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得先天性卟啉症症的概率

&p&&b&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b&&/p&&blockquote&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br&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br&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那同一个电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br&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blockquote&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 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 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
&blockquote&开往美好爱情的泰坦尼克号上,其实承载的是那个时代弱小中国的屈辱史。&br&以下进入正题&/blockquote&&p&&br&&/p&&p&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杰克站在船头振臂高呼:“我是世界之王”。&/p&&p&&br&&/p&&p&甲板上的乘客兴奋地向岸上的家人朋友挥手告别,能作为世界上最安全最豪华的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见证者,无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p&&p&&br&&/p&&p&载着欢声笑语,游轮慢慢驶离了港口,消失在人们视野里,接下来发生的,&b&是我们所从未知晓过的秘密。&/b&&/p&&p&&br&&/p&&br&&img src=&/v2-2121bcd49af679d81fb2b54ce0a6d538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1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v2-2121bcd49af679d81fb2b54ce0a6d538_r.jpg&&&br&&p&&br&&/p&&p&泰坦尼克号沉没了,&b&船上的2224人,只剩下了710人,生还率仅仅只有31.7%。&/b&&/p&&p&&br&&/p&&p&这是一个什么概念?&/p&&p&&br&&/p&&p&作为最能证明韩国政府无能的事件——世越号事件,生还率都有35.9%。这还是韩国政府严重延误拯救时机的结果。甚至在韩国,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被邪教洗脑的朴槿惠设计的一次祭祀。在纪录片《潜水钟》,《黄金救援时间内毫无作为的国家》可见一斑。&/p&&p&&br&&/p&&img src=&/v2-efdeee02a15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fdeee02a156_r.jpg&&&blockquote&&b&左《潜水钟》,右《黄金救援时间内毫无作为的国家》。因《潜水钟》要在釜山电影节上映,朴槿惠封杀了釜山电影节以及近万艺人。 &/b&&/blockquote&&p&&br&&/p&&p&但是泰坦尼克号又不需要做祭祀,救援也没有延误,为何生还率如此之低?&/p&&p&&br&&/p&&p&根据数据,首先泰坦尼克号上救生艇并没有配齐,&b&仅有20艘救生艇,只够容纳1300人,这就意味着游轮上将近有一半的人唯有等死。&/b&&/p&&p&&br&&/p&&img src=&/v2-8adb520d2ef8159c5dfc1da01c404ab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adb520d2ef8159c5dfc1da01c404abb_r.jpg&&&p&&br&&/p&&p&但接下的数据也不对,能容纳1300人的救生艇,最终救上来的却仅有710人,只有一半多一点。 &/p&&p&&br&&/p&&p&卡梅隆对电影的细节和历史颇为考究,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他花费200万美元重新拍摄了餐厅一场戏,只因为当时餐具上没有白星公司的标识。很多细节,我们可以在电影里找到对应的点。&/p&&p&&br&&/p&&p&当救生艇被发放后,当时除了两艘救生艇满员以外,其他18艘救生艇都没坐满,&b&甚至有些小艇上只坐了12个人,而这种救生艇是标配是65人,能承载70个成年男性的体重。&/b&&/p&&p&&br&&/p&&img src=&/v2-83b8ae610d41dbffa9de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3b8ae610d41dbffa9de3_r.jpg&&&p&&br&&/p&&p&不仅如此,在生还者当中还存在宠物狗,无疑是哪位头等舱权贵的宝贝。&/p&&p&&br&&/p&&br&&img src=&/v2-ab7fb95ae568e5c2c47b084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1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p&&br&&/p&&p&当一千多人泡在冰冷的海水里苦苦挣扎时,那些并未满员的救生艇,仅有一艘选择回来拯救落水者,其他的救生艇都远远地旁观。&/p&&p&&br&&/p&&img src=&/v2-e74e0bcf85a3df170eefde1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74e0bcf85a3df170eefde1b_r.jpg&&&p&&br&&/p&&p&这当中最可怕的事,是你明明知道海那边挣扎的就是你的家人,但由于整个救生艇上人的反对甚至是威胁,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向你求救,持续一、两个小时,直到他们活活被冻死。&/p&&p&&br&&/p&&p&而你却是被刚刚死去的那群人亲手护送上来的。&/p&&p&&br&&/p&&img src=&/v2-f8ccc40b79fbf121d5f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8ccc40b79fbf121d5fe_r.jpg&&&p&&br&&/p&&p&在这710人当中,活下来的大多数是什么人?我们来看组数据。&/p&&p&&br&&/p&&p&&b&头等舱325人中,存活下来202人,生还率为62.2%;&/b&&/p&&p&&br&&/p&&p&&b&二等舱285人中,存活下来118人,生还率为41.5%;&/b&&/p&&p&&br&&/p&&p&&b&三等舱706人中,存活下来178人,生还率为25.2%。&/b&&/p&&p&&br&&/p&&p&美国的等级制度在这一刻暴露无遗。&/p&&p&&br&&/p&&p&当头等舱的人在讨论坐这么多人,救生艇会不会太挤了的时候,三等舱的乘客还被船员们关在甲板下面,找不到一条生路。&/p&&p&&br&&/p&&img src=&/v2-33a3dba6c84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3a3dba6c84a_r.jpg&&&p&&br&&/p&&p&那么,被人大肆鼓吹的,船上的富豪名流们把生命的机会留给妇女儿童,平静地接受“与船同亡”的命运。这种绅士风度是否有真的存在呢?&/p&&p&&br&&/p&&p&&b&实际上,应该是“存在”。&/b&&/p&&p&&br&&/p&&p&部分媒体拿泰坦尼克号中男性生还人数338人,女性生还人数316人作为数据,抨击男性活下来的人数比女性还多,绅士风度就是扯淡。这一论证其实是片面的。&/p&&p&&br&&/p&&p&泰坦尼克号上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1690名男性最终活下来的只有338名,生还率仅有20%。反观泰坦尼克号上425名女性,活下来了316名,生还率达到75%。&/p&&p&&br&&/p&&p&&b&但是这种“Lady First”却是以等级制度为先,三个船舱阶级对峙的结果。&/b&即使同为女性,也是头等舱的生还几率要高。而并非宣传中船上的人用性别原则完全取代了等级原则、阶级原则,展现自己高尚的品质,换取妇女儿童的新生。&/p&&p&&br&&/p&&p&还原到当时的具体细节,是一位叫做&b&莱托勒&/b&的二副举枪镇压了抢船的冲突,提出了让妇女先走这一折中方案。请记住这个名字,一会他还会出现。&/p&&p&&br&&/p&&img src=&/v2-684c263e6b1c10cdba90e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p&&br&&/p&&p&海上的人争夺的头破血流,岸上的人也不清闲。政府官员和白星公司面对这样灾难的事件,显得一筹莫展。&/p&&p&&br&&/p&&p&政府官员的担忧没什么好解释的,朴槿惠现在被骂得最多的就是世越号这件事。&/p&&p&&br&&/p&&p&对于白星公司而言,泰坦尼克号是他们最为之得意的豪华游轮,结果首航就沉眠大西洋了,还死了那么多乘客。这就好比苹果公司刚推出的苹果8,买到手里第一天全都爆炸了一样,这生意还怎么做?&/p&&p&&br&&/p&&p&事实上,还真能做。&/p&&p&&br&&/p&&p&英美两国政府和白星公司一拍即合,紧紧扣住“Lady First”这一原则进行了一场堪称教科书般的“公关策划”——&b&有钱有势的社会精英甘愿自我牺牲,来保护锅炉房长大的穷女孩。&/b&&/p&&p&&br&&/p&&p&在媒体疯狂的虚假宣传下,成功的挽救了当时危在旦夕的保险业、造船业、旅游业,缓解了英美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p&&p&&br&&/p&&img src=&/v2-dec4bac5f4d8f0ce596829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c4bac5f4d8f0ce596829e_r.jpg&&&p&&br&&/p&&p&矛盾化解了,但责任还是存在的,按照传统,还必须要杀几个临时工来祭天。这时6名中国人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内。&/p&&p&&br&&/p&&p&是的,&b&泰坦尼克号上有中国人&/b&。而实际上,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也出现了不止一次——一个扎着辫子,戴着眼镜的中国人。&/p&&p&&br&&/p&&img src=&/v2-7abe6ea04749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abe6ea04749ba_r.jpg&&&blockquote&&b&杰克刚上船时与撞冰山逃跑时都有他&/b&&/blockquote&&p&&br&&/p&&p&根据纪录片《The Six》,&b&当时有8名中国人在泰坦尼克号上,并且有6名存活下来了。&/b&75%的生还率,对比男性20%的生还率,这黑锅妥妥扣在你头上。&/p&&p&&br&&/p&&p&英美媒体反应神速,这艘开往自由女神的豪华游轮怎么会有中国人?要知道当时的美国已经通过了“排华法案”,这八个人绝对是来自中国的偷渡客啊。&/p&&p&&br&&/p&&p&顺着这条逻辑往下掰扯,为什么中国人的生还率会这么高呢?身为偷渡客的八名中国人自然是一上船就躲进了救生艇里面,一出事就直接把救生艇开跑了。更有甚者,说他们利用了中国人后面的辫子来冒充妇女,借此偷生。别笑,是真的。&/p&&p&&br&&/p&&p&但实际上,根据纪录片《The Six》中的走访调查,&b&这8名中国人其实是有船票的正常乘客。&/b&&/p&&p&&br&&/p&&img src=&/v2-bde379ab6d556cdda6d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de379ab6d556cdda6d9_r.jpg&&&blockquote&&b&《丹佛邮报》——在中国,先救男人,而非女人&/b&&/blockquote&&p&&br&&/p&&p&他们受雇于白星公司,乘坐泰坦尼克号前往白星公司在美国的另一条轮船上担任司炉工。而所谓的“排华法案”也完全影响不到他们,因为等他们到达位于纽约的外港时,会直接从泰坦尼克号上转到那艘工作的轮船上,并不会入境。因此不受“排华法案”的影响。&/p&&p&&br&&/p&&p&而在白星公司的乘客名单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相关信息,因此可以证明,&b&这八位中国同胞并非所谓的“偷渡客”。&/b&&/p&&p&&br&&/p&&img src=&/v2-9eefb6fe3a1dc90264ba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eefb6fe3a1dc90264ba7_r.jpg&&&blockquote&&b&泰坦尼克乘客档案中八位同胞的名字纪录&/b&&/blockquote&&p&&br&&/p&&p&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一刻,八位中国同胞从三等舱中跑出。但舱门却被水手所堵住,他们与所有三等舱的乘客一样被关在甲板下面,等到他们赶到甲板时,却已经没有多余的救生艇可供使用。&/p&&p&&br&&/p&&p&其中五人紧紧抱团,把甲板上一艘破了的小船推了下去,然后跳下海紧抱着小船等到了救生艇的到来。&/p&&p&&br&&/p&&p&还有另外一名中国人和电影里的露丝一样,爬在了身边的一块门板上,同样被救生艇所救起。&/p&&p&&br&&/p&&img src=&/v2-6c6aeee46dc4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c6aeee46dc4d_r.jpg&&&p&&br&&/p&&p&然而时局如此,英美媒体肆意宣传六名中国同胞的贪生怕死,不顾“Lady First”的原则,强行开走救生艇,以此来衬托英美绅士的高大形象。&/p&&p&&br&&/p&&p&&b&六名中国同胞幸存下来后,对面种种污蔑,他们无力为自己发声,因为没有媒体愿意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为了保住司炉工这份宝贵工作,他们也不能为自己作任何辩解。&/b&&/p&&p&&br&&/p&&img src=&/v2-e03da55aa965c291fc174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03da55aa965c291fc1745_r.jpg&&&blockquote&&b&《The Six》采访的六个中国人的后辈&/b&&/blockquote&&p&&br&&/p&&p&在国外如此,更令人心寒的却是在国内。文人洪浩在林语堂主编的杂志刊物《西风》上发表了文章&b&《铁达尼上的国耻》&/b&。文中先是鼓吹一通西方媒体的所渲染的骑士精神,然后又照搬了他们对六位中国人的描述,把板子狠狠地打在了无辜的六位同胞身上,借此来论证自己的“中国劣根性”理论。&/p&&p&&br&&/p&&p&可笑又可气,但思来想去,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样一种“正确的政治态度”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p&&p&&br&&/p&&p&尽管六位饱受污蔑的同胞已经逝去,但迟到的真相却并非没有意义,当年弥漫在大西洋泰坦尼克号上的秘密,已经被解开。&/p&&p&&br&&/p&&p&&b&“对不起”&/b&&/p&&p&&br&&/p&&hr&&p&&br&&/p&&p&&b&如果你还记得刚刚提及的那位莱托勒二副的话,顺带一说,他当时举起的手枪里没有子弹,坚持殉船以尽责,但侥幸活了下来。并且参与了一战,退休后还划着自己的小船参与了敦刻尔克救援,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中的老绅士原型其实就是他。具体在我公众号有详细叙述。&/b&&/p&&p&&br&&/p&&p&&b&公众号后台回复【406】关键词自取&/b&&/p&&p&&br&&/p&&p&&b&以上发布于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zhengudianying
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b&&/p&
开往美好爱情的泰坦尼克号上,其实承载的是那个时代弱小中国的屈辱史。 以下进入正题 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杰克站在船头振臂高呼:“我是世界之王”。 甲板上的乘客兴奋地向岸上的家人朋友挥手告别,能作为世界上最安全最豪华的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见证者…
如果你能理解『时间根本不存在』,就能理解平行宇宙。&br&&br&以下几个概念非常重要:&br&1,时间不存在。&br&2,过去、未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br&3,物质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波动/振动/能量。&br&4,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发生过了』(如果一定要引入时间这个概念来解释宇宙),但他们都存在于不同的平行世界中。&br&&br&&br&5,没错,你猜对了,一切物质世界的运动只是你的意识在选择进入不同的平行世界。&br&&br&以上概念都理解了的话(特别是第5点),那么量子级别的测不准和宏观观测产生的波函数塌缩就迎刃而解了。&br&&br&之所以测不准,是因为你在观测前,本来就有多个宇宙,每个结果分布在不同的宇宙中,具有一定概率。&br&&br&而你一旦观测,等于你的意识决定了要进入某个宏观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结果是确定的。&br&&br&&br&&br&换成别的概念也是一样的。&br&比如,某种即刮即开型彩票共10张,其中1张是特等奖。&br&你是个土豪,一时好奇,把某期彩票(共10张)全包下来了。&br&&br&你面对着十张彩票,虽然这些彩票都是你的,但在刮开之前你无法得知某张彩票是否是特等奖,你只知道中奖概率是1/10,你拥有的只是个概率。这就是『测不准』。&br&&br&其实在10个不同的世界里,每一个你分别刮开了不同的一张彩票,在这10个世界里,只有一个世界的你中了特等奖。&br&&br&一旦你刮开了某张(刮的过程就是『测量』的过程),也是你的意识选择进入某个世界的过程,在刮开的一瞬间,波函数塌缩了,已经进入了这个世界的你就确定地知道了这张彩票到底是不是特等奖。&br&&br&……………………分割线……………………&br&&br&这么多赞有点意外,虽然对得赞不感冒,但此类问题的回答很容易被当作民科(特别是在没有一大堆故弄玄虚的公式的情况下)。&br&&br&补充点东西。&br&&br&1,关于时间不存在&br&&br&最能证明时间不存在的证据是:依托于哥本哈根理论、由爱因斯坦的同事John Wheeler在1979年提出、由马里兰大学的Carroll O Alley在1984年用实验证明了的那个震惊世界的『电子延迟选择实验』。&br&&br&简单地说,这个实验是这样的:&br&&br&首先,我们知道,用一个电子枪,放一块荧光屏在它前面,中间隔一个双缝,当电子枪射出一个电子时,当我们在穿过双缝前观测它,它就会确定地穿过其中一条狭缝,而在穿过双缝后观测它,它就会同时穿过两条狭缝。&br&&br&这是前提。&br&&br&实验原理图如下:&br&&img src=&/v2-a80a2b404d20b69e2bbf556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6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br&该实验的思路简单地说,就是:&br&1,电子本来有两种选择(只通过单缝或同时通过双缝),但我们只给电子一种选择,就是穿过一条单缝。&br&2,这个实验设定了一种机制,在电子穿过单缝之后,快要到达荧光屏时,改变某个条件,使得电子之前穿过单缝的行为变为同时穿过双缝。&br&&br&这意味着,在电子已经穿过单缝『之后』,由于我们做了某种动作,让电子『之前』所做的选择发生了改变。&br&&br&再通俗一点说,就是『未来的选择改变了历史』。&br&&br&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能意识到:&br&&br&o 时间本质上并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同时发生&br&o 存在着无限种无限可能的宇宙,从高维度来看,宇宙处于不断的『蠕动』中&br&&br&就能比较清楚地理解了。&br&&br&2,为什么观测会导致波函数塌缩&br&&br&浅显解释是这样的:&br&&br&首先我们要定义什么是『观测』。&br&观测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类意识的对三维世界的感知过程,是一种『宏观统计』过程。&br&比如我们说『张三的身高是170厘米』。到了量子级别,这没有意义的,张三的身体的粒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且无时不刻在被替换,在微观层面下,张三不过是一团模糊的概率云,只有在宏观层面下,我们用肉眼看到了在三维世界中,张三的头顶刚好到达标尺的170厘米处,我们的意识感知到了张三的身高是170厘米。&br&&br&也就是说:&br&量子级别其实体现的是高维世界『多个平行世界叠加』的物理特征,而人类的感官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通过『肉眼』和『意识』,只能感知到一个基于三维的『宏观概率』的世界。&br&&br&一旦我们决定用『肉眼』来感知(即观测)这个世界时,就必然导致大量的信息被抛弃了,只得到了全部信息在三维世界的一个投影,并且,这个投影是由观测者本身的意识决定了得到的是『哪个投影』。&br&&br&所以波函数的塌缩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筛选的过程,是信息丢弃的过程,在丢弃了其他所有平行世界的信息之后,我们得到了观测者所在的三维世界的宏观结果信息。&br&这就是所谓的『塌缩』。所以『塌缩』这个词其实用的挺准的。&br&&br&…………………………分割线………………………… &br&&br&再更一点。
&br&&br&有几位朋友在纠结『测不准』的概念。
&br&&br&请问,此回答中的『测不准』有带过『海森堡』三个字作为前缀吗?
&br&&br&蜗牛不是牛 &br&酱油不是油 &br&啤酒不是酒&br&日本人不是人 &br&测不准也不是『海森堡测不准』 &br&&br& 谢谢。&br&&br&………………分割线………………&br&&br&关注数达到1000了,麻烦您抬起恭喜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让我达到1024个关注,凑个整数,谢谢。
如果你能理解『时间根本不存在』,就能理解平行宇宙。 以下几个概念非常重要: 1,时间不存在。 2,过去、未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 3,物质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波动/振动/能量。 4,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发生过了』(如果一定要引入时间这个概念来解释…
&img src=&/50/v2-efdbddd6eaa00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fdbddd6eaa00c_r.jpg&&&blockquote&&p&&strong&作者:Peter Hoffmann&/strong&&/p&&p&&strong&翻译:山寺小沙弥&/strong&&/p&&p&&strong&审校:Alex Yuan&/strong&&/p&&p&&strong&PeterHoffmann是韦恩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也是人文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strong&&/p&&/blockquote&&br&&p&&strong&无论我们治愈多少疾病,微观的热物理机制都会使我们走向衰老&/strong&&/p&&p&我们人体每个细胞的内部就像一个拥挤的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有轨道、交通工具、图书馆、工厂、发电厂和垃圾处理厂。这座城市的工人是“蛋白质机器”,它们代谢食物,取出垃圾或者修复DNA,货物通过沿着蛋白质链行走的“分子机器”从一个地方被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当这些机器在工作的时候,他们被许许多多的水分子包围着,这些水分子每秒钟能冲撞这些机器数万亿次,物理学家们称这种运动为“热运动”,用“暴烈冲击”来形容这种热运动可能更加合适。&/p&&p&这些分子机器如何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有条不紊的运作呢?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细胞中的蛋白质能将水分子冲击到其上面的能量转化为细胞运作所需要的能量,它们把原本无序的冲击变成细胞有序工作的能量。&/p&&p&四年前,我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之棘》的书,书中解释了“分子机器”如何在我们的细胞中创造有序的状态。我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命体如何避免从有序演变到混沌的状态。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一些研究生物衰老的研究人员与我取得了联系。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我的书与他们研究内容之间有什么样关联。除了我在自身身体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我对生物的衰老一无所知。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通过强调热运动对“分子机器”作用,我的研究促使他们更多地考虑将热运动作为衰老一项驱动因素。热运动在短期内似乎是有益的,它使我们的“分子机器”更有活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可能是有害的,毕竟,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随机热运动趋于破坏系统的有序性。&/p&&img src=&/50/v2-efdbddd6eaa00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fdbddd6eaa00c_r.jpg&&&p&这种趋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体现,它解释了所有事物衰老衰变的规律:没有生命的结构是无法抵御热运动带来的破坏的,但生命体却不一样,“蛋白质机器”可以不断地治愈和更新细胞,从而来“抵抗”衰老。从这个层面上看,生命最终存活与否取决于生物机制(“蛋白质机器”)和物理机制(热运动)这两者的斗争结果。那么为什么生命体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呢?衰老究竟是因为物理机制战胜了生物机制,还是它本身就是生物机制的一部分呢?&/p&&p&现代关于衰老问题研究开创性的著作是由彼得·梅达瓦爵士撰写的《一个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梅达瓦爵士是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在《一个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中,他对生命体的衰老提出了两种解释:一种是“天生的衰老”,或者说是生物所必须的衰老;另一种是“磨损理论”,是一种累积的效应。前者是生物机制,后者是物理机制。&/p&&p&天生的衰老意味着衰老和死亡由物种进化决定,目的是为年轻一代腾出空间。这种解释表明,在我们的生命进程中存在着一个主时钟,它对我们能自然存活的时间进行倒计时。生物学的研究中确实有这样的“时钟”存在,最著名的就是端粒学说。端粒的研究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人们并不清楚端粒的缩短究竟的衰老的原因还是衰老所产生的的效应。在研究中人们发现,端粒不能以恒定量缩短,在细胞分裂后,它们会略微缩短,但是如果细胞受到损伤,那么它将加快缩短速度。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端粒缩短更多是衰老的结果而不是衰老的原因。&/p&&p&&strong&生命体的细胞修复一直在和物理破坏斗争着&/strong&&/p&&p&梅达瓦支持“磨损理论”。首先,他很难相信自然选择会选择衰老,因为人在衰老的时候不能繁殖,而自然选择恰恰是通过繁殖率的差异来进行演化。其次,没有必要刻意杀死老年人以控制老龄化的人口,因为这些老龄化的人口会随机死亡。&/p&&p&梅达瓦认为,一个控制生物衰老的“主时钟”是不必要的。为了说明原因,他指出了一个无生命的例子:实验室里的试管。假设试管会偶尔断裂,为了保持试管的总数恒定,必须每周购买新的试管供应,几个月过去后,实验室里有多少个新试管,有多少个旧试管呢?如果我们假设意外破损的概率只与试管的新旧程度有关(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并画出试管的数目与每个试管的年龄,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指数衰减曲线。这条“生命曲线”在顶部急剧下降,并在底部趋于平坦。&/p&&p&&img src=&/50/v2-494a126effa8b349b9be31cc63c8780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494a126effa8b349b9be31cc63c8780a_r.jpg&&即使试管不会老化(旧试管不比新试管更容易破裂),随着时间的推移,恒定的破裂概率也会更多地减少旧试管的数量&strong&(计算机模拟曲线见上图)&/strong&。假设人类的死亡概率和试管的破裂概率一样,人类可以死于任何年龄,此时老人数量仍然很少。&/p&&p&然而,人类群体生命曲线并不像梅达沃的试管曲线那么容易绘制,这条曲线在开始的顶部相当平坦,年轻时有少量的下降(除了出生时)。然后在某个年龄,曲线突然下降。为了获得这样一条曲线,我们需要在梅达瓦试管模型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的假设:试管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微小裂缝,增加它们破裂的几率。也就是说,试管必须老化。如果断裂的风险呈指数增长,我们就得到了冈珀茨-梅卡姆定律。这个规律与人类生活曲线相吻合。如果用试管模型解释的话,这个规律包括常数和指数增长的破裂风险。这种指数增长已经在人类中观察到,人们的死亡风险在30岁后每7年翻一倍。&/p&&p&这种指数增长的起源是什么?热运动不是细胞损伤的唯一来源。人体的一些常规的生命代谢进程并不是十分完美,尤其是线粒体的新陈代谢,在此过程中往往产生自由基,这种自由基会破坏DNA。热运动和自由基都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受到损伤的细胞通常会被修复,不能修复的就会被诱导自杀,这个过程被称为凋亡。一般来说,干细胞会替代凋亡的细胞。&/p&&p&&strong&治愈癌症或阿尔茨海默病会改善生活,但不会让我们永生,甚至可能无法延长寿命&/strong&&/p&&p&慢慢地,损害逐渐积累,DNA只有在有完整的“备份”时才能修复。损坏的蛋白质展开并开始彼此粘附,形成聚集体。细胞的防御和凋亡机制变得大打折扣。衰老的细胞开始积聚在器官中,最终导致炎症。干细胞未被激活或被耗尽,线粒体损伤,减少细胞中的能量供应,这些能量恰恰是为“分子机器”修复DNA提供动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或者说是正反馈循环。数学上,这种正反馈循环导致风险的指数增加,这可以解释人类生命曲线的形状。&/p&&p&许许多多的文献都解释了衰老的原因:蛋白质聚集,DNA损伤,炎症,端粒。但这些是对潜在因素的生物反应,这些都是是热损伤累积的损害。为了证明热损伤效应可以导致衰老,我们需要观察不同体温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却存在着可以经受各种体温却不会立即受到危害的生物体。最近,在《自然》的一篇文章中,哈佛医学院的一个团队确定了蛔虫衰老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发现,蛔虫存活曲线的形状基本保持相同,但随着温度的变化,这条曲线会被拉伸或收缩。在较低温度下生长的生物具有延长的存活曲线,而暴露于较高温度的蛔虫寿命较短。曲线拉伸的系数取决于温度,这种模式科学家非常熟悉,它与化学键断裂速率对随机热运动温度的依赖性相同。&/p&&p&&img src=&/50/v2-a6cfe92837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a6cfe928376_r.jpg&&在我自己的实验室中,我已经看到了化学键断裂和人类衰老之间的联系。当我第一次遇到冈珀茨-梅卡姆定律时,我觉得它很奇怪。在我的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单分子键的生存概率,它可以测量两个分子之间微小的作用力。我们将一个蛋白质附着到平坦表面,另一个附着到小悬臂梁的尖端。我们让两种蛋白质彼此结合,然后缓慢地拉动悬臂梁,对蛋白质施加的力越来越大。最终,两个分子之间的键断裂,我们测量得到实现该断裂所需的力。&/p&&p&这是一个随机过程,由热运动引发。每次实验获得的断裂力的大小是不同的。但是化学键的生存概率相对于所施加的力的大小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人类的存活对年龄的变化&strong&(实验曲线见下图)&/strong&。和蛔虫实验得到结果类似,蛋白质中的化学键断裂可能和老化有关,进而可以推出,衰老和热运动有关。&/p&&p&&img src=&/50/v2-85581cae8b555683bfbeec0aee87ab4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85581cae8b555683bfbeec0aee87ab43_r.jpg&&研究衰老的科学家团体就是否将衰老视作一种疾病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许多研究特定疾病、细胞结构或分子组成的科学家喜欢把病因都归结于衰老,但结果并不是如此。细胞衰老的发现者Leonard Hayflick在他的文章《生物衰老不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中指出,“所有现代衰老理论的基础的共同特征是分子结构的改变,因此导致了功能的改变。”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分子保真性的逐渐降低和分子无序性的逐渐增加。”这种失真的保真性和渐增无序性因人而异,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一样的。&/p&&p&如果这种数据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由微观的热物理机制导致的,而不是一种疾病。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在提高预期寿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这些进步几乎完全是由于消除了传染性疾病,一种并不是特别依赖于年龄的恒定危险因素。预期寿命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但最长寿命却没有发生改变。指数增长的风险最终压倒了恒定风险。恒定风险的减小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恒定的风险的诱因是环境(事故、传染病),但大多数的指数增长的风险是由于内部磨损。治愈癌症或阿尔茨海默病将改善生活,但它不会使我们得到永生,甚至不会使我们活得更长。&/p&&p&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对衰老中特定分子的变化进行更多研究。这可能告诉我们是否存在首先被破坏的关键分子组分,以及这种破坏是否导致随后的级联效应。如果有这样的关键分子,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地干预和修复,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干细胞研究或基因编辑明确目标,这些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但我们需要认清一件事:我们永远不会打败物理定律。&/p&&p&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nautil.us/issue/36/aging/physics-makes-aging-inevitable-not-bi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ysics Makes Aging Inevitable, Not Biology - Issue 36: Aging - Nautilus&i class=&icon-external&&&/i&&/a&&/p&
作者:Peter Hoffmann翻译:山寺小沙弥审校:Alex YuanPeterHoffmann是韦恩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也是人文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 无论我们治愈多少疾病,微观的热物理机制都会使我们走向衰老我们人体每个细胞的内部就像一个拥挤的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有轨道…
&img src=&/50/a9edba37e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0/a9edba37e_r.jpg&&&b&我惊讶地发现,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里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次饥荒在国内竟然鲜为人知,即使在大学校园里,知道这次饥荒的人大概也不会超过10%。其实我觉得,这次饥荒,无论是从波及范围还是人口损失来看,都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历史中最恐怖的灾荒之一,一些灾荒亲历者的回忆读起来更是让人毛骨悚然......&/b&&img src=&/49e71d685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49e71d685_r.jpg&&&p&大约在两百多年前,位于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渔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隔几年,东太平洋地区海域的水温会明显升高,沿海地区的鱼群神秘消失,海鸟也会随之大量死亡,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得诡异起来,飓风海啸,暴雨洪涝,高温干旱,极寒暴雪等极端现象频现,由于这种奇怪现象往往会在圣诞节之际发展到最高峰,所以当地渔民就称这种现象为El Nino,意为“上帝之子”,中文音译为“厄尔尼诺”现象。&/p&&img src=&/900d8b538c1c8afe19f4fe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900d8b538c1c8afe19f4fe_r.jpg&&&p&且让我们把镜头转向清光绪元年,也就是公元1875年,清帝国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打击之后正努力恢复着元气,彼时的清帝国距离甲午惨败还有大概20年的时间,朝廷和洋人之间取得了暂时的和平,太平天国和捻军也已被镇压,恍惚之中,清帝国似乎真的有了一丝回光返照的迹象,但这一切正如毛主席曾经感慨的那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奈何天要灭大清。&/p&&p&1875年,“上帝之子”再次降临东太平洋,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全球将迎来历史中少见的强厄尔尼诺现象。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西方的上帝要亲手埋葬这个东方的帝国。&/p&&img src=&/44dd501c2ee3f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44dd501c2ee3f_r.png&&&p&光绪初年的清帝国并没有完全从两次鸦片战争的余波之中走出来,尽管清政府一再下令禁烟,但是全国范围内有很多农民出于贪婪依然顶风犯案,大规模地种植罂粟花以制备鸦片。贩毒的利润永远比种地高,所以罂粟占用了大片的耕地,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的粮食贮备更加紧张。就在这时,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开始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省显现,一些地方文献开始出现粮食歉收的记载。紧接着到了1876年,旱情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山西的一些县城由于粮食歉收已经有人开始吃树皮,草根,但是这对于这场灾荒来说仅仅算个热身而已。&/p&&p&接下来到了1877年,恐怖开始了,山西各地迎来了全面旱荒,粮食大面积绝收。中国的老百姓对于灾荒是非常敏感的,一些有逃荒经验的民众知道如果留下来只怕是九死一生。大灾临头之际,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当地知府得知老百姓要逃荒,立即赶赴现场,苦苦哀求百姓不要离开家乡,并且承诺一定会赈济百姓,老百姓见状,哗啦一下跪倒一片,说:“多费府大老爷好心,念我们饥寒,就是每家与我们三两斗麦子,能吃几日?”老百姓知道,现在趁还有体力,能跑赶紧跑,要是跑到了有收成的地界说不定还能捡条命,要是留下来就真的死定了。说完大家叩头,哭声一片,知府也嚎啕大哭起来,官民就这样相对痛哭,可是哭也没用,老百姓依然逃散一空。&/p&&p&恐惧在华北各地蔓延,逃荒大潮已经势不可挡,有的官员因为无力阻止百姓逃难,绝望之下悬梁自尽。对于当时华北地区的人民来说,末日的帷幕才刚刚拉开。严重旱情依然在继续,有的土地已经旱得冒起了黄烟。随着灾情的发展,能吃上树皮都已经算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没有树皮吃什么呢?有的灾民竟然找来一些石头,磨成石头渣滓吃,可是这种东西肠胃是消化不了的,吃进肚子里以后不仅会刮破肠胃,而且石头无法排泄出体外,最后人是被自己被活活憋死的。都这样了,灾情依然在继续,丝毫没有缓解的样子。人性是非常禁不住考验的东西,人在绝望之后就是疯狂,我看当时灾区的一些事都傻了,接下来我说的都是当时灾区的真人真事。当时在灾区的一些地方,谣言四起,说老百姓要饿死了,可是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家里有粮,一些灾民就开始砸大户人家院门要粮,可是灾情都到这地步了,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而且就算是有粮也不能给别人啊,当时谁有粮谁活,谁没粮谁死,就这么简单。然后那些大户人家就闭门不答,外边的灾民先是叫骂,发现没效果之后,他们想一个招,当时满大街都是死人,那些灾民就拖来很多尸体,先把尸体吊在大户人家的院门前边,然后再把死人脑袋给剁下来然后扔大户人家院里,就用这种方式勒索粮食,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在这时候还有人能有劲扔人脑袋,可是随着灾情的进一步加重,就连这种勒索粮食的无赖行为都消失了,弥漫在灾区的恐怖又深入了一层。&/p&&p&有一本清朝人回忆这场灾荒的书,名叫《晋灾泪尽图》,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客人,路过山西的时候正好赶上这场灾荒,自己的老婆被活活饿死了,他忍不住嚎啕大哭,但是他身边的人立即把院门关上然后让他闭嘴,因为当时在街上已经有了抢尸而食的事发生,只要有人一哭,就有人知道这院子里死人了,马上就会有人来抢尸体吃。那个死了老婆的人就问说那怎么办,身边的人说等到了夜里,咱们再把你老婆埋院子里让她入土为安,当天夜里,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尸体埋在院子里,生怕惊动抢尸人,等第二天天亮了他们再到院子里一看,院子里埋的浅的尸体已经被人挖出来吃的只剩骨头了。而且这种事还不是个例,在山西各地接连出现,说有一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夜里睡觉的时候听见院子里有动静,主人就从窗户缝望出去,发现月光之下有两个人背起他母亲的尸体往外跑,那主人赶紧追出去,一直追到了那两个人的住所,但是那屋主人发现那两个人手里拎着斧头和砍刀,就不敢进去,只好赶紧跑回村子找人帮忙,等一大群主持公道的村民回到现场时,发现屋主母亲的尸体已经被扒光了放在大锅里煮熟了。村民们一哄而上,把那两个凶手五花大绑抓起来,整个过程中,那两个凶手一直大声叫骂:“宁为村中死鬼,不为县中活人!!!宁为村中死鬼,不为县中活人!!!”村民捆巴那两人的时候一抬头,傻眼了,发现在那两个人的屋子里全是死人骨头,这两个人已经饿疯了,变成了食人魔,不知道他们吃了村子里多少人。最后村民协商,把这两人用铡刀活活劈成了两半。一旦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就标志着社会秩序的彻底崩溃,对文史感兴趣的读者应该听说过新几内亚食人族的例子,吃人肉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库鲁症,在以后的文章中会继续介绍)。而且大部分尸体因为迅速腐败,人类已经不能食用了,但是对于食腐的狼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美味,腐烂的尸体吸引了大量野狼进入人类活动的地方,以至于灾区又出现了野狼吃人的狼灾。狼群在灾区各地四处游荡捕食百姓,任何与它们遭遇的人都留不下全尸。&/p&&p&到1878的时候,灾荒已经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步,有外国传教士回忆说,在山西的一些道路上,无数面如僵尸的灾民摇摇晃晃地走着,野狗则跟在这些灾民身后,一阵风吹来就能吹倒几个难民,倒地的人还没咽气就已经被扑上来的野狗分食了。后来有的外国传教士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想找一户人家要点吃的,于是传教士就走进一间民宅讨饭(连洋人都不得不要饭了),刚一进屋差点滑一大跟头。他低头一看,地上一层蛆,因为这家人全家都饿死在了屋里,没人给他们收尸,全家烂在屋里,尸体上的蛆已经堆不下了,苍蝇没地方下新的蛆,所以新蛆只能噼里啪啦地从尸体流淌到地上,这个传教士几乎被吓疯了,夺门而逃,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进入灾区任何一家民宅。&/p&&p&最后的最后,大家知道这场灾荒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吗?有一个曾经去过灾区的人回忆说,他们路过灾区的时候就听自己这马车在行进的时候”咔嚓咔嚓“直响,他探出头一看,发现路上全是累累白骨,那咔嚓声是车轮碾碎死人骨头的声音。这人吓得缩在车里瑟瑟发抖不敢再看,没想到过了一会,刮风了,大风吹进车里很多黑色的毛发,吹的那人脸上身上都是,那人摘干净仔细一看,吓得差点尿裤子里,他发现那些毛发全是死人的头发,有的头发还能辨认出死者生前的发型,当时的灾区,饿殍遍野,那些荒野上的尸体的头皮已经被喜鹊和乌鸦啄烂了,死尸的头发被大风吹遍原野,于是山西大地上吹起黑色的风......就这样,灾民们曾经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证据也在风中吹散了......看完这段历史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听见喜鹊和乌鸦的叫声就头皮发麻。就这么恐怖的一幕,除非亲身经历过,否则就算找个小说家编都编不出这种情节。此般惨剧,难怪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经说过“就是地狱也不过如此了。”&/p&&img src=&/dabb155f7e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dabb155f7e_r.png&&&p&这场灾荒从1876年一直持续到1879年,期间又以两年最甚,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所以这场光绪初年的灾荒被后世称为“丁戊奇荒”,这个奇字我觉得用的特好,这意思就是说这灾荒已经恐怖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在这场灾荒中,至少有一亿人受灾,1000万人被活活饿死。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本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地狱,但是我觉得对于光绪初年的老百姓来说,丁丑年,戊寅年这两年,华北,特别是山西,就他妈是地狱,如假包换的地狱。&/p&&img src=&/24205cea6fe79c489736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24205cea6fe79c489736_r.png&&&p&而且刚才我为大家讲述的那些惨剧对于光绪初年的山西来说,完全是九牛一毛,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戊奇荒》一书,作者名叫郝平,虽然这是一本严肃的历史研究书籍,但是里边记录的一些惨剧读了叫人毛骨悚然,我曾经仔细读过这书,读的我脑门子冒冷汗,就是最恐怖的恐怖小说与其相比都平淡的像一碗白水。&/p&
我惊讶地发现,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里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次饥荒在国内竟然鲜为人知,即使在大学校园里,知道这次饥荒的人大概也不会超过10%。其实我觉得,这次饥荒,无论是从波及范围还是人口损失来看,都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历史中最恐怖的灾荒之一,一些灾荒…
&img src=&/50/9d3d60a0e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0/9d3d60a0ef_r.jpg&&&p&&b&当那个非洲小国的土著居民从殖民者手中一脸懵逼地接过身份证时,他们不会想到,手里的这张小小的身份证,将会在20世纪末掀起漫天的血海......&/b&&/p&&img src=&/606af7dfce852aa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606af7dfce852aa_r.jpg&&&p&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那就是找来一只黑猩猩,在它面前摆上很多动物的照片,然后让这只黑猩猩给这些动物分类。有意思的是,这只黑猩猩把所有的动物分成两类:人类和非人类,但是当人们给它一张黑猩猩的照片时,它却把黑猩猩也划分到了人类里。这说明在黑猩猩看来,它们和人类是同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黑猩猩的划分非常有道理,人类和黑猩猩在基因上有98%左右是相同的,不少学者认为,黑猩猩和智人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在黑猩猩与智人的众多相似点中,有一个相似点非常残酷,那就是黑猩猩和智人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两种&b&会自发组织起来对别的同类族群施行种族灭绝的哺乳动物。&/b&(有观点认为狼也会,但是有争议)对于黑猩猩来说,马尔萨斯陷阱一样是存在的,黑猩猩群体的数量会以几何速度递增,但是食物的总量却不会平白增加,对于不会种地的黑猩猩来说,它们获取更多食物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消灭其他族群,然后将对方的地盘据为己有。&/p&&p&&img src=&/e87fad39dda283c68db2ea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e87fad39dda283c68db2ea_r.jpg&&一些黑猩猩族群通常会有几只强壮的成年雄性在自己的领地附近巡逻,如果它们看见有其他族群的黑猩猩落单的话,它们就会鬼鬼祟祟地靠过去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毫不犹豫地杀死目标。他们就用这种办法不断地杀掉别的族群里的雄性和幼崽,当它们认为优势已经足够大的时候,就会组织起来对别的族群发动全面战争,将对方族群里的成年雄性和幼崽全部杀死,然后再用暴力占有对方族群里的母猩猩。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你会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智人像黑猩猩那样的战争和屠杀等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种行为非常非常古老。一些学者认为,黑猩猩和人类之所以嗜杀成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猩猩和人类在遥远的过去有着共同的祖先,大概在距今600万年前,一只古猿生下了两个幼崽,这两个幼崽一个成为了人类的祖先,另外一个成为了黑猩猩的祖先,因此人类和黑猩猩这两个物种同时从古猿那里继承了杀戮基因。对于黑猩猩来说,它们不同的族群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彼此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而人类在进入全球化之后,群体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这就使得问题变得复杂起来。&img src=&/v2-faca80c168bb694b61f09b2d8fcb0f0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aca80c168bb694b61f09b2d8fcb0f0f_r.jpg&&&/p&&p&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做下丘脑,这个部位会分泌一种被称为催产素的神经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会给人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影响就是强化自身所在的团体认同。举个例子,假如在大街上,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正在打架,催产素水平高的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况会倾向于帮助自己的同胞,如果正在打架的两个人都是中国人,但是一个是河南人一个是山东人,那催产素水平高的山东人会帮助自己的山东老乡,如果他发现两个打架的都是山东人,那催产素水平高的济南人则会团结起来对付青岛人。就这样,中国人外国人,本地人外地人,自己人外边人,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分出个内外然后选边站,催产素的作用之一就是强化这种情绪。这种强调我们与他们不是一路人的情绪往往是很多群体暴力行为的底层逻辑。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对峙,小到国安球迷和天津球迷之间的吵架斗殴,都是由这种情绪支配的,它充斥在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可是这些所谓的内外有的时候是客观存在的,&b&有的时候则是不怀好意的人刻意编造出来的。
&/b&&/p&&img src=&/263b58dce36bb415ca2f408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263b58dce36bb415ca2f408_r.png&&&p&在非洲中部有个小国叫卢旺达,比利时殖民者在统治这个国家时,搞了一个非常荒谬的民族划分政策,他们通过观察当地人鼻子的宽度,身高和皮肤的颜色,把全国人大体上划分为两个民族,身高较高肤色较浅的被称为&b&图西族&/b&,占总人口的14%,肤色较深身高较矮的被称为&b&胡图族&/b&,占总人口的85%。除此之外比利时人还按照财产划分民族,规定有十头牛以上的人属于图西族,十头牛以下的算胡图族。那感觉就好像咱们中国身高1米75以上皮肤白皙月薪超过5000的人算一个民族,1米75以下皮肤黝黑月薪不到5000的人算另外一个民族。在今天看来,这种民族划分是非常扯淡的,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当时比利时人为了将卢旺达人分而治之,他们要求所有卢旺达国民都要携带身份证,在身份证上清晰地标注其民族身份,然后再在行政,教育,经济,司法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故意偏袒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以挑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卢旺达人对这种民族划分根本不以为然,因为他们之前从来就没有这种民族意识,但是当卢旺达人发现比利时殖民者一本正经地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认真起来。&/p&&p&其实这种以践踏公平公正为代价而偏袒少数民族的政策并不能真正地造福少数民族,反而更像是把少数民族放到火上去烤。因为这种不公平会让卢旺达的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心生怨恨,在当时的卢旺达,这种因为不公正的民族政策而导致的愤怒和委屈每个胡图人都感同身受,主体民族的怨恨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迅猛地传播和积累。诸位,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不公平的民族政策更能撕裂一个国家了。另外,比利时人在统治卢旺达时,认为图西族人的肤色较浅,比较接近白人,所以相对高贵一些,于是他们就利用只占总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总人口85%的胡图人,比利时人的各种偏袒手段让卢旺达的少数民族图西人变得傲慢自负,而对卢旺达主体民族的侮辱和压迫却让胡图人越加的愤怒和不满,这样一来,主体民族的怒火就像炽热的岩浆一样在全国蔓延。可是后来比利时人在离开这个国家时却出卖了图西人,他们故意把政权交到了胡图族的手里,这使得之前备受欺压的胡图人终于有了反攻清算的机会。卢旺达本来就是一个在马尔萨斯陷阱里苦苦轮回的国度,殖民者荒谬的民族政策更加深了两族之间的仇恨和隔阂。&/p&&img src=&/c29c9b8f6fb83d3ec72a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c29c9b8f6fb83d3ec72a_r.jpg&&&p&其实早在事件爆发以前,胡图族就已经在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了,他们用各种手段搜集武器装备然后秘密分发下去。他们还提前从中国订购了好多大砍刀,当时工厂看了订单以后吓一跳,问为什么突然要这么多大砍刀。胡图族人说他们今年香蕉的收成特别好,要买砍刀回去砍香蕉去。那些中国工人在制作砍刀时一定不会想到,不久以后,他们制作出来的大砍刀就会砍进别人的脑门子里。而且在民间,小道消息已经在市井街巷传的沸沸扬扬,有的图西人从自己的胡图族朋友那听说,胡图族已经在秘密训练武装民兵,现在已经万事俱备,部署在全国的武装民兵都在等一个信号,那个信号是一句话:“Cut down the tall trees(砍倒高的树木,tall trees在这暗示身高较高的图西人)”,只要这个信号一发出,全国的胡图族民兵就会倾巢而出,用砍刀和子弹清洗所有图西族人。&/p&&img src=&/953c6204d8efd640d37e5f50848eb39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953c6204d8efd640d37e5f50848eb39f_r.jpg&&&p&日晚上八点二十,卢旺达的胡图族总统在去签署和平协议的路上时,其飞机在首都基加利机场附近被一颗来路不明的飞弹击中,包括胡图族总统在内的所有机上乘员当场遇难。这事如今都过去20多年了,当年到底是谁发射了那颗飞弹杀死了总统仍然是个历史之谜,图西族和胡图族都在第一时间指责是对方杀死了总统。无论如何,这场事故犹如弹药库里的一颗火星,顷刻间就引爆了卢旺达国内沉积已久的民族仇恨。仇恨在一夜之间燃遍了整个国家。&/p&&p&飞机失事的那天晚上,正好赶上非洲杯半决赛直播,很多卢旺达人都坐在收音机前听转播,突然之间,卢旺达全国的收音机里都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一个沙哑的男声咬牙切齿地说:“卢旺达人民们,我们伟大的总统被蟑螂一样低贱的图西族人谋杀了,他们诱骗总统去签署虚假的和平协议,却在路上用飞弹伏击了他,优秀的胡图族同胞们啊,清算的时刻到了! We must cut the tall trees!!!Cut the tall
trees now!!!” &/p&&p&这句恶狠狠的诅咒通过无线电波以光速传遍了卢旺达的大街小巷,片刻沉寂之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以及附近郊区,自动步枪“哒哒哒哒哒”的开火声成片响起,爆炸,哭喊,求饶,咒骂,玻璃窗户被砸碎的声音,砍刀砍进骨头里的声音,此起彼伏,收音机里不断地大喊着图西人的家庭住址和姓名,敦促胡图族将他们赶尽杀绝。就这样,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清洗开始了......&/p&&img src=&/92cfca92df744e936b6c8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92cfca92df744e936b6c8_r.jpg&&&p&据一个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官回忆说,在屠杀开始之后,卢旺达的公路上被疯狂的胡图人设下了很多路障,胡图族的民兵会严格检查每一辆过往车辆,如果发现图西人直接揪下来用砍刀斩首,而且胡图族民兵的脖子上还挂一个哨子,只要发现有图西族人试图逃跑,那人一吹哨子,附近的胡图族民兵就会拎着砍刀包抄上来,把那图西人围在中间乱刀砍死。那个联合国军官说,他触碰过那些民兵的身体,非常冰凉,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体温,而且他们的眼神已经不像是人类的眼神了,看起来就像被邪灵附体一样。胡图人眼中的杀气把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吓得两腿发软,曾经有人回忆到,早在大屠杀全面爆发以前,就有几个胡图族士兵当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的面,用大砍刀把一个图西族妇女凌迟,但是那几个维和士兵被吓得连一句劝阻的话都说不出来,后来有人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阻止暴行,他们辩解说,这是卢旺达人在杀卢旺达人,不归他们管。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卢旺达有相当多的胡图人是文盲,在广播电台的煽动下,他们真心地认为图西人是劣等生物,是蟑螂,所以有的胡图人甚至怀着非常轻松愉悦的心情屠杀图西人,就像修建草坪一样。胡图族民兵闯进图西人聚居区,然后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杀人,一个街区接着一个街区清洗,那广播电台里广播了图西人的住址之后还特意嘱咐一句,说有的图西人家里有孕妇,到时候别忘了把孕妇肚子里的图西孽种也干掉。联合国维和部队军官曾经向美国方面申请炸掉那个煽动仇恨的广播电台,可是美国方面说不行,这属于侵害别国主权,我们美国不干侵害别国主权的事。那军官说那对那电台进行短波干扰总可以吧?让那个广播台闭嘴!否则会有更多的图西人被杀。结果美国方面说:“你知道短波干扰的成本有多高吗?一个小时8500美元!我们哪有钱做短波干扰?没钱!”就这样,在广播的煽动下,屠杀在全国迅速蔓延。联合国军官后来还回忆说,他在自己办公室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他接听以后发现电话那边是他的图西族朋友,他朋友在电话那边喊:“救命啊!救命!胡图族来杀人了!他们闯进来了!救命!”然后电话那边先是传来一阵咒骂,然后紧接着就是砍刀砍肉,分筋错骨的声音,然后电话就被挂了,传来“嘟嘟嘟”的忙音。那个军官惊魂未定地挂了电话,刚一放下话筒,电话在一瞬间又响起来了,刚才那一幕再次重现,又是求救的声音,然后又是惨叫声和人体被肢解的声音,然后又被挂断。那个军官一天之内不知道接了多少个这样的电话,就这么听着自己的好朋友在电话那边被暴徒肢解碎尸,最后这个联合国军官精神上受到了永久性的刺激,导致神智神崩溃,从那之后必须得靠药物维持清醒的意识,只要不吃药人就疯了。胡图族每天往他们国家的阿卡盖拉河里扔无数具图西人的尸体,这些尸体在河流里上下翻滚,好像还活着一样,这些尸体最后被河水送到了下游的乌干达,大量的尸体泡烂在河里,使得乌干达爆发了大瘟疫。最后卢旺达杀人能杀到什么程度,1994年7月份的时候,你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你站在任何一个地方朝任何一个方向望过去,那尸体都能从你的脚下一直铺到地平线的尽头,整个国家都被笼罩在尸体腐烂的恶臭中,变成了一间巨大的露天太平间。&/p&&img src=&/cdbf0cbf3eaecf87fa786d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cdbf0cbf3eaecf87fa786d_r.jpg&&&p&尽管卢旺达最后经历了内战的洗礼逐渐地恢复了秩序,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其实在卢旺达大屠杀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当时的一些西方媒体和领导人讲话中一直在用一个非常暧昧的词,叫massacre,这个词在英语中泛指大屠杀,而西方之所以一直坚持用这个词是为了避免使用这个词:genocide。这个词在英语中特指 “种族灭绝”。在二战时,德国纳粹曾经对犹太人进行过恐怖至极的屠杀,这屠杀能恐怖到什么程度?我就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看这是什么?灯罩,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个灯罩其实是用犹太人的人皮制作的。当时犹太人的人皮不仅被扒下来做灯罩和手套,他们的脂肪还被做成肥皂,头发编成地毯。可见当时纳粹是以工厂流水线的方式灭绝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直接被视为工业原料。&/p&&p&&img src=&/92b83dfde86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92b83dfde86_r.png&&二战结束之后,人类社会觉得二战时发生的一些反人类暴行实在是太他妈恐怖太他妈邪恶了,无论如何也要阻止这种暴行在世界上再次发生。于是在1948年,联合国制定了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这个公约的精神指出,自此之后,世界上任何团体或组织如果做出种族灭绝的行为,将被视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敌人,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将有义务立即采取强力行动阻止种族灭绝行为。可是90年代初的时候美军刚刚在非洲索马里吃了大亏,让当地武装打的灰头土脸,看过《黑鹰坠落》的读者应该知道这段历史,当时美军士兵的尸体被索马里武装分子扒光了游街,美国上下一片震恐,迫不及待地想从非洲脱身。所以后来为了欺骗世界舆论,更为了逃避责任,在胡图族对图西族进行种族灭绝的时候,美国从媒体到领导人(克林顿)竟然全部一口咬死说这不是种族灭绝,放任无数的图西人被有计划有组织的灭绝。卢旺达大屠杀持续了100天,卢旺达全国死亡100万人,平均每天杀1万人,每小时杀400人,每分钟杀6个人,每10秒杀一个人,这种屠杀速度比纳粹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速度还要快好几倍。&/p&&img src=&/3f8f70a2c819fe1da32e7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3f8f70a2c819fe1da32e7_r.png&&&p&大屠杀给卢旺达人民的心灵带来了深重的伤害,我的一个朋友在非洲援建时曾经去过卢旺达。在一次聚餐上我那朋友一开始和卢旺达当地人谈笑风生,大家拍手大笑,后来我那缺心眼的朋友突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说:“94年4月的时候当时到底什么情况?”本来还有说有笑的餐桌上突然所有人都沉默了,屋子里鸦雀无声,半天没人说话,那气氛尴尬极了,等过了半天才有一个当地人说,咱们今天不聊这个,不聊这个……&/p&&img src=&/a55b357bb6f59b5908fdd66d1f8d7be1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a55b357bb6f59b5908fdd66d1f8d7be1_r.png&&&p&20多年过去,今天的卢旺达已经逐渐从当年大屠杀的阴影之中走了出来,实现了民族和解。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整个国家和平安定,秩序井然,经济腾飞,昂扬向上,成为了非洲发展的一颗明星。有一个细节我看了以后非常感慨,那就是今天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上已经不再标注民族身份了,今天在那个国家里,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卢旺达民族!&/p&&p&有关卢旺达大屠杀的细节,大家可以看一部电影,名叫《卢旺达大饭店》,这部电影完全是按照大屠杀亲历者的回忆拍摄的,忠实地还原了很多大屠杀的细节,有助于诸位对恐怖的大屠杀有更直观的认识&/p&&p&&img src=&/6a5ebd2dd7ee73d7fb83bb0ed089e419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6a5ebd2dd7ee73d7fb83bb0ed089e419_r.jpg&&后记:&/p&&p&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总是喜欢写有关大灾难的文章?让人看了以后很不舒服&/p&&p&是这样的,《地狱看起来就像光绪初年的山西一样》,《飞翔的尸体与一次欧洲人口大灭绝》,《每10秒杀一人,杀满100天》是从我在国家博物馆开发的专题课程《天启四骑士》中截取出来的段落,分别对应的是&b&灾荒&/b&,&b&瘟疫&/b&,&b&屠杀&/b&三大天启骑士,现在除了&b&死亡&/b&骑士以外都已经呈现完毕&b&,&/b&在之后我会为大家制作一些轻松的主题&/p&&p&另外,昨天我发了一篇介绍不同人类物种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的文章,名叫《你不会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类》,但是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内容与我之前的Live内容重复了,为了保障之前购买我Live的朋友们的权益,我在早上把那篇文章删除了,是我考虑不周,给诸位带来了困扰,非常抱歉&/p&&p&欢迎关注作者 河森堡&/p&&p&知乎 河森堡:&a href=&/people/hesenbao&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hesenb&/span&&span class=&invisible&&a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微博 河森堡:&a href=&/?target=http%3A////profile%3Frightmod%3D1%26wvr%3D6%26mod%3Dpersoninf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r&/span&&span class=&invisible&&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
当那个非洲小国的土著居民从殖民者手中一脸懵逼地接过身份证时,他们不会想到,手里的这张小小的身份证,将会在20世纪末掀起漫天的血海......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那就是找来一只黑猩猩,在它面前摆上很多动物的照片,然后让这只黑…
&img src=&/50/v2-fbabf59a931f86b3ecdab_b.jpg& data-rawwidth=&1919&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9& data-original=&/50/v2-fbabf59a931f86b3ecdab_r.jpg&&&p&&b&“你知道那玩意最可怕的一点在哪吗?”&/b&&br&&/p&&p&&b&“不知道。”&/b&&/p&&p&&b&“那玩意能把人杀死两次。”&/b&&/p&&img src=&/v2-1fae86fee3c7c3ca3cc673c74ad6754d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1fae86fee3c7c3ca3cc673c74ad6754d_r.jpg&&&p&
1980年1月中旬,一辆出租车停在了内罗毕医院的门口,一个身影颤抖着迈下出租车,捂着脸摇摇晃晃地向医院的分诊台走去。他的衬衣和裤子被鲜血浸染得一片殷红,每走一步都会在地板上留下“滴滴答答”的血迹。那个男人站在分诊台前,哆嗦着把捂住脸部的纸巾拿开,值班护士的心头顿时一凛。再勇敢的人看见那张脸都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那是一张青黑色的脸,皮肤下边的结缔组织已经被某些奇怪的玩意溶解了,使得那个男人的脸好像随时要从骨头上滑落一样。殷红的双眼流着血泪,鼻血漫过嘴巴的时候会“噗噗”地吹起血泡。这个浑身是血的男人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对护士的引导做出僵尸般的反应。护士让他坐在门诊部的长椅上,并且告诉他医生马上就来。这个护士不知道的是,她当时正在和一个“死人”说话。一切都是枉然,那个男人在椅子上突然失去了平衡,脊椎塌了下来,头撞在自己的膝盖上。一阵痉挛般的呻吟之后,他的嘴里刹时狂呕出巨量的黑血,然后整个人一头栽在地上抽搐起来。只听“嘶啦”一声,那个男人的肠子被撕开了,液化的内脏从肛门喷射而出。他就这样泡在了自己温暖的内脏中,与此同时,他身体里的那些玩意顺着他的体液四散而出,狂欢着寻找它们的下一个宿主……&/p&&p&
这个惨死在医院门诊大厅里的男人是一个法国工人,曾经就职于肯尼亚山区的一家制糖厂。此人平时不善交际,朋友不多,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喜欢研究一些飞鸟走兽。1980年的元旦,他约上了一个朋友到山区雨林深处的一个洞穴探险。不得不说,那是个非常奇怪的山洞,不仅入口位于野兽出没的密林深处,那个洞里边也处处透着一股子诡异。洞顶倒挂着无数面目狰狞的蝙蝠,地面堆满了各种动物的屎,屎里还藏着可怖的怪虫子,它们一旦嗅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顺着裤腿钻进裤裆里蛰人的屁股。有学者认为,那个山洞其实是个象造山洞,大象需要补充矿物质,所以就用象牙铲下岩壁上的石头,把石头嚼成渣子再咽下去,那个巨大幽深的山洞有可能就是象群成千上万年来用长牙铲出来的。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洞里的地形变得异常复杂,甚至还有小象失足摔死在洞里风干成了木乃伊……我们并不确定问题是否出在那个可疑的山洞里,总之在山洞探险后的第七天,那个法国工人病了。&img src=&/v2-e8df7ce74d3a2b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e8df7ce74d3a2b_r.jpg&&&/p&&p&
确切来说,是有某种奇怪的玩意开始在那个法国工人的身体里繁殖。工人先是感到眼珠子后边疼,然后这种疼开始在颅腔里盘旋。他的背也剧烈地疼痛起来,呕吐和高烧接踵而至。除此之外,他失去了所有的表情,好像他的脸已经不听他使唤了。耷拉着的眼皮下边是几乎要爆出的眼珠子,皮肤上满是红斑。他就那么躺在那,变成了一副僵尸的模样。当地私立医院里的医生完全搞不清状况他到底怎么了,给他注射了抗生素,可是屁用没有。医生表示,他必须去内罗毕医院,那是肯尼亚最好的私立医院。&/p&&p&
在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航班上,那个法国工人的病情迅速恶化。他的整个头部变成了青黑色,嘴唇上沾满了红色粘液,同时他还难以自抑的狂呕,似乎要把晕机袋吐穿一样,吐出的东西看起来像沥青,黑色,粘稠。这说明他体内正在发生着非常恐怖的事情。按照后来美国军方传染病专家的说法,这个法国工人的病情已经到了“极度扩张”的阶段。他体内的那玩意正试图把那个法国工人的血肉转换成它们自己,而这一点是通过液化它们的宿主来实现的。其症状就是患者全身性的大出血,几乎身上所有的孔洞都在飙血。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肠子会因为失去供血而坏死成黑色,不过不用担心,大脑已经感觉不到什么疼痛了,因为大脑也已经开始液化,那些控制高级意识的脑部区域业已被摧毁。患者一生的过往和回忆,包括自己的名字,生日,家庭住址,爱人的情话,父母的模样等等都已经被抹去,当然一同被抹去的还有他的性格和理智,可以这么说,那个法国工人在人格上已经死了,只有脑干深处那些控制着生命最基础行为的区域还在支配着机舱里的那具“血尸”。一个恶魔正微笑地坐着那架航班,脚踏东非万里苍穹,直扑肯尼亚首都内罗毕。&/p&&p&
且让我们把镜头重新转向内罗毕医院门诊楼,金属嘶鸣般的画外音森然响起。医院里一位名叫穆索凯的医生立即对那个倒在血泊之中的法国工人展开了抢救。医生扒开患者的眼皮,发现双眼已经被鲜血淹没了,扩散的瞳孔意味着严重的脑损伤。医生用自己没有防护的手指伸进患者的口腔,清理粘液和黑血以便插入喉镜。就在医生低头观察气管的位置时,那具“血尸”突然颤抖起来,喷呕出滚烫的黑血,医生的制服上,脸上,眼睛里被溅的到处都是。幽冥之中,时间静止了,一个浑身浴血的恶魔从患者的身体中悠然而出。它俯下身,妩媚地搂住穆索凯医生的脖子,张开它那血腥恶臭的烂嘴,和医生进行了一次深情的舌吻……&/p&&p&挂钟的秒针恢复了跳动,穆索凯医生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何等恐怖的险境之中,他满头大汗地抢救着他的患者,而有些玩意,已经开始在他的身体里繁殖起来。&/p&&p&
中国有句古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穆索凯医生来说,“病来如天塌”更恰当一些。没几天的功夫,高烧,内出血,剧烈的疼痛犹如海啸般汹涌而来,医生仿佛是在剧痛的海洋里沉浮翻滚。诡异的是,穆索凯医生的表情极为平静,看不出任何痛苦,因为他的脸已经不听使唤了,就像一层死皮耷拉在骨头上。穆索凯医生的同事立即给他进行了手术,发现他的肝脏由于不明原因肿胀起来,而且血液完全失去了凝结能力,明胶海绵都无法阻止他出血。最后在手术台上,穆索凯医生的鲜血竟然漫到了其他医生的胳膊肘。他的同事们惊恐之下怀疑穆索凯医生感染了一种罕见的病毒,于是提取了他的血清送到了南非国家病毒学研究所。没多久,南非方面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马尔堡病毒。”&img src=&/v2-b0084fb34bbf21c30ef4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b0084fb34bbf21c30ef4_r.jpg&&&/p&&p&
通常来说,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实验室里处理的病原体是那些对成年人几乎无法造成危害的“小清新”,比如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水痘等。实验人员只要记得带上手套和面部防护即可,试验台是开放的,有的实验室甚至不会和大众隔离。&/p&&p&
二级实验室处理的病原体对人员和环境具有潜在危险。这些病原体会对人类造成轻微疾病,不过它们也搞不出什么大麻烦。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就是典型的例子。二级实验室对公众隔绝,只有实验人员可以出入。&/p&&p&
三级实验室处理的病原体会以气溶胶(飞沫)的形式扩散,并且以“吸入”的方式感染人体导致致命的疾病,这些疾病虽然在今天已经有治疗方法,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曾经被731细菌部队用作生物武器的炭疽杆菌和之前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的SARS冠状病毒就属于第三级。处理这些病原体需要在特制的通风柜里进行,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实验人员也需要提前接受针对病原体的特种培训。&/p&&p&
最高防护实验室被称为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在迎击无形恶魔的战场上,四级实验室就是沙砾与弹片横飞的战壕。在这里,人类最精锐的微生物学家们与自然界最致命的恶魔贴身肉搏,咆哮厮杀。四级安全实验室里的病原体不仅极度致命,而且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它们往往会以飞沫为载体游离在空气中寻找宿主,一旦感染,没有任何治疗方式。四级实验室需要与附近区域内的其他建筑物完全隔离,并且在实验室内部启动空气负压设备,使得实验室的气压始终低于外界,严防病原体随着空气散逸到室外。实验人员全部都受过严格训练,并且穿戴全封闭防护服,这种防护服装有接口,由实验室独立的供氧系统向防护服内部输送空气,每个实验人员身后都会拉着一条长长的输气管,就好像在深海作业一样。这么繁琐的设计就是为了确保实验人员和病原体绝对隔离。在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实验人员会被化学药品和紫外线的反复消毒,确保将防护服上所有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轰杀至渣,因为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哪怕发生了一丁点泄露,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浩劫。(下图为建成于武汉的中国第一间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img src=&/v2-5d1ae3e1cf8ea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5d1ae3e1cf8ea_r.jpg&&&/p&&p&
马尔堡病毒就属于需要在四级生物实验室里处理的极度危险病原体。这种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下的一个属,尽管它的源头在非洲,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病毒命名的惯例,用它在1967年第一次爆发的地区地名“德国马尔堡”作为它的名字。这篇文章的读者们除了专业人士以外,通常不会明白“&b&丝状病毒&/b&”这四个字是多么恐怖的一种存在。按照美国微生物学家的话说,当他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丝状病毒的时候,尿都被吓出来了。这是因为能把人液化的马尔堡病毒仅仅是丝状病毒科下三个属中的一个,甚至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一个。1976年,在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埃博拉河流域,另外一个丝状恶魔浑身浴血,破茧而出,它那张狰狞凄绝的脸终于让人类回想起一度被丝状病毒所支配的恐惧,以及那份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屈辱……&/p&&p&
日,苏丹南部,一个名叫YuG的男人七窍流血地死在了自家的吊床上,他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确诊死于埃博拉病毒的人。他死后,尸体被抬到草丛中,埋在乱石之下。后来无数欧美的记者,医生,病毒学家,都特意前来凭吊。那些人类精英们站在杂草中那座浅浅的小坟前,思考生命的本质,人类的命运等一系列浩大的哲学问题。&/p&&p&
YuG死后没多久,他生前接触过的一些同事开始浑身流血,其中一个人很快血崩而死。要命的是,这个人生性多情,有好几个情人。埃博拉病毒埋身在粘稠的精液中,迅速占据一个个新的宿主。而新的宿主又会成为下一个核心向四周辐射病毒。就这样,埃博拉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扫荡了苏丹南部。按照常理来说,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是阻隔传染病的屏障,可是当地小小的镇医院想要挡住血魔埃博拉的入侵,就好像试图用一张餐巾纸挡住反坦克炮,那个镇医院在血魔的攻势之下顷刻间灰飞烟灭。埃博拉通过被污染的针头四处传播,在病房里以排为单位(住院时左右两排)残忍地虐杀患者和医护人员。马尔堡病毒可以把人杀死两次,人格上杀一次,肉体上再杀一次。埃博拉也行,仅仅把人类化作血泥已经不能满足血魔的恶趣味了,它要先慢慢地玩弄患者,侮辱他们,戏耍他们,夺走他们所有的尊严,再给他们一个痛苦万状的死。医生们发现,这种病会极大程度上地损伤脑组织,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精神错乱,人格解体,有的患者会像狂犬病病发一样狂暴不已。还有的患者甚至会脱光自己的衣服,光着屁股冲上大街,浑身淌血地在大街上徘徊游荡,犹如僵尸一样。眼看着病床上的患者们一个一个地化作血泥,幸存的医生们被吓疯了,扔下自己的患者和被感染的同事,不顾一切地逃进了雨林深处……&/p&&p&
人们并不是非常清楚苏丹南部的那次疫情是如何消散的,或许是因为医生们临阵脱逃让血魔意兴阑珊,但更有可能是因为埃博拉操之过急,它杀人的速度太快了,没有给自己的扩散留下足够多的时间。总之病毒学家可以肯定,那个恶魔依然还在苏丹南部的热带雨林里,寄身于某个不知名的宿主体内循环复制着自己,直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度现身。&/p&&p&
恐怖的是,在埃博拉家族中,埃博拉苏丹亚型并不是最致命的,仅仅两个月后,一种更致命的亚型出现在扎伊尔境内的埃博拉河流域。曾经有研究人员感慨过,埃博拉扎伊尔亚型仿佛是某种对人类怀有刻骨仇恨的超自然力量精心设计出来的,这种亚型的致死率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90%。而且扎伊尔埃博拉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直到今天,病毒学家还没有追查到这种亚型的第一起人类感染病例。也就是说,这种病,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地就那么凭空出现了,我们甚至连它是如何开始的都不知道。正如在恐怖片里鬼魂总是会在主角照镜子的时候现身,埃博拉也最喜欢在本该安全的医院里登场。在扎伊尔内陆的一间教会医院里,护士们正在准备给疟疾患者打针。扎伊尔埃博拉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头以连锁闪电般的速度在医院里四处传播。血魔先是杀光了医院里所有打过针的患者,再飞扑向医院附近的55个村庄,把村民们一个个地虐杀。同时,医院里绝大多数护士也被血魔生吞活剥,那些年轻靓丽的姑娘们被化作一摊滩血泥,紧接着就是教会里的修女……那座小小的教会医院里,血魔的咆哮直冲云霄,散落在地的《圣经》被信徒们液化的内脏染成一片殷红……&/p&&p&
埃博拉是一种泛噬性病毒,它会猛烈地攻击人体除骨骼肌和骨骼以外的所有组织。病毒会以极为恐怖的效率把人体转换成自己。血液会在病毒的作用下越来越粘稠并且附着在血管壁上阻塞血流。大脑,肺部,肝脏,肾脏,大小肠,都因为失去供血而崩溃。最糟糕的是,病毒攻击结缔组织的时候格外凶狠,它毫不留情地吞噬支撑人体的胶原蛋白,以此实现对人体的液化。随着血崩的加剧,连人的唾腺都会出血,患者甚至可能会就着满嘴的鲜血不小心咽下自己烂掉的舌头,据说舌头表皮脱落时的疼痛就好像用舌头舔电熨斗。血块和坏死的组织堵死了肾脏,尿会倒灌回循环系统。男人的睾丸会肿胀成紫青色,乳头也会开始流血。接下来,最精妙的一个环节来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会在非常恰当的时机摧毁人的大脑,患者在死前会爆发严重痉挛,流着血泪的双眼翻白,双手和双脚疯狂地挥打,这么做会使得患者将含有高浓度病毒的体液甩的到处都是,加大感染其他宿主的概率。有一位修女死后,她的病房里,地板上,墙上,家具上,全部都被甩满了森森血迹。被扎伊尔埃博拉感染的宿主,会一直被高烧煎熬,当患者死后,尸体会迅速化为血泥,对于可怜的患者而言,留下一具全尸都是往往都是奢求。埃博拉对人体的摧残会给目击这一过程的人造成永久性的精神刺激。有些赴非洲支援的医生被地狱般的惨状吓得精神崩溃转身逃跑,他们大哭着狂奔进来时乘坐的飞机里,无论如何都不愿再离开机舱。美国还曾经有一位微生物学家,常年在野外进行考察,致力于追踪自然界中的致命病毒。这个美国学者是个大大咧咧无所畏惧的人,在野外他会拿锅煮食蛇和癞蛤蟆,逮住豚鼠就先闷死,然后开膛破肚烤食内脏,见到白蚁就一把抓起来放进嘴里像吃坚果一样大嚼,甚至一些土著人用口水发酵的香蕉酒他也毫不介意,拎起来就喝。可就这么心大的一个人,仅仅是因为看到实验室拍摄到的埃博拉病毒照片,就被吓得呆傻在原地。因为他作为微生物学家,太清楚埃博拉是个什么概念了。&img src=&/v2-93f7ed996ba02f4f11a4e3f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93f7ed996ba02f4f11a4e3f_r.jpg&&&/p&&p&
埃博拉病毒尤为可怕诡异的一点在于它“&b&非生非死,脚踏阴阳两界。&/b&”在包膜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囊状物里,埃博拉病毒仅仅有一条RNA链,这种分子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命编码机制,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地球历史的早期。因此,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应该把埃博拉病毒视作“生物”,但是还有的学者持相反观点,他们表示,严格来说,埃博拉并没有“活着”,不能算“生物”,因为当病毒处于细胞结构之外的时候,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它们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甚至可以结成晶体。但是当它们被吸附进细胞结构里之后,它们会立即获得“生命”,并且直接把宿主细胞当作复制自己的原料,然后将其粉碎。这些特质使得埃博拉病毒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个灰色地带,是埃博拉最难对付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很难“杀死”没有生命的它,但是它却可以轻易地杀死有生命的你。&/p&&p&通常来说,一种病毒不会杀死自己的自然宿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血魔埃博拉第一次降临人间时科学家就断定,埃博拉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热带雨林的深处,一定存在着某种动物携带埃博拉病毒但是不会发病,它们是埃博拉病毒的源头。直到几十年后的2005年,人类付出了无量鲜血的代价之后,科学家们才在几种非洲果蝠的体内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RNA及抗体。虽然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但是我们在果蝠体内只发现了埃博拉五种亚型中的两种(扎伊尔亚型,莱斯顿亚型)。另外三种亚型(苏丹亚型,塔伊森林亚型,本迪布焦亚型)的源头在哪里我们仍然不甚明了。可以说,那线曙光仅仅照亮了魔鬼的小半张脸,另外半张鬼脸依然隐匿在黑暗之中,伴随着凄凉惨绝的哭声,吐纳着如烟似雾的亡魂。&img src=&/v2-9abb6d802f9f59df42c0e7c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1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9abb6d802f9f59df42c0e7c_r.jpg&&&/p&&p&2013年底,西非。埃博拉再一次喋血万里,呼啸而来。血魔一个响指,西非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顷刻间卷起漫天的血海,堆起入云的尸山。这是埃博拉疫情自1976年首次出现以来,规模最大,致命性最强,传播面积最广的一次爆发,被视为现代社会最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安全危机。要命的是,每天全世界有无数架飞机往来于西非和世界各国之间,理论上,来自热带雨林深处的致命病毒可以在24小时之内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而且即使最顶尖的微生物学家也很难预判病毒的变异方向,如果任其发展,一旦埃博拉变异出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空气传播的特质,那么不仅西非人民将面临灭顶之灾,全人类都将遭逢空前浩劫(事实上,埃博拉莱斯顿亚型就已经可以在室内通过飞沫在猴子之间传播了)。人们会融化在卢浮宫的展厅里,融化在唐宁街的转角边,融化在纽约大都会的观景台,融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太和殿,融化在东京国际机场的卫生间,融化在香港金融中心的转门里……总之,用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卡尔·约翰逊的话说,“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全球人口,也许30%,也许90%......”&/p&&p&2014年9月中旬,距离核心疫区一万两千五百公里之遥的一间医院里,雪片般的请战书堆满了院领导的办公桌。&/p&&p&“这是我去西非疫区的请战书,请组织批准!”&/p&&p&“你对这次援助行动的危险性有心理准备吗?”&/p&&p&“老子要他妈把恶魔的母巢夷为平地!!!”&/p&&p&……&/p&&p&2014年11月上旬的一天,塞拉利昂首都佛里敦,阳光刺眼而肃杀。一只苍蝇落在一个人的眼球上,猥琐地搓动着自己毛茸茸的前爪。那只流着血泪的眼睛并没有对苍蝇的骚扰做出任何回应,因为眼睛的主人已经成为了蛆虫滋生的肉床。无数具这样的尸体散发着恶臭,铺满了佛里敦的大街。热气蒸腾之下,只见血魔埃博拉从一具女尸中炸裂而起,不同的是,这次血魔或许是因为在西非三国收割了太多的人命,利爪较之以往要更长更利。血魔低头看向脚边,一个小女孩正虚弱地躺在地上抽泣,她的母亲刚刚死于埃博拉,她的父亲也已杳无音讯,只有小女孩用着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丝力气,含泪看着这个倾斜而血红的世界。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点心,血魔从不矜持,它一把揪起小女孩的头发送到嘴边,滑腻的血舌如蜈蚣般钻出,放肆地舔起女孩的脸。就在女孩颤抖的哭声就要息止之际,一只大手突然从背后按住了血魔的肩膀。血魔一愣,转过头,只见一只巨掌挂着风声呼啸而来,正平削在它的下巴上。街道上传来钢鞭空挥时的炸响,受惊的鸟儿凄鸣着飞向天际。血魔数不清自己在空中转了几圈,最后才像垃圾桶一样滚倒在地。它捂滚烫的脸拧身一跃,跳将起来,回身看去,只见一人带着口罩手套,身穿白色防护服站在一片光明里。那个人把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挡在身后,阳光反射在他的护目镜上,看不清他的脸。血魔呲出又小又尖的黑牙,露出挑衅的神情,仿佛在问:“来者何人?”那人似乎也看懂了血魔的意思,他在胸前把拳头捏的咔咔直响,朗声道:“中国人民解放军。”&/p&&p&,北京302医院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下达的命令,组建援助非洲医疗队,远征佛里敦。医院迅速集结人员物资,万里奔袭,直扑疫区。不得不说,在人类文明迎战埃博拉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再次爆发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组织动员能力。从总后勤部的一纸命令放在院领导的办公桌上开始掐表计时,到12554公里之外的佛里敦,一个连自来水都无法正常供给的城市中凭空出现一座可以抗击“四级生物危害病原体”的传染病医院,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塞拉利昂拥有600万人口,但是全国注册医生只有区区136人,整个首都的救护车加起来只有6辆,还没有北京的一家普通医院多。在迎战埃博拉的援助行动中,中方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卟啉症患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