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初三了,化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之前不好好学习,但现在孩子自己提出来要努力学习还来得及吗?

阳明教育: 父母走错一小步, 耽误孩子好几年! 8条家长留言给我的教育思考......
阳明教育: 父母走错一小步, 耽误孩子好几年! 8条家长留言给我的教育思考......
学习范文/赵老师每次推文的时候,总有很多父母留言,满满的感谢,满满的收获。但,说实话,推文的时候,赵老师学到的,比我给予的,更多。为什么?因为留言。说到教育这一行,它是一个你看不到前因,只看到后果的行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母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结果。它是之前一切教育,在这个孩子身上所呈现出的结果。比如,学习态度不好,一回家就玩手机,作业做完就万事大吉,多一点的学习都不做;比如,父母感觉患了情感饥渴症的初中男孩子,拖沓、懒散,一玩就不知道回家,不守时,只要有人跟他玩,就黏糊地分不开;比如,上初一的小姑娘,每天晚上写不完的作业,挑灯写到12点,补课很多依然成绩不理想,熬得头发都开始掉了;再比如,有上进心,也还努力,脑袋瓜子不错,就是成绩卡在5、6名上不去;......当一个一个结果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的时候,你看得到现象,你甚至都知道应该怎么解决;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不知足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在教育上有企图心的人,你会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父母,怎样的亲子互动模式,怎样的家庭风气,怎样的周遭生活的小气候,怎样的学校,怎样的老师,怎样的偶发性的一点点小事在起着作用,在一点点塑造着孩子的性情,认知,观念,在左右着孩子的人生?每一片雪花,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风雨,落在孩子心里,都不会了无痕迹。一点一点痕迹,一点一点对雪花,阳光的反应,最终成就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孩子。人,说白了,是自身和环境进行化学反应的产物。所以,很多时候,看着眼前的孩子,我总是很好奇,是哪些人、事、变、迁,形成了他?好在,我们有留言,既有父母的留言,又有孩子们的留言。父母的留言,更多是描述,求助;而孩子们的留言,求助很少,更多时候,像是自言自语,有感而发,找一个可以安全倾诉的地方,说说话而已。这些发自肺腑的真诚留言,就像一扇窗户一样,为我打开了千家万户的门,看到我们一个个家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也看到了在我们孩子们的心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今天,赵老师就把很多孩子,包括父母的留言,摘录精选出来,我们抹去当事人,来看看,对于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们爱着的,怨着的这些孩子们,究竟在想什么?!1、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曾经有位妈妈留言,问有情感饥渴症的15岁孩子该怎么引导?我问她:小的时候,孩子有过什么特别的经历吗?这位妈妈回过来长长的一段:三岁之前经历坎坷,有时候我带,有时候寄养在别人家,有时候寄宿学校,但平时表现都不错,偶尔也犟。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寄宿了两个学期,我才发现孩子把我这3年来养成的好习惯都没了,我后悔及了,但晚了,从此后拖沓、懒散不交作业,一玩就不知道回家,不守时......管了时好时坏,直到初三开始抄别人作业,但又不想放弃学习。只要有人跟他玩,就黏糊地分不开。习惯不好,成绩不好,没有独立人格,或者说情感饥渴,这是“果”;而“因”在哪里?“因”就是在6岁之前孩子的生存环境太过颠簸,“父母”“别人家”“寄宿学校”,上小学后,也才6岁,就又“寄宿”两个学期。爱,和陪伴,以及稳定的生活环境,构成了一个孩子早期全部安全感与自我认可的源泉。所以,看上去在生命早期很乖,表现不错的孩子,在青春期,他童年期的缺失就呈现出来了。我们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一年级寄宿两学期,妈妈发现自己花3年给他培养的习惯都没了,然后,这位妈妈讲了一句:“我后悔极了,但都晚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正是应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但妈妈却被自己的“悲观情绪”所绑架,觉得“都晚了”。所以,孩子出问题了,父母哪里做错了?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当孩子需要爱,需要陪伴,需要安全感,需要精神支持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在忙工作,忙自己,忙应酬,忙前途......而当孩子遇到成长困境,需要你引导他的时候,你,在哪里?我们说“太晚”了,说得太早了!恕我直言:我们总是跟孩子要结果,但却吝于播种、除草、除虫、修剪、浇灌.......我们做得不多,要的却不少。要不到了,还很委屈,觉得自己很倒霉。现在的孩子,吃的多了,穿得好了,爱和陪伴却少了,而我们的父母们,却误以为,给孩子吃,给孩子喝,就是在爱孩子。爱与吃,穿,住,钱,没有关系,它是父母恒久的用心!这样自以为是,或者“没有办法”的父母还有很多,这样的无端受责难的孩子也有很多。有父母留言:老师您好,我是考试帮的忠实粉丝。我家孩子上一年级,快把我累死了。小孩学习不用心,动作慢,边学边玩,总是管不住自己,毛病一大堆,我总是天天教,天天说。就是不用心,你说怎么办?父母带孩子为什么会累,会烦?8个字:耐心不足,私心太重。怎样带孩子才会愉悦、快乐?一句话:把自己融入另外一个生命中,把自己交付给孩子,与时间为友,享受此刻,陪着孩子一点一点长大,在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学会欣赏生命的可贵。说实话,生孩子,就是要拿来烦自己的。不烦你,你是他父母?不烦你,他长大后会感恩你?享受这种烦,享受这种不成熟,享受这种累,享受这种除了父母别人都享受不到的烦的权力,你才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父母。你才能有一种“长长的日子,闲闲的功夫”的心境,来带着孩子慢慢长。否则,你累,他也苦;否则,哪怕他的问题是一粒沙,你也容不下。做父母,你就既要“任劳”,也要“任怨”,还要“任钱”,就是舍得用自己的生命,来浇灌另外一个生命。再看另外一条留言:我女儿上4年级了,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老师说了也不管用,回家作业也完不成,考试成绩特别不好,这次我很生气,我叫她不要去上学了,后来想到马上要考试了,就又把他送回了学校。她从4岁起就送去,私立学校,一开始学习好,2年级就不好了。我一发现她学习不如从前了,就想把她弄到老家来上课。她爸老说,哪里的教学质量怎么都比咱老家的强,再说你哪有时间管她呀!我女儿上2年级的时候,我正好生孩子,老公在外地很少回家。我们家条件一般,她要是好好学习,我宁可不吃不穿也要供她。“4岁就送去私立学校”“再说你哪有时间管她呀!”“我女儿上2年级的时候,我正好生孩子”有多少孩子在孤独中默默长大?记得去年有一位爸爸振振有词地给我电话,投诉他的女儿,初三了不学习,跟他吵架,还要休学。我一问情况,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在女儿5年级的时候生育二胎,一晃3、4年没时间管女儿,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从10岁到15岁之间,没有父母的爱,体贴,陪伴,教导,与监管,只有什么,只有伸手要分,只有教训。留了言的父母,还有很多没有留言的父母们,在这里,赵老师要告诉你一句话:别让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却找不到你!别等到孩子转身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骂他不孝!一个孩子,在0-18岁,需要的不是什么钱,什么好玩具,好衣服,好学校,他需要的首先是来自父母的爱,陪伴,以及悉心教导。哪怕这样的爱,这样的陪伴,这样的教导,再笨拙,再朴实,都不怕。尤其是12岁之前的孩子,爱,是一片沃土,能够滋养他一生灵魂的安宁和自尊!2、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一个人,无论在谁面前不自信,但很少有在自己孩子面前,不自信的;一个父母,无论在外面混得怎么灰头土脸,但很少有在自己孩子面前,灰头土脸的。在孩子面前,我们都活得太自负了。蹲下来,你,才能看见你的孩子。可惜,很多父母,不但要站着,而且要站得高高的,脖子要伸得长长的,架子要端的足足的。于是,有了这样的留言:当你的父亲一耳光打在脸上,破口大骂说你是笨蛋,让你去死,你却不断告诉自己他也是一个孩子......这感觉.....你确定不是精神自慰吗?还有:大人们都不会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去想,周一到周五,家和学校连成一线,周六周日,都是课外班,寒假暑假,也都是课,有的就连大年三十那天都有课,真的很累。还有这样的:老师,我就是那个心苦的孩子,我活在2和3这样的家庭中,那我自己能改变这些东西吗?我父母就是这样的人,有时让我去死。我父母感情不好,家里总是打得鸡飞狗跳,要么就是冷战,他们在任何的事情上面都有冲突,唯独在逼我学习这件事上出奇地一致。总是很累,有时候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一位妈妈带不到5岁的孩子去商场逛街,正逢假日,人流汹涌。妈妈逛得正起劲,孩子却一个劲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生气,感觉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呢?她蹲下身子,正要训斥孩子,却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四面八方都是腿,一双双陌生的,拥挤的,茁壮的,匆匆的腿,置身腿林当中的小孩子,和“高瞻远瞩”的成人,哪怕同在一地,目之所及的,身之体验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光景。作为父母,我们有多少自以为是的懂得呀?当我们肆意挥霍着作为父母的权力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些被我们骂“笨”,骂“蠢”,骂“无可救药”,骂“烂泥扶不上墙”的孩子们,心里落下了怎样的伤痕?!李波老师一直一直在讲,“教育需要身同感受”,而不讲,感同身受,两字顺序,变一下,意义可就大不同了。孩子的世界,你蹲下来,才能看得到。蹲,是一种姿态。3、成长本身,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有一位初三的孩子给我们留言,很长,很忧伤,也很懂事,这份懂事让我动容。他应该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吧,可是依然有很多自己的小苦恼。成长本身,就是残酷的。发在这里,让各位看看:“我是一个初三的学生。我的兴趣消失殆尽,至于现在学习好,完全是因为我家长老师的那些:‘学不好你就对不起我们’,诸如此类的话,老师说,学习好了,你就有前途。实际上,我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概念,只是为了父母老师学习,仅此而已。比如上次考完试,紧张了一个星期的我们欢呼着准备回家放松一下,结果星期一天竟然发了十几张卷子,我们都怒了,还要回家赶夜车么?不能有一点放松?老师笑着说,孩子们,你们别忘了真正的中考还没来呢,不敢放松啊......现在你们累,以后考上好的中学更累,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残酷很多......感觉生活中似乎没有欢乐了,这样的话老师天天都说,考不上学就没有好的生活,这就是老师家长给我的观念。那时,很可笑,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群考完试的鸟儿们正准备飞出笼子欢呼,然后班主任拽着那根系着我们脚的绳子喊:都给我回来,你们还要继续努力飞往更高更好看的笼子里去呢。呵,很可笑吧,作为好学生,其实我不应该说这些看似叛逆的话,但我也是个正常的孩子,我也会累,我也会有很烦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在乎过我的感受,只会让我为了他们努力学。考得差我也很难受,我也知道该找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但他们非要给我讲一些什么他们有多努力,大概是想让我有愧疚心理好好学吧。但实际上他们的辛苦我都知道,不然我也不会好好学。可他们说出来我不但没有愧疚,剩下的只是烦躁,他们只会说自己辛苦。可我在学校半夜都挑灯做题,他们从来就不知道,我考差了我比他们更难受吧。谁理解过我的感受?老师,不好意思,可能我太激动了。我不该有这些想法的,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他们确实不容易,现在学习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想做的,而是该做的。离中考就剩四十几天了,我会努力调整自己的。今天有些情绪化,平常我不这样的。不好意思老师,我该去学习了。”看完这幅长篇留言,我久久无语。这就是我们的孩子,这些就是我们自认为很懂的孩子。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有感受,有情感,有思想,有观点,甚至比我们想象中,更有人情味。是时候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了;也是时候,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了。李波老师说:“哪怕那些在你眼里最不可救药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向上、向善的。”当你能够看到这一点,你就明白,你该去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只有不可思议的梦想才能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作者最新文章如何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良好沟通?
无书导读: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从而能让自己把自己半辈子的经验传授给他,让他少走点弯路。但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的父母无奈地发现,自己与孩子越来越难沟通了。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把父母这个人放在眼里,你讲的话,他都自动屏蔽,宛若你是一团空气。
父母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往恼羞成怒,为了让孩子听话,有的父母对孩子大打出手,有的父母虽然不至于动手,但对孩子冷嘲热讽、挖苦刺激,什么话难听,就讲什么话,自己还对自己讲,这是激将疗法,以为自己一激,孩子就振作起来了。
没想到的是孩子刚好就坡下驴,就地打滚,搞得父母更狼狈不堪。
提起青春期这三个字,人们马上就联想到的一个词:叛逆。仿佛所有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都会变成一只小恶魔,逆反到不可理喻。
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叛逆吗?其实不然!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教育得当,和父母沟通的好,就平稳顺利的渡过了自己的青春期。
孩子是突然叛逆的吗?其实不然!孩子对父母的对抗都是父母在对孩子幼年时期教育中埋下的雷,孩子能量小的时候,它安静的存在,一旦积攒到一定威力,它就会炸裂,而父母往往毫无察觉。
那么,在孩子幼年的教育中,家长存在着哪些弊病呢?这些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的炸雷呢?那么不妨我们先来对比一下:
对比的雷!习惯语式: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你看人家XX这次又考了一百分,你看看你!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你看看人家XX他爸给他报的补习班一年十几万! 学习成绩提高和金钱付出是成正比的。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了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那么势必有一天,他会拿自己的家长跟别人的家长对比。这样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家长教给孩子的。
专制的雷!习惯语式:我是家长,我说了算!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别说那么多,我是你爹,让你干嘛就干嘛!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你除了说你是我爹你还会什么?当爹有什么了不起,信不信过两天我给你抱回个孙子来?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不是以道理服人,而是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孩子,孩子不服气,等到青春期,他觉得自己有足够力量的时候,这种不服气就爆发了。
粗暴的雷!习惯语式:不听话,看我不打死你!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再考不及格,看我不打死你!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你别打我昂,让你打了半辈子了,你再打我我还手了,你现在不是我对手!你打我是吗?要打就打死,打不死我就跳楼死给你看!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以暴力制服孩子,这样的孩子要么过于胆小,要么就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从小心里压抑着的委屈在青春期的时候爆发,绝对不是一时之气。
诋毁的雷!习惯语式:你长大了别跟你爸一样没出息!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你长大了懂点事,别像你爸那样整天喝酒打麻将!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你自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除了喝酒打麻将你还会干吗?
婚姻里,夫妻两个最初的爱情会被现实打磨,彼此经常会对对方产生怨怼情绪。如果夫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停的把对对方的不满发泄进去,孩子潜移默化的就会对一方产生歧视和敌视心理,在青春期的时候,这种不满会在某一冲突中被激发出来。
嘲讽的雷!习惯语式:你怎么这么笨啊!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你笨的很猪似的,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脑子是不是让驴踢了。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别让我出去,我哪儿也不去,我这么笨没人愿意跟我玩,打游戏都说我是猪一样的队友。
父母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孩子笨,但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会说狠话,自己不以为然的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这种暗示使得孩子自卑,自闭。
期望的雷!习惯语式:你学习不好以后怎么生活?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你怎么考的,这样的成绩怎么考高中?考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你怎么生活?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我就不想学习,你除了成绩对我毫不关心,我就想看看我不学习是不是以后就一定会要饭!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是因为父母知道现实的残酷,但是在孩子成长里不断重复的灌输这样的思想,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是种压力。而压力强了,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反抗。
禁忌的雷!习惯语式:高考不考,学这些有什么用?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去学习,踢什么球,学什么吉他,以后考大学又不考踢球考唱歌!瞎耽误时间!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以后别再跟我提学习!同学们说的话题我什么都不懂,我像个又蠢又笨的傻子,学习好有什么用?
父母望子成龙,很多时候禁锢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成长是多元的,就像树有很多枝杈,家长可以剪枝,但不能把所有枝杈砍秃,孩子被禁锢的兴趣和被砍伐的爱好都会积压起来,蓄势待发。
压力的雷!习惯语式:如果不是因为你!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说:要不是生了你,我早就提升了,用得着现在整天看别人脸色?
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这样说:是我让你生我的?我求你了吗?你征求我意见了吗?
父母习惯于把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等他进入青春期后,有一天他觉得这个锅自己不该背,就会把它毫不留情地甩给父母。
以上这些话你有没有说过?
大多父母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就口无遮拦,还认为自己的方法很有效,可其实,这些话都埋在孩子心里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认为自己很强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那些埋伏在心里多年的委屈就炸裂开来,炸伤了父母,还有可能炸毁了自己。
以父母的第一视角来看,父母关爱和培养孩子的方式存在着一个盲点,那就是自己本身。许多中国家庭的父母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孩子默认为自己的附属品,而非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体,这恰恰是引发许多亲子矛盾的根源。
在儿女未成年之前,父母最直接操控子女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情感和学习。然而,这三个方面的直接操控,最终注定会成为引爆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严重来说,一不小心,你就毁了孩子的童年。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父母,我们根本不明白,与孩子良好沟通,想要让孩子对你的建议郑重其事,想要对孩子有效施教的前提源于3个:关系、敬意、方式。
关系的深浅
在要对孩子施教以前,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已经遭到了破坏!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了孩子要不要考虑你的建议,要不要听话的前提。
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关系。
打个比方:有个3岁的小孩,平时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特别好,她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有一天,妈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失手打了淘气的孩子一巴掌。
我问你:孩子会因此而恨你,不认你做妈妈吗?
再来假设,孩子在家,有一个从来不怎么走动的亲戚,比如孩子的姨姨或者姑姑,看孩子淘气,失手打了孩子一巴掌。
我问你:这孩子以后还会认她做长辈吗?
妈妈打一巴掌,过一会,孩子自己当没事人一样,又可以裹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撒痴,不记仇。
为什么?因为他笃定他妈妈是爱他的。妈妈平时为他做的一切,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不会因为妈妈一时的失手就怪罪妈妈。
而那个平时不怎么走动或对孩子没有付出的亲戚,不用打一巴掌,就是骂几句,孩子都会和他翻脸。
凭什么?你凭什么这样对我?!
这就是人性。
人性就是你对我有恩,你怎么我都可以;你瞧不上我,你不关心我,我动我一个手指头试试!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没有紧密到,无论你讲什么,孩子都不会认为你是在恶心他,你是在抛弃他,你对他另眼相看,而只是认为,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和规劝。
我记得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对我特别好。她的女儿和我一个班,但有时候我都会有一种错觉,老师对我的欣赏和认可,都超过自己女儿。
有一段时间我状态不好,成绩一直往下掉。在一次破天荒的低分之后,老师很生气,我想她是非常非常生气。她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整整训了我10多分钟。
10多分钟的时间里,我始终低着脑袋,不敢看老师。
下课后,老师的女儿走到我跟前,担心地问我:
我妈脾气不好,你不会记恨她吧?
我摇摇头,怎么可能呢?老师训我,是恨铁不成钢,我懂,她骂我是为了我好。
从此之后,我更加努力了。
为什么我不讲老师是骂我,只讲老师是训我呢?
因为骂和训,哪个孩子都听得出来。训是满怀爱意,训你的人,她训你的时候,她自己都很痛。训里面没有嘲讽,没有刺激,只有沉痛。
而同一时期,我们班主任也经常“训”我,我听来却特别刺耳。这位班主任一向看我不顺眼,这几次成绩低落,这位老师就像找到机会一样,总是忍不住对我冷嘲热讽,讥讽和看笑话的心情溢于言表。
虽然我没有勇气当面回骂,但还是如鲠在喉,直到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痛骂了她一顿,我才解气。(虽然这篇文章后来被我爸发现,当场撕掉。)
所以,教育你的那个人与你的关系怎样;
教育你的那个人的品行怎样;
教育你的那个人的立场是什么?
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受教育者对你所教育的东西的接受程度。
这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事,而是普遍人性。
即使是你,也是如此。
想想,我们平时难道不是根据 交情的深浅,决定了对对方能讲什么话,以及讲话的尺度?
有位母亲,孩子从出生起到上初一,都是孩子的奶奶一手操劳。母亲和孩子虽然同居一室,但十几年的时间里,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头疼脑热,都是老人一手操持,做母亲的除了生下她,再没有尽过太多责任。
孩子上初一了,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老师经常把妈妈请到学校。这位妈妈,这个时候开始感到面子上挂不住了。
于是回家就骂孩子,你怎么不给你妈争气呢?你看看老师老叫我,我多没面子呢?!我的面子都被你给丢尽了!......
女儿不堪忍受,回骂道:
你凭什么骂我?我长这么大,你管过我一天!你尽过一天的责任?!
孩子边说边哭,满脸泪水,摔门而出。
最后还是年迈的奶奶出去,四处寻找,才把孩子劝回家。
这位妈妈,本来是希望骂醒孩子,让孩子羞愧,进而努力,没想到,却让她们的关系更雪上加霜了。
与孩子深厚的情感,是靠父母一点一点苦心浇灌出来的。
在这里再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朋友,上大学的时候,没日没夜玩游戏,搞到自己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沉默的父亲扔下面子,带着他一个人一个人地找关系,恳求别人给自己的儿子一份工作。
儿子看着年近60,花白头发,一辈子没求过人的父亲为了自己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痛骂自己不是人。
在进入单位之后,努力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勤奋学习,最后终于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以优秀的表现进入一家外企。
现在,居然也是一枚成功人士。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浪子,是被父亲的慈爱拉回头的。
所谓生恩不如养恩。一年年、一日日、一点点的关爱,操持、为孩子的劳碌奔忙,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白眼狼。有了这份关系,这份深厚的情感,你的建议、规劝,孩子不会不掂量掂量的。
你值得你的孩子尊敬你吗?
孩子对父母是需要敬意的,但这种敬意不是无缘无故就应该有的。
有的父母觉得,你是我儿子,你就该敬我。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是的,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弱小,没有见过什么,总是喜欢把爸爸看成超级大英雄,把妈妈看成超级大美女,在他们的心里,父母是最好的,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比父母伟大的人呢?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开阔。他们慢慢意识到父母也不过就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人,而每一个父母身上都有自己不好的一面。
孩子对父母的弱点,看得一清二楚。
这个时候,我想问你:他还能再像以前那样尊重你吗?
甚至有的孩子会小瞧自己的父母。
所以李波老师一直讲:修身。父母不能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人生,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否则,我们在孩子面前,就是光着身子。
他都把你看透了,还能听你的话?
这样讲,并不是要大家去做成功人士,而是要大家事业、品质、道德种种方面,要有你值得孩子尊重的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一份荣耀,一份骄傲,让他以自己的父母为荣为傲。
父母恩爱都是一份骄傲呀!你看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夫妻之间手撕对方的遍地都是,孩子一到学校,身边好多家事悲惨的孩子,感觉一下,自己的父母蛮伟大,还能将爱情进行到底,这就是自豪。
台湾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性,叫陈文茜,她被李敖誉为“全台湾最聪明的女人”。她的母亲,因为工作忙碌,在她不足7个月的时候,就把她交给外婆。这一交就交付了17年,外婆对陈非常的溺爱,虽然如此,她还是感觉自己像一个孤儿。
小学5年级的时候,老师要学生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妈妈》。陈文茜实在无法可写,因为爸爸妈妈在她的人生中是一片空白。
她既无法幽怨,又无从歌颂,只好写下一篇奇特的文字:
我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父母,别人的父母会给小孩钱,我的父母,要花钱才买得到他们。
17岁的时候,陈文茜的外婆去世,她回到母亲的家。母亲对她的管教非常严厉,陈文茜很不适应。经常偷偷地哭。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外来的闯入者,不是母亲的孩子。
她们的关系一度糟糕到极点。但,无论怎样不和谐,陈文茜在内心中都深埋着一份对母亲的敬佩和自豪。
她的母亲也实在不能不让人敬佩!
陈文茜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职业女性,在整个台湾金融圈赫赫有名。她除了外表非常美丽,能力非常强之外,她的心灵也很美。
金融圈中她帮助人,包括白文正(台湾宝来金融集团总裁)、荣安邱(台湾股市四大天王之一)都曾对陈文茜竖起大拇指,称赞母亲的品格与善心助人。
在尔虞我诈的金融圈里,陈文茜母亲的成就,不来自奸诈钻营,相反乃因诚实与不贪。她从不对外宣告谁买进多少股,也不会把客户买进涨价后的股票占为己有,虽然这在股市里如此常见。
由于诚实,也由于对金钱的品德,而非唯利是图,使她的母亲早在90年代已成月薪百万的成功女性。
陈文茜母亲不但在事业上进取,而且在职业道德上非常有操守,这样的母亲,陈文茜内心中其实不知道有多自豪,多骄傲。
后来,追随着母亲的步伐,陈文茜也成为一名独立、智慧、能干的成功女性。
母亲80大寿时,文茜将自己深埋内心的话向母亲告白:
妈妈,谢谢你,我好爱你!
所以,不要问孩子能给自己争什么气,先要问问自己,我们能给孩子什么,让孩子因我们而自豪!
做好自己,让孩子因我们而骄傲!
做好自己,让孩子因我们而有面子。
这个时候,你还怕他不看重你的建议,不尊重你这个人吗?
有的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好,不能接受孩子一丁点的瑕疵;能接受孩子的乖,听话,不能接受孩子一丁点的反叛;能接受孩子的低眉顺目,不能接受孩子一丁点自作主张。
孩子永远只能是挂在墙上的一面锦旗,为自己脸上贴金。
于是,很多父母和我哭诉:我的孩子以前可好了,现在怎么变了个人?
说实话,变是正常的,不变才不正常。
要不让他永远停留在8岁,你也接受不了。
接受他的成长,就要接受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改变。
你要适应孩子的成长,不能让孩子来适应你的好恶。
父母在孩子乖的时候,听话的时候,给自己长脸的时候,往往能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
一旦孩子有点叛逆、有点落后,有的父母就玻璃心受不了了,我的面子都丢尽了!
于是,往日的恩情一扫而光,开始进行抱怨、指责、升级到谩骂,甚至人身攻击。
仿佛这孩子不是自个生的,可着劲造。
很多父母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讲道理,讲风格,讲方式,在自己孩子面前,这套就都丢了,觉得是自己生下来的,我想怎么就怎么!
须知,他是一个人,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你有面子,他也有面子;你有情绪,他也有情绪;你有懈怠,他也有懈怠;你有消沉的时刻,他也有......
你要尊重他,就要注意方式,就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打击面那么大,不要把话讲那么难听,不要把事做那么绝,这不单是给孩子留后路,也是在给你自己留后路。
我见过太多父母,在对孩子毫无底线地谩骂攻击甚至殴打之后,孩子非但没有振作,反而索性没脸没皮了。
父母们切记: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为了唤醒孩子内心的善、力量、自省;不是为了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恶、颓丧、放纵。
你的话往积极的、建设性、信任的方向走,孩子就走过去了;你的话往毁灭的、消极的、怀疑的方向去,孩子就滑下去了。
对事不对人,可以说事,但不能攻击人,一旦上升到攻击人的层面,性质就变了。孩子就翻脸了。
不要因为孩子成绩下滑了10分,就把孩子骂的跟不是你儿子一样;不要因为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就觉得他欠了你,像追债的债主一样对他无情,不要因为孩子上了上网,就好像他粘上毒瘾一样对他嫌恶!
那样,孩子会怀疑你对他的感情,怀疑这份父子母子情原来也不是那么纯粹。
信任这个东西,构建的时候,不知要费多少心力;摧毁它,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瞬间!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们要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尊重我们的建议,要做好3点:
1、确保你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2、努力做好自己,成为一个让孩子骄傲、自豪的老爸老妈;
3、注意我们的教育方式,讲话方式。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用极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诋毁。没有人禁得住至亲的背离!
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经历漫长的曲折往复而走向成熟的,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问题,一时的不足,就忍受不了。
放开眼光看去,今天每一个小孩都会长大,却未必能成熟。
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今天,你在面对他成长问题的时候,够不够宽容,够不够理性,够不够豁达。
附上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沟通法则
━━━━━━━━━━━━━━━━
Part 1:幼儿园
━━━━━━━━━━━━━━━━
身体动作发展特点:每年身高增长4~5公分,体重增加1.5~2.5公分,脑和神经系统发展达到接近成人水平,动作更加协调稳定,粗大动作上可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准确移动脚步和躯干跨越障碍物。精细动作更加准确,可以解纽扣、解系鞋带。
语言发展特点:词汇量增多,可达个,以名词为主,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还可以从电视卡通片中学到不少抽象名词,如天堂、地狱、星星雨。理解并能应用方位词,知道复杂的方位关系,能较准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如一天、一小时、午后、深夜等。3~4岁的儿童可能会用错人称代词,6~7岁时即可正确运用人称代词。此期的儿童可用简单和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我要吃东西,因为我肚子饿了。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可伴有丰富的表情。
注意力发展: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只有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如电视播放的卡通片。学前儿童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3~4岁10分钟,5~6岁15分钟,因此,在给学龄前儿童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客观规律。
记忆的发展: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处于萌芽阶段,形象与机械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另一特点将不同来源的内容与现实混为一谈,有的家长认为在说谎,实际是一种正常现象。区分儿童是否说谎关键是要辨别出是幻想还是现实。
思维发展特点: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模仿力强,象征性和创造性游戏5~6岁达高峰,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角色会很快发展。
情绪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情绪体验丰富(喜、怒、哀、乐、恐惧、焦虑),很容易表现在外显情绪上不容易控制。恐惧与焦虑是最不良的体验,在与家人分离或到一个新环境。受批评、受伤害后有明显的焦虑反应。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等也进一步发展。
性心理发展:是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此期儿童主要通过玩具及日常活动来反映性别角色,4岁前差异不明显,5—7岁已逐渐显示出差异来,应正确引导儿童辨别性别角色,对日后发展很重要。
━━━━━━━━━━━━━━━━
Part 2:小学
━━━━━━━━━━━━━━━━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学习中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很难准确理解其中内涵,接触社会对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沟通方法: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
Part 3:初中
━━━━━━━━━━━━━━━━
初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点:此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
沟通方法: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重视沟通——初二的学生进入到了青春期,比较逆反,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对一味地说教非常抵制,所以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孩子需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观念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
初中三年级
心理特点:对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初三学生的“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心理趋于定型,学习成绩相对稳定,初三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开始趋向定型。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升学紧迫感,并重视“补差”工作,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沟通方法:需充分利用此阶段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中考做准备,与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设定目标,协商方法。
初三关键词“中考”
初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中考。中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不能对单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初三既有新课的学习,又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经常抓不住重点、平均用力、手忙脚乱、效果欠佳。孩子需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不放弃、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最重要的事情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化学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一册书,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化学启蒙地好的话,很容易学得很好,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学校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情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一定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3.查缺补漏——初中的课程已经学完了2/3,自己要有计划地开始针对自己的弱科和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堆积到中考前夕。利用开学初还不是最紧张的阶段,要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一遍,把以前没有掌握的挑选出来,查缺补漏,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4.压力调节——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和家长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压力,压力不全是坏事,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影响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家长要多关心孩子,能够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可以请这方面专业的人给孩子帮助。
━━━━━━━━━━━━━━━━
Part 4:高中
━━━━━━━━━━━━━━━━
高中一年级
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学科特点: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特别体现在数学、英语、和物理学科,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实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咨询师一定要跟家长强调在高中阶段,孩子不能掉队,有问题不能拖,同时强调高中阶段,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并且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科目的学习遇到瓶颈,应该趁月考之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在期中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高一关键词——“难”
从初中到高中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而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级,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三到高一不是个“坡儿”,而是个“坎儿”,必须要“跳”才能完成这个质变的过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重视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让自己一开始就能占据领先位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从高一抓起!
2.提前动手,从容应对——刚刚经历了中考,很多学生沉浸在紧张后的轻松李,但是学习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放松,可能就会给自己的高一学习制造麻烦,抓住高一伊始,让自己的高中学习一帆风顺!
3.发现漏洞、及时弥补——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发现漏洞千万不要以太忙、太累为由任其存在和发展,因为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漏洞不补,会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并且积累得太多,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放弃,给高考造成很大的损失!
4.成绩波动、正确看待——高一学习成绩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来说,只要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识的学习方法,成绩都会逐步上升并且趋于稳定的。因为成绩的暂时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对某个学科失去兴趣,是得不偿失的。
高中二年级
心理特点:此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2.偏科现象严重。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年级特点:
高二关键词——“分化”,高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级,一方面已经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紧张的高三还没有来临,所以心里上比较轻松;同时,高二还要面对多个科目的会考,会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家长理解上有误区:高二先轻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这种想法非常错误,结果就是高二轻松了,到高三也紧张不起来。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严重的分化,一些学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
一、学习方面:
1.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群体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的。学习成败归因心理,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高二学生的当今的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条件。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则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行为模式。这正是当今学生个体主动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
3.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高二,要说离高考很远吗?不是,高三的一毕业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还有高三的没毕业呢!这时很多学生就出一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现象。他们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们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很内疚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恐怕这次走神和分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同学不这样,他们在下次考试就会比自己好。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和愧对家里人”,特别是一些自责心较强的学生。这样他们显得过分紧张,又影响下面的学习,就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行为的出现。
二、更加自觉地认识、观察、解剖自己,但有时陷入理想与现实,肯定与否定的自我矛盾中,产生孤独与自卑
三、对集体适应性增强,“恋爱”现象剧增,择友有较高原则性。
1.“恋爱”现象剧增,但大部分学生“恋爱”动机十分荒谬
恋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性心理现象,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营养也提高,这必然会导致身体的发育加快,这种身体的早熟也必然包含性机能的早熟。另一方面,高二的学生熟悉环境,熟悉了老师和同学,又还不用高考;同时,他们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教师对学生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关注,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想恋爱,但是没有找对象,或者是单相思;有的学生不想恋爱,但是却有很多异性喜欢;也有不少已经堕入爱河的。他们想恋爱,但是“大人们”不同意他们有这样的行为,所以很多已经恋爱和准备恋爱的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不管是哪种现象,都可以说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这种由于在成长中出现的性机能成熟和性心理觉醒,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但是,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却跟不上性心理的过早出现。
这主要表现在其“恋爱”动机上,其原因有:
A: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B: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认为恋爱是为了好玩,不知道要负的责任和义务;
C:把是否有男(女)朋友作为是不是有“面子”的标准;
D:显耀心理;攀比心理。为了说明我对异性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是优秀的;认为别人有异性朋友我也要有……等等一些我们听来很谎谬的说法却都成为了他们早恋的理由。
2.择友有较高原则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二学生在选择朋友时的盲目性逐渐减少,不再为了需求归属感而刻意交朋友,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爱好的人建立深层次的友谊,分享心中的秘密,友谊的建立逐渐由泛化向固定化、深层次发展。
高二最重要的事情
1.均衡发展——高考可录取依据是总成绩,只要没有严重偏科,即便谁各科都成绩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如果在高三冲刺中海能够部分学科有所突破,就会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发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基础。
2.提前备考——高考考的是整个高中三年的知识,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识。不要认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实每个阶段都是在备考,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高二尤其如此。
3.强化基础——高一的很多知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基础知识,所以如果发现高一的部分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再去解决,要尽快补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学习更加顺畅。
高中三年级
心理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被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考试进步时,又充满斗志。自感考大学有难度,对前途感到迷茫。
放弃型的孩子,基础太差,或者经过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考大学没指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沟通方法:
通过与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当下情况。家长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事,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切勿因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
转自网络,整理编辑无书
关注无书,回复非暴力沟通即可获得「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PDF电子书,回复正面管教即可获得「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PDF电子书,或点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