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重庆江津白沙工业园十都八甲出来的。爷爷/父亲/我的字辈分别是荣/瑞/茂,上下求解。

当前位置: >>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特色农业发展规 划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人民政府二 OO 六年一月重庆万盛区金桥镇 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一、顾问: 蒋建国 中共重庆市万盛区委 副书记 徐月芬 重庆市万盛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 二、编制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政府 三、编制人员
: 刘金萍 重庆师范大学 副教授 陈昌建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党委 书记 杨学明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政府 镇长 张顺林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政府 副镇长 黄昌波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经济办 主任 朱永福 重庆万盛区金桥镇经济办 副主任 张艳军 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 李为科 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 魏兴萍 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 目 第一章 第二章录万盛区及金桥镇概况..................................................... 11 2一. 万盛区基本概况 二. 金桥镇基本概况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比较优势 ............................ 3一. 金桥镇农业发展现状 3 二. 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 比较优势 5第三章一. 二. 三.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88指导思想和规划依据 规划原则 8 规划期限 9 规划目标 9第四章产业布局与实施项目................................................... 13一、生态农业绿色长廊 13 二、青山湖生态农业观光区 14 三、优质稻基地 15 四、优质桑蚕基地 18 五、无公害蔬菜基地 22 六、经果林基地 25 七、农村文化建设 27 八、其它建设项目 31 第五章 主要对策和保障措 施…………………………………………………………………………….. 40附图:图1 图3 图5 划图 图7 划图 图9 金桥镇区位图 金桥镇行政图 金桥镇优质稻发展规划图 金桥镇蚕桑发展规划图 金桥镇经果林发展规划图 图2 图4 图6 图8 金桥镇地形立体图 金桥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金桥镇蔬菜产业发展规 金桥镇水利设施建设规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中央及市区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 点,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 求,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为今后金桥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决策 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更好地提升农业产业的层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有利于发展农 村经济,增强地区活力;有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把金桥建设成为万盛区的“特色农业大镇、边贸集散中心、民 间文化之乡、生态休闲长廊”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章一. 万盛区基本概况万盛区及金桥镇概况重庆市万盛区位于重庆渝西经济走廊南部,属重庆市远郊区。东北与南川市接 壤、西与綦江县交界、南与贵州省桐梓县相邻。南北最长 40.5 公里、东西最宽 23 公里,幅员面积 565.8 平方公里。万盛区是 1955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贵州省桐梓县 第十区的 17 个乡、 南川第十区的 1 个镇 6 个乡和綦江县的 3 个乡合并建立的南桐矿 区,1991 年更名为万盛区。建区后年产 140 万吨以上的原煤,为重庆市的建设和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辖 7 镇 1 乡 2 街道,57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26.9 万人,其 中汉族人口占 99.3%,少数民族则以苗族为主。农业人口为 14.8 万人,占总人口的 55%。 由于因开发煤矿资源而建区, 万盛区产业结构单一, 加之国防企业搬迁等原因, 导致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近年来,万盛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 实施“旅游强区、工业重镇、绿色城市”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确保 了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但同整个重庆市相比,万盛区发展的总量规模、发展层次、综合竞争力等方面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农村尚有绝对贫困人口 0.55 万人,相对贫困人口 1.74 万,占全区农业人口的 13.6%。还有 617 户 2248 人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偏远 山区或滑坡地带,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二. 金桥镇基本概况1.自然条件金桥镇处于东经 106°51′39″―106°51′09″,北纬 28°53′09″―29°00′11″,位于万盛区的最北部,距万盛城区 21 公里(见附图 1:金桥镇区位图)。金桥镇东与本区的丛林镇和南川市的石莲乡接壤,南与万东镇 和南桐镇相连,西与綦江县的隆盛镇交界,北与南川市的石莲乡相邻,幅员面积 68 平方公里。 镇辖区属深、浅丘混合型丘陵山地,地貌多样,以坪状低山、浅丘为主;地形 复杂, 地势东高西低, 山脉南北伸展 (见附图 2: 金桥镇地形立体图) 海拔 380-990 ; 米,最高点是东部金堰村,最低点在西部青山村。 镇内土壤母岩主要是紫色砂页岩,土壤种类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其中以紫色土 为主,所占的比例高达 98%。土壤 pH 从微酸性到微碱性。 经 2004 年村组建制调整后,全镇共辖六个村、48 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新木村、 星河村、金堰村、马头桥村、青山村和三台村(见附图 3:金桥镇行政图)。2、气候资源及水资源金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热量充足,降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 1300 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半年,冬半年降水量较少;年均 气温为 15-18℃,其中最高气温为 38℃,最低气温为 2℃;年积温为 6628.3℃,日 照 1165.4 小时,无霜期为 311 天。影响镇农业生产的气候因子主要是伏旱、雨涝、 低温等。 全镇境内有溪河 8 条,径流丰富,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3. 生物资源 金桥镇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为许多植物资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的 农作物栽培品种有水稻、小麦、蔬菜、柑橘、油料作物、玉米、红薯、梨、桃、李、 柿、桑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野生植物、森林树种资源以及动物资源等。4.交通及通讯全镇 6 个村、48 个村民小组共有一条区级油化主干道,4 条出境公路,共 45 公 里;乡村公路 135 公里,其中水泥(油)路面公路 30 公里。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公 路网络基本形成,但路面较差。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已与万盛城区有线电视并 网约 800 余户,并正在发展中。电话及移动通讯基本可以覆盖全镇。 第二章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比较优势一. 金桥镇农业发展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2005 年,金桥镇土地总面积为 9.84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2.83 万亩(田面 积 1.61 万亩,土 1.22 万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8.8%;人均耕地 1.34 亩, 其中田 0.80 亩,土 0.54 亩。 园地面积 1.3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 %,其中水果面积 0.3 万亩、桑 园面积 1 万亩;林地面积 4.38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43.0%,其中生态林 3.8 万亩、经济林 0.5 万亩;淡水养殖业 0.15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5%;居民点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 1.69 万亩,共占土地总面积的 16.6%。2、农业经济技术状况到 2005 年末,金桥镇总人口为 20544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7.6%),其中农 业人口为 20201 人,农业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 98.3%,占区农业人口的 13.6%, 农村劳动力 11544 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1385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58 元,收入的来源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在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7.422 万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4.56 万亩,占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61.4%,总产量 1.24 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15050 亩,产量 5945 吨;小麦播种面积 3150 亩,产量 604 吨;玉米播种面积 7710 亩, 产量 2447 吨;豆类种植面积 7800 亩,产量 593 吨;红薯种植面积 9100 亩,产 量 2283 吨。蔬菜播种面积 13000 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17.51%,总产 量 2.36 万吨;水果种植面积 2514 亩,产量 324 吨;密植桑园 4760 亩,四边桑 5000 余亩,养蚕 1500 张,鲜蚕茧产量 4 万余公斤;牧草地面积 0.07 万亩;生 猪出栏 2 万余头,家禽出栏 14.5 万只,禽蛋产量 321 吨,水产品产量 1160 吨。 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490 亩,占农田总面积的 27.9%;小型水库 5 座, 山坪塘 54 口,蓄水量 253 万立方米,各种引水沟渠道 58 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 2417 千瓦;农村用电量 106 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823 吨。 近年来,全镇农业产业逐步从产量型向产量质量效益型发展,从零星分散经 营向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蚕桑、无公 害蔬菜、优质稻和甜柿等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生 态观光农业、水库旅游、农家乐等新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大潜力。同时,“全国造 林绿化百佳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金桥民间吹打、重庆历史名人― 刘子如文化开发等几张名片的打造也初具成果,地区特色初步形成,为增加地区 活力、推动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 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全镇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与问题: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程度不高目前金桥镇的水稻、蚕桑、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有一定产量和特点,但产业 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也较低,优质农产品少,产品商品化程 度不高,产品品牌缺乏建设和影响,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适应农产品供求格局 发生重大变化后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无成规模、真正能发挥作用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总体上还处于分散 的、低水平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格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 业生产能力有所下降。2、农民收入增长较缓慢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改变,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 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 不增收。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 549.5 元,增长速度没有 超过 5%,年平均增长不到 4%,金桥镇的情况也是如此。2003 年,金桥镇的农民 人均纯收入 2561 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 元)少 61 元;2004 年全国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936 元,较上年增加 314 元,增长 12%,而金桥镇农民人均 纯收入 2914 元,比上年增加 353 元,增长 14% ,但仍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少 22 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 84 元,在区内 8 个乡镇中,排名第 4 位。2005 年金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158 元,较上年增加 244 元,增长 8.4%。与全区 相比少 84 元。3、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中枢, 但金桥 镇现有的农业技术力量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甚大, 农业推广单位的技术人 员数量严重不足;农业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更无法谈及农业试验、示范等高科技 科研活动。农民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仍是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 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形势;产前、产中、产后、贮藏、运输、包装、销售等 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4、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都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社 会资金和民间融资少,投资渠道不多,农民的投资也很少。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 础设施大部分已陈旧老化、配套不够,排灌系统不完善,渠道渗漏,损坏严重。 新建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多, 还未形成完善的旱涝保收排灌系统和坚固的防洪减灾 体系,难以防御大的自然灾害。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也不同程度地阻 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农业对外开放不够,农业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金桥镇农业由于规模小,生产条件艰苦,从而缺乏招商引资的优势,农产 品销售渠道窄, 运输成本大。 近年金桥镇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宣传的力 度,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收效甚微,急需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三. 比较优势1、农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所提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为今后五年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各级党 委政府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到所有工作重中之重, 把农民增收的问题摆到突出 位置来抓。中央、国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措施,给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产业政策将 向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倾斜,各种资金将投入到西部,将带动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关农业和农村的政策措施,而《万盛 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金桥镇规划为全区“四大经济版块”中“特色农业 版块” 的重中之重。 这些都为金桥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2、农业经济实力比较优势横向比较,金桥镇与区内其他 7 个乡镇相比,农业经济总体实力具有一定 优势:2004 年金桥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全区第 2 位,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业人口)排全区第 1 位;农业产值排全区第 3 位,人均产值(农业人口)排 全区第 5 位;农民人均纯收入 2914 元,排全区第 4 位;粮食人均占有量 560 公 斤,排全区第 1 位;粮食作物总产量排全区第 1 位;水果人均占有量排全区第 3 位。以上数据表明,金桥镇农业从整体上来看处于全区的中上游水平。3、资源比较优势金桥镇具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土地总面积 68 平方公里,在全区 乡镇中排第 3 位,耕地面积 2.83 万亩,排全区第 1 名;其中水田有 1.6 万亩, 人均达 0.8 亩。若人均按年消费 500 公斤水稻计算,人平每年仅需水田 0.5 亩, 尚有 0.3 亩/人的余田, 即全镇共有 6000 余亩, 可供发展优质稻。 还有宜农荒地、 宜园荒地 0.25 万亩,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用地需要。金桥镇土质肥沃,四季 分明,年平均气温 15℃至 18℃,年降雨量 1300 毫米,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 系发达,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4、市场和产品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及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人们需 要大量的农产品供应。至 2010 年全国人口将约为 14 亿人,重庆市人口将达到 4000 万人左右,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地增长。因此,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 市场前景广阔。 重庆市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如北碚区龙凤桥无 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 已是供不应求。而且重庆市正在酝酿建立农产品质量 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将于年内在主城区超市及宾馆酒店率先实施。同时正在酝酿 专设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向主城区批发无公害甚至达到“绿色食品”级别的蔬 菜。这为金桥的优质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金桥的农业已 具备一定基础,其主要农产品,如优质稻、蚕桑、无公害蔬菜、麻竹笋具有一定 特色,在万盛区享有较高知名度,部分产品如蚕茧的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5、后备资源优势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农业要扩大生产需要有土地作根 本保证。根据万盛区国土资源局编制的《金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金桥镇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年)等调查资料可知,金桥镇仍有一定面积 的宜农荒地荒坡,可开发为农用地。2004 年金桥镇未利用土地面积 3000 亩,可 开发为农用地的面积有 2000 亩。此外,每年还有退耕还林等方面的结构调整用 地可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 这些后备资源为今后的农业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提供 可靠的物质基础保障。6、环境优势自然环境方面,金桥镇森林覆盖率高达 43%,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 镇”;全镇无任何工业污染,土质好,可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社会环境方面, 金桥镇素有优良的农业传统,当地农民勤劳肯干,对土地资源管理精细,精耕细 作,具有良好的种、养殖传统;而且除外出务工外,农民并无其他出路,务农仍 是农民的首要选择。移民与万盛区的发展 | ----朱泽芗 罗 林 重庆市万盛区辖地,属于四川盆地东南缘与云贵高原衔接的过渡区。原系四川、贵州 两省綦江、南川、桐梓三县交界处的不毛之地。岭谷相间,层峦叠嶂,森林茂密,虎狼 野猪成群,稀无人烟,只有少数巴人、k人在此狩猎。由于历代移民,特别是唐末、北 宋末、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几次大的移民中,一部分移民进入了万盛区 境。他们经过跋山涉水的痛苦迁徙,在这块土地居住下来,开田拓土,建筑房舍,修路 搭桥,兴修水利,兴办教育,传播长江中下流域农业先进生产技术,传播江、浙和楚湘 等地的先进文化,用他们的血汗、智慧、勤劳、勇敢、创造,为万盛区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忽视的基础。由于封建制度桎梏,兵匪侵扰,灾害频繁,生产落 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据统计,1949 年人平国民收入仅 30 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农民有了土地,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生产有了 发展,人口有了增长。 万盛区境内,煤的储藏量丰富,是西南煤矿建设的重点。为了发展煤矿产业,建设矿 区,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1955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重庆市南 桐矿区(1993 年改名万盛区) 。建区后,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认真贯彻 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努力创新,全区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基础建设,交通便利,水电气齐全,旅游业兴旺,工业突起, 农业、养殖业、水产业、果木业正健康发展,教育文化一片新气象。人民生活有了显著 提高,1976 年 12 月的统计,全区仅有黑白电视机4台,现在边远山区都有了电视机, 城镇几乎家家有电视机, 而且多数是彩色电视机。 城镇居民几乎家家安有电话或有手机, 许多农村也如此。今年 10 月綦万高速公路通车后,离市区更近,重庆市南大门后花园 的称誉,会一天天变成现实。 在党中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一 心一意搞建设,千方百计谋发展。经过 50 年艰苦奋斗,万盛区逐渐从一个落后、偏远 山区,向安定团结,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教育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城市前进。人口由 建区时 121619 人,发展到 27 万多人。人口姓氏据 1985 年南桐矿区公安分局统计,全 区有 450 个姓,复姓有令狐、欧阳、司徒、宗鼎、宇文、李凡 6 个姓。张姓有 2 万多人, 是全区第一大姓;第二大姓是王姓,有 1.6 万多人;李、杨、陈、刘、罗姓都有一万多 人口,是位列全区第三至第七大姓;人口在4千至6千的,有傅、黄、犹、周、梁、霍 6个姓;2千以上,4千人口以下的,有赵、吴、万、何、胡、朱、徐、娄、唐、姚、 曾 11 个姓;1千至2千人口的有:冯、石、余、邓、戴、郑、郭、杜、向、肖、田、 喻、蒋、熊、谢、彭、廖、蔡、封、金、蓝 21 个姓。 现将万盛区人口姓氏和人口姓氏分布介绍如下: 全区姓氏:张、王、李、杨、陈、刘、罗、傅、黄、犹、周、梁、霍、赵、吴、万、 何、胡、朱、徐、娄、唐、姚、曾、冯、石、余、邓、戴、郑、郭、杜、向、肖、田、 喻、蒋、熊、谢、彭、廖、蔡、封、金、蓝、任、马、令狐、夏、袁、陆、邹、成、白、 黎、董、翁、邱、曹、秦、广、沈、许、文、冉、程、阮、冷、范、江、高、韩、钟、 汪、蹇、魏、丁、侯、谭、舒、游、孙、尹、陶、雷、苏、韦、林、卢、贺、况、叶、 龚、古、淳、穆、严、苟、湛、宗、龙、伍、钱、易、甄、鲜、梅、欧阳、鲁、潘、吕、 伏、方、骆、祝、杭、毛、姜、樊、敖、左、康、颜、汤、郝、段、甯、尚、殷、宫、 贾、涂、庞、蒲、尤、牟、聂、粟、赖、崔、童、甘、包、简、连、孟、施、蒙、安、 代、昌、柯、莫、倪、申、饶、皮、明、瞿、寿、阳、孔、綦、詹、欧、章、幸、艾、 卿、晋、耿、温、邵、费、佘、卓、凌、屈、华、于、刁、辜、胥、薛、桂、岳、晏、 缪、米、洪、母、覃、失、顾、滕、兰、车、闫、雍、青、柳、闵、焦、匡、葛、席、 但、符、候、毕、邬、税、牛、柏、扈、翟、景、宗、漆、帅、武、盛、萧、危、巫、 荣、乔、裴、敬、单、季、池、阎、岑、谷、阙、全、项、鄢、庹、练、邢、谯、党、 谌、管、查、扬、谈、常、慕、司徒、芦、云、鲍、屠、补、苗、时、姬、郎、辛、蔺、 解、勾、荀、蓝、寇、桑、靳、麻、官、商、司、庄、栾、索、俞、亢、宾、尧、祖、 戚、窦、祁、淦、齐、荆、么、操、藤、银、衡、隆、印、旷、昝、薜、奉、柴、关、 应、腾、禹、濮、巩、吉、满、薄、房、师、廉、揭、旦、浦、佐、元、褚、卜、续、 山、斯、传、燕、纪、先、臧、宦、扶、闻、来、虞、冀、逯、平、靖、寸、狄、仇、 路、经、阚、奚、樵、权、於、弋、隗、乐、雒、计、卫、邴、墨、和、仁、曲、裘、 羊、边、卞、行、淡、眭、恽、那、佟、麦、花、顿、溪、宗鼎、纲、别、戈、傲、宇 文、诸、呙、假、习、赛、戎、鞠、擅、农、盖、滨、降、束、庆、丰、闭、茹、励、 忽、亚、泉、南、会、饶、郁、雨、伊、宣、瓮、容、惠、锡、科、借、藏、骞、资、 庸、朴、芩、世、李凡、凡、邝、僬、职、阴、潭、生、强、縻、楚、伯、沐、邺、支、 运、原、修、劳、海、国、储、仵、苑、有、牙、咸、蔚、随、牧、伯、昴。 姓氏分布(千人以上的大姓) : 万盛街道 27040 人,354 个姓,千人以上大姓有张、王、李、杨、陈、刘 6 姓。 东林街道 24962 人,322 个姓,大姓有张、王、李、陈、刘、杨 6 姓。 南桐街道 24774 人,310 个姓,大姓有张、王、李、杨、陈、刘 6 姓。 青年镇 21645 人,207 个姓,大姓有张、王、李、杨、陈、刘 6 姓。 万东镇 30070 人,278 个姓,大姓有张、傅、刘、罗、王、李、杨、陈 8 姓。 南桐镇 29262 人,223 个姓,大姓有王、张、陈、万、罗、李、霍、刘、石 9 姓。 关坝镇 24761 人,247 个姓,大姓有杨、犹、李、罗、张、王 6 姓。 石林镇 11509 人,135 个姓,大姓有罗姓。 景星乡 8995 人,143 个姓,大姓有张姓。 丛林镇 16293 人,272 个姓,大姓有张、李二姓。 青山乡(现合并为金桥镇) 12060 人,142 个姓,大姓有刘、张二姓。 金桥镇 7944 人,120 个姓,大姓有张姓。 1985 年至今已将近 20 年,全区人口由 1985 年的 239225 人,增加到 27 万多人,但姓 氏变化不大。万盛区人口姓氏众多,已形成民族和睦,团结一致,携手共奔小康的大家 庭。 移民对万盛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注)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流向,在南宋以前,是以北方人口的南下为主。其中西晋末年 的“八王之乱”和北宋末的金兵南下,曾形成两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元、明、清大规 模移民的流向是由东向西的人口流动,即“湖广填四川” 。湖广入川移民大致由两个方 向入川:一是沿长江水道而上,长江中下游移民大致通过这个方向入川;另外就是经由 云、贵入川,广东、广西移民多数通过这条途径入川。由于战乱、灾荒、地少人多等客 观情况,湖广填四川移民往往有由黔入川,又由川徙黔,再由黔徙川的流向。 今万盛区辖地及附近地方,古为化外之地,峰峦起伏,峡谷幽深,水流湍急,森林茂 密,虎狼成群,是一处未开发的大山区。古属巴地,有少数巴人、k人在此狩猎活动, 可能有极少人户定居(无遗址考证) 。 东汉后期至南北朝时期, “板J七姓蛮”多次起义,惨遭镇压,大部被迫从嘉陵江和 渠江沿岸,逃奔长江以南,逐渐进入区境。唐初在今巴县东南境,设置南平州、县,居 住在江南地区的板J蛮后裔(被称为( “熟獠” )和从贵州大娄山迁入的一部分山獠(被 称为“生獠”,统称为“南平獠” ) 。南朝后期,少数夜郎人逃亡此地。在今綦江、万盛 地域,人多族众,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熟獠。生獠、夜郎人及少数汉人,居于被统治地位。 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南平獠所据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唐末至五代,战争不断,獠 首各自割据称雄,自封刺史,时降时叛,反复无常。北宋太祖乾德四年(966 年)南平 獠酋进铜鼓归顺。宋仁宗皇v五年(1053 年) ,在今綦江县境,设置南川县,隶属渝州。 在宋代,南平獠被称为“南川獠”“渝州蛮” 、 。宋英宗治平年间,熟獠酋李光吉、梁承 秀、王兖 3 族,控制原溱州之地, “各有地客数千户” ,与官府对抗,拒纳赋税,包庇藏 匿犯罪亡命之徒,并指使他们伪装“生獠” ,侵扰居民,劫掠财物,威胁汉户,如不从 命,人被屠杀,田土被吞并,甚至纠集“生獠”袭击官军,杀死南川县(今綦江县)巡 检李宗闵;继而以木斗为首的南川獠又发动叛乱。宋政府相继在熙宁三年(1070 年) 、 熙宁七年(1074 年)两次派兵镇压。宋军所到之处,大批獠民被杀,房屋被烧,幸存者 逃往云贵或深山之中。南川獠统治的地区,经过两次战乱,人丁稀少,土地荒芜,汉人 大批涌入,取代獠族地位,进一步加速汉獠融合,少数獠人融合于汉、苗,成为这一地 域的土著。 北宋靖康之乱,北方汉人宗族随宋室南迁,部份汉人宗支进入今万盛所辖地区。如万 东镇新民村境内出土的《宋太夫人陈氏墓志铭》载:北宋进士武思永“避靖康之乱,迎 侍南来,飘寓南平荣懿。 ”武母陈氏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 年)七月三十日去世。 卜吉葬于荣懿寨(今万盛区万东镇境) 。 唐乾符三年(876 年) ,山西太原杨端率军驱逐南诏势力,建立播州(今遵义) ,敕令 永镇边夷,世袭统治。关于杨端率领的七姓说法不一,犹海龙在《犹氏入黔辨》中说: “随杨氏入黔者,前军则安增也,后军则罗莹也,左军则令狐浩也,右军则成展也(蹇 达《平播碑志》 )??七姓者罗、王、何、宋、郑畋、骆、冉也( 《播州传》及《贵州通 志》。 )《令狐氏族谱》载: “令狐椤⒀疃恕⒙奕佟⒅n薄⒙媸阑⒊烧埂苍龅扔谇 三年秋入蜀,七军血战六载,功丰伟绩,遂奉僖宗敕命镇边” 。虽说法不一,但主要姓 氏杨、罗、令狐、安、成、郑、骆一致。其后裔于繁衍发展中,在人多地少,灾荒和杨 应龙播地北扩,强占七姓土地,战祸等客观条件下,七姓宗支参与元、明、清移民流, 由黔地流入区境。如《令狐氏族谱》载,平播后,令狐殡反椭芯蠡の澜蠹悠 功,迁西川节度使,其子袭父爵,军镇葫芦关(今桐梓娄山关) ,传至浩祖十五嗣孙元, 正值元末战乱时期,令狐元率众归明,屡立战功,官拜镇殿将军,年过花甲仍奉命率子 孙攻鼎山,智诛明玉珍余党铁头和尚,功成复奏,诏下: “卿三代功德深重,应承祖业, 永镇边夷” 。其后裔漫延到川、黔、滇三省,尤以黔北桐邑为多。我区令狐氏支脉可能 于明、清时期进入区境。 《梁氏族谱》中记载: “唐乾符年间,梁宗理公与娄府殿邦公奉命南征,以都堂职戍 守娄山关,后始南下,而居斯土焉” 。梁、娄姓定居后,其后裔支脉也参与了“湖广填 四川”的迁徙人流,由黔南向黔北迁徙,有支系进入今万盛区境。 明初、清初时期的“湖广填四川” ,两次大移民。今万盛区境的大姓多是这一时期迁 入的。迁入途径,完全符合大的移民流向。 元朝建立政权前,元宋争蜀,资内三得三失,人民被杀殆尽,结果造成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年)十月,四川人民仅 12 万户( 《内江地方志》。天府之国沦为一片荒芜。虽经 ) 移民,但这种人口锐减状况,直至元末都未能恢复。接着战乱、灾害频繁,以至于“春 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因此,明政府于洪武初曾有定制,对郡县的荒芜田 土,召乡民无田者垦辟,每户给 15 亩,又给 2 亩地种蔬菜,有余力者不限亩数,同时 还规定皆免 3 年租税。明政府这种有组织的、广泛的移民活动持续了近 50 年。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在四川持续鏖战。四川原有居民大半 死于战祸,部分逃隐深山老林,部分逃往贵州、云南等地。据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 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后,四川仅余人口 18090 余丁。 康熙十年(1671 年) ,清政府根据四川巡抚张德地的奏折,出台政策: “无论本省外省 文武各官,有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招募六十家者,量 与纪录二次;或至一百家者,不论俸满,即准升转。 ”把移民的成绩和地方官员的政绩 及升迁结合起来,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官员的积极性。不过也由于这个原因,不少 地方进行了强制性移民。 “解手”一词来源,据说便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当时外省民众 往往被官员用腰带捆手相连,跋涉入川,每逢便急,只得解手方便。 万盛区大姓先祖迁入区境的情况,举例加以介绍: 张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江西、武陵、湖北麻城。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 ,张统, 户部尚书;张总,翰林学士,兄弟俩从湖北麻城孝感乡,携家入川,落业巴县走马岗。 统、总弟兄生 8 个儿子,名荣、华、富、贵、金、玉、满、堂。荣、华、富、贵、金系 张统的儿子,玉、满、堂系张总的儿子。明初,张满的儿子河清由巴县迁南川县东乡坝 荣懿镇(今万盛区万盛及其附近地区) ,生息繁衍。这是张姓一支最早迁入区境的。张 满重孙张恩中武举,出任遵义府协台,家迁遵义居揽板凳,其孙张本遗出任正安知州, 卸任后居正安。明末清初战乱,四处逃亡。待四川略定,其后裔张迁贵之子张灿于康熙 初年携妻和 3 子,迁重庆府綦江县境(今綦江莲石乡)居住。张灿去世后,其妻林氏带 3 个儿子,于康熙十年左右,迁綦江县永里五甲七孔子(今万盛区金桥镇辖地)居住, 三房开拓创业,迅速繁衍。入川十三世张文斌由遵义迁江津鸭子坝,生一子,名子赵, 8 岁,父亲去世,于乾隆三年(1738 年)随母由江津迁入桐梓县燕石坎(今万盛区青年 镇辖地)落业,至今 20 多代,枝繁叶茂。入川十三世张文斌之弟文L,于乾隆年间, 由大足县迁入綦江县青羊市(今万盛区青年镇) 。张姓入川有 4 支后裔迁入今万盛区境 内,形成全区首姓。 王姓:是我区第二大姓。王姓祖籍太原,后迁江西吉安,又迁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明 洪武十五年(1382 年) ,王希贤公携 8 个儿子入川,落业内江。明末战乱,8 房子孙同 逃入遵义、桐梓等地。其中王希贤之子天祥公第二子千,于明朝前期由桐梓新站石壕大 水寨,迁入南川县东乡坝天池(今万盛区万东镇辖地)落业。另一支王氏后裔王灿于清 雍正年间从遵义王家坪,迁至桐梓县娄化里十甲斑竹园(今南桐镇鱼塘角) ,插照为业。 后又有几支王姓迁入今区境青山、兴隆湾、茶园、麒麟等地,繁衍茂盛,人口众多。 傅姓: 《傅氏族谱》载,东乡坝一世祖傅必胜,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后徙南昌、 武陵县,明景泰初年南昌武陵举人,明景泰二年(1451 年) ,历任四川新繁、荣昌等县 知县。时值瓦剌也先犯境,明英宗北狩,土木堡战役,英宗被瓦剌所俘。傅必胜兴勤王 师,平贼有功,公元 1457 年,英宗复位,封傅必胜万户侯,赠光禄大夫,妻黄氏特赐 一品夫人,荫子食邑。傅必胜遂舍洪都,而家居南川县东乡坝荣懿镇。明末清初避乱逃 往遵义。康熙四年,其后裔复返东乡坝,至今子孙繁衍 3000 多人。 犹姓:祖籍山西太原。唐僖宗乾符元年,犹崇仁、崇义、崇礼 3 兄弟,由于南诏迭开 边衅,苗蛮乘机蠢动,扰乱川黔,受命出师南征,一战奏P,崇仁回太原,崇礼回长安。 崇义以功授宣慰使,又于乾符二年讨播州蛮夷,留镇雍水。其子朝觐袭公职,于唐僖宗 广明元年(880 年) ,奉命勤王征黄巢,战死,封万户侯,世袭罔替。后裔犹瑗,字伯玉, 明洪武六年(1373 年)征苗夷,镇守雍水。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巡边至水坝(今 万盛关坝镇境内) ,见此地山水清雅,遗命儿子犹正威将来落业于此。伯玉去世后,儿 子正威袭父职。明天顺八年(1464 年)正威卸任,率子孙及部分家族、部属,遵遗命讨 诏落业水坝,乡人荣之,称该地为犹官坝,聚族于斯,拓荒开田,整治道路,建筑房 舍,耕读传家,至今 500 多年,子孙繁衍茂盛,家族兴旺,清乾隆末年建魁星台总祠, 乾隆、道光、同治年间,相继建 6 座支祠。 罗、霍、吴三姓:均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入川。吴姓落业綦江县思滩里,明建 元元年(1399 年) ,迁綦江红岩印盒山下瓦屋(今属綦江县三角乡)定居,后裔于清后 期迁入今万盛区境(有的是 1950 年初迁入) 。罗、霍入川始祖是姻亲,一道入川,先住 重庆佛图关,不久迁往綦江县。罗姓定居綦江石角罗旺村;霍姓定居綦江蒲河。约在明 朝中前期,霍姓有 3 个分支迁入峡口、金兰、乐井(六井,原为綦江县辖地) 。今峡口 村、金兰村属万盛区南桐镇管辖,乐井村属万盛区万东镇管辖。綦江县石角罗旺村,罗 姓后裔,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 年)先后有 4 个支脉迁入今万盛区境。另一支罗姓来 自贵州,落业青羊市湛家一带,据说是唐代平播罗荣将军的后裔。 刘姓:入川始祖刘燕震、刘统震兄弟。刘统震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 年)入川,刘燕 震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 年)入川,先落业重庆佛图关,子孙有迁綦江、江津等地插照 落业。明末避战祸逃入贵州遵义、思南等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 ,刘姓一支由 思南迁入綦江石角,后有宗支迁入青羊市(今万盛区青年镇)等地。清康熙六年(1667 年) ,逃入贵州的刘燕震后裔刘朝应叔侄,欲迁入四川,派人去江津观看,当他们行至 蒲河投宿,听说青山不错,便到青山考察,刘朝应觉得满意,便率侄儿芝俸、芝相、芝 仲、芝伦、芝常、芝俊、芝芳,迁入桐梓县青山(今万盛区金桥镇辖地) ,讨照创业, 枝繁叶茂,子孙漫延到金桥地区、南桐地区、关坝地区、万盛地区、丛林地区,有的迁 往全国各地。 万姓: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继迁湖广衡州衡阳县,后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明 洪武年间入川,落业内江等 7 地。有 3 支先后进入今万盛区境。一支万正容公于明朝前 期迁入桐梓县尖茶溪万家Y(今万盛区青年镇燕石村辖地) ,后因避乱逃居遵义大溪里 王家坪。时局稍好,其子万之盛公迁回尖茶溪万家Y,后移居干坝子四合头(今万盛区 南桐镇石桥村辖地) ,置产建房世居;一支一伦公避明末战祸逃入贵州桐梓县兴隆场犹 湾槽 (即银碗槽, 今万盛区关坝镇辖地) 居住, 因贵州饥荒, 迁綦江县青羊市张家堡 (今 万盛区青年镇辖地)世居,民国二十年代到沙坝、四湾一带拓地。一支是入川 8 大房幺 房国桂公后裔万长志、崇志、年志于康熙初年由绥阳县迁岩门(现万盛区南桐镇辖地) 。 3 支万姓,繁衍发展,人口达 3000 多人。 朱姓:族谱记载,始祖朱先德、朱先佑兄弟,原籍江西广信府贵溪县,因兵乱迁吉安 府太和县,金兵南侵,朱先德率家逃入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居住(其弟朱先佑不知去向) 。 因押解朝廷粮饷被劫,皇帝降罪要斩解粮官。族众恐受牵连,朱先德的儿子应远、应兴 弟兄偕同张、杨、邵、李、秦、冉、侯、安 8 姓,于元朝后期入川,落业于潼川府遂宁 县朱家坝居住。 居数年, 畏元顺帝派人追访朱氏之族, 其孙朱宏荣等携家逃入绥阳县 (今 属遵义市)长水田望里八甲定居,后因灾荒,朱宏荣后裔迁南川县簸箕嵌偏岩阴阳山居 住。清顺治年间,后裔朱文现携妻、子、侄迁入重庆府南川县丰里七甲干溪沟(在东乡 坝) ,承照落业,同迁入的有在麻城的邻居朱万三之后;朱文松迁入重庆府南川县丰里 七甲飞炉寺落照为业;朱文香迁入南川县丰里三甲大屋基(今万盛区丛林镇永胜村田湾 黄泥堡)讨照为业,繁衍发展。 赵姓:入播始祖赵瓒,唐代人,位居“户部侍郎判度”之职,原籍山西太原府阳曲县 红桂村。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 ,被同僚李怀光诬陷,贬播州(遵义)司马,由此 落业于播州( 《遵义府考证》载) 。其三世孙开璜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 年)平播有功, 即采食于扶欢、丁山、夜郎等地。瓒公六世孙高峰,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 ,登 进士第后,出任湖南长沙太守(注:按宋制,应为潭州知府)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宋哲宗时,高峰告老返乡,捐款修崇恩寺,饮赐“青莲院”匾额,而以铜肖夫妻之像于 其中。去世后墓葬溪源铜台(今石林镇大坝村境内) 。高峰 80 岁得益娃的轶闻,老幼皆 知。据说高峰公任长沙太守晚期,仍勤政爱民,一次出城视察灾情,路遇一女挖土,公 问: “天焦地裂能发育吗?”女答: “不怕天干,只要地润。 ”公思之有理。遂忆及妻妾 张、欧氏早逝,而己已入耄耋之年,独坐公堂,尚无内主,故三继焦氏。次年,果生益 娃(民间称为“一娃”。至亲罗廷献以七绝嘲之,峰公和诗曰: ) “八十老翁得一娃,笑 煞长沙万百家。果是老翁亲骨脉,依然复任坐长沙。 ”一娃名参仰,宋徽宗时进士,复 任长沙太守。在北宋末,赵氏宗支有迁入区境的,明初参仰后裔也有一支由湖广迁入桐 梓、綦江的。 李姓:据《华夏姓氏丛书 ? 李姓》一书说:李姓由陇西向南迁徙,一支形成豫章 李姓,一支形成金陵李姓。江西豫章李姓中一支,在元代迁入湖北黄州府麻城孝感乡, 在元末明初的移民浪潮时,李雄公携族人西迁入蜀,定居川东巴渝。明末因战乱,迁居 贵州思安府安化县,清初复归巴渝。金陵李姓在清代由广东经贵州、云南入川。据兴孝 《李氏族谱》记载:余家世系陇西。南迁江西,复迁湖广麻城孝感乡,相传数代,后裔 一支继圣、继贤兄弟二人,继圣官河南按察,卸任后入川创业长寿;继贤官云南按察, 卸任后定居贵阳。继贤十五代孙登魁任云南曲靖太守,明初与弟登第、登甲迁南川县良 坚里白土坝白鹤嘴,登魁的儿子兴孝迁綦江县永城槽李家湾。永城李姓有宗支在明、清 间迁入今区境。另有李姓宗支在清初由黔地迁入今区境。 穆姓:据穆正君老人说,贵州习水一带穆姓族谱记叙:穆姓是唐乾符二年参与平播, 在习水一带任宣慰使。后裔中一支大约在乾隆后期迁入今区境。 (据我区境道光四年穆 公朝惠墓碑推算。 ) 陈姓:江州义门后裔。陈源公迁湖广麻城孝感乡,元末时逃避战祸,其后裔陈安与两 个弟弟率家入川,居广安州岳池县,有迁江津县的,有迁綦江县的。后裔陈治国,住綦 江石角镇;二弟治真迁南川县;三弟治福迁綦江飞蛾石;治国长子陈太祯于康熙三十四 年迁入今区境青山。后来南川、綦江的陈姓宗支也有迁入今区境的。 杨姓:据《南川杨氏族谱》记载,杨仕新奉旨于明天顺三年(1459 年) ,从山西太原 府阳曲县到四川南川县任县令,其弟杨仕敬于明天顺七年(1463 年)也来到南川,卸任 后,在南川落业,一居城东,一居城西,为进入南川始祖。两房子孙繁衍众多,分布县 内各地和川黔湘边邻县以及海外等地居住。原万盛区的丛林乡、邓家乡、腰子乡、簸箕 乡、大垭乡均属南川县管辖。可能于明朝后期或清初,杨仕新、杨仕敬后裔,相继迁入 今万盛区境。另据《石莲拱桥岩湾杨昌举墓志》记载: “昔明(朝)由楚过黔入蜀,落 业于綦邑大田辅(今綦江隆盛磨刀岭)居不数载,迁移于南邑竹林沟(今万盛区金桥镇 三台村) 。说明在明朝中前期,就有杨姓由楚经黔迁入今万盛区境。 唐末平播杨氏后裔中一些宗支,可能在明万历年间平定杨应龙叛乱后,以及贵州遭自 然灾害的情况下,于明、清迁入今万盛区境(缺乏史料佐证) 。 另一支杨姓,据族谱载,祖籍江西吉安府青水县杨家村,唐代迁楚黄州府麻城县孝感 乡。明洪武十二年,孝祖之长子讳世雄官印端武进士,奉旨平伏贵州全省,请守,加封 太子太保,镇守遵义府。杨氏 8 大房由广东惠州府迁入贵州居住。明末世乱,8 大房各 迁。一支桂林祖北迁桐梓县麒麟坝(今万盛区南桐镇辖地) 。康熙年间由麒麟坝迁黄泥 Y(今万盛区万东镇辖地) 。落业繁衍。 邓姓:祖籍河南南阳,后来南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明洪武初,随“湖广填四 川” ,落业于遵义府板桥县。明朝中期,后裔邓魁,廪生,授任今綦江县从学正堂,卸 任后落业綦江县南门桥附里立户,后讨照邓家河生息繁衍。清初有支脉迁入今万盛区境 的万盛场、青山等地。清咸丰元年捐资修建三元桥的邓九先先生,咸丰十一年被太平军 杀害的邓卓南先生(清朝廷敕封为“云骑尉”,就是这支邓姓的后代。 ) 民国时期,人口的迁入、流出,缺乏具体数字记载。这里仅记叙有历史资料佐证的 3 次人口迁入:一、民国 27 年(1938 年)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中意南昌飞机制造厂迁至 南川县丛林乡海孔洞(今万盛区丛林镇海孔) ,改番号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从外地迁入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及家属。这个地区竟上了日军的军事地图,离海孔 不远的九洞桥(实际无桥) ,也成为日机寻找的轰炸点;二、民国 28 年,国民政府经济 资源委员会与军政部兵工署合办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出资筹建南桐煤矿, 次年投产; 三、 民国 28 年 4 月,由南川刘泗英、甘典夔、郭松年筹资,成立东林煤矿有限公司,在东 林寺一带开井采煤炼焦。从外地迁入一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家属,招了一批外地工 人。一方面,人口的机械增长扩大了;一方面,区境开始了矿区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建区前,由外地派来了一部分干部,参加区(县下小区) 、乡领导和管 理;煤矿招工;从外县迁入区境。人口机械增长 1 万多人。 1955 年建区后, 从重庆市市中区 (今渝中区) 和其它区县调入大批干部、 中小学教师、 医生,商业、服务行业职工和煤矿扩大招工等。1956 年,净增人口 8965 人。1957 年, 净增人口 6311 人。这些人口多从比较发达的城市来的,随着他们带来的,是先进的管 理水平和组织能力,是先进技术,是先进的教学经验,是城市的风味,是安心边远山区 工作的精神。所以,万盛区从建区始,就离城市很近,城市风味比较浓。 1966 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发展,兵工厂西迁,平山、晋林、兴无 3 个大型机 械厂迁入区境,净增人口 6729 人。他们不仅为全区各行各业的繁荣带来了商机,而且 使万盛区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业区,提升了区境现代化的境界。 21 世纪初,引进的大型企业,迁入的新人,高楼大厦林立,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万盛 区正向现代化城镇迈进。 民国时期今万盛区辖地的会馆 在明初、清初“湖广填四川”两次大移民中,进入今万盛区境的移民,经过艰苦创业, 各建家园,生活安定,事业有了发展后,各省籍的移民纷纷建立同乡会,集资修建本籍 同乡联谊会、议事和接待家乡来客的会馆。民国时期,今区境内有湖广、江西、江浙同 乡会。 会馆建筑为庙宇状, 祀奉夏禹王的湖广会馆名禹王庙, 2 座, 有 一座在万盛场 (今 万盛老街) ,一座在青羊市街上。祀奉晋朝旌阳县令许逊(许真君)神灵的江西会馆名 万寿宫,有 2 座在万盛与青羊市。江浙会馆名万天宫,有 4 座,一座在万盛场,一座在 桐梓桃子乡桃子荡(今南桐镇桃子街) ,一座在青山庙树,一座在景星新场,祀奉蜀汉 关羽神灵。各会馆均有田产,专人经营产业和祭祀。青羊市万寿宫还先后兴办过图书馆 和赣楚小学。每逢神的生日,便聚会唱戏宴庆,十分热闹。凡遇本籍人,发生地产或其 他争执,会馆还出面调解或讼辩,体现本籍人互相关照,主持公道,济贫解困等作用。 解放后,会馆房屋收归集体或改作住宅,田产随土地改革分给农民。 民国时期今万盛区辖地的祠堂 移民进入今万盛区境后,同姓家庭聚居一方,自然而然地在这一地区联成宗族,在其 宗族的繁衍、迁徙、开拓、创业中,形成宗族文化,建筑宗祠,修纂族谱,述祖连根。 民国时期在今万盛区境内,有张、王、傅、万、陈、蓝、姚、霍、犹、李、刘、周、 宋、邱等姓氏主祠支祠共 29 个,都建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较 大的祠堂有傅家祠堂,张家祠堂,犹家祠堂,万家祠堂,霍家祠堂等。这些祠堂均在上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先后被拆毁。 祠堂建设的规模, 清政府明文规定: 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宗祠大堂五开间, 台阶五级, 东西两庑各三间,有两重南门,围以院墙,并开东西侧门;四至七品中级官员的家庙, 堂屋三开间,台阶三级,东西庑各一间;八九品小官的家庙,堂屋一开间,台阶一级, 院子仅一道正门。我区祠堂规模,从族谱中记载,大致按清政府规定修建。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在选址上,都特别重视龙脉、风水,强调地势雄伟,风景优 美。据犹姓族谱记载,犹官坝所处地势:东山来龙九锅箐,西边关口百兵迎,北来黄龙 水孔出,南山老虎卧石门。在这个气势不凡的南面是主祠,西面是支祠,真是气象万千。 万姓宗祠“在玉龙山之阳,串珠龙势,结成狮子,名叫孔圣山。山头松柏蓊郁,山脚竹 林蔽阴,终年常青。山腰现一小坪,就像狮子嘴,远看前方,峰峦重叠,气势恢宏” 。 霍姓金兰坝宗祠有:大岩秋色、大坪仙迹、峰尖似笔、瀑布悬岩、白岩空翠、心田晚钟、 老鹰抱石、石牛卧波、虎鼻留形、峡里桃花十大景观烘托。青山新村张姓祠堂:古柏参 天,枫叶秋红,万年青碧,风景堪佳。万盛场的傅家祠堂、张家祠堂和东岳庙、关帝庙 成为万盛人广为流传的四朵莲花宝地。 区境内 29 个祠堂建筑,各家族谱缺乏完整记述,见过的老人,也只记得个大概,只 有万家祠堂记述较完整,万家祠堂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今南桐镇石桥村池井沟。祠堂 坐西向东,形似一颗印,三道门进出,呈长方形,总占地 832 平方米。四周属烽火围墙, 墙身用老式砖(每块 10 公斤)砌成,烽火墙内有屋 11 间,其中有正殿、左厢房、右厨 房、戏楼、走楼为一楼一底,全房木架瓦盖,高 7 米,内外粉糊洁白。正前面,在大门 上方的顶沿塑有各形各样的戏剧人物。 人物中间, 用青花磁屑竖嵌特别醒目的四个大字: “万氏宗祠” 。大门框是石柱,左右刻联: “勤耕苦读,人间正道牢牢记;敬老尊贤,社 会美德代代传。 ”横额: “传家宝” 。左右大门上画有戴盔穿甲、持锏戍鞭、雄赳气昂的 “秦叔宝、尉迟恭”二将站立画像。走进大门,上是木板戏楼,下是笔直石路,跨过檐 沟步上石阶,踏入天井坝,平视四周,全是红漆的柱头和屏排,整齐敞朗。步上石阶, 有石雕雄狮成对左右各立。仰望上殿,堂前横挂金匾: “万古蒸尝” 。阶柱对联:俎豆绵 远,世世代代年湮不矣;庙貌维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阶柱的半人高处,各钉一个铁 圈,那是族中忤逆不孝子女待罚的位置。殿内三座祖龛,灵屋形式分作阶梯,按序放着 祖宗牌位。正容祖牌位呈置中龛的顶中位置。中龛横额:槐里宗风。对联为:祖德默佑, 派衍千秋之茂;宗功昭垂,世续万年之长。左龛横额是:克纯祖武。对联为:承先启后, 德垂后裔;继往开来,长发其祥。右龛横额是:燕翼贻谋。对联为:裕后之祖艰苦创业; 象贤子孙大振家声。正殿中堂四根大柱,两幅对联:源远流长,螽斯蛰蛰;根深枝茂, 瓜瓞绵绵。又云:继光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龛前设有 香帛案台,台上空间悬挂斗大的玻璃灯,香案左右设有大钟大鼓。龛位案前左右架上立 着“庚子科直隶分州恩科进士万士林学位”牌。殿堂左侧竖有石刻祠碑,题为“永垂万 古” 戏台有绿色档子, 。 台前顶上横额金字 “以古为鉴” 两边小门横额 。 “入雅” 、 “出风” 。 楼前看枋,左右各一雕狮,枋上绘有古时孝子孝孙, “王祥卧寒冰”“九龄温席”等图 、 案。屋脊两端有鳌鱼,瓦面内角竖对野鹿下山,技艺细致精巧。天井坝上,两边各凿大 圈(化帛坑) ,春秋祭祀棚赙备用。对植两株红白桂花树,系士林祖直隶会进时,携回 培植做纪念的。每逢开花季节,信步其间,馨香扑鼻,心旷神怡。出北门是厕所,穿南 门是龛师住宅,周围园圃,农家气氛。 《犹氏族谱》 记载, 在犹官坝地区共有犹家祠堂 7 处。 魁星台总祠: 清乾隆六十年 (1795 年) ,文玺、琅、文潮、光明四公同建上殿。光绪二年(1876 年) ,化南、品贤二公,又 增高上殿,并建乐舞台及两厢看楼。其规模正殿三楹,下则为堂,上驾高阁以透空气。 正殿后面为启籍祠,左为“名宦祠” ,右为“节孝祠” ,中厅以下,两廊对峙,分立看楼, 看楼背面各修广厦,以为厨房。由看楼曲转南经楼修为乐舞台,形如五岳,瓦皆绿色。 全祠规制,雕文刻镂,金碧辉煌。 三星台仕瑛公祠: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 ,文玺、鸿儒、文渤、文u诸公协建上殿。 同治年间,族长嘉配建两厢及乐楼。光绪中叶,能恕公又建厨房数间。其宏丽虽不及总 祠,然三星拱照,人杰地灵,也可观矣。 后又于道光、同治年间修建了:倒坐窝为T(注:同“阜” )公祠,山坡为J公祠, 风岩洞嘉诚公祠、大院子文汉公凤凰祠,木人台坟山栋公祠。 万盛场张家祠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开始修建,至嘉庆八年(1803 年)峻 工,建祠用了 13 年,规模壮观(可惜无具体叙述) 。张氏祠堂落成后,当时的十八世孙 恩科进士张正林有诗一首赞曰: 自离西楚向川游,岁月迁流数百秋。 巴国分支传走马,来乡建业绍黄州。谁谋在昔宗风振,食德于今家庙修。纂订遗编存世系,儿孙奋志赴琼楼。 傅家主祠建于明末。祠堂座北向南,为二重堂大院。大门建为牌坊式,很有气派。门 外左右各有一根桅杆。步入大门,上为戏楼。过大石坝,上五步台阶为前堂,有走廊由 前堂直通后堂大天井。通道两旁各有厢房两间。天井左右有书楼,与前后堂相连。过大 天井上三步石阶到后堂。正堂中为祖龛,必胜居中。正堂左右有小天井,旁有厢房两间。 祠后大片枫林,秋风起时,大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感。 清朝中期,傅氏后裔分别在今五里村和新民村各修建傅氏支祠一幢。 宗祠都有一定数量的祭祀田,作为祭祀费用。万家祠堂有产田 110 亩,租 76 石(每 石 130 公斤) ,土 5 亩,租 0.7 石。祭祀田的来源:一、将祠堂附近的田土划为祭祀田。 如犹家三星台支祠,将凉水井、长脚岗二处,立为祀田;二、全族集资购买;三、族内 富户捐资购买。对祠堂资产管理甚严,都立有条规。如犹家宗祠于嘉庆二十一年三月订 的条规,有 8 条:一、祠中公事须在祠公议,管祠首人要和衷共济,毋偏袒、独行独断; 二、首人等凡祠中公事有传必至,倘三次不至,即以慢祖论,指名贴出,以彰不敬之咎; 三、租钱务在祠中收纳,乃可杜侵渔之弊。倘敢不遵私收者,追出原租,另行究罚。即 佃户租顶,仍要集众同收,毋得独收私放;四、钱银在祠,公同注明锭件数目,随议一 人执掌,其执掌者,不得私自亏挪,倘有舞弊,罚猪羊一副,以彰私换之咎;五、银钱 不许放借本房;六、族中人皆属先人继体,祠中事件,个个当为,人人宜办,何必拘定 首人。但不立首人,则事无统纪,即才智高远,可以匡其不及,亦宜对众指陈。倘或心 违面从,退有后言,即以谗谤论重罚;七、首人六年一换,多则贪,少则怠。交卸之日, 账目务必清楚。为人子者,既不思流芳百世,独不惧遗臭万年乎;为首人者其熟思之; 八、关口河边以及当岗树木永蓄,以培风水,首人无得主放私伐。菁(青)杠叶不许人 放蚕,以伤树头。祠中所有各处柴山,务要佃户护蓄,不许人私行砍伐,如有不遵,山 林残破,问佃户赔还,查出砍伐之人重罚。有的宗祠规定首人,一年一换,也有五年一 换。交卸帐目公布,祭具、餐具洗净收藏好,剩余钱财、谷物交清。祠中钱财除祭祀用 外,还用作修桥补路义举,救济族中孤寡老弱,兴办学堂,教育培养人才,奖励学习有 成的青年等。逢喜庆节日,祠堂还迎班演戏,如民国 20 年(1931 年) ,万家宗祠包戏 1 月,上、下午演出,远近观众,密集祠中,各行商贩,在祠外设篷营业,热闹得很。 祭祀,一般分春秋两次。春季多在清明,主要分房扫先人墓;秋季多在旧历七月半。 按旧俗,清明主要是到郊外扫墓,秋祭主要是祭祖,族长、房长及部分族人参加。执事 者,先期敬备酒醴、熟馔、楮袱、祭章、香帛、炮烛等物,必须精洁丰美,各房长齐集 致祭。有的宗祠规定 5 年一大祭。凡祭祀祖先,都要求族人,穿着整齐,严肃,小孩要 超过 8 岁才能入祠。 “正祭前一日祭墓,除添猪羊外,祭品悉如平时。是夜,祠中大张 灯彩,先祭后殿,次祭正殿,次祭仕宦、节孝两祠。每日班胙数百席,族众咸集,竟日 欢宴。斯即旅酬燕毛之礼,当存敬宗睦族之心。 ”祭奠“正殿头品六,后殿及左右两殿 各四,鸡鸭鱼船各一,七寸碟每殿用四,陈蔬菜果品。净茶净酒壶各一,饭碗、筷子、 茶酒盅,量各殿神位多寡备数。 ”祭器“祭毕洗净抹干锁入专柜中,交香司关锁,严禁 借用”《罗氏族谱》。 ( ) 1939 年,万氏祠堂大祭,族长万成林主祭,凡族中子孙都来聚餐,每轮置 50 席。全 族高兴,热闹非常。 宗祠,都选 有德高望众的人做族长、主持祭祀的首人。如 万姓干坝子民国时期历届族长、首人名录 姓 名 别名 任 职 住 址 万大鹏 子选 族长 岩孔坝 万大中 副族长 新房子 万能相 材先 族长 岩孔坝 万近光 建碑族长 新房子 万光梁 族长 岩孔坝 万世长 其祥 族长 池井沟 万世元 辅廷 族长 岩孔坝 万永康 荣安 族长 大仑坎 万立珂 济康 族长 岩孔坝 万兴汉 成林 族长 新房子 万世钦 吉廷 首人 柏杨岗 万永禄 吉安 首人 大淌湾 万兴镇 丕扬 首人 桃子荡 万兴安 安银 首人 青杠堡 万立权 汶泉 首人 卢家湾 万兴谟 海安 首人 生基坪 万立瑜 品良 首人 岩孔坝 万兴成 元臣 首人 岩 门 万兴银 竟成 首人 刘家坝 其他姓氏,也有族长、房长、首人,只是缺乏具体记述。 修谱是一个宗族的大事,据记载,唐代就开始修谱,历代都有修谱活动,清代,政府 倡导,修谱最多,民国继续,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几乎形成了高潮。 族谱。族谱是宗族文化的主要体现。毛泽东同志于 1957 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谈历史研究时说: “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可 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族谱记载的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 迁徙、开拓、发展的缩影。族谱里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物传 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志的资料和地方名人的文学作品、碑铭等。研究族谱,对探讨家 庭的形成发展,家庭功能,家庭管理,家庭伦理等,都可起到承先启后的教化作用。 族谱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序言、溯源、迁徙、字派、族规(宗规) 、家训(家法) 、祠 规、祭祀、世系、人物、寿文、墓铭、碑记、诗文等。 族谱中,充分体现出炎黄子孙,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优秀传统精神,如 黄氏族谱中记述了黄峭公一件轶事:唐五代时期,峭公于后周广顺元年(951 年) ,年已 80 岁高龄,他留下 3 个儿子在身边,遣 18 个儿子到各郡县去开基创业,并吟《马上诗》 与诸子作别: “骏马登程往异乡,任从腾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宜荐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永炽昌。 ”黄峭公以实 际行动,冲破“父母在,不远游”的愚孝桎梏,让儿孙飞出温暖巢穴,去经风雨,见世 面,创造未来。这种精神,在读族谱过程中,经常使人神往,顿起敬佩之情。 族谱中的字派(字辈) ,一是希望族人长幼字辈清晰,源脉清细;一是前辈寓希望予子 辈字里行间。其中蕴含着怀先祖千秋功德,启迪后人兴旺发达,继往开来,期望后人 正直、大志、光明磊落,世代绵远,团结相守。如霍姓新字辈排行: “勤俭奉廉、孝敬 娱亲、礼义谦让、纲宪遵循、继先丽景、强立宏程。 ”如清咸丰七年(1857 年)修墓的 万姓始祖万正容墓志铭碑中记载有万姓字派,原派“正之君五大、能光世永兴。 ”续派 “立老承先泽,应祚启文明,显祖希良遇,昌庭衍秀荣,家声皆克绍,宗德庆长春。 ” 族谱中的人物也是光彩夺目,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 今万盛区境大姓中都有过进士、 举人、秀才。犹姓有犹道明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 年)进士殿试,宋神宗赐姓,易尤为 犹的故事。张姓、傅姓、万姓等都出过进士,张姓于乾隆年间出了两名进士,政府赠有 “双凤联飞”金匾。峡口霍姓的光绪年间秀才霍伟丞,还留下了许多好的诗文。近代也 出现过革命者,现代有革命烈士、科学家、学者、政府官员等。读各姓族谱,总觉得在 这块土地上,还是人才辈出的。 族规,各姓族谱中都有这一内容。旧谱多以宗法伦理为基础,存有封建意识,新谱多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纂的,族规都体现了时代气息。族规是教育约束族人,继承光荣传 统,跟随时代走正道。如犹姓《魁星台宗祠石刻十则》 ,目的是“启其好善,恶恶之心, 各守遵祖敬宗之义,庶几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略有删省) ” 第一则戒犯上以正名分,族中有子犯其父,弟犯其兄之事情,有可原(谅)者,夏楚 以戒之,理无可解者,送官以治之。以外或犯其远房伯叔兄长,视罪之大小,亦宜到祠 问罪,以昭伦理。但尊者亦不得藉故I诬,恃尊凌下。 第二则去邪淫以正纲常。族中有穿墙凿壁盗窃同姓财物者,宜捆缚魁星台或挞或罚, 鸣其罪过,以俟其自新。但不得加以盗名亲亲之道然也(即不能加盗名于父母亲属) 。 若盗窃外人,经官审讯,盗贼之名彰明较著,不得令入祠,以玷祖宗之德。族中如有下 蒸乎上,上淫乎下者,一经对质,淫乱有凭,此禽兽之行,神人所同嫉,天地所不容, 宜重责,革出祠中。 第三则祀忠孝以劝将来。凡族中族长、祠首,有恢宏先绪,仪范族人,载入旌功册, 殁无遗议者,可立主于祠以祀之。大则刻石,书其本载行末述于谱,以昭后世。至出仕 尽忠,文有政绩,武有战功,或舍身赴难,不愧名宦;或屡试不第,终老山林,品正行 端,敬宗睦族,可为族范,不愧乡贤者亦然;至愚孝愚弟,出于至诚,均可于祠立祀。 管理支祠及各房清明会有功者, 殁无遗议, 大则立礼于祠, 小则饬支祠及各会为之立祀, 砥节砺行交相勉为良善矣。 第四则旌节孝以昭内则。族中有照例可旌表者,祠中为之立祀,无力请旌者,祠中帮 助(族长量家量事助之) 。有年过四十抚孤尽孝,殁后有德行可传者,虽未符例请旌, 祠中亦为立祀,大者书其本末,立传于谱。凡族中出嫁之女,有与前同者亦然。庶几十 年大祭时,妇女知重节孝,正人心,以端风化。 第五则息争讼以昭雍睦。族中人等,除与外人口角及命盗二案以外,如有不平之事, 宜先向房长评其是非,如不能平,许投祠传族以定曲直,如再不服,方可经官。倘不由 族长绅耆剖断,妄自具控,则虽负痛沉冤,理情难恕,亦宜责以好讼之罪。庶几讼狱衰 息,而亲亲之道于是乎全矣。 第六则设义馆以作人才。 每岁可选品行端正, 不干外事之生二人, 掌教祠中鸣凤书院, 一则谈文理以课士,一则详诵读以发蒙,使族中肄业诸生,按班就部,各得依归。至于 馆中规戒,师长自有责成,但子弟年过二十以上者,倘名在馆中,阴离馆外奸盗邪淫, 有亏大体,是即负圣贤之教化,忘祖宗之厚恩,虽属师长之教不严,亦斯人自作大孽, 是宜逐出馆中,免效尤,以惩不肖。至修金节敬照木碑,敬送从教之子弟,或送节敬或 执贽仪,听其自便,师长无得崇求。立师道,振文风。 第七则定奖赏以神鼓舞。族中有读书成名者,悉依木碑条例奖赏。每年月课八期,以 每月初八为定,其考课之法,安置伙食,使庠内庠外诸生聚集祠中,晨起静听主讲者点 名归号,各命一题,族长督令一日交卷,各归。命人将卷再誊一次,弥封红名于内,送 主讲先定次第,然后拆弥封而出榜,依高下(照木碑例)以给银。文字佳者张贴书院, 以资鼓励。 第八则禁煤山以培地脉。今夫人才之挺生,关乎地运,而地运之灵,由于培植,况吾 先人之阴地,尤为吾族之兴废所关。知马煤河大坟岗、黑菁纂等处,均先人坟莹所在, 毋许截脉安葬开土挖煤。倘有私行截脉开挖者,于途人(外族人)则送官以治其罪,于 同姓则聚族以责其非,庶几存者顺,而殁者宁,地既灵,而人亦杰也。 第九则黜浮言以端族体。今夫事无大小,责有专归。祠中大小公务悉听族长祠首等裁 度。如遇祭祀收租及算账剖理事项,凡尊卑老幼各依坐次,俟族长发言公议,然后旁赞, 务要整齐肃静,毋许拥挤喧哗,烦言啧啧。即族长有账不明,论事不公,各祠首房长绅 耆与之争辩足也。倘于内喧嚷,以挠公论或于外谣啄以诬首人,均宜拿祠责挞,以平桀 骜不驯之气。庶几体统严,而事无不举也。 第十则矜孤独以广恩惠。族中男女有年过六十,无子、无财、无人收理者,可于祠中 挂名按月给钱(照木碑例给) ,以为日用。有男女幼而无父无母无衣无食,又无伯叔抚 养,未过十五岁者,亦可按月给钱。如是则少者可成立,以承宗嗣;老者可温饱,以终 余年。 《罗氏族谱》家训有:孝父母,和兄弟,别男女,谨夫妇,敬祖先,重子孙,睦宗族, 笃师友,备农桑,专杂业,理家务,制财用 12 条。 万姓族规: 时逢盛世,国有法,族有规,家有训。社会细胞之列的万氏族人,理应守法遵规,创 建美好的未来。 一、尽忠、尽孝。尽忠:全心尽力,忠诚厚道,兢兢业业办事公正,诚诚恳恳履行职 责,不虚语惑人,不取巧假事;尽孝:发自寸心,善意顺从尊辈,贫富言善,尊老、敬 老、养老。 二、耕读为本:耕应勤,勤能补拙。农谚: “瘦土出黄金”“一勤天下无难事”“世 , , 人肯用心,黄土变成金” 。据农谚立志:集思辛勤科技路,汗苗凝结田土间,秋收果实 仓累累,年终副业积钱欢。读应专:入学启蒙,逐一树志,勤谋深思,苦攻科技。而应 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磨穿铁砚”“负薪唯诵”之勤奋精神,更应尽心尽力熟读 , , 钻研,获一专项成果,为社会作一贡献。 三、行仁义、谦恭。仁义:尊人敬人,博爱众生,性情和蔼,通情达理,严以责己, 宽以待人,正直处事,主持公道,排忧解难,扶贫济弱。谦恭:不失礼,应尊重他人, 要虚心,不自高自大。诚恳接受批评,严格要求自己,语言态度温和,应弃骄傲自满。 四、怀礼让、静忍。礼让:互信互勉,不争强好胜,不以权欺人,尊敬长者,怜爱弱 幼;规规矩矩以礼应事,严严整整宽让待人,遇事礼让三分,修身齐家之本。静忍:遇 事静思忍耐,不急躁暴动,不斗气冲天,学习“张公百忍” ,时怀谚语“忍着一时之气, 免有百日之忧” ,即可少作胡涂之事,减轻精神及经济之压力。 五、提高素质:在政治、文化、思想、科学领域中,头脑不存邪念,事不苟且胡言, 不简单从事,不挑拨是非,不徇私舞弊,不耍小动作,不钻牛角尖,不诬害他人,不看 风使舵,不仗势欺人;富贵不淫,贫困不盗,身心清正,刚直为人。 六、存道德观念:德,可感先灵,亦可垂乎后世,并可稳立社会人人之间,用慈善之 心感化他人之事,不昧心、黑心、狠心对事,不无德、缺德、少德凌人,对事讲良心, 对人讲美德,有德者,人人护之,缺德之,人人恨之。 七、端正品行:作人正直,办事公正,掌握礼规,言论不苟,修身齐家,务实正业, 不贪不懒,力戒下流,赌博不从,敌视淫乱,恶习不沾,陋俗不染。 八、团结和睦:人生接触于社会团体、乡邻之间,面对人事之广,身对事务之多,应 作到信友睦邻,亲人义举,互助互勉,共奋前进。在家庭中,尊敬父母,善意顺从;夫 妻相爱,互敬互助;伯叔婶娘,言行尊敬;哥嫂妯娌,扬长避短;弟弟妹妹,欢心相助; 子侄晚辈,悦颜抚爱。牢记谚语“团结家不败,和睦能生财” 。 艺文,又是族谱中必具的内容。这些内容以诗文形式,记下了时代的踪迹,反映了万 盛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的过去,对万盛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是难得的宝贵资料之一。 限于篇幅,略引一、二。 里 居 赋 清 ? 王灿 区垣谷口有里居名斑竹园者,山人某之世居也。四山环抱,树木丛杂,地之所由名也。 全虚先生过而语之山人曰: “山愚泉浊,土瘠田硗,子之居此何乐与焉?”山人喟然曰: “嘻!余以先生为高士,今乃知先生原非高士耶?徒羡膏腴之美,罔识山林之乐。 ”全 虚先生曰: “有是哉,余未闻,愿闻其所乐。 ”山人唯唯,遂赋之。词曰: 系高辛之元胄兮,氏丕显于中央。耀太原而焕豫章兮,显黄州而内江。际明季之颠覆 兮,遭渠逆之獗猖。屠士民而殆尽兮,雪阀阅之w芳。祖爰走马东首兮,里上仁于斯乡。 感苍穹之与宅兮,潜盘谷之永康。其岩门敞于东谷,石镜照于西厢。其南则崇山隐日, 丛林满岗;其北则屏以八面,绮纷疆场。涌泉灌注,木秀草芳。世有丰年之降蕴,尧天 无垫隘之苦汤。掘煤炭兮遍野,酿铁矿兮满岗。木则松、柏、杉、楠、⒍唷⒀睢 j、枫、柳、檀、梓、~、荆;竹则 ,蔚若邓林。草则荼、荻、葭、茗、若、葛、[、 菱、菅、蒯、蕨、芥,布绿叶于谷底,苹、莎、茆、m、蔼蓊郁于丘陵;药则菖阳、白 芷、季禹、黄精、远志、地百种千名。其园种值佳果:橘、柚、檎、枣、栗、梅、李、 枇杷、梨、榛、朱樱。春熟桃杏,夏成麦芋,雀舌遍殖佳名。若乃春水绿波,春草碧色。 听牧童之高歌,玩流莺之饶舌。金乌穿林兮,染须眉而碧绿。玉兔入楼兮,摹星斗之清 澈。于是游崇岗陟景山,临岩侧望川流,垂纶耳钓重渊。清泉兮思洗耳,坐盘石兮企 颖南,藉皋兰之藿糜,荫修竹之婵娟。乘兴吟咏,以雅以南,舒蓄意之 愤,奋久结之缠 绵。至若盛夏炎蒸兮,泉窟遨游。据石偃仰兮,严霜夏凋。白帝司柄兮,金风鸣条。兰 诜假猓Ю锲恪6沼v(音必)发兮,春回草茅。烘煤兮被狐羔。赏白雪兮醉 香醪。敲坚冰兮煮香膏,洵以佳客,展以乐郊。问舍求田,惟积薰膏,长揖当途客,桃 园正非遥。 更问此山真乐处, 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摘自 《王 氏族谱》 ) 六十甲子以见危亡之衅夫因兵死守蓬茅,麻r裙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紫带叶烧。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摘自《王姓族谱》 ) 万氏宗祠碑记? 《永垂千古》 尝思木有本也,水有源也,而人本乎祖,亦欲是也。故古人过墓思哀,过庙思敬,沐 先祖之泽,必抒后嗣之诚矣。盖墓乃祖宗形骸所在,庙乃祖宗灵爽所依,倘不修墓建祠, 是非有以抒其诚,仰祖宗虽远,开基创业之难,后人不可不追,后人虽愚,而前人报本 睦族之念又不可体,倘不追不体,亦非有以抒其诚。如我本氏,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起源,继迁湖广衡州衡阳县,家世槐里。自我鼻祖讳正容,始入西蜀,托迹内江,娶祖 妣张氏,后迁巴邑盖石,置产数百亩。后又卜吉黔省桐邑尖茶溪万家Y,未几又避乱遁 居遵义大溪里王家坪。二世祖讳之盛,生长于此,弟兄五人行列四。世治复还尖茶溪。 后又移居干坝子,德配王孺人,早有内助之贤,置膏腴之田,修安居之室,即今四合头, 遂世居焉。元一讳之举,再传乏嗣。二讳之藩,其子迁川北桐麻沟。三讳之选,五讳之 茂,其三子与五子俱迁江津柏林苦茶口。其四子迁扶欢走马楼。三世祖亦弟兄五人,长 讳君仲,次讳爵,皆再传乏嗣。惟三、四与五讳君禄、君命、君令,今分三大房,实缘 于此。自四世祖等,照丁起凑清明会,轮流掌放,以为建祠之基。至五世、六世,人文 蔚起,x族公议族长大鹏,协办大中,始举大鹏祖也。迨讳能相公出袭为族长,秉性刚 方,持心乃善,于上为祖宗,下顾族人之祭,数十年在元或苟也。至道光二十八年戊申 岁,遂与协办首事讳能魁、能举、能书、能彩、能范、能近、光锭、光照、光位、光虞 等同心协力,建修宗祠,数年告竣,当是时也。前辈后辈,皆劳劳力,难以枚举,但各 尽乃心,由今思之,是所谓忠厚开基,而祖宗擅美于前,清白世守,而子孙扬徽于后也。 噫,前人之有所望于后人者,宗祠香灯,春秋祭祀。而后人之复有望于后人者,宗规世 守,宗训凛承。庶几祖孙一气,百世其昌,闾阎之室可为阀阅之家,而忠臣之选,出于 孝子之门也耶,谨序。 协办修建宗祠者:万能彩、光伯、光元、光载、光梁、觐光、世荣 建碑族长近光,祠首:万光秉、光永、光税、光鼎、光苏、世元、世钅函、世舜、世 勋、世木昂、世伦、永模。 光绪三年丁丑岁仲春上浣谷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万盛区,是一个通过多次移民形成的城市。 据万盛区姓氏人口统计的数据说明,现在万盛区绝大多数人口,是唐杨端平播所率诸 将的后裔,宋以来历次战乱迁入区境者的后裔。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后裔, 可以说,移民对万盛区社会、经济、人文的发展,对南疆北国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交 融,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通过大量的族谱、碑刻(主要是墓志铭) 、宗祠、会馆、传记、文献等历史文化信息 汇集而成的“移民文化” ,我们清晰地看到,先辈们迁徙中爬山涉水的劳顿,拓荒创业 的艰辛,重建幸福家园的欣慰。王姓先人写的《里居赋》 ,把今日的南桐镇鱼塘角,描 写得如诗如画,充分表现出先民热爱这块沃土、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同时先民们兴办 学校,培养一大批秀才、举人、进士等高级文化人,留下许多好的诗文,为万盛区积蓄 下历史人文底蕴。他们的后裔继承祖业,教育儿孙热爱故土,鼓励子弟勤奋学习,天天 向上,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为国家培养出各项有用人才。移民们“视他乡为家乡” 的观念,一代代传承了下来。特别是通过寻根问祖,溯本求源,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这就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中华复兴,为了改变故土的面貌,继 续向前,奋勇攀登。因此, “移民文化” ,不仅展示了万盛区历史和现在承接的历程,还 展望出未来美好的前景。 (注)苗族情况另有专文叙述,未包括在内。?万盛区也称为&羽毛球之乡&,万盛区羽毛球运动起始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30 多年来,万盛区 已累计为省级以上专业运动队...万盛籍羽毛球运动员在国际级大赛中获奖 30 多人次,涌现出了中国羽毛 球队副总教练钟波,以及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重庆万盛石林 - iholidays 景区概况 万盛石林风景名胜区位干重庆市南部的万盛区境内,距重庆市区 165 公里,距万盛城区 20 公 里。万盛石林于 2002 年度被评为国家 AAAA 级风景名胜区,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十佳旅游景区”。 万盛 石林系我国第二大石林,景区面积 10.3...?南川工业园区欢迎您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 28.46 至 29.30,东经 106.54 至 107.27 之间,东南与贵州省道真、正 安、桐梓县接壤,东北与武隆县为邻,北接涪陵区,西连巴南区、綦江县、万盛区。南川有 1359 年的县 治历史,1994 年撤县设市,1997 年成为重庆市...?刘林校长在 2006 学年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校长主页_学校概况_重庆市进盛... 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多老师和同学获得骄人的成绩:姚竹同学的《大山中的母校》获万盛区艺术节绘画区一 等奖;陈魏同学的《我要自由》获万盛区艺术节绘画区二等奖;罗媛媛、付如姣的《步步高》获万盛区艺 术节手工制作区二等奖;...?万盛石林旅游指南_万盛石林门票信息_同程旅游网 万盛石林风景名胜区位干重庆市南部的万盛区南天乡境内,形成年代大约为 4.6 亿年前,是我国目前考证 最为古老的石林。曾被誉为巴渝十二景之一。万盛石林集“山、水、林、石、洞”为一体。...?【万盛区清洁设备_重庆万盛区清洁设备公司】- 易维企业服务网 【万盛区清洁设备_重庆万盛区清洁设备公司】 易维企业服务网...易维企业服务网提供国内最新最全的重 庆清洁设备公司,信息,供应商和价格,是重庆企业选购清洁设备的最佳平台和渠道。?万盛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介 地址:万盛区新田路 69 号 邮编:400800 电话: 传真: 主任:王慧明 E-mail:k .cn 机构设置 一、 办公室 二、 科技科 三、 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 地震站 科技资源 概况 万盛现有科技企业 8 家,...?11 月 19 日,重庆市万盛区教委一行 10 人到我校参观 11 月 19 日,由重庆市万盛区教委李昌健副主任带队,教委一行 10 人到我校参观。 附件下载:S80014 47 来源:武侯实验中学 编辑:行政办?万盛区教育委员会 - 教育概况 辖区学校 单位名称 类型 所属区域 万盛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进修校 直属校 重庆市万盛田 家炳中学 中学 直属校 职教中心 职教中心 直属校 进盛实验中学 中学 直属校 南桐中学 中学 南桐镇 重庆市第一 O 四中学校 中学...?各省概况-防护林建设- -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防护林建设 &&各省概况 && 文章列表 标题: 作者: 从 至 ?浙江省林业厅开 展财政支持...? 重庆万盛区森林工程冬管工作促农增收
? 内蒙古赤峰市加强林业生态项目区 禁牧 万盛区万东镇人民政府万东镇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休闲观光农业五和梨园繁花似锦万盛区万东镇地处万盛区中心城区,距重庆主城区一小时车程。镇境地势属 四川盆地东南缘与云贵高原衔接的过度山区,是重庆的南大门、后花园。辖 9 个村 5 个居委会,幅员面积 59.9 平方公里,人口 4 万人。先后创建全国亿万群 众体育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市百佳文明单位、市卫生单位等近 20 个国家级、市 级、区级文明单位,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区位条件十分优越,綦万高速公路、雷石公路,三万南铁路,在建的万梨公 路、南万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通畅;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新型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加工,商贸流通竞相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全国 水保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区农业特色园区彰显示范作用;五和黄花梨,箐溪甜柿、 五里榜上荷花,六井农家乐各具特色。 万东镇在“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争创城乡一体化特色 名镇为目标,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着力做大城镇、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活 商贸、做优环境、做实保障,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力做好“4435” 发展战略,重点抓好都市农业“四大板块”、城镇建设“三大片区”、民生事业 “四大重点”、工业和三产“五大行业”。 都市农业“四大板块”即:打造规模 1500 头的新田片区生态奶牛养殖小区 板块; 以青山湖湿地公园为依托, 改良扩容五和梨园、 拓展完善水保科技示范园, 打造都市观光农业板块;以五里、榜上农业园区为依托,打造 1 万亩现代特色种 养业板块; 以李子山地质灾害治理为契机, 改良传统脆红李种植项目, 打造 4000 亩特色种植业板块。 城镇建设“三个片区”即:万东镇机关至 49 中片区的旧城改造建设;五里、 榜上片区的采煤沉陷、地灾安置点建设;新田、团结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建设。 民生事业“四大重点”即:以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程为契机,重点抓好住房 保障,确保 1.8 万名城乡住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抓好户籍制度改革,在五年内 使我镇城镇居民达到 3 万人;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使 3000 名城乡老人老有 所养;抓好困难群众增收,确保“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 1.3 万元。 工业和三产“五大行业”即:依托一区五组团,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建筑建 材、精煤洗选、汽配美容和商贸物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江津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