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氟苯尼考拌一吨料是预拌砂浆多少钱一吨ppm

您是不是在找:
买家还在看:
当前位置:
¥230 元/千克
关注行业资讯
大量氟苯尼考
detail3e达人选购¥500.00¥105.00¥9.00¥8.00¥8500.00
detail3e周边优质供应商山东省济南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武汉市
同参数产品
产品名称: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外观性状: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慧聪网厂家河南向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大量氟苯尼考的详细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产品介绍信息,您可以直接联系厂家获取大量氟苯尼考的具体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慧聪网看到的。
detail3e相关商品推荐¥500.00¥105.00¥9.00¥8.00¥8500.00¥20000.00¥1000.00¥140.00热门商品推荐 ¥500.00 ¥105.00 ¥9.00 ¥8.00 ¥8500.00 ¥20000.00 ¥1000.00 ¥140.00
detail3e店内热门商品¥4600.00¥6500.00¥210.00¥21000.00
detail3e药物性添加剂相关资源药物性添加剂热门产品搜索更多&最新商机
提示:您在慧聪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推荐使用,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所在地:河南省&&
联系人:滑梦姣 & 女士
037 ******
156 ******
请供应商联系我
手机号不能为空
姓名不能为空
请供应商联系我
您对该公司的咨询信息已成功提交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detail3e关于氟苯尼考
您采购的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采购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采购数量:
请输入采购数量
*采购截止日期: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input id="valid_Code1" maxlength="6" placeholder="请输入验证码" name="VALIDCODE" class="codeInput" onkeyup="this.value=this.value.replace(/\D/g,'')"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
57) event.returnValue =" type="text">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收到您的需求,我们会尽快通知卖家联系您,同时会派出采购专员1对1为您提供服务,请您耐心等待!
156 ******
联系人:滑梦姣&市场部 主管
公司名称:河南向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备注:点击关注按钮后才可自动收到卖家电话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按字母分类 :母猪乏情的原因和对策-养猪巴巴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母猪乏情的原因和对策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养猪业的现状是:饲养瘦肉型猪的比例越来越高;饲养方式日趋规模化;猪病的流行和发生复杂化;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的质量难以保证。各种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猪越来越难养,其中最令养猪者头疼的是母猪繁殖障碍。母猪乏情是繁殖障碍症的重要表现,其分为后备母猪乏情和经产母猪乏情。母猪乏情在母猪养殖场普遍存在,给养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母猪乏情的原因和对策作一综述,供大家在生产中参考。一、后备母猪乏情瘦肉型良种后备母猪初情期(第一次发情)为160-200日龄,超过210日龄或体重超过120KG的后备母猪不发情者为乏情。1、引起后备母猪乏情的原因(1)选种失误:缺乏科学的选种标准,特别是后备母猪紧张时,往往是母即留,使不具备种用价值的猪也当后备母猪留作种用。(2) 卵巢发育不良 :长期患慢性呼吸系统病、慢性消化系统病或寄生虫病的小母猪,其卵巢发育不全,卵泡发育不良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发情。(3)营养/管理不当 :a.饲料营养问题:后备母猪饲料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喂料过少或过多,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均会影响其性成熟。有些后备母猪体况虽然正常,但在饲养过程中,长期使用维生素A、E、B1、叶酸和生物素含量较低的育肥猪料,使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延迟。b.群体大小问题:后备母猪每圈最好饲养4-6头,一圈单头饲养和饲养密度过大、频繁咬架均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4)公猪刺激不足:母猪的初情期早晚除由遗传因素决定外,还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使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5)母猪安静发情:极少数后备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其卵巢活动和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引进猪种和培育猪种尤其是后备母猪,其发情表现不如土种猪明显。但采取相应措施后,母猪可以受孕。 (6)饲料原料霉变:对母猪正常发情影响最大的是玉米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此种毒素分子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母猪摄入含有这种毒素的饲料后,其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将被打乱,导致发情不正常或排卵抑制。2、后备母猪乏情的防治对策 A .预防措施(1) 合理选种 : 选择健康有6对以上有效乳头,且肚脐前有3对乳头的小母猪作种。此外,小母猪还应体长腹深、四肢强壮、外阴大小适中、后躯丰满。(2) 及时换料:后备母猪体重达60KG后即应换用怀孕母猪料。(3) 调控体况: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使其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喂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 (4) 投药保健:及时用伊维菌素驱虫,并用 阿散酸(200克/吨)或土霉素(1000克/吨)拌料连续使用14天。(5) 免疫接种: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猪瘟苗、伪狂犬苗、蓝耳病苗、细小病毒苗、乙脑苗等),以防病毒性繁殖障碍疾病引起的乏情。(6) 原料控制: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或其他 变质原料。为减少霉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可在饲料混合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1-2KG/吨(如:加强型百安明3.0)。B.治疗措施(1) VE疗法:后备母猪饲料中额外添加维生素E 300克/吨,连续使用10-15天;也可以个别喂服,母猪每次200-300毫克/头,一天两次,连续三天为一个疗程。
(2) 诱导发情: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作调圈或并圈处理;将成年公猪放入后备母猪圈内,每次1小时,每天两次;也可将正在发情的母猪放入乏情母猪的圈中诱情;或将乏情母猪驱赶到舍外运动,促其发情。 (3) 饥饿处理:对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料减半饲喂;或在保持正常供水的前提下停止喂料1-2天。 (4) 激素处理:对不发情后备母猪肌注800-1000单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诱导发情和促使卵泡发育,再注射600-800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母猪一般在3-5天内表现发情和排卵。 也可用激素合剂PG600,一次注射一头份。(5) 及时淘汰:如后备母猪到10月龄还没有 发情,可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乏情,应及时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二、经产母猪乏情经产母猪断奶后的再发情,因季节、天气、哺乳时间、哺乳仔猪头数、断奶时母猪的膘情、生殖器官恢复状态等不同,发情早晚也不同。特别是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一般规律是:断奶后由于黄体的迅速退化,卵泡开始发育,到第3至第5日可见外阴部发红肿大,第7日便可配种。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稍有推迟,一般不超过断奶后第10天,大部分猪便可配种。断奶后10天以上仍不发情的,应考虑改善饲养管理。但第15天以后仍不发情,则为经产母猪乏情。1、 经产母猪乏情的原因(1)胎次年龄:一般情况下,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表现发情。但在初产母猪只有60-70%在首次分娩后一周内发情。这就是养猪业普通表现的二胎母猪不发情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后备母猪身体仍在发育中,按体重来讲,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后备母猪在第一胎哺乳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哺育的现象,从而使母猪子宫恢复过程延长。与此同时产生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二胎母猪产仔数降低。但如果采用激素处理的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2)气温与光照: 炎热的夏季,环境温度达到摄氏30度以上时,母猪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7、8、9月份断奶的成年母猪乏情率比其他月份断奶的高,青年母猪尤其明显。这些母猪不发情时间可以超过数十天。季节对舍外和舍内饲养的母猪发情影响都很明显。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对发情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另一个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问题:高温使公猪精液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导致母猪返情率上升。(4) 猪群大小:与后备母猪有所不同,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成群饲养的母猪高。原因是随着猪群的增大,彼此间相互咬架,增大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发生,营养吸收效果变差;公猪和人工观察发情效果变差。(5) 原料质量:原料质量低劣特别是玉米霉变,将使母猪内分泌紊乱导致母猪乏情和不排卵。 (6) 营养水平:引起乏情的最常见营养因素是饲料能量不足。对母猪而言,配种时的体况与哺乳期的饲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过多将导致母猪发情延迟或乏情,而初产母猪尤其如此。在分娩一周后,哺乳母猪应自由采食。(7) 管理因素:断奶太迟,哺乳期延长将使母猪体重丢失过多、体况偏瘦,从而引起母猪延迟发情或乏情;缺乏较好的配种设施,配种人员对母猪的发情鉴定技术和配种技术不过关,也将引起对母猪乏情的失控。(8) MMA综合症: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无乳症的母猪发生乏情的比例极高,因此,控制三联症是解决这些母猪乏情的前提。 (9)病源因素: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病毒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均会使引起母猪乏情及其他繁殖障碍症。2、 经产母猪乏情的防治对策A、 预 防 (1)加强管理 哺乳期的母猪,每天基础代谢所需饲料量是2.5千克,再根据其仔猪头数的多少相应增加饲料,每头仔猪增加0.3千克饲料;哺乳期母猪应自由采食。断奶后母猪要根据体况合圈,体况差的合在一起。比较瘦弱母猪要单独饲养。(2)提高营养 在炎热季节,哺乳母猪饲料中应添加2-3%油脂或脂肪粉,以保证母猪摄入足够的能量满足泌乳的需要。饲料中添油脂还可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对个别瘦弱母猪应加强营养,进行特别维护。在母猪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或喂以青饲料补充维生素,可促进发情。此外,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接触一次,可促进母猪发情。 适当增加母猪运动和光照时间,可避免母猪过于肥胖而不发情。(3) 原料质量严格控制玉米等原料的品质,不使用 霉变原料,在饲料中加入适量霉菌毒素吸附剂。(4) 保健投药饲料中添加阿散酸200克/吨,连续用15天,以防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乏情。
B、治 疗 (1)不发情的母猪栏中,调公猪或正在发情的母猪入圈以诱导发情;或将不发情的母猪并圈和换圈,以刺激发情。对体瘦的不发情母猪加料催情,对体肥的不发情的母猪则减料或停料(不停水)催情。 (2)VE疗法:对体况良好、健康、食欲正常、生殖器官无病变的母猪,可用VE治疗。个体治疗法:每头母猪200-300毫克/次,每天两次,连喂3天;群体治疗法:饲料中添加VE 300克/吨,连续使用7-10天。(3)对症治疗:母猪如有子宫内膜炎,则用安灭杀消毒剂稀释后冲洗子宫,每天一次,连续3天。之后,每头病猪在子宫内投达利朗栓剂两颗(如作为母猪产后预防则每头投一颗)。同时肌注青链霉素或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50克/吨,连续使用7天。(4)红糖疗法:断奶后体况瘦弱,断奶20天以上不发情的母猪,用红糖500克(每头母猪)在铁锅中加热翻炒至有焦味,加入1000克水煮沸15分钟,糖水拌入料中一次喂服,效果良好。(5)激素疗法:对初产母猪,断奶后当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单位。经产母猪,断奶后15天仍不发情的母猪,应密切观察发情;在21-23天仍看不见发情,则应根据膘情状态、体形大小,再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单位,同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单位。或一次注射一头份催情合剂PG600(PMSG+HCG)。
玉米等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危害及防除
黄曲霉素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它不但危害畜禽的生长、健康和生育,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健康。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这可能与其富含微量元素锌及能够刺激黄曲霉繁殖的生长因子有关。玉米染病在胚部生出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1、 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80%-90%是黄曲霉最适生长条件。一般南方地区黄曲霉发生率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2、 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3、 仓储和运输管理: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且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它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另外,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如饲料受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在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是巨毒药砒霜的68倍,一粒严重发霉含黄曲霉毒素40微克的玉米,可使2只小鸭中毒死亡。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因种属、性别、年龄及营养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敏感的动物为雏鸭、雏鸡和小猪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的肝脏造成伤害,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1、 疾病概述:黄曲霉菌毒素中毒是人畜禽共患而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疾病,对禽类有较大的毒害。禽类采食了这些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后,就可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2、 临床症状: 幼禽中毒多呈急性,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严重者呈全身恶病质等现象。成年禽耐受性稍高,中毒后多呈慢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以亚急性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和黄疸,组织器官广泛出血,尤以臀部明显,腿臀部肌肉不能活动,常呈犬坐式,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低头拱背,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下降,繁殖性能降低,异食癖,消瘦,背毛粗乱。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在肝脏、肺与气囊。肝脏急性中毒时肿大,色泽苍白变淡,质变硬,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可见肝脏硬化萎缩,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时间长的可见肝癌结节,肾出血,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4、 药物治疗及处理: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维生素A、D、E、K,以缓解中毒效应;或者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3~5单位,每天3次连用2~3天。中毒死禽因器官组织均含毒素,不能食用应该深埋或烧毁。病禽的粪便也含有毒素,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最主要的防霉措施是控制原料及贮存时的温、湿度,即原料中水分和储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其方法主要有: 1、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中的水分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不超过12%。2、原料贮存时的防治措施 在原料贮存中,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要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可使用的方法有: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存、低温通风贮存及辐射法,例如把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装满并扎紧袋口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也可以添加防霉剂(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3、饲料贮存中的防治措施 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清洁,没有霉积料。其次堆入要规范,应与窗、壁保持一定的距离,贮存时间长的话还要定期翻动通风。再次是防霉剂的使用。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多用丙酸盐类防霉剂,如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露保细、万路保、克霉霸、露保细盐、露保细NC,具体使用方法是:密封包装的含水量12.5%~13.5%的颗粒料贮存1个月以上,应添加0.3%的丙酸钙。水分在11.55%~12.5%的粉料贮存2月以上的则加丙酸钙0.15%。南方地区由于雨水较多,3~5月间最好添加0.2%~0.4%的丙酸钙或丙酸钠。除丙酸及其盐类外,还可用山梨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甲酸和甲酸钠、甲酸钙、马酸二甲酯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善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品质。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复合型的防霉剂,如万香保、克霉霸等。 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日本在饲料中经常使用的复方防霉剂有:a. 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了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使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b. 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即可。使用时按1%比例加入到饲料中。c. 用1份碳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拌匀并干燥,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不管使用单方或复方防霉剂,一般都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增强防霉的效果。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对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可以利用,主要的脱毒方法有: 1、物理脱毒法  水洗法:此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挑除法: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 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无毒的目的。 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发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吸咐法:在饲料中加霉菌吸附剂是最常用的方法。 A. 添加无机吸附剂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1)沸石 沸石对黄曲霉毒素有吸附和降低毒性的作用,解毒的效果与沸石的来源与结构有密切关系。据研究表明,沸石可以明显减少蛋鸡肝脏中黄曲霉毒素的蓄积。(2)膨润土 膨润土可以与肠道中的黄曲霉毒素结合,减少黄曲霉毒素在肠道中的吸收时间,促进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3)活性碳 活性碳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很强 ,但是对其解毒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添加活性碳可导致饲料颜色变黑,影响其商品外观。 B. 添加有机吸附剂(1)蛋氨酸 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过程主要依靠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原料,所以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氨酸可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2)PVPP PVPP是一种树脂,可以结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据报道,饲料中添加0.4g/kg PVPP可有效结合饲料中高达50μg/kg的黄曲霉毒素。(3)牛血清白蛋白可以抵抗黄曲霉毒素对雏鸡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在消化道吸附黄曲霉毒素而发挥作用。C. 添加生物吸附剂(1)酯化甘露寡糖(商品名为霉可吸) 酯化甘露寡糖对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为95%,对蛋鸡的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酯化甘露寡糖可以将肝脏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由4μg/kg降低到2μg/kg。(2)活菌制剂(益生素)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可以降解和转化消化道中的黄曲霉毒素,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素产品有助于缓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2、化学方法 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素B1有解毒去毒的作用。 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4、营养素法 由于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所以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物质如VA、VE、VC以及微量元素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的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疫苗与免疫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有多种途径,主要为天然性获得性免疫和人工获得性免疫,我们给动物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反应,使动物具有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是人工获得性免疫的一种类型。从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生产到现在,以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多种疫苗在生产、医疗中应用。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提纯的大分子疫苗等全微生物疫苗和生物技术疫苗。一、 活疫苗:包括弱毒苗和异源疫苗。大多数弱毒疫苗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强毒在异常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使其毒力减弱,但仍然保持原有的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最多的疫苗种类。具有剂量小,免疫力坚实,免疫期长,较快产生免疫力,对细胞免疫也有良好的作用的优点,但保存期较短,所以为延长保存期多制成冻干苗,有的需在液氮中保存,给储存、运输带来不便。活苗在体内作用时间短,易受母源抗体和抗生素的干扰。异源疫苗是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病毒制备成的疫苗。例如用火鸡庖疹病毒接种预防鸡马立克病,用鸽痘病毒预防鸡痘等。 二、 灭活疫苗:病原微生物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后,仍然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就叫灭活苗。由于含有防腐剂,不易杂菌生长,因此具有安全、易于保存、运输的特点。由于被灭活的微生物不能在体内繁殖,因此接种所需的剂量较大,免疫期短,免疫效果次于活疫苗,灭活苗释放抗原缓慢,主要适用于体液免疫为主的传染病。需要加入佐剂来增强免疫效果,佐剂能促进细胞免疫。常见的有组织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苗。病变组织灭活苗是用患病动物的典型病变组织,经研磨,过滤等处理后,加入灭活剂灭活后制备成的。多作为自家疫苗用于发病本场,对病原不明确的传染病或目前无疫苗的疫病有很好的作用。无论病变组织灭活苗还是鸡胚组织灭活苗,在使用前都应做无菌检查,合格的方可使用。油佐剂灭活苗:是以矿物油为佐剂与经灭活的抗原液混合乳化而成,有单相苗和双相苗之分。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期也较长,生产中应用广泛。双相苗比单相苗抗体上升快。氢氧化铝灭活苗是将灭活后的抗原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的,具有价格低免疫效果好的特点,缺点是难以吸收,在体内形成节结。三、 提纯的大分子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将多糖与蛋白载体(一些细类毒素)结合制成。类毒素疫苗:将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使其失去致病性而保留免疫原性。例如,肉毒类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等都可用作疫苗生产。 亚单位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抗原中,分离提取某一种或几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学活性物质,除去不比要的杂质,从而使疫苗更为纯净。四、 生物技术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部分或全部切除,使其毒力降低或丧失,但不影响其生长特性的活疫苗。这类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它的免疫期长,致弱所需的时间短,免疫力坚实。是较理想的疫苗。这方面最成功的是伪狂犬病毒TK基因缺失苗,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无论是在环境中还是对动物,都比常规疫苗安全。由于同时缺失TK基因和gE, gG,gI 3种糖蛋白中的一种,它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很容易与自然感染的抗体反应相区别,又称为"标记"疫苗。生物技术疫苗还包括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转基因疫苗等。其中,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五、 免疫程序的制订免疫程序的制订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性质、免疫途径、动物的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以综合考虑。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于各个地区的固定免疫程序。其他养殖场或书本上的免疫程序只能起参考作用。而且同一养殖场的免疫程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血清学抗体监测是制订免疫程序的重要参考依据。 抗体滴度
被动免疫的抗体
临界保护值诱导期抗体1 2 3 4 5 10 11 12 13 14 接种时间(周)首免 再免 三免主动免疫的抗体水平由上图中可以看出,首先要作好基础免疫。通常疫苗有3天---7天的诱导期,这时候的抗体还没有大到临界保护值的水平,所以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其次要重视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可激发机体的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和维持的时间较长。 六、 免疫失败生产实践中,特别是一些技术力量不强的小型养殖场或个体养殖户,经常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除了免疫程序上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卫生情况等。如果环境过热、过冷、湿度大、通风不良都会使动物出现应激反应,使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苗后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细胞免疫应答减弱,抗体水平低下。如果卫生条件好,消毒全面科学,就会大大减少动物发病的机会。即使抗体水平不高也能保护动物不发病,如果环境差,就会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抗体水平比较高的动物也存在发病的可能性。虽然经过多次免疫后,动物会有很高的免疫力,但多次免疫会使动物的生产力下降。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对保护新生动物免受早期感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母源抗体也可干扰小动物主动免疫的产生,特别是免疫程序不当的时候。母源抗体对弱毒苗的影响大于对对灭活苗的影响。如果在首免时,动物存在较高的母源抗体,就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对有母源抗体干扰的疫苗,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病原的血清型:有些疾病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如大肠杆菌、口蹄疫病毒等。如果疫苗的毒株的血清型与引起疾病病原的血清型不同,则预防的效果一般不会理想。疫苗:疫苗质量对免疫成败至关重要,灭活苗必须有足够的抗原量作保证,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坚实的免疫力,弱毒苗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目前,有些挂靠在科研院所的单位所生产的疫苗质量波动较大,使用后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疫苗如果保存运输不当会发生质量下降的情况。冻干苗需要低温保存,使用时要检查真空度,失真空的疫苗质量肯定会下降。灭活苗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灭活苗储存时切忌冻结,否则会造成破乳或出现凝集块,影响免疫效果。另外疫苗的稀释方法、接种途径都会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动物健康及营养:动物体质较弱或者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缺乏都会使免疫能力下降。维生素A对免疫力的强弱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动物淋巴器官萎缩T细胞吞噬能力下降,B细胞抗体产生能力下降。维生素E和硒会增加T细胞的增殖。锌对于保持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锌缺乏何以导致胸腺退化。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的缺乏会使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特别是苏氨酸在妊娠母猪免疫球蛋白合成上十分重要,如果缺乏会影响母猪血浆中IgG的浓度。营养不良的动物极易发生免疫失败的现象。继发性免疫缺陷:生物或理化因素损害动物的免疫系统所致的免疫缺陷病,最重要的致病因子是病毒感染。很多病毒感染都可以引起免疫抑制,主要涉及对T、B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损害。例如鸡的法氏囊病毒,禽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附红细胞体等,而鸡马立克、白血病则可引起淋巴细胞瘤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动物一旦感染上述病毒后,对其他病毒病也会出现免疫力无法提高的现象,最后导致发生混合感染。另外一些细菌毒素、原虫和霉菌毒素也可造成免疫抑制。
康 地 饲 料" 673B" 对 奶 牛 增 奶 的效 果 的 试 验
奶牛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产奶量决定的,应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增加产奶量,是奶牛业生产长期以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美国康地集团(北京)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近年来研制开发出奶牛各阶段的预混料和浓缩料,其中"673B"是新开发的奶牛浓缩料,它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奶产量。为了给生产实践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性资料,对"673B"提高奶牛奶产量我们做对比试验。1、材 料 和 方 法1.1实验材料"673B"是康地公司天津厂生产的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豆粕、棉粕、新族奶旺、DDGS、脲酶抑制剂、双乙酸钠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673B营 养 成 分 指 标:
浓缩料编号
粗蛋白质≥
1.2试验动物本试验在河北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3502奶牛场进行。该场系国营奶牛场,建场20余年,饲养中国荷斯坦奶牛,成乳牛350头,每天挤奶三次,4-5月份日均产奶量25kg左右。粗饲料以带棒玉米青贮饲料为主,日头均采食量25kg。原来的精饲料为玉米、麸皮、豆饼和添加剂自行调制,日头均采食量10 kg。1.3试验设计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期、产奶量和乳脂率基本一致或相似的奶牛20头为供试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的精料是按康地673B浓缩料,35%添加,其余为玉米53%,麦麸为12%配制的,和奶牛场原来的自配料价格几乎一样,对照组仍用原来的精饲料。1.4试验时间从日到13日为预试期,从4月14至5月25日为试验期,共42天(6周)。1.5奶产量测定从预试期开始,每逢周三和周日实测产奶量,两次平均值为本周产奶量,并在预试期末、试验第三周和第六周末测定乳脂率。1.6饲养管理采用舍饲拴系饲喂并同时手工挤奶,日喂3次,除舍饲和挤奶外,其余时间在舍外自由运动和饮水。试验期内饲养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并固定专人记录奶产量和观察采食情况。 二、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2.1采食情况临床观察部分牛在开始饲喂的第1天内采食精料有所减少,但很快适应,第2天恢复到饲喂前的采食量。试验期内奶牛精神状况、饮水、反刍、排粪、排尿等未见异常情况。所有试验牛均无疾病发生。2.2增奶效果2.2.1试验前3周增奶效果
表1试 验 前3周 增 奶 效 果 统 计 表
试验前三周
乳脂率(%)
从表1可以看出,按实际产奶量,前3周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所增加,按折算后的标准乳分析,多增加1.2 kg,增加百分率为5.4%,差异明显(P≥0.05)。2.2.2试验全期增奶效果表2试 验 全 期 奶 量 统 计 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整个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奶量均有所降低,但不论实际奶产量或折算标准乳产量,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均低于对照组。从标准产量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增1.51 kg,增幅为7.1%,差异特别显著(P&0.05).3、讨论3.1试验奶牛的泌乳期奶牛产后前2个月,奶量处于上升期,达到高峰期之后,奶量逐渐降低.由于个体奶量高峰和高峰期无法预测.而奶量下降阶段,降低幅度平稳,变化幅度差异较小,所以本次所选择的试验牛均处于产后4-6个月的泌乳牛,此时正是泌乳高峰期之后,奶量处于生理性平稳下降阶段,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3.2增奶效果从试验前半期分析,在奶量处于生理性下降阶段,"673B"可以改变生理性下降趋势。随着试验进行,试验后期奶量下降趋势不可避免。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幅度很小。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7.1%,折合奶量为1.51kg/天,分别增收大约人民币3元,经济效益可观.3.3 673B增加奶机理除了使用常规原料如豆粕、棉粕等,还使用了新族奶旺,它为纯天然有机酸(即腐植酸钠和非蛋白氮的螯合物)的复合制剂,能激发奶牛机体多种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瘤胃酸碱平衡,强化了NPN的作用,替代部分豆粕,产奶量有上升的趋势,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使用脲酶抑制剂,有效地抑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活性,提高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和纤维素的消化率,降低瘤胃内尿素的分解速度,和腐植酸钠有叠加效应,提高动物日增重和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4、小 结4.1通过对比试验,康地公司生产的奶牛浓缩料673B能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对高产奶牛增幅为5%-8%左右,可在全国各地养牛地区广泛应用,质量可靠,高产高效。4.2按说明书使用即配制精料时按35%添加即可,不必多用。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一)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科学饲养管理(1)实行分群饲养;(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2.自繁自养;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一、猪 瘟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 ,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二、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临床症状:猪群爆 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 ,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四、猪丹毒病原:此病原体为猪丹毒菌,是一种纤细、形直或微弯的小杆菌。该菌对自然抵抗力较强,但对某些药物敏感,如1%漂白粉,1%氢氧化钠,10%石灰乳均可在5~15分钟杀死病原。流行特点:此病传染途径有4种,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或病猪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临床症状: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 度),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45小时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慢性型:(1)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2)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3)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预防: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剂量,每千克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五、仔猪白痢病原:病原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该菌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7~30日的仔猪,7~20日龄居多。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治疗: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最有效。预防:l 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l 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l 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临床症状: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随病程的发展,出现上颌变短或扭曲。感染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缩。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布氏杆菌的病菌,其次是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防治措施:l 用抗生素药物早期预防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生,一般仔猪在此3天、7天和14天时给仔猪注射四环素,断奶仔猪在饲料中加抗生素,连喂几周可以预防此病。 l 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l 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七、蓝耳病1989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养猪场迅速蔓延。此病特点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生下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当时把此病称为"神秘症"大约在相同时间,类似的疾病横扫欧洲。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会有这种临床症状。这个病先后有几个不同的名字,猪不授精子呼吸综合症,猪流行性流产与呼吸综合症,现在公认的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等。 病原:美国的病毒株称为SIUS病毒,荷兰则称Lelystad病毒。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产仔体弱,有的生后几天死亡。呼吸道症状:初生和哺乳期猪表现快速、困难的呼吸症状,感染猪群生长性能下降。不会有其他症状,如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等。急性呼吸综合症病例因产下的仔猪断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窝低于1头,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一旦在一个猪场已诊断发生呼吸综合症,要想改变此病的过程是难以做到的,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症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 。按猪龄隔离饲养,最好是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临床症状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八、猪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子宫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他组织则少,各种年龄猪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猪易感性最大。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殖道和皮肤粘模、消化道,经常由交配时感染。可引起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是严重危害种猪生产的一种疾病。 症状和病变:病猪通常在妊娠中期、后期流产,流产的前兆症状常见病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发生阴道炎或子宫炎,阴道流出粘性或粘脓性腥臭分泌物,排出的胎儿多为死胎,极少出现木乃伊,流产后经常伴有体温升高。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丸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无痛性肿大,性欲减退,失去配种能力。新感染本病的猪场个别病猪症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病猪有时可见关节炎、跛行或出现后躯麻痹,在皮下各处形成脓肿,呈消耗性慢性疾病,流产胎儿皮下、肌间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腔、腹内有纤维性渗出物;胃、肠粘膜有出血点;胎衣水肿、充血出血,流产母猪子宫粘膜上有多个黄白色、芝麻大小的坏死结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防治:l 全场猪群应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场内可用虎红平板凝集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敏感度高,发现阳性可疑血清进行补全结合反应试验,若为阳性,立即隔离及早处理。 l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经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才可投入生产群使用。 l 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如果猪群发生流产,应立即隔离流产母猪,流产母猪经血清学检验为阳性者应及时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作消毒处理后再废弃,已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 l 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 九、猪喘气病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种母猪感染后,也可传给后代,导致后代不能作种用,在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引起继发性感染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流行病学: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易于发生本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本病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症状和病变:体温无多大变化,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像拉风箱似的,有喘鸣音,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身体日渐消瘦,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病程式可持续2~3个月以上。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炎,这是促使喘气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小母猪、怀孕和喂乳母猪,则容易发生急性型喘气病,病状与上述相似。有少数病猪发病初期体温稍有升高,病程较短,约一周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猪喘气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的尖叶和心叶呈对称性、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浅紫色呈"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灰白色切面。随着病情发展,上述肺叶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突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很清楚。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继发其他猪病如猪流感、猪肺疫和猪肺比虫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防制措施:1.预防和消灭喘气病主要在于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给种猪和新生仔猪接种猪喘气病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以提高猪群免疫力。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加强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控制本病有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在严格消毒下剖腹取胎,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人工哺乳,培育和建立无特定病原(SPF)猪群,以新培育的健康母猪取代原来的母猪;采取综合性措施,净化猪场,逐步使疫场变成无喘气病的健康猪场。 4.霉素碱油剂按每千克40mg,即土霉素碱25g ,加入花生油100ml ,鸡蛋白5ml,均匀混合,在颈、背两侧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小猪2ml,中猪5ml,大猪8ml,每隔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重病猪可进行2~3疗程,并用氨茶碱0.5~1g 肌肉注射,有较好疗效。5.林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IU肌注,每天二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用泰妙灵(泰乐菌素)15 mg/kg 连续注射3天,有良好的效果。6.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 金霉素喂猪可预防猪喘气病,或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00g 林肯可霉素,连续使用3周有一定效果。7.由于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比虫都会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二)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本病是由胸膜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典型症状和病变,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突然死亡,也有表现为慢性或呈衰弱性消瘦。主要通过空气沫传播,在集约化饲养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传播,特别是运输过程拥挤或气候突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病,成年猪呈隐性过程或表现为呼吸障碍。本病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工厂化养猪五大疫病之一。症状和病变:病猪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至41~42℃ ,不愿卧地,呼吸异常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式坐势,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末梢皮肤发绀,很快死亡。慢性则表现生长缓慢,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则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突然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带血分泌物,胸腔有血样渗出液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充血、水肿,切面似肝,坚实,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慢性病变多见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病程较长时,可见硬实的肺炎区,肺炎病灶稍凸出表面,常与胸膜发生粘连,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粘连附着物。防治:l 加强猪群预防工作,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处理。 l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l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一周才重新使用。 l 发现病猪要及时治疗,新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注射,疗效较好。慢性病型治疗效果不理想。 l 发病场可以从病猪中采取病料培养,制成自家苗使用。国外已研制出菌苗并应用于生产。国内以血清7型菌制成的灭活苗,对断奶后仔猪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 l 发病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发病猪群饲料中适当添加大剂量的抗生素预防,例如添加土霉素600 g/t 饲料,连用3~5天,或用(林肯霉素+壮观霉素)500~1000g/t 饲料,连用5~7天,可防止新的病例出现。抗生素虽可降低死亡率,但经治疗的病猪场仍为带菌者。 l 病猪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注意要保持足够的剂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l 感染本病较严重的猪场可用血清方法检查,逐步清除带菌猪,结合经常性的饲料添加药物进行防治,建立健康猪群。 十一、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除猪外,其他的动物和人对本病都不感染。症状和病变:潜伏期12~24h ,有时长达4天,主要感染10周龄内仔猪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内含凝乳块,腥臭,病猪有渴感,皮毛粗乱,明显脱水,衰弱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大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气泡,极少死亡。病猪尸体剖解可见仔猪脱水明显,尸体消瘦;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剥落,空肠、迥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防治:l 不从疫区或病场引种,坚持自繁自养,以免传入该病。 l 免疫接种,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使用效果尚好,母猪产前免疫2次,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应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l 猪群发病,应立即封锁,固定人员饲养,对病猪停食或减食,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消毒药(高锰酸钾、复合酚等)。加强栏舍卫生消毒工作,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痢菌净散,同时肌注病毒灵和抗菌素,有一定疗效。 l 仔猪发病,要防止脱水,减轻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体液循环,缓解症状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l 遵循"全进全出"的操作原则,避免不同年龄的猪因免疫程度及保护力差异而发病。 l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初生仔猪应尽早吃足初乳。各阶段的栏舍应坚持"空栏消毒,间隔一周"的原则。 l 在本病流行的猪场,可用病猪粪便或小肠捣碎后,给产前一月左右的母猪采食,刺激母猪产生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使新生仔猪获得免疫。 十二、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不能交互免疫,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 ,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气肿现象。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液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防治:l 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入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l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血清免疫学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的效果。 l 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安全性可靠,但抗病力不强,常规苗只不过能耐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经过多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较好。 l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应加强免疫。 l 加强对猪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全场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猪群消毒工作,猪群、猪体可用过氧乙酸、氯制剂如消特灵等消毒药物消毒,场地、环境选用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彻底消毒。常规消毒防疫纳入生产的日常管理。 l 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l 疫情停止后,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对猪舍、周围环境及所有工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恢复生产。 十三、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可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猪感染该病后主要出现发热、呼吸道疾病、脑脊髓炎等症状,并随年龄的不同,出现的症状和死亡率不同,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突然发病,发病早期多以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为先兆,接着2周龄内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呈现脑脊髓炎、败血症。近年来,由于对该病认识加深,加强免疫预防,大多数猪群已转为隐性带毒感染,对一个感染猪群也有不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但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鼠类是病毒的主要带毒者与传染媒介,猪感染多由于采食被鼠污染的饲料所致。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为30~72h ,随猪年龄不同,症状表现不同。2周龄内仔猪表现突然发病,仔猪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41℃ 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出现呕吐、腹泻、厌食和倦怠等症状,随后可见神经症状,阵发性肌肉震颤或痉挛,前肢呈八字形,开张站立,步态不稳,僵硬,意识丧失,作圆圈运动,严重时咽喉和四肢麻痹,吐沫流涎,不能吞咽和叫声嘶哑,侧卧不起,颈部肌肉僵硬,呈角弓张状,四肢作游泳状划动,1~3天内迅速死亡,死亡率很高;成年猪对本病抵抗力较强,通常为隐性感染,只表现为轻度的呼吸困难、低热、咳嗽等症状;怀孕第一胎的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哺乳母猪缺乳,所产弱仔全窝死亡。病猪解剖可见非化脓性脑膜脊髓炎、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神经炎,脑膜充血,部分有点状出血,皮肤和皮下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或坏死,气管有大量泡沫状液体,肺水肿、气肿、出血,肝、鼻有明显的白色坏死点,其他内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肾脏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有肠道卡他性炎症,扁桃体有炎症、水肿,个别病例可见胃贲部门及大弯部出血,流产胎儿有肝、鼻、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凝固性坏死。防治:1.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并经检疫无该病原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 2.猪场内不准饲养狗、猫,加强灭鼠灭蝇工作。3.疫区应做好免疫注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疫苗,母猪产前四周注射疫苗。4.坚持猪群的消毒工作,发现有可疑的猪只应及时封锁、隔离病猪,消毒猪舍和周围 环境,发病猪舍用2%~3%烧碱与20%石灰混合消毒,粪便、污水用消毒液严格处理后才可排出,限制病原扩散,并对全场猪群尤其是仔猪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措施。 5.对猪群坚持本病的血清学监测检查,出现阳性情况,可送有关部门鉴别是否有疫苗毒株,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具体方案进行防治。 十四、猪水肿病该病是小猪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尤其是体况健壮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四月龄也偶有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经疾病。症状和病变:多发生在断奶后一周至一月龄大,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身上。开始时仔猪出现腹泻或便秘,1或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圈,肌肉震颤,后期侧卧不起,不时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触动时表现敏感,有脚弓反射并作嘶哑的叫鸣。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一般为1~2天,剖检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严重的厚达2~3cm 。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常见,有些病猪直肠周围也有水肿。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防治:不要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种猪。仔猪断奶时应注意饲养管理,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都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出现过本病的猪群内,应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硒和维生素E,对断乳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等。按每千克体重5~20 ml添加,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较大剂量的锌,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mg 锌,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对病猪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采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中药针剂"夏天无"肌肉注射,连用一周,配合加强对病猪的护理,定时喂给水和湿饲料,有一定疗效;严重发病场可考虑制备自家苗。有证据表明该病同遗传易感性有关,通过育种工作进行筛选是预防此病的方法之一。控制猪呼吸道疾病药品的合理应用
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在这一期"礼来通讯"中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主题为: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猪呼吸道疾病。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猪呼吸道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共同感染引发的综合症。病毒性致病原如:猪生殖及呼吸道综合症病毒(PRRSV)、猪流行性感冒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与猪假性狂犬病病毒(PR)等的感染对宿主吞噬细胞(重要的免疫细胞)具很大的伤害力,从而导致猪群免疫力与抗病力急剧下降。机体抗病能力的丧失,使巴士德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霉浆菌、链球菌与败血型沙氏杆菌等细菌性病原体得以在猪只体内迅速增殖,并分泌毒素造成严重的二次性细菌感染,使猪只发生败血性休克而立即死亡。纵使没有立即死亡的猪只,也会因为换气功能不佳,而使得各脏器功能受到影响,不仅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饲养成本,还会因为带原猪的不断排菌而感染周围其它猪只,造成养猪业者长期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猪呼吸道综合症"一直是养猪业者的巨大困扰,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手段为:良好的饲养管理、适当的防疫计划和配合使用有效的药物三大措施。选用药物控制呼吸道疾病应当关注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1)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只投药方法不同保育期的仔猪常常由于母源抗体水平的下降,并面临有移群、混养等方面的应激,所以对于外在环境中潜在的病原菌抵抗力较低而易受感染、发病。体质较弱的猪只一旦发病,往往死伤惨重,而耐受性较强的猪只往往不是成为带菌猪,就是拖延至肥育期才因为其它疾病如: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或败血型沙氏杆菌症等的感染而死亡,使饲养主的损失更为惨重。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实施合理的疾病防疫制度,来消除原发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保育期策略性地投予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仔猪的采食量不像肥育期猪只固定,所以为了确保所有的猪只都能摄取到剂量足够的药物,最好能在安全范围内投予较高的剂量。败血性休克、急性死亡症状往往出现在肥育期。当猪群中有个别猪只发生以上症状时,首先应当对发病猪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和广谱性抗生素针剂高剂量个别治疗,以达到迅速杀灭体内细菌,减轻发炎、发热症状,改善食欲的目的,使猪只提早恢复采食。同时根据病猪体内分离到的细菌种类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使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治疗剂量持续使用直到病猪症状减轻后,停止用药前最好再减半剂量投予数日。在使用药物对发病个体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对其它未发病的猪只,以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进行群体疾病的防治。肥育阶段一旦爆发疾病,投入的的人力及药物成本均很高,而且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产生难以弥补,所以若能在疾病爆发前就能给予有效的控制,即对疾病进行"早期防治"才是最省钱最省力的方法。肥育期猪只呼吸道疾病的早期防治,最好能够视各场不同的饲养状况,于每年疾病高发期的前一周便开始投药,杜绝病原在猪体内快速滋生导致发病的机会。特别提醒的是,投药同时应注意给予足量的饮水,以避免因水分供应不足导致脏器受到毒害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根据各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选择使用。目前现场最常用的药物主要以广谱性的抗生素为主。包括四环素类药物,其抗菌机制为干扰菌体的蛋白质合成,特点是抗菌谱十分宽广。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特点为消化道吸收不佳而适合肌肉注射;青霉素类药物,破坏菌体细胞壁的合成;碱性磺胺类药物,可以与细菌的PABA产生竞争,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中粘多肽的合成,干扰细菌细胞内外渗透压的稳定,可以有效抑制迅速生长的微生物。大环类脂类药物(泰农),对霉浆菌效果极佳,在现场亦常常被选用。由此可见,现场可以选择用来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请根据各种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用。有关各抗菌药物的特点,这里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了。另外当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彼此间的配伍禁忌或减低疗效的问题,如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抑菌类抗生素,与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杀菌性抗生素合用,会降低后者疗效,而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粘杆菌素等,会加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肾毒性。
(3)对于有病毒参与感染的疾病,针对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只能通过药物先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再配合抗生素的使用以防止二次细菌感染的发生。对败血型沙氏杆菌,由于田间分离菌多有抗药性,最好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再投药。 (4)上述提到的药物都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将其运送到全身各系统,与病原菌相互作用。除了部分储藏型的盐类制品(如Benzathine或Procaine盐类)能使抗生素储存于注射部位缓慢释放,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效果外,多数抗生素均随着药物半衰期而逐渐代谢排出体外。所以药物的选用一定要考虑到药物在机体中的代谢情况,如药物浓度特别是药物在靶器官中的浓度(呼吸系统)、治疗药物浓度在各组织中的存留时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投药程序。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药物很容易对肝、肾等脏器产生毒副作用。(5)一般情况下,药物选择依靠于实验室内所分离的细菌与各类抗生素直接接触产生的抑菌环结果而定,决定所用的剂量以最低抑制浓度(MIC)作为此药物抗菌效率的标准。但在实际上,现场使用时,这些药物效果常常因为消化道消化吸收效率,注射部位血流吸收等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疗效往往大打折扣。另外,单以血清药物浓度来衡量药物的使用效果,也存在弊端:感染组织剂量不足,且感染处的细菌易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若要提高剂量,则又要担心对肝、肾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使猪只生长受到影响。因此理想的药物除了本身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外,应该要具备高浓度集中于感染部位或标的脏器的特性,特别是针对呼吸道疾病的药物。(6)猪为肉用经济动物,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残留的问题,一定要确实遵守各类抗生素的停药期。自从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事件发生后,如今的药物监督机构以及食品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提供安全、无药物残留的猪肉,有利于养猪者长久的利益。
在我国现场猪呼吸道疾病极为复杂和严重,建立一套能完全配合场内疫情,结合药物特性及使用时机的投药计划十分关键。目前新开发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了药物本身的抗菌能力,并且兼顾了机体自身的免疫效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极佳的抗病效果,是未来药物的发展趋势。
牲猪腹泻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技术部:龚建华一、 认识牲猪腹泻问题之严重性1、 综述: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或中、小养殖专业户,或散养户,均有发生。全球范围内,由于抗生素的乱用,导致此病也在日益恶化,多呈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我国是养猪大国,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养殖总量已达4.5亿头之多,在猪的疾病中,出现腹泻病占总量的35-45%,仔猪腹泻及仔猪断奶应激腹泻几乎是每一个养殖场的主要问题。防治和控制猪的肠炎和腹泻越来越成为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猪腹泻病多发生在春夏和夏秋季节,尤其是仔猪,发病率更高,给养猪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2、 目前猪腹泻问题之严重性:对于我国目前刚建立的现代规模化养殖场,以其特有的基础设施、较好的饲养管理及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发生猪大面积腹泻的机会较少。但对于存在年限较长的养殖场由于基础设施和管理的原因,猪腹泻已在为常年多发病。特别是近年来急剧新增加的中、小型猪场、散养户,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管理经验,再加上技术力量和检测技术的薄弱,对腹泻的原因不能诊断清楚。由于误诊而乱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机,形成特有的"腹泻僵猪",对养殖成绩的提高造成极大障碍,对饲养者心理的负面影响会波及到整个饲养区。例如:猪病毒性腹泻,多由TGE、PED、PRV三种病原引起,但表观症状又较相似,不易判断;猪球虫病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基本无效,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3、 应对措施:针对我国养殖现状,易引起腹泻的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以期达到,及早应对,减少损失。二、 猪腹泻病产生的原因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致病性疾病。许多因素可以引起腹泻。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包括: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猪生物学性状、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特别是由于细菌、寄生虫、病毒、及真菌等病原体和营养代谢因素引起的肠炎和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目前引起腹泻的常见致病因子。通常将这些因素分为非传染因子和传染因子。1、 非传染性致病因子A、 仔猪胃肠道的不成熟:特别是胃酸分泌量比成年猪低得多,杀菌能力差。幼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低温;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我国的寒冷季节,南方各地常发生仔猪腹泻,呈典型地方流行性,只是猪只的大小和日龄不同,腹泻程度的表现也不一样。仔猪断奶后会发生多种应激:一是饲料,仔猪饲料要从以母乳为主,转变成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成份的变化增加消化道的负担。二是母子分离:仔猪心理环境的不适应。三是环境变化:断奶后,即有分群和换栏过程,难以适应的仔猪,易发生情绪焦虑和咬斗现象,再有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B、 仔猪夏天过多饮水,稀释了胃酸:胃内的病菌,如大肠杆菌等,不易被杀死,通过胃酸这一消化屏障,进入肠道而致腹泻。C、 仔猪胃肠道的各种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均比成年猪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初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但肠腺、胰腺发育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因此,仔猪只利用小肠消化乳汁中的营养物质,而不能利用需要在胃内首先消化的植物性饲料。 D、 仔猪生长速度快,需要的营养相对较多:这些营养要胃肠道的消化,与成年猪相比仔猪胃肠的负担较重,更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E、 过敏性反应:仔猪腹泻一般是伴随早期断奶而出现的问题之一。现已查明:对日粮抗原暂时性的过敏反应是诱发仔猪早期和断奶后腹泻的先决因素。如仔猪断奶前能采食较多的日粮蛋白质,其肠道免疫系统得到较好激活而产生耐受性,断奶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会较少;否则肠道处于超敏状态,对断奶后所采食的蛋白质会产生较强的过敏反应,仔猪腹泻的可能性较大。F、 霉菌毒素:主要产生于发生霉变的饲料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桔青霉素。黄曲霉毒素可导致猪发生出血性腹泻。猪对霉变的饲料一般较为敏感,特别是乳仔猪;据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几乎一接触到饲料霉菌毒素就会产生腹泻,一旦接触过后,则会产生食性记忆,在以后的中、大猪阶段对发霉的饲料将会十分谨慎采食或拒食。值得说明的是: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是霉菌毒素中毒引起腹泻的重要诱因。2、 传染性致病因子引起腹泻的传染性致病因子主要是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这类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本病因由活性生物组成,致腹泻也具有传染性。在各类猪场普遍存在,传播迅速,有单独感染,但实际上多为交叉混合感染,致使诊断和防治比较困难,常导致猪大批死亡,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下面对主要引起传染性腹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述: A、 细菌引起的腹泻:引起猪肠炎和腹泻的病菌见下表:(表一)表一:引起猪腹泻与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及症状病原菌 诱因 症状 特征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仔猪黄痢 气温、饲料的改变轮状病毒感染是重要诱因母猪是主要传染源 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排便失禁(捕捉时挣扎鸣叫中,肛门冒稀粪),少有呕吐 出生后一周内发生,以后较少,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呈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仔猪白痢 同上 仔猪突然腹泻,病程开始排浆糊样粪便→水样→乳白、灰白、黄白色下痢,腥臭气味 2-3周发病多,体温、食欲变化不明显,症状较轻,3-7天康复魏氏梭菌C型(仔猪红痢)(小猪肠毒血症) 消毒不力,环境污染;母猪是主要传染源,肠道排毒造成地面、奶头污染 排红褐色血性稀粪,含少量肠坏死组织碎片、气泡、腥臭味,后腿粘血样粪便,显坏死性肠炎特征 1-3日龄仔猪发生,(国外有报道4W仔猪也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70-100%,病程短,出现后来不及治疗即死亡猪沙门氏菌(仔猪副伤寒) 高密度饲养,环境污染、潮湿,各种应激和营养障碍 多见下痢型,水样、黄色、恶臭,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被毛无光泽 1-4月龄猪,无季节性,四季发生。体温升高,初期可达41-42℃;呼吸困难,耳根、胸腹皮肤显红色,后变为蓝紫色或出血斑猪痢疾密螺旋体(猪痢疾)(猪血痢) 传播途径为消化道;犬、鼠、苍蝇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最急性:发病后几小时内死亡急性:体温升高,水泻,排红白相间的胶冻血便,有时可见大量粘液与血丝、脱水、衰弱虚脱亚急性:反复下痢,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最后导致僵猪 流行缓慢,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常发生在断奶后的架子猪,哺乳仔猪和成年猪较少发生耶尔森氏菌(猪小肠结肠耶氏菌病) 我国广泛分布 病猪中度发热,腹泻不含血和粘液,粪便显黑色,发病率高达50-80% 除引起肠道症状外(肠炎和腹泻),还引起呼吸道、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和全身疾病,出现败血症时,死亡达30%以上Lawsonia胞内菌(解硫弧菌属)猪增生性肠炎(PE) 分布广泛,澳洲、南北美洲、欧洲均存在 独瘦小,摄食正常,但生长受阻、贫血,对食物好奇,但食欲不振或拒食,精神冷漠,开始排颜色正常的稀粪而后发展为腹泻 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解剖为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 B、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及特征见表二。
表二:猪腹泻的病毒性疾病及发病特征病原 流行特征 主要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各种年龄猪都可发生,7-10目仔猪发生呕吐,严重腹泻病死率高达100%,大猪很少死亡;发病率高,传播快,多发于寒冷季节;本病在我国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上世纪60-70年代发病率为1%,80-90年代为2-4%,近年来达到20-40% 病猪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脱水,但大部分可在短期内康复;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症。一般病变主要部位在小肠和胃,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发亮,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猪流行性腹泻(PED) 与TGE相比,病死率较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达100% 同TGE;TGE与PDE的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极为相似,但免疫学与血清学没有交叉反应猪轮状病毒感染(PRV感染) 多发生在8W以内的仔猪,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无继发感染,死亡率小于10%,1-4W乳猪死亡稍高达25% 症状轻、缓,多见黄白色和暗灰色水样稀粪;大、小肠条状或弥漫性出血,肠壁变薄,粘膜易脱落。PRV是导致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发病的重要诱因。这就是TGE与PRV二联苗在某些国家应用远大于TGE单苗的原因说明:TGE、PED与PRV三种病毒是引起我国流行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此外,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瘟等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均可出现腹泻症状。C、 由寄生虫引起的猪腹泻: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多为寄生在猪胃肠道内的线虫,主要包括猪蛔虫、结节虫、类圆线虫和鞭虫。这些胃肠道寄生虫的共同症状包括:消瘦、贫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僵猪。鞭虫感染会引起肠粘膜细胞破坏,毛细血管出血,粘膜层溃疡,因而腹泻粪便常有粘液和血液。 猪球虫病:是当前一种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形成僵猪的腹泻病。属等孢属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由猪等孢球虫引起的新生仔猪(7-11日龄)球虫病是猪最重要的原虫病之一。粪便显松软状--糊状--液状--腐败乳汁样酸臭味变化过程,被毛粗乱、脱水、增重下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空肠、回肠粘膜显纤维素样坏死。三、 猪腹泻病的防治措施引起猪腹泻的病因较多,及时、正确的诊断是达到理想疗效的先决条件。针对生产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和防治。1、 饲养管理要符合猪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活习惯:A、 切实做好初生乳猪和仔猪的越冬保暧:寒冷会强烈降低幼猪生理抵抗力是引起致病菌感染导致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降低大肠杆菌和病毒性腹泻的一个有效措施。根据实际,选择空调、红外线灯、加热盘等均会取得较好的效果。B、 做好栏舍定期消毒,高密度饲养时更应如此: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当条件合适时,即可大量增殖,达到引起猪发病的程度,只要有这些病原存在,发病的机会就会增加。生产实践证明:定期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可使猪腹泻降低50-80%。猪舍消毒最短时间间隔为 3天,即每周进行2次彻底消毒。哺乳期间,定期用0.1%的KMnO4擦拭乳头。消毒程序:环境中污物(包括粪、尿等分泌排泄物)的机械清除→地面、墙面及其它物面、用具的自来水冲洗→喷洒消毒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最后用消毒自来水冲洗。(一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二要按要求确定的比例稀释;三是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注意: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病毒的作用弱。)C、 做好仔猪的断奶工作:断奶是常出现拉稀的一关,断奶体重控制在6.5-7.5kg,断奶时间在4-5W,技术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可以提前断奶,不到体重应推迟断奶时间。具体做法有多种,较好的方法是:去母留仔,即仔猪体重达到,将母猪从育仔栏移开,留下仔猪在育仔栏中停留5-7天,完成断奶过度。2、 做好仔猪饲料与营养的合理配制A、 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防治:日粮中抗原的暂时过敏是诱发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先决因素。如在断奶前给小猪补料,其肠道免疫系统会产生耐受性,可使仔猪断奶后,仔猪因饲料抗原性过敏所致的腹泻状况大为减少。具体做法:通常在5-7日龄开始诱食,虽然此时仔猪不吃料,但这种微小的浪费,可使仔猪提前开食,断奶前早一天开食,对仔猪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断奶前可让仔猪吃足500-600g饲料,如能达到700-1000g,则断奶后效果极好。可选择的饲料:一是康地饲料添加剂(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粉料,超早期断奶强化代乳料5928+强化保育料5915联合使用,效果极好;二是康地饲料华美公司生产的颗粒料,超早期断奶乳猪料CT310,使用方便,早期断奶,防腹泻和生长效果十分显著。B、 发生腹泻的仔猪不可随意限食和断食:现在许多饲养者在仔猪腹泻出现时,立刻限食或断食,以排空消化道来减轻腹泻。其实这并不科学,这样会严重阻碍仔猪的生长。大量的临床专家认为:禁食是弊大于利,仔猪在大量脱水的情况下,这样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少,仔猪处在肌饿状态,胃肠平滑肌兴奋、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因此推荐正确的做法是:腹泻时不要禁食,要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米粥、豆浆等,将优质乳猪料拌成稀糊状也是较好的做法。只要仔猪精神好,食欲望,适当给予饲料,虽腹泻次数会稍多一点,但病情会很快好转,不会影响仔猪当前的生长速度和最后的出栏时间。C、 补食人工口服补液:脱水和酸中毒是造成仔猪腹泻死亡的直接原因。大量临床证明:对腹泻的仔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越早,则仔猪成活率越高,使用口服补盐是经济、方便、有效的辅助疗法。具体做法为:葡萄糖200g,NaCL 3.5g,NaHCO3 2.5g,KCL 1.5g,用1L温水溶解后,让仔猪自由饮用。D、 充分的母乳喂养:母猪的乳汁,特别是初乳,非常符合初生仔猪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加仔猪的抗病水平。最好在仔猪出生1小时时吃上初乳,在母乳不足或质量不好时,可采用人工哺乳,加喂质量上乘的乳猪料。E、 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3、 对断奶仔猪可合理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仔猪断奶的三大应激,再加上胃肠道机能发育不完善,胃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健全建立,易导致胃肠功能性及条件致病菌感染性腹泻。微生态活菌制剂可及时补充幼猪胃肠道正常机能所需的有益菌群,通过竞争机制,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过氧化氢和多肽类抗菌成分;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内可产生多种消化酶、维生素、氨基酸和未知生长因子,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低肠道PH值与氨浓度,减少粪尿的臭味;一般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激活肠壁上的免疫细胞,刺激胃肠免疫系统的及时建立,提高仔猪消化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控制腹泻的效果。4、 针对病原,正确选择化学治疗药物(抗菌、抗寄生虫及抗病毒)A、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硫酸链霉素混饮法:将硫酸链霉素溶解于适量水中,按每次每头仔猪灌服10-20万IU,每日两次,连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拌砂浆多少钱一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