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校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党建基础工作薄弱薄弱,想利用这个暑假恶补英语党建基础工作薄弱,那什么是党建基础工作薄弱知识呢?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共享资料网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目录:题库套卷(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库套卷(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库套卷(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库套卷(四) ...................................... - 2 题库套卷(五) ...................................... - 9 题库套卷(六) ..................................... - 16 题库套卷(七) ..................................... - 24 题库套卷(八) ..................................... - 32 题库套卷(九) ..................................... - 39 题库套卷(十) ..................................... - 47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 53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 60 --1-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题库套卷(四)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 )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 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 A.劝其退学 B.取消学籍 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 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 5 分钟,5 分 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 B ) A.司机负责 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B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2- 9.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 B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0.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B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C )。 A. 《春秋》 B. 《论语》 C. 《师说》 D. 《学记》 13. -组学习材料中,中间的项目往往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 理论?(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 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 发展论”和“内化说” 15.“我敢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 就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B )。 A. 《大教学论》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16.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 、 “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 代的( C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8.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C )。 A.确立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控制评价过程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C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3- 2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 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 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 )。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23. -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5.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是指( B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 C.元认知策略 D.元认知计划 26.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 )。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顺应性迁移 D.-般迁移 27.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C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苟子 2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29.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B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必然 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E)。-4- 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 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BDE )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E.留校察看 3.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 ABCDE )。 A.教育的责任 B.培养的责任 C.发现的责任 D.激活的责任 E.夯实的责任 4.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E.伙食费 5.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其 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BCD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E.选举权 6.认知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BCDE )。 A.鼓励原则 B.动机原则 C.结构原则 D.程序原则 E.强化原则 7.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ABCE )。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 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D.人类的学习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 E.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8.克服遗忘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ABCDE )。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9.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E )。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主要对象是学生 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10.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ABD)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普通教育 D.社会教育-5- E.职业教育 1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BC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12.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BCDE )。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13.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BDE )的需要。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C.个人意志 D.社会政治经济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4.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BDE )。 A.知识获得 B.知识概括 C.知识巩固 D.知识保持 E.知识提取 15.新课程带来的转变有( ABCE )。 A.教学观念的转变 C.教学评价的转变 E.学生评价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D.教师评价的转变 16.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BCDE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法制教育 17.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E )。 A.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B.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C.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D.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 E.提供角色学习的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撤销教师的教师资格的情况包括( ABC )。 A.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B.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C.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开除学生的 E.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19.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BCDE )。 A.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的设置策略 C.学习努力与心理管理策略 D。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E.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6- 20.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E.刑法法律责任 三、判断解析题 1。定势往往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 势有助于个体对问题的适应,从而提高个体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于变化的情景或问题,定势 常常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此观点错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 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导向功能、 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3.体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室外活动,从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此观点错误。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 力,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的教育。所以,体育并不仅仅是室外活动、锻炼身体。我国体育的 主要任务包括:(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 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 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3)使学 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维护身体健康的条件; (4)培养良好的品德。 4.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其中智育为其 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因此应当优先发展。 此观点错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互 相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体育是基础,德育是灵魂、方向,智 育是核心。美育与德育、智育处于同一层次,具有促进个体朝向真、善、美发展的功能,劳动 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不可缺少的,五者缺一不可。 “五育”并举并不是教育上的 平均主义。 智育虽然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 视其他各育的作用。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此观点正确。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 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 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 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四、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在教学时有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 至很卖力) ,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与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l)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 ,学生只忙于“学”与“考” ,却不能得到-7- 满意的结果。因此,建议李老师可以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来作出改变。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纵观当今 学校教育,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讲与教,而缺乏学法与运用的指导。学生只会机械地动用一些学 习方法或技巧, 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该何时选择和运用这些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 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良好途径。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这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首先,培养兴趣、激发求知 欲,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其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然后,制定周 密,详尽的计划;最后,执行、监控和整理学习计划。 五、阅读分析题 一班的 A 老师正在上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嘀嘟” “嘀嘟”声,这声音犹如 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 , 所有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 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 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拥到窗前,他们你推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 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 A 老师灵机一动, 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 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 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 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 B 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 维持纪律, 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 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认为自己 “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 问题:请问 A、B 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 性” 。A 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 ,凸显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 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 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 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 果。B 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捕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 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 老师“以知识、学科为 本位” ,把学生当作“学科人” ,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他力图完成教学 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力,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 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因此, 我赞成 A 老师的做法。 六。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l)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 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 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 装进新知识, 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 “生 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8- 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 理解。 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 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 行 2.论述问题解决的历程。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问题解决的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历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 的积极性,主题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活动的积极性越 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视野也越开阔,这就更容易 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 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只有认清问题的关键,思维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条不 紊地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 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 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 的对象: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 的关键。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 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 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启发式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 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 =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 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检验, 即通过实践来检验, 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二是间接检验. 即 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直接检验虽然可靠, 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 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 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题库套卷(五)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是古代先哲( C )。-9-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以单元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 )。 A.3+2 B.5±2 C.7+2 D.9±2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出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体现了德育 的( D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而受到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D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指( A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修养法 7.如果儿童处于 2-7 岁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 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 )。 A.价值体系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新观点 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 A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0.关于师生关系, “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 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11.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12.王老师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 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B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C )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B )。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这是德育培养方法中的( D )。- 10 -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谁来认定?( A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 17. 1970 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 者的是( A )。 A.朗格朗 B.戴维 C.德洛尔 D.富尔 1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 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的外, 必须是( A )教育行政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教育局 D.人民法院 1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些行为侵 犯了学生的( A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20.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 C )o A.接受学习 B.指导学习 C.探究学习 D.开放学习 21.( D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 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非指导性学习 C.程序教学 D.发现学习 22.( D )曾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23.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C )。 A.摇头 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 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2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5. -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 D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2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A )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2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D )。- 11 - A.6 年 B.5 年 C.8 年 D.9 年 29.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 “钢笔” 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 “笔” 之下, 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3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 D )。 A.满足需求的功能 B.诊断功能 C.矫正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 ABCD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 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BCE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 21 世纪 E.面向世界 3.下列属于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有( ABCDE )。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C.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D.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E.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4.学校不得有( BCEA )行为。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随意开除学生 D.处分学生 E.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包括( CDE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E.调节策略 6.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性作用基本规律的有( BCE )。 A.获得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E.惩罚 7.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 ACD )。 A.假定 B.申请 C.处理 D.制裁 E.惩罚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DE )。- 12 -D)o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9。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BD )。 A.观念性 B.内潜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10.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ABC )。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C.学生要有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 D.学习材料应有新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E.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ll。讲授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讲授策略误用 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ABCDE )。 A.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B.讲授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 C.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 D.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的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 E.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 12.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有( ABCDE )。 A.谈话 B.报告 C.讲解 D.讨论 E.参观 13.品德形成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BD )。 A.依从 B.认同 C.接受 D.内化 E.反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 ABCD )。 A.有合格的教师 B.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E.有稳定的生源 15.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16.根据法律规范专门职能,教育法律规范可分为( ABCDE )。 A.一般性规范 B.概念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 D.规则性规范- 13 - E.技术性规范 17.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BD )。 A.学业负担过重,唯“智”是举 B.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C。学习理论和学习设施不健全 D.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E.教育观念落后 18.教师的基本素养决定了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有( ABCD )。 A.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B.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E.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增长专业能力 19.下列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所主张的观点的有( ACDE )。 A.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为目标 B。强调训练的价值 C.内容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与能力 D.主张设置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等课程 E.课程实施中鼓励师生间的对话 20.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 ABD )。 A.讲授策略 B.对话策略 C.自学策略 D.指导策略 E。示范策略 三、判断简析题 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 负强化与惩罚都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核心概念。负强化是指对于符 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据 此可以看出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2.-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此观点错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级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 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化, 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即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多元化是对 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 14 - 多元化等。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此观点错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1632 年出版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著作,这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了独立探索时期,但还远没形成“科学教育学” 。直到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才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科学 教育学的奠基人”应该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5.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论著。 此观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 《学记》从正反两方 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 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 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学记》提出了 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在教学方面, 《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 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 “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 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 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 “我都不喜欢。 ”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 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 “我认为不可以。 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 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 “教材是例子” ,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 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 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 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 我、丧失创造力。 五、阅读分析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 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 , “死脑子”不绝于耳。吸 烟后, 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 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 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原因如下: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 , “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即可以增 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 15 - 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 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 “言教” 必须以理服人, 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 一味的 “管、 卡、压” ,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 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 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 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 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六。论述题 1.结合事假谈谈德育活动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 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 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 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 作的自觉努力, 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 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 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 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 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 “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 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试述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教学中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主要有以下策略: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3)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 (5)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题库套卷(六)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16 -A)。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C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 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 排应该是(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孟禄 B.华生 C.沛西?能 D.马克思 6.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这是学习策略培养的( A ): A.特定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生成性原则 D.内化性原则 7.( B )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8.临近期末考试,小明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这种策略属于( A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9.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C )。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0.教育者应重视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11.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性 12.通过排除材料间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D )。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 )。 A.观察实物 B.图片- 17 - C.幻灯片 D.教学电影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 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的阶段是( B )。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内化 16.“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 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 《学校管理条例, 》 B. 《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 D )。 A.50% B.50% - 100% C.100% D.100% - 150% 1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19.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 ( A )。 A.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 B.教育方针政策 C.人才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0.以下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 )。 A.自由开放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尊师爱生 21.下列哪种理论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A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2.( C )是指教育行政相对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使受 害者的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A.教育法定权益 B.教育法律责任 C.教育法律救济 D.教育行政判决 23.下列不属于学生申诉范围的是( D )。 A.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的 B.学校侵犯学生合法财产权利的 C.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知识产权的 D.学生不满老师公开成绩的 2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D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25.“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 “从做中学”是( D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6.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 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B )。- 18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29.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D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0.( D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 D.深层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1.少年期表现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 ABC )。 A.从依靠性向独立性过渡 B.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C.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D.性意识的发展 E。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ACE )。 A。权威型 B.开放型 C。民主型 D.封闭型 E 放任型 3.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应该做到( ABCDE )。 A.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B。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C.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E.要兰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西方学者认为,在采取小组讨论法时,教师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ABDE )。 A.通过认真监督、巡视各组,确保学生注意力保持在讨论的主题上 B。确保学生在进行讨论前已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C.教师要确定活动主题 D。讨论的计划时间要做得相对短一些 E。教师要针对讨论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 5.下列关于道德的描述正确的有( ABCD )。 A。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B.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C.道德具有阶级性 D.遭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 E.个体所表现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可以看作为品德 6.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ABCD )。 A,学生自评 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 D.信息反馈 E.信息收集- 19 - 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BCD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8.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BD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思想有( AC )。 A.白板说 B.泛智教育 C.绅士教育 D.从做中学 E.教育即生活 10.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有( ABCDE )。 A。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 C.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 D.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1.筛选法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 ABCDE )。 A.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 B。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 C.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 D。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 E。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 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BCD )。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13.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的同化模式是( ABC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接受学习 E.发现学习 14.下列属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的有( ACE )。 A。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B.自我实现的人格观力 C。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D.内在学习论 E.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教师的指导 E。学习策略的水平 16.合理复习是克服遗忘的主要策略之一,合理复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BCD )。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 20 - 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E.强行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17.交互式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习以下四种策略( ABCE )。 A.总结段落内容 B.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C.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D.识记材料的主要内容 E.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18.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哪几点?( ABC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19.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强调( ABC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D.以教师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 E.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 20.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 A.教育性原则 B.效力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E。强制性原则 三、判断简析题 1。实验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 此观点错误。 属于张冠李戴。 实验心理学不足之处是当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 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实验心理学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评。而 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才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另外,文 化教育学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2.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此观点错误。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 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 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 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但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因为接受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 掌握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正是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 3.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此观点错误。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 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 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4.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 此观点错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构成了授受关系。但 在人格上,两者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 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师生之 间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通过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社会互动。- 21 - 从以上师生之间的三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 智力上的, 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 ,而且要成为“人师”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 己,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5.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此观点错误。 所谓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 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 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据此可以看出,教学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 四、案例分析题 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 达清晰,很有当教师的天赋。她为即将成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而兴奋。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 量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 。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可课后她却困 惑不解。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课件,甚至连教案都背得很熟了。大家却说她在 背教案。她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强 买强卖对交易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也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 她设置了问题, 如 “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 情况?”要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买卖时怎么 说到和商贩吵架上去了。 为什么就跑题了呢?陈老师真的很困惑。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与陈老师 的期望不同?试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析。 (l)陈老师的第一堂课“死的”东西准备有余, “活的”东西准备不足,对学情了解不够。 她虽然精心地制作了课件, 而且也相信自己有当教师的天赋,却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 础、性格特点等,也没有做好应对课堂中的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 (2)在设置讨论题的时候,指向不明,有误导的地方。 “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 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一个题目设置没有紧密结合课文,设计的精 细度不够。 (3)讨论时没有注意引导、监控,课堂操作过于机械,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在发现学生 讨论跑题时,应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中心,不要脱离论题,从而达到讨论的目 的。 五、阅读分析题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 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 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 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 透过这份案例, 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 不满与无奈。 分析此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 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 (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 22 - 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 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 极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 多向的价值, 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 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 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 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论述题 1.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系统的归因理论。 主要内容如下: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 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 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维度) 、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 因(稳定性维度)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之中。 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 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 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 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 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习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 的有效性。 2.试论述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养成的指导思想, 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与是非, 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 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办法。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 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 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 (l)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 业务知识,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要注重内省慎独,不断反省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以 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3 - (2)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师德养成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 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 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 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 (3)虚心向他人学习 主要是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其优秀品质能够 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教师, 进而影响其他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 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素养水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 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同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其他活动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师 德养成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 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 必然要求教师确立可行目标后,应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题库套卷(七)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 《学记》 B. 《论语》 C. 《论演说家的培养》 D. 《理想国》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4.班主任工作是从( C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5. 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 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 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B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7.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 24 - 8.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民教育是( D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0.“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1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1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C )。 A.安全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需要 1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 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4.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 “教 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1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B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6.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 理论属于( A ), 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1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 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这体 现了《教育法》的( B )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1 8.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说明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具有( 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修养 D.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19.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B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25 - 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2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22. -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 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 这种做法属于( C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2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 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D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片中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4.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 、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26.( C )是由英国学校德育家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的,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A.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价值澄清理论 C.体谅关心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 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 A.能力 B.兴趣 C-技能 D.刺激――反应联结 29.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是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 A )分类的。 A.基本职能 B.调整方式 C.法律行为产生的基础 D.内容的弹性程度 30.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 )。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26 - 1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 A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 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家长教育权利指的是学生家长依法享有的,与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教育相关的各种权 利。影响家长教育权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BCD )。 A.国家的教育权利 B.学校的教育权利 C 家长的权利意识 D.家长维护和争取自己权利的努力 E.子女的权利意识 3 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注意事项有( ABCDE )。 A.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B.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 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D.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E.针对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4.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CD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说服是常用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之一。有效使用说服,需要做到以下几 点.( ABCE ): A,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B.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C.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D.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 E.逐步提高要求 6.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同伴群体 E.受教育程度 D.道德认知 7-般来说,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以下几种要素:( ABCE ) A.目标 B.初始条件 C.障碍 D.理解问题 E.解决方法 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BE )。 A.主动建构性 B.活动情境性 C.学习趣味性 D.交流快捷性 E.社会互动性 9。教师职业道德不良的危害主要有( ABCDE )。 A.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B.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 C.影响学校的发展 D.增加教育的管理成本 E.不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成长 10.下列体现杜威的教育观点的论断有( ABCD )。- 27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E.教育性教学 11.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有( ABDE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柏拉图 D.卢梭 E.赫尔巴特 12.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ABCDE )。 A.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 “君子之教,喻也” C. “师严然后道尊” D.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E.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有( ABCD )。 A.教育专门性 B.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全面性 D.功能的多样性 E.自我意识性 14.下列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ABCD )。 A.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B.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15.下列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特征的有( BCDE )。 A.逃避惩罚 B.满足自己的要求 C.道德价值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D.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E.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16.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 ABCD )。 A。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B.强调学生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 C.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统一 D.注重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E.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17.下列属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的有( AC )。 A.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B.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C.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 D.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E.主张教育即生活 18.社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BD )。 A.社会传统的教育 B.社会制度的教育 C.社会文化的教育 D.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 E.社会行为的教育 19.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BCD)- 28 - A。平等原则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20.我国到 2020 年的教育战略目标是( BCE )。 A.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C.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等教育 E.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三、判断简析题 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 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而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制约下, 根据社会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所规 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及专业的培养规格。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课程中具体体现的。课程的培 养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第一位的,它集中体现了课程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对课程内容、课 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是组织与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和 选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必须依从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但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具体, 且因为不同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因此 课程的培养目标较之学校教育的总培养目标还有阶段性的特点。所以,将教育目的仅仅理解为 培养目标是缩小了教育目的的范畴。 2.发挥儿童主体性与坚持学生中心论是一致的。 此观点错误。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们反对教师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 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师生关系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儿童经验 的形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儿童的活动,由于儿童的活动才有可能使主 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该理论强调发挥儿童主动作用是正确的,但把儿童的主动性建立在本能论 的基础上则是错误的。 而且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上出现了一种放任主义的倾 向。因此,不能把儿童主体性等同于学生中心论。 3.德育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此观点错误。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 者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的影响下, 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的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单纯地说德育过程也就是 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4.教师应当禁绝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增强班级群体的力量。 此观点错误。并非所有的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组织都是没有意义的或是有害的。教师应该辨- 29 - 别出非正式组织是积极型、娱乐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应采取 不同的对策,发挥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促进作用,规避其不良影响。 5.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 此观点错误。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在 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外一 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或者是借助他人启发帮助可 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可 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创造”学生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请你对该老师的行为作出评价。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案例中四个造句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很有个性,思维活跃,想象 丰富。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为 “多元性、 主体性、 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多元性体现在全面评价,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 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多元评价主张“多一把评价尺子,多一批优秀人才” 。采用多元的评价 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多元化评价,无疑能给 更多的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 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我认为这位学生的独特和个性,应受到鼓励和关注。 五、阅读分析题 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 “假如你在地 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 说, “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 。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 “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 核是火热的熔岩” ,同学们齐声回答。 问题: 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 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 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 适当观念;学生要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 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六、论述题- 30 - 1.试论述教育应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但是,教育对心理 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第一,儿童的机体发育有一个逐渐成 长达到成熟的过程, 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 到促进作用;同时,教育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心理发展是在 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 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 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 经过努力能够获得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强化,培养起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从全 体出发,又照顾到个别学生: (3)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集中注 意,添加活力; (4)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5)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个性还是智能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迟效 性和反复性都是教育工作中的正常现象,要在缓慢的发展和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要注意教 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重视和 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 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 时进行防盗、 防火、 防病、 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 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 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总的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 程中,学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风险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风险意识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 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因缺少 对危险后果的认识而酿成意外事故。 (2 )加强防范救护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救护教育时, 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 问题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能够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救护手段。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 理原因引发突发事故。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信赖度。在潜移默化的过 程中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 要进一步严明教职工的职业纪律,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 定对在职教师进行资格审查, 坚决清退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对因身体等因素不适 宜教育教学工作的,要调整工作岗位。要加强对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教育,提高教 师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引发的各种损失.要从关心学生、爱护 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意识,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31 - 题库套卷(八)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杜威 2.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 展。 ”这句话所表述的是( D )的观点。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 “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句话体 现了教育的( B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形功能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 前运算水平、 具体运算水平、 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 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D )的职业。 A.自由化 B.现代化 C.专业化 D.社会化 6.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 “做” , 在于手脑并用, 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B ) 的理念。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 7.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 D )的不同而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B.学生的学习要求 C.课程的任务 D.课程的呈现方式 8.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 C. 《学记》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 10.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A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32 - 11.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3.(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15.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B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16.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C )。 A.两者相同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17.( B )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 他们积极向上。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C )。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19.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原则 D。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21.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收集――整理――保管――鉴定 B.管理――收集――鉴定――保管 C.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D.收集――鉴定――保管――整理 22. “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 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 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 这属于( B )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随意型 2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 )的 教育目的观。 A.文化本位 B.社会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33 - 24.教师对生病的学生救护不力,属于( D )。 A.侵犯学生的生命权 B。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C.侵犯学生的身体权 D.不作为违法侵权 25.关于先进生的心理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 A.自尊心强,充满自信 B.不适度的自尊心 C.学习动机不强 D.意志力薄弱 26.( A )理论认为: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 ”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 础之一。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27.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对该老师的做法 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因为作文不算“作品” ,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 著作权法》的保护 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28.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2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0.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 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 )。 A.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 B。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 C.教育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社会化 D.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E.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 2.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有( ABCE )。 A.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B.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C.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D.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E.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3.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有( ADE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下列选项中,认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学者有( BCD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涂尔干 D.凯兴斯泰纳- 34 - E.裴斯泰洛齐 5.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ABC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 D.设置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E.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BCDE )。 A.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D.教师的培训 E.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7.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权利的有( ABCDE )。 A.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E.进修培训权 B.学术研究权 D.民主管理权 8.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BCD )。 A.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序 B.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C.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