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等着你看ACT的题目,觉得特别的难,导致现在一点儿信心都没了,我该咋办哪?

穿越火线刀战步法有哪些技巧? - 知乎79被浏览35845分享邀请回答/c16/PzkkISAnICdqJWQgKw/playerOut.swf上面那个连接不知道能不能看,直接在网址栏复制过来:上面视频是用惠普笔记本打的,配置较低,FPS在60~70左右,小斧头快的飞起,但是现在却爱上200以上FPS,因为高FPS冲起来是真的爽啊,又远又稳。以上。96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这个问题好像很冷啊……&br&&br&简单点来说,撕扯塑料袋的问题跟掰药片的根本差异在于分子大小不一样,药片的小分子近似球形呗,塑料袋的大分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所以,掰不掰得弯分子链就看您的手艺了。&br&&br&首先,我个人认为,题主需要交代下您要撕什么塑料袋。仅以材料区分,塑料袋就有12种。并且,塑料袋彼此之间也有挺大的差异的,并不是每一种都好撕。&br&参见:&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塑料袋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一般来说,塑料袋的分子是长碳链,这个长度在几十到几百吧(也有上十万数量级的,总之很长就是了!),具体看什么用途了。在这个回答中,以聚乙烯(Polyethylene)为对象。&img src=&/b551f92e31a65312bbff680a37e4519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551f92e31a65312bbff680a37e45198_r.jpg&&(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www.google.ca/url%3Fsa%3Di%26rct%3Dj%26q%3D%26esrc%3Ds%26source%3Dimages%26cd%3D%26cad%3Drja%26uact%3D8%26ved%3D0CAYQjB0%26url%3Dhttp%253A%252F%%252Ftopics%252FF%26ei%3DZ-V1VYSyM8r5yQSl5IKgAw%26psig%3DAFQjCNG1NzNlcnDJt4pXn52nZ6P4KEMANw%26ust%3D39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direct Noti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以聚乙烯(PE)为例,它的分子链是上图这个样子滴。&br&链接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相关数据。&br&参见:&a href=&///?target=http%3A///catalog/product/fluka/81219%3Flang%3Den%26region%3DC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talog/product/fluka/81219?lang=en(R)ion=C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虽然上图的分子链像是锯齿一样排列整齐,并且又长又直颜值高,但实际上,PE链的柔性非常好。当这些长链分子被做成塑料袋的时候,由于C-C单键的旋转,并且长时间保持这么坚挺是很累的,自己就会把自己团成一个松散的,近似的球。在这个过程中间,彼此缠结,难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咦,好色情的样子……)。并且,分子运动的过程是持续的,他们总是在改变自己的形状,并且互相纠缠。也就是说,宏观上我们看到的塑料袋,微观上是由很多这样互相缠结的高分子链组成的。以上,是高分子的微观结构。&br&&br&从分子结构上来说,高分子之所以有抵抗外界破坏力的原因在于内部的力的作用。主要的力有:化学键(一般来说都是共价键),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实在是难听)和氢键。以上,是手撕塑料袋,需要克服的备选目标。&br&&br&好了,在此基础上,我保证在说人话的前提之下,尽量分析好这个问题。&br&同学,你在掰药片的时候,是“嘎嘣!”一声,药片就断了(非常直,掰不弯)。&br&但是高分子在受力的情况下(也就是你瞎扯的时候),并不是立刻发生断裂,首先产生的是形变,比如橡皮筋(拉一下就松吧,拉久了,就回不去了)。以下根据应力大小,以及作用时间长短,逐条说明。&br&&ol&&li&在一定应力的范围内,并且作用时间不长,所产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Elasitc Deformation),可以恢复到本身的形状,比如,没事干掰肯德基(聚苯乙烯,PS)的勺子玩。作用时间长了,自然也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这个过程在微观上,实际上是高分子链的形变运动,说的简单一地那,就是在力的作用下,球状的高分子被拉成长的椭球状。&img src=&/4aba2f78a5e860cf29a65dc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4aba2f78a5e860cf29a65dc_r.jpg&&(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3Fp%3D22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分子材料蠕变和松弛原理及实际应用&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当应力超出一定的范围,塑料就会产生应力发白(Stress Whitening)的现象。就是应力集中处,试样的发白现象。比如,掰DQ的勺子(因为是肯德基的是白色的,根本看不到应力发白)。当持续用力,材料中就会出现的宏观可见的微裂纹(Craze),也叫银纹,由聚合物纤维以及周围的空隙组成。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外力的作用,高分子链的排列更规整,类似于晶体。&img src=&/8c727bf7ad0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nottingham.ac.uk/%7Eenzddf/pmwiki/pmwiki.php%3Fn%3DMain.OlderResearchOpenin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vide De Focatiis's Webspace Main/Older Research Openings&i class=&icon-external&&&/i&&/a&)塑料袋,在拉伸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形变,然后形变不能恢复,最后,“吧嗒”一下,被撕开。&/li&&li&当你铁了心,和塑料袋死磕到底,在第一个阶段,塑料袋也被你拉变形了。然后,你即将成功的获得成就“撕开塑料袋”。聚合物断裂的微观过程,根据克服的力不同,可分为三种:&img src=&/b089d452fac823cf53afd51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b089d452fac823cf53afd51_r.jpg&&(图片来源:自己拍的,勿喷)&/li&&/ol&在第一种情况下,拉伸强度为:2*10^6kg/cm^2,塑料袋也很牛逼啊。&br&第二种情况下,分子间滑脱必须破坏,分子链之间所有的氢键和分子间力,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拉伸强度,总之很大,约是化学键的好几倍。(太累了,不想换算了)&br&第三种情况下,分子垂直于受力方向排列。省略所有的假设和计算过程,拉伸强度在400到1200kg/cm^2,与实际实验结果同数量级。&br&在正常断裂的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并不是非常好(就像一元硬币一样,马丹,我都在说些什么?),所以受力的第一步是决定取向,然后大部分的氢键,分子间力受到破坏,少部分,来不及改变取向的分子键发生断裂,个把纠缠在一起的分子链实在分不开,撕开了也正常。归根到底是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你用多大力,就能破坏多强的力。&br&&br&实际中,塑料袋的拉伸强度与材料,加工工艺(比如,单向拉伸还是双向拉伸之类的)都有关系。恭喜题主获得成就:手撕塑料袋。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手撕塑料袋(怎么看都觉得和手撕鸡是亲戚),应该放什么调料?&br&&br&以上,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对了,那怎么说来着? 图片,侵删。&br&&br&PS:恩,突然决定,签名要改成:手撕化学键了。
这个问题好像很冷啊…… 简单点来说,撕扯塑料袋的问题跟掰药片的根本差异在于分子大小不一样,药片的小分子近似球形呗,塑料袋的大分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所以,掰不掰得弯分子链就看您的手艺了。 首先,我个人认为,题主需要交代下您要撕什么塑料袋。仅以材…
&p&CH2CH2CH2CH2CH2&b&我是polymer的分割线&/b&CH2CH2CH2CH2CH2CH2CH2CH2&br&&/p&0 (2014年更)&br&&br&&p&0.1 仔细看了看现在的回答,说的基本都是实际情况。&b&底薪低,积累时间长&/b&是行业现状。但是一个行业内也有混得风生水起的。&/p&&br&&p&&b&0.2 即使再烂的专业,你学得好,再加上足够的商业头脑,也能成为CEO,迎娶白富美,奔向NASQ,喝上奶茶,走向人生巅峰。&/b&&/p&&p&&br&比如历史,人们以为都是当老师,其实还能上百家讲坛,其实还能写出《明朝那些事儿》年入千万;&br&比如生物,人们都说是史上最坑专业,为什么还能够有人归国出来创业成功;&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bQMjrD9DmJaGzhFAe2AlWzqsT281HkBt3hP3GA3NAXs4VOIPy26fvQy3ycwjB4Dv5KPyjloaeJFJD9PG97tbBK&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常兆华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再比如高分子:&br&有人毕业了就在企业做研发,天天把自己熏的神魂颠倒欲仙欲死;&br&有人毕业了就在企业做生产,天天倒班到内分泌失调,大学生被当成操作工;&br&有人毕业了从研发工程师到主管,经理,总工;&br&有人毕业了从研发工程师躲厕所里做出了配方,瞬间变身大老板;其实这类的倒不少,只不过大多数都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状态,我们平时接触不到而已;&br&有人毕业了从博士,讲师,副教授,教授,谈笑间拿着各种横向纵向项目;&br&也有人从高分子材料创业,同样也是风生水起,&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49162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华回顾]金发科技袁志敏谈创业历史:敬畏速度 -- 艾邦高分子 -- 传送门&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0731news/215800.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立升董事长陈良刚:创业路上,我从没有打退堂鼓&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还有个例子,也是高分子创业哒。鳄鱼鞋卡洛驰。&br&还有的人,从小米出来,做避孕套,现在也十分牛叉。&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i//.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90后小米员工离职创立安全套品牌“大象”&i class=&icon-external&&&/i&&/a&&br&所以,就业如何,在于你自己如何选择。&/p&&br&&p&&b&0.3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如果没有超人的智力运气毅力,还想着家庭朋友亲戚兼顾的,想着出来三年就年薪50w的(2014年水平),请谨慎选择高分子行业。&/b&&/p&&p&&br&&b&0.4 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而高分子届的台风早已过去&/b&。&/p&&p&&br&CH2CH2CH2CH2CH2&b&我是polymer的分割线&/b&CH2CH2CH2CH2CH2CH2CH2CH2&br&&/p&&p&&b&1 个人发展规划思路&/b&&/p&&br&&p&关于职业就业,我推荐一篇文章,就是周召老师的&a class=&internal& href=&/zhouzhao/&&职业规划之方法论 - 财务自由之路 - 知乎专栏&/a&。周老师在里面详细介绍了关于职业就业与社会分工,我也十分赞同周召老师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没耐心的同学我简短介绍下。&br&&/p&&br&&p&周召老师认为,所有的职位可以简化成两个纬度:情商(人脉、眼界)和智商(知识、技术)。于是就有了下图。&/p&&p&&img src=&/b878e7e5fa64faeaa7220_b.jpg& data-rawheight=&494& data-rawwidth=&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b878e7e5fa64faeaa7220_r.jpg&&初学者,最好从C开始,而不是从B开始,一定要远离A,最终进化到D。因为,B靠一定的天赋,万一B发展不好就不能到D,但是C有一技之长,万一不能进化到D,也可以有安家立命之本。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还是从C起步比较好。&/p&&br&&p&我也照葫芦画瓢了一个高分子、化工领域的图。&/p&&p&同样,有点基础的同学也是尽量从c象限开始工作。&/p&&img src=&/884cc7aa4ceab8d1b47959_b.jpg& data-rawheight=&389& data-rawwidth=&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884cc7aa4ceab8d1b47959_r.jpg&&&br&&p&另外,还有一个考察职位好坏的纬度,就是被动学习交流指数,越高越好。比如研发这种,被动学习指数就很高,因为不学做出不来东西。像采购和供应商质量这种,被动学习指数就不那么高。但是这两种的被动人脉交流指数就很高,也很容易开拓眼界。为什么说这两种被动指数越高越好,因为主动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扯淡的,毕竟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我们,平时还有美剧周末还有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着我们,哪那么多时间学习。当然这个指数对于有志者可以忽略,但是你确定你是有志者?&br&&/p&&br&&br&&b&2 高分子行业常见方向&/b&&p&&br&&b&2.1 科研/产品开发&/b&&/p&&p&&br&研发方向上,一般两个方向:企业和高校/研究所。&br&高校:想要进有经费的高校,就最近几年看,其难度远大于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博士ggjj们比我清楚的多。&br&主要说说进企业里面:一流化工化学类外企,什么3m,DOW,杜邦之流,可是大大滴喜欢招博士了。一流的化工外企中博士待遇普遍在15w以上。其中basf在这群里面是最低的。&br&&br&高分子的硕士想做研发,目前来看只能进一些差一点的研究所和差一点的企业(无奈,谁让啦么多博士呢)外企做研发小硕基本是进去打杂,当然牛波伊的硕士除外。不过这些企业也未必不好,有时候做做鸡头也是不错的。所以个人建议,有志于做研发的小硕们,慎重考虑企业。因为博士多的企业肯定不把你当回事儿,博士少的企业很可能不咋滴。&b&其实在化工领域想做出好的产品,本硕博的差距不是那么大,有无数的本科生照样能够做出很牛逼的配方。&/b&不过企业嘛,就靠一张皮,博士多点总是好的。所以难免会重视博士,但是小硕们不要灰心。&br&&br&关于研发,就个人体会,不能只拉车不看路。既然在企业做研发了,就要时刻保持着和市场的联系。根据我上图的理论,在C象限,就一定多发展B象限的技能。国内的化工水平其实和老外还差很远,当年我在研究所还是按照BASF六十年代的专利仿制产品。不过就我这半吊子的水平三个月研究出的配方经过我测试足以秒杀国产的任何一家产品,足以见得这个市场空白多大。所以,只要你能够确实的做出牛逼的产品,还愁你的待遇?不开心了直接把老板炒了自己干也未尝不可。&b&一定跟市场接轨,找到好方向后作出配方,是ploymer逆袭的最快的途径之一。&/b&&br&&br&&b&高分子行业,要想逆袭,研发是很好的选择。&/b&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确实可行。举个栗子? 好,海南立升的老总,&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iew/3924495.htm%3Ffr%3Daladdi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良刚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亲,让高分子人情何以堪),三个月做出了PVC超滤膜的配方,至今国内无人可及,名利权三收。相信做到了这点,也能够让大多数IT,金融,房地产的高富帅们望尘莫及。年入百万?还只是个零头吶。&br&&br&如果无法做出牛波伊的产品,并且也没有升入研发管理层,硕士研发止步在15w每年左右,博士在20w左右(14年物价,非一流外企)。如果进入管理层,往上就啥都有可能啦。&/p&&br&&p&2016年5月更&/p&&p&我有时候在想,我这段会不会给有些同学一个错觉,就是做高分子研发是一项很有出路的工作。所以赶紧跑过来再做一个补充说明。我之前说过的,高分子也能逆袭,可能性不见得比互联网低。但是这句话要有这么个前提,&b&你得有牛逼的产品! &/b&这个其实是很难的。打比方就是,有个好的化工产品做成一个不错的企业可能性如果是10%的话,互联网相关可能不会比这个几率大,但是有个好化工产品本身的几率就很低,不是你努力就能做出的,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出好产品…&/p&&p&化工类材料类包括生物类都有一个倾向,就是炒菜向。很多牛逼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一瞬间,可能是运气可能是灵感。换句话说,化工类材料类的研发,运气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像是在开宝箱。很显然这个中奖率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我们要有收获,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大基数,就是开足够的宝箱。开对了宝箱,一夜成名,什么金融人士互联网人士都要仰望你,你还会留名青史载入史册。但是更多的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不行。&b&有很多时候不是这些人不努力,也不是天赋不够,仅仅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b&你愿意你把你一辈子都压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么?这也是为什么化工类材料类的科研人员待遇不好的根本原因--你创造价值的概率低!如果什么都没有研究出来,你就是这个社会的负担。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不能不研究材料,所以需要持续的向里面投入人力物力,而且还不能少,因为谁都不知道哪里会开出宝箱。所以,就委屈了这些材料类化学类的很多科研人员当了炮灰。&/p&&p&另外,化工类硕士做个研发有15w的收入,基本是需要做到这个行业的前10%吧。而跟金融计算机比呢?基本前50%都可以达到这个数。&/p&&p&所以一句话总结就是,&b&基本上走上了化工研发类岗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自己这辈子年收入的最高峰还不如金融互联网的应届生第一年的收入。&/b&&/p&&br&&p&&b&还有,如果你不确定你是不是能够做科研/产品开发,请尝试一周70个小时做实验+看文献,看能不能坚持一年,如果一年都坚持不了,请慎重考虑这条路。因为70小时,可能是你博士按时毕业的最低要求,可能是你以后工作一周最小时间。&/b&&/p&&br&&br&&br&&p&&br&&b&2.2 销售&市场。&/b&&br&&br&销售类市场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销售从国外到国内都是来钱最快的职业,其门槛低,普适性强。高分子类的销售,还能跟人扯点技术,增加了进入门槛。工业品销售,在上两个十年,上演了一个又一个闷声发大财,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传说。&br&&br&但是,亲们,不要忽略做销售的弊端。&br&&br&销售的辛苦,你真的受得了吗?销售的屈辱,你真的受得住吗?销售的寂寞,你真的耐得住吗?高分子类的销售,往往是工业销售。工厂一般都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冬天顶着严寒夏天顶着酷暑就这么过去了。关键是,客户可能还不买账,往往一句话就把你打发走了。即使面对这样的冷嘲热讽,你能不能够继续推开陌生的门继续打听项目消息,能不能继续跟门卫工人工程师达成一团伺机把关系更进一步更上一层。&br&&br&会不会喝酒?能不能喝酒?喝完酒能不能继续工作?这小身板能不能支持的了天天饮食睡眠无规律加上酒精脂肪轰炸?能不能在娱乐场所把自己和客户都能得很high?不要以为你们眼中高大上的外企不做这个,他们有可能没有这方便的资金支持,但是绝大多数都免不了。没办法,一入江湖身不由己。&br&&br&能不能建立自己全方位的人脉,能不能记得清每一个重要客户及其家属的住址工作地点生日爱好?能不能理清楚客户企业的人际关系,能不能知道A副总和B副总之间的斗争,A副总和C采购经理之间的苟且?至于如何攻克客户决策群,对每个客户群都不一样,能不能投其所好?&br&&br&当你好不容易搞定了客户的时候,能不能搞定你的老板按照规定发奖金?能不能击败妄图在你搞定客户的时候搞定你的同事?能不能在公司内斗中存活?为什么独在销售市场中强调这一条?因为内斗往往是和销售有关的。有无数的销售一不小心被老板被同事送进了监狱。&br&&br&当你搞定了客户,搞定了老板的时候,还极有可能面临着客户一不小心被抓了。不要有侥幸心理,很快你也会去配合调查。至于在里面呆多久,要取决于你当时给的回扣多少和客户对你的态度啦。(最近的形式看来这可是常态哦)。放心,公司肯定不会出面的保你的,还会拿出一张你签了名的承诺书,证明你在当时就承诺绝不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销售。&br&&br&泼了这么多冷水,不知道有立志做销售的同学有没有一点寒意。&b&其实我只是提个醒,你真的是喜欢销售吗?还是喜欢销售那种一夜暴富的传说???&/b&个人认为,工业品销售已经走向了衰落,当然,永远不会消失。工业品销售已经过了当年那种一年买房两年开厂三年移民五年上市的阶段了,不过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离钱越近赚钱越快。&br&&br&&b&做高分子类工业销售类的话,尽量选择有前途的产品&/b&。何所谓有前途?&/p&&p&&br&1 品牌好一点,这样质量好口碑好,容易起业绩也容易起信心。&br&2 市场大一点。不要全国一年才一百万的销售额,你占一半儿也不够塞牙缝。 市场比较大,尽管企业多人多,但是拣点残羹冷炙也不少。&br&3 国产达不到进口的水平。一旦能够国产化,销售就没前途了。国产厂商最喜欢干的是低价搅乱市场。&br&&br&起薪本3k硕6k。一般三年左右达到一年10-20w,上不封顶,往上就要靠天赋和机遇啦。销售的职位与收入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当然总监副总级别的就不一样啦。&br&&br&&/p&&p&更&/p&&p&很多小伙伴都私信我,如何选一个好的行业和产品。这个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有说过: 品牌好一点,市场好一点,最好还不能国产化。但是很多小伙伴还是觉得我没有讲清楚,所以我把这一块单独拎出来讲讲。&/p&&br&&p&这些因素其实都是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产品卖的更好更贵。这也是销售唯一的评价标准,也是销售的价值所在。&/p&&br&&p&高分子材料的销售,大部分还是工业销售,面向的客户都不是终端消费者。所以品牌是最好的敲门砖。比如,我之前做过野鸡企业的销售,在打电话约客户的时候最多的就是直接挂断。而之后到了一个业界标杆的企业,客户一般都会给时间让我啰嗦下,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这个产品的客户大多也会耐心的听我讲几分钟。 而对于好品牌,客户选择的最大的动力就是不会出错,这一点在现在格外重要。反正拿谁的回扣都是拿,为什么不拿让人放心的钱呢。一般来说,品牌好一点的企业给出的待遇都要好的多。&/p&&br&&p&市场好一点,这点在未来尤其重要。 现在行业的更替太快了,几年一个行业都会兴起到衰落一个循环。因此好好的选择市场与行业,对于高分子材料这种工业品销售来说十分重要。市场大不大是一个方面,这个其实大家都基本查的出来。&b&但是市场好不好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都会忽略。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来看市场好不好,就是你的客户如果不赚钱,你很难赚钱。&/b&&/p&&br&&p&举个栗子:环保行业,市场确实很大,但是好不好呢?其实大多数是不好的。为什么? 因为环保行业的客户无非是,污染企业和政府。政府这里就不谈了,太深的水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但是污染企业呢,一般都是造纸,化工,电力,钢铁,冶金之类的工业,看看这几类企业现在有多少是过的很好的?这些企业都亏的裤子都穿不上,还会投入很多资金搞环保么?即使有国家强制性措施,但是肯定也是怎么便宜怎么来,能不用处理设备就不用,能偷排一点就多排一点。&/p&&br&&p&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绝对。传统行业或者技术性比较差的企业日子不好过,但是如果你的客户和新材料相关,可能这也是一个好行业好产品。我见过的这几年做电池相关的也发财了。因此,关键还是看这个产品的客户是不是赚钱。根据这个朴素的道理就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个产品市场的好坏。&/p&&br&&p&&br&&b&2.3 生产方向。&/b&&/p&&br&&p&生产方向里,不能理解成纯的生产操作工。除此之外,还有采购、质量、物流等等一系列的职位。(以宝洁为代表的公司会以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来吸引懵懂大学生们来报名:产品供应链)但是个人觉得,比较有前途的还是采购和质量管理这块儿。至于纯生产操作,我是大大地不推荐的。我觉得&b&这两个方向有前途是因为跟外界接触多!(&/b&当然因为自己没有在工厂方面做过,只是有客户和同学在这方面,所以只是了解一点。可能还有其他的职位也是符合这个特性,所以如果有遗漏大家可以指出来。 &b&)&/b&而生产方向里面,这两个位置是需要和外界产生被动交流的地方,经常会有销售找你吹牛波依,也会有销售带着技术找你来介绍新技术,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技术还有人请你喝酒大保健,想想就好兴奋呢。&/p&&br&&p&提到采购,大家就会想到hk。当然也对,因为无hk不采购,这其实是无法避免的。还记得当年有个采购老大当年和我谈心的时候这么告诉我的,&b&有能力收hk而不收hk的采购,我是不放心用的。因为只有收了hk,他才更加注意产品质量,保证不出事。 并且,从销售的角度讲,只有收了hk我们销售才安心。&/b&当然,我这里不是怂恿着大家去做采购收hk,因为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屌丝来说,即使做了采购也是没有能力收hk的。&b&本质上hk就是权力交换的产物。&/b&对于采购来说,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一路上爬到有权力的位置,然后就攒够钱和人脉出去创业了。 这点我就不举栗子了,懂的人自然懂。同样,质量方向上,尤其是供应商质量管理这个职位,前途和钱途都无量。&/p&&br&&p&关于采购和供应商质量管理,我就不知道他们收入了。不过,我认识一个哥们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公司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每个月有几百万左右的原材料采购需要他负责,而工业销售对于他这种没有拍板权但是有否决权的一般是一个点的回报。我数学不好,这个哥们一个月到底多少钱?这哥们苹果三件套齐全,而且全是最近的机型,但是都不是自己买的。唉~,天天喝酒大保健,左手一个5s,右手一个pad air,这阵仗吓退很多屌丝厂家的销售。&b&最后提醒一句,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b&&/p&&br&&br&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以为采购是活少钱多的职位,实际上是需要很多的技术的。因为时刻在一群猴精猴精的销售围攻下还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设备,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好的。你不仅需要懂得技术,而且还需要懂该设备市场的所有信息。所以一般把采购归结到技术岗是有道理的。&br&&br&&br&&p&&b&剩下的我还要搜集点资料来写,先写这么多。读过觉得有点帮助的,点个赞呗亲。你们点赞我才有动力更嘛。&/b&&/p&&p&&br&&b&2.4 金融咨询等其他。&/b&&/p&&br&&p&关于科技管理方向,十分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268babe3b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和叶& data-hash=&b268babe3b1& data-hovercard=&p$b$b268babe3b1&&@和叶&/a& 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跟大家分享一些信息。个人认为这是挺适合女生做的工作:&/p&&br&&p&&u&科技管理,很多理工科出来的女生进企业之后都会做这方面工作,有一定专业基础,不需要做实验进车间,坐办公室就好。工作内容比较广泛,在大企业的话会分得比较细,中小企业一般一专多能都要涉猎。&/u&&/p&&br&&p&&u&第一个是专利,初期主要是企业的专利申报、管理工作。做到后期的话,会成为专利应用工程师,对于一个产品,是否申请专利,申请几个专利,分别以那些技术点来申请专利,遇到专利诉讼怎样应对,都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最近我们公司正好在和行业全球第一打专利官司,告他们专利无效,从中学到了很多。这块儿做下去其实蛮有前途的。&/u&&/p&&br&&p&&u&第二是项目申报。项目申报类似于学校里面申请基金,主要是懂技术加笔头功夫好,然后要经常去政府部门答辩,和政府人员接触比较多,领导来参观也要作为陪同人员。以前的话这里面水分是比较大的,现在貌似正规了很多,我们最近才申请了一个金额蛮大的项目资金,本以为基本没戏,没想到通过了,不过相对的答辩和审批也严格多了,问问题都很刁钻,须得是真正符合要求的项目才行。&/u&&u&这个工作锻炼的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你不但要接洽公务员,还要和公司各个部门的人接触,做一段时间下来对基本的财务、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知识都会有所涉猎。说前途的话一般吧,做锻炼能力的跳板不错。&/u&&/p&&br&&p&&u&第三个是信息管理。能做项目申报,你手里就会掌握公司很多信息了,这些信息的更新、管理其实也是蛮重要的。在很多优秀的大公司,这个工作是有专门部门来做的,也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甚至包括企业竞争情报,就是搜集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个人认为这个工作深挖下去蛮有前途,不过现在了解还不多,也只有说到这里。&/u&&/p&&br&&p&&br&&b&2.5 创业&/b&&/p&&p&&br&关于创业我得先泼泼冷水,在化工业里对于刚出道的大学生来说其实比较困难的(不意味着不行)。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靠洗衣机搅搅就能做出卖得出去的产品的年代了,但是存在着同样多的可能性。&br&&br&我更加看好的是在本职工作上有一定的积累而创业,因为有无数的小老板为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榜样:&br&&br&如果你从事了销售市场,你需要做的就是做成top sales,然后积累的客户,把客户关系积累到一个区域内有相当的关系或者有几个大客户认可了你的人,随便卖点啥都可以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小老板出来创业了。 剩下的事情就很俗套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br&&br&如果你从事了研发,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你本来的方向上做出牛逼的产品(至少要在行业内前三)。之后就仍然很俗套了。&br&&br&&b&上面两条路是无数的小老板踏成的路,是他们亲自实践过的可复制的走向人生巅峰的路。&/b&这些小老板们可能赚的没有互联网大佬多,但是很多也能轻松愉悦几辈子衣食无忧。这就是为什么会在开篇之前提到高分子逆袭的可能性不比做互联网做金融的小。&/p&&br&&p&关于出国,本来是想写一点的。无奈自己是一个没有成功出国深造的土鳖就不在这里献丑了。不过就我接触的海龟们,最大的感觉就是&b&出国前一定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出国。&/b&当然想明白这一点的同学,这篇文章不是给你们看的。&/p&&br&&p&&b&最后总结一下,&/b&&br&1) 如果你想挣很多钱,想毕业了就年薪15w+ 并且职位与收入上升曲线可预期,请转行互联网和金融,或者读个博士;&b&请不要高估自己,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没有过人的智慧毅力运气背景的话,选择一个好专业或者读到博士,比在本科硕士在高分子行业苦苦拼搏要容易舒坦的多。这句话再说白话一点就是:如果你想做到年收入100w以上,在高分子行业化工业基本上需要做到前0.1%,而在金融互联网行业可能只需要做到前10%。(不要在意具体数字,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b&&/p&&p&2) 如果你想屌丝逆袭创业去,又忍受得了3-5年低工资(10w左右),同时情商不是太高,可以在高分子行业内找个好方向并且认真学习下去;&/p&&p&3) 如果你情商高,吃得了苦,去做销售也不错;&/p&&p&4) 如果想轻轻松松过一辈子不求太多事业,读个高分子的硕士然后进入一些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p&&p&5) 如果又想逆袭又想轻松点,请去找一个好岳父/老公。&br&&/p&&br&&p&&b&3 关于行业与专业的选择&/b&&/p&&br&&p&本来在原来的答案里是没有这一段的,有无数的同学私信我,无数的问题向我扑来,其实大部分就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我未来的路该怎么选择。所以我在这里加一章节,专门来讨论我们的方向。&/p&&p&&b&3.1 化工业性价比很低&/b&&/p&&br&&p&&b&在职业上性价比就是自己工作的付出和回报比值。现阶段化工类的付出回报率是低于平均水平的。&/b&&/p&&p&一个人的收入是由个人创造的价值、职位、你所在的公司、所在行业共同决定的。&/p&&p&一个人取得的报酬/收入往往和其做出的价值成正比。&/p&&p&价值对于码农那是实实在在的代码,对于设计师那是实实在在的画图,对于销售那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可是对于化学类材料类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研发人员呢?你告诉我你天天摆弄那些破玻璃仪器有哪些卵用?把你要推动人类进步的言论给你的老板(资本家那种老板,不是你学校的)说说看他什么反应。你可能要说,从古到今,化学材料类的每一个里程碑的进步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很多这类发现都是开宝箱/买彩票得来的吗?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化学,材料学,很多里程碑的发明发现都是偶然因素。我们往往看到了成功,但是没看到成功后面的无数次失败。而对于化学类材料类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工作,我们至今都没有一个十分牛逼的理论系统来指导,但是这类研究还往往是发展的瓶颈,还十分重要!所以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这基数,让更多的人去买彩票开宝箱。然而,如果这个组织是研究所高校牛逼企业,有足够的经费让他们去折腾,里面技术人员还过的比较滋润,但是即使你创造了价值你还可能负担那剩下九十九个没创造价值的队友…如果是中小企业类的研发…当然大部分化学类材料类中小企业也没有研发,只有应用。所以这基本能解释为什么化学类材料类的基础研发人员待遇性价比不高的原因。&/p&&p&同样是前台,金融公司的可能一年二十万,为什么其他很多行业的前台一个月就五六千?真的是他们工作水平的差距还是长相的区别?&/p&&p&金融公司的前台收入高,是因为该公司的平均收入好,其他人带着漂亮前台在飞。&/p&&p&回头来看看,你觉得你在的化工业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p&&p&毕竟,金融业在产业链的最高端,IT在民用科技的最前沿,而化工业早已经失去了上个世纪的光彩。选择化工业,你就意味着要面对性价比低的职业生涯。&/p&&p&&b&3.2 我的兴趣观&/b&&/p&&br&&p&兴趣这个东西在职业规划的时候不可避免,总是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对兴趣的看法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骗自己喜欢。&/p&&p&我在这个问题中写了自己的兴趣观,粘贴主要的过来。&/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于一个想做销售的人,考研的价值有多大?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a&&/p&&p&&i&1)没有深入尝试过的东西,就骗自己说喜欢,是对自己很不负责的。&/i&&/p&&p&&i&2)现实中大多数人喜欢的只是销售的传说。他们喜欢的是那种三年一百万七年一千万的销售故事,喜欢的是外企N年然后自己开公司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传说,喜欢的是从清洁大妈到销售精英再到IBM渠道总经理微软的CEO(吴士宏),从中年麻麻做销售到空调领军人(董明珠)。并且还经常把传说的主角换成自己。可是有没有真的考虑过自己能否忍受销售的痛苦,有没有销售的天赋,有没有一定的运气(这一点很重要),有没有销售必需的自制力、决心、魄力?&/i&&/p&&p&&i&很多人没有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说自己喜欢金融,喜欢做网游,喜欢做房地产,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喜欢他们的传说吧。 @杨博兄,你觉得呢?&/i&&/p&&p&&i&其实,兴趣的培养也很简单。我们回想自己在小时候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无非是在一开始得到了很多鼓励,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时候得到了很多认可和奖励。这样就会投入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再回想一下自己悲催的大学生活,我们都是学高分子的,我能够充分理解你的心情。&/i&&/p&&p&&i&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大一的时候,就有人天天对我们宣传,高分子出来就可以做老板喝奶茶;当我们自己亲手做出个有机玻璃的时候有人出个一千块钱收购;当我们做出一个牛逼产物的时候就上了互联网的报道,我想你也不会跑这里来问这个问题了。别觉得我这么类比是天方夜谭,可以把高分子换成计算机再来看看这故事,是不是就是天天我们经历的事情,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考计算机金融的研究生了。&/i&&/p&&p&&i&所以,我觉得,你需要的其实是激励,和及时的认可、回报。&/i&&/p&&p&&b&3.3 发展方向的选择&/b&&/p&&p&这节是这章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无数的同学私信我的最核心的问题:我到底该怎么做。我在想着该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实际上人和人太不同了,所以我更多的时候提供一个思路,这里我分享出来,也请大家多指正。&/p&&p&其实把问题再细化就应该是:我应不应该继续高分子,如果继续的话我哪方面合适,如果不继续的话我该往哪方面转?&/p&&p&第一个问题:应不应该跳离高分子坑(化学化工材料大坑)。&/p&&p&首先我建议是先想想自己自身条件:自己学历,家庭资源,对高分子的兴趣。&/p&&p&如果是985一级的高分子本科,你就天高任鸟飞吧,你在这个层级选择很多,也都不错。&/p&&p&如果不是985的高分子,请严肃并且好好的考虑转行。因为不是985的高分子,如果以后找工作继续高分子行业内混,性价比是十分低的。因为本科生在高分子行业内无非就是在工厂做生产相关或者是市场销售,生产啥条件你知道的。快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了,电脑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爆人脑了,你还在&b&化工厂里辛苦劳作&/b&,作为工厂工人的你可能这辈子都不喜欢参加同学聚会了。也许可能你有销售天赋做个什么材料的销售一年能够有个50w,相信我你转成别的行业也不会差。&/p&&p&有同学问,那我本科不好,考一个好学校硕士行不行。行! 出路确实好了很多,但是我更加建议你去考金融经济计算机电信电气这样的研究生。因为,985高分子考研的难度不比这几个专业的难度小,但硕士就业比他们差远了。2010年左右985高分子硕士就业工资平均在6k左右,基本是同校金融经济计算机电信电气应届硕士的零头。考研如果量化就是,以跨校跨专业考到计算机为标准,你付出100分的努力,承担100分的风险,获得100分的回报。你跨校考高分子就是以90分的努力,80分的风险,获得30分的回报。&/p&&p&如果自己的家庭有人脉资源或者其他资源,如果很靠谱,建议坚持高分子。不论你学历如何。&/p&&p&如果家里缺钱,强烈建议不要读高分子,更不要读博。家里不缺钱,但是不够自己这辈子花的,结合其他因素考虑。家里土豪的,随便你玩吧。&/p&&p&对高分子的兴趣….如果看了上面两个问题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转行,到了这个问题,只要是在这个问题下看到我的文章,我建议你转行。因为你要是真的对高分子有兴趣,你是不会搜到这文章的。我说的是兴趣是一种执念,坚定的喜欢高分子的。我确实见到过有这样的同学,这样坚定的同学我是十分鼓励在高分子的路上,尤其是高分子产品开发/科研的大道上策马奔腾的。只有这样坚定的意志,才能够在枯燥、条件差、回报低的行业坚持下去,而一旦有一点动摇,一点迷茫,你以后极大的可能性都不会坚持,都会后悔。&/p&&p&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是跟我私信的同学,凡是说自己对高分子不是很感兴趣/不反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同学,我都建议你转的原因。&/p&&p&第二个问题,看第二章吧。第三个问题,我该往哪里转?&/p&&p&建议是往自己的兴趣转,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请多尝试。如果不知道自己兴趣又不知道怎么尝试或者不想尝试,请往钱多的转。生物坑请远离,那个坑更大。&/p&&p&IT金融尽管累,但是回报可观。并且,这些行业也不见得比高分子累。他们也无非是996而已,一周也就70个小时上班时间。您要是读个高分子的博士,嗯,996是最基本的好么? 是你发了好文章的情况下好么?如果没有文章,8 11 7 也是十分常见的。&/p&&br&&p&&b&4 各种问题&/b&&/p&&br&&p&&b&5 结语&/b&&/p&&br&&p&大家在要进入社会或者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对以后的生活充满的幻想和期盼。但是无法避免的是,随着大家进入社会大染缸时间越长,我们会被同化,少了当初的一份理想主义而多了很多无奈。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自己的底线。我们高分子er,怎么说很多也是读了本科,硕士,或者更高的学历的,有些事情无利于社会底线的尽量不要去做,有些钱昧着良心的,就尽量不要去赚。&/p&&br&&p&之前我在新加坡某发做超滤膜的销售,明知道自己卖的东西很烂但是那时候仍然去忽悠客户,现在所庆幸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公司这几年拿下了国内数十个电厂项目,涉及的资金有几亿人民币。很遗憾这些产品都打了水漂,很多产品一年不到甚至是一个星期就全部坏掉,数十亿的资金都进了少数人的口袋(这些产品新加坡某发没赚钱,都给中间商赚去了),而最终这需要的是全国人民来埋单(电厂的资金还能来自于哪里)。现在想想就很后悔。所以,期望看我这篇文章的同学们保持一点初心和底线,不要昧着良心干一些损害底线的事情。&/p&&br&&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cc5d8bdc0d6b67e2a6ab83c&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宇& data-hash=&cc5d8bdc0d6b67e2a6ab83c& data-hovercard=&p$b$cc5d8bdc0d6b67e2a6ab83c&&@张宇&/a& 在评论区的发言很赞,引用一下作为最后的结语&/p&&br&&p&&b&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所谓名利迷惑住你的双眼,你真有本事,肚子里真有金子的时候,即使你将来不一定靠这些赚很多的钱,但是你活得有成就感。&/b&&/p&&br&&p&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p&&p&&b&关于高分子的就业收集了几个挺不错的回答,大家可以也可以看看。&/b&&/p&&br&&p&&b&&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我只想好好做一个合格的材料工程师,当我发现东西好杂乱的,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努力?&/a& 答主 张宇&/b&&/p&&p&&b&&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高分子未来的就业倾向是什么??都有什么选择?&/a& 答主 潇湘笛 &/b&&/p&&br&&p&&b&最后,欢迎转载! 但是请注明出处来自于知乎和水水予良。 &/b&&/p&&p&&b&关于高分子就业的文章网上实在太少,希望能给同行一点信息。&/b&&/p&&br&&p&&b&利益相关:&/b&&/p&&p&&b&东部c9的高分子本科+硕士&/b&&/p&&p&&b&干过研发,销售,市场&/b&&/p&&p&&b&现在在上海就职于一家老美的Top3化工企业做销售。&/b&&/p&&p&最后说一句,都看到这里了只点感谢不点赞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p&
CH2CH2CH2CH2CH2我是polymer的分割线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0 (2014年更) 0.1 仔细看了看现在的回答,说的基本都是实际情况。底薪低,积累时间长是行业现状。但是一个行业内也有混得风生水起的。 0.2 即使再烂的专业,你学得好,再加上足够的商业头脑…
&p&回复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50b58abf34bb58ef2262e& data-hash=&50b58abf34bb58ef2262e& data-hovercard=&p$b$50b58abf34bb58ef2262e&&@xx小小xx&/a& :&/p&&p&希望你抛下偏见,理性探讨。我刚才看了我们的对话,我意识到你对于高分子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不了解。&/p&&ol&&li&你说PP、PE是结晶态,不会被溶解。&/li&&/ol&&p&因为PE、PP可以通过配方做成透明的,所以PP的产品直尺的结晶度很低,所以可以被溶解。&/p&&p&你用透明的移液管和容量瓶反驳我,认为透明和能否被溶解无关。我意识到你并不了解高分子物理。&/p&&p&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b&,一个材料的透明度和该材料的结晶度直接相关&/b&。这个特性,是其他种类材料并不具备的。&/p&&p&而且PE、PP在室温下确实不溶于一般的溶剂,这点你说的很对;但是&b&长时间的溶剂接触是可以是材料发生溶胀&/b&的,题主的情况是已经&b&接触了3个月&/b&,这个条件达成了。&/p&&p&2. 你打谱&b&没用&/b&,也&b&没必要&/b&。&/p&&p&没用是因为:市售的产品有很多种,所用的配方和材料也很不同。拟证明了你自己手里的直尺或者橡皮是什么材质的,这没用。&/p&&p&没必要是因为:产品的信息可以通过联系厂家,或者直接阅读产品信息表来获得。&/p&&p&p.s. 聚合物配方你打算打什么谱……红外,拉曼?可是这是个配方啊(不是纯物质&/p&&p&p.p.s. 您开始跟我讲理论,我把您驳倒了;现在您说我纸上谈兵,这就没意思了。&/p&&p&您说我没有文献资料,我在评论去反驳您的时候直接引用了两本教材的原文,一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高分子材料(第二版)》,另一本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分子物理(第二版)》,您说我纸上谈兵。&/p&&p&您说我没有实践经验,我直接说出了市售的很多品牌具体产品的主要物质(但实际上他们是配方)。&/p&&p&我跟您说打谱没用,您执意要打谱,我是无所谓。&/p&&p&如果您觉得这场辩论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关乎尊严,而这样做能够挽回尊严,那您请便,而且我现在就把您需要的尊严给您,您奇怪的执行力让我很敬佩。&/p&&p&但是这样做首先无论结果如何,对我构不成反驳;其次,我不认为讨论问题关乎尊严。您如果说服说我错了,那我就大大方方地认错。但要是您觉得我错了我就低您一等,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大家心知肚明。&/p&&p&&br&&/p&&p&回复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42ccdb29c6a26bde019df85& data-hash=&42ccdb29c6a26bde019df85& data-hovercard=&p$b$42ccdb29c6a26bde019df85&&@上帝方程&/a& :&/p&&blockquote&橡皮擦既然能叫“橡皮”,当然与橡胶有关&/blockquote&&p&那你解释解释铅笔……&/p&&p&当然了橡胶在很久之前确实是和橡胶有关,但配方早就已经改动了。&/p&&blockquote&不太可能用PVC做橡皮&/blockquote&&p&你看,我都发照片了……&/p&&blockquote&PVC没什么弹性&/blockquote&&p&其实是可以在配方里引入物理交联点的,嗯&/p&&blockquote&PVC会恢复原有的脆、硬性&/blockquote&&p&析出不了那么完全的,而且其实陈年橡皮……&/p&&blockquote&PVC的增塑剂绝对不允许用于儿童接触产品&/blockquote&&p&&b&这个反驳非常有力&/b&!绝对值得大大的表扬,给出解释:&/p&&p&确实有其他配方的橡皮,事实上有很多品牌,比如&b&施德楼(Staedtler)&/b&和&b&派通(pentel)&/b& ,是以无PVC(NON-PVC)为卖点。用到聚苯乙烯(PSt)的相关配方,也就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 data-hash=&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 data-hovercard=&p$b$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飞翔&/a& 提到的,但相对少。&/p&&p&关于直尺的材质,我依次详述:&/p&&p&PP——比如&b&施德楼(Staedtler)的962平价直尺&/b&。&/p&&p&PC——相对昂贵,光盘因为附加值比较高,用得起PC,直尺则没必要。&/p&&p&PVC——不透明。&/p&&p&PMMA——脆,但有的高度精确的尺子会要求用这个,比如&b&施德楼(Staedtler)的&a href=&tel:&&&/a&勾配定规&/b&、&b&施德楼(Staedtler)Mars568 35三角板&/b&。&/p&&p&PS——脆的不能再脆。&/p&&p&HIPS——我怀疑你提到的PS指的是这个HIPS(“从实际韧性看我觉得PS可能性比较大”),但HIPS不透明。当然有一些不太注重透明性的尺子可以用这个,比如&b&得力(Deli)的学生四件套&/b&。&/p&&p&&br&&/p&&p&回复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 data-hash=&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 data-hovercard=&p$b$a8ba687e66fb830b64b0ec4fb97bb0ea&&@飞翔&/a& :&/p&&blockquote&虽然我没有做过橡皮的相关测试。但是网上的讲解……&/blockquote&&p&嗯……没有做过啊&/p&&p&嗯……网上的讲解啊&/p&&blockquote&苯乙烯基基材&/blockquote&&p&嗯……苯乙烯啊&/p&&img data-rawheight=&592& src=&/v2-b52ac933b1d8ee3e084e2e39f8be4bb4_b.jpg& data-rawwidth=&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v2-b52ac933b1d8ee3e084e2e39f8be4bb4_r.jpg&&&blockquote&橡皮里含有有机溶剂&/blockquote&&p&嗯……请问增塑剂不是有机溶剂么?&/p&&p&我说我篮子里有香蕉,你说,不!你篮子里是水果!&/p&&p&这显然不合适吧&/p&&blockquote&有机溶剂腐蚀尺子&/blockquote&&p&嗯……腐蚀……&/p&&p&&br&&/p&&p&p.s. 这种疑问在我评论下方回复就好了,我这么和善的人何必你这么兴师动众反驳我,如果有问题当然会改正。&/p&&p&&b&不过谢谢你的严谨态度,要坚持,也要考证。&/b&&/p&&p&&br&&/p&&p&——————以下是原答案————&/p&&p&&br&&/p&&p&现在的橡皮,最常见的一种是PVC(聚氯乙烯)橡皮。&/p&&p&但我们知道,其实PVC纯品是一种固体,想想你家的PVC水管,是一种白色的、硬质的固体。那么怎么能让硬质的PVC变成相对柔软的橡皮呢?&/p&&p&加&b&增塑剂&/b&。&/p&&p&什么是增塑剂?&/p&&p&增塑剂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溶剂,它在材料之中被混合,可以“稀释”PVC,形成依然是固态的溶液。而被稀释过的PVC的质感就会柔软很多。&/p&&p&但是增塑剂既然可以溶解PVC,也就可以溶解几种其他的物质。&/p&&p&这里面就包括了制作尺子会用到的PP、PE、PMMA、PSt(但我不确定具体能溶解以上哪几种物质)。&/p&&p&所以你所看到的现象,其实是因为尺子和橡皮紧贴的时间太长,橡皮里的增塑剂通过接触面,把尺子溶解了的表现。&/p&&p&以上。&/p&
:希望你抛下偏见,理性探讨。我刚才看了我们的对话,我意识到你对于高分子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不了解。你说PP、PE是结晶态,不会被溶解。因为PE、PP可以通过配方做成透明的,所以PP的产品直尺的结晶度很低,所以可以被溶解。你用透明的移…
修改部分:&br&1.正文中增加了对二维平面欧拉公式的推导&br&2.补充部分增加了关于“为什么泡沫每个顶点被三个泡泡共用”的说明&br&3.补充部分中增加了关于 &a data-hash=&8f2a0d0faf1a58ae0cafb3e& href=&///people/8f2a0d0faf1a58ae0cafb3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aoxing& data-tip=&p$b$8f2a0d0faf1a58ae0cafb3e& data-hovercard=&p$b$8f2a0d0faf1a58ae0cafb3e&&@Haoxing&/a&的答案中所谓36%的临界含水量的理解&br&谢谢各位点赞&br&&br&============&br&&br&题主对生活中的小现象作出了非常有趣的观察,也得到了比较正确的结论。&br&事实上,对于类似于题主照片中的那样的(准)二维的泡泡堆积结构,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即&b&这些泡泡的平均边数是6&/b&&br&这是一个由泡沫堆积结构的几何性质,加上欧拉公式所给出的结论,证明如下。&br&&br&&b&对于任一三维空间中的凸多面体,该多面体有F个面(face),E条边(edge)以及V个顶点(vertices),那么有欧拉公式:&br&&img src=&///equation?tex=V-E%2BF%3D2& alt=&V-E+F=2& eeimg=&1&&&br&成立。&/b&&br&&br&比如正四面体,&img src=&///equation?tex=V%3D4%2CE%3D6%2CF%3D4& alt=&V=4,E=6,F=4& eeimg=&1&&;立方体,&img src=&///equation?tex=V%3D8%2CE%3D12%2CF%3D6& alt=&V=8,E=12,F=6& eeimg=&1&&等等均满足此式。&br&欧拉公式的证明可参见:&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s%3A//www.ics.uci.edu/%7Eeppstein/junkyard/eu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uler's Formula &i class=&icon-external&&&/i&&/a&提供了二十种不同的证明 &br&以及:&a href=&///?target=http%3A//math.rice.edu/%7Epcmi/sphere/gos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Geometry of the Sphere 6&i class=&icon-external&&&/i&&/a&给出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证明&/blockquote&&br&&b& 对于任意一个二维平面的网络,也可以同样定义面数F,边数E,以及顶点数V,此时欧拉公式写作&br&&img src=&///equation?tex=V-E%2BF%3D1& alt=&V-E+F=1& eeimg=&1&&&/b&&br&&br&推导如下:(由下文可知,该式等号右边具体的数值其实并不影响结论,没有兴趣的读者可略过以下证明)&br&此式可直接由对于凸多面体的欧拉公式导出。对于一个非常大(但有限)的二维平面网络,我们可以想像把这个网络覆盖包裹在一个球面上,这样,这个网络在球面上形成了一个大多面体,同时其边界在球面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面”。对于大多面体,欧拉公式&img src=&///equation?tex=+V-E%2BF%3D2& alt=& V-E+F=2& eeimg=&1&&,而二维网络与该大多面体相比,边数&img src=&///equation?tex=E& alt=&E& eeimg=&1&&,顶点数&img src=&///equation?tex=V& alt=&V& eeimg=&1&&都相同,只是少了一个由最外层边界所形成的面。由此得到二维平面网络的欧拉公式。q.e.d&br&&br&&br&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继续推导二维泡沫结构的平均边数。&br&&img src=&/6b6e27ce4dff45fc9dc20d97ccea910d_b.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6b6e27ce4dff45fc9dc20d97ccea910d_r.jpg&&&br&对于如图的二维泡沫结构,显然&b&每一条边是被2个“面”所共用的,而每一个顶点被3个“面”共用。&/b&所以设平均每个面有&img src=&///equation?tex=%3Cn%3E& alt=&&n&& eeimg=&1&&条边以及&img src=&///equation?tex=%3Cn%3E& alt=&&n&& eeimg=&1&&个顶点&br&那么有:&br&&img src=&///equation?tex=F%3Cn%3E%3D2E%3D3V& alt=&F&n&=2E=3V& eeimg=&1&&&br&&br&将此式代入(二维平面上的)欧拉公式,则有:&br&&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F%7D%7B3%7D%3Cn%3E-%5Cfrac%7BF%7D%7B2%7D+%3Cn%3E%2BF%3D1& alt=&\frac{F}{3}&n&-\frac{F}{2} &n&+F=1& eeimg=&1&&&br&&br&&b&解得:&/b&&br&&img src=&///equation?tex=%3Cn%3E%3D6%5Cleft%28+1-%5Cfrac%7B1%7D%7BF%7D++%5Cright%29+%5Crightarrow+6& alt=&&n&=6\left( 1-\frac{1}{F}
\right) \rightarrow 6& eeimg=&1&&&br&(因为&img src=&///equation?tex=F& alt=&F& eeimg=&1&&很大,所以&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1%7D%7BF%7D+& alt=&\frac{1}{F} & eeimg=&1&&可以忽略)&br&&br&事实上实验发现,对于这种二维的泡沫堆积结构,其边数n的分布正是一个峰值n=6的分布,如图(红线):&br&&img src=&/4e56aff62af3f471d807_b.pn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4e56aff62af3f471d807_r.png&&&blockquote&图片引自:The physics of foam.ppt Simon Cox, The University of Wales&/blockquote&&br&到这里便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也修正了题主的观察,即(准二维的)泡沫大多数5、6、7边形的。&br&&br&&br&==========&br&补充:&br&&br&一.&br&在评论中有知友提到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顶点总是被三个泡泡共用”。&br&在 &a data-hash=&8f2a0d0faf1a58ae0cafb3e& href=&///people/8f2a0d0faf1a58ae0cafb3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aoxing& data-tip=&p$b$8f2a0d0faf1a58ae0cafb3e& data-hovercard=&p$b$8f2a0d0faf1a58ae0cafb3e&&@Haoxing&/a&的回答中提到了Plateau's Law&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lateau%2527s_law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lateau's laws&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以及相应的证明,即这种结构是要求表面积最小的必然结果。&br&我试图在这里给出一个形象化的、比较物理的理解。&br&考虑一个顶点由四个泡泡共用,如下图的中图所示:&br&&img src=&/63da9d017b7a5b57de87d96a05ad742d_b.pn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1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63da9d017b7a5b57de87d96a05ad742d_r.png&&&blockquote&图片引自:The physics of foam.ppt Simon Cox, The University of Wales&br&&/blockquote&从几何的角度而言,左图和右图的结构虽然较之中图多了一条边,但总的表面积(线段长度总和)还是减少了。(可证明)&br&从力学角度而言,中图那样的结构是二阶不稳定的,即微小的扰动便会让体系偏离该状态,而左右两图的结构是二阶稳定的。&br&&br&二.&br&事实上对于任意一个二维点阵(如下图中的方块点):&br&&img src=&/2fa62d6cf8e528ede4b31c6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4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都可以进行所谓voronoi分块(即上图通过实线分出的各个区域)&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Voronoi_diagra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oronoi diagram&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对于这样一个网络图形,上文提到的结论&img src=&///equation?tex=%3Cn%3E%3D6& alt=&&n&=6& eeimg=&1&&同样成立。所以该结论源自几何约束,只和分块的方式(即每个点都连接三条边)以及网络所在的空间(即二维平面)有关,(准二维)泡沫只是其中的一个真实世界中的特例。&br&&br&蜂巢是另一个更有名的真实例子,每个“面”都是六边形的,&img src=&///equation?tex=%3Cn%3E%3D6& alt=&&n&=6& eeimg=&1&&显然成立。&br&&img src=&/ada6e43cb7de83b17ea6d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da6e43cb7de83b17ea6db_r.jpg&&&br&三.&br&本问题另一个回答中提到D.Weaire教授在The physics of foams一书中提到“36%的临界含水量,大于该含水量则体系成为液态的泡泡流,低于该含水量泡泡成为多面体”&br&(放假赋闲在家,没法去学校看这本书的原话,只能说说我的猜测)&br&对于单一大小的光滑球体的空间随机堆积问题,有一临界的堆积状态,被称作random close packing,该堆积的密度在实验上被认为是64%左右。(&b&注意刚好是100%-36%!!&/b&)&br&请参见&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Random_close_pac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ndom close pack&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小于这个堆积密度,对泡沫而言即含水量高于36%,泡泡不互相接触挤压;大于该堆积密度(含水量低于36%)时,泡沫互相积压,其形状从球形逐渐变为多面体。题主照片中的泡沫的含水量接近于0,所以每个泡泡其实都是被“严重”积压为多面体的球形。&br&强调一点,&b&以上说法只适用于三维空间中单一大小的球体的堆积问题&/b&,不应照搬到本回答主要讨论的二维问题中。&br&&br&四.&br&关于泡沫的科学研究从属于软物质科学,属于凝聚态物理中的软凝聚态物理,其背后的科学问题要比咖啡杯、肥皂泡、蜂巢等等深刻的多。&br&简而言之,泡沫与堆积问题(纯数学领域)、优化算法(计算机领域)、结构力学(力学)、化学、玻璃化转变(凝聚态物理)、阻塞相变(复杂性科学)等科学问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里不展开了。
修改部分: 1.正文中增加了对二维平面欧拉公式的推导 2.补充部分增加了关于“为什么泡沫每个顶点被三个泡泡共用”的说明 3.补充部分中增加了关于 的答案中所谓36%的临界含水量的理解 谢谢各位点赞 ============ 题主对生活中…
&p&这个问题还真得我们学高分子的人来答。&/p&&p&&b&先说题主提到的树脂材料补牙。&/b&树脂,广义上其实就是塑料。&/p&&p&树脂材料补牙,说白了就是在你的牙里做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类型是聚合反应。其中牙洞是反应容器,题主说的“粘土一样的团块”含有聚合用的单体、光引发剂、无机填充剂等。其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单体带来的。&/p&&p&题主你别看见化学物质就害怕啊, 我给你细细介绍一下。&/p&&p&&b&单体&/b&&/p&&p&目前主要的补牙树脂材料的单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结构:&/p&&img src=&/8fed57de882b79cc35d0e0d05ae3f17b_b.jpg&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8fed57de882b79cc35d0e0d05ae3f17b_r.jpg&&&br&&p&其实就是双甲基丙烯酸酯结构了,用于聚合的就是两端的双键官能团(含有两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单体,术语叫双官能度单体)。 &/p&&p&&b&聚合&/b&&/p&&p&机理:自由基聚合&/p&&img src=&/92ee0af77db0ad8a1b9ad58_b.jpg& data-rawwidth=&1250&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0& data-original=&/92ee0af77db0ad8a1b9ad58_r.jpg&&&br&&p&总体来说分为引发、增长、终止三个过程。&/p&&p&&b&引发&/b&就是让体系中产生自由基,补牙树脂中含有少量的引发剂成分,目前主要就是用樟脑醌(英文缩写CQ)加上胺类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光引发剂很稳定,但在光照情况下,这些引发剂会迅速发生变化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进行聚合。这下大家明白补牙时候为什么医生要拿一个紫光灯去照射牙齿了吧。&/p&&img src=&/157facf2cb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57facf2cb0_r.jpg&&&br&&p&&b&增长&/b&就是聚合反应持续进行,单体转化率、聚合度持续增加。我们上述已经介绍过,单体都是双官能度的,不可避免发生分子间的交联反应,体系从粘稠的单体变为弹性的胶体,这时候发生的是凝胶化,聚合度进一步增加,就变成硬性的固体,这时候发生的是玻璃化。整个的这样的过程就是题主描述的“变硬”。需要说明的是,最终固体的强度不仅是聚合物所带来的,原来的无机填充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p&&p&&b&终止&/b&就是,在聚合反应后期,由于单体已经消耗差不多了,或者是由于体系的固化程度已经很高,残存的单体已经游不动了,自由基便通过偶合终止或者歧化终止被反应掉,当然不排除有些自由基在无氧无水的微环境中会长期存留。&/p&&p&&b&需要使用溶剂吗?&/b&从我掌握的资料来看,一般不需要。也就是聚合方式采取本体聚合。&/p&&p&&b&最后再来说一下题主提到的银汞补牙。&/b&银汞实际上是一种合金。我想说的是,一切不谈剂量而论毒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汞本身是有毒的,但是做成合金后的泄漏量小的可怜。至于到底长期泄漏累积起来是否有毒性,这就不是我的专业范畴了,本着科学的态度,不妄作论断。还请医学专业的小伙伴进行补充。&/p&&p&参考资料:&/p&&p&1. Stansbury, J. W., Curing dental resins and composites by photopolymerization. &i&Journal of Esthetic & Restorative Dentistry &/i&&b&2000,&/b&&i&12&/i& (6), 300–308.&/p&&p&2. Peutzfeldt, A., Resin composites in dentistry: the monomer systems. &i&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 &/i&&b&1997,&/b&&i&105&/i& (2), 97–116.&/p&&p&3. Moszner, N.; Salz, U., New developments of polymeric dental composites. &i&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i&&b&2001,&/b&&i&26&/i& (4), 535-576.&/p&&p&4. Leprince, J. G.; Palin, W. M.; Hadis, M. A.; Devaux, J.; Leloup, G., Progress in dimethacrylate-based dental composite technology and curing efficiency. &i&Dental Materials &/i&&b&2013,&/b&&i&29&/i& (2), 139-156.&/p&
这个问题还真得我们学高分子的人来答。先说题主提到的树脂材料补牙。树脂,广义上其实就是塑料。树脂材料补牙,说白了就是在你的牙里做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类型是聚合反应。其中牙洞是反应容器,题主说的“粘土一样的团块”含有聚合用的单体、光引发剂、无机…
-----------------------------日------------------------------&br&此答案存在一些问题,仅可当做地摊文学进行阅读。主要问题在于在空间尺度上对读者有一定的误导,以及内聚能与键能的对比存在一些问题。更加严谨的解答请移步&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当我们剪开塑料袋的时候,是剪开了化学键还是只是分开了两条或几条链? - 范伟的回答&/a&。下结论的话,我现在只能认为是两者都有,对于断键和分开链两者所占的比例,我现在只能说我不知道。&br&-----------------------------日补充----------------------------&br&评论区中一些朋友使用剪刀不能剪断水分子或者甲烷分子等来对这个答案进行反驳,我对此做出解释。&br&&br&分子内相邻原子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这在高分子中称为近程相互作用。诚如一些人所指出的,这种作用的强度大约是几百千焦每摩尔,也就是化学键的键能的数值。&br&&br&一般情况下,分子之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比如说范德华力(一般几千焦每摩尔)、氢键(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一般不会超过30kJ/mol)等。这种作用的强度也有一个物理量来进行描述,称为内聚能。内聚能的定义是将1 mol的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全部破坏,使其汽化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对于气体来说,内聚能可以忽略不计(理想气体的一个特征就是不考虑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对于液体和固体,内聚能的数值则可以与汽化热、升华热等挂钩。以水为例,水的汽化热是40.8kJ/mol(数据来自百度),而氢氧键键能是463kJ/mol,因此破坏水分子之间的作用比氢氧键要容易得多,所以对于水来说,汽化比分解要容易得多;在受到机械作用的时候,也是水分子之间相互脱离。&br&&br&对于高分子,由于高分子之间相互缠绕,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位点非常多,内聚能也随之加大,在几千千焦每摩尔 (内聚能一般使用内聚能密度来表示,高分子的内聚能密度一般在200~400J/立方厘米,取聚乙烯,大约在270左右,密度取0.9,分子量取10000,那么1立方厘米就是0.9g,或者说9e-5 mol,从而得到内聚能~3000kJ/mol),远大于化学键键能,因此对于高分子来说,破坏化学键比破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得更加容易(按上面的数据来看,将一根链抽出来够打断七八个碳碳单键的了),因此高分子不会出现气态,在受到机械作用时,化学键被破坏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可能有人会问,既然高分子没有气态,那么内聚能是怎么测的呢?这个是通过高分子的溶液性质来间接测量的,此处不再展开。&br&&br&另外补一篇文献,作为高分子在机械断裂时确实发生了化学键断裂的实验证据:&a href=&///?target=http%3A///doi/10.1002/pol.14/abstra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SR evidence for main-chain scission produced by mechanical fracture of polymers at low tempera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下是原答案---------------------------------&br&先说结论,剪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剪开的化学键。&br&&br&&blockquote&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br&&/blockquote&小A和小B看这两个东西纠缠在一起,表示非常不爽,小A于是直接拿一把剪刀就把这些东西给废了;小B表示直接废了过于残忍,一手扯一根试图把它们拉开。可以想象,小B有一定的可能性把两根藤比较完整地分开,小A根本分不开这两个纠缠的藤蔓。&br&&br&对于高分子链来说,撕和剪的区别跟这个也比较类似。在详细描述断裂相关情况之前,首先提一下玻璃化温度的概念。描述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称为玻璃化温度:对于结晶度低的样品,温度低于玻璃化温度,高分子样品处在玻璃态,像有机玻璃一样;而温度高于该温度,高分子样品就处在高弹态,像橡皮筋一样。&br&&br&1. 下面考虑温度低于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几度到几十度的情况,在撕的时候,对于高分子样品经常会经过一系列的形变过程,这一系列的形变过程会使得高分子链相对滑移,这类似于&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当我们撕开塑料袋的时候,是撕开了化学键还是只是分开了两条或几条链? - 高分子材料&/a&中所说的,高分子线团从球状变成椭球状的过程,从而相对容易整链分开;而如果剪的话,这种形变过程则不会发生,大部分断裂就是整链直接被剪断的情形,也就是剪开了化学键,基本不会存在链被分开的情形。一般聚氯乙烯塑料袋符合这种情形。&br&&br&2. 当温度进一步降低,降低到另一个特征温度,脆化温度以下,这时候撕也不会让高分子链发生滑移了,这时候撕与剪的效果就非常像,丝瓜藤和肉豆须模型失效,断裂的基本上是化学键。&br&&br&3. 一般聚乙烯、聚丙烯等结晶度比较高。高分子结晶是链与链之间比较规整的排列,沿用丝瓜藤和肉豆须模型的话,就是相当于有的地方缠得不是很乱,两个东西平行排列或者出现一些螺旋之类的规整的构象,是晶区;有一些地方这两个东西则是乱缠的,是非晶区。对于聚乙烯、聚丙烯来说,玻璃化温度很低,但由于晶区的存在使得其形态非常稳定,非晶区则处在高弹态。一般来说,晶区是比较稳定的,不太容易被撕这种办法破坏(撕其实有可能诱导结晶,用之前的模型来看,你在拉那两个藤的时候,那个藤会绷紧,很容易把一些部分拉成平行的),撕开的时候多数都是对非晶区的破坏,跟上面1中的情形类似;而剪则是大力出奇迹(对于塑料袋来说,仍然可以考虑丝瓜藤和肉豆须模型),对于晶区和非晶区一视同仁,破坏的仍然是化学键。&br&&br&综上所述,撕开塑料袋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剪开塑料袋基本上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破坏化学键。
-----------------------------日------------------------------ 此答案存在一些问题,仅可当做地摊文学进行阅读。主要问题在于在空间尺度上对读者有一定的误导,以及内聚能与键能的对比存在一些问题。更加严谨的解答请移步
&p&前两天Prof. Stephen Craig组的一个博士来做了报告,然后我突然想起来了这个回答。&br&他给了篇上古文献&i&Ber. Dtsch. Chem. Ges.&/i& 4.说这是高分子链在力作用下断裂首次被提出……即使我找得到德文原文也看不懂……有爱自取。&br&——————————————————&br&贵知正经首答&/p&&p&我不是一个高分子物理工作者,这只是一个文献列表。&/p&&p&我首先必须承认撕聚合物的这个问题是需要考虑时间尺度和塑料种类以及是否交联等等因素的,总之其他答主的答案是很重要的,我只是想给那些说手撕化学键没法撕的答主甩一摞文献罢了。&/p&&p&&b&第一部分:力作用下高分子中的自由基生成现象的观察和表征(也就是化学键断裂了)&/b&&br&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左右。&br&萌院士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af36f7487eacbe600e87ad859ce5498& data-hash=&3af36f7487eacbe600e87ad859ce5498& data-hovercard=&p$b$3af36f7487eacbe600e87ad859ce5498&&@孟祥溪&/a& 钦点过这是高分子教科书水平的内容。&/p&&p&&b&前置文献:&/b&&br&Chongyang Liu, and Allen J. Bard, Electrostatic electrochemistry at insulators, &i&Nature Materials&/i& 5-509.&br&(这是最早报道摩擦过的PDMS物块在浸入到四氯合金酸溶液后,可观察到溶液pH值上升,检测到氢气生成,此文提出了所谓的“Cryptoelectron”来解释这一现象,也就是说,物块表面上因为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参与了这些还原反应。此机理被Prof. Grzybowski在以下几篇文献中否决了)&/p&&p&&b&Prof. Grzybowski的一系列工作阐明了摩擦起电时表面发生了什么以及否定了上述文献:&/b&&br&H. Tarik Baytekin, A. Z. Patashinski, M. Branicki, B. Baytekin, S. Soh, B. A. Grzybowski, The Mosaic of Surface Charge in Contact Electrification,&i& Science&/i&, , 308-312.&br&(摩擦的两块聚合物表面的镶嵌样带电结构和自由基的产生,表征方法为KFM(Kelvin forcemicroscopy)和MFM(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p&&p&H. Tarik Baytekin, Bilge Baytekin, and Bartosz A. Grzybowski, Mechanoradicals Created in “Polymeric Sponges” Drive Reactions in Aqueous Media, &i&Angew. Chem. Int. Ed.&/i& 2012, 51, &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挤压聚合物管形成自由基,表征方法为ESR和自由基捕获剂)&/p&&p&Bilge Baytekin, H. Tarik Baytekin, and Bartosz A. Grzybowski, What Really Drives Chemical Reactions on Contact Charged Surfaces? &i&J. Am. Chem. Soc.&/i& , &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摩擦聚合物块体产生自由基,利用染料漂白、金纳米离子生成来表征。同时,否定了前述文献中表面所带负电荷参与还原的观点,即使用电子枪使得聚合物物块带负电,而此物块浸入到溶液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现象)&/p&&p&H. Tarik Baytekin, Bilge Baytekin, Sabil Huda, Zelal Yavuz, and Bartosz A. Grzybowski, Mechanochemical Activation and Patterning of an Adhesive Surface toward Nanoparticle Deposition, &i&J. Am. Chem. Soc.&/i&
(5), .&br&(撕胶带过程中聚合物黏合剂产生的自由基,及其对于氯金酸等金属盐溶液的还原和金属纳米粒子的生成)&br&(此文我曾经发信给Prof. Grzybowski,因此文中随时间不断增长的金纳米粒子还原令人感觉和自由基机理相违背,然而他没回我)&/p&&p&&b&补充文献:&/b&&br&Katherine L. McGilvray, Matthew R. Decan, Dashan Wang, and Juan C. Scaiano, Facile 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nprotected Aqueous Gold Nanoparticles, &i&J. Am. Chem. Soc.&/i& , &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自由基可以还原产生出金纳米粒子)&/p&&p&&b&以及神棍文献:&/b&&br&Carlos G. Camara, Juan V. Escobar, Jonathan R. Hird, and Seth J. Putterman, Correlation between Nanosecond X-ray Flashes and Stick-Slip Friction in Peeling Tape,&i& Nature&/i& , .&br&(撕胶带产生X射线,并且可用于拍X光片)&/p&&p&以及看到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 data-hash=&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 data-hovercard=&p$b$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邓耿&/a& 他老人家新写的答案我突然想到了这篇&b&2015年超分子界的重磅应用性文章&/b&:&br&Ming-Hsin Wei, Boyu Li, R. L. Ameri David, Simon C. Jones, Virendra Sarohia, Joel A. Schmitigal, and Julia A. Kornfield, Megasupramolecules for safer, cleaner fuel by end association of long telechelic polymers, &i&Science &/i&, 72-75.&br&(此文中作为对比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直接因为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分子链降解从而失去了其抗爆的性质……)&/p&&p&补充材料:&br&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作为添加剂在剪切和非剪切条件下的爆炸实验视频&br&&a href=&///?target=http%3A//authors.library.caltech.edu/6069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uthors.library.caltech.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6069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b&第二部分:力化学(Mechanochemistry)中应用到的高分子链断裂&/b&&/p&&p&&b&此处我以Prof. Sijbesma的一个工作为例:&/b&&/p&&p&Alessio Piermattei, S. Karthikeyan, and Rint P. Sijbesma, Activating Catalysts with Mechanical Force, &i&Nature Chemistry&/i& 3-137.&/p&&p&(基本上都是在聚合物块体里面使用一种两端连有长聚合物链的分子来使得宏观的力可作用于单个化学键之上而致使其断裂的,不过本文使用的是超声来促使化学键断裂,从而用外力的输入来激活催化剂。超声对聚合物链产生应力作用的原理如下图所示。)&/p&&img src=&/e9ce87fe5f9a9d3c85ec09d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e9ce87fe5f9a9d3c85ec09d_r.jpg&&&p&(图注:rapid bubble collapse generates solvodynamic shear)&/p&&p&不,也就是说其实……你只要稍微知道点力化学就知道手撕聚合物的时候化学键当然是存在断裂的情况的。(虽然这些力活性的基团一般键能低于正常的化学键)&/p&&p&关于力化学的简介不妨参考&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5a3b43d1e1e21bac7a8675465eaffbc& data-hash=&05a3b43d1e1e21bac7a8675465eaffbc& data-hovercard=&p$b$05a3b43d1e1e21bac7a8675465eaffbc&&@鲲鹏驹&/a& 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 data-hash=&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 data-hovercard=&p$b$35db79ccee8f997dc0a1d4be1307eced&&@邓耿&/a& 两位师兄在《化学进展》上发表的综述《&a href=&///?target=http%3A//www./CN/abstract/abstract11386.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机械力响应高分子体系的原理、构建与应用&i class=&icon-external&&&/i&&/a&》,可见于&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当我们撕开塑料袋的时候,是撕开了化学键还是只是分开了两条或几条链?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这帮搞力化学的人喜欢在高分子中间引入一些较弱的化学键,然后手撕聚合物(当然其实是用机器撕块体,不过手撕也可以的,或者用超声处理聚合物溶液),从而诱导一些化学反应/颜色/发光等等,经典的如:&/p&&p&&b&Prof. Jeffrey S. Moore的力致变色的基团:&/b&&br&Stephanie L. Potisek, Douglas A. Davis, Nancy R. Sottos, Scott R. White, and Jeffrey S. Moore, Mechanophore-Linked Addition Polymers, &i&J. Am. Chem. Soc.&/i& , &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Douglas A. Davis, Andrew Hamilton, Jinglei Yang, Lee D. Cremar, Dara Van Gough, Stephanie L. Potisek, Mitchell T. Ong, Paul V. Braun, Todd J. Martínez, Scott R. White, Jeffrey S. Moore & Nancy R. Sottos. Force-Induced Activation of Covalent Bonds in Mechanoresponsive Polymeric Materials. &i&Nature&/i& 43), 68-72.&/p&&img src=&/97af89a11ce31caa_b.png& data-rawwidth=&766&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97af89a11ce31caa_r.png&&&img src=&/c36efdfa6479fcbe2ad2d1e7c4c0d287_b.pn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c36efdfa6479fcbe2ad2d1e7c4c0d287_r.png&&&p&&br&&/p&&p&&b&断裂之后诱导的交联&/b&&/p&&p&Ashley L. Black Ramirez, Zachary S. Kean, Joshua A. Orlicki, Mangesh Champhekar, Sarah M. Elsakr, Wendy E. Krause & Stephen L. Craig, Mechanochemical Strengthening of a Synthetic Polymer in Response to Typically Destructive Shear Forces. &i&Nature Chemistry&/i& ), 757-761.&/p&&img src=&/cecb3c8f01_b.png& data-rawwidth=&1359&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9& data-original=&/cecb3c8f01_r.png&&&p&&br&&/p&&p&&b&断裂后产生质子:&/b&&/p&&p&Charles E. Diesendruck, Brian D. Steinberg, Naoto Sugai, Meredith N. Silberstein, Nancy R. Sottos, Scott R. White, Paul V. Braun, and Jeffrey S. Moore, Proton-Coupled Mechanochemical Transduction: A Mechanogenerated Acid. &i&J. Am. Chem. Soc.&/i& , &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可怜我对Prof. Moore爱得深沉,然而他一直没给我什么回复……)&/p&&img src=&/bda7abc61b93_b.png&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7& data-original=&/bda7abc61b93_r.png&&&p&&br&&/p&&p&&br&&/p&&p&还不够直观么?&/p&&p&Prof. Rint Sijbesma的系统工作,其中描述了含有不稳定的金刚烷的衍生物(1,2-dioxetane)的一种聚合物链在力作用下可以断裂并发光。&/p&&p&Yulan Chen, A. J. H. Spiering, S. Karthikeyan, Gerrit W. M. Peters, E. W. Meijer & Rint P. Sijbesma, Mechanically Induced Chemiluminescence from Polymers Incorporating a 1,2-Dioxetane Unit in the Main Chain. &i&Nature Chemistry&/i& 9–562.&/p&&img src=&/caeb6af06115_b.pn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caeb6af06115_r.png&&&p&&br&&/p&&p&于是他干了什么?&/p&&p&用&b&化学发光的方法原位表征聚合物在被撕裂的过程中的分子链的断裂&/b&啊……&br&Yulan Chen, and Rint P. Sijbesma, Dioxetanes as Mechanoluminescent Probes i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i&Macromolecules&/i& 2014, 47, &a href=&///?target=tel%3A%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Etienne Ducrot, Yulan Chen, Markus Bulters, Rint P. Sijbesma, and Costantino Creton, Toughening Elastomers with Sacrificial Bonds and &b&Watching Them Break&/b&,&i& Science&/i& , 186-189.&/p&&p&该文献的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Movie S1为拉伸时聚合物的化学发光&br&&a href=&///?target=http%3A//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uppl//344..DC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cience.sciencemag.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content/suppl//344..DC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Jess M. Clough, Abidin Balan, Tom L. J. van Daal, and Rint P. Sijbesma, Probing Force with Mechanobase-Induced Chemiluminescence, &i&Angew. Chem. Int. Ed.&/i& 45-1449.&/p&&p&扯了这么多,看在我第一次写答案写到凌晨三点多的份上你们最好……&/p&&p&不是让你们点赞,是让你们去看看原始文献(毕竟写的时候没有access没法再检查一遍)。&/p&
前两天Prof. Stephen Craig组的一个博士来做了报告,然后我突然想起来了这个回答。 他给了篇上古文献Ber. Dtsch. Chem. Ges. 4.说这是高分子链在力作用下断裂首次被提出……即使我找得到德文原文也看不懂……有爱自取。 ———————————…
最近比较忙,抽个空回答下,搞制造业的一般不在知乎上答题的,知乎上学生太多了,负能量太多,氛围不对:),化工或材料专业可以按照岗位和产业链进行一些划分,首先是看产业链,其次是看岗位。&br&&br&产业链我简单的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上游是指类似于原料生产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比如石油及其衍生行业,大宗塑料行业,都属于这块,中国的就不说了,丢人。国外的比如BASF,DOW,SABIC,Solvay,Dupont,Bayer等等,其实上游企业大部分是渗透到中游的,很少单纯的上游。中游的是材料组装企业,一般是把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变成一些中间产品,比如3M Akzonobel以及一大堆小日本企业,下游就比较复杂,比如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制药业,面料/服装制造业等等乱七八糟的行业。这样分其实比较笼统,更合理的分法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一直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