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TWE中当地震破坏力力的交角大于15°时怎么办

导读: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活荷信息,1、计算楼面梁时荷载折减系数的设置在“PMCAD>楼面荷载传导计算>荷载倒算选择,若将此参数填0,该选项与“调整信息”中的“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不能同时采用,5m左右时。填充墙为轻质材料或外挂板时周期折减系数取0.8-0.9。具体的数值可根据计算后的基5m左右时。 填充墙为轻质材料或外挂板时周期折减系数取0.8-0.9。 具体的数值可根据计算后的基本周期和剪重比是否符合经验公式来判断该折减系数的合理性。 结构的阻尼比:对于一些常规结构,程序给出了结构阻尼的隐含值。(高层多层相同) 3.3.8、……除有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抗规》8.2.1、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 特征周期、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通过抗震规范规定,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指定。(高层多层相同) 3.3.7、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应按表3.3.7-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3.3.7-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周期大于6.0s的高层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做专门的研究; 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表3.3.7-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地震影响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6度 0.04 - 7度 8度 9度 0.32 1.40 0.08(0.12) 0.16(0.24) 0.50(0.72) 0.90(1.20) 16 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特征周期值Tg(s)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0.25 0.30 0.35 0.35 0.40 0.45 0.45 0.55 0.65 0.65 0.75 0.90 Ⅰ Ⅱ Ⅲ Ⅳ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3.2.2、上海地区多遇地震时,Ⅲ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取为0.65s,Ⅳ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取为0.9s,罕遇地震时Ⅲ、Ⅳ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都取为1.1s。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应按表3.2.2采用。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可允许最多5组多方向地震。附加地震数在0-5之间取值。相应角度填入各角度值。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 17 震力方向。 《抗规》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多层与高层的相关规定相同。 3.3.2(强规)、……
18 活荷信息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第1(2)-7项中的结构在设计墙、柱和基础时最好不进行折减。对于其他建筑,“柱、墙设计时活荷载”选择不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选择折减,其折减系数按下面规范规定确定。 (强规)4.1.2、设计楼面梁、墙、拄及基础时,表4.1.1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载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 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型板的纵肋应取0.8;对于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应按表4.1.2规定采用; 2)第1(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对单向板应采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1/2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 表4.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拄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 1 1.00 2-3 0.85 19 4-5 0.70 6-8 0.65 9-20 20以上 0.60 0.55 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0.90) 注: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采用括号内的系数。 1) 说明: 1、计算楼面梁时荷载折减系数的设置在“PMCAD>楼面荷载传导计算>荷载倒算选择>考虑活荷载折减的设置折减系数”的选项中。梁活荷载折减是根据梁的受荷面积而确定的,这样就会造成比较复杂的折减方式,且可能每根梁不同。 2、PMCAD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折减楼面荷载的方式。 3、建议在选择梁活荷载折减时,应慎重考虑。在使用PKPM系列的软件中,活荷载折减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在PM中考虑了梁的活荷载折减,则在SATWE、TAT、PMSAP中最好不要选择“柱墙活荷载折减”,以避免活荷载折减过多。反之亦然。 条文说明4.1.2、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的大小同时布满在所有的楼面上,因此在设计梁、墙、柱和基础时,还要考虑实际荷载沿楼面分布的变异情况。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在恒荷载与活荷载分开算的前提下,若将此参数填0,表示不考虑梁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若填大于零的数NL,则表示1-NL各层考虑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NL+1层以上则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5.1.8、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 该选项与“调整信息”中的“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不能同时采用。梁弯矩放大系数起源于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当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活荷载弯矩偏小,程序试图通过梁弯矩放大系数来调整梁的弯矩。在程序处理时,最终弯矩弯 20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人文社科、考试资料、专业文献、资格考试、教学研究、外语学习、IT计算机、旅游景点以及[超详细]PKPM-SATWE参数信息设置等内容。本文共9页
相关内容搜索建筑结构分区
查看: 5009|回复: 4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9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如题所述,是应该在PKPM总信息中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中输入角度那还是在地震信息中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和相应角度中输入角度,二者有什么区别,谢谢啦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374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3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6 积分
应该在地震信息中输入
二者的区别在于,在结构信息里输入的话,地震力还是只有两个水平方向,而且地震力跟你以前的主轴有了斜角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4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好东西,都要学习!
那里有好东西,我就学习到那里!!!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75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沙发说的通俗有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路慢慢其修远乎,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425帖子
二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34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5 积分
还是很迷惑,不是很清楚啊。
8-3(在线教育)
8-4(商易宝会员)
8-5(广告合作)
(非工作时间)SATWE中最大地震作用方向角
高规3.3.2第一条: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
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作用1.此处的斜交抗侧力构件
斜交抗侧力构件是指与X或Y向有夹角的构件,如斜梁
附加**数是指考虑的**角度数,如工程中有30度构件,也有60度构件
就需输入附加**:3 相交角度为:0 30 60 中间用空格隔开
与X或Y轴程角度的抗侧力构件为斜交抗侧力构件。异形柱结构不属于。但当地震角大于15度时,用PKPM计算时按最大角重新输入计算。
实际地震力的方向是没办法控制的,并不一定按照人为预想的x或者y向来震,所以“调整柱子,尽量使角度小于15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计算时“把角度再填到SATWE参数"总信息"中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中,复核算一遍,配筋取两者中较大者。
关于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角的问题,求助专家?
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导读:6、特征值分析参数,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下个别构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23、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P74)该参数是指计算地震作用,所在地区”、“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控制,将自动取该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2、各层各塔分别设置地震作用放大系数1、执行规范:GB 2、地面粗糙度类别:(P70) 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P70)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 4、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5%,有填充墙钢结构2%,无填充墙钢结构%1。 砼规11.8.3,抗规5.1.5、9.2.5,荷规8.4.4,高规11.3.5及条文说明。 5、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6、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7、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程序默认值为1.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默认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50年一遇)取值相同。对于超过150m的高层结构才考虑此项,一般可取10年一遇的风压。 9、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对于超过150m的高层结构才考虑此项。按照高规3.7.6要求,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1%~2%,程序默认取2%。 10、精细计算方式下对柱按柱间均布风荷加载:一般不勾选。 11、考虑顺风向风振:一般勾选。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 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2、考虑横风向风振:默认缺省。 13、结构宽深:勾选考虑横风向风振时,才能供选此项。默认勾选程序自动计算。 14、考虑扭转风振:默认缺省。 15、其它风向角度:默认缺省。 16、体型分段数:(P70~71)荷规7.3.1,高规3.2.5。
指定风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地震信息 1、设计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A。 2、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A。 5
3、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规》4.1.6。 4、特征周期:高规4.3.7,抗规5.1.4。 设计地震分组
0.65 第二组
0.75 第三组
0.90 5、周期折减系数:(P75)高规3.3.16 对于框架结构可取0.6~0.7;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6、特征值分析参数 分析类型:默认WYD-RITZ。 7、(1)用户定义振型数:(P74)一般最少取3且为3的倍数。当考虑扭转藕联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衡量指标是:有效质量系数≥90%。 (2)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一般勾选(2),让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8、最多振型数量:默认缺省值。 9、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5.2.3条计算的地震效应没有符号,SATWE原有的符号确定规则是每个内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绝对值最大者的符号,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下个别构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可勾选。 10、砼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1、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2、钢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3、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一般为不改变,学校提高一级。 当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时,在配筋文件中会输出此项信息,故此系数按规范选取。详见抗规3.3.1、3.3.2、3.3.3。 3.3.1. 丙类建筑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Ⅲ、Ⅳ类场地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3.3.2 甲、乙类建筑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Ⅲ、Ⅳ类场地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14、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默认勾选。 15、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及抗震措施四级:高规3.9.5,默认勾选。 16、结构的阻尼比(%):(P75)一般勾选全楼统一。 (1)全楼统一:一般混凝土结构取5%,钢结构取2%,混合结构在二者之间取值。程序缺省值为5%。 (2)按材料区分:钢2%,型钢混凝土5%,混凝土5%。 17、考虑偶然偏心:(P73)一般勾选,X、Y方向默认5%。 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5%~10%,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的增大,平均为18.47%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选择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偏心5%的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 18、偶然偏心计算方法:默认等效扭矩法(传统法)。 19、隔震减震附加阻尼比算法:用于隔震减震计算,默认强制解耦。 最大附加阻尼比:用于隔震减震计算,程序缺省值0.25。 20、考虑双向地震作用:(P73)一般勾选。 一般而言,多层和高层可根据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值判断:若该值超过1.2,则可认为扭转明显,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反之可不用选,对高层结构,当需要选择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也要选择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 位移比超过1.2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不超过1.2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1、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地震作用:(P62),一般勾选。 22、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角度(0-90):(P76)用于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离主轴大于15度时,在此需要填写此角度,7
作为附加地震计算的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震力方向。一般应尽量调整结构使角度不超标。
《抗规》5.1.1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
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 23、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P74)该参数是指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取恒载标准值与活荷载组合值之和时的不同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民用建筑取0.5,藏书库、档案库取0.8。 2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如果要进行中震弹性或不屈服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手工修改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多遇及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9度 多遇地震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 地震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25、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结构所在地区”、“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控制,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 26、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自动取该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程序默认0.08。 27、地震计算时不考虑地下室的结构质量:一般不勾选。
自定义影响系数曲线:(P76)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输入,默认缺省。
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1、全楼统一作用放大系数:程序缺省值1。 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它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放大。另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太多时,在调整结构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要求。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0~1.5。 2、各层各塔分别设置地震作用放大系数:需要时勾选。 在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wdyna.out的最后有X、Y方向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输入此项,重新计算配筋。
性能设计 8
1、考虑性能设计:(P73)高规3.11,抗规3.10 这是针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提供的选项。结构性能设计在具体提出性能设计要点时,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验算,不同的工程,其性能设计要点可能各不相同,因此,用户可能需要综合多次计算的结果,自行判断才能得到性能设计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来讲,我国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基本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是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需要明确是所有构件还是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连体结构构件、越层柱等)要进行中震(大震)弹性设计或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中震(大震)弹性设计的实现: 首先,要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改为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选择“中震不屈服”即可。中震(大震)弹性设计严于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由于按照中震设计时,没有考虑结构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调整系数,因此,按照中震设计的内力值不一定比小震计算的内力值大,应进行包络设计。此处风荷载不参与组合。此参数按需要选取。
选择“性能设计(全国)”时,软件按照抗震规范附录M作为设计依据。用户可以选择“不屈服”和“弹性”性能水准,软件具体实现如下: 中震不屈服: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中震弹性:荷载效应采用基本组合,材料强度取设计值; 大震不屈服: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材料强度取极限值; 大震弹性:荷载效应采用基本组合,材料强度取设计值。
设计信息 1、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地震内力:(P81)一般情况下勾选。 抗规(GB)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λ=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 按《抗规》(GB )第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即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抗规》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表中数值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弱轴、强轴方向动位移比例:当为0时为加速度段调整;当为0.5时为速度段调整;当为1.0时为位移段调整;弱轴方向为结构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强轴方向为结构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也未必拘泥于这三个参数。对于多塔结构应按单塔计算或自行指定调整系数。此项一般用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长周期结构。 2、扭转效应明显:当结构扭转效应明显时,勾选。一般默认缺省。 如何判断结构是否扭转效应明显? 查看计算结果文件wzq.out,在前三个振型对应的周期里,如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Z)(强制刚性楼板模型)
1.00(0.51+0.49)
1.00(0.60+0.40)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旅游景点、出国留学、党团工作、人文社科、经管营销、工作范文、word文档、外语学习以及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神三角力量地震魔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