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畦灌技术时,适宜的畦田地面排水坡度坡度为多少

畦灌水流运动规律与合理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研究--《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畦灌水流运动规律与合理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土质冬小麦和果树地,进行畦田规格和灌水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灌水效率与灌水均匀度影响的田间试验,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数学模型,对畦灌条件下最佳灌水要素组合进行模拟分析。其结果表明,地面灌溉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畦田水流运动。根据初始条件,模拟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采用SPSS、 Matlab软件统计分析,提出了合理的灌水技术要素组合。对所研究的砂壤土冬小麦地在l‰田面坡度条件下, 畦长应以40m,单宽流量以7-9L/(s·m)为宜;对中壤土果树地1‰坡度条件下,畦长以50m,单宽流量以 6.0L/(s·m)左右为宜;在5‰坡度条件下,畦长以90m,单宽流量以5.0 L/(s·m)左右为宜。同时为达到较高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畦田坡度不宜过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275【正文快照】:
畦灌合理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是人们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多是通过实验方法 确定,难以给出系统性的规律和适合区域特征的灌水技术指标。而众多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在部分田块 试验基础上,研究地面灌溉过程中的水流运动数值求解方法,仍缺乏能用于指导一定区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费良军,王云涛;[J];水利学报;199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学斌,马孝义;[J];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02期
史学斌,马孝义,党恩魁,乔文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6期
王文焰;[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费良军,王文焰;[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费良军,王文焰;[J];水利学报;1999年02期
史学斌,马孝义,聂卫波,谢建波;[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费良军,丁新利;[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恺;史学斌;江煜;;[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新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军虎;[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贾辉;[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李萌;[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苏轶醒;[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陈军;[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闫治国;[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费良军,王云涛,杨宏德;[J];灌溉排水学报;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利明;张智;袁军亭;李玉伟;;[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李同卓;王瑞和;周卫东;邓珊;;[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陈沐松;宋兰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聂境;赵涛;邱秀云;;[J];节水灌溉;2011年07期
王静;王文娥;胡笑涛;李安明;;[J];灌溉排水学报;2011年03期
汤东;李昌远;葛建林;沈飞;刘胜吉;;[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7期
李辰光;王福军;许建中;李瑞明;王建明;;[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7期
许海明;庄卫将;邰俊;李红林;;[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6期
马红云;宋洁;郭品文;徐永明;;[J];气象科学;2011年04期
刘畅;陈晓飞;付默菡;郑重;;[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学斌;马孝义;李恺;;[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林祥;尹宝树;杨德周;;[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陈可锋;季小强;李鑫;;[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杨欣;程文;川端信义;;[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裴文兵;;[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东明;;[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金晓林;;[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晓晴;黄小清;汤立群;;[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陈勇梅;黄西成;;[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吴迪;张建红;王静;雷明凯;宫野;;[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江 冯明农;[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赵亚辉;[N];人民日报;2005年
张晓健;[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向杰 实习生:孙馨;[N];科技日报;2005年
吴楠 通讯员
许家帅;[N];中国交通报;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
潘健生;[N];科技日报;2002年
杨雄飞;[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付冰?赵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N];中国水利报;2008年
本报记者杨靖;[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喜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严春吉;[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何志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郭永红;[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胡国权;[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吴一红;[D];清华大学;1991年
陈黎明;[D];清华大学;2002年
肖金花;[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周素云;[D];南昌大学;2007年
武文斌;[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渤涛;[D];山东大学;2005年
孙明新;[D];山东大学;2005年
邱田金;[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张皓光;[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李建平;[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刘冰;[D];河海大学;2006年
张敬芝;[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李晓娟;[D];吉林大学;2006年
黄国联;[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凌芳;[D];重庆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五章 其他灌水技术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第五章 其他灌水技术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0:21: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五章 其他灌水技术
官方公共微信使用作物/畦灌
畦灌适宜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物,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畦灌技术要素/畦灌
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田规格、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时间它们的选择对保证适时适量灌水、湿度均匀一致十分重要。畦田规格(1)畦田长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性、入畦流量及土地平整程度。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坡度小且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如井水)时,畦田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畦田愈长,则灌水定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质量愈难以掌握。我国大部分渠灌区畦田长度在30~100m。在井灌区,由于水源流量所限,畦长一般较短,通常为20~30 m左右。(2)畦田宽度: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在土壤透水性好、地面坡度大、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宜小些,反之宜大些。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水质量愈难掌握。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畦田宽度一般为2~3 m,最大不超过4 m。(3)畦埂高度:一般为10~15cm,以不跑水为宜。畦埂做到不跑水,是畦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田间临时输水沟的沟深约15cm,输水沟顶宽多为30cm左右,通常用半挖半填断面单宽流量是指每米畦宽入畦流量,常用单位为L /s m。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性大,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一些;反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些。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宽流量,其标准为:轻质土2~4 L /s m, 重质土1~3 L /s m。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水的均匀性,不合理的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所入渗的水量出现较大的差异。如当流量较小时,有时甚至水层还未抵达末端,应灌水量即已大部分渗入首端和中部;而当流量较大时,则可能导致畦田尾端水层停留时间过长,而使入渗水量过大。3、灌水时间:为了获得较为均匀的灌溉效果,实践中根据经验采用所谓“六成(或七成、八成、九成)改畦”的方法控制放入畦田中的水量,即当水流流到畦长的六成(或七成、八成、九成)时,便停止向畦田灌水具体成数需根据坡度、土壤透水性、灌水定额等参数确定,如在土地不平、坡度小、透水性强、灌水定额大的地块常采用九成改畦。
水艺新概念/畦灌
畦灌在众多灌溉方式中是比较费水的一种,我们需要改进畦灌这种灌溉方式,使其充分发扬水艺新概念,能够积极的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00:5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高的探析
摘要:水利工程灌溉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经济、美观、耐用”等多方面的要求。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加之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很难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质量,最终影响农田产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关键词: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红寺堡灌区简介&&&&红寺堡灌区位于烟大罗山、烟洞山和牛首山之间,沿大罗山分布,由红寺堡洪积平原、罗山洪积扇和苦水河河谷平原构成,属于山间盆地,红寺堡灌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高程米,坡度1/50-1/150,整个灌区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从东南向西通向黄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红寺堡灌区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为当地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灌区累计产粮油10.4亿公斤,农林牧累计总产值达24.7亿元,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09年的3030元,灌区植树造林2000余万株。灌区经济社会能够如此快速发展,主要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由于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非常有限,没有水资源就没有灌溉,就没有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灌溉是红寺堡灌区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
  红寺堡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由于当地的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渠道常年被风沙侵蚀破坏,地方财政不足导致渠道维修不及时, 灌区末级渠道均未衬砌,并逐年老化,加之灌区移民旱作农业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大水漫灌,种植结构单一,导致用水高峰期供水量不足。同时随着红寺堡开发区人口的逐年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灌区用水量也逐年递增,在供水量不变情况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各级扬水泵站装机容量相对较小和机组不匹配的问题,各级泵站不能够优化调配。小流量上水供不应求,大流量上水会超过渠道设计流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严峻,水资源成为制约红寺堡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红寺堡开发区要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提高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措施
  好的水利灌溉工程要能够降低田间灌水时的燃料、材料和人力消耗,同时具有高质量的灌溉设备,使操作技术简单,推广容易,其次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水效率。为此,有必要加强农田水利灌全具溉管理,提高工程灌溉质量,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有地方特色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有效地服务好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结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特点,分析技术要求和田间适应性要求,采用新型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适宜于灌区的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有: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1)小畦灌灌水技术
  小畦灌灌水技术是目前适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平地缩块,为浅浇打下基础,提高灌水均匀度,节水效果明显,而且投资少、易操作,可以在红寺堡灌溉区域全面推广。
  由于灌区还不具备购置先进的平整土地设备的能力,但可以通过缩小田块,采用简易测量工具或目测法,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整的农田表面有利于进地水量和灌水深度分布的变化相对均匀,起到提高田间地面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的作用。
  (2)水平畦田灌水技术
  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在红寺堡灌溉区域也有较好的适用性,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系统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的灌溉效果,是一种非常容易管理的灌溉系统。它的特点与红寺堡灌溉区域现有的灌溉模式及现状很适应。
  (3)沟灌灌水技术
  沟灌灌水技术是一种局部湿润灌溉,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沟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能减少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能够促进根系深扎,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随着红寺堡灌溉区域种植结构的多元化,一些需水量较小、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沟灌灌水技术在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地膜覆盖保墒与膜上灌技术
  由于红寺堡灌溉区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无霜期相对较短,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而地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提高地温、减少蒸发的作用,因此灌区非常适合发展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其中节水保墒膜上灌技术在灌区的发展前景较好。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人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
  在采用的新灌溉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内容广泛,要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实施的程序,最后还要对验灌溉效果进行回访,科学管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技术不但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益,而且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便于田间管理等。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农田灌溉质量,保证人民生活的需求和工农业的正常生产。
  农田水利灌溉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将会大幅度地提高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控制工程的预算水平,才能保障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和平,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内蒙古水利,2009年
  [2]付文禹,探析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的方法,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年
  [3]曹红 闫凤容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
  [4]牛政,宁夏中宁红寺堡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
22:20:48 21:58:03 23:00:32 10:07:54 09:53:47 09:37:47 17:52:58 14:29:39 14:22:20 00:26: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面停车位最大坡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