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达3厘米的脑肿瘤不属于供应链特性的是什么特性

脑肿瘤病人的饮食治疗 - 神经外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453|回复: 1
脑肿瘤病人的饮食治疗
阅读权限2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健全饮食对肿瘤病人的治疗作用
    原著:Jeanne M. Wallace, PhD, CNC
    编译:魏社鹏
&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不只一个器官或组织都存在有原位癌,这些原位癌直径在1~2mm以内,仅仅通过弥散而获得营养支持。一旦我们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即会有新生的血管长入这些原位癌内,从而使得肿瘤细胞飞速增长,恶性肿瘤因而形成。因此健全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人类才能和这些原位癌保持一种共存的状态。因而21世纪可以称之为人瘤共存的世纪。现实告诉我们,对于恶性肿瘤,进行穷追不舍的激进的治疗,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不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很可能会使我们过早的失去了亲人。因此不要仅仅把每日三餐认为是填饱肚子和满足口感的机会,21世纪了,我们非常需要探讨一下每日所吃食物的医学价值。
  在三餐中,我们应该主动去选择那些能促使我们的基因表达正常,消除体内炎症,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以及能够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食物。
  本指导方针将会使您获得利用健康饮食来达到保健和治疗功效的能力。
  1.健全饮食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很久以来,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的抗肿瘤特性被归因于它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成分。最近,研究者发现,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包含有成千上万的其它复合物,这些物质通称为植物营养素。研究表明,很多植物营养素表现为显著的抗肿瘤特性。
& & 很多常见食物中的植物营养素被发现能够促进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肿瘤细胞死亡。
& & 这些食物包括:榄香烯(姜),红橘素和柠檬烯(柑桔皮),儿茶精(绿茶)和花青素或花青甙(越橘和北美沙果)。
木黄酮(大豆)则表现为对肿瘤的多种抑制作用,包括与化疗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最令人注目的是,新近发现的植物营养素对我们的基因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基因并不是固定和永久不变的。更正确的说,基因依据营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在改变着自己的表达。新近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营养素能够抑制致癌基因,增加抑癌基因的表达。
& & 一项著名的研究表明,当实验鼠被饲以现代的美国人食用的植物营养素缺乏的食物时,它们的基因表达则转向肿瘤;当同样的实验鼠被饲以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素的食物后,他们的基因表达则出现逆转,回到了健康状态(Augenlicht 等.,2002)。
& & 本质上,存在于食物的植物营养素是最丰富的抗氧化剂来源,远远超过维生素胶丸。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为125单位,但是每吃一份食物如越橘,肉桂,石榴汁,无花果,洋李,覆盆子,绿茶,草莓,菠菜和甘蓝(Cao 等., 1996)就可达到1000单位的抗氧化能力。
   以食物为基础的抗氧化剂可以很明显的促进基因稳定性,并抑制基因向肿瘤细胞突变,从而避免出现肿瘤的恶性进展或者对化疗的抵制(French 2003; Boik 2001; Louw 等, 1997)。
特定水果,蔬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单位)如下:
    &3000:越橘;
    &2000:薄荷科芬芳植物,石榴汁,无花果,肉桂;
    &1000:洋李(干梅子),石榴,沉金,覆盆子(红莓),黑莓,抱子甘蓝,绿茶,草莓,菠菜,羽衣甘蓝均;
    &500:燕麦糠;柑橘,李子,红卷心菜,酸果蔓的果实,花茎甘蓝(绿花椰菜),荷兰芹,矮糠。
为此,我们要挑选那些深颜色的,色彩鲜艳的农产品;还要强调新鲜的,本地区生产的有机的蔬菜和水果;并保证每日摄入超过5000单位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植物营养素。
& & 2.植物营养素的炎症抑制作用:
控制炎症在缓解症状方面和对激素的依赖方面都非常重要。同样,抗炎治疗在减慢肿瘤生长方面也很关键。这是因为大部分肿瘤是利用炎症过程来生长和进展的(Wallace 2002)。
有研究表明,体内过量的炎性复合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Shono 等, 2001)。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你体内的炎症水平并改善你的预后。
   为了帮助降低体内的炎症,我们应该首先知道脂肪的作用。脂肪参加生物细胞膜的构成,并帮助制造化学信使(类花生酸类物质)来调节炎症。
不容置疑,饱和的、氢化的和反式的脂肪是炎症的促进物质!多注意购买的食物的成分标签,避免食用氢化的脂肪。这些和其它的Ω-6脂肪一样都是促炎症反应信使的前体;而Ω-3脂肪则是抗炎性反应的物质。Ω-3脂肪来源的食物有冷水鱼类(沙丁鱼,鲔鱼,鲭(鱼),北美湖中所产的灰鳟鱼,大西洋的大比目鱼,青鱼和野生的大马哈鱼),亚麻籽,和有机的草食动物的肉,家禽,鸡蛋和奶制品。Ω-6脂肪主要存在于商业饲养的(吃谷类的)肉类,家禽,奶制品和鸡蛋;同样也存在于坚果,种子,人造黄油和植物油(例如玉米,花生,芸苔,红花,大豆,向日葵和葡萄籽油)。
橄榄油属于Ω-9脂肪,也是有益的。它应该作为烹调和色拉味调料的主要瓶装油。典型的美国饮食提供的Ω-6脂肪是Ω-3脂肪的10-20倍,但健康的比例应为3:1 或者 4:1。减低Ω-6(选择健康的Ω-6食物例如坚果,种子和酪梨)和增加Ω-3脂肪的摄入。过量的摄入糖果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增加炎症(Seshadri 等, 2004),同时也会抑制免疫功能。
一个有益健康的饮食(强调健康的脂肪,全谷类,豆类)和大量的摄入蔬菜与水果被证明能减少炎症(Esposito 等, 2004)。限制糖果和精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谷类,生面团等)的摄入,改为选择全谷类的高纤维的食物。注意观察每个生面团是不是含有2g纤维,每片面包是否含有3g纤维,每碗谷类食品是否含有5g纤维。考虑用龙舌兰浆,甘氨酸,木糖醇或者糙米浆来代替桌子上的糖果。
3.植物营养素的抗血管新生作用:
血管新生指的是肿瘤细胞通过刺激新生的密集的血管网的发展从而增加肿瘤生长和进展的过程。许多促进血管发生的酶都需要铜离子。避免摄入过量的铜能帮助减少血管发生。
   富铜食物包括有壳类水生动物(龙虾,牡蛎,螃蟹和蛤蚌)。器官肉类(肝脏和肾脏),巧克力果酱,以及放在铜盒子里的果酱和蜜饯。假如家里的送水管道是铜制的,则可能需要过滤器来过滤饮用水;另外避免使用铜制的锅和盘子。
炎症同样也是一个血管新生的促进剂,所以前面探讨的在于减少炎症的措施也非常重要。过量的糖类和太多的热卡都能促进实验动物中的血管发生的观点已经得到证实(Mukherjee 等, 2002; Seyfried 2001)。
增加摄入低热卡的食物和营养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和全粮面包)同时减少精制和加工过的食物的摄入。
许多营养素已经被证明具有抗血管发生的特性。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帮助你抑制血管发生。这些食物包括:
三羟黄酮,一种生物黄酮素,在很多常见的植物中都可以发现:薄荷,麝香草,薄荷科芬芳植物,荷兰芹,马郁兰和矮糠(Fang 等., 2005; Loboda 等., 2005)。其它还有芹菜,莴苣,苹果,豆类,绿花椰菜,樱桃,葡萄,洋葱,西红柿和朝鲜蓟。
浆果类:越橘,樱桃,酸果蔓,覆盆子和草莓(Bagchi 等, 2004; Roy 等., 2002)。
发现于沉金和咖喱粉的姜黄(Arbiser 等., 1998; Gururaj 等., 2002)。
大蒜(Shukla 等., 2002)
木黄酮:豆类食物(豆腐和豆浆)(Dulak 2005)。
  绿茶(Dulak 2005; McKenna 等., 2000)。
  Ω-3脂肪:存在于冷水鱼类和有机的草食的动物肉类,家禽,奶制品和高的鸡蛋中。白藜芦醇可发现于葡萄,浆果和花生中(Lin 等., 2003; Brakenhielm 等, 2001)。
硒:巴西坚果是硒最丰富的来源(275mcg/3-4个坚果)。
  4.针对肿瘤饮食治疗的植物总览:
浆果:越橘,覆盆子,樱桃,草莓,酸果蔓(花青素,蹂花酸,白藜芦醇)
十字花蔬菜:arugula,花茎甘蓝,绿花椰菜,卷心菜,花菜,抱子甘蓝,芥蓝菜,羽衣甘蓝,大头菜,小红萝卜,芜菁,豆瓣菜(吲哚-3-原醇),巴西坚果(硒,镁),胡萝卜,西葫芦,山药,和所有的黄色,橘色和绿色的水果和蔬菜(类胡萝卜素),柑橘皮(柠檬烯,红橘素),姜黄(酸性黄),大蒜(硫化丙烯),姜(榄香烯),绿茶,白茶或黑茶,薄荷,荷兰芹,麝香草,马郁兰(三羟黄酮),蘑菇(维生素D和β-葡聚糖),洋葱和苹果(槲皮(黄)素),花生(白藜芦醇),迷迭香(鼠尾草酚)。
  其它:矮糠,黑胡椒,肉桂,薄荷科芬芳植物(抗氧化剂),菠菜,羽衣甘蓝,芥蓝菜,甜菜绿,牛皮菜(叶黄素,液态氧抑制剂),绿藻,螺旋藻,大麦,覆盆子,草莓,核桃(蹂花酸),柿子椒,西红柿(番茄红素)。
学习了,谢谢分享这么好的资料,这些食物用,什么提炼呢?
Powered by顶叶脑癌有什么症状,顶叶肿瘤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多数患者均可出现肯定的症状和体征,尤其伴有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那么,我们就下面就顶叶...
脑癌患者可出现精神活动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情绪变化如焦虑、紧张、易激惹、消沉、情绪淡漠等;人格的突然转变如宽宏大度变得斤斤计较;认知功能下降如执行力下降...
80%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脑癌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脑癌晚期死什么症状?相信是多数的患者不了解的,心专家提醒我们这样是很危险的,我们预防癌症要做到早发现...
早期脑癌是什么症状呢?脑癌是颅内的恶性肿瘤,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为止,对脑癌的病因还没有研究彻底。那么你知道脑癌的早期症状有...
脑癌晚期死前症状有什么?有很多脑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专家介绍,患者了解脑癌晚期症状对脑癌晚期患者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晚期脑癌吐血症状严重吗?脑癌晚期症状多是由肿瘤压迫造成的,头痛、精神异常、视觉障碍甚至癫痫都是脑癌晚期的症状表现。脑癌症状多以间断...
脑瘤中期症状,脑瘤会发生很大的危害,会严重的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应该注意治疗方法,注意积极的治疗,对于脑瘤的症状,应该注意了解...
脑癌又称颅内肿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多数可以产生头痛。那么儿童患脑...
脑肿瘤晚期的症状,脑肿瘤疾病发展到晚期,几乎跟脑癌没什么区别,对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困扰,因此只有对脑肿瘤晚期的症状进行及时了解,才...
说到脑部疾病,大家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脑癌,因为这是目前发病率相当高的一种癌变疾病,脑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脑癌发...
脑瘤指的是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
脑瘤指的是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
东院: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西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胶 质 瘤
  化疗:原则上用于恶性,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X-刀、&-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但随着伽玛刀医生对胶质瘤治疗的不断探索,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直径超过3厘米的大的胶质瘤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放疗: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手术: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①明确病理诊断,②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③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④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⑤获得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刀等。
  胶质瘤的特点及治疗现状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
  松果体细胞瘤:颅内压增高;听力及眼球运动障碍,影响到视力下部表现为、嗜睡和等,症状表现为性征发育停滞或不发育;部分患者可出现发作及意识障碍。
  2、位于侧脑室者有对侧锥体束征;后颅凹者内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运动失调,第三脑室者为双眼上视困难。
  1、及占位引起高颅压症状,儿童常见头颅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脉络丛乳头状瘤:
  ③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室管膜瘤①颅内压增高症状②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困难) 、小脑症状(走路不稳 、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
  ④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重要特征。
  ③复视、、头颅增大(儿童)、呛咳等。
  ①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②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髓母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胶质母细胞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2、局部症状依生长位置不同而异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
  星形细胞瘤: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星形细胞的肿瘤 混合性胶质瘤1、星形细胞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3、胶质母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1、 脉络丛乳头状瘤5、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2、脉络丛癌少枝胶质细胞的肿瘤 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1、少枝胶质细胞瘤 1、星形母细胞瘤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2、星形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性肿瘤 3、大脑胶质瘤病1、室管膜瘤 松果体肿瘤2、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1、松果体细胞瘤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2、松果体母细胞瘤4、室管膜下瘤 3、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胚胎性 神经元胶质细胞瘤1、髓上皮瘤 1、神经节细胞瘤2、神经母细胞瘤 2、神经节胶质瘤3、室管膜母细胞瘤 3、间变性(恶性)神经节胶质瘤4、神网膜母细胞瘤 4、中枢神经细胞瘤5、髓母细胞瘤 5、嗅神经母细胞瘤几种常见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胶质细胞瘤的分类:1990.WHO将胶质瘤进行分类,见下表:
  胶质细胞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3)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波,有时只能定侧。
  (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着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神经胶质瘤诊断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临床过程等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
  各类型神经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大多发生在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成人大脑半球,在儿童则多发生在小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多见于第四脑室;少枝胶质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小脑蚓部。
  性别以男性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年龄大多见于20~50岁间,以30~40岁为最高峰,另外在10岁左右儿童亦较多见,为另一个小高峰。
  神经胶质瘤流行病学神经胶质瘤在颅内各种中最为多见。在神经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常见,其次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占第三位。根据北京市宣武医院和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统计,在2573例神经胶质瘤中,分别占39.1%、25.8%和18.2%。
  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幕上大脑半球可产生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过中线,可造成楔形坏死。胼周动脉亦可受压移位,严重的可发生供应区。更重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即颞叶内侧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颅窝移位疝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中脑的大脑脚受压产生对侧偏瘫。有时对侧大脑脚压迫于小脑幕边缘或者骨尖,产生同侧偏瘫。脉络膜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亦可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最后压迫脑干可产生向下轴性移位,导致中脑及桥脑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呼吸深而不规则,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最后停止,血压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后颅窝肿瘤可产生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严重时延髓腹侧压迫于枕大孔前缘。幕上亦可伴发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规划。随后停止,血压下降,脉速而弱,终致死亡。
  神经胶质瘤发病机理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着,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有些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有定位意义。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产生复视。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不显着,且因后颅窝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的发展,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呕吐、视力减退、复视、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胶质瘤临床表现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采用的是分类比较简单的Kernohan分类法。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各型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在脑半球。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卷板机 潜艇 直径达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