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理学学士学位位的考生可以报考湘雅二院康复的学硕吗?或者能不能报湘雅基础?

当前位置: >>
南华大学2013年增列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
2013 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 :护理硕士申报单位名称:南华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3 年 12 月 31 日 填 目录第一部分 南华大学申请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论证报告 ....................................... 1 一、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 ....................................................................................... 1 (一)人才需求 ....................................................................................................... 1 1.是满足国家高级专科护理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 1 2.是改善湖南护理队伍学历结构的急切需要 .................................................... 1 3.是满足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疗应急救护的特殊需要 ...................................... 1 4.是满足护理人才职业发展的强烈需要 ......................................................... 2 (二)招生计划 ....................................................................................................... 2 1.生源数量充足 ............................................................................................... 2 2.优质生源有保障 ........................................................................................... 2 二、培养目标定位 .................................................................................................. 2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 ............................................................................................ 2 1.培养目标明确 ............................................................................................... 2 2.服务三个面向 ............................................................................................... 3 (二)发展规划与保障措施 ..................................................................................... 3 1.发展思路明晰 ............................................................................................... 3 2.保障措施得力 ............................................................................................... 3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 4 (一)培养方案有特色 ............................................................................................ 4 1.培养方案联合制定 ........................................................................................ 4 2.培养内容重点明确 ........................................................................................ 4 (二)培养模式有创新 ............................................................................................ 4 1.“一二三四五”能力导向型培养模式 ................................................................ 4 2.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 4 (三)运行机制与措施 ............................................................................................ 5 1.创新运行机制 ............................................................................................... 5 2.制定得力措施 ............................................................................................... 5 四、质量保障 ......................................................................................................... 5 (一)师资队伍优良 .............................................................................................. 5 1.专职教师 .................................................................................................... 5 2.兼职教师 ...................................................................................................... 5 (二)教学条件优越 ................................................................................................ 5 1.设置了注重护理职业岗位胜任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 5 2.构建了符合 MNS 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教学模式 .............................................. 5 3.拥有了丰富的专业文献资料 ......................................................................... 6 4.具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 .................................................... 6 (三)实践基地充足 .............................................................................................. 6 五、优势与特色 ................................................................................................... 6 (一)护理专业优势明显 ......................................................................................... 6 1.师资队伍水平高 ............................................................................................. 6 2.专科基地实力强 ............................................................................................. 7 3.课程教材质量高 ............................................................................................. 7 4.教学科研成果多 ............................................................................................. 7 5.人才培养质量好 ............................................................................................. 7 (二)医学教育形成品牌 ......................................................................................... 8 1.医学学科门类齐全.......................................................................................... 8 2.学位点建设富有成效 ...................................................................................... 8 3.教学科研平台优良 ...................................................................................... 8 (三)核医交融特色鲜明 ......................................................................................... 8 六、与企业合作状况 .............................................................................................. 8 第二部分 南华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10 一、培养目标 ....................................................................................................... 10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10 三、招生对象 ......................................................................................................... 11 四、学制 ................................................................................................................ 11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 11 六、培养方式 ......................................................................................................... 13 七、学年检查 ......................................................................................................... 16 八、学位论文 ......................................................................................................... 16 九、学位授予 ......................................................................................................... 18 十、就业去向 ......................................................................................................... 18 十一、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 ................................................................................... 18 第三部分 南华大学申请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 20 Ⅰ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 20 Ⅱ 支撑学科专业 ..................................................................................................... 23 Ⅲ 师资条件 ........................................................................................................... 23 Ⅳ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 ................................................................ 45 Ⅴ 教学条件 ............................................................................................................ 47 Ⅵ 实践基地 ........................................................................................................... 51 Ⅶ 经费、保障措施 ................................................................................................ 56 Ⅷ 申报单位审核意见 ............................................................................................. 58 第四部分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附件材料 .......................................... 59 第一部分 南华大学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 内容要求:参照《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 从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 式、质量保障条件以及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等方面就增列本硕 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还须就 与行(企)业合作的状况做出说明。论证报告限 5000 字以 内。 南华大学申请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论 证 报 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国家为培养热爱护 理专业,奉献护理事业,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 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位。南华大学于 1985 年开始招收护理专科生,1999 年招收 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007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现申请开展 MNS 研究生教育,论 证如下:一、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一)人才需求1. 是满足国家高级专科护理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中国梦”和“健康中国”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药卫生中 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 年) 》 把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国家紧缺专门人才 开发工程;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年) 》强调培养重症监护、 肿瘤等领域专科护士。2011 年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2013 年中华护理学会重返 国际护理协会。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发展 MNS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级专科护 理人才、提升护理水平,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 2. 是改善湖南护理队伍学历结构的急切需要 根据《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年) 》 ,到 2015 年,全省注 册护士总数将达到 18.5 万,而目前硕士以上学位的护士比例不到 1%,故急需培 养高学历专科护士。MNS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专科护士,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 进护理人才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湖南省仅中南大学具有 MNS 授权点,远远 不能满足我省对高学历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增设 MNS 授权点,是湖南 省护理事业发展的急切需要。 3. 是满足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疗应急救护的特殊需要 国务院制定的 《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总体应急预案》 和 《国家核应急预案》 (2013) ,已将核事故应急响应、放射性污染事故、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等应急防 范和救治确定为重点任务,并规划建设若干“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支持1 中心”及“核应急医疗救治分队”。这些机构的建立运行,急需培养相关高学历护 理专业人才。 4. 是满足护理人才职业发展的强烈需要 依据就业市场调研,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 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级专科护士严重不足。MNS 研究生教育是临床护 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首选。南华大学地处湘南及赣西、粤北、桂北、黔东等 地区交汇中心,从交通便捷、办学资源、文化底蕴、辐射范围等多方要素考 虑,增列 MNS 授权点,能够满足区域护理人才职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二)招生计划1. 生源数量充足 根据《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年) 》 ,三级医院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儿科等重点专科要配备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 MNS 研究生 教育是培养高学历专科护士最有效的途径。按每年每千名护士有 1 人攻读 MNS 计算,湖南注册护士中每年约 1800 人需攻读 MNS;还有应届护理本科毕业生每 年近 1000 人以及核应急救治机构护理人员需要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故 MNS 研究生生源十分充足。学校拟定了稳步发展的招生计划,即第一年招收 30 人; 第二年 40 人,第三年 50 人,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招生规模。 2. 优质生源有保障 (1)学院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挑选骨干护士在职攻读 MNS; (2)与兄弟学校联合从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生源; (3)发挥行业优势,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及核应急医疗救治等机构 建立紧密的关系,实行在职护理人员学历能力提升计划,培养核应急护理专科护 士。二、培养目标定位(一)培养目标与定位1. 培养目标明确 按照护理专业学位( MNS)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专业硕士 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 (2011 年 5 月)要求,结合南华大学的学2 科优势和 MNS 教育培养需要,制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 发展需要或核应急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具备发展成 为护理专家潜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 2. 服务三个面向 面向三级医院、面向核应急救援机构、面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学 历、强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二)发展规划与保障措施1. 发展思路明晰 坚持“立足湖南、放眼世界、服务行业、造福社群”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 校医学教育的资源优势,通过 5 年的努力,争取在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基地建 设等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1)年招生规模 30-50 人,三年在校学生 120 人左右; (2)每年输送 3-5 名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或攻读学位,每年聘任 5-7 名 具有专科护士资质的专兼职导师; (3)完善学校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导师双向培训; (4)加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新增 3-5 家海外培养基地; (5)积极推进 MNS 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特 色教学体系。 2. 保障措施得力 (1)组织保障有层次。学校成立 MNS 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其中临床 护理专家占 1/3;学院成立 MNS 研究生教育中心,配备 1-2 名专职老师,负责 MNS 研究生培养的全程管理工作。 (2)制度保障成体系。学校现有《南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 细则》等 18 项管理制度。学院制定了《MNS 研究生教学评估制度》 、 《MNS 研 究生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 10 项制度。 (3)经费保障有计划。学位点建设专项经费由学校、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基 地共同筹集。学校拟在三年内投入 200 万元用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工 作,以后根据招生规模增加经费。3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一)培养方案有特色1. 培养方案联合制定 以 MNS 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NS 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草 案) 》为基础,遵循学院“德才双修、技精卓越”的 MNS 研究生教育理念,结合行 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同制订了《南华大学 MNS 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 。 2. 培养内容重点明确 (1)明确了方向设置。兼顾行业需求和学校优势,与附属医院、社区医院 等临床专家共同设置了临床护理、核应急护理、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 4 个专业方 向。 (2)界定了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已通 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者。 (3)确定了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为:专科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专业发展能力、护理教育及管理能力。 (4)构建了课程体系。构建了包括核心课、任选课、方向课和实践环节四 个模块,共 32 门课程。核心课(14 学分)、任选课(4 学分)、方向课(6 学分) 和实践环节(8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 (5)设置了弹性学习期限。一般为 2~4 年。 (6)细化了实践考核要求。根据 4 个方向特点,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 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细化了实践考核要求。(二)培养模式有创新1. “一二三四五”能力导向型培养模式 学校和培养基地联合构建了 MNS 研究生“一个中心、二个平台、三个阶段、 四个模块、五双结合”的培养模式。 (详见培养方案) 2. 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1)主体双元:导师组由学院和实践基地相关学科的护理专家组成,实行 双导师制,双方导师全程、全面参加培养过程,合力提升整体指导水平。 (2)提早实践: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完成。临床实践、论文工4 作提早安排到第二学期开始。 (3)考核重能:围绕核心能力的共性要求,细化明确 4 个方向的能力侧重 点和特殊的考核方式方法。 毕业论文选题侧重临床护理实践问题总结研究或改进 探索。 (4)方式多样:培养方式包括三种,一是专科护士资质证获得者可以免修 相应课程并获得学分。二是课程选修与培养环节自主组合。三是开展 “订单式 ” 培养。四是开展“2+1”涉外护理联合培养。(三)运行机制与措施1. 创新运行机制 建立了“双导师联合培养”、“学校-基地联合科研项目引导”等运行机制, 促进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 制定得力措施 (1)落实校-院-基地三级管理各项制度; (2)促进学院、基地双向交流; (3)重视临床专科实践和课题研究等培养环节。四、质量保障(一)师资队伍优良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120 名教师中有 高级职称 111 人(92.5%) 、中级职称 9 人(7.5%) 。 1. 专职教师队伍 70 人,高级职称 61 人(87.1%) ,其中正高职称 33 人,副高职称 28 人; 具有博士、 硕士学位者 43 人 (61.4%) ; 双师型教师 52 人 (74.3%) 。 2. 兼职教师队伍 50 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均是护理专家和(或)护理管理者。专兼职教师比例恰当,完全能够实行双导师制。(二)教学条件优越1. 设置了注重护理职业岗位胜任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注重提升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18 门,满足不 同学生的选课需求; 要求临床实践 18 个月以上, 其中专科方向实践 12 个月以上。 2. 构建了符合 MNS 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教学模式5 按照全国 MNS 教指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护理岗位实际需要,实行学 校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同培养的合作教学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强化基地导师的 职责;课程教学设计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知识和相应的 临床案例展开;教学方法多样化,如采取 PBL 教学、探究式教学、校园网络一 体化教学等;评价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 3. 拥有了丰富的专业文献资料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 300 余万册,有 CNKI、DIALOG、Spring link 等数据 库。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藏书 6500 册。各附属医院和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均 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能满足 MNS 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4. 具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配备了 MNS 研究生专用多媒体教室 3 间,PBL 教室 6 间,可同时容纳 220 人;计算机房 2 间,联网计算机 100 台,建立了《护理学基础》等主干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拥有高级模拟人和同步转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三)实践基地充足学校有 2 个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3 个南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有 3 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和 13 所协作型附属医院,其中有 2 家为临床博士后工作 站,1 家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8 家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学校 与美国奥本大学、 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和南岸大学签订了“2+1”护理硕士培养协议。 学院的社区实践基地中有 3 所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 名兼职老师 均来自于上述实践基地,学校与各基地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五、优势与特色(一)护理专业优势明显南华大学是湖南省属最早设有护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 也是湖南省第 一个被教育部批准开展中美合作本科护理学专业项目的大学; 具有推荐优秀本科 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 是湖南省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 基地。护理学是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护理实验中心是中央与地 方共建高校特色与优势实验室。 1. 师资队伍水平高6 专业化教学团队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 文素质委员会委员 1 人, 湖南省学科带头人 5 人, 省“121 人才工程”6 人, 省“225 人才工程”10 人,省青年骨干教师 10 人,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 4 人, 有海外留学经历 20 人。28 人担任国家、省部级教材主编、副主编或编委,54 人 兼任全国或湖南省各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 2. 专科基地实力强 学校拥有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个; 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 个 (新生儿、肿瘤) ,省级专科护士实习基地 20 个。仅 3 所直属型附属医院中有重 症监护、PICC、造口等专科护士 629 人,每年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培 训班 30 余次。 3. 课程教材质量高 “临床技能学” (含护理技能)2009 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 年入选国 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编出版了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Basic Knowledge and Procedures》 、 《基础护理学实践教程(双语版) 》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导论》 、 《医 学生临床沟通教程》等教材和专著 41 部,其中《临床技能学(第 2 版) 》被评为 湖南省优秀教材。 4. 教学科研成果多 近 5 年来,护理教学团队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 等奖 6 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等科研课题 183 项, 经费 1700 余万元,省市级科技成果奖 25 项,发表学术论文 865 篇,其中 SCI 收录 117 篇。 5. 人才培养质量好 近 5 年,本科毕业生注册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 100%,年度就业率 100%;毕 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 100%。2013 年护理本科生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国家二等 奖 1 项,湖南省特等奖 1 项。30 年来,已培养、输送高级护理人才 3 万余人, 湖南省高级职称护士中大部分有南华大学学习培训的经历。在南华大学 50 年校 庆时,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欣然题词“聚南国精英,育华夏栋梁”。7 (二)医学教育形成品牌1. 医学学科门类齐全 南华大学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龙头,医学专业协调发展。开设临床医学、预防 医学、基础医学等 10 个本科专业;拥有 2 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3 个湖南省 重点专业和 6 个湖南省特色专业。 2. 学位点建设富有成效 学校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等 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较完整 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获得了教育部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3. 教学科研平台优良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 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基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4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43 个,可提供优 质教学平台。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与放射卫生研究所 等 11 个科研机构,为 MNS 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三)核医交融特色鲜明南华大学是湖南省唯一包含核科学和医学学科的高等院校。近几年,新增了 “辐射防护” 、 “放射医学”等新的核医结合特色专业,拥有“核安全工程”博士 授权点, “特种医学(含放射医学方向) ” 、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硕士学位授 权点。 学校加强了服务军工核应急技术能力的建设, 组建了 “核应急医疗救援队” , 开展了核应急护理人才的培训及平台建设。 因此, 南华大学开展 MNS 研究生教育, 培养从事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应急救护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非常具有特色和现实 意义。六、与企业合作状况一是教学合作。聘请了 100 余名具有护理学中高级职称的临床护士担任本 科与研究生的任课老师与指导老师,承担了理论授课、专题讲座、临床见习和实 习带教等任务,深受学生欢迎。二是基地建设。已与 23 所医院、4 所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签订了专业实践基地协议,每年有 500 余名学生前往实习。三是产学结 合。学院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获得市级以上科8 研项目 28 项,经费 150 万元。每年开展专科护士培训 30 余次,承办上级专业学 术委员会年会(研讨会)10 余次。 综上所述,国家、地方和行业对 MNS 研究生需求大,南华大学和培养基地 师资队伍整体力量强,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体现国家要求和自身优势,培养条 件充分,能够保障 MNS 研究生培养质量。9 第二部分 南华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容要求:请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 养方案,结合本单位办学特色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中分设领 域的, 需按申报领域分别制定) 。 培养方案内容应包括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领域、学制和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课程设置及学分、 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等内容。 结合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还须说明培养方案在体现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 式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南华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按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 (2011 年 5 月) ,结合南华大学的学科 优势和 MNS 研究生教育培养需要,特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或核应急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培 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具 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具备发展成为护理专家潜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 护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掌握较好的护理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3.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能独立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达到临床专科护士的工作水平; 5.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培养方向简介 本培养方向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学校优势和特色,从 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培养能解决急危重症护理、血 (Clinical Nursing) 液净化护理、儿科护理、肿瘤护理、骨科护理方面问题的 高级专科护理人才。 核应急护理 (Nuclear Emergency Nursing) 本培养方向根据核应急救护的特殊需要, 从整体护理 的角度出发,主要培养能解决与核辐射相关疾病,如急性 放射性皮肤损伤等救护工作的特色护理专科人才。123本培养方向根据以健康为中心, 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 社区护理 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的,主要培养能预防 (Community Nursing) 和解决不同生命周期人群健康问题的社区高级护理人才。 本培养方向根据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需要,从提高患 护理管理 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出发,主要培养能预防和解决护理工 (Nursing Management) 作过程中的管理问题的高层次护理管理人才。104 三、招生对象MNS 研究生招生对象一般为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且通过国家注 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者。四、学制学制 3 年,学习期限为 2~4 年。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任选课、方向课和实践环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32学分,其中核心课学分≥14学分,任选课学分≥4学分,方向课 学分≥6学分,实践环节8学分。 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核心课(必 修 14 学分) 护理专业英语 高级健康评估 护理理论 医学统计学 药物治疗学 病理生理学 人文护理学 任选课(必 修 4 学分) 社会医学 循证护理 护理科研设计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临床流行病学 学时 32 32 48 48 32 32 32 32 16 16 32 32 16 32 学分 2 2 3 3 2 2 2 2 1 1 2 2 1 2 开课 学期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责任老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Susan Wang(医院)、曾 颖 张 P(医院)、李健芝 李筱芹(医院) 、曾 颖 谢红卫、欧阳自根 雷小勇、郑 兴 姜志胜、易光辉 苏 玲、何平平 唐慧芳(医院)、刘艳萍(医院) 吴淑华(医院) 、何平平 唐小卿、曾谷清 李玉琼、刘志明 蔡亚平、龙理良11 高级临床护理 现代护理技术进展 内科护理进展 外科护理进展 临 床 护 理 方 向 急危重症护理进展 儿科护理进展 血液净化护理进展 肿瘤护理进展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B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专科疾病知识与护理 核 应 急 护 理 方 向 社 区 护 理 方 向 核应急护理理论与实践 急危重症护理进展 灾害护理学 公共危机管理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B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B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A 护 理 管 理 方 向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公共危机管理 管理信息学 护理经济学 职业风险防范 现代护理技术进展 实践环节 (必修 8 学 分) 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32 16 16 16 32 32 32 32 16 16 16 48 32 16 16 16 16 48 16 16 16 48 16 16 16 16 16 162 1 1 1 2 2 2 2 1 1 1 3 2 1 1 1 1 3 1 1 1 3 1 1 1 1 1 1 6 1 1 12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罗伍春(医院)、段功香 肖新华(医院)、陈 莉(医院) 曹仁贤(医院)、许玉春(医院) 秦春宏 ( 医院 ) 、宋西正 ( 医院 ) 欧玉兰(医院) 刘江华(医院)、陈红芳(医院) 李 艳(医院)、莫文娟 王 毅 ( 医院 ) 、廖如意 (医院 ) 阳 蔚(医院) 谌永毅 ( 医院 ) 、禹正扬 ( 医院 ) 贺修胜 侯爱和(医院)、万艳平 周淑娥(医院)、吴艳平 王文军(医院)、张 燕(医院) 廖 力、蔡曼波(医院) 刘江华(医院)、陈红芳(医院) 王冬梅(医院)、汪德秀(医院) 马嫦英(医院)、邓爱辉(医院) 侯爱和(医院)、万艳平 周淑娥(医院)、吴艳平 万艳平、赵飞骏 尹心红(医院)、侯爱和(医院) 周淑娥(医院)、吴艳平 谭玲玲(医院)、刘艳萍(医院) 侯爱和(医院)、万艳平 周淑娥(医院)、吴艳平 马嫦英(医院)、邓爱辉(医院) 王力群、李玉琼 石绍南(医院)、邓爱辉(医院) 肖仲萍(医院)、马嫦英(医院) 肖新华(医院)、陈 莉(医院)方 向 课(必 修6学 分)备注: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参与国内 外 5 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在本 学科做读书报告不少于 3 次。 六、培养方式(一)采用学分制原则上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 也可以通过专科护士资质证考试获取相应的课程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后,由本 人申请,经过研究生所在学院和学校研究生处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课题研究阶 段。(二)实行双导师制1.导师组由学校与实践基地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在校内导师为主导的前 提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高级职称的护理专家担任 MNS 研究生的指 导老师。 2.导师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开展工作能力的培 养,并保证业务实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及论文撰写等各环节的质量。 3.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 计划,导师组负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4.学院成立综合答辩小组负责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审查、多站式的考核及预 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才可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三)以培养学生特定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课程设置以培养 MNS 研究生护理职业素质为本,培养学生特定职业岗位能 力为主线,开设专业方向课,满足不同护理职业岗位学生的选课需求;强化实践 教学环节,突出专科护理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PBL 教学、床旁教学、学术报告、数字化 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五)加强临床实践,突出专科能力培养1.实践时间 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入学 3 个月内,导师需与学生共同制定 MNS 研究生培训计划。学生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18 个月,其中专科方向13 实践≥12 个月,相关科室实践 6 个月。同时学生需参加培养基地指定的临床教 学活动和承担部分教辅等工作。 2.实践内容 (1)临床护理方向: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或一个专科病房进行实践,要求专 科病房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具体方式: 进入专科病房参加临床护理实践, 主管 6~8 张病床,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担任主管护士,独立处理病人的护理 问题;定期参加教授医疗查房;定期参加护理病例讨论;参加专科新业务和新技 术的学习。 (2)核应急护理方向:选择一个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支持中心或 有核应急医疗救治分队的医院进行实践。具体方式:进入核辐射相关疾病专科病 房参加临床护理实践, 主管 6~8 张病床, 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 担任主管护士, 独立处理病人的护理问题;定期参加教授医疗查房;定期参加护理病例讨论;参 加专科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学习。 (3)社区护理方向:选择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的实践和研究。 具体方式:听从社区医院统一安排,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担任主管护士,独 立处理社区病人的护理问题;跟随高年资护士进行健康普查、家庭访视、建立健 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居家护理、健康教育、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工作;收 集资料,发现问题,进行研究。 (4)护理管理方向:选择一个医院护理部和一个专科病房,要求专科病房 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具体方式:参与护理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处理护患 纠纷或护理项目管理;进入专科病房参与护士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参加临床护理 实践,主管 2~3 张病床(重症监护病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高年资护士的指 导下,担任主管护士,独立处理病人的护理问题;定期参加教授医疗查房;定期 参加护理病例讨论;参加专科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学习。(六)构建多元化的“过程痕迹”管理考核方式根据 MNS 研究生的培养特点,除每学年进行总结与筛选考核外,学校、学 院和附属医院或社区基地将学位课程、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 评。采用基础知识考核、案例考核、轮转出科考核、专项项目考核、毕业综合能 力考核、学位论文等多元方式进行“过程痕迹”管理。14 1.思想品德考核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职业操守。要求无违法、违纪及学术 不端等行为。2.课程考核按照课程设置中的相应规定, 修完课程总学分≥24 学分。 必修课成绩≥70 分、 选修课成绩≥60 分为合格。3.实践能力考核(1)临床护理方向 ① 专科护理实践能力基本要求:负责专科 10 个以上病人的全程护理工作; 完成专科护理个案管理≥10 例;参加三级医生医疗查房≥20 次;参加疑难病例 讨论、护理查房、护理会诊≥20 次;有轮转出科考核和专项项目考核。 ② 临床教学能力基本要求:参与轮转科室护理学生带教和教学查房;独立 小讲课≥3 次。 ③ 专业综合能力基本要求:临床出科考核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由 3 名副高 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老师组成考核小组,采用多站式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包括 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分数≥80 分为合格。 (2)核应急护理方向 该方向的研究生到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支持中心或到核应急医疗 救治分队进行专科实践,其余考核要求同临床护理方向。 (3)社区护理方向 ① 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基本要求:有参与社区护理工作的完整记录;社区服 务对象的满意度≥85%; 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10 次; 建立完整的社 区居民健康档案≥12 份,并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参与社区家庭访视≥12 次;有专项项目考核。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担任主管护士,完成以下 2 项以上 内容:参与社区居家护理≥12 次;参与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参与预 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12 次;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 营养指导工作≥12 次;参与完成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任务≥4 次。15 ② 临床实践能力基本要求:参与临床护理实践 6 个月;负责专科 3 个以上 病人的全程护理工作;参加三级医生医疗查房≥5 次;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护理 查房、护理会诊≥5 次。 ③ 临床教学能力基本要求:参与护理学生带教和教学查房;独立小讲课≥3 次。 ④ 专业综合能力基本要求:由 3 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老师组成考核小 组, 从健康档案中抽取案例考核研究生的社区护理综合能力, 分数≥8 分为合格。 (4)护理管理方向 ① 护理管理实践能力基本要求:有参与护理部和科室日常护理管理工作记 录;有参与处理护患纠纷或护理项目管理的记录;完成专科护理个案管理≥10 例;参加三级医生医疗查房≥10 次;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护理会诊 ≥20 次,其中主持这些活动各 1 次;参与临床实践 6 个月,负责专科 3 个以上 病人的全程护理工作;有轮转出科考核和专项项目考核。 ② 临床教学能力基本要求:参与轮转科室护理学生带教和教学查房;独立 小讲课≥3 次。 ③ 管理综合能力基本要求:由 3 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管理者组成考核 小组,采用管理案例和现代管理工具分析法考核研究生的管理综合能力,分数≥ 80 分为合格。七、学年检查在每学年放假前,学院或培养基地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 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 总成绩。八、学位论文(一)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研究 报告、个案分析等;研究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一般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 研究课题。16 (二)开题报告选题完成后,要按规定撰写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要全面 阐述该题目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研究的基 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路径。 开题报告论证会必须聘请 5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具 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参加,其中应有三分之一来自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题 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工作。(三)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负责组织并成立检查小组, 对研 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 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存在的问题应有解决的措施或要求。应切实解决研究生论 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四)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 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 通过调 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提出对策。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其中,论文 开题时间应至少在答辩前半年进行,论文字数应在 2 万字以上。(五)学位论文评审论文评审前要进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 学院安排专人对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成 绩、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学位论文等进行审核,并将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 检测。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安排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应该至少有 2 名具 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 1 名是相关领域的护理专家。(六)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由 5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 专家参加,其中应有三分之一来自校外行业领域的护理专家。导师可参加答辩会 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17 九、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完成 MNS 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 达到规定学分要 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评定 及护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南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十、就业去向MNS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到医院、社区从事专科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 到学校从事护理教学与研究;深造或出国就业等。十一、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一)培养模式能力导向学校和培养基地专家共同制定了“一二三四五”能力导向培养模式,即一个 中心、二个平台、三个阶段、四个模块、五双结合。具体为: “一个中心”:MNS 研究生培养以“提升专科护理能力”为中心。 “二个平台”: MNS 研究生培养将充分利用校内学科建设平台和校外培养基 地实践教学平台。 “三个阶段”:MNS 研究生培养分为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临床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原则上 6 个月。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理论课程,采用 多样化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部分兼职教师担任部分教 学任务和开设讲座。第二阶段:临床实践阶段,≥18 个月,其中专科实践≥12 个月,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内容。第三阶段:项目研究阶段,≥12 个 月,选题紧密结合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调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 提出对策,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四个模块”: MNS 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与专科护士课程 的相互衔接,根据临床护理、核应急护理、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 4 个专业方向构 建了四个课程模块。 “五双结合”:MNS 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单位、双导师、双师型、双证型和双 学位五双结合办法。双单位指学校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双导师指每名研 究生配备 2 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全程培养; 双师型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具有护理18 执业资格或医师执照者;双证型指硕士学位证和专科护士资质证;双学位指同时 获取中方和外方学校的硕士学位。(二)专业方向紧扣需要本方案以 MNS 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NS 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为基础,听取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专家的意见,在临 床护理下设置了急危重症(含核应急) 、血液净化、肿瘤、骨科、儿科等专科护 理以及开展“2+1”涉外护理研究生培养,均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学校“核特色、 医品牌”的办学优势。(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式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 教学、校园网络一体化教学法等,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提 高临床专科护理能力。(四)质量监控覆盖全程考核评价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采用基础知识考核、 案例考核、 轮转出科考核、 专项项目考核、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学位论文等多元方式进行 “过程痕迹” 管理, 重视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19 第三部分 南华大学申请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由申报单位组织填写。 2. 确保填报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表格各项填写不下时可自行增 加附页。 填写内容应不涉及国家秘密。 无相关信息时, 请在表格中填写“无”。 3. 本表中所涉及到的专业人才需求、支撑学科专业、师资条件、专业 实践成果、教学条件、实践基地、招生情况等方面,如无特别说明,都是 指与所申报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直接相关的内容。专业学位类别中分设 领域的,需按申报领域分别填写。 4. 表格中关于近五年以来的数据是指 2009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数据。 5. 本表请用 A4 纸双面打印,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 编页码。 6. 本表请左侧装订。 Ⅰ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一、MNS 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1. 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 MNS 研究生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学历和结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护 理学专业被教育部、卫计委等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 人才发展规划( 年) 》把高级护理学人才培养纳入国家紧缺专门人才开发 工程,要求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的医学教育规模,加强临床专科护士、康复治疗人员的培养,到 2015 年培养 4.5 万 人,到 2020 年培养 9 万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年) 》要求“十 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 2.5 万名临床专科护士。 我国于 2010 年才开始 MNS 研究生教 育,目前 MNS 研究生数量较少,所以我国 MNS 毕业生供不应求。申 报 学 位 点 毕 业 生 就 业 前 景 分 析近 三 年 相 关 学 科 专 业 毕 业 生 就 业 情 况2. 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迫切需要 MNS 研究生 根据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年) ,到 2015 年,全省注册护士 总数达到 18.5 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2.4,全省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 士比达到 1:1-1.2,要求三级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手术部(室)等重点 专科应当配备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通过岗位管理,引导高学历、高职称护 士直接服务患者。而我省的护理教育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本科教育不到 10%,硕士 教育不足 1%,且有硕士学位的专科护士极少。近三年,仅南华大学直属型与协作型 附属医院就需要 MNS 毕业生约 500 人。因此,我省 MNS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3. 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疗应急救护急需培养具有核应急特长的专科护士 国务院《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核应急预案》 (2013 年)把核事故应急响应、放射性污染事故、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等应急防范和救治任 务确定为重点任务,建设“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支持中心”及“核应急医 疗救治分队”均急需培养相关医护专业人才,故核应急护理方向 MNS 毕业生就业 前景广阔。 总之,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行业都迫切需要 MNS 毕业生,MNS 毕业生供不 应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南华大学增设 MNS 授予权点,既可优化湖南省 MNS 授予权点的布局,也可方便学校周边地区的临床护士深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MNS 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20 二、近三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1. 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为 100%。 2. 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 100% 本科毕业生 90%以上在省内外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就业, 例如:省内有湘雅附一、 附二、附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 儿童医院,湘雅附属三家医院及各地区人民医院,省外有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华西 医院,西京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硕 士毕业生在高校任教、三甲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或继续深造。我院毕业生专业基 础扎实,勤勉务实,爱岗敬业,深受广大用人单位信任与好评。 三、近三年相关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1.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药 学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99% 95% 97%97% 96% 95%98% 98% 100%2.硕士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药 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 事业管理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94% 99% 94% 86% 93%100% 97% 100% 100% 100%93% 98% 96% 95% 100%申三 报年 学拟 位招 点生 未人 来数2014 年2015 年2016 年30 人40 人50 人21 学校抓住湖南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机遇,发挥所处地域优势、医学教育和共建 优势,建立优质生源保障机制,吸引优质生源。具体举措如下: 1.共建培养基地,稳定基本生源 学校拥有 3 所直属型附属医院、13 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0 所教学实习医院和 5 所研究生创新基地培养,注册护士上万名。已建立研究生合作培养关系,这些医 院均成为稳定的生源基地。 2.发挥区域优势,扩大生源范围 学校地处湘南中心,可发挥交通优势,招收所在区域的医院优质生源,并可辐 射周边 2 小时经济圈(粤北、赣西、桂东) ,扩大生源范围。 3.服务核行业,吸引特定生源保 障 优 秀 生 源 与 招 生 规 模 的 措 施“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救援支持中心”及“核应急医疗救治分队”的建设 与运行,急需培养相关护理专业人才,可吸引特定生源。 4.利用涉外护理培养条件,拓宽优质生源渠道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 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美国奥本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和南岸大学签订了 “2+1” 护理硕士培养的协议, 达到双方学校护理专业硕士培养要求者可获得双学位, “2+1”涉外护理培养特色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 5.构建激励机制,提高优质生源保障能力 学校出台吸引优秀生源政策,制定了《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奖励办 法(试行) 》 ,奖励范围涵盖“研究生创新课题、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励、优秀学位论 文奖励”等多项内容。通过多渠道支持,提高研究生待遇。加强复试组织和管理, 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合理设置复试科目和内容,确保公平、公正,提高研究生 招生的信誉度。说明:相关学科专业包括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以下同。 22 Ⅱ 支撑学科专业相关学科专业名称 基础医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病原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招生时间 2011 年 2004 年 2007 年 2007 年 1987 年 1999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07 年 2007 年 1958 年 2002 年 1999 年 获得学位授权时间 2010 年 2003 年 2006 年 2006 年 1986 年 1998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1 年 2011 年 2006 年 2006 年 1958 年 2006 年 2004 年相 关 学 科 专 业 基 本 情 况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 伦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临床医学(学士点) 药学(学士点) 预防医学(学士点)Ⅲ 师资条件1.教师团队整体情况 教师 30 岁以 职称 类别 下人数 0 正高 专 0 副高 职 0 教 中级 师 0 合计 兼 职 教 师 总计 正高 副高 中级 合计 0 0 0 0 0 31 至 45 46 至 60 岁人数 岁人数 11 22 19 9 39 11 13 0 24 63 9 0 31 18 8 0 26 572360 岁以 上人数 0 0 0 0 0 0 0 0 0具有博士 学位人数 15 8 2 25 1 0 0 1 26具有硕士 学位人数 5 6 7 18 5 3 0 8 26合计 33 28 9 70 29 21 0 50 120 一、主要专职教师简况序 号 姓名 年龄 职称 学历/ 学位 专业 拟承担 培养任务 相关职业资 格证书名称 及获得时间 主要专业实践经历 硕士研究生导师, 护理学专业责任教授,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主任, 全国护理学专业考试用书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 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32 年。 教授/副 主任护 师 临床护理 方向带头 人,承担 高级临床 护理教学 近年来,承担内科护理学、护理理论、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已培 护士执业证 书,1996年 养硕士研究生 8 人;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临床技 能学 (含护理技能) 》 主讲教师,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 (排 名第一) ,省部级多媒体竞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 主编双语教材 2 部,副主编 1 部,主审教材 1 部;主持湖南省“十一 五”规划课题 1 项、省级教研课题 2 项、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发表论 文近 41 篇,其中 CSCD 收录 8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护理学院院长、护理研究所所长、护 理学科平台负责人。 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医学教育科 核应急护 理方向带 头人,承 担床核应 急护理理 论与实践 教学 技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老年颐 养与保健指导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衡阳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主任。 无 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近 30 年,担任公共危机管理、 护理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3 年在英国剑桥大 学进行短期培训。 主持并完成 “湖南省核应急评估与核应急医疗救治 体系研究” ,率领护理学科团队参与“南华大学服务军工核应急技术 支持能力建设项目” ,获得 150 万经费资助。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 5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 篇,CSSCI 收录 1 篇。 241段功香52本科/ 硕士护理学2廖力49教授本科/ 在读博 士社会医 学与卫 生事业 管理 3尹心红42主任护 师/副教 授硕研/ 硕士护理学护理管理 方向带头 人,承担 社区护理 理论与实 践教学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硕士研究生导师,附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 余年,曾任科护士长、体检中心主任等职。近 5 年来,承担社区护理 理论与实践,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3 人; 制订了医院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 形成 4 个不同层级的培训体系; 编 制了《工作一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 ;副主编教材 1 部;主持或 参与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等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13 篇,其中核 心期刊 12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 护理学院副院长。 湖南省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 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女医生协会理事和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从事护理学、病原生物学教学、教学管理与 研究工作 27 年,曾任教研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职,有加拿大大 学工作一年的经历。 近 5 年, 承担护理教育学、 传染病护理学等课程;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5 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为湖南 省高校创新团队“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治”团队负责人,省级精品课 程 《医学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厅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各 1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SCI 收录 2 篇,PubMed 收录 2 篇,CSCD 收录 10 篇。 指导护理本科生获得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 硕士研究生导师,护理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25”工程护理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 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外科护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7 年。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 5 项, 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 副主编教材 2 部并获湖 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获全国多媒体课件优秀奖 1 项、 湖南省高 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 2 项;发表论文 40 余 篇,其中 SCI 收录 13 篇,CSCD 收录 11 篇;2013 年获衡阳市第二十 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指导学生张婷团队获第十届 “挑战 杯” 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十三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4万艳平48教授硕研/ 硕士护理学社区护理 方向带头 人,承担 护理管理 理论与实 践教学无5曾谷清43教授博研/ 博士护理学护理科研 设计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25 6侯爱和52教授/主 任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理管理 理论与实 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硕士研究生导师,附一医院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 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工作近 30 年。现任湖南省护理学会第八届 理事会常委副理事长, 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质控中心委员。 近年来承 担省级科研项目 1 项,市级科研项目 3 项;发表科研论文 30 余篇, 其中核心期刊 17 篇;参编专著 2 部。 硕士研究生导师, 护理学专业课程责任教授,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主任,衡阳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 学工作近 30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近年主持省厅级课题 3 项,参 与省厅级课题 4 项,主持校级重点教研课题 2 项,参与校级教研课题 4 项;获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获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 发表论文 15 篇,其中国家级 8 篇,省级 7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 《护理学专业英语》 、 《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近 5 年,主持省级课题 1 项,厅级科研课题 2 项及校级教 改课题 1 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 3 项,省级教改课题 1 项;主编并出 版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1 部,参编教材 1 部;发 表教学科研论文 10 余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从事护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1 年。 2013 年在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进修,获得护理教学科研和英语教育结 业证书。近 5 年,副主编及参编教材 2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2 项,市厅级科研课题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27 篇,其 中 SCI 收录 4 篇,EI 收录 1 篇,CSCD 收录 3 篇。湖南省青年教师教 学能手。 硕士研究生导师,附二医院人力资源部部长。从事临床护理、社 区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 30 余年,曾任多科护士长、护理 部主任。近 5 年参与市厅级课题多项,在护理期刊上公开发表文章 10 篇,其中核心期刊 9 篇,CSCD 收录 1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附一医院医保中心主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 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近 20 年,曾任科护士长多年。近 5 年,参与 科研课题 6 项,发表论文 6 篇,核心期刊 3 篇。7吴艳平52教授/副 主任护 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理管理 理论与实 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8曾颖34副教授博研/ 博士护理学护理理论护士执业证 书, 2000 年9何平平34副教授硕研/ 在读博 士病理与 病理生 理学人文护理 学/循证 护理医师资格 证, 2004 年10邓爱辉51主任护 师、副教 授 副主任 护师/副 教授本科/ 学士 硕研/ 硕士护理学护理管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2611欧阳红 娟42护理学社区护理 12许玉春50主任护 师/副教 授 主任护 师/副教 授本科/ 学士护理学内科护理 进展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1996 年;造口师 证, 2010 年附一护理部副主任、 主管医院护理教学工作, 湖南省护理学会第 八届理事会理事。从事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近 30 余年,曾担任 护士长多年。近 5 年来,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5 篇。 护理部副主任,国际造口师。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开设造口门诊,是衡阳市首个具有处 方权的护士。近 5 年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课题 4 项,发表论文 8 篇。 附属南华医院院长助理, 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 衡阳市护理学会 第八届护理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护理学会第七届护理学会理 事会理事, 中国护理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讲师, 第八届湖南省护理13欧玉兰47本科/ 学士护理学外科护理 进展14王冬梅49主任护 师/副教 授本科/ 学士护理学核应急护 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学会 “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 30 年,曾 任南华医院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等职。近 5 年,在衡阳市、邵阳市 进行“静疗新进展”讲座,推广静疗输液实践指南,创办了“中国护 理之声” 网站及护理之声话题讨论群。 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远程教育 项目 3 项、省级护理学继续教育项目 1 项,主持和参与市厅课题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16 篇,参编教材 1 部。 湖南省护理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 湖南省医院协会护理协会常务 理事, 湖南省护理学会第八届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衡阳市护理 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研究 30 余年,曾 任核工业卫校校长、附属南华医院护理部主任。近 5 年,主持教材 1 部,参编教材或专著 3 部;主持及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 2 项,发表学 术论文 4 篇。 护士长,现任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近 5 年来主持市级课题 1 项,参与省级和市级课题各 1 项;发表 论文 9 篇,其中核心期刊 6 篇,省级刊物 3 篇。 附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管临床护理教学。从事临床护理、 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 20 余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近年来, 主编专著 1 本,主持市厅级科研课题 2 项,参与科研课题 3 项,发表 论文 15 篇,其中核心期刊 8 篇。15马嫦英50主任护 师/副教 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理管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16刘艳萍43主任护 师/副教 授 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社区护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17谭玲玲43硕研/ 硕士护理学社区护理 理论与实 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27 18罗伍春42主任护 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高级临床 护理 护理教育 理论与实 践护士资格 证, 1997 年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科研工作近 20 年,现任湖南 省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近 5 年,主持及参与市级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6 篇,获衡阳市第 20 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 项。 附一医院护士长、护理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与 科研工作近 30 年。近 5 年,主持与参与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6 篇, 其中国家级 4 篇,获衡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 项。 护理学实验中心主任,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从事临床护理工 作近 30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 《健康教育学》责任教师, 《外科护理 学》主讲教师,协助指导硕士生多名。近 5 年,参编国家“十二五” 规划教材 2 部,参编实验教学教材 1 部;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课题 5 项,指导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1 项,发表论 文 11 篇,其中国家级 4 篇,论文获奖 2 篇。 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 临床及科研工作 17 年, 曾任教研室主任。 近 5 年,副主编教材 2 部,主持省厅级课题 2 项,指导国家、省大学 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各 1 项,参与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6 篇。 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曾任科护士长多 年,通过重症监护专科护士认证,PICC 置管资质认证。获得湖南省 护理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1 项;近年来主持院级以上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7 篇,其中核心期刊 4 篇。 护士长。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科护理、护理管理和教学科研 工作,曾担任儿科护士长多年,多次荣获南华大学“优秀教师” 、 “医 院优秀管理者” 、 “优秀护士长”等荣誉称号。近 5 年,参与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4 篇,其中核心期刊 2 篇。 烧伤科护士长、 骨科中心护士长, 湖南省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 会委员。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曾任科护士长 多年,所在科室 2012 年被湖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近 5 年,主持和参与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6 篇,其中核心期刊 3 篇。19李筱芹45主任护 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0莫文娟46副主任 护师硕研/ 硕士护理学儿科护理 学护士执业证 书, 2001 年21李健芝41副教授、 主治医 师硕士/ 硕研内科学高级健康 评估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22陈红芳43主任护 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急危重症 护理进展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3李艳49副教授、 副主任 护师 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儿科护理 进展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4张燕40本科/ 学士护理学临床护理 与护理管 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8 25王力群48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 硕研/ 在读博 士护理学临床护理 与护理管 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6胡丽36讲师病原生 物学护理教育 实践无门诊综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30 余年,曾任心内科护士 长、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近年来,主编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 ,副 主编教材《急救护理》 ;主持或参与课题 5 项;发表科研论文 15 篇, 其中核心期刊 6 篇。 博士生, 内科护理教研室副主任,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 能手。 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10 余年, 承担 《内科护理学》 、 《传 染病护理学》等教学任务。近 5 年,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等 奖 1 项; 参编教材 2 部; 主持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和衡阳市科技局项目 各 1 项;发表论文 6 篇,其中核心期刊 4 篇。 博士生,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副主任。 从事护理学专业教学科研工 作 10 余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排名第二) ,主持校级教学 成果二等奖 1 项;获国家课件比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省级课 件比赛二等奖 1 项; 获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1 项; 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 项。 近 5 年, 副主编 教材 1 部,参编教材 1 部,主持省厅级课题 3 项、校级教改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11 篇。 从事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近 10 年,主要从事《护理专业英语》 、 《护理学基础》教学。2013 年在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护理学院进 行短期培训。近 5 年,主持市级课题 1 项,校级教改课题 2 项,参编 《基础护理学实践教程(中英文双语版) 》 、 《护理专业英语》2 部, 发表论文 4 篇,其中核心期刊 3 篇。 从事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近 10 年; 主要从事 《护理管理》 、 《护 理学基础》 、 《社区护理学》教学。近 5 年,参编《基础护理学实 践教程(中英文双语版) 》1 部;主持市级课题 1 项,校级教改课 题 2 项;发表论文 6 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 护士长, 湖南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湖南省专 科护理领域器官移植专科护士资格证。近 5 年,多次被评为院“优秀 共产党员” 、 “优秀护士长”和“优秀教师” ;主持并参与省厅院级课 题 3 项;发表论文 3 篇。27王蓉34讲师本科/ 在读博 士护理学护理教育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2010 年28赵玲34讲师硕研/ 硕士护理学社区护理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2013 年29苏银花32讲师硕研/ 硕士护理学社区护理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2013 年30全素琴41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高级临床 护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29 31贺玲玲32主管护 师硕研/ 硕士护理学临床护理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2004 年32陈莉35主管护 师硕士护理学急危重症 护理进展 核应急护 理理论与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8 年33汪德秀47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34肖丽艳38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临床护理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35刘旭云39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核应急护 理理论与 实践 临床护理 实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36应建华48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37吴淑华48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循证护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38阳蔚42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血液净化 护理进展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30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工作 9 年。近 5 年来,参与 国家级课题 1 项,省级课题 2 项,市级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5 篇,其 中核心期刊 2 篇。 南华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16 年。近 5 年, “十二五”规划教材《急救护理学》副主编;论文 获得省级三等奖 1 项、市级一等奖 1 项;主持校级课题 1 项、参与国 际合作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9 篇,其中核心期刊 4 篇。 护士长, 湖南省急诊急救与灾害委员会委员。 本人从事临床护理 工作 28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主编参编教材 2 部;参与市科技课 题 1 项;发表论文 5 篇。 护士长, 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委员, 衡阳市血管外科 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 年。具有 PICC 置管资格证。近 5 年,获湖南省“全省优质护理服 务先进个人” 、衡阳市“创新与护理”大赛三等奖 1 项、院新技术新 项目四等奖 2 项, 成功举办了湖南省血管外科年会护理分会, 参与厅 级科研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5 篇。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 20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近 5 年,参与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授课、 卫生部、 卫生厅等各级继续教育机构举办 的培训,主持和参与市厅、校级科研课题 4 项;发表论文 6 篇。 护理部副主任,护士长,湖南省护理学会会员、主管全院护士培 训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 30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近 5 年, 获“芙蓉百岗明星” 、 “优秀护士长” 、 “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 参与市、校级科研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5 篇。 湖南省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护理、 护理管理工作近 30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带领科室成员,成功申报湖南省专科护 士临床实习基地, 获衡阳市手术室专科实习培训基地资格; 参加省级 手术室年会进行专题讲座。 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 24 年,曾任科护士长等职。近 5 年,获衡阳市优秀护理管理者、衡阳市优秀青年能手、南华大学优秀 党员等称号;主持教研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7 篇。 39周淑娥50主任护 师本科/ 学士护理学护理教育 理论与实 践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40刘卫星50副主任 护师 副主任 护师 副主任 护师 副主任 护师本科/ 学士 本科/ 学士 本科/ 学士 本科/ 学士护理学临床护理 外科护理 进展 临床护理 与护理管 理 高级临床 护理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 1996 年 护士执业证 书,2000 年;心理咨 询师二级, 2009 年41林海英43护理学42李春尧42护理学43张楚君42护理学护士长,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护理、护 理管理及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32 年。近 5 年,进入湖南省专家评委 库,从事老年护理和管理工作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 主持市科委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 湖南省门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从事急诊护理工作 31 年,曾任护 士长,成功组织抢救大批中毒 33 次,大批车祸伤 59 次,在抢救突发 公共事件中,多次受到省、市卫生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护士长, 湖南省护理学会骨科委员会副主委。 从事骨科临床护理 25 年。近 5 年,获省级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2 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发表论文多篇。 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工作 25 年,曾任 护士长等职。开展新技术“腹水超滤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 水” ,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近 5 年,主持市级课题 1 项,发表学术 论文 5 篇。 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 余年,曾任护士 长等职。近 5 年,获衡阳市护理创新二等奖 1 项;主持市级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5 篇,其中核心期刊 3 篇。 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近 15 年。近 5 年,主要从 事《护理学基础》教学;主持市级课题和校级课题各 1 项,参编实践 教材 1 部,发表论文 5 篇,其中核心期刊 4 篇。 从事护理临床和护理教学工作 12 年。曾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 湖南省衡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 全国高等学校多 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胜奖, 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中南杯”二等奖,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1 项,参与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课题、国家 863 重大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课题各 1 项,发表 论文 9 篇,其中 SCI 收录 5 篇。 从事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0 余年, 获南华大学十佳课堂教学能手, 主持校级以上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4 篇。44赵红37主管护 师/讲师硕研/ 硕士护理学社区护理 实践45蔡曼波35讲师博研/ 博士内科学核应急护 理实践医师资格 证, 2006 年46廖如意35讲师博研/ 博士内科学血液净化 护理医师资格 证, 2006 年 31 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医学会第五届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内科护理 进展/急 危重症护 理进展 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内科内分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泌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 1 项;是国家卫计委“脑 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 和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新技 术推广项目”负责人。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各 1 项;发表论文 5 篇,其中 SCI 收录 1 篇,CSCD 收录 4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南 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25 工程首批培养对象, 亚太地区脊柱微创学会委 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骨科专业委员会 48 王文军 49 主任医 师、教授 博研/ 博士 外科学 外科护理 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 省中西结合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湖南 医学科技二等奖 1 项, 中国侨联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自主创新成 果奖 1 项;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获国家新型实用专 利 5 项;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4 篇。 硕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湖南省 “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225”人才工程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49 王 毅 49 主任医 师,教授 博研/ 博士 泌尿外 科 血液净化 护理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 作者称号” 。近 5 年,获“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新技术、新项 目推广奖”各 1 项,主译《肾细胞癌》 ,参编教材及辅导用书 4 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各 1 项,发表论文 8 篇, 其中 CSCD 收录 3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高层次卫生 225 人才工程医学学科带头 50 刘江华 46 教授、主 任医师 博研/ 博士 内科学 急危重症 护理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人培养对象。从事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中国动脉硬化学会研究基 金各 1 项,发表论文 3 篇,均被 SCI 收录。 3247曹仁贤49主任医 师、教授博研/ 博士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 “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从事 51 肖新华 40 副主任 医师、副 教授 博研/ 博士 内科学 现代护理 技术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20 年。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各 1 项;发表论文 7 篇,其中 SCI 收录 1 篇,CSCD 收录 4 篇。 52 张 P 49 主任医 师,教授 博研/ 博士 内科学 高级健康 评估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近 年来, 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 主持湖南省自然基金 1 项;发表论文 5 篇,其中 CSCD 收录 2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 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225”人才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53 禹正扬 39 副主任 医师、副 教授 博研/ 博士 肿瘤学 肿瘤护理 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从事普腹外科学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10 余年。近 5 年,主持国家 自然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局 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各 1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6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 54 唐惠芳 39 副主任 医师, 副教授 博研/ 博士 内科学 社会医学 医师资格证 书, 1999 年 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225”人才工程医学学科骨干 人才培养对象。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 16 年。近 5 年来,主持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 参与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1 项, 发 表科研论文 16 篇,其中核心期刊 9 篇。 55 宋西正 50 副主任 医师、副 教授 副主任 医师,副 教授 博研/ 博士 外科学 外科护理 进展 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 1 项,发表论文 3 篇,其中 CSCD 收录 1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肝胆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余年,近 年来,获新技术、新项目省内先进三等奖 2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1 项,发表论文 6 篇,其中 CSCD 收录 2 篇。56秦春宏45博研/ 博士外科学外科护理 进展医师资格 证, 1999 年33 57姜志胜48教授博研/ 博士病理生 理学病理生理 学无博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 高校学科带头人, 湖南省新世纪 12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首批湖 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225”人才工程 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 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国病 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心血管专业委 员会主任委员,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副主编, 国家 “863” 高科技计划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以及心肌缺 血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与防治的研究, 先后主持加拿大国家卫生研究 院及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卫生研究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 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 18 项课题,并参加了国家“863” 、 “973”计 划项目及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80 余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 30 余篇,主编专著 1 部、教材 11 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二、三等奖 4 项,并应邀在美国心脏 学会 ( AHA) 及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北美分会年度学术会议等国 内外 20 余次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获评 第二届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优秀青年科 学家奖。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药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 年,湖南省学科 带头人培养对象, 湖南省药学会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 省教育厅药物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大课题等科研课题 8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6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院长,留学归国人员, 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25” 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湖南省 “十 二五” 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之一。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申报发明专利 7 项,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 项,衡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2 项, 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17 篇。58雷小勇43教授博研/ 博士临床药 理学药物治疗 学无59郑兴43教授博研/ 博士临床药 理学药物治疗 学无34 博士生导师, 留学归国人员。 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高校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湖南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 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预防 60 贺修胜 55 教授 博研/ 博士 肿瘤学 肿瘤护理 进展 医学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湖南 无 省病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获湖 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多项; 副主编教 材 7 部,参编教材 3 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课题;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1 篇,培养的硕士生有 2 篇硕士论文被评为 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导师, 留学归国人员,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 生理 学,神 经变性 与认知 障碍 教师培养对象、南华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湖南省高层次 护理科研 设计 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近年来,主要从事神 无 经生理、老年生理等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厅 级科研课题 3 项,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1 项, 指导本科生省 级创新项目 1 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 收 录 15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中国病理生理学学会会员,中 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病 理生理学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 委,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特约审 稿人。参编专著 2 部、教材 2 部。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省厅级科研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13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微生 博研/ 博士 病原生 物学 社区护理 理论与实 践 物学与免疫学会特殊病原体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高校青年骨 无 干教师,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近 5 年,获 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和湖南省第 14 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 文二等奖 1 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 金等课题多项, 参编专著 1 部, 发表论文 14 篇, 其中 SCI 收录 5 篇。 3561唐小卿44教授博研/ 博士62易光辉52教授博研/ 博士病理生 理学病理生理 学无63赵飞骏39副教授 64蔡亚平56教授硕研/ 硕士临床流 行病学临床流行 病学无65苏玲40副教授博研/ 博士人文教 育人文护理 学无66谢红卫47教授硕研/ 硕士 硕研/ 硕士 博研/ 博士公共卫 生 临床流 行病学 数理统 计医学统计 学 临床流行 病学 医学统计 学公共卫生执 业医师证书67龙理良 欧阳自 根49副教授无6848教授无69李玉琼45教授博研/ 博士图书情 报学医学信息 检索与利 用无70刘志明41教授博研/ 博士计算机医学信息 检索与利 用无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已培养多 名研究生。主持省部级课题 2 项,市厅级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15 篇, 其中 SCI 收录 2 篇,CSCD 收录 12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人文教学与研究近 20 年。 近 5 年主编教材 《医学伦理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教育 厅科研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省社科院、长沙市 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南华大学社科基金各 1 项,发表论文 9 篇,其 中 CSSCI 收录 4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0 余年。 近 年来, 副主编、 参编教材 3 部;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及国际合作项目 《中 国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子课题各 1 项,参与厅级以上课题 6 项;发表 论文 1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4 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以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学学士学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