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度缺少安全感关爱和安全感的人如何生存?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本奖品由提供
红包雨下完了,下次早点来噢~控制欲让爱的人受伤:弱者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控制欲几乎人人都有,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控制欲太强的话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欲望也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
女大男小老少恋主角老太离家出走:他控制欲太强
26岁云南小伙一年前与62岁老太相恋,两个人是用微信摇一摇认识的…”小伙说“整个脑海都是她的影子,做梦都梦到她。”没想到本想谈婚论嫁但是老太却不告而别,小朱想通过媒体寻找未婚妻,称:她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后据群众反映,大妈是因为被“管太牢”才出走的。
恋爱中最怕的就是遇到控制欲强的对象,男人控制欲强的表现有哪些呢?你是不是发现,对你的大小事情他总是一副关心的模样,实际上却是在控制着你的生活。他不喜欢你和朋友相处,讨厌你的闺蜜,拒绝参加你的朋友聚会,但是聚会过程中却需要时刻的掌握你的行程,直到你离开聚会回家了,他才会罢休。遇到控制欲这么强的男人,还是早点离开罢了。
控制欲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欲望,希望可以掌握对方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人非常的恐怖。恋爱中并不乏控制欲强的人,过分维护双方的感情,实则让对方爱得毫无自由感,窒息感包围着自己,这样的恋情通常都不会长久。
男人控制欲强有哪些表现?
1、喜欢批评你的一切
他总是对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有建议,美名其曰是关心你,但是实际上这种关心已经超出了你的忍耐限度,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可以找到批评你的理由,然后用他的意见左右你的想法,甚至强迫你按照他的意志来改变。他喜欢监督你的饮食,劝说你去参加瑜伽、钢管舞课程,健美身材,事实上这些课程一点都不适合你;他阻止你纹身、打耳洞,总之他对你的健康和外表都关心过度了,这样的男人控制欲非常恐怖。
2、贬低你的朋友
他不喜欢你的所有朋友,甚至是闺蜜,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让你和闺蜜孤立,更不会跟你参加你的朋友聚会,总是喜欢说你的朋友的坏话,让你和朋友之间有隔膜。在他的眼中,你的所有朋友都是一无是处的,不喜欢你跟他们来往。在你参加朋友聚会的时候,他即使明知道你去了哪里,过程中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时刻想要知道你在哪里,聚会怎样了,什么时候回去等等,等你不厌其烦,提早离开聚会回家了,他才会有所消停。
3、不支持你的兴趣
一个控制欲强、没有安全感的男人,他对于你所喜欢的兴趣绝对一律的不支持,尤其是可以提高你个人的事情,例如参加对事业有帮助的培训、或者参加同行的聚会、或者参加瘦身课程等等,意见永远是反对的,除非事情是对他有利的,他才会放心的让你去做。
4、不相信你的能力
如果你的他从来都不让你开他的车,不让你去预定晚餐位子,不让你在他视线范围之外遛狗……这些简单的小事情,他宁愿自己去做,并不是爱你,而是他的保护欲超出底线了,一个男人不相信你能够做好这么简单的事情,他对你的信任在哪里?
责任编辑:白阳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最近热播的育儿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这一期主人公的满屋玩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偌大的客厅堆满了五颜六色塑料玩具,3岁的小男孩无法在每个玩具上独立玩3分钟以下,父母和奶奶时刻都要陪在他身边才能保持他情绪稳定和玩耍的状态。
家长的习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做了很多事情以为是为孩子好,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带坏”了孩子……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 
王女士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儿子别上当。可儿子称一颗丹药入腹,丹田发热,气感明显,肯定是有效果的。王女士说的多了,儿子就用一种“尔等凡夫俗子,不可与之较真”的眼神打量她,让她啼笑皆非。
宝宝在喝母乳阶段就已经对妈妈的乳房产生了很强烈的感情,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就是他们吃饭的生存来源,也是让孩子感到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宝宝会依赖妈妈的乳房也不足为怪了。
很多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睡眠期间都会半夜醒来很多次,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很正常。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河南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父母的情感模式在子女身上重演的可能性是否较大?
【比如父母离异之后游走在两个家庭之间,一直索求关爱却因为本身生活的残缺而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她长大后,会不会一直重复着童年时索求关爱却得不到的失败经验? 离异家庭的小孩,是不是以后的离异比例比较高? 存在家暴的家庭,小孩以后的家庭存在家暴的比例是否会比较高? 出现外遇的家庭,小孩以后的家庭发生外遇的比例是否会比较高? 童年因为上述或者其他家庭问题而缺少关爱的小孩,长大后,是不是比较容易会爱上那些根本就爱不到的人,以此陷入那种「索求关爱,却无法得到」的熟悉环境里?】
题主提到婚姻模式,在婚姻咨询实践中,不健康的婚姻模式或者说情感依附模式主要有四种:火爆对抗型:主要表现为吵架,过一段时间就要吵一架,不吵就没法过,吵架已经成为其沟通模式;追逐--回避型:主要表现为一方似乎比较强势,不停的找问题,另一方不停地退避,或者说一方觉得婚姻很有问题,另一方觉得没有问题;过度依赖被依赖型:一方像小孩子一样没有自理能力,什么都要靠对方,而另一方虽然抱怨配偶不独立,但事实行为上却促成了配偶的依赖,当配偶想要独立自理的时候,另一方产生很大的恐慌不安全感,强烈要求对方再回到依赖状态(不会明说,或者说ta自己都没意思到自己的这种诉求,但是行为上会这样做);互相疏离型:各玩各的,互相感情依赖很少,对对方的事情不甚关心。下面看一张图,图中的两个椭圆代表有亲密的关系的两人,每个人都有表层的行为模式(即应对方式,遇到问题会表现出什么行为)和深层次的内在需求与感受(即深层次的情感,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感的渴望、尊重的需要、被抛弃的恐惧、被理解的需要、焦虑等等),这种深层次的情感感受本应是夫妻前相互分享交流的,但是在有问题的婚姻中,夫妇没有交流这些情感,只表现或“交流”了浅层次的行为表现,呈现出图中所示的四种模式。夫妇无法交流深层次情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从小的教育使之不懂得表达内心情感,另一方面可能是夫妇的互动方式让他们觉得表达出内心的脆弱只会让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让对方抓住自己的弱点从而把自己伤的更深。题主问子女是否容易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补充说明中列举的离婚、家暴与此处婚姻理论中的模式是不同的。离婚的原因有很多,父母离婚,子女婚姻不一定不幸福。关注的点不应该在父母是否离婚,而在于父母互动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对整日争吵或冷战的父母对孩子而言还不如一对和平分手依然关心爱孩子的父母。从孩子的心理上来讲,争吵或常年冷战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才导致父母不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而这种“不值得被爱”的感觉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自尊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会产生很多影响。很多成年后的自暴自弃、疑心伴侣出轨等等都与内心“不值得被爱”的感觉有关。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爱与信任,但是父母之间如果都是咒骂与埋怨,甚至在孩子面前不停的诋毁配偶,拉着孩子一起仇视配偶,那么孩子会很矛盾,会无法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因为爸爸/妈妈告诉自己最亲近的妈妈/爸爸是坏人,还有谁值得信任呢?如果父母能情绪平和的解除婚姻,让孩子从心底理解到父母分开不会不是孩子的错,父母会依然爱孩子,或者说有另外强有力的照顾者,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与照顾、沟通,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较小,将来孩子还可能吸取父母婚姻的教训,更懂得珍惜,获得更加幸福的婚姻。就家庭暴力,首先我想说,它是犯罪!!家暴对孩子的影响分为两方面:男孩子有可能成为施暴者;女孩子可能对家暴的容忍力更大,从而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每对婚姻都会遇到问题,有些人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其实根本没解决,只是施暴者认为解决了)。如果孩子从小看到家暴,他会学会以暴制暴。开始时是父亲打母亲和孩子,孩子长大以后为了保护母亲和自己,就会打父亲。慢慢他会认为,打人不对,但是确实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女孩子从小在家忍受家暴,更易形成自卑、软弱的性格。将来结婚,如果也有家暴问题,更可能选择默默忍受而非反抗。我们再回到婚姻互动模型图,刚刚谈到夫妇间的不同应对方式会呈现出四种互动模型:火爆对抗型、追逐--回避型、过度依赖被依赖型、互相疏离型。现在来谈一下是什么阻碍了双方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根据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人主要有四种依恋模式(如下图),这种模式是在幼年时在与主要照顾者(通常为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处理不当,没有解决的话,在结婚之后有很大可能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下一代。冷漠型、迷恋型、混乱型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情感互动产生负面影响。感谢阅读到此,欢迎讨论~————————————————补充————————————————————评论中有朋友问健康的关系是怎么的,一下补充:健康的关系是双方能心平气和坦诚的沟通内心的感受与想法,并且能尽力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举个栗子:情人节女方期待玫瑰花,男方没买。女方内心的感受是:“玫瑰花代表他对我的爱和关心,虽然我暗示了,但他依然没买,让我很担心我在他心中的位置没有原来重要了,让我没有安全感,而且朋友们都收到了花,我没有的话很没面子”。由此可见,女方浅层需求是玫瑰花,深层需求是安全感、爱人的肯定、周围人的肯定。男方的想法是:“都在一起这么久,我对你怎么样还用玫瑰花证明??花太不实惠了,两天就蔫了,有那钱干嘛便宜无量商贩,不如加个菜呢!暗示?什么暗示??完全没收到啊!”“玫瑰花”在两人心中的含义完全不同,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如果双方能把内心的想法沟通一下,并试着理解对方,会减少很多问题。实践中,来做婚姻咨询的夫妇都是想继续走下去的,否则就直接去离婚了,但就是有一些问题阻隔在那里。既然有心,为何不能好好相处?往往问题就在不当的沟通方式层层掩盖了相爱的真心。而咨询的过程就是帮咨询夫妇发现他们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顺互动模式,帮助他们更好的走下去。
谢谢vieplivee的邀请葛蕾丝说的孩子倾向于把父母不和,家庭不幸福归因到自己身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庭就是她/他的全部,又还没有长大到可以理解分析家中出现的事情,尤其是有些家长总喜欢对孩子说:你要是不乖,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你怎么样怎么样就是个坏孩子,没人要的孩子。这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严重的话,孩子慢慢会觉得自己不可爱,自己不值得爱,以及自卑等心理。理智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父母即使分开了,但我们都还是爱你的。即使爸爸妈妈不生活在一起,你还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听起来像不像美国家庭类电影里的套话?其中一个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婚姻咨询、家庭咨询比较普遍,所以对孩子的处理能得到一些专业的指导)如果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没有解决好孩子的事情,或者说非离异家庭中,因为父母的性格原因,或者教育方式问题,家暴等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将很大可能影响到孩子成人以后的婚姻关系模式。这类孩子因为缺乏爱,或者将过度索爱,或者将过度奉献,或者将延续家暴,都是将自己的家庭模式循环下去。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他没有学习到如果去爱一个人,什么叫爱,如何去和爱人相处,以及和亲近的人发生矛盾如何理智得解决问题,甚至认为原生父母的关系就是一种正常的关系,再没有(不相信有)其它的模式。长大以后,她/他对爱的边界是模糊的,一直都缺乏安全感,亦不清楚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有时,即使有了很好的爱人,甚至还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对方那样去爱自己。对自己,对对方的爱都没有信心。上述这类孩子,亦很有可能走到自己原生家庭,父母关系模式的另一个极端。比如出自家暴家庭,或者有特别严厉的父母,自己长大后变成了溺爱孩子的父母,反而亦不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带来另外一系列的问题。这其实仍然延续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走出循环的怪圈。他们仍然没有能脱离父母的影响。但是,另外很值得注意的还有: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家庭模式都会被循环下去。主动意识到自己成长环境有问题的人,主动去打破这些模式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亦是需要经过一个学习、反思、甚至反复的过程。比如,成人独立后,渐渐理解了父母,甚或原谅了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可以比较心平气和的对待自己的成长过程,并从中重新学习体会到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这样的人将会比较容易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并处理好与自己子女的关系。更多的人,则是通过自己的亲密关系/婚姻关系疗伤。可以说,小时候从原生家庭中带来的伤害,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就是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得到治疗和复原。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和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在交往磨合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去爱一个人,爱的边界,给爱人相对的空间,如何去原谅一个人等等,慢慢地会建立起对爱的信心,对对方的信任,并且渐渐懂得爱的方式,获得爱的能力。在逐渐的反思理解中,慢慢解决童少年遗留的伤害。这些人是很勇敢的,敢于刨析自己,正面父母,甚至原谅父母的(因为父母的作为也有形成的原因,多数是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幸福)。他们的后代将会幸福许多。还有,相比较家庭的形式,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更大。那些坚持不离婚,以孩子为借口的,没有意识到,不健康的不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很多单亲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反而因为父亲或者母亲比较能注意到另一半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而有意识的去弥补或做些事情改善,并且从小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教她/他学会独立生活,这样的孩子成人以后,反而更懂得如何爱人理解人,如何处理问题。最后有一句俗话,一个女孩爱上什么样的人,往往与父亲的形象有关。但是恋爱的成功率,则和恋爱的经验有关。出自完美家庭的,父母自打有了孩子就知道如何教育的,并不在多数。但是我们都有能力去学习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有爱人的能力,也有爱人的智慧,并帮助自己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有很多有问题的家庭,也有很多家庭都走到了离婚这一步,但是每个婚姻结束的方式和过程,都有一些差异,孩子会被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受到的教育,他心中的信念,陪伴他的人,他的独特经历等等。父母的婚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种影响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也不是不可改变。在我看来,孩子年龄的大小,父母的处理方式都很重要。我常常会想到自己的家庭,直到今天依然在反思。我无法清晰的描述,只能又讲一个故事。先说一下基本情况。父母的婚姻在我11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出问题。16岁的时候离婚。我跟着妈妈。父亲多次出轨,常年不回家。家暴,因为爸爸妈妈是在小城里“有地位”的人,还有他们工作性质的问题,所以这样的一种恶心的内幕隐藏在家庭的暗影里近5年。经过5年的阵痛,最后到满城皆知名誉扫地家庭形实俱亡灰飞烟灭,每个人都受了重伤。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是很少顾及我,3岁以后的我就经常被锁在家里等爸爸妈妈下班,自己一个人看很久的书,玩很久的积木。从早晨6点到晚上8点,我一个人在家里,等爸爸妈妈回来。小学到高中的过程中,成绩一直很不错。父母对我是又溺爱又放纵,只要成绩好一切OK。从来不会关心我的别的什么,女儿只要给他们带来荣誉就够了。父亲外遇从来不避开我,父母吵架打架也从不躲藏。无论我是嚎啕大哭也罢,满面冰霜也罢,他们都不会停止。母亲是一个很强势,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在家里包办一切家务事,连洗脚水都给爸爸亲自端,妈妈工作做的很棒,但是没什么朋友,平常最大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了家庭的维持中。爸爸做了律师以后也花天酒地赌博夜场女人,黄赌毒就差毒了。被爸爸暴力欺负的妈妈,常常用我去挽留爸爸,或者拉着我给她评理。爸爸常常不在家,妈妈所有辛苦和委屈的怨气就指向了我。失去控制的老爸脱离家庭后,母亲把所有的目光/期待/痛苦/抱怨都放在了我身上。-你可千万别学你爸爸。你爸爸那个坏男人BLABLABLA-你怎么这个样子,跟你那个死老爸一样BLABLA-没人体会我的辛苦你们这群白眼狼,你不知道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跟你爸爸一样小贱人。不活了你怎么不去死。-你怎么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看人家那谁谁。-怎么玩游戏?快去写作业!不务正业半途而废脾气差死没责任感跟你老爸一样……开始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听着。大概被老妈碎碎念了2个小时以后我就爆发了。从开始摔东西到最后和妈妈撕扯打起来。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很讨厌暴力的人。后来我渐渐变得跟爸爸一样。好像那些爆裂的情绪再也无法压抑,像嘶吼一样要冲出身体,毁灭一切,撕碎所有。被第三者频繁插足的家庭。只会忍气吞声的母亲,为了面子不敢离婚的母亲,只会哭泣的母亲。我只能站在她的旁边去帮她指责和仇恨爸爸,如果这样她能好受一点的话。后来最讨厌小三的我最热衷抢夺别人的男朋友,也最擅长折磨喜欢自己的男人。认为道德只不过是虚伪的束缚,而人的欲望,是天经地义要得到满足的。为何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可想而知,这样做的结果都不太好。我谈了无数的男朋友,大部分的感情都是不超过一周的。超过1个月的基本没有。脾气比谁都坏,比谁都作。擅长控制男人,擅长讨男人喜欢,擅长心机和谎言,擅长伪装,擅长用软弱博取同情,激发男人的保护欲,拼命索取利用,丧心病狂的掠夺和背叛,抛弃也被抛弃,没有丝毫同理心,也没有眼泪。喜欢欺负别的女人,也从不觉得愧疚。感情对我而言是快餐,吃完了就把盒子扔垃圾桶。或者是一堆篝火,我只要坐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烤烤火享受温暖就可以了。而走的太近会被火焰吞噬,太远又会冷。从未想要去了解一个人,男人在我眼中的信誉度实在是很低。都会出轨的,只不过是迟早,程度的问题。我也不相信任何人,连父母都不可信任。否则会受伤的。恋爱呢也是,屡战屡败。很多男朋友,没一个相处下来的。想靠近,可是靠近后就扎得对方浑身是血。而通过我那种畸形渴望得到的男朋友,通常跟我一样问题都很大。错的人+错的相处方式=?我跟自己的母亲一样,外强中干。内心是一个软弱的懦夫。怕受伤,所以再也不敢尝试。记得我有一个喜欢在一起7年的初恋,后来在高中的时候被姐姐抢走。那个时候的我也只是在人后嚎啕大哭了一场,却从不敢站出来为自己说句话。我只会色厉内荏欺负那些比我弱的人,而真正伤害我的父亲,我从不能站出来咒骂他。对于伤害我的母亲,我也不忍心再对她落井下石。并不是没有抗争过,只是就像对着墙壁嘶吼。无论是咒骂,拳打脚踢,都像遇到一堵墙。这个家里的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悲痛苦,也无法顾及别人。我像这个家里的桌子椅子凳子电冰箱。或者一个不爽了可以踢一脚的宠物狗。一个父母荣誉光环的工具,一个漂亮的放在柜子上落灰的人偶。获得荣誉,就被抱起来向众人展示。失败,就冷眼旁观藏进柜子深处。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更改命运,无法逃避一个十足的弱者,我连选择都没有,也没有那个勇气和能力,任由命运揉圆搓扁改变着我的形状。父母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婚姻。父亲在没和母亲离婚前就有了私生女。现在他年岁已大工作不顺,总说着妹妹将来就靠我了什么的。天知道我只是一个21岁的女生,我并不能代替她的母亲。这个孩子的出世的第一次呼吸建立在我和妈妈的血泪上。这个时候却又把她像包袱一样丢给我,让我进到姐姐的责任。说什么血浓于水,说什么要要孝顺。妈妈也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从原来的家搬出来,其实我总想回去。一个人在原来的家里。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回忆,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该属于的地方。只是我不能,我要附和继父,说新家多么好,要感恩他的付出,不做他和妈妈感情的绊脚石。我有好几个家,但是每个好像都不太对劲。爸爸妈妈早过上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孩子,只有我还活在过去。拼命的想要改善些什么,挽回什么。憎恨当年软弱的自己,憎恨自己如果更努力点,也许能挽大厦将倾能改变一切。时至如今,过的不顺利的爸爸常常会埋怨我当时没能对他和母亲的婚姻起到一点积极作用,都是我的不作为他今天才会名誉扫地一切不顺。天知道我= =。。。我做了什么,当时吵成那个样子。爸爸总不希望我做你追求爱情自由幸福的阻碍,被你一脚踹开。现在又嫌保险杠不牢靠。当初你们离婚的时候不是也没告诉我,我也是被蒙在鼓里半年后才知道你们毫无声息的做了这个决定,当然我又没法选择。=-=总结一下,感情出现问题不可怕,受到伤害不可怕,重要的是怎么成熟冷静的处理,怎样化解矛盾,怎样互相理解,怎样修复伤痕,怎样努力争取,怎样勇敢放弃,怎样为他人考虑。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吧。SAI参上。
冼艺哲Casper:
谢谢@刘柯 邀请。我很好奇lz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是ta自己身边或者身上正在发生的事,还是纯理论讨论?我的专业是婚姻与家庭治疗,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就是:context。是的,任何事情任何现象都应该放入其环境去看,并且不把它理解成一个直线因果,而是一个循环因果。而我看lz的提问,更倾向把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看作一种直线因果式的复制,而这点我是不同意的。从context的概念出发,我们尝试着给lz的提问增加一些“内涵”:首先,lz的提问里举了几个“破碎”或“不健康”家庭中孩子的例子。离异、家暴、外遇,这三种家庭中,大多两夫妻之间不亲密,家庭中很可能充满了冷战下的剑拔弩张,甚至是热战争式的冲突。虽然大体是这样,但每一个家庭的文化、矛盾和家庭结构不一样,具体情况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例如同是离异,假设家庭A中,是小家庭,孩子独生子女。父母矛盾多年,父亲赌博不争气而母亲持家,最终因为赌债,母亲为了孩子,就和父亲离婚。而家庭B中,父亲家是大家庭,而母亲从远方嫁入这个家庭,孩子独生子女,但由奶奶带大。最后由于婆媳问题,母亲选择与父亲离婚。这两个家庭的孩子会非常不一样。家庭A中,母亲肩上承担的持家压力也许会挺大的,而且小家庭的规模,决定了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获得长辈的帮助比大家庭要少。那这种“寡母婆守仔”的模式里,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有可能非常紧密,孩子也很可能因对父亲表现失望,同情母亲的处境,然后自然地父母化了。孩子的父母化,进一步把父亲的家庭地位边沿化,进一步维持了父母现时关系的模式。而在家庭B里,奶奶和孩子的关系有可能比母子关系更紧密。孩子在父母斗争当中的立场,可能没那么直接,当然,这和奶奶的角色和参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上面很兀长的例子,其实我是想阐明:关键不是父母的模式,而是这个家庭里更细致的相处、结构、资源,对孩子长大后的情感模式有更大的影响。但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无论怎么破碎的家庭长大的孩子,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或多个特别亲的人,让ta有被爱的感觉。另外,我们再看细致一些,我们可以定位几个镜头。就是孩子的自我发展是如何受影响的。最典型的一个镜头,就是冲突家庭的孩子,在面对父母争吵时的感受。在冲突家庭中的孩子,父母本身的不亲密,更多是为了履行父母这一角色而在一起。那他们沟通有很多时候都围绕着孩子。然而,他们本身情感的暗涌,导致他们在围绕抚养孩子时的一些细节的讨论,变成他们情感争斗的载体。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更直线更表面,而且自我分化程度更低,那孩子听到的,很可能就是他们因我而吵架,如果我做好一点,可能他们就不会吵架了。这种“我很差”的感觉本身很难摆脱,而这个情景的不断重复更是强化了他这个想法。而“我很差,我只是想做得好,让大家都满意”这个想法变成判断模式的时候,就是“我想知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差?我是不是无法让你满意?”时,便成为痛苦的温床。当然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也会有影响。但是,我不认为成年人就是一个成品,而塑造期仅在童年。相反,人的成长、变化是终身的。除了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重视,其实成年人的心理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人的一辈子 其实都在不断和“自我”还有”自我价值“做游戏。在工作中、和家人的相处中、建立亲密关系中还有育儿中,都在玩这个游戏。随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人生际遇,会有很多的转机。一个成长期超级幸福的孩子,如果长大后被爱人虐待、囚禁,久而久之也会进入低自尊的状态,很难相信自己有价值,很难相信别人,testing behavior会越来越多。而一个在破碎家庭长大的孩子,通过自己努力,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烙印,进入生命的黄金时代,确信自己正在创造价值,那人也是亲和的,让人温暖的。最后啰嗦一句:用生活生硬地套入理论中,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硬生生的分尸。
先试一试能不能成功匿名……可以的话再答……-----------------------------------------------------------------------------------------匿名成功。第一次写匿名答案。我想主要原因是我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把这些事讲一遍——感谢知乎的匿名体系。虽然本人未婚,但是我希望以下这些经历还是能给人一些启示、说明一些问题吧。好像上面单亲家庭的小朋友很多啊,我就说说家暴好了。其实可能我的案例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家暴——意思就是频率不高——但是程度貌似比较严重。在我人生中的二十多年里,有两次,我爸当着我的面暴怒之下差点没杀死我妈。幸好都被阻止了。第一次发生在我5、6的时候。我上小学一年级。吵架的起因非常非常渺小——因为我睡前随手把袜子扔到了暖气旁边,被老爸大吼你给我捡起来。我妈则责问干嘛对小孩那么凶。于是他们就吵起来了= =b 后来越演越烈,于是我爸当着我的面猛掐我妈脖子把她往床里死命按,这个程度如何呢,反正鼻血是留了吧。我当年才小学一年级,语言组织能力非常有限,只能一边内牛满面一边重复说你是我爸她是我妈这一类的话。后来他去厨房磨刀霍霍去了。我妈应该是锁上了卧房的门。我依旧很惊恐,问我妈他要是杀了你怎么办。我妈就安慰我说不会的。后来大概是我爸慢慢恢复了理智,终究没有跑屋里来进行携带武器的物理性攻击。磨了磨刀也就算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以为2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不记得这些童年的事了(我对小时候的事确实都不太深)。但其实这些事情我都没忘,我也不会忘。我相信那时候他是真的想杀了她。从那以后我对《剪羊毛》这首歌十分厌恶,听到开头就心悸,得赶紧换歌洗脑——因为彼时音乐课正好学到这首歌,音乐一响起,我的内心世界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夜晚。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同班同学在我耳边唱这首歌,我强压心头难受劲让她停止,她继续,于是我失控对她大吼你能不能别唱了……现在想想比较对不起我同学,让她受惊了= =b。第二次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起因也是小事(真是的,他们每次吵架都是因为屁大的事)。反正后来我妈吵架过程中给我爷爷奶奶打了电话,所以我爸大怒,又去厨房磨刀霍霍去了。我们谁都不知道他在厨房的时候干了什么,但他的确起初企图跑去我妈娘家报复一下。不过事实上他没离开我们家大门,所以后来他敲门,我妈开门后当头一把刀就插下来了——这些事情他们没有避着我,没有让爷爷奶奶把我带走。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庆幸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没带我离开,因为我奶眼明手快身体棒的把我爸拦下了。后来我妈躲到另一个屋子里,不过这没用,他一拳砸碎了门上的玻璃撞开了门,打中了她的脸……后来一片混乱,反正好歹人是被分开拦下来了,各回各家,我被领会我爷爷奶奶家住了很久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不过11、2岁吧。两次我妈都没有还手,一是因为吓呆了,二是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还手事情一定会不可收拾了吧。相对来讲这一次我还比较淡定,后来只是哆哆嗦嗦随着我奶回家上楼的时候问她,你说你要是没拦住我爸他那一刀会不会砍下来。我奶说恩应该会的。擦,现在想想怎么都这么淡定呢。------------------------------------------------------------------------------------------------------------------------------------------原谅我不能讲的太细节,我以为这么些年了,匿名回答倾诉这些往事应该没问题了,但是其实这些事还没过去,我不能回忆的太细致。写下上面文字的过程中好几次我都想删掉算了,但我希望这些故事能给那些当父母的、即将当父母的人一些启示,很多事情对于大人来说或许根本不在意,但是对小孩伤害和印象可能会很深。尽管他/她可能从来都没有告诉过你们。说说对我自己的影响吧。本人女,也算是大龄女青年了,研究生毕业工作,至今没谈过恋爱。做了十几年对的不婚主义者,完全不想要小孩。不是因为性格古怪或者长相古怪,事实上认识我的人普遍同意我性格活泼开朗大大咧咧不记仇,没心没肺爱好广泛,虽然略有点宅但不属于完全生活在二次元的宅女。长相虽然不算好看,但是也不能说对不得起观众……不谈恋爱的原因很简单,我不相信爱情,我也看不出爱情有什么意义。它可能过程是挺美好,但是最后又能怎么样呢?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我父母是不是感情不好。不是的,他们的范本拿到今天可能也算是完美的爱情模式了。青梅竹马,高中早恋,恋爱7年后后结婚,期间还遭到我爷爷奶奶的强烈反对。然后我爸坚持抗争,终究抱得美人归……矮油在那个年代啊。满足一切小言的范本吧。能挑出来更符合基于完美爱情的婚姻了吗?所以这使我对爱情和婚姻的感受更加混乱了。爱不爱又能怎么样?青梅竹马相识多年又怎么样?这些年我旁观爱的死去活来的同学、朋友们,我总是忍不住想10年、20年之后他们会如何呢?会不会想我的父母一样,外面的人觉得如此完美的爱情、婚姻,实际上却是一团糟糕?每一次他们同学会的时候(双方同学都是同一群人= =b),大家会带上自己的另一半和小孩交流这些年的生活。每当他们看见我父母,就会对着我感慨当年他们早恋的故事,顺便赞叹一下完美的爱情和爱情结晶。每一次,我都特别想对着他们冷哼一声,说那是你们没看见他们吵架。不过终究这种话不能放到台面上说,只能脸上笑笑心里面默默嘲讽。爱情、婚姻与我,很早就是红粉骷髅一样的认识——小时候我还说不清楚,如今长大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概括这一切。其实少年时期我就在想,也许他们离婚比较好。不过我妈老观念,觉得“破碎的家庭”对小孩子身心发展不好。我想我们肯定对“破碎的家庭”有不同的定义。我妈经常阻止我评论他们之间的婚姻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她觉得他们之间的问题不是大众眼中的那些“问题”。我爸不出轨,人本性比较正直善良,就是脾气不好。年轻的时候对我妈极好,其实我爸也不打我,一共家暴也就这两次记录——就是太惊天动地了点。所以我更迷茫了啊。既然人品没有问题,婚姻生活都这样,那万一不长眼碰上个人品不好的呢?所以我妈说你得找个脾气好的,但万一他脾气好但是出轨呢?变数太尼玛大了吧~结婚和谈恋爱这种事又不是非做不可,干嘛非要给自己找麻烦呢?毕竟生活愉悦是最重要的,我不想承担这种风险。这些事情对我性格有什么影响呢?我脾气其实非常糟糕,而这一点不亲近我的人是不会发现的。对此很多年前我就有了结论,主要是因为我对我父亲看得很清楚,发怒起来不计后果,而我很担心自己也会如此,对外人很会压抑怒火。但是到了面对亲人的时候就不会控制了。所以我会是个很好的朋友,但不会是很好的伴侣。我决定我还是不要祸害人类比较好……后来我大学毕业,有一天我对我爷爷大吼,我爷爷在我平静下来之后说,你只对家人这样,不就是因为我不会怎么样你,只欺负老实人么。那一刻我特别的羞愧,眼泪差点没出来。他说的很对,而我在那一刻从没有那么清晰的在我身上看到我父亲的影子——一个很糟糕的影子。所以目前我在改正这个毛病——就从对外人不要那么熊开始= =b。还有一点最大的影响,我没有办法与人非常的亲近。并不是说我没有朋友,事实上我与人相处的都还不错,但是我会有意识的在心理上与人保持距离。有一些秘密,我是不会跟任何人讲的,也不会对别人不想说的事情刨根问底——比如上面的这些事情,我最亲近的朋友也不知道。真正的困扰是:我从来没有学会该怎样面对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我很害怕恋人、夫妻之间的那种距离——我害怕伤害别人,我也害怕别人伤害我。我根本没办法处理长时间的过于亲近的关系。我没办法常年的面对一个如此亲近的外人——家人的关系倒是很可靠的。我也不想尝试,无论是我自身的例子,还是朋友恋爱中琐碎的那些小事,我总觉得人生在世,干嘛活的这么累呢?与我父母的关系。我越长大与他们越不亲近,有时候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冷血吧。其实有些愧疚,但有时候很不愿意聊事情,觉得累。高中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心惊胆战,只要我房间以外的地方大声一点,我都得竖起耳朵仔细听是不是内俩又在吵架。那个时候我会觉得给我造个隔音墙比较好,哪怕他们打到天荒地老呢,反正我听不见就行。一直到大学都很害怕听见他们吵架,所以假期也不想回自己家。从来没有从小时候的阴影中走出来,只是多数时间不去想这些事罢了。很多人告诉我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但是我告诉你们,小孩子不觉得任何父母间的吵架是正常的。而且我直到今天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两个经常吵架的人还要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生小孩,还不停的用吵架来吓唬小孩(你们生小孩就是为了吓唬他/她吗)。小时候不是没有怨恨过他们生我滴。不过幸亏没心没肺,很快也就把这负面情绪忘到脑后了。不过也因此,在青春期没有任何早恋的麻烦。我父母那时候应该觉得这孩子在这方面真省心啊~~~现在他们有点着急了,觉着这娃咋还不谈恋爱= =b。我母亲两年前曾小心翼翼的问我,是不是因为她和我爸的原因,我才不想谈恋爱?那时候我轻描淡写的说,不是,只不过是没遇上特别喜欢的人的罢了。其实我只是不想她愧疚。难道我能说,嘿您猜对了,还真就是这原因,呵呵。--------------------------------------------------------------------------------------------------------------------------------------------这可能是我在知乎上答的最没有逻辑的一个答案了(尼玛还这么长)。想对所有的父母说,无论感情还在不在,无论你们是否决定要离婚,请不要当着你孩子的面大声争吵,更不要当着你孩子的面企图杀死你的另一半(无论是不是成功)。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存在一个“合理的争吵”,他们永远都不会接受“没有那个夫妻是不争吵”的这种解释。而且,也不是没一个小孩都会像我一样没心没肺,性格还不算扭曲的成长到现在,成为一个他人眼中的阳光(大龄女)青年。不是所有人都能走过去,不是所有人都能忘记,不是他们不跟你们讲就代表他们没事。(最关键的,不是所有人都不会变成一个连环杀手 #kidding#)……大概就是这样吧。想起什么了再说。
做为一个单亲家庭出身的孩纸,随便说两句自己的感受。
1、会本能的设法避免范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是指自己认为是导致父母离婚的错误。比如父母离婚的原因是第三者,那么我会本能的对于类似事件产生反感,如果涉及到自身,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回避或拒绝。
2、对于父母双方任何一人都没有很深的感情,说白了就是“不亲”。我个人就更喜欢我的爷爷。说句不孝顺的话,如果我的父母去世,我可能都不会感到特别的伤心。反而现在有时喝点酒之后回想起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就有可能掉眼泪。
3、超强的忍耐力,主要是心里上的,可以接受一些他人完全无法忍受的“心灵摧残”。
4、喜欢孤独,习惯孤独,或者叫做“宅”。
5、很难对他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差不多就这些吧。
我哥今年37岁,我24岁,目前我们一切良好,跟其它同年龄同村的人相比,我们算是感情状况和财政状况都非常不错的。
简单说下我的原生家庭,爸爸自从年轻时做生意失败欠了很多债之后就一蹶不振,酗酒,家暴,经常因为妈妈不小心说的一句话就把妈妈踹倒在地拳打脚踢,有时甚至拿木头板凳照着妈妈的头部打。妈妈几次被打到进了医院。每次打完过不久,爸爸就会跟妈妈道歉,妈妈一次次原谅了他。2月24日更:(2月21日写的关于幼童年时期的描述已经放到答案后半部分。)2月21日的答案是不是把好多人吓到了?是不是觉着“天哪,父母的关系居然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介个样纸”。BUT,实际情况是我现在过得挺好,工作、生活、爱情都很好,偶尔会犯忧桑文艺病但并不严重。很抱歉造成大家的误解,特此补充内容以澄清我原本想表达的观点,也希望大家能够放下误解和偏见,别以一副科学家解剖小动物的态度剖析别人,我想这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1.子女到底会不会延续父母的情感模式?我觉着,分人。父母关系好的,不见得子女就好;父母关系不好的,子女幸福美满的很多,比如我和我哥。我青少年时的心理问题起因很多,比如父母关系差,学校教育失当,受不良风气影响,性格原因等等。父母关系恶劣可能是根源。我从叛逆期后就开始仇视厌恶父母,说各种狠话伤害父母,找各种茬跟父母吵架或冷战,直到有位一直鼓励我的我很尊重的长辈失望地跟我说,你的父母教育方式确实不对,他们伤害了你,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放任自流的借口,你现在长大了,你要为你的人生负责。第一反应是“怎么连他都开始骂我了?他也受不了我了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大概几天后我痛苦地想明白了,妈蛋我真的已经过了把所有责任推给父母的年纪了,好惆怅!想清楚之后还是挺难改变的,因为所有人对你的印象都已经形成了,所以我只是从叛逆变为了沉默。再后来因为学校重组我被分到了全新的班级,一切就风和日丽了。我其实也没做太大改变,只是爱笑了而已。2.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怎么破?任何特质都有正反两面,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如何利用和管理你的这些特质。超强的忍耐力,人情冷淡,追求刺激,竞争欲等等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有了这些特质,起码在职场上已经比大多数人强很多了。3.关于爱情貌似很多人很在意对方的原生家庭,这是红果果的偏见!婚姻和爱情最重要的还是三观契合度还有心理成熟度。借此机会提醒各位姑娘别那么玻璃心和圣母病,别天天折腾别人来换取一星半点的安全感,别天天一副自以为的慈悲心肠想治愈男人所有的创伤、或者给男人当免费老妈子、或者看韩剧看多了织条巨丑的毛巾逼男人戴着出门,有这些时间不如学个新的爱爱姿势保证你男人惊喜到爆表。有时你感情、事业、生活不顺,是因为笨,因为懒,因为没有独立思考,别再让你爸妈无辜躺枪了。2.21日很多年里整个家都是妈妈卖豆腐支撑着,每天凌晨2点起床做豆腐,一直到早晨6点做完,给家人做完早饭,7点出门卖豆腐,卖得好的时候12点前能回来,卖得不好妈妈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回来。与此同时,妈妈在整个大家庭都不被尊重,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人。
哥哥出生之后,爸爸非常不喜欢他,一次都没抱过他,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哥哥身上,哥哥却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听妈妈说,哥哥小时候几乎天天挨打。
哥哥13岁时,我出生了,我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一点希望和欢乐,但父母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缓和多少。我打记事起到现在从没看到爸爸妈妈和和气气地一起吃过一顿饭,从来没有。幸运的是,爸爸很疼爱我,喜欢我喜欢得不得了,我从小很聪明,很活泼,唱歌认字读书都比别的孩子出色很多,爸爸一直当我是他的骄傲,到现在都是。妈妈说她打过我几次,好像挺狠的,但那时候太小了我现在都记不起来了。
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嘱咐我,“你爸你妈打架的时候就赶紧到爷爷奶奶家来”。我当时很不理解,问,为什么要去你们家啊?爷爷奶奶问,你不害怕吗?我说,不害怕啊,为什么要害怕啊。是的,小时候爸爸在打妈妈的时候,我就在爸爸的咒骂声和妈妈的喊叫声里看电视,我不觉得害怕,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不对的。
这就是父母的扭曲关系给我带来的最恶劣的影响,他们让我以为父母打架是很正常的,婚姻关系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还有许多更为惨烈的细节,我这里就不一一说了。说这些还是挺难受的,而且有些事即使匿名我也不太想提。说实话,我也还没有彻底原谅我的父母,尽管我知道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我仍然在努力去面对这些。)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健全的过程自然要比别的孩子更艰难一点。比如我在青春期时的强烈叛逆、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厌恶、抑郁、自杀念头等等,与此同时,我也一直早遭遇着恶劣的人际关系,被全班男生集体欺负,被很多女生背后议论。这似乎是对母亲形象的延续。我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强烈的无力感,似乎做什么都没办法把我解救出来。我觉得我的一辈子就这样了。
那时唯一能慰藉我的就是读书,哥哥也很爱读书,每个月都把绝大部分钱花在买书上,家里有个老式的红木的双开门柜子,里边满满一柜子都是哥哥的书。其中所有的国外名著我都读完了。这些书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足够的时间逃避现实,也给我构筑了一个美好的梦,让我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原来人与人是不同的,原来婚姻可以这么温暖等等等等。
好累啊。先写到这里。有人觉得有帮助的话我再来补齐我的青春期经历的挣扎、痛苦和改变。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原生家庭带给了你多少不好的影响,你都有改变自己、打破恶性轮回的机会。
会。几乎只有两种感叹句吧。来自于幸福家庭的孩子会说:将来找一个像爸爸/妈妈的人。来自于不幸家庭的孩子会说:将来绝对不要找像爸爸/妈妈那样的人。无论如何,父母的形象是几乎每个孩子对异性(对同性也适用)的第一个认知,也必然成为他对其他人的基础判断标准。而他人身上与父母相似的特征也容易令孩子不自觉的感到熟悉亲切并放大,区别只是在于,有人会跟这种亲近感做斗争,有人会顺应亲切感的吸引。如果你来自于不幸家庭,不希望重复悲剧,那就不要放弃作斗争。
要勇于接受并放下自己和父母的不完美 真正的爱才会展开
我推荐个类似情感模式的学习和提高的。“我们是未来的创造者,而不(只)是过去(痛苦)的囚徒”by Dave Levin4岁的孩子学习和改善很适合。感谢
在群里推荐了这个网站。"《野百合也有春天》里面唱到,“我爱你恨你怨你恋你真情永不变,” 边缘人格就是继续骂你 ,求你 ,夸你 ,—— 边缘者移情三板斧。"这些情况是可以改善的。
美国的研究结果(研究对象是美国家庭,不知是否适用)表明,在成人前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parenting style,也就是说父母管理,教育孩子的方式决定了他以何种态度接受并面对父母离婚。如果父母没有帮助孩子调节好心理,在童年时期经历离婚的孩子会倾向于自责,把父母离异归咎在自己身上。忧郁症的比例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高,在校表现普遍较正常家庭小孩要差,还会有各种behavioral problem。之后容易发展成较为自闭,自卑的性格,自己成年后对待情感也以avoidant type居多,比较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产生沟通障碍。所以父母如何一起帮助孩子走出事件的阴影是十分关键的,不然小孩非常容易在认知上对“关系”产生错误,这种认知障碍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parenting style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说辞不统一的父母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所以除了在离婚阶段要特别在意孩子的感受,这种关注爱护必须是持久的。如果可以做到以上这点,并注重沟通,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还有楼主提的几个具体问题我认为都是独立事件。如果自己抱有这样的想法(我来自离异家庭,我以后婚姻也不会幸福)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且人倾向于验证自己的想法,所以你无意识地就会往哪个方向靠拢。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按照家庭系统排列的呈现,父母离异肯定对于孩子将来的婚姻生活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原来是家暴,后来就是家暴的对应关系。父母离异的时间(0-1岁和2-4岁,以及4岁以后影响都会完全不同)父母离异只是现象,真正之间的感情情况(有些是还有情感,有些真的彻底破裂,有些是有点仇视的)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关注情况等等。打个比方,如果孩子0-1岁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的爱,这种缺失会让孩子从小缺乏对爱的信心,进而可能发展出思辨能力很强,感受能力比较弱,一旦遇到感受可能受挫的情况就都有逻辑思维来处理。看似很健康,但是很可能就因此会找不到在情感世界中的位置。
又一次更新收到了一些单亲家庭的评论都是说瞬间戳泪点什么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来更新一下治愈一下这个答案。这个答案已经完全跑题了,让他变成我们的治愈小专区吧。我常在想,爱是什么?我该怎么去爱别人。我不会和我爸妈吵架,但是心事也不和他们说。总是觉得说不出口。但是我知道我爱我爸我爱我妈。在爱面前,理性的分析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爱他们所以你把握不好尺度,也因为你爱他们你不会彻底离开他们。爱里面没有abcde,也没有数字,也没有心理名词,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爱是什么,所以我开始谈恋爱了。一年前的时候,我和我男朋友放假异地恋,我男朋友打了个电话给我,说我老是对他不闻不问的好像完全不关心他的感觉。我当时就慌张了,因为在我的字典里爱是不吵不闹。我总觉得异地恋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我就不打扰了。谈恋爱的开始才知道,恋爱里我又作又撒娇,可以强迫他做好多事,可以无理取闹,而这些都不会让他离开我。好像慢慢的会开始觉得不是一个人艰难的生活,心宽体胖也会被他养胖。所以我想心有多受伤也要再找一个人去爱。找一个他爱你的时候你也正好爱着他的人。不敢去相信没有关系,让他陪着你,慢慢来吃饭的时候多一双筷子,走路的时候多一双手牵着。慢慢的你会觉得好像依靠一下他没有关系,好像吵闹一下也无所谓,好像他不会那么容易离开的。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爱的能力,只是学的有点慢而已。不要紧啊,人生这么长慢慢学嘛。希望所有曾经失去过希望和信任的人都能找到一个温柔的爱人。如果现在找不到,那我来抱抱你,陪你说说话,一起度过黑暗时光。没想到这种问题竟然能过10赞。我默默的再来加两句吧。首先,我不会重复我爸妈的相处模式。因为我经历的人生和他们的不一样,所以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没有信心建立一个家庭,但是我有信心等我有信心建立一个家庭的时候肯定不会是和我爸妈一样的。离异家庭的小孩,是不是以后的离异比例比较高?存在家暴的家庭,小孩以后的家庭存在家暴的比例是否会比较高?出现外遇的家庭,小孩以后的家庭发生外遇的比例是否会比较高?这些你需要的数据我应该是给不了你了。有一些人在我的回答下面留言,伤痛或许类似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解决方案时不一样的。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向我这么幸运的,如果成长环境里不仅缺失了父母的关怀,而且缺失了其他各种社交体验,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性格缺失,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他最后和伴侣的相处模式是怎么样的。我很想问一下题主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你知道么,一个家庭正常圆满身边没啥朋友是家庭缺失的人一般不会想到这问题的。因为他们总觉得家庭美满是一个基本配置。好了,我假设题主有一个朋友时这样的情况那作为一个朋友我希望题主能偶尔照顾照顾他突然幼小的玻璃心。平常情况下真的没什么,只是万一有一天他突然不大好,请陪伴他,告诉他你作为朋友永远挺他。这就够了,我们也不过就是迷失在人生的小小路口而已。如果题主的伴侣出现这个问题,请让你的伴侣相信这个世界偶尔很温柔。如果是题主自己嗯。摸摸头。你要相信,爸爸妈妈只是爸爸妈妈,你永远都是你,他们带给你的伤痛总会过去。要相信自己,总会过去的。-------------------------------------------离异家庭的来一个回答。刚好今天又是年三十,不在家人身边回答这种问题真是伤感。自己的情况,爸妈小时候已经离异过一次了,复婚,又在五六年前离婚,现在我21岁,读大学。我一直觉得是父母的相处模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最大的。我爸妈一直感情不好,冷暴力,就是不怎么回家。我觉得对我深层次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有一次我和我男朋友聊天,问他以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男票(家庭正常):有个家,然后一家人和和睦睦。我:一个人潇潇洒洒走天涯。有人说,离异家庭的小孩要么就是极度缺爱,要么就是根本不要爱。我就觉得以后不结婚也可以,因为家庭对我的感觉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畅想的未来里永远都只有自己一个人。离异的家庭,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任何正常交流都是看不出家庭离异的(我很多朋友都觉得我爸妈离婚是我开玩笑)但是一旦出现亲密的感情(比如说恋人,或者及其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自信,不知道合适的度在哪里,什么时候应该撒娇,什么时候应该保护自己,什么时候应该相对独立。我们都是自己摸爬滚打学的相处之道呢。我自己的观点就是,人生一直都是孤独的,家人也好,爱人也好,能陪的只有一小程路而已,大多数时候还得一个人过。所以我爱着我的家人,爱人和朋友,珍惜着他们,因为不知道在我人生的哪个岔路口,他们就要和我再见了。再说说今年过年吧,其实我是想家的。自从爸妈第二次离婚,我就没在家里过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不用担心到底过年回哪家这种困扰。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呢,你知道想念的另一边都是爱你的亲人,回家的那一刻可以吃好喝好,有红包,还有人照顾,好像感个冒都能被宠的和公主一样。但是你不敢回去,也不知道怎么回去,因为在海的另外一头已经不是你的家了,而是两个家庭和他们曾经的矛盾。而你,一直都是遥远的孤独的望着。就算其他时候像个超人,但是这个时刻总是孤独感爆棚的。唔爱是深爱,只是这是遥远的挂念的无所适从的爱。坚强的小孩敢于直面惨淡的过去不匿名
retire2053:
不能一概而论。子女从父母那里观察了情感模式,他如何对待这样情感的模式,决定了他/她未来的情感走向。而这样情感模式的确定,实际上也受到很多家庭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个答案肯定是“完全不一定”。但是子女成年后的态度中一定是体现了他/她对于父母情感模式的理解。
这是一种偏见和歧视。中国有不少家长,非离异的家庭,对于自己子女的对象来自离异家庭颇有意见——天哪!父母离异的孩子,在未成年时已经饱尝了痛苦的煎熬,而在成年后又要面对这恶毒的诅咒?我受够了这种煎熬和诅咒!我痛恨这种煎熬和诅咒!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深切地懂得不幸的婚姻对家庭中每个成员造成的痛苦,因而可能更加珍视自己的婚姻,希望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当然有些人受到的创伤可能会使他们对婚姻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但这影响可能并不是决定性的,一个美好的爱人完全可以彻底地打消他的这种顾虑。人是非常复杂的,采用一种“线性思维”去理解人,比如认为下一代会重复上一代,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错误。希望这种偏见和歧视永远消失。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对都经历了也还正在经历。我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家庭教育2个人性格。 其实不可否认性格的养成跟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叙事比较杂乱,只能说到哪算哪。我今年20了,快大三了,也许是应该很成熟的年纪,但是对于一些事还是无能为力,也是人之常情吧。我7岁时父母离婚,从小目睹无数次家庭暴力,我亲爸发起火来砍过我舅舅。初二转学到了后爸居住的城市,后爸对我妈和我都不错,性格很温和,没什么野心的男人,这边的家人感情非常好,是个不错的家庭。正文要开始了吧,后爸也有一个女儿,比我大4岁,我刚来这个城市的时候她在读中专学动漫绘画。家里人很宠她,从小爷爷奶奶一起带着长大,她父母离婚得也比我晚的多。我几乎是妈妈一个女人一手拉扯大的,虽然不否定有我亲爸留下的经济基础,但是也就是因为家里变有钱了亲爸也更加变本加厉,成天在外面玩,包括数不清的外遇,他不回家我妈不可以多问,会被骂会被打,不过问的话就会被认为在生气,结局是一样的。不过他对我很好,他脾气坏到每一个人都怕他,但对自己的孩子很有耐心。好吧,重点不在我,而在于有比较,差不多的遭遇和环境,我妈把我教的很好,我非常乐观善于交流人缘也不错,而这个姐姐朋友不多,中专毕业后曾经在一家动画公司工作过一两个星期,然后就各种理由什么公司太远,工资太低,老板对她有敌意,对女的很不好,伙食很差,这样就开始了漫长的家里蹲。她每天就在电脑面前,一天睡大概14个小时,然后就在电脑前,她会时不时接画稿,以此为职业,反正她不出门也不花什么钱,饮食都是家里的靠爷爷奶奶比较客观的退休金,爷爷奶奶也只有她一个孙女,因为只有我后爸一个儿子,其他都是女儿。她生活习惯非常特别,大部分都是昼夜颠倒,晚上砰砰地敲键盘,白天呼呼地不吃不喝的睡,起床之后上厕所要一两个小时,洗澡要一个小时,也不记得自己哪天洗过头,今天是不是该洗头了,还要我妈帮她记着真是无语至极。她一起床,家里人就不用上厕所了。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个家庭的小摩擦也就正常范围内。我大二下开学前,我去找了一家连锁外企的兼职就是DQ啦,我大一就做过兼职,因为觉得妈妈负担我上大学也不容易,自己想出去旅游或者看演唱会的钱就自己获得吧。家里人就觉得DQ不错啊,问她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做兼职,有画稿接的时候就画画,没有的时候就去上一下班,她欣然接受并且跟我一起去问了相关要求。过了两天,她突然跟爸妈说,要不我搬出去住吧,省的你们看我烦,我也烦。她认为家里人逼她出去工作。在此之前,我已经经常看到她的微博会转发很多有关女权主义的微博,当然这只是她的一个微博号,而只有这个我跟她互粉了。之后38妇女节到了,她那天的微博就不必多说了,其中有一条我印象深刻,她转发了别人的微博大概是女性balabalabala,不论出去工作还是结婚生子都是女性的权利。对了,她也很早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说过她是不会结婚的,她也并不会谈恋爱,以此避免日后的一些麻烦比如相亲催婚等等。自从DQ时间的导火索爆发后,首先她两天不吃不喝,然后开始自己出去买吃的也不吃家里的东西,不跟家里人说话。后来据家里人说,她在家要死要活的,说活着没劲。爷爷奶奶和我后爸我妈都很担心,觉得她得了抑郁症或者自闭症之类的病,但是他们也不能带她去医院检查,怕她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家里人只好用他们的方法,多跟她聊天,听她说话。哦忘了谁,她是那种一说起来就非常话痨的,但是在我看来,接触网络确实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不多读书不接触社会,说出来的话总是显得片面和可笑。上星期我回家的时候就看到我后爸很努力地跟她聊天,她就不停地说现代女性地位多么低下,不受尊重等等。我个人认为,父系社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并且有些她认为的不公平不尊重是对女性保护,就像对待老人小孩,难道你说谦让和照顾他们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吗。我在客厅玩手机,姐姐就一直在跟我后爸说这些,我看到后爸的表情很无奈,但作为一个高中毕业自己也只是国企下岗后创过业之后每天在家炒点小股票的父亲来说,也只能默默地听着了。他有跟我说过你姐姐要怎么办这样的话,我也给不了很建设性的建议。但那次听了他们的对话之后我把我的观点告诉了爸爸,跟他说可以这样跟姐姐说,来让她不要那么极端,然而他显得非常不耐烦,我也就懒得管了。加上我妈作为姐姐的后妈,一直尽力地对她好,在这件事上也总是热脸贴冷屁股,我也劝她别管,我妈也就和我一样随他们折腾。我妈对她好是真的,我一度吃醋觉得姐姐想要什么都给她买,而我没有这样的待遇。比如我妈给我买一次衣服和鞋子,就会跟她说带她出去买以示公平。然而她大部分会拒绝,要不就是不想出去,要不就是衣服够穿。我觉得也是事实,她几乎不怎么出门,当然也就不需要跟我一样多的衣服。嗯,我妈的经济实力是比我后爸要好一些的,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是比如我们移居这里的第一套房子是我妈自己买的。好,前天我照常跟我妈每天的联络,那时已经9点多了,一般那个时候我妈已经睡了因为8点就要上班,而且她得过癌症后,生活都比较规律注意什么的。但是她说她在外面,和姐姐的亲妈一起吃饭,因为姐姐又在家寻死觅活。姐姐会时不时去她妈家住一天或者她妈带她出去逛街什么的,但DQ事件后她觉得活着没劲之后,她不接她妈的电话,然后把电话卡都剪了。大大前天,她又突然去了她妈那里,结果她妈打电话给奶奶说姐姐在她家东西也不吃水也不喝,带她出去也不去。大概就是这样有了双方会谈吧。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待在这样的家里也是很压抑的。说句极端的话,不想活就赶紧去死,不要折磨想好好活的人。要是她在这个家里自杀了,那我就有理由跟妈妈搬出去住了吧耶。这就是我的处境,我希望得到帮助,但也觉得没谁能帮我,还好,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过去的。这是之前在非常无助的时候写给类似树洞的东西,懒癌就直接粘贴了。在感情方面,姐姐就是典型的不愿接触,从不接触也未曾接触。而我,比较早熟吧,从小学就已经懵懵懂懂地清楚自己对3个男生有过好感,其中一个是双向的,但是小学比较单纯,并不知道互相喜欢是可以在一起什么的。初中时,迷恋过2个高年级的学长,后来用了两年多和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互相喜欢。高中喜欢过不少男生,真正动了真感情的有一个半年多的,后来去了大洋洲,成了好朋友。一个一年半的,后来去了腐国,成了好朋友。一个半年的,在一个城市上大学,无果。期间坑了一个学霸,对他的好感只持续了一个月,但是他喜欢了我蛮久。不过什么等我都是骗人的,后来还不是看见他牵了别人的手。大一对一个学长有好感大概小几个月。后来喜欢了隔壁班一个专业的男生,正在进行时,一年多了。然而我认为就算喜欢他4年也不会有结果,我就不谈这个男生本身的特殊性了。这么长时间我懂了,女生永远只能让男生心动,而不可能感动。当然我也不是光在喜欢别人,但是喜欢我的男生(包括有T),我都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尝试,因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闺蜜也说我明明不应该单身却一直单着就是因为我不愿意将就。我觉得我在心底过于渴望幸福,会放大很多感觉,而这些渴望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总是不能正常得进行一段相互的感情,一旦喜欢上就飞蛾扑火奋不顾身。最后祝自己早日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吧。
同意葛蕾丝的。另外还想提一点,就是子女会从父母身上习得人际交往中的许多社会技能的,比如对方说什么时候你说什么,对方做某件事时候你产生怎样的反应。事实上”重复父母的情感模式“很多时候并非当事人主观意愿,而是他/她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习得其他的社会技能和交往模式,因此无法维持其他模式的人际关系(比如对方打你你知道怎么对打回去,对方如果每天对你相敬如宾你反而不知道要怎么用语言沟通自己的意思,导致最后没有办法和平和的人相处,只有对着打反而你会觉得比较熟悉好掌控,因而留在了从外表看来事实上是很暴力的关系中)。针对这样的情况,事实上只要当事人能够从其他长辈、同辈或社团中习得其他社会交往技能和模式,这个重复就会自然打破了。
说点自己的感受。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其他的家庭非常复杂严重,常年处在争吵之中,后来父母回来了,又迅速的离婚了,就一直寄养在外婆,舅舅,小姨家里。印象中父母团聚幸福和谐的场景很少很少。跟上述“索爱”不一样,反而自己对“爱”比较麻木迟钝,持怀疑悲剧态度。对家庭的组建有些许抗拒,对好的事物比较排斥,因为患得患失,不如永远持中间态度。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自我保护看的很重,难得全心全意的去相信一个人,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都保持一定距离。忘记说结论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极其大的,而且往往都不是什么好的影响,一样或者相反的都会有,不管怎样,都祝愿那些不开心的人们都能找到幸福。
感觉这类问题的回答都可以编成万能模板:肯定不是完全的重复父母的感情模式,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会有疑虑为什么会有希望;但不可避免的,出自什么样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的影响肯定是不言而喻,等你长大后发现身上带着的“影子”,想要慢慢改变时才会发现不是易事,这样会发现对自己的性格感情倾向已经不自觉的左右了自己的选择和被选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母感情模式的影响。
父母的感情模式是我们没法选择的,对于父母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家庭,我觉得没啥好说的,提这个问题的更多是出于恐惧吧,也就是父母感情自小在自己眼里不和谐,也许或多或少给自己的心里添加了一些阴影与脆弱,造成内心缺乏温暖。
作为一个这样过来的大龄青年,总体上很同意 的说法“要勇于接受并放下自己和父母的不完美 真正的爱才会展开”。因为长大了才发现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父母的问题也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比如他们没受过教育,他们彼此再不待见也不会有离婚这一说,他们生在农村生活的艰辛太大于欢欣,他们不会与儿女温柔的沟通更多的是吼与骂,可很多都是生活给他们的,他们也很难改变,如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他们也是倾尽所有爱子女的;但这些不和谐在小时候的心里就会觉得为什么我的家庭这样?慢慢长大懂事了,试着去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也很懵懂的去看很多书,接着就发现自己是没法解决的,母亲给自己倒的苦水自己没法让它变得不存在,心里难免苦恼,难免羞于谈论自己的家庭,也许在大学别人带女朋友件家长,自己想起来觉得是很难做到的事,因为那个家给他的感觉是软肋。慢慢的,经历了高中的厌学和打架逃课,经历了和父母三句话就开始吵,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惑,他长大,父母也看着老了,某个点开始,每一次和父母的争吵,都换来自己心里的默念与改变:他们抱怨时听着就好,还有就是对他们柔和些,不要去纠结于他们的对错。至于自己,从父母身上看到的不好,从一个家里带来的阴影,走入另一个家之前,就努力融掉吧。愿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人生。
我家庭全是各种狗血了的。但是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所以父母觉得亏欠了我,所以更加爱我,再婚也没有要小孩。而且我还多了一份关爱。所谓说单亲小孩心理不健康什么的,主要是父母没有正确的去爱去关心引导,所以我很幸运。至少我很阳光,一个爱笑的姑凉。因为父母失败的婚姻会让我更加用心的去维护我未来的家庭婚姻,看到爸爸妈妈双方的不理解,所以更加会试着去理解我未来的他。从小比较懂事情商不错。娶我的人会很幸福滴好咩←_←好了,说了那么多,有要娶我滴咩╮(╯▽╰)╭
从社会学的角度,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来自破裂家庭的孩子,未来出现家庭问题的概率更高。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在发育早期会影响到性格,在成年之前也会影响到价值观等等。从个体的角度看,无法改变的东西就正视吧,比如家庭的过去,比如自己的性格。除此之外,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不知道的话Google一下)。如果你因为出身离异家庭,于是给自己无法处理好感情和家庭问题的心理暗示,那么情况只能变得更糟糕。总之正视你的父母及家庭将你塑造成的样子,但不要把父母的经历当作自己的宿命。
会受一些影响,但是还是会和那个孩子的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有和大程度上的关系。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我觉得主要的是后天因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
迷人的人生赢家:
就我个人而言,无任何影响。我是单亲家庭,从小跟母亲,但我没有任何不适。我对感情从来都是十分投入,十分相信,对待我的老婆,我绝对是百分百爱护,信任。我老婆父母婚姻也不幸福,丈人大男子主义严重,加上丈母娘文化水平低,丈人很久以前就不待见她,在我面前就吵过多次,听老婆说还经常打架,多次到离婚边缘。即便这样,我和老婆的婚姻及其美满幸福。我老婆还和我说,丈母娘多次私下里让她存点钱,不要那么宠我,不然将来会倒霉的。但现实呢?老婆根本不听她妈妈的,仍然把她的工资奖金全部上缴给我,照顾我的生活,我连杯水都不用自己倒。我始终相信一点,感情必须用感情去换,我对她100%的好,她也会待我100%的好。但要把婚姻经营好,不是仅仅无条件付出那么简单,其间充满了智慧。而所谓家庭的不良影响,更多得是那些无力处理家庭矛盾人的遮羞布罢了。
爸爸比妈妈小三岁,工作狂,偶尔时候脑筋脱线,文艺感性妈妈女强人,工作家庭婆媳面面俱到,理性现实本人女,性格融合父母,大多数时候理性,感性的时候也不少 ,果断性格随妈,脾气偶尔急躁有点懒随爸现在非常想当个经济独立的女强人,找个比我小的依赖我的可爱的男孩子
以下,没有理论支持。曾经生活在暴力家庭的人,从年纪很小开始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自己的看法有偏颇,择偶期望可能会高,但最终要求会降低。同时,似乎对暴力发生的边际更敏感,未生活在暴力家庭的人还在梗着脖子说“你敢打我吗你打我呀打我呀”这种话之前,暴力之子们恐怕早就觉得你要打人了你要打人了。这种恐慌、逃避和预期性焦虑的心情夹杂在一起,预先产生的防卫性举措,比如,逃跑而不是开打,也会促使对方更早地开始使用暴力。与此相似,外遇导致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经历过冲突带来的痛苦,似乎容易过分解读对方的行为,并较早地放弃维持关系的努力。我觉得只要共同生活的时间够长,完全没有外遇疑虑的家庭大概是不存在的,但是否能消除疑虑、坚持到底才是关键。但外遇至离异家庭的孩子,恐怕会有我已经历前车之鉴的感觉,痛苦和放弃都来得更早。“索求关爱,却无法得到”是悲剧型的预期。这种心理预期会让人过早使用即成结论而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至于比例高低,请诉诸于统计数字。
先讲个结局。他和她同龄,一直是同校同级的同学。在还没到18岁的懵懂岁月里就开始了若隐若现的暧昧交往,并从大学开始了正式的异地恋爱。时间跨度从年,距离跨度从隔断了南北的几千公里到横跨太平洋的几万公里不止。最终结果就是在2014年末,他和她排除了多年的不易后,昭告亲友,婚了。这个他,就是我老公。这个她,就是我。仔细看了题主的问题介绍,感觉还是挺有代表性的,一顿思想挣扎后,决定不匿名回复,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点点小启发。首先声明个人观点:本人并不认为父母的婚姻模式会决定子女的婚姻结果。虽然以不和睦结局收场的婚姻模式会在各种程度上对子女的婚姻观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绝不会以同样走向来决定子女的婚姻质量。以下以案例进行补充。本着八卦心态先讲我家的狗血剧情。父母一直不睦,从我记事起就争执不断,属于感情自然破裂。但是由于年代环境等原因,一直拖到我大学快毕业才离婚,彼此折磨几十年。再讲老公家的,公婆属于个人原则性观点不同,导致缺乏共同交流基础,最后某方感情出轨,另一方决定离婚。于是我老公在10岁左右就开始了两头奔波的生涯。还记得当年刚跟我老公对上眼时的情形,彼此其实对各自的家庭情况都略有耳闻,那一刻在他的脸上,我非常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敏感,柔软,自我保护,慌乱。最不能忽视的一点则是:渴望爱,也想去爱。(以下细节,如有雷同,纯属不巧合哪~~~握爪摸头~~~~)前面说了,我爸妈吵闹不断,当年为了争夺我的抚养权谁都不愿放手,两人性格都暴躁,不大听取他人意见,两人一杠上了就开始对我斥吓。所以我和父母的感情并不深厚。但是当我妈来找我谈话,说真的决定这日子不过了,我有什么看法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好啊,我不想看你难受,你的决定你做主。于是后面也顺理成章了。并且当年家里长辈都不放心父母照顾我,担心对我伤害大,所以我的童年就是一直在伯父家度过的,伯父和伯母的关系就是大家口里的模范夫妇,相敬如宾,分工合作,给了我很好的保护和照顾,真的是让一个敏感的孩子感受到浓烈的关爱,以致后来成长中没有过于阴暗的心理。而老公这边则是父母冷战,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都较少跟他人交流,觉得一个人待着也挺好的。但是他父母即便分开了也较少向孩子传递对方的负面评价(这点和我父母非常不同。。。),所以我老公一直以来为人处世的风格比较君子,相对少招人非议。设想过假如我们还一味沉浸在父母离异对孩子带去的负面影响中,那么很可能会出现的画面就是:若干年后,我成为一个自私自大,性格还相当丑恶暴躁,喜欢吵架,喜欢计较的市井包租婆,而我老公呢,则是一个性格冷淡,善用冷暴力,情商低下,动不动离家出走的阴郁包租公。哈哈,听起来很有可能的对不对?这些可都是在我们的dna里的天赋呢!(而实际情况呢?)对我俩而言,内心深处异常清楚不幸福家庭会给孩子到底带去的是怎样的创伤。那种感觉就好像天灰了,暗了,快塌了。但是父母还自以为可以瞒着孩子,掩盖真相,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却没想过与孩子认真谈谈,交流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这方面诚心建议像欧美家庭学习,不把离异丑化,不把个人丑化。清楚告知孩子,爸爸妈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一起生活了,但是我们都爱你,而且你也要相信我们都是爱你的。单纯如孩子,渴望被爱护是天性,害怕外界也是天性,处理好了仍旧是天使,处理不好当心变恶魔。即使在恋爱初期,我们很快地发现彼此话题不断,分享感受,感情升温并延续至今,并且交往中非常欣喜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多得有点超出期望值,(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比较挫败的童年导致期望值比较低的缘故,哈哈哈哈)最后缺爱的短翼天使在机缘巧合下找到了另外一半翅膀,慢慢地在愈趋成熟的时光里相互监督和扶持,一同成长,一同变老。(真的是一同变老了,哭%&_&%。。。。。。)婚后和四方家长相处得还不错。虽然周旋各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超于常人,例如别人家过年跑两家吃就行了,我们得吃4家。。。别人过年是胖3斤,我们是胖6斤啊。。。惨败了。。但是除了吃太多这点外,其他自我感受仍旧良好,能hold 住哈哈哈哈。这点还是得归功于之前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的各个家长的优点,争取从中找平衡。例如我爸虽然啰嗦但是办事谨慎,有些事情能商量。他爸不管事但是有大局观,能提供新角度。我妈容易被忽悠但是性格比较积极向上。他妈事管得宽些但是真心为我们好。只是想想这些特点假如从前能够得到高人提点的话,相信我们可以过得更高兴。老实说,由于父母的例子,在年轻迷茫的20岁里,我们都分别曾对未来的婚姻有过恐惧和不信任等等负面猜想。曾经有段时间也会因为担心这些曾经而质疑自己做父母的能力,不过在细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后还是觉得相当幸运的,而且关键核心还是通过长时间的自我修正和把握时机,也劳抓着那些曾经以为不属于自己的幸福,结果呢,发现原来都是多虑了。随着年岁增长和能力提升和心智的渐渐成熟,最终还是有了比较美好的一个新开始。最后总结了这些年的些许心得,认为还是有几个关键核心是需要把握好才能地弥补家庭成长氛围不够温馨的缺憾,望共勉1.必须先认清一个事实,你就是你,你不是你的父母。父母的分开是他们对各自生活的重新掌舵,于你其实并无太多相关。看清楚这点残酷事实后,就能明白只有独立的意识和行为才能让自己有摆脱从前的阴影的能力,学着强大自身,学着在他人或者工作中收货个人认可价值,学着像普通人一样欣赏美好,学会追寻和构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假若一味沉溺于从前的痛楚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结果又会如何?不用多说了。2.寻找和谐案例。部分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成年组建自己家庭后可能会出现与伴侣相处不畅的问题,可能体现在性格冷淡或者易怒,不大会照顾家人,没有习惯从家庭这个整体单位等等。抛去个人性格等主观因素,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可能从小没有太多的机会感受正常和睦家庭的温暖到底是各种滋味,所以如果都没机会领教过温暖和爱到底是何种姿态,那让人凭空捏造出来也着实为难。3.学会欣赏父母身上的优点。大部分的离异的父母或多或少可能都会存在跟子女沟通不到位的现象。要么管教过严要么管教不严。不管哪一种对未成年子女来说都不见得是好方案,都及易带来沟通断层。但是假如子女自身希望能通过自我修正来调整离异环境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则必须学会如何对父母进行综合判断,从而降低敌意,帮助修复子女关系。4 不怨天不尤人。天下事杂了乱了多了去了。上个高架桥都能被广告牌 掉下砸死的事都有,已发生无法追回,未发生的尽量避免。不用给自己添加负面标签,多做正能量心理暗示。5. 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学会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好了,总结了几条教条,挺是无趣,但是好歹也多年摸爬滚打才挣出来的血汗工厂生存史啊~~~希望大家有钱捧个人场,没钱也捧个赞场吧哈哈哈哈哈哈呵呵,纵观古今中外,有爱的人,会爱的人,怎么都会幸福的。所以管它的呢。哼╭(╯^╰)╮对自己的信心有没有?我有。
快一年以前的回答了,本来只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想把这里当成一个树洞来倾吐我内心的秘密。感谢给我评论鼓励我,和我分享自己故事的朋友,原谅我匿名无法一一回复。现在的我在另一个城市上班,没有再和父母朝夕相处,有了一个很相爱的男朋友,每天也过得很开心,原本以为生活就会如一个正常人一般进行下去,直到他开始和我谈论婚姻。他说他一定要和我结婚,但是我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勇气,我太害怕了,我没有过和谐的家庭生活,我不知道正常人的婚姻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他的父母相处……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见过对方的父母,前两天他要带我和他家人一起吃饭,我找理由拒绝了,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甚至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准备好的那一天……我们在一起快一年了,一直磨合得很好,最近在谈到以后结婚的事设想婚后生活时,我的态度却总是让他不高兴,他说我总是在找借口,每次这个话题都聊得很不愉快。他是一个精神健康的男生,而我却觉得自己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显得很消极,我怕自己给不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虽然我可以用理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内心始终是觉得别扭的,一想到以后要怎样怎样就觉得很不舒服。昨晚又和他聊得不愉快,此刻自我反省得心里很乱,暂时更新到这儿吧,我要去整理一下思路了,哎。——————————————————————————————————————————————————————知乎第一答,但无法不匿名。答主女,24岁,从中学有了婚姻概念开始就一直是不婚主义者。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每个人都说“你只是还没有遇到合适的那个人”,其实我心里清楚,这一切的一切不过都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从我有记忆开始,父母之间只有无休止的争吵和打架,从鸡毛蒜皮的事到无中生有的事。每次挑起事端的基本上都是我妈吧,她的脾气很差,破坏力极强。我爸第一次在我面前告诉我他好想去死,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他和我妈大动干戈之后躺在沙发上,哭着对我说“女儿,爸爸好想去死,我死了之后你要好好读书。”那时候的我对死这个问题还没有感觉,只知道他看上去很绝望。我们住在我爸公司的大院里,我们家的家庭暴力在整个公司都是一个笑柄,不用去听我也可以知道别个都在背后怎么议论我们,所以直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在这个院子里无法抬起头做人。我妈经常会为了一点小事现在阳台上破口大骂,骂我吧,骂我爸的家人,指桑骂槐地骂院子里的其他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时候我也不懂,直到后来我爸带她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对,没错,我妈得的是精神分裂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会各种妄想,总觉得有人想害她,跟踪她,给她下药,总觉得有人来家里偷东西,偷她的裙子,偷她的棉被,偷她的大米,拉她电闸关她天然气,总觉得我爸身边所有的女人都是狐狸精,都在勾引他。刚查出来病的那一年,每天药都不能停,花费很大,那时候家里只有我爸一个人的工资支撑所有开销,但我妈的情况好了很多,那是我人生中最最平静美好的一段日子。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妈开始拒绝治疗,说自己没病,而后情况急转直下,又回复到之前那样,直至今日。小学中学的时候,我的日子没有一天是在安全中度过的,因为不知道哪个瞬间就会把我妈引爆。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得太死,总害怕隔壁房间会发生什么,半夜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我惊醒。中学的时候,他们经常在夜里吵架打架,我总是非常非常害怕,每一次也许都是流血事件。记忆最深的几次事件:1.某个大雨的夏天,他们又不知为了什么而争吵并开始动手,我妈冲进厨房拿了菜刀,我爸躲进房间反锁了门,她就开始砍门并大吼着要把我爸的脑袋削掉,我握住自己发抖的手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无辜而镇定,希望她能放下刀。后来我爸逃到了楼下,我妈追了下去,两个人就在雨地上扭打,直到我爸把我妈按到了花盆里,然后两个人被同事们拉开。看着地上的血,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别人带上楼的,我只知道从那以后,有多么害怕大雨的夏天。2.某个炎热的夏夜,他们突然又在床上争吵起来继而动起手来,我妈是那种下手特别狠的,我很怕我爸受到伤害,不顾一切地去拉开他们。结果是我爸的眼睛被打肿淤青了,身上也有很多伤痕,我的手臂和手指也被划破,去厕所清洗血迹的时候一点没感觉到疼,甚至觉得那些其实不是我的血,两处疤痕至今还在。那晚把我爸送去医院,我妈态度很嚣张,替我爸上药的医生趁我妈出去了才敢小声的问我们怎么回事,不知是我妈在走廊上听见了还是什么,突然又折返回来,我顿时紧张起来好怕她会继续动手甚至打医生。这两件是闹得比较大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这样的事每周都会上演。我总觉得我爸是个包子,他爱面子,年轻的时候还会跟我妈对打,后来不知道是我妈越来越凶狠了还是他委曲求全不想闹大,基本上就是躲着她。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承担起保护我爸的重任,每次他被我妈追打,他都会来我的身边我的房间,因为至少我妈对我还是有所忌惮的。生活在一个天天世界大战的家庭,我拥有了不符合自己年龄的成熟,也拥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阴郁气质,甚至还有游戏人生的扭曲价值观。从初二开始早恋,然后不间断的换男朋友,不过每个都挺长,至今已有六任。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缺乏温暖和安全感,我以为男朋友可以给我,但仍然不能,只要一回家,等待我的只有无尽的恐惧和胆战心惊。我也想过自杀,中学时期有段时间我患了中度抑郁症,每天都在脑海里构思怎么杀死自己,也计划过怎样杀死我妈,只要一坐下来,我那颗想自杀的心就停不下来,在脑海里一遍遍演练自杀的步骤,甚至在QQ空间里留下了遗书交代了后事,但庆幸自己当时最后一根精神稻草没有被压垮。那时候他们吵架,我也拿水果刀压在自己的动脉上威胁过我妈,跟她说你信不信我现在就死在你面前。总之,被抑郁症困扰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最昏暗的日子。直到后来,遇到了高中最后一任男友,是他的开朗阳光把我从深不见底的阴霾中拉了出来,至今仍然对他心存感激。我无法想象如果不是遇到了他,如今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根本不会有如今了。但我从中学开始,彻底变成了一个不婚主义者,这一点,阳光男孩也没能改变我。父母在我面前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在与我独处的时候说对方的各种坏话。虽然我爸是受害者,我妈也是一个可怜人,但在这场扭曲的人生中我才是最最无辜的那个人。现在的我,不想结婚,准确说是不敢结婚,我害怕,太害怕了。我怕自己以后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我怕自己会伤害到对方,我怕对方会伤害我,我怕我的家庭会让我爱的人难堪难过,我不想嫁祸于人。其实我也希望能有一个人来温暖我,不嫌弃我的家庭,保护我再也不受到伤害,重建我的自信和对他人的信任,让我可以抬起头来勇敢面对人生。但是我凭什么呢,我没有那么优秀没有那么好,没有资格要求一个好男孩来跟我一起面对这个烂摊子,虽然爸妈都非常非常爱我,现在家里的条件也算是小康无所谓贫穷。如今到了适婚年龄,身边的人都开始以结婚为目的地恋爱,过去我可以任性地交各种男友,现在却不敢接受向我示好的男生,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把我当成未来的结婚对象,我害怕自己给不了他想要的婚姻,我害怕面对双方父母碰头的场面,我对家庭的自卑已经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我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之前我曾在他们面前说自己不想结婚,意在试探他们的态度,结果是他们反应强烈,说如果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缺少安全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