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ff91发布会跑到美国去,是他精心布的局吗

贾跃亭在美国发布电动车,那些看不懂的「创新」是什么?
知乎用户,发动机标定主管工程师
昨天在群里看到消息说这车有可变轴距功能,因为对这天顶星科技有点兴趣今天就去看了下直播。
看完直播以后没找到传说中的可变轴距,就顺便去翻了翻 FF 的官网,终于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然后期间发现知乎有这么个问题,就顺手强答一下。
从现有情报来看,这家车企看起来应该不是像 X 侠,小 X 那样的真&互联网造车,就从直播和官网信息来看,它完全就是在按传统车企的路子在造车嘛&&
他们的开发团队主要成员都是从各大 OEM 和供应商挖过去的,开发流程也老老实实按照从设计到仿真到实验的固定套路在做,只是从开发周期来看明显短于传统车企(视频中提到从设计到 & 车是 2.5 年),估计是省略了一些耐久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因为产量肯定不大,出了问题也不会造成大面积投诉)。
所以就我个人看来,这台车根本谈不上是什么互联网汽车,只是一辆新兴车企造的新电动车而已。
当然,他们的 PPT 和发布会倒是挺有互联网行业风格的&&
那么回到正题,如何评价这台量产车?
先上结论:
动力性能是业界 TOP LEVEL,造车理念尚可,不过并没有什么特别有颠覆性的概念和功能。单凭现有公开情报,无法判断其未来到底能否成功。
估计很多人觉得我这是在扯淡,明明人家发布会明明说了这么多高大上的概念和革命性的创新,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变成没什么特别了呢?
别急,我们一条条来看。
首先是其特别强调超越宾利和法拉利的加速性能。
0-60mile 2.39s
的确很快,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已经有量产电动车达到这个水平了,TESLA P100D,疯狂模式 0-100km 2.5s。
第二,性能车更关键的参数是 0-400m 加速而不是初段加速,这个数据发布会上并没有,我猜应该是数字并不怎么好看。
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5s 以下的百公里加速基本上是用不到的&&
然后其着重介绍的是智能互联功能。
这其实也不新鲜,特斯拉一直在做,国内像比亚迪之类的自主品牌也有,其他各大主机厂也在推进。
只不过这家企业宣传上的确挺像互联网企业,把同样的东西换个名字,看上去瞬间就高大上了。
比如下图的电动座椅记忆功能,现在稍微高配一点的中级车都有&&至于偏好歌单选择这种东西,
现在 CarPlay 全面支持安装 APP,什么歌单都搞定了&&
关于这个 Ecosystem,虽然没有公布细节,但目测就是和 CarPlay 差不多的东西&&
下面这个翻译成正常用语其实就是无钥匙进入,只不过媒介从车钥匙变成了手机而已。在汽车上使用面部识别是个创新点,只不过面部识别也不是什么新技术,而且其识别度和响应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在这个类目的功能里,个人觉得有点意思的是 B 柱的显示屏,这的确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创新,而且挺有 B 格,不过实用性嘛&&反正我是没想出太多的用途&&而且显而易见成本肯定挺高&&
然后它们讲的是车内空间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零重力座椅。
名字简直充满了科技感&&一开始我还以为 FF 掌握了什么外星科技可以消除重力&&
一看介绍,尼玛这不就是后排座椅可调吗&&
当然一般的车子限于轴距问题不可能做到这么大范围的可调。
但仅限于一般车辆&&
比如说下面这辆的可变角度就完全不输 FF。
这辆车前排也可大角度调节,中间这排还能前后移动,FF 能吗?
然后它们说这车子车内空间比燃油车大。
这其实又是废话&&没有发动机能不大吗&&
然后是全景天窗&&虽然不知道这个 Eclipse Mode 是什么东西&&但看描述大概是防窥模式一类的吧&&但是有人会爬到车顶来看车内的状况吗?
接下来讲的是主动安全 / 电子系统。
下面这条是如果是真的,倒是可以期待一下。因为目前的 ADAS 限于成本大多没有大规模上 Lidar 的,如果 FF 能第一个上,倒的确可以算是一个卖点。但按理说 FF91 的定位应该是富人玩的高级玩具,产量肯定不高,Lidar 的成本应该降不下来才对,姑且我们就认为他们和供应商建立了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吧。
自动泊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特斯拉之前也放过视频。功能是好功能,在国内嘛,估计跑到没电也停不进车位吧&&
下面的外观环节我们略过不谈,这东西个人喜好不同判断标准差别太大。
最后他们提到的是电动车性能中最为关键的整车续航性能。
续航里程 700km。的确如他们所说,是业内顶尖的续航里程。不过硅谷钢铁侠之前放过卫星说 17 年要推出续航 1000km 的电动车&&至于电池容量,这个是能堆出来的,然而关键的能量密度他们并没有公开(只提到是业界平均的 2 倍)。至于充电时间的问题的问题,可能大家没看直播光看文字描述会有一定误解,其实从直播的上下文来看,他们应该只是想说按 200kW 的额定功率充电一小时其电能换算成行驶公里数能跑 500mile,和车子的续航里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在官网的某个角落我终于找到一开始想要找的&可变轴距&的介绍了。
看完介绍后我发现其实是翻译不到位的锅&&VPA 的全称是 Variable Platform Architecture,硬要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可变平台架构,而不是什么可变轴距。也就是它只是在开发初期可以通过调整轴距来进行车型扩展,减少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而不是某辆车的轴距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事实进行调整。这种模块化开发各大 OEM 都在搞,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最后总结一下,这辆车从公布的情报来看,应该也是走的和特斯拉意义先推小众性能车打广告后推大众买菜车赚钱的路子,虽然自称要颠覆汽车行业格局但并没有什么特别革新的技术,不过比国内很多骗投资的互联网造车强的是看上去应该能把车造出来。但最后他到底能不能成功,还得看这台车的性能到底能不能和 PPT 上说的一样。
另外,通过这些新入局的玩家来给汽车行业注入一些活力我感觉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现在几家巨头虽然手握大把技术但限于各种考量不敢投入量产,有这些新玩家进来试探市场反应后,如果反响良好,相信这些巨头们也会忍不住加快相关技术的市场投入的。
Brandon Lu,知乎得来终觉浅
结论放前面:FF91 证明了 FF 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做一个技术中心;FF 和乐视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问题。
就像 @张文川 所说的,FF 在用传统车企的那套流程做开发,研发的思路也是承袭欧美主流车厂的那套,做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从电池的 Cell-&Module-&String-&Pack 的路线到 VPA 可变轴距架构,都是过去十年传统汽车企业的思路。FF 积攒一大批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传统汽车人,也不可避免的印上了他们过往经历的烙印。FF 开发的过程看起来也很标准,2015 年时完成了骡子车的制造并开始动力总成和悬架等系统的调试。一年多以后推出的这个量产车应该是软模样车,基本上也就是传统车厂研发的节奏,连时间点都差不了太多。
后续这辆车估计也不会大规模量产,在技术中心的车间里小批量生产个几百辆先投入市场看看反响。从目前的信息来看,FF 已经具备了造型设计、整车集成、电气化系统开发与调试、底盘开发与调试、车身内外饰开发等等整车开发的关键能力,反正一个传统主机厂具备的研发能力 FF 差不多都有了。只要有钱投进去,弄一辆合规合法能上路的车是没啥大问题的。做为&合作伙伴&,乐视也能共享 VPA 架构,在 FF 的基础上研发一系列车型,可以加速在国内投放产品。从 FF91 这个产品上看,FF 的研发很有一种理想化的工程师文化。这辆车看起来像是一群工程师畅想未来,规划了一系列产品线,誓用一个架构覆盖从 A0 小车到 5 米长的 MPV。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架构叫麦克斯韦听起来比 VPA 合适,逼格也更高。毕竟宇宙最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用 4 个方程就搞定了经典电磁学,优美又简洁,这才是架构化模块化的真谛,而且麦克斯伟还在学术上继承了法拉第的遗产。看着这辆 FF91,我脑补了一下这辆车开发的过程:
工程师:我们已经开发了一个很 NB 的架构,你就说你要啥吧,这个架构都能实现。贾总:加速要比特斯拉快。工程师:没问题,拉长点,多加两组电池。贾总:续航要 700 公里。工程师:没问题,再拉长点,再多加两组电池。贾总:这车做轿车有点太长了吧,而且车顶也太高了啊。工程师:这个,电池放下面,地板抬高了之后,人的坐姿调来调去也只能这样啦,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做 MPV。贾总:纯电的 MPV?工程师:还可以拿掉最后一排座椅做 SUV。贾总:...我们还是叫智能化的未来交通工具吧...工程师:叫啥随便你,反正东西我做出来了。贾总:...
FF 并没有像特斯拉那种&我才不管这些技术和供应商能不能达到什么汽车行业标准,我把这些东西拼在一起就是能做出惊艳的产品&那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 Geek 精神。发布会展示出的智能化 Feature 更多的像&不管什么好东西我都先装上,然后再绞尽脑汁弄出几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创新点&的感觉。大有一种&这车反正也就卖个几百辆,跟模具费比起来这点激光雷达都是小钱&的土豪气魄。我很能理解 FF 急于在加速上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心理,毕竟也没啥其他的能让人印象深刻,但我还是无法想象一辆比全新 GL8 还长,重量估计超过三吨的庞然大物的卖点是运动性...这给人的感觉就像工程师按照理想做出一个产品后,再强行包装成一个豪华舒适的 CUV,把目标客户定位在有情怀的土豪们。
车辆开发是带着镣铐跳舞,一般都是市场部先圈定目标客户之后,将客户的需求转化成工程语言,再由工程团队实现成产品。从 FF91 身上基本上看不到这一点,车辆的尺寸、造型和内饰配置都指向舒适豪华,可车辆激进的性能指标又指向运动与激情。这种自相矛盾会让这辆车开起来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吧。从这一点来看,FF 和乐视的市场部还没有圈定好目标客户,也没有深入的了解清楚潜在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只是简单的圈两个竞争对手后用堆参数的方法来压死对手。这倒是很符合那种&不管前面有什么,我们先上路再说&的互联网精神。同样,这次产品发布会也没有明确的给出 FF 和乐视的战略方向,没有展示出未来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
像传统车厂一样靠卖买菜车赚钱?现在的 FF 完全看不出成本控制能力,而且就跟前几年的观致一样,找一群传统车企出来的工程师,虽然能做出性能不输给合资品牌的产品,但是由于产量上不去,成本上完全没有竞争力,想活下去都不容易。
像其他的乐视产品一样,硬件不赚钱但是靠后面的服务来收回成本?这需要走量的产品,可 FF 跟乐视的工厂还没动工,产能爬升就更不用提了。而且汽车市场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再降也降不了多少。
通过豪华车来攫取高额利润?听起来也不太靠谱,豪华感和品牌价值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
生产研发并运营共享车辆?好像也不太像,这种5米多长的产品看起来也不适合做城市通勤小车。
对比国内其他创业车企,车和家目标明确的要做小而美,蔚来和威马瞄准了 20-30 万的 SUV 和 MPV 市场,而传统车厂放出来的那些接近量产的概念车,目标客户和设计思想也都非常清晰,远不只是炫个技术秀秀肌肉那么简单的,至少在市场定位和量产产品的研发上,这些公司已经走在前面了。对于乐视和 FF,时间真的不多了,在北美市场,Bolt 已经开始铺货了,Model 3 也是定价在 3 万 5 千美金上下的大众产品,在国内市场,一众企业都瞄着 2018 和 2019 年推广新能源。而 FF91 要到 18 年交付,走量的产品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到时候面临的竞争估计会像现在的家电一样刺刀见红吧。
FF 倒是可以作为独立的设计公司接单做项目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现在打响名声之后还是很容易周旋于一众土豪公司之间了。也不失为一种洒脱的活法。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乐视网(300104)相关新闻听说贾跃亭在美国又投资了一家电动车公司,我们立刻过去试驾了一番
文/腾讯科技 纪振宇硅谷电动车厂商Lucid 14日在加州弗莱蒙特发布了第一款量产电动车产品Lucid Air,这款车型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计划于2018年年底正式投向市场。尽管Lucid的几位高管避而不谈特斯拉,但无论是从电动车概念、整车外观、目标市场等,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特斯拉。Lucid Air这款车被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是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S的一款产品。
正在加载...
Lucid首席技术官Peter Rawlinson 原先是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主要设计者,他在新车发布当天对腾讯科技表示,这款车最初的灵感来源于私人飞机商务舱,他在设计这款车时希望给后排乘客带来坐在商务舱中“贴地飞行”的感觉。Rawlinson说,这款车在空间设置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外部空间大小相当于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但内部空间相当于奔驰S级,将后排空间尽可能拉长,在高端车型上后排几乎可以完全躺倒。高端版类似飞机商务舱的后排座椅几乎可以完全躺倒目前,Lucid Air计划中的最终车型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其中低端版本售价约为6.5万美元,中端版本约为10万美元,高端版本约16万美元,其中中低端版本将配置100Kwh的单次充电续航约300英里的电池,而高端版本将配备130Kwh的电池,续航里程将能够达到400英里(约644公里)左右。当天在现场进行静态展示的是一辆内饰配置到最顶级的Lucid Air,座椅、方向盘等全部采用真皮材质,车门与握手处采用桃木材料,该车的中控也完全采用液晶触摸屏。中控全部采用可触摸液晶显示屏Lucid负责设计的副总裁Derek Jenkins当天对腾讯科技表示,他和团队在设计这款车时,考虑的是传统豪华品牌的奢华与现代感的结合,整体理念是强调简约。除了强调驾乘的舒适外,Lucid Air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性能,Lucid方面称,该车能够达到1000马力,实现2.5秒之内完成0-60英里(约96.6公里)加速。Lucid当天还进行了试驾环节,整个试驾体验为4分钟左右,Lucid在其公司周围围出一块环形区域作为试驾的固定场地,整个环节包括匀速行驶,0-60英里急加速以及自动驾驶回归车库三个部分。试驾者只能够坐在后排,由Lucid的工作人员操作车辆并进行实时讲解,当晚进行试驾的车辆共有3辆,由于是在公开发布会之前就准备好的,为了不泄漏外观,因而采用了特殊的迷彩涂装。用于当天试驾的特殊迷彩涂装的Lucid Air用于试驾的三辆车内饰简单,但就驾驶来说,试驾车辆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的驾驶功能,并且中控屏幕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显示信息。整个试驾过程只进行了一小段自动驾驶的演示,进行自动驾驶时,中控屏幕上会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图像以及行驶的路线,但由于中途一辆外来车辆无意中闯入了试驾区域,导致车内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立即握住方向盘,接管车辆的控制。试驾过程中车内中控实时显示车辆信息Jenkins对腾讯科技表示,目前Lucid Air的车辆上已经装载全部的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感应器等装置,但软件方面该公司还在进行不断的调试,希望能够尽快让该技术成熟起来再逐步推向应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运用于自动驾驶的装置隐藏在车头下透明罩内Lucid不久前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Casa Grande的一处工厂进行生产,该工厂将耗资7亿美元。该公司的前身是Atieva,成立于2007年,最早的业务是电池的生产研发,2013年开始进行电动车研发业务,Lucid至今已融资1.31亿美元,目前估值已达20亿美元。有消息称,贾跃亭也是其投资者之一,但具体投资金额及所占股份比例不详。如今行业中电动车研发的争先恐后之势愈发明显,除了已经有多款电动车产品面世的特斯拉以外,法乐第、Lucid、NextEV等也均在电动车领域内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法乐第即将在下月初的电子消费展上公布首款量产电动车产品,NextEV上月已经发布了一款超级电动跑车EP9。但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资金。成立已经13年的特斯拉至今仅实现了两个季度的盈利,法乐第由于资金出现问题,其内华达工厂是否能够最终完工遭到广泛质疑。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贾跃亭 美国 椅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