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治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opening】是什么意思,【opening】中文汉语怎么翻译?_汉语大词典
【opening】是什么意思,【opening】中文汉语怎么翻译?
【opening】的汉语翻译:孔道,敞开,开度,开布,开明,开幕,开启,开设,战幕
孔道kǒng dào 1.
大道;通道。
●汉扬雄《太玄·羡》:「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范望注:「大道平易,舍而不从,而从蹊径,故为忧也。」
●《汉书o西域传上·婼羌国》:「﹝婼羌国﹞去阳关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
●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孔道犹言大道,谓其国僻在西南,不当大道也……《说文》曰:‘孔,通也。’故大道亦谓之通道,今俗语犹云通衢大道矣。」
●元李治《敬斋古今黈o史书》:「师古曰:‘孔道者,穿山险而为道,犹今言穴径耳。’此又误矣。孔道止谓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后言‘不当大道’。」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第一节:「次日就到一个龙山庙的面前的大路去,此路乃是赤山约、北笏约、赤岸约、河口约交通的孔道,每日都有无数农民在此经过。」 2.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瞿萨旦那国》:「罗汉将去,谓其人曰:‘从后七日,当雨沙土,填满此城,略无遗类,尔宜知之,早图出计。’……此人心知必然,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后,雨沙土满城中。其人从孔道出,东趣此国,止媲摩城。」 3.
必经之道;四通八达之地。
●宋文天祥《海船诗序》:「自狄难以来,从淮入浙者必由海,而通为孔道也。」
●《明史o忠义传·张春》:「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清钮琇《觚剩·雪遘》:「六奇世居潮州,为吴观察道夫之后,略涉诗书,耽游卢雉,失业荡产,寄身邮卒,故于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谙熟。」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至于都会,地当孔道,则五方杂错,民族不纯,祠堂之制,视之蔑如也。」
●郭小川《长江组歌·双虹颂》:「西边一座桥,东边一座桥,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孔道。」 4.
由孔子倡始的儒家之道。
●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我总相信现在的阔人都是聪明人;反过来说,就是倘使老实,必不能阔是也。至于所挂的招牌是佛学,是孔道,那倒没有什么关系。」★「孔道」在《汉语大词典》第5250页 第4卷 182★「孔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43页★「孔道」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孔道」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孔道kǒng dào 1.
大道;通道。
? 漢·揚雄《太玄o羡》:「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輿之憂。」
? 范望注:「大道平易,舍而不從,而從蹊徑,故為憂也。」
? 《漢書o西域傳上o婼羌國》:「﹝婼羌國﹞去陽關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 王先謙補注引王念孫曰:「孔道猶言大道,謂其國僻在西南,不當大道也……《說文》曰:‘孔,通也。’故大道亦謂之通道,今俗語猶云通衢大道矣。」
? 元·李治《敬齋古今黈o史書》:「師古曰:‘孔道者,穿山險而為道,猶今言穴徑耳。’此又誤矣。孔道止謂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後言‘不當大道’。」
? 明·陳汝元《金蓮記o偕計》:「茲奉嚴君而同上公車,須別慈母而載馳孔道。」
? 彭湃《海豐農民運動》第一節:「次日就到一個龍山廟的面前的大路去,此路乃是赤山約、北笏約、赤岸約、河口約交通的孔道,每日都有無數農民在此經過。」 2.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o瞿薩旦那國》:「羅漢將去,謂其人曰:‘從後七日,當雨沙土,填滿此城,略無遺類,爾宜知之,早圖出計。’……此人心知必然,竊開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後,雨沙土滿城中。其人從孔道出,東趣此國,止媲摩城。」 3.
必經之道;四通八達之地。
? 宋·文天祥《海船詩序》:「自狄難以來,從淮入浙者必由海,而通為孔道也。」
? 《明史o忠義傳o張春》:「天啟二年,遼東西盡失,廷議急邊才,擢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時大軍屯山海關,永平為孔道,士馬絡繹,關外難民雲集。」
? 清·鈕琇《觚賸o雪遘》:「六奇世居潮州,為吳觀察·道夫之後,略涉詩書,耽遊盧雉,失業蕩產,寄身郵卒,故於關河孔道、險阻形勝,無不諳熟。」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至於都會,地當孔道,則五方雜錯,民族不純,祠堂之制,視之蔑如也。」
? 郭小川《長江組歌o雙虹頌》:「西邊一座橋,東邊一座橋,成了溝通南北的交通孔道。」 4.
由孔子倡始的儒家之道。
? 唐·韓愈《進學解》:「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于行。」
? 魯迅《華蓋集o十四年的「讀經」》:「我總相信現在的闊人都是聰明人;反過來說,就是倘使老實,必不能闊是也。至於所挂的招牌是佛學,是孔道,那倒沒有什麼關係。」
敞开chǎng kāi 1.
大开;打开。
●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三章:「吉普车在门前停下,只见铁制的大门敞开着,两个站岗的兵士向他们敬礼。」
●李锳《爬山赛》诗:「昂首立山巅,喝一口水,敞开胸怀,把十万大山抱起来!」 2.
摊开。直截了当。
●张天翼《畸人手记·别扭》:「我手抓着拳,连指甲都陷进了肉里。我要跟他敞开了说。」 3.
谓不受限制。
●《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今晚敞开供应,大家放量喝。」★「敞开」在《汉语大词典》第6945页 第5卷 490★「敞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页参见:敞開
开度kāi dù开示度脱。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何期真圣曲垂启降,自顾腐秽,无地自安,若前缘可采,愿赐开度。」
●《隋书o经籍志四》:「其次当有弥勒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开度」在《汉语大词典》第16851页 第12卷 50参见:開度
开布kāi bù展示。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o资政庄节王公家传》:「陕右民号难理,公至,开布威信,不两月大治,民皆悦服。」★「开布」在《汉语大词典》第16843页 第12卷 42参见:開布
开明kāi míng 1.
通达,明智。
●《史记o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张守节正义:「开,解而达也。」
●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生而茂异,长而开明。」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旗叟号西堂先生,开明练达,遇事如破竹。」 2.
使开通、明智。
●汉扬雄《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
●汪荣宝义疏:「‘开明’即发蒙之意,言开蒙以为明也。」 3.
清醒,明白。
●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其不得见于世,则圣贤之命脉犹在,而人心终有时而开明也。」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此时武帝心地不知怎地忽然开明,就省悟前世黄复仁、童小姐之事。」 4.
政治、社会清明、文明;不黑暗,不野蛮。
●《世说新语o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
●严复《原强》:「于五洲殊种,由狉榛蛮夷,以至着号开明之国,挥斥旁推,什九罄尽。」 5.
思想开通,不顽固不保守。
●邓子恢张鼎丞《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蓝玉田部队尚未得到正式番号,军饷无着,他们都需要地方革命势力的支持,便伪装出一副开明的面孔。」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爹呀,你真开明。姜同志说你是开明人士呢。自动献山峦献地,又免费教学。」 6.
天色由暗转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夷水》:「盐神暮辄来宿,旦化为虫,群飞蔽日,天地晦暝,积十余日,廪君因伺便射杀之,天乃开明。」亦指敞亮,明亮。
●清孙嘉淦《南游记》:「至圣墓,有红墙环立,墙中草树愈密,修干丛薄,侧不容人,而景色开明,初无幽阴之气。」 7.
开列清楚。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o莅任·定买办》:「即开明实价,当堂具领给发。」
●清李渔《奈何天·锡祺》:「有何罪愆,一一开明。」 8.
方言。明白地,无保留地。
●冯雪峰《柳影》:「我这时微微听到她母亲决意要我家在她十八岁这年和我并亲。我的祖父母开明和我说的时候,我说要结婚也得到我二十五岁;那时她须二十三岁,许多人都知道她是等待不到那个时候的。」 9.
指启明星。
●《大戴礼记o四代》:「《诗》云:‘东有开明。’」孔广森补注:「金星附日而见,昏曰长庚,晨曰开明。今《诗》字为启明,如记或汉避孝景讳改。」 10.
见「开明兽」。 11.
传说中的古帝名。任古蜀国相,后为蜀王。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望帝自以德不如,以国禅与鳖令,为蜀王,号曰开明。」
●晋常璩《华阳国志o蜀志》:「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江水一》:「来敏《本蜀论》曰:荆人鳖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鳖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鳖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开明」在《汉语大词典》第16848页 第12卷 47★「开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20页★「开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開明
开幕kāi mù 1.
开建幕府等。
●北周庾信《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置府仍开幕,麾军即秉旄。」
●唐元稹《授郑仁弼检校祠部员外充横海判官制》:「近制二千石以上乘轺车者,则开幕选才,由古道也。」
●罗正伟《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现在内阁总理,已从权敕任,此次开幕用人,组织稍有不当,国家前途异常危险。」 2.
(戏剧、歌舞等)演出开始时拉开舞台前的幕。如:现在七点了,戏恐怕已经开幕了。 3.
引申指企业开张,会议开始等。
●老舍《女店员》第三幕:「妇女商店后天开幕,我能不高兴吗?」 4.
泛指一件事,一种情况的开始。
●叶圣陶《倪焕之》一:「‘啊!到了,新生活从此开幕了!’焕之这样想着,凝望楼头的光。」★「开幕」在《汉语大词典》第16861页 第12卷 60★「开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20页★「开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開幕
开启kāi qǐ 1.
●清昭梿《啸亭杂录o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廪,蠲免租税,六十年如一日。」
●褚辅成《浙江辛亥革命纪实·光复杭州之经过》:「推驻扎城内之宪兵司令部执事官童保暄为临时总指挥,并负开启城门之责」
●何其芳《街》:「书籍给我开启了一扇金色的幻想的门。」 2.
谓僧人始作道场、佛事。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摺:「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 3.
●郑振铎《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赵孟坚的《墨兰图》,娟秀清高,已开启了元人的画格。」★「开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20页参见:開啟
开设kāi shè 1.
●《后汉书o西域传序》:「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
●《南史o儒林传序》:「及汉武帝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
●巴金《家》七:「销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也开设在这个商场后门的左角上。」 2.
筹划;运用。
●《后汉书o公孙瓒传》:「卓既无礼,帝主见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违人主。」 3.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但禽刘备,亦足为效。开设二者,审处一焉。」 4.
设置(课程)。★「开设」在《汉语大词典》第16857页 第12卷 56★「开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21页参见:開設
战幕zhàn mù指战斗或竞赛活动的序幕。★「战幕」在《汉语大词典》第6700页 第5卷 245参见:戰幕中华国学300句【译文】
我的图书馆
中华国学300句【译文】
&&& 【译文】(一个人)所恪守的应该是道义,所履行的应该是忠信,所珍惜的应该是名节。
241、圣人因时制宜,文王之时与周公异,故文王以其时而方,周公以其时而变也。(《李觏集》)&&& 【译文】一个圣明的人依据现实情况在制定合适的政策。(例如)周文王时与周公时不一样,所以文王因当时的形势制定政策和策略,而到了周公时,形势有了发展,做法便会跟着变化。
24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濂溪集·爱莲说》)&&& 【译文】我特别喜欢莲花从污泥中出来,却沾不上污泥,经过洁净的水洗涤,美观动人而不妖艳。它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蔓生,不生杈,香味远扬,可以远远地对它观赏,但不应把它随意玩弄。
243、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周敦颐《通书·治》)&&& 【译文】仁、义、礼、智四项品德,动、静、言、貌、视、听几方面,都不违背规定的做法叫做纯。只有心灵纯洁,贤才才能辅佐你;只有贤才辅佐,才能天下大治。
244、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资治通鉴》卷二)&&& 【译文】信(这个道德概念)是人中最大的宝物。一个国家重点应保住民,对民则要保住信。如果不讲信,便无法使唤民。
24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译文】(一个有作为的人的行为,应该)在天地之间树立正气,自己做事,应利于广大百姓的性命,使过去的圣贤救国救民的学说得以延续,为天下千秋万代开太平之基。
246、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张载《正蒙·乾称》)&&& 【译文】(天下的)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天下的)万物,都与我关系密切……对于老年人应该尽量尊重,以天下的长辈为我的长辈。对孤独、幼小、纤弱的人应该加以爱护,以天下的晚辈为我的晚辈。
247、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正蒙·乾称》)&&& 【译文】事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德,一切事情顺顺当当就是福。德行是福气的基础,福气是德行发展的必然结果。
248、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 (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上》)&&& 【译文】一个君子对自己的主张自己清楚,又有信心,不会为一些外力所干扰,所迷惑。
249、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二程文集》卷五)&&& 【译文】当政的道理,以顺民心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宽裕为根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根本。
250、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二程文集》卷五)&&& 【译文】天下大治,是因为得到贤才;天下混乱,是因为失去贤才。
251、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二程语录》)&&& 【译文】一个君子学习时一定要天天新。能天天新,就能天天进步。不天天进步必然天天后退,从来没有既不进又不退的事情。
252、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译文】诚(这个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概念)是人际之间的根本。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253、人皆可以为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已者,皆自弃也。(《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 【译文】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一个君子学习的最高目标应该达到圣人的标准。如果达不到圣人的标 准,都是自己放弃自己。
254、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谢良佐《上蔡语录》)&&& 【译文】一个人必须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比方树木,就须先有根本,然后不断培养,后来成为一棵成材的大树。
255、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朱子语类》)&&& 【译文】接待四方的贤能之士,观察四方的事事物物,浏览各地山川的形势,考察古今兴亡灭乱的道理,如此来做,便可把你的学说和道理说得周密。
256、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译文】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257、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朱子语类》卷六九)&&& 【译文】(一个人)必须里面(心中)和外面(形象)都实实在在,没有丝毫虚伪,然后才能有不断培养自己良好道德的基础,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天天提高。
258、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没个下梢。(《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译文】做官没有大小,凡事就只是一个公字。如果一切为公,做起事来便精彩。即使是个小官,人家听说后也敬畏、折服。假若不公,即使是宰相那样的大官,做来做去,最终也是没有好下场。
259、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九)&&& 【译文】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做事,对待各种事物(待人待物),没有比诚和敬更重要的事了。什么叫诚呢?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的意思。什么是敬呢?不对人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的意思。
260、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重实,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朱子大全》)&&& 【译文】使百姓维持生活的根本,吃饱饭应是第一。所以说国家一定要重视给百姓办实事,使各州县官员都以鼓励农业生产为主要职责。
261、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译文】治学的实在说法,应该是实践。如果只知道不去行,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是行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行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
262、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译文】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26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译文】修身的要点包括: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际、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向好处去做,把过错改掉。
264、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则弃。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 【译文】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自强不息,学问才能积少成多。如果学了一半便停止,那就前功尽弃了。是止步还是继续努力,都在于我自己而不是别人。
265、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 【译文】知道道理有早有晚,执行道时有难有易。(当你知道道以后)能够自强不息,努力去干,这便是达到道的目的是一致的。
266、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集》卷三五)&&& 【译文】一个人只有愁没有志向,有了志向没有办不成事的。
267、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集》卷三五)&&& 【译文】(一个人)不应该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放弃自己,自己委屈自己。
268、展布四体,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 (《陈亮集》卷一一)&&& 【译文】(国家、社会好比一个人)展开它的四肢,各地之间互通有无,不论是官吏、百姓、农夫、商人,应该各自安居乐业(享受和平、平等之福)。
269、书有刚柔比偶,乐有声器,礼有威信,物有规矩,事有度数,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叶适《水心别集》卷七)&&& 【译文】书的内容有刚强的、柔弱的、比偶的,音乐有声乐、器乐,礼有威仪、信义,物有规和矩, 事情有一定的度数,而一个人的性命、道德也没有超出社会而独立存在的。
2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谁也不能免于一死,(同样是死)应该(为正义而死)留着自己这一颗红心照耀历史。
271、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谓日新又日新。 (吴澄《草庐学案》)&&& 【译文】天天反省自己,天天改正过错,这就叫做天天新、永远新。
272、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一)&&& 【译文】贤能的人稍微学学就明白,不贤明的人废弃学习变得昏暗。
273、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译文】自古以来没有不遵照民心、顺从民意而得到天下的。
27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忠肃集·石灰吟》)&&& 【译文】(我好像一块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走出深山,经受着烈火的焚烧也泰然处之,甚至将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为了留得清白(石灰与人一语双关)在人间。
275、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译文】(一个人)立不下志向,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口的马。小船任意飘荡,野马放肆奔跑,最终要到哪处去呢?
276、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阳明大全·传习录下》)&&& 【译文】古代圣明之人有很多优点,(归根结底)也只是不考虑自己而已。不考虑自己便能谦虚。谦虚是各种善事的基础,而骄傲正是各种恶事的根源。
277、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王廷相《与薛君采二》)&&& 【译文】讲出一件事便做一个事,做了一件事就熟知一个事,这就是真知。光讲不去做,那样遇到事最终还是不清楚。
278、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译文】用安定自身的办法来安定家庭,可以把爱管理好;用安定自身的办法来安定国家,可以把国家治理好;用安定自身的办法来安定天下,可以使天下太平。
279、精神爽奋,则废俱兴;精神怠弛,则百兴俱废。 (吕坤《呻吟语·治道》)&&& 【译文】(一个人、一个单位)如果精神振奋昂扬,各种事情都能办好;如果精神萎靡不振,各种事情都要办坏。
280、自昔孔门相传之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 (刘宗周《刘子全书·人谱续》)&&& 【译文】当年孔子及其门人相传(修养自己)的主要方法,一是在无人监督之下控制自己修德避恶的慎独,再一个还是慎独。
281、诚之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译文】(一个人)有真诚之心便是人,(如果只有)虚伪便是禽兽。
28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 【译文】保住天下的事,即使一个普通人,也有责任啊!(天下的兴盛与灭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283、以道言之,选贤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译文】拿道来说,选择贤人、推举能人来辅佐和治理国家的人,这就是把天下看作公的人啊!
284、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李顒《二曲集》卷一)&&& 【译文】首先检查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再从思想上检查自己错的原因。后悔以前的错误,截断再犯错误的根源。力求达到没有一个念头不纯,没有一点时间稍微松懈的程度才算罢休。
285、吾人迁善改过,无论大小,皆须以全副力量赴之。(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 【译文】我们这些人向好处学习,改掉过错的行为,无论大小,都要把全部力量拿出来。
28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戍登程门口示家人))&&& 【译文】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
28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全集·已亥杂诗》)&&& 【译文】中华大地正需依靠一场大变革来焕发起蓬勃的生机,而当今(在清王朝统治下)到处黑暗,很令人悲哀。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打破一切条框、界限,降下众多的治国人才。
288、鸦片烟则食妖也,与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龚自珍全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译文】(人们吸食)鸦片烟就是吞噬妖物啊,(吸食以后)使人的魂魄处于病态,白天黑夜分不清,吸食鸦片的人应当去上吊自杀。
289、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集·海国图志序》)&&& 【译文】我这本书为什么作呢?我告诉你:为了利用洋人来攻打洋人而作,为了学习洋人的本领来制服洋人而作。
290、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译文】他们(指清统治者)狭隘地守住一块小地方,自己圈成围墙,却不知墙外还有天,身外还有地,好像是井中之蛙、蜗牛在壳中一样地看待西方一些国家。
291、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 (《魏源集·默觚上》)&&& 【译文】(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树立德行,立下功劳,说出,做出高洁的节操。这就叫做四项不朽的事。
29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译文】一个人的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明理才能变化人的气质。
293、三代以来至秦一变……汉唐以来至今而又一变……欧亚诸国之为治,亦由渐而变……孔子处于今日,必不得不一变。(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上》)&&& 【译文】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到秦朝,是一次大变革……汉朝、唐朝以来到今天又是一次大变革……欧洲、亚洲一些国家的治国方式,也是一步一步变来的……假如孔子处于今天,也必然随着形势来改变。
294、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性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备而生民不忧,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振也。(严复《原强》)&&& 【译文】天下的百姓主要有三件事,是强是弱是存是亡没有不依这几点的:一是血气体力是否强健,二是是否聪明智慧,三是是否有道德仁义。所以说西方研究思想、研究社会的专家们,无不是以民力、民智、民德三个方面断定这个民族、种族水平的高低。没有三者都不具备人民不为此忧愁的,也没有三者都具备而国威不振的。
295、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译文】一个国家只崇尚农业(囿于小农经济)就必然守旧、不开化;如果一个国家提倡工业(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会天天创新,天天增加智慧。
296、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译文】看看世界各国的形势,能变革的就安全,不变革的就灭亡。全部大变的就强盛,微小变化的仍不免灭亡。
297、天下往归谓之王,天下不往归,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译文】天下的人都到你那里去,拥护你,你就是王。天下人不到你那里去,不拥护你,已经聚起来的人也散了,这种人就是一个光杆的人。
298、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全集》三三九页)&&& 【译文】国君是枝叶,人民是根本。国君是给人民办事的人,大臣是帮助国君给人民办事的人。国家的赋税取之于民,这些东西正是给人民办事的基础。如果收取了赋税却不给人民办事,那就该将不办事的人换掉,这正是天下共通的道理啊!
299、方今中国所短者,不在智谋而在贞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则惟有道德者可以获胜。(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译文】当今中国所短缺的,不在于人们缺少智慧谋略,而在于不讲求节操、信义;不在于缺少手段、本领,而在于缺少为公、廉洁的品德……(而这一切缺少的部分)只有提高道德素质才能够做到。
300、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梁启超《与夫子大人书》)&&& 【译文】中国几千年的腐败,祸害到了今天,推论其中的重大原因,都是从一些人的奴隶性而来。如果不除去这种奴隶性,中国万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馆藏&30499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治特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