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家风实作风 心得是一个家庭处事立世的作风与准则.正家风实作风 心得的良好与否

李后强:在家规家风中汲取廉洁正能量
责任编辑:郑玮
  ·李后强
  家规家风,是民族素质的折射,是社会风气的基础,是政治清廉的条件,是人生成功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的作风表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为此,我们要研究家庭教育与家规家风建设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五大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家风形成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家实践中,不能把家教推向社会,推向学校,必须独立成章,精心实施。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五大特性:
  (一)家庭教育的奠基性。家庭是人生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场所,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教对人生具有奠基性作用。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的开始。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成才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长效性。人一生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着孩子的终生。因此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小孩涉世不深,对世界了解不多,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话语和行为总是对的,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能体现出权力和威力。但父母权威的树立务必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慈祥、威严、公正、遵纪、守法、勤勉、节约的良好形象,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四)家庭教育的辐射性。由于有血缘关联和亲缘关联,父母与孩子之间具有天然的密切性,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辐射作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家长烦躁不安时,孩子情绪也不好。因此,父母要对孩子传递正能量,播撒阳光雨露,尽量避免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这样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五)家庭教育的全程性。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能全面、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教育,及时纠偏、细致引导。幼儿园、学校等群体教育,是一对多的教育,难免顾此失彼。家长应注重孩子教育的全程性、跟踪性、及时性,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以弥补群体教育的不足。
  二、培育优良家风的“五个途径”和“五个重点”
  家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家族乃至国家至关重要。如何借助家庭教育培育优良的家风,塑造优秀的家庭乃至国家事业接班人,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五个途径、五个重点:
  (一)五个途径:
  1、向古人要智慧。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格外注重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尤为重视,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和生动案例,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智慧宝库。蜀汉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之暇,不忘对其子诸葛瞻的教育,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同样,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为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同样他还教育司马康要提倡节俭,写下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传世警察言。等等。我们应该大力研究、传承、弘扬古人家庭教育智慧,为当前家风建设提供智慧源泉。
  2、从当代找典型。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的解放和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他们精心培育并经后人传承,以低调、守法、清廉、自立、诚实、正直为特征的良好家风,令世人称颂。日,毛泽东同志在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讲:“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曾制定了“十条家规”,如晚辈只有出差顺路时才可以来看望他,吃住费用不能用公款,看戏不得用内部招待券、自己买票入场,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车子,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炫耀与他的关系等。这些家规,从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防止家人沾国家便宜,刘伯承元帅和夫人汪荣华在家里曾专门贴了一张“告示”:“儿女们,这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有私事绝对不许用这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儿女们结婚之前,刘伯承同志就立下规矩:子女结婚后一律到自己工作单位去住。他多次向孩子解释,家里的优裕条件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结了婚就不要住在这里。等等。为我们家庭教育提供了生动、感人的真实典型,成为教育子女的鞭策和激励。
  3、从境外借经验。在西方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理念,如责任教育、同孩子一同成长、倾听教育、放弃完美主义等理念。如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的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名男孩每逢周末、节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4、从父母树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孩子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为之骄傲的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5、从相邻学优点。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邻里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从相邻的好人、好事、乡贤、名人中学习优点,对孩子成长和家风建设有重要作用。古代孟母三迁,就是要为孟子寻找一个浓厚的学习和成长氛围。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揭示的也是环境之于人的影响。同时,要教育孩子趋利避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
  (二)五个重点:
  家庭教育是全面教育、系统教育、细致教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所选择和突出重点。
  1、狠抓道德教育。德,是一种善性品质,正向力量,人生智慧,天地大道,是衡量一个人素质和品位的标准。德,在个体层面,对普通人员而言,需守住起码的品质底线。《中庸》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弟子规》的学习。家教的核心在于陶冶孩子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做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2、凸显美学教育。当前中国教育进入素质教育时期,美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提高孩子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凸显美育教育就是要孩子深切的知道,热爱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一个真正高尚的有情趣有素质的人。
  3、坚守法治教育。立德为树人之本,法育是德育之基。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内容之一,也成为当前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法治教育必须融入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之中,使孩子从小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有法治思维和规矩意识的人,能坚守法规底线。
  4、注重礼仪教育。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礼仪教育。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形象。注重礼仪教育,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教育,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起目的是培育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合格公民。
  5、加强勤俭教育。“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许多走向邪路的人,都是奢侈浪费的人,讲排场、讲享受,“四风”盛极。勤俭节约,是人之美德。你可以有很多金钱,但没有浪费资源的特权。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饭,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劳动的成果,必须珍惜,必须感恩,谁也没有资格随意浪费。要教育孩子从小厉行节约。
  三、家规家风的三大功能
  家庭的最大作用是让人有归属感、支持感、信任感和舒畅感,快乐与痛苦时有人与你分享、分担。因此,家规家风对人的影响巨大,至少有三大功能。
  (一)家规家风是育人之本、立命之基
  家风(也称“门风”“父风”等),是一个家庭或家庭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是其独特而稳定的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作为规范子孙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家族立世做人的风范。从这个意义看,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家庭风气正,事业才能枝叶茂盛。同时,优良的家风家规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其蕴含的内在品行规范和伦理教化内容,是一种日常生活道德评价标准和行为伦理准则。家风正,则人心正,良好的家规家风是培育子孙为人、处事、向善、廉洁的孵化器,又是一种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精神助推力。由己家到他家,从一家到百家、万家,在全社会营造培育和践行优良家规家风的浓烈氛围。
  (二)家规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5000年文明生生不息,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这些,大部分是以家风村风民风的形式体现和传承的。从个人层面看,中国人自古就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终极理想和终生追求。从家庭和家族层面看,中国人十分重视家风培育。据统计,中国历史上仅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上百种,《诫子书》《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名篇广为流传。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熔铸在家训的警句格言中,薪尽火传,绵延不绝,使中华儿女从小在家训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处世,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才涌现出了大批名垂千古的人物。他们是优良家教的承载者,也是传授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金玉良言和警世恒言。
  在当前各地积极践行家规家风教育活动,一方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积极从本地地域传统文化中萃取优秀廉政教育资源,汲取家规家训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深入挖掘具有地方地域特色的优秀廉政文化,着力培养良好家风,营造良好的党风社风,但不能“作秀”,不能搞成运动。
  (三)家规家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培育廉洁家风。廉洁家风是幸福家庭的“助推器”,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是民风政风的“风向标”,更是组织监督的“摄像头”。为官从政,必先“正好家风、管好家人”。中国士子历来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而正家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历代贤臣廉吏立家规、树家风,既有春风化雨的生动故事,又有辑之成册的传世家训。
  我们共产党人要成为道德榜样和良好家风的建立者、守护者。从历代清廉官员的家规家训中努力汲取廉政养料,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实践中积极借鉴家风好经验。一方面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家庭成员,以免“后院起火”、养痈遗患。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家风败坏是重要原因。庭家风不正、管教不严,子女很容易招惹祸端;而领导干部家庭,如果家风崩毁,则不仅祸害家族,而且还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实中常有“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 “一人当官全家涉腐”,把家庭成了“权钱交易所”,前门当官,后门开店,丈夫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领导干部要正人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亲。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克服特权思想,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并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教育示范作用,为树立清廉家风奠定良好基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是党长盛不衰的红色基因,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党员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建设,做到家风正、作风淳、廉洁奉公,以优良家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
  四、推进优良家规家风建设的五点建议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中国家庭也已从传统大家族时代进入小家庭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培育优良家风,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课题。为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 建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进行家庭教育、家风教育的原场。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是进行家风教育的前提。夫妻和顺、父慈子孝,母贤女淑,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培育浓厚的家风氛围,才能激发家庭成员之间为维护共同的家规家风而进行无悔的付出。反之,夫妻破裂、父子反目的家庭,家风也必将无优良可言。
  (二) 营造情趣高雅的学习环境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共同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价值取向。翻开中国古代及当代家风故事,无一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学习环境基础之上。像教育世家、杏林世家、书香世家,其家风都是建立在情趣高雅的共同爱好之上而形成的,对家庭乃至家族一代或几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爱好学习的人,一般不会太坏。学习用功的人,一般有底线。中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理念和传统。
  (三)培育同情弱者的正义之心
  人要懂得正义,分清是非。既要有嫉恶如仇的正义之心,又要有同情弱者的正义之举。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人的为人处世之原则,其基本原则就是培育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以正义之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将家规家风文化的核心要素传承不断。
  (四)树立积极向善的奋进精神
  积极向善是优良家风的生动体现。积极,就是要光明磊落;向善就要保持自己的善良之心;奋进就是敢于担当,敢于迎难而上。要有李白“铁棒磨针“的毅力、要有王羲之墨尽18缸水的勤奋。建设优良家规家风就是要培育积极向善的理念和精神,在家族中形成群体精神。
  (五)倡导尊老爱幼的孝善之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阐述的都是尊老爱幼的孝善之举,人皆有幼时,皆会老去。家庭之中亦有老人与孩子。强化尊老爱幼的孝善之举,是家风培育、传承、弘扬的主旋律。应该纳入家风建设的核心范畴。待老如小真孝道,待子如友真爱子。(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本文是李后强日在“家规家风与廉洁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新华网邢台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当前位置:>>
弘扬优良家风
时间: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摘要: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也可以称之为“治家”。“治家”的中心环节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良好的家风。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精神教育重视门楣家风,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好的家风、家训就是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精髓的载体和传承。本文旨在研讨家风的含义、弘扬家风的意义及家风的影响等方面内容,促进社会对家风的重视和培养,弘扬优良家风,传播正能量,推动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家风的内涵  
  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历来就重视家风的教育作用。所谓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家风是指家长的言传身教而养成的家庭良好作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化和细化表现。随着家族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古人不断对家风提炼浓缩并形成了具体的条文规定。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家风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种生活态度、价值观,它虽然不像法律那样明令禁止,但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子孙后辈。家风、家训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一个家庭应该要有它的家风、家训,家里的长辈要带头身体力行,形成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的效果,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内化为后辈的行为,有利于其走上社会后得到更好发展。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闪婚闪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有道是,家风纯,则社会正。开展好家训、好家风活动抓住了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牛鼻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了,国家才能稳定,好的家风、家训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弘扬良好家风,是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确立了重要遵循。家风虽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对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很朴实,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重提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让家风内化为伦理道德,外化为行为规范,家风自然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向国风延伸,从而使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激发起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弘扬良好家风,是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衔接血脉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古往今来,培育人们普遍认同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严于家训、家规和家教,形成良好家风这一基础。例如从汉代到明清,《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文本训诫,一直成为世代优良家风推崇的经典。唐代李世民为教育继承人如何做好皇帝而编写了《帝范》。就连战败后一病不起的刘备,也在遗诏中训导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弘扬良好家风,就是要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衔接的“七经八脉”,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营养。
  作为武汉商业领军人物,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说,从小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曾祖母程瑞芳,她立下的家风让他终身受益。程军的记忆里,这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老太太对后辈非常严格,特别是生活细节上。程军记得自己四岁时,有次回家没先向老&太请安,而是回房直接找玩具,老太太几天没有理他。他恭敬地到老人面前,磕头认错。老太太“借题发挥”,送给他终身难忘的三句话:做人要有礼貌,做人要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都与家风重视不够有直接的关系。今天重提家风,抓住了公众的社会关注焦点,抓住了中国文化核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三、家风对我的影响及教育
  许多普通家庭也许并没有独立成文的家训,但其实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治家格言。包括“笑不露齿,食不出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积善积德,尊老爱幼”等等,这些规矩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成为我做人的准则。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在我心目中,家风,应该是自打记事以来,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记住并学会该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做事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对人生的处事态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一个家庭没有了家规,就像一个国家没有了法律一样。我国古代的家规广泛而细致,大致报效国家,小致言谈举止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非常严肃、严格、严厉。当一个人言谈举止不得体,就会被人斥责“没有家教”。好的家风会使会使家庭成员的言行、品质、志向养成带来好的影响,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家文化”,只有认真谱写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家文化”,才能正确引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感的人。父亲曾经给我讲过“总统教子自立”的故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故事虽简单,父亲让我从故事中领悟了其中的内涵。
  一个家庭的家规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一张白纸,要涂成什么样的图案和色彩,就要看父母是否能把自己家族中延传下来的家风传递给了孩子。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成长的导航灯,更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的成长足迹中,都会伴着家规和教育,使家风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小时候,在我家庭的成长环境中,父母都是责任感很强的人。父亲很坚定、很直爽,永远都保持着军人的气魄。母亲很真诚、很博大,是视事业和家庭同样重要的人。那时,在我心目中,父母都是标准的布尔什维克。在我长大以后,是父母让我懂得,待人要真诚,不怕吃苦,只有肯学肯干,才能练得真本领。我很庆幸记住了父母的这些话,在学习阶段获得过多项荣誉和奖励,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很庆幸自己遗传了父母的正直作风。我想,这都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所起的作用吧。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良好的家风,会直接影响着子女的主观意识,同时,良好的家风对推动社会的文明和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父母面对我从儿时表现出的错误时,他们一定会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这种教育会逐渐形成家风来影响到我,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积极、良好、严谨的家风,对伴随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家风家训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华文化,如许多家训中饱含儒家入世理念,也有一些家训遵从道家亲近自然的思想。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能够拥有一张良好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例如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良好的家风的追求。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家庭中年长者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违反者要受到惩罚。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四、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家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弘扬良好家风,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发展。
邢台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中兴东大街671号
邮编:054000 电话:
技术支持:正义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 党风 作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