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纷纷赞叹牙雕套球工作者什么的记忆

牙雕——行将远去的艺术
象牙有动物世界的『白金』之称,象牙雕刻艺术品,是宫廷收藏与私人藏家追捧之物,当今藏市真品不多见。现在,一些少量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旧牙雕工艺品,已成为收藏一族竞相追逐的对象,价格也是一路飙升。
远古的记忆
1983年6月,在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山顶在基建施工中被削去17.7米时,露出一座古墓的顶盖石板,经过考察和发掘,墓中出土一捆大象牙,共5支,并排堆放,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牙卮(音同“知”,zhī)、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经过考古学家考证,该墓主人为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其生活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可见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有牙雕制品。但这还不是最早的,中国人雕刻象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象牙管、象牙镂雕筒等精美工艺制品,充分说明了原始先民们已经懂得如何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技法来表达他们的意念了。后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商周时期牙雕制品出现了繁复且精细的饕餮纹饰。并据《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载:“纣始为象箸(音同“柱”,zh&)”,就此可知,商纣王曾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象牙筷子进餐的人。但这种雕刻上的成熟并未能将牙雕真正地从骨雕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独立的工艺门类。
直至我国汉唐时期,象牙从选料到雕刻才有了明确的流程体系。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五枚原支大象牙经动物学专家鉴定,与亚洲象纤细的牙有明显的区别,与非洲雄象大而粗壮的牙接近,说明这5支大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这表明早在西汉初期,中国就已开始从国外进口优质的象牙原料来填补国产牙料的不足。另从一些文献记录与尚存的珍贵实物上看,汉唐牙雕的工艺水准已完全成熟。其中著名的象牙编织、象牙微雕等技法都出于此时期。《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唐德宗刺史王琦家有笔管,上刻从军行,字画精绝,似非人工,必向光明处方可辨之。”
宋代是中国文化急速发展的历史时代。由于皇帝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朝廷专门设置了规模宏大的“文思院”。“文思院”的功能与清代宫廷造办处相似,都是直属于皇家的工艺品制造机构。其中的“牙作”即为专门雕刻象牙的作坊,名冠古今的牙雕“鬼工球”便首创于此。
赵宋之后的蒙元统治者虽然轻视文人,导致“十儒九丐”,但其对手工艺品的追求却毫不懈怠。在建国不久便“籍人匠42万,立局院七十余所”,以满足皇宫奢侈的生活需要。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因此洁白温润的象牙制品,最受垂青。此时,一种被后人称之为“花下压花”的雕刻技法广为盛行。其法是将牙料分为上下二层进行镂雕,上层雕鹘(音同“胡”,h&)捕天鹅,下层刻荷叶芦苇者,称作“春水”;上层雕猛虎逐鹿,下层刻山石茂林者,故名“秋山”。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绝大多数古代牙雕都为明清两朝制品。明清牙雕在总汇前人的基础上吸收了竹、木、犀、石等雕刻工艺特色,并各自创出了一套颇具时代感的艺术风格。明代牙雕线条朴实简约,独重神韵,尤其是人物的刻画最为到位,看似寥寥数刀,却栩栩如生。清代牙雕则更显细致,不求写意,力图写实。其工艺最佳者当数清中期宫廷造办处所制牙雕供品,而且在白牙之上加附彩绘也是此类作品的一大特点。此外,伴随明清牙雕工艺的兴隆昌盛,在民间也造就了诸多雕刻大师,如明代的嘉定三朱(即朱松邻
、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人),清代的陈祖章、杨有庆、司徒胜等人,出自他们之手的牙雕作品无不令后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到了现代,由于大象常年捕杀导致数量急剧减少,因此牙雕更显得珍贵。1989年,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大象,在瑞士召开的《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一致决定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的第一类名单,我国是该公约成员国,此次大会后就不再进口象牙。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贸易。即便如此,随着库存象牙原材料的日渐稀少以及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越来越难得,牙雕技师也纷纷转行。牙雕,这项在我国传承了七千多年的古老艺术成为了行将远去的记忆。
& 消失的绝技:编织象牙席
象牙的质地虽然易于雕刻、颇受青睐,但能将其编织成席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就藏有这么一件稀世之品—象牙席。此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全部由薄如竹篾,宽不足3毫米的扁平象牙条编成,织纹为人字形,周边用涂了黑漆的牙条织成三道花纹。直到今天,这件沉寂了数百年的象牙席依然平整光滑,收卷自如,摸上去手感柔软舒适,温良可人。
编织象牙席的绝技自我国汉代已有所载,《西京杂记》中录汉武帝“以象牙簟(音同“店”,di&n)赐给李夫人”。其“簟”字即是古时铺垫用的席子。而汉末《魏书·韩务传》的记载更为明确,“韩务郢(音同“影”,yǐng)州刺史,献七宝床、象牙席”。至明人祝京兆所著《野记》则深入地介绍出了它的工艺,“凡象牙齿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
由于象牙性脆容易断裂,而北方的气候又比较干燥,所以这种制席工艺仅限于在南方进行。据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讲,当时很可能还配制出一种特殊药水,专用来浸泡象牙,以便使其软化,然后再劈成细长薄片编织,不过这项技艺现在早已失传了。
提起象牙席编织绝技的失传原因,当和清雍正皇帝不无联系。众所周之,雍正帝对艺术品的制作十分热衷,常常亲自参与设计。所造佳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然而,面对广东进贡来的象牙席却着实让雍正帝为之汗颜,于是向大臣传旨说:告诉大臣、学士等,朕的一切器具都只取其朴素适用,不崇尚华丽工巧。这点我曾经屡次降旨,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此前广东进贡的象牙席,朕很不赞成,以为只是一次偶然进献,故未下旨禁戒。现在可好,进献者越来越多,完全违背了朕之本意。诸如象牙编织器具,做团扇之类小物尚可,要是制成坐席就太耗时费工了,朕绝不能开此奢侈的先河。现在令广东巡抚禁止本地工匠制作象牙织席。如果是从海外买来的,也便不许再买。这样,此类风气自然会止息。
据造办处清档记载,宫廷象牙织席曾有五件,然至今只剩三件存留,其余二件下落不明。
&匪夷所思的“鬼工球”
除象牙席外,一种被后人喻为“鬼工球”的镂雕作品,也同样是象牙雕刻工艺的又一绝技。之所以得名“鬼工”,自是鬼斧神工之意,非一般匠人所及也。那么,有着如此殊荣的鬼工究竟奇在哪里呢?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所谓“鬼工球”即是用一整块象牙料镂雕出多层带有浮雕花纹的空心球。各空心球层层叠叠套连相含,每个球又皆可以自由转动,并且都为同一圆心。当人们近距离接触到它时,肯定会心生疑问:一颗牙料的宽度有限,再大也不过数寸,雕刻者是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施展绝技,层层深入,将百花、禽兽、山水、人物附于其中的呢?或许这便是鬼工的奇特玄妙之处。
早在明代文人曹昭的《格古要论·珍宝论》中,就有记载:“尝有象牙圆球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这里提到的“鬼工球”仅为两层,而此绝技发展到清代乾隆年间已有14层球问世。再后的晚清民国时期所雕“鬼工球”层数可达数十层之多。1915年夏天,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世界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广州艺人翁昭制作的26层象牙球参展,当时日本也有一个32层的牙球同展。由于两球直径相仿,且日本牙球比中国牙球多出6层,故大家都以为日本人会捧走金奖。恰在此时,中国代表建议对两牙球用沸水浸泡,试其工艺。结果日本牙球因是拼接黏合制成,一遇沸水就分崩离析了,而翁昭用整块象牙雕制的26层牙球却安然无恙,既获得了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更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 象牙上的文思雅情
中国艺术品的独到之处是它所蕴涵的一股文雅之气。这种文雅既展露出古人淡泊世俗的高洁品格,也寄托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情思。作为最贴近生活的一类用器,文房清供可以说是文人与雅致的完美结合,而其中的一些象牙制品则将这一情思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一件明代万历年间的象牙笔筒,浮雕有一组人物,各自骑马闲游于松林山石之间。器身共刻十八人,取意“十八学士登瀛洲”。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长安城设立文学馆,特邀请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位博学之士聚在一起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的文学馆乃是文人学者汇集圣地,素有仙岛瀛洲之誉,而能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即被称为“登瀛洲”。因此,数百年来
“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故事一直是文人学子们的斯文向往。将刻有这一题材的笔筒置于书桌,日日为伴,不仅传达着制作者的审美情趣,而且也是在勉励学子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以诗入画,以画入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大诗人王维极富哲理的经典名句对后世艺术影响至深。在明末清初的象牙刀马人物笔筒上雕刻有“笔尖横扫了五千人”的句子。粗看上去,笔筒所刻身披甲胄、手执长刃、英勇激战的刀马将军似乎与诗句之言毫无干系。然认真推敲琢磨方知,“笔尖横扫了五千人”原句出自《西厢记》,引意为“胜之不武”。再参考笔筒制作的年代则不难看出,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战事频频,满腹才学的文人雅士不得施展抱负,但身为七尺男儿又怎肯忍气吞声,于是便以笔纸代刀枪,用文章同入侵者做着“厮杀”。此笔筒从另一角度表现出文人们不畏强暴、从容不迫、胆识过人的非凡才学与本领。
而至清代中期,随着战争的远去、社会逐渐富足,百姓又重新回到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之中。在当时的一件象牙侍女纹插屏背面,即落刻着“池上有门君莫掩,从教野客见青山”的诗句。此句截自唐代诗人施肩吾所写的《春日宴徐君池亭》“暂凭春酒换愁颜,今日应须醉始还。池上有门君莫掩,从教野客见青山”。如若细细品味便可发现,插屏正面所刻侍女身段婀娜,手扶脑后,侧首前倾,微露醉意,似于归途路上。此等描绘不正好应对了诗文的前两句吗?这种诗画互补的巧妙运用实在叫人拍手称绝。光阴荏苒,如今绘于象牙屏上的彩绘早已荡然无存。昔日那多愁侍女用春酒换回的容颜,我们亦不得而知,然而这块非刻意的留白处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美丽想象。
& 吉祥牙佩
古时在人们出席正式场合的活动时,无论男女总是要在腰间系上“佩”。“佩”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代表着主人的身份,而且在必要时还可当做信物馈赠。佩饰的起源很早,发展至今其质地种类丰富多样,此中的象牙佩饰别具一格,饶有特点。象牙的材质名贵,色泽淡雅,可以精雕细琢,比起金银重量轻,便于佩戴,较之玉石又不易损伤磕碰。因而,自明清以来应用广泛,颇得人们钟爱。
象牙佩饰中雕刻题材最多的一类是“童子”。在古人看来,家族能人丁兴旺是头等大事,所以大量雕有顽童的牙佩应运而生,像“五体投地”、“贵人相助”、“四喜童子”等都表现出古人祈福得子的迫切心情。然而,今天的一些人却误认为“童子”乃“小人儿”也,成天与“小人”相伴不吉利。这种无知的谬论显然只能是贻笑大方了。
为民者祈得贵子,为官者则希望官运亨通,代代封侯。于是雕刻者就其字音,(“袋”同“代”;“侯”同“猴”)将猴子手捧口袋的佩饰造型雕刻出来,着实机灵可爱。此外,还有猴子骑马造型意为“马上封侯”,大猴儿背小猴儿意为“辈辈封侯”。
而最受当今人们喜爱的象牙佩饰还要数招财进宝之用的商贾佩。以“貔(音同“皮”,p&)貅(音同“休”,xiū)”为题材的商贾佩在民间流传甚广。“貔貅”又名“天禄”,它长相威猛,形似雄狮,既可辟邪免灾,又能汇集财富。传说此兽有嘴但无肛门,整日以财为食,吃饱便睡,只要每天翻一翻叫醒它,就会财源滚滚。以藕片为题材的牙佩取意“藕断丝连”,而在商人眼中莲藕内部有孔且一通到底,因此象征生意上“路路灵通”。而更为直白者,干脆将牙佩制成书卷状,然后刻上“一本万利”等吉祥话,不免显得庸俗了些。
带有吉祥寓意的牙佩种类举不胜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合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像老人做寿,一定要佩戴“五福捧寿”或“葫芦、灵芝”;新婚夫妇,则需佩上“莲蓬”、“双鞋”,意在连生贵子、和谐成双;而乡间大户过年时也常佩挂上“谷仓”,祈盼来年五谷丰登。
尽管这些做工精致的象牙佩饰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象牙原料的日益稀少,可传世百年者却是寥寥。今天的它已不仅成为人们珍藏、炫耀的对象,更能从收藏鉴赏的过程中品读享受到悠久深邃的中国文化艺术,其意深远,其乐无穷。
&牙雕收藏:辨伪之余更要合法
古旧牙雕工艺品,随着收藏热度的升温,价格也是逐渐看涨。不少买家,都以牙雕品表面的黄、白程度来作为其藏品价格的判断标准,“黄”色就是旧件,“白”色就是新制赝品的判别方法在不少藏家中颇为流行。果真如此?古旧象牙制品如何辨别?
牙雕早年工艺为手工,较之现代机雕高雅细腻。至明末,朝官所执笏(音同“户”,h&)板,四品以上皆为象牙制作。真正的象牙制品黄中透出乳白色,温润光洁,陈年老器虽不透明,却有玉质感,手感非常滑润。古旧牙雕品皮壳包浆的黄或白成因复杂多样。同一时期的牙雕品,它们由于取材部位的表里、雕品置放房间的湿度、裸藏时间的长短,以及抚摩与汗渍沁渗的多寡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均有差异,天长日久就会出现一层黄白不一的皮壳包浆色。
而很多牙雕赝品上出现的黄、白乃人为所造,骗过买家的眼睛而已。以前作伪者常用“赛璐璐”冒充象牙,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塑料制品,此种代用品色泽、质感与象牙极为相似,但重量显得过于轻飘,更重要的区别是象牙质地细密,纹路清晰而自然;赝品则色泽单一死板无变化。近年来,更有以兽骨、骨粉制品着色漂染,冒充象牙者,近视之,无光泽,也无温润感,器形呆板,工艺拙劣。
还要注意的是,如若确属真品牙雕,又稍具形象者,价格应在万元以上。同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就开始对象牙制品的制作和销售实现有限开禁。在我国,只有经过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核的单位才有权进行象牙制品的加工和销售。消费者在指定地点购买象牙产品后还必须索要《象牙制品收藏证》,才能够合法地持有象牙制品。
牙雕如何保养
象牙由磷酸钙和有机体组成,在气温悬殊不定、过于干燥时,会导致龟裂、老化、脆化。因此象牙制品的养护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象牙制品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
2.象牙制品对湿度的变化尤其敏感,因为其不仅自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且还具有吸水性,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水分,体积也会随之膨胀或收缩,因此存放象牙制品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5%至60%。简单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
3.象牙制品表面沾上的灰尘,可用毛刷刷除,但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洗后及时擦干,以防器物翘起或张开。
&&&&&&&&&&&&&&&&&&&&&&&&&&&&&&&&&&&&&&&&&&&&&&&&&&&&&&&&&
文/郑民 马金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城区第二图书馆-第三期-2012年第三期
〖/〗〖〗〖〗
??????????
信息检索:
文章作者检索:
社区分馆快速导航
广内街道图书分馆大栅栏街道图书分馆白纸坊街道图书分馆牛街街道图书分馆陶然亭街道图书分馆广外街道图书分馆椿树街道图书分馆天桥街道图书分馆文化馆图书分馆莲花河社区分馆
西城政府网站导航
区安全生产监督局
区人力社保局
区环卫中心
区行政服务中心
区人口计生委
区民宗侨办
区工商分局
区公安分局
区园林绿化局
区药监分局
区国土分局
区规划分局
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
区城管大队
区市政市容委
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心
区政府外办
区发展服务中心
区卫生监督
区老干部局
食品安全网
& 2012年第三期
2012年第三期
目 录★ 翰墨飘香 书画寄情――图书馆“庆祝建党91周年书画笔会”活动★ 认真学习贯彻《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我馆召开政务能力建设年动员讨论会★ 大栅栏街道西河沿社区分馆暨大栅栏民俗图书馆正式揭牌启用★ 我馆“十八大”安全保障工作启动【支部园地】1、 支部党员参加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2、党支部关心残疾人 助残日送书上门3、党员要在创建学习型城区中发挥积极作用4、落实文件精神 提升服务能力5、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服务宣传周专辑】1、播撒阅读种子 构建书香新西城――举办服务宣传周读者座谈会2、举办“走进大医院――看病的学问”专题讲座3、服务宣传周为社会各基层单位送书上门4、服务宣传周 相约在湖广5、关注弱势群体 打造特殊服务――为军休老干部举办电脑培训班6、“侦探”技能培训【端午节专辑】1、粽香艾蒲青 图书馆里话端午2、亲手学包粽子 体验传统文化――记少儿读书俱乐部活动3、流动书香 传递温情――图书馆为多家单位送书4、举办端午民俗书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千场报告会】1、老字号是北京精神的名片――“清宫医案与同仁堂文化”报告会2、用心即是创新――李金龙馆长宣讲“北京精神”报告3、图书馆举办“揭秘世界末日”之说专题专题讲座4、健身专家进社区 带领中老年人科学健身5、健康生活 你我共享――“健康管理”专题讲座6、打开尘封记忆 解读史实真相――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k报告会7、话中老年心理健康与保健――科普讲座进社区8、坚守历史之根 弘扬文化之魂――宣南文化学者为街道群众宣讲白纸坊历史变迁9、弘扬国粹艺术 普及京剧知识――“京剧艺【基层建设】1、大栅栏街道分馆时期少儿活动计划2、弘扬地区特色文化 乐享老年幸福生活水平3、热心读者捐献十年珍藏报纸4、牵手残疾人 走进图书馆5、提高法律意识 享受美好生活翰墨飘香 书画寄情――图书馆“庆祝建党91周年书画笔会”活动党支部 林凤兰  “七一”来临之际,西城区宣武图书馆、西城区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庆祝建党91周年书画笔会”活动,西城区文联主席张世俊、西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郑文奇以及美协著名书画家贾志仁、淳 一、马铁汉、于得祥、郑山麓、任力、程茂煜、马文典、张金玲等与牛街街道枫桦社区党员、书画爱好者,西城区宣南读者协会书画爱好者等50余人参加了笔会活动。  西城区文联主席张世俊的讲话拉开了笔会帷幕,张主席说:“在庆祝建党91周年之际,宣武图书馆联合区美术家协会举办‘庆祝建党91周年书画笔会’活动非常有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不仅要珍惜今天,更要奋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宣武图书馆克服条件限制,积极延伸服务进社区,扩大服务范围,以创新方式树立了服务品牌,为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祝愿宣武图书馆越办越好,祝书画笔会成功。”  随后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淳一的行书、马铁汉的楷书、马文典的大漠书香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张金玲的国画“荷风送香”等,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和书法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以此表达对党的无比热爱和衷心祝福。张世俊主席现场书写了“学林探路贵深远,无人迹处有奇观。”美协郑文奇主席将“学海深无极,书山静有香”等书法作品赠送给图书馆,希望图书馆成为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能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参加笔会活动的牛街街道枫桦社区党员、书画爱好者以及图书馆的读者,通过和书画家们学习交流,不仅欣赏到书画家们精彩的书画技艺,同时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家毕亚弟先生以篆书作品“寿”字,祝愿祖国永远昌盛;于制波老先生则以行书“党恩浩大”表达了图书馆读者对党的忠心和热爱。社区退休老教师方明说:“能和这样知名的艺术家共同交流真是拉近了我们和艺术的距离,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强大,更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新生活的优越感。”认真学习贯彻《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宣传辅导部 余晓红  6月25日,本馆召开2012年第七次全馆部门主任工作会,会上李金龙馆长传达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精神,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通过学习,对照《规范》检查我馆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李馆长对全馆同志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用心工作,善于思考。二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按照各部门工作计划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统筹兼顾,全馆一盘棋,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对各项工作要做到尽职尽责。我馆召开政务能力建设年动员讨论会宣传部辅导部 余晓红  图书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政务能力建设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北京市西城区开展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意见》,5月30日晚6点,迅速召开全馆职工大会,李金龙馆长向全体职工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林凤兰书记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会上李金龙馆长把“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与图书馆常态工作相结合,制定了《西城区宣武图书馆关于开展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同时进行了图书馆工作的自查,并根据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他要求“全体职工一定重视并积极参与,加强检查督办,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要紧密围绕‘确责、履责、问责’三个环节展开,通过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图书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能力,增加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图书馆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会上全体职工结合近期工作任务和服务宣传周活动,就如何开展读者服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栅栏街道西河沿社区分馆暨大栅栏民俗图书馆正式揭牌启用宣传辅导部 余晓红  民俗文化是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栅栏地区现是老北京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5月22日,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大栅栏街道西河沿社区分馆暨大栅栏民俗图书馆在西河沿传统的四合院中正式揭牌成立。  民俗图书馆的建设,体现了西城区委、区政府对北京文化的重视,也体现了大栅栏街道工委办事处对品牌文化的利用和传承,此次民俗图书馆的成立对北京社区文化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范宝、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邓菊英、西城区文化委副主任黄群、西城区宣武图书馆馆长李金龙、副馆长林凤兰,以及著名作家赵大年、著名词作家石祥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了启用仪式。  大栅栏民俗图书馆使用面积约130平方米,图书馆按功能分为:民俗文化图书区、借阅区和阅览区,藏书达12000册,包括:民俗文化类、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少儿科普类、政治法律等。阅览座位30个,实现全市通借、资源共享等服务,秉承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宗旨,采取藏、借、阅三合一的开放式服务模式。赠书仪式上,西城区副区长范宝对民俗图书馆给予高度评介,他代表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让百姓享受文化成果,共建和谐西城。  李金龙馆长代表宣武图书馆向民俗图书馆调拨图书1万册,其中民俗类图书200余册,用于丰富民俗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李馆长谈到:“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文化惠民,免费开放的指示精神,积极主动落实区‘十二五’规划中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图书馆要做好服务,要把图书送到百姓家门口”。我馆“十八大”安全保障工作启动行政后勤 王乃刚  图书馆根据西城区文化委对“十八大”安全工作的部署,积极落实本馆各项安全工作,确保单位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为保证“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图书馆从消防安全入手,从贯彻落实禁烟规定开始,在“5•31”禁烟日期间,设立消防安全和禁烟规定绘画展板,向本馆员工和到馆借阅读者宣传消防、禁烟安全知识,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使每一个工作、学习在图书馆里的人都切记:生命无法重来,安全不能等待。  今后,我们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将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形成全馆员工与读者共同预防的新局面。【支部园地】  支部党员参加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党支部 吕相茹  5月22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西城区文委系统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此次宣讲活动六位宣讲人以学习践行“北京精神”为主线,以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为原则,讲述了亲历、亲闻、亲为的故事,忆历史、话成就、看变化、谈感受。    图书馆党支部派出的宣讲人王立业通过讲述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事例,展现了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百姓宣讲让百姓参与其中、体验其中、信在其中、乐在其中,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讲结束时文化馆同事的一首《为祖国干杯》唱出了祖国、党和人民群众的深情。   参与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一致认为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通过参与百姓宣讲这种群众性、大众化、具象化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心,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党支部关心残疾人 助残日送书上党支部 丁启宏  5月20日,是第22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 宣武图书馆长期坚持为残疾读者送书上门,使残疾读者共享文化信息服务。  23日,图书馆党支部的2名党员带着书法、艺术类新书,再次来到了下肢重度残疾的读者马原家中。马原接过新书兴奋地说:“我无法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但读书、练习书法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每次都是你们把书送到我家里,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图书馆党支部关心关注弱势群体,为残疾读者提供特殊服务,是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党员要在创建学习型城区中发挥积极作用党支部 彭辉  5月30日,图书馆党支部结合每月集中学习“一人一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区知识问答的相关知识并组织大家答题。  “围绕新西城的功能定位,西城区将全面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三大发展战略。”支部组织委员作为本次“一人一主题”宣讲活动的主讲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区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使大家对西城区情及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提高了认识: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学习型城区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整合人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速知识更新,是一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学习结束后,党支部对党员提出了要求:每名党员要在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中要发挥积极作用,自己学并带动身边的同事学习,立足岗位为广大读者学习阅读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落实文件精神 提升服务能力党支部 吕相茹  6月20日,图书馆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并结合每月 “一人一主题”宣讲活动进行学习交流。  会上,党支部书记首先传达了区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博爱送万家”物资募集活动、“永葆党的纯洁性,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征文、“七一”期间帮扶慰问工作以及百姓宣讲“双十佳”初评选网络投票等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大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结合每月集中学习“一人一主题”宣讲活动,本次集中学习由支部宣传委员带领大家学习了《图书馆报》及《学习时报》上有关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关文章,并针对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党支部书记结合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特色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情况,要求大家立足岗位讲奉献,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努力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分子学习小组 王莹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图书馆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当我们走进国博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明亮的大通道,大厅又高又大,气宇轩昂,彰显国家博物馆的大气。展厅从地下到地上共有四层,我们重点参观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此次大展是工艺美术行业的国家级展览。展览汇集全国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的精品佳作及中国工艺美术馆部分馆藏品,包括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属工艺、漆器、刺绣、织染和传统工艺家具等。随后我们又观看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品,很多东西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前的历史,从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一次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有意义的参观活动,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为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更应重视和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服务宣传周专辑】播撒阅读种子 构建书香新西城――举办服务宣传周读者座谈会外借部 吴思思  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是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本着“共享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5月25日下午,图书馆外借部、采编部、少儿部等流通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座谈会,近40位读者参加。  为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此次座谈会邀请各年龄层次的读者参加,座谈会上大家与本馆图书供应商直接对话,就图书需求方面与书商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外借部负责人郭志明主任向读者介绍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项目及馆藏特点。会上参会读者发言踊跃,在充分肯定了我馆的服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硬件上的不足,并就今后西城区宣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历时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在融洽务实的氛围中进行,结束时有不少读者还感到意犹未尽。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将对本馆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型读者的文献需求,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举办“走进大医院――看病的学问”专题讲座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近几年来,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如何在走进大医院时,省时、省钱看病,这里有没有窍门呢?5月26日,北京科技月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举办了“走进大医院―看病的学问”专题讲座,特邀嘉宾、原军事科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医师韩莉大夫为大家作了深入、细致的解答。  讲座中,韩莉医师结合多媒体演示,向大家全面介绍了党和政府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百姓脱困解难的美好前景,讲述了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十大医患纠纷,以及各大医院人满为患,为挂专家号彻夜排队的情景;同时也介绍了急诊室、手术室等一线医护人员忙碌紧张的工作状况,总结了优质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他们的苦衷。韩大夫告诉大家:目前国家正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整治挂号难问题,对号贩子施行严厉打击。各大医院最近均出台了许多如预约挂号,同层诊室挂号、缴费、双休日全日门诊、设立导医咨询台等便民措施。”韩大夫还针对就医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选择医生等和大家交换了意见。  韩莉医生的讲座,全面、系统、亲切、实在,实用性很高,受到了80余名本馆读者、社区居民的欢迎。服务宣传周为社会各基层单位送书上门外借部 吴思思  5月30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为牛街城管监察大队、回民医院、红莲南里社区、热力集团公司送去800册图书,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大图书馆的服务宣传力度。  在各基层图书借阅点内,工作人员欣喜的看到,我们精心挑选送去的图书吸引了众人,增加了图书流通率,使借阅点借阅量呈增长趋势。在社区借阅点,“借书回家看”成了群众社区文化休闲的重要内容。牛街城管大队的图书室得到改善,这次又收到了很多新书,图书管理员笑称:图书定会更快地被借阅一空;热力集团图书管理员表示,同事们都喜欢看书,为了让大家尽早看到新书,自己放弃了单位组织的外出活动,就等你们来送书。  经过长期的业务接触,借阅点的图书管理员已经和我们成为了朋友。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送去高质量的图书,满足更多人的阅读需求。  此外,我馆关注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于5月29日,来到地铁七号线菜市口站在建工地,为在这里辛勤劳动的农民工送来了精心挑选的各类期刊200册,受到了农民工朋友的热烈欢迎。服务宣传周 相约在湖广少儿部 李孟琪  6月1日,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带领少儿读书俱乐部成员参观了北京湖广会馆,体验京剧魅力,学习会馆文化。  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贾老师与湖广会馆的荣老师,为孩子们拉开了京剧文化与会馆文化的神秘帷幕。孩子们在老师指点下参观了湖广会馆戏楼和会馆近期举办的李孟明京剧脸谱艺术展,还听了会馆里两面石碑和子午井的传说。在戏楼上,贾老师特地用带来的刀枪道具现场为孩子们表演了一番京剧武打动作,让孩子们和陪同孩子一起来的家长们都惊叹不已。孩子们忍不住上前摸摸刀枪,自己也摆个姿式尝试一下。博物馆里的京剧脸谱展也让孩子大开眼界,一个脸谱代表一个人物,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一段京剧舞台上的传奇,这些都透过眼前这张脸谱向孩子们呈现出来。  这个节日孩子们过得很开心,家长们说:“自孩子加入了俱乐部,来图书馆更勤,读书变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这就是图书馆少儿读书俱乐部的活动宗旨,以书为阶梯,领着孩子们去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关注弱势群体 打造特殊服务――为军休老干部举办电脑培训班电子阅览室 孙程  为了丰富广大军休所老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提高获取信息、共享现代文明的能力,2012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利用本中心共享工程资源,为西城区军休办宣武活动中心举办了三期老年人电脑知识培训班,吸引了300多名老干部参加。  为了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开班前本中心的2位授课老师深入军休办,了解军休干部的需求,并根据老年人既无基础又想快速掌握电脑入门操作经验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写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在实际培训中,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实际特点,老师讲解耐心细致,有问必答;有的甚至是手把手地教,逐字逐句地说;虽然很辛苦,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干部们的学习兴致很高,下课了也不愿休息。  通过举办电脑知识培训,使很多从没接触过电脑,甚至连开关机这些基本操作都不会的老人,不仅学会了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还学会了打字和上网,在共享工程网站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侦探”技能培训少儿部 李孟琪  图书馆“侦探一小时”是少儿读书俱乐部的一项特色活动,每年不定期开展,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利用图书馆。近期,又有很多孩子慕名加入到读书俱乐部中,为了让新成员更快熟悉这个大家庭,5月26日,图书馆利用服务宣传周,特别开展了一次“侦探”技能培训活动,向孩子们介绍图书排架规律。  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给孩子们讲解图书分类号和次序号的作用,又分组带孩子们沿着图书排列的顺序在书库里从头至尾观察了一遍,随后让孩子们尝试练习排列图书。和以往一样,练习是以竞技游戏的方式开展,不仅让孩子们自己排序、检查,还让他们相互计时和总结成绩,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当计时开始,全场霎时鸦雀无声,所有人全都专注地看着排序的孩子,当他排列错误时有些孩子忍不住要提醒。这个过程既有趣又使孩子们得到实际的收获。  两小时一晃而过,当孩子们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离开时,我们听到不少类似“我下次一定能排得更好”的窃窃私语。对此我们很开心,比起微不足道的获胜者奖品,孩子们更在意能力提升的成就感和自己队伍的荣誉。如此,不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番苦心。【端午节专辑】粽香艾蒲青 图书馆里话端午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6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图书馆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史教授郗志群在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端午节民俗文化知识讲座。  讲座上,郗教授以生动的语言为30余名听众详细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各地习俗、传统活动与饮食等知识,使读者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外,郗教授还就端午节北京地区特有的节日习俗、饮食习俗、行为习俗、禁忌习俗等风俗民情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郗教授讲到:“端午节吃五毒饼、喝雄黄酒、‘扔灾’、挂缯子……这些老北京的传统民俗,现今已逐渐消逝,我们不能将这些传统民俗就此丢掉,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根,只有把根留住,我们的明天才能走得更好。”  两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大家对此次讲座给予很高的评价,读者王先生谈到:“此次讲座让我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意识到对传统节日继承与弘扬的重要性。今年在图书馆里过端午,很充实,很有意义,明年我还来!”亲手学包粽子 体验传统文化――少儿读书俱乐部端午节活动少儿部 李孟琪  6月22日,牛街枫桦社区活动室内一片欢声笑语,图书馆少儿读书俱乐部的孩子们和社区的奶奶、阿姨们一起体验包粽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孩子们是第一次包粽子,看到满桌子的红枣、江米、竹叶都感到十分新鲜有趣。枫桦社区的毛书记请来了热心的社区居民,这些巧手的奶奶、阿姨们把孩子们揽在身前,手把手地教他们包粽子。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手法,一丝不苟地做起来。“师傅”指点得法,“学生”心灵手巧,从一双双小手里诞生的“作品”一个个有模有样。很快,盆里堆满了孩子们包的粽子。体验了包粽子,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把煮熟的粽子和牛奶送到残疾居民家中。孩子们礼貌真诚地祝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端午节快乐,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笑声。  中国人过节讲究普天同庆,今天的活动真正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感受到“同庆”的意义,他们付出劳动、送出祝福,自己也得到了善意的回应,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收获。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着图书馆和社区赠送的小礼物与我们告别时,家长们纷纷向图书馆表示感谢,感谢我们让孩子们过了一个丰富多彩又有意义的端午节。流动书香 传递温情――端午节图书馆为多家单位送书外借部 吴思思  “千载悠悠,天中端午。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在端午节前夕,图书馆外借部精心挑选了800余册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书籍,送到宣西社区、公交汽修三厂、牛街工商所、城管大队四家单位。此次送去的图书不仅涵盖了端午节民风民俗方面的图书,还有健康饮食的图书,适合社区居民阅读;当代畅销小说,受到了各机关单位员工的欢迎;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图书和技术维修方面的图书,受到了公交公司员工的喜爱。大家纷纷感谢图书馆送来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常年进行的送书上门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通过“流动的书香”这个载体,促进了城市文化更快发展,对书香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举办端午民俗书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资料阅览部 王莹  6月23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此,图书馆资料阅览部在一楼大厅举办一场“端午节民俗图书展”,吸引近百余位读者上前观看,并利用本馆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相关书目共82种82册。   书展展出的图书围绕端午节民俗文化,从端午节的介绍、习俗到端午节的诗词,及屈原的介绍等大量相关历史知识图片和文字,都一一展现在展柜中,向读者宣传端午传统文化知识,使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感受文化内涵,传承北京精神,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  活动过后,读者纷纷表示,希望图书馆今后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读者了解、认识传统文化,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千场报告会】老字号是北京精神的名片――“清宫医案与同仁堂文化”报告会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为弘扬北京文化,宣扬北京精神,图书馆在2012年的讲座活动中,加强了对北京地域文化的挖掘,提升了活动的文化品质。5月5日,图书馆的“西城讲坛”第十二期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刘耿生为现场80余名观众进行了“清宫医案与同仁堂文化”的主题报告。  “同仁堂,大家都很熟悉,是北京的老字号药店,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我们将发现它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随后刘教授将同仁堂的创办、发展、与清朝宫廷的秘密故事、与历代帝王间的奇闻趣事,一一为观众进行了细致地讲解。  刘教授指出:“同仁堂是集我国百年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瑰宝。可以说是“北京精神”最具代表的载体,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结晶。”同仁堂“历经沧桑,岿然不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千锤百炼,历久弥新”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杰出典范;“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蕴含了包容的力量;“诚信为本,药德为魂”正是厚德的最好体现。在场观众纷纷感叹道:“老字号是北京精神的名片,我们北京人也要时刻以北京精神为标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一起建设美好新北京。”用心即是创新――李金龙馆长宣讲“北京精神”报告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5月11日,宣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我馆馆长李金龙受翔达大酒店邀请,以“传承、创新和服务”为主题,为酒店近百名员工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讲座上,李馆长从宣南文化的渊源讲起,并结合“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服务实际,从历史文化的作用和发展的角度谈创新,从悠久的饮食文化、老字号的绝活特征讲创新。李馆长强调,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必须有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行为。每一天的生活是重复的,但每一天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要全心全意地用心干好本职工作,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被你发现,别人认为正常的事情,你注意到特性,别人的一句话,你能够正确的表达诠释出来,这就是创新,用心做好你的服务工作,就会赢得口碑,信任和荣誉。李馆长精彩的报告赢得员工们热烈的掌声。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将继续发挥文化辐射职能,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贡献。图书馆举办“揭秘世界末日”之说专题讲座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由美国好莱坞影视基地2010年上演的 “2012”灾难片,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格外关注,世界末日之说源自何处?人类轮回将终结在日的冬至之日吗?人类是否将面临灭顶之灾?图书馆5月12日举办的专题讲座上,著名天文学教授李竞,给大家作了细致的讲解。   主讲嘉宾李竞教授,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主编,他一生研究天文、地理、宇宙、行星等课题,治学严谨,成果显著。  在讲座中,李教授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了源自拉丁美洲墨西哥的8世纪玛雅文化,介绍了玛雅民族在天文、数学、建筑、历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地球磁场极性反转、宇宙黑洞、世界轮回的客观规律等内容。李竞教授表示,传说不是科学,目前流传的地球会毁灭的玛雅预言是个没有依据的伪命题,他告诉大家:“玛雅文明是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900年间在中美洲一带兴盛的古文明,由于西班牙、葡萄牙人的侵略,玛雅民族于公元13世纪消亡。根据最新历史考证和最古老的玛雅天象表记载,古玛雅人预言世界将从今往后延续7000年。和人类和各种生物有生有死一样,地球最终有毁灭的一天,但不是现在,而是在40亿年以后随着太阳的毁灭而消亡。”  李竞教授的讲座,全面、系统、专业、精彩,受到了在座的80余名读者、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听众纷纷反映,教授的课讲得太好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教育课,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愚昧无知的随波逐流,应该懂得学科学、用科学,以良好的心态过好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健身专家进社区 带领中老年人科学健身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人们进入老年后,机体由盛渐衰,为指导社区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提高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图书馆于5月17日邀请著名健身专家杨丽来到牛街街道分馆,为70余名社区的中老年朋友举办了“中老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保健”专题讲座。  杨教练从中老年的“体检、饮食、运动锻炼、养生建议”四个大方面谈起,向听众讲解怎样才是适合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最佳生活方式,重点讲解了科学运动的方法。随后,杨教练带领在场老年听众边练边讲,将最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的手腕操和脚踝操一节一节地传授给大家。杨教练讲得细致,做得标准,老年听众学得认真,练得火热,会场一派生机勃发之气。  图书馆在本馆阵地举办报告会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基层举办贴近居民生活的讲座,为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健康生活 你我共享――“健康管理”专题讲座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5月18日,图书馆和大栅栏街道分馆于街道社区中心联合举办“健康管理”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中心健康研究所医学博士和红教授主讲,本馆读者、社区居民80余人参加。  和红教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攻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各大学进行讲学,在“人口与健康”、“社会医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讲座中,和教授就中老年人的健康话题和听众深入交换了意见,她针对什么是健康、身体康健的衡量标准、不可忽视的饮食习惯、中老年人正确的健身方法等四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还结合大量的生动实例讲述了生命的宝贵与脆弱,强调了积极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重要性。和教授形象的将健康比作金钱、汽车、洋房、珠宝等大堆身外之物,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其他则会灰飞湮灭。和教授告诫在场的听众:“人的一生很短暂,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一定要活得有质量,一定要活出精气神来!   和红教授的讲座,亲切、实在,从衣食住行讲到性格、修养,以及情绪对人的影响,系统而全面,许多听众都反映,老师的课讲得真的太好了,让我们受益匪浅。打开尘封记忆 解读史实真相――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k报告会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东侧南池子大街南口,有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皇家古典建筑,储存了大量明清两代皇家珍品,至今未曾向广大市民开放,它就是“皇史”――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5月19日,图书馆举办的报告会上,特邀嘉宾,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研究员李松龄老师,向80余名听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在报告会上,李老师结合多媒体演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皇史的起缘和命名始末,讲解了“石室金匮”档案文献的重要意义,讲述了其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李老师告诉大家,红色高墙,黄色琉璃瓦的皇史始建于明嘉靖13年,至今有476年的历史,占地8460平方米,全为整石雕砌,殿内无梁无柱,额枋上绘有金旋子彩画,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在石阶上排列着150个被称为“金柜”的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大柜,存放着明清皇家历朝的圣训、实录、玉蝶及皇帝的登极诏书、秘密立储的朱渝、大臣的表章、殿试的试卷等。皇史的建筑和装饰,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既能防火、防潮、防虫,而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是一座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古典建筑。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历史真迹,东方瑰宝。  听了李老师全面细致的讲解,看到皇史至今被民居所挤占的现状,众多“老北京”非常震撼,大家认为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尽全力保护祖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北京精神鼓舞下,做一个爱党、爱国、爱社会的合格公民。话中老年心理健康与保健――科普讲座进社区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大多数中老年人都逾半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面对美好幸福的生活,如何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自己和家庭的事务,渡过人生“夕阳红”,5月24日,西城区宣武图书馆与天桥街道分馆在社区中心联合举办“中老年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医学专家汪杭龄教授,为大家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汪教授,常年坚守医疗、研究一线,对中医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看法,对于中老年群体,她提出了如何多活30年的观点,汪教授指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标准,人均寿命应在120岁左右,那么60几岁正是人到中年,年富力强之时,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讲座中,汪教授结合多媒体演示,向大家介绍了中老年人心里健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述了科学健身养生的具体方法,她告诉各位中老年朋友们,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要将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要让肝、胆、脾、肾、心等五脏六腑顺应季节的变化,要有豁达的心胸,避免生气伤肝,最好多吃黑色食物和绿叶蔬菜,注意养心、养肝、养肾,饮食上注意平衡,多食滋肝养阳、清淡的食品和水果,早晨空腹喝白开水,吃白萝卜等偏方要因人而异,即使患上心脑血管和其他疾病,也不要紧张、害怕,要注意尊医嘱治疗,要定期体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要迈开腿,管住嘴,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尤其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科学的健身方法,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讲座即将结束时,汪教授愉快地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并为大家进行一阵义诊,她的讲座受到100余名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坚守历史之根 弘扬文化之魂――宣南文化学者为街道群众宣讲白纸坊历史变迁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5月25日,图书馆邀请宣南文化研究学者王克昌老师来到西城区白纸坊街道,举办“白纸坊的历史变迁”主题讲座,60余名街道群众参加。  “北京以‘坊’命名的地区只有白纸坊一处,地方不算太大,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王克昌老师从白纸坊之“坊”讲起,以幽默精炼的语言,通过各种档案图片、采访记录向大家展示了白纸坊地区的起源、发展与历史变迁,并重点讲述了白纸坊造纸业之兴盛,以及由造纸业带动的多方面的市井文化。王老师讲到:“白纸坊早在元代就已经成为北京的造纸中心,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鼎盛时期,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随处可见。白纸坊的寺庙很多,并在祖师庙供奉造纸祖师蔡伦。    每年祖师生日这一天,全纸行放假,人们可饱餐一顿,串亲访友,大伙儿还要到庙里去拜谒祖师,随后可看戏或花会表演,形成了白纸坊地区独特的寺庙文化。”  王老师指出:“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如今,白纸坊地区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已不多。历史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住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产,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自己的一份力。”弘扬国粹艺术 普及京剧知识――“京剧艺术美的形态”专题讲座宣传辅导部 王振刚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国粹艺术,普及京剧知识,图书馆于6月9日,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京剧艺术美的形态”专题讲座,特邀嘉宾、著名京剧艺术研究家马铁汉先生为80余名读者、社区居民做了精彩的讲解。  马铁汉先生是一位文史学者和戏曲专家,长期从事戏曲创作、教学与研究工作,创作改编了京剧《黄风岭》、《毛遂报国》、皮影戏《孟姜女》、《西游记》等剧目,先后出版了《戏中邮》、《谈史说戏》、《京剧的魅力》等十几篇著作。  讲座中,马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自徽班进京200周年以来中国京剧的发展变化,讲述了京剧祖师与名家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人在宣南地区的生活状况, 解读了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的区别及中国脸谱艺术的意义,马老师告诉大家:“中国的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发源于湖北、安徽的高腔与昆曲,具有缠绵委婉和气势磅礴的不同表现形式,京剧之美,美在唱腔,余韵绕梁;美在热闹,京胡、板胡、锣鼓协作铿锵有力;美在神韵,婉转悠扬,令人回想难忘。”  马铁汉老师谈起京剧国粹的历史和各位艺术表演大师轶闻趣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讲到动情处,情不自禁地给大家来段京剧清唱,他幽默风趣的讲解,娴熟渊博的知识博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品茶 品味 品人生――茶文化讲座进社区宣传辅导部 李璐雅  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图书馆于6月28日邀请北京市西城区文联党总书记、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叶基金会高级顾问汪帮宏做客天桥街道,为社区群众举办了一场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精彩茶文化讲座。  此次题为“品茶 品味 品人生”的专题讲座,围绕着茶的历史溯源,茶的鉴别、茶的功效、品茶的方法等内容展开。汪书记以“绿白黄青红黑”将茶之分类按颜色一一道明,以“一品二啜三饮四喝五吃”将古往今来的品茶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可谓是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加之汪书记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厚睿智的内在涵养,使得整场讲座洋溢着高雅、和谐的气氛。讲座最后,汪书记引用古人之言解析了“茶如人生”的茶文化之禅道:人生有百味,茶亦有百味,从一杯茶中我们可以有良多的感悟,所以人们常说“品茶品人生”。陆羽在《茶经》中言:“茶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之味、茶之性自古人已见之,我们也不妨去感受其“味外之味”品悟“茶如人生”,做一个“精行检德”的真正茶人。  本场讲座向社区群众普及了茶文化知识,展示了茶文化的魅力,并淋漓尽致的诠释了茶文化里蕴藏的人生智慧,必定使社区群众在学到茶叶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一次心灵上的净化与精神上的提升。【基层建设】大栅栏街道分馆暑期少儿活动计划大栅栏街道分馆 齐俊梅  为了丰富大栅栏街道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大栅栏街道分馆弘扬北京精神,围绕文化教育、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们暑期的生活。具体安排如下:  1、举办青少年读书会。聘请老北京民俗作家为孩子们讲述关于老北京大栅栏风俗民情的课。开展大栅栏民俗文化征文活动,优秀征文及作者将参加街道举办的“老北京文化故事会”  2、举办“我与文明同行”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宣传北京精神的同时,为了延续活动的影响力,请社区社会组织相关老师为青年少开展民族舞知识普及班,学习基础知识及舞蹈技巧。  3、举办大栅栏街道第四届社区杯机器人拼装大赛。为广大青少年机器人拼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和竞技活动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暑期学生生活。   4、举办青少年文明上网活动。发挥地区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开办两期青少年网络知识专场,普及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知识 。  5、举办青少年电影展播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假期中开展青少年暑期电影周专场,影片涵盖红色经典、喜剧、教育题材。弘扬地区特色文化 乐享老年幸福生活椿树街道分馆 卢海静  娴熟地一勾一描,轻盈地一印一刷,清晰的墨迹在晕染后逼真地跃然于宣纸之上,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5月11日下午,椿树街道分馆组织老年读者朋友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荣宝斋参观木版水印制作和清代字画展。  荣宝斋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家字画收藏中心,还留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木版水印。在荣宝斋手工艺坊内,老人们围聚在正在制作木版水印的工人身边,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观看了勾、刻、印、裱的制作过程,木版水印精细的手法与绝妙的调色,令人叹为观止。随后老人们又来到荣宝斋美术馆,参观了近100幅清代名家字画、文房四宝精品和荣宝斋艺廊的杰作。大家徜徉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到活动结束时仍意犹未尽,良久没有离去。  此次参观活动是椿树街道分馆专为老年读者开办的“走进荣宝斋 品书画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的首场。今后,椿树街道图书分馆还将联合荣宝斋继续为老年读者朋友开展书画文化体验活动,丰富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河沿社区分馆:热心读者捐献十年珍藏报纸 西河沿社区分馆 齐俊梅  6月1日,大栅栏街道西河沿社区分馆迎来了一位热心读者,家住丰台区角门东里的张怀德老先生向分馆捐赠了他2002年至2011年精心收藏的《健康咨询报》和《健康文摘报》。  张老先生今年74岁,是化工集团退休的工人。据老人讲:10几年前老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经朋友介绍开始购买《健康文摘报》和《健康咨询报》。这两种报纸是以传播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文摘类报纸。荟萃了国内外最新医学科研信息和医学科普知识,他每年坚持订报并从报纸的文章学到了一些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从中受益。随着时间的增长,老人收藏的报纸越来越多。老人每年都细心的用线把报纸装订成册,“与其将这些报纸在家放着,不如将它们捐给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怀抱着这种想法,老人首先找到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只接收了2002年以前的报纸。老人不愿将未捐出的报纸随便打发掉,直到看到报纸上刊登大栅栏街道西河沿社区分馆开业,老人便专程来到分馆,将自己收藏了10年的《健康文摘报》和《健康咨询报》全部捐赠给分馆。老人高兴的表示:“这些报纸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权威,实用性强。我将它们捐给图书馆收藏,一则这批报刊可以得到妥善保存,二则方便其他读者查阅资料。”  这批跨越10年的报纸,囊括了健康的方方面面。还有许多健康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报道,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与收藏价值。西河沿社区分馆将对其登记入库,做为馆藏资料妥善保管,以方便日后读者查询阅览。牵手残疾人 走进图书馆陶然亭街道分馆 王丽丽  为迎接第22次全国助残日,为引导残疾朋友走进图书馆,了解公共文化设施,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之乐。5月17日下午,陶然亭街道分馆组织辖区勤心社20余名残疾人走进图书分馆,开展文化助残系列活动。  由于残疾朋友身体、经济条件、以及环境、设备限制,他们的文化生活处于匮乏状态。陶然亭街道分馆考虑到残疾人的文化水平,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杂志,丰富多彩的故事书以及图文并茂的小笑话等。活动中,各自开心地阅读自己所感兴趣的图书,自发进行了对读书的讨论与交流,并积极报名参与“阅读一本好书,收获一份启迪”征文活动。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残疾人感受阅读之乐,这是图书馆对于残疾朋友的义务。今后,陶然亭街道分馆还将为残疾人士开设“电脑操作入门”培训班,从而让更多的残疾人士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中来。提高法律意识 享受美好生活天桥街道分馆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天桥街道分馆联合街道妇联于5月31日推出了“专家说法进社区”系列活动,邀请西城区律师协会的公益律师程晓文、李霞律师就家庭财产相关法律问题为大家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  律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就大家关心的家庭财产尤其是遗产的相关法律问题为大家做了精彩的解答,为今后正确处理好家庭财产问题、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借鉴。大家积极表示希望这样的讲座多举办,一致认为听过这次讲座后受益匪浅。专家讲课内容详实,案例有普遍性有利于大家理解,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不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还要邻里友好相处,共同打造和谐气氛,享受美好生活。【简 讯】1、6月5日至17日,全馆职工到云南学习考察,开阔职工视野,拓展办馆思路,更新服务理念。2、6月20日至21日,李金龙馆长参加北京市公共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编辑: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图书馆宣传辅导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教子胡同8号邮编:100053电话:(010―)电子邮箱:页30 字数16263
发布日期:
本站访客总数:3978477人
地址:西城区教子胡同8号 &&联系电话:010-
版权& 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图书馆 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