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紧张,我复旦大学白学学的印地语是不是白学了?我不知道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印媒拿中印冲突当“娱乐” “反华”多为钱_网易新闻
印媒拿中印冲突当“娱乐” “反华”多为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编者按】201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不过,在两国官方、民间及媒体塑造的一幅龙象接近的美景里,显得最为游移的是印度媒体。印度媒体似乎在不断地发出一些不和谐的“中国威胁论”的声调,甚至有时印度官方也不得不出来“灭火”。印度媒体在中印两国关系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它究竟怎么看中国,其“反华报道”如何运作?不久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程前往印度发行量最大,更是一向以“反华”面貌呈现的《印度时报》,在与该报编辑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部分答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毛晓晓发自新德里 报社大楼里拂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楼梯走廊挂满了表现印度主题的现代风格画作,楼梯门口还摆放着一个齐头高的印度教寺庙微缩模型。
每天晚上的7点钟,正是报社最热闹,也最忙碌的时候。有年轻记者说笑着站在休息室门口喝着咖啡,办公室内更多的是敲击键盘的声音,还有编辑正在给记者打电话下达报道要求。这是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办公楼内一景,该报的广告收入在印度名列前茅,报社大楼座落在首都新德里的巴哈杜尔·沙阿·扎法尔街,这里是市中心的最繁华地段。
中国读者熟悉的很多耸动的对华报道,比如“中印边界爆发流血冲突”和“要10天内封杀中国手机”等这些有明显事实差错的假消息,都出自这些穿着活泼、大方,思维活跃的编辑记者之手。
不久前,《国际先驱导报》带着疑问走进了这座大楼,跟该报的几名编辑探讨了中印关系,发现他们的见解并非如他们手上出来的报道那样耸动。只是,进入这座大楼的过程并不令人轻松,在报社接待处要接受拍照,拿着印有黑白头像的准入证后,再经过一道检查关卡,才能感觉到如上所说的文化气息。
印人觉得“中国不让印度崛起”
前来迎接的外事编辑因德拉尼(Indrani)解释说,《印度时报》也在恐怖分子的名单上,自从去年孟买恐怖袭击案以后,编辑部就加强了警戒。印度一直将孟买袭击案的元凶锁定为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而巴基斯坦和中国也正是包括该报在内的不少印度媒体记者编辑挂在嘴边的对象。
因德拉尼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与印度尚未划清边界的两个重要邻国,也都是有核国家;巴基斯坦的军力不及印度,但中国实力早已在印度之上。所以,中国的确是印度最大的挑战,印度应该对中国保持“警惕”,但不是“恐惧”,也不是把中国看作敌人。
与此同时,因德拉尼说,印度的年轻一代也有“印度正在崛起”的感觉, 但中国在印度获得核地位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不情愿,也让印度人疑问,“为什么中国不希望我们崛起?”
“印度媒体为何如此热衷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呢?”
因德拉尼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从他的口气里可以听出“印中摩擦”是印度媒体的“常态报道内容”。他说,“印度媒体中不时报出与中国的小摩擦,大概也有两年的样子了,气候变化会议上印中合作后,会平静一段时间,但我相信之后还会再冒出些别的事情。”
一些媒体拿中印冲突当“娱乐”
2009年,《印度时报》刊发了一则耸动的报道,并迅速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报道称,“中印边界发生流血冲突”,这则新闻一度让印度国防部惊慌失措,赶忙站出来否认。(详见链接)
坐在隔壁的防务编辑拉贾特(Rajat)了解这则报道的背后情况,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当时他在外出差,因德拉尼和其他编辑打电话到国防部核实此事,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中印边界冲突事件。然而,身处一线的加尔各答分社记者可能受到边界军官的误导,坚持这件事的“可靠性”。考虑到中印边界的确太平了几十年,这个消息登出来就是“重大新闻”,年轻的值班编辑还是决定采用了。
至于印度时报网站的不实消息,拉贾特说,网站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虽然同在一个大楼内,但平时并没有太多沟通。
说到媒体炒作,因德拉尼说,印度的报纸与电视比起来可是“小巫见大巫”。比如“今日头条”频道(Headlines Today)炒作味道很浓,曾把“中国学者称要分裂印度”的这种不实消息当做头条全天滚动播出。不过,据说在印度很多人眼里,这个新闻频道走的就是“娱乐路线”。
“你还没看有些印地语频道呢,宣称2012年地球末日就到了,还有牛会飞什么的,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发疯了,但是在印度农村真的有人会相信的。”历史专业毕业的编辑阿努伊(Anuj)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呵呵。。。换个视角看图片给人有打开另扇窗口的感觉,其实大家也不能光盯着海洋那块哟,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那块褐色地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哟。。。  相较于海洋经略现殚精竭虑尚处于起步阶段,经略陆地这块我们优势不是一丁点哦,当然相对地劣势也是明显的,如果按高原四个方位通联来说,时下东北方向当是最强了,唔东南方向稍有改观(在我们放弃江心坡后),正南嘛因都知道的原因几近隔绝(乃堆拉那么点货物吞吐量—狂⊙﹏⊙b汗!),西北方向当是我们人为废弃了(当然与核心区有点远),但也是我们事实能对次大陆、河中之地施加影响的最佳区位,按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思路,此处大有可为,愿我们能得据先手。。。
  毫无疑问,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浩瀚的大海曾经是天然的屏障,护佑了中华文明在这块广袤的大陆上茁壮成长。但从1840年开始,这种宁静的生活已经被永远击碎了。这一次,来自海洋的危险,不像过去从北方冲决而下的游牧民族,可以再一次被华夏文化所同化了。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也即是说,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来。因此,中国近代史,就只剩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其中,1511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年份。  可以说,自唐宋航海技术大发展以来,中国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作为南海出入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也在中国掌控之中——是这里的宗主国。但自1511年葡萄牙人攻陷马六甲之后,西方人纷至沓来,而这一过程,又恰好与中国主动放弃远洋,采取保守的“海禁”政策的时间段相吻合。  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来。马六甲的沦陷使得扼守南中国海的门户彻底暴露。300年后,中国遭遇了与马六甲同样的命运。一则数据是: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间,中国大陆至少遭受了世界列强479次的入侵,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还有港湾岛屿,更是屡遭外强蹂躏。  大国争霸的世界近代史昭示,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世界发生危机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换一种思维,也是一部重新走向海洋的历史。可以说,重新发现或认识海洋,是近代中国最大的转变之一,当“海防”、“海军”、“海权”成为这个农耕国家频频运用的词汇时,我们的蓝色领土才具有了现代的意义。而这种转变,至今仍在延续——中国必须重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且必须是理念上的,而不仅仅是国力上的。  不错,在失海500年后,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的中国又回来了!  《失海500年:中国海洋大国的没落与崛起之路》 发帖者:aiyangxz 发帖时间:
  在处理与有关邻国的海上争议问题时,中国始终从维护海上安全大局出发,尽管对有关权益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利主张,但仍一直保持着高度克制和忍让,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南海局势总体上是和平的、稳定的,南海航行自由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对南海部分岛礁进行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完善岛礁的相关功能,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满足必要军事防卫需求,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在永暑礁建立联合国海洋观测站,在华阳礁、赤瓜礁启动建设两座多功能灯塔等等,都是提供国际公益服务。中国作为大国,岛礁建设的规模速度与在南海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是相称的。我在此重申,相关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影响航行自由,中方在南海的诉求没有变化,中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的立场没有变化,中方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的意愿没有变化,中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目标没有变化。希望有关国家坚持相向而行,努力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这里我想说明,中国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中国经济总量虽大,从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概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和百分之五,人均耕地不到世界的一半,中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千多万人,还有8千5百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等等压力很大。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是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积极履行各种国际义务,尽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人民,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全文版本)  中国和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孙建国强调,中国对南海部分岛礁进行的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合法、合理、合情,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影响航行自由。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不动摇,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意志不动摇,和平解决南海争议的立场不动摇,与有关各方妥善管控风险的努力不会改变,持续推进海上安全合作的意愿不会改变。  新中国60多年成长发展的历史不断向世界证明:中国和中国军队历来不怕鬼、不信邪,服理不服霸、信理不信邪,绝不要指望我们会对歪理邪说和强权霸权屈服,绝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美方无视历史、法理与事实,对中国在南海早已形成的主权和权益说三道四、挑拨离间,对中国合法、合理、合情的岛礁建设进行指责,我们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宣传版本)  孙建国副总参谋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
  纵观近年来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纷争,基本上是菲方出招挑衅,中方应招拆招。菲律宾作为南海“麻烦制造者”的做派愈发凸显的同时,而中国“不挑事、不怕事”的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简单归结起来,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南海的较量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遭遇战”。主要是围绕南海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和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纷争。其特点是海上一线的面对面、“硬碰硬”式的较量,比拼的是“硬实力”和意志力。以“黄岩岛冲突”和“仁爱礁事件”为例,菲律宾在海上频频出击,中菲展开了数次遭遇战,但由于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加上中方维权意志坚定、应对措施得力,菲方基本上没占到什么便宜。(中越围绕“981石油钻井平台”貌似未竟全功)  二是“隔空战”。主要是围绕南海岛礁法理地位、国际舆论争夺等方面的纷争。其特点是所谓“二线”的间隔式、柔性的较量,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舆论影响等争取道统和人心。对比起来,如果说遭遇战是“以武谋海”,那么“隔空战”就是“文以攻心”。在此方面,菲律宾一贯以南海争议的受害者自居,不时宣扬“中国南海威胁论”,藉此博取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同情。以菲律宾此前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所谓“南海仲裁案”来看,中方不参与、不接受菲挑起的所谓仲裁案,应对有理、有据、有节。中菲在南海的“隔空战”以此为分水岭进入了新阶段。   三是“阵线战”。主要是围绕南海地缘政治博弈、区域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纷争。其特点是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并用、软硬实力分化组合、友朋与敌手的界限多有转换,主要依托的是纵横捭阖和折冲樽俎的综合能力。中菲双方在这方面的实力差距一目了然,但菲律宾自视背靠东盟,极力拉拢和配合美、日等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南海事务,成为挑战中国的“急先锋”。很显然,这是菲当局的一厢情愿。尽管东盟、美日等出于各自利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会挺菲,但绝不会为菲律宾的核心利益背书而与中国彻底交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总体上看,“南海之战”是综合战、不对称战和持久战,我们不应一叶障目,简单片面地看待菲律宾在南海的种种冒进举动;同时也无需意气用事,避免让菲律宾伺机“碰瓷”,从而给国际社会留下中国恃强凌弱的鲁莽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求毕其功于一役,奢望一夜之间彻底解决双方纷争,而应积小胜换大胜,逐步换取时间和空间优势,为最终赢得战略主动奠定良好基础。  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亚太战略棋局已然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南海只是其中的一隅。放眼南海纷争,菲律宾充其量只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干扰,而注定不会是台面上的对手。  中国海洋问题学者刘锋《当心菲律宾在南海“碰瓷”》
摘自日《环球时报》文《南海将是持久战 应积小胜换大胜赢得主动》  ——呵呵。。。对其他南海主权声索国一样一样的哦,耶。。。。
  如果说祁连山脉、河西走廊代表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中央之国核心区形象的话,那么以巍峨的昆仑山脉象征整个中央之国,客观地说应该异议不大,但也就是这条囿于亚欧大陆腹地(各方面自然环境、地缘条件相对恶劣)的山脉,让中央之国有着别样的感触——无法承受之重的地方!对于中央之国核心区部族、中央之国北方草原部族、中央之国高原部族来说都是如此,可喜的是中央之国部族对于昆仑山脉的经营数千年来从来没有停歇过(也许这才是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才是上天褒奖中央之国——据有昆仑山脉的深层次真正原因所在)。今日横亘于中央之国境内的昆仑山脉,是中央之国在古典时期行将结束之际,两大地缘绝顶高手——列强日不落、老毛子在亚欧腹地“一地鸡毛”争夺得的状况下,最大限度、最大空间(时空背景、地域范围)、最大可能地所固守的地盘。盘点这片山河,我们应该抚额庆幸我们的脊梁没有被砸断(脊梁——昆仑山脉犹存),虽讲留有缺憾(山结帕米尔高原仅存脆弱的半壁江山;喀喇昆仑山脉几近全部裸露在外;痛失经营昆仑山脉三足中的近乎大半足——蒙古高原、七河地区),但谁又能说缺憾不是一种美(悲壮之美)呢?正因为如此,当使我们怀着一种刻骨铭心、郁积于胸始终无法排解的情绪,倍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夙夜匪懈地经略好中央之国的脊梁——巍巍的昆仑山脉,誓让悲剧永不重演!  昆仑山在中央之国子民心目中具有神圣的独一无二的显赫地位——“万山之祖”(古人称为中华“龙脉之祖”),属于亚欧腹地内的巨大山系,中央之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与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一道构筑成中央之国天然屏障),毫无疑问地昆仑山脉就是那道脊梁。由于昆仑山脉特有的弧形,以及东段向东呈扇形展开的支脉,让她承载了生活在中央之国舞台上活跃的三大部族相互间对接、融合的可能。如此道来,昆仑山脉无愧于中央之国第一神山的封号。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平均海拔为米)、中(平均海拔米)、东(平均海拔米)三段。昆仑山脉几乎不受季风(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相反处于大陆气团控制下的山系干燥不可避免,西部、东部的气候稍微缓和一些,冰川及冰川融水给西部带来了希望(灌溉绿洲),也成为东部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高海拔、干燥让山地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荒原成为可能,也让大片的无人区(高原动物的天堂)得以成型。昆仑山脉,注定成为中央之国无法承受之重之地,又不得不承受(扛起)所有重量的地方。进而有必要阐述如下事实,西部雪水灌溉的绿洲悲催的先天不足(与河中地不能连成一体,注定其实力微不足道),因而与东部相连的安多、康区(青藏高原东部),连同西部的绿洲、高寒荒漠地带(疆藏结合部),甚或整个青藏高原,正是中央之国得以施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天然的、广袤的舞台。
  中央之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一)  
  中央之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二)  
  中央之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三)  
  中央之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四)  
  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因110周年校庆陷入抄袭丑闻:校庆LOGO涉嫌抄袭苹果Touch ID 标志;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再度发布的宣传片,又被指涉嫌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  这既令人讶异,复旦大学毕竟是百年名校,不该出这样的丑闻;又不令人意外,大学行政化、压制思想自由,必然导致创新不足。  当复旦成复印,所谓“创新中国”的提法就是黑色幽默了。这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看看国人在日用商品方面的“崇洋媚外”,便可知我们在创新方面是多么的不足。  这些年因为公务交流或者个人旅游去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法国、美国、韩国以及香港,我这个连土豪边都沾不上的人买起东西起来也有点土豪做派了。没有办法,人家的东西就是好啊!  我购买的商品里面既有国际大牌,也有当地国的本土品牌。例如韩国本土化妆品“雪花秀”就特别受中国女性的欢迎。第一次知道“雪花秀”,是去韩国使馆参加活动被赠送的,结果老婆一用感觉特别好,以后只要我有机会去韩国就让我买好几套回来。  还有去年在以色列买了一套死海泥制作的护肤品AHAVA,老婆用后也觉得非常好。可惜的是,用完后在国内买不到同样的产品,而遥远的以色列不是想去就去的。  这两件事情给我很大的刺激。偌大的中国化妆护肤品市场,除了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外,几乎没有国产货的立足之地。其中原因并不完全是国际品牌经营多年口碑在外,更大原因是国产货不争气,质量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家里原来也偶尔买些国内品牌洗发水,价格其实也不低,一瓶在80~100元。可是用过几次之后就再也不用了:洗完头发后不清爽,甚至还会头皮痒。  中国号称“中草药的故乡”,但惭愧的是,我们制造不出来“雪花秀”,打造不出一个属于自己本土的品牌。我在韩国的免税店里看到,“雪花秀”的销量完全不逊任何一个国际大牌化妆品。或者说,“雪花秀”已经成为国际大牌。  岂止是日用化妆护肤品,几乎所有中国制造都存在粗制滥造的毛病。我们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鲜见可与国际大牌抗衡的本土品牌。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是国人的骄傲,在国外逛街,随便拿起一件小商品,上面的产地多半写着:Made in China。巨量的劳动力、低廉的价格也曾经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制造的品质并未随中国经济地位的崛起成正比。经济数量的翻倍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质量提升。按照官方的说法,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快速的高增长同时也带来高昂的成本——环境污染、资源流失、人命伤亡、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动荡……一味追求增长的另一个严重代价,就是缺乏价值的创新。社会弥漫着快速致富的集体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抄捷径、不尊重知识产权的风气,使得需要时间、热忱和耐心累积的研究、发明等工作乏人问津。  这不由让我想起以色列。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800万的人口,如此“蕞尔小国”却是全球人均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比日本、中国、韩国、印度以及欧洲的总和还多。以色列一共出了6个诺奖得主。  以色列的字典里没有“NO”,只有“WHY”。犹太人从小就爱提问,以致课堂上老师很难控制学生,工厂里经理很难管理员工。上级想要下级服从,必须要证明他(她)的话是正确的。  可以追溯更远的是,在解释犹太教义时,犹太人就鼓励辩论允许各呈其见,而不是盲从某个权威。这种独立人格根植犹太民族上千年。而在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组成其国民的是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各有各的特色。  800万人不多,但人人拥有一颗独立的大脑,就可以聚合成惊人的头脑风暴。几乎每个犹太人每天都在琢磨新的点子,他们还经常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点子。  譬如,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心疼自己脑瘫的儿子不能直立行走,于是潜心“琢磨”数年,几经挫败,终于发明出一种“母子连体步行鞋”,母亲移动时,儿子也跟着移动。这样便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户外运动、逛街看风景。  譬如,受困于以色列狭窄的国土面积,一些人就想出了在室内以盆栽的方式种植各种芽菜。不仅可以种着自己吃,而且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环保大产业,现在盆栽芽菜已经成为以色列国内外大小公司办公室的美丽风景线。  像这样的发明,只是以色列创新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中国人熟悉的QQ聊天工具,原型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实时通讯软件ICQ。英特尔的双核芯片,也是以色列的研究团队设计开发出来的。  当然,个人的努力是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以色列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鼓励创业创新。风投从资金方面提供支持,政府从法规方面提供保障。以色列很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在这里,当科学家可以只管发明创造,不用担心产权被侵犯,一旦有商家合作开发产品,科学家可以占到25%的股份。  以色列国内设有不少创新孵化器。个人创新几无后顾之忧,失败了重新再来就是。而一旦成功了,也会很快卖掉,再去攻克第二个目标。因此,创新成果如喷泉一样源源不断。  去年以色列之行最后一站是拜访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91岁的老人颇为自豪地说,“在以色列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政府不会让每个人活成一个样子”。这句话再次让我感慨:创新源于自由啊!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就不会有创新。  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也正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大国”。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培养要听老师的话,被要求填写唯一的正确答案;当我们的工人在工厂里被要求绝对服从主管的命令,只能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当我们的官员信奉“领导的话一句顶万句”,从不敢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当自由思考、自由言说都很罕见的国度,期望她成为“创新型大国”,岂不是痴人说梦?因此,复旦的抄袭丑闻不是复旦个人的,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对比以色列,对比犹太人,中国人应该惭愧并反省。缺乏创新方面的显著成就和贡献,所谓“大国崛起”、“中国模式”,都只是在自我意淫。  东网专栏作家章文《当复旦成复印》
  据中国西藏网消息,6月1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全长8.73公里的嘎啦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按期贯通(其中,嘎拉山隧道全长2448米,雅江特大桥全长3788米),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是拉萨市区至贡嘎机场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工程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8.4亿元。施工过程中,西藏交通部门曾一度对工程区域实施全天候交通管制。  贡嘎机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是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跨越式发展项目,自日开工建设以来,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 区交通运输厅紧紧围绕日前建成通车目标,工程建设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交通运输厅认真研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科 学安排、细化措施、精心组织,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保畅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陈全国书记、洛桑江村主席,在春节藏历新年先后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和慰问施工人员,丁业现常务副主席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看望慰问参建队伍和督促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对施工人员昼夜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在拉萨市、山南地区及沿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各参建单位的辛勤努力,日,全长8.73公里的嘎啦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按期贯通。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业逐渐井喷,贡嘎机场进出港航班不断增多,原有机场高等级公路一直高负荷运转。如今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崭新的双向四车道路面,将有效缓解机场道路行车压力,提升人们出行的速度和舒适度。
  “美国打出的‘维护商业航行自由’口号只是个幌子。”前澳大利亚驻日大使(1986年-1989年)吉奥夫·米勒2日在澳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发表评论,反对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冒险”,跟美国步调一致。  米勒在文章中引述一名专家的话称,南海问题很复杂,美方提出的“无害通过”牵涉许多条件,所谓的“航行自由”也暗含“危险性”。米勒说,南海对中国意义重大,该海域大多数运输船或是来自中国,或是开往中国,所谓的商业自由航行在南海海域和空域受限不太可能。“当然,军方舰艇或飞机在南海通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才是当前南海形势紧张的背后原因。”米勒表示,美方不愿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受到挑战,而中国则对美国的这种统治地位“感到厌烦”,因此开始加强在本土周边重要海域的实力。  米勒在文章中指出,不光是中国,其他声索国和地区也在南海岛礁建设工程,特别要注意的是,菲律宾所建的机场跑道超过1公里,能起降C-130运输机。不过,“中国是崛起的超级大国,实力远超其他声索方,因此显得扎眼”。  米勒强调,美国是澳大利亚的盟友,中国是澳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保护商业航行自由”的言论站不住脚,澳方若在此问题上追随美国,显然是没必要且不明智的。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
  印度总理莫迪周六(6月6日)抵达邻国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访问第一天,两国就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互换协议,以解决数十年来的边界纠纷。  莫迪当天乘坐印度空军专机抵达达卡国际机场,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到机场迎接。哈西娜随后在机场举行仪式欢迎莫迪到访,莫迪检阅了仪仗队。 莫迪首先来到孟加拉国解放战争烈士纪念墓前致敬。孟加拉国1971年在印度的军事援助下,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莫迪在纪念墓地种下一颗小树苗。他又来到孟加拉建国之父穆吉布·拉赫曼纪念馆,观看展品。在哈西娜政府承诺不会允许印度的分离武装份子利用两国边界向印度发动袭击之后,印孟关系显着升温。  莫迪此行的重头戏之一,就是与哈西娜共同见证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交换协议的签署,清理两国间长达4000公里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 两国外长在这份名为“领土边界协议”的文件上签字,并交换协议文本。按照协议,两国将互换大约两百个小型飞地,这些飞地大多靠近两国边界,飞地上的五万多名居民也将重新确认国籍。  此外,莫迪与哈西娜当天还在达卡挥旗启动一条新开通的两国间巴士线路。新线路途径达卡,将令印度两座城市加尔各答到阿加尔塔拉的旅程大大缩短一千多公里。  法制晚报讯 今天上午(6月7日),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发布,报告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比日本落后约60多年。
  连接加尔各答——阿加尔塔拉的交通示意图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白皮书称,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各少数民族的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的尊重,西藏现有活佛358名,其中40多位新转世活佛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得到认定。  西藏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住寺僧尼4.6万余人。大力实施利寺惠僧政策,实现了在编僧尼医保、养老、低保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并每年为僧尼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根据国家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截至2014年,共有110位僧人荣获“拓然巴”高级学衔,84位僧人荣获“智然巴”中级学衔。  少数民族宗教经典得到保护和传承。国家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历时20多年完成了《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的整理和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为信教群众编印了《塔哈维教典诠释》、《哲拉莱尼古兰经注》等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典籍。2014年,中国共有14466名穆斯林赴麦加朝觐。  白皮书称,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全国少数民族公务员总量进一步增加,少数民族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总数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西藏自治区全区34244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31901名,占93%以上。  2014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3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350元、24669元、22016元、23285元、23214元、22548元、24299元、22307元。  以上8个民族省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高于全国增速13.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拨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印度报业托拉斯7日报道称,由于中国军队的一系列“入侵”,印藏边防警察部队计划增加6000名警力,以强化印度对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拉达克的控制。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已同意该计划。内政部还指示印藏边防警察部队可增加部署8000名警力,以便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驻守后轮休。  据报道,印藏边防警察部队成立于1962年10月,主要部署于印中边界,直属内政部领导,总部位于新德里。它的防控范围自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至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的中印边界或实际控制线。目前,印藏边防警察部队在拉达克地区共有7个团6000名警力。  印度报业托拉斯还报道说,印藏边防警察部队已获准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和锡金设立37个哨所和15个临时营地。  然而有分析人士说,印度一味在边界地区增加军力警力,却忽视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球时报》记者在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时,一名曾到拉达克地区考察的印度记者晒出自己在边界地区收到中国移动信号的图片,批评印度政府忽视边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印度大选期间,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曾有牧民扬言,不修路就投奔中国,在印度社会掀起轩然大波。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陈晨
  《印度时报》9日刊登题为“中国军方唆使叛军不遵守停火协议”的文章,指责中国介入印度东北部的叛乱。有中国南亚问题专家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东北部的反政府势力非常复杂,但跟中国没有关系。据报道,印度曼尼普尔邦4日发生印军方车队遇袭事件,18名士兵丧生,之后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卡普朗派)宣布对袭击负责。《印度时报》援引一名“政府高官”的话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强硬派首领帕莱什·巴鲁阿收到“中国军方指示”,让他说服卡普朗派今年3月中止与印安全部门的停火协议。《印度快报》称,印官员在今年早些时候掌握了中国与卡普朗派联系的证据,包括拦截到的通话记录。在电话里,中国军方人士问候了卡普朗派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并建议他学中文。  印度媒体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卡普朗派)和印度东北地区其他反叛武装目前组成了东南亚西部联合解放阵线。阿萨姆解放阵线的首领巴鲁阿就在中国云南生活。此外,中国还给卡普朗派和其他反叛武装组织提供武器。《印度时报》称“未来反叛武装组织在该地区会对印安全部队采取更大动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中心主任赵干城说,印度东北部非常落后,该地区各邦程度不同地存在反政府武装势力,大部分民众也不是信印度教的,有的信藏传佛教或基督教,长相和印度本土人也不太一样。东北部边境地区和印度本土连接有限,只靠狭窄走廊相连,所以经济发展非常落后,这也是容易产生反政府势力的原因。  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和中国、缅甸接壤,人烟稀少、地形崎岖,管控难度大,印度政府驻军能力有限,这是几十年来印度政府都没能完全剿灭反政府势力的重要原因。东北部地区直到印度独立后才被纳入版图,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印度本土。2000年前,印度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政策主要以打压为主,2000年后转为注重安抚,开始增加经济发展投入,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莫迪政府上台后也延续了这一政策,尤其是近期与孟加拉国签订条约、发展和缅甸的关系,都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有分析指出,印度军队在东北地区遭遇长久抵抗与其自身行为、民族政策有极大关系。此次印军遇袭的地点是曼尼普尔邦德钱达尔区,这一地区处于印度武装力量特别权力法案的覆盖范围。根据法案,印军在该地区不经许可即可逮捕,甚至不发出警告就可开枪射杀,而且事后免于法律惩罚。正是由于该“护身法案”,东北地区时常爆出印军士兵枪杀平民或强奸妇女的消息,这也进一步加深了该地区民众的反叛心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陈晨
王盼盼 刘剪西
  从北京经香港十几小时才飞到孟买,已是凌晨两点。孟买时区也很另类,比北京晚二点五小时。这个钟点本该冷冷清清,机场却人潮涌动,肩趾相接,似大巴扎的腾腾沸沸。印度人深更半夜到机场派对?机场路上车水马龙,似尖峰时刻。“车水马龙”是个比喻,在这里却很写实:奔驰轿车与牛、马车并驾齐驱,自行车在拖拉机、摩托车之间往来穿梭。  第二天一早看街景,两边横倒竖卧着不少人,毒日头下,一老者就着污水沟洗个铁餐盘,动作迟缓。鹅黄色的宽衣大袖肮脏敝旧,头上的包布看不出本色,身后蹦跳着个孩子,一位年轻妇女半卧人行道上,一家人刚吃过早餐。街上到处是下水沟边做饭、洗盘的人,蝇蚊嗡嗡飞转。沿着破败的街道前行,满目邋遢污秽,城市像个难民营。  。。。。。。  海边有不少人玩水嬉戏,海水呈暗黑色,礁石也黑黑的,人在骄阳下黝黑乌亮。阿拉伯海海面一片虚空,日光下也似一派黑氛,仿佛毒日头刺眼的白光也有自己的影子,这不是典型的海滨丽景。回国后从旅行箱拿衣服,见下摆领口渍上一圈黑边,原来印度的朗天白日下,空气弥漫着焦炭粉尘。  入夜,天空没有星,也没有月亮。街道水泥地上散乱地睡着人,双手枕头的,也有一家人蜷缩一起的,孟买的黑夜弥漫着死寂。马克·吐温游历孟买时,看到的景象与眼前并无二致:“我们似乎在一座死城里穿行,空寂的街道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乌鸦也静默着。数百印度人四脚八叉睡在地上,姿态像是装死。”  但孟买的形象不是单一的,它多重面向并置、多种空间叠加,只排列的方式匪夷所思:印度教庙宇与天主教堂比邻,摩天大楼下有穷街陋巷,奢华的洋房别墅外是污秽的贫民窟。同一空间内,叠加着不同的阶层、文化、种姓、观念、利益、宗教和身份,它们平行共栖,但别以为蜷栖在奢华脚下的赤贫会安贫乐道,彼此相安。相反,这里是全球资本、世俗势力、狂热信仰、地方民族主义、等级制与阶级对抗的角斗场。  独立伊始,各种势力即相互挤压、冲撞,有过无数次暴乱、屠戮、仇杀。印度流亡作家拉什迪在纪念印度独立五十周年的文章里概括:1947年8月,独立作为印度历史的新起点,曾承诺自由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半个世纪过去了,1997年8月的印度弥漫着末世感,幻灭给独立的新时代画上句号。他回应的是尼赫鲁独立之夜的全国讲话:“在这午夜钟声敲响之际,世界仍在沉睡,印度却将迎来生命与自由的觉醒!”50年前承诺的新时代,将带给所有人,包括工人、农民、贱民一个繁荣、民主和进步的国家,无论什么信仰、种姓或阶级,一律共享平等权利。  50年过去,殖民遗产未及清算,英国人惯用的分而治之之策却被继承下来。独立的印度无力解决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也不能缓和高种姓、低种姓、无种姓,以及语种、方言之间的敌意,分裂在所难免。独立的曙光乍现,印度教与穆斯林已各不相让,印度一分为二,巴基斯坦独立的过程苦不堪言,五十多万人被屠戮,1200万人流离失所。印度教徒还埋怨圣雄甘地纵容穆斯林,射杀了他,印巴冲突从此不断。1971年,印度支持东巴的孟加拉族闹独立,巴基斯坦重蹈印度覆辙,又分裂出孟加拉国。印度内部再因语言引起多次暴乱,死伤无数。总理英迪拉·甘地在七十年代实施全国紧急状态,1984年被锡克族刺杀。其子拉吉夫刚继任总理,又被泰米尔猛虎组织枪杀。  拉什迪的长篇小说《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 , 1981年),以魔幻的笔触,虚构一群独立日午夜出生的孩子。电台播放尼赫鲁动人的演讲,新生儿被抛入嚣杂迷惘的世界,他们感知、涉世与成长的故事,构成印度建国的寓言。这里没有二元的善恶黑白,也非线性情节的递进,不是耳熟能详的时代史诗,却感受魔幻、神秘的历史氛围。意识流的缠绵浸溢中,时时陷入历史巨流的裹挟,到处弥漫着无助与幻灭。纷乱多元、一盘散沙般的印度社会,你无从指认谁是强权,压迫、暴力却无处不在,社会关系涣散松懈,等级却依然苛严。随你称之为专制或民主,结果一样言不及义。  。。。外人眼里,改一下地名的英文拼写,无关痛痒,可对孟买(英文名本叫Bombay,现改成Mumbai)人,这是一次生活转折,从国际都市文化转向激进的排他政治,湿婆神军党(Shiv Sena)掌权后,动员底层印度教民众,仇视穆斯林、婆罗门和所有城市精英,阶级、等级、语言、信仰的冲突一下激化,政治生态之复杂超出想象。  语言之于印度,不单是沟通媒介。一个有400多种语言、1652种族语方言的国度,世代屡经外族统治,所坚守的唯有语言。印度人将信仰、传统、身份意识、文化情感统统注入语言之中。因此,国大党反英殖民斗争之初,便洞悉各地方、各族群的诉求,承诺独立后废除英人划定的行政区,按语言重新划界建邦,深得人心。  独立后的印政府于1950年立宪,将印地语(Hindi)和英语立为官方语言,另22种地方语言也为官方使用。但宪法一宣布,非印地语各邦群起反对,小语种纷纷要求官方地位。印地语向来不是各语种间的中介,还不如英语既不绑定宗教,也不隶属族群。殖民统治一旦明日黄花,英语反易为各方接受。地方掀起抵制 “印地语沙文主义 ”运动,抗议联邦政府的语言暴政。  孟买改名与语言建邦密切相关,是地方与联邦冲突的缩影。1956年尼赫鲁担心商业大都市孟买,会被马拉地内陆农业拖累,宣布它为马哈拉施特拉 —古吉拉特双语邦的首府。但讲马拉地语(Marathi)的印度教徒不答应,骚扰、袭击古吉拉特人。警察出面弹压,打死80多示威者,史称 “孟买之战”。牺牲的悲情激励了地方民族主义,最终迫使联邦妥协,马哈拉施特拉独立成单一语言邦,收孟买为首府。讲马拉地语的内地农民涌入孟买,但无力与穆斯林或南方受教育的外省人竞争。各类技术含量高、收入丰厚的位置,都被讲英语的知识分子垄断,马拉地人只能做苦工,抱怨起外邦人抢饭碗。一份流行的图画周刊(类似我们的《故事会》)主编巴拉·萨克雷(Bal Thackeray)见人气够旺,便弃文从政,在1966年扯旗成立湿婆神军党,抬出300年前马拉地君王希瓦吉(Shivaji)的牌位,一位曾重创强大的莫卧儿帝国的武圣。  湿婆神军煽动底层民众排斥古吉拉特人、南方人、穆斯林、知识分子、中央政府等非马拉地元素,孟买的阶级、信仰、部族矛盾全面激化。年间,印度教徒损毁清真寺、焚烧穆斯林商店、奸淫穆斯林妇女。印度的骚乱总伴随强奸,印度妇女竟会协助男人奸淫仇家闺秀。起初穆斯林上街抗议,孟买警察却偏袒印度教,射杀200多人,城市大乱。15万穆斯林逃离孟买,10万人无家可归,800多人被杀。接下来穆斯林以极端恐怖手段报复,1993年3月在城区13处安放炸弹,一天炸死257人,大爆炸震惊全世界,孟买一夜间成绝望之都。检索大爆炸新闻时,只见外媒报道血腥细节,或印度媒体指巴基斯坦为幕后黑手,却不见谈及前因后果。  两年后,湿婆神军党与人民党结盟赢得地方选举,执掌马哈拉施特拉邦。农业文化接管了“英国化的孟买 ”,城市的英文名称便改为印地语发音的 Mumbai。国际机场、中央火车站(维多利亚火车站)均改以希瓦吉冠名,殖民城市收归为 “我们的城市 ”,穆斯林、祆教、古吉拉特人统统被踩下去,民粹政治大行其道。  。。。。。。  摘自15年第6期《读书》王炎专稿《印度之行》
  中新网拉萨6月10日电 10上午9时14分许,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境内国道307线23KM+300M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拉萨圣地旅游汽车公司所属的车牌号为藏AL0240的客车坠入山崖。事故发生时,车内包括司机在内实际乘坐19人。目前,经抢救无效死亡11人,其余8人正在全力抢救中,事故现场秩序平稳,道路交通已经畅通。  
  林芝首任市委书记赵志军解读“西藏江南”、“雪域明珠”林芝优势  一、环境资源优势明显。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在墨脱县还有海拔几百米的地方,是全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林芝作为藏东南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的江南,自然禀赋良好,具有世界上得天独厚的雪山、冰川、森林和草原,是世界上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林芝的优势在生态,资源在生态,发展也在生态。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605万公顷,森林面积44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95%,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之一。林芝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和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得到科学保护。近年来,林芝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绿水青山就是真金白银,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的生态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林芝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区位优势明显。林芝市与区内其他地(市)相比,具有海拔低、交通便捷等特点,具有距拉萨、成都、重庆、昆明等中心城市相对较近等优势,有利于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藏东南经济发展中心。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墨脱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以机场快速通道、林拉高等级公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航空运力持续增强为标志,大进大出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华能、国电、大唐、三峡等多家大型能源企业进驻林芝,大江大河资源有序开发,具备了建设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的先决条件。以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为标志,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通信网络体系。农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四、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82元,始终保持在全区前列。生态旅游业、特色农牧业、水电能源业、藏医药业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特色文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五、社会局势持续稳定。林芝作为西藏社会局势最稳定的地区之一,长期保持了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法律法规,推进寺庙管理创新规范化、法制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筑牢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社会根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强大合力。
  中国政府将“一带一路”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经贸投资布局的重点,以及实现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带一路”策略实施的金融支持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的设立、治理机制与运作方式也备受关注。不能否认“一带一路”的潜在巨大收益,同样不能忽视潜在风险。梳理“一带一路”背后的风险,有助于决策者更加有的放矢与可持续地推进该战略。  风险一:投资收益率低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一,是相关投资收益率偏低。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战略所带动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而大多数基础设施投资都具有投资收益率偏低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一旦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那么基础设施周边的土地通常会显著增值)。  风险二:投资安全挑战大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二,是投资安全面临较大挑战。从目前“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来看,可谓经济发展程度、政治体制、文化历史、宗教状况千差万别,这一区域既是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带,也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这就意味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在投资安全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风险三:政府出资不确定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三,是私人部门与境外主体出资有限,从而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成为主要的出资者。私人主体的决策是市场化的,是否投资主要看收益与成本。“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率偏低,且海外投资安全可能得不到保障,在这一前提下,即使中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推动PPP,私人主体也可能对此缺乏兴趣。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8万亿美元。很多观察家认为,当前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偏低,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实现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进而提高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  风险四:经济结构难调整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潜在风险之四,是可能妨碍而非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输出过剩产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目的。笔者对此表示怀疑。过剩产能如何输出?是要在国内继续大量生产钢铁、水泥、电解铝、聚氯乙烯(PVC),再将这些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吗?还是由中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PVC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新的工厂?如果是前者,则面临着相关产品都属于体积大价值低的商品、运输成本很高的问题;如果是后者,这与其叫作输出过剩产能,不如称之为帮助沿线国家构建其自身产能。  风险五:加深对中国的误解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五,是可能加深而非缓解沿线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大量的国际经验表明,获得投资的东道国未必会对投资来源国感恩戴德,而是会加剧对来源国的疑虑与抵制。出钱未必能办好事,这是中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很多相关工作的配套,这些工作需要体现中国的软实力乃至巧实力。  厘清并正确面对上述风险,有助于中国政府更加顺利与可持续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例如,如何通过相关交易安排与项目设计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如何加强与东道国的双边合作乃至通过多边合作渠道来保障投资项目的安排?如何在投融资领域吸引私人部门与沿线政府的参与?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来推进中国国内结构性调整?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来切实改善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关系?决策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以及亚投行的成立,仅仅是一系列挑战的开始。  张明《直面“一带一路”潜在风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
  苦于没有强而有力的证据,青藏高原的西北部边缘与中央之国的初始关系显得相当扑朔迷离,对于我们来说,高原1.0版本的象雄王国实在是太过神秘莫测了,附带地信口开河中央之国在此的初始渊源貌似不妥,但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的东南部作为象雄王国的一部分,当是可以加以明确的。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边缘与中央之国产生交集的历史,至少还是大汉王朝那会儿的事了,即便如是,抹杀象雄王国在此的印迹,对于高原及象雄王国本身来说都不公平,一切只有留待重大的考古发现来还原事物当初的本源!  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厚而重的腹地,这一事实毋庸置疑。鉴于这片高原实在是太过厚了,分列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南北两侧、薄而精要的一山一盘(天山山脉、犍陀罗盆地)地位得以脱颖而出,进而成为群雄争雄的“天王山”。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一改腹地厚(膨、胀)的形态,在此呈现布袋扎口处特有的紧缩状态(山结,与腹地有着天壤之别),不可避免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北、南部受这两个地方影响极大(但不能据此否为高地对低地特有的优势,中央之国很长一段时间据有大部分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的实力即源于此,当然与我们此时在天山山脉争斗战中实力占优不无关联,否则这点优势迟早会成为无本之源而干涸的),因而有必要简要地表述这两地的过往今生。  象羽箭状的天山山脉,开口向西箭镞承接水气孕育的西部诸单元(七河地区主指伊犁河谷、费尔干纳盆地),连同雪水灌溉的东部绿洲(与昆仑山脉雪水一道灌溉的绿洲带,指向塔里木盆地),外加吐火罗盆地(天山山脉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共同围就)、阿尔泰山山麓地带,共同构建了这道“天王山”的诸要点。天山山脉横向纵深过浅,不具备独成体系的底蕴(具有天然的分裂性),势成周遭部族纵马驰骋的舞台。塞种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部族(呵呵。。。其他部族活动范围或有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先后在这片舞台上一展身手,中央之国因而长时间(绵延两千多年)深陷于其中。客观地讲,即便是极盛时期的中央之国,也无有可能独力控制以上五块地域(除大唐王朝短时期内和令人咋舌的蒙古帝国外),大汉王朝只是将我们的触角延伸到这片区域(局限于可农耕的土地),大唐王朝首开先河得以全面经略亚欧大陆腹地这片山河,单凭铁蹄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在此的经营已呈碎片化(作为本部与臣属汗国分蘖处,经营天山勉为其难),内敛属性的大清王朝将中央之国张力延至极限(所有可能的山地及大、中玉兹等均为中央之国统辖,在强大外力条件下被剥离,羁縻制“双刃”属性显露无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亚侵淫颇深的波斯部族的强而有力(西史解读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存疑),因而吐火罗盆地始终是中央之国经略天山山脉的短板,呵呵。。。谈不上遗憾,已是中央之国的最大可能极限。  犍陀罗盆地(有点类似于中央之国的幽云十六州)之所以地位显赫,莫若说是有赖开伯尔山口之功,只是让人(中央之国子民)目瞪口呆的是次大陆主体如此孱弱,不止古印度文明被不断改造,诞生于此的佛教由盛而衰(诞生与佛教教义偏向旁门左道不无关联),即便是后来形成的印度教也数次处于垂危频亡的境界(维查耶纳加尔、马拉塔先后维护、保持了印度教),最终形成今日次大陆两大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割据的格局。开伯尔山口,不啻说成每一次前一波入侵者积淀的次大陆主体对于后来者的梦魇,印度教(种姓制度)产生的土壤与其不无关联,打个比方,古典时期谁占有了犍陀罗盆地,谁就吹响了征服次大陆的号角,又何尝不是唱响了次大陆的挽歌?呵呵。。。到了现代风向貌似有点翻转,几任老大(日不落、老毛子、花旗鹰)先后折戟阿富汗(“帝国坟墓”名不虚传!),犍陀罗仍是那关键的节点。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希腊)人、贵霜(月氏)人、嚈哒(yàn dā)人、阿拉伯人、古尔人(穆斯林化突厥人)、蒙古人、帖木儿人(突厥化的蒙古人)就是这一拨拨弄潮儿,说句大白话,这地块儿中央之国基本没参和上。对于失却了克什米尔盆地的中央之国想参和,已是勉为其难了;勾连巴尔蒂斯坦(大勃律)的交通因地震因素阻塞更是雪上加霜,拉达克想自保已岌岌可危。  中央之国古典行将结束之际,在强大外力(老毛子、日不落)巧取豪夺下,治力本就不逮的羁縻地带纷纷被剥离。“八帕”中的几近“七帕”山结,小勃律(吉尔吉特)以北50英里的坎巨提(或罕萨、乾竺特),含巴尔蒂斯坦的拉达克,中央之国控有的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至此近乎被剥离干净,仅仅存有塔什库尔干帕米尔、半个朗库里帕米尔和克勒青河谷。而更悲催的是中央之国失却太半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北部及东部山麓(甚或包括西部山麓的布尔根),连同巴尔喀什湖的大、中玉兹地区,伊塞克湖在内的天山山脉被剥离出去,长久以来中央之国在天山山脉争夺战中的优势不复存在。弈棋至此,叹息、懊丧似不是最佳应手。2011年9月随着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的完成,中塔边界争议尘埃落定,中央之国在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实控区终于迎来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中塔国界划定后不久,在中央之国境内北段边境发现了金矿,中南段边境则发现了铀矿,参照经营昆仑山脉兴建的格尔木(因工矿立市),如此绝佳的“眼位”,自然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憧憬(呵呵。。。不能奢望太多,两千多年中央之国尚不能稳定经略天山山脉,一个半帕米尔承载不了过重的期望,也许稍许改善时下塔里木绿洲的环境才是她最本分、现实的意义,毕竟1956年3月即开始建设的格尔木也不过刚刚彰显其效用)。
  乌克兰政治网6月15日报道,中国把印度视为前景广阔的市场,把美国视为地区重要角色。印度现在手握成为地区关键角色的重要王牌,既可以和北京,也可以和华盛顿结盟。对印度政府来说,接受中美哪方的建议,在未来地缘政治对抗中支持哪方,将会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中印争执的对象是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还有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都对此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  印巴敌对关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一切都源于大英帝国土崩瓦解之后新独立国家没能解决好克什米尔问题,结果引发战争,导致克什米尔事实上一分为二。之后,印巴又爆发了两次战争和数次冲突。作为敌对的后果之一,印巴两国都制造了核武器,组建了多年的战略同盟。巴基斯坦和美国结盟,印度和苏联结盟。但是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伊斯兰堡现在对华盛顿不是特别亲密,主要原因是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庞大的投资吸引力。与此同时,中巴加强合作则使假设的中印联盟基本上不可能建成。  现在,印度正在尽量改善与所有邻国的关系。莫迪访问了尼泊尔、缅甸和斯里兰卡。数日前印度又和孟加拉国交换了争议领土。与此同时,印度也不错过显示自己力量的机会,比如不久前印度特种部队在缅甸的反恐行动。  亲俄罗斯的分析师还在谈论中俄印组建三方联盟,威胁美国和日本的可能性问题。这只是黄梁美梦。如果美国能把印度成功拉拢到自己这边的话,他们的意图非常容易理解,届时中国将陷入非常难受的境遇。中国通过克什米尔的基础设施走廊也将无法大幅提高战略原料供应的安全。但是暂时还没有理由认为,在国内经常被称为理智政治家的莫迪会赞同和某一方建立联盟关系。  亲俄分析师的论据之一是印度作为俄武器最大买家的事实。然而这很可能只是自苏联时期以来传统军事合作的自然延续。如今不能高估俄罗斯的影响力,尽管在 年间,印度57%的武器采购款项用在了购买俄制武器上。但是最近3年,美国已经在对印武器出口方面超过了俄罗斯,以50亿美元的成绩超过了对手40亿美元的销量。另外,印度还放弃俄罗斯米格-35歼击机,选择了法国“阵风”战机。印度还在努力提高本国军工潜力,计划和能够提供技术或投资的国家合作。不久前印度已经把国防生产方面的外部直接投资限额提高到了49%。  印巴关系仍将成为中印接近的主要障碍。另外,中国向野心勃勃并且快速增长的邻国印度大量投资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印度还很有可能倒向西方国家以寻求现代化技术。在避免与北方邻国巴基斯坦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印度将会暂时提升地区优势,同时还将寻找机会,同时发展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有利合作。(编译:林海)  摘自《新浪军事》
  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示意图  
  大清帝国疆域示意图  
  八帕示意图  
  坎巨提、巴尔蒂斯坦示意图  
  中塔新划定国界线(塔方视角)  
  中塔帕米尔划界图    图中黄线为2002年约定于2009年生效的中塔新边界,绿线为原实际控制线,蓝线为1884年俄清约定乌兹别里山口以南中国边界
  呵呵。。。前面发的谬误太多,重新发下。  苦于没有强而有力的证据,青藏高原的西北部边缘与中央之国的初始关系显得相当扑朔迷离,对于我们来说,高原1.0版本的象雄王国实在是太过神秘莫测了,附带地信口开河中央之国在此的初始渊源貌似不妥,但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的东南部作为象雄王国的一部分,当是可以加以明确的。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边缘与中央之国产生交集的历史,至少还是大汉王朝那会儿的事了,即便如是,抹杀象雄王国在此的印迹,对于高原及象雄王国本身来说都不公平,一切只有留待重大的考古发现来还原事物当初的本源!  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厚而重的腹地,这一事实毋庸置疑。鉴于这片高原实在是太过厚了,分列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南北两侧、薄而精要的一山一盘(天山山脉、犍陀罗盆地)地位得以脱颖而出,进而成为群雄争雄的“天王山”。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一改腹地厚(膨、胀)的形态,在此呈现布袋扎口处特有的紧缩状态(山结,与腹地有着天壤之别),不可避免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北、南部受这两个地方影响极大(但不能据此否为高地对低地特有的优势,中央之国很长一段时间据有大部分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的实力即源于此,当然与我们此时在天山山脉争斗战中实力占优不无关联,否则这点优势迟早会成为无本之源而干涸的),因而有必要简要地表述这两地的过往今生。  象羽箭状的天山山脉,开口向西箭镞承接水气孕育的西部诸单元(七河地区主指伊犁河谷、费尔干纳盆地),连同雪水灌溉的东部绿洲(与昆仑山脉雪水一道灌溉的绿洲带,指向塔里木盆地),外加吐火罗盆地(天山山脉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共同围就)、阿尔泰山山麓地带,共同构建了这道“天王山”的诸要点。天山山脉横向纵深过浅,不具备独成体系的底蕴(具有天然的分裂性),势成周遭部族纵马驰骋的舞台。塞种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部族(呵呵。。。其他部族活动范围或有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先后在这片舞台上一展身手,中央之国因而长时间(绵延两千多年)深陷于其中。客观地讲,即便是极盛时期的中央之国,也无有可能独力控制以上五块地域(除大唐王朝短时期内和令人咋舌的蒙古帝国外),大汉王朝只是将我们的触角延伸到这片区域(局限于可农耕的土地),大唐王朝首开先河得以全面经略亚欧大陆腹地这片山河,单凭铁蹄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在此的经营已呈碎片化(作为本部与臣属汗国分蘖处,经营天山勉为其难),内敛属性的大清王朝将中央之国张力延至极限(所有可能的山地及大、中玉兹等均为中央之国统辖,在强大外力条件下被剥离,羁縻制“双刃”属性显露无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亚侵淫颇深的波斯部族的强而有力(西史解读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存疑),因而吐火罗盆地始终是中央之国经略天山山脉的短板,呵呵。。。谈不上遗憾,已是中央之国的最大可能极限。  犍陀罗盆地(有点类似于中央之国的幽云十六州)之所以地位显赫,莫若说是有赖开伯尔山口之功,只是让人(中央之国子民)目瞪口呆的是次大陆主体如此孱弱,不止古印度文明被不断改造,诞生于此的佛教由盛而衰(当然与佛教教义偏向旁门左道不无关联),即便是后来形成的印度教也数次处于垂危频亡的境界(维查耶纳加尔、马拉塔先后维护、保持了印度教),最终形成今日次大陆两大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割据的格局。开伯尔山口,不啻说成每一次前一波入侵者积淀的次大陆主体对于后来者的梦魇,印度教(种姓制度)产生的土壤与其不无关联,打个比方,古典时期谁占有了犍陀罗盆地,谁就吹响了征服次大陆的号角,又何尝不是唱响了次大陆的挽歌?呵呵。。。到了现代风向貌似有点翻转,几任老大(日不落、老毛子、花旗鹰)先后折戟阿富汗(“帝国坟墓”名不虚传!),犍陀罗仍是那关键的节点。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希腊)人、贵霜(月氏)人、嚈哒(yàn dā)人、古尔人(穆斯林化突厥人)、蒙古人、帖木儿人(突厥化的蒙古人)就是这一拨拨弄潮儿,说句大白话,这地块儿中央之国基本没参和上。对于失却了克什米尔盆地的中央之国想参和,已是勉为其难了;勾连巴尔蒂斯坦(大勃律)的交通因地震因素阻塞更是雪上加霜,拉达克想自保已岌岌可危。  中央之国古典行将结束之际,在强大外力(老毛子、日不落)巧取豪夺下,治力本就不逮的羁縻地带纷纷被剥离。“八帕”中的几近“七帕”山结,小勃律(吉尔吉特)以北80公里外的坎巨提(或罕萨、乾竺特),含巴尔蒂斯坦的拉达克,中央之国控有的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至此近乎被剥离干净,仅仅存有塔格敦巴什帕米尔、半个朗库里帕米尔和克勒青河谷。而更悲催的是中央之国失却太半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北部及东部山麓(甚或包括西部山麓的布尔根),连同巴尔喀什湖的大、中玉兹地区,伊塞克湖在内的天山山脉被剥离出去,长久以来中央之国在天山山脉争夺战中的优势不复存在。弈棋至此,叹息、懊丧似不是最佳应手。2011年9月随着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的完成,中塔边界争议尘埃落定,中央之国在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实控区终于迎来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中塔国界划定后不久,在中央之国境内北段边境发现了金矿,中南段边境则发现了铀矿,参照经营昆仑山脉兴建的格尔木(因工矿立市),如此绝佳的“眼位”,自然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憧憬(呵呵。。。不能奢望太多,两千多年中央之国尚不能稳定经营天山山脉,一个半帕米尔承载不了过重的期望,也许稍许改善时下塔里木绿洲的环境才是她最本分、现实的意义,毕竟1956年3月即开始建设的格尔木也不过刚刚彰显其效用)。
  @ahzahz
12:12:50  好文,精彩  -----------------------------
  新华网拉萨6月22日电(记者罗布次仁、张京品) 22日上午10时,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迎来首批印度官方香客,标志着印度香客进藏朝圣新线路正式开通。这批香客将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开展为期12天的朝圣之旅。  中印两国2014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宗教交往、为印度朝圣香客提供便利,应印方要求,中方决定增开经乃堆拉山口的朝圣路线。  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被佛教、印度教尊称为“神山圣湖”,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于1981年起接受印度官方香客入境朝拜神山圣湖。过去的朝圣线路需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强拉山口,沿途山高路险,高寒缺氧,常年积雪。朝圣新线路相比强拉山口的朝圣线路更舒适、更便捷、更安全。  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说,开通经乃堆拉山口的朝圣路线是去年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同印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新朝圣线路的开通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心灵沟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印度议会联邦院议员、议会印中友好小组主席塔伦·维杰说:“此次中国开辟印度香客进藏朝圣新线路,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世界上具有典范意义。”  来自印度孟买的阿玛纳今年70岁,是这批香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到西藏神山圣湖朝拜,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朝拜。感谢中国政府的热情招待。”  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山口海拔约4318米左右,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陆路贸易通道。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曾一度关闭40余年,2006年恢复贸易往来,但仅供通商。  中国开放乃堆拉口岸后,印度香客可乘坐汽车途经西藏高速公路抵达山下,随后用较短时间爬到山峰。朝圣之路将缩短到8至10天左右,节省了一多半时间。  这样一来,许多印度年老者和身体较差的香客也将有机会在有生之年前往圣地,实现朝圣的夙愿。  印度香客从今年起分成两路上山。东路通往乃堆拉口岸,约250名香客将在印度政府的组织下从东路前往朝圣地;西路仍然是1100人左右,由政府和私人同时组织。  中国驻印大使乐玉成将在22日前往乃堆拉山口,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他认为,这是中印两国“人和”的元素,将为两国深化合作奠定深厚的民意基础。  乃堆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面,距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约24公里,海拔4730米。越过山口可达中国西藏亚东县。  乃堆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历史上,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一部分,西藏亚东曾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商埠。  20世纪初,这条贸易线上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过。  1962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乃堆拉山口长期陷入沉寂。2006年,中印两国决定重启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边民可在边境贸易通道之间往来,但必须当天返回。  受双边关系起伏的制约,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规模一直很有限,在两国7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中如同沧海一粟。  时至今日,中国决定对印度香客开放乃堆拉口岸,无疑于为两国今后开通陆路边境口岸的一种尝试。  有分析认为,这比2006年中印开放边境贸易通道的意义更加重大,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乃堆拉山口与中印东部有争议领土接近,战略地位敏感。可以说,该地区的形势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如果两国关系紧张,当地局势就会紧张;两国关系改善,当地局势随之趋于稳定。
  里普列克山口(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的强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  
  ——首先声明下本人不是好战分子,个人判断,今后高原军事准备重点当在藏东南、叶城—阿里一线,也即两翼。亚东线虽能对阿三(特别是东北诸邦)直接形成威慑,但也因为如此,亚东也处在其严防死守之中;而且冲突规模控制不住,藏中两中心(拉、日)直接遭受损失的可能是存在的。藏东南系阿三最边缘、叶—阿线事关阿三中心的安全(呵呵。。。你懂的)。。。。。。  如果说62年给了阿三足够震慑,那么这么多年过去后,阿三皮又作痒了。。。怎办?于阿战备铁路上马当是妙棋(经济裨益不是很大),有此军事存在,相信阿三会消停的。。。1个半帕米尔开发利用方能走上正轨,“传说”中的中巴走廊(不看好)方无后顾之虞,瓜达尔港才可能产生效益(重金狠砸的援巴资金不会付诸东流,巴铁才会名副其实)。。。
  乃堆拉山口位置(中、不边界尚有争议)  
  据环球时报20日报道,在圣彼得堡当地时间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亚太国家近期将成为世界商品与服务需求增长的主动力。普京强调,在当前北约扩张的情况下,俄罗斯与中国不会组成任何军事同盟,“我们没有同盟的思维”。实际上关于中俄是否会组成军事同盟的问题,普京已经多次对外做出明确的表态,就是俄罗斯不会也不可能与中国结盟。此外普京也指出,俄罗斯没有“侵略性”,俄只是一直在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是美国。并吞阿布哈兹共和国,军事占领克里米亚,挑起并干预乌克兰内战,俄罗斯的所作所为明显具有强烈的“侵略性”。  事实上关于组建中俄军事同盟的问题,不仅俄罗斯政府不感兴趣,而且其国内多数民众也持反对立场,相反,这在中国似乎很有市场,尽管普京多次表示不会与中国结盟,但不少国人对此事呼声依然很高,这似乎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国与国结不结盟取决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而绝不仅仅是所谓的一厢情愿。当前虽然中俄两国在某些问题上立场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两国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现在中俄两国的战略与分歧依然很大。中国国内民众之所以对组建中俄同盟的呼声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两国的某些共同利益被无限放大,矛盾与分歧被选择性掩盖;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国都面临着美国及其盟友的打压与遏制,明面上双方暂时有明确的共同敌人。  俄罗斯媒体曾多次进行民意调查,每年的调查结果虽然有些差别,但总体上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半数以上的俄民众对中国普遍没有好感,或者是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敌人,这一数据远远高于美国,甚至多数俄民众对美国并没有敌意。在事关中俄结盟问题上,中国政府虽然倾向于与莫斯科结盟,但事实上北京也不可能选择与俄结盟,这不仅有历史因素,也与两国的现实与国家利益相关。虽然侵占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策动外蒙古独立以及伤害国人的是沙俄与苏联,与现在的俄罗斯没有任何关系,但其民族给中国带来的伤害短期内难以恢复,其民族特性也决定了此类事件不可能杜绝,一旦中美关系缓和,或者俄罗斯回归西方,甚至是美国力量退出西太平洋,俄罗斯对中国阴暗的一面将显露无疑。  在远东西伯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不仅一直提防中国,并且对中国人的态度和做法很不友好;而在南海岛屿争端问题上,看似俄罗斯持中立立场,但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其不仅向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出售大量的先进武器,另外还与越南联合开采争议地区的油气资源;此外在中亚和北极问题上,俄罗斯也是极力排斥中国,莫斯科担心中国势力的介入,会危及到其在上述地区的利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俄罗斯这个民族向来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其在历史上不仅对中国频频落井下石,还多次杀戮与掠夺国人;即便是普京当政的俄罗斯也曾多次出卖中国利益,可以说莫斯科无时无刻都在算计着中国,表面上看俄政府对中国很友好,实际上中国只是其利用的筹码和工具。  其实俄罗斯并不信任中国,其骨子里是看不起中国的,表面上看普京与欧美硬碰硬,但其骨子里是一心想重回欧洲,只是西方国家不愿意接纳这个“异类”,与欧美硬碰硬只是普京重回欧洲的策略。当前俄罗斯之所以频频向中国示好,主要是两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相似,莫斯科担心自己被欧美所孤立,所以想尽办法将中国绑上其战车,将中国作为其重返欧洲的工具和推手。中俄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伴随着美国实力的衰退与中国的快速崛起而加剧,或许20年后俄罗斯将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既然俄罗斯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为何有些人还拿热脸去贴俄罗斯的冷屁股?希望有此幻想的国人能够早日清醒,不要对俄罗斯抱有任何幻想,善变的北极熊不会拿中国真心当朋友,中国也不需要这样的朋友。  摘自军事评论员冯善智
文《普京拒与中国结盟 一句话让国人汗颜》
  综合考量人类可能的生存范围、生活环境及人群聚集程度、物候变化(冷暖交替)等各种因素,青藏高原的厚而滞重,使得维系自身简单交流、可堪人类使用且易于维护的孔道数目屈指可数,即使这样,通行条件仍难言乐观,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交通对于高原来说始终是不可能的奢望(即便是工程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只是改善原有孔道的通行条件,即便是创造出来的更便捷的新孔道,也是沾着现代交通工具移动速度快、移动空间舒适度增加的光)。  早期高原人类活动的中心在高原上部,穹隆银城就是那如雷贯耳的显赫标志(尽速确定准确遗址是亟待考古学家解决的课题,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与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古堡遗址之争,费了我老半天劲抓地图,二者可否为统一体之可能?)。这也很好理解,古印度文明(哈拉巴文化3000BC—1750BC)早在公元前3000年即已先发(即便是次大陆主体孱弱不堪),更何况还有后期(四大古文明之外)独立起源的古波斯文明的补强,以游牧属性立国的象雄王国纵横驰骋于高原之上,按照中心向外扩散原理,巴尔蒂(指克什米尔山地,列城孔道)、桑噶尔(指北印度诸邦山地,司丕提孔道)、亚泽(指尼泊尔西部山地,权称普兰孔道)、孙巴精雪(指吐蕃前身,腾格里海或湖盆通道)、黎或李域(古于阗国,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绿洲,桑株古道)均是辐射范围,直至公元前128年大汉王朝使者张骞途径此地时仍能找寻到蛛丝马迹(体察到喀什噶尔河以南的高加索人种、汉羌人种分界线,彼时游牧属性的塞人掀起的扩张狂潮渐退,也即最先由青藏高原引领我们进入这片雪山灌溉的绿洲地带)。象雄经典文献中描述的久远历史,也许与古印度文明甚或两河文明有点突兀的沉沦不无关联,希望早日能解开谜团(全景式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2013年7月展开)。  吐蕃并吞苏毗,从而拥有强大的机动力量(战马),逆袭象雄王国成功,侵凌、吞灭吐谷浑,拉开了青藏高原惟一的辉煌(各方面)时代,高原的中心因而转移到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高原中部)。青藏高原势力向葱岭(进抵费尔干纳盆地,卷入中亚纷争)、安多(抵达祁连山北麓,最终交融于中央之国舞台)、康区(向纵深拓展)、中印度等方向急剧膨胀,从侧背方向袭击安西都护府(切断河西走廊后公元786年占领),因应孔道维护成本和持久治力等诸多原因,对中印度方向的管辖最脆弱(仅50多年)。。。如果说是轮扩张有么重大发现的话,那就是收获了连接高原人群相对聚集地域、通联中央之国核心区的“唐蕃古道”(河湟河谷的地位抬升始于北宋,最终成型于民国)。究其深层次缘由,地势缓急、植被形态(森林、草原)、局域气候环境(多雨、少雨)等,使得通联孔道维护难易大不相同。公元866年回鹘人拔除吐蕃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城堡,即便一直持续到公元10世纪,吐蕃尚控制着帕米尔南部甚至巴达克山(阿富汗的巴达赫尚)、费尔干纳的东南部地区(阿拉伯和波斯的地理记载)。  过分透支自身力量也罢,抑或匆忙改变信仰也罢,抑或内部纷争不断(争权夺利,抵御不住外围诱惑)也罢,抑或维护勾连孔道不易也罢,。。。自此青藏高原陷入分裂状态,即便是将青藏高原纳入中央之国版图的蒙元,在此的治理也仅仅是粗犷的“分封”,后世存有终结这一状态希望的有:藏传佛教噶举派、藏传佛教格鲁派,前者因自身分裂(属下割据称王,各霸一方)、后者承继藏巴征主巴噶举(不丹)无果(基本上等同于青藏高原永久分裂),因而将青藏高原力量拧成一股绳成为逐渐远去的永久绝唱。缺乏大局观的青藏高原中心,甚或发展到维系联通中央之国核心区的孔道都已成为难题,自身实力可窥一斑,令人不甚唏嘘!如今,历经数代人不懈的努力,青藏高原东北部基本上穿“薄”,历史上首次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拓宽了中央之国通往西域的联通通道,加大了河西走廊的战略纵深。
  《今日印度》报道称,5月22日,中国的335号“元”级潜艇通过阿拉伯海进入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这艘潜艇拥有至少65名艇员,在卡拉奇用了至少一周时间进行燃料、后勤补给,然后返回中国。“该次访问发生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后不到一周时间。”报道称,3月31日,这艘中国柴电潜艇从位于海南岛的基地出发。335号潜艇装备有鱼雷、反舰导弹和AIP动力装置(不依赖空气的推进装置),该装置能提高其水下续航时间。在两周后,335号潜艇进入亚丁湾。《印度时报》27日报道称,中国潜艇继去年对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进行访问之后,日前又开始停靠巴基斯坦港口卡拉奇,这在印度安全界引发进一步关切。报道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速转型的又一暗示。报道称,这次访问与中国潜艇去年9月访问科伦坡非常相似。5月28日,海军参谋长在新德里告诉记者,印度正严密监视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行动。他表示在世界最重要的水域开始了“一场新的宏大游戏”。如果冷战是北约在大西洋监视苏联海军,那么21世纪或许就是一些国家密切监视中国在亚太地区正在扩大的(海军)存在。文章称,这场监视游戏中,印度得到美国的帮助。报道称,去年12月,美国一架无人机发现一艘中国“汉”级攻击型核潜艇在亚丁湾水面航行后,共享了相关情报。“尽管印度官员拒绝确认,但335号潜艇事件很可能是这种合作的结果。”该网站同时公布一张航线图,该图显示中国潜艇从海南岛南部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向印度洋、亚丁湾,后从亚丁湾驶向卡拉奇。  《印军高官:冷战时北约监视苏联,今天我们监视中国 》日 来源:环球时报   最新一期的日本杂志《周刊现代》爆料称,6月初,日本首相安倍和各媒体负责人在东京一家高级中餐馆“赤坂饭店”召开“恳亲会”。“恳亲会”就是安倍与媒体管理人员的一种联系会,要求媒体对其进行拥护性、支持性的报道。该杂志称,安倍当天在“恳亲会”上喝完自己杯中红酒之后,就开始连发惊人之语。谈及国会辩论、安保法案相关话题时,安倍开启“将自己学说强加给周围人”的模式,大力批判日本在野党的民主党党代表冈田克也,称其“总是说没有意义的废话”“民主党要完蛋了”等等。谈到集体自卫权时,安倍竟然放言称:“安保法案就是冲着南海上的中国。所以说了要做(指通过安保法案),那就一定要做。”安倍在媒体面前,“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自己的确在谋划和中国的战争。安倍还称,要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和美军一道,“敲打在南海上的中国”。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珍《日媒曝光安倍诸多惊人之语承认谋划和中国的战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即使将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发展到极致,也只是足够自身防卫。二战以来,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单用军事力量来成功压服哪怕一个小国。苏联在匈牙利、捷克以及阿富汗的教训,美国在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的教训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小国弱国不是靠武力就能压服的,那些国家的反抗还可能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今天,中日两国民众都存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成为近代中国建设的契机,抗日历史与国家建设记忆并存。对日本来说,近代日本最“辉煌”的记忆之一,正是来自对中国侵略获胜、“压服”中国的“狂喜”。在今后乃至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期间,这种相反的国家建设记忆仍将继续存在。但另一方面,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政治力量的对比,西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却不断催促中日两国切断民族主义的循环,修补、发展双边政治、社会关系。今天,正视中日关系的复杂背景,放弃“压服”思考,冰封对立,对两国来说都是一种现实选择。  日本杏林大学教授 刘迪 《“压服日本”的想法不靠谱》
  据《印度斯坦时报》27日报道,印度政府正在酝酿一项耗资55亿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1元)的计划,防止中印实际控制线沿线“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和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居民外迁,因为稀疏的人口可能令中国势力轻易渗入,甚至导致中国“入侵”。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话称,“阿鲁纳恰尔邦”和拉达克的部分地区非常荒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出现居民向低海拔地区迁徙的现象。但在中国一侧,基础设施建设很完善。在边界未正式划定的区域,中国占领了很多印度居民空出的地盘,“这对国家安全来说,是关键性问题”。报道称,在印中实际控制线两侧,印度很多公路距离该线50至70公里,而中国的公路几乎沿实控线建设。  一年前,“阿鲁纳恰尔邦”首席部长致信总理办公室,警告该地区“正在发生人口外迁危机”“出现逐步被中国同化的可能”。有政府高官证实,拉达克地区也提出相同的问题。  《印度斯坦时报》称,印度政府边界发展计划目前给每个边界区的拨款仅为1000万卢比,用这笔资金发展环境恶劣的地区“远远不够”。在“阿鲁纳恰尔邦”17个大区中,位于高海拔地区的13个大区同中国、缅甸和不丹接壤。该邦1/5的人口(约27万)居住在41个边界区的1600个村庄里。  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印实控线两侧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两国情况都一样。印度政府在拉达克地区的投入多用于军事,民用很少,该地区居民想寻求个人发展必须外迁至印度本土。从“阿邦”整个地区来看,除了邻近实控线的部分,其他地方海拔不算太高,比较宜居。钱峰说,中印边界地区人口不多,主要是印度政府早年在这里的投资太少,印度担心在边界发展基础设施可能会被中国利用。但近十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考虑到边界居民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是政府为了拉选票,开始重视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甚至采取措施吸引毗连的阿萨姆邦居民迁往“阿邦”。  钱峰认为,印度政府想人为控制边界地区的人口分布,可能有“占领即占有”的想法。中印边界尚未划定,按照国际规则,不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是划定边界的考虑之一。不过,印媒报道的这一耗资数十亿卢比的项目现在可能只是政府部分官员的想法,“要地方官员落实该计划并不容易”。  新浪军事 日 《印媒:中印边界地区人烟稀少,或导致中国入侵》
  隔高寒牧场水渠对峙的藏民  
  青藏高原撰写的两次辉煌,前次辉煌(象雄王朝)理应让高原加入中、西亚甚或南亚逐鹿的舞台(待考证),后次辉煌(吐蕃王朝)则让高原完全熔入于中央之国—蓝色星球上惟一的“海中地”(自己心目中)之中。后世(9世纪下半叶以后)高原呈现碎片化状态,即便是借助中央之国之力维持名义上的统一,派系、诸强之间争权夺利的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高原自身实力无可避免地如直线般陨落(自身实力本就有限,维系勾连成本相当不易)。这一格局持续的时间实在太久,因而勾连孔道本身的维护长时间处于日渐荒芜的状态,以至于高原两次辉煌中心所覆盖的范围不断受到侵消,特别是象雄王朝西、南方向经营的熟地易手,吐蕃王朝统辖的部落地区被军事占领,甚至于庇佑象雄王国中心的天险都已不复存在。  历史上的次大陆从不是一个统一体,相应地对高原构成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直到莫卧儿王朝时代才初显苗头。如果说18世纪末(1790年)廓尔喀完成尼泊尔的统一,仅仅是搅动喜马拉雅山麓一池春水般地缘格局的话,那么经由其幕后的推手英属东印度公司不断地捏合,19世纪中叶基本成型(1886年缅甸成为行省,疆域达到极值)域界涵盖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孟加拉地区、阿萨姆地区、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次大陆(英属印度),伴随着迅速扩张引发的侵略狂潮,翻腾着、咆哮着掀起的滔天巨浪无情地吞噬着周遭所有的一切,欲固守基本盘的中央之国无奈中惟有和着血泪疲于应付。  经由汉、唐、元、清等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经略,中央之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及西北边缘相对稳定的架构,经受不住是轮冲击,瞬间土崩瓦解(外加老毛子锋利的熊爪,俗语说“好汉难敌四手”,更何况是两大地缘高手的重拳)。鼻青脸肿仍奋起抗争的中央之国,勉强保住以四宗六本为核心的高原上部、以林济塘洼地闻名的阿克赛钦、以苏盖提为保障的赛图拉地区、几近全部的克勒青河谷和一个半帕米尔。中央之国在此能够稳住阵脚,仰仗的是清、民国、本朝三个朝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懈的努力。呵呵。。。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因应中央之国高原地方政权(有一定的独立性,保有四宗六本的主力)的实力陡降,中央之国另辟蹊径,从和中亚一直保持联系、经济占有相对优势的塔里木绿洲带方向,阻滞了克什米尔坎肩潮流(经济)招引的豪强鲸吞的脚步(特别是无人区争夺战中,中央之国核心区直接发力的初始源和可依靠的后方)。陈述如下事实,直到1978年日土行政上尚隶属新疆(1961年—1978年),当是对这一痕迹最好的注脚。  中央之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吐蕃辉煌时期势力覆盖的范围,经由元、明、清三代经营,虽教派争端(藏巴、格鲁派征主巴噶举无果)受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地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