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执业资格证构成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吗

非法行医罪认定中的三个问题
&&&&&&&&&&&&&&&&&&&&&&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
非法行医罪认定中的三个问题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 1997刑法实施以来,关于非法行医罪主体以及“情节严重”的标准已有的司法解释仍无法满足司法实践需要,导致司法实践中非法行医罪的认定存在诸多分歧。一方面,非法行医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非法行医罪成案率低,量刑畸轻,不能很好地起到惩治和预防非法行医犯罪的作用。因此,笔者力求探讨非法行医罪主体、“情节严重”标准和加重情节认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求有益于正确认定非法行医犯罪。
一、非法行医罪主体认定存在分歧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是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医生执业资格”标准的规定同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一致,且存在缺陷,不能涵盖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   (一)“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如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了认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五种情形,笔者认为,该解释关于非法行医罪主体的规定存在缺陷。“医生执业资格”应是“执业资格”和“医师资格”的统一,如果是从事特定的诊疗活动,行为人还需具备特定的专业执业资格证书,而且必须服务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的医疗机构,理由如下:   第一,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八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我国现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的核心包括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注册制度两个方面,没有经过医师注册的行为人不能从事医疗行为,因此,“医生执业资格”应当包含“执业资格”和“医师资格”两个方面,是二者的统一,即行为人不但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且要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单位和个人没有取得医疗机构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允许进行诊疗活动。因此,“医生执业资格”应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主体和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均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医生资格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合格证书,方可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由此可见,有医生资格而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手术资格证书的行为人系“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因此“医生执业资格”应包含特定的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二)超出执业注册的地点、类别、范围行医能否成立非法行医罪   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超出执业注册的地点、类别、范围从事医疗活动能否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呢?实践中有赞成派、反对派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折中派。笔者赞成将该种行为认定为非法行医罪。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区的医疗技术还非常落后,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经有关部门、机构批准的超出执业注册地点、类别、范围从事的医疗行为应不构成非法行医罪,理由如下:   第一,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八规定,特殊情况下,经卫生部门批准,医师可以超出执业注册的地点、类别、范围行医,这种情况下不构成非法行医罪。   第二,根据《医生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规定,经行为人所在医疗机构批准进行的超出执业地点的医疗行为,不构成非法行医罪。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其他超出执业注册的地点、范围、类别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应构成非法行医罪,理由如下:   第一,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师在其注册的范围内,有权进行医学诊查、处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只能对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进行诊疗活动,在专业以外从事诊疗活动的卫生技术人员视为非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医师应当依照执业注册的地点、范围、类别从事诊疗活动。因此,超出执业注册的地点行医,视为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符合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   第二,国家规定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医师行医提供必备的医疗条件和物质保障,而医师超出执业的地点从事医疗活动,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得不到必要的医疗救治条件和团队支持而陷于危险之中。   第三,非法行医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医师超过执业地点从事医疗活动,势必会造成国家医疗工作管理秩序的混乱,给一些贪利小人可乘之机,违背了国家设立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的目的。
二、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标准难以把握
  我国刑法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非法行医罪的构罪标准是“情节严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列举了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五种情形,但笔者认为该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标准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如下:   第一,该解释第一、二、三、四项明确规定了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情形,但第五项规定却属于兜底条款。“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该怎样界定呢?在司法实践中,针对这种情形,势必又得依靠相关的学理解释,这给司法人员运用法律提供了自由裁量的依据,但这个自由裁量的度又该怎样掌握呢?学术界中关于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标准中一些合理的观点没有被采纳,如贻误抢救时机耽误患者治疗的、医疗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等等情形。这些情形下的非法行医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现象也是多见的,但法律没有规定,如果单纯依据第五项规定的兜底条款,会因为不同法官认识不同而导致放纵犯罪。   第二,该解释关于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标准的第二项规定,违背了刑法关于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非法行医过程中造成了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造成该类传染病有传播、流行的潜在风险时,行为人的行为既侵犯了国家医务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传染病管理制度,构成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按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后果特别严重的,法定刑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但该解释却将这种情形规定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标准,势必将其量刑界定为三年以下,显然违背了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   针对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标准存在的上述缺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路径进行解决:   第一,司法解释应结合学界的合理观点,对作为非法行医罪构罪标准的“情节严重”情形尽可能详细列举,尽量避免采用弹性的兜底条款。   第二,针对实践中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标准难以正确把握的现状,有学者提出采用抽象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的立法体例来认定非法行医罪,而不需要附加额外的“情节严重”情形,笔者赞成这种观点。因为没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进行非法行医行为,其本身就是将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于危险境地,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只要该行为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危险达到现实的程度,就构成非法行医罪,而不需要用“情节严重”作为构罪的标准来加以限制。
三、非法行医罪加重情节如何认定
  (一)非法行医罪加重情节认定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缺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首先,司法实践中发生的非法行医案件基本上都是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公安机关将案件立为刑事案件查处,就按照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进行法医鉴定而不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其次,被害人亲属基于对卫生系统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的不信任也不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再次,司法实践中存在办案误区,认为只有构成医疗事故罪才需作医疗事故鉴定,而非法行医罪不需作医疗事故鉴定。这些都是非法行医案件医疗事故鉴定意见缺失的原因。   第二,无法认定非法行医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司法实践中,由于缺少医疗事故鉴定,非法行医案件往往依靠法医鉴定意见来认定非法行医行为和加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鉴于法医鉴定人员医疗知识的局限性,法医鉴定意见往往只能对死亡的原因作出结论,它无法评判非法行医行为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是否存在用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非法性,而这恰恰是评判非法行医行为和加重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关键。由于无法认定非法行医行为和加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导致非法行医案件处刑偏轻。   (二)非法行医加重情节认定中的三个要点   第一,对于造成被害人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或死亡的非法行医案件,应当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对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自身状况等作出分析。因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仅能反映出被害人身体健康受损的程度、死亡的原因,还能明确行为人的非法行医行为在诊疗、用药过程中是否违背了操作规程,是否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必须有法医鉴定意见印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医鉴定意见虽然在认定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存在局限,但法医鉴定意见能够确定死亡的原因,并能确定引起死亡的外在的物质力量。同时,由于其是由承担保护被害人生命、健康安全职责的公安机关作出的,相对于由医疗系统内部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其结论更公平、客观和公正,在被害人及其亲属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当法医鉴定意见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互印证时,更有助于正确认定非法行医罪。   第三,正确把握多种原因导致加重结果出现时的因果关系。由于医疗是具有高风险的专业行为,同时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不能避免各种不可预知的医疗意外,加上患者自身体质的差异以及患者自身或家属延误救治等等因素,加重结果的出现往往不是单纯的一个原因引起的。只有当非法行医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对加重结果承担责任。所谓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中断的因果关系三种基本形式”,具体到非法行医案件,因果关系往往表现为后两种形式。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中,有的危害行为直接引起结果的产生,而有的危害行为只是产生结果的一个条件,只有加重结果和实行行为之间存在比较强的联系时,行为人才对加重结果承担责任。在中断的因果关系中,必须把握三点:首先,必须有另一原因介入;其次,介入原因必须是异常原因,即通常情况下不会介入的某种行为或自然力;再次,中途介入的原因必须合乎规律地引起最后结果的发生。具体到非法行医案件中,关键在于判断介入原因的异常性大小以及介入原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对行为人的归责取决于行为人是否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以及是否充分履行了注意义务。如果行为人已经充分履行了注意义务,因行为人之外的原因的介入导致了加重结果的发生就不能归责于行为人;如果行为人没有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没有充分履行注意义务,其结果的发生就应当归责于行为人。   
文章录入:舒洪水&&&&责任编辑:舒洪水&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版权所有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
联系电话:029-
电子信箱: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 邮编:710063(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楼4层)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
有医生资格证和执业证书的医生在没有资质的诊所行医能不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有医生资格证和执业证书的医生在没有资质的诊所行医能不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精选优质答案
地区:青海-海东市
咨询电话:
帮助网友:135 次
点赞人数:0 人
第三百三十六条【非法行医罪】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优质问题答案
某一乡村医生,在没有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情况下,给人看病,该乡村医生构成非法行医罪吗?
地区:青海-海西
咨询电话:
帮助网友:541 次
点赞人数:0 人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日起施行)第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因此,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医疗活动的乡村医生,如果非法行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可以构成非法行医罪。
生活中有一些“老中医”,医术高明但又年事已高,无法通过医师考试,所以不具有医生执业资格。当这些人不幸造成患者死伤时,构成非法行医罪吗?
地区:青海-西宁
咨询电话:
帮助网友:37 次
点赞人数:0 人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我认为,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老中医”不以行医为业,偶尔治病救人,不幸发生严重后果,因为不符合非法行医之行医的职业性和反复性,所以不构成非法行医罪,若诊疗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论处;如果“老中医”以行医为业,诊疗正确却因个别患者体质特异或其他原因发生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伤,由于非法行医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也就不能以非法行医罪论处,行为人只应承担行政违法责任;如果“老中医”以行医为业,医德高尚,享有盛誉,但是不慎诊疗失误,出现严重后果,行为人不因医术高明而免于非法行医罪的刑事责任。因为“即使是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医治了百病的合法医生,只要一次过失置患者死伤,也要承担医疗事故罪的刑事责任,与此相比,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没有理由不承担非法行医罪的刑事责任。”当然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正如前文所述,对待这样医术高明,声誉甚佳的非法行医者,若无法定减刑情节,法院可以根据刑法第63条酌情减轻处罚同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关优质咨询
热门法律咨询
最新法律咨询有医生执业资格被判非法行医罪 获刑十年
安徽宿州市砀山县原黄楼乡罗庄村刘楼行政村的乡村医生胡某,在有医生执业资格,医疗执业许可证(是和本村医生罗某共有的,由于合作医疗把两人并在一起)的情况下,被宿州市泗县人民法院判处非法行医罪,有期徒刑10年。具体情况胡某中午带着药箱离开医疗点回家吃饭,有本联村村民70多岁的邵某找到家中,捂着胸口说不舒服,胡劝他到大医院去做检查,邵某求他说你给打一针就好了,农村人都没有钱 ,去大医院要花好多钱。胡某诊断后,给他打点滴后送他回家后不久,邵某死亡,经医学鉴定,排除死亡跟打点滴无因果关系。邵某家人不同意,到处上访最后在安徽宿州市泗县开庭审理,一审判处 胡某非法行医罪 有期徒刑10年。
请问大家 胡某冤枉吗?
输液不当死亡.大医院天天死人都不判,判决你你倒霉.心脏有问题输液不死也要大病一场.至少会有后遗症.
不过支持你把事情搞大这几十年估计单单死在这个输液上就要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了但是没有一个医生给判刑
只要有两证 ,按照国家规定不应该被判非法行医罪的, 本来在砀山出事,怎么要到泗县开庭
庸医害人,应予严惩。
不冤枉。集体执业医师资格证不能作为个体行医的许可。而且你说的是在家中行医,即行医地点(机构)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资格许可证,也是构成非法行医。致人死亡关联度100%。十年以上十五年一下。
大家还在看  非法行医罪 非法行医罪构成主体
  什么人可能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综合考虑刑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母婴保健法的规定,《解释》第一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列举了五种情形。
一未取得或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非法行医的
  第一种情形是“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即视为取得医师资格。对取得医师资格但尚未进行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人从事诊疗活动,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不宜一律按照非法行医罪处理。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的人,等同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主要指以伪造、欺骗、行贿等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行为。
二 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第二种情形是针对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行为。个人开办私立医院或者私立诊所,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能开展诊疗活动。该项规定主要打击一些非法诊所,如“地下性病诊所”等。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单位不能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
三 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非法行医的
第三种情形是针对受到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人。依据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人,等同于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可以构成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与一般的有医师资格没有进行执业注册的情况有本质区别。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吊销执业证书的十二种情形。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满两年以后,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四 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第四种情形是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作出的规定。目前我国有乡村医生90多万人,他们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强制他们也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恐怕不大现实,考虑到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状况,有必要对乡村医生单独规定,即虽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根据有关规定,经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一般医疗服务的,不能按照非法行医处理。
五家庭接生员从事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
第五种情形是针对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家庭接生人员的规定。
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家庭接生员资格的人,除从事家庭接生外未取得从事其他行医行为的资格,这些人员如果从事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情节严重,可按非法行医罪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
我要提问:
请输入问题内容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免费咨询律师,快速解决法律问题。
按地区找律师
热门城市: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排行榜
医疗事故鉴定推荐知识
中国文明网
经营性网站非法行医罪罚款是怎么规定的-法律知识大全|律师)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非法行医罪罚款是怎么规定的
418人阅读 来源:互联网整理,仅供参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
没有医生职业资格却擅自为他人看病造成严重后果的,会构成,行为人不仅会被判处,还会被处以相关数额的罚款。那你知道罪的罚款是怎么规定的吗?律师365小编来跟你聊聊非法行医罪的罚款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非法行医罪的罚款是怎么规定的根据《》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上可知,非法行医罪一般情况下都是要判处罚金的,只是法律没有对罚金的数额做出具体的规定,法官往往会以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来作为参考,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二、非法行医罪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日起施行。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一)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二)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第四条 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五条
本解释所称“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参照卫生部《标准(试行)》认定。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第三百三十六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行医罪一般情况下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犯罪情节严重,判处的刑罚还会更高,不过无论判处怎样的刑罚,犯罪分子都是要被判罚金的。要是你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来电咨询律师365网站的专业律师,他们将为你答疑解惑。延伸阅读: & & &
无锡刑事处罚律师律所:江苏三诚律师事务所区域:江苏/无锡/南长区擅长婚姻家庭律所:江苏裕安律师事务所区域:江苏/无锡/江阴市擅长合同事务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咨询推荐
热门刑事处罚法律百科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性犯罪,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对抢劫罪是规定了严格的量刑标准的。法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量刑处罚的时候,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量刑标准进行判处。
地区找律师
立即提问、免费短信回复
注:我们将对您的联系信息严格保密
专业律师专业解答
一站式服务
案情关键词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和找律师服务
热门法律百科
351128人看过 1 101064人看过 2 73464人看过 3 44549人看过 4 35262人看过 5 35067人看过 6 24883人看过 7 16791人看过 8
其他人正在看
468888次阅读 130598次阅读 121253次阅读 100971次阅读 59927次阅读 57036次阅读
刑事处罚最新咨询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1224律师在线
3479今日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