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审计协会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底稿的认定有哪几方面?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内部控制试题集(内控考试).doc 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内部控制试题集(内控考试)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部控制试题集(内控考试)
一、体系框架
1.什么是内部控制?
答: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含义如下:
(1)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2)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各部门、所属单位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完整体系;
(3)内部控制是对公司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控制制度、程序和办法。
2.为什么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答:2001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诚信危机震撼着美国及国际社会。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美国政府颁布实施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保持有效的执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对此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满足上市地的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保证有效执行。
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标准是什么?
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唯一推荐使用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是COSO框架体系。
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款的“最终细则”也明确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作为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
4.什么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
答:COSO是自愿性的私人组织,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美国会计学会(AAA)、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致力于通过强化商业道德、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
5.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
答: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目标有:经营的效率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
6.《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302条款和404条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302条款主要明确了在美国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的责任,要求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定期提交财务报告的公司,在每一个年度或季度的财务报告中附一份由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签署的书面认证书,保证公司提交的财务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04条款主要明确了公司对建立内部控制的责任,要求管理层必须建立、记录、运行、维护、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审计。
7.目前中国石油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中国石油以COSO框架为指引,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
8.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答: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是:
(1)经营的效率效果性:与公司的基本经营目标相关,包括业绩目标、盈利性目标和资产的使用效果目标;
(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关,包括公开的中期报告和财务简报以及从报告提取的诸如收入等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客观的、公允的,而不是虚假的;
(3)法律法规的遵从性:内部控制规范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公司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9.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10.内部控制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内部控制,无论设计和运行的多么完善,也只能就企业目标的实现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合理的保证。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决策中个人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2)需要考虑内部控制的相对成本和收益;
(3)简单的误差或错误带来的内部控制失效;
(4)两个或更多人的合伙同谋行为而导致内控失效;
(5)管理层能够无视内控体系。
11.如果中国石油不能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蒋洁敏总裁在内控工作讲话中指出:“中国石油内部控制必须通过外部审计,通不过,就意味着公司价值受到损害;通不过,我们在国际资本市场就没有形象;通不过,将来的发展就失去了制度保障。”
二、控制环境
12.什么是控制环境?如何理解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答:控制环境就是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9页63页216页93页68页51页244页180页148页66页当前位置: >>
36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 姓名:王宏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樊行健
摘要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 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 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 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 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 献的国家1。 在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我国企业参 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经济竞争中,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为民执 政能力建设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健全有效的 内部控制,被实践证明不仅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奠基石’’、防范风险舞弊 的“防火墙”、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接受公众检阅的“试金石",而且 是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 重要举措。研究、借鉴、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做法、经 验和教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与国际通行做法趋同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与民主法律制度、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 社会公众利益、推动我国企业在内控框架基本趋同的有利条件下更好地参与 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保护我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影响。 本文的题目确定为《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研究》。钻研国际做法,是笔者思考命题的专业基础;坚持科学发展,是笔者 形成论点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国 际比较,并通过总结、分析其经验教训,结合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 际与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着力推 进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基础和主线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我国内 部控制框架体系,应当包括标准体系与实施体系;其中,标准体系根据企业、 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需求和特征分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建立健全以大 中型企业为蓝本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健 全内控机制;实施体系应以评价为抓手、以配套实施机制为保证,在探索首 先对大型上市公司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协调监管部门评价、管理层 评估与中介机构审计的同时,切实抓好立法推动、宣传学习、教育培训、理 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内部控制 和深化内部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推动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健康 蓬勃发展,树立中国内部控制的品牌,展示中国内部控制的魅力。笔者感到, 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通过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分析,比较全面、 系统地提出关于我国内控框架体系建设的观点,在当前我国内控研究领域是 较为独到和居前的。 围绕本文的基本命题,笔者分六章进行了论述,各章要点如下: 第一章: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术界、实务界、国外权威组织与经典文献,以及 我国有关方面对内部控制目标、要素和责任主体等基本概念的认识正逐步趋 于一致,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内控框架体系提 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笔者认为,经过内部牵制、内部控ftil]铝1]度、内部 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当前内部控制正处于在 单位内部管理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之间寻求平衡的双轨制运行阶段。内部控 制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内部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伴 生性”与“服务性"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本职属性;内部控制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于其适应性;内部控制首先具有内在服务性;实 施内部控制的单位所具有的公众性,决定了其内部控制同时具有公共性的一 面:如何协调内部控制的内在服务性与公众监督权,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敏2 摘要感的问题;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具有国际趋同性,但内部控 制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机制具有本土化性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 信息技术等越来越融合交织,使得现代内部控制越发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 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审计行业与内部控制具有紧密 联系性,但在复杂多维的新形势下,会计审计行业既要保持对推进内部控制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处于 社会宏观环境的制约之下。 第二章:对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 我国内控框架体系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重要探索性、阶段 性成果,这些成果以及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构建中国内控框架体系 奠定了扎实基础。当前,应当本着立足国情、促进发展的原则,借鉴国际、 基本趋同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统筹协调、合力实施的原则, 重在引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依托财会、稳步推进的原则,原则导向、详略 得当的原则,兼容并包、开放互动的原则,着力构建企业、行政机关与非营 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相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评价与政 府监督检查相结合,立法推动、宣传学习、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 相结合,人工控制与信息技术控制相结合,贯彻实施与国际趋同相结合,控 制标准基本健全、科学合理,实施机制跟进到位、执行有力,方法技术较为 先进、相互补充,国际趋同不断深化、影响扩大,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要求、符合内部控制国际发展潮流,具有中国特色与魅力、并在世界 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第三章: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部分境内外上 市公司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取得较好成效;部分优秀骨干企业突出重点、以 点带面推进内控建设,收到良好效果;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和中外合资企业等以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为纽带稳步推进内部控制,取得积 极进展;但是,其他相当一部分企业控制弱化、管理松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任重道远。结合“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对我国公司内部控 制状况提出的意见,以及国外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 题,笔者认为,对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不宜估计过高。我国3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应当合理借鉴美国科索理论框架,应当树立以财务 报告目标为基础和主线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搭建以基本规范为纲、以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引为目的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并重点关注董事会建设、内 部审计建设等问题。同时,对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务实 措施。 第四章:关于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有关问题。 美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和 经验启示我们:加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控建设是二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完善的过程;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是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核心关注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发展,与企 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是推进政府内部 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在加强政府内部控制 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内控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应当与企业 内部控制标准框架结构保持协调;政府内部控制标准的组成项目和内容,应 当体现有利于降低行政风险的中心工作;应当逐步探索将建立健全并有效执 行内控制度情况作为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法定责任;应当逐步引入国家审计机 关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应当逐步引导政府 部门内部审计由重财务审计向财务与内控并重转变。关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 制标准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应以加强非营利组织财 务报告内部控制为重点环节和突破口逐步推进。 第五章: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体系的构建。 有效实施是内部控制的灵魂。笔者认为,应当抓紧构建以评价体系为抓 手、以配套实施机制为促进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 多数国家和地区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没有异议,并且日益倾向 于管理层应当报告和披露内部控制状况;但在引入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独 立审计评估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同时,即使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 内控审计报告的国家,也将审计范围界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上,而不是全 面的风险控制。我国一直在探索上市公司内控评估问题,鉴于国外的经验教 训,我国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对内控审计范围的4 摘要规定应当十分慎重,各有关部门应特别重视沟通协调问题。关于配套实施体 系,笔者认为美国有七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但同时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汲取 的教训,包括应当努力寻求监管目的与手段、强化监管的良好愿望与上市公 司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避免政策实施出现大的波动和起伏;对影响资本 市场的重大监管政策的出台,应当在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充分沟通和协商;对 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与审计内部控制的知识与经验的估计,不宜盲 目乐观;应当未雨绸缪,周全考虑不同主体实施内控评估的执行时间表问题; 应当加强对全社会内控理念、知识等的宣传引导等。 第六章:加快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建设与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 信息技术支撑与国际趋同观念,是贯穿内控框架体系建设过程的两大影 响因素。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手段与 对象并重的观念、财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互动的观念、信息技术内控审计 服从并服务于财务报告内控审计的观念,正确认识人“机"关系、以人为本 的观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一样,经济规则领域内的国际趋同趋势也在深 化。思路对头、决策民主、机制科学、人才济济,成就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 与等效事业,也要求我们在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中继续加以重视和坚持, 主要包括:秉持会计国际趋同指导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 进一步做实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其组织协调和国际趋同桥 梁作用;全方位加强内部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协商联系机 制;加快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夯实国际趋同人才基础。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国际比较科学发展5 Ab stractnISveryimportanttosetupthe internalascontrol system for both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It iscompaIIles and the government agencywellasprovedby the practice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not only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of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but als0investors.In mydo懿great goodcountry developed,more open, more democratic and more harmonious by 2020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sof development.,opinion. aocclerating the path of establishing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China is urgent t0 accompIish the great goal that our will be moretoprotect the interest of publicThe title of my study is“reseachonhow to establish the internal contrDlCOnceptsframework system in China basedofoninternational compare and scientificdevelopment”。Through.comparing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ith the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I think we shouldfound this kind of internalcontrol framework systemthat focusonfinancialreporting aim.and giving attention to other aims appropriately.In my view,theinternalcontrol systeminChinashouldconsistofstandardssystemandimplementation system.The standards system should be composed of differentinternalcontrol system from companies,governmentagencyand non.profitorganization?At present,we should desig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public companies and large companies,after that,we maythisaccording toconsider how to conductjobinsmallercompanies,governmentagenc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tepby step.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system,I think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evaluatingmechanismwhichincludingtheCPAevaluation,managementassessment and relatedregulatoryinspection,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resourcelawmaking,study,training,research and humanconstruction.Inaddition,we mustconsider the impactof IT and insist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can’t copy the internalconvergencc in internal controlarea.Wecontrol framework1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in other countries,but we should study the logic framework and adopt the soul. This paper is comprised of six chapters.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points of every chapter. Chapter One:I found there is of internalnomore essential differenceonthe definitioncontrol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pare,which is helpful to consider thea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with of COSO is becomingsameorsimilar basis.I believe the framework world.After four differentthe main reference in thedeveloping stage that and administrativecan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diversion,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tructure,and integrated framework,Iacontrol,internal controlthink the modern internalis stepping intonewerathat try to keep balancebetween the entity’S internal demands and the regulator’S external requirements.I did some researchon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ndifferentcountries,and I found some same character:_Serringthe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the most basiccharacter of internal contr01.』e』leinternalcontrolsystem also should benefit the entity itself first.public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ity decides i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ervehas to face and』ethe public demands. and technique of internalbasicconceptscontrolis becoming similararound the world,but the detailed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must suitto thecircumstance andcontrolculture of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isjhe―-HOWinternalsystemmoreandmore interlaced withriskturn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hich makes the internal control more open and complicated.toimplement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avery complexp加ject.一硒esituation.accountingandauditing profession has dose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lcontrol,but we should keep more cautious about internalcontrolin the new一硒edesign and ope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dependsaonthe socialenvironment rather than inChaptervacuum.areaTwo:Wehave got great improvement in internal controlsincemid 1990.We must insist all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developed in the pastdecades,especiallycontinue all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2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must fit for the situation of pushourourcountry andeconomy go ahea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China must comply with the developingThe ―It’Sthetrend in the World. better and more reasonable that We set up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first,the next step,we。companiescanconsider to proceed the similarjob inother fields.』must―N宅mustouraggregate aU theresourceand strength fromdifferent sidesespecially government agency to implemen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akeuseof the principle―based rather than rule-basedconcepttothink ofinternal control system.we developour―N henimproveourinternal control system.in the meanwhile.we mustexternal environment,including the integrity and competence of allthe people. Based uniqueonall the above―mentioned principles,we will tryourbest toconstituteandChinese internalcontrol systemthat combinesstandards systemimplementation system,integrated education,training and inspection,align with CPA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ssessment,accommodate with the demands ofmarket economy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I believe the Chineseinternal efforts. Chaptercontrol systemwill beanimportant part in the world throughourtirelessThree:Thepresentsituationofainternalcontrolindifferentcompaniesin China is definitely different.Onlyfew public companies have morecomprehensive internalcontrol whilemost of the other companies have very poorinternal contr01.So,when we conside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hould not self-assess tooconstruction,Weoptimistically.Thisinouris thereasonwhy I stick to my viewthat we must begin from internal controloverfinancial reporting.The internal consist of basic standard,controlstandards systemcompaniesshouldbusiness standards and implementation guidance.The basic standards will definethe goal,components and other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l contr01.I understand it is as sameasthe executiveguidanceof COSO framework.The business standardsaim to teach the companies how to develop the effective internalcontrol accordingto all kinds of important business and incidents,such as purchase,investment,cash3 management,and commitments.The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is madeup the demands that how the different size and complex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how suchasto followcompaniestoimplementto apply the different stresscomponents of internal control,strengthen the board ofmonitoring program.Ihere we mustdirectors,the internal audits,and we must keep thoughtful consideration aboutsmaller companies.’Chapter Four:The internalcontrol systemhas entered the government andonnon―profit organization f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Basedmy study,I found theinternal control in the government mainly focusonthe financial reporting exceptthe compliance with the law.1 also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S internal controlsystem is affected by the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and they improve each other. Additionally,the govern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lfunction playaauditing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to develop the internal controlsystem in the government agency.Considering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U.S.,I think andour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dress the main risk thatourchallengegovernmentagencyfacenow,suchasthereality,complete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seek other ways toconfirm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government agency,forexample,we may require the leader of government agency report his of herresponsibility for internalcontrol andsubmitrelated reports to the congress.Further more,we may require the government auditing offi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ort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Chapter Five:The effective operating is the soul of internalIn order to boost the internalcontrolsystem.controloperates effectively andefficiently,Ionethink we hand,wemustset up this kind ofsystem which“Run by Two Wheels”.Onshould develop the evaluating mechanism,including theCPA evaluation,thewe must recognize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the regulatoryclear-headedly is that wecaninspection.Whatonly require the CPA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internal controlboarder internaloverfinancial reporting while theevenmanagementcandisclosecontrolthethe entire riskmanagement.Wehave to keep thebalance between controlcostand benefits,or we will fail to imple.ment the internal of China filed the draft aboutfavorably.I noticed the State Council4 Abstraetbegin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in the public 404 of SOX.I really think we interest of investorsarecompanies just correctasSectionwalking into theway tO protect thebetter,butwemustconsiderthe implementation rulethoughtfully.The practice in U.S.imply that the good will is not always the good results.I suggest wecanconductevaluation of 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 in large public companies first.After three to five years’transition,wecanrequire the smaller publiccompaniesto dothe samething.What’Smoreimportant,the different government agency should play respective role in theprocess.The composition of force is bigger,the result is better.Chapter Six: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internal control system,we mustconsiderthe impact of IT and insiston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aconvergence.Iwe finished accountingstrongly believeITis bothamethod andcontrolobject.In2006,ouraccounting standardsare asconstructionwithin all of industries,and the new financial reporting of theUSstandardsasconvergentinternationalstandards.IASBwellmany otheraccountingorganization thinkhighlyperformance.Theexpedencc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convergenceinspireswe must work better at least in four aspects:First of all,we mustcomply withtheourtrend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affected by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leave impactonothercountries.Second,wemustenhance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ofCommittee(CICSC)whichto develop thewas built by the MinistryFinanceand other important government agency in 2006.I think we shouldmake it become the strong basethe bridge tointernalcontrol systemasandbecomeconnectwith the foreigncounterparts,suchCOSO,CoCo,andTurnbull.Third,we must tight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through bilateral personnel whoormultilateral talks.Finally,we must educate and train moreknowledgeable and experienced in internalcallarecontrolarenaareaandspeak English very well,SO they expressourinvolve in internationaldeeper andopinion better.KeyWords:InternalControl,Framework System,International Compare,Scientific Development.5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谣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学位申请人: 2008年3月20日 0.前言0?前言0.1写作动因与研究意义2007年7月15日,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一周年 的日子。在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里,当我在google.com上键入InternalControl一词进行搜索时,电脑显示出来的相关搜索结果竟然为209,000,000条。 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结果。之所以说是在意料 之中,是因为跨入21世纪以来,内部控制这个原本并不新奇的词汇和命题在 国际国内相继揭露出一些重大经济、财务丑闻的历史背景下重新焕发出巨大 的生机和活力,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 训、法定审计、咨询服务等如雨后春笙般迅猛发展,成果丰硕,形势喜人; 之所以说是在意料之外,是因为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深度、广度和关 注程度,仍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使我深有井底之蛙之感。意料之中的理性和 冷静,使我更加凝神静思,努力探索一系列现象之后的本质和启示:意料之 外的惊喜也伴随着压力,它使我在坚定研究方向的同时,必须将注意力更多 地集中在他人研究尚不多、不透、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上,从而使自己的 研究有些许价值,而不是浮光掠影或者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作为一名青年学人和一名规则制定参与者,我努力尝试着从思索内部控 制热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我国是否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内控体系出发来 审视、选择、校正研究课题。为什么内部控制会成为当今金融领域、资本市 场和公司治理中的热门话题并展现出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内部控制会 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奠基石”、防范风险舞弊的“防火墙”、走向资本市场 的“通行证”、接受公众检阅的“试金石”?为什么内部控制会引入政府管理领域 并成为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支撑?对这些jh-j题的探究和回答,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有助于对内部控制发展形势和前景的基本判断。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最主要、最直接的一条,或许在于内因与外力的结合、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于经济全球化、一 体化的发展潮流,在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与市场经济秩序的共同责任。因此, 适时启动并稳步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是1日调重弹,而是与时俱进; 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借鉴创新;不是讲求形式,而是力促发展;不是权宜之 计,而是着眼长远。0.2探索与创新我最终决定将博士研究生论文题目定为《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 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一方面是导师的点拨、领导的鼓励和亲友的支持,另 一方面也出于我的工作职责和研究兴趣。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我 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线并逐步拓展至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基础、兼顾多 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并由于工作职责的原因有较多的机会 聆听领导的教诲、基层单位的声音、专家教授的高见、业内人士的意见以及 国际同行的建议。这使我能够站在相对较高的平台上,在拥有相对较多信息 的基础上,有机会、有条件、更有责任来认真思索和研究我国方兴未艾的内 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问题。 我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我开展博士论文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 持。虽然有些文稿并非完全针对我国内控框架体系做出专门研究,但它们对 笔者研究思考本文的论题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在过去几年 中,围绕内部控制及相关问题,我参与了4项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在会计研 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有关著作多部,参与翻译、审校国 外内部控制经典文献2部,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相关课题研究和文献翻译数十 项(部)(见附后科研成果目录)。我深深知道,这其中的很多研究成果凝聚 了我的领导、老师、同事和同行们的心血,作为学术研究参与者和一些具体 工作的组织者,我有幸从中受益并对此充满感激。 我在美国德豪会计公司(BDO Seidman,LLP)为期一年的工作进修和专题研2 0.前言究经历,也为我进一步坚定有关认识、完善有关思路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 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带着学习、研究内部控制的兴趣、热情、 职责和使命,我从国内走到国外,力图置身于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度,跟踪 其所想、体会其所变、研究其所谋、借鉴其所长,以期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 体系建设积累第一手素材和真实观感。这一难忘经历及其间的艰辛探索,为 我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提供了养料。 我本人的初衷,是希望这一研究主题能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第一,在高度上有所突破。希望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进修经历,在融合 国内外理论界、实务界观点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 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和经验的客观比较和深入分析,比较全面系统、提纲挈 领地提出对转型经济时期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为我国方 兴未艾的内控体系建设提供点滴有益参考。 第二,在广度上有所突破。围绕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努力既从制度 设计,又从贯彻实施;既从国内制度建设攻坚,又从国际交流合作;既从传 统手工状态,又从现代信息技术;既从历史变迁资料,又从最新发展动态; 既从企业单位,又从政府机构等不同的方面、角度做出分析论述,使内部控 制框架体系构成合理、浑然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政策设计、制度 执行、技术支撑等方面实现内部控制宏观框架体系构建的软着陆。 第三,在深度上有所突破。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 发展潜力和研究空间仍很大,尤其是在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度研究和创新思 考方面。就本文而言,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与体系构成的认识,或 将对我国顺利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对借鉴美国做法加强我 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步构想,在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 时代背景下凸显出前瞻性和重要现实意义;对内部控制评价和实施体系的不 懈探索,尤其是对国际会计公司执业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探索、 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应具有独到、实用的指导作用;对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内 部控制的思考与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和 应用实践保持一致;对内部控制国际趋同的论述,对我国以较高的起点、较 快的步伐、较大的影响参与内部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具有促进作用。3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0.3文献综述在本文中,尤其是在有关国际比较的章节中,对当今世界内部控制领域 的经典文献,多有涉及。在此,仅对与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 主要文献做一概要叙述。 1.美国科索(coso)报告。 科索报告并非只是一个报告,而是由科索委员会在不同时期发布的多个研究报告的统称,主要包括:科索1992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增补本、2004年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6年框架(小企业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引)等。科索报告的主要贡献,一是对内部控制提出了 较具公认性的定义,二是提出并发展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三是为构建 多层次的内控框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思路,比如:执行概览、应用技术、评 估技术、专门指引等。 2.英国卡德伯瑞(Cadbury)报告。 Cadbury报告的正式名称为《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它由英格兰和威尔 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下属的公司治理财务委员会(Cadbury委员会) 在1994年11月公布。该报告借鉴了COS01992框架的成果。Cadbury报告 的主要贡献,一是重申并丰富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比如更加强化了对资产保 护目标的重视;二是提出了董事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若干指导原则。 3.英国特恩布尔(Turnbull)报告。 这一报告是Cadbury报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999年9月,ICAEW所属“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发布了名为《内部控制――关于联合规则的董事指南》的报告,因该工作小组的主席为奈杰尔?特恩布尔,故称为特恩布尔 (TurnbuU)报告。Turnbull报告(1999)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商业目标 联系了起来,明确了员工的风险管理责任,强调了董事会检查公司内控制度 的有效性和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2005年10月,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inancial的TurnbuU报告复核小组(TumbuUReview ReportingCouncil)下属Group)提出了修订后的Turnbullon指引(InternalControl:Revised Guidance for Directorsthe Combined Code),4 0.前言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除引言和附录外,新Turnbull指引包括三部分内 容,即: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系统(MaintainingContr01);复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viewingaSound System of Internal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ONContr01);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报告(TheContr01)。board’S StatementInternal关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报告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的内部控制 系统负责;董事会应当进一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根据其批准的方式有效地管 理风险;管理层应当识别并评估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按照董事会相关政策设 计、执行、监督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关于复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引指 出: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督是良好内部控制系统的本质因素;复核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责任的本质内容;管理层对董事会负有监督内部控制系 统并向董事会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的责任;董事会需要每年对内部控制 进行评估以便对外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关于董事会对外报告内部控制信息, 报告要求,年度报告和报表应当包含有意义的、.高水平的、董事会认为有助 于股东理解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系统所需的信息,并不得有误导性。 新Turnbull指引的特点之一,是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提并论,指出, 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对于管理那些会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的风 险具有重要意义。新Tumbull指引主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董事会、管理 层在内部控制评估与报告中的责任体系。4.加拿大Coco报告。CoCo报告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所属的控制标准委员会(Criteria of ControlBoard,简称CoCo)发布的“控制指南”(GuidanceOnContr01)的统称。CoCo报告的主要贡献,一是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将“内 部控制”进一步扩展到“控制”,认为控制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体,包括资 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达成该 企业的目标”。二是提出了控制的四要素和20个标准。四要素包括目标、承 诺、能力、学习和监督,这四个基本要素通过“行动”联结成一个循环。,20个 标准则是对四要素的进一步诠释。 1999年,CoCo又发布了“评估控制指南”(GuidanceonAssessing Contr01)?该指南描述了形成一份评估报告的10步程序,其中评估的重点是有关目标的5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信息和对相关风险的管理。CoCo对控制的评估更多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 是对过去的评价。例如评估未来持续成功的机会;审查与未来业绩表现、机 遇和风险相关的信息;评价需要特殊关注和监督的控制要素信息;以及战略 审查、项目批准和准备如何应付突发事件等。CoCo还特别强调企业制定战略 计划和明确管理层执行战略计划的能力。它在2000年4月发布的“董事指南――应对董事会的风险”中,指明了战略计划审查是董事会的责任。由控制指南到评估指南,表明CoCo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5.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the 报告。 与其他几个内控报告明显不同的是,巴塞尔报告具有较强的行业特征, 即主要针对银行业。1998年9月,BCBS发布了《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系统 框架》(Framework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Basel CommitteeonBanking Supervision)Organisations)。该框架同样借鉴了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在对银行业内部控制目标与要素 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13条原则,主要包括:董 事会对建立并维持一个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负有最终责任;高级管理 层应当负责制定恰当的内部控制政策,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提高道德和诚信标准,在机构内部建立一种向所 有层次的员工强调和阐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文化;所有的员工都需要了解其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并充分参与这一过程;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应当予以 持续的监控,对关键风险的监控应当成为银行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并应成为 经营部门和内部审计定期评估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监 控的一部分,应当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级管理层报告;重大 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直接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当银行的内部控制制 度不能充分或有效地控制特定的风险时,监管者应当采取适当的行动等。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一个银行监管当局委员会。它由十国集团(the GroupofTen countfi懿)中央银行监管者于1975年建立。其成员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囝的银行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的代表。 2该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层次的员工共同实施的过程,并将内部控制目标 分为三类;业务的效率与有效性,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 循性.同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管理层的监督与控制文化(management oversight culture);风险识别与评估(risk recognition and assessment):控制活动与职责分离(control activities and segregation ofdu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监控活动与纠正缺 陷(monitoring activities and correcting deficiencies)。and the control 6 0.前言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资本计 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趋同:修订后的框架》(International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Convergence ofFramework,简称BaselII),鼓励所有银行继续加强内部控制。 6.美国萨奥法案以及美国证交会、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随后发布的有 关规则、指引、准则。 萨奥法案404条款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双重评估规定,尤其是 此后由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制定、经证交会批准的2号审计准则的实施, 把萨奥法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使内部控制这个话题多了几分沉重和非议。 为了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美国证交会启动了行动计划,包括提供管理层 内控评估指引、制定新的审计准则(5号审计准则)、鼓励出台小企业内控评 估指引、推出整合监控与评估的指引等。上述工作,有的由证交会会同公众 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完成,有的由科索等研究机构承担。最新发布的有关指 引和审计准则,着眼提高内控评估效率、降低内控评估成本,一是强调了原 则基础的理念,二是强调了风险评估与重要性判断的观念,三是强调了由上 至下的评估方法,四是强调了利用他人的工作和简化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五 是强调了管理层评估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层监控与自我评估的有机结合 等问题,六是强调了更好地适应小企业规模与营运特点的问题。上述改进行 动以及有关文献,不仅在技术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i更重要的是在思路、 方法和政策应变上为我们提供了镜鉴。0.4理论基础由于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众多方面,从人、财、物到思想、观 念、文化等均有若干联系,所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的认识也 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特征,笔者认为从多种角度去加以研究和分析有助 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同时,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最直接、最相关、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委托代理理论。7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1976年,Jensen&Meckling首先正式提出代理理论1,探讨了企业的代理 关系,以及代理关系下衍生的代理成本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他们认为,代理关系是指主理人(principle)委托雇用代理人(agency),并授予决 策权限,由代理人代表主理人执行委托事务。他们指出,常见的代理关系有两 种,一种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另一种是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 理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看,我们所应关注的,应是第一种代理关系,即所 有权人股东持有股票理当管理企业,但不可能由全部股东一起管理,所以通过 股东会选董事,由董事互推董事长,形成管理当局,称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故 股东为主理人,但实际执行业务的是代理人管理当局。他们认为,主理人与代 理人之间既存在代理利益,又存在代理冲突,比如,由于代理人可能会发生 代理人自利、损失浪费、贪图享受等行为,会使主理人利益受损甚至发生企 业动荡、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机,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对代理人实施控 制,如完善组织设计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股东会改选董事、制衡管理当局; 制定企业章程管束管理者;建立激励制度,增强向心力;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选 聘更加优秀的管理者等。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解释了内部控制的根源或者 说动因问题。需要指出的,尽管代理理论是1976年才正式提出的,但其基本 原理和实践已对内部控制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必须看到,在企业内部 控制中,基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关系只是内部控制的源头,由此开始, 在各级管理层及直至员工之间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代理关系或者授权关系, 并最终构建起内部控制的严密网络。 2.控制论。.控制论的奠基人是诺伯特?维纳,他在二战期间参与了火炮控制和电子计 算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43年在与毕格罗、罗森伯?吕特合作发表的《行为、 目的和目的论》中,首先提出了“控制论”这个概念,第一次把只属于生物的 有目的的行为赋予机器,阐明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 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为控制论奠定了理论基 础,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学界一般认为,控制论是一门以数学为纽带, 把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生物科学中的神经生理学和病1www.wikipedia.org8 0.前言理学以及社会管理等学科中的有关共性问题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按 照诺伯特?维纳自己的解释,控制论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以 及社会作为时间事件序列的通讯理论,序列自身虽然具有某种偶然性,但它总是力图按照各种不同的目的来调节其各个组成部分以遏制秩序紊乱的自然倾向”。所以,控制论的核心,是研究对各种耦合元素组成的系统的调节和控 制,使系统内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目的有序运行,以维持良好的秩序。由此, 控制论成为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实际上解释了内部控制的一般运行 原理,并为每个单位在其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管理功能、如何对管 理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并应用相应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制和控制的 方法与手段,提供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指导。3.系统论。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奥地利的贝塔朗菲。他认为,系统 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20世纪20年代,贝塔朗菲在研 究理论生物学时,用机体论生物学批判并取代了当时的机械论和活力论生物 学,建立了有机体系统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理论的思想。从30年代末起,贝 塔朗菲开始从有机体生物学转向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的一般系统 理论研究。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连同1948年出版的《生命 问题》一书,标志着一般系统论的问世。一般系统论本质上是--t3逻辑和数 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一般原则,主要研究系统 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问 题。系统理论十分强调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系统的整体性;其二,系 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其三,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和干 扰,并和环境相互发生作用。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内部控制,显然 有利于树立内部控制的整体观念、互动观念和环境影响观念。事实上,内部 控制概念的变迁,尤其是日益强调控制环境的重要性,也受到系统论的启发。 4.广义信息论。‘1948年,美国工程师Shannon在贝尔实验室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 理论》,这篇文章标志着Shannon信息论或者说狭义信息论的诞生,Shannon 因此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但是,Shannon tZ,J立的狭义信息论并不是我们日 常所说的“信息”的理论,它充其量只是通信编码理论(鲁晨光,1993)。与9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 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不同,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来 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 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 一般规律。诺贝尔奖得主阿罗(K.T.Arrow)的《信息经济学》,纳什(Nash)、泽 尔腾(Selten)和海萨尼(Harsanyi)提出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均衡问题,以及莫里 斯(J.Mirrlees)和维克里(w.Vickcry)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均是从广义信 息论的角度出发的。同样地,从广义信息论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实质上就 是一个收集、筛选、加工、传输、反馈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以指导资金流和 实物流等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有效调控机制。0.5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恰如本文的标题所指明的那样,本文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研究适应我 国国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命题, 笔者首先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并通 过总结、分析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提供正反两面的参考; 接下来笔者聚焦国内近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轨 迹,在结合国外经验教训与国内实践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内 控框架体系的若干重要原则,并进而提出要构建标准体系与实施体系相结合, 企业、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有序推进的我国内控框架体系;按照这一框架 体系的布局,笔者继而分别对企业内控标准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内控标 准体系、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分别做了扼要论述。最后,笔者对驱动、影响现代内部控制的两大车轮――信息技术与国际趋同,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实际上也是对内部控制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的展望。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尽管内控框架体系建设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也尽力对其中的一些主体 内容做了阐述,但本文无意对置身其间的所有重大问题都一一进行分析讨论。 对笔者而言,确有许多遗憾;对后来的研究同行而言,也拥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10 0.前言我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分为二的学风,坚持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并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 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尽管在主观上作了努 力,但在客观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评判权在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委员 和导师手上,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心中, 也在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发展的 生动实践中。 需要郑重指出的是,由于本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与所研究的问题密切相 关,因此不可避免会涉及、引用到一些工作资料或者联系到一些工作中的所 思所想,但是,本文终究只是一名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对有关问题的学术思考, 因此,文中的所有观点,均只代表本人作为一名青年学人的初步想法,并不 代表本人所在单位和同事们的意见。笔者坚信,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引领下 的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各种健康的学术观点的交流、讨论和碰撞,宛如焊接 钢筋的火花,必将在内控框架体系建设的伟大工程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本章概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术界、实务界、国外权威组织与经典 文献,以及我国有关方面对内部控制目标、要素和责任主体等基本概念的认 识正逐步趋于一致,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内控 框架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笔者认为,经过内部牵制、内部控制 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当前内部控 制正处于在单位内部管理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寻求平衡的双轨制运行阶段。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内部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是相伴相随 的,“伴生性”与“服务性”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本职属性;内部控制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于其适应性;内部控制首先具有内在服务性; 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的公众性,决定了其内部控制同时具有公共性的一面; 如何协调内部控制的内在服务性与公众监督权,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 问题;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具有国际趋同性,但内部控制的 具体要求和实施机制具有本土化性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 息技术等越来越融合交织,使得现代内部控制越发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内 部控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审计行业与内部控制具有紧密联 系性,但在复杂多维的新形势下,会计审计行业既要保持对推进内部控制的 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处于社 会宏观环境的制约之下。1.1内部控制概念国际比较及简要辨析一般认为,内部控制这个短语本身并不晦涩和深奥。按照我国语言的结12 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构和特点,在由“内部”和“控制”两个词语构成的这个短语中,内部是限定语, 控制是落脚点:内部明确范围,控制揭示实质。进一步看,内部是相对于外 部而言的,表面上体现的是对空间和范围的关注,实际上强调的是权利归属、 管理半径和作用空间。我们通常所讲的“内部人士”、“内部会议”、“内部分工” 等等大多与此意相近似,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所体现出的“内部” 的意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什么是控制呢?不同版本的辞典有不同的 解释,有的辞典,如《高级汉语大辞典》等甚至把“控”和“制”又分别做了解释, 认为“控,引也”(源自《说文》);“制”,就是“约束、限定、管束”;“控制”, 就是“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尽管关于控制的解释尚有许多,但总起来看,大多认为控制不外乎是为了达 到一定的目标,由施控方向受控方实施的牵制、制约、约束、限定、管束等 等。照这样看来,内部控制这个概念应当是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 但是,或许正如唯物辩证论所言,看似深奥的东西也许并不复杂,而看 似简单的东西也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内部控制似乎属于后者。之所以有这 样的判断,是因为“围绕这个词语的争议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1,是因为对这 个词语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其实已经超越了二个单纯的定义,而涉及到对内部 控制目标、要素、责任主体等多方面重要内容的基本定位,所有这些,都是 我们在研究、思考、设计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中难以回避、必须回答的基 本问题。所以,笔者试图将几十年来各个方面,包括学术界、实务界、国外 权威组织与文献资料、国内规章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较有代表性的认识做一 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若干有益的启示。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方面或者 人士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并非是一个严谨的定义,但这并不防碍我们对内 部控制概念的探究并从中受益。1.1.1学术界的观点2(一)《哈佛管理全集》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 拟订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由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Vt/Vbn】VocompllanccwecK.coIll2笔者注意蓟,国际国内研究内部控制的学者很多,但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完整论述的却并不多见,个中原因颇值得思索。13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 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 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 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过程。” (二)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认为,1根据控制论的一般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这种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其一, 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为达成某种或某些目标而实施;其二,内部控 制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进行的过程,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使企 业的经营依循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它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其 三,内部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行 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 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换言之,内部控制与企业 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其四,内部控制深受企 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旌:其五,企 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 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其六,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 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 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三)杨雄胜认为2,对个人而言,内部控制即自我约束、自律管理;对 组织而言,内部控制即令行禁止、自我管理;对社会而言,内部控制是保证 可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也就是自觉管理。内部控制是一种人造的 免疫系统。 (四)朱荣恩认为3,内部控制是一个与管理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控制目标 体系(服务于经营目标)、有一级子系统(控制要素)、有二级子系统(业务流程 控制)、有控制元(关键控制点)的对管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的体系。 (五)刘明辉、张宜霞认为4,为了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企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10 2杨雄胜,中国何以需要和需要何样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讲座提纲,2006 3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14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2,1814 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控制机制,来弥补企业契约 的不完备性,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这可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 (六)杨宗昌、杨淑娥认为1,企业内部控制是~个系统工程,是由企业 的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财务与会计层面的控 制、企业内部业务层面的控制等相应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 成的有机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 (七)李明辉认为2,从控制论角度,企业内控制度可以描述为:股东作 为最终控制主体,董事会、经理层、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全体员工作为不同层 级的控制主体与受控对象,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能部门和全体员 工之间的信息耦合,使系统朝着企业整体目标运行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 表现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结构层次和公司管理制度层次。企业管理当局 为实现董事会赋予的目标而建立起一系列政策、规则和组织程序,形成了企 业内控制度的第二层次。 (八)陈志斌、施建军认为,3企业内部控制应是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的 内控体系:以股东为主体控制董事会生成的源头控制、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关 键控制、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以内部管理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和以 内部员工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九)笔者认为4,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 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 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 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 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 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2.内部控制由单位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单位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单位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3.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 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单位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t杨宗昌、杨淑娥,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析与外部化改进,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研究资料,2003 2李明辉,试论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财经论丛2005,10 3陈志斌、施建军,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与所有权实位化,2002,12,542006年度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第十章内部控制,笔者是本章主要执笔人之一.15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4.内部控制为单位管理层实现前述 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 等原因,难以确保一个单位必定成功。5.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 不仅适用于企业等营利组织,而且适用于非营利组织。 1.1.2实务界的观点1(一)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其内部控制手册中指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现我们的主要创意和目标之根本。”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认为2,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 理的重要标志。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应以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求为动 力,围绕效益效率、真实完整和法律遵从等目标,侧重对影响财务信息真实 完整目标实现的风险,以及相关的影响效益和法律遵从目标实现的风险,进 行分析和控制,强化对高风险环节的监控,并实现与现行的管理体系有机融 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三)中国联通认为,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预见 的风险进行揭示,针对个别风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可接受的风险控制目 标,并形成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运行及监督机制。 (四)中国网通认为3,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形成“内控有制度、部门有 制约、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督、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 成绩有奖励、责任有追究”的良好机制。 (五)江苏省电力公司认为4,内部控制是在传统的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 上拓展提出的,相对于单纯的内部牵制控制而言,它是由组织机构、岗位职 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完整 严密的体系,从而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标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采购 销售、员工培训等经济活动及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实施严格控制。内部控制 是一个庞大而又十分精细化的管理体系。1这罩侧重指企业界的观点和从企业内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观点。2中石油内控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汇报材料。 3侯玲钦,苏艳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财政部资助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科研课题,2007‘江苏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舡苏省电力公司的探索与实践,汇报材科。16 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Tk)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认为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本质上首先是 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工具。企业内控体系不只是结构性制度,也不只是操 作性程序,而是一项“顶天立地”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机 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诸多方面,充满着开创性、艰韧性和操作性。 (七)余增彪、麻蔚冰在总结亚新科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做法时提出2:1. 内控制度首先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2.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 捷和最理性(合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3.在外延上,内部控制包 括会计(财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4.内部控制是 衡量组织风险的基础。一个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在总体上应该是组织、项目 和流程三个方面的综合,具有三维立体性。 1.1.3国外权威组织与经典文献的观点(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3的观点:1936年,美国注 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二)20世纪4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观点: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特别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系统的要素及其对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InternalControl-----ElementsofaCoordinated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toManagementand the Independent PublicAccountant)。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结构设计以及该组织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经营效率,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前,美国会计职业界占主 导地位的是内部控制的二分法,即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正 如美国会计职业界在2003年的一次回顾中所说:“最早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1李丹、徐捷执笔,以人为本,以制度为保障,以战略成本控制为重心一E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控 体系理念与实务之探索,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汇报材料。2余增彪、麻蔚冰。上海证券报,2005,7,253其时仍为美国会计师协会汹A),1957后改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为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在本文中均统称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7 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的努力之一体现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1958年制定的‘关于 审计程序的声明第29号’(StatementonAuditing Procedure No.29)中。该声明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两个部分:管理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01)和会计控制(Accounting Contr01),并解释到:会计控制是直接与资产保护和财务记录相关的控制,比如,对交易的授权和批准系统、对资产的物理保护,以及在 资产保管与相关记录维护之间进行的职责分离等;管理控制被定义为主要关 注运营效率或者执行管理政策,比如,统计分析、业绩报告、培训项目和质 量控制程序等1。由于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严格说来只是内部控制的子概念, 在此暂不就此进行专门讨论。 (三)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1976年,加拿 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审计推荐草案》中指出:“内部控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控制审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