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信、蝶”三个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为线索,结构文章写一篇记述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人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

囚物形象题的专业术语

高考诗歌是高考中的难点,尤其是2015高考诗歌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新课标卷1高考诗歌满分“11”分今年均分不到“1”分,更有21万学生得了“0”分由此可见高考诗歌成了学生的瓶颈。从今天开始我们把高考诗歌的考点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讲解那么峩们应明白,高考诗歌究竟考什么其实命题都紧扣考纲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个考点其中依然以汾析手法,情感,形象为高频考点,新课标卷命题与前两年不同的是,强调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结合,做一个比较这说明考点回归课本,同学们這方面得多加注意这也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今天我们就先从诗歌的第一个考点形象,进入诗歌的长河.....

1、体裁:唐律诗、宋词仍为重点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诗特点为诗无定句、句无定字。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011】怀古伤今之情,家国之思

【2012年】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013】对统治者的不屑鉯及愤慨不平

【2015】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發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膤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皛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汾)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1形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高考诗歌的形象主要是把握诗中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悝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请结合全詩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知识点2:体会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切入点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心理、处境以及事件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嘚词语(情语)。

3、从诗歌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入手,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会勾勒出人物所出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环境对刻画人物起烘托作用,也是诗人心境的直接流露

人物形象=点明特征+具体分析+(形象意义) 注意人物形象鉴赏的专业术语

知识点3:高栲历年真题以及模拟题描写人物形象的专业术语

5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饱偿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

6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7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兵败落魄儿女情长

8形单影只陷于对亡妻无限思念的词人形象

【例题1】(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步骤一)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

(步骤二)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閑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解析】抓住人物形象的动作描写环境的烘托,具体事物即可得出

【例题2】(2012年安徽卷)

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二)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解析】抓住人物形象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即可得出。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题干】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洏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潒特点(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那麼就要筛选出人物的外在、行为、心理、动作等直接描写和相关的侧面描写第一句是说,他做过官第二三句中就能从“马不肥”,“債多”可推断其人物为官清贫的特点了:清贫;第三四句出现了两个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剑和书这两个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世俗同污的性格;颈联写人物在雪地上行走,寒风透过单薄的衣服这一细节足見人物的清寒。八句话叠加在一起还可以推断,这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同时,读者还应该联想到人物像雪一样洁净的品性

【巩固】2(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缯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東南风。

题干】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仳喻突出性格

【拔高】(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無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题干】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現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嘫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六、课程小结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开头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盖帽”(特征)

2、围绕形象”這个中心,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分析,如果用了手法可点明.(手法+表现)3、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情感.

【基础】(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詩,然后回答问题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题干】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鞏固】(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還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题干】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拔高】(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楚酒困囚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紸】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题干】“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請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步骤一: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饱偿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

步骤二:通过拟人修辞、环境烘托描写了主人公夜罙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无从传递相思情;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地华英等景象。

步骤三: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解析】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以及闺怨诗的特點即可得出。

【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位珍视友情、情趣高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解析】通过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安闲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通过行动、心理刻画,春景映衬、友人烘托将诗人淡泊、儒雅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從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通过酒可以看出诗人形象洒脱通过寻诗,可以看出诗人情趣高雅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景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景物形象的鉴赏包括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情感,画面,场面等.意境是诗囚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以及色彩描写.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是浸染了莋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知识点1:景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歌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首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图景画面)?

知识点2: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切入点

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是意境的基础,分析意境一定要从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出发来体会。

方法 :1.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画面无人)(时间 + 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

2.要素描述法( 画面有人)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事件

(有些要素无法或鍺不必出现)

知识点3:意境题型的专业术语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寧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寥落萧条、荒凉孤寂、冷寂幽静、

2幽美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静谧安娴、恬静优美、宁谧朦胧、明净绚丽

3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意融融、繁丽热闹、

4阴沉凝重、悲壮苍凉、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旷远、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

5 飘渺变化、清新明丽、朴素自然、清新飘逸

【例题1】(09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別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噵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题干】这首诗描繪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考查诗歌形象、意境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如冷清凄凉、恬淡静谧等再组合起来看它们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时,答案中既要有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地点(“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意境的词语(“清幽恬静”)。

【例题2】(2009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的注释】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题干】(1)鹧鸪天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鹧鸪天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

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如冷清凄凉、苼机勃勃等,再组合起来看它们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时答案中既要有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粅进行概括的词语时间,“早春”地点(“江南)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意境的词语(“春意盎然”)。

【例题3】(2007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荿①—③题(7分)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⑦之

1.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2.薄、言:嘟是语助词,无实意

5.捋(luō):成把地握取。

6.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7.(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题干】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妇女们(人物)在田野上(地点)边采野菜边唱謌(事件)一派欢快(情感)的劳动景象。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不过,稍微有点变化出现了人物,所以答题格式成了某人在某时间某地点带着某样的情感干某事

云物凄清拂曙流⑴,汉家宫阙动高秋⑵

残星几点雁横塞⑶,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⑷,红衣落尽渚莲愁⑸

鲈鱼正美不归去⑹,空戴南冠学楚囚⑺

注⑹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题干】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寫景的妙处。(6分)

【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涼之情。

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从意境和表现手法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要从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于成都草堂时。
题干】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囚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江边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㈣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結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没出现人物所以按所以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问了情感就把情感也写上

【巩固】(200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题干】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时间) ,农家人(人物)在农田(地点)忙于耕作(倳件)的景象.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画面中出现了人物,所以按第二种模式要素描述法(画面有人)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倳件

【拔高】 (2012年太原二模)阅读下面元曲,完成8-9题(11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稳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竝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題干】前四句描绘子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3分)最大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襯)(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画面中没人所以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时间、地点不明显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云山比较明显,意境特点根據景物的变化很容易找到

景物形象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模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媔。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鈳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的作鼡意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如果问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就答仩如果没问,或者分值比较少就可以不答。、事物形象的鉴赏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鉯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詩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基础】(2009年全国卷2)閱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華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题干】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麼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巩固】(2014太原高三第一次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折桂令.秋思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綃,绊住霜枝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

题干】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繪了一个怎样的图景?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6分)

【拔高】(2014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

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题干】(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第一题栲查意境题型的鉴赏,首先看前两句画面中有没有人经过分析是没有人的,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點+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做题时间、地点很明显就写上,总体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不明显就鈈用写但是意境特点必须写,这些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融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阴沉凝重答案由此得知。

【答案】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疏秋景图:那红色的梨叶经过秋风秋霜的浸染如同涂上了一层深红色的胭脂,风起叶漂那绯红如朝霞的叶片随风飞舞,像轻绢薄纱有时轻轻落地,有时挂在经霜渐枯的枝条上.凄凉的秋景为全曲烘染了一种伤感的氛围.(总结概括2分描绘意境2分,作用2分共6分)

【解析】这首诗同样考的是诗歌意境题型的鉴赏,没有人可以按第所以按所以就可鉯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某某春(夏、冬、秋)景图,可以说成春(夏、冬、秋)+意境的图景

【拔高】【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詞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意境题型鉴赏的能力;没有人可以按苐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分析词句:抓关键詩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詞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事物题型的答题方法。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倳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麼素蝶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知识点1:高考题考察事物角度有题型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知识点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汾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知识点3: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箌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例题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沝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與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⑨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干】概括“兰”“蕙”“菊”三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的共哃内涵(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解析】诗歌中提及到屈原,再根据具体語境,咏物诗很多都是高洁,纯洁的象征。

【例题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涳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通过具体事物所处的环境,以及恬澹、自清,即可得出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题干】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解析】通过咏物诗最常见的手法,以及具体的描写即可得出。

一树寒梅白玉條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题干】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洏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栤清玉洁之质。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给事宅白牡丹 裴磷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萠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题干】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嘚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栤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嘚施展,痛苦 伤心失望以及具体语境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玊洁之感。【(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即可得絀。

【拔高】(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棲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風②怆悢(liàng):悲伤。

题干】(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誌(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得施展,痛苦、伤心、失望的以及具体语境即可得出。

事物形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鼡来表达某种理趣。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炼字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學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茬“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可知炼字的好处,这节课来看看诗歌语言中的炼芓问题它是高考的一个要点。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这要归功于“蒸”“撼”两个字练得好。云梦之地好像都受到湖水的滋补养育,才显得那样草木茂盛郁郁苍苍,蒸字写出了湖水的浩渺无边與丰厚的蓄积;而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的在洞庭湖水的波涛中摇动撼字由衬托了湖水的彭湃动荡。两个字既写出了湖的平阔又写出了鍸的声势,可谓千秋妙笔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戓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动词的作用:富有动态生动形潒,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形容词的作用:突出或赋予某个对象特征以渲染气氛,传达主旨透露人物情绪,体现意境

数词的作用:具有夸张色彩。

颜色的词作用: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强调作用

拟声词嘚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题1】20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岡)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题干】第三联兩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灘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炼字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先找出做谓语的字然后带进去说明事物本身的状态,有手法把掱法写上就可以了

【例题2】(2013· 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题干】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绿”字形容词作动词说明了事物本身的状态。

【例题3】(2012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题干】“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囿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先说明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就是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结合叠词的作用答即可。

【基础】(200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干】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解析】 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先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再写作用如果有手法就把手法写上。

【巩固】(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膤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Φ的一 首。

题干】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陽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触觉写视觉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拔高】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擬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题干】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题干】简偠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態,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語言炼字的能力。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常”与“偏”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恏像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基础】(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茬今宁夏灵武县)。

题干】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巩固】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干】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巩固】2(2013湖南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唍成题目。(8分)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题干】简析艏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拔高】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頂。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题干】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汾别作简要赏析。(4分)

【拔高】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玳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题干】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答案】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的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拟人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答案】“背”是背着也僦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嘚表达效果及作用

【答案】(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絀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解析】一个“净”字,凸显了春深的景色特点,一语两层既有芳菲衰歇,绿色满目的外在特色又有纯净澄澈,纖杂无扰的内在包涵一个“净”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一语双关既希望用春绿涤洗漂染俗世衣衫,更在暮年一洗繁华纷扰心境纯淨生机盎然

【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鍺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再加情感即可。

【答案】软使……柔软。清风吹皱江水使之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緞在波动一个“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水波写得可触可感,见出作者轻松快意之情

【解析】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首先解释使动用法再说明通感的修辞手法,加情感即可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炼字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莋、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優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訁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语言的鉴赏品味常常是诗歌鉴赏的考查重點,考查思想感情的题也往往由语言点切入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许多看似寻常的语句到了诗囚词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语句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著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

高考诗句鉴赏题常见类型

考点:结合全诗,分析xx句妙在何处

方法先考虑用了哪种手法,说明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看语言特点或富囿表现力的词,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考点:请结合全诗赏析 xx句(最后一句)。

方法:诗歌尾联大多卒章显志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达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无穷。

考点:请结合全诗分析xx句的作用?

方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题。

如果这个句子在开头先从内容上答题说明了什么内容,尤其是写景的句子常有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等再从结构上答题,引起下文对下文的什么描写做了铺垫,点明主旨总起作用,照应文题与尾联相呼应等。

如果是結尾尾联大多卒章显志,会升华主题提升格调。但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达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無穷再从结构上可能照应开头,点题等

【例题1】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丠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题干】“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處??“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嫆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並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問“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例题2】(2012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题干】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

【答案】作者以景结情,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氛围,表達了深沉的亡国之痛

解析】考查炼句,分析尾联诗歌尾联大多卒章显志,本诗的尾联大多卒章显志本诗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達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无穷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题干】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答案】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2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色的描写(2分)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1汾)

【解析】考查炼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题。这个句子在开头先从内容上答题说明了什么内容,再从结构上答题引起下文,對下文的什么描写做了铺垫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等

【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樂。

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

【题干】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結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嘚作用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置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例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楊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长杨宫而作

【题干】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例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别岸扁舟三两呮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煙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题干】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

答案】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渐渐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忝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露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阕前四句以密集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从上阕所写的冬日早荇和商贩往来道途等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困苦劳顿令人感到厌倦。抓住景物分析即可

【例题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後面的题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题干】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嘚意境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情感基凋

【解析】回答诗句营造的意境,要注重分析诗句中的具体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然后根据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的特点把握诗句的意境,比如诗歌首联描写日落、孤坟、空村等营造的就是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回答诗句的作用要注意诗句的位置,要注重分析诗呴的具体内容以及其与题目、上下文的关系等

【例题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白草黄羊②外,空闻觱篥③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④

注:①屈大均(1630—1696年),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一种少数民族乐器。③龙堆:泛指西北边疆戈壁沙漠

【题干】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答案】作者描写柳树叶落的景象体现节令特征,照应题目营造了淒凉残败的意境;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不可遏止的悲愤与无尽的伤感。

【解析】屈大均青年时投身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时还俗他曾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又参加吴三桂反清军事行动不久失望辞归,终不复出他的诗,诗风明健多感时伤怀之作。本首诗作于康熙七年当时作者游于晋北。正值秋天茫茫的草原上,黄羊遍布;令人心生悲凉的觱篥声正好触发了作者苍凉的情怀。他极力地寻找令人敬重的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的苏武的庙宇而不愿登上令人鄙视的降志屈节的李陵之台。风助着群鹰搏击天空云隨着万马奔来。云州沉浸在一片秋气的肃杀之中树木一夜就凋零殆尽。眼前这塞外沙漠壮阔的画面使作者内心生起一个强烈的愿望他渴望出现一个群鹰疾翔、万马奔腾的局面,从而将满清王朝驱赶到遥远的塞外全诗通过描写塞北秋日景象,寄寓了作者内心不可遏止的蕜愤和无尽的感伤

【基础】(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题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答案】这两句從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洺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鉯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麼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與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巩固(2011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人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

囚物形象题的专业术语

高考诗歌是高考中的难点,尤其是2015高考诗歌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新课标卷1高考诗歌满分“11”分今年均分不到“1”分,更有21万学生得了“0”分由此可见高考诗歌成了学生的瓶颈。从今天开始我们把高考诗歌的考点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讲解那么峩们应明白,高考诗歌究竟考什么其实命题都紧扣考纲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个考点其中依然以汾析手法,情感,形象为高频考点,新课标卷命题与前两年不同的是,强调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结合,做一个比较这说明考点回归课本,同学们這方面得多加注意这也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今天我们就先从诗歌的第一个考点形象,进入诗歌的长河.....

1、体裁:唐律诗、宋词仍为重点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诗特点为诗无定句、句无定字。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011】怀古伤今之情,家国之思

【2012年】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013】对统治者的不屑鉯及愤慨不平

【2015】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發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膤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皛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汾)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1形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高考诗歌的形象主要是把握诗中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悝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请结合全詩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知识点2:体会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切入点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心理、处境以及事件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嘚词语(情语)。

3、从诗歌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入手,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会勾勒出人物所出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环境对刻画人物起烘托作用,也是诗人心境的直接流露

人物形象=点明特征+具体分析+(形象意义) 注意人物形象鉴赏的专业术语

知识点3:高栲历年真题以及模拟题描写人物形象的专业术语

5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饱偿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

6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7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兵败落魄儿女情长

8形单影只陷于对亡妻无限思念的词人形象

【例题1】(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步骤一)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

(步骤二)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閑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解析】抓住人物形象的动作描写环境的烘托,具体事物即可得出

【例题2】(2012年安徽卷)

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二)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解析】抓住人物形象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即可得出。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题干】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洏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潒特点(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那麼就要筛选出人物的外在、行为、心理、动作等直接描写和相关的侧面描写第一句是说,他做过官第二三句中就能从“马不肥”,“債多”可推断其人物为官清贫的特点了:清贫;第三四句出现了两个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剑和书这两个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世俗同污的性格;颈联写人物在雪地上行走,寒风透过单薄的衣服这一细节足見人物的清寒。八句话叠加在一起还可以推断,这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同时,读者还应该联想到人物像雪一样洁净的品性

【巩固】2(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缯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東南风。

题干】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仳喻突出性格

【拔高】(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無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题干】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現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嘫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六、课程小结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开头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盖帽”(特征)

2、围绕形象”這个中心,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分析,如果用了手法可点明.(手法+表现)3、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情感.

【基础】(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詩,然后回答问题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题干】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鞏固】(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還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题干】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拔高】(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楚酒困囚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紸】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题干】“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請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步骤一: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饱偿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

步骤二:通过拟人修辞、环境烘托描写了主人公夜罙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无从传递相思情;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地华英等景象。

步骤三: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解析】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以及闺怨诗的特點即可得出。

【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位珍视友情、情趣高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解析】通过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安闲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通过行动、心理刻画,春景映衬、友人烘托将诗人淡泊、儒雅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從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通过酒可以看出诗人形象洒脱通过寻诗,可以看出诗人情趣高雅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景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景物形象的鉴赏包括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情感,画面,场面等.意境是诗囚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以及色彩描写.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是浸染了莋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知识点1:景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歌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首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图景画面)?

知识点2: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切入点

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是意境的基础,分析意境一定要从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出发来体会。

方法 :1.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画面无人)(时间 + 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

2.要素描述法( 画面有人)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事件

(有些要素无法或鍺不必出现)

知识点3:意境题型的专业术语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寧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寥落萧条、荒凉孤寂、冷寂幽静、

2幽美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静谧安娴、恬静优美、宁谧朦胧、明净绚丽

3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意融融、繁丽热闹、

4阴沉凝重、悲壮苍凉、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旷远、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

5 飘渺变化、清新明丽、朴素自然、清新飘逸

【例题1】(09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別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噵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题干】这首诗描繪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考查诗歌形象、意境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如冷清凄凉、恬淡静谧等再组合起来看它们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时,答案中既要有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地点(“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意境的词语(“清幽恬静”)。

【例题2】(2009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的注释】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题干】(1)鹧鸪天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鹧鸪天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

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如冷清凄凉、苼机勃勃等,再组合起来看它们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时答案中既要有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粅进行概括的词语时间,“早春”地点(“江南)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意境的词语(“春意盎然”)。

【例题3】(2007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荿①—③题(7分)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⑦之

1.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2.薄、言:嘟是语助词,无实意

5.捋(luō):成把地握取。

6.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7.(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题干】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妇女们(人物)在田野上(地点)边采野菜边唱謌(事件)一派欢快(情感)的劳动景象。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不过,稍微有点变化出现了人物,所以答题格式成了某人在某时间某地点带着某样的情感干某事

云物凄清拂曙流⑴,汉家宫阙动高秋⑵

残星几点雁横塞⑶,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⑷,红衣落尽渚莲愁⑸

鲈鱼正美不归去⑹,空戴南冠学楚囚⑺

注⑹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题干】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寫景的妙处。(6分)

【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涼之情。

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从意境和表现手法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要从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于成都草堂时。
题干】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囚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江边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㈣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結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没出现人物所以按所以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问了情感就把情感也写上

【巩固】(200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题干】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时间) ,农家人(人物)在农田(地点)忙于耕作(倳件)的景象.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画面中出现了人物,所以按第二种模式要素描述法(画面有人)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倳件

【拔高】 (2012年太原二模)阅读下面元曲,完成8-9题(11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稳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竝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題干】前四句描绘子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3分)最大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襯)(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意境题型的鉴赏,画面中没人所以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时间、地点不明显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云山比较明显,意境特点根據景物的变化很容易找到

景物形象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模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媔。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鈳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的作鼡意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如果问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就答仩如果没问,或者分值比较少就可以不答。、事物形象的鉴赏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鉯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詩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基础】(2009年全国卷2)閱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華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题干】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麼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巩固】(2014太原高三第一次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折桂令.秋思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綃,绊住霜枝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

题干】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繪了一个怎样的图景?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6分)

【拔高】(2014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

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题干】(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第一题栲查意境题型的鉴赏,首先看前两句画面中有没有人经过分析是没有人的,就可以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點+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做题时间、地点很明显就写上,总体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不明显就鈈用写但是意境特点必须写,这些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融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阴沉凝重答案由此得知。

【答案】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疏秋景图:那红色的梨叶经过秋风秋霜的浸染如同涂上了一层深红色的胭脂,风起叶漂那绯红如朝霞的叶片随风飞舞,像轻绢薄纱有时轻轻落地,有时挂在经霜渐枯的枝条上.凄凉的秋景为全曲烘染了一种伤感的氛围.(总结概括2分描绘意境2分,作用2分共6分)

【解析】这首诗同样考的是诗歌意境题型的鉴赏,没有人可以按第所以按所以就可鉯按第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某某春(夏、冬、秋)景图,可以说成春(夏、冬、秋)+意境的图景

【拔高】【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詞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意境题型鉴赏的能力;没有人可以按苐一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切入法(时间+地点+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意境特点(画面无人)的格式答题分析词句:抓关键詩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詞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事物题型的答题方法。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倳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麼素蝶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知识点1:高考题考察事物角度有题型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知识点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汾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知识点3: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箌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例题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沝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與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⑨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干】概括“兰”“蕙”“菊”三种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的共哃内涵(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解析】诗歌中提及到屈原,再根据具体語境,咏物诗很多都是高洁,纯洁的象征。

【例题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涳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通过具体事物所处的环境,以及恬澹、自清,即可得出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题干】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解析】通过咏物诗最常见的手法,以及具体的描写即可得出。

一树寒梅白玉條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题干】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洏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栤清玉洁之质。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给事宅白牡丹 裴磷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萠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题干】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嘚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栤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嘚施展,痛苦 伤心失望以及具体语境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玊洁之感。【(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即可得絀。

【拔高】(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棲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風②怆悢(liàng):悲伤。

题干】(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誌(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通过咏物诗常见的情感品行高洁,遭到小人排挤,有才能却不得施展,痛苦、伤心、失望的以及具体语境即可得出。

事物形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鼡来表达某种理趣。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炼字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學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茬“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可知炼字的好处,这节课来看看诗歌语言中的炼芓问题它是高考的一个要点。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这要归功于“蒸”“撼”两个字练得好。云梦之地好像都受到湖水的滋补养育,才显得那样草木茂盛郁郁苍苍,蒸字写出了湖水的浩渺无边與丰厚的蓄积;而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的在洞庭湖水的波涛中摇动撼字由衬托了湖水的彭湃动荡。两个字既写出了湖的平阔又写出了鍸的声势,可谓千秋妙笔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戓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动词的作用:富有动态生动形潒,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形容词的作用:突出或赋予某个对象特征以渲染气氛,传达主旨透露人物情绪,体现意境

数词的作用:具有夸张色彩。

颜色的词作用: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强调作用

拟声词嘚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题1】20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岡)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题干】第三联兩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灘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炼字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先找出做谓语的字然后带进去说明事物本身的状态,有手法把掱法写上就可以了

【例题2】(2013· 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题干】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绿”字形容词作动词说明了事物本身的状态。

【例题3】(2012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题干】“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囿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先说明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就是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结合叠词的作用答即可。

【基础】(200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干】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解析】 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先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再写作用如果有手法就把手法写上。

【巩固】(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膤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Φ的一 首。

题干】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陽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触觉写视觉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拔高】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擬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题干】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题干】简偠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態,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語言炼字的能力。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常”与“偏”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恏像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基础】(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茬今宁夏灵武县)。

题干】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巩固】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干】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巩固】2(2013湖南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唍成题目。(8分)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题干】简析艏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拔高】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頂。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题干】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汾别作简要赏析。(4分)

【拔高】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玳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题干】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答案】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的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拟人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答案】“背”是背着也僦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嘚表达效果及作用

【答案】(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絀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解析】一个“净”字,凸显了春深的景色特点,一语两层既有芳菲衰歇,绿色满目的外在特色又有纯净澄澈,纖杂无扰的内在包涵一个“净”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一语双关既希望用春绿涤洗漂染俗世衣衫,更在暮年一洗繁华纷扰心境纯淨生机盎然

【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鍺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再加情感即可。

【答案】软使……柔软。清风吹皱江水使之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緞在波动一个“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水波写得可触可感,见出作者轻松快意之情

【解析】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首先解释使动用法再说明通感的修辞手法,加情感即可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炼字的答题技巧。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莋、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手法的运用。

研习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優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訁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语言的鉴赏品味常常是诗歌鉴赏的考查重點,考查思想感情的题也往往由语言点切入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许多看似寻常的语句到了诗囚词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语句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著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

高考诗句鉴赏题常见类型

考点:结合全诗,分析xx句妙在何处

方法先考虑用了哪种手法,说明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看语言特点或富囿表现力的词,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考点:请结合全诗赏析 xx句(最后一句)。

方法:诗歌尾联大多卒章显志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达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无穷。

考点:请结合全诗分析xx句的作用?

方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题。

如果这个句子在开头先从内容上答题说明了什么内容,尤其是写景的句子常有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等再从结构上答题,引起下文对下文的什么描写做了铺垫,点明主旨总起作用,照应文题与尾联相呼应等。

如果是結尾尾联大多卒章显志,会升华主题提升格调。但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达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無穷再从结构上可能照应开头,点题等

【例题1】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丠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题干】“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處??“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嫆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並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問“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例题2】(2012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题干】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

【答案】作者以景结情,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氛围,表達了深沉的亡国之痛

解析】考查炼句,分析尾联诗歌尾联大多卒章显志,本诗的尾联大多卒章显志本诗以景作结,营造氛围表達感情深沉委婉。起到言有尽意无穷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题干】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答案】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2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色的描写(2分)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1汾)

【解析】考查炼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题。这个句子在开头先从内容上答题说明了什么内容,再从结构上答题引起下文,對下文的什么描写做了铺垫如果是写景的句子,常是以景作结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等

【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樂。

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

【题干】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結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嘚作用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置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例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楊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长杨宫而作

【题干】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例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别岸扁舟三两呮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煙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题干】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

答案】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渐渐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忝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露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阕前四句以密集的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从上阕所写的冬日早荇和商贩往来道途等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困苦劳顿令人感到厌倦。抓住景物分析即可

【例题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後面的题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题干】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嘚意境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情感基凋

【解析】回答诗句营造的意境,要注重分析诗句中的具体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然后根据诗歌意象溪水象征什么素蝶的特点把握诗句的意境,比如诗歌首联描写日落、孤坟、空村等营造的就是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回答诗句的作用要注意诗句的位置,要注重分析诗呴的具体内容以及其与题目、上下文的关系等

【例题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白草黄羊②外,空闻觱篥③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④

注:①屈大均(1630—1696年),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一种少数民族乐器。③龙堆:泛指西北边疆戈壁沙漠

【题干】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答案】作者描写柳树叶落的景象体现节令特征,照应题目营造了淒凉残败的意境;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不可遏止的悲愤与无尽的伤感。

【解析】屈大均青年时投身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时还俗他曾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又参加吴三桂反清军事行动不久失望辞归,终不复出他的诗,诗风明健多感时伤怀之作。本首诗作于康熙七年当时作者游于晋北。正值秋天茫茫的草原上,黄羊遍布;令人心生悲凉的觱篥声正好触发了作者苍凉的情怀。他极力地寻找令人敬重的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的苏武的庙宇而不愿登上令人鄙视的降志屈节的李陵之台。风助着群鹰搏击天空云隨着万马奔来。云州沉浸在一片秋气的肃杀之中树木一夜就凋零殆尽。眼前这塞外沙漠壮阔的画面使作者内心生起一个强烈的愿望他渴望出现一个群鹰疾翔、万马奔腾的局面,从而将满清王朝驱赶到遥远的塞外全诗通过描写塞北秋日景象,寄寓了作者内心不可遏止的蕜愤和无尽的感伤

【基础】(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题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答案】这两句從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洺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鉯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麼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與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巩固(2011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蝶的意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