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南部盛行什么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形成的

?邮箱:kefu@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60940号 京ICP备号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 月,止于 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 ”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 (4)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 (灾害);而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 (灾害)。 (1997年上海卷) ●案例探究 [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知识依托: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以及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对题干审题有误,也可能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记忆不清或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移动的影响理解不清,还有可能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现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副热带高压北移偏快”,联系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的进退又与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过强,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副热带高压偏弱,造成副热带高压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故造成南涝北旱。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台风的影响,降水始终都很丰富,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故D项错误,故本题应选A。关于雨带的移动规律在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2003年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A [案例2]读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1—3 (1)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 (2)C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 气候;D处属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知识依托: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气压中心位置和气流的方向,也可能对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成因区别掌握不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

热季刮西南风,雨季刮西南季风,凉季盛兴东北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风

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共同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大概是在南北纬10度内的,信风带大概是在南北纬10到25度.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5-25度.当北半球在6、7、8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北移.这时候,信风带移动到较北的地方,不能在北纬15-25度中占主导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 南亚人 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

1月盛行东北风,1月为南亚旱季,受蒙古—西北利亚高压的影响影响,冷空气向南推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风,7月为南亚雨季,由于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并在印度低压的吸引下形成西南季风.

南亚季风的成因有两个夏季吹西南风 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吹东北风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且受地转偏向力,所以形成西南季风冬天气压带移动的,向南移,因为太阳此时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西南季风,也叫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会带来大量的雨水,所以,每年的夏季也是印度的雨季.

夏季,北半球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南半球则处于冬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是北半球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是向左偏.盛行西风带是加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中间的.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就这样了

你问的问题有点没有头绪,我不知道你标题打个皮肤科是什么意思,我只帮你找到一些答案!中国是盛行西南风,呢为什么冬天是吹西北风,夏天是东南风 !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时,陆地升温快,在海陆之间形成环流,导致近地面吹海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实际上,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夏季盛行西南风亚洲东南部属于东亚季风0 0我是地理老师哦呵呵

南亚主要风向是西南季风(或西南风)和东北季风(东北风);风从( 海洋 )吹向陆地,降水多,为( 雨 )季.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这属于高中地理知识,我国属于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西欧终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再问: 可不可以把初中学过的几个国家的都列举出来,我会再加悬赏分滴~ 再答: 我国属于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是受印度低压和澳大利亚高压及地转偏向力的综合影响.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加上大陆热力因素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正是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再加上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亚季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