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应该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是哪些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介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介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解析与练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 分析, 观点正确, 三、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 分析, 观点正确, 言之成理
。 言之成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 误。 2.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马克思、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与 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4.从阶级性上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因此马克思 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5.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 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 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6.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7.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 经过时了。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答案要点:错误。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是最大的道理。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 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有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造 成错误和失败。但是,正确世界观的指导首先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其 次可以使人们在犯错时及时地改正错误。 2.答案要点:正确。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 时俱进,才能真正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本质上 的统一性,它们所强调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 品质。 3. 答案要点:正确。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答案要点: 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 开的。他们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具有双重的优点:比起工人活动家, 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其他理论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实践 愿望,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革命的实践使他们实现了由唯心 主义到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他们从批 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解决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所面临的时代课 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4.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 说的体系。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 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 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 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 系。 “一脉相承” ,是指他们在基本立场、思想路线、基本原则、根本 任务上的一致性,即: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发;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 -1-斗。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其最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所以,我们在坚持基本立场、原则、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必然随着时 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对于某些个别 过时的结论和论断必须抛弃,不要拘泥于它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6.答案要点:错误。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体系、流派众多,可以概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括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科学主义主张哲学应仿效自然科 学,放弃或拒斥世界观的研究,把哲学变成对科学进行纯粹分析的认 识论和方法论。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认为科技是造成现代人“非 人化”的根源,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具 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现代西方思潮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他们也涉及到 了一些前人没有涉足的新领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由 于他们的阶级偏见,由于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他们仍然在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迷宫里兜圈子。它们在某一哲学分支细节上可 能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但是在对整个世界、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 根本性认识上,至今没有一个体系或流派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水 准,更谈不上“超越”了。说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 其哲学,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 7. 答案要点: 错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答案要点: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 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无产阶级是大公无 私的阶级,它最尊重科学最需要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础 上,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8.答案要点: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 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 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9.答案要点:错误。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是,以科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学的理论指导的实践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实践是否能一帆风顺 地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还取决于实践成 功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否完备。理论与实践毕竟是两回事。 因此,尽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 践不一定总是一帆风顺的。 四、论述题 1.试述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 政治立场。 2.试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5.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立场。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 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 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 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 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无产阶级的发展 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19 世 纪 30 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 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 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3.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马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的观点和 学说的体系。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 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在它创立时 就批判的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思想最高成就的思想 精华;马克思主义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对世界本 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研 究和解决前进和实践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而它能够成为 永葆青春火力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是完备而严 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其 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它们 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 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 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 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 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答案要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的整个哲学史作了批判性的总结:一方面他们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包括社会 历史和人类思维在内的一切领域。另一方面又纠正了唯心主义辩证法 的反科学性,把辩证法规律从唯心主义泥潭中解救出来,重新建立在 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从而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 一,并且,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强调哲学的使命不仅要 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样,马克思主义不 仅在哲学领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变革――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 一起来,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十分 完备而又严密的唯一科学的世界观。而且也为全部科学提供了崭新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整个社会科学也就进 入了现代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以这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物质 生产力的状况是一切思想和趋势的根源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各种社会 经济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和根源,得出资 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吸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实现了经济学史上的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经 济社会深刻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 科学预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使对人类社会的预测建立在 现实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 革。 5.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 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 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 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6.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 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 -2-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 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段论述。 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 .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 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 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 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 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 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 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 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 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 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 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进一步概 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 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第一,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 的反映。第二,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第三,这 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 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 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3)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 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 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下面是一组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的不同看法 . 的材料。 的材料。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 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2)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 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 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 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 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参见列宁: 《什么是“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 , 社 1995 年版,第 83 页。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你怎么评价第一种的观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相容的观点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本质的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 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也是马 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 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 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 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 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 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思 主义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又代表了工 人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 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 义阶级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3.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 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 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 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 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 ” 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8~249 页)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 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 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 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10 页)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 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 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 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 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 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 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2)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 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 有害的。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我们一定要适应实 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 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对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所提出的根本要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 分析,观点正确, 观点进行辨别、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 言之成理。 言之成理。) 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2.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5.唯物辩证法就是不偏不倚的折中法。 -3-6.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所谓既肯定又否定实质上是自相 矛盾的说法。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1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案要点: 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 实践关系的研究。(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 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 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 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答案要点: (1)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 统一。 (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 质――人脑的机能。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 映。或者是正确的反映,或者是错误的反映。但意识的表现形式上是 主观的。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答案要点: (1)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 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 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 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3) 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 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 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4. 答案要点:正确。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答案要点: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 量是事物的可以用数和形去表示的规定性。量是事物的等级、规模、 速度等方面的表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导致事物质的变化。质和量 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客观规定性。 5. 答案要点:不正确。所谓折中法,是指把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进 答案要点: 行调和,是和事佬。而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一种思维方法。 它们都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联系和规律。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矛 盾、联系和发展,反对片面、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矛盾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核心。 6. 答案要点:任何事物内部都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答案要点: 肯定方面是有 利于现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 面。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从而获得发展的。但 是否定和发展总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失去了这个基础,否定和发 展都无法进行。这个基础体现了事物发展中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体 现了在否定中存在着肯定。这样的否定就是辩证法的否定。不承认肯 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7.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唯物辨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 答案要点: 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就要求我们不能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我们偏听偏信,则必 然不能够获得对于事物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只有“兼听”才是获得对 于人和事物比较全面和客观认识的方法。 8. 答案要点:荀子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所谓“天”就是客观世 案要点: 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 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 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 9.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意 答案要点: 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个能动的 反作用还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毕竟还是要受到客观 规律制约的。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对事 物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 “人有多 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在“文革”期间提出的口号,就是过度宣扬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无视客观规律性的典型例子。 10.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是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是对人们 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 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 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四、论述题 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 试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4.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最 终胜利的必然性和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的 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世界是统一性的,即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与二元论区别开来。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来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属 性、功能或物质发展和存在的表现。这一观点与唯心主义社区别开来。 第三,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第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物 质统一性。从而解决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统一性问题,克服了旧 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 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去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要求我们 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既然世界是不依赖 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观察问题,还是制定方针、政策,都要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反 对从主观愿望出发。第二,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来 确定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或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 2.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 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人类社会只要存 在,就必然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 不可能存在的。(2)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 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其决定性环节是劳动,根本的 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而劳动实践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 活动。(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 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人类社会既是物质 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 复杂的,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 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3.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 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 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 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 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 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 矛盾的普遍性; “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 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 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 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指事物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的 迂回。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循环论 -4-和直线论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准备走艰苦之路的 理论指南。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新兴的事业,它是人类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必然趋势,它是全人类必经的阶段,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它必然最终在全人类获胜。 (3) 但是社会主义事业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以绝大多数 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必然遭到旧制度势力的强有力的抵抗。又由 于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兴的制度,人们没有经验,在建设中难免有失误, 甚至遭到敌对国家“和平演变”的成功。这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道路中必定是崎岖的。 (4)总之,我们既要必胜的信心,又要有艰苦 奋斗的准备。 5.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 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 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 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 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 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 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 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 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 展动力的否定。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 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 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 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 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 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 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 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 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 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 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现实的 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6. 答案要点: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 答案要点: 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 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 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 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 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从本 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第二,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 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 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 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同认识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 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 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 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两点 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 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尚和去 同”“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举一反三”“洞悉症结”“兼听则明, , , , , , 偏信则暗”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 五、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 1. 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 关材料。 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 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 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 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 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 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 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 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 ] 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 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2)材料2 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 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 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 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材料3是唯物 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 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 性。 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本原的一组材料。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1)德谟克利特说: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2)拉美 ” 特里说: “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 (3)朱熹说: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4)王阳明: ” “心外 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4)列宁: ” “物 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 请根据这些看法,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派别或哲学形态。 2. 根据列宁的物质概念, 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1)德谟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拉美特 ] 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主观唯心主 义;列宁:辩证唯物主义。 (2)列宁的物质概念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 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深 刻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 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3.下面是一个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下面是一个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 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 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 “这里真美, 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 ”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 头说: “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完,马上 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他诧异地问: “为什么要这么做?”建 筑师恭敬地回答: 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 “ 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 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 (摘自 2004 年《报 刊文摘》美文精选 原载 2 月 13 日《现代女报》 作者 农先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建筑师“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 体中的部分,部分受整体的制约。 (2)和谐是包含矛盾的和谐,矛盾 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 (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 依赖、相互吸引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 -5-面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 联系,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也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同一 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同一是有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4.下面是关于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下面是关于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在《庄子》中,有一段庄子梦蝴碟的描写。有一天,庄子做了一 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不一会,庄子醒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他大惑不解 地问自己: “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 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总应该有所分别, 这也许就叫 “物化” ” 吧!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庄子的蝴蝶梦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庄子借用蝴蝶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在他 看来,人生不过是一个梦境,一种幻像,只有看破人生的人,才能超 凡脱俗,达到至极之境。 (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同时也表达了一 种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庄子总是想像自己能够与物俱化、与道合 一,以至于能逍遥于九天之上,获得绝对的自由。 (3)庄子的蝴蝶梦 也提出一些人生观的重大问题,如怎样对待人生的名利问题,如何获 得自由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 之成理。 之成理。) 1.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的行动有决 定性作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同层次的真理,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真理的 两种属性。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正确。因为: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主张 意识第 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客 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精神的产物,都将认识当作先于物质和 实践经验的东西;在认识路线上,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从思想、感觉 到物 答案要点: 2.答案要点:错误。因为:第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真 理和有用有联系,但有用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 第二,上述命题将真理与有用等同,犯了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 3.答案要点:错误。因为: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要点: 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逻辑补充,是一种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手段,但 逻辑证明不能离开实践基础,它本身是实践的产物,逻辑证明得到的 结论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逻辑证明的作用不能夸大,更不 能代替实践标准。第二,这一观点夸大了逻辑证明的作用,最终必将 导致否定实践标准的错误,陷入唯心主义。 4.答案要点: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 .答案要点: 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 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 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 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 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 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5.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以它作为对错的 .答案要点: 标准。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联系起来加以 对照比较。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真理,但它只是主观的东西,故不能作 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答案要点:正确。理论对于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理 .答案要点: 论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7.答案要点:错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基本 .答案要点: 属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 和谬误不是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 四、论述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关系在实际工 作中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 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于巩固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 5.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 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6.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 同阶段。它们不仅互相区别,而且又互相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 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因素,理性认识 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用于指导我 们的工作。(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 和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定感性认识的作 用,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于感性认识。实际工作的教条主义和经 验主义就是犯了类似这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答案要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 .答案要点: 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 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 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它不仅具有普遍 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 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坚持实践标准,对进一步 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 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 创精神,敢闻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 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3.答案要点:(1)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 .答案要点: 论具有决定作用;(3 分)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 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失败。(2)党中央总结了我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近几 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纠正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 题。今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成为惠及全 体人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答案要点: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略)(2)绝对 。 .答案要点: 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如何绝对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是对无限发展 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但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一定范围、 一定层次的反映;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作为一定范围、一定层次上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包含着 一定的客观内容。人类认识就是不断地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 程。 (3)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的实践。 5.答案要点: (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 .答案要点: 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总结,体现 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 (2)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过程,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有特殊到一 -6-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 践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各 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途径和方法,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生动体现。 6.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6.答案要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 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它包含两层意 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承认了世界的可 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 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 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 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辩证转化。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 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 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 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 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 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 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把反对把马克 思主义教条化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 化。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有关创新的一组材料。 下面是有关创新的一组材料 1.下面是有关创新的一组材料。 材料1:牛顿的名言:“假如我看得比较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 材料2: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材料3:许多年来,中国被认为一个贫油国家。因为传统的地质理 论认为,大油田一般都生长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 因而不可能有储量大的油田。但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 信传统的理论,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深 入思考,反复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论,即新华 夏构造体系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 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等大型油田,终于摘掉了“贫 油国”的帽子。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根据材料1、2、3,说明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根据材料2、3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创新的基础是实践以及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总 结。 (2)创新的重大意义: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下面是一组图片,请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 .下面是一组图片, 问题: 问题: (1)你认为这 2 幅图片画的是什么, 为什么? (2)有人认为左图画的是鸭子,有人 认为是兔子;有人认为右图画的是高脚杯, 有人认为是一对情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 参考答案要点 ] 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 可以答出任何一种情况。 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答, 只要有道理。 (2)这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结果。感性认识是由感 官直接感受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和各个片面的认识。理性认 识是人们的思维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可以表现在多个 方面:① 主体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活动的方向。 ② 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③感觉 经验只有通过理论解释才能成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由于不同 的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背景知识、认识角度等,这就制约 了不同主体的认识方向,从而出现对同一个客体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 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 3.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 一家在不同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超市的大型销售企业,欲在N市某 小区附近设立新店,于是决定公开招聘销售部主任。招聘启事一公布, 应者如云。通过几轮选拔,候选人只剩下10人。最后一轮考试,公司 的考题是: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时间段、信息准 确者受聘。求职者的调查方法五花八门,有的采取抽样调查法,有待 采取电话调查法,有的采取直接询问进出小区住户的方法,而最早完 成调查(仅用4小时)并最后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的应聘者,虽然用时 短但结论与其他人基本一致。这位应聘成功者在阐述自己的方法时说: 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查 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种,从而得出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 的大致数字。(摘编自日《扬子晚报》)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这位成功应聘者调查方法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 飞跃的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1)一切从实际出发;(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善于实现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人的感觉器官对 客观事物外部联系和表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 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掌握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 材料;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下面是丁肇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材料。 4.下面是丁肇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材料。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诺贝尔奖获得 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 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 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 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 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冬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明,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第4种夸克。有 了第4种,就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 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要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 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科学研究的过程 就是不断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过程。 (2)真理是一个过程,即不断地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真理又是一个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过程,这是真理发 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真理的发现,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下面是一个关于对西红柿认识经过的材料。 5.下面是一个关于对西红柿认识经过的材料。 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人们都喜欢吃,然而当初人们却 不敢吃它。原来西红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尽管它很讨人喜 爱,但当地人认为它有剧毒,不用说吃,就连碰也不敢碰它,并给它 起了吓人的名字叫“狼桃” 。直到 18 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 的精神,决心要尝试一下。在吃之前,画家作好牺牲的准备,吃完之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7-后,就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见” 。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但没有 死,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实践有哪些基本特性? (2)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画家为了认识“狼桃” ,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尝试,对于我们具有 较大启示。画家的尝试行为即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说 明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一实 践的主体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第三,实践的手段 是客观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人们在实践 中变革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 西。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性 历史性的活动。第一,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 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第二,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会 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 着。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 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 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 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 认识毫无意义。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实践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 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6.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 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 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 。 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 服从必然性和“宿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 2: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 自由就 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 “任何 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 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 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 3: 恩格斯指出: “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 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 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 。 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 。 迈向自由的一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56 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 1 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2.材料 2 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3.结合材料 3 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 1 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的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客观必然 性及其对人的制约性,但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的自由,最终导 致宿命论。(2)材料 2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人 的能动性,但否认客观必然性、因果关系和客观条件对人的能动性和自 由的制约,把自由看成是绝对的,选择是任意的。这种观点贯彻到底就 是唯我论。(3)材料 3 是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由观的阐述。马克思 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必然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依据必然对世界的改造。必然是自由的限 度,又是自由的根据。否认必然,不认识必然,就没有自由。认识和驾驭 必然,才能使其为一定目的服务,才能取得自由。自由是具体的、历史 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 6.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7.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理表明先有劳动,后有人和人类社会。 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 .答案要点: 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答案要点:错误。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 .答案要点: 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答案要点: 3.答案要点:正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 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 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4.答案要点:错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答案要点: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一些唯心史观也承 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5.答案要点:正确。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和矛盾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些要素和矛盾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约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具体说来,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人们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重大力量。 6.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在本质上都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不同的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 .答案要点: 起作用的,但是,不能因此否定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主观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 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及其符合的程度。人如果不顾社会规律任意而为,将会受到惩罚,在实践中遭到失败。片面夸大人的有意识的 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将会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7.答案要点:错误。劳动不是在人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形成同步进行的。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同时伴随 .答案要点: 着由猿的本能活动向人类劳动的转化。人类在劳动的基础上脱离了动物界,形成了人和人类社会。 8.答案要点: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因为,社会基本 .答案要点: 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社会发展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 用的客观结果。 9.答案要点:正确。人是社会的自然前提表明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谈不上社 .答案要点: 会的历史发展。 人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因为社会历史从来不是脱离人的活动的无主体的过程。历史运动的前提是人的社会存在,历史变迁的动力源泉来自人的 社会活动,历史进步表现为作为人的活动产物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改变,历史规律亦存在于人的能动的社会活动之中。 10.答案要点:错误。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 .答案要点: 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11.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固然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总是同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密切相 .答案要点: 联,并建立在这些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答案要点:错误。我们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着人人们之间只有经济关系,更不意味 .答案要点: 着人与人的关系只能归结为金钱关系。金钱关系只是人与人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部分,除经济关系之外,社会关系还包括政治关系、思想关 系等其它关系。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 及其现实意义。 3.试用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4.试论述社会形态的辨证发展特点。 5.如何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6.试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说明掌握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7.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8.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答案要点: (1)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或事业。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 .答案要点: 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通常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2)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表现在:它 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它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革命力量;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 进步和更新。 (3)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固 有矛盾,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 (4)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既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8- 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在当代, “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全球问题”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 制所引发的。既要反对科技决定论,又要反对科技异化论。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2.答案要点: 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 (2)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 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时期艰苦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历史 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坚持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 证,而且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搞好党的建设,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 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 、 、 、 “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主张以 人为本,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观,把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 3.答案要点: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 .答案要点: 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通过对生产发展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地理环境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滥用,使得自然的 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 界、整个人类的问题。只有一个地球,所有的人都是这同一个地球的居民,没有一个问题像环境问题这样真正地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问题。人 类必须坚持并切实执行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4.答案要点: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综合作用特别是社会基 .答案要点: 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的发展呈现出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特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具体的社会形 态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形态的发展既受普遍规律的制约,又受到特殊规律的制约,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决定性和主体选 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5.答案要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 .答案要点: 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骨骼” 。(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结构。(4)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和社会形态的更替。(5)生产方式是联系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的纽带。 6.答案要点:(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人 .答案要点: 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增长速度,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 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2)正确认识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对于我国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要顺利地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除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外,还必须重视人口因素,做到切实贯彻党的“计划生育、优生优 育”政策,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人口的生产和人口的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任何忽视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的思想和观点都是不利于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 7.答案要点: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一致性。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 .答案要点: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着经济基 础的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历史决定 论的作用。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在中国进行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则选择了 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它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决定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对社会历史发 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和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能力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从而得 以日益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惟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 种现实可能性组成的可能空间。在这一可能空间中,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决定于主体的选择。 8.答案要点: 要点: .答案要点 (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基础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2)我国 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 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第一,党政不分,既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又影响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和自身的建设;第二,机构臃肿, 层次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第三,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奖惩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使干部 尽职尽责地为社会服务;第四,法制不完备,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存在;第五,权力过分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发扬不够充 分,人民群众不能对政府各部门其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 (3)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革除这些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五、材料分析题 1.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 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 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材料 2:马克思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741 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9- (2)对材料 2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1) 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 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马克思的这段话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觉得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指出了唯心史观错误的根源在于从思想、理性而不是从物质生产出发寻找社会变革的动因。 2.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 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 ; “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 “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 ” ,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 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 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 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 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 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33 页。 ) 材料 3:列宁: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 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16 页。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革命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告别革命”吗? (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 (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政权从反动阶 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一 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告别革命” 。 (2)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社会革命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 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3) “告别革命论”它用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态度对待社会革命,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史学观。 3.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材料 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第 二,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 2: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 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 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 80 多年的一切 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 ,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