出山的消息。目前,他们仍在山中搜救。
  从大山走出后,14人身体状况良好。9名驴友的组织者和领队许宁向参与救援的人们表示感谢,并公开道歉:&惊动了这么多人,确实对不起大家。如果对我有处罚,我愿意接受处罚。&
  领队愿受罚希望驴友引以为戒
  昨日下午,在面对众多媒体和当地政府以及省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时,许宁对这次穿越行为表示道歉:&没有想到惊动了这么多人,救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实对不起大家。&对自己和队员的违规穿越行为,许宁也表示了歉意,并称会接受处罚。&如果有处罚的话,我愿意接受处罚。&
  同时,许宁对全国所有关心此事件以及参与救援的所有人员表示感激。&事情发生后,阿坝州、小金县、汶川县及卧龙等地的救援队伍,立即投入大量人员进行搜救工作,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同时,许宁还希望全国驴友以此为戒。&希望全国各地的网友,不要再像我们一样。在进行穿越行为时,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守当地旅游管理机构的规定。&
  怕申报穿越遭拒所以违规登记
  四姑娘山景区户外运动管理中心的登记记录显示,许宁一行9名驴友只登记了6名,并且登记的行进方式为露营,而非穿越,3天返回。登记的路线也并非后来他们穿越的海子沟-龙眼-卧龙一线。景区管理局认为,这种行为属于违规穿越。
  对此,许宁承认,队伍最初的目的就是穿越,而非露营。在出发前,队伍所做的日程安排中,就安排了6天的穿越时间,并且带了11天的干粮和水。而许宁早在去年10月就曾在这条线上进行过穿越活动,后来因为下雪堵路,行进到犀牛海垭口就返回了。
  许宁说,之所以在登记时有所隐瞒,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申报穿越的话,可能不会得到景区户外管理中心的同意。&我们穿越的路线,并非一条常规路线,我们担心得不到允许。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这么远跑过来就白跑了,所以才会在登记时有所隐瞒。现在看来,我们当初想得太简单了。&
  都买了保险自称不知路被禁
  驴友们表示,他们在出行之前都购买了为期十天的人身意外保险,而且他们并不知道这条线路已于今年6月被禁。要是知道这条线路是违禁线路,他们不可能在出行前不加以考虑。&最起码也会有集体投票的程序。&驴友黄洪彪表示。对自己的穿越行为带来的相关人力、物力的消耗,驴友们也纷纷表示了歉意和内疚。
  队伍中唯一一位&90后&女生杨新仪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发现手机有信号时,她第一时间给家里报了平安。听到妈妈在电话里语带哽咽,她也悄悄红了眼眶。据她介绍,这次来成都接她的是哥哥,&想尽快回家!&
  对话领队许宁
  &再度违规上山逞能&?他说给大家添麻烦了,很抱歉
  在驴友们安全出山的同时,有网友在网上发现了许宁去年带队穿越四姑娘山失败的消息,此次再度&违规上山&有逞能之嫌。就此事以及此次&失踪&事件,成都商报记者对话许宁,一一求证。
  成都商报:据说,你去年也曾试图穿越四姑娘山这条线路但未成功,原因是什么?
  许宁:去年的雪非常大,人员的状态、装备等准备并不充分,当时我们为了安全就下撤了。只走了两天。所以这一次行动,我吸取经验,准备可以说非常充分。对于成功穿越很有信心。
  成都商报:出发前,知不知道这条路已被暂时封闭了?
  许宁:确实不知道,我没看到过公告。向导也说,走这条路没有问题。要是知道,我不会走这条路线。现在反思,虽然准备充足,但如果从纯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应该走常规的线路,这样安全保障的系数会更高一点。
  成都商报:你们改变路线,导致当地出动那么多人力物力来救援,你怎么看?
  许宁:这件事给大家添麻烦了,真的很感谢大家,尤其当地政府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当时在公路上看到救援队的时候,真的非常激动。真的是非常感谢所有为我们担忧和努力的人,同时也感到很抱歉。
  谁来买单
  仅四姑娘山景区就花了超10万元
  自10月9日开始,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开始出动救援队员对失去联系的14人进行救援,救援行动已持续了3天。&不仅景区出动人,汶川、卧龙、理县等各方也在积极救援。&四姑娘山景区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曾凡荣说。
  昨日,14名人员出山后,救援行动终止。目前,关于此次救援费用的核算正在进行中。但救援方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救援费用谁来买单?据统计,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仅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就出动人员300多人,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目前耗费的金额正在核算中,但据初步估计,仅景区耗费的财力就超过10万元,这还不算卧龙、汶川、理县等地消耗的费用。&曾凡荣说,&我们有一个统计,仅在救援一项上,景区每年就要多支出30万元以上。&
  然而,很少有游客在救援后主动买单。曾凡荣说,在救援时,第一时间是尽最大努力确保被救援者生还,往往不会考虑耗费了多少钱。&生命为重,耗费的钱都是在救援后才算的。&
  该谁买单
  阿坝正在修订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办法
  目前,景区还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在哪种情况下被救援者应为救援费用买单。&我认为,如果游客是买了门票,进行过登记,在景区内合理合法地开展旅游活动,出了问题,我们全权负责;但如果游客违规登山、穿越,出了任何问题,不仅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为了避免以后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目前,一部关于登山和户外运动的法规正在诞生中。&目前,《阿坝州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办法》正在修订中,这个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在哪种情况下,游客应为救援费用买单。&曾凡荣说。
  最新消息
  失踪驴友出山了
  12名救援队员失去联系
  昨日,14名失踪驴友终于走出了耿达乡正河沟。然而,前日上山搜寻的12名搜救队员因信息不畅,目前仍未与景区联系上,也不知道驴友出山的消息。目前,他们仍在山中搜救。
  这12名搜救队员在前日上午出发,在海子沟-犀牛海垭口-龙眼沟一带进行搜索,原定计划4天出来。为了保证安全,队伍行进之处,都在显眼位置扎上红色带子,方便后来人寻找及安全撤回。
  据曾凡荣称,由于通讯不畅,搜救队员目前还不知道驴友出山的消息,仍在山中搜救。按照出发前的约定,无论是否找到人,前日上午出发的12名搜救队员都应在13日早上回景区报信。&如果13日早上有人回来报信的话,我们将告诉他们驴友被找到的消息,并要求他们尽快撤回。&不过,因搜救路线长,即使知道了消息,这批搜救队员撤回最快也要在13日下午。
  另外,还有一支队伍共有3人,于前日下午出发前往四姑娘山幺妹峰附近搜寻。昨晚8点30分,成都商报记者得到消息,前往幺妹峰搜寻的3名搜救队员目前正在返回的路上。&现在,我最担心还在山里的那12名搜救队员。&曾凡荣说。
  协作唐阳华资格证被暂扣
  省登协将吊销其协作资格
  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昨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省登协已经暂扣了此次失踪队伍的登山协作唐阳华的协作资格证,并将于今明两日向其下达书面通知,正式吊销他的协作资格。
四川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男孩三度高考得高分均弃读 与“高考哥”面对面
  不解!杭州“高考哥”为何弃读人大复旦  陈一天说,2007年第一次高考,报的是浙江大学,分数636,与浙大当年最低录取分持平。最后没有被录取。2008年他考了617分,被人大录取,但专业不好。分,被复旦大学录取,但最终没有进喜欢的经济专业。索性决定,再试一年。  杭州一个叫陈一天的高中生连续四年参加高考,都考出600分以上的成绩,早就能读上不错的大学了 。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放弃。正因如此,陈一天在网络上被称为“高考哥”。  陈一天连续四年参加高考,年年考取高分 ,却年年不去读。有当地的记者他,陈一天说,2007年第一次高考,考的是理科,报的是浙江大学,分数636,与浙大当年最低录取分持平。最后没有被录取。其实内心最想上的是北京大学。2008年他转了文科,考了617分,被人大录取,但专业不好。分,被复旦大学录取,但最终没有进喜欢的经济专业。索性决定,再试一年。
  2010年,陈一天第四次参加高考,成绩是679分,这回填报的志愿是最想上的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连续三年考取高分,却都放弃上名牌大学的机会,令人不解。  有人发现, 因为高分,陈一天的名字连续三年出现在当地某高考复读学校的光荣榜上,成了这个学校对外招生宣传的活招牌。这样的巧合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最近,有位自称在该学校当老师的人称,陈一天是该学校雇请的高考枪手,并举报,像陈一天这样的优秀生,学校每年会给他十五万奖金。对于这样的猜疑,校方予以否认。而陈一天也告知记者说,自己不是什么枪手,家里条件也不错,不会为了钱而复读。三年复读,学校给他免了学费,第三年,学校给了两万五千块的奖金。今年,已经第四次参加高考的陈一天,考了679分,但是北大在浙江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686分,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再次无缘北大,不过陈一天说,他已经想通了,今年肯定是要去读大学的。&
相关推荐 &&
千呼万唤的《爱情公寓4》终于要上映啦,这将是该系列的完结篇,大家别错过哦,来关注《爱情公寓4》到底什么时候上映吧?
日前,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2013爆出完整节目单,除刘德华压轴曲目仍保密外,其他演唱曲目皆曝光。
新版《百家姓》出炉了全文,据说这一次编排的姓名排序有了很大的变化哦,首先是,原来排名第一的姓氏,为从“赵”姓变成了“李”姓,这是为什么呢?你想知道你的姓氏排第几吗?赶紧看看吧。
日会发生什么?随着日的临近,关于玛雅预言2012世界末日也疯狂起来,下面细数一下可能会发生的异常。
美国当地时间19日,失踪三周的华裔女生蓝可儿的尸体被发现在她所住的洛杉矶酒店Cecil顶楼的水箱中。
为何说蓝可儿是“离奇死亡”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所谓的“灵异事件”。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擦亮城市名片 维护窗口形象
11:49 来源:深圳交委
塘尾派出所召开火灾隐患警示会
11:41 来源:宝安消防
黄田派出所社区消防民警指导华丰第一 科技园开展消防演练
11:39 来源:宝安消防
矿物珠宝展开幕:开启地质科普风
09:21 来源:本地宝
网传外地车限行时间范围将扩大 深圳交警称是谣言
09:01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首超上海达10.04万亿 仅次于北京
08:53 来源:深圳新闻网
全球首批智能公交在深试运行 无人驾驶你敢坐吗
08:45 来源:深圳本地宝
深圳天气(12.4)晴天间多云 气温17-23℃
08:38 来源:深圳市气象局
石井街道开展存储及加工电池等火灾隐患场所排查治理及整治情况
17:02 来源:坪山消防
碧岭街道深入汤坑小学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16:46 来源:坪山消防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大家都爱看
汇深网 版权所有“高考哥”的理想与现实_网易新闻
“高考哥”的理想与现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高考哥”的理想与现实)
汪昌莲(职员)随着高考即将来临,一个与高考结下不解之缘的传奇人物——成都市刚满50岁的“高考生”梁实,又如期而至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最牛高考钉子户”,甚至说他是“现代范进”。从自己还是青春少年参加高考,考到和儿子同时步入考场,甚至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他还要进行第21次高考,梁实为何要独树一帜、一意孤行呢?首先,笔者想替梁实摘掉他头上的两顶“帽子”。其一,他没有成为阻碍推行高考制度的“钉子户”,高考管理部门也没有视他为“眼中钉”。其二,称他为“现代范进”,既是对人格尊严的侮辱,也是对当今高考制度的亵渎。因此,称梁实为“高考哥”,既符合网络民意,又实至名归。问题是,如果依然站在过去的起点上,去围观、评价“高考哥”的执着与痴迷,去感受他21次参加高考的悲情,去痛惜他几十年的大学梦想,就有点不识时务,甚至是杞人忧天了。如今“高考哥”是在轻松应考,考试成绩如何,是否被理想大学录取,也已经显得意义不大了。有人说,高考是梁实的“主业”,生意反而成了他的“副业”。其实恰恰相反,生意才是他真正的主业。试想,如果没有生意做支撑,“高考哥”拿什么去续写21次高考传奇?不如说他在“经营高考”,收获的是高旺的人气。对于“高考哥”来说,参加高考,已成为其成就事业的重要砝码,既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现实。
(原标题:“高考哥”的理想与现实)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