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描写清翠山景的诗句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描写山景的诗句要诗题和作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 《汉江临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写景的诗句_古诗文网
关于写景的诗句
诗词名句目录描写黄山风景的古诗_好句子大全_
描写黄山风景的古诗
《黄山古道》[原](七律)
蜿蜒盘绕上苍穹,逶迤游人兴浃融;止步云梯叹鬼斧,行经栈道赞神功;
天都飘缈浮云际,莲蕊迷蒙隐雾中;百里黄山皆画卷,更兼古道万松葱。
《游钓桥庵》[原](七律)
石人脚下钓桥庵,对峙峰峦紫雾翻;二水奔腾沉谷底,千崖叠翠矗云端;
奇松挺拔虹虬舞,怪石峥嵘虎豹盘;双白溪边放眼望,飞泉悬瀑挂兰天。
《天门胜境》[原](七律)
金鸡唱晓石门开,缥缈天梯雾里来;神鼠欲飞紫气壑,仙都不见白云台;
石阶难迈崎岖路,岩洞能容大气才;倏转危崖情更切,旋登绝顶眺埏垓。
《登天都峰》【原】(七律)
雾隐天都浮碧翠,云遮醉石守岩门;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
落魄惊心鱼背迹,登峰造极玉台痕;低头览尽神仙境,N首能将日月吞。
《鲫鱼背》[原](七律)
独立天都见翠薇,鲫鱼背上乱云飞;波翻浪涌寻痕迹,石动山摇响闷雷;
无意成M扶旅客,有心作鲠跃龙扉;它年若逊平生愿,搏击长空誓不回。
《百步云梯》[原](七律)
莲花陡壁矗兰天,百步云梯雾里悬;威武龟蛇关隘守,熙攘游客险途躔;
千盘鸟道衣沾露,万壑松涛脚带烟;曲折蜿蜒登绝顶,金风玉露似成仙。
《登莲花峰》[原](七律)
长梗维艰曲孔斜,倾身作蚁见莲花;滔滔鄱浪涌庐岭,滚滚江涛绕九华;
碧沼清凉嵌石砥,奇松苍翠挂崖丫;凌虚如驾飞天马,跃上云宵沫晚霞。
《登光明顶》[原](七律)
云蒸霞蔚平如镜,孤岛飘浮海上舟;银汐浸崖波似雪,红枫搅雾叶知秋;
光明绝顶千般变,禅寺遗风万载留;跌宕升腾紫气茂,群峦俯首拜方酋。
《登始信峰》[原](七律)
黄山绝妙神奇境,萦绕经年梦幻真;始信峰巅横宇外,渡仙桥下乱云湮;
双连松臂风姿秀,独饮琴台浊酒醇;人世灵应无此景,九霄日月可为邻。
《清凉世界》[原](七律)
气贯长虹开远势,直冲宵汉矗岩门;千寻绝壁挂松柏,万丈深渊藏鳖鲲;
雨罩青鸾添滴翠,霞飞佛掌荡馨温;诗情画意沁心醉,煞爱天都洞按云。
《朱砂峰》[原](七律)
慈光阁上仰头望,横亘云端顶一破天;赤玉削成卧虎岭,朱砂铸就跃龙巅;
红崖赏月黄昏后,翠谷听泉日落前;立马桥边晴亦雨,轩辕古洞彩虹悬。
《北海观景》[原](七律)
观音遥指竖琴松,欲向轩辕讲三空;雾走惊涛翻碧海,云行长练卷青鬃;
千株倒挂虬螭午,万幛平开虎豹汹;夕照秋山横暮色,烟霞澹荡听孤鸿。
《游翡翠谷》[原](七律二首)
经年深藏白云间,不向寰尘露素颜。梦绕魂牵奇幻境,山盟海誓恋人湾;
翡簧万梗萧萧影,翠浪千条汩一汩潺;飞瀑碧泉诗画里,瑶池仙境落黄山。
魂牵梦绕下黄山,翡翠仙潭撒谷间;神涧泛兰翻黛影,灵泉碧绿映清川;
晴飞瀑布烟舒髻,雨罩危崖雾化鬟;莫笑老夫头白早,临潭顾盼乐开颜。
《飞来石》[原](七绝)
光明顶上彩云飞,忽见仙桃石已归;石去天涯无歇处,仍回松岭伴朝辉。
《梦笔生花》[原](七绝)
巍峨矗一立散花旁,醉卧耆翁梦里忙;错把此峰当画笔,青红紫绿绘仙乡。
《清凉台》[原](七绝)
漫步清凉雾海浓,麒麟婀娜巨狮汹;阿罗十八朝南海,回首惊呼始信峰。
《连心锁》[原](七绝)
峭壁悬岩欲断魂,崖边停立有情一人;虔心锁上连心锁,祈祷来生更眷亲。
《猴子观海》[原](七绝)
石猴万载坐高崖,盼客归来手托腮;待到明年春日暖,漫山遍野故人来。
《观人字瀑》[原](七绝)
摩天接日云台渺,飞瀑挥毫忒有神;写出丰姿遒劲字,顶天立地一完人。
《黄山桃花溪》[原](七绝)
万树桃花漫翠岭,霞光艳影映龙川;粉凝脂蓄三春后,红谢溪头染碧泉。
《天都怪石》[原](七绝)
半山寺外抬头见, 展翅金鸡叫道衢;登上龙蟠回首睹,扶肩五老上天都。
《皮蓬仙境》[原](七绝)
千姿百态皮蓬境,变化无穷巧石奇;才见登梅鸦鹊跳,阿倾指路一仙耆。
《立马桥畔眺石刻》[原](七绝)
立马青鸾眺壁端,龙飞凤午意犹酣;镌工书法堪双绝,装点黄山更耐看。
《蓬莱三岛遐想曲》[原](七绝)
山盟海誓长生殿,玉殒嵬坡痛断肠;魂寄蓬莱仙境地,明皇亲手画晨妆。
《太平索道》[原](七绝)
飞悬索道半云巅,头顶丹霞欲触天;下界九龙齐闹海,上方小翠戏诸仙。
《月池》[原](七绝)
莲花峰上觅香砂,井底波光映彩霞。泉眼无痕源碧汉,春来秋去永无涯。
《黄山迎客松》[原](七绝)
松翁挺一立玉屏峰,颔首相邀似重逢;笑迎东西南北客,黄山深处觅仙踪。
《黄山陪客松》[原](七绝)
玉笋峰前四翠虬,荫凉盖下涌人流;千年陪客情不悔,任尔狂风暴雨稠。
《黄山盼客松》[原](七绝)
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轻舒巨臂邀诸客,再上天都眺远台。
《黄山望客松》[原](七绝)
望客殷勤上雨台,才逢君面又离开;热情挥手由兹去,恭请明年又再来。
《黄山送客松》[原](七绝)
虬枝苍劲臂双伸,灿烂容颜面带春;好客黄山松老子,殷勤作揖送游人。
《黄山蒲一团一松》[原](七绝)
老鹰石下绿蒲一团一,卷屈松冠半亩宽;春雨淋淋珠玉影,万针滴翠绕仙坛。
《黄山探海松》[原](七绝)
背靠天都一老仙,倾伸前海饮云烟;风吹雨打千年醉,胜过瑶池醴酒泉。
《黄山倒挂松》[原](七绝)
螭虬盘绕石岩中,倒挂金钩戏水龙;搅得千峰生异彩,满山碧翠映长虹。
《黄山望泉松》[原](七绝)
松翁侧目眺泉汤,沸沸温池水亦香;翡翠盘风琴瑟响,人寰第一浴仙塘。
《黄山贴壁松》[原](七绝)
试胆崖边壁与松,相拥而立弟和兄;同生共死情难悔,齐度春秋又夏冬。
《黄山松》[原](古体)
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
披霜傲雪,屹立苍穹;蜿蜒其脊,横空长虹。
《黄山四绝》[原] (五律)
黄山有四绝,亲至见真魂;松似虬螭午,岩如虎豹奔;
云滔东海浪,泉涤华清温;归去不登岳,名山君独尊。
《过步仙桥》[原](五绝)
梦幻如仙境,双桥可上天;群峰浮雾里,百兽藏云端。
《莲花峰传说》[原] (五绝)
玉一蕊向天开,观音下界来;东归陀岛去,留下佛莲台。
《黄山迎春花》[原](五绝)
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
《登天都峰》[原] (清平乐)
金鸡破晓,云断天梯缈。欲上天都观日早,回眺青鸾山岙。
倚崖牵索惊惶,临渊靠壁心慌;攀上仙桃岩口,身披万道霞光。
【描写黄山风景的古诗】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风景禅诗赏析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正文
风景禅诗赏析
风景禅诗赏析
  文/李桂红
  在中国的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大文豪苏轼,自号“ 东坡 居士”,素喜参禅打坐,与吴越高僧相友善往来,《五灯会元》列他为东林常总照觉禅师法嗣。其诗《庐山烟雨》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 庐山变化多端的烟雨景色,和浙江波澜壮阔的钱塘潮,自古蔚为名闻天下的胜景,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和咏叹,如果未能到这等风光宝地见识一番,恐怕是会遗憾终身的。然而到达之后,却发现并无奇特之处,依然是庐山烟雨和浙江浪潮。
  此诗前二句比喻禅悟之前,因为人心受外物牵制,所以千念万虑都放舍不下,妄生爱憎取舍等迷妄的情执和情见。后二句比喻经禅修而见到自心的本来面目之后,明白了本地风光,法尔如是,一切外物,都是自心的显现,众生本具的佛性在悟前与悟后,并无改变,依然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如高僧青原惟信禅师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2] 东坡 居士的这首诗与此语意趣相同。
  东坡居士赠给自己的传法师父东林常总长老的禅悟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拟人。” [3] 真如实相,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在一个悟了自心本性的禅者看来,潺潺的清溪流水声,都是佛陀以其具足相好庄严的广长舌在宣说美妙的佛法,青山绿树和大自然的万种景色,都是佛陀的清净法身的显现;迷离的夜色中的溪光山影,在觉者的心目中,都是在唱诵着佛陀的八万四千美妙的教法;这些教法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真不知道今后如何向人用言语阐明。
  有很多禅诗,虽通篇未明显地谈佛理,但是,作者把自己的禅修体悟用景物描写的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得全诗充满禅趣和禅机,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4] 。如唐代高僧法振,诗《月夜泛舟》:“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5] 西塞的天空清澈得没有一丝浮云,波光粼粼的南湖倒映着深蓝天幕中的一弯斜月;在这样静谧的月夜里,只见兰舟在水面上独自漂荡,而不见驶舟之人;原来他静卧舟中,枕月梦花,已进入了世外桃源的美妙境地。全诗如画如幻,一片清幽的禅悦之韵。
  有“云门宗中兴之祖”美誉的宋代高僧重显禅师诗《春日示众》:“门外春将半,闲花处处开。山童不用折,幽鸟自衔来。” [6] 在山花处处烂漫盛开的春天,禅者的身心是那么地安祥清净和明澈,与天地万物和大自然是那么地和谐一体,感得天空飞翔的小鸟都欢喜地衔花亲近供养。
  宋末元初高僧雪岩祖钦禅师,为临济宗第十七代传人,其诗:“竟日窗间坐寂寥,岩前稚笋欲齐腰。幽禽忽来藤花落,涧瀑飞声渡石桥。” [7] 禅师整日在山岭间的小屋里静静地修观心性,屋前绿竹林中的岩石边上,青嫩的竹笋正在生机盎然地挺拔向上;栖息在幽深的涧谷中的山鸟,欢唱着婉啭的歌儿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飞翔,野藤花在清新的山风中轻轻地飘落;山涧里的悬泉飞瀑,随着淙淙的清流渡过了石桥。在身心洁净无瑕的禅者心目中,这一切都是真如本性的显现,无一不是在演说着清净的妙法。
  宋代诗僧祖可诗:“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8] 诗僧在茅斋静修,一片飘零的落叶,告诉了他秋天的消息;山岭中的一丛丛苍郁的桂树,正散发着脉脉的桂花清香,鸟儿们清脆的啼鸣更增添了山间的幽静;重峦叠嶂的山间一夜风雨,清晨时分,离枝的石楠花纷纷随逐着山溪涧水流逝。北宋著名诗僧清顺诗:“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9] 苍翠的竹林映蔽天日,一片幽寂之中,泉声清淙,飞落如雨;自然如期而至的春风,使娇艳的桃花李花在山坞深处烂漫地绽放。
  赐号文慧大师的南宋诗僧守璋的禅诗《晚春》,颇为宋高宗赞赏并御笔亲书。其诗云:“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10] 深长的百草丛导致烟景层层,茂盛的林木使夕阳的余晖显得黯淡;没有风雨的吹折,盛开的鲜花也必然终将凋落,生长的柳絮也必然会飘散成飞絮。
  如泰戈尔的诗所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清静的禅者看来,春风,秋叶,树木,翠竹,溪流,清泉,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是自己本心的显现,无不充满着慧光灵性,生命的律动也都是那么的安祥,自然,和谐,缘起缘灭,法尔如是。
  有很多风景禅诗,是描写与僧人相关的题材,这些禅诗都富于空灵的意境和禅趣。如有“五言长城”美誉的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与高僧灵澈上人(唐代著名诗僧)有着真挚的友谊,其诗《送灵澈上人》云:“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1] 静穆浑厚的晚钟声从苍茫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地传来,是灵澈禅师该回寺的时候了;斜阳夕照中的禅师戴着竹笠,独自在绿树青山中渐渐远去。全诗精美如画,灵澈禅师清寂安祥的风范与优雅的诗情完美地水乳交融。
  宋朝南岳衡山僧人文政诗:“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山野中的鸟儿婉啭的歌声清幽绝俗,在千峰万壑间舒卷自如的白云无尘俗之状,使得在远离尘嚣的山寺里清净修行的白发老僧,时时倚杖伫立欣赏,怡然自得。在心无俗虑的修道者的心目中,外境也是那么的清净脱俗。
  自号“香 山 居士”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尊崇佛教,喜参禅实修,写了大量的佛教诗歌。其诗《寄韬光禅师》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12] 诗中同时运用了东、西、南、北、前、后、上、下八个方位词,给人以诗味回环、禅韵十足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展现了十方无限的广阔空间,令人感受到禅师无所执著挂碍、宽广圆融的修行境界和高风雅致。在这样一个清溪水流,云霞缭绕,山花烂漫,晨钟暮鼓的清净古寺中,高僧韬光禅师正在清静地禅修。诗人遥想,禅师的智慧和德行是如此的高妙,他行道宴坐之处一定是人天景仰,美妙的天香和桂子都在缤纷地飘落。
  宋若冲觉海禅师诗:“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长江莹如练,清风来不歇。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13]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碧蓝的天空恬静得没有一丝云彩,一轮晶莹的明月给人间洒下了柔和的清晖;如水的月光下,碧波盈盈的长江就像舒展的丝缎一般明澈,柔润的晚风飘送着山野的清香;禅者们在山林里静静地修心养性,他们的身心是这么的清净愉悦,与宁静美妙的大自然是这样的和谐。
  明朝陈献章诗《寄太虚上人》:“太虚石洞居,孤寂少人依。远客携琴至,逢师乞食归。一莆青草上,四面白云飞。尽日无言谈,岩花落满衣。” [14] 高僧太虚上人长年在远离尘嚣的石洞里禅修,很少与世俗人交往。同道的知音好友携带古琴不期而至,二人在山间碧草如茵的草地上,抚琴赏音,终日无有言谈,只见缥缈的白云在青峰绿树间静静地浮游;禅者清净高洁的身心,与悠扬清雅的琴声仿佛合而为一,不知不觉间,山岩上落英缤纷,洒满了禅者的衣裳。
  有很多禅诗是写 习禅的 居士或者僧人去佛寺或隐修之地参访修学的感受的。如唐朝著名诗人常建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余钟磬音。” [15] 诗人清晨去自己仰慕的古寺参访,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山间高耸入云的树林;青青翠竹林间的小道蜿蜒曲折,通往幽静之地,禅房掩映在繁花茂木的深处;山林美妙的景色令鸟儿们也身心喜悦,清澈的潭水和明净的倒影,使禅者更能体悟到自心本来的清净与空明;在一片静寂之中,唯有古寺钟磬悠扬的清音萦绕不绝,令闻者涤除俗虑,怡然自得。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诗《题僧房》:“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16] 丛丛簇簇的棕榈花明媚地开满了寺院,细柔的绿苔延伸进了僧房;诗人和寺僧一起静静地参禅打坐,都沉浸在超绝名言、难以言说的法喜禅悦之中;正此时,闻到了空中传来清雅的异香。此诗借用了一个典故来说明自己的法喜之乐:佛祖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其解空第一的大弟子须菩提尊者,在岩洞中静默禅修之时,因其证悟的境界高妙难以思议,感得天人从空中抛下异彩纷呈的香花供养尊者。
  谢灵运第十代孙皎然和尚,博通佛典且精通经史,为唐代著名诗僧。其诗《闻钟》:“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17] 在清幽寂静的明月之夜,寒山上古寺的钟声随着柔和的晚风远远地飘送;袅袅的余韵在旷远的霜天中久久回荡,使皎洁月光下静穆的古树也为之触动;古寺中有一位僧人在彻夜静坐参禅,他安祥的身心都融入了清寂澄澈的空灵境界中。
  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8] 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春天,诗人去山间寻访隐居的禅者;他一路上寻幽访胜,在苍苔上发现了禅者的屐痕;修道者隐居之处,轻盈的白云飘浮在静谧的江渚上,嫩绿的春草掩闭了久不开启的门庭,道人并不在家;此时山雨刚过,柔润的春雨洗濯过的松柏更加苍翠欲滴;诗人于是依随山势而行,峰回路转,来到溪流的源泉处;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正在春风中绽放着笑颜,缤纷的落英正随着溪涧的清流漂逝。诗人不由得澄怀净虑,身心都融入这无言的禅悦之中。
  这些清新优美的风景禅诗,呈现给世人的,是春花烂漫的山林,秋意浓郁的月夜,云雾缥缈的峰壑,晶莹清澈的溪涧,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的古寺,和安祥恬静、清净怡悦的禅者。这一切对终日奔波忙碌、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来说,是一方可以让心性得以歇息的宁静的精神家园。
  [1] 宋?苏轼《苏轼诗集》。
  [2] 《五灯会元》卷十七。
  [3] 宋?苏轼《苏轼诗集》。
  [4]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
  [5] 唐?法振《月夜泛舟》。
  [6] 宋?重显《瀑全集》。
  [7] 宋末元初?雪岩祖钦《山居诗之二》。
  [8] 宋?祖可《绝句》。
  [9] 宋?清顺《题西湖僧舍壁》。
  [10] 宋?守璋《柿园集》。
  [11] 唐?刘长卿《刘随州集》。
  [12]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13] 宋?若冲觉海《碧落静无云》。
  [14] 明?陈献章《白沙集》。
  [15] 唐?常建《常建集》。
  [16] 唐?王昌龄《王昌龄集》。
  [17] 唐?皎然《皎然集》。
  [18] 唐?刘长卿《刘随州集》。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
佛教万年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登山望景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