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天天向上续。(1)以七天为周期,连续学习三天能力只不变,从第四天开始至第七天每天能力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
我的图书馆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
作者简介:董洪涛,男,1971年6月生,山东威海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导师。精通英语, 熟练掌握日语与韩语于专业应用。早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于1998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硕士学位。于2001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曾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针灸国际教育工作,曾在苏州俞氏药业有限公司任职新药研发部主任,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后来在广西中医学院从事针灸国际教育以及临床工作。2005年曾受邀到欧洲奥地利、意大利等国进行学术活动。硕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防治脑和老年病。近年来,在针灸以及中医药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面多有开拓。擅长应用针灸及中医其他疗法治疗各种急症、重症以及疑难杂症,并逐步完善急症头针医学的理论研究。擅长针灸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多篇。对于《伤寒论》的研究非常深入,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各科病症。从事针灸国际教育研究多年,完成相关课题多项。具有敏锐的科研思路、创新的科研思维及较强的科研能力。作为主要负责人,已经承担并完成部分科研项目,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3年项目:电针对痴呆大鼠海马长潜伏期长时程电位增强的实验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03年项目: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01高校科研资助项目“针灸对痴呆大鼠海马LTP影响的实验研究”,等。另外,主持了2004年度广西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及2004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中医药国际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方法等。近年来,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五十篇。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
董洪涛序:
不少人有疑问:当前,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选择中医呢?中医不是远古时期的医学吗?也能治疗今天的病吗?
&现代医学发达并不意味着天下无病了。相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的种类以及患病的人群反而越来越多了。
&选择中医是为了让不病的人更健康,让有病的人能早日康复。选择中医,选择的是疾病康复的方法与途径,选择的也是一种人生态度。选择中医不仅可以找回健康,更可以让我们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我们的人生更快乐,更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中医非常有价值。
&现代科技在飞速发展,各种新药不断上市,大型医用机器设备在不断创新。看上去科技应该为人类带来了健康。但请问,当前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更健康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科技只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让各种慢性病患大量增加,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病种。事实上,现代科技并没有减少疾病,反而让各种慢性疾病更普及了。几十年前并不常见的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病症现在却是越来越多了。
&科技固然能带来生活的巨大方便,但科技也带来了无尽的病苦,却无力让我们更健康。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执着于科技呢?传统中医在预防及治疗慢性病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中医也擅长治疗各种急性病症,这里不再铺开来陈述),为什么不选择中医呢?选择中医,让我们远离各种慢性病症;选择中医,让我们的人生多些阳光与幸福。这也是我不断创作以“选择中医”为主题的微博的原因。
&我大学所学专业是中医。越是深入学习中医理论,越是反复从事中医临床实践,我越是发现,中医了不起!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的时代,中医显示出了强大的临床治病能力,中医让许许多多现代医学不能治愈的疾病获得了彻底的康复,中医可以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症的发生,中医建立了一种合理的生活工作方式,从而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可以说,中医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保健养生及防病治病的医学,中医是全人类未来赖以解除大量慢性病痛的金钥匙,中医也代表着将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可惜的是,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中医,甚至有的把中医视为迷信,视为跳大神。中医当前还不是主流医学,甚至被迫在现代医学的角落里勉强生存。越是遭逢这样的恶劣环境,我越要鼓起宣传中医的信心与勇气。我相信,中医的发展无限光明,中医必将会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主流医学。
&网友李飞跃老师曾经花费不少精力把我的微博整理成了合集,从第一篇开始,按时间顺序,分几个大类进行整理。我是从日开始在新浪微博开始创作的,一直创作到今天,中间未曾有过停顿。李老师从我的第一篇微博开始一直整理到日,其间分了四个集子。其第一集是自日至日,第二集是自日至日,第三集是自日至日,第四集是自日至日。前三个微博集我都分别分篇发表在了我的新浪博客里,并且,我也把三个集子合为一个文件,放在我的微盘里,以方便读者下载阅读。现在准备发表的是第四个集子,这篇序言也因此而作。
&李老师来信说:“今年上半年的微博,用了快半个月的时间,终于给整理出来了。因为最近事忙,迟了好些时间,请见谅。整理难在分类,截然的分类是困难的,只能是近似为度。因为不能截然,所以会有一些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栏目里,乃不得已而为之。此次为一些新内容增加了些分类,如:按摩、药酒疗法等,以便于查找。
&其实我们这些非中医专业的人能自觉地热爱中医,是因为有过太多的经历和挫折之后的一种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并不“主流”。关爱生命,终该还是以人为本;人乃大自然之子,顺应自然,不以好听的名义行不义之为。是故,人应该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回归淳朴,努力使之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和有益于大众的人吧。
&学医是需要信仰、韧性、悟性和发愤的,但自己一介业余,能游走在中医的边缘也很好,至少以理念立身处世,不至于走偏和被五花八门的假象所迷惑蒙骗,所以,应该再次向董老师表示敬仰和感激的。
&匆匆写来,或有不妥,请多原谅。后学李飞跃敬上,”
&李飞跃老师不是中医专业的,但李老师愿意花费精力为我整理微博,在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也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并且愿意每天守住我的微博的各位读者。您的支持让我不断进步,您的鼓励给了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与勇气。我也曾经发愿,此生此世对中医不离不弃,我将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以“选择中医”为题的微博与博客文章,我也期待着更多的朋友愿意选择中医。
&我几乎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因为我的努力,病人可以更快地康复,我为此而自豪。中医不是只有中医专业的人才能运用的,每一位热爱中医的朋友其实都可以学习中医、运用中医。其实,中医不仅仅是医学,中医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理念,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董洪涛,于因斯布鲁克,时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一)
有些“科学粉”顽固地坚持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超然的中立的知识,认为只有人类能认识的、能控制的,且能通过预测检验被认识的才是科学。虽然这种观点让科学披上了“客观”的外衣,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工具论与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批判中医,否认中医的客观性。
有些人不相信中医,并不是他们不能相信,而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抵制中医的概念。他们被数理化教育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为概念所构建的中医其实正好完美地阐释了人与天地的和谐关系,看不到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现实。由此他们排斥中医,进而认为从事中医的都是骗子。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吵与论争,一直不绝于耳。一方面一些中医人自己也认为中医不科学,所以要搞中医科学化;另一方面中医临床有效,事实胜于雄辩。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呢?我认为中医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是未来的科学,但不是现在的科学,实在是当前科学的水平还十分有限,认识不到中医的科学性。
近年来中医界走了一条“科学化”的道路。忽视取类比象思维而搞中药的成分认证;把某方与某病相结合,研究方剂在大白鼠身上的疗效;从声光电等物理学来分析经络穴位等等,将中医的概念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研究,采取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结果把中医搞得面目全非。
生病了,去医院看医生,做做相关的化验检查,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耽误治疗。若同样的检查连续做N多遍,就有些过度了。一方面抽血、X光伤损健康,另一方面反复检查也让心理遭受折磨,这难道不是自讨苦吃吗?毕竟病情是否康复,还是自己的感觉说了算。
我们一般都认为治病需依赖药物与设备,而且越是高精尖端的设备,越觉应该能治好病。事实却非如此,一方面科技在不断发展,疾病谱亦在不断增加,而且疾病误诊率居然也增高;另一方面药物发展跟不上疾病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疾病其实是无药可医的。因此,治病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扶助正气才是治本之道。
日,一群妄人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反中医大会;而1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成立典礼召开。时隔两天,一缕是反中医的势力,一股是传承中医与国学的能量,正逢传统文化复兴之盛世,以中医为媒介,引起正邪交锋。我发誓将毕生以中医为己任,而邪魔当道,我自知其任维坚。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医有着两千多年的传承,至今余绪未绝。当前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与医学的挑战,但中医的根仍在,并且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道统不绝,华夏可续!中华道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源头,面对西方野蛮征服文明的催陷,有良知的中国人必然会爆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复兴信心。
有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妄图消灭中医,其或出于经济利益,或受骗于西方意志,或心存民族虚无主义,或忽视祖宗的智慧,总之,以打杀中医、诬蔑传统文化为己任,其心可诛。中医扎根于文化,服务于病患,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磨砺,而愈发显示出其强大的活力。想消灭中医,无异于举火焚天,终将自熄。
我们祖宗传下来许多宝贝与智慧,可惜当前社会偏向于西方化。以中医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天地人相互联系的巨系统,是一门真正的大学问。由此,希望我们全社会对中医多一些重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多地从先哲智慧中感悟生命,汲取营养,既可维持自己的健康,又借以洞晓生命之道,领悟天地的自然法则。
到年底了,忙忙碌碌的临床工作也暂停了,给自己一点空闲,静静地坐在茶台前,斟一杯茶,细细地品味一年来的收获与体会。所得有三,其一自觉越学中医,越觉有味,且其味无穷,乐在其中,竟至欲罢不能;其二一年来不断读书临证,临床经验有所提高,医术亦见进步;其三圣贤的教诲牢记心头,努力实践之中。
一年来有努力,有汗水,有收获:写了不少微博与博客,传播中医正能量,既宣传了中医,也得到了支持;夏天阳气外浮,经常在阿尔卑斯山骑车锻炼,流了不少汗,也晒得皮肤黑了;读了一些书,有中医的、文学的、历史的,读书写有笔记,让平淡的日子多了许多亮色;治了一些病人,病人恢复健康让我也感欣慰。
心主神,内藏君火,心神即君火之明,其中含有君火的能量。因此说,美好的祝福是有正能量的。借此新年开年之际,我衷心地祝福所有的病人都能早日康复,祝福读我的微博与博客的网友们都幸福快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医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接受。并且,我也感谢一直关注并支持我的诸位网友。
中医有疗效,这是中医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余续不绝的原因。但中医并非万能的,医圣仲景自己也说,其所著《伤寒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有人吹牛:“我有100%把握治愈任何耳鸣,不会复发。疗效全世界独一无二。”有某街边小报:“专治医院治不好的病。”我认为都属虚妄,完全不可信。
一说起看病,大家普遍的观点是应该找医生,因为医生的专业就是医学。但想过没有,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完全依赖医生,不见得能治好病,若想康复,还需靠自己。一则疾病源自长期以来错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只有自己重视养生保健,才是康复的必要保证;二则让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这是康复的最大依靠。
长沙郡属古荆州之域,后汉末年张仲景曾任太守于此地,后归刘备所辖。长沙为湖南之襟要,南出以控百粤,北视则窥中原,西向可御巴蜀。今年春节回我夫人老家茶陵,其县即属古之长沙所管。县西有茶山(即今之云阳山),以陵谷间多生茶而命名;县南有白鹿原,相传炎帝(神农氏)葬于此地,今修有炎帝陵。
多年来我多次去湖南茶陵,访问了一些当地人,也参观了炎帝陵、米江书院、云阳山、茶陵一中等处,努力查找有关张仲景的资料,却很遗憾地发现,已经没有人了解关于仲景的任何信息了。当地政府引以自豪的是茶陵出过的宰相李东阳、民国政府主席谭延凯,以及写作《茶经》的陆羽,却不宣传张仲景,殊为可惜。
收到这样的来信,十分开心:10月份给你写信,询问治疗口腔溃疡一事,你推荐我用半夏泻心汤试试,我用了一段时间,至今没有复发,衷心地感谢你。另外,在冬季我的手一个热,一个凉,看你的《选择中医》试用半夏泻心汤加附子,今年冬季两只手一直暖暖的。愿你传承中医、宣传中医的中医梦,发扬光大!!!
河南南阳是张仲景的故乡,但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却是在长沙郡(今之湖南茶陵一带)写成的,仲景在工作之余即实践医术,为人民治病。并且,炎帝神农氏也在茶陵周围的山区采药,后世集成《神农本草经》。由此推之,茶陵一带应该最适合于用经方。医圣仲景曾经在此地著书行医,此地当以仲景为殊荣。
中医肇自圣贤,应验天地于人,其理微奥,其术精绝,能全生导气,救危扶困,拯民仁寿,济羸获安。流传至今已数千年,而余绪未绝,实吾华夏苍生之福。奈何斯世中医凋瘁,理法沦失,西学东渐,国故荡灭。吾辈心忧中医,徒然唉叹。故欲尽平生之志,探赜索隐,实践斯道,起疲废,振既衰,畅医理,育人才。
有病人说,发烧若去医院,哪个医生愿意针灸呀。的确,当前医院治疗发烧多是用抗生素,这是寒凉的,会伤损人体阳气。阳气一虚,即无力攻邪,邪气自安,也就不会发烧了。这样的所谓退烧其后患不小:一则邪气仍留滞于体内,成为大病的种子;二则寒凉伤阳,导致体质下降,更易外感邪气;三则渐成三阴体质。
有些人批评中医,说现代科学都如此发达了,中医还从故纸堆里做学问,这样的老古董脱离了科学,应该被取缔。其实,这些人不懂中医,既不明白中医理论,也不了解中医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中医要复兴,与现代科技毫无关系,反而需要从秦汉及以前的古书里找智慧。越是回归古中医,越能找回中医的根。
我坚持认为:中医的复兴必需回归古中医。而且,我在写作每条微博时也一直坚持把这个思想贯穿其中。中医的灵魂不是现代科学,是中国传统古典哲学。中医产生于古代,中医的根也在古代,所以,要找回中医的根,就要研究先秦文化。中医将来必将复兴,其复兴的也只能是古中医,绝不是结合了现代科学的中医。
中医是可以分享的。近年来我努力把自己学习中医的心得与体会写成微博与博客,与诸位同道分享。而且,通过分享中医也让我更快乐。我认为,中医绝不是封闭的,也不是自私的,试读历代中医著述,大医们把他们一生对中医的体悟毫无保留地写在书里,使之传承到我们手中,这样的精神我们要继承,还要发扬。
中医是用来治病救人、解除患者苦痛的,不是用于卖弄口才,人前吆喝的。因此,我反对那些不负责任编造中医理论的人,也反对明明学得一身救命的本事,却只看别人笑话而自己偏偏不动手的人。我希望所有的中医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宣传中医,大家齐心协力,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从而从中医中获益。
何谓“名医”?从字面来看,一个时期及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即是名医。名医多应医术高明。古住今来名医很多,如张仲景、孙思邈、叶天士、李可、邓铁涛等。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有些“名医”并不一定医术高超,也可能名不符实。若只呈口舌之利,卖弄文才的,或许也能成就医名,但却属沽名钓誉之辈。
何为“明医”?所谓“明”,《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老子》认为“自知者明”。因此,明医当是上工,其医学技术精湛,治病思路清晰,能够预测病势,且不懈自我进取。明医临证治病时,能在溯因、辨证、论病、施治等多方面识见高超,疗效显著。也就是说,“明医”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医生。
今年春节回我夫人的老家湖南茶陵,我感觉到:中医的前途非常光明,因为中医正在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医,并且愿意接受中医。我认为:中医的振兴不仅仅需要国家制订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政策,更需要在民间努力推广,让广大老百姓愿意用中医的方法看病。只要中医在民间不倒,中医的根就不会倒。
近三年来我共创作了3600多条中医微博。每条微博都源自我的读书、临床与思考。我每天都沉浸于中医的氛围之中,因此,写微博时从来不必担心没有灵感。我努力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在140字之内表达明白,写作的过程中要反复字斟句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整理自己的思想的过程,我享受这样的过程,并乐此不疲。
有网友感叹:你身边的人多幸福啊!如果日后女儿喜欢学中医就好了,嫁个明中医也行,起码不用似我,落得一身病。——我自己的体会是:学好中医,既可让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朋友的家人健康,又能救济天下苍生,而且,还能让自己不必忧虑健康。喜欢中医的朋友不妨找个中医人结婚吧,省得自己辛苦了
经常有患者来电话,说是疼痛明显或有其他不适,人又在外地,问我怎么办。我只能建议去当地医院就诊,但时有病人说:不想去医院。我问为什么。说如果进去了,就可能出不来了。而且大量抽血检查太折腾人了。我想,有病痛入医院治疗本是天经地义,病人却不敢进医院。若医院如此经营,是不是有些变味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坚持写这么多中医微博?为什么呢?我的答案很多:因为中医有趣;因为进入中医的殿堂后我欲罢不能;因为中医带给我太多的快乐;因为我想传承中医;因为中医尚未成为主流医学;因为中医还不被社会所认可;因为发展中医是我以及我的选择中医团队的责任,因为我想用中医帮助更多的病人......
今日诊治一不孕女病人,伴周身不适,精神郁闷,月经不调等,去医院检查却未见异常。病人非常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查不出问题呀!我说,查不出问题不是更好嘛。难道非要查出问题您才会高兴吗?查不出问题,说明只是功能性的失调,是机体的脏腑功能暂时不平衡了,好治。若真要查出问题,不见得能速效呀。
曾有某专家预言:由于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中药就无法挽救了。最近有这样的消息:国家花几亿资金在黄河以南某省份进行中药的转基因研究。呜呼哀哉!若这消息属实,这是要彻底毁掉中药呀!中药被毁,中医也必将走向衰败。
有某医生吐槽:“我给你做全面检查,你说我是过度检查,牟取暴利;我给你省钱,当某个病没检查出来时,你又说我玩忽职守。”的确,医生顶着巨大的压力与风险为病人服务。我想,如果医生多一些“大医精诚”精神,或许能得到病人的理解;反之,病人若能给医生多一些体谅,也会让医生有更多的工作热情。
收到病友寄来的喜蛋,并附信:去年曾到您的工作室调理过身体,经过针灸治疗,我们自身状态都有恢复,回来后不久便自然怀孕了。感谢您的真诚祝福,我们家的女儿出生了,很健康,送上一份喜蛋表示感谢!感谢有缘认识您,感谢您为中医做出的贡献,有机会一定当面道谢。——收到这样的礼物总是心中暖暖的。
我曾收到网友的此类问题:治不孕您有把握不?癌症患者找您治能保证不死吗?您能用中医代替手术治好子宫肌瘤吗?——说实在话,我在心里真想直接说“没有、不能”,这样我可以不必承担医疗失败的责任。但静下心来,我又考虑到病人已经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求医无路,彷徨无措,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理解。
有人问:既然中西医各有所长,那还总叫人选择中医?辩证客观些吧。再读微博评论,有网友这样鼓励我:遇到中医之前我孩子经常生病住院,医院里满是打吊针的孩子,现在对中医有了认识,恨不得跑到医院里告诉那些心焦的家长们,可以选择中医,让孩子别受这些无谓的苦了。——所以,我还是要继续推广中医。
近三年来我不断创作中医微博,估算一下约有五十万字。微博的资料源自我的临床、读书、思考以及平时的灵感。我主张每位中医人都可以试着创作微博,因为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中医修养的过程:一则可以锻炼纯中医思维,把天地变化与人的生理病理结合起来;二则又能把每天的收获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有朋友问我,你每天见这么多病人,有的病情沉重,你烦不烦、累不累呀?我回答说:累是有一些,但却不烦。虽然工作一天之后身心疲惫,腰酸背痛,脑中沉沉,但我感觉很快乐。因为我喜欢中医,我为能帮助病人而开心。每天都看着或听着病人因我的努力而症状缓解,这让我有幸福感。我想人生幸福莫过于此吧。
有网友说:每天看您的选择中医微博成了习惯,而且慢慢地喜欢上了中医,自觉身心都有改变,现在每天过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我一朋友告诉我,他的微博里只关注了我一个人,每天在上班或下班的地铁里读我的微博。又有网友说:读您的微博让我心平气和。——我很高兴,我的微博能够带给您开心与健康。
癌症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西医是主流医学,一般情况下病人都会选择西医。我在微博及博客里推荐中医治疗癌症,有人说:就算是你想用中医治,但病人和家属也需要有信心同意才行,否则病人也会疑虑,甚至转诊。的确,癌症死亡率高,明哲保身是最好的方法;况且治疗癌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医患共同努力才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医是相当神秘的存在,甚至与封建迷信挂钩。有人疑虑:当前不是有西医吗?中医有存在的必要吗?我的微博及博客以选择中医为题目,我努力通过文字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中医?中医能干什么?为什么要选择中医?如何选择中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并享受中医。
我所发布的“选择中医”微博多是随手所记,随心所想,随证所悟;或理论探讨,或临床病案,或养生保健;没有系统,没有条理,也没有结构。因此,请读者只把我的微博当成小段的随笔,偶尔有心,瞥上一眼,得片刻的闲暇即可,万不可当成严谨论文来评论,否则您会失望的。且我的微博观点全部由我自己负责。
有人诟病,说我的微博所谈观点前后不一。因字数受限,每段微博只能谈一个问题,且没有办法兼顾问题的全面性。对于中医来说,这关乎生命与健康,最要不得似是而非。由此,我特别强调,我之所以创作“选择中医”微博与博客,其目的是与同道分享我的学医体会与收获,却不是要读者直接按我的药方取药治病。
我在微博里与大家分享了一些药方,其中多是我的临床常用方,且多有明显效验。有网友费心把其中的所有药方整理了出来,而且,用不同颜色作了标注,十分方便查找。我之本意,在于与诸位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交流我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借以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中医。
反中医者有这样的论调,列出来给大家开心一下:珍爱生命,远离中医;中医是唯心的;中医就是跳大神;21世纪科学都这么发达了怎么还有中医;凡病都有自愈性,中医有效都是运气好;信中医的都是邪教分子;中医都是大骗子;中医不倒,国家不兴;中医就是迷信;老外比较好骗,所以中医跑到了国外混;等等。
今日诊治一慢性病患者,他非常忧虑地说,已经做了好多检查了,但怎么查也查不出来,怎么办呀?我说,查不出来你还担心,这是好事呀。若查出病来了,您难道会开心吗?有时见病人带着数厘米厚的各种检验报告或者数十张MRI片子来诊,我就问病人,您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检查,但还是没有开始治病呀。
有人问,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很高,难道这么高的技术,也会伤阳气吗?我认为,不管多高的技术,毕竟是手术,要切割机体组织,手术即类似于外伤,必然会伤损经络,导致血瘀,况且麻醉亦伤督脉阳气。因此术后需重视养生,忌食动风动火之物,以免引动风火,郁于皮下,导致刀口局部发红发痒。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医开始创作微博,把自己的理论思考、临床收获、读书心悟以微博的形式公开。我自己也勤于耕耘,围绕“选择中医”这一话题多所创作微博,三年已积累近五十万字。有学者对中医微博提了几点建议,甚好。一是要有问必答,注重信誉;二是持之以恒,不要虎头蛇尾;三是原则明确,指导为主。
有人认为:不要纯中医,要中西医结合。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中医是五千年智慧结晶,西医又何尝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呢,何必孤立,多一门手段不是更好。事实上,当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不过是挂中医的羊头,卖西医的狗肉。比如,看到炎症就是火热,即用清热解毒中药,如此结合能治得好病吗?
不少人相信:看病要去正规医院,医院越大越好。因为正规医院的医生水平都高。医院越大,其实力越强,先进的机器设备越多,治病效果越好。事实上果真如此吗?我相信,看病看的是医生,效果如何全凭医生的水平高低,与机器设备又有什么关系呢?若把看病当成看设备,那要医生干什么?只负责开检查单吗?
朋友跟我说,你宣传中医,这是好事,但当前毕竟西医是主流医学,若某癌症患者因选择中医而病情恶化,人家认为是中医惹的祸,您怎么解释呢?我说,中医能治大病,已经被两千多年来历代医家所证实。我自己也有一些治疗大病的医案。若顾惜身命而明哲保身,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又如何直面“大医精诚”呢!
随着现代物理、电子、机械、材料、生物等学科的发展,结合人体解剖与生理病理学,人类发明了各种诊疗设备。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或延伸了医生的双手与双眼功能,既可帮助诊断,也可用于治疗。但医学研究的首先是活着的人,而不是死的机器,医学不应该完全摒弃人的心理与情绪,把人当成机器来修补。
微博里有人问:给个治某病的药方吧。有人答曰:医生的药方都是保密的,怎么可能随便送给你。的确,有些中医或有一技之长,但只传儿女,不传外人;有些中医只给病人中药,甚至是药粉,却不给药方,说是祖传。其实,最好的药方即是经方,仲景公开了,这些人却不珍惜,反而守着自己的祖传秘方,殊为可笑。
生病了,是选择中医,还是选择西医呢?我们先要定几个标准:一则,选能速效的;二则,选不伤正气的;三则,选一劳永逸的;四则,选不伤害身体各器官组织的;五则,选治疗痛苦小的;六则,选方便简易的;七则,选便宜的;八则,即使暂时治不好,先选非伤害性的;九则,选不留后遗症的。您将如何选择呢?
生了大病,许多人都首选西医,因为西医是主流医学。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西医不能包治百病,这是事实。有的病人坚决依赖西医,至死不悔;有的病人则尝试选择中医,冀求更好的疗效。如何选择的背后,是病人对于某种医学的信念,而信念源自对其医学理论的理解。我们的健康十分宝贵,一定要慎重选择。
以前,生病了人们会说,找位大夫看看吧;现在,生病了人们会说,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大夫的意思是面诊一下,开个药方吃几付,把病治好,至于是什么病倒并不十分关注;而检查一下的意思是用医院的机器设备查查自己是什么病,以免心中担忧。医学在进步,人们的观点也在进步,已经不满足于只治病了。
生了病,大家都会去医院治疗,但应该先去哪个科室呢?若是大出血、大失液、刀枪伤、车祸、骨折等,应该挂急诊的号,但若是常规的疾病,或是急性但没有生命危险的病,我建议不妨先去针灸科。针灸可以速效,可以让病人马上缓解痛苦,而且不需要过多的花费。我希望各地医院针灸科都有几位医术精湛的明医。
脑内良性肿瘤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以颅咽管瘤为例,上网一查,手术是首选,而且是国内各大医院的官方观点,手术死亡率为6%,10年生存率达60%,复发率为25%左右,且不提术后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我曾治疗过颅咽管瘤,针灸配合汤药,疗效确切。我只是想说,若不懂中医,就不要建议病人首选手术。
病之可治不可治,除与病情轻重以及医生医术高低相关之外,还有病人的心理有关。曾有某村妇,大字不识,被诊为肺癌,家人悲痛不已。她却认为肺癌是小病,根本不在乎,继续在农村喂鸡养鸭,三十年后至89岁才去世。有网友说,肿瘤转移了就是死症,我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因为他忽视了病人的康复信念。
不管什么样的肿瘤,若是上网一查,多是首选手术。西医认为一刀下去,肿瘤不见了,就是正确的治疗。但医者父母心,若不懂中医,何不这样说:就西医的观点来看,首选手术。这样也可以给病人留下其他选择。况且,很多时候手术并非首选。我认为,手术永远是最后选择,首选的应该是包括中医在内的自然疗法。
有人描述形形色色的中医:有的诊断后说此病中医不能治;有的根本不诊脉;有的稍问症状即直接开检查单;有的开完中药开西药;有的稍遇大症重病即劝病人马上找西医;有的中医若自己家人生病了即建议用西药;有的在课堂上讲中医,去了医院又用西药治病;如此之类,不可胜数。这些人最缺的是对中医的信心。
有这样的病人,男孩,反复发烧,其母亲常带病人去挂水。查其舌质偏红,但润滑,内有郁热,当清热与解表合用。其母亲说这是阴虚,为什么不按阴虚处方。我细加解释,仍不听。竟然处方也不要而自行离去。也有这样的病人,来治糖尿病,但有腹痛,我说要先调中焦,再降血糖,病人坚持先降血糖,亦舍方而去。
医者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治疗的病人终于康复了。每天临证时,见到病人慢慢地好转,亦足以开心一下。而若病人仍未见好转,则会心情郁闷。我想,医生为什么长寿,应该与其高明的医术相关吧。因为医术精湛,可以救活许多病人,而每位成功治好的病人都会给医生带来快乐与幸福,这样的感觉足以助人长寿。
从佛法来看,许多病是属冤业病或业障病,而不仅是生理病。医学的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治疗生理病,因此,有些病医学治不好。有人认为,这很正常,病人要从自心及佛法上去治病。但我认为,之所以治不好病人的病,不应该把责任往外推,医生还是要努力提高医术、医德、修养与层次,以尽最大的可能帮助病人。
我想,医生存在的唯一目的即在于帮助病人,而帮助病人不仅依赖医生所掌握的精湛医术,还包括其高尚医德、人格魅力、学识修养以及其所带给病人的正能量。医学追求的不是治不好病时给病人的各种解释,而是绝对的疗效。舍弃疗效而分析任何其他原因,都不是一位真正的大医所应该执着的。——愿与大家讨论。
对于病人来说,谁不想早日康复。对于稍微有些医德的医生来说,哪个不想把病人马上治愈。医患的目的本来就是一致的,因此说,也不该存在复杂的医患关系。之所以医患关系变复杂了,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则,病人希望医生各各都医术通神,而医生做不到;二则,医疗产生金钱利益,这会影响医患关系。
网友发来这样的话:如果病治不好,作为医生,确实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术。而病人呢,也应该始终从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方式找原因,而不要苛求医药。这就是内求之法。——如果每位医生都心存“大医精诚”之志,如果每位患者都愿意内求自心,我想,疗效会更好,医患关系会更和谐。
有人问我,你治不孕吗?我说,治。又问,需要抽血查激素吗?我说,不需要。又问,你不看检验报告,怎么治好病呀。我说,我用中医,不需要观察激素的变化。又问,那你根据什么用药。我说,我用中医辨证,有望闻问切四诊就够了。又问,吃了中药还要抽血化验指标吗?我说,完全不必要,怀孕了就是硬道理。
经常遇到有人生病,明明病情不重,却一定要选择住院,其原因是住院可以报销更多的医疗费用。诚然,医院是治病的地方,有病去医院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医院也是病气最重的地方。若只是小病轻病,建议尽量不要住院,虽然可能会多花点钱,但至少可以避免过度医疗,可以少接触病气。再者,若能重视养生更好。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疾病呢?借用伟人的一句话:战略上要藐视疾病,战术上要重视疾病。只有藐视疾病,我们才不会被疾病所吓倒;只有重视疾病,我们才会选择正确的适度的治疗,而且才会重视养生、向善、学习中医。面对疾病,我们要有坚强的康复信念。或许疾病会打倒我们的身体,但打不倒我们的精神与意志。
住在医院里,听着病人痛苦的呻吟声,看着病人被疾病折磨得精神萎靡,甚至瘦骨嶙峋、面色晦暗,又会不断地见到死亡。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健康教育机会,让我们恐惧疾病,开始珍惜健康与生命。既然已经住进医院,在治病的同时,不妨多观察身边的病人,或许我们会更重视养生保健,这也算是格外的收获吧。
近年来,我努力创作中医微博,希望读者读我的微博能有所收获,可以体会到我学习并从事中医的心态与精神,并且,其中有我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有我对中医理论的思考、有我从事中医临床的病案与收获、有我读书思悟的心得、有我对于生活及养生的一些观点、有我从事中医并日日精进的历程、有我不懈的努力。
我的微博数量很大,在此提出读我的微博的几个方法。其一,随意浏览,偶尔关注一下。这可以大体了解一下中医,可以学点中医治疗大病的理论与思路。中医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我们偶尔学习一点,亦能有所收获。况且,健康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与生命,完全有必要关注一下中医。
读我的微博的方法,其二,可以每天跟着我的微博读下去。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在在处处,唯有中医。每天或临证,或读书,或思考,或讲课,总不离乎中医。因此,时时都有心得体会,整理一下也就成了微博。若能坚持读我的微博,可以了解我的中医收获,并能与我一起进步,况且,您的关注也是我进取的动力。
读我的微博的方法,其三,我努力创作微博,我的微博数量亦近4000条。且我的微博完全围绕着“选择中医”这个主题,或谈读书,或论养生,或写医案,或用汤药,或有针灸,或勉进取,其内容博杂,范围亦广。读者可就某个题目搜索。比如,可搜某个节气,了解我对节气养生的认识;可查肿瘤,看我如何治肿瘤。
读我的微博的方法,其四,可以按分类读。感谢数位网友的辛苦工作,我的微博有几个分类,或全部分类,或只就针灸医案分类,或药方分类。我把这些分类都放在了我的博客中,亦可从微盘下载我的微博分类集。分类之后,我的微博更有可读性,且把相同的专题合在一起,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对某个题目的完整观点。
读我的微博的方法,其五,我努力在微博评论中回复网友的问题。有时我在微博正文中没有谈到的观点,或者在微博中没有写出来的某个疾病的治疗思路,或许在微博评论中可以找到。再者,网友的评论非常精彩,既可以补充我微博的观点的片面与不足,又充满正能量,因此,读我的微博时不妨关注一下大家的评论。
有人问,能否推荐某地的好中医。我认为,所谓好中医是相对的,只要能治好病,即是好中医。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同,同样的医生其疗效必然有所不同。岂不见缺医少药的农村,赤脚医生亦是神医;而名医济济的大城市,专家学者教授扎堆,病人却找不到好中医了。所以,我相信好中医处处都有。
我在创作以“选择中医”为主题的微博时,尽量让每条微博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虽然不能兼顾问题的各个方面,但争取让读者从每条微博中都收获一点信息。我深知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了解中医,即使小小的感冒发烧仍去选择挂水。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进而关注中医,必要时选择中医。
受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朋友愿意接近中医。近日朋友来访,打算让其孩子报考中医药大学,且就近跟我学习中医。诚然,学习中医利益极大,拥有一身高明的医术,上可孝敬父母,让家人免除生病之忧,下可救济病患,中可让自己健康长寿,并且,还可培养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态度,可以借中医以悟天地自然大道。
读我的微博的方法,其六,可结合我的博客文章一起读。近年来我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对某问题的看法以及我从事针灸及汤药的临床收获写成了不少博文。博文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任意发挥,方便把问题的方方面面解释清楚,因此我的博文可以补充微博的不足。另外,我把网友帮整理的微博集亦分篇发在博文里。
受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朋友愿意接近中医。近日朋友来访,打算让其孩子报考中医药大学,且就近跟我学习中医。诚然,学习中医利益极大,拥有一身高明的医术,上可孝敬父母,让家人免除生病之忧,下可救济病患,中可让自己健康长寿,并且,还可培养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态度,可以借中医以悟天地自然大道。
有人说:发那么多微薄,也不见你公开一个治疗疾病的药方,你要真是好中医,就应该多提供点良方出来。——为便于更多的人理解我发微博的目的,在此回复:一则我曾经在微博、博客以及《选择中医》一书里提供了不少药方;二则我想把我学习中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虽是理论或医案,但自认为比药方更有意义。
有人瞧不上中医,认为中草药根本就没有具体临床实验依据,而且国际上也不认可中医!——说这样的话,或者是不了解中医,或者是受了庸医的蒙蔽,亦或者是存心不良。一则,两千多年的中医病案多不可胜数,况且,至今仍有大量的医生在从事中医的临床实践;二则,中医有没有效果,何必要外国人来认可呢?
因为微博,我们可以分享各自的中医学习心得;因为分享,让我们开阔思路,提高医术。我感谢支持并关注我的网友,感谢与我探讨中医观点的网友。我认为,中医内涵博大精深,每个人受认识的局限其所领悟的观点亦自不同,因此只要有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对是错,需要临床验证,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中医了不起,不但能治病,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即“治未病”。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些中医知识,不一定帮助他人治病,但可为自己“治未病”,让自己健康长寿。而且,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中医既不需要任何的设备仪器,也不需要建个医院,生活中处处可以应用中医。学习中医,就要让中医贴近生活。
有些人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排斥一切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思想文化,身为黄皮肤的中国人,实在是可悲可怜可叹!!!他们瞧不起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特别喜欢妖魔化中医,认为中医就是保守封建,是迷信,是伪科学。他们经过多年数理化教育的洗脑,相信只有西医才是科学,甚至迷信西医,认为西医能包治百病。
对那些排斥中医,甚至污蔑、诋毁中医的人来说,何不静下心来读读中医经典,认真琢磨一下中医的理论,对比当前的医疗现实,客观地分析一下到底中医有没有优势。若非中医影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就是根本不懂中医,只是跟着胡乱叫嚣,人云亦云而已。何不给中医留条发展的道路,也给自己留个健康的机会呢。
今日朋友说到,某西医医生对中医感兴趣,跟中医科主任商量想学习中医,该中医专业毕业的主任竟然回答说:中医全是伪科学,学那个干什么用!——中医之所以没落,我想与中医人的没落有关。中医人自己都不争气,中医如何能够崛起?有幸的是,毕竟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的高明,且愿意学习中医。
与西医相比,中医处于劣势,所以中医要自强,最重要的是中医要提高疗效。之所以中医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除了外在的原因,主要是临床疗效没有提上去。如果每个中医人都能大规模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我相信社会对中医的看法就会完全扭转过来。中医之所以有生命力,也正因为中医能治病,且能治大病重症。
某网友说:反中医的人多偏激地攻击中医,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医,而且没有遇到高明的中医。若能遇到明医,且疗效卓越,相信他们也会相信事实的。——中医之所以没落,是疗效没落了。而中医要振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理论传承,最重要的还在于提高疗效。疗效是硬道理,是试金石,是中医生存的基本保证。
有网友说:医学发展到今天,临床医学的尽头还是西医,面对突发性疾病和出血创伤,中药几无办法。中医用劲儿用错了,中医只能在预防医学使劲,达到所谓治人于小疾。——这个观点我不赞成。中医不但能“治未病”,更能治已病。而且,中医不仅能治小病,亦能治大病重症急症。不妨研读一下李可老中医的书。
大家在微博里讨论中医,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这才是我创作以“选择中医”为主题的微博的初衷。因为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各人临床经验的不同,因此学术观点可以不同。正因为不同,所以才有必要讨论。我们讨论的原则是依理、依临床,没有必要作无谓的谩骂与人身攻击。若您实在讨厌中医,请不要关注我。
中医理论虽然古老,虽然难以被现代科学所理解,但中医是为了让人更健康的。我支持某网友的观点:所有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所以真正的医学都是一条路,那就是生命医学,?以人为本的医学,我既反对滥用手术切割器官组织,也反对不顾及生命危险选择不手术,这都有违于医学的本意。
有网友说:中医落后的根源在于对可推翻中医理论的证据视而不见,想尽办法文过饰非,跟宗教差不多。——我非常想知道推翻中医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我又想,当前的科学水平仍是形而下的器的层次,如何去理解形及形而上的道的层次的中医呢?既然不能理解,何谈去推翻。况且,中医临床有效的事实如何推翻呢?
我每天诊治大量的病人,并切实地实践针灸,越发地感觉到针灸疗效的神奇。尤其是急性病症,不管是疼痛、拘挛还是发热、血症等,针灸都有良效,甚至可以说针入症减。学习中医,一定要先学好针灸,实在是因为针灸可以速效,可以让病人在自己的手中立即缓解病情,其速度远远优于吃药、挂水等其他任何疗法。
若要反中医,首先应该无视中医的疗效,而不应该从中医理论上攻击。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用现代科学名词来解释人体与生命,古人创立了一套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等概念为主体的中医理论体系,这本未可厚非。但中医能治病,且有切切实实真真正正的大疗效,难道从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完全否认吗?
有怀疑中医的人问:为什么中医不能给出临床数据呢?当然能,中医临床有效,完全可以用数据说话的。但要求不能按西医的观点,用病症来分类,而是按照中医的思路,用证侯来分类。比如,凡是少阴阳虚证的,不管是关节炎、肿瘤、感冒、不孕、头痛还是腰痛等等,都用四逆汤加味,完全可以给出临床数据的。
有人误解了中医,认为中医保守,不肯变化。《周易》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易”就有变易之意,《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根据天地变化而自我调理。再者,当传染病流行时,中医亦变化出温病体系,疗效更高。中医讲“效必更方”,就是让药方适应机体而变化。但“天人合一”思想及辨证论治体系则不会变化。
中医是一门心身医学,中医不仅医治身病,更治心神。身病只是表象,是标症,心神才是根本。若根本不治,却拘泥于治标,虽得治愈,旋即又病,甚至百治难愈。治心,需病人配合。首在病人要有康复信心,要追求正道,要安定心神,然后医者或施针或用药,医患合力,而大病必然可愈。若见症治症,终非高明。
有人感叹:靠谱的中医实在太难培养了,这也是中医发展的瓶颈。能够快速复制的东西,推广起来才会有速度,这本身就很矛盾,又要好又要快。中医之所以难培养,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不合乎当前的数理化教育,因此显得另类怪异。为什么会有人攻击中医,不是因为疗效,而是因为不理解中医的理论,
私人定制是一种高档享受。因为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或特点量身准备的。推之,医疗中也有私人定制,一种是豪华的诊室,清静的环境,有医学专家全程服务等;另一种是按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症状等提供最合适的药方或针灸方,这也是一种私人定制。由此来看,中医才是医疗中实实在在的私人定制。
近年来我坚持创作以“选择中医”为主题的微博,至今已有4000余条。我借微博来宣传中医,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中医的神奇,进而了解中医、接受中医,最终能享受中医。微博有140字限制,因此写好微博并不简单,有时我需要反复思考,甚至要翻书查资料,并字斟句酌,以保证我所创作的每条微博都令人满意。
中医的根在民间,千百年来不管政府如何改换医疗政策,中医的根没有倒。但近年来受各种原因影响,中医大有在民间消失之势。毛主席曾对医疗卫生工作指示:以预防为主。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让中医在民间发展,这是非常高明的。中医简便廉验,最适合于民间,为何当前中医反而在民间萎缩了呢。
中医反都是科学粉,科学粉最相信事实。可是面对中医治愈肿瘤等大病的临床事实,中医反还是不相信中医,其理由有二:一则中医不可能治愈肿瘤,病人之前被误诊了;二则凡病都有自愈性,是我的运气好,所以大病不治自愈了。其实,我倒是希望我所诊治的每位大病患者都是被误诊的,而且都因我的好运而康复。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每天都让我充满快乐。病苦的呻吟声霍然而止;因疼痛不能活动的关节马上可以活动;虚损的病人即见面色红润起来;久病大病患者渐见康复;忧伤的面容出现了微笑;多年的不孕竟然生出了健康宝宝。如此等等,都让人快乐。感谢病人,让我收获了快乐,我也努力把我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病人。
我创作微博,以与网友分享我学习中医的收获与体会。在每条微博中我都尽量提供一点中医知识或我对中医的感悟,让读者有所收获。我的医术不是最高的,我还在不断读书、思考、临证、总结;我的文笔不是最好的,我坚持创作着微博及博客文章,且每天不断。我无意于追求名誉地位,只静心享受着我的中医事业。
中医的理论高深玄妙,目前的科学水平尚且无法解释。因此,有些人武断地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是迷信。但中医临床有效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面对事实,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而不是科学暂时解释不了就一棍子打死。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苹果落地应该是迷信,是伪科学,但大家也都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中医擅长治病,这是中医得以传承至今的根本。历代多有名医,或著述等身,或医名广传,其所以被大家所认可,关键在于能治病。当前政府重视中医,且名医辈出,但名医与明医,却是一字之差,实质不同。媒体可以让某医一夜成名,但媒体并不能让某医成为明医。在我看来,只有会治病的中医才配得上称为明医。
不少人报考中医药大学,我要问一句:为什么考中医呢?我相信答案会五花八门。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不要虚度大学时光。与其在多年之后去后悔、去抱怨,不如抓紧当下的时间,努力学习中医专业知识。某人五年大学蹉跎而过,毕业后却为了出国行医而努力补中医,殊为可笑。
中国两千历史上的名医,都是精研医理,勤奋读书之人,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明医是靠“祖传秘方”或者某某神方而成名的。当前却有一些所谓的“名医”,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宣传自己的“祖传秘方”,我想,其目的只在于打着祖宗的旗号谋利罢了。若有人相信这些祖传秘方,愿意花钱购买,或许是病急滥投医了吧。
中医存在两千多年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绵延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近百年来西方科学与西医东进,渐而占居中国的文化主流,我们的主流医学也变成了西医。按说,中医是国医,中医学院应该是国医学院,或简称为医学院;而西医属后来者,其学院应该称为西医学院。但现实的名字却有些雀占鸠巢了。
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完全拷贝自西方。大学教育的确可以培养出科技人才,但用于培养中医却不是最佳的。中医教育既需重视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亦需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因此,我主张恢复到传统的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以真正把中医传承下去。当前之所以庸医太多,与流水线式的西医培养方式当有必然联系。
对年轻学子来说,既然选择了中医,就要有勇于坚守内心操守的信心。从医可以谋生,但绝对不是赚大钱的工具,若有发财之心,建议赶紧改换专业。中国历代名医从来没有哪个是因为从医而成就巨富的。我相信将来也永远不会有的。因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试读孙思邈《大医精诚》,其大医境界,昭然若揭。
当前我们处于市场经济,从医的确会有不错的收入。但若欲发大财,建议还是从事金融、投资、市场等领域,既可赚钱,又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虽然从医成不了大富,但从医可以救人性命、扶危济困、行善积德、修养自心。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世界是最高尚的职业,没有任何事情能比挽回人命更值得骄傲和自豪了。
当前中医没落,因此要依赖年轻的学子们能传承中医,将来才有希望振兴中医。而培养中医栋梁之才,需要教师有中医的灵魂,而不是课堂上讲的是中医,临床上干的却是西医。我见过这样的中医教授,在课堂上公然说诊脉是做样子的、说中医不能治病、并鼓励学生考西医的研究生。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其实非常可悲。
临床遇到某病,虽欲努力找到合适的经方或时方,但有时总觉其方不合此证,于是仓促之间自创一方。此类情况相信不少临床医生都曾有过。且不说其疗效,只就临时创方来说,已经落入下乘。一则,仓促创方,其配伍必难合于规矩;二则,虽间有良效,但刻意创新,其适用性及可靠性亦难与千百年流传的方子相比。
林黛玉素患肺病,且有咳血;又因相思,午后发烧,呈现出一种艳若桃花的病态美;读其诗文,其情极悲,不忍卒读。中医认为:肺其志为悲,且悲伤肺。黛玉因肺病而易悲,久思又伤脾,土弱不能生金,导致肺气益虚,肺虚而益悲。由此推之,黛玉之所以体弱,所以早死,皆源自长期的负面情绪。
有人问,为什么中医没有治好林黛玉的病。我认为:任何医学都不可能治得好她的病。医学只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病人的心。即使暂时缓解林黛玉的吐血症状,却无法改变其长期的悲伤忧虑的情绪与心理,而这些负面情绪才是疾病恶化的主要因素。林黛玉的肺病如此,其他的大病、重病、慢性疑难病症也都如此。
中医是一门大学问,我认为学中医需俱备才、学、术、德,四者缺一不可。医术紧贴临床实践,是中医的根本所在,但必以医德涵养医术,医术才可卓绝;学者非有才华不能精专医理,才高智达是为条件,而必以努力为途径,非努力不能达于学识的精妙。四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最终又为医者心中之“仁”为核心。
夫百余年来西风渐盛,学校教育亦以西学为本,以致学者多贵西而贱古,中医自也不能幸免。更兼庸医行世,斯民已有废除中医之言,况复学术衰息之世哉。然天佑中华,中医不绝,代有贤者,著述未息。余倾慕前贤之学,志在中医,十数载努力,渐有所学,虽不能尽悟岐黄,庶几乎可凭此术以活人,亦平生之愿也。
经方最好用,也最难用。用好经方,不但可以治各种小病及慢性病证,还可以治大病重病。因此,我一直重视经方的学习与临床实践。今日下午与诸弟子讲《经方的使用技巧》,从经方的定义、经方的用量、学习经方的基本条件、六经的病位与病情、常用经方的使用指征、经方的分类、兼证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讲解。
病人经常会全家来诊,我临床中发现这样的事情:有时一家人效果特别好,有时却全家效果都很差。我琢磨其原因,应该是我的水平有限,正好此家患者全是我治不好的病;或许病人家庭里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心理,会影响疗效;或许还有些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饮食、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等;亦可能是医缘未到。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医院或专家治不好的病,反而在民间中医的手中痊愈。我认为中医理论渊微精奥,医者受学识与经验所限,术业或有专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都不影响其为良医。作为病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医生呢?最有名的或者最贵的不见得就是最合适于自己的,能让自己痊愈的才是最好的。
中医看病,一定要执着于中医理念,否则,即会掉入窠臼之中,影响疗效。一则,不必过于重视西医的病名,多从症状上分析,然后归纳证候,按证施方;二则,化验单、拍片等检查报告都可作为参考,但仍需以病症为主;三则,千万不要按现代药理学开中药,那相当于神父指导和尚念经;四则,重视心理疏导。
有某医说:经常有亲戚朋友发个体检单或者化验单来就叫开方,我觉得很郁闷,这样中医根本没法看啊,这些常识还需大家推广,大家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看病才行。——的确,中医看病要求四诊合参,不面诊很难精确诊断,至少要提供症状、体征、舌象与脉象才好。若拿个化验单要求开方,任何中医也无法开方的。
临床施方用药,一定要用中医的理论指导。若按现代药理学指导用中药,就会缩手缩脚,反会限制中药的疗效。比如:按现代药理学的研究,麻黄含麻黄碱,能兴奋中枢,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因此不可用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病症;但按中医理论,若其病人表现为项紧、恶寒、脉紧,属风寒表实证,则麻黄可用。
前贤的许多经典都是教人向善的。我们学习经典,接受经典,并按经典的要求去做,这个过程即是"内调己心"的过程。我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心先病了,身体跟着也病了。因此,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首先要先调自己的内心。若能按照经典信受奉行,坚持下去,则无病不可治。
余有志于中医,多所创作中医微博,至今已数十万言。有友人劝余曰:君过矣。岂不闻大言绝听,弦外希声,语多必失,言多有过,且顺其情,闲其心,享受读书与临证即是。奈何创作不休,被庸人所诟病哉。余曰:诚然,春升夏荣秋杀冬藏,彼四时者又无情之言也。夫医理愈辩愈明,若知而不言,又何益于中医哉?
已故名老中医陈慎吾曾提出“阴证机转”这一概念,他认为:少阳病有阴证机转,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转太阴出少阳。我在临床上反复思考,认为所有三阴病证都可能出现“阴证机转”。三阴病证多属重症大病,要想缓解病情,其关键即是根据正邪交争的不同层次,扶起三阴的阳气,使阳气足而祛邪外透,自阴出阳。
有人诟病中医,说中医报道的都是个案,不能作循证医学分析。这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医的特点。现代医学往往以疾病及治疗手段来做循证医学分析,而从中医来看,同样的疾病却属于不同的证候,按疾病来分析,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若按证候来分析,则中医有绝对的循证医学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伤寒论》就是最经典的循证医学。查其正邪交争的六经层面,按证用方,其效必如桴鼓相应。比如,若属太阳表实证即用麻黄汤,保证一用即效,经得起千万次的重复;若证见少阴阳虚,四逆汤定可见功,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早已验证过其疗效。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以及经方经得起任何循证医学的检验。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媾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当然会随天地变化而变化。况且,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有网友面对感冒发烧而矛盾,一方面感觉是受寒,却不敢用发汗的汤药,怕伤阴;另一方面,又担心会不会变成脑炎,不敢用热药。若不能就医,我认为感冒发烧宁肯用辛温,也不能滥用寒凉。岂不闻“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发汗之法,以辛温为主。若滥用寒凉,或可清热,但亦能伤阳,导致邪气内陷,其患不小。
中医首先是一种空间医学体系。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比如:月圆则人的血气旺盛,月晦则人的气血虚弱;再如,昼夜变化引起阴阳消长,人有生长收藏节律、卫气周行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等。月亮变化导致人有气血盈亏节律、月经节律等。四时变化引起人的生长收藏节律、脏腑主时节律等。
学习中医,最重要的不是中医的知识体系,而是其思维模式。若拘泥于机体的脏腑形态与气血津液等有形之物,而不能按时空观念理解中医,则会落入窠臼之中,亦会影响切实的临床疗效。有人主张中医就是医学,只谈病论药即可,不要把四时、天地、八卦、干支等概念引入中医之中,岂不知这样反而是阉割了中医。
中医是一门医学体系,其中的理法方药(穴)可以治病,可以养生,但中医的境界又高于纯粹的医学,其中蕴含着天地之道。因此,不仅要把中医当成医学来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当成“道”来体悟。中医内涵“天地人合一”思想,把人放在宇宙的时间与空间中去理解生命,学中医既能修身,亦能修心,还能悟道。
空气流动即是风,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繁体字来看,风字里面有个虫子。风动而虫生,春风一流动,自然界的动植物就会繁衍生殖。推之,风动则情生,情生而见万种态。因此,“风情万种”由此而来。从中医来看,风来自八个方向,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外感诸病,以风邪致病为多见,因此,学中医需识风。
汗法能治百病。一则,汗法能透风邪,风邪为百病之长。二则,汗法能排出体内郁滞的水湿毒浊,这些病理产物或郁滞于皮下导致各种皮肤病,或成为脏腑大病之源。三则,汗法能流通血脉,活血化瘀,因为汗血同源,汗通则血脉亦通,由此则五脏六腑皆通。因此,平时不容易出汗的人,一定要想办法出出汗才好。
有人稍动即汗出,有时吃个饭都汗流满面。中医认为,肝主血,肺主气,营为血,卫为气,营血在内得卫气固护则不致宣散外泄;卫气在外受营血宣散而不致收敛太紧。营卫平衡,则可正常汗出。若因风邪外袭,或肺气不足,则营卫失调,卫气不能固护于外,营血于是外泄,是为多汗。治疗之法在于平衡营卫以敛汗。
每天于工作之余,或吃饭时,我们工作室诸位同道常聚在一起探讨一下一天的收获。有时就某个病例的治疗思路作讨论,有时则针对某个病情深入分析,有时亦分享治愈病人的喜悦。大家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学习中医,我努力在我们工作室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希望我的努力能让大家既开心,又能天天精进。
有一糖尿病患者自外地来诊,两天后打来电话,说服药两天,一测血糖,还没有降下来,要求换方。我跟病人说,糖尿病是慢性病,就算药方合于病证,也不可能服两天药就治好。服药后身体会开始产生反应,从量变到质变,这有个过程。因此,建议病人静下心来,认真服药一段时间,配合饮食调理,会取得良效的。
之所以会长肿瘤,我认为机体阳气内虚而气化不利为本,邪浊水湿痰饮血瘀凝聚成块为标。患者有时会表现为热象,但切忌过用寒凉药。需知,素体阳虚之人,虽暂时有所热象,不过是标症。有时稍用清热之品,转瞬即成脾阳虚衰,而病势立见沉重。故若不得不用大寒大凉之品,需密切观察,见效即止,切勿伤阳。
我经常对弟子们说,不要总是闲下来无所事事,心中要存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有所追求,有所压力,这样日子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比如,可以思考一下中医的某个理论,考虑写条中医微博,或者琢磨一些病案等等。心要放松,但不能散漫不收,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的。
我经常跟病人讲,要重视调心,尽量去除心中郁滞的怨恨恼怒烦等五毒。病人时会说,我也知道呀。但调心谈何容易,已经郁结了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诚然,治病若不能治心,即使稍效,亦难治根。况且,病痛折磨,已然难忍。欲求解脱,除了请明医诊治外,还是要痛下决心,努力试着把不良情绪心理排解出去。
治疗大病,我反复强调要重视调心。至于如何调心,除了我以前在微博里提到的几点之外,还可以这样:一则,试试宗教的力量,宗教最能调心,能让人找回久违的心定心静心安;二则,接触拥有正能量的人,读传播正能量的书,让自己的周围充满正能量;三则,多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阳气升发,能给我们希望。
我分析西方人与华人的体质,二者颇有不同。西方人偏内热,热久则易见体臭,所有西方人喜冷饮,而华人则偏内寒,寒则不易见体臭,需常热饮才舒服;西方人气足,气有足则热,运动项目与体力相关的多是西方人胜出,而华人气弱,气不足则寒,故体力往往不如西方人。其原因可能与人种、饮食等的不同相关。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推之,身体的毛发皆属血气所生。若血气旺盛,则毛发旺盛;血气虚亏,则毛发枯萎、稀少或脱落。对比观察白人与黄种人,白人普遍身上的毛发比较多,这属于血气相对比较旺盛的表现。体毛多的人往往不畏寒,一则其血气本旺,二则体毛可以御寒,因此有老外大冷天穿着短袖,就是此理。
有人问,那黑人体毛也不多,元阳怎么样呢?黑人其皮肤色黑,黑色即肾的本色,肾其德在坚,坚则骨骼壮实,但亦容易出现体内郁火。一方面黑人血气旺盛,表现为其经络易通,但其体臭极重,且体力运动项目比较占优势,另一方面火气内郁,亦易致诸火热疾病。因此,比较黄种人,黑人可以更多地用些寒凉药物。
我在奥地利治疗的病人以白人为多,偶尔也有黑人、棕色与黄色人种,综合数年临床观察,我发现黑人对针刺的敏感性最高,也最容易出效果。白人次之,最差是黄色人种。我也曾听过去非洲的针灸医生说,黑人的临床疗效极好,远高于华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黑人天真纯粹,心性澄洁,故经络气机流畅,易于取效
白人血气旺盛,其体毛亦多。我发现白人针刺后易于取效,应该是他们的经络比较敏感。我曾在微博里分析过原因,可能是白人未失天真、自然纯朴,而经气易动。再分析,气血流行于经络,若血气健旺,其经络必满,气血运行比较通畅,针刺易于得气,易于取效。黑人则较白人血气更旺,因此其经络更敏感。
有人统计了张仲景的经方味数,平均每方用药4.81±2.28味,而现代处方每方平均用药15.52±4.16味。可见,现代处方用药味数是经方的数倍。经方的组方药物较少,除了温经汤、风引汤、薯蓣丸等用药较多外,一般多不超过6味,可见其用药精专,故其效亦宏。经方治病,所投必效,而今人用方已经是撒网捕鱼了。
看一个病应该用什么方,每个方用几味药,每味药多少量,这需根据病情来决定,但亦与医者的医术、医德相关。仲景用方不过数味,药简而量足,其效若桴鼓之应。若医术不精,只好拼命堆砌药味,更兼卖药可以赚钱,那当然多多益善了。君不见现代药方味数几乎是经方的三倍,其效果呢,只求撒大网捕条小鱼了。
多年前我在某医院实习时听说,某医开的药方太大,包好的中药从窗口递不出来,药工只能打开门递药。这种超级大方看来要用大盆煎药了,其效果怎么样,我没有具体调查,但我知道,张仲景所用的药方没有这么大。按汉时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的实际用量,大的经方也不过是一斤左右,小的药方则在100克左右。
当代名医李可先生所用药方多味足量重,他治的都是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其医案极精,可见李可用药的风格,是大刀阔斧,狠准猛快。其实,前医亦有善用大剂量者,且数不胜数。比如,民国名医刘蔚楚治阳虚汗脱即重用术附汤,白术由125克加至500克,附子由62.5克加至250克,计服16剂而痊愈,可谓胆识超群。
李可用方,如猛将对敌,运斧成风,而敌将望风披靡。面对重重阴浊,非用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不能祛其阴霾,复其清明。面对大症重病,医者当学习李可老中医的用方特点,擅长攻坚,选用重兵,以求速效,且除恶务尽,以防疲惫其师,势成粘着。但重剂猛药不可滥用,医者需心中明了,若不对证,不如不用。
一病人反复腹痛,伴有大便出血,自己担心是胃肠道肿瘤,忧心忡忡,饭食不香。于是奔走于各大医院,反复检查,最终确诊为肠炎。病人跟我说,幸好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否则,都不知道自己生的是什么病。我说,若没有这些检查,可能您就不会这么忧虑。有病就治病,按中医辨证用药,何必执着于是什么病呢?
中医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我认为除了医者有儒家“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精神之外,中医的理法与方药紧密结合也是重要原因。有人认为中药不必分药性,但知某药治某病即可。若这样搞下去,是把中药的理丢掉,只要药,那是自掘坟墓。君不见欧洲也曾有草医,因理与药不能相兼,结果至今落入凋零不堪的境地。
凡是大病,正气多虚而邪气多盛。治病就是祛除邪气并恢复正气。因此,要求医生既要有高尚的医德,还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求病人密切配合,既要有强大的康复信念,又要重视养生保健。大病之所以能康复,与二者都有关系。若完全依赖医生,而病人自己不肯用心,就可能康复无望。所以,医患合心,其利断金。
医生诊脉辨证,然后对证用药或施术,疗效的取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多数人都认为服了药或施了针,效果才开始出来。我说,不是的,从病人见到医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了。医生的自信与微笑、听病人的讲述、对病情的分析,这些都是治疗,而且是治心。有病人说,见到医生病就好了一半,即是此理。
治病首在保命。疗效高低是一回事,但若把命折腾丢了,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治病一定要保护正气,这是根本原则。如何看待各种疗法,我认为可以元气是否受损作为标准。元气不损且病情康复的,是最上等;元气稍损而康复的,是中上;元气损伤但能好转的,属中等;元气大损但病反加重的,是最下等疗法。
化疗后往往头发会脱落,从中医来看,这是化疗伤了血气。病情之所以康复,是人体正气充足了,邪气被正气祛除出去。若盲目依赖药物祛邪而不扶助正气,虽是治病,足以害命。正气既伤,而期望康复,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是南辕北辙的治法。高明的治法不伤正,只祛邪。医疗手段的高明与否,但以此为标准即是。
药方要对证才有效,否则,即使拿着一本近万个药方的方剂大辞典,也不可能看得好病。病人的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感邪性质与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西医的病名,也不可能都用相同的处方。中医主要治的是证,不是西医的病。若执着于西医的病名求方,我想任何明医也给不出有效的药方。
有时病人体质壮实,其病情亦重,需大剂猛药以求速效。数天后病人打来电话,说拿药方给他医问询,他医说这都是毒药,不能吃。我问,服药后效果如何?答曰:效果不错。我说,非常之病,用非常之药,药能对证才能取效。况且,一人一方,一时一方,一证一方,岂能面对重症却怕服药,岂不知毒药最能纠偏。
所谓治病,就是祛除邪气并恢复正气。因此,要求医生既要有高尚的医德,还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求病人密切配合,既要有强大的康复信念,又要重视养生保健。大病之所以能康复,与二者都有关系。若完全依赖医生,而病人自己不肯用心,就可能康复无望。因此,我反复强调病人需治心。特别是大病,尤需如此。
我认为,学习中医如同修佛,要做到以下几条:一则发愿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将来要做大医。发愿越大,其成就越大;发愿越小,其成就亦将越小。二则如念佛号,朝于斯,夕于斯,口中念佛,心中修佛,亦要行为上行佛,心中行合一。三则不怕吃苦、吃亏,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中医治病,最好能把手法、针灸与汤药内服外用结合起来,以疗效作为唯一的指标。有的医生只用汤药,有的只用针灸,有的只用手法,我认为都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中医。中医治病,无有定法,或用手指,或施针灸,或用汤药,不必拘泥于必需用哪个方法。比如,小儿怕痛,可用推拿;怕服药,可用汤药水煎外洗。
中医认为,疾病或源自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或因怒喜思悲恐惊忧等七情内伤,因此,中医治病不仅从医术上解决病人身体上的苦痛,更重视调治心神,让病人恢复心理平衡。有人说,中医就是骗子,治不好病就说病人不注意养生保健;效果不明显,就要求病人养心调心。我想,中医给病人带来正能量,何错之有?
中医与西医治病理念与方式不同:中医强调正气,不管是用汤药还是针灸,目的都是先调动起人体的正气,让正气去祛逐邪气,最终达到正气存内、精神内守的健康状态;西医强调治病,见到病邪,就要消灭它,或者手术,或者药物,总以杀灭为能事。一者扶正祛邪,一者专心杀邪,思路不同,其治疗效果必然不同。
我发愿将系统地为弟子们讲解一遍《素问》,今晚讲了《上古天真论》,以我的理解分析岐伯论养生的诸多条件,并从中体会男人女人生理病理的特点与各自的治病道理。我主张讲课不要讲书面上的,要透过文字讲自己体悟出来的东西。讲《内经》绝不能念书,要把道理与临床相结合,让弟子们于快乐中提高医术。
近日继续给弟子们讲解《黄帝内经》,现讲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按原文加以发挥,把天地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历法、四时阴阳变化、十二消息卦、河图、洛书、气候、物候、生活习惯、养生、运动、精神调理、针灸、汤药等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弟子们深入理解“四时阴阳”与中医养生、治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中医“治未病”的价值极大。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忍受病苦折磨,都想不生病。如何让自己不生病,这是一门大学问,有幸的是中医在这方面极有研究,且成果突出。我认为整本《黄帝内经》的主旨即是“治未病”,开篇的《上古天真论》就讲如何养生。学好“治未病”,对于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的预防亦具现实意义。
我们都认为,养生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病。会治病不是本事,能让人不生病才是真能耐。推之,会治病的医学不算最高明,能“治未病”的医学才是最了不起的。因此说,学习中医不但要学治病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预防疾病的理论与方法。对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重在讲预防,而《伤寒论》则在治病,高下自判。
中医重视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素问》重在讨论“天人合一”的问题,而不重解剖。中医重视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运动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气血的输布、经络的流注等,通过气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促使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化生、相互转化以及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排泄等。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学中医不可不通历法。中国的阴历与西方的阳历不同,一则,阴历综合了日与月的运行规律,日月对地球的影响最大,若只依太阳立历法,不属高明;二则,阴历是循环的,以天干地支为记数工具,六十为一循环,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三则,阴历不但可指导农业,更可指导中医的临床、养生以及疾病的预后。
近日给弟子们讲了题为《天文、历法与中医》的讲座。我重视天文,因为天文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同时也是历法的基础。若舍天文而学中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深研天文,才能明白历法,与理解中医极有帮助。况且,中医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十二消息卦等皆与天文相关。
人的寿命由什么因素所决定?有人说,与细胞分裂相关,人的细胞分裂在120岁就不再分裂了;有人认为与与父母的阴精阳气为准,古人讲“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我认为,与天地日月的运行规律相关。天地阴阳变化,60年为一周期,即是一个甲子循环。人生天地之间,最多可持续生存两个甲子循环,即120岁。
人生存在地球上,并受日月运行规律影响,人的寿命不过120岁,即两个甲子周期。地球提供给我们饮食,我们得地气以生;太阳提供阳气,让我们得阳气而活着;月亮给我们阴精,使我们阴阳交替变化而平衡。所谓养生,即是要在120年之内努力调和机体的阴阳,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天地规律,即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关于人的极限寿命,《尚书·洪范》说:“一曰寿,百二十岁也。”《黄帝内经》说:“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佛在《佛说长寿灭罪经》中认为:“尽其寿命,满百二十”。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与圣贤记载的天年寿命惊人地一致。
受日月影响,地球上的万类生命皆有生长壮老已的循环规律。研究生命与医学,就必然要研究日月运行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以日月运行规律为核心的历法,从而以此历法来指导养生与康复。荣幸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兼顾日月运行规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阴阳合历。
圣哉,中华祖宗;伟哉,吾辈先贤。仰观天文而知天道,俯察地理以通地道,中则和以人事以明人道。以天文建历法,而日月在其中;应地理立中医,而阴阳有变化。经典传承,代代不衰,吾辈有幸,得享遗德。以历法指导中医,以中医保佑健康,上则合于日月星辰,下则应于黎民百姓。斯生唯当立志,以不负圣贤。
学习中医,一定要先明历法,特别是中国传统所用的农历,俗称阴历、旧历、夏历、老历、汉历等。而要明晓历法,又离不开天文。所以,一名好中医亦必然要通晓天文与历法。中医是术,也是道,道即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道源自天文。善学医者,当知阴阳变化的源头即在天文。若源头不明,其流变亦难透悟。
中医有道,其道在阴阳,而阴阳源自天文,天文产生时空变化。古贤重视天文的观察,用晷观测日影以定时空,殊为高明。古人把日影变化周期画成图,即是太极图,其源自太阳周日视运动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表示了太阳回归年的阴阳节律变化规律,而人即受此规律影响,故太极图正好用于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太极图代表着太阳的回归运动、四时变化、昼夜阴阳消长、节气变化、光照时间与寒暑更替规律,它不仅是一个时空图,更代表着宇宙万物生命循环的规律,这个规律即是道。所以说,太极图是宇宙时空变化的动态模型。掌握这个模型,就可以更方便地“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也就可以更清晰地明了如何养生长寿。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有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道之所由,在于观察天文。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即是太阳周日视运动在一年中所移动的轨迹,即地球自转的道路,由此产生了阴阳变化,这个道路即是以太阳为中心的阴阳变化之道。明了此道,神在其中矣。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从中医入手,可以打开进入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而且,越是深入中医,越觉其中奥妙无穷,天文、历法、中医、文字、术数、儒家、道家等等思想皆能互相贯通,左右逢源。深研中医完全可以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已不单纯是学习医术,更可由术入道,而研悟天地自然之大道。
天文与历法皆与中医相关,我在微博里曾反复论述。学习中医当了解:一则何为历法,其来源如何,分析当前的阳历及农历(即日月合历)的优缺点;二则知道如何用晷测日影以画出太极阴阳图,并了解其对养生保健与疾病康复的巨大指导意义;三则学习章蔀纪元的计算方式,从而理解干支记时对农历及中医的作用
有人问,按晷影画太极图,那太极图的中心点及鱼眼各是什么?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黄道,黄道的中心轴可称为黄极,黄极对应于太极图的中心点,说明太阳视运动是地球生命的主宰。图中的S曲线即赤道,将外周大圈的黄道分成阴阳鱼两部分,鱼尾为黄赤交角,鱼眼为赤极绕黄极运动的形态,由此形成阴阳变化。
越学中医,我越体会到我们老祖宗的高明智慧。古人观察天文,制订了夏历,即阴阳合历,然后把人放在天文与历法之间去思考疾病与养生。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九宫八卦、脏腑气血等为材料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宇宙生物体系,即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体系。学会这个体系,既可用于疾病的预测,又可借天时而治病。
五运六气是一个巨系统,其理论涵盖天文、历法及医理、物候、病象、生物、气象等多个方面。古人很聪明地把太阳、月亮及五大行星对地球生命的影响用这个系统来体现出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都在这个巨系统之内。掌握这个巨系统不仅要学习天文、历法与中医,还要学习物候、气象等知识。
我们都认为:明师出高徒,那么何为明师呢?对于学习中医来说,我是这样理解的:一则医术高,医德亦高,德术双高;二则愿意教,不藏私;三则一身正气,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明师的要求肯定不止如此,在此抛砖引玉,请读者把您心目中的明师特点列出来。我想,这对于中医学子找到自己的明师当有所帮助吧。
有热心的网友把我《选择中医》一书以及微博里所提供的药方全部汇集出来,整理出180个药方来。我的观点是:治病要请专业的医生,不能自己滥服中药。但若不能请到明医面诊,或者只是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小病,实在不得已,也可以试用一下这些药方。我提供药方的初衷亦即在于此。
(“董洪涛教授有效的药方180条”作者:养生之家董洪涛教授2010年底出版了《选择中医》,于书中附了一些有效的药方,若能人人手中都有这样一份资料,遇到小病基本上可以无忧了。实在是方便之极。)
什么是好中医?有人认为,所谓的好中医就是要多提供些良方。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去读《伤寒论》呢?里面有的是良方;有人认为,好中医应该多培养弟子,但更多的病人还是只想找好中医面诊;有人认为,好中医应该仙风道骨,长寿百岁,岂不知好中医之所以不长寿,并非其不懂养生,而是为病人耗光了精力。
成就大医有几个条件:一则聪颖智慧,神灵气足;二则发愿学医,立志坚定;三则用功不懈,不弃不离;四则得遇明师,耳提面命。人生得遇明师,是斯生之福气。我辈学习中医,若有明师在侧,其进境必然极大。请读者把您心目中的明师列出来,以供初入中医门径者参考。即使无缘拜得明师,有所楷模亦足可立志。
高明的医疗手段,应该是以最小的机体损伤,换取最大的临床疗效。中等的医疗是有一些效果,但也略微伤损机体。下等的医疗效果不一定怎么样,但在医疗过程中却对机体有极大的损伤。按这个标准去分析我们能接触到的各种临床医疗手段,自然就会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比如,若非不得已,谁也不会首选手术吧。
什么是道?古贤早有定义: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于中医人来看,道就是我们对天地自然以及人身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因此说,每个中医人都是修道人。道本没有高低,悟道却有深浅。中医的道,奥妙精微,其大如天地,日月星晨的运行皆在道之中;其小在人身,生老病死皆依道而行。天人合一,其本即是对道的感悟。
诚如某网友所言:其实每位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任何一方面的都是修道人,中国传统的东西到了最高层次都是道,所以都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医还是武术,亦或音乐、书法、绘画……因此,若想学习传统文化,可从文字、文学、历史、诸子、武术、中医、气功、音乐、预测等等入手,都一样可以达到“道”的境界。
在微博里我反复谈到“天人合一”,这是一个体悟的境界,不是修行所达到的成仙成佛。中国历史上医家众多,但能修行到出入生死的境界尚无一人,更何况天人合一。大医学的是治病的技术,所想的是病人的苦痛,因此勤于临床,精于体悟,德术双高,这已经是世之模范。至于性命圭旨,更多的是道家的研究范畴。
学习中医,心中要先存一个善变的观点。若拘泥定法,不知变化,则根本不可能学成高明的中医。中医善变,这是中医临床有效的根本。天地变了,人也会随之而改变;病情变了,方药也需变化;此时非彼时,此处非彼处,此人非彼人,即使同样的病证,其治法也要有所变化。正因为变化,所以中医才高明,才高效。
中医不是只有喝汤药。中医的内涵很广,包括养生、防病以及治已病。《内经》首重养生,次及治未病,再及治已病。中医既有神农至伊尹至仲景一脉相传的汤药学派,亦有《灵枢》所倡导的针灸学派。后世衍伸了许多养生、防病及治病的方法,如气功、按跷、拔罐、刮痧、拉筋、运动等,都可算是中医的组成部分
临床诊治疾病,每天都面对病人,其中有些病人的身上有许多负能量。或心存怨恨恼怒烦,五毒内炽,或忧虑惊恐,担心疾病加重,或不知养生,恣意折腾健康等等。善医者,不但要让病人的身病康复,最重要的是要传递给病人一种正能量,让病人内心健康起来,而且,让病人以后不再生病。大医治病,首重治心。
善中医者,四诊之后,辨识病机,或处方用药,或施针补泻,或以手推拿,或用食疗,其法不一,但左右逢源,皆合乎医理,其效亦高。真正的中医,既无定法,也无定方,皆需随人、时、地等而变化。学习中医,先需学医理,再学针灸及汤药。若只以汤药为根本而不识理法,是本末倒置,虽能小效,终难精于医道。
什么是中医的核心?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吗?是中药针灸拔罐刮痧吗?都不是。中医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中医成就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根本还在于古人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思考。人生天地间,天地变化,人亦变化,人的生老病死即是天地运行规律的体现。故学中医,当先学其思维模式。
疼痛是常见病,中医认为之所以会疼痛,皆因经络不通,气血滞塞,故“不通则痛”。引起气血不通的原因,或因虚,或因瘀,或因寒,或因气,原因不一,但治痛之法,只需通,或宣通,或温通。治痛需标本兼治,或理气,或化滞,或祛瘀,或扶阳,或补虚。以我临床经验,针灸治疗诸痛最有良效,时能针入痛止。
一个人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很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一边从事的是中医高等教育,另一边又在医院上班,给病人开药片挂吊针。在课堂里讲解中医,而自己又不信中医,如此教学能培养好学生吗?甚至有老师在课堂上边教中医边骂中医。这样既误人又误己,何必硬要吃中医这口饭呢。
有的人在学校里讲中医,在临床上却用西药,他们不相信中医能治病;有的人编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中医著作,一旦家人感冒发烧了却赶着看西医,他们忘了自己编的是治病书了;有的人谈起中医理论头头是道,精熟无比,到了临床疗效却不怎么样;有的人从中医大学毕业,却考入西医的研究生,自认为是找到了正途。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把精力放在学习与工作上,以求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有的人大学毕业后即改行;有的人中医博士毕业却从事管理工作;有的人不擅长人际关系而偏要从政或经商;有的人所从事的职业并非自己的兴趣;如此等等,在我看来都是对人生精力的极大浪费。我很荣幸,我选择了中医,并且乐在其中。
武者要善于体会风的奥义,则能武技进步;画者要善于体会色彩的奥义,则能描出心中所勾画的美妙;中医要体会四时变化的微妙奥义,则能因天之序而提高医术。行行皆有道,行行皆可悟道。到了极高的境界,则行行都能入道。我学习中医,我所体悟的是天地之道,参《易》以明理,然后验于临证,自觉有收获。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学了中医五年后竟然放弃了中医。且不说中医理论精微奥妙、不说中医能让自己及家人健康、不说中医能治大病重病、不说从事中医是一种人生享受、不说传承中医是我辈的责任......且谈点别的,花费大好青春年华去学习中医,然后轻易放弃,这是对自己人生的巨大浪费,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当整个社会都缺乏诚信时,我们坚持诚信做人;当人心浮躁思动时,我们静心学习;当名利成为世俗的追逐目标时,我们只修炼自己的人生境界。生在斯世,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都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我而言,以传承中医、治病救人为人生动力与目标,孜孜汲汲,朝夕于斯,不放弃,不抛弃。
中医有道,道即阴阳变化。一年四时有阴阳;月圆月缺有阴阳;一日晨午昏夜亦有阴阳。阴阳变化与时间相关,而时间由天体运动所产生。古人观察天文而立历法,历法以记录时间。由此,时间是阴阳变化的产物,推之,中医亦是研究时间的医学。高明的中医首先应该是善于利用时间以养生、预防并治疗疾病的大家。
我一直把“取类比象”看成中医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思维模式。天地与万物都可取类比象,比如:春天由寒至温,万物生发,即与肝的功能相当,因此,肝应春,主阳气升发;凡草木的芽皆是阳气升发的体现,与五形的木相对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