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全员德育,如何超越因材施教的近义词实施德育,如何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意思,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教师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名言,如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名言,因材施教的例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际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的实施。因材施教若要取得成效,其前提和基础是充分理解因材施教的内涵。因材施教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何为材""怎么教""如何施教"以及"实现什么目标",在充分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因材施教的实施路径,从教师理念的现代化、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施教载体的优化处着手。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高等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内涵及实施路径|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中外企业家 2013年6Z期 文档列表
作者:陈兴淋 徐铮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于璐 詹蕾 张曼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易滢滢 禹登科
 单位: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
作者:张琳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金融教研室
作者:杨朝晖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作者:郝帅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
作者:刘京威
 单位:点点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郭建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财政局会计管理办公室
作者:张治军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烟草专卖局
作者:陆新
 单位: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伍勇刚
 单位: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杭州)有限公司
作者:栾虹 赵斌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王芷汀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龚姝颖
 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
作者:魏剑 李霞
 单位:广东肇庆市古塔路27号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张瑾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宋灿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郑志浩
 单位:新乡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
作者:唐丽娟
 单位: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冉瑞栋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何浩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梁浩
 单位: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
作者:杨伟红
 单位:新密市牛店镇人民政府
作者:李国山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图嘎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分公司
作者:杜雪梅
 单位:海南德义堂药业有限公司
作者:张慧
 单位:安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丁芳芳 王超
 单位:安徽大学法学院
作者:杨艳菊
 单位:郑州铁路局郑州电务段
作者:唐文君 梅燕秋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高现龙
 单位:宜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王建伟
 单位:巩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许永庆
 单位:安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李晓洁
 单位:河南郑州荥阳联社
作者:黄英峰
 单位: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王红
 单位:新乡市市郊公路管理处
作者:李瑞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
作者:毛建华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
作者:石燕
 单位:一拖(洛阳)开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马蕾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
作者:赵文智
 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城区北旺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刘艳
 单位:濮阳范县供电局
作者:邵庆玲
 单位:广东粤电云河发电有限公司
作者:张旻
 单位: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作者:孙晓东 刘雨
 单位:威海城建集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吴松莲
 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
作者:易善秋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管理科学系
作者:秦华
 单位: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王海霞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财政局会计管理办公室
作者:章志杰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陶媛
 单位:徐州市铜山供电公司
作者:葛士华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傅恩荣
 单位:许昌美特桥架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侯彦良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康中新
 单位:四平供电公司办公室
作者:任萧雨
 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刘丽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
作者:刘亚利
 单位:中国联通河南省分公司
作者:张海云
 单位:郑州恒生实业有限公司
作者:常明
 单位:郑煤集团嵩阳公司
作者:岳朝伟
 单位:郑煤集团嵩阳煤业公司
作者:张瑞英
 单位:河南省安装集团化电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李学云
 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销售中心
作者:李焕娜
 单位: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作者:王新文
 单位:河南省洹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郭飒敏
 单位: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作者:赵素娟
 单位:义煤集团房地产分公司
作者:闫成刚
 单位:中粮融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100-100页
作者:李景丽
 单位:河南省绿士达园艺有限公司
第101-102页
作者:王丽娟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103-103页
作者:程萍
 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第104-105页
作者:胡云斌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第106-106页
作者:吴创现
 单位:河南省禹州市电力工业公司
第107-107页
作者:郭亚楠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108-108页
作者:陈发明 倪克兴 刘杰
 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
第109-109页
作者:张燕
 单位:驻马店市公路管理局
第110-110页
作者:樊俊
 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第111-112页
作者:张久华
 单位:海南航空西安运营基地
第113-113页
作者:杨俊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煤矿工会
第116-116页
作者:杨军
 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117-117页
作者:陈斌
 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
第118-118页
作者:赵新霞
 单位:义煤社保中心
第119-120页
作者:杨玉凤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古莲河露天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第121-121页
作者:林如婷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第122-122页
作者:金瑜琴
 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第123-123页
作者:陈华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第124-124页
作者:陈惠霞
 单位:平顶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第125-126页
作者:刘可一
 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
第127-127页
作者:马丽萍
 单位:晋城煤业集团工会
第128-129页
作者:石珍贞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第130-130页
作者:吴雨
 单位:陕西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
第131-131页
作者:孙东培
 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第132-133页
作者:胡新景
 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图书馆
第134-135页
作者:李先岭
 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136-136页
作者:武爱娜
 单位:郑煤集团运销公司
第137-138页
作者:王志红 李建成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第139-139页
作者:刘有顺
 单位:兰州石化公司员工职业教育学院计算机培训部
第140-140页
作者:唐蕾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第141-142页
作者:梁晓军
 单位: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143-144页
作者:牛乾 李邦帅
 单位: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第145-145页
作者:张亮
 单位:睢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146-146页
作者:宋雨航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第147-147页
作者:王海霞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白龙矿区分院
第148-148页
作者:周亚妮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149-150页
作者:张丽丽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151-151页
作者:陈锦章
 单位:广东南方电视台
第152-154页
作者:李丹
 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
第155-155页
作者:吴佳柱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
第156-157页
作者:屈思龙
 单位:陕煤化建设神府掘进分公司
第159-159页
作者:周碧祥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水利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第160-161页
作者:郭绍民
 单位:93995部队理训系政治教研室
第162-162页
作者:师丽娟
 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党委宣传部
第163-163页
作者:么秀杰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第164-166页
作者:杨芳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第167-167页
作者:任怀琎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168-169页
作者:李建超
 单位: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第170-171页
作者:刘丹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第172-172页
作者:文平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173-173页
作者:王春英
 单位:朝阳市财经学校
第174-175页
作者:邢春梅 岳海峰
 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176-176页
作者:徐先战
 单位:菏泽学院
第177-177页
作者:袁建中
 单位:江苏省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第178-178页
作者:曾醒华
 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第179-180页
作者:余湘青
 单位:浙江警察学院
第181-181页
作者:袁显峰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教务处
第182-183页
作者:梁琳 张志祥 吕园园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第184-185页
作者:邓国萍
 单位:南通体臣卫校海安校区
第186-186页
作者:张萌 景晓燕 李梅 袁艺 岳琪 李占双 董国君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第187-187页
作者:张鑫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第188-188页
作者:赵绍普
 单位: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第189-189页
作者:钟浩添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第190-190页
作者:杨晓华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191-192页
作者:王柔化 宋立 王凤杰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193-193页
作者:申冬梅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194-194页
作者:程玉莲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第195-196页
作者:肖文艳 曾敏 陈二春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第197-198页
作者:白振荣 吴晓宇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第199-199页
作者:花虎
 单位:宿迁学院
第200-201页
作者:张仙娥
 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第202-202页
作者:祝冬军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二中学
第203-203页
作者:祝晓明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基础部
第204-204页
作者:苟巧玲
 单位:石河子大学五家渠商学院
第205-206页
作者:秦莉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
第207-207页
作者:崔青洙
 单位:龙井市东盛涌镇中心卫生院
第208-209页
作者:张天 孙毓川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第210-211页
作者:万晓林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212-215页
作者:李先超
 单位:滨州市公路工程监理处
第216-216页
作者:郭静静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公路局
第217-217页
作者:胡娜 戴迎迎 程朝欣
 单位: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第218-219页
作者:邓红梅
 单位: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第220-220页
作者:毛安华
 单位:神华宁煤能源工程公司环安分公司
第221-221页
作者:林建西
 单位:神宁集团银北矿区水电分公司
第222-222页
作者:张金龙
 单位:神宁集团银北矿区水电分公司
第223-223页
作者:冯永生
 单位: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第224-225页
作者:苏存军
 单位:赤峰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
第226-226页
作者:陈毓峻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政府
第227-227页
作者:李再春
 单位: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第228-228页
作者:李松
 单位: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229-231页
作者:汪海龙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232-232页
作者:王宏周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第233-233页
作者:焦秋霞
 单位:周口市国土资源局
第234-235页
作者:于晓华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236-236页
作者:龚文艺 何国梅 彭顺东
 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
第237-237页
作者:杨洁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238-238页
作者:王小平 庞俊峰
 单位: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
第239-240页
作者:田烨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第241-241页
作者:刘佳磊
 单位: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第242-243页
作者:张爱惠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
第244-245页
作者:杨一涛
 单位:保山市委党校
第246-246页
作者:王昆
 单位:新乡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
第247-248页
作者:何梅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249-250页
作者:文婧
 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251-252页
作者:于晶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第253-253页
作者:付玲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第254-254页
作者:王刚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255-256页
作者:崔玉娈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第257-259页
作者:徐飞强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260-261页
作者:李海宁 张新宇
 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第262-262页
作者:湛霞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263-263页
作者:李勇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264-265页
作者:孙思晗
 单位:北京紫宸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266-270页
作者:丁芳芳
 单位:安徽大学法学院
第271-271页
中外企业家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中外企业家杂志社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23-1025/F
邮发代号:2-287
创刊时间:1984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334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您当前的位置: >
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有一定生理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学生( 比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多重残疾等), 他们特有的生理缺陷导致了其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和生活障碍。 他们心理上的自卑、退缩、冲动、自我怀疑和自我迷失等表现较为明显,他们与正常人在心理、品德等方面有哪些共性和个性,他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应该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探究。
  一、常规工作是基础是保障。
  ( 一) 狠抓安全教育保证学生安全、学校稳定。 德育无小事,学生安全更是大事。 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理障碍各异,安全工作极其重要,比如智力障碍学生没有触电危险的意识,易触碰电路、容易互相伤害和自残;自闭症学生喜欢单独行动和做重复性机械性动作、盲生看不到看不清生活中的环境易发生危险[1]、聋 生对安全规则的接受性最差且在体育运动中爱做危险性动作等等[2],都需要重点关注和有针对性矫正:对于培智学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等需要每学期初、学期中段及学期末,定期进行开安全主题班会等。 从夯实学生基本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出发, 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外生活里的用电、防火、防灾、防雷电,注意交通安全、注意煤气使用安全,防溺水、火灾脱险和自然灾害逃生等等,并且坚持抓反复、反复抓。
  ( 二) 做好班主任思想工作,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意识。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广大教师的德育意识, 提高其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中的德育渗透的能力和自觉性, 要做好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强化其责任意识。
  让班主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和最终目标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班主任津贴和评优晋先。 另一方面帮助其理顺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明确班主任的权利职责,努力施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及人性化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路径和思维方法的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实施更具人文关怀、更具实效性的班级管理工作。 同时要求班主任定期上交一份班级管理总结反思,并以此为根本,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总结活动,以便相互借鉴学习推广。
  ( 三) 做好学校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与培训工作。 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还能真正利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起到带头、示范和表率作用。俗话说,好的学生干部顶半个班主任。 首先就要做好品德优良、行为习惯正确、学习成绩较好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潜力学生的选拔工作。特殊学校尤其是类似于我校这样聋哑学生占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智力环境与品德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其次,以定期、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品德修养, 塑造他们起标杆作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沟通协调及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在各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并逐步让这股力量成为学校正确价值导向、健康积极舆论氛围的无形打造者。
  二、坚持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规律,实施重难点突出的德育教育。
  ( 一) 稳抓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极其重要,故学校应加大低年龄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常规训练,明确目标,每周的德育重点和常规训练要求是学生行动的准则。
  根据重大节日、学校的中心活动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系列、有重点地坚持公布& 一周一要求&. 每周的要求力求做到语言生动、目标明确、易懂,针对小学部和中学部的各自特点,分步分批次要求,形成特色。 为了使& 一周一要求&真正得到落实,得到效果,德育处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进行国旗下讲话,针对每周的要求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动。 坚持常规评比,形成机制,因为常规评比是确保学校各项制度的落实,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种激励措施,比如,我校的常规评比内容是:早读、早操、课间、食堂、午休和卫生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常规评比内容,以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班级量化考核。 德育处要结合《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要求和各类残疾儿童身心特点,拟定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标准、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品质素养方面的具体方案,尤其是针对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给予重点关注与突破。
  ( 二) 以& 爱 &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渗透 .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其中包括师爱、亲情爱、社会爱、同伴爱等。 积极倡导学校教师要全面关心残疾学生成长,无微不至,用特殊教育教师师德要求实施教育工作,当然,必须坚持严格、严肃、严厉要求与尊重、关爱并重的教育思路和德育方式,必要的惩罚和适时的纠正是肯定的,但一定要注意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学生意识到惩罚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接受道德熏陶最早的地方,学校应注意引导父母应将爱的雨露更多播洒在残疾孩子身上,让他们享受到亲情温暖。 学校应多与社会各界联系,鼓励社会成员为残疾学生献爱心。 学校教育方式上要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激人和以理服人,抛弃单纯的德育知识的单项灌输方式,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体,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实实在在的道德活动。
  如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角色扮演的体验模式,如日常生活中进敬老院、 自然灾害面前的互助互帮及捐款捐物活动、两难生活情景的道德判断与抉择等方式。
  ( 三) 加强残疾学生挫折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学生自我自律教育。 由于残疾学生的生理残疾,致使其信念不坚定、意志脆弱、责任感意识不强、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 针对此问题,学校德育处应把学生的挫折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或者说首要位置。 残疾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待一辈子,老师不可能照看他们一生、家长也不可能照顾其一辈子, 作为社会中的少数量的弱势群体的残疾学生,走出社会、融入社会是无容置疑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费心思对残疾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针对残疾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榜样示范及引领教育, 结合多媒体直观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事迹、邀请英雄人物现身说法,让学生与他们亲密接触,增强学生对道德意志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树立主动锻炼自己意志的愿望;组织安排提高残疾学生意志力的活动,如登山活动、定期运动会、拔河比赛和大帮小等等。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和女生的自我保护方面, 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释放和心理疏导服务的场所与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成为学习的精神财富。 &
  教师、 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一味的讲解与灌输有时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师生关系。因此,要重视残疾学生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反省教育,最终实现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自觉。
  三、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特殊学校德育工作效能。
  ( 一) 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强化班主任及教师的德育科研意识。 特殊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且无比艰辛,因此要在学校营造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尤其在校内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例如,提炼班主任工作总结及反思,使之成为全校教育问题的良好对策,做好交流宣传工作,把相关成果迅速共享,帮助全校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再如,残疾学生尤其是聋生既容易接受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腐蚀,不懂得辨析是非,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不懂法。
  针对这些情况,德育处应认真讨论和探究出适合某种残疾类型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可以让盲生收听相关收音机专题节目、到法院庭审现场聆听等;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聋生和有残余视力的盲生可以组织监狱参观,请派出所、法院的同志到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 用典型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观看禁毒图片展等,以期通过不懈努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辨别事非的能力。 还有关于学生健康上网、理性上网的问题, 也应该加以重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帮助自己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健康成长。
  ( 二) 构建回归生活的德育体验路径。 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头,各种德育理念来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失去德育自身的生命力与实效性。
  真实生活在特殊学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生活。 学习是残疾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任务。 全体特殊学校教师应树立起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极其重要途径的意识,广大教师应帮助和引导残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教育,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残疾学生把努力学习和残而有为、自强不息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交往生活。比如聋生与盲生自身障碍使其体验较多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导致自我怀疑而失去自信,产生严重的人际生活自卑感。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残疾学生交往的任务, 尝试增设中、高年级人际交往课,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以多样化的灵活方式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平等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其顺利& 回归主流&打好基础。
  (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从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两方面入手。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校园物理环境,在宣传栏、教室走廊、班级内空间呈现正面积极的名人名言、模范人物传记等内容。 也要注意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引导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布置宿舍,使宿舍优雅温馨又不失文化韵味,让宿舍不但成为他们休憩的最佳场所,也成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软件文化方面主要从校风校纪、生活方式、文化娱乐及舆论风气等方面进行正面隐性营造。
  例如,针对聋生的视觉优势、 形象思维能力发达与直观体验需要强烈的特点,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重视并多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道德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等教育。 由于一定的生理障碍,残疾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式没有健全人那么完整和丰富,最熟悉的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作用重大,因此一个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教育合力的共同作用。 要注意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经常沟通,在教育方法、评价方式、价值引导及情感教育方面要努力达成一致, 以便于教育作用的合力发挥。倡导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在言行着装等方面要适度得体,给学生良好的正面启发与引导。
  ( 四) 重视学校 、社会 、家庭三维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 特殊学校学生总人数都较普通学校少很多,但依然要重视校内少先队与团队活动的多样化开展,让残疾学生在享受到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少先队员和团员一样的权利同时,使他们认识并逐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在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特殊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授手语、盲文、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知识,指导和帮助家长学习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商育人之道。 也要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倡导人们树立正确认识、平等对待的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共同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形成三维一体的合力德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 M] .南 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
  [2]杨韶刚。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特殊教育的德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9):17-21.
  [3]曾 昭皓。德 育动力机制研究 [D].西 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周朝坤。聋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J].南 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2):18-21.
  [5]李晓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13(11):6-7.
  [6]苏 霍姆林斯基。给 教师的建议[M].北 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7]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8):78-82.
  [8]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上个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以教学效益为研究核心,让..
学校文化是变动不居的。它前进变化的动力既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所带来的震..
、、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有一定生理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学生( 比如听力障..
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英语以实用为主,够用..
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 2..
在笛界中盛传着一句话:凡是有吹笛子的地方,就有赵松庭的学生。 赵老师桃李满..
教学理论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