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法原材料转至发出商品需要分摊料差吗

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1)
我的图书馆
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1)
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1)
(一)原材料的核算(按实际价)
&& l.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 原材料收入的渠道很多,不同收入渠道的原材料,其财务处理也不相同。下面简要说明外购材料的核算。由于结算方式和采购地域的不同,结算凭证的传递、材料的运输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的组合上也不相同,其账务处理电有所区别。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 (1)结算凭证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在材料验收人库后,按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和收料单等确定的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人材料成本的,下同)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 (2)结算凭证已经收到,款项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时,企业应按有关凭证确定的成本,借记“在途物资”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或承兑票据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人库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 (3)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未付时,企业可暂不做账务处理,待收到结算凭证时,再作处理。但如果到月末仍未收到结算凭证,则要按同类材料价格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待下月初用红字编制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后,按正常程序做账务处理。
&&& 对于材料收入业务较多的企业,为简化核算,可根据收料凭证,定期汇总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采用这种方法时,购入材料一律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 2.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 企业的材料领发业务通常比较频繁,为了简化核算,平时一般只登记材料明细账,月末才根据领发料凭证,按领用部门和用途,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此做账务处理,借记“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委托加工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并汇总登记总分类账户。需要说明的是,原材料用于非应税项目时,其增值税额应转入“在建工程”等科目。
(二)原材料的核算(按计划价)
&&& 原材料按计划价进行核算时,应设置“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不设“在途物资”科目。购人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记入“物资采购”科目的借方。材料人库时,按计划成本,从“物资采购”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月末,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从“物资采购”科目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或按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物资采购”科目余额反映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 “原材料”科目的收、发、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的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成本节约额。这两个科目的余额之和(或之差)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为了简化核算,材料的收发业务平时只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明细账户。月度终了,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此进行总分类核算。现举例说明如下:
&& 例:某纳税企业某月发生以下有关材料收发业务。
&&& 1.5 日购入一批材料,结算凭证和材料已收到,价款3000元,增值税510,计划成本为2800,款项已支付。
&& 借: 物资采购&&&&&&&&&&&&&&&&&&&&&&&&&&&&&&&&&&&& 3001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贷:银行存款&&&&&&&&&&&&&&&&&&&&&&&&&&&&&&&&&& 3510
&&& 2.以预付货款方式购买材料,8 日预付货款2340元,1 3日收到材料和结算凭证,价款为2000元,增值税为340元,计划成本为1900元。
&& 8 日预付货款时
&& 借:预付账款&&&&&&&&&&&&&&&&&&&&&&&&&&&&&&&&&&&& 2340
&&&&& 贷:银行存款&&&&&&&&&&&&&&&&&&&&&&&&&&&&&&&&&& 2340
&&& 13 日收到材料和结算凭证时
&&& 借:物资采购&&&&&&&&&&&&&&&&&&&&&&&&&&&&&&&&&& 2000
&&&&&&&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 贷:预付账款&&&&&&&&&&&&&&&&&&&&&&&&&&&&&&&&&& 2340
&&& 3.20日购买一批材料,已收到结算凭证,价款1000元,增值税170元,款项已支付,月末材料尚未到达。
&& 借:物资采购&&&&&&&&&&&&&&&&&&&&&&&&&&&&&&&&&&&& 1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 贷:银行存款&&&&&&&&&&&&&&&&&&&&&&&&&&&&&&&&&& 1170
&&& 4.月末,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按以上各例,收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000元(),计划成本为4700元()。
&&& (1)按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作会计分录
&&& 借:原材料4700
&&&&& 贷:物资采购4700
&&& (2)按收人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会计分录
&&& 借:材料成本差异&&&&&&&&&&&&&&&&&&&&&& (0
&&&&& 贷:物资采购&&&&&&&&&&&&&&&&&& &&&&&&&&&&&&300
&& 5月末,按计划成本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共发出材料68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56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8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400元。
&& 借:生产成本&&&&&&&&&&&&&&&&&&&&&&&&&&&&&&& 5600
&&&&&&& 制造费用&&&&&&&&&&&&&&&&&&&&&&&&&&&&&&&&&& 800
&&&&&&& 管理费用&&&&&&&&&&&&&&&&&&&&&&&&&&&&&&&&&& 400
&&&&& 贷:原材料&&&&&&&&&&& &&&&&&&&&&&&&&&&&&&&&6800
&&& 6、月末,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成本&&&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
&&&&&&&& =&&&&&&&&&&&&&&&&&&&&&&&&&&&&&&&&&&&&&&&&&&&&&&&&& X100%
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分 &&发出材料&&&& 材料成本
&&&&&&&&&&&& =&&&&&&&&& ×
摊的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 差异率
&&& 假设该企业本月月初“原材料”科目余额为83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为350元,则
材料成本 =&& 350+330&& ×100%=5%
差异率&&&&&
生产产品领用材=%=280&&&&&&&&&&&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
&&&&&&&&&&&&&&&&& =800×5%=40
料应分摊成本差异
厂部管理部门领用材
&&&&&& &&&&&&&&&&&&&=400 x5%=20
料应分摊成本差异
&& 作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 280
&&&&&&& 制造费用&&&&&&&&&&&&&&&&&&&&&&&&&&&&&&&&&&&&&&&&&&&&&&&&& 40
&&&&&&& 管理费用&&&&&&&&&&&&&&&&&&&&&&&&&&&&&&&&&&&&&&&&&&&&&&&&& 20
&&&& 贷:材料成本差异&&&&&&&&&&&&&&& &&&&&&&&&&&&&&&&&&&&&&&&&&&&&&340
&&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分摊材料成本节约额,则用红字作与上述相同的分录。以上原材料按计划价的核算可用“T”形账户示意如下:(略)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
(一)原材料的核算(按实际价) l.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原材料收入的渠道很多,不同收入渠道的原材料,其财务处理也不相同。下面简要说明外购材料的核算。由于结算方式和采购地域的不同,结算凭证的传递、材料的运输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的组合上也不相同,其账务处理电有所区别。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结算凭证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在材料验收人库后,按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和收料单等确定的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人材料成本的,下同)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2)结算凭证已经收到,款项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时,企业应按有关凭证确定的成本,借记“在途物资”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或承兑票据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人库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3)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未付时,企业可暂不做账务处理,待收到结算凭证时,再作处理。但如果到月末仍未收到结算凭证,则要按同类材料价格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待下月初用红字编制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后,按正常程序做账务处理。
对于材料收入业务较多的企业,为简化核算,可根据收料凭证,定期汇总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采用这种方法时,购入材料一律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2.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企业的材料领发业务通常比较频繁,为了简化核算,平时一般只登记材料明细账,月末才根据领发料凭证,按领用部门和用途,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此做账务处理,借记“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委托加工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并汇总登记总分类账户。需要说明的是,原材料用于非应税项目时,其增值税额应转入“在建工程”等科目。
(二)原材料的核算(按计划价)
原材料按计划价进行核算时,应设置“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不设“在途物资”科目。购人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记入“物资采购”科目的借方。材料人库时,按计划成本,从“物资采购”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月末,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从“物资采购”科目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或按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物资采购”科目余额反映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的收、发、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的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成本节约额。这两个科目的余额之和(或之差)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为了简化核算,材料的收发业务平时只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明细账户。月度终了,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此进行总分类核算。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纳税企业某月发生以下有关材料收发业务。 1.5
日购入一批材料,结算凭证和材料已收到,价款3000元,增值税510,计划成本为2800,款项已支付。 借: 物资采购 300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贷:银行存款 3510 2.以预付货款方式购买材料,8 日预付货款2340元,1
3日收到材料和结算凭证,价款为2000元,增值税为340元,计划成本为1900元。 8 日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2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13 日收到材料和结算凭证时 借:物资采购 2000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预付账款
日购买一批材料,已收到结算凭证,价款1000元,增值税170元,款项已支付,月末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4.月末,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按以上各例,收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000元(),计划成本为4700元()。
(1)按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作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4700 贷:物资采购4700 (2)按收人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 (0 贷:物资采购 300
5月末,按计划成本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共发出材料68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56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8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400元。
借:生产成本 5600 制造费用 800 管理费用 400 贷:原材料 6800
6、月末,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如下:材料成本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
= X100%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分 发出材料 材料成本 = &摊的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
差异率 假设该企业本月月初“原材料”科目余额为83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为350元,则 材料成本 = 350+330
&100%=5% 差异率
生产产品领用材=0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
=800&5%=40料应分摊成本差异 厂部管理部门领用材 =400 x5%=20料应分摊成本差异 作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280 制造费用 40 管理费用 20 贷:材料成本差异 34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分摊材料成本节约额,则用红字作与上述相同的分录。以上原材料按计划价的核算可用“T”形账户示意如下:(略)
(三)库存商品的核算 1. 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工业企业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平时产成品的收八和发出只按数量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月度终了,按计算确定的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对销售发出的产成品,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或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产成品种类比较多的工业企业,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采用这种方法时,“库存商品”科目按计划成本核算,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在单独设置的“产品成品差异”科目核算。平时,产成品的收人和发出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月末,根据产品入库单汇总表,按入库产品的计划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对于销售发出的产成品,按计划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同时,按销售发出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超支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或按销售发出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节约额,用红字作上述会计分录。产品成本差异的分摊方法可比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方法。
2.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按进价核算
库存商品按进价核算的商品流通企业,购人的商品,在商品到货并验收入库后,按进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物资采购”或“在途物资”、“银行存款”等科目;销售发出的商品,结转销售成本,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确定发出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3.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按售价核算
库存商品按售价核算的商品流通企业,购人的商品,在商品到货并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物资采购”或“在途物资”、“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企业销售发出的商品,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月度终了,按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商品进销=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 &100% 差价率 月末“库存商 = 月末“受托代销"&本月“主营业务收 品“科目余额
商品“科目余额" 入“科目贷方发生额 本月销售商品应= 本月“主营业务收 & 商品进销分摊的进销差价 入”科目贷方发生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讲义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存货取得与发出的基本等式:月初存货+本月新购入存货=本月发出存货+期末存货
1.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1)特点: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工作量较大;
(2)适用范围: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提供的劳务;
2.先进先出法。
(1)含义: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 (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2)特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相关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个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个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特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强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4.移动加权平均法。
(1)相关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2)特点:①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成本及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②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交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四、原材料(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适用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材料收发业务较多并且计划资料较为健全和准确的企业。
(一)实际成本法核算
教材【例1-30、31、33、35、36、37、38、39】。
(2)发出材料的核算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料)
&&&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领料)
&&&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料)
&&& 销售费用(销售机构领料)
&&& 在建工程(自建工程使用)
&&& 其他业务成本(对外销售时)
&&& 贷:原材
(二)计划成本法核算
含义: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的方法。
特点: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会计处理:
(1)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①采购过程与实际成本相同,只不过将实际成本的“原材料”或“在途物资”改为“材料采购”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②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③结转差异:
超支差异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额)
&&&&&&&&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额)
贷:材料成本差异
总结:针对“材料成本差异”而言,入库材料,借记超支;贷记节约。与“材料成本差异”相对应的账户是“材料采购”
(2)发出材料的会计处理。
①先按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编制下述分录(根据谁领用谁承担的原则)
&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②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上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公式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注: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超支差异用正数表示、节约差异用负数表示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会计分录:
(1)如果是超支差异:其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贷:材料成本差异
(2)如果是节约差异,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总结:针对“材料成本差异”而言,出库材料,借记节约;贷记超支。
五、包装物
&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按实际成本计入“生产成本”。
& 借:生产成本(包装物实际成本)
&&&&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 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节约差异就在借方)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包装物实际成本)
&&&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如果节约此科目就在借方)
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实际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确认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 贷:其他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实际销售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包装物实际成本)
&&&&&&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如果节约此科目就在借方)
六、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一般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1)一次摊销法:低值易耗品应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分次摊销法: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单次平均摊销额。分次摊销法适用于可供多次反复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采用分次摊销法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领用时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的单次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②报废时:
同时:将“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对冲。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七、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3.支付的税金
(1)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
①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②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2)对于随同加工费所支付的增值税,
①对于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②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应将随同加工费所支付的增值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1、发出物资的会计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 材料成本差异(如果节约此科目就在借方)
2、支付加工费用及运杂费等的会计处理
①支付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消费税可以抵扣)
贷:银行存款&&
而如果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销售,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②支付运杂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3、加工物资入库的会计处理
& 借:周转材料或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 贷: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 借贷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计入借方,节约计入贷方
【2011年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应交消费税的商品,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200万元、增值税34万元、消费税30万元,该加工商品收回后将直接用于销售。甲公司支付上述相关款项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a.借:委托加工物资 264&&&&&&&&&&& b.借:委托加工物资 230  & 贷:银行存款 264&&&&&&&&&&&&&&&&&& 应交税费 34          &&&&&&&&&&&&&&&&&&&& 贷:银行存款 264c.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 &&&&&&&&&&&&d.借:委托加工物资 264   应交税费 64&&&&&&&&&&&&&&&&&&&&&&&& 贷:银行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64 &&&&&&&&&&&&&&&&&&&&&& 应交税费 64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分录为借:委托加工物资 230(200+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贷:银行存款 264;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缴纳的消费税应该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八、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寄存在外的商品、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
注意: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单位在月末未提取的产品,不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而应作为代管商品处理,单独设置代管商品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工业企业的处理:
1、验收入库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销售商品:在实现收入的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三)商业企业处理: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D适用于商品批发企业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D适用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
进销差价率: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以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九、存货清查
1.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
2.存货清查的核算
(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报经批准前: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但教材中并未明确提及)
报经批准后:
&& 借:原材料(入库的残料价值)
&&&&&&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款)
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收发计量)
营业外支出(倒挤,非常损失部分)
贷:但处理财产损益
十、存货减值
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2.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计提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
&&&&&&&&&&&&&&&& 借:存货跌价准备
&&&&&&&&&&&&&&&&&&&&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材料关税分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