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要求到底该怎么教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教“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要怎样教更有效呢?略读课文要怎样和学校的“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更好地联系起来呢?此次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中,景泰小学的“略读课教学”为主题的展示课,给了我很大启发。
一、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利用“阅读提示”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阅读提示”还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一课书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如果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5页,共5页)
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如何提高“...加强聋校初中阅读课文教... 12人阅读 3页 1.00 重视略读课文教学 提高学...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申月华 ...那么略读课文到底怎么教?我认为首先要领会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排意图。叶圣陶先生...略读课文怎么教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略读课文怎么教最近...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 浸在文本之中,和...略读课文如何教孝义市崇文街小学 任巧芸 三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略读课文, 主要...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略读课文怎么教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略读教学,走出“迷惘”之境 ――对略读...[作者的细致真是让我感到佩服,只有这样的研究才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加地有效。...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程度”更叫我们困惑。为此我上 网看到了几位专家对于略读课文的解析。 叶圣陶先生对略读教学早就有过精辟的...小学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拓展策略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2 6卷第1期 201 3年 1月 重 庆第二 师 范学 院学报 Jounarl of Chongqing Universi 第...湖南岳阳方西河:略读课文怎样教,关键是抓住一个“略”字。我们平时了解到 的...上课前心中还是要明,这决定了如何处理教材,对学生的能力 进行有目的的,有效地...怎样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116份文档 2014...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思... 17人阅读 4页 3.00 浅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略读课文如何教学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略读课文应该怎样教 ――访...为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桥梁作用,我即时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并将课外阅读挤进课...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我们应该确明确以下几点:
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1)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2)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所以说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下几点:
巩固精度课文的学习方法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的编者(四-六年级机语文教材)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编排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本课略读课中巩固前一课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五组以“生命”为主题的课文的安排是:《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其中《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是精度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触摸春天》与《永生的眼睛》之间的引读是“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这是关于眼睛的两个故事,从内容上来说息息相关,从学法上来说能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触摸春天》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永生的眼睛》用自学的方式完全没问题。
&& (2)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许多刚教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的老师都会说:新教科书选入的文章其实很美,读着很有味道,特别是一些略读课文,美极了。确实,编者在选文上花了很多心思,如四年级下册中《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麦哨》、《渔夫的故事》等等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略读课文,对学习的兴趣也十分高涨。
&& (3)进一步学会了多种阅读方法
在学精读课文时,学生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虽然教师在教学时都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对自己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体会是不够深刻的。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
&&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
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确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阅读兴趣。
&& (5)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永生的眼睛》,入选课文的故事其实没有交代原文的结局,教师在本课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故事的结局还没有完,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于是教师追述我们可以在课文去查询查询,看看真正的结局如何,再来讨论讨论。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去课外阅读的欲望,略读课文也就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尝试“游泳”。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下理念:
1、以生为本的理念;2、能力为本的理念;3、大语文的理念;4、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上述教学理念?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四年级第一单元略读课文《火烧云》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围绕重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果:学生的回答质量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不大;教师包办得也不好。
再如:去年,我在又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二单元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走了几个来回,能力弱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同时,教师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教师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教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次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次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次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光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教师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放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挥。&&&&&&&&&&&&&&&&&&&&&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识、经验和阅历与课本中的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和生活中的语文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都可以一个教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当,一节课足以。所以教师在略读教学时教学中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 &(一)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 (三)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 (四)引读的有效运用
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是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引读怎样省略?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略读课文我们也不能忽视,把它一略而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我认为略读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 1、主题性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再观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而我们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 2、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将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催发阅读的消化吸收,这化解的过程也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 3、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可见,略读课文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实现的舟楫或桥梁,发挥了其应有的效应。
&&&&&&&&&&&&&&&&&&&&&&&&&&&&&&&&&&&&&&&&&&&&&&&&&&&&&&&&&&&&&&&&&&五龙小学&
金云燕& 转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3:48:17|&&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很多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略读?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大致了解意思即可。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略读”往往没那么简单、粗略。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如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但是在小学阶段,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途径。&一、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当你翻开新课标小学语文教科书时,你会发现略读课文篇数在逐年增加,也由此说明,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或许很多老师都存在这样的想法,略读课文用不着考试,怎么上或者不上都无所谓,所以大多时候都轻描淡写、一读带过。殊不知,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而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文课程标准》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列,要求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搜集信息。”综合以上各家的说法,我们认为“略读,就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二、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理念(一)、强调自主学习,培养独力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公,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感悟。把精读课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老师在交流中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留给学生。&(二)、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展个性。它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三)、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去读《爱的教育》,这样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略读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拓展的内容方面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三、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能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自主阅读并不等同于自学;略读课文的时间一般只有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三读”的做法,就是一读知大意,二读谈感受,三读抓重点。故而,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中反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把课文读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略读课文教学&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续,不应该把略读课文单独分开教学,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一脉相承来教学。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我与学生们就单元主题聊了起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但是盲姑娘却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这样就自然而然把这篇课文归纳到了这一单元的主题中,由于学生之前已以学过三篇同一主题的文章,所以在阅读、交流这篇文章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浪费时间了。&(二)、结合阅读提示,落实自读自悟&老师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注意凭借“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开展自读自悟,开展小小组交流学习。&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以学生小组交流为主,老师只在学生交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如《永生的眼睛》课文前的导语是这样的:上篇文章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这篇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所以为了结合阅读提示,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文中谁最值得你为他而骄傲?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画一画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你读后的感想。2、小组交流,谈感受。3、抽生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特点,深化学生感受。&(三)、聚焦重点,略中有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永生的眼睛》一课可以抓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眼睛怎么会永生?然后带问题进入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父亲具有深刻意义的话语,让学生自读自悟,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最后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四)、适度拓展,加强课内外联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联系课内外教学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所以要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永生的眼睛》最后一个环节:原文回归,深化感情。师: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大屏幕出示)师: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推入了高潮。见势我就顺水推舟:请你们以接受器官者的身分给琳达写一封感谢信。学生情绪高潮,就连平常最不愿意写作的学生也纷纷提起笔,写下自己此时的心情。&略读课文教学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研究者不仅要了解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总之,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加强略读课文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略读课堂中也能有着别样的收获!&&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转载)(2:07:59)转载标签:&杂谈&&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转载)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据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采用以下策略。&   略读课文应体现学生的独立阅读,教学时间少于精读课文,所以,教学重点必须高度集中,无关重点的内容应坚决舍弃。不忍割爱,贪多求全,不仅有悖略读课文的定位,而且因教学时间短,必然“伤其十指”,降低教学效益。以下是从一位教师《永生的眼睛》(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中提取的教学框架。&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角膜时,“我”的态度如何?&  3.父亲的哪些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4.请同学们再读第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由“遵从遗愿”转变为“主动捐献”?&  6.默读第9~13自然段,勾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勾画句子做批注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温迪去世后,“我”收到一封角膜银行的信。阅读来信,谈谈你对“永生”的理解。&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形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尽管只是一个框架,依然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繁琐,与教学精读课文无别。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不妨围绕三个重点让学生展开独立阅读:第一,父亲要为母亲捐献器官时,“我”14岁;“我”要为父亲捐献器官时,“我”女儿温迪恰巧也14岁。听到亲人要捐出器官时,“我”和温迪各有什么反应?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她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反应?第二,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的?第三,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多读几遍,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在全体学生基本完成阅读要求后,再组织交流和评价。这三个要求难度适中,不琐碎,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思考,完全可以独立完成。&   在上述《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中,教师设问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失去独立读书、思考和动笔的时间。若是放手让学生带着前文所说的那三个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问题独立阅读,那么,学生外显性的独立学习活动和内隐性的独立思维活动都会得到强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充分质疑。当然,强调学生独立阅读、自我实践,并不排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互动及时反馈,并给予评价。&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宜刻意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应该主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积累的阅读经验,围绕本组课文设置的专题和教师提示的阅读重点,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下面是从上述《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中截取的一个片段。&  指导学生理解下面一段话:“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段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患者,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老师把“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这个问题转化为三个小问题。设计这三个小问题意在把学生步步引向文本的深处,但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过细引导,对于重点片段或语句,教师只要启发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最后进行交流、评价即可。这样教学,或许缺乏师生之间你问我答的热闹,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却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这正是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初衷。& &&精读课文既要进行字词教学,又要分析篇章结构,而略读课文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组元,即在每一单元(组)课文中,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内容专题、表达形式上往往异中有同,乃至相似。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其中的略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与精读课文《白鹅》、《猫》都蕴含着作家对小动物深深的喜爱之情,在语言表达上又都运用了欲褒故贬、寓褒于贬的手法,这是共同点。而不同点是《白鹅》围绕“高傲”这一特点用了“总——分”叙述的方法,层次分明;《白公鹅》则是着力表现它那“海军上将的派头”。《猫》虽以“性格古怪”总领全文,但喜爱之情始终贯穿于“古怪”的种种表现之中;而《母鸡》却是以“一向讨厌”开头,以“不敢再讨厌”结尾,先贬后褒,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益。&  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可以省去过细的指导,但不可以省心。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这些建议,必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院一附小  福建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这种编排形式教师们似乎并不陌生,因为不同版本的老教材中曾经也有过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又称半独立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如果把这两种编排形式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名称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错了,务必要澄清。尤其是对略读课文的作用、地位和编者意图教师们误解比较深。然而,略读课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对略读课文的全面把握和采取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一、&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把握 要解决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认识,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性质,这是纲领性的要求,对略读课文教学起全面的指导性作用;二是教材的编排意图,它是教学性质和要求的具体化的文本形式,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三是目前教学的现状,它是纠正偏差,改进教学,努力达标的前提基础,是研究教学鲜活的材料。  1.教学性质“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是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的话清楚地表明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它们同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虽然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教学而言同等重要。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学生的成长和实际应用作用而言,略读更具有独立阅读的性质,更贴近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些同样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略读能够更迅速、便捷的获取更大量的需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2.编排意图 教材的编排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例越来越大,分别是三年级33.33%、四年级82.86%、五年级100%、六年级104.17%。  而且随着略读课文比例增大的同时,选读课文的比例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要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增加。任何忽视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联系更加紧密。  3.教学现状  新课程从试验到全面实施六年多时间以来,教师的怨言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一怨新教材不如老教材,新教材课文难上;二怨新教材课文太多,任务太重上不完。为什么会有这些怨言,一是教师的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一大批老教师、农村教师的语文素养跟不上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二是对三类课文到底怎么处理缺乏理论解读和实际操作方法指导,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教师素养问题不是新教材本身造成的,可以先避开不谈。课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是对略读课文怎么处理。  因为教师们明白精读课文就相当于老教材的讲读课文或称重点课文,上好这类课文心中有把握,问题不大。选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的独立阅读课文,反正不列入测评范围,教师顾虑不大。略读课文相当于哪类课文找不到相应的参照依据,篇幅那么长,篇目那么多,怎么办?由于认识纷呈,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突出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视同仁,面面俱到。这必然加大教学任务,临近期末测试连课文还没有上完,所以也就产生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怨言;二是略读课文“选读”化。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教学水平比较低又不是很负责任的教师而言。因为他们知道略读课文不是测评的主要内容,试卷中就是有也是“蜻蜓点水”,干脆放弃,图个清闲。高兴时候让学生自己读读,有些甚至连读都没读。两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导致的结果是差不多的略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略读方法和能力的残缺,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文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开放。”正因为这一“开放”要求,搞得教师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比较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略读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策略  《教学参考》对略读课文的地位、性质、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作了更具体的阐述。暂不顾及是否准确,但对教师而言仅有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模式。为满足教师这一需求,在此列举了一些教材处理方法和教学策略。.阅读能力的检查  前面已提及叶老前辈的观点:“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为一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之间有很多相同相连之处,要么内容上,要么语言方式上,要么情感态度上等。简言之,属同类课文。对精读课文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如何,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其能否在具体课文中灵活应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安排与精读课文知识和方法相关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去解答。如果效果不错可以让学生在本单元不同篇目的略读课文中应用,使其熟能生巧。如果效果不理想,比较陌生,可以在不同略读课文中反复强化,并发挥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的作用。因为年级越高,一个单元中的略读课文篇目越多,为在不同课文中反复检验和略读中强化提供了方便。编者在一个单元中安排多篇略读课文有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年级越高知识和方法就越复杂,需要在多篇课文中检验和强化。  2.教学缺失的补充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对精读课文的教学经验再丰富、考虑再周到、估计再充分而面对时刻变化的教学对象——学生,面对来自不可预测的其他因素,教学中总是有处理不当,考虑不周,估计不到,效果欠佳和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教学反思中发现后怎么办?重复原有课文,给学生“炒冷饭”是教学的大忌。因为再也找不回第一次上课时的激情与气氛,效果肯定不理想。但缺失必须补上,缺憾必须挽回,否则会造成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教育“犯罪”。明智的选择是在略读课文中去弥补。不是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充,而且是一种教学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又非常有意义的补充,何乐而不为。  3.教学重点的深化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一项训练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学生非掌握不可的,对其继续学习,乃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影响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练就熟肯定不会是重点。所以,凡是重点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既然重点就是难点,重点就需要突破。单元重点不能只限于听懂和掌握的层面,而要在实践中运用,在应用中熟练,在熟练中内化。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已掌握了的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在略读课文中熟练、深化。怎样深化呢?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在不同的略读课文中反复训练。因为略读课文相对精读课文有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和可读性明显的特点。重点训练项目在略读课文中练习,学生兴趣会更浓,积极性更高,也更容易熟悉和内化。这种既完成了“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任务,又深化了教学重点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4.教学改革的尝试  课堂教学改革叫得震天响,但考试评价的紧箍咒还在,小学也照样摆脱不了被考试奴役的命运。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要淡化考试评价,实施多元评价,重过程、重情感。事实证明那仅仅是一种理想,说得难听点是一场骗局。新课程只要与考试紧密相连,教学马上就走向简单化,改革也就马上会打折扣。教学很快就回到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上来。这对一批热心教学改革者来说是一种很痛苦的打击。这是与新课程实际改革的宗旨很矛盾的问题。精读课文要求高、任务重,谁也不敢怠慢,改革的空间很小。热衷于教学改革是事业心、责任心的突出表现。所以,应该大胆的、明智的把教学改革的尝试放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如,在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中如何做到“人文适度,语言落实”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略读课文中实践尝试,再实践再尝试。所以,完全可以把略读课文确定为教学改革的空间、场所,并长期坚持下去。&5.写作特点的展示  小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同样都会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写作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写作是高于阅读的一种语文能力。阅读只是一种吸收性思维要求,而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从阅读上升到写作要经受思维的挑战和能力的飞跃。想表达又怕表达,这是多数人对待写作的共有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许多人最后又选择了放弃写作。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持久耐力是语文教育者的一种责任。略读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易懂,感情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挖掘课文的写作特点展示给学生,激发写作兴趣。然后抓住写作上的某一点进行训练,也可节选某小部分练习仿写,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挖掘和提炼写作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写作。在单元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共性和略读课文的不同写作风格进行写作多样性基本功训练。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文体结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整体入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6.课外阅读的桥梁  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爱上读书,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有多少,是否能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解决问题,是否手不释卷。语文素养提升的功夫关键不在课内而在课外,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教是为了不教”。由于学生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数量和时间受到很大限制。叶老说过:“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像精读课文一样去读书,这种精读法只是对学生管用。生活中的阅读更多的是略读和浏览。但这种阅读方法不可能从精读法自然过渡,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同样也需要“得益与课内,得法在课外”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略读能力。这种读书方法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相接近,备受学生欢迎。又加上略读课文往往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教师可以通过片段的学习,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全著和全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全著、全集的欲望和兴趣。如:略读课文23课《卡罗纳》一文,课前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又用“小泡泡”的形式出现:“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后面再次用“资料袋”的形式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引导师生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新生事物,一时的误解和不到位也是难免的,但由于不熟悉就放任自由,任其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之所以,敢于提出教材处理和教学策略的六种设想有一个很大的前提是略读课文可以绕过考试这个坎,给予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希望提供测试卷的教研部门能明确略读课文不纳入测试的范围,消除师生在略读课文教学中的顾虑。事实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中要从学情出发灵活选择,可以几篇课文选择同一种策略,也可以一篇课文选择一种策略,甚至可以组合几种策略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只要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利都是好的策略。&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略读课文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时,《教师教学用书》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课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者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践行新课标的精神,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呢?在对《和田的维吾尔》一课进行研究后,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续,在教学时,不能把它与精读课文割裂开来教学,而应当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联结单元主题一脉相承来教学。&设计话题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直击精彩、烙&下记忆,回归单元主题。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我与同学们就单元主题聊了起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前几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发现了藏族藏戏的神奇魅力,见识了各地民居的独具特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和田,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样就极自然地把这篇略读课文归入到一个统一的主题,即民风民俗之中,把一个学习训练组作为一个整体,注意了略读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联系,把握了略读课文在整组中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在阅读、交流课文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浪费时间。&略读课文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练习课课型。它除了承担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阅读教学的共性目的任务外,还承担以下目的任务:将该组精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知识、方法要求和初步得到训练的重点阅读能力,迁移、应用和进一步训练养成;进一步了解领悟重点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并且在达成这些教学目标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在精读时学方法、在略读时练水平。就学习方法而言,精读是例题、略读是练习。因此,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在谈及“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和田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了《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的,通过回忆帮助学生整理好那些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零碎的学习方法,然后借助学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里练习运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达成了这篇略读课文的目标。&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一段话:“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这段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究空间很大的问题: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利用略读课文大胆地让学生进行尝试阅读,运用和巩固学到的阅读方法。因此,我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这个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同时找找重点句子、画画关键词语、写写感受旁注,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真正落实自读自悟。这时候的汇报交流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而我们老师则只需要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再读读疑点,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如果只任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只是'粗略’的阅读,甚而至于是'忽略’的阅读,而在实际上,他们也就'粗略’甚而至于'忽略’的阅读,就此了事。这是非常要不得的.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身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多大的实益。”所以,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和田的维吾尔》这课,对“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这个问题的理解,我在教学时花了不少工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基于本单元学习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謦美好;《藏戏》和《各具特色的民居》分别写了藏戏和各地民居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而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则生动地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我就把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着力点。比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很多学生都觉得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那该有多脏啊!吃的东西怎么都是从泥土里烤出来的呢!我巧妙地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的第三个依据就是本课的结构特点。这单元的课文在表达民俗特点时,基本上采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来阐述,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的表达方法更应该加以巩固,这样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也大有好处。这堂课,我主要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拓展阅读,增大教学的宽度。&有不少略读课文都是介绍性的文章,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亲近文本。在设计《和田的维吾尔》这课的教学时,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地处南方,对于新疆、和田、维吾尔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也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找到了中国地图,了解新疆和田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还为学生准备了一首MTV《我们新疆好地方》,既有维吾尔族人民活动的图片,又有独具特色的歌声,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和田的维吾尔,对文本也有了亲近感、熟悉感。&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展视野。学完《和田的维吾尔》之后,我推荐同学们阅读《阿凡提的故事》,了解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感受维吾尔人的聪明智慧。&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语文老师不仅应重视它,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以上是我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结合《和田的维吾尔》把它罗列出来,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弃之课外。“略”指“简单、略微”,“略读”就是简单一读,略知大意。于是教师们便有了“忽略’’略读课文的念头,任由学生自己去读。同时略读课文中仅有开篇的引言,既没有识字、学词、读写的任务,也没有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没有相应要完成的作业,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的痕迹。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有教师就将其挤出了课堂。到头来,学生只是“死”读书本,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成为一句空话。&.若即若离。有教师认为:教材中既然编排了略读课文,就得教;但不在考试范围,就不应该重点教,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若即若离”式教学:对课文作简单、草率的处理,有的只要求学生背字词、文学常识;有的让学生抄下参考用书中的答案及所谓的重点并背熟;有的干脆让学生读读了事,没有任何教学要求。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读书只停留在初读阶段,如同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这种教法从表面看是教了,实际上是一种应付式教学。&3.难以割舍。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也难以割舍。于是有些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两类课文的辩证关系认识含混,出现不分主次,每篇必讲,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方式“一刀切”: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这样教学,造成课时不够,教师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篇篇详教,篇篇教不好。&&&&&以上误区,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面对教材中数量众多的略读课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找准教学定位。&.目标定位。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而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有精读的,也有略读的,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在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际,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堂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此略读文自成一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2.方法定位。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应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善于点拨。&.方向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加大教学信息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下面以《夸父追日》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们对略读课文教学“三略四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略读课文教学中“三略’’是:&&&1.目标求简明。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我们要求略读课文中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增量,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将《夸父追日》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②品读文中描写夸张的精彩句子,体味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体会人物品质特点。&.过程求简要。我们主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摒弃过度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在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文字,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两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提示语”。&&&&&《夸父追日》课文前提示语是:“《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读书——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①导人新课,回顾梳理;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③品读句子,想象写话;④体会品质,拓展延伸。&.引导求简练。我们要求: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要看学生需要不需要,最根本的要做到“放开”。要让学生更多元地理解文本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开放的阅读,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使教学更突出,更集中。《夸父追日》这堂课,我们就抓住“这是一则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想象奇特,描写夸张,语言精彩,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哪些句子能体现这些特点,画出来,读好。”这么一个着力点,教学中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重回顾梳理。略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中目标的体现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夸父追日》教学伊始,我们就在课题前加上梅花符号,提问:带这种标记的课文看到过吗?这样的课文以前是怎么学的?那么这个神话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这样,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教学浑为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好零碎的、片面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夸父追日》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主要教学环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写在阅读卡相应的空格中。交流概括为:“向往光明/追赶太阳/狂饮河水/长眠虞渊/化作大山”,然后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②品读句子时请学生再轻声读读课文,哪些句子能体现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描写夸张、语言精彩这些特点,画出来,读好它。&&&教师只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自学能力。&&&3.重语言积累。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言的规律。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教学《夸父追日》时,当学生充分阅读后,我们出示了小练笔:&&&&&夸父长眠后,他的手杖居然能变成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林。这想象真是丰富,描写真是神奇。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句话。&&&&&山的一——,有———,那是夸父的——变成的,——————。&&&&&写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句子说一说,再将几句话连成—段话。&&&&&此时学生已深入到神秘的神话世界中,写话、说话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写了几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重迁移延伸。“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在《夸父追日》教学总结阶段,我们要求:这则神话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书中故事的原文已经印在阅读卡中了,请小朋友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你对这篇古文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古文、现代文比较阅读,既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了思维想象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古文作好铺垫。&&&&&“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略读课文是孩子们施展拳脚之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放弃过多的预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潜心人文,自由感受,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就能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研究活动的讲稿(转载)&略读课文在小学中高年级占有相当的比例。3——6年级共240篇课文中,略读课文72篇,接近三分之一。&课程标准一共出现了5个“略读”,分别是:“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安排这么多略读课文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这么强调略读?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略读的量——增加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量;在一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搭建一个实际应用的平台,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我们在听课中发现,老师们已习惯于或者说比较擅长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有时则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要么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一样深挖细抠,要么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场。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呢的?我们想在这方面做点探讨。&2006年春季崔峦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这几位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这是大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大的方向知道下,细节怎么操作呢?&(一)基于精读课文的迁移设计。“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单元中间或末尾的略读课文,更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及教学规范引起充分的重视。&基本思路:复习导入,揭题存疑:如:《白杨》《成全一棵树》(精读课文不一定是本单元的)&&&&&&&&&&研读课文,迁移写法:在精读课文中渗透了阅读方法,在学习略读课文中简单回顾这些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自学,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拓展阅读,适度延伸:阅读相关主题相关写法的文章,进一步运用阅读方法,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这是“方法迁移式”的变式,教学步骤与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是让学生提出不懂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道筛选出或整合为一两个、两三个问题,作为全班共同学习、探究的目标。在精读课中也经常采用质疑解疑模式,但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往往相机把课文的重点词句拎出来,通过精心的设问,引导他们细致的“咬嚼”和深入的“解悟”,并把有感情朗读巧妙地、和谐地穿插其中。略读课则应减少设问和穿插,重在交流学习的收获并进行适当评价。&&&基本思路:提出问题,整合问题;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点拨评价;激发情趣,拓展阅读&&&&&同一内容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泰戈尔的《纸船》和冰心的《纸船》&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金色的鱼钩》和《三人行》、《母鸡》《我的母亲》&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比较。老舍《祥子买车》《我的母亲》、张丽钧《你还活着吗》《捐赠天堂》&不要把已学课文仅仅当作导入新课的例子,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基本思路:&以旧带新,导入新课;初读比较,感知内容;细读推敲,感悟表达;总结提炼,拓展阅读。&&&&&我们要积极发挥课后思考题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例如:《有月亮的晚上》:有月亮的晚上,真美!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美?(课后设计也不应准确,有时需要删加,有时需要改造)&读思考题,明确问题:这篇课文怎么学呢?看一看课后思考题。然后围绕思考题自读自悟。&深化感悟,拓展延伸:(或进行总结,或质疑问难,或结合实际谈感受;或拓展阅读,或进行表达训练&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通过完成测试促进学生读书,达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特点和积累语言等目的。题目应难易适度,题量应多少适中,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生在熟读课文后,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和教师点拨说出喜欢的理由。最后,要求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在背诵中,体会课文语言和表达方法,把好词佳句收藏在脑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七月的天山》等略读课文都可采用“美文背诵”的这一简便有效的好方法。&(七)赏析练笔法式设计。略读课文中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练笔处”,进行有效的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感悟、思绪流露于笔端,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这样,恰当地运用“赏析练笔”法,就可在“情节留白”处填补,实现阅读期待;在“言外之意”处揣摩,诠释文本内涵;在“结尾延伸”处创造,升华情感体验。&几种教学范式凸显了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差异,教无定法,略读课自然不应有僵死、凝固的模式。&(一)明确教什么:关注“三点”:文本内容的重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神”,是文章的题眼所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2.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课文是表达生动,有的课文是用词准确,有的课文是首尾呼应,有的课文是借物喻人等等。王老师借《刷子李》一文的形式特点——“一波三折”讲述了这一观点。(举例:&3.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关注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那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是从课程的主体出发,是略读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根据学情、学况、学态,动态生成教学内容。)&(二)强调板块推进(在重点、难点、表达方法上设计板块。不是平面的推移,而是递进的推移举例:),不太追求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三)强调局部的精读,可以抓住某一有价值的训练点集中火力,重锤敲击,别的方面可都不涉及。&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课文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更大量的应采用默读。比起朗读,默读省去发音动作,直接用视觉扫视,速度快于朗读。默读时,不必像朗读那样,辨认字音,斟酌语调,考虑停顿,等等,便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的内容。少了发音,便于静思默想。不易理解处,可慢读、重读、多读,直至理解。迅速、大量地阅读,必须借助略读,所以成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略读课只有多用默读,才能担负起“桥梁”的职能。当然,多用默读,也要依据不同学段而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已经学会默读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举例:&(五)强化圈批勾画,落实自读自悟。阅读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确保多动笔墨。动笔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伴随动笔的是独立思考。精读课固然也应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而略读课,教师则给予学生更多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以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性质。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课内外阅读桥梁的略读课,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学生课外完全独立阅读意义重大。&(六)联结单元主题,与单元训练要点一脉相承。精读课文是单元知识的准备,略读课文是获得单元知识后的应用。&(七)增强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在略读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多一些,即“宽度”;(拓展资料)对于某个知识点没必要挖得那么透、那么深,即“厚度”。&(八)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例如虞大明老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简介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随着年级的增加,教材略读篇目编排比例呈不断递增趋势。教师们大都认识到略读课文是学生得以有效进地行课外自由阅读的拐杖。(统计数据如下:)&我们在听课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如何教学略读课文产生不少困惑:有的忽视学段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忽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系,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粗浅理解就课教课,中段和高段教学模式一样;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上起课来“脚踩香蕉皮”的随意性导致课时任务无法完成;有的老师没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起点,往往在阅读能力上低估了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或理解)的问题,挤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有的变略读为泛读,放任学生自读,自然“花落无痕”、“雁过无声”;有的“精”“略”不分,对略读课文过度精雕细琢,教师的强势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细碎频繁的问答,必然窒息小学生活泼的个性、生命独特感知、体验和解悟。&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策略来实现用教材教略读课文?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提出教学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了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在精心制定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注意把握尺度,综合考虑《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这些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语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关键句)、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的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略读课文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正确读流利,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注,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也传递这些信息: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作为教学用的“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不同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形式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自读自悟-交流点拨-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学习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才能落实语文能力训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就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迅速在学习说明性课文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五上的《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揣摩说文章的知识理趣、感悟其修辞表达手法表现的浓浓语文味并迁移练笔,不能上成科学课。&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四上《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在写法上、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丰子恺)和《白公鹅》(俄国叶·诺索夫)同写鹅,各写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入手,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教材呈现)阅读提示来设计(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教学目标,按略读课文导学提示语学习要求和方法,选好切入口,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路径,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五上《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前者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伟大无私的爱,还想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人生的命运的重要方式。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当作普通的记叙文去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教得太实、太全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设计让学生画出描写母亲外形和语言的语句,注重语言形象去想象感受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在生活的困苦中母亲的辛劳、深情、对我的支持;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形式。后者是逆向思维的方式,主要表现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鼓励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心理活动变化,让学生带着“文中的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的母亲?”这个问题去寻找母亲几处语言、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无私的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40分钟的教学内容安排而宜少而精。教师选准训练的着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从“形式”入手,探究内容如是何承载或表达意义,渗透“文本细读”的重要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在此不赘述。&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说,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他们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尽量去唤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教师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一是拓展阅读。香港学生在历次国际阅读评估比赛中名列前茅,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围绕课文,拓展一组阅读材料,一节课可能上好几篇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材料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概括。这足以证明:大量略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有效地穿插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关于科学研究发现,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设计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震撼人心的资料;课后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再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略读课文怎么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