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筑注入DNA为什么是“健康建筑”

曹闵:做古建筑DNA数据应用的先行者
来源:& &&
曹闵,出生在四川的阆中古城,是我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的典范,拥有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曹闵自小师承祖辈,学习建筑营造技艺,大学也读的古建科班,而他自身又对计算机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上天似乎早有安排,在他以后的创业之路上,将古建筑和先进的数字技术BIM结合起来,传统与现代在他的实践中高度契合,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古建筑DNA基因管理应用之路。
采访过程中,先谈他的从业之路,再聊到BIM技术、古建筑DNA基因管理如何让古建筑&活&起来,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数据信息时代下古建筑保护与改造,以及用科技手段让古代传统生活方式的复现。从曹闵热情洋溢的讲述中,深深感受到他对古建筑的情有独钟,那种对深刻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动。也正是这种眷恋,让他结缘BIM,让这种先进的现代技术为古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曹闵,北京通感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畅言网:您是如何接触BIM在古建方面的应用的?认为他的前景如何?
曹闵:在一次看文章时我接触到BIM,经过使用后发现这是非常先进的工具,尤其是在一些古建筑中的应用中优势非常明显,古代建筑结构复杂、形式多样,传统的设计很难做的足够细腻,而BIM能够很好地处理比较复杂的设计问题,画图变得很简单,非常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当时给我的感触非常深。之后我们开始着力研究BIM在古建中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出身工匠世家,几代人都做营造,我希望借助BIM能够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改造,通过工作积累,我们逐渐梳理出比较清晰的工作阶段:数据搜集&&数据组建&&数据整合&&数据应用。数据搜集阶段,找到一些古建筑的三维扫描文本、文字、文献照片等,我们先把这些数据资料搜集回来;数据组建阶段,利用数字技术做出古建筑的数据细胞。BIM只是我们数据组建中的一个节点,在这个先进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古建筑种非常宝贵的技术工艺,让他们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我们不是单纯做BIM的团队,团队的中心思想是&古建筑DNA的基因管理应用&。要做基因管理首先要搜集,形成细胞数据,之前是拿CAD软件去做,是初级细胞。BIM解决模型和信息的同步,快速发现改造前后的不同,管线综合更加切合实际,保证对旧建筑的保护。BIM平台可以让文化保护单位和摄像头、传感器关联,方便对古建筑进行管理,也涉及到物联网的应用,来和数据细胞进行关联,关联之后进行应用,这就是数据整合和应用阶段。以BIM为平台,从设计师、工程师一直到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方,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改进。设计阶段可以方便地调取数据,施工阶段可以控制成本、材料,运营阶段可以进行数据汇集。整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古建筑基因管理应用&,我们致力于对每一栋古建筑做这种DNA数据管理,这是对古建筑很好的一种保护手段。&
畅言网:您的团队目前人员组成如何?主营业务是什么?有什么发展目标?
曹闵:我们这个团队中古建筑专业工程师占据60%,编程人员占30%,还有10%的综合人才,我们自己的传感器研发团队,以及AR技术工作室,AR技术是数据应用阶段的呈现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达到虚实应用。我们做的事情是让科技与建筑完美结合。
我们不是纯粹BIM团队,做的更多的是在数字信息化时代让古建筑&活&起来,因为我们为建筑做了各种数据结构,比如一个柱子的名称、用途、和哪些传感器衔接等,之前的偏移量没有在模型条件下去做,有了BIM的支持,如果发生偏移系统会报警,我们可以直接看到。&
我们的团队成员有很好的学术背景,目前我们并不急于盈利,希望做出一些好的应用,让行业人士先进行使用,也在做一些相关的培训,让更多的古建筑专业工程师了解,每个建筑都需要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有一个1:1的数据信息模型,不论是在云端还是其他地方,这个建筑DNA模型和真实的建筑完全一致。&
畅言网:BIM在古建设计、施工方面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应用价值?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曹闵:作为专业团队我们有自己的母版,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组建数据细胞,有了这些数据细胞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古建构件的通用性,以及设计信息的重复利用率。有了这些数据细胞古建的设计就变得准确、快捷。在设计阶段,BIM通过三维视图的组合将建筑内部的细节呈现出来,帮助设计师对视图进行分析和调整,实现设计的精益求精。尤其是对复杂结构的设计更是如此,BIM可以在方案阶段实现设计的可视化。
BIM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有效控制整个建筑的造价和施工过程管理,现在很多施工图都停留在二维阶段,CAD图纸会出现很多错误,BIM的很多建模软件可以图纸直接出图,大大减少图纸的错误。同时,可以解决一些建筑构造问题。以前有些构造我们的相对不那么精细,比如榫卯等等,在BIM中不画的图纸就会空了一块,你就会自然而然做细。
古建筑BIM模型搭建
古建筑BIM模型搭建
畅言网:您可以介绍一个BIM在古建方面应用的案例吗?
曹闵:我们在北京门头沟参与了千佛阁的复建工程,这是华北地区最大一个古建筑复建项目,建筑规模1000平米左右,是一座辽金时期的建筑,对历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项目的现状基本已经完全损毁,我们依照老照片进行找比例,利用BIM等相关技术进行复建。这个项目难点非常多,建筑规格等级非常高,体量大、构建种类多,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对所有参于人员要求较高。
在项目中,BIM技术显示出非常强的优势,相比传统方法,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传递,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方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为高质量的设计服务。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使用BIM基于古建的全过程应用的成功经验。&
畅言网:您成立的通感科技公司,为什么取&通感&这个名字?主要做哪些事情?
曹闵:我们的通感科技公司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之所以称之为&通感&,通感就是要把不同器官互通起来。我们使用科技技术与传统文化互通,让人们享受科技的传统生活。
我们公司可以提供一种创造生活方式的服务,让人们感受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从建筑到生活细节我们都可以全程服务,包括家具、装饰、建筑构造都是某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能够提供这样的全方位服务基于我们先进的技术背景,并且我们和很多非物质文化传人合作,能够逼真呈现古代的物件。所以,我们并不是单纯做古建筑BIM应用的团队,是营造传统生活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专业公司,BIM等先进的技术提供了完美的技术支撑,能够让传统复现。现在BIM工程师很多都是在建模,我们团队每个人都不是纯粹意义的建模工程师,我们是数据工程设计师。
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细胞的搜集和组建,有了细胞可以形成器官,有了器官就可以组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打造具有科技元素的古建筑和古代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还做一些BIM在古建方面应用的培训课程,觉得对古建筑的研究是值得倾尽一生去研究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用BIM做新建建筑,可能会有更多的收益,但是古建筑才是我们的梦想。目前行业中关于BIM的培训,都在数据组建阶段培训软件的使用,这种数据是不完整的,不能实现沟通和交流,上下游不能衔接。我们的培训主要从数据搜集到数据使用。&
畅言网:公司明年有哪些具体的发展计划?
曹闵:我们是国内首家基于BIM技术古建筑应用,完善古建筑DNA运维管理的公司。2015将是我们真正发力的关键一年,会举办一些大型专业会议,推进古建筑BIM技术应用,针对一些BIM对复杂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结构的设计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古建筑基因保护是建立在全面信息化下,使用三维扫描、BIM、IOT、ITIL、VR、AR等技术手段,为古建筑BIM技术应用在工艺保护、应用场景、产业模式等方面提供服务,这其中存在着大量亟需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这个行业在国内才刚刚起步,需要加强推广,为此我们希望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古建筑基因保护是我们团队未来一直将做的事情,组建古建筑的DNA做数据细胞,BIM只是数据阶段的很小的节点。
古建筑施工现场
畅言网:在您的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曹闵:主要是思想的问题,我们被人理解为普遍认为是建模工程师,大家都对BIM的理解都停留在建筑信息模型阶段,而忽略了数据组建的重要性。我们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培训,让大家明白古建筑数据基因组建非常重要。很多设计单位BIM发展的不好,因为他们的目的太单一,单纯为了出施工图,施工单位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和质量,其他的都不是太多考虑,谁会去关心是否使用BIM做数据管理。我们的团队未来会召开专业会议,在数据各个阶段服务的厂商、BIM团队、硬件团队、软件团队等各方,集合在一起共同探讨古建筑DNA应用。
&畅言网:BIM在中国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曹闵:数字信息化在建筑行业发展普遍比较滞后,很多公司的协同和管理都没有用好,因为大家很少去关注这方面。前几年,市场发展比较好,大家项目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做精细化管理,现在大家项目少了,精细化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要做非常专注的东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行业很多BIM工程师沦为建模人员,这是很可悲的,不懂施工的人做出来做的模型,施工单位肯定不敢用(当然设计等都是一样的,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我们提出要做古建筑DNA基因保护,团队中的很多都是古建筑施工专业的,希望成为古建筑数据工程师。&
畅言网:推动BIM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曹闵: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每个工程师要做好BIM,首先要懂建筑,全过程信息化足够了解,掌握一定计算机语言,有数据应用的概念,建筑模型做出来起来才有用。现在国内很多BIM团队或解散或消失,主要是因为沦落成建模的人员,只解决建模的问题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们可以用数据搭建古建筑虚拟场景,可以提供相关单位使用,这样BIM技术就能够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古建筑施工现场
北京通感科技有限公司
通感科技是一家复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公司,公司的使命是用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营造传统生活,使人们可以置身于唐、宋、元、明、清,享受科技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公司的中文&通感&,英文&synaesthesia&意思是&各种感知不分界线沟通,使时空和空间融合&。
在缺乏华夏传统生活的现代建筑阵营里,通感科技团队擅长对古建筑保护复建和仿古设计修建,并精通古建筑基因。
&通感科技&全称北京通感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国家图书馆对面),在山东青岛、四川成都、河北石家庄、新疆乌鲁木齐设有办事处,是全国首家使用BIM技术做古建筑DNA服务集成厂商。主要从事以BIM为基础的DNA古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古建筑后期运维、物联网(IOT)硬件传感器研发、虚实结合增强现实(AR)研发,通感科技,自成立以来,以专业为目标、市场为中心、管理为支柱、人才为根本,坚持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理念和工匠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创一流的工程质量和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在BIM古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市场中扎根成长起来,公司成立至今,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Helen
标签:古建筑BIMDNA
微信公众平台基因与人类健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因与人类健康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些癌症为何难以根治? - 知乎15466被浏览2100989分享邀请回答1.9K3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8K6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