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特性这样烈性的病毒为什么不会随着进化而消亡?

曾经在王晋康的《十字》中领略到了埃博拉的威力,而现在又出现了几内亚埃博拉出血热扩散的事件。
这里提到,病毒在进化中,毒性会降低。但埃博拉这样感染周期短、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为什么还存在呢?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埃博拉离我们有多远?_网易财经
埃博拉离我们有多远?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已是25次“光临人间”。自今年2月份起,埃博拉病毒已带走超过900多条人命,现在仍旧在非洲西部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地流行。埃博拉病毒的猖獗,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它带来的坏影响是否会持续扩大?6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他表示,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而不是空气传播;此外,在“非典”后,我国无论是在政府、技术还是公众层面,都已树立起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有具体的策略、措施与实施要求,因此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大规模流行可能性几乎为零。1埃博拉病毒爆发是否有规律可循?人类并非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只是因为森林砍伐、开发等原因,人类进入了大自然的循环圈,在与野生动物相处和依存的过程中,沾染上了自然界的病毒据何剑峰介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发生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身上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它与艾滋病病毒、拉沙病毒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即“第四级病毒”。“研究传染病的人都知道,埃博拉是最厉害的病毒之一。人们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高烧、咽喉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等,随着病毒在体内扩散,多个器官开始坏死,感染者最终因广泛内出血、多发性器官衰竭等原因死亡。”何剑峰透露,正因为是埃博拉病毒这样的“顶级魔鬼病毒”,他当年在制定SARS的防控方案时,便以它为“假想敌”,提出了严格隔离病患、绘制传播路线图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如此,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天至21天,目前认为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但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可以说,从病人身上向外排出来的东西如唾液、体液、排泄物等都有很高浓度的病毒。”何剑峰说。根据资料记载,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发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在1979年袭击苏丹,沉寂15年之后,当人们以为它已成历史时,1994年它却突然在另外一个非洲国家加蓬出现。之后的20年,埃博拉病毒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国家与人类“亲密接触”了20多次。本次在非洲大陆横行的埃博拉病毒,是其亚型中最致命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据何剑峰介绍,埃博拉家族中,专家已知的共有五名成员,除了扎伊尔型,还有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综合致死率最高,达到近80%。从1979年到1994年再到2014年,病毒多年蛰伏后又“重出江湖”,爆发规律让人有点捉摸不透。对此何剑峰分析,这看似“无规律”,实际上有因可寻。“不像季节性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虽然它的源头仍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病毒,人类并不是它的宿主。只是因为森林砍伐、开发等原因,人类进入了大自然的循环圈,在与野生动物相处和依存的过程中,难免沾染上了自然界的病毒。”他还补充说,埃博拉病毒也并非“突降人间”,“只是在信息通达的今天,地球村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可迅速向全世界传达,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2援非医生安全有无保障?病毒通过接触传播而非空气传播,旅客感染几率低;我国援非医疗队具备相关防护知识今年,埃博拉病毒第25次光顾人类,且这25次疫情都发生在非洲。为什么是这块古老大陆?“除了非洲人和大自然依存的特殊关系外,这与当地的遗体处理方式也有一定关联。”何剑峰说,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特意拷贝过一份关于非洲的纪录片,“根据当地风俗,一个人去世后,死者的亲友会与其尸体亲密接触,进行体内清理,并抚摸以告慰灵魂等,所有行为都没有任何隔离防护措施。若逝者曾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体液中必然含有高浓度的病毒,亲人也极容易受感染。”何剑峰直言,这种感染方式可谓“简单而粗暴”,但也是极容易被切断的。“毕竟它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汗水等分泌物进行传播,并不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也并未建议对疫区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因为旅非游客感染病毒的几率很低。”不过他也坦言,由于这是埃博拉病毒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袭击非洲西部国家,没有先例指导,医护人员又相对短缺,风俗不易改变,当地民众自然不十分清楚病毒的危险性,对自身也缺乏必要的保护。而更让人牵肠挂肚的是中国援非医护人员的安全。据国家卫计委网站发布的消息,在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分别为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医务人员首当其冲?“没错,中国也有医疗队在疫区工作,不过不必担心,我们的援非医疗队每次出发前都要进行传染病防护的相关培训,疟疾、艾滋病、埃博拉等是每次必讲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而且从硬件上说,中国也完全有能力给医生做好保护装备,包括及膝胶靴、不透气的防护衣、手套、面罩及眼罩,进一步保障他们的安全。至于广东援非医生就更不用担心,他们工作的所在地并不在疫区。”何剑峰说。3病毒是否会在中国流行?中国仅发现过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抗体,但它对人体不致病;此外,“非典”过后,我国无论是在政府、医护、技术还是公众层面,都已树立起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迄今为止,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似乎基本仅限于非洲地区。然而人们常说“地球村”,随着人员往来密切,它是否会跳出非洲,甚至窜到中国,在此大规模流行?何剑峰透露,实际上,亚洲包括中国也并非与埃博拉病毒毫无关联,不过,迄今为止的唯一联系仅限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1989年,雷斯顿埃博拉病毒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城的猴子身上被发现,随后在猴群输出地也分离出同样病毒。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的信息公告也称,自2008年起,雷斯顿病毒相继在菲律宾和中国猪群发生的几起致命性疫情中被发现过,不过它并非猪群致死的原因,曾经感染过这种病毒的人群,也没有一个因感染而发病。“科学家已明确,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尽管可通过空气传播,但它对人体不致病;此外, 非典 过后,我国无论是在政府、医护、技术还是公众层面,都已树立起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实时信息监测和风险评估与沟通体系的建立,检测、防控病毒能力的提升,让我国在防止埃博拉病毒入侵上也有更足的底气。这样一来,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有了这一系列经验,何剑峰认为公众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是可以的,同时要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何剑峰的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曾经在猪群中分离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2012年,中国学者在病毒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捕获的843只栖居中国大陆的蝙蝠样本中,其中32只携带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对蝙蝠的栖息地环境造成侵蚀和破坏,在迁移居住地的过程中,它们被迫与人类产生更多的交集。”何剑峰说,非洲当地居民素来有食用猩猩、蝙蝠等野生动物的习惯,这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疫情的根源。“据我了解,我国部分省份居民同样有食用蝙蝠的习惯。而基于现有证据,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倾向于被认为是果蝠,不仅如此,一系列病毒,包括狂犬病毒、SARS病毒等都来源于蝙蝠,蝙蝠已然成为自然界的一个 病毒库 。”何剑峰提醒,要避免“中招”,关键还要“管住嘴”。考古
“埃博拉”是首先发病地区的一条小河名字1976年8月,那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扎伊尔)本巴县延布库村村民马巴罗·洛克拉生命中最后的快乐时光,他刚刚结束了假期,从扎伊尔最北部的若干村镇游玩归来。尽管回家之后有点发烧,但洛克拉认为只不过是疟疾而已,在当地教会注射了治疗疟疾的奎宁之后,他安然回家。在延布库,注射器的针头每天都在被几百次地重复使用着,并且不经消毒,在洛克拉之前和之后,针头扎入了其他需要注射药剂的病人身体。对于村民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在生病时打上一针更好了!到了9月份,洛克拉的体温并未恢复正常,他上吐下泻、头痛干渴、鼻出血、牙龈出血,连呕吐物和腹泻物都带着血。抗菌素、维生素、皮下输液,修女护士尽可能挽救洛克拉的生命,但他还是在几天之后痛苦地死去。根据当地风俗,在洛克拉下葬之前,他的尸体由妻子、母亲、妹妹等女性亲友进行处理——将死者腹中食物和粪便掏空,赤着手。葬礼过后,参与处理尸体的亲人纷纷染上与洛克拉同样的疾病,他的妻子和妹妹最终幸存,母亲和岳母相继去世。不久,罹患这种怪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快挤满当地设备简陋的教会医院,随后,负责照顾病人的修女也倒下了。教会医院匆匆向首都当局进行情况汇报,再后来,教会医院接到报告,延布库四十余个村镇都发现了这种出血病病例。新病毒和疫情源头的发现让科学家不敢怠慢,这时距离洛克拉离世已过去了两个月,而新病毒一直没有命名。有人提议以首先发病的延布库地区的一条小河命名,自此,这种致命性病毒有了名字——埃博拉。记者整理自《逼近的瘟疫》一书,作者:[美]劳里·加勒特本地
广东4小时即可检测出病毒何剑峰介绍,目前广东省拥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虽然无法做到分离埃博拉病毒这种“高难度动作”,但进行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检测完全没问题,4小时即可出结果。至于疫苗,由于埃博拉病毒从未真正走出非洲,暂时也还没有生产的必要。7日,省卫生计生委向各地市卫生系统及部属、省属医学院校等印发《广东省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试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全力做好防控准备,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启动与检验检疫部门的防控协作机制,在实验室检测、信息沟通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守护好我国的南大门,严防疫情进入我省。根据预案,省卫生计生委已成立防治专家组,负责开展风险评估;全省指定了26家定点收治医院,做好病人收治准备工作。记者还了解到,省疾控中心迅速成立防控工作小组,在舆情监测、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方面做好积极应对。与国家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启动了生物安全管理检测资质申报,落实实验室应急初筛和相关检测工作。同时,省疾控中心与省外事部门、旅游部门、民航等相关机构建立了信息沟通与协作,随时了解相关信息。8日,省疾控中心还开展埃博拉疫情应对演练,做好响应准备;并派员到广州等重点地市开展埃博拉出血热诊疗和处置培训。预防
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方法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类等)。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食用动物制品(血和肉)前应确保煮熟。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实习生蔡博瀚通讯员梁宁策划统筹:郎徐林江华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埃博拉病毒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āi bó lā bìng dú2 英文参考Ebola3 埃博拉病毒介绍
(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的烈性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的“埃博拉河”。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1100人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目前,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 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此为背景写了小说《》,这本小说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蔓延》,在银幕上了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令全球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名色变。
1976年夏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布姆巴的一位医生尼果·姆硕拉游历到了埃博拉河边的小镇扬布库(Yambuku)。在当地的一家里,姆硕拉首次记载下一种新型疾病的临床,它迅速,致人死命。姆硕拉在旅行日志中描述道,“这种疾病的病征是——身体高烧39℃左右、身体许多部位大量、胸腹部、严重下痢并使病人、干薄如纸、……一切治疗方法都难以奏效,三天左右内迅速死去……”这种疾病由于附近的一条河流,而被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它在几个月后被成功地住,但是318名感染者中的90%不幸死去。
与埃博拉病毒相连的一个危险因素,是医护病患时的。这种病毒在医院中广泛,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在几次大的爆发中,护工都冒了极大的危险。同样,做此项研究的家和实验室人员都在冒险,就在苏丹首次疫情爆发几个月后,英国一名科学家就不慎在实验室中感染了该病毒。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惟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开来。
4 埃博拉病毒分型
埃博拉共有4种亚型。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尔)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苏丹)在1976年被。相对于扎伊尔亚型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被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菲律宾以及德州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被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在这两起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首先在科特迪瓦的Tai森林中被发现。在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人员发现在中的是棕色的且心脏已液化,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她出院后,就在感染病毒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国检疫单位曾发现从菲律宾入口的猴子身上,带有专门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检疫人员因接触而体内产生,幸亏没发病。类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意大利与菲律宾发现。
2000年,临近苏丹南部边境的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又一次埃博拉病毒爆发,这次埃博拉共夺走了173人的。
更进一步的爆发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海岸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5 世界上最致命的六种神秘病毒
据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发表文章《几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其它脑疾病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
5、。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鼻子和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国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6 埃博拉病毒特征及详细介绍
6.1 埃博拉病毒的特征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通常看起来像一根精心制作的构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辫状编结的七个成。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这些蛋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它们的一部分似乎是一直的,但它到底如何发挥至今没有弄清楚。埃博拉爆发的相对短暂和相对自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绝对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毁灭它的宿主——大约在五天以内,所以它很少有机会跳到另一个新宿主身上。除了极罕见的情况,它的传播是依靠直接的交换来进行的,最终缺乏机会找到传播的桥梁。同时,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为它过于,极少。有些病毒——如以及HIV,以某种方式,可以帮助它们克服障碍存活下来。它们变异非常快,这便增加它们新宿主的机会。埃博拉没有走这条路。1996年CDC发表的一份对埃博拉的,揭示在扎伊尔1976年和1995年两次的热病爆发的病毒事实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变只有1.6%。这给治疗和预防它的传播带来了希望。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较长的奇形怪状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和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大量繁殖,袭击多个,使之发生,,并慢慢被。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科学家因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EBO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量为4.2?06,根据病毒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OV的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
EBOV可以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约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和痛,继之出现、和肾功能障碍,最后体大出血,根据不同病毒亚型,病死率最高可达90%。
快速灵敏准确地诊断EBHF是防治关键。由于急性期病人中抗体水平相当低,其诊断价值远不如抗原或检测高。为此,Towner等采用EBOV聚合酶联反应()检测方法,测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载量,快速诊断为苏丹埃博拉病毒,性较高。同时发现病毒载量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病例RNA的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病例。研究者还指出,EBOV亚型至关重要。
目前EBHF尚无有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治疗,要特别注意维持血容量,监测,吸氧等。最近美国科学家用1种抗血凝对感染EBOV的猕猴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人体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EBOV疫苗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灵长类动物已显示,世界上首次人体EBOV疫苗试验最近在美国进行。
“埃博拉”病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这与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经过病毒潜伏期后,先出现高烧、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病人在备受几天腹泻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后,痛苦地死去,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扬博科的小村庄首次发现的,并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55个村庄及其领国苏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煞费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储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的可能候选。因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剂,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这是一种致命的流(hemorrhagic 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6.2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症状
病人感染病毒后4天,会出现类似症状,发烧、头痛、痛、肌肉疼痛等。接着是呕吐及出血,然后、牙龈、眼睛、皮肤也出血。这时病毒也开始破坏内部器官,病人因内出血而。50%至90%病人在两星期过多造成而死。
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两星期,这期间没有感染性。当感冒症状出现时会通过体液感染。期及死后一段时间,病毒感染性极强,非常危险。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中产生大量糖性蛋白质(glycoprotein),却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两三年前,密歇根大学的病毒学家奈贝尔(Gary Nabel)才发现,原来这种糖性蛋白质会黏附在称为neutrophil的上。这种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前线防卫,负责吞食及消灭入侵的或病毒,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动员白血球抗体,以及对付已被病毒感染的。
研究者猜测,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质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无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无人之境,攻击血管,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压太低,无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国专家解释了出现“活死人 ”现象的部分原因。这些专家在研究一种疾病——埃博拉病毒热时,发现了“活死人”现象的奥秘。他们称,“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们有理由埃博拉。在躲开可能的攻击后,除了骨头和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像一场公平的游戏。首当其冲的是。当病毒将自身复制到血细胞中,血细胞便开始死亡并凝结在一起。凝块阻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器官开始出现死片。病毒蛋白质以特有的凶残攻击,这是固定器官的连接组织中的主要蛋白质。当胶原变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开始出现孔洞,包括皮肤,血从孔洞倾泻而出。皮肤下面出现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在这个阶段所有的都会渗血,同时皮肤和肌肉的表面隔膜开始炸裂。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并将渗入它周围的空腔。肿大,开裂,然后开始化脓;失灵,塞满了死细胞和血块。死的、凝结的血细胞比比皆是,包括,妨碍了供氧,最终导致和大规模的发作。崩溃的血管和肠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样涌入。虽然在体液中漂浮,但组织自身是脱水的,无法执行其功能,于是病人开始死亡。这稀奇古怪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这样液体,每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在其成员密集的社区,这些有毒液体的扩散为病毒从一个宿主跳向另一个宿主搭起了桥梁。
埃博拉病毒与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杀人”速度却比快得多。一开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没什么两样。病人只感到发热、头痛、喉咙痛、。但是仅仅几小时后,病人就会开始全身,、皮疹、出血、腹泻、呕吐、肌肉和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至7天七窍流血不止。出血者占71%。最严重的是皮肤粘膜、鼻、、内脏均出血,粪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过一天,病人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连睁开眼都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医生仍无法确定患者得了什么病。直到几天后,病人开始体内外大出血,连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医生才敢确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过,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一位传染病专家曾这样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体内外大出血,由于体内器官坏死、分解,他还不断地把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我觉得就像看着一个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断,直到崩溃而死。”正在乌干达执行埃博拉病使命的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作出这样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里到处都是鲜血,被褥上、地板上、墙壁上;他们吐血、……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6.3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特性
研究证实,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实验室常见减少,严重减少和升高(>),有时血也增高。诊断可用检测特异性抗体(出现抗体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或豚鼠接种病毒。用有时可在肝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展( 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各种穿、插管等,均应彻底,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其中5人没有受过,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是因为医院的,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没有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虽然埃博拉病毒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传染病的历史上,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开始时往往是个别散发,以后演变成局部地区流行,进而变成广泛流行。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发生第一例,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局部流行,而1960年后迅速波及洲。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像副霍乱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波及五大洲?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6.4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追查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力量寻找首个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到底来自何处。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在一种当地动物或昆虫身上,可是目前法确认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玛丁尼兹医生(Lindsey Martinez)说:没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发之间藏身何处、什么因素促使它活跃起来?
追查首宗病例是检疫的重要工作。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终于发现36岁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乌干达的首个艾博拉患者。她生病发烧5天后就死了。以当地习俗,遗体停放在住家两天,等待亲友一起参加葬礼。葬礼上,死者亲属遗体,然后把她葬在离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仪式结束后,亲友们同在一个大水盆洗手,亲密团结。大家却不知道,阿薇蒂的遗体带有艾博拉病毒,简直就如一枚计时炸弹一样。接着,与她同住的母亲、3个姐妹、她9个月大的女儿,以及3个亲戚相继死亡。家中唯一生还者是阿薇蒂8岁的儿子,他当天没有参加葬礼。
病毒也在乌干达北部地区的古鲁镇附近蔓延。当地政府在确定是艾博拉之后,立即禁止葬礼,所有尸体都由政府处理与埋葬,以避免传染。
经过化验,专家发现是一种称为“苏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类艾博拉病毒有3种,都以疫区国家为名,分别是“苏丹艾博拉”、“扎伊尔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这是乌干达首次发生艾博拉,而且古鲁镇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国家疫区居民一样常吃野生动物。过去几次艾博拉病疫,专家怀疑居民吃下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所造成。由于病原来自苏丹,有人猜测,或许是以苏丹为基地的乌干达叛军无意间把病毒带过来。
不寻常的传染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不仅发生在卫生水平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今年4月号的《新英格兰医学学报》同时刊登4篇关于传染病的报告,包括意大利因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马来西亚因猪只传染的脑炎,美国亚特兰大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进行两次肠手术等案例。
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居民大量涌向城镇,居住在缺乏卫生条件的环境中,形成传染病温床。另一方面,海运及航空交通带来全球人口及流通,病原体传染的范围因此扩大。
7 埃博拉病毒感染实例
日,乌干达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奥玛斯瓦博士披露了一条震惊世界的:令医学界闻之色变的神秘病毒“埃博拉”(Ebolavirus)再度在位于乌干达北部的古卢地区现身,已有30人死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一家八口无一幸免!到10月13日,疫情还仅限于乌干达北部的古卢地区;14日,相邻的基特古姆和里拉地区也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到引起国际卫生组织警惕时,这种令感染者七窍流血、心肝肺俱烂的可怕病毒,已经呈大规模传染之势。到10月17日为止,因感染“埃博拉”而痛苦死去的病人已达43人。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却没有这么乐观,因为此次“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古卢北部地区地处偏僻,许多居住在小村里的人们在医生赶到之前就已经死了。这部分死亡人数很难估算,并且其数字远远大于已实的死亡数字。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乌干达北部的“埃博拉”病毒已夺去了191条命,其中包括护理病人的护士,他们是在照料“埃博拉”病患者时受传染而死的。
人们难忘日这一天:乌干达古卢地区“拉科尔医院”特护病房内,三名因为9月17日以来一直照顾“致命发烧”病人而受感染病毒的三名实习女护士,正在病床上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随着她们一阵苦的呻吟,一团团污血顺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往外涌。主治医生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没能堵住涌出的污血。主治医生急得团团乱转,卫生部的疫情专家早在半个月前就应该到位了,但却迟迟没有音讯。院长卢克维亚多次打电话给卫生部,但官老爷们却推三阻四地说:“不就是流感发烧么?值得催我们那么紧吗?”碰上这班官老爷们,卢克维亚院长可真是心急如焚。他再次向卫生部报告说:“古卢地区9月17日流行的绝非普普通通的感冒发烧,而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致命神秘。病人就像在你眼前融化了一样!”卫生部的疫情专家终于派出,姗姗来迟的专家小组正好看到了三名实习女护士最后死亡的恐怖情景,其中一名专家震惊得连手中的器械都掉在地上,发出“当”地一声巨响。这位曾经在刚果看过“埃博拉”病人的专家,一路在担心古卢区的怪病,现在看来这就是“埃博拉”。很快,猜测得到了证实:所谓的“致命发烧”病,正是令人恐怖的“埃博拉”!
乌干达卫生部长克里普斯随后向乌干达和驻该国的世界媒体证实说,实验室检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可怕的病毒,流行在古卢地区的可怕病症正是“埃博拉”病毒稍稍变种导致的结果!然而,这一发现显然太晚了点,“埃博拉”实际上已经在古卢地区全面爆发。在古卢意大利援建的“任务”医院里,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有10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痛苦死去。“任务”医院的医疗能力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尽管专家们建议医院要给证实染上“埃博拉”病毒的病人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但这不可能做到,一方面是由于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8名垂死的病人只能被草草安置在病房外一间简易屋的地下,听任其死亡。然而,这间病房的窗户却没有,房间里的废弃物跟其它病房的废弃物也没有隔离开。在主病房内,18名正处于不同发病阶段的埃博拉病人,正在接受医护人员的照料。一位名叫彼图亚·基博克的护士满心恐惧地对记者说:“我们真的非常非常害怕,我们也非常绝望,我们的快崩溃了!在疫情最严重的拉科尔地区,‘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已呈失控的趋势。”“拉科尔医院”院长马休·卢克维亚带着一脸疲惫恐惧的向外国记者透露:“古卢地区的疫情远远比乌干达官方公布的情况严重。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的亲朋好友中得病的人越来越多。80%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都说他们家里已经有人因‘埃博拉’而死!最惊人的是,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病人,他们都声称至少已有五到六个亲人已经死去!现在,就连我们医院也难逃恶运,我们的三名女护士就因为在接触病人时不慎感染“埃博拉”而身亡,剩下的护士们吓得不是辞职不干,就是得穿全副保护服才敢进行抢救!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
12月8日,噩耗传来:乌干达古卢地区拉科尔医院院长鲁克韦亚因在工作中感染上埃博拉病不幸以身殉职。他被认为是制止埃博拉病蔓延的国家英雄。乌卫生部12月5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给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发了唁电,并表示乌政府将尽最大努力遏止埃博拉病的蔓延。到12月8日为止,已有1位医生、12位护士和2位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染病致死。
恐怖、疲倦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地区,占据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内心!因对此次“埃博拉”病毒爆发反应的乌干达卫生部官员备受全国上下的指责。不过,此时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辩护了,而是强烈呼吁乌干达全国民众千万不要恐慌,要相信乌干达卫生部会有办法控制“埃博拉”在全国的蔓延。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已经成立一支“埃博拉”病情控制特遣队,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卫生部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了多批医疗小组,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教育当地人如何识别“埃博拉”病症,以及发现后应该如何处理。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一个专门的防疫侦察小组,专门负责设立隔离区以及宣传。
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名“埃博拉”病毒专家已经飞抵乌干达,而救护人员也于当天乘另一架飞机到达;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立即派出一个由四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赴古卢地区进行调查。就跟好莱坞恐怖影片《瘟疫爆发》一样,所有的专家和救护人员全都穿着如同宇航员太空服一样的防护服装,这实在是不得已而的,因为“埃博拉”病毒实在是太可怕了。“埃博拉”病毒专家的首要任务是设法弄清乌干达卢古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埃博拉”,到底是如何传染到该地区的,因为乌干达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怪病。与此同时,谣言四起,有消息说,4000多名乌干达士兵于今年8月从民主刚果的战争中撤下来,途经古卢地区,他们可能把病毒带到其他地方。但乌干达军方人否认有士兵和其家人死于埃博拉。10月17日,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乌干达政府下令将古卢北部三个“埃博拉”病毒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宣布为完全隔离区,将动用军队严禁任何居住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擅自离开。身着简易防护服的乌干达武装军人立即全面封锁了三个地区,拉起了一道道的铁丝网,暂时封死了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大路小道。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乌干达特遣队司令沃尔特·澳克罗中校发布禁令时解释说:“古卢疫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关闭,除非有特别医疗通行证,否则当地居民不得擅自离开古卢疫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将动用武力。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动武,而且相信我们会控制住‘埃博拉’的!”
古卢地区的疫情引起了东非各国的极度恐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东部非洲正在经历真真切切的一级恐怖。特别是与乌干达接壤的国家,纷纷边境检疫措施。邻国肯尼亚、苏丹和刚果政府都加紧采取措施,全力防备埃博拉病毒进入本国。在埃博拉病毒曾肆虐一时的苏丹和刚果,民间更是一片人心惶惶。卢旺达和坦桑尼亚政府也采取了相似措施。肯尼亚卫生部紧急调派一个最精干的医疗小组赶到乌干达与肯尼亚最大的边防入境口布西亚,对乌干达入境人员进行强制性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疑人员,就立即强行隔离。不过,肯尼亚卫生部一名高级官员仍十分恐慌地承认说:“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的设备,所以我们无法测出这种病毒。”布西亚地区代理卫生官沃尔特在接受肯尼亚《国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每天从乌干达进入肯尼亚的入境人员多达数百人,加上和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跟‘埃博拉’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发生于乌干达的埃博拉病毒正在影响着乌干达的国家形象。当地时间11月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一家酒店里正在准备举行一个国际研讨会,就在开幕式准备举行之际,当得知其中的代表有来自乌干达的之后,当时正在参加这一研讨会的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立即赶到了与会代表下榻的酒店,亲自当场下令那些来自乌干达的与会者立即离开。这一事件立即在肯尼亚全国传开,肯媒体和界纷纷谴责会议主办者不顾他人的安危将病毒带给了肯尼亚人,并要求警方出面调查。肯尼亚卫生部门说,这130名乌干达人之中有超过60人来自古卢地区。据悉,这个研讨定在坦桑尼亚首都举行,但坦桑尼亚政府以健康为理由,取消了这次活动。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解释说,肯尼亚医生检验过与会的乌干达人,没有发现任何埃博拉病的迹象,但肯尼亚当局防患未然。目前,肯尼亚当局正密切注视酒店内为这些乌干达人服务的职员,以防他们染病。针对肯尼亚政府的上述做法,乌干达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并引用一些被驱逐者的话称“被驱逐者如犯人一般被押送回国,侵害他们的尊严,了两国的关系”。
为防止传入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加强对该病的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 对来自上述疫区的旅客,如发现有发烧、头痛、肌痛、等症状的,要立即实施隔离留验。对病人的分泌物、物以及病人接触过的其他物品应实施严格的消毒等卫生处理。发现有关疫情时,要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同时,及时上报。
此期间,国际社会提供了紧急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乌政府控制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以及英、美等国向乌干达提供了4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并及时给予方面的支持。由于“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乌干达政府官员宣布封锁处于病毒爆发中心的3个地区,而且将采用武力阻止任何人离开这些地区。
“祭司就要察看那瘟疫,把染了瘟疫的物件关锁七天。”——《出埃及记》好莱坞大片《极度恐慌》就是描写非洲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故事。埃博拉病毒杀人威力强大,曾是传媒热烈报道的头条新闻。该片利用逼真背景编构故事,描述美国病毒专家奉命调查非洲的神秘致命病菌,并成功制止了病毒在加州的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WHO)星期一证实,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在苏丹南部爆发,目前已经造成4人死亡,卫生专家已经赶赴当地,试图控制疫情的蔓延。此前,世卫上周六曾宣布,科学家怀疑,在苏丹南部的延比奥县(Yambio),埃博拉病毒的一种新变种引发了致命的出血热疫病。
怀疑是新变种
世卫组织技术官员阿萨里娅·克里斯蒂在其位于内罗毕的办公室内接受了法国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她向记者表示:延比奥的埃博拉“疑似病例”数量为19例,其中已有4例感染者丧生,世卫组织正在追踪与这些疑似病人接触的118人,以便对其进行身体检查。
世卫官员表示,这些病例的血样已经被送到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表明,这次爆发的疫情与目前已知的类埃博拉病毒没有关系。
致死率降低
世卫发言人阿麦德对媒体透露,从目前的调查结论可知,新发现的病毒和已知埃博拉病毒变种不同,所以,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新的变种。他还说,迄今为止,相对以前埃博拉病毒爆发造成的死亡率,这次新发现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较低。这可能表明,较其他埃博拉病毒,新发现的变种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埃博拉病毒。
阿麦德还说,新的变种已经导致25%至30%的病毒感染者丧生,而其他埃博拉病毒变种的致死率在50%至90%之间。在过去的4天里,当地没有新发病例报告。一人正处于病理观察阶段。这种病毒的潜伏期约21天。最近一则病例发现于5月15日。
卫生条件恶劣
自1983年以来,苏丹南部毁于内战,成千上万的苏丹人由于战争四处迁徙,公共卫生设施奇缺,这也许是不明病毒频繁爆发的诱因之一。
乌干达的卫生官员对外界宣布,他们在靠近苏丹的埃博拉疫区建立了病毒传播预警机制,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正对此严阵以待。(水蓝)
致命凶器鲜露锋芒
丹尼斯·波顿是一位教授,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已近10年。波顿说,“这个病毒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爆发的迅速,它杀人只需要2周以内的时间就足够了。
埃博拉爆发的规模并不大,也较小,这可能与它致人于死地的速度之快有关,而且传染的扩散也仅局限于身体的直接接触,例如汗液传播、唾液传播。因而,如果患者得以及时隔离,疫情就可以被容易地控制住。
教授迈克尔·布什米尔说,“人类并不像是埃博拉的靶子,只是出于‘偶然’和‘意外’才成为埃博拉的寄主。”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病毒的源头,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们一无所获。
埃博拉病毒至今而言还是一个谜。人类还搞不清楚它的复制过程,只知道一旦病毒侵入了人类细胞就自行复制,病毒还需要细胞上的识别才能进入细胞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个“受体”到底是什么。
未来杀手小觑
28年前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对的讽刺。
当埃博拉的新威胁日渐显现的时候,另一个致命病毒已经走上末路。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全力监控其在全球范围根除计划的开展情况,这努力得到了回报——世界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发生在1977年的索马里,此后便绝迹。
今天,埃博拉病毒的影响已经扩大,尽管不是在致死人数上。埃博拉致死了几百人,而天花则致死了几百万。埃博拉病毒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波顿而言,他感的是,他所隔离的抗体如何才能应用于临床。“你不能在埃博拉身上得意洋洋,你必须提防它咬你一口。”波顿最后说。(荆何)
感染事故 毒针扎破手无药可医
俄学家染埃博拉病毒身亡
本报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位于西伯利亚的一座武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俄罗斯女科学家因为意外被一根沾染埃博拉致命病毒的针扎破手而身亡。目前,埃博拉病毒仍无药可医。
专家和官员表示,上述意外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家生物技术实验室的担心。这家实验室在前苏联时期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将致命病毒转化为生物武器。
尽管上述意外在5月5日就发生了,但这家实验室却直到上个星期才将此事汇报给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实验室方面已经对上述女科学家进行了隔离,以防止病毒的可能传播,而且也没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事件都必须汇报,但实验室方面的拖延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没能提供及时的治疗建议,也许这些建议可以挽救女科学家的。
几个月之前,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福特的一家陆军生物防御实验室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名美国科学家也不沾到了埃博拉病毒,但她并没有被感染上,实验室方面在48小时之内就公布了这一事件。
8 埃博拉病毒防治进展
8.1 &日本合成与埃博拉相似病毒
去年12月,日本一个研究小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
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去年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8.2 疫苗研制
新华网消息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科学家17日说,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
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提醒人们,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即使如此,这个消息仍旧让美国科学
家们雀跃万分。他们一直担心这种恐怖的病毒有可能被用作武器,而且该病在非洲的自然感染个案不断增长。
现已制造出使猴群不会被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疫苗;这些疫苗是以过的囊状口腔炎病毒和滤过性病毒为基础,上面附着埃博拉病毒。
另外,现在也能够通过把埃博拉病毒中八个基因的其中一个 "VP30" 拿走,从而制造出自身无法复制的埃博拉病毒。但是,现在尚无对人类有效之疫苗。
埃博拉出血热能引起内出血,患者会在数天内死亡。该病现在无药可救。埃博拉传染性极高,而且死亡率高达90%。该病毒在1976年得到确认,迄今为止此病只在非洲出现。
疫苗不仅能抑制该病的大暴发,而且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
纳贝尔和他在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该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力。
9 埃博拉病毒感染治疗方案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血液中氧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如干扰素和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包括注意,控制出血;竭时进行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10 埃博拉的帮凶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能实际上引导埃博拉病毒进入机体细胞。这一发现为因埃博拉病毒极有可能用于恐怖袭击而竞相研究抗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科学家敲响了警钟。埃博拉十分罕见,但却是致命的。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以来,已出现约1,500 病例,其中超过1,000 例都是致命的。扎伊尔毒株可杀死90%的感染者。其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受感染者经过约3周的潜伏期后,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各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埃博拉病毒
免疫系统是埃博拉的帮凶?
病人则首先表现为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尤以颈、胸、腰椎为甚等一系列出血热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7天七窍流血不止。由于体内器官坏死、分解,病人不断地把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多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但也有一些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能够康复,其中原因一直不清楚。
为确保安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Yoshihiro Kawaoka和他的同事对一种无害病毒进行遗传改造,令其“穿上”埃博拉病毒扎伊尔毒株的分子外衣。这也如同埃博拉挑战人体免疫系统,但它虽可以进入细胞,却不能在细胞内繁殖。
Kawaoka的研究小组发现,对这种面貌酷似者做出应答的小鼠产生3种抗体。一类抗体与病毒结合,提醒免疫系统细胞对病毒发动反击;一类抗体没有用;而第三类“无赖”抗体附着到病毒上,实际上使感染更加严重。
研究人员报道,在试管中,这第三类无赖抗体似乎引导病毒进入了小鼠的普通细胞。随后证明这种抗体还激活了免疫系统一个叫做的部分,这个发现进一步证实该抗体确实引导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补体众多作用中的一个就是引导普通细胞环境中上抗体外衣的目标,假定这些目标已被免疫系统制服。
补体可能细胞邀请埃博拉病毒跨越障碍来到它们能够繁殖的地方。“抗体的应答可能实际上帮助了埃博拉病毒的复制。”Kawaoka说。
Kawaoka还研究了1995年刚果埃博拉大爆发中的幸存者的冷冻血样。这些血样中也含有明显对埃博拉友好的抗体。在加拿大温尼伯湖国家进行的安全测试中,发现这些抗体帮助真正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人肾脏细胞。
“这使得科学家们应该重新考虑埃博拉疫苗的策略。”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埃博拉的David Sanders认为。大多数埃博拉疫苗都是促进抗体的产生。疫苗开发者们必需确保他们的是正确的抗体。
但无用抗体并不能解释埃博拉病毒的严重致命性。许多刺激产生无效有时甚至有害抗体的病毒似乎也没有使感染加重,Sanders警告说。抗体在血流中的活动可能与在试管中的表现大为不同。
波士顿麻萨诸塞州大学研究病毒-免疫系统互作的Francis Ennis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在人体中,起作用的抗体数目可能远远多于辅助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事实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幸存者的血液中含有劣种抗体。“绝大多数抗体都是病毒的有用抗体。”Ennis说。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埃博拉病毒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13:22:5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病毒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