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生成乙醚反应类型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乙醚怎样计算产率,理论值怎样计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乙醚的制备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乙醚的制备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6:14: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乙醚的制备
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在确定C2H6O是乙醇还是乙醚时能否根据该物质能否与钠反应来确定,而不根据计算产生氢气的多少来确定?因为所有见过的习题里面都是根据该物质与钠反应并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来确定是否是乙醇,但是好像乙醚不能和钠反应,既然如此,能不能像问题里面那样检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这是教学改革之前,人教版化学书上的一个实验.它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默认你不知道CH3OCH3能不能与Na反应…………………………这才是坑…之处啊!因为CH3OCH3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H,而CH3CH2OH有3种,他们分别与Na反应,放出的H2肯定不一样多.所以用Na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来区分是否是乙醇 后来课改,觉得实验有缺陷,就从课本上删除了但还存在于一些练习题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具体的肯定可以,但是要增加一个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这个内容。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CH2=CH..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CH2=CH2+B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1,2-二溴乙烷
密度/gocm-3
-116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层(填“上”、“下”);(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的方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海南
(1)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故答案为:d;(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答案为:c;(3)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故答案为:溴的颜色完全褪去;(4)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故答案为:下;(5)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故答案为:b;(6)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不同,两者均为有机物,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故答案为:蒸馏;(7)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故答案为: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CH2=CH..”主要考查你对&&其他物质的制备(硫酸铜晶体、铁红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其他物质的制备(硫酸铜晶体、铁红等)
实验室制取甲烷(CH4):(1)反应原理:CH3COONa+NaOHCH4+Na2CO3(2)发生装置:固+固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无 (6)检验方法:①点燃,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H2O和CO2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NO):(1)反应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发生装置:固+液→气(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5)尾气处理:收集法(塑料袋) (6)检验方法: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氮(NO2):(1)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发生装置:固+液→气(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5)尾气处理:碱液吸收 (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实验室制取氯化氢(HCl): (1)反应原理:2NaCl+H2SO4Na2SO4+2HCl?(2)发生装置:固+液→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5)尾气处理:水(防倒吸装置)(6)检验方法:①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靠近浓氨水冒白烟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1)实验原理: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硫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在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2+,Cu2+与SO42-结合得到硫酸铜: 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滗法除去。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0~100℃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2)实验步骤 ①称量1.5g铜屑,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②加5.5mL3mol/L硫酸,2.5mL浓硝酸,反应平稳后水浴加热,补加2.5mL3mol/L硫酸,0.5mL浓硝酸;③铜近于完全溶解后,趁热倾滗法分离; ④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结晶膜出现; ⑤冷却、过滤; ⑥粗产品以1.2mL水/g的比例,加热溶于水,趁热过滤; ⑦滤液冷却、过滤、晾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⑧称重,计算产率。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1)反应原理:FeS+2HCl→H2S↑+FeCl2(2)发生装置:固+液→气(启普发生器) (3)净化方法:饱和NaHS(除HCl),固体CaCl2(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CuSO4溶液或碱液吸收(H2S+2NaOH==Na2S+H2O或H2S+NaOH==NaHS+H2O)(6)检验方法: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湿润的醋酸试纸黑
发现相似题
与“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CH2=CH..”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586949621033628762894001106796浓硫酸加热制取乙醚
我的图书馆
浓硫酸加热制取乙醚
乙醇和浓硫酸制乙烯或乙醚时没有用温度计,加热至刚沸腾时混合液变褐色,继而变黑,瓶中有白色气体产生,收集后气体少时味香,浓时变得刺激性,可燃,火焰蓝色近乎无色,用冰水降温后仍为气态,且香味能部分溶于水。实验完时锥形瓶中基本上都是黑色固体。这是怎么回事?制出来的好像又不是乙醚又不是乙烯,也不是乙醇蒸发出来。假如实验一切正常,现象是怎样的?怎么知道是乙醚还是乙烯?我也知道最后的黑色物质是炭黑,但脱水后的水怎么也不会有味道吧,而且得到的气体沸点还低于零度,这是什么气体呢? 主要是问那是什么气体! 老师说要快速达到140度才能制出乙醚,那用什么方法可快速达到?我使用酒精灯,结果就这样了。我有更好的答案分享到:提问者采纳黑色固体应为碳单质,由乙醇碳化而得。得到的气体有和二氧化硫,或许还有二氧化碳。实验正常时,溶液会呈现出一定的褐色,并有气体放出。对于乙烯和的检验,可以用:乙烯使之褪色:与其不互溶,分层。可以在反应物中插上,先用加热到约140度,然后间歇加热,维持温度。提问者评价对啊,怎么没想到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真是谢谢了!是反应条件,它的作用是脱水,所以方程式就是两分子乙醇生成一分子和一分子水,这样就可以值了。是实际生成的的量除以理论值。乙醇在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时制取乙烯。方程式:CH3CH2OH --(,170℃)--&CH2=CH2↑ + H2O在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方程式:2CH3CH2OH --(,140℃)--&CH3CH2-O-CH2CH3 + H2O 140度会有副产品乙谜 记得给个采纳哦 嘻嘻1.由乙醇与浓硫酸加热至130-140℃制得。精制方法:乙醚通常含有的杂质为水、乙醇、乙醛、丙酮、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可用下法检验:将试管用乙醚洗净,加入10mL乙醚和1mL新配制的10%碘化钾溶液和0.5mL&&1∶5的稀盐酸,摇动10min,放置1min,若醚层显棕色,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加1滴淀粉溶液,能提高检验的灵敏度,若有过氧化物存在则显蓝色。过氧化物可用硫酸亚铁、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氯化亚铁、氯化亚锡等分解除去。碱也能慢慢分解过氧化物。例如在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0mL乙醚和50mL&10%的新配制的亚硫氢钠溶液或10mL硫酸亚铁溶液和100mL水充分振摇,静置分层,醚层中即不含过氧化物。然后用水洗涤,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加金属钠蒸馏精制。硫酸亚铁的配制方法是在100mL水中,加入6mL浓硫酸和60g硫酸亚铁溶液即得。&一般的精制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和水分别洗涤后干燥、过滤、蒸馏。欲得高纯度的乙醚,可在乙醚中加入1/10体积的10%亚硫酸氢钠振摇1小时。接着用含10%氢氧化钠的饱和食盐水溶液和含少量硫酸的饱和食盐水溶液各洗涤1次,最后用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两次,干燥后在氮气流中精馏。用作干燥剂的有无水硫酸钠、氯化钙和金属钠等。五氧化二磷能同乙醚反应,不宜作干燥剂使用。2.先将乙醇&(95%以上)和浓硫酸(&98%以上)以1∶&1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加热至83℃,再通入乙醇蒸气,继续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为120~125℃进行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于55~60℃下依次用氢氧化钠溶液、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蒸馏水中和洗涤后,于常压下蒸馏,收集33.5~34.5℃&馏分,即为成品。制取乙醚时怎么才能得到纯净的乙醚?在我们学习化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化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机化学,另一种就是有机化学。含碳的物质中一般就是有机物我们研究有机物的化学就是有机化学。其中很重要的介绍就是乙醇和乙醚。可见乙醚在我们的化学领域里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它的用途很是广泛。我们在制取乙醚时可以分为粗制取乙醚和精制乙醚两种。前一种就是就是生产出来的乙醚杂质比较多。后者制取的乙醚杂质比较少而已。那么我们精制后的乙醚它的沸点行程还是比较长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也不会把杂质全部出掉。还有有哪些杂质呢?怎么样能全部清除呢?工业上制取乙醚的方法有好多种,主要是三种:一种是以硫酸为吸收剂的间接水合法;另一种是乙烯催化直接水合法;还有一种是氧化铝催化乙醇的方法!①间接水合法,也称硫酸酯法,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乙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通入浓硫酸中,生成硫酸酯,再将硫酸酯在水解塔中加热水解而得乙醇,同时有副产物乙醚生成。间接水合法可用低纯度的乙醇作原料、反应条件较温和,乙烯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流程长,已为直接水合法取代。②直接水合法,是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固体酸催化剂直接与水反应生成乙醇③工业上可在氧化铝催化下 ,于300℃左右由乙醇分子间失水制得。使人昏迷的原理: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导致细胞失水,还有乙醚容易分解成有毒气体。2在这其中还有乙醇和水没有清楚,因为乙醇在形成乙醚时形成共沸物。如果想得到很纯的乙醚就得将乙醚先用干燥的氯化钙进行处理后再用金属钠进行干燥。这样就能得到纯净的乙醚了。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3.6—6.5%),当浓度为212.1~303g/m3(7~10%)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乙醚是低毒物质,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的人员可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吸人较高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等短时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用于手术,但目前被淘汰,被替代,工业上用作试剂,有不法分子用于迷晕500元一瓶,1500元一瓶1.优点①镇痛作用强,又可促使松弛;②3—4倍于时,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才达到危险的地步,故较安全;③直接的麻醉死亡率低。2.缺点①易燃烧爆炸,当空气中含量为 1.83—48.0%,氧气中 2.1—82.5%,即有此可能;的蒸气密度较空气大 2—6倍,常下降在地面,容易着火;②气味不佳,刺激性强,能促使口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增多,气道难以保证通畅,吸入诱导中,、呛咳、喉或时常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多;③不稳定,暴露于空气中,遇光或受热即变质,生成或,刺激性更强;纯度要求高,微量的杂质即增加诱导和维持的困难,事后并发症更多;④的作用起效慢,不仅太长,且可有兴奋阶段,临床上需另用全麻诱导药;⑤期间胃肠道紊乱常见,恶心呕吐发生率可 50%以上;⑥麻醉时,胆汁分泌减少,耗竭,血糖升高,这些改变对正常人可无重要意义,但对核尿病患者或肝脏病变者则未必然。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醇在乙醚中溶解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