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由于去医院做全身检查肿、今天早上去查了尿、请问下哪位医生可以帮我看下报告?!谢谢啦!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房素萍大夫本人发表
医生能帮我看下情况严重吗,谢谢啦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医生能帮我看下情况严重吗,谢谢啦
所就诊医院科室:
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
检查资料:
B超检查的结果还是多囊卵巢,是否在治疗?主要是看月经是否规律、有无生育要求。宫颈腺体小囊肿没什么影响可不用管它。
状态:就诊前
没有治疗,月经不规矩,量少,准备备孕
最好怀孕前去医院妇科内分泌科检查一下,调整好再怀孕。
状态:就诊前
医生我的情况严重吗,好害怕
没有检查怎知严重程度呢?有问题也不用害怕,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常见病,找出原因积极治疗就好了。
疾病名称:多囊卵巢综合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希望这次手术曾主任可以帮我做。谢谢您
病情描述:您好,曾主任,打扰您啦。我之前做过IvF
3 次没有怀孕成功。之后今年4月份找您就诊,促排卵5个周期,有排卵,没有怀孕成功。上个月您开了两盒达英给我。吃完一盒后今天来月经。8月份验性激素六...
疾病名称:多囊卵巢综合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黄体酮吃几天后停药??
病情描述:已确诊多囊卵巢,九月份准备去广安门中医院复诊,
黄体酮是服药后第三周开始吃的,一片2mg
我每日服3—4片,现在是第七天,说明书上是服药5——10天,请问我应该副几天后停药?最近白带多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房素萍大夫的信息
妇科腔镜治疗女性盆腔及子宫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如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梗阻及积...
房素萍,女,主任医师,本科学士,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从事妇产科专业30多年,主要擅长妇科腔镜治疗女性盆腔...
房素萍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生殖中心可通话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生殖医学专科医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生殖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不孕不育中心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辅助生殖中心
副主任医师朋友今天去医院检查的,但是她去拿结果的时候医生就下班啦!大家帮我看看怎么样,需要补什么吗!谢谢_百度宝宝知道
&&>&&帖子详情
&发帖:6933130
&朋友今天去医院检查的,但是她去拿结果的时候医生就下班啦!大家帮我看看怎么样,需要补什么吗!谢谢
宝贝,妈妈在等你,来吧!
宝宝8天LV.9
楼主帅宝贝夏天
宝宝8天LV.9
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
孕39周LV.11
我感觉挺正常的!毕竟才五到六周,满六千多就更好了!
宝宝1岁1个月LV.9
'正常的
楼主帅宝贝夏天
宝宝8天LV.9
问题不大是吧!
尼k:我感觉挺正常的!毕竟才五到六周,满六千多就更好了!
孕39周LV.11
八周多达6000以上就正常
宝贝,妈妈在等你,来吧!:问题不大是吧!
楼主帅宝贝夏天
宝宝8天LV.9
你说的是孕酮值吗!
尼k:八周多达6000以上就正常
孕39周LV.11
宝贝,妈妈在等你,来吧!:你说的是孕酮值吗!
楼主帅宝贝夏天
宝宝8天LV.9
哦!那这个跟宝宝有什么关系啊!
孕39周LV.11
我也不晓得!我还没你怀的早那,更不懂
宝贝,妈妈在等你,来吧!:哦!那这个跟宝宝有什么关系啊!
楼主帅宝贝夏天
宝宝8天LV.9
哦!这是我朋友的!
尼k:我也不晓得!我还没你怀的早那,更不懂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img src=&/69ddbf111fd1b03a647b45f83a82758c_b.png& data-rawwidth=&964& data-rawheight=&1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4& data-original=&/69ddbf111fd1b03a647b45f83a82758c_r.png&&&br&&br&&br&&b&&u&这是对我们冲击最大的一次。&/u&&/b&&br&&br&身份: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br&&br&为什么这一次整个医疗圈炸锅?为何消息传得比哪一次都快、而且假消息层出不穷?凶残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医务人员见得太多。这次事件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明确而残酷地告知中国医务人员这一事实:已经没有绝对安全区域了。&br&&br&有人说北方、西部的民风彪悍?这次是在南方沿海了。&br&乡镇县区域更容易出事?已经发生在广州了。&br&都是小医院诊疗不规范导致的?这次已经在大三甲医院了。&br&耳鼻喉科高危,口腔科是公认低危科室?现在同样躲不过了。&br&出诊危险,那躲开诊室不上班总可以了吧?陈主任已经退休了,仍然在家中遇袭。&br&&br&太多次了,我们安慰自己伤医事件离我们有距离已经太多次了,然而这一次事件迫使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正视这一现实:&b&我们谁都没法完全躲避&/b&。&br&甚至对于家属也如此。以前一直担心我转行不干的母亲,总是劝说伤医事件离我很遥远的那个人,听到这次事件也沉默良久,然后跟我说:即使不出国,最少家里多装扇门吧。更多同事的更多家属,恐怕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冲击。&br&&br&这次我们甚至没有人可以埋怨:医院并非不尽力,保卫也已经尽了本分工作,甚至凶手已经被抓过一次。疑似为危险的精神病患者的这一凶手,在上个月时已经被陈主任及同事发现过并且送警,据说曾被专门的精神科医院收治过。然而对于一个疑似为了25年前的手术、混入楼内蹲点数小时、在家门口伏击的凶手而言,这一切都没法保护陈主任。姑且不论现在的立法执法、工作场所保护是否已经做到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一切到位了也仍然无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br&&b&这是整个时代和人心的问题&/b&。&br&&br&&img src=&/d374ba21f0fbebe89db274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374ba21f0fbebe89db274b_r.jpg&&借用庄时利和专栏文章里的图,更多仇医的言论不再赘述。近期众多的事件热点并非完全孤立,这都是源于一个共同的社会基础。&br&&br&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甚至在一代人、两代人当中都不一定能完成。这不仅仅是医患关系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氛围的问题。仇富、轻视生命、政府公信力严重低下、法治推进不顺利……这可悲的环境下莫说医患关系,其他行业都难以幸免。甚至全民免费基础医疗都没法解决问题。医务工作者能渴求的,只能是足够的生命安全保护,哪怕只是在工作场所也已经很足够了。&br&事实却是,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br&&br&&u&暴力伤医已经是一个公认的社会问题了&/u&,根据中国医院学会2013年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至2012年高达63.7%接受调查的医院发生了医务人员遭受躯体袭击的事件,其中平均每所医院的发生次数高达27.3次。&br&那是否国外的月亮会比较圆呢?&br&&img src=&/ff0bfe20f21c40cf917ed_b.png& data-rawwidth=&1144&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4& data-original=&/ff0bfe20f21c40cf917ed_r.png&&图截自2016年4月NEJM上一篇关于在美国针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场所暴力的综述(&a href=&///?target=http%3A//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5019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orkplace Violence against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i class=&icon-external&&&/i&&/a&) ,数据来自美国劳动统计局,纵轴为工作者遭受暴力攻击导致脱岗的比例,数字为每10000人的发生率。&b&医疗卫生工作单位里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全部行业的近10倍之多,无论公立还是私立&/b&,并一直稳定在1.4%左右的高发生率。&br&进一步细看的话,直面患者的护士和急诊工作人员更是遭受了更多的威胁。在(doi:
&a href=&///?target=http%3A//dx.doi.org/10.Fo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1136/oem.&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一调查中,每年39%的护士遭受过言语暴力,13%遭受过身体暴力袭击。而对于急诊科医生,(doi:
&a href=&///?target=http%3A//dx.doi.org/10.Fo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1136/oem.&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一美国全国的调查则表示78%在近一年中遭遇了暴力事件,其中75%是言语威胁、21%是身体暴力,并且有5%发生在工作场所外,2%甚至是跟踪行为。而急诊科护士遭受的比例更是夸张,遭受言语暴力的比例高达100%,89%都遭受过身体暴力(&a href=&///?target=http%3A//www.ncbi.nlm.nih.gov/pubmed/Fdopt%3DAbstra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u&美国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场所保护已经是做得比较充足的了,仍然没法完全避免&/u&。2015年,美国波士顿的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一个心外科医生被枪击杀害,因为一年多前接受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去世,患者儿子坚持认为与医生开的胺碘酮有关,在诊室枪击医生后自杀。&br&&br&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提出对医疗行业采取倾向性法律保护,也就是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对于在医疗场所、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袭击建立特别的执法程序,采用更重的处罚。虽然有很多国家这么干了,但加强司法执法也只能提供法律威慑力,尽可能保护医务工作者,而在极端情况下仍无法保证其绝对安全——毕竟很多杀医者也同时自杀了。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在立法层面有所动作,但是在实际执行方面也没有看到成效,甚至发生了最近东莞儿科医生事件(&a href=&///?target=http%3A///ttarticle/p/show%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怀孕儿科医生被打,反被当成打架嫌疑人监禁&i class=&icon-external&&&/i&&/a&)。&b&这次陈主任被杀害的事件让我们震惊、愤怒、悲哀,然而真正让人心寒的,还是东莞常平的这一事件&/b&。&br&&br&反观陈主任遇袭事件,这以事件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拍到我们脸上,那就是无论政府、社会提供多少保护,医疗行业仍然是遭受暴力袭击的高危行业。这永远都不会改变。在司法、执法更严格的地方情况会有所改善,但仍改变不了这一事实——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br&&br&这样的环境下,从事这一行到底值不值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少人已经因为这一理由而辞职了,但最少我是觉得这一行还是值得做的。&br&说个事吧,最近在我们科室的一个宣传微电影的页面有这么一条留言。&br&&img src=&/141f82a1be5ee8d48ccd5_b.png& data-rawwidth=&1064&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4& data-original=&/141f82a1be5ee8d48ccd5_r.png&&我也要谢谢你。谢谢你相信我的判断,还有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br&只不过,如果国内对医务人员的保护还不尽快改善,恐怕跟我相同想法的人会越来越少。&br&&br&另外,我能明白这一次袭医事件对于各位同行的冲击,也正是由于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应用,大家都能快速掌握到最近的事件进展,包括陈主任的抢救情况。然而,各种信息真假混杂,包括&u&提前发布陈主任去世的消息、发布虚假的受伤图片&/u&等等。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是为了赶热点、赚流量,以及他们的动机如何,如果其中包含了对于受害者的消费,那实在太令人不齿了。&br&&br&愿陈主任安息。&br&&br&&br&==============================================&br&&br&&br&文章只要标明出处,可随意转载。
这是对我们冲击最大的一次。 身份: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 为什么这一次整个医疗圈炸锅?为何消息传得比哪一次都快、而且假消息层出不穷?凶残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医务人员见得太多。这次事件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明确而残酷地告知中国医务人员这一事…
今天小医生给大家讲一个类似“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故事。&br&&br&普外夜班急诊,70多岁老大爷,严重腹胀腹痛3天伴发热2天,本来是到内科急诊看发烧的,内科看过后转给我。&br&&br&问病史,得知7天未排便,2天未排气(就是放屁啦,很重要的体征哦),家属诉&b&近期饮食无异常&/b&&br&&br&查体,体温39度,腹部膨隆,可见肠型(专业术语,可以略过),脐周压痛&br&&br&腹部听诊,肠鸣音(肠道里的气体和水随着肠蠕动流动的声音)减弱&br&&br&结合各种检查,高度怀疑完全性肠梗阻。&br&&br&二线老师建议剖腹探查(1.高龄病人应该积极治疗,否则后面病情越严重各种风险越高;2.及时解除粘连、梗阻,避免肠坏死;3.有可能是肚子里长肿瘤导致的梗阻;4.其他原因,不想列举了……),&br&&br&然后就是一台医院常见的质疑大戏——&br&“人能说能动的,就是发个烧,怎么就非得开刀呢?”&br&“他&b&平时就消化不好,三五天才大便一次&/b&,偶尔也有胀肚的时候,自己喝点蜂蜜、用个开塞露就好了,怎么就非得开刀呢?”&br&“肚子上开了口子,元气就泄了!怎么就非得开刀呢?”&br&“你就用最好的药!多少钱我们都出!怎么就非得开刀呢?”&br&……&br&“都这么大岁数了,&b&你能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吗?!你能保证不手术就绝对好不了吗&/b&?!怎么就非得开刀呢?”&br&&br&那天二线老师一直坚持不懈向家属建议开刀探查,对各种质疑应对自如,回答有理有据,讲解耐心细致,显示出一个经常直面各种家属的优秀二线的优良素质——把他击溃的是最后那句话——&b&我们确实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为没有人能做到万无一失&/b&……于是……我们投降了……&br&&img src=&/5f4ab5aa58e99d8e7cb55f3188bcf876_b.jpg& data-rawwidth=&199&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9&&&br&还好,二线老师力争之下,没有让家属把老人家领回家“休息”,而是住在急诊室留观。在签了拒绝手术等各种同意书之后,我们只有给老人家用上最高等级抗生素、全静脉营养、24小时心电监护、每天两次重点交班、下小肠减压管、温水灌肠……&br&&br&这里插一句普外神器小肠减压管。我们常见的短短几十公分的胃管跟这宝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货可以从鼻孔经过食管穿过幽门十二指肠一直抵达小肠,大家感受下&img src=&/cbd72deabcd8bd0d1330_b.png& data-rawwidth=&284&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4&&(图片来自老师的PPT,谢绝转载)&br&很多肠梗阻病人托了它的福避免了开刀的命运,因为这宝贝长达&b&3米&/b&,可以深入小肠把堵塞在肠道的东西吸出来,甚至直接疏通梗阻的肠道。可是,可是可是,人类可是拥有长达&b&7米&/b&的复杂的消化道啊!管子再长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啊!&br&&img src=&/345bb1d2fd4fc5af1bcb8f9_b.jpg& data-rawwidth=&277&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7&&(图片来自网络,侵删)&br&果然不出所料。急诊留观室拖了几天,老爷子肚子越来越胀,体温越来越高,思维越来越糊涂,脉搏细速,肢端发凉……家属终于同意手术了&br&&br&手术倒是很顺利,三线老师熟练开腹,一打开腹腔就看到大段梗阻的肠管已经严重肿胀坏死,变成紫黑色,肚子里本来清亮的积液变得浑浊,正常的肠子是会不停缓慢蠕动的,就像蚯蚓一样,这位老大爷的肠子因为坏死肠管的炎症刺激,变得萎靡不振,极少蠕动。&br&&br&最后,在我们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下(这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改天补充),老大爷被切掉了50cm长的小肠,因为有炎症,不能一期缝合,在肚子上造瘘、接粪袋,转ICU密切监护一周,钱没少花,罪没少受,还好总算活过来了。&br&&br&转回普通病房的那天,家属都过来探望。看到老爷子有气无力、身上插满管子、肚子接着粪袋,女儿之一泪如雨下:“咱爸以前是多精神一人呀!他得病前两天我去看他,还&b&一口气吃了俩大柿子呢&/b&呜呜呜……”——等等!什么?——&b&大柿子???&/b&&img src=&/e03ef7fc9f0d3eb2a3331c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图片来自网络,侵删)&br&不是告诉我“&b&近期饮食正常”&/b&吗?你们居然让肠胃不好、经常便秘的老人一次吃两个大柿子!&b&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胶啊!!!很容易在胃肠形成难消化的胶状物质&/b&&b&导致结石和梗阻啊——!!!&/b&&br&&br&所以,这个故事算是“两个柿子引发的手术”。&br&&br&再次提醒一下:便秘不是小毛病。老年人肠蠕动减慢,容易形成梗阻,忌暴饮暴食,尽量&b&少吃柿子、山楂、黑枣等高鞣酸食品(俗称“把干”)&/b&,提倡适当运动,经常便秘的可以适当用些软化大便的药物。&br&——————————————————————————&br&话说这问题怎么没人邀请我呢?看问题描述,貌似来自我前些天写的一个回答呀&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159168& class=&internal&&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 - 杨嘉煜的回答&/a&&br&&br&看到评论区有朋友说原本不知道柿子、山楂可能造成的危险。能让大家多了解点医学知识,那么我分享这个故事就算是有意义了。医疗本就是为大众服务的,绝不应该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再分享几个我写过的医疗段子,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侧面了解一下医生的日常工作生活,谢谢关注。&br&&br&知乎专栏:&a href=&/c_&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 医乃仁术&br&新浪微博:&a href=&///?target=http%3A////fans%3Ftopnav%3D1%26wvr%3D6%26mod%3Dmessage%26need_filter%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 知乎杨嘉煜&br&微信公众号:杨嘉煜&p&&a href=&///?target=http%3A///r/tDnC2tbENItLrZK592y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tDnC2tb&/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ItLrZK592y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806592#comment-& class=&internal&&在你的专业里,有哪些情况外行人听起来情况很严重,而实际上却没什么大不了?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是什么行为让你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你有哪些大开眼界的经历?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在你的专业领域,你觉得最悲哀最无奈的事是什么?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165632#comment-& class=&internal&&作为医生,在火车上听见广播里说有一名旅客需要诊治,你会怎么做?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317760& class=&internal&&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小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最后难以挽救的病例?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都遇到过哪些披着高大上外衣的骗局?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看到哪个作者的名字就觉着这是作品质量的保障?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你遇过哪些概率极小的事?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医后你觉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险的儿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医生遇到过哪些「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急诊室里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怪事?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在身体看起来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有什么可能性在一个小时内突然死亡?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400320#comment-&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史学奇才林嘉文同学的离世?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去医院看病为什么大夫只看片子不看影像报告?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腰间盘突出片子显示很严重!可是自己的症状不是很厉害,还需要治疗吗?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普通人跟职业运动员到底有多大差距?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农药「百草枯」到底是一种什么原理,不是应该只是除草吗?为什么喝一口就救不过来?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你最尴尬的一次经历是怎样的?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卡在喉咙深处的鱼刺过了一夜自己跑出来了,会是蛔虫干的好事吗? - 杨嘉煜的回答&/a&
今天小医生给大家讲一个类似“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故事。 普外夜班急诊,70多岁老大爷,严重腹胀腹痛3天伴发热2天,本来是到内科急诊看发烧的,内科看过后转给我。 问病史,得知7天未排便,2天未排气(就是放屁啦,很重要的体征哦),家属诉近期饮食无异常…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工作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要去询问产妇家属这种残酷的问题,只是在电视电影上看到过,而且应该反映的是三四十年前或者更早时候的情况。那个时候和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剖宫产手术少,且麻醉技术、手术技术、抗生素等等都还不够成熟。&br&在过去,孕产妇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荡一圈”,这些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这个死亡率高是多原因的,比方说孕期保健做的不够,产科合并症不能早期发现,发生妊高症、子痫发作、胎盘早剥等等,或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比如心脏疾病、肝肾疾病等等,从而危及产妇生命。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生难产,处理不及时会出现滞产,引起子宫破裂,或者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都是要命的并发症。另外,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就是在现在也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更不要说在医疗技术落后的过去了。而只要孩子还没有生出来,所有危及母亲生命的情况,肯定也是危及胎儿生命的。新生儿还有另外的风险,比方说早产、感染、胎儿宫内缺氧等等,也都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所以,围产儿的死亡率本身就是比孕产妇的要高。&br&而现在,剖宫产技术可以说救了很多人的命。难产生不出来,那就做手术剖宫产,虽然有手术风险,但以现在的技术,总比难产引起子宫破裂或者大出血的风险要小。而且剖宫产既救了大人也救了孩子,不存在大人和孩子二者选其一的问题。&br&对一个产科医生来说,之所以压力大,是因为你的处理会关系到两条生命。遇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肯定是大人,因为只要孩子没生出来,大人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到孩子,这没什么好选择的。有时候大人没问题,但是胎儿有宫内缺氧的表现,不尽早生出来可能会有风险,那么也会建议剖宫产,虽然对大人的损伤大一点,但是对孩子更有利,这种情况下也不用去让家属做出选择,这是产科处理的医疗原则,医生应该根据医疗原则做出建议,而不是让家属去选择大人还是孩子。还有些情况,孕妇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果继续妊娠,可能会危及母亲的生命,那么按照医疗原则,医生也应该做出终止妊娠的建议,这也是建议,而不是让家属去选择。当然了,对于医生的建议,产妇和家属有决定权,他们有接受医生建议和拒绝医生建议的权利。还有些情况,医疗的处理有几种方案,各种方案可能大人和孩子的获利大小不同,比方说A方案大人的相对风险小一些,B方案孩子的相对风险小一些,这种情况可能要孕妇和家属做出选择了。但是要说明的是,这也不是所谓的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些方案,不管选择哪种,都不至于让风险大的一方送命,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这个方案应该直接被否定。&br&平时工作中,在和产妇家属沟通的时候,有时就会有做丈夫的在最后会加一句,如果保一个的话,就保大人。这时候我会赶紧给他纠正,我们要尽量大人孩子都保。让家属在自己的至亲里做出选择,实在是太残酷的事情了。所以我觉得,问题里的事情可能更多的是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里拿出来煽情用的吧。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工作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要去询问产妇家属这种残酷的问题,只是在电视电影上看到过,而且应该反映的是三四十年前或者更早时候的情况。那个时候和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剖宫产手术少,且麻醉技术、手术…
【特么的我已经修改无数次回答了,每次都不满意是什么鬼……】&br&&br&&b&首先声明我不是医学方向的专业人士,和楼下的豆友一样,我在豆瓣全程围观了题主的祈福贴、别的豆友的反转贴和微博的后续,作为一个看不下去的正义的【划掉】路人站了出来。&/b&&br&&br&&b&题主你家不就是那个山西日报的医闹吗~&/b&在豆瓣八组发帖祈福时语·焉·不·详·不说为什么医院不肯收治你母亲,骗了一堆同情和祝福语之后有豆瓣儿问是不是928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医闹事件,题主就开始删除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了。贴上题主在豆瓣八组的祈福贴 &a href=&///?target=http%3A///group/top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谢谢大家…&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祈福贴也是各种含糊其辞,楼主把有关自己和“群体性事件”的原贴都更改了基本没剩下什么了,不过“只看楼主”还可以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大家可以去下面的反转贴看扒皮。&br&&a href=&///?target=http%3A////CCWPbA0zW%3Ftype%3Dcomm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9月28日上午,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室没有床... 来自白衣山猫&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微博名叫【白衣山猫】的医生对此事的搬运,大家可以看一下。&br&&br&因为当时题主母亲已经发病,而且山西省人民医院床位已满并告知题主家去别的医院不要来省人民医院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题主一家还是来到了省人民医院,到了医院后医院没床位就连平板推车也在作为临时病床使用,于是没有收治病患。&br&&br&&b&下面是答主的个人理解!&/b&&br&&b&下面是答主的个人理解!&/b&&br&&b&下面是答主的个人理解!&/b&&br&&b&题主母亲宋女士就职于山西日报社,同事是记者于是发报道大肆诋毁医院【不收治病人】,并抓住医生说的那句【床位已满】大作文章扭曲事实!报道中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是急诊,我不管你有没有床位,我来了你就得收治我,你们医生的医德呢?搞的医院里外不是人,迫于压力不得不低头不得不收治你母亲,但是题主母亲突发大面积脑梗,楼下也有知乎网友解释了这种身体情况是不适宜手术的,题主你特么的还有脸说医院明里暗里赶你们出院?&a href=&///?target=http%3A///group/topic/Fstart%3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是反转】隔壁母亲绝症的楼主是山西省人民医院...&i class=&icon-external&&&/i&&/a&来来来 大家来看一下反转扒皮贴&/b&&br&&br&&br&&b&现在题主还跑到知乎倒打一耙,恶心不恶心&/b&&br&&br&&br&&br&&br&&br&&b&11.04更新 之前的回答被人举报为不友善了 呵呵哒&/b&&br&&img src=&/296d0f3cea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296d0f3cea_r.png&&
【特么的我已经修改无数次回答了,每次都不满意是什么鬼……】 首先声明我不是医学方向的专业人士,和楼下的豆友一样,我在豆瓣全程围观了题主的祈福贴、别的豆友的反转贴和微博的后续,作为一个看不下去的正义的【划掉】路人站了出来。 题主你家不就是那个…
作为一名搬运工,答主很是惶恐。感谢有创意的网友,图侵删。&br&===================================================================&br&&img src=&/fb8945eda1262fd6fada7eec227aac7f_b.jpg& data-rawheight=&158& data-rawwidth=&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fb8945eda1262fd6fada7eec227aac7f_r.jpg&&&br&&img src=&/3fa0cbda3cf575b7eb25_b.jpg& data-rawheight=&134& data-rawwidth=&1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0&&&br&&img src=&/7cf8fdcb74daa_b.jpg& data-rawheight=&677& data-rawwidth=&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7cf8fdcb74daa_r.jpg&&&br&搬运一段百度百科:&br&普外科(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
作为一名搬运工,答主很是惶恐。感谢有创意的网友,图侵删。 =================================================================== 搬运一段百度百科: 普外科(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
&p&更新&/p&&p&《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事,其蓝本就是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所以剧中涉及到的法医学内容基本都是来自于《洗冤集录》。&/p&&p&&b&原来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是把《洗冤集录》整本书进行了很详细的解读,对于这个题目不太符合,过于详细了。今天修改了一下,主要针对《大宋提刑官》(第一部)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解读。&/b&&/p&详细的完全版可以见这个回答:&br&&b&文字量非常多。。。。。。&/b&&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宋慈的洗冤录有多少令人惊叹的地方? - 死者代言人的回答&/a&&br&&br&&br&&br&&p&十几年前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将世界公认的法医学鼻祖—宋慈介绍给了全国人民,很多的小伙伴都表示正是受到了这部电视剧的“熏陶”,从而选择了法医专业,那么《大宋提刑官》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检验方法是否有道理呢?&/p&&br&&p&《大宋提刑官》中涉及尸体检验部分的内容都是来自宋慈在&b&700&/b&&b&多年前&/b&编撰的《洗冤集录》一书。&/p&&p&宋慈(),字惠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建阳县童游里。他拜同乡前辈吴稚为师,吴稚是朱熹的高徒,宋慈也可以算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了。宋慈的仕途不是很顺利,32岁才中进士,但因为父亲病逝,在家守孝未去上任。41岁开始历任主簿、县令、通判等职。54岁时擢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使,简称提刑。&/p&&p&在20 余年为官生涯中,宋慈大部分时间在与刑狱打交道,&b&“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b&他认为刑狱之事没有比死刑案件更重要的了,死刑案件中没有比查清初始案情更重要的,要查清初始案情没有比做好检验更重要的。检验是整个案件“死生出入之权舆,直枉屈伸之机括”,因而对于狱案总是慎之又慎,“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多年小心谨慎的实践,得出&b&“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b&宋慈博采当时所传有关刑狱的书籍如《内恕录》、《折狱龟鉴》、《疑狱集》等,加入自己多年的的实践经验,于淳祐七年(1247年)总结为一本《洗冤集录》。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出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同年在广州去世,享年64岁。宋理宗赵昀誉他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赐“朝议大夫”,御书墓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p&&br&&p&《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的第一本法医学专著。全书5卷53目,7万余字。书中不只有大量验尸、验伤的内容,还有相当篇幅的现场勘查规范。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医学”领域已经是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了。比欧洲同类著作的出现早了300多年,近代法医学先驱林几教授对其评价为“不愧为有一光荣只著述,而当时之欧洲之法医学,尚正在黑暗时代。”&/p&&br&&p&这本《洗冤集录》中相当多的认识和方法,在今天看来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很多知识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p&&p&&b&如:&/b&&/p&&p&&b&辨认刀伤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是自杀还是他杀;&/b&&/p&&p&&b&对溺死尸体,辨认是生前入水,还是杀死后入水;&/b&&/p&&p&&b&对烧死尸体,辨认是被火烧死的,还是死后焚尸;&/b&&/p&&p&&b&这些都是从死者受伤时,其肌肉、血液、各种组织是否还有生理功能来判断的,这与现代法医学上辨认生前伤还是死后伤所依据的&/b&&b&“生活反应”原理是完全符合的。&/b&&/p&&p&&b&以看“血荫”来辨别骨质的生前、死后伤方面,也总结了许多方法,用明油雨伞罩骨,迎着阳光隔伞验看骨伤,这与现在使用紫外线照射检验细小伤痕的做法都是利用了光学原理。&/b&&/p&&br&&p&书中后半部分还搜集了大量不同死亡方式的检验要点,比如:被刑仗打死、针灸死、塌压死、外物压塞口鼻死、牛马踩踏死、雷震死、虎咬死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能遇到的所有死法了。&/p&&p&在最后还收录了一些古时候自缢、溺水、中毒、中暑、杀伤、冻死的急救方法,尽管一些方法现在看起来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仍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如在救治缢死之人所使的用的人工呼吸法,现在仍然是临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方法。&/p&&br&&p&此外,宋慈身为提刑官,仍然深入接触当时低贱的仵作工作,钻研这些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工作,认真观察,仔细总结,使用了大量篇幅强调司法检验官员必须及时准确、认真负责,严肃谨慎,亲临现场,亲自检视,严格遵守检验制度,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绝不可敷衍塞责,这些也是今天的法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工作原则。&/p&&br&&p&不可否认的是,受到当时条件和思想认识的局限,确实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尸体解剖,对很多人体深处结构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再加上经常把一些特殊情况当作一般规律来看待。&/p&&p&但是&b&瑕不掩瑜,作为一部700多年前的法医学专著,其正确而科学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有缪误的小瑕疵。&/b&&/p&&p&看完整部《洗冤集录》,每个人应该都会不由自主的感慨,确确实实的细致入微,包罗万象!真的真的是古今奇书!&/p&&p&&br&
下面就以《大宋提刑官Ⅰ》中出现的情景,结合《洗冤集录》来具体分析一下其断案情节中的科学性和局限性。&/p&&p&&b&一、梅城谜案&/b&&/p&&p&宋慈中举前夜,梦中进行验尸:尸体表面没有伤痕,发现在头发内有蛆虫,最后判断是火烧铁钉,钉入头顶死亡,所以没有流血,但有血腥味吸引苍蝇。这一部分在《洗冤集录》中有所记载:&/p&&blockquote&“九窍内未有蛆虫,却于太阳穴、发际内、两胁、腹内先有蛆出,必此处有损。”、“仔细看脑后、顶心、头发内,恐有火烧钉子钉入骨内。其血不出,亦不见痕损。”&/blockquote&&p&这个以蛆虫聚集来判断是否有损伤存在的思路是正确的,现在仍然在使用。而后者使用铁钉来杀人的手法,经仔细检验是肯定不能放过这样的损伤的。&/p&&br&&p&宋慈好友孟知县上任梅城途中被人烧死,宋慈在抱着一个骷髅思考问题的时候,画外音传来:&/p&&blockquote&“凡生前被火烧死者,其尸口、鼻内有烟灰,两手脚皆拳缩。缘其人未死前,被火逼奔争,口开气脉往来,故呼吸烟灰入口鼻内。若死后烧者,其人虽手、足拳缩,口内即无烟灰。”&/blockquote&&p&&b&呼吸道内是否存在烟灰确实是判断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的重要依据。&/b&&/p&&p&关于这一点,远在更早的1700多年前,五代时期《疑狱集》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而且还是用猪做过现场实验。&/p&&p&但是,&b&只用口、鼻内的烟灰判断不是非常准确&/b&,如果烧的严重,仅凭口鼻之中的烟灰并不能说明问题。死亡之后搬动尸体或者人为作假完全可以进入口鼻,电视剧中以烟灰干燥来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往往是在更深一点的气管或者食管之中发现。同样,《洗冤集录》中实际只有烟灰的描述,没有干湿的记载。&/p&&p&现在需要通过解剖看到更深处的支气管等处是否有烟灰,以及取血液检测碳氧血红蛋白来加强判断。&br&&/p&&br&&p&&b&关于手脚拳缩的描述就是现在所称的“拳斗姿势”,是肌肉受到火烧之后收缩导致的,因为屈肌比伸肌更有力量,所以会导致手臂收缩起来。&/b&&/p&&br&&p&在火灾现场,宋慈使用米醋和酒浇在地上显出血液来判断孟知县是先被人在这里杀害后焚尸,所使用的方法在《洗冤集录》中记载为:&/p&&blockquote&“又若被刃杀死却作火烧死者,勒仵作拾起白骨,扇去地下灰尘,于尸首下净地上用酽米醋、酒泼。若是杀死,即有血入地,鲜红色。”。&br&&/blockquote&这种方法的原理现在并不明确,有猜测是醋和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反应,之后又用酒精作为溶剂将其浸出。但是由于当时的醋和酒与现在的酒醋在成分上的区别并不清楚,比较难说到底为什么。&br&况且使用这种方法,就算显现出血液,其实还是存在着逻辑问题:不能区分人血和动物血,会有造假的可能;若是被勒死或者中毒,那也没有出血的话,如何界定?若是已经腐败,形成的腐败液体中也含有较多的血液成分,那是否仍然会被误认为血液显现出来?&br&所以&b&宋慈强调了“又若被刃杀死,却作火烧死者”之后才有检验血的这种操作。&/b&&br&&p&现在对于现场怀疑有血液的地方,取少量泥土或者可疑痕迹,使用试纸条或鲁米诺试剂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检验出是否有人类血液,便捷、准确又灵敏度高,即使肉眼不可见的血液仍可检出。妄图通过冲洗等办法是逃不过现在的检验的!&/p&&br&&p&这一案的最后,宋慈使用了“在地面火烧使浸入地下的油脂显现”的方法来确证孟知县是被杀后焚尸的。&/p&&p&&b&尸体比较油腻确实是火场中尸体的特点&/b&,也就是脂肪融化后渗出的结果,&b&但是这与是烧死还是死后的焚尸没有关系,只要有脂肪就行,生或死并不能改变脂肪的存在。&/b&&br&至于重新火烤,让凝固的脂肪融化,然后沾上草灰,这种方式在《洗冤集录》中其实并没有,我没有找到其他更明确的来源。&br&&br&&/p&&p&&b&二、太平县冤案&/b&&/p&&p&吴淼水在检验尸体现场因为嫌尸体已经开始腐败,未经仔细检验就只写了“皮破出血,利器所伤”,被宋慈大骂了一顿,其实在书中有关于这个的强调:&/p&&blockquote&“凡检验文字,不得作‘皮破血出’,大凡皮破即血出”。&/blockquote&&p&后面宋慈又说“检验伤口,不测量长短、深浅、颜色以及所伤部位,何以证明就是利器所伤呢?又怎么能作为呈堂的供证呢?”&/p&&p&现在在尸检中对所有伤痕都要进行拍照、测量和记录,之后还要判断各种伤痕的来源,是否与死亡有关,漏过任何伤痕在未来庭审上都是巨大的漏洞。&/p&&br&&p&判断死者是落水溺死还是死后被抛尸入水,电视剧中用热水从骷髅顶浇下,在下面的小纱网上有泥沙,以此判断为生前溺水身亡。对应的书中内容为:&/p&&blockquote&“昔有深池中溺死人……皮肉尽无,惟髑髅骨尚在。……先点检,见得其他并无痕迹,乃取髑髅净洗,将净热汤瓶细细斟汤灌,从脑门穴入,看有无细泥沙屑自鼻孔窍中出,以此定是与不是生前溺水身死。盖生前落水,则因鼻息取气,吸入沙土;死后则无”。&/blockquote&&p&这种思考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表述的有些绝对了。&/p&&p&生前溺死,泥沙确实可能因为呼吸作用进入咽鼓管或者鼻窦中,但是如果水中泥沙本来就少,甚至没有泥沙,那这种方法就检验不出来了。此外,泥沙也可能因为水流的带动而进入鼻腔内。腐败到只剩下头颅,泥沙也可以再从各种缝隙进入颅腔内。所以这个案例现在看来依据不算是非常充分的。&/p&&p&现在检验生前溺死最有力的证明是检验内脏器官、骨骼中是否含有相应水中的硅藻,如果是死后抛尸,即使较长时间的浸泡也不会有硅藻进入的。&/p&&br&&p&&b&三、李府连环案&/b&&/p&&p&和员外勒死了协助他杀人的男优,然后伪装成他上吊自杀的样子,被宋慈使用三个疑点识破:&/p&&blockquote&&b&1&/b&&b&、&/b&“两脚悬虚,所踏物须倍高。”&/blockquote&&p&而男优脚下的椅子,比他吊起来之后还要矮很多。&/p&&blockquote&&b&2&/b&&b&、&/b&“喉下痕紫赤色或黑淤色,直至左右耳后发际,横长九寸以上至一尺以来。”&/blockquote&&p&而男优脖子上的痕迹交于颈后,同时长一尺半。&/p&&blockquote&&b&3&/b&&b&、&/b&“真自缢者,用绳索、帛之类系缚处,交至左右耳后,深紫色。……若被人打勒杀假作自缢,……喉下血脉不行,痕迹浅淡。”&/blockquote&&p&男优脖子上有两条痕迹,一条深色的,一条白的,深色的是被人勒死然后吊上去形成了白色的痕迹。&/p&&p&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思考和推断的方向也都是正确的,只是在具体数值上有些过于绝对,实际这也是全书一个普遍现象,一些数据和特征都说的比较绝对化,然而医学是没有绝对的事情的。&/p&&p&这个案件中宋慈还使用了“滴骨认亲”的方式来判断血缘关系:&/p&&blockquote&“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生亲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blockquote&&p&&b&实际这种“滴骨验亲”方法和“滴血验亲”一样都是缺乏科学道理的&/b&,古人认为有血缘关系的人血液可以融合,血液也可以渗透进骨头中。假若骨头因为埋葬时间太长,已经开始风化的话,上面自然会出现很多小缝隙,此时无论是谁的血液都是可以渗透进去的。&/p&&p&滴血验亲则是古人在发现血型系统之前,认为子女血液来自于双亲,亲生子女的血液一定是与父母相同,是可以融合的,而不是亲生则血液不同,不会融合。&/p&&p&在发现血型系统并阐明其遗传规律之后,现在我们不同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可能几乎没有变化或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不过这两种看起来都是血液可以混合在一起,并不会出现像水和油一样截然分开的现象,想来古人可能将红细胞的凝集后与血清的分离认为是不相融合的表现吧。&/p&&p&使用血型来进行亲子鉴定的误差比较大,例如父母双方为A型和B型,在不确定他们的血型基因情况下,理论上他们的子女出现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血型中任何一种都是可能的。而且拥有某一血型的人有很多,相同血型的人除非进行基因检测,否则单单从血型来看是无法区分两个有相同血型的人哪一个才是亲生的子女。&/p&&br&&p&&b&四、城南井尸案&/b&&/p&&p&在这一案件中描述了使用砒霜杀人之后的尸体表现:&/p&&blockquote&“砒霜……遍身发小疱,作青黑色,眼睛耸出,舌上生小刺疱绽出,口唇破裂,两耳胀大,腹肚膨胀,粪门胀绽,十指甲青黑。”&/blockquote&&p&如果按照剧中“口服砒霜急性死亡”的话,应当出现的主要是消化道反应,腹痛、恶心、呕吐等等,皮肤损伤一般见于由皮肤直接接触砒霜或者慢性中毒的时候。&/p&&p&砒霜可以破坏细胞内的呼吸酶,导致细胞死亡,引起呼吸衰竭,所以尸体确实可能会出现“十指甲青黑”这样的窒息表现。&/p&&p&此外,剧中多次提到使&b&用银针检验毒物&/b&,这也是很多电视剧中常见的场景,实际上大多检验的就是砒霜,古时因为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会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硫和硫化物与银接触,可以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而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进步了,硫和硫化物的含量很低,已经不会引起银的明显改变了。&/p&&p&&b&所以,古时候实际检验出来的是硫而并不是砒霜这个物质&/b&。由于尸体腐败也会产生硫化氢,这也是尸臭的重要组成成分,用银针去试探尸体内是否有毒,银针可能也会因为接触到腐败产生的硫化氢而变黑,并不一定就有砒霜的存在。&/p&&br&&p&&b&五、毛竹坞无头案&/b&&/p&&p&在这个案件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地痞无赖污蔑自己被两个商人打伤。宋慈验看伤痕后说:“这是用榉树的树叶罨制成的伤,可以乱真但经不起检验。因活人血脉流通,如果被利器或拳脚所伤,皮下淤血那是要隆起肿块,而你皮质嫩滑、白而又细。”这一小段在《洗冤集录》中也是以一个小案例的形式出现的:&/p&&blockquote&“南方之民,每有小小争竞,便自尽其命而谋赖人者多矣。先以榉树皮罨成痕损,死后如他物所伤。何以验之?”&/blockquote&&p&也给出了辨认方法:&/p&&blockquote&“看其痕,里面须深黑色,四边青赤,散成一痕而无虚肿者,即是生前以榉树皮罨成也。盖人生即血脉流行,与榉相扶而成痕。若以手按着痕损处,虚肿,即非榉皮所罨也。若死后以榉皮罨者,即苦无散远青赤色,只微有黑色。而按之不紧硬者,其痕乃死后罨之也。盖人死后血脉不行,致榉不能施其效。”&/blockquote&&p&根据受到外力打击导致损伤之后会产生皮下出血,相应损伤部位的的皮肤会肿胀变硬,而使用榉树树叶伪造的伤则没有这种表现。&/p&&br&&p&判断活体损伤属于法医临床学范畴,因为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直接与是否构成犯罪和经济赔偿相关,所以往往受害人希望鉴定的等级越高越好,而伤人者自然希望越轻越好。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会有人假装受伤,自残来增加严重程度,这样形成的损伤在法医专业上称之为造作伤。识别造作伤是法医临床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p&&br&&p&电视剧中&b&通过苍蝇嗜血来识别作案凶器的方法确认了杀人凶手&/b&,这个方法在《洗冤集录》中记载为一个小案例:&/p&&blockquote&“有检验被杀尸在路傍,始疑盗者杀之。及点检,沿身衣物俱在,遍身镰刀斫伤十余处。检官曰:“盗只欲人死取财,今物在伤多,非冤仇而何?”遂屏左右,呼其妻问曰:“汝夫自来与甚人有冤仇最深?”应曰:“夫自来与人无冤仇,只近日有某甲来做债不得,曾有克期之言,然非冤仇深者。”检官默识其居,遂多差人分头告示侧近居民:“各家所有镰刀尽底将来,只今呈验,如有隐藏,必是杀人贼,当行根勘!”俄而,居民赍到镰刀七八十张,令布列地上。时方盛暑,内镰刀一张,蝇子飞集。检官指此镰刀问为谁者?忽有一人承当,乃是做债克期之人。就擒讯问,犹不伏。检官指刀令自看:“众人镰刀无蝇子,今汝杀人血腥气犹在,蝇子集聚,岂可隐耶?”左右环视者失声叹服,而杀人者叩首服罪。”&/blockquote&&p&这样利用苍蝇嗜血,聚集在有血的镰刀上从而识别出作案凶器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证据的角度来讲却并不严谨,倘若是动物血液也会有苍蝇聚集,假如有两把以上的镰刀都有苍蝇又该做何解释?现代法医可以通过灵敏的试剂来快速判断是否为人血,如果是,则后续的物证鉴定可以确认刀上血液是否为被害人的,这样形成的证据就具有非常高的证明力了。&/p&&br&&p&&b&六、李玉儿失踪案&/b&&/p&&p&该案中宋慈提到了“蒸骨法”和“涂墨法”来检验骨骼上是否有伤:&/p&&blockquote&“检骨须是晴明。先以水净洗骨,用麻穿定形骸次第,以簟子盛定。却锄开地窖一穴,长五尺、阔三尺、深二尺,多以柴炭烧煅,以地红为度。除去火,却以好酒二升、酸醋五升泼地窖内,乘热气扛骨入穴内,以藁荐遮定,蒸骨一两时,候地冷取去荐,扛出骨殖,向平明处,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路微荫,骨断处其接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br&“一法:浓磨好墨涂骨上,候干,即洗去墨。若有损处则墨必浸入,不损则墨不浸。”&/blockquote&&p&这种对骨头进行熏蒸,然后使用油伞检验骨伤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是&b&利用了红油纸伞可以过滤一部分波长的光,而只让特定波长的光进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现一些细小难以发现的伤痕&/b&,这与现在使用紫外线来查找细小伤痕的做法一样都是&b&利用了光学原理&/b&。但是依靠这种方法得出确定性的结论却并不是很可靠,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死亡的时间,死亡的方式等等。&/p&&br&&p&用是否出现“血荫”来判断生前还是死后伤是有道理的,这在全书还有多处提到。&/p&&p&&b&出血是一种生活反应,活着的机体才会在受到损伤之后产生出血,并且血液进入组织内。&/b&死亡后切断血管形成的伤口虽然也会有血液流出,但往往只在表面,不会进入组织内。不过如果在受伤后极短的时间内就死亡的话,这种出血表现也并不会很明显了。&/p&&br&&p&至于后面使用“涂墨法”进行检验则与前面滴骨验亲的风险一样,假如骨头因为埋葬时间较长,已经发生风化出现小孔,则墨水也可进入,只能说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是欠缺严谨性的。&/p&&p&而且这样熏蒸全部骨头,会对骨质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这在现在法医检验中是不允许的,即使要进行破坏性的检查,也应只取小部分样品,其余检材可以进行其他检验或妥善保存以备可以复查。&/p&&br&&p&&b&七、京郊疑尸案&/b&&br&
电视剧中,宋慈的老对手刁光斗在研读了《洗冤集录》后,根据其中关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内容,精心伪装了一具尸体,虽有破绽,但仍然对宋慈判断死亡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以致出现了误判,冤枉了他人。&/p&&p&关于死亡时间的问题,在《洗冤集录》中称之为“四时变动”,变动指的就是尸体死亡之后的腐败变化,书中详细的记录了在四季温度不同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尸体会有什么变化。&/p&&blockquote&“春三月、尸经两三日,口、鼻、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微青。”&/blockquote&&p&“肉色微青”是对尸绿的记载,尸绿是因为尸体腐败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产生了绿色物质,因为肠道内有大量细菌,腐败很快,所以尸绿往往从腹部最先出现。&/p&&blockquote&“夏三月,……经三日,口、鼻内汁流蛆出,遍身胖胀,口唇翻,皮肤脱烂,疱胗起”。&/blockquote&&p&这里的“遍身胖胀,口唇翻”是对尸体严重腐败后现象的形象描述,因为腐败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积聚在腹腔、皮下组织内,导致尸体像气球一样涨起来,可以比原本膨胀非常多,所以形象的称之为“巨人观”。&/p&&br&&br&&br&&p&&b&《大宋提刑官Ⅰ》全片所涉及到与法医鉴定相关的主要相关内容就是这些,而这与整本《洗冤集录》相比,十之一二都尚未达到。这里再简单列举几个,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先人的智慧。&/b&&/p&&blockquote& “尸首日久坏烂,头吊在上,尸侧在地,肉溃见骨,……齿赤色,及十指尖骨赤色者是。”&/blockquote&&p&这是对“&b&玫瑰齿&/b&”这种现象的描述,现在认为这是窒息过程中形成的,对判断窒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并不是窒息的必然特征。&/p&&br&&blockquote&“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两手拳握,腹肚胀,拍作响。……头与发际、手脚爪缝,或脚着鞋则鞋内各有沙泥,口、鼻内有水沫及有些小淡色血污,或有搕擦损处,此是生前溺水之验也。盖其人未死,必须争命,气脉往来搐水入肠,故两手自然拳曲,脚罅缝各有沙泥,口、鼻有水沫流出,腹内有水胀也。”&/blockquote&&p&这是判断&b&生前入水&/b&的一些表现,说的非常有道理。其中,“男仆卧、女仰卧”这个经过长久的观察,确实是水中尸体的一般规律,现在认为这与男女骨盆形状的差异、脂肪分布不同等原因导致的重心不同有关。&/p&&br&&blockquote&“凡死人项后、背上、两肋后、腰、腿内、两臂上、两腿后、两曲 、两脚肚子上,下有微赤色。验是本人身死后,一向仰卧停泊,血脉坠下,致有此微赤色,即不是别致他故身死。”&/blockquote&&p&这是关于&b&尸斑&/b&的记录和描述,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也很正确,确实是由于死亡之后血液向低下部位积聚形成的。不能误认为是被击打后形成的伤痕。&/p&&br&&blockquote&“其被伤人见行凶人用刃物来伤之时,必须争竞,用手来遮截,手上必有伤损。”&/blockquote&&p&这是关于“&b&抵抗伤&/b&”的记载,别人用刀来伤人,常人都会用手去抵挡,这样在手上就可能会出现伤口,是对杀人行为有所抵抗的表现。&/p&&br&&blockquote&“凡验杀伤,……如生前被刃伤,其痕肉阔、花文交出;若肉痕齐截,只是死后假作刃伤痕。如生前刃伤即有血汁,及所伤痕疮口、皮肉、血多花,鲜色,所损透膜即死。若死后用刀刃割伤处,肉色即干白,更无血花也。盖人死后血脉不行,是以肉色白也。……活人被刃杀伤死者,其被刃处皮肉紧缩,有血荫四畔。若被支解者,筋骨皮肉稠粘,受刃处皮肉骨露。死人被割截尸首,皮肉如旧,血不灌荫,被割处皮不紧缩,刃尽处无血流,其色白,纵痕下有血,洗检挤捺,肉内无清血出,即非生前被刃。”&/blockquote&&p&这一段是对&b&判断锐器损伤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b&特点的集中阐述,判断的关键就在于伤口是否有生活反应,包括出血、肌肉收缩等等,认识的已经十分到位了。实际上,现在对损伤的判断仍然是这样的原理。&/p&&br&&blockquote&“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甚者遍身黑肿,面作青黑色,唇卷发疱,舌缩或裂拆、烂肿、微出,唇亦烂肿或裂拆,指甲尖黑,喉、腹胀作黑色、生疱,身或青班,眼突,口、鼻、眼内出紫黑血,须发浮不堪洗。”&/blockquote&&p&古时候可以导致人中毒死亡的物质多集中在有毒动植物和有限的几种化学品,大多会出现这样的表现,而现在随着各种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质的出现,中毒的表现越来越多样化,很多中毒是没有这样明显的异常表现的,通过经验已经远远不能准确判断中毒了。&/p&&br&&p&在雷震死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p&&blockquote&“胸、项、背、膊上或有似篆文痕。”&/blockquote&&p&这应该是对雷电击中人体后可能会产生的“&b&雷击纹&/b&”的记载,在体表皮肤出现红色纹路,像树枝一样发散,其产生原因现在认为是皮下血管麻痹造成的。&/p&&br&&p&在古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宋慈却在书中直接强调:&/p&&blockquote&“凡验妇人,不可羞避。”&/blockquote&&p&对孕妇“&b&死后分娩&/b&”的记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p&&blockquote&“有孕妇人被杀。或因产子不下身死,尸经埋地窖,至检时却有死孩儿。推详其故,盖尸埋顿地窖,因地水、火风吹,死人尸首胀满,骨节缝开,故逐出腹内胎孕孩子。”&/blockquote&&p&死后分娩是因为死亡后尸体腐败,腹腔内产生大量的腐败气体,气体推挤子宫内的胎儿从阴道内排出。&/p&&p&虽然宋慈认为死后分娩是受到了“地水、火风吹”,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并不科学,但是对这一现象的记载还是可以证明其客观记录现象的严谨认真。&/p&&br&&p&
在最后的“&b&救死方&/b&”部分中,有这样的记载:&/p&&blockquote&“若缢,从早至夜虽冷亦可救;从夜至早稍难。若心下温,一日以上犹可救,……一人微微捻整喉咙,依先以手擦胸上散动之……。水溺一宿者尚可救,捣皂角以棉裹纳下部内,须臾出水即活。”&/blockquote&&p&上吊者从早到晚即使尸体已经冷了仍然可以救治,溺水一宿也可以救治,现在看来这样的描述不免有神话之意。不过其中的“一人微微捻整喉咙,依先以手擦胸上散动之”可以理解为现在按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的雏形。&/p&&br&&br&&p&尽管囿于客观认识和条件限制,&b&《洗冤集录》中的很多内容现在看来是不够准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b&,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完整而系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导致的。&/p&&p&如对人体骨骼数量的描述:&/p&&blockquote&“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blockquote&&p&这种将人体骨骼与一年有多少天数联系在一起而得到的结论就是明显错误的。&/p&&br&&p&对自刎后存活时间的描述:&/p&&blockquote&“凡自割喉下,只是一出刀痕。若当下身死时,痕深一寸七分,食系气系并断。如伤一日以下身死,深一寸五分,食系断,气系微破。如伤三五日以后死者,深一寸三分,食系断。”&/blockquote&&p&这里宋慈认为食管是在气管前面,故存活时间长的是食管断了而气管未断,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实际人体食管在气管后方,外部刀伤若从正面伤及食管,则其前方的气管必然也会受到损伤的。而且这种将伤口深度和存活时间结合的想法也并不科学。割喉最主要的死因还是伤及大血管导致的大量失血死亡,那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p&&br&&blockquote&“男子骨白,妇人骨黑。妇人生,骨出血如河水,故骨黑。” &/blockquote&&p&认为女性有月经周期,出血导致骨黑,而男人没有则骨白,这种用骨骼颜色来区分性别的说法也是并没有科学依据的。&/p&&br&&blockquote&“凡有死尸肥壮无痕损,不黄瘦,不得作病患死。”&/blockquote&&p&这种说法&b&太绝对&/b&了,肥壮的人一样可以因病死亡,最常见于肥胖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的冠脉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p&&br&&blockquote&“真自缢者,用绳索、帛之类系缚处,交至左右耳后,深紫色,眼合、唇开、手握、齿露,缢在喉上则舌抵齿,喉下则舌多出,胸前有涎滴沫,臀后有粪出。若被人打勒杀假作自缢,则口、眼开,手散,发慢,喉下血脉不行,痕迹浅淡,舌不出,亦不抵齿,项上肉有指爪痕,身上别有致命伤损去处。”&/blockquote&&p&区分自缢还是被人杀死后伪装自已的描述。大体上看起来很有道理,只是有一些现象不是绝对出现。这也是医学学科一个区别于很多学科的显著特点,医学上可能会罗列很多的症状、表现,然而这些症状不能生硬的套用,比如出现了咳嗽,这可以是感冒的表现之一,但是并不能说咳嗽了就一定是感冒。医学因为面对的是动态的人体,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是不能刻舟求剑,死板教条的。&/p&&br&&blockquote&&b& “凡男子作过太多,精气耗尽、脱死于妇人身上者,真伪不可不察。真则阳不衰,伪者则痿。”&/b&&/blockquote&&p&自古传统医学就有&b&“一滴精,十滴血”&/b&的说法,民间也广泛流传有“精尽人亡”的传说,这一小段也算是对这种传说的佐证。不过根据现代医学目前的认识来看,这样的说法找不到支持的科学证据。现在大多数在性生活中发生猝死的案件,最终基本都在进行了病理切片后,找到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因为性生活过程中过于兴奋而死亡的。&/p&&br&&p&书中还有一些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记载,如:&/p&&blockquote&“若真自缢,开掘所缢脚下穴三尺以来,究得火炭方是。”&/blockquote&&p&意思是如果真的是上吊自杀的,在自杀处脚下有火炭。这话说法曾经让人们迷惑不解。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说法,后来到宋慈的家乡,也就是现在福建北部一带走访,了解到当地有一种风俗,土葬时候要在墓坑中生火来暖坑的习俗。据此推测,自缢的人想自己来生可以投个好胎,所以换好新衣服,给自己烧上火炭来营造一方热土。下文出现了“验所着衣新旧”也可以对这种说法作一定的印证。&/p&&br&&p&&b&不过这些都瑕不掩瑜,小小的不足是完全不能埋没《洗冤集录》的伟大之处的,对前人的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p&&br&&p&领略了《洗冤集录》的伟大之后,很多人都曾担心:&/p&&p&&b&像这样的涉及犯罪、侦查、破案的影视作品,小说文字等等,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行有意识的伪装或者掩盖来逃避打击呢?&/b&&/p&&p&在《大宋提刑官》中,宋慈也有这样的担忧,曾经一度想毁掉《洗冤集录》,但是英姑对他说:&b&“魔高一尺,道高一丈”&/b&,这本书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p&&p&随着对尸体表现、死亡现象的不断深入研究,对着科技不断进步,侦查手段的不断升级,想逃避打击已经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了,越是有意识进行破坏和伪装,越是可能留下更多的证据来揭露犯罪。&/p&&p&&b&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凡是试图挑战法网的,最后都会被法网紧紧束缚!&/b&&/p&
更新《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事,其蓝本就是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所以剧中涉及到的法医学内容基本都是来自于《洗冤集录》。原来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是把《洗冤集录》整本书进行了很详细的解读,对于这个题目不太符合,过…
太太曾经服务新加坡公立医院(SGH)十年时间,是一名手术室麻醉护士。她见惯生离死别,亦给我讲过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妹子的故事。&br&妹子的老妈是SGH的高级医生,妹子出生不久,就查出脑子里有个血管瘤,位置很危险,如果动手术,死在手术台上的概率很高,如果不动手术,就等于带着一个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br&妹子的老妈选择等妹子懂事后,和她一起商量怎么处理。妹子长到10来岁时候,老妈完全的告诉她身体的状况,最后妹子和老妈决定不动手术,顺其自然。&br&妹子像个普通少女一样成长,直到16岁的某天,应该是个平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只是炸弹终于爆了。送到医院的时候,妹子已经死了。&br&说给第三者听,应该是个很平淡的故事,但是我总是想起那个妹子和她的家人,应该过着怎么样无法言喻的人生。或者,如果这种状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怎么选择?是抱以微弱的希望奋力一搏,还是选择豁达的过着下一秒也许就终结的平淡生活?这个选择,总是没有答案。&br&太太说妹子的老妈,之后还是正常的生活,上下班,也和同事聚会吃饭,说说笑笑,是个为人和技术都很好的医生。只是偶尔,她会突然沉默,好像瞬间游离在这世界之外,虽然她马上就恢复正常,但是你还是能窥见那深入骨髓的悲伤。&br&妹子的遗体是个很好的礼物,除了脑部其它主要的器官完全正常,甚至是完美。她的各种器官移植到其他病人身上,至少挽救了6个人,还让1个盲人复明。&br&太太参与了其中一台肺移植的手术。“粉红色,半透明,所有我在手术台上见到过的最完美的肺。”见惯了生死的太太和我说。
太太曾经服务新加坡公立医院(SGH)十年时间,是一名手术室麻醉护士。她见惯生离死别,亦给我讲过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妹子的故事。 妹子的老妈是SGH的高级医生,妹子出生不久,就查出脑子里有个血管瘤,位置很危险,如果动手术,死在手术台上的…
一个老太太,精神病,晚期肺癌,送入院做ct时我正好看见,还以为是街边的乞丐,浑身脏兮兮,散发着腐臭。&br&后来才知道是儿子儿媳送来的。&br&呼吸科医生很快意识到,恐怕这家人不是善茬,重点防备。&br&很不幸,医学奇迹没发生,老太太去世了。也同样是预料之中的,儿子儿媳大闹呼吸科,开始索赔。&br&医院在医疗和程序上都无懈可击,态度非常强硬:一个子都不赔,大不了打官司。&br&谈判能力卓越、个人威望出众的医务处长王主任亲自出马。&br&大家觉得这个事没什么问题了,谁也没在意。&br&前段时间吃饭,主任说:“记得那个呼吸科的老太太吗?医院决定了,28万赔偿。”&br&大家很震惊。&br&是啊,明明无责,凭什么赔钱?&br&主任说:“王主任谈的。”&br&大家更震惊了,以王主任的水平和工作作风,怎么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br&主任说:“本来王主任很硬的,但那天院领导会议,王主任突然说谈妥了,28万,医院如果不肯赔,他自己出钱。医院怎么会让他个人出钱呢?不就赔钱呗!”&br&迎着我们疑惑的眼神,主任抽了口烟:“那天,那老太太的儿子跟踪王主任去了他家,在他家门口抖开衣服,里面有把刀。那人说,'你知道我妈有精神病的,我听说这个病遗传,你别逼我,逼得我犯病了,强奸杀人什么的我可控制不了。'说这话时,王主任15岁的女儿就站在旁边。”&br&我还记得,当时酒桌上静得吓人。&br&&br&&br&-------------------------------------------分割线------------------------------------------&br&更新一次吧&br&没想到收到这么多评论。&br&&br&有的人怀疑真实性,抱歉,我不可能公开信息的。&br&我不想当网红,估计王主任也不想。&br&有医务处工作经历的同行,或者在政府部门处理过信访工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种事早已发生过无数次。&br&&br&有的朋友想问我事情后来怎样,我也没听说了,估计是结束了。&br&毕竟人家是求财,求到了也就走了,一般不会继续纠缠。没有借口了。&br&有人担心人家会继续盯着医务处长勒索,这种事情一般不会发生的。&br&人家聪明着呢,我现在威胁你,不管你是撂挑子还是妥协,最后都是医院赔钱。&br&要是勒索个人,矛盾就转化了,而且变得尖锐了。&br&即使报了警,现在是医患纠纷,也要坐回谈判桌,人家犯不着和你拼命。&br&但要是没了医患纠纷这个幌子,直接勒索个人,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质了。&br&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公家的事我不用拼命,关系到身家性命了就不一样了。&br&感谢各位的关心。&br&&br&有人说王主任没有担当。&br&其实王主任是一个公认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br&要不然也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br&要不然也不是医务处长了。&br&其实对王主任个人最完美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告诉大家,这破事我不管了。&br&然后呢,医院就会指派另一个人来搞定。&br&另一个人肯定也不愿意,就推给再另一个人……&br&最后某个人实在推不掉了,战战兢兢上去,怯怯问一句:“您要赔多少?”&br&对方说多少就是多少,一百万还是两百万我都同意。&br&医院赔钱。&br&其实听说那人最早提的是60万,王主任顶着怎样压力谈到28万的,我们都不知道。&br&别把所有事情都想得太简单。&br&&br&有人说找黑道上的人解决,一般来说呢,医疗行业的人和黑社会接触不多,没有路子。&br&另一方面呢,医院赔钱不是丑闻,但医院花钱找人打患者家属就不得了了。&br&想想腾讯头条:母亲医院惨死,儿子讨说法被黑社会虐打。&br&不寒而栗啊。&br&医院各级领导还是比较理性的,与其把精力花在摆平医患纠纷,不如考虑其他事情了。&br&难缠的家属不过赔个几十万,社保局一拖欠就是上亿,有你头疼的。&br&话说现在已经2017年了,社保局还欠我们医院去年一季度的钱呢。&br&就算院领导铁头,也不是和家属刚,而是去和社保局卫计委刚了。&br&&br&也有人提到找警察,不过这个事情警察也没什么办法。&br&如果在公安有路子另一说,我也听过警察铁腕时医闹的凄凉下场。&br&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br&其实人家之所以敢上门闹,就是笃定你不会为了公家的事拼自己的命。&br&如果换了民营医院,你试试看?
一个老太太,精神病,晚期肺癌,送入院做ct时我正好看见,还以为是街边的乞丐,浑身脏兮兮,散发着腐臭。 后来才知道是儿子儿媳送来的。 呼吸科医生很快意识到,恐怕这家人不是善茬,重点防备。 很不幸,医学奇迹没发生,老太太去世了。也同样是预料之中的…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br& 大三的时候,消化内科副主任来讲课,感觉总是有点怪怪的。讲某种疾病总是首先讲作为一个医生应该怎样怎样保护自己,怎样怎样做的严谨,在法律上不留把柄。&br& 大四实习时候他才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两年前的一个下午,他还只是一个普通副主任医师,他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电梯,看到一个病人和家属从电梯里面出来。注这个病人不是他的病人,这个病人不是他的病人。但是他看出来躺在平车上的病人情况不对,他问有没有做某某检查(具体我记不清了)。病人家属一脸沮丧的说“去了,但是这个检查要预约,预约到明天下午”&br& 他沉思了一下,觉得不行,赶紧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找了熟人。注:这个病人不是他的病人,也不是他的亲戚,也不是他的熟人,而且是在下班时间,欠着别人人情为这个患者急查这个检查。他不放心,怕路上出什么事,给经管医生打了一个电话,然后亲自带病人去做检查了。家属感恩戴德,直呼白求恩在世。他微微一笑,我相信他这个古道热肠的男子这一刻应该还是有些得意和骄傲的,至少觉得自己没有愧对当初立下的誓言。&br& 检查顺利完成,完全符合他的判断。但是,在回来的路上,病人突发胃大出血,抢救后死亡。&br& 之后义愤填膺的家属们暴打了他一顿。一边打一边吼“要不是你拉我妈去做检查她就不会大出血,她如果在病房,就可以更及时的抢救。。。。你个王八蛋”(台词是大意)&br& 医院为了息事宁人,赔钱了事。因为好像确实有违法的地方,比如不是他的病人他没有资格带去做检查(我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违法违规,哎,法规法律没学好,辜负了他的谆谆教导“医生不但要学好医,还要学好法!”)。但是打人的没有违法哟。&br& 哎,我不知道他这种路见重病人搭把手的作为算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反正从此以后在他身上再也没有了。&br&&br&&b& 那件事后他潜心研究了法律法规好久&/b&。人也变了很多。用长辈们的话叫“成熟稳重”了很多。&br& 命永远比钱重要。这是现在的主任告诉我的。&br& 病人自己不爱惜自己的命你管不着,但是你要爱惜他们的命。&br& 想到之前流行的一个段子。“当你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你自己,你老婆,你父母,你子女可能都希望你下不了这个手术台,但是只有医生最关心你的生命”。&br& 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吧&br& 这是一个我们科的病人。病人家里很穷,是村里的五保户,从20多岁开始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精神异常,一天喊打喊杀,出现幻觉。老父亲把他送到了当地的精神病院,当地精神病院也没有做脑电图检查,根据典型病史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开始嗑药治疗。&br& 效果一直不算太好。后来到了本市精神病院就诊,请了我们主任去会诊,主任把他带回来做了一个脑电。&br& 他的脑电和精神病人的脑电有区别!&br& 癫痫?!开始加用抗癫痫药,后来症状逐渐得到了控制。&br& 可能平时大家所了解的癫痫应该是突然双眼上翻,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但是事实上癫痫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时候就是发呆愣神,有的时候是出现幻嗅幻视,有的时候是呕吐,有的时候是一侧肢体疼痛……&br&&b& 所以,疾病是会说谎的。这些检查、检验是帮助我们辨别这些谎言的工具。&/b&&br& 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吧&br& 这是解剖学老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他上课很有意思,黄段子手,手上活儿也很好。在结课那天,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br& 很多年前,他是学校隔壁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年轻医生。&br& 有一天夜里,一个母亲带着16岁的女儿来急诊。&br& 下腹痛,有些痛,不是很痛,这是小姑娘的说法。&br& 查体后,他问“小姑娘最近有没有来月经?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大意)&br& 小姑娘脸白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上个月来了的,我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做那些事!”&br& 母亲脸一下子白了,恶狠狠地瞪着小姑娘&br& 小姑娘急了,眼泪水哗哗就下来了“我发誓,我绝对没有做那种事!不信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br& 那既然这样,先对症处理一下,留观吧。&br& 后来小姑娘宫外孕破裂出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急诊留观了,还算处理及时,捡回了一条命&br& 老师很后悔的说,当时如果我查个HCG,做个b超,那就好了。&br& 因为这件事,他受了处分,从附属医院调到了解剖教研室。&br& “这个故事讲个你们听,做个警戒,临床看病不比实验室解剖,一疏忽,一犯错,万劫不复,害人害己。”&br&&b& 有时候,不但疾病会说谎,病人也会说谎&/b&&br&&br&我再给你将一个故事&br& 是我管的病人,我的小病号出现了呕吐,反复呕吐,肚子也痛。 压了压肚子,左下腹有点痛。&br& “吃东西怎么样?”&br& “之前吃的很少,今天一吃就吐,感觉肚子很胀” &br& &这两天有没有大便?&&br& “没有啊,我好几天没有大便了”&br& “放屁呢?”&br& “这几天没有”&br& 我勒个去,这不是原来学的肠梗阻典型症状:痛(腹痛)、胀(腹胀)、闭(肛门无排气排便)、吐。虽然学过,但是普外科呆的时间比较短,实际没有遇到过。&br& 立马让他去拍腹部平片,抽血,打电话叫普外科急会诊。&br& 抽完血、拍完片,普外科的老总也到了&br& 他伸手一摸肚子,“肚子都不硬啊,怎么会是肠梗阻!兄弟啊,我很忙的!”&br& “可是他有吐、痛,不大便啊?”&br& “吃点乳果糖吧,腹部平片上看也没大碍,你不要太紧张了”然后匆匆离去&br& 就留下“腹都没硬,什么肠梗阻啊,浪费我时间”在过道里回荡。&br& 我很伤心,后来证实,普外老总的法子还是有效的;而吐,尼玛是他癫痫的一种表现,岛叶癫痫就是喜欢吐吐吐……&br&&b& 所以说,不同科室医生、不同资历的医生对病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b&如果这个病人首先由这位普外老总接诊,那他肯定不会让他去拍腹部平片,因为肠梗阻他已经遇见过成百上千个了,各种典型的、不典型的、变异的他都遇见过,所以他能一摸就知道是不是肠梗阻。而我是癫痫外科的医生,从医以来,不巧真就没有遇上过一例肠梗阻,对于这个病的认识就只是来源于书本,而书上告诉我们诊断肠梗阻的方法除了病史和查体以外就是腹部平片+血淀粉酶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去做检查先,因为如果真是肠梗阻,普外老总也会让去做这些检查。等待老总来会诊的时候我先做了这些检查,就不会耽误时间。&br&&br&前段时间有个很红的新闻&br& 一个女人去看急诊,眼睛的问题吧,医生给她开了药,她大闹了医院急诊部,说为什么不给我做检查。这个新闻貌似很火。&br& 所以病人和病人之间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br&&br&&b& 再另外,病人和医生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b&这样的故事就太多了,我就不讲了&br&&br&来,看看这张图:&br&&img src=&/aada3cf23f6f30eff6d085be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aada3cf23f6f30eff6d085be_r.jpg&&&br&你到百度去搜误诊,这样的文献、新闻、报道也是一大把。&br&不好搞啊,还是要靠科学的仪器和设备啊&br&&b& 不要用过分恶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要太用阴谋论去揣度这个行业。&/b&&br&怎么做?&br&&b&好好赚钱,好好买保险,好好活着。&/b&&br&&br&故事一中主任教育我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br&&b&“人在做,天在看,三尺头上有神灵”&/b&&br&所以我们做事也讲良心,要是做了亏心事也怕,也怕报应。&br&&br&&br&&p&&a href=&///?target=http%3A///r/fD92bpLE_s_FrdYN92p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fD92bp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_s_FrdYN92pu&/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这是我和我的医生朋友们建立的微信号,分享真实、准确的医学知识,远离谣言,关注健康!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大三的时候,消化内科副主任来讲课,感觉总是有点怪怪的。讲某种疾病总是首先讲作为一个医生应该怎样怎样保护自己,怎样怎样做的严谨,在法律上不留把柄。 大四实习时候他才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两年前的一个下午,他还只是一个普通副…
&b&节选自新华日报的文章&/b&&br&“我知道大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我猜,这压力来自毕业时是否能发表一篇SCI论文,来自于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来自目前错综复杂的医疗环境。”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秋季开学典礼上,孙倍成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一语道中当下最绕不过的现实情境,也表明他的观点,“我们这代年轻人应该有责任,有追求,扭转目前医患关系的乱象。”&br&&br&他给新生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举座鸦雀无声。&br&&br&“那是2011年春节前夕,夜里12点。当我将肝脏游离好准备断肝脏的时候,病人出现室颤,麻醉医师要求暂停手术,进行复律。我跟家属交代病情,不宜再行肝移植手术,否则随时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但他刚成年的儿子哭了,与他的母亲一起跪下来,恳请我继续做手术,哪怕是死在手术台上。尽管我知道我们医院规定病人在手术台上死亡必须停止主刀医师一个月手术,进行反思,对我声誉有重大影响,但我保证你们中每一个人看到那种期待的眼神都会毫不犹豫。我跟麻醉师短暂沟通后,决定为患者继续手术,我们只用了50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切肝及植肝的全过程,我敢保证这是世界上最快的植肝速度,新肝工作后病人的心脏功能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br&&br&“早上7点走下手术台,我告诉患者家属好消息,母子激动相依而泣的泪水汇成一股暖流,在我心田中回荡,这种自豪感你给我一百万、一千万我都不会交换,因为这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仍能够延续。每次当这个病人来看我,我都非常开心,因为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使我感动,同时也奏响了医患间和谐和温馨的乐章。”&br&&br&“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应该有追求,学好本领,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不辱医学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句话,相信是2001年孙倍成博士毕业时的心声,是2004年美国学成后的自勉,也是这么多年来乃至未来孙倍成和他的同仁们甘之如饴的责任。&br&&br&本报记者 沈峥嵘&br&&br&&br&这么一位有良知国宝级的专家差点被一个人渣在光天化日下杀死,医院门口设置安检、保安那么难吗?卫计委既然保护不了医护人员,不如并入公安部算了。
节选自新华日报的文章 “我知道大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我猜,这压力来自毕业时是否能发表一篇SCI论文,来自于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来自目前错综复杂的医疗环境。”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秋季开学典礼上,孙倍成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
&p&刚刚收拾东西,翻出一份好几年前写的病历,一看到主诉,立马就回想起了那个病人的模样,毕竟印象太深了。&/p&&p&&br&&/p&&p&那时候还在某医院实习,轮到感染科。&/p&&p&&br&&/p&&p&实习嘛,大家都知道的规矩,每周都要写两份以上的大病历,我们那时候不习惯抄现成的,都是自己亲自问亲自写。&/p&&p&&br&&/p&&p&当时晚上快下班了,听说来了个病人,想想这周还欠一份病历,于是就过去了,想和病人聊聊,赶在周末前把病历写完。&/p&&p&&br&&/p&&p&一进病房我就震惊了,不对,确切地说应该是被吓坏了,这尼玛形象也太惊悚了点吧.....&/p&&p&&br&&/p&&p&那是个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伴有严重腹水的病人。&/p&&p&&br&&/p&&p&学过医的听到这句话应该就懂了。&/p&&p&&br&&/p&&p&没学过的,我给描述一下,大概就是....感觉病床上躺着一具怀孕的骷髅的样子。&/p&&p&&br&&/p&&p&后来聊了几句,这病人倒也随和,我问什么他答什么。两三句话下来,大概历史就弄清楚了――&/p&&p&&br&&/p&&p&这病人一生潇洒不羁,未婚(当时有50多岁了吧),平生无他求,唯好杯中物。不幸于1985年患上乙肝,却仍不知收敛,每日纵情滥饮,三十馀年如一日,终成肝硬化。&/p&&p&&br&&/p&&p&按那位老哥的原话,“每天早上起来,先喝三五瓶啤酒漱漱口”、“一天最少两斤白酒”、“有时候晚上和朋友们去跳舞去ktv还要再喝点”.....&/p&&p&&br&&/p&&p&我:(⊙O⊙)....&/p&&p&&br&&/p&&p&正聊着呢,进来俩护士,给病人放腹水的。我多嘴问了一句,这病人每天大概要放多少?&/p&&p&&br&&/p&&p&答:每天最少1500ml吧。&/p&&p&&br&&/p&&p&wtf???1500???会放死人的好吗???&/p&&p&&br&&/p&&p&护士也很无奈,说,你看看他这个样子,腹水严重到这个程度,不这么放还能怎么办?&/p&&p&&br&&/p&&p&护士说的倒也是实话,那位老哥当时腹水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很简单――他的肚脐都是翻着凸出来的。&/p&&p&&br&&/p&&p&我仔细看了一下,全腹膨隆,腹壁静脉丛清晰可见(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恶病质,极消瘦,眼球突出眼眶,头骨轮廓清晰分明,四肢纤细不及儿童,肋骨一根一根能数的清。说白了,就像是一具怀孕的骷髅。&/p&&p&&br&&/p&&p&我当时问,那有没有打点白蛋白之类的东西?&/p&&p&&br&&/p&&p&答:没有,太贵了。钱都拿去喝酒了。&/p&&p&&br&&/p&&p&后来我还拿这个病例教育身边的朋友不要贪杯来着。&/p&&p&&br&&/p&&p&现在已经过了三年,病历里的这位,恐怕也是早就已经不在了吧。&/p&&p&&br&&/p&&p&――――――――分割线――――――&/p&&p&&br&&/p&&p&刚刚这是最惊悚的一次经历,还有一件事,视觉冲击力不强,但是事后想想,是真害怕。&/p&&p&&br&&/p&&p&不知道知乎有没有校友(校名不说了反正你们肯定能看出来)&/p&&p&&br&&/p&&p&学校马路对面就是附一院,半空中还有个天桥连着,往南走个百十来米,过了丁字路口,就是奥体中心,奥体中心那边有家罗森,我那时候课余时间在罗森打工。&/p&&p&&br&&/p&&p&有天周末下午去罗森干活,抄近路走的附一院,路过二号楼前广场的时候,发现那边聚集着一大堆人,还拉起了横幅啥的,出于好奇心,我过去看了一眼。&/p&&p&&br&&/p&&p&原来是个老太太,常年心衰,来附一院心内科住院,有天做完按摩(心衰病人,尤其是右心衰,常有下肢浮肿,需要按摩)下床去厕所,从厕所回来,刚坐到病床上,突然大叫一声,昏迷不醒,叫声引来了一位路过的实习生,实习生一看吓坏了,立马跑去找老师。一分钟后老师赶到,立即抢救,抢救无效,病人死亡。&/p&&p&&br&&/p&&p&我当时想了想,猜这应该是个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病例(1.既往心衰病史 2.常年卧床 3.发病前有较大体位变化 4.昏迷前大叫一声可能是突然窒息导致 5.猝死)也不知道对不对。&/p&&p&&br&&/p&&p&当时死者家属拉了好几条横幅,历数医院的“n宗罪”,其中有一条,认为那位实习生没有立刻组织抢救而是去叫老师属于严重过错。横幅里明文写上了那位实习医生的姓名(记得好像是姓唐?),还有不少难听的话,就不一一复述了。&/p&&p&&br&&/p&&p&看完了热闹,回到店里,开始干活,心里却一直在想这个事――&/p&&p&&br&&/p&&p&哎我日你的妈耶,那说到底就是个实习生,连执医证都没有,你让他怎么立刻就地组织抢救?如果最后没抢救过来,那实习生要不要负责任?会不会被判刑?还能不能毕业?如果你是他,当时你除了跑去叫老师,还能干点别的什么?更何况这是个本科都还没毕业的年轻人,你们这么指名道姓地把人名字印在横幅上,有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有没有考虑过他能不能承受?有没有考虑过这事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p&&p&&br&&/p&&p&越想越窝火,真的是万语千言汇成一句妈卖批。&/p&&p&&br&&/p&&p&然后找店长请了一个小时的假,跑去罗森对面的复印店,花钱做了个广告牌一样大小的pvc板,把针对死者家属横幅内容的质疑和反问一条条列出来印上去。&/p&&p&&br&&/p&&p&再然后我就扛着牌子过了马路,到附一院二号楼门前,就在那帮医闹家属旁边,举了起来,也不说话,一直站着。&/p&&p&&br&&/p&&p&后面的情节不太想说了,反正那天是差点挨打,但是最后也没有真的挨打。&/p&&p&&br&&/p&&p&但是事后想想,是真心害怕啊。倒不是怕挨打,而是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如果真出事,学校和附一院是肯定不会保我的。&/p&&p&&br&&/p&&p&不保我的意思,不是说学校和附一院不帮我站台,而是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撇清和我之间的任何关系,甚至很有可能立即开除我。&/p&&p&&br&&/p&&p&当时我已是大四,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始实习,然后毕业、工作(那时候没打算考研),如果被开除,真的不知道以后的人生要怎么办,是重新回去高考?还是拿着高中毕业证出去找工作?&/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女去医院做全身检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