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乘以54怎么算,求步骤。感谢老师的作文400字。我三年级。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新2007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介绍,创意与创新的基础,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学习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根据 是创新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创新工场,创新5.1声卡驱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2007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介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实录;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第八课让我说声谢谢你;【教学目标】;1.认知;(1)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2)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2.情感;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3.行为;会表达自己的谢意,愿意用行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教学准备】;1.请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一天的生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实录
第三单元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第八课 让我说声谢谢你
【教学目标】
(1)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2)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
会表达自己的谢意,愿意用行动珍惜别人的劳动。
【教学准备】
1.请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关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服务。
2.在小组中交流,并准备模拟实践。
3.录像、卡片、彩色笔、答题卡、文明花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一起相处几年了?
生:三年!
师:同学们,三年来大家朝夕相处,一定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请大家找一找,教室里的同学中,你对谁充满感激,他对你做了什么事?
(有几个同学举手)
生:有一次我摔跤了??
师:我猜你一定有话对他说,老师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到他面前去说。
生:(走过去)谢谢你。
(大家为他鼓掌)
师:还有哪些同学想说?
(很多同学举手)
师:哟,想表达感谢的人有这么多,现在你们就可以离开座位到曾帮助过你的人面前,说说当时美好的情景,再向他说声“谢谢” 。
学生离开座位,说互相帮助的一些事。
板书课题:3.说声“谢谢”
师: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收到的感谢最多,笑得最灿烂!
生:是我,我得到四个人的感谢。
师:(走到此同学面前)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我很高兴,我想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师:说得太好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为他人服务得到别人的感谢也是幸福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同样是一种美德。因为在感谢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自己。
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现在请闭上眼睛,把你从早到晚做的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想想还有哪些你认识不认识的人在关心你、帮助你,默默地工作着为你提供服务,让你想对他说声“谢谢”?
(板书:发现)
生:我每天上学妈妈都要送我,很辛苦,我想对她说声“谢谢” 。
师:你真会观察。
生:保安叔叔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很累,我想对她说“谢谢” 。
师:你很会发现。
生:每天学校门口都有交警叔叔在学校门口指挥交通,我想对他说声“谢谢” 。
师: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师:你真会用心感受。
(板书“感受” )
师:同学们对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为我们服务的人心存感激,那么你会表示感谢吗?(板书:表达)
师:我们来个小组竞赛,老师准备了几个竞答题,每个小组桌上有一张答题卡,在规定的时间内同学们可以讨论、可以看书,有了答案就快速简要地写在答题卡上。只要写出3个或3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就可以在答题卡的评比栏上贴上一朵文明花,准备好了吗?
生:(情绪高涨)准备好啦!
师:请看题!
1.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哪些时候,我们需要说声“谢谢”?计时开始。
(小组讨论,写答题卡)。
(时间到,各小组抢着汇报)
师:哪个小组最先汇报?
生:医生给我们看完病时,要说声“谢谢” ;服务员给我们倒水时,要说声“谢谢” ;送水工给
我们送水时要说声“谢谢”??
师:贴上一朵文明花!
(学生高兴地欢呼)
2.表达感谢有哪几种方式?
生:说“谢谢” ,写感谢信,点头、握手、敬礼、拥抱、招手、鼓掌、送花、做感谢卡、送礼物??
3.小组合作,模拟实践。
师:可以模拟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场景。(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一男孩将头发用水抹湿,问:“你为什么把头发弄湿?”答:“交警叔叔总在太阳底下晒着,总淌汗,所以头发应该是湿的。”看得出学生的观察十分细致。)
随机采访。
模拟场景一:理发师和顾客。
师:理发师,听到顾客说“谢谢”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我是一流的理发师。
模拟场景二:演员与观众。
师:小明星,听到掌声响起来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我很高兴。
师:这是对你的鼓励和肯定。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
模拟场景三:服务员与顾客。
师:服务员阿姨,听到“谢谢”你是什么心情?你对会说“谢谢”的顾客怎么看。
生:我觉得他很有礼貌。
模拟场景四:医生与病人
生:有问题??
4.结合刚才的表演,说说表达感谢要注意什么?
生: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掌声热烈,不写错别字??
师:奖励自己一朵文明花,请小组长举起答题卡展示一下。
(各小组长举起贴着文明花的答题卡)
师:你们都很棒,来,我们一起表扬自己(师生一起:棒,棒,我真棒!)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每一个会动脑、懂礼貌的同学。
师:感谢能给人带去感动和快乐,带来美好的心情,但感谢是不是仅仅说声谢谢就行了?星期天我到书店买书就看到这样一幕,我们一起看看。
1.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2.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是不是仅仅说声“谢谢”就行了。
(板书:行动)
3.那么怎样做才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生:不乱扔纸屑是对清洁工的尊重和感谢。
生:上课专心听讲。
师: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感谢。
生: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把马路当成游戏场,交警叔叔就不用为我们担心了。
师:对!这是对交警叔叔的尊重和感谢。
师:同学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中,关心帮助我们,真诚为我们服务的人实在太多了。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我们的世界会多一份绚丽的色彩;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我们的人生会多一份美丽的情怀。感谢应该成为人们歌颂的主题。
放歌曲《感谢》。
(音乐响起)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
生:保安叔叔,也许您现在还在工作,我在这里对您说一声“谢谢”??
师:让我们在歌声中,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拿出抽屉里的卡片动笔。
(写完的学生读)
生:谢谢你??
生: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让警察叔叔少操心。
师:课后同学可以在卡片上加上漂亮的花,做成感谢卡送给你想感谢的人,也可以做成倡议书送给同学们。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感谢的话题是永恒的,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诚挚的行动去感谢,让文明之花开得更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下课,谢谢大家,谢谢你们让老师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
生:(起立)谢谢老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78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让我说声谢谢你教学实录 鄂教版等内容。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让我说声谢谢你》说课稿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考棚街小学 王莹 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成长的快乐,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小华说了声谢谢 B、小明家脏了,就打电话叫清洁工人打扫 C、邮递员叔叔总是...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 身边的“朋友”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 14―16 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养...  鄂教版三年级品社《走进残疾人》课堂实录_其它课程_...《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 温暖你我...这个特殊的群体,走进残疾 人的世界,去体验一下他们...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知新作业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DD知新作业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一、...  连城县小学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成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连城县莒溪中心小学 傅叶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情景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节约水和电 3教学实录 鄂教版_四年级英语_英语_小学教育...生:我真想对大家说:我们都来节约用水吧,让那些却缺水的人也能和我们一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李** 在师生互道感谢中,结束了《说声谢谢》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测试题 班级: 姓名...十、生活实践 1.答: (1)谢谢你,让我和家人取得更多的联系; (2)谢谢你,...当前位置: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16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 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 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学 一、据案自学 1.旧知回顾:口算练习。 1×10= 2×20= 3×32= 30×3= 5×11= 6×20=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例 1、例 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6 题。一、据案自学 1.旧知回顾:口算练习。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 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计算的 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同学们 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 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出示教材第 1 页例 1。 引导: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知道2.阅读数学书第 1 页例 1。说说从情境图上 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式 呢?我来试一试 列式: 6. 阅读数学书第 2 页例 2, 观察抽样得出的 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交流展示 3. 探究算法: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个?把 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①先算 9 盒,再加 1 盒。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 些数学信息。 二、交流展示②横看,先算 2 盒,再算 5 个这么多。1.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③竖看,先算 5 盒,再算 2 个这么多。 ④把算式看成 12 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 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 。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 个十,那就 可以先写 12,再在后面添上 1 个 0。 4. 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 种?和同学交流。 7. 每袋蒜头都大约 30 千克重,估算王大伯 去 年 一 共 收 获 多 少蒜 头的 时 候 就 可 以 按 每袋 ( )千克估算,看 60 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即 答:大约一共收货蒜头 千克。 三、拓展训练 5.完成教材第 1 页“试一试” 8.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 9.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1、2、6. 题。 四、反思创新 10.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 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 9 盒,再加 1 盒。 12 × 9=108 ( 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 2 盒,再算 5 个这么多。 12 × 2=24 (个) 5=120(个) ③竖看,先算 5 盒,再算 2 个这么多。 12×5=60 (个) (个) ④把算式看成 12 个十,十个 十是一百, 二个十是二十, 合起来 是 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 12 个 十,那就可以先写 12,再在后面 添上 1 个 0。 ??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 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 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2.出示例 2 情境图。 (1)提问:观察抽样得出的 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指出有的比 30 千克少一 些,有的比 30 千克多一些,即每 袋蒜头都差不多重。 (2)教师明确:这里每袋蒜 头都大约 30 千克重,估算王大伯 60×2=120 24 ×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去年一共收获多少蒜头的时候就 可以按每袋 30 千克估算,看 60 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即 30×60=1800(千克) 答: 大约一共收货蒜头 1800 千克。 (板书) (3)追问:这里为什么取每 袋 30 千克进行估算? 三、拓展训练 1.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 1 页“试一试” 前两题: 24×10= 20×10=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 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 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 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 ×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 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 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 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 0 就可 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 1 页“试一试” 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 1: 可以看成 2×3=6,再算 20×30=600。X| 生 2: 先算 2×3=6,再在末尾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加两个 0 就是 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 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 只 要把 0 前面的数相乘, 再在乘得的 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 即可。 2.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 做”第 5 题。 提问: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 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追问: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 指出: 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估算, 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 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3.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 做”第 1 题。 提问: 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 么? 根据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一 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 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 0。 4.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 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 ×55,60×90”的口算方法。 5.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 做”第 6 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 指名 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 交流分析、 思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考的过程,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补 充。 四、反思创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例 1、12×10=120(个) 12×1=12, 12×10=120 答:送给敬老院 120 个。教学后记: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 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02 教学内容:教材第 3~5 页,例 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6 题。一、据案自学 一、据案自学 1.口算。 27×10= 20×40= 5×4+3= 5×9+4= 2.用竖式计算。 1 9 2 8 3 3 4 × 2 1 × × 7 × 6×8+2= 2×3+2= 34×20= 28×10= 1.口算。 27×10= 28×10= 5×4+3= 2×3+2= 算的。 2.用竖式计算。 9 7 × 2 8 3 3 4 × 2 34×20= 20×40= 6×8+2= 5×9+4=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口3.阅读数学书第 3 页例 3。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 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列式: 二、交流展示 4.探究算法 怎样才能求出 24×12 的准确结果呢? 方法(1) 个。 方法(2)10 箱有 24× = 个,2 箱有 26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 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 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来纠 正。 3.阅读数学书第 3 页例 3。 引导: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 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 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个 2 箱是 12 箱,2 箱有 24×2= × =个,有这样的 6 个两箱就是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4× == 个。个,合起来 12 箱就是+学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 迷你南瓜? 4.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 进行板书。 二、交流展示 1.探究算法 怎样才能求出 24×12 的准确 结果呢? 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 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 (1)6 个 2 箱是 12 箱,2 箱有 2 4×2=48 个,有这样的 6 个两箱就 是 48×6=288 个。 (2)10 箱有 24×10=240 个,2 箱有 24×2=48 个, 合起来 12 箱就 是 240+48=288 个。 2.竖式计算。 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 板演计算过程。 (选择有代表性的 几种) 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 是什么? 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 步得数表示的意义, 总结出正确的 竖式。 (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 的理解与掌握。) 3.归纳算法。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新-课 -标- 第- 一-网 三、拓展训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提出要求: 交换 12 和 24 的位 置让学生计算。5.竖式计算,我来试一试。 2 4 × 1 2 4 8 (2 箱的个数) ( 箱的个数)( 箱的个数) 6.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和同桌交流。 7.数学书第 4 页,完成“试一试”。 你能调换 24 和 12 的位置相乘再算一遍吗? 我来试一试。 8.乘法可以怎样验算? 三、拓展训练 9.完成数学书想想做做第 1-6 题。 四、反思创新 10.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 哪些疑问?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 导。 明确: 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乘法 算式进行验算。 引导小结: 交换两个乘数的位 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 (培养验算的习惯,养成验算意 识。)(板书) 2.完成教材第 4 页“想想做 做”第 1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 然后交流汇 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 组 织讨论,纠正错误。 提问: 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 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 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3.完成教材第 5 页“想想做 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 报。 4.完成教材第 5 页“想想做 做”第 3 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订正答案。 5.完成教材第 5 页“想想做 做”第 4 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 找到错误 原因,在小组内交流。 6.完成教材第 5 页“想想做 做”第 6 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正。 四、反思创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 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 3、24×12=288(个 2 4 × 1 2 4 2 (2 箱的个数) (10 箱的个数) 4 82 8 8 (12 箱的个数) 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教学后记: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9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月日课型:新授总课时编号:03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例 4,“想想做做”第 1~4 题。 1.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进位笔算的方法,并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一、据案自学 1.用竖式计算。 1 3 2 4 3 1 3 1 × 1 3 × 1 2 ×2 3 × 2 3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 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 2.阅读数学书第 5 页,说说图中能知道哪些 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来纠 信息。 正。 列式: 【设计说明: 巩固前面所学知 二、交流展示 识, 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 3. 对于这一道算式,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不进位笔算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 我来试一试。 的学习兴趣。其次,复习两位数乘 2 4 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有利于学生 回顾乘法笔算的过程和方法。】 × 5 3 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 7 2 ( ×3 的得数) 位笔算的方法。 ( × 的得数) 提问: 在刚才计算三道笔算题 (上下相加的得数) 的时候,笔算步骤是怎样的呢? 答:53 箱一共有 个。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 4.上面算式每步算的是什么?和同桌交流。 结。 5.验算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总结: 在笔算的时候, 先用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 然后用两位 三、拓展训练 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 得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 这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 法的笔算,只不过是进位的情况。 一、据案自学 1.用竖式计算。 1 3 2 4 × 1 3 × 1 21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四、反思创新 7.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 哪些疑问?3.阅读数学书第 5 页, 说说图 中能知道哪些信息, 每箱迷你南瓜 24 个,53 箱一 共有多少个? 引导: 你能解决这一个数学问 题? 学生一起回答,并口头列式。 (板书:24×53=) 4.对于这一道算式, 你会用竖 式计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 竖式算一算。 师生一起计算竖式的第一步, 教师板书。 二、交流展示 5. 你能接着往下算吗?请大 家继续完成课本第 5 页例 4 的竖 式。 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展示: 竖式计算的学生 板演计算过程。 (选择有代表性的 几种。) 启发: 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 什么? 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 步得数表示的意义, 总结出正确的 竖式。 (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 的理解与掌握。) 6.归纳算法。 ?第二步怎么算的? ?第三步怎么算的?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7.验算一下自己的答案, 是否 正确。 教师交流验算方法。 三、拓展训练 1.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 做”第 1 题。 出示题目,每组对应完成 11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 视,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步骤。 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错 例,指名上台板演,并让学生判断 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判断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 错误的题按错误的原因分成几类, 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以及防止错误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 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组织学生反思: 计算中有没有 错误?前面分析的一些防止错误 的方法在这里的计算中是否得到 了运用?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 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3.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 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 审题, 找 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再指名 说说思考过程, 并让学生独立列出 算式, 用竖式计算, 最后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 做”第 4 题。 先指名读出商品的价格及问 题,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作出合 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 法。最后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1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汇报。 汇报: 花最少的钱选择便宜的 衣服,列式:25×48=1200(元); 花最多的钱选择贵的衣服,列式: 25×64=1600(元)。 四、反思创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 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 4、24×53=1272(个) 2 4 × 1 5 3 7 2 2 0 (24×3 的得数) (24×50 箱的个数)1 2 7 2 (上下相加的得数) 答:53 箱一共有 1272 个。 教学后记:1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一(1)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 法来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 练习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第 7 页第 1-5 题。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 这些知识。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 0 添上去,特殊 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 0。 如:12×10= 30×40=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提问: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 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 如:24×53=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板书) 【设计说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以及 笔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有利于学生回顾乘法笔算的过程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1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做练习一第 1 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师活动旁注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计算并验算。 做练习一第 2 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 3 题。 ①出示题目。新| 课 | 标| 第 |一| 网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 枝数。 ④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 “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和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 怎样求 “盒数” ? 如果已知 “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和 “盒数” , 怎样求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 (2)做练习一第 4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蜂蜜? ③反馈评议。 (3)做练习一第 5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填表。 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每一个空填的意义。 ④总结:单价×数量=总价钱。 教学后记:1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板书设计:师活动旁注教学后记: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一(2)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 法来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课件 月 日 课型:练习 总课时编号:05 教学内容:教材第 7-8 页第 6-12 题。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乘法的估算,然后继续完成练习一。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如何估算的吗?(板书知识点)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2.总结: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每一个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 后计算几十乘几十。 如:27×32,当我们进行估算时,看 27 接近 30,32 接近 30,所以估 算时直接算 30×30=900。(板书)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计算和一些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估算和笔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 6 题。 ①出示笔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 7 题。 ①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②学生独立完成,列出估算式和计算式。1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估算的时候,怎么估算?为什么? (2)做练习一第 8 题 ①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②明确要看 5 辆这样的车够不够,可以先进行估算,大家自己先去估 算一下。 ③反馈评议,出示第二个问题。 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校对答案。 (3)做练习一第 9 题。 ①出示情境,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②引导学生认知,要想快速地知道买的是哪种瓷砖,可以进行估算。 ③学生估算,确定答案,教师教对。 ④出示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教对。 3.简单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 10 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指出要求“一共收获苹果多少筐”,首先要知道“运走 了多少”。 ④拓展深化: 一共收获的苹果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运走的, 另外一部分是剩下的。 (2)做练习一第 11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12 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③反馈评议。 明确要求“12 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必须先知道 1 幢可以住多少户,所以先求出一幢小高层可以住多少户。 (3)做练习一第 12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反馈评议。 ④总结:每一盒的支数×盒数=总支数 单价×数量=总价钱。 新-课 -标- 第- 一-网1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教学后记:师活动旁注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9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2.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06 教学内容:教材第 9、10 页,例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7 题。一、据案自学 1.阅读数学书第 9 页例 5,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 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二、交流展示 2.你能算出它的积吗?我来试一试。3.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 三、拓展训练 4.完成试一试。 5.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2)“想想做做”第 2 题。 (3)“想想做做”第 4 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6.解决实际问题。20一、据案自学 1.谈话:大家喜欢足球吗?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超市买足球,好吗? (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 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买 30 个 这样的足球要多少元?” 让学生说 出算式后板书: 32×30= 二、交流展示 1.你能算出它的积吗?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 积,并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算法。 A.口算:先算 32×3,再在积的 后面添 0. 32×3=96, 32×30=960 B.用竖式计算。 (教师请学生扮演) 方法一: 方法二: 23 23 ×30 ×3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1)“想想做做”第 6 题。 (2)“想想做做”第 7 题。 四、反思创新 7.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要注意什么?8.某物流公司急需运出一批货物,现有 14 辆货 车,每辆货车最多可装 40 箱货物。这些货车能 一次运完 500 箱货物吗?00 960 96 960 3.讨论这两种笔算方法算法合理,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教师整理得出简便方法的过程。 强调: 因为计算可以先算 0 前面的 数,所以把 0 放在外面,最后在积 的末尾添上 0.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 了 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 并让做错题的 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并要求 及时订正。 2.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扮演。 (2)“想想做做”第 2 题。 讨论像 70×52、90×18 这样第一 个乘数末尾有 0 的题该 怎样列竖式。 (3)“想想做做”第 4 题。 连乘计算时运算顺序是什么样 的?先思考再,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先算一算, 再比一比, 有什么 发现。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 6 题。 看图收集信息, 小组交流怎样解决 这个问题,再全班汇报。 (2)“想想做做”第 7 题。 先让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 找一下 相关的数学信息, 再列式 计算。 四、反思创新 1.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2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要注意什么? 2.某物流公司急需运出一批货物, 现有 14 辆货车,每辆货车最多可 装 40 箱货物。这些货车能一次运 完 500 箱货物吗?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 32×30=960(元)答:买 30 个这样的足球要用 960 元。 教学后记:2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 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07 教学内容:教材第 11、12 页,例 6,“想想做做”第 1~6 题。一、据案自学 1.阅读数学书第 11 页,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 数学信息? 2. 你发现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 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1、 ? 算式: 2、 ? 算式: 3、 ? 算式: 二、交流展示 3.你能算出买 6 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动笔算 一算。 方法一: 方法二: 4.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的?第二种呢? 三、拓展训练 1.完成《书》1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一、据案自学 1.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 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出示 幻灯片) 2. 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 息?(每个乒乓球 2 元, 每 5 个乒 乓球装一袋,共装 6 袋。) 3. 你发现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 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 哪些问题? 预设: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 况①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②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③买 6 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4.完整出示例题: 你能把刚才了解 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 说吗?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 说一说。 二、交流展示 1、自主尝试解答。你能算出买 6 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动笔算 一算。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2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2.完成《书》12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3.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4.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4 题。5.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6.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6 题。四、反思创新 7.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解答两 步乘法应用题?算的?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 买 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 求出什么?还有其他算法吗?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 (板书: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 个?) 知道了 6 袋乒乓球一共的个 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1)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 是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的?第二种 呢? (2)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 们的不同点, 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吗? (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 生:结果一样、2 个乘法算 式??,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 果是一样的, 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揭示 课题) 4.点拨: 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 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 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 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 信息, 看能求出什么, 再一步步地 解答。) 接下来,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 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三、拓展训练 1.完成《书》12 页“想想做做” 第 1 题。2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根据信息, 小组合作, 说说可以算 出什么,怎样算? 2.完成《书》12 页“想想做做” 第 2 题。 收集信息:小松鼠、小兔、小狗、 小猫每只小动物运了 2 筐苹果, 每 筐 20 千克。哪些信息之间有直接 联系?根据两个信息能求出什么 问题? 现在要求 4 只小动物一共运走多 少千克,你你能解决吗? 学生观察图意, 找出条件, 再分析 哪两个条件之间有联系, 提出问题 口头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重点说 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图意, 组成完整的 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正 正。 4. 完成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4 题。 组织学生根据问题, 找出相应的数 学信息,小组内说说,先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你还有其他不同算法 吗? 四、反思创新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怎样解答两步乘法应用题?板书设计: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答:买 6 袋乒乓球要 60 元。2530×2=60(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教学后记:2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练习二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末尾有 0)。 2.会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两位数笔算(末尾有 0)的方法。 2.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师生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练习 总课时编号:08 教学内容:教材第 13、14 页,“练习二”第 1~8 题。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的笔算和两步连乘解决 实际问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1.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在笔算的时候,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对齐,算出答案后,再把个位的 “0”添上去。 2.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 提问: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出相关连的条 件,看这两个条件组合起来能求出什么,然后再进行解答。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第 1 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2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师生 活 2.竖式计算。 做练习二第 2 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二第 3 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动旁注指出,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和柏树,必需先求出松树多少棵。 (2)做练习二第 4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 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板书) (3)做练习二第 5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反馈评议。 要求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条件是什么。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 同的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⑤交流方法三。 (4)做练习二第 6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 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 (5)做练习二第 7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师生 活 ②独立解答问题。动旁注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 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 (6)做练习二第 8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5 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先 求什么? 教学后记:板书设计:29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复习(1)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复习 总课时编号:09 教学内容:教材第 15~16 页第 1-7 题。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的笔算和两步连乘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1.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在笔算的时候,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对齐,算出答案后,再把个 位的“0”添上去。 2.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 提问: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出相关连 的条件,看这两个条件组合起来能求出什么,然后再进行解答。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第 1 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3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2.竖式计算。 做练习二第 2 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师 活动旁 注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二第 3 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 指出,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和柏树,必需先求出松树多少棵。 (2)做练习二第 4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 同的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板书) (3)做练习二第 5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反馈评议。 要求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条件是什么。 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 有不同的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⑤交流方法三。 (4)做练习二第 6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 同的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 (5)做练习二第 7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②独立解答问题。师 活动旁 注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 同的方法吗? ④交流方法二。 (6)做练习二第 8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5 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 须先求什么? 教学后记:板书设计:3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复习(2)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复习 总课时编号:10 教学内容:教材第 16~17 页第 8-15 题。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接着来复习本单元的一些知识。 1.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找出题目的条件,然后把有 联系的条 件组合起来看看可以先算什么,然后再看问题要求什么。(板书:有联系 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填表。 做复习第 8 题。 ①出示表格,说说表格每一行的量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做复习第 9 题。 ①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增加 10,积增加 20 个 10 即增加 200。后面 一个填空都比前面一个多 20。) 3.计算。 做复习第 10 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相等。) ④24×25,60×31,26×19 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快速算出结果吗?。 4.先观察,再填空。 做复习第 11 题。 ①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你发现什么? ②独立完成填空。 ③反馈评议。 指出:第(1)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 3 的 1 倍、2 倍、3 倍?? 时,积分别是 111、222、333??第(2)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 7 的 1 倍、2 倍、3 倍?? 时, 积分别是 91 的 1 倍、2 倍、3 倍??这其实是积的变化规律。 5.解决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 12 题。 ①出示题目。 ②提问:要求 30 个这样的书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首先得要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④反馈校对。 (2)做复习第 13 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③反馈评议。X|k | B| 1 . c |O |m (3)做复习第 14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反馈评议。 ④提问:还可以提哪些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4)做复习第 15 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弄清楚图中基础地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③学生尝试解答。 ④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图中指一指,画一画。3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⑤独立解答:这时张华离烈士陵园还有多少米? 思考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反馈评议。 指出:在填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乘法竖式计算步骤,一步一步思 考得出答案。 教学后记:板书设计:3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有趣的乘法计算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用速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 11。 2.会用速算方法计算“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 11 的速算方法。 2.“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速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 11,“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活动 总课时编号:11 教学内容:教材第 18~19 页。一、提问导入,引起悬念。 1. 教师出示: □□×11= , 让学生确定另一个因数 (两位数) , 成为一道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算式, 教师很快地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 (板 书:□□×11= )如: 生:18 乘 11。 师:18×11=198。 生:23 乘 11。 师:23×11=253。 ??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太快了,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速算,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胃口吊的足 足的,为下面学生自己探索速算方法做好铺垫。 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 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 二、教学新知 1.教师板演: 18 ×11 18 18 19823 ×11 23 23 2533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 (1)积是怎么得来的? (2)积与第一个因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什么规律? 3. 师生共同小结: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 位上的数字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 和。 4 深化学习,巩固提高。 (1)及时反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1= 32×11= 52×11= 71×11= 63×11= 45×11= 81×11= 5×11= a.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发现问题:在 57×11 这个式子中,5+7=12, 应该怎么办? b.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 c.得出结论:满十进一。 (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 67×11= 78×11= 48×11= 69×11= 22×28= 35×35= 56×54= 问题出现: 32×28 和 35×35、56×54=的因数变化了,又怎么办? 设计意图:前 4 题巩固刚刚探索出的两位数乘 11 的速算方法,后 3 道题让学生产生冲突,发现不能用刚才的速算方法去解决,引导其探索接 下来“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方法。 5.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式子的特点: (1)这三个式子乘数的十位有什么特点? (2) 这三个式子离得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 又有什么特点呢? “同头尾合十” 6.师生共同小结: 这三个式子两个乘数十位 上的数相同, 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 10。 我们把这样的式子称为: “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7.引导学生探索“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1)学生先算一算、 填一填, 再和同学交流。 (2)教师板演三道算式并写出得数。 22 × 28 = □1 6 35 × 35 = □□2 5 56 × 54 = □□2 4 (3)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 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8.师生共同小结:对于“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末两 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乘3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比它大一的数。 9.计算验证。 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 × 15 = 43 × 47 = 69 × 61 =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科书第 19 页题目。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有什么发现, 和同学交流。 24 × 26 = 44 × 46 = 74 × 76 = 25 × 25 = 45 × 45 = 75 × 75 = 四、总结提升 X k B 1 . c o m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说说你的体会。 师生共同小结:1.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 2.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3.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3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认识千米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学生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12 教学内容:教材第 20~21 页及“想想做做”。一、据案自学 1.说一说:阅读数学书第 20 页的 3 张图,分别 说说图上的几千米分别是什么意思? 2.填一填: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 长度,通常用 千米也可以用符号“ 叫做“ ”。 作单位。 ”表示,又一、据案自学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0 页例 1。 提问: 这是沪杭铁路, 它的全 长是 180( )?追问: 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 要用千米作单位? 2.举例: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 听说过千米? 3.教师出示教材第 20 页的图二、交流展示 3.估一估:读“千米”,你估计它和“米”之间 是什么关系? 10 个 100 米是 4.读一读:1 千米= 米,就是 1 米。 。片: 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 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 公路、 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5.猜一猜: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 几圈是 1 千米? ①一圈 200 米, ②一圈 250 米, ③一圈 400 米, 圈是 1 千米。 圈是 1 千米。 是 1 千米。39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 “km” 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认识千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二、交流展示 三、拓展训练 6.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 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 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 进率。 (1)师:1 千米到底有多长,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 活动。(出示照片) 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 100 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 像这样的 100 米,我们 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做”第 4 题 走 10 次就是 1000 米,也就是 1 千米。(板书:1 千米=1000 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 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 时, 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 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 千米里面有几个 100 四、反思创新 7.想一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还 有哪些疑问? 米吗?(10 个) 追问: 走 100 米你花了多长时 间?如果让你走 1000 米要多长时 间?走 1000 米的感受和 100 米的 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 言。 (2)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 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说 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 查, 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 少米?几圈是 1 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进4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 200 米, 5 圈是 1 千米。 ②一圈 250 米, 4 圈是 1 千米。 ③一圈 400 米,2 圈半是 1 千 米。 说一说: 你感觉 1 千米长吗? 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http://w w w.xkb 1 . com 引导思考: 我们刚才感受到的 1 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 1 千米的跑道拉直, 会有多长?想一 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 1 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 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 现 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 儿大约是 100 米,要走 10 个 100 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 校门口到哪儿是 1 千米, 你能说一 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 1 千米远 吗? 三、拓展训练 1.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 做”第 1 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 步 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 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 54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 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 理由。 2.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 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是怎样思 考的。 3.完成教材第 21 页“想想做 做”第 4 题。 引导学生看图, 并说说从图中 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 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 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创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计量公路、铁路的长度一般用千米作单位,常用(km)表示,也叫公里 1 千米=1000 米教学后记:4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认识吨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 1 吨的概念, 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 1 吨=1000 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3.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 1 吨重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学生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新授 总课时编号:13 教学内容:教材第 22~23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一、据案自学 一、据案自学 1.旧知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克、 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 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 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 千克=1000 克 2.阅读数学书第 22 页例 2,填一填。 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 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 用字母“ ”表示。 作单位。可以 2.谈话:同学们, 课前老师请 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 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 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图片, 提问: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 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 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 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 (吨) 明确: 6.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 25 千克, 个学生的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二、交流展示 3.每袋大米重 100 千克, 10 袋大米重 千 克。1000 千克就是 1 。 4.1 吨= 千克。 5.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我的体重是体重约是 100 千克。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4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 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 1 吨吗? 三、拓展训练 7.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 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 量单位――吨。 二、交流展示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 100 千克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 2 题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 100 千克。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 35 题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 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 一袋袋地出示, 学 生跟着 100 千克、200 千克地数, 贴满 10 张。 提问:每袋 100 千克,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 5 题10 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 千 克)http://w w w.xkb 1 . com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 6 题指出:1000 千克就是 1 吨, 即:1 吨=1000 千克。(板书:1 吨=1000 千克)四、反思创新 8.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 疑问?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 己的体重, 你的体重是多少?(指 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的 同学站起来。 谈话: 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 25 千克,4 个学生的体重约是 100 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 4 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 样?100 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4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如果把 40 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 上,会怎样?1000 千克重不重? 提问: 估算一下, 小组里所有 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 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 重相加,有 1 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 实物出示装有 10 千克水 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 10 千 克的水,10 桶这样的水是 100 千 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 1 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 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拓展训练 1.完成教材第 22 页“想想做 做”第 1 题。 指导学生看图, 让学生说说图 中每种物体重 1 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 500 千 克,有 2 头牛刚好是 1 吨; 一袋水 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 吨; 一头猪重 100 千克,10 头猪重 1 吨;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 吨。 2.完成教材第 22 页“想想做 做”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 位换算,交流时, 说说自己思考的 过程。 3.完成教材第 22 页“想想做 做”第 6 题。4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并 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 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 展示学生的不同 解法。 四、反思创新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 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 认识吨 计量比较重、大宗物品 ,一般用“吨”(t)作单位。 ........ 1 吨=1000 千克 1000 千克 1000 吨教学后记:4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练习三(1)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 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2.解决有关长度单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学生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 生 师 活 动 旁 注 月 日 课型:练习 总课时编号:14 教学内容:教材第 24 ~25 页,第 1~6 题。一、提问导入,引起悬念。 1. 教师出示: □□×11= , 让学生确定另一个因数 (两位数) , 成为一道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算式, 教师很快地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 (板 书:□□×11= )如: 生:18 乘 11。 师:18×11=198。 生:23 乘 11。 师:23×11=253。 ??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太快了,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速算,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胃口吊的足 足的,为下面学生自己探索速算方法做好铺垫。 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 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 二、教学新知 1.教师板演: 18 23 ×11 ×11 18 23 18 23 198 253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4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1)积是怎么得来的? (2)积与第一个因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什么规律? 3. 师生共同小结: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 位上的数字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 和。 4 深化学习,巩固提高。 (1)及时反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1= 32×11= 52×11= 71×11= 63×11= 45×11= 81×11= 5×11= a.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发现问题:在 57×11 这个式子中,5+7=12, 应该怎么办? b.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 c.得出结论:满十进一。 (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 67×11= 78×11= 48×11= 69×11= 22×28= 35×35= 56×54= 问题出现: 32×28 和 35×35、56×54=的因数变化了,又怎么办? 设计意图:前 4 题巩固刚刚探索出的两位数乘 11 的速算方法,后 3 道题让学生产生冲突,发现不能用刚才的速算方法去解决,引导其探索接 下来“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方法。 6.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式子的特点: (1)这三个式子乘数的十位有什么特点? (2) 这三个式子离得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 又有什么特点呢? “同头尾合十” 6.师生共同小结: 这三个式子两个乘数十位 上的数相同, 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 10。 我们把这样的式子称为: “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7.引导学生探索“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1)学生先算一算、 填一填, 再和同学交流。 (2)教师板演三道算式并写出得数。 22 × 28 = □1 6 35 × 35 = □□2 5 56 × 54 = □□2 4 (4)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 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8.师生共同小结:对于“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末两 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乘 比它大一的数。4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师活动旁注9.计算验证。 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 × 15 = 43 × 47 = 69 × 61 =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科书第 19 页题目。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有什么发现, 和同学交流。 24 × 26 = 44 × 46 = 74 × 76 = 25 × 25 = 45 × 45 = 75 × 75 = 四、总结提升 X k B 1 . c o m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说说你的体会。 师生共同小结:1.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 2.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3.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49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练习三(2)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 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2.解决有关长度单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学生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 生 一、教学练习三第 7 题 1.复习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指名读题,提问: (1)读第一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①从上海经过南京到北京高速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②南京到 北京的高速公路比上海到南京多多少千米? 教师板书问题①让学生解答。 (2)读第二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这列动车 5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教师板书问题,让学生解答。 (3)比较这两个数据,作出判断。 答案:301+(千米)300×5=1500(千米) 讲评:先算上海到北京的总长度,再算动车 5 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最后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X|k | B| 1 . c |O |m 设计意图:上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学习策 略是为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题的教学紧扣条件进行综合,提出对应50月日课型:练习总课时编号:15教学内容:教材第 25-26 页,第 7~9 题。师活动旁注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师 活 动 的问题,让学生在回顾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策略。 二、教学练习三第 8 题。 1.指名汇报 同学们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收集了我国大河的长度数据,哪位同学 能给大家汇报一下? 名称 长度(km) 黑龙江 4370 黄河 5464 长江 6300旁注珠江 22162.比较一下,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 3.教师补充:长江(Changjiang River),亚洲第一长河,全长 6397 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 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 面积 1808500 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5, 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设计意图:老师在学生汇报后介绍了长江的相关情况,激发学生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怎样才能正好运完? (3)在小组里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全班交流。 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做出最佳的选择。 答案:X|k |B| 1 . c| O |m 2 吨货车辆数 3 吨货车辆数 5 1 2 3 2×2+3×3=13共运载吨数(检验) 5×2+3×1=13讲评:建议要求学生要恰好运输 13 吨,不要浪费载重量。 2.拓展练习 水果超市有 13 吨苹果, 准备租用卡车把这些水果运到火车站。 小卡 车载重 2 吨,每辆车运费 80 元;大卡车载重 3 吨,每辆车运费 100 元。如 果要求一次全部运完,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要花多少钱? 提问: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板书:13 吨货物,2 吨装 每辆运费 80 元5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生 3 吨装 每辆运费 100 元 方案 1:5 辆小车 1 辆大车师活动旁注80×5=400(元)400+100=500(元) 方案 2:2 辆小车 3 辆大车 80×2=160(元)100×3=300(元)160+300=460(元) 500&460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答:选用 2 辆小车和 3 辆大车最省钱,最少要花 460 元。 四、课外实践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带领大家去操场测了 100 米,我们大家大约 要走多少步和多长时间。那么如果要走 1 千米呢? 板书:人走 15 分钟的路约是 1 千米 人走 2000 步的路约是 1 千米 2.放学时,请同学们走一走,看看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 1 千米。 咱们下次课上交流。(对于有残疾的学生可利用家长辆的量程表完成)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5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总课时编号:01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7-29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 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 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学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 提问: 如果你有 100 元, 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 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 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 1。 (1) 出示教材第 27 页例 1 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 300 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 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 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 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53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 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出示教材第 27 页例 1 情境图。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 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 认真观察画面。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 师相应板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 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 300 元,买一套 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 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 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 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 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 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 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 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3)想一想:如果买 3 顶帽子,付出 100 元, 最少找回多少元?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 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汇报交流。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 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 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 最多 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 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 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 书。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 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引导: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 再列式解答。 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 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 2.思考: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5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 学生自由发言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 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 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 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 分析问题的思路。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 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 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要根据 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8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 件。 (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 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追 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 缺少什么条件? (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 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 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 28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 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 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 发。 提示: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篮球 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 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组的人 数。 3.完成教材第 29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55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 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 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 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 生得到启发。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 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些疑问? 师提示: 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 茶杯的总价。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总课时编号:01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9-31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学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 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 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2。 课件出示教材第 29 页例 2 的教学情境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 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 3 倍,买 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57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教学例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说说从中 获得了哪些信息。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 思吗?教师活动个性备课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 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 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 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48 元 裤子 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 呢?(学生讨论) 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 3 倍,要画这 样的 3 份。(指名板演) 48 元 裤子 上衣引导: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 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 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 量关系。?元(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 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 可能回答: 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 48×3=144 (元) ; 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 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48×4=192(元)。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 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58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 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 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 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 是直接告诉我们的? (裤子 48 元) 要先求的是 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 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 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 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 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 的?(裤子 48 元)要先求的是哪 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 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 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 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 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 改线段图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 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2) 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 什么。 (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 也不同。 (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 一件上衣多少元。59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 三、反馈完善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1.完成教材第 31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 31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 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流自 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 31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 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 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 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些疑问?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 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 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 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 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 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 正。 学生独立填表, 完成后可以与 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教学后记:6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练习四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总课时编号:01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31-32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 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 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学 一、知识再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 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节课 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完成教材第 32 页“练习四”第 1 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 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①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 的米数;②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 8 天修的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 已修的米数:45×8=360(米) 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 (2) 出示线段图, 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 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61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 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 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 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分析:①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 减去已修的米数;②求还剩的米 数,等于总长度减去 8 天修的米 数。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 和所求问题。然后说出问题的数 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么。 面粉的袋数:60-22=38(袋) 一共的袋数:60+38=98(袋)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2 页“练习四”第 2 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 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 图,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 并列式解答。师板书。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师板 书。 (3) 提问: 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 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 改一改吗?师板书。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 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四”第 7 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 少米,缺少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讨论: ①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 样吗? ②小宁走了多少米? 600-300=300(米) ③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00÷5=60(米) 4.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四”第 8 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 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62追问: 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数量关系变了吗?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从问题想起, 要求平均每分钟 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境图, 让学生讨论从问题开始, 要求一共缴纳的 水费,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设计人:学生活 动教师活动个性备课出示问题(2),让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老师的感谢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