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汉陶来新区小学到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坐几路公交车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概况
发布时间: 10:58:00
发布者:zcy&zcy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拥有闻名世界的广袤草原和丰富的家畜品种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畜牧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建设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向纵深推进。牧区稳定养殖规模,提高个体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核心竞争力;农区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繁殖率,提高品质效益。在畜种发展上,蛋鸡、肉鸡在规模化养殖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生猪、奶牛正在步入发展转型期,推广应用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加大粪污处理和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肉牛、肉羊重点加大对母畜繁育大户的扶持,突出抓基础母畜标准化畜群建设,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在组织形式上,积极创新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牧区大力推进草牧场规范流转,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料,引导扶持养殖能手向专业大户、联户、合作社等形式的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农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庭院养殖向人畜分离转变,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2015年全区已建档立卡的规模养殖场10.3万个,其中牧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达到5万户,占到牧户总数的11%。“十二五”期末,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其中,羊、荷斯坦奶牛、肉牛、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68%、80%、44%、43%、71%和83%。
    围绕提质增效,依托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菜篮子”畜禽产品生产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牧区人畜饮水设施、饲草料储备设施、牲畜防疫条件和牧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到改善,特别是牲畜棚圈建设明显增强,为牧区畜牧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以来,在自治区政府1号文件“涉牧三项补贴”和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带动下,内蒙古大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为基数,以提高个体产出效益为核心的“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到2015年,全区种羊场达到362个,具备了年提供种公羊15万只的生产能力,其中引进的国外优质品种种羊经区内纯繁、本土驯化,供种能力突破5万只,已能够满足区内对引进品种的用种需求,种公牛站发展到5家,优质冻精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剂。良种普及带来单产的明显提高,据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显示,与“十一五”期末比较,“十二五末”地方品种肉羊通过选育提高胴体重增重2-3公斤,杂交改良羊胴体重增重5公斤以上;荷斯坦奶牛泌乳牛年单产提高740公斤;肉牛屠宰增肉10公斤以上。
  “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畜产品增产、农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水平。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5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3585.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2%;牲畜总增头数7612.4万头(只),总增率达58.9%。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2268.4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45.7万吨,比上年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0.8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达到52.9万吨,下降3.0%;羊肉产量达到92.6万吨,下降0.8%。牛奶产量803.2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56.4万吨,增长5.3%。畜牧业产值达到1158.5亿元,全国排名第9位,比“十一五”末增长40.9%,占大农业产值的42.1%。
推荐给朋友
?  []?  []?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概况
发布时间: 15:00:00
发布者:bhp&王晓峰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饲料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近年来全区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战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能力,推动畜牧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转变。2016年牧业年度,全区羊存栏稳定在1亿只以上,牛存栏达到1151万头,全年羊肉、牛肉、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99万吨、55.6万吨、72.1万吨和734.1万吨,草食畜牧业大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区域布局上,围绕“五大牛奶生产区”、“新兴高端肉牛养殖区”和“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肉羊养殖区”建设,突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优质绿色畜产品品牌,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牧区稳定养殖规模,提高个体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核心竞争力;农区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繁殖率,提高品质效益。蛋鸡、肉鸡在规模化养殖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生猪、奶牛重点应用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加大粪污处理和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肉牛、肉羊重点加大对母畜繁育大户的扶持,突出抓基础母畜标准化畜群建设,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在组织形式上,内蒙古积极创新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牧区大力推进草牧场规范流转,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料,引导扶持养殖能手向专业大户、联户、合作社等形式的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农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庭院养殖向人畜分离转变,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全区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超过10万个,其中牧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达到5万户,占到牧户总数的11%。区内肉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7.9%,奶牛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5%,畜禽整体规模化率达到68.2%。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目标,加快重构新型种养关系,2015年以来内蒙古按照“为养而种、为牧而种、过腹转化”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农牧结合双重优势,积极推动种养关系优化调整,努力构建粮草兼顾、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结构,在玉米主产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草食家畜生产基础较好的玉米种植大县开展粮改饲试点整县推进。通过提供青贮饲料收储补贴,鼓励养殖者采取自种和订单种植等形式发展青贮玉米等饲料生产,扩大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
推荐给朋友
?  []?  []?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概况
发布时间: 8:58:00
发布者:zcy&zcy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拥有闻名世界的广袤草原和丰富的家畜品种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畜牧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建设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向纵深推进。牧区稳定养殖规模,提高个体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核心竞争力;农区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繁殖率,提高品质效益。在畜种发展上,蛋鸡、肉鸡在规模化养殖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生猪、奶牛正在步入发展转型期,推广应用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加大粪污处理和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肉牛、肉羊重点加大对母畜繁育大户的扶持,突出抓基础母畜标准化畜群建设,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在组织形式上,积极创新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牧区大力推进草牧场规范流转,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料,引导扶持养殖能手向专业大户、联户、合作社等形式的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农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庭院养殖向人畜分离转变,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14年,全区牧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5.3户,占到牧户数的11%。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1.9%,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71.5%,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
    围绕提质增效,依托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菜篮子”畜禽产品生产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牧区人畜饮水设施、饲草料储备设施、牲畜防疫条件和牧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到改善,特别是牲畜棚圈建设明显增强,为牧区畜牧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以来,在自治区政府1号文件“涉牧三项补贴”和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带动下,内蒙古大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以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为基数,以提高个体产出效益为核心的“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目前,全区已具备年生产种公羊14.8万只、牛冷冻精液1000万粒(支)的供种能力,年牛冷配300万头以上,羊人工授精1100万只以上。奶牛、肉牛良种冻精补贴已实现全覆盖,牧区种公羊良种补贴全覆盖。良种普及带来单产的明显提高,据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显示,地方品种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达到70公斤和50公斤以上,达到二级羊标准,部分指标超过特一级羊标准。乌珠穆沁羊选育群与未选育群相比胴体重提高3.49公斤;西门塔尔肉牛冷配与本交后代比较,胴体重增加36.74公斤;规模养殖场荷斯坦奶牛年平均单产提高到7吨以上。
  “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畜产品增产、农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4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29亿头只,连续十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首次突破1亿只大关,新增数量主要来自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全年肉类总产量252.3万吨,增长3%。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3.3万吨,下降0.1%;牛肉产量达到54.5万吨,增长5.3%;羊肉产量达到93.3万吨,增长5.1%。牛奶产量788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53.5万吨,下降2.8%。
推荐给朋友
?  []?  []?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普通高校
>>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所属地区:
学校性质:公办专业类型:综合类高校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11工程:√985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个院士:1人博士点:19个硕士点:92个独立学院:×教育部直属:×开设研究生院:×学校级别:普通高校学校类型:本科招生电话:、93164
(以上均为声讯服务) 、35885学校邮箱:学校网址:学校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校本部)邮政编码:010021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良的学风校风。学校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院校。现任校党委书记朱炳文,校长陈国庆。
&&&&
&&&&
&&&&
&&&&56年来,学校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遵循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践行“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优良校风和“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有4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高级领导干部、企业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祖国昌盛与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
&&&&
&&&&
&&&&经过56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在内的综合大学。蒙古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一批骨干学科也正在快速发展。学校现由校本部、艺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鄂尔多斯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共设有23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设有1个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有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草食家畜繁殖生物技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以及25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此外还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75个本科专业,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数理学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史哲、化学2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基地。
&&&&
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844人(校本部164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697人(校本部983人),博士生导师128人,教授267人(校本部217人),副教授470人(校本部3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1%(校本部为49.7%)。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农业部科技委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9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选一层次13人、二层次39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人才人选32人、刚性引进人才人选12人、柔性引进人才人选13人、创新团队8个,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6个。有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1个实验室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
&&&&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课程获批建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名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校生30802人(校本部20008人),其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3%以上;有博士研究生418人,硕士研究生4334人(校本部4154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1148人,普通本科生19187人(校本部10796人),留学生599人(校本部598人),高职生2561人(校本部158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2555人。学校设有5种奖学金和30余项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支持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在校生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
&&&&
&&&&
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2012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85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3182万元,到账经费10288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
&&&&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国(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毗邻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学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被国家汉办批准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有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数量逐年增长。
&&&&
&&&&
学校占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9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288万册,是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省级中心馆;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
&&&&
学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理论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次荣获省部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当前,内蒙古大学正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走“质量、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高远的志向,面向时代要求,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自治区重点选择的现代农牧业、民族医药、生态环境、人畜共患病防治、稀土及新材料等重大专项主攻方向,以及自治区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服务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积极联合各类创新力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成立了内蒙古内大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技术创新科研机构,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开重要步伐。
&&&&
加入学校校友
申请学校管理员
修改学校资料
添加教师资料
添加学校资讯
窦伟曹静华璐韩勇孙颖赵军吴静孙杨周喜悦
学校地图路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内蒙古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畜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