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移栽期25天后叶茎泛黄怎么处理

当前位置: >>
水稻的一生可分为哪些生育时期(或阶段)?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称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直播稻例外)。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和从第4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和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人按栽培管理过程把水稻的大田生育期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即从插秧至有效分蘖期结束的生育前期,从有效分蘖结束至顶叶出一小半(开始孕穗)前的生育中期和顶叶出一小半后至成熟收获的生育后期。
在国内也有人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来对大田生育期进行前、中、后三期划分的。从插秧至幼穗开始分化以前叫生育前期;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叫生育中期;从抽穗至成熟收获叫生育后期。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籼稻和粳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南方主要栽培籼稻而北方主要栽培粳稻?
籼稻和粳稻属于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来的,而粳稻是由籼稻在人们不断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引种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和人工选育而来的。因此说籼稻是基本型,粳稻是变异型。两者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上的主要差别如下:
(1)形态特征上的差别:
与粳稻相比,籼稻的叶片较宽,叶色较淡绿,叶开度(叶角)较小,叶毛较多,谷粒形较细长,谷壳上稃毛较稀而短,谷芒较短而直,甚至无芒。
(2)生理特性上的差别:
籼稻结实成熟所需日数比粳稻少;在高温(30℃)下发芽比粳稻快;谷粒或米粒比粳稻更易被苯酚着色;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渍,籼稻米粒比粳稻难溃烂;籼稻煮熟后饭的粘性比粳稻小;籼稻米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多;籼稻抗稻瘟能力比粳稻强;籼稻成熟时较易脱粒;籼稻的抗寒性和耐肥性比粳稻弱;籼稻的分蘖力比粳稻强。
上述籼稻与粳稻的这些差别都不是绝对的,因此不能单凭一两个性状来区别籼稻和粳稻。
由于籼稻的耐热、耐湿、耐强光等习性与野生稻相似。所以它能适应南方稻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它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对稻瘟病等常威胁南方水稻生产的病害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相反,粳稻的耐热、耐湿、耐强光的能力较差,抗稻瘟病能力也差。所以不太适合在南方种植。南方人不喜欢种粳稻还因为粳稻收割时很难脱粒,芒又长,在脱粒过程中常使人的皮肤发痒。另外,粳稻的米粒粘性大,南方人吃不惯,故南方稻区特别是华南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而北方稻区由于籼稻的叶片较宽,抗北风能力差,耐寒能力较弱等缺点,种耐寒能力较强的粳稻可获得更高产稳产,所以北风稻区以种粳稻为主。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水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在引种上如何应用?
水稻原产于高温、短日的热带和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要求高温、短日照条件的遗传性。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高温可使生育期缩短(提早抽穗结实),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延迟抽穗结实),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受温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分别称为水稻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感光性有强弱之分。凡感光性越强的品种,它对日长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对短日条件要求越严格(不满足短日条件不抽穗)。就地区品种来说,南方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比北方的水稻品种强,低海拔地区的水稻品种感光性比高海拔地区的强;就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来说,早稻的感光性是弱的,它对日长变化的反应是钝感的,不论是长日还是短日条件,它都能抽穗结实而且生育期的变化不显著。晚稻品种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其感光性强,在长日照的条件下不能抽穗结实。就晚稻本身来说,迟熟品种的感光性比早熟品种强。
我国的水稻品种绝大多数是感温性较强的,不论是早、中、晚稻或早、中、迟熟品种,都表现出在适当高温条件下能缩短生育期提早抽穗结实。我国水稻品种感温性趋势是:晚稻的感温性比早稻强,早稻比中稻强;高纬地区品种感温性比低纬地区的强;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感温性比低海拔地区强。
在水稻生产上,常要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引种。在纬度、海拔相同或相近的两地区互相引种,品种的生育期较稳定。但纬度、海拔相差较大的两地间引种,就要根据两地的光温条件实际来考虑引哪些品种。下面举例说明:
(1)北种南引
北种南引,生育期会缩短,迟熟品种会变为早熟品种,为了保证有适当长的营养生长期,北种南引只能引较迟熟的品种。
(2)南种北引
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变长。南方的早稻品种感温不感光,北引能抽穗结实,但应选引早熟品种。晚稻品种既感温又感光,只能选早熟品种引到纬度相差不大的地方,否则生育期太长或不能抽穗。
(3)在不同海拔间引种
相同纬度不同海拔之间,每升高100米,日平均气温低0.56℃左右。品种的出穗天数延长2天左右。故不同海拔间引种的原则,基本与南北间引种相同。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为什么早稻品种可以种在晚造(晚季)而晚稻品种不能种在早造(早季)呢?
水稻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要求高温、短日、多湿的气候条件的遗传特性。就早稻和晚稻来说,晚稻对高温短日条件的要求与它的祖先野生稻很相似,必须有短日照的同时又有高温条件〔粳稻日平均温20℃以上(夜间18℃以上),籼稻日平均温23℃以上(夜间20℃以上)〕才能抽穗结实。短日和高温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一年之中,温度由低(春)到高(夏);再由高(夏)到低(秋)的变化,而日照由短(春分)变长(夏至);再由长(夏至)变短(秋分)的变化。本来广州地区处暑在秋分前两个节气,谷雨在春分后两个节气,它们的日长相同,均为12:40的短日条件,但谷雨只有短日条件而无高温条件,因此晚稻品种在早造种植不能在早造抽穗结实,必须等到秋季才能抽穗结实,所以晚稻品种不能作早造品种来种植。
早稻品种在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化过程中产生了遗传变异,对短日高温条件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并且已适应了早造的光温条件,把它种在晚造的光温条件下就更容易抽穗结实了。所以早稻品种可种在晚造(叫翻秋栽培)。但由于在晚造的高温条件下,容易达到各生育时期的积温要求,因此,生育期比在早造种植短,必须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怎样计算?在水稻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在作物某段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所需要的温度(热量)总和称为该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的积温。积温可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一般作物是10℃,籼稻是12℃,粳稻可用10℃)的日平均温度称活动温度,活动温度逐日累加起来叫活动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意思是说这个温度对作物的生育才有效,将每天的有效温度累加起来就得到有效积温。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一定地区、一定季节以及正常栽培情况下,某一品种从播种到成熟的活动积温尤其是有效积温是比较稳定的,而生育期的长短则相对变动较大。感温性越强、感光性越弱的品种(如早、中稻),其积温值越稳定。掌握了不同品种的积温值和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就可以在水稻生产上进行多方面的应用,例如:根据当地常年的积温和安全抽穗期,合理安排单季、双季或三季稻的耕作制度;根据品种对积温的要求指导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之间的水稻引种;根据杂交稻双亲的积温要求推算其父母本花期相遇的适宜播种日期等。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叶龄、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怎样计算?
叶龄是指水稻主茎上的出叶数。水稻种子萌发后,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管状芽鞘,从芽鞘中长出来的第一张叶用肉眼看不见叶片只看到叶鞘,故叫不完全叶。自不完全叶以后长出的叶叫完全叶。我国习惯上计算水稻叶龄是从第一张完全叶算起的。主茎长出5张完全叶时,叶龄为5,长出7张完全叶时,叶龄为7,余此类推,每增加一张充分展开的叶片就算增加一个叶龄。如果叶片还未充分展开(未全出),则按抽出的程度估算。例如:第5叶全出,第6叶只出一半,则叶龄为5.5;若第6叶已出十分之八,则叶龄为5.8。
测定一个品种的主茎一生平均有多少张叶,需从秧田期开始,定株隔叶标记,标记时可用红漆点叶,若用号码数字涂上红印泥,在叶片正面印上2、4、6、8……等数字则更方便,移栽时将在秧田已标记的植株集中插在大田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处,每点5-10株。一块田约定点5-6个。在大田继续观察,直至主茎出叶完毕求其叶数平均值,即得该品种的总叶数。水稻各个生育期的叶龄,也可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叶龄余数就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经出的叶数的差数,亦即应出而未出的叶数。例如某品种在当地主茎平均总叶数为15张,当主茎叶数为11.5时,其叶龄余数为3.5,就是说,它还有3.5张叶未抽出。
叶龄指数,就是主茎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例如某品种主茎平均总叶数是14,当它叶龄为12.6时,叶龄指数就为90;另一品种主茎总叶数为19,在16.5叶时,叶龄指数为87。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为什么用叶龄比用天数表示水稻的秧龄更科学?
叶龄是水稻的生理年龄,而天数是水稻的天文年龄。用天数的多少来衡量秧苗的秧龄较简单也易掌握。但这种光用天文年龄来表示秧龄大小的办法,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秧苗在发育生理上的老嫩。因为在相同的育秧天数内,不同环境条件下(主要是温度、水分和养分),其生长速度不一样,叶数不一样。如江苏吴县早稻日播种,50天秧龄,叶龄为7,属正常范围;日播种,42天叶龄,叶龄已达8.2,呈太老的超龄秧。高温年和低温年,尼龙秧和露地秧,同样天数的叶龄是极不同的。
用叶龄比用天数表示水稻秧龄更科学,是因为叶龄能反应秧苗发育生理上的老嫩。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秧苗的老嫩,还应该根据叶龄计算它的叶龄指数,通过叶龄指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比较出主茎总叶数不相同的两个品种在它们的秧苗叶龄相同时哪一个比较老,哪个比较嫩。
例如主茎总叶数为16叶的品种,主茎长出6张叶时的叶龄指数为38(6÷16×100=38);主茎总叶数为11的品种,当主茎长出6张叶时的叶龄指数是54。在广东双季连作稻的情况下,一般认为秧苗的叶龄指数在30-40的范围较适当。早熟品种应小些,迟熟品种(或多肥栽培)可大些,保证移植后最少长出3-4张叶才进入幼穗分化,在大田最少长6-7张叶才抽穗,才能使稻株生育较正常。从高产栽培出发,在大田能长出7-8片叶以上抽穗更为理想。从上述两品种的秧龄来看,虽然两个品种的叶龄均为6叶,但16叶品种的叶龄指数只有38,属于适龄范围,而11叶品种的叶龄指数达54,已成太老的超龄秧。插后很快就幼穗分化和抽穗,难获高产。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划分水稻品种的早、中、迟熟的标准是什么?
在水稻生产中,品种繁多,但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早、中、迟熟三大类。那么,划分水稻品种熟期的标准是什么?据各地划分方法,可概括为三条:一是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二是品种主茎一生的平均总叶数;三是幼穗分化与拔节的时间先后关系。
以从播种到成熟所需天数作为水稻熟期的划分标准,各地的划分法有所不同。在北方一般认为从播种到成熟在130天以下的叫早熟种;130天以上,150天以下的叫中熟品种;150天以上的叫迟熟品种。在南方一般把从播种到成熟需120天以下的叫早熟品种;120-130天的为中熟品种;130天以上的叫迟熟品种(有时也把130天左右的叫做中迟熟品种)。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常因地区不同和种植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熟期,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播种期的不同,所需的总生育天数也有差异。
以品种的主茎总叶数的多少来划分早、中、迟熟品种,各地划法也不一样。例如:辽宁一般以主茎总叶数为12-14张的作为早熟品种;主茎14-15张叶的作为中熟品种;主茎16张叶以上的作为迟熟品种。广东的划法是:早稻主茎总叶数有11-12叶的划为早熟品种(10张以下的为极早熟品种);13-14张叶的为中熟品种;15-16张叶的为迟熟品种。晚稻主茎总叶数在12-13叶的为早熟品种;14-15叶的为中熟品种;16-17叶的为迟熟品种(18叶以上的叫特迟熟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通常季节和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品种的总叶数变动不大,所以用品种叶数来划分早、中、迟熟品种比用生育日数的多少来划分要好些。
以幼穗分化与拔节的时间先后来划分早、中、迟熟品种也是个常用的方法。在某一地区,在普通季节、普通栽培方法下,凡容易出现幼穗分化比拔节早的划为早熟品种;凡幼穗分化与拔节同时开始(在同一叶龄开始)的划为中熟品种;凡幼穗分化比拔节迟的划为迟熟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怎样计算水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产水稻的大田叶面积指数如何变化?
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是指绿叶面积与稻田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等于绿叶面积总和除以稻田面积所得的商。例如在一亩田(666.667平方米)中的水稻绿叶面积总和为2000平方米,则叶面积指数为3。
水稻绿色叶面积的计算,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叶面积测定仪测出。没仪器可用尺量,再按下列公式计算,即单张叶的叶面积等于叶长(从叶基量到叶尖)乘叶宽(叶片最宽度的宽),再乘一个经验系数(一般取0.75,变动在0.67-0.83之间)。把每株水稻的每片绿叶的面积加起来,就是绿叶面积和总和。
大田中的叶面积指数从返青开始增加,到孕穗期达到最大值,以后又逐渐下降。大田中的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反映光合面积的大小,也反映叶片互相遮盖的程度,所以前期叶面积指数上升过快,中期叶面积指数过大,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过快都不能高产。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因品种类型、气候、叶片生长姿势和栽培管理水平等而异。就广东而言,高产常规稻的叶面积指数变化是:分蘖期2.5-3.5,拔节期4-5,孕穗期6-8,乳熟期5-6,蜡熟期4-5。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旱育稀植技术,尤其是采用大穗型水稻品种的,其田间的叶面积指数比上述的还要相应小0.5-1左右。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高产水稻的叶色变化规律如何?
叶片叶色的“黑”、“黄”变化或“浓绿”和“淡绿”的变化,其实质是水稻体内碳、氮营养水平高低变化在体外的反映。从它的变化,可以诊断植株体内的碳、氮营养的变化。当叶色“黑”或“浓绿”时,反映植株体内氮素含量高,碳氮比值(C/N)低。在这种情况下,叶绿素等含氮物质生成多,光合作用强度大,其产物主要用于细胞的增殖,促进根、茎、叶的生长,植株的体积和表面积增加快,但由于果胶、纤维素等含碳物质相对不足,所以茎叶组织不够充实。当叶色呈“黄”或“淡绿”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降低,碳氮比值升高,光合强度减弱,生长速度减缓,光合产物除了生长消耗外,还以淀粉形态向叶鞘和茎杆中积累,所以茎叶组织充实健壮。由此可见,注意水稻的叶色变化情况,根据高产水稻各生育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及时采取水肥措施来调控,才能获得水稻高产。根据各地的经验,高产水稻的叶色变化有如下规律。
有效分蘖发生的叶龄期内,稻体内必须具备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叶色应该逐渐变“浓绿”(显“黑”)。利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到有效分蘖末期植株含氮百分率最高,也是叶色最深的时期。
群体够苗进入无效分蘖期后,植株含氮率开始下降,叶色逐渐褪淡显“淡绿”(显“黄”)。这种变化不但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有利于叶片的挺立、改善株型,而且可增加根系的扩展。
拔节前后叶色“淡绿”(但4个伸长节间以下的早熟品种拔节前已开始了幼穗分化,叶色不宜太黄,否则穗子太小),能有效地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增加干物(淀粉)的积累。对促进茎杆粗壮坚实和叶片的挺直也有重要作用,对防止倒伏、提高结实率甚为有利。
倒2叶期到孕穗期叶色变得稍微“浓绿”,利于促进颖花发育,减少枝梗和颖花的退化,形成大穗。
破口期(即将抽穗)叶色轻度变“黄”,可增加茎、叶的淀粉积累,为提高结实率创造了条件,而且还可以减少穗颈瘟的发生。
齐穗以后叶色再轻度转深,并保持到结实后期才正常转色,能保证结实率高,粒重大。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的穗数、粒数、粒重主要在什么时间确定?增穗、增粒、增粒重的措施是什么?
穗数是在分蘖期确定的。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插植株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株数决定于栽插的密度及移栽后成活率,分蘖数和分蘖成活率与秧苗的壮弱有密切关系,因此穗数的确定期在分蘖期,基础在育秧期。
粒数是在幼穗分化发育期确定的。每穗粒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幼穗分化形成的颖花数和颖花的成育率及结实率。颖花分化形成的数量与分化时植株的茎杆粗细、营养水平高低成正比,所以分化前的分蘖期代号奠定粒数基础的时期。
粒重是在抽穗后的结实期确定的。粒重的大小是由谷壳大小和谷粒充实程度决定的。谷壳大小是在幼穗分化发育期确定,而且谷粒灌浆物质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抽穗前的贮藏物质,所以幼穗分化发育期是奠定粒重基础重要时期。
增加穗数的主要栽培措施是:
(1)培育壮秧。 为植后早回青早分蘖提供良好基础。
(2)合理密植。 根据计划收获穗数和对秧苗植后分蘖情况的估计,插足基本苗数。
(3)促低位分蘖早发,控高位分蘖少发。 促低位蘖早发,插够苗后及时露田、晒田,控制高节位的无效分蘖,使养分集中在早发的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增加每穗粒数的栽培措施是:
(1)促进幼穗分化前茎杆粗壮。 在壮秧的基础上,在大田分蘖期要保证稻株稳长必需的养分供应,使稻茎粗壮,为稻穗枝梗数较多,形成大穗有良好基础。
(2)供给幼穗分化有足够的养分。 通常在幼穗分化开始时,若叶色较淡,需要施用“促花肥”,促使分化形成较多的颖花。在幼穗分化发育的中期(约在抽穗前20天左右),若叶色较淡,还要施用“保花肥”,减少颖花退化,提高颖花的成育率。
(3)以水调温、提高结实率。 在抽穗开花期若遇干冷天气(如广东的寒露风),可灌水保湿增温,减少低温和干燥的伤害,提高结实率。
(4)增加抽穗前的干物质积累。 抽穗前注意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但生长不要过旺,使光合产物有所积累,保证抽穗后有较多的物质转移到谷粒中去,提高结实率。
增加粒重的栽培措施是:
保证幼穗发育后期有良好的营养条件,使谷壳长得较大,以便容纳更多的灌浆物质。
灌浆成熟期采取湿润灌溉,进行养根保叶,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使谷粒充实度好。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怎样判断分蘖的有效性?
有效分蘖是指能抽穗并能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不能抽穗或能抽穗而结实粒数少于5粒的分蘖叫无效分蘖。
判断分蘖有效性的方法有:
(1)根据拔节前分蘖已长出的叶数判断
水稻拔节前已长出3片叶以上的分蘖,有效性强,3叶以下的无效性大。因为水稻拔节时,茎、叶、穗生长迅速,消耗养分多,母茎的光合产物除自身消耗外已无或很少剩余,若此时分蘖尚未长出3片叶,就还没有自己独立根系,不能自食其力,就可能因饥饿而夭亡,或长得很慢而不能抽穗,或长得很瘦小而结实不足5粒,成为无效分蘖。
(2)根据分蘖发生的迟早判断
一般来说,越是低位的早出分蘖越易成为有效分蘖,因为越早出现的分蘖,到拔节时叶数越多,越有可能超过3片叶。在水稻分蘖期主茎每出一片叶约需5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叶蘖同伸规律,分蘖必须在母茎拔节前15天左右以前长出才有较大可能成为有效分蘖。
水稻是生物而不是机械,因此,对分蘖的有效性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说母茎拔节时有3片叶或拔节前15天以前长出的分蘖就一定有效,拔节前无3片叶或出生还不足15天母茎就拔节的分蘖就一定无效。在水肥足、密度小、品种迟熟等情况下,拔节前不足3叶的、出生不足15天的分蘖也可能有效,相反在密度大,水肥不足,品种早熟等情况下,已具备3叶或拔节前已出生15天以上的分蘖也不一定有效。
(3)根据相对叶龄差判断
相对叶龄差就是分蘖着生节位以上的母茎叶片数与分蘖已出叶片数之差。在分蘖停止一周到剑叶抽出前,可根据相对叶龄差来判断分蘖的有效性。
若相对叶龄差小于2 则分蘖生长速度正常,有效可能性大;若相对叶龄差大于或等于3,则分蘖生长落后,无效可能性大。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水稻的叶蘖同伸规律?
水稻的分蘖就是由其叶腋中的蘖芽(又称腋芽)在适宜条件下发育而成的侧枝。水稻的每个叶腋都有一个蘖芽,除与伸长节间相连的叶节上之蘖芽外,其他蘖芽在生长环境好的情况下,都能长成分蘖。通常当主茎长出第4片叶时,其下方第1叶腋就长出第1分蘖,以后随着主茎叶片数的增加,新的分蘖也不断产生。当每个分蘖本身也长出第4片叶时,在它的第1叶腋又可长出分蘖。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一次(或一级)分蘖;由第一次分蘖上再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二次(二级)分蘖,依此类推。
水稻分蘖发生的时期与其母茎的出叶期有密切的关系。当某一分蘖发生(即分蘖的第1完全叶露出母茎叶的叶鞘)时,该分蘖着生节位以上的第3片叶也同时抽出。例如,当主茎第4叶抽出时,第1叶位的叶腋即发生分蘖;当第5叶抽出时,第2叶位的叶腋发生分蘖;余此类推。可见所有第一次分蘖的第1叶与该分蘖着生节位以上的第三个节位的主茎叶同伸。第二次、第三次分蘖的发生与其母茎出叶的时间关系也是如此。
分蘖的第1叶出现后,其后各叶的出现也和母茎的出叶速度保持一致。这些同时出现的分蘖和叶片,称为同伸分蘖和同伸叶。这种现象称为叶、蘖同伸规律(也叫同伸现象或同伸关系)。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叶蘖同伸规律在栽培上如何应用?
应用水稻叶蘖同伸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下面试举几例。
1、应用叶蘖同伸规律指导培育带蘖壮秧。
叶蘖同伸规律是水稻生长的内在规律。在生长条件得到满足时,水稻可以生长自如,必定能按叶蘖同伸规律长叶和长分蘖。密播秧田的秧苗基本上不长分蘖,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秧苗带蘖率也逐渐增大,逐渐趋向于按叶蘖同伸规律生长,所以要育成带蘖壮秧,必须在疏播的基础上配合充足的水肥供应,还要掌握在秧田茎蘖停滞增长时(秧田叶面积指数为4左右)及时移栽。
2、应用叶蘖同伸规律确定合适的移栽秧龄。
因为水稻的生长存在叶蘖同伸规律,所以,凡品种越早熟,主茎总叶数越少,则分蘖总数也越少,若这类品种移栽秧龄大,则在大田的分蘖数就少。因此,越早熟的品种,移栽的秧龄越不能过大,否则在大田可发的分蘖太少甚至无有效分蘖可言。相反,越迟熟的品种,移栽秧龄越可以适当大些。
3、应用叶蘖同伸规律推算插植的基本苗数。
应用叶蘖同伸规律和根据品种主茎一生的总叶数,伸长节间数及秧龄,就可以推算该品种移植到大田后,每个单株还能长出多少个有效分蘖,从而算出平均每单株的成穗数。这样就可以根据计划收获穗数去计算栽插的基本苗数(见A题)。从计算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因为水稻存在叶蘖同伸规律,所以品种越早熟,插秧的秧龄越大,插植的基本苗数就必须越多才能保证实现计划收获的穗数。
4、应用叶蘖同伸规律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根据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计算(见A题)、可知各品种出哪一叶是有效分蘖期与无效分蘖期的界限。栽培上要施用蘖肥配合基肥来促进有效分蘖期的分蘖生长,又要求在后来的无效分蘖期土壤供肥强度比较小,以便较易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这就要求给蘖肥的施用定一个最迟的施用时间。通常在第n叶施肥,第(n+1)叶开始得力(见效),第(n+2)、(n+3)叶显著得力,第(n+4)叶肥力就会下降。那么,根据叶蘖同伸规律,把蘖肥最迟施用时间定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2个叶位,最大肥效正好发挥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后,既能促进有效分蘖的的生长,又不影响对后来无效分蘖的控制。
另外,栽培上若要控制第n位分蘖的发生,必须在(n+3)叶抽出之前制水制肥,使(n+3)叶发育时稻株养分不足而生长受到抑制,就会控制第n位分蘖的发生。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影响水稻分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
稻茎上节间不伸长的叶节叫分蘖节。每个节上都有蘖芽,但并非所有蘖芽都能长成分蘖。掌握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我们就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影响分蘖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光、水、肥等。
(1)温度 分蘖节一般位于土表下2-3厘米处。因此,土表的温度及气温、水温对分蘖都有很大影响。分蘖发生的临界低温是18℃,18℃以下,分蘖停止发生。适宜温度为23-32℃。临界高温为40-42℃。超过此界限,分蘖就严重受抑制。
(2)水分 灌水过深(缺氧)或缺水都对分蘖有抑制作用。
(3)光照 光照不足则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因而影响分蘖。当日照强度降至晴天日照强度的5%时,分蘖就停止发生。播种密度过大、插秧苗数过多、山坑田阳光不足都影响分蘖。
(4)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多少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其中氮、磷、钾三要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氮素的影响最大。当水稻茎叶含氮率在2.5%以下时,分蘖即停止,低于1.5%时分蘖会产生死亡。当水稻茎叶中含钾(K2O)低于1%,含磷(P2O5)低于0.25%时,分蘖也不能产生。
促进有效分蘖发生的措施有以下一些:
(1)适期播种 避免过早播插早稻而产生难返青、迟迟不分蘖的现象。
(2)实行浅插 在早造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土表的温度一般高于土层深处的温度,浅插3厘米左右有利于分蘖。
(3)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 使分蘖初期土壤有较多的养分供应分蘖。
(4)实行浅水灌溉 有效分蘖期浅水灌溉既有利于土表温度的回升,又可使稻株基部的分蘖得到较多的氧气促进生长。
(5)适当稀播稀植 稀播稀植可使每个水稻个体得到较大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能得到较多的光照和养分促进分蘖。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怎样计算水稻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栽培上有什么意义?
所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是指与理论上最高有效分蘖位的分蘖第一叶同伸的那张母茎叶的出叶期。例如,第7叶腋的分蘖是理论上最高有效分蘖,那么与第7叶位蘖同伸的母茎叶是第10叶(7+3)。即这个品种第10叶出叶期是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意思是说第10叶出时,是该品种有效分蘖的最后期限了。第10叶出之后才发生的分蘖就无效了。
有效分蘖临界期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不同品种的拔节叶龄和母茎拔节时分蘖必须具3片叶以上才有效等理论推算出来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品种主茎总叶数(N)-品种主茎的伸长节间数(n)
故把“N-n”叶龄以前出生和与:“N-n”叶同时出生的分蘖都当成理论上的有效分蘖。
例如:16张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时第11叶(16-5=11)的出叶期,与第11叶同时长出及以前已经长出的分蘖都是有效分蘖。
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计算方法,在栽培上有重要意义,下面仅举几例:
(1)根据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大小确定适当的移栽秧龄。凡品种越早熟,叶数越少,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就越小,有效分蘖总节数也越少,如果秧龄太大移栽,则在大田的有效分蘖就太少或无。因此,这类早熟品种移栽秧龄要比迟熟(叶数多的)品种适当小些。
(2)根据品种和秧龄的大小确定插植基本苗数。
根据品种的叶数和伸长节间数,可算出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根据叶蘖同伸关系可算出最高有效分蘖节位,再根据移栽后的起步蘖位一般是秧龄减1,就可以推算出它在大田直接从主茎长出的一次有效分蘖数。计算公式是:
主茎在大田一次有效分蘖数等于主茎总叶数减伸长节间数减秧龄减1
例如: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插6叶秧,则其主茎在大田的一次有效分蘖是3个(15-5-6-1=3)
从计算公式可知,品种叶数越多、移栽秧龄越小,在大田的一次有效分蘖越多,插植的基本苗数越可少些,反之亦反。
(3)根据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迟早制定水肥
知道了某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是第几叶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制定采取促进有效分蘖的水肥措施和控制无效分蘖的水肥措施。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幼穗发育分哪些时期?各期主要特征怎样?
水稻幼穗发育过程可以用四分法划分为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四个时期,也可以用八分法把它划分为八个时期。后一分法基本上等于前一分法的每一期再分为二期(只是八分法的第3期有一小部分属于四期分法的第一期),因此,下面只谈八期分法的各个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
第一苞分化期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在茎端生长锥的基部出现环纹状突起的第一苞原基。此时的叶龄余数(即该出而未出的叶数)为3.5-3.0。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此期特征是第一次枝梗原基呈指头状在生长锥基部的苞腋内自下而上依次产生。此时的苞毛还短而稀,肉眼未能看清。叶龄余数为3.0-2.0。
3、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
此期特征是第二次枝梗原基在第一次枝梗原基的基部由下而上产生,肉眼可见幼穗有大量白色苞毛,接着顶端枝梗出现螺状的颖花原基。幼穗长约0.5-1.5毫米,叶龄余数2.0-1.5。
4、雌雄蕊形成期:
此期顶端颖花内的内外稃原基内部已产生雌雄蕊原基的圆形小突起,幼穗长5-10毫米。叶龄余数1.5-0.8。
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此期用显微镜检查可见壁薄而核大的花粉母细胞。幼穗长1.5-5厘米,叶龄余数0.8-0.5。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此期镜检可见二分体和四分体。幼穗长和颖花长约为最终长度的一半。叶龄余数0.5-0。谷粒上已有稃毛。
7、花粉内容充实期:
花粉粒单孢、外壁形成,可见萌发孔。花药未转黄色。颖花已达全长的85%或全长,谷壳稍呈绿色。顶叶已全出。
8、花粉完成期:
花粉粒已充实成球形、黄色。谷壳绿色,已达全长,对光观察可见花药已在谷壳的上半部。
在没有一起设备时,根据群众创造的顺口溜,也基本可以较准确地划分上述各期。如:一期看不见,二期苞毛现,三期毛丛丛,四期粒粒见,五期颖壳分,六期粒半长,七期穗绿色,八期将出穗。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为什么说禾怕寒露风?如何避免或减轻寒露风的伤害?
所谓寒露风是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时节),北方冷空气南下活动使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温≤23℃,连续3天以上)而对水稻产生低温伤害的北风天气。
寒露风产生的低温冷害有三种类型。
(1)低温阴雨天气 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下,昼夜温差小,日最低气温常在17℃以下,持续时间长,日照少。光合产物少,呼吸消耗大,受害较重。
(2)低温阴天天气 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较少,中 午 前 还 经常升温到23℃以上,光合产物还能保持一定水平,受伤害较轻。
(3)低温晴天天气 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时间不长。白天日照好,升温快,中午前后气温更能达到23℃以上,光合作用受影响不大。受伤害减产更轻。
在寒露风多发的季节,南方稻区的连作晚稻常处在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受害产生空、秕粒多,结实率低而减产。低温伤害严重时,可使水稻产生有壳无米的的“翘穗”现象。
在寒露风天气,若水稻处在幼穗发育的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会受低温影响而分裂异常,四分体分离不完全,同时毡绒层的细胞肿胀肥大,不能把养分送到花粉粒,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开花后不能正常授粉和受精。
若在寒露风天气,水稻处在抽穗开花期,低温抑制花粉粒的发芽,从而影响受精;若低温加上阴雨,柱头分泌物被冲洗走,花粉难粘着柱头,而且花粉常因吸水过多、过快,膨胀破裂,失去活力而影响受精。
若在寒露天气,水稻处在灌浆期,则养分生成和运转受阻,谷粒不够充实,形成秕粒多。若低温伴随大北风、阴雨,不但光合产物少,且叶片易枯黄,根系机能差,使植株更易倒伏和落粒,损失更重。
避免或减轻寒露风伤害的措施是:
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和当地安全齐穗期,确定适宜的播、插期,争取避过寒露风伤害。
采用抗寒性强或早熟品种,也能减少或避过寒露风伤害。
采用早、中、迟熟品种搭配,减少寒露风来得较早的年份的损失。
施用壮粒肥,特别是根外追施磷钾肥。防止根叶早衰,增强抗寒能力。在低温来临前8-10天,施用草木灰、牛粪混石灰或尿灰,能够增强抗寒能力。
低温来临时深灌水保温护苗。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产生空粒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空粒的产生?
形成空粒的内因一般有两种情况。
雌雄蕊发育不健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
开花时雌雄株型器官不亲和。
形成空粒的外因有以下几种:
(1)温度 水稻开花的适温是日平均气温为25-3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高气温低于23℃,连续几天时间,就会造成花药不能开裂,影响正常授粉和受精而产生空粒。当温度过高,达40-45℃时,颖花花丝易干枯、凋萎,花粉和柱头干枯,也无法正常授粉和受精,而形成空粒。
(2)湿度 水稻开花最适湿度是相对湿度为70%-80%。开花时若遇雨或湿度过大,花粉可能成团不能传粉,或柱头被水冲洗,或花粉吸水破裂而失去活力,都会影响受精结实。但开花时空气湿度过低也会影响受精造成空粒。
(3)风 风速过大,花器受破坏,或穗轴折断造成空粒。
(4)栽培措施不当 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如穗颈瘟或三化螟虫的为害对穗轴和穗枝的破坏;或开花时喷农药浓度过大,损害花器官;水肥过多造成田间荫蔽,特别是开花期披叶、包颈都会影响授粉、受精而形成空粒。
防止措施:
选用结实良好的品种。一般抗逆性强和生活力强的品种空粒率较少,结实率高。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到适时插播,使孕穗期和开花期避开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
在开花期不使用有杀雄效力的农药,如稻脚青等。
合理水肥管理,防止后期生长过旺、田间荫蔽,遇低温的寒露风则灌深水保温减轻伤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产生秕粒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秕粒的产生?
秕粒是指颖花能正常受精,但在籽粒充实过程由某些原因而中途停止发育所形成的半实粒。
造成半实粒的内因:由于充实物质优先供应优势粒(如一次枝梗的谷粒和早开花的谷粒)灌浆充实,在养分不足时,必然有部分营养劣势粒在发育中途停止充实而形成秕粒。
造成秕粒的外因:
(1)温度 灌浆最适温度是21-23℃,昼夜温差10℃左右。在高温35℃经5天处理,秕粒率可增加10-15%。高温伤害一方面是高温逼熟,组织老化枯死快,充实时间缩短,另一方面是呼吸消耗大,影响同化产物的积累。
在低温(18℃以下)灌浆,会影响有机质的合成和运输,秕粒增多。
(2)光照 谷粒灌浆物质中,2/3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1/3左右来自抽穗前光合产物以淀粉形态在茎叶中的积累。抽穗前15天和抽穗后25天的光照,特别是抽穗前5天和抽穗后15天的光照与秕粒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光照少、日照强度低、光合产物少,秕粒增多。
(3)台风 台风伤害叶片或造成倒伏,都影响光合产物的生成和运输,也会造成秕粒增多。
(4)栽培条件 插秧密度过大、施肥过多、封行过早、田间通风透光差、病虫害严重,特别是后期产生贪青披叶或倒伏,都会使秕粒增多。
防止措施:
选用抗病虫,根旺、茎壮、叶直,耐肥抗倒品种作当家种。
根据当地的光、温、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播插期。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面对较好的光、温、水条件。
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质地情况,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在抽穗前稻株生长健壮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看叶色施好壮尾肥和进行湿润灌溉,使根系活力强、寿命长、叶面积指数不至于下降过快,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强,可大大增加光合产物的生成,减少秕粒的产生。此外,及时防治病虫害也是减少秕粒形成的重要手段。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为什么在水稻生育中期氮肥过多后期结实率低,千粒重少?
在水稻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的生育中期,若氮肥过多,必定造成结实率低和千粒重小,其原因主要是:
1、出穗前在茎叶中积累淀粉少
水稻抽穗后的灌浆物质,有20-30%来自抽穗前在茎叶中以淀粉形态积累的干物。但如果在水稻生育中期氮肥过多,则由光合作用生成的糖,主要用于与铵态氮结合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和酰胺,从而减少茎叶中的淀粉积累。抽穗以后,能从茎叶中转运的贮藏物质就很少,导致籽粒灌浆物质不足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抽穗前茎叶积累的淀粉,不仅是构成籽粒充实物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对穗部的充实起着极其重要的救急作用。因为水稻结实初期的灌浆速度很大,在此期间穗部的充实量远大于当时的光合生成量,如果没有出穗前在茎叶中贮藏的淀粉转运过来救急,就会使一些处于营养劣势粒停止灌浆成为不实粒或空粒,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这种情况在出穗后光照不足时尤为严重。
抽穗前淀粉积累少还会导致出穗后根、茎、叶早衰,影响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的生成量。因为在灌浆速度很大时,若当时的光合产物和从茎叶转运来的贮藏物质不能及时满足灌浆的需要时,为了延续后代,它必须从茎叶中抽调体购物质作为谷粒充实物质,使茎叶中的体购物质重新水解被调运到谷粒中去,导致茎叶早衰。茎叶早衰必造成根系早衰,根系早衰又加重茎叶早衰。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光合产物的生成量大为减少,故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
2、颖花数量过多
中期氮肥多,必然分化和形成较多的颖花,导致产生穗部受容能力大与充实物质少的矛盾,二者不协调就会造成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减少。
3、病虫害多
中期氮肥过多,则氮代谢过旺而碳代谢过弱,虽然营养器官的生长速度大,但只利于表面积的扩大而不利于组织的充实(因生成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细胞壁物质少、淀粉积累少),这样就使水稻的抗病虫能力不强。另外,生育中期氮肥过多往往无效分蘖增多,群体过密,加上叶姿软而弯垂,通风透光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影响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运转,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小。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倒伏为什么减产?倒伏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
水稻倒伏现象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水稻倒伏减产的原因主要是:
(1)光合作用受抑制 水稻倒伏后,叶片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稻株的光合产物的形成,影响了谷粒的充实,造成秕粒多,粒重小而减产。
(2)消耗了养分 倒伏的稻茎,节部靠地面一侧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加快,使茎杆上弯生长,会消耗稻株的营养。
(3)谷粒霉烂或发芽 倒伏的水稻,常是由暴雨造成,在受水浸淹时间较长,或地面湿度大的情况下,谷粒可能会发芽或霉烂。
(4)易受鸟害或鼠害 水稻倒伏后,鸟害和鼠害会大大加重,直接造成减产。
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除了有些品种不抗倒(如茎杆细长,叶片长的品种)外,主要的原因是:
(1)施肥过多 特别是氮肥过多极易引起茎叶徒长,植株增高,易形成头重脚轻,风雨一来极易倒伏。
(2)密植过度 过度密植,封行过早,影响群体中的通风透光,促使基部茎杆纤弱,支持力小,一遇风吹就易倒伏。
(3)耕作层太浅 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对地上部的支持力差而倒伏。
(4)长期深灌使稻根造成无氧呼吸,使稻株茎杆柔软而易倒伏。
(5)病虫害 如稻飞螟、纹枯病等的危害,使茎杆组织被破坏,风雨一来也易倒伏。
防止倒伏的措施主要有:
(1)选育耐肥抗倒品种 如选育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品种。
(2)培育壮秧 因为茎杆的增粗是逐节往上递增的,壮秧则移植后茎杆增粗的起点茎径较大,最后可获得比弱秧较粗的茎。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则可防止群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良好,茎叶组织老健,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强茎杆的抗倒能力。
(4)合理的水肥管理 克服偏施氮肥,防止生长过旺。注意及时露晒田,控制基部节间拔节过长,同时增加干物积累,使茎杆短粗而坚实抗倒。
(5)及时防除病虫害 保护茎杆的抗倒性能不受病虫害破坏。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优良的水稻品种应具备什么条件?
优良品种是水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益的内在因素和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优良水稻品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产量高而稳定。
这类高产稳产良种,一般在形态上有如下特点:
(1)矮株型 株高一般为85-105厘米之间。这类品种的茎杆粗,杆壁厚,节间短,重心低。能承受较大的穗重压力,因而较耐肥抗倒伏。
(2)紧穗型 紧穗型品种的特点是穗大、粒多、着粒密,穗直立或半直立。这种穗型在生育后期遮光少,群体中下层也能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中下层叶片的的光合作用,并能延长中下层叶片的寿命和功能期,提高光能利用率。
(3)叶片直立上举 叶片直立上举有三大好处:
一是可以正背面受光。叶片直立的水稻,当叶片正面受光时,其背面也可以吸收来自空中的散射光和来自其他叶片的反射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强和叶面积相同条件下,两面受光要比一面受光的光合量多得多,因而直立叶片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
二是叶片互相遮光少,光线可以透射到水稻群体的内部,使中下层叶片能受到较多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光合产量。
三是可容纳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叶片直立的群体,在叶面积指数较大时也不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所以能通过合理密植来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二)米质好,出米率高。
通常认为米质好的稻米必须是营养成分高,胀性大,食味好,在外观上,一般表现为粒形细长,腹白小,玻璃质多,半透明状。出米率和整米率高也是品种优良性状之一。
(三)抗性强。
水稻在高产栽培中往往施肥较多,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因此优良品种必须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此外,还要对旱、涝、低温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
(四)适合本地的栽培条件 。
优良水稻品种必须适应本地的光温条件和本地的耕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和安全抽穗结实。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怎样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
在水稻生产上可供选用的良种很多,但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呢?一般在选择时除了考虑品种的优良性状之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根据本地的热量资源和安全齐穗期选用品种。
水稻迟熟品种的生长时间较长,生物产量一般较高,在经济系数维持一定的情况下,可较易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但在品种选用时,不能盲目追求迟熟品种,必须根据本地的热量资源的多少(适合水稻生长发育的积温有多少)和安全齐穗期的迟早来选择和进行品种搭配,做到既能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又不影响水稻的安全抽穗,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例如,在热量较丰富、寒露风来得较迟的粤西地区,早、晚造都可以选用中、迟熟品种;粤中地区早造可用中、迟熟品种,晚造宜多用中熟品种;粤北地区早造宜多用中熟品种,晚造宜多用早、中熟品种。
2、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选用品种。
在“三熟制”地区,收完晚稻还要种一造冬作物,这就要求晚稻品种不能太迟熟,否则就会造成晚稻迟收和冬作物要求早种的矛盾。在给冬种田安排早造品种时,也要根据前作收获的迟早来选用适当熟期的品种。在冬作物收获较早的田块,可安排较迟熟的品种,在冬作物收获较迟的田块,要求安排较早熟的品种。这样才不耽误晚造生产和下季冬作物生产的农时。
3、根据稻田的肥瘦来选用品种。
在耕作层较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可选用较迟熟的品种。相反,在耕层浅薄,尤其是沙质浅脚稻田,宜选用较早熟的品种。若调过来把早熟品种种在肥田,则较易出现好禾不好谷,经济系数低而低产。迟熟品种种在瘦田,则易出现水稻生育后期的后劲不足而低产。
4、根据劳力的多少来选用品种。
在劳力不足的情况下,品种的选用要注意早、中、迟熟搭配,以便早熟品种后播先插,迟熟品种先播后插。克服农忙季节劳力使用过于集中与劳力不足的矛盾,使生产不误农时。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水稻良种有哪些?
目前在水稻生产上已推广的优良品种或组合很多,但在一个地区,较大面积栽培的品种是比较集中的。例如广东省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常规品种主要有:
1、“粳籼89” 高产,优质,抗稻瘟病能力强,适应性广,全生育期早造130-135天,晚造110-120天。
2、“七山占” 高产,优质,抗性强,全生育期早造130-135天,晚造110-120天。
3、“华籼占” 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全生育期早造130-135天,晚造110-120天。
4、“粤香占” 高产,优质,收获指数高,适应性广,抗性强,全生育期早造130-135天,晚造110-120天。
5、“特籼占” 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全生育期早造130-135天,晚造110-120天。
6、“籼小占” 米质特优,食味好,适应性一般,产量一般。
7、“三二矮” 米质2级,适应性广,产量中等,早造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晚造115天左右。
8、“珍桂矮” 米质2-3级,适应性广,产量中等,早造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晚造110天左右。
广东省近几年推广面积比较大的杂交稻组合有下面一些:
(1)早造 早造较迟熟的组合有“汕优63”、“广优4号”、“特优63”、“梅优524”等。较早熟的组合有“汕优77”、“汕优直龙”、“汕优4480”、 “优优4480”、“汕优96”和“培杂山青”等。
(2)晚造 晚造栽培面积较大的组合有“博优903”、“博优210”、“博优3550”、“博优64”、“博优96”、“博优501”、“汕优46”、“汕优3550”、“汕优晚”、“汕优63”、“汕优36幅”、“协优3350”、“Ⅱ优3350”、“优优3550”等。
此外,近几年经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广的组合还有“广优青”、“广优56”、“梅优直龙”、“佛青优青”、“汕优桂99”、“特优524”、“竹优61”等较迟熟的早稻组合和较早熟的“汕优8361”、“广优159”、“广优珍”、“广优883”、“汕优96”、“汕优46”、“汕优4484”等早稻组合。审定通过推广的晚稻组合还有“梅优1051”、“梅优桂44”、“汕优852”等。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优质米?
国内外对稻米品质的评价是从碾米品质,米粒外观,蒸煮及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四个方面综合评估的,其质量标准因国家、地区、用途、生活水平和习惯而异。世界上有近20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各国,各地区对大米要求各异,其中以粳米为主食的占三分之一,籼米为主食的占三分之二。温带地区人们多喜欢短粒粳米,但欧洲人却喜欢中到中长粳米,热带和亚热带人喜欢籼米,特别是中等长度的籼米,但泰国人即喜爱特长类型籼米,泰国、柬埔寨等部分地区喜食糯米。美国居民多喜欢食用长粒籼米。我国长江以北居民一般喜食粳米,长江以南地区却喜食籼米。
广东是出口优质籼米的重要地区,优质稻米的生长历史悠久,著名的马霸油占,增城丝苗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优质籼米的质量要求是:米粒细长型,人们俗称丝苗型;米粒无腹白、白心和背白;米粒晶亮透明呈玻璃状;颗粒均匀,整齐美观;油质鲜明;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适宜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米粒延伸性好,有香气。
所谓优质稻米,实际上是总称,根据我省现行稻谷(米)等级标准,将稻谷(米)分为六个等级,其中特一、特二、一级统称为优质米,其相对应关系如下:
特一级稻谷米,出口(港澳)优质米为上等,俗称上等,特二级为优质米中等,俗称优质中等,一级为优质下等,二级稻谷(米)为中质米,三级为普通米。
(华南农业大学 伍时照)
什么叫做特种米?有哪几种类型?
特种稻米指在形态结构,成分或用途有别于普通稻米者称之。特种稻米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普遍受到国内外遗传育种工作者以及食品、医药、化工等部门的重视。特种稻米可分为两大类型:
(一)香软型稻米 其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而且具有香味的稻米称之。香软型稻米在国内外颇受欢迎,素有一家煮饭香四邻的美称;巴斯马特(Basmati)370,美国的克巴勒(Cbella)香稻十分着称。香软稻米中因成分和含量不同,有暴玉米花香,炒米饭香,茉莉香,水果香等香型,因含有挥发性有机物质,故蒸煮时满室清香,兼因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香软,适口性好,是宾馆、酒家、家庭宴请的必备稻米。华南农业大学新近育成的泉香3,61号品种是香软型稻米,属茉莉香型,米饭香软可口。
(二)保健型稻米 是米粒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保障人体健康有一定功效的稻米。保健型稻米包括黑(紫)糯(粘)米,红(赤)米,绿米和药用稻米等四种,集色、香、味,营养保健于一体。
保健型稻米其营养多集中在种皮,故食用部分为糙米,存在难以煮烂和口感较差的缺点,因而需注意蒸煮时间,一般多用于煮粥煲汤用。
(华南农业大学 伍时照)
早熟品种与迟熟品种在栽培技术上应有什么不同?
生育期较长的水稻迟熟品种主茎一生叶片数比早熟品种多。如广东早造早熟品种只有11-12叶,晚造早熟品种也只有12-13叶,而早造迟熟品种都在15叶以上,晚造迟熟品种都在16叶以上。
叶片数多的迟熟品种,其生育期之所以比较长,主要是长在幼穗分化之前的营养生长期;早熟品种的生育期较短,主要是短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期。因此,这两类品种在栽培技术上的差异主要是针对它们的营养生长期的不同而采取的。
1、迟熟品种的移栽秧龄可比早熟品种的大些 移栽的最大秧龄一般是品种的主茎叶片数减5。例如:11叶品种,移栽最大秧龄是6(11-5=6);15叶品种移栽最大秧龄是10。从高产栽培出发,移栽秧龄还应小些,使它移植后长3-4张新叶以上才开始幼穗分化,长6-7张新叶以上才抽穗较好。
2、早熟品种栽插的基本苗数要比迟熟品种适当多些 在秧龄相同情况下,越早熟品种在大田的有效分蘖数越少。所以,在秧龄相同或相差不大时,早熟品种栽插的基本苗数要适当多些,才能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
3、促进移植后的初期生长,早熟品种比迟熟品种更重要。
早熟品种容易出现幼穗分化与高位无效分蘖同时进行的毛病。促进移植后的初期生长,是克服上述毛病的有效方法。其做法主要是采用嫩壮秧,施秧头肥,施足速效基肥,带土移栽,浅播,早施分蘖肥等。
迟熟品种是在拔节之后才开始幼穗分化的,与分蘖不会同时发生。相反要注意克服水肥管理上对它的生长过分集中攻前,导致中、后期脱肥过早。种迟熟品种的稻田,保水保肥能力要好一些,基肥中的速效肥占比例要少些,蘖肥要适当增加施用量和延长停施的时间。
4、早熟品种的晒田控蘖时间应比迟熟品种早些。
早熟品种的主茎叶片数少,所以有效分蘖结束的叶龄也较小,为了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它的晒田控蘖时间也应比迟熟品种早。
5、迟熟品种更要注意施穗肥。
迟熟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长,到幼穗分化时较易缺肥,穗肥的施用往往很必要,效果显著。相反,由于早熟品种种植后营养生长期较短,到幼穗分化开始时还常常表现土壤肥力充足而不必施穗肥。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叫“低群体”栽培法?它的注意技术环节是什么?
所谓“低群体”栽培法,是指水稻在大田的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的密度比以往一般栽培法的群体密度小的一种栽培方法。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培育带蘖壮秧。
培育带蘖壮秧,除了做好精选种子,种子消毒等常规工作外,还要强调适时播种、疏播和足肥育秧。
2、减少大田的基本苗数。
减少基本苗数,一是扩大株行距,减少每亩的穴数,二是减少每穴的苗数。
3、前期早促早控。
早促就是促进植后低位分蘖早发生。早控就是及早控制高位无效分蘖的发生。为达到此目的,除了做好培育壮秧,减小植伤,浅插等工作外,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前期肥施足不过量 即要求前期肥(基肥+蘖肥)的施用量既能满足早生快发所需的必要养分而又不施得过多,保证在分蘖达到计划穗数要求时,土壤的供肥强度下降到比较容易控制无效分蘖发生的程度。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调整前期肥在总施肥量中所占的比例,从以往占80%以上降为占70%以下。
(2)蘖肥的施用要早始早止 播后2-4天施促蘖肥,播后7-8天施壮蘖肥。蘖肥注意用速效化肥进行表施,使肥效发挥得早,下降也快。
(3)实行“浅、露、晒”相结合的水分管理 插秧后浅水(1寸)回青和分蘖,够苗(或总苗数达计划穗数的80%)时及早开始露田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使最高苗峰常规稻在35万以下,杂交稻在30万以下。
4、中期保穗增粒。
生育中期水稻体内的营养分配顺序是拔节一一幼穗一一幼叶一一幼蘖。在营养不足时,首先是幼蘖死亡,一些有效分蘖也可能成为无效分蘖。因此,在低群体栽培中,前期肥比例减少,必须在中期增大施肥比例,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穗数。中期施穗肥可增强稻穗分化的强度,增加每穗的粒数,但穗肥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必须因禾而异。
5、后期养根保叶增粒重。
后期养根保叶增粒重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1)调节稻株低氮抽穗 在剑叶始出以后停止施氮肥,既可增加抽穗前的淀粉积累,又可使稻株抽穗时含氮率较低,减少穗颈瘟的产生。
(2)酌情施用粒肥 在抽穗至齐穗时施用粒肥,可增强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延长叶寿命。在后期土壤肥力不足,水稻叶色较淡的情况下,酌情施用粒肥有增产作用。
(3)实行间歇灌溉 在抽穗结实期,实行灌一次浅水,待自然落干后再灌的间歇灌溉法,既可保证水稻的水分供应,又可增加土壤氧气,可防止根系早衰。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根系寿命,起到养根保叶的增产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怎样进行水稻测产?
为了预测当造水稻产量,以便及早做好收割的人力、物力安排计划,通常在水稻收获前几天进行测产。首先要把本单位的禾苗生长情况划分等级,并计算出各级田的面积,然后从各等级中选1-2块有代表性的田块测产。在具体测产时,常用下列三种方法。
1、小面积试割法:
按等级选有代表性的小田块进行收割,称湿谷重,根据收割天气情况按70-85%折算为干谷重。再根据小田块面积算出每亩干谷产量。
2、测产规法:
测产规用两根铁条制成,其半径为1.784尺,用法和一般圆规相同。在代表田中选2-3个点,用测产规转一周,把圆内各穴禾株全部割下,脱粒称鲜重,再根据田间产量样相和收割时天气情况折算成干谷重,以每点平均产量乘以600,即得每亩产量(因每点的面积是3.14×1.784尺=10平方尺)。
3、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
因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每亩有效穗数、每穗平均实粒数和粒重的相乘积。测出这三个因素就可以算出理论产量。方法是在选好测产田后,根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确定取样点(调查点),一般用对角线法或随机取样法选3-5个点,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1)测定实际穴、行距,求每亩穴数: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量横直各11穴禾的距离,分别以10除之,求出该点的行、穴距,再把各取样点行穴距平均,就可以求出每亩实际穴数。
每亩实际穴数是6666667被平均行距(厘米)和平均穴距(厘米)相乘积除得的商。
(2)调查每穴有效穗数,求每亩穗数:
在每点上连续取样10-20穴(每亩田一般共调查100穴),数记每穴有效穗数(华南地区10个实粒以上才算是有效穗),求出全田的平均每穴有效穗数,即可求得每亩穗数(每亩实际穴数×每穴平均穗数)。
(3)调查代表穴的实粒数,求每穗的实粒数:
在每个取样点选取一穴穗数近该点平均每穴穗数的稻穗,数记每穗的实粒数并求出全田平均每穗的实粒数。
(4)粒重的测定:
把取样所得的稻谷晒干,除掉空秕粒,取饱粒称重,连称三次,每次1000粒,取平均值作其千粒重。
(5)理论产量的计算:
每亩理论产量等于每亩穗数乘以每穗实际粒数再乘以千粒重(克)除以1000再除以1000,单位是公斤。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育秧移栽有什么优缺点?
育秧移栽与直播栽培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1)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因为移栽稻不必等前作物收获之后才播种,例如在冬种收获之前,或早稻收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育秧,所以在时间上等于进行了作物的套种,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2)有利于晚稻的备耕 由于在早稻收割之前已经播种晚稻,它的成熟期必然比收完早稻后才播种的直播稻早,所以不必像直播稻那样担心后期受寒露风伤害而在早稻收割后急急忙忙播晚稻,有利于晚造的沤田、办田和施基肥等备耕工作。
(3)有利于水源不足的地方早播 因为育秧田的面积小,用水较易解决,故即使在水源不足的地方也较易实行早播。
(4)有利于防除病、虫、鼠、雀和杂草为害。 由于面积小,集中管理,对病、虫、鼠、雀及杂草的防除都比较省工省料,容易做到。
(5)有利于保证大田的全苗、匀苗。 直播稻稍为管理不善,就会因淹死、旱死或鸟害、鼠害等造成缺苗和不匀苗,而移栽稻则没有这种情况。
育秧移栽也有缺点:
(1)劳力使用时间集中,工作沉重 不管插秧面积多少,插秧工作都必须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所以劳动力的使用时间很集中。拔秧、铲秧和搬运秧苗的工作都是沉重体力劳动,而且费工费时。
(2)不利于机械化 一般的大田育秧,即使能实行机播,但不能机械拔秧,也难使用大型机器。所以实现全面机械化目前还比较困难。
(3)有植伤造成水稻的回青期 拔秧或铲秧,尤其是拔秧,会使水稻根系甚至茎叶受伤,称为植伤。插到大田要经过长新根才能恢复生长,这个恢复生长的时间就叫回青期。栽培上要尽量减轻植伤,如选择阴天移栽,栽后马上灌水护苗等都可以减轻植伤,缩短回青期,利于水稻的早生快发。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做种子发芽试验有什么意义?怎样进行?
种子在仓储期间,保管稍不注意,其发芽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如何心中无数。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与秧田播种量直接有关,如种子发芽率低,要达到一定苗数,就需要相应增加播种量,反之,则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因此,发芽试验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发芽率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1)常规测定法 随机取供试品种的种子约500粒置于室温或恒温30℃条件下浸种24小时。然后将吸胀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共分3-4组,均匀排列在铺有湿润滤纸(或草纸)的培养皿中,100粒分10行,每行10粒,种子间应有一定距离,以防霉菌传染。没有培养皿时,也可使用其他容器如小碟子等。将培养皿置于室温或恒温30℃条件下让种子发芽,但要注意保持滤纸湿润。从试验开始后,籼稻4天,粳稻5天,统计发芽势,7-10天统计发芽率。
发芽势以百分率表示:试验开始4-5天内的发芽种子数除以参试提供种子数,其得数再乘以100%即为发芽势。
发芽率以百分率表示:即试验开始7-10天发芽的种子数除以参试种子数,其得数再乘以100%即为发芽率。
发芽势表示种子发芽的整齐度,发芽率表示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数的比例。
(2)快速测定法: 根据活细胞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死细胞无选择性吸收能力的原理,可用红墨水染色法快速测出种子胚的活力。凡胚不着色或略带红色的为有生命力种子。测定前先把待测种子放在30-35℃清水中浸种(籼稻8小时,粳稻24小时),使显色更明显、迅速。浸种后,取50粒种子沿胚纵切为二半,分别切口朝下放在两个培养皿中(每皿一半,)然后加入5%红墨水,以淹没种子为度,染色5-10分钟后,倒去墨水,用清水冲洗几次,至冲洗液无色为止。然后根据染色情况统计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计算发芽率。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种子的萌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种子本身具有发芽力和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
1、种子的发芽力
种子的发芽力主要受种子的成熟度、休眠期和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后一星期,种子就有发芽能力,以后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发芽力也不断增强。未充分成熟的种子发芽很慢,腐烂多,发芽率低。
有些品种刚收获的成熟种子即使得到适宜的外界条件,发芽率仍很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通过后熟作用才能正常发芽,这种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一般来说,籼稻种子的休眠期短,特别是早稻中的籼稻品种,几乎没有休眠期,但粳稻尤其是晚粳稻品种休眠期明显。生产上常采取晒种的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
当种子含水量在14%以下并贮藏在阴凉干燥的良好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力可保持3-6年。贮藏的时间越长,发芽力越弱。若贮藏条件较差,发芽力下降也较快。一般农家贮藏条件,种子发芽力只能保持2-3年。
2、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水分、温度和氧气。
(1)水分 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但萌发很慢而不整齐;吸水量达到其本身重量的40%时,就达到饱和吸水量,最适于萌发。种子的吸水速度与谷壳的厚度和水温关系最大。谷壳越薄,水温越高吸收越快。
(2)温度 吸足水分的种子还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水稻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12℃,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高温度为40℃左右。
(3)氧气 随着水稻种子萌发的进展,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因为种子萌发过程,必须依靠呼吸作用在有氧的情况下,把种子内贮藏的物质分解、转化,才能为种子的萌发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什么样的秧苗才能算适龄壮秧?
不同品种、不同秧龄、不同栽培环境(如早造与晚造),要求的壮秧标准是不一样的。很难定一个统一的定量指标,只能根据它们的共性进行讨论。
壮秧的形态特征是上健、下旺。
上健:即地上部生长稳健,假茎粗扁、富有弹性(组织坚实),叶片斜伸,不披不软,叶色青绿,无病虫害,生长整齐。
下旺:即地下根系发达,根径粗,分枝很多,总根量(根数、根长、根重)大,白根多。
壮秧的生理特征是适龄适熟。
适龄:即叶龄适当。适当的秧龄才能保证植后有适当长的营养生长期。叶龄过大,植后营养生长期过短,未来得及长好禾架就要抽穗,不可能高产。广东在双季稻连作的情况下,一般认为适龄范围是叶龄指数在30-45。早熟品种小些,迟熟品种可大些;施肥量小的要小些,施肥量大的可大些。保证植后最少长3-4张新叶才开始幼穗分化,长6-7张新叶才抽穗,才能使稻株生育较正常。从高产栽培出发,在大田能长7-8张叶以上较理想。
适熟:是指秧苗素质上的适当熟度。一般以碳氮比来衡量。碳氮比越大则熟度越高,碳氮比越小则熟度越低。熟度高的秧苗体内束缚水的含量相对较高,自由水的含量较低,抗逆能力较强,但熟度过高植后恢复生长较慢,故栽培上要求体内碳氮绝对含量较高的同时,要求碳氮比适当。4叶以上的秧苗,早稻适熟范围是碳氮比等于10-15;晚稻适熟范围是碳氮比等于15-20。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大龄秧和小龄秧各有什么优缺点?
所谓大龄秧是指叶龄5-7叶的秧苗(7叶龄以上叫超龄秧)。所谓小龄秧是指叶龄在3叶以下的秧苗(3-5叶为中龄秧)。
大龄秧和小龄秧各有优缺点。
大龄秧的优点:
占用大田的时间短,可提高复种指数。因为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有较多时间在秧田度过,就可减少在大田的生育时间,因此可让前作物有更充分的时间生长,就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分蘖较少,但养分集中,分蘖有效率较高。由于叶龄较大移植,相对减少了在大田的分蘖节数,总分蘖数较少,养分较集中地供给分蘖的生长,故有效分蘖率较高。
在高肥栽培条件下较易控制苗数夺高产。水稻要分蘖,其吸氮速度必须达到平均每克干物每天吸收到1毫克以上的氮素,体重越大的稻株,每天吸收的氮素要越多才能分蘖。因此即使在高肥栽培情况下,经大秧移栽的水稻一段时间的吸收以后,土壤供氮强度很快就满足不了水稻分蘖所要达到的吸氮速度,分蘖就自动停止发生。所以说用大龄秧在高肥栽培条件下也可以较易控制苗数,不致增长过多。
大龄秧的缺点:
植伤大,回青期较长。
插得较深(否则浮倒多),对根、蘖生长不利。
用秧田多,花工较多。
不利于实行机械化插秧。
小龄秧的优点:
可以密播,占用秧田面积小。
插秧工作效率高,可以手插也可机械插(如工厂育秧的秧苗机插)。
可延长早熟品种在大田的营养生长期,使水稻在大田有较充裕的营养生长时间,为生殖生长打好基础(长好禾架)。
植伤小,返青快,分蘖较多,可少插基本苗数节省秧苗。
育秧时间短,有利于补插和翻秋栽培。
小龄秧的缺点:
占用大田时间长,不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对大田整地要求田面必须很平,否则容易缺苗。
无效分蘖较多,稍不注意则造成苗数过多。
穗头不够整齐,公孙禾现象较多。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造成水稻烂秧的烂种和烂芽原因是什么?防止烂种、烂芽的方法是什么?
烂种是指播下田后种子未发芽立苗就腐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如下:
种子未充分成熟或种子受机械损伤,种谷破碎后播种。
种子贮藏时受潮发热、发霉,发芽力低或已丧失发芽力后播种。
种子没有晒透晒干,浸种没有浸透,换水不勤等导致发芽不齐的情况下播种。
催芽时温度过高(超过45℃),种芽被烧坏后播种。
秧田太稀烂或太硬。太烂种子入泥太深缺氧烂种,太硬缺水晒种致烂种。
防止烂种的方法是:播种前精选饱满大粒的充分成熟的种子,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在90%以上才用作种子。保管种子时,要做到充分干燥(含水量在14%以下)才进仓,仓储期间不受潮,催芽时注意种堆内部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温,防止烧伤种子。播种时畦面要平,土壤松软适宜,种子入土均匀。
烂芽是指芽谷播种后未立苗现青就死亡腐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
缺氧烂芽。播种时芽谷入泥过深,淹水时间过长,会使芽谷缺氧窒息至死。
受毒害烂芽。基肥不腐熟,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产生还原毒质毒死芽谷。
病害烂芽。在持续低温时,由于芽谷生活力下降,易受病原菌(如绵腐病菌)侵害而引起烂芽。
防止烂芽的主要措施是:
催育出匀、齐、壮的芽谷,掌握冷浸暖播,抢晴播种,为秧苗扎根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避开低温冷害影响,增强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播种前提前做好秧畦,畦面要平并适度沉实,播种当天起浆播种,这样可防止芽谷入泥过深或因畦面局部积水而缺氧烂芽。
播种后及时排除秧田畦面积水,使种子扎根易,立芽早。
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
播种后喷施杀菌剂防止绵腐病的发生。每亩秧田可用100-150克多菌灵加水75-100公斤喷施。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造成水稻死苗烂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死苗烂秧?
造成死苗烂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失水死苗
寒潮过后转暖,气温回升快,地温回升较慢,根系未能恢复吸水能力,造成蒸腾与吸水不平衡而使秧苗失水死亡。
(2)烂根性死苗
在低温寡照的湿冷天气,由于光合作用弱,向根系输送的氧气和营养少,容易因缺氧和饥饿而烂根。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土壤中常产生硫化氢毒死秧根。在低温时土壤中可能产生铵态氮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积累毒害秧根。
(3)绵腐死苗
低温、有水层、种子胚乳的物质未用完是绵腐病大发生的三个条件。在湿冷天气,低温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和抗病力的提高,而水层的存在有利于病菌游动孢子的传播。胚乳分解物供幼苗生长还有余,刚好给病菌作培养基,所以较易发生绵腐病死苗烂秧。
防止死苗烂秧的办法:
适时播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的安全期才开始播种。
播种时做好保温、增温防寒准备。在经常出现春寒低温冷害地区需采用塑料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露地育秧要埋芽、盖细土或草木灰。寒潮来临时灌水护苗,防止低温直接冷害。湿冷时排除积水,湿冷转暖和湿冷转干冷时都要灌水,减少蒸发和蒸腾的耗水量,防止失水死苗。
合理施肥。基肥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施好断奶肥,以达到增强秧苗抗寒和抗病能力。
改善土壤条件。勤换水,用流动水增加土壤氧气,排除土壤中的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播种前施土壤杀菌剂。每亩用65%敌克松1.25公斤加水700公斤在畦面喷雾。播种后看天气和苗情及时喷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早造和晚造对秧苗素质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早造和晚造对秧苗素质的要求不同。早造要求秧苗素质上比较嫩,即植株碳氮比的比值较小,通常碳氮比为10-15,中龄秧小些,大龄秧大些;晚造要求秧苗素质比较老熟,即植株的碳氮比较大,通常认为其比值是15-20为好。中龄秧可小些,大龄秧大些。
早晚造对秧苗素质要求不同,主要是由于早、晚造的气候不同。早造气温低,生长速度本来已经比较慢些了,若再加上用素质老的秧苗,体内含氮率低,则生长更慢。因为根原基的分化、根细胞的增殖,都以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为重要原料。当移植的秧苗素质太老即碳氮比大,含氮率低,而当时气温又低,土壤析氮速度慢,植株吸氮速度较小,插后植株内含氮水平低,所以返青慢,回青期长,不利于实现早生稳发的目的。
晚造插秧时温度高(如广东在全年最热的大暑至立秋插秧)。养分分解快,即使用素质较老的秧,由于吸氮速度较大,可较快提高植株体内的含氮水平,植后的生长速度还是可以比较快的。若用含氮率高的嫩秧,可能会产生下述两种情况,一是遇上阴天或雨天插秧,植伤小,植后生长过快,易暴生暴发成“四类禾”(一类稳生稳长、二类慢生慢发、三类迟生迟发、四类暴生暴发);二是遇上烈日高温天气插秧,则易被田水烫伤或被强光酷晒失水干枯,植伤大,影响返青生长。此外,晚造多采用拔秧移栽,若秧身太嫩,则易造成断叶或扭伤。
这里要指出的是:采用早熟品种或采用早稻品种在晚造翻秋栽培,不能用素质过老的秧苗。因为素质上较老,必定叶龄较大,插后在大田营养生长期相对被缩短,难获高产。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如何确定水稻的适宜播种期?
确定水稻播种适期,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光、温)、品种特性和前后作物腾茬时期等因素。
早造播种适期的确定:
1、气候条件:适宜的播种期应能充分利用好光温水资源又能避过不良天气(如阴害、寒害)的影响。故露地育秧播种适期的确定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温度条件:水稻种子发芽最低温是10℃(粳稻)-12℃(籼稻);出苗最低温是12-14℃;播后发根最低温是15-17℃;安全孕穗为日平均气温20-22℃以上,日最低温17℃以上,播种期必须能使水稻满足上述要求。
光照条件:争取在水稻的抽穗扬花期有较多的晴天(如广东龙舟水以后)天气。
成熟期不影响晚造适时移栽和安全齐穗。
2、品种特性:迟熟品种生育期长,育秧期长,可先播种,早熟品种育秧期短,要后播种。
3、前后作的腾茬时间。前作物收获后,不能立即种后作物,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腾茬时间,所以确定播种期时,应考虑这些时间,不要造成秧老等田插或办好田等秧插的现象。
根据上述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广东中部地区多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
晚造播种适期的确定:
晚造播种适期主要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和当地晚造水稻的安全齐穗期迟早来确定。
安全齐穗期是指当地80%以上年份不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2℃的日期。所以,确定晚造播种适期的方法是:先确定当地晚造水稻的安全齐穗期(如广州地区可定为10月5日),再根据各类型品种从播种到齐穗的天数,倒推算出具体的播种日期。通常广州地区的晚稻品种在6月份播完,6月上旬播迟熟品种,中旬播中熟,下旬播早熟品种,7月中、下旬(大暑前后)播翻秋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如何确定水稻秧田的适宜播种量?
秧苗能产生分蘖,是生长健壮的表现。在秧田期间,限制水稻分蘖发生和生长的因素有光、温、水、肥等,但在适期播种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下,限制秧苗分蘖的主要原因是群体的光照强度。大量试验表明:在秧田叶面积指数为3.0-3.5时,秧苗群体内的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左右,秧苗能正常生长,而当叶面积指数达到3.5-4.0时,秧苗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已弱到严重影响分蘖的发生。当叶面积指数超过4.0时,分蘖即开始停滞,所以可把移栽时秧田叶面积指数不超过4.0作为培育带蘖壮秧的密度指标。
疏播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手段,但播得越疏,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越小,秧田面积越大,育秧的工本费越多。因此,在确定秧田播种量(密度)时,既要看到疏播可育壮秧的一面,又要考虑节省人力、物力的一面。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秧龄的大小,育秧期间的气温高低、品种的特性(主要是叶面积发展的快慢)以及对秧苗带蘖的要求等来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例如,常规稻4叶移栽的每亩秧田可播100-125公斤(早造多些,晚造少些);5叶移栽的可播50公斤左右;6叶移栽的播25-30公斤;7叶移栽播25公斤;8叶移栽的播15-20公斤。杂交稻的叶片较大,分蘖力强,叶龄相同的个体叶面积比常规稻大,适宜秧田播种量宜更少一些。露地育秧,6叶移栽的播12.5公斤左右;7叶移栽的播10公斤左右;8叶移栽的播7.5公斤左右。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播种前晒种有何意义?做法如何?
水稻播种前进行晒种是防止水稻烂秧,培育壮秧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晒种的主要作用如下:
(1)促进种子成熟。
种子越成熟发芽率越高。华南地区常为了加快种子繁育,将未充分成熟的早稻收割,利用晒种的办法促进其成熟,使它可作晚造种用。
(2)有助于解除种子的休眠。
有些水稻品种有一定的休眠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即使得到适宜的环境也不萌发或发芽率很低,用晒种的方法可使种皮细胞发生分离,增强种皮对水分和氧气的渗透性,有助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大大提高发芽率。
(3)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晒种可提高种温,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提高胚的生活力。同时,阳光的热量可使种皮的水膜变薄,提高种皮的透水、透气性,从而加速发芽过程即提高发芽势。
(4)使种子发芽比较整齐。
通过晒种,种子间的含水量比较均匀一致,在种子浸水的吸胀过程和以后的萌发过程也必然比较一致,所以发芽比较整齐。
(5)排除种子贮藏期间积累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晒种可排除种子贮藏期间所积累的,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6)杀菌消毒作用。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杀死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可防止或减轻病害的传播。
晒种的方法。首先必须根据晒种的天气和种子质量确定晒种的天数。晴天光照强烈和种子质量好的,晒种的天数可少些,反之多些。一般早造晒2-3天,晚造晒1-2天就够了。晒种时要从上午8-9时开始晒,不要在中午突然暴晒在烈日下,否则种粒容易断裂。在阳光猛烈的晴天,要防止直接在水泥地上晒种,以防灼伤种胚而影响发芽。晒种时要做到薄晒、勤翻动,力求晒匀、晒透,防止断粒、破壳。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播种前精选饱满种子有何意义?做法如何?
水稻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主要靠种子中的胚乳提供养分。大粒饱满的种子养分丰富,发芽势大(发芽快而整齐),播后生根快,立针早,容易达到齐苗壮苗,对寒害和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强,死苗烂秧现象较少,故播种前必须在风选的基础上再进行盐水选种或黄泥水选种,精选出比重较大的大粒饱满种子做种。
选种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比重液的配制:
在农村,盐和黄泥比较容易就地取材,所以选种用的比重液多是盐水或黄泥水,有些地方可以用石灰或硫酸铵配制比重液。通常50公斤水加10公斤左右食盐,或17.5公斤左右的黄泥,或11.5公斤左右的硫酸铵,或14公斤左右的生石灰配成。比重液的比重根据谷种的比重来调整。一般籼稻品种要求比重液的比重为1.08-1.12;粳稻品种要求比重液的比重为1.05-1.12(有芒品种1.05-1.08,无芒品种1.10-1.12)。在农村没有比重计时,可用鲜鸡蛋来测定比重液的比重。当鸡蛋浮出水面约为5分硬币大小时,其比重约为1.1-1.12;鸡蛋在液中呈半沉浮时,比重约为1.08。
(2)选种:
用箩筐装着种子浸入比重液中,搅动种子片刻,迅速捞起浮面的不饱满种子和杂草种子,此工作要在5分钟内完成,否则不饱满的种子吸水也下沉。在种子量比较多,比重液使用次数较多时,要注意经常测定比重液的比重变化。保证维持原来的比重。
选种工作结束后,要用清水把种子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种子消毒或其他处理。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水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有何意义?做法如何?
所谓种子消毒就是给种子灭菌,消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水稻种子常带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等病菌,因此,进行种子消毒是预防病害发生的主要一环。
常用的消毒方法:
(1)抗菌剂“401”浸种 早造用10%的“401”加水配成1:500水溶液浸种2-3天,晚造用1:1000水溶液浸1-2天。“401”对人畜有害,并能灼伤皮肤,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1%石灰水浸种 石灰水浸种的杀菌作用主要是石灰与种子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CO2)接触生成碳酸钙结晶膜,能隔绝空气,使种子上的病菌缺氧窒息而死。其方法是50公斤水加入生石灰0.5公斤,搅匀,取其澄清液,立即把种子浸在石灰水中,水层一定要高出种子面13厘米(4寸)以上。浸后加盖,不要搅动,并且避免阳光直射。此法能杀死恶苗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等病菌。浸种时间必须根据温度的高低来定。早造(气温15-20℃)浸2-3天,晚造(25℃)浸1-2天。浸种后要用清水洗净附在种子上的石灰才做下步种子处理。此外,此法对个别籼稻品种有药害,应先作试验。
(3)2%福尔马林浸种或闷种 先将种子用冷水预浸1-2天,如气温在20℃以上,可以闷种,将预浸稻种在药液中浸20-30分钟,取出用麻袋或塑料膜等覆盖,闷种3小时。早造气温低(20℃以下)可把预浸过的种子在药液中浸3小时来达到消毒目的。
除上述药物外,也可以用多菌灵、强氯精、线菌清等药品进行消毒。凡用药物消毒过的种子,都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且种子消毒要结合箩筐等用具的消毒,才能收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稻种如何进行浸种催芽?
水稻种子吸水量达到本身重量的25%左右才能发芽,但慢且不整齐;吸水量达到其本身重量的40%左右时,才能发芽得好。所以,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若吸水量未足还要进行清水浸种。浸种时间的长短,因气温和品种而异。籼稻的总浸种时间(包括消毒的浸种时间)一般为60日度(浸种天数与日平均温的乘积为60),粳稻要达80日度。例如早造的籼稻品种在日平均气温20℃时浸种3天,晚造籼稻在30℃时浸种2天即可。杂交稻种子壳较薄,浸种时间可适当缩短些。
稻种催芽是在浸足水后进行的。催芽方法有多种,有的用热水或蒸汽等加温催芽,有的用土坑、塑料膜等保温催芽。总之,目的都是使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下快发芽。催芽要求达到发芽快而整齐,根芽粗壮。根和芽的长度视播种时的气温高低而定。早造温度较低,以芽长达半粒谷长,根长一粒谷长为好,利于播后较快扎根立苗。根和芽不宜过长,否则断根断芽率高,会降低出苗率和整齐度。晚造播种时气温高,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也可以只浸种不催芽。
整个催芽过程可分为几个步骤,其做法如下:
(1)增温破胸露白:
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35℃,故早造催芽要采取淋热水加盖尼龙膜等方法来提高种温。但种堆内的温度不宜超过40℃,否则易产生高温伤害甚至死亡。
(2)适温增气催根:
在种子破胸露白后,氧气较畅通地进入种子内,呼吸强度比催芽初期大大增强,谷堆内的温度上升快,此时的主要任务不是加温而是注意及时翻动种堆散温增气,使温度控制在30℃左右,种子又能得到较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促进发芽。
(3)保湿催芽:
水稻种子有“干长根、湿长芽”的特性。因此,当种谷齐根后,这个阶段要适当增大谷堆内的温度,控制胚根的伸长,促进胚芽的生长。
(4)摊凉炼芽:
当种子的根、芽齐出后,把谷堆摊薄,并淋洒冷水进行炼芽,以增强芽谷对田间低温的适应能力。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怎样选择秧田?湿润育秧因如何施基肥和整地?
早造和晚造秧田都要选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田块,但由于早、晚造的光温条件不同,早造宜选用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做秧田,而晚造宜选用土壤肥力中等的田块做秧田。若晚造秧田肥力过高,往往会造成秧苗生长或旺,发生疯长;如选择瘦田又不利于培育壮秧。
在播种前一星期灌水入秧田和施基肥。早造可用塘泥加2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氯化钾做基肥,没有塘泥的每亩可施腐熟的人粪尿20-30担。没有经过腐熟的有机肥不能施入秧田,否则在有机肥的腐烂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毒害秧苗。为了培育壮秧,还要根据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亩施5-10公斤的硫酸铵作面层肥。
晚造秧田不宜施基肥过多,尤其是氮肥不宜过多,而且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这是因为晚造秧要求体内碳氮比较高之故。
播种前1-2天整地,注意浅耙,不要超过10厘米(3寸),最重要的是田面要平,其次是净。待水澄清后排去田水进行开沟做畦。畦宽166.6厘米(5尺)包沟,沟宽20-27厘米(6-8寸),沟深7-10厘米(2-3寸)。畦面要平,不要龟背形。畦面不能留足印。否则干后成一个穴,容易积水成为绵腐病的发源地。
上述是广泛采用的水耕水整的秧田整地方法。一般做畦后的当天或次天就可以播种,但近些年来有些地方为了拔秧方便,创造了硬板秧畦育秧,即在做好秧畦后先让秧畦晒2-5天,晒到粘土畦面开裂,脚踩不下陷,砂质土畦面不粘手为止,然后将畦沟中的稀泥铺上畦面,刮平播种。
近些年来还发展了一种叫“通气秧田”的整地方法,做法是干耕水耥,即先进行干耕干耙并作成秧畦,然后灌水验平,在畦面耥泥浆,趁浆未干时播种。
(华南农业大学 吴长维)
湿润育秧在幼芽期和幼苗期如何管理?
在秧苗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其生理特点不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管理上要给以相应的配合,才能育成壮秧。
(1)幼芽期的管理:
幼芽期是指不完全叶未出,秧苗现青之前的一段时间。此期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异养生长。要求有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为新生器官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解物质。二是抗寒能力强,此期具有芽鞘保护生长点,加上体内可溶性糖及束缚水含量高,所以抗寒性特别强,可短期内忍受0℃的低温。
此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鸡爪根” 的产生,争取早立针(或叫立苗),防止死芽烂秧。在播种后做好清沟排除积水工作,晒秧板3-5天,至表土不沾手后采取灌跑马水等方法保持秧畦湿润,保证空气直接接触秧板供氧,即使碰到夜间5℃左右的干冷天气也不必灌水保温。
(2)幼苗期的管理:
幼苗期是指秧苗现青后至三叶期的一段生长时间。此期的生理特点:一是兼养生长,即一部分营养来自谷粒,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胚乳中的贮藏物质逐日减少,到1叶1心期蛋白质耗完,3叶期淀粉也基本耗完;二是3叶期为“断奶期”。是由兼养生长过渡到自养生长的转折时期,对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抵抗性最弱;三是体内通气组织尚未健全,仍需要直接向根系供氧气。
此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不定根的发生,防止死苗烂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