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参加贫困山区公益活动方案帮助山区孩子会不会太功利

莫凡:为贫困山区学童争取教育公平_新浪公益_新浪网
莫凡:为贫困山区学童争取教育公平
  这是第八个故事,主人公叫莫凡。
  莫凡,一名自由职业者、美术设计师。他自称“现代麦客”,他说,自己总在麦熟季节,外出走乡跋涉,像替人收割麦子的农民一样,到各个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乡村去劳作。所不同的是,他是教孩子们画画,以公益的名义。
  很久以前,莫凡就喜欢画画。他说,“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画家,立志要考美院。后来虽然没去成,但还是选择了读美术”。
  1996年,莫凡大学毕业,他去了当时最火热的城市——深圳,开始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的生涯。随后,莫凡加入了深圳义工联,并申请去贵州支教教美术。他猜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份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申请就没有通过。但他依旧参加着协会的各种志愿活动,事业也渐上轨道,其设计的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奖颇丰。
  或许,他的一生注定要与公益结缘。
  2003年,莫凡在网上发现云南山区一个助学机构征集LOGO的启事。他报名参加了,作品还被选中。可是莫凡选择把比赛奖金回捐给该公益组织,资助了他的第一个孩子。
  2004年底,作为资助人的莫凡突发奇想,准备去云南看看他资助的孩子。云南之旅,他认识了小杨老师,聆听了那个公益机构成立的故事,见到了一群拥有纯真笑脸的孩子们。
  或许是孩子们的笑脸、山区艰苦的求学环境触动了他,也可能是人生旅途中一次不经意的心弦撩动,莫凡很希望,孩子都能上学,都能健康成长。他开始想做得更多,想在公益的路上走得更远。
  回到深圳,莫凡把这次走访的照片整理成了一个帖子,发布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短时间内就引发关注,包括他后来最坚定的工作伙伴——种子(网名)。
  2005年6月,莫凡又一次到云南山区探访。这次,他带着许多文具,要去实现之前错过的梦想——当一回美术老师。
  在云龙县关坪乡诺邓完小的那棵大青树下,莫凡为孩子们讲述了一节特别的美术课。在莫凡的记忆里,孩子们很天真,很聪明。“我每次准备画什么的时候,只要在黑板上画一笔,孩子们都能猜个正着。这是现场的志愿者和老师都没法做到的事。”莫凡说,“孩子们虽然没有什么美术基础,但是他们的画都很漂亮。”
  在莫凡的心中,这些孩子的画作堪比梵高,他开始萌生了在大城市里办乡村儿童画展的想法。
  这个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在6年后实现。莫凡在上海东方明珠和北京水立方科技感十足的展厅里把画展办了起来,大山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绘画作品同时被呈现。“把城市孩子的画放在一起,并不是想对比,而是希望他们了解彼此。”
  “孩子们没有看到过一本课外书,在他们的童年里没有《皮皮鲁》、没有《白雪公主》、没有《拇指姑娘》,更没有《皇帝的新装》。”在云南山区的那次,校长请求莫凡帮助募集一两百本课外书。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促使莫凡发起了后来享誉公益界的“麦田计划”。“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麦田。但是在我的想象中,金黄色一片,农民伯伯在收割,充满了喜悦。”
  一开始,莫凡只是单纯想修一个图书角,没有想过捐助。“资助孩子们,毕竟要涉及到钱,总要冒一定的风险……后来我想,如果我个人承担点风险,但能让一个孩子甚至是更多的孩子上学,那就值得!”这时,莫凡也拥有了一群一起奋斗的小伙伴----种子、水瓶、小徐老师、阳光。。。。。。麦田计划渐渐蓬勃发展起来,进行一对一资助孩子,帮助山区的学校成立图书室、修建校舍等。
  日,麦田计划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麦田教育基金会” 。至今,麦田分别在四川、云南、山东等10余个省份建立了资助点,共资助贫困学生6000余名,代课老师300余名。据说,麦田的志愿者数量一度超过2万人,后来莫凡有意控制规模,人数稳定在8000人左右。
  从一个人的美术老师梦到覆盖全国的麦田志愿者,从单纯想募集百余册图书到为大山摇旗呐喊。莫凡有些感慨,“在成立麦田计划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会做这事,更想不到它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壮大,这超乎我的想象!”
  十年的时间,麦田变大了,志愿者变多了,问题也多了,但莫凡始终坚持着最初的心,比如,从做麦田的第一天开始就用各种条条框框让自己远离麦田的钱;比如,走访各分社的时候,不喝酒,不收礼,自费吃住,坚定地把麦田的AA制贯彻到底……
  有人说,在这个功利的时代,麦田就像是一个金黄色的梦。
  2010年,麦田计划获得责任中国2010公益盛典公益行动奖。颁奖词这样写到:“由普通志愿者发起并精心耕耘,麦田计划致力于改善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这个纯民间志愿团队的快速成长,见证草根公益的强大生命力。”
  2011年开始,莫凡逐渐淡出麦田的管理层。“没了我,麦田也一样可以运作下去。”但他依然作为志愿者,行走大山,用影像记录乡村孩子的故事。
  莫凡说:“等我完全退休了,就去荒漠种树,种很多树,然后就在树下长眠。”
  他这样活着。在别人在城里画画的时候,他选择到乡村教孩子画画;在别人哀叹大山贫困的时候,他选择用行动改变他所能改变的,这是他为这个国家负责任的方式。
  关键是,这样活着,很酷!
  中国财富:你喜欢你的小伙伴怎么称呼你呢?
  莫凡:我喜欢大家叫我“老莫”。但是他们一般会叫我铁公鸡啊。因为我从来不请大家吃饭,每次都是AA制。其实,我每次都是偷偷的请人吃,吃了就要保密。因为我要维护我“铁公鸡”的形象嘛,要让大家知道莫凡是可以拿来开涮的,大家才可以更加平等地相处。
  中国财富:你结婚了吗?家人支持你做公益吗?
  莫凡:结了。家人没什么不支持的,该做的事我一直在做,不会因为麦田耽误我该尽的义务。麦田有这样一个原则,你做公益,但是不能因为麦田影响到家庭。公益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做公益就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学习。
  最后,莫凡有话对大家说:
  我在和所有麦田志愿者一起,为贫困山区学童争取教育公平。这是我的“责任中国”。
新浪公益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专家指导:6招配合学校帮孩子提高成绩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专家指导:6招配合学校帮孩子提高成绩
  作为陪读父亲,我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老师交流、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合力。事实也证明,我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从骨子里尊师重教的家长。在我两个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我是往学校跑得最勤、和老师接触最多的家长。从学前班到高中,教过我孩子的数十位老师,我都拜访过,有的老师曾多次拜访。我心里非常清楚:老师身上寄托着孩子的未来,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我认为,在尊师重教方面,怎么做都不算过分。
  做出陪读决定后,我情愿交较高的房租,在学校隔壁租房子,一来孩子方便,二来也方便和老师沟通。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学校跑,把和老师沟通当成了一项“工作”来做。
  有人可能会担忧,往学校跑那么勤,那么频繁地和老师交流,老师不烦吗?再者,经常和老师交流,哪有那么多话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总结出经验了。
  第一,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老师数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毕生心血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这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老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单调,老师的奉献精神,应该受到全社会尊重。我特别尊重各位老师,也十分信任每一位老师。重点中学的老师,有省、市劳模,有省、市优秀教师,有特高级老师,他们都取得过一定成就,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把每位老师当做了自己人生的老师、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因此,我对老师的尊重特别真诚,甚至怀有几分虔诚。有句话叫“心诚则灵”,由于我从骨子里尊重老师,老师们也都乐意和我交流。A老师在上课,B老师可能是自习课;C老师没空,D老师可能不太忙。班上六位老师,加上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以及我认识的其他老师,每次到学校,都能找到交流对象。
  第二,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
  我把大量心思用在了尊师重教上,于是练就了一套基本功――赏识老师。那些肯定、赞美的话,我总是挂在嘴上,比如:“老师,您工作那么忙,还为孩子操那么多心,作为家长,我真不知道怎么感激您!”“老师,孩子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您始终没有放弃。您是在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啊!”“老师,我儿子说,他最佩服的老师是您。您在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真让人感动!”“老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尊重,足以显示您的人格魅力。孩子在您班上,真是他的福气呀!”
  人都是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老师也一样,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赞赏,自然会更乐意和家长沟通。况且,我的这些赞美都是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很容易被老师接受。
  第三,虚心向老师学习。
  那两年,我口袋里时常装着笔记本,和老师交流的关键内容,我都会随时记下来。这样做,一来是对老师尊重,二来也能加深记忆。
  “××老师,您的那些教育思想格外好,其中的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要给孩子一定成长空间;远离功利是大智慧;无为而治是高境界’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您讲的观点,我写了篇心得,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
  “××老师,前几天和您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您讲的影响学生求知的几个要素,我感觉非常好。由于我记忆力差,记得不详细,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这位老师得到认可,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比上次发挥得更好,讲得既生动又具体,我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
  “××老师,您的教育实践让我大开眼界、心悦诚服,您在孩子们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令我非常感动,特别是您对经常找老师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孩子勤学多问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真经,难怪你们班的学生学习都那么好!”这位老师受到了鼓舞,及时找我儿子谈了话,儿子也开始向老师提问题了。
  “××老师,过去我不懂教育,给孩子帮了倒忙,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拉了班上的后腿,我向老师表示歉意。现在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努力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但由于我底子薄、悟性也差,希望您多帮我。”
  第四,和老师探究教育。
  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的家教实践也向纵深发展。我和老师的交流不再空泛,每次都有实质性内容。大多数时间,我是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找老师交流,因此交流就有了探究的性质。
  比如:昨日和甲老师探讨过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施予影响;今天准备向乙老师请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明天计划和丙老师交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后天考虑和丁老师沟通如何激发和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讲,和老师沟通交流,并不纯粹是给老师添麻烦,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支持老师的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我和孩子。
  交流来交流去,我对教育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我和老师们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四十多岁的人了,天天泡在学校,那么执著地研究孩子的教育,对一个人人头疼的孩子,有那么坚定的信心,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各位老师。随着老师对孩子信心的不断增长,孩子也逐渐进入了健康成长的轨道。
  关于家校配合,在女儿上高中期间,我也做过一些探索。
  女儿贾蕾读高一期间,我经常和她班主任朱学会老师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朱老师成了朋友。不难想象,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班主任会有多忙。每逢我到学校,朱老师再忙,总要给我腾出点时间。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一块制订孩子的培优方案。很长一段时间,朱老师安排贾蕾和尖子生、班长同桌。朱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贾蕾,以激发她的求知欲、提高她的表达能力。
  朱老师教物理,为了提高贾蕾的物理成绩,他要求贾蕾每周一、三、五下午自习课找他提问题。朱老师说:“如果你不带着问题来问我,就等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招很灵,这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一个孩子不沉下心来学习,怎么能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呢?这件事,足以看出朱老师对贾蕾的关爱程度。一个学期后,贾蕾的物理成绩赶了上来。
  对于尊师重教、家校配合这个问题,我给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善于激发老师的爱心。
  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是开发老师爱心的高手。如果家长善于理解老师、尊重老师、感激老师、赞美老师,老师就能产生神圣感,就能在课堂上创造爱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教育便步入了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老师的爱心激发出来?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自然而然会把爱传递给孩子。一个天天被爱包围、被爱滋养的孩子,你还愁他不懂道理、学习不好?你还愁他不给父母争光、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第二,不要给老师找别扭。
  有的家长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开学一学期了还没到学校去过,不知道孩子班主任姓甚名谁,家长会总缺席,更谈不上和老师交流了。这类家长大多是教育的门外汉,他们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一旦出点问题,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专挑老师毛病,动辄找老师理论、找领导告状,甚至到学校大吵大闹。老师受到了伤害,心理不平衡,带着情绪上课,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家长都要理解老师、宽容老师、善待老师。
  第三,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尊师重教,就要研究教育规律。父母的家教水平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讲出来的话有道理、有含金量,老师才乐意同你交流,才会采纳你的建议。如果只知道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而不懂教育,讲的都是外行话,老师对你不信服、不尊重,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四,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活动也会融进感情成分。所以,感情因素往往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孩子喜欢某位老师,他就会努力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不管这门功课多么难学。相反,一个孩子讨厌某位老师,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就不会感兴趣,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差,与他和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无关系。家长的任务是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及时消除老师对孩子的误解和偏见。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如果家长工作做细了,和老师沟通到位了,老师会改变对孩子的看法,主动向孩子伸出橄榄枝。如果家长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受损失的只能是你的孩子。
  第五,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比如早恋、网恋、打架斗殴、经常逃课等严重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也往往信心不足。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老师。如果家长不断给老师强化信心,老师在受到尊重、受到感染的同时,也会改变对孩子的印象,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老师自然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
  第六,不被老师的消极态度影响。
  一部分家长对老师随声附和,看老师脸色说话。老师说孩子怎么不好,家长急忙点头称是;老师说对孩子学习不抱希望了,家长说让他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老师要把孩子调到最后排,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说你看着办,只要不惹事就行。家长不会明白,老师本来对孩子就没有信心,得到家长默许后,便从内心把孩子彻底放弃了。
  但凡父母对孩子信心有小的动摇,都会带来老师信心的大动摇。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老师哪来的信心?再说,人都喜欢抱不哭的孩子。爱一个能给老师争光的孩子容易,爱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最在意老师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评定,在孩子眼里是权威的。老师对他信心有多大,他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称职的父母,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被老师的消极观点左右,并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影响老师。
  家长朋友,积极投入家教实践,并尽可能和老师多接触吧!如果各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又能和各位老师密切配合,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能形成合力,就能使你的孩子驶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本文选自《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贾容韬 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不支持Flash1.查看公共账号:&&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chineseinla_com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总机:626-657--21:00(西部时间)
竞价:562-275--18: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新公益网【http://www.xingongyi.org/】第一家免费为公益组织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弃婴岛生存困境亟待建立多重救助机制
有关(以下简称&弃婴岛&)的讨论热潮,因为浙江省首个弃婴岛试点转型升级的新闻,再度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自2011年河北省设立首个婴儿安全岛以来,截至2014年6月,全国各地已经有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 苏、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等16个省区市建立了32个&婴儿安全岛&试点,共接收弃婴1400名。其中,广州首个弃婴岛设立于日,但 在运行48天之后,广州市社会福利部门暂停了正在试点中的&婴儿安全岛&。据统计,广州弃婴岛共接收了超过100名弃婴,其中99%属于残疾婴童。
& &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弃婴岛的超负荷运转乃至关闭,是一种可预见的结果。个中原因,在诸多的讨论中已有呈现:首先,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存在一定比例的弃婴数量,目前16个试点所供给的收养规模,很难满足社会客观存在的需求;其次,相关的社会救助、保障滞后,必然会涌现相当数量的弃婴。最后,即便有了一些救助,弃婴的文化传统和父母与社会救助方的信息不对称,都会导致一定比例的弃婴数量。
  然而,明知现有的弃婴岛试点规模难以承受弃婴之重,是否该放弃呢?从操作的角度看,成本上的困境显而易见,这里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包括看护人员的精力、数量和规模,都很难在弃婴井喷的时候得到满足。但是,弃婴岛必须坚持下去, 不但要坚持下去,还要力争扩大试点。毕竟,试点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如果不能扩大范围,那么问题的全部就无法展现。
  再者,尽管目前设立弃婴岛的方式在客观上有鼓励弃婴之嫌,但作为一种社会良心的体现,弃婴岛需要存在。从弃婴岛的设立表明,我们的社会还有最后的伦理底线。这一条底线非常重要,它可能暗藏着一种人性的希望。
  当然,支持设立弃婴岛基于的是一个系统性的考虑。在支持之前,对于婚检必要性的 讨论有必要再次摆上桌面。从强制婚检到自愿婚检,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第三种模式?如果能够在婚检上实现突破,残疾婴童的比例将会大大下降,弃婴的出现规模 也会随之下降。而假如孩子已经诞生,在每一对父母丢弃自己的孩子之前,则必须经历多种救助或规范机制。例如大病救助,可以消除许多父母医疗成本过高的担忧;相关社会组织介入的心理建设,可以帮助父母和残疾孩子重塑关系,实现关系的正常化;此外,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对弃婴行为本身进行 审查,防止有抚养能力的父母恶意弃婴。
  一个婴儿从生下到被丢弃,决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政府与社会必须协同介入,设置多种保障,将孩子尽可能留在父母身边。毫无疑问,父母是婴儿最好的&安全岛&,让父母放弃弃婴的想法,即消除弃婴的土壤,这是比设立弃婴岛更为根本的办法。
  在浙江衢州,所谓对弃婴岛的转型和升级,实际上就是对接收弃婴进行限制,将只接 收孤儿和本地弃婴。这里涉及到财政支持范围的问题。广州弃婴岛的关闭亦与此有关联,按照统计,有近一半的弃婴并非广州籍,属于外地专程过来丢弃的结果。 就此而言,废除试点,而是进行全国无差别的推广,就显得更为紧迫。否则,试点本身无法构成解决途径,并且掩盖了问题的全部,只展露出问题的冰山一角。
  弃婴的天然存在,要求文明社会必须建立。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社会问题, 也是不容回避的良心底线。所以,对设立弃婴岛的支持不容置疑。但正如许多反对者所指出的,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婚检、社会保障、等等事宜,设立弃 婴岛在客观上确有助长弃婴之嫌。或许,这样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困境,恰恰是今天中国社会艰难运转的典型表现,我们只有携手共同克服它,才能迈向真正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以志愿服务点赞雷锋精神
3月5日是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志愿精神在国际上定义有三:一是志愿,二是不为报酬,三是利他。雷锋的行为践行了志愿精神,因此,中国青年志愿者日定在每年的3月5日。
今天,社会在转型,利益在调整,多元诉求与价值嬗变令我们时常要问一句:雷锋精神走远了吗?我们为什么还要学雷锋?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一言蔽之:雷锋是属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英雄,但雷锋精神却是属于人类、属于世界的基本价值遵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精神,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布了第一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美德恒久,感动常在。这起码说明,2015年的雷锋精神,不仅契合&君子遵道而行&的传统道德规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代之声。
西方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将开始重新调整自己&。调整是一种重塑,而重塑是新的力量整合。譬如老人跌倒了,就算摄像头准备不齐全,还是要有人伸手出来扶一扶;譬如再忙再累,社区的,还是要抽空尽点义务;譬如网络社会里可以&任性&遨游了,碰到谣言炒作,起码不会当个&键盘侠&去煽风点火&&新时代的公序良俗,或者说是契合现代公共治理的意识,需要一种志愿意识,需要承续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洋溢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着正能量,托举着新梦想。一方面,越是物质发展,越重精神引擎。以雷锋精神为标志的时代精神,是社会创新、时代进步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方向导引。另一方面,精神的价值、思想的伟力,更是推动&四个全面&有序落地的重要保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于此而言,雷锋精神是指引,更是抓手。
当然,精神的学习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传承。每个特定历史时期,都有年代特征鲜明的&雷锋STYLE&。自2008年以来,历经一系列重大灾难与国际活动的洗礼,中国志愿精神已经从顶层设计到坊间田头,内化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兑现为转型期的公民责任与公共道德。今天我们学雷锋,也许很难去临摹&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德,却可以在飞速的动车时代,找到雷锋精神的新领地、新舞台。
今天,我们不妨以志愿服务点赞雷锋精神,向不走的雷锋精神致敬!(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完整版)
专访柴静:“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你怎么想到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我深感作为传媒人的一员,也有责任,因为当时我在北京,但我浑然不觉。我做过不少污染报道,总觉得好象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穹顶之下&并非柴静&私人恩怨& 抗霾公众能做什么
2月28日,长达103分钟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将&雾霾&这个词,又拽到公众眼前。&雾霾&一词搜索量趋势图曲线,在这天陡然上升。
片子中,离开荧幕一年的前央视记者柴静,穿着一袭白色上衣和旧牛仔裤,做了一场演讲。她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这些科学性极强的问题,用娓娓道来的风格,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公众。
24小时之内,这部对雾霾刨根究底的片子,全网播放量破亿。柴静说,这是她跟雾霾的一场&私人恩怨&。有了女儿之后,她意识到这个脆弱的生命要由她来负责。以一个母亲的立场,加上一名调查记者的素养,有了这部柴静所说的,&计划外的片子&。
但是穹顶之下,不只有柴静一人。
环保组织网站被挤爆
3月1日,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说,他看完了《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网络发言上。位于北京的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此有更直观的感受&&他们一款手机应用在一拥而入的访问请求面前几乎要崩溃了。
视频里,柴静提到了一个公开企业排污信息的手机应用&&污染地图。她告诉大家,看到超标排放废气的企业,可以举报。当天下午,&污染地图&官方微博发文称,由于下载量加大、数据库运行缓慢,该手机应用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网民的热情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始料未及。从2014年6月上线至柴静调查播出前夕,&污染地图&的下载量在五万左右。但从2月28日起,下载量迎来了&井喷&,光iOS系统下载量就超过20万。马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污染地图&&罢工&时,网友给予了这款应用极大的耐心,他们留言说,没关系,我们等。&这也说明公众强烈地希望能做些什么。&
同样刷了一回存在感的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柴静的调查片中,自然之友贡献了一段动画,告诉公众,面对雾霾,他们能够采取哪些行动,比如少开车,比如看到环境不友好行为拨打投诉电话12369进行举报。
自然之友网站的服务器也没招架住大量涌入的访问请求&&它宕机了。网民们想报名成为自然之友的志愿者,由于人数过多,报名链接一度无法打开。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说,片子播出后,他和他的同事收到来自各界的信息,被片子打动的人表示,他们想成为&环保行动派&。
公众行动带来&改变的力量&
实际上,自然之友已经推出了一个叫作&蓝天实验室&的项目,这不是一个实体的实验室,没有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科学定理,它更想强调的是有趣和互动。在自然之友的官方介绍里,这是一种&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大气污染检测和雾霾应对方法开发的创新行动方式&。
&我们都知道雾霾不好,但是面对雾霾,大家普遍有一种无力感,甚至是抱怨。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些什么,让不得不面对雾霾的这些人,和雾霾科学、积极地相处。&张伯驹说。
蓝天实验室里集合了青年科学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公民,自然之友希望用公民参与的方式,来澄清公民自己的疑问。张伯驹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在倡导绿色出行,那能不能用数据来证明,究竟哪一种出行方式更健康?&疑问有了,蓝天实验室里的青年科学家就负责设计实验,然后由招募来的志愿者完成测试。这是一个已经启动的测试活动,志愿者们会收集不同交通方式下PM2.5的可能吸入浓度,然后由专业工作人员对数据做出分析,之后再发布一个能让公众&看得懂&&愿意看&的报告,为公众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提供参考。张伯驹希望,他们能够培养一股积极、建设性的力量,在探索和求知当中,激发大家的行动力。
柴静在视频里说:&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踏实了。&
马军看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这种&心里踏实&。&从第一个环保组织注册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时间。前期的很多时候,公众参与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但是近两年来,我们看到了积极的改变。环保组织参与行动的空间扩展、深度增加、类型更加多样。而公众的直接参与,比如说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更是有明显的进展。&马军介绍道,污染信息实时公开,公众捧着手机,看到超标排放,就能随手&@&当地的环保部门。在某些省市,这种政民互动已经达到&高度积极&的程度。
不只一时冲动,更需长久参与
张伯驹强调,自然之友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公众可以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奢侈、不浪费但又能保证生活品质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环境友好。&把行动融入生活和习惯,这个特别重要。这部片子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信息,它告诉大家,我们的行动、政府的行动、环保组织的行动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行动,能够让改变发生。&
因为《穹顶之下》,自然之友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收获了他们完全没预料到的高度关注。但是,他们也清楚,因为片子激发的热情总会消退。而治理污染,关注环保,还是一个长期课题。
&我们会努力,让公众看到他们力量产生的作用,让他们愿意持续性地去关注、去参与。&马军说,他们准备推出&污染地图&的2.0版本,用更多功能、更高的用户友好性,来助力守望蓝天。张伯驹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任重道远,他希望《穹顶之下》能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
在演讲快要结束时,柴静说:&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这,也正是环保组织希望从普通人身上看到的决心。&
来源:科技日报
高调慈善可以有,何必整张“雷锋脸”?
33岁的安徽小伙子张艺冬最近不太高兴。起因是,经过3次整容,他终于把自己的脸变成他认为的&雷锋&脸,同时还拍摄了一组形似雷锋的照片。
&整成雷锋的样子是我的自由,我崇拜喜欢雷锋,为啥媒体的报道要讽刺我?&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整容成雷锋的问题,张艺冬颇感委屈。
以前真没关注过张艺冬。不过,这次看了张艺冬的经历,还是蛮佩服他的。他帮过下肢瘫痪的孤儿、罹患骨癌的少女、年迈无依的老人、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他一直在高调慈善,有人需要帮助,他在帮助的时候还会叫上记者,有了记者的参与,被帮助的人还能得到政府的照顾,这其实也是帮助别人的一种智慧。事实证明,他的高调很有效果,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在他的高调宣传中,获取了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眷顾。
当然,有人也在质疑一件事情:张艺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自己投入的很少,只是帮助策划,让需要帮助的人引起社会的关注,然后解决问题。对于这一点,笔者以为,无论他本人投入了多少资金,只要有了帮助的结果,就应该是美好的。帮助别人的形式有很多种,正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有多少钱款的张艺冬也是为慈善出了力气的。
张艺冬的慈善都是高调的。对于高调慈善,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实际上做好事难道必须都要默默无闻吗?&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是伟大的,&做好事留名&的人也一点不龌龊。
不过,对于张艺冬的行为,我还是有点想法的。为了高调慈善,张艺冬经过三次整容,终于如愿以偿的换来了一张&雷锋脸&。虽然说整容是个人的自由,法律不能干涉,我们也无权干涉。但是,这种行为和慈善有什么关系?无非是吸引眼球而已。而问题还在于,有了一张&雷锋脸&对于自己的慈善行动有没有好处。在我看来,这对于慈善没有多少作用。想捐款的人绝对不会因为张艺冬有了一张&雷锋脸&就会多给几个钱的。又何况,整容是需要大笔资金的,如果真心的帮助别人,何不将三次整容的钱款节省下来,救助更多的人呢?
张艺冬说自己最崇拜雷锋。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问题是,崇拜雷锋的最好表达方式不是整一张雷锋同志的脸,而是传播雷锋精神,而是多做好事情。按照这种理论,党和国家号召学习孔繁森,是不是崇拜孔繁森的干部都要动刀子整一张&孔繁森的脸&?我们曾经号召学习赖宁,是不是让学生都整容成赖宁?我们的社会中崇拜雷锋的人有很多,做好事的人也很多,难不成都要整一张&雷锋脸&?如果处处都是&雷锋脸&,这个社会岂不乱了套了?我最关心的还是,整了一张&雷锋脸&之后,这身份证该咋弄?一个人完全变了容貌,身份证管理岂不更加困难了。
过了大年,雷锋日就又快来临了。咱们可以学习雷锋,但是真的没有必要弄一张&雷锋脸&。(来源:人民网 作者:郭元鹏)
相关阅读:
创新变革时期的公益模式思考
& & & 近年,随着中国事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社 会责任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提及企业社会责任,不少人想到的仅仅是慈善、捐赠、扶危济困,但这些活动并不能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社 会责任包括的内容和意义应该更为深广。  在变革的年代,做公益亦是需要创新和持续性。审视国内公益领域,既突出创新又讲求持续的公益模式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身处公益传播行业,多年持续 关注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发展状况。在关注过程中,有一个品牌的名字经常跃入视线,这个品牌全方位持续实践企业社 会责任的行为较为充分地阐释了现代企业社 会责任理念,可以成为研究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的最佳样本。这个品牌,就是有凉茶始祖之誉的王老吉。  王老吉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无可争议地成为凉茶的代名词。时至今日,王老吉涉足了现代公益的多个领域,如公众 健康、抢险救灾、支教助学、动物保护、科学普及等。有数据表示,王老吉累计公益投入已达10亿元。其在实践中形成了&及时、专业、长效&的独特公益模式正 是现代企业社 会责任的精髓。  奉行授人以渔的现代公益理念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与企业核心业务相结合、与企业管理和经营相结合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要实施一个在经济、社 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都负责任的管理经营的战略和方案,从而使企业和社 会都能长期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经典案例。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震后,王老吉第一时间捐助300万元款物,并组织王老吉企业志愿者队伍参与到一线抗震救灾中。引起社 会更广泛关注的是,王老吉宣布投入3亿元建设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  2014年7月,首个中国企业&输血+造血&公益模式大型示范项目&&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投产。王老吉此番公益之举,不经意间创造了中国抗震救灾史上企业行动的五个&第一&:第一个签约、第一个奠基、第一个封顶、第一个竣工试产,还有第一罐灾后在灾区生产的红罐凉茶。  王老吉在雅安的公益行动远不止于此。去年9月,王老吉宣布投入50万元终生认养2014年全球第一只新生大熊猫雅吉,以求唤起公众对灾害中野生 珍稀动物的关注。认养大熊猫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而且雅吉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象,将来要放归大自然,认养熊猫行动体现了王老吉毫无私欲的公益初心。  2014年,王老吉还宣布投入5000万元建造载有5&12汶川、4&20雅安等大地震珍贵资料的王老吉雅安地震科普博物馆。地震科普对地震预防、震中逃生、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界有资深人士曾说过,中国公益领域现在最缺的不是热情和钱,而是公益模式的创新。王老吉在雅安开创的&输血+造血&公益模式恰恰发挥了企业 与援助对象间的能动性,实现了1+1&2的效应。它不单单是经济概念上的输血、造血,而且上升到安全概念上的地震科普,为救灾与重建打开了新思路。 在传播公益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区域经济、企业、民众乃至社 会的&多赢&。  因此,笔者认为,坚持&企业自身效益&和&社 会效益&两手抓的企业发展模式,这是王老吉深得人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造高效务实的公益平台  再举一个例子,&王老吉四季彩虹公益行动&始于2013年,包括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和面向中小学的微心愿认领两大板块。活动开展两年以来,王老吉累计帮助近三百名贫困大学生,资助了十几所小学。在微心愿认领公益行动中,除了自身发力外,并且依靠搭建的王老吉&四季彩虹&平台,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最终发动浙江和广东的万余家商户认领、帮助实现活动所收集的微心愿,共有10余万学生在此项公益活动中受益,引发了强烈的社 会反响。  相较于传统公益模式,王老吉搭建起的高效整合社 会资源的公益平台,其实质是线上众筹模式的线下复刻,这个公益平台实现了线下众筹的首次破局。这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也为其他企业建立了样板,拓宽了企业的公益道路。  王老吉,行走在爱的公益路上  当前正值春运,为了让更多贫困学子能&吉时&&及时&回家,王老吉&让爱吉时回家&公益活动正在进行,火车等交通工具满载王老吉传递的正能量奔 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受助贫困学子的家乡,温暖着每位受助学子的心灵与家庭。这是从2013年春节开始,王老吉连续第三年开展此项公益行动,范围覆盖了 全国大部分地区。王老吉意欲将这一行动打造成公益品牌,让这个公益品牌持续传递社 会正能量和&吉&文化、&红公民&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灾后重建&到&四季彩虹&行动,再到&让爱吉时回家&等系列公益活动,王老吉为每一个公益活动持续投入人力物力与崭新理念。  中国公益任重而道远,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笔者相信,把社 会责任上升到品牌战略高度、把社 会责任融入品牌血液的王老吉,在公益之路上的探索不会止步,一定能够走的更深远、更广阔。  付出总有收获,百年品牌功在千秋  已不再只是捐赠,而是企业的公益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能帮助修复贫富、教育、环境差距之间的鸿沟。  为了将企业社 会责任上升到品牌发展战略高度,为了将公益元素完全融入品牌,王老吉还率先提出&红公民&公益概念。红,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颜色,寓意正直、热情、爱心。 红色,又是王老吉的企业形象色,王老吉凉茶独树一帜的红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济世救人&的理念传承和长期公益实践中,王老吉不断完善企业公益行为,打 造立体化公益模式,甚至实现了从企业公益到社 会大公益的升华。  因为王老吉对自身如此苛求,对公益不懈探索,视社 会责任为企业发展第一要素。2014年底,在由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 年会&上,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荣膺&2014中国优秀企业公民&。  媒体报道显示,继2013年获得销量、品质&双冠&王之后,王老吉于2014年再次蝉联消费者满意度冠军。王老吉良好的品牌形象持续获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这是公众对王老吉热衷公益事业的最好回馈。  现代企业责任需延伸到更广阔领域  企业社会责任需要有组织保证,在不同的领域开展的社会责任活动,需要系统地纳入一个管理过程,这样根植于企业管理经营的社 会责任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一个企业真正践行好企业社 会责任并不简单,王老吉在企业公益方面赢得了广泛的好口碑,这与王老吉品牌背后的运营团队密不可分。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 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企业公益蓝皮书(2014)》显示,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仅为25.2分,中国企业公益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说明中国企业社 会公益事业刚刚起步,整体社 会环境远未成熟。王老吉所开创的企业社 会责任新模式,从实践上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企业公民除了扮演&捐助者&的角色外,还可以发挥更深远更广阔的作用。(作者:徐宪刚 公益中国网主编)
该如何摘掉环卫工弱势群体的标签
近日,&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过年&的桥段在社交网络疯传,继而演变成舆论狂欢。逢年过节,环卫工总会被领导接见,被老板集体宴请吃火锅,被赋予各种&最美&称号,被善意、关爱的网络舆论包围着;然而在舆论热点之外,&城市美容师&群体的境遇却没有得到切实关注,其收入水平、职业尊严,甚至劳动权利,常常得不到有效保障。&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过年&原本是对环卫工群体爱的关怀和体贴,这种真情呼唤传递着一股爱心正能量,可在网络娱乐化病态之下,&少放鞭炮&出现了各种玩世不恭夹带戏虐心态的版本。一时间,饱含心酸的环卫工群体,成了被调侃的对象,更有人借着这股不伦不类之风,无底线恶意炒作。有媒体就直接了当喊出了我们心里的怒气&别再假装关注环卫工了&。环卫工是城市的美容师,没有他们汗水和心血的付出,城市可能就要变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城市在光鲜艳丽和美轮美奂的外表之下,每天每刻都在产生和制造着各种垃圾和污染,城市的肮脏和污染靠这些环卫工师傅们来清洁。风里来雨里去,炎炎烈日下,大雪纷飞中,当我们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已经奋战在城市的各条街道。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卫工这个职业从社会奉献度而言,本应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从社会道德而言,这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群体。有段相声里说&环卫工和齐白石是一样样的&。没错!齐白石是绘画大师,用画笔给我们描绘着美妙的绘画作品,而环卫工用一把更大画笔,给我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此,我们的环卫工和大师齐白石本应该是&一样一样的&,应该受到世人尊敬,应该有生活保障,应该和城市里的其他人一样,有权享受他们亲手创造的美好和幸福生活。事实上,这种截然相反则是天壤之别,现实中根深蒂固的迥异的差距,给环卫工这个群体烙上了&弱势群体&的烙印。从事这份职业,他们没有获得世人起码的尊敬,更何来尊崇之说,表面上说他们是最美劳动者,可现实中又用不努力就会扫马路来教育孩子,这就不难理解中国的孩子谈梦想的时候,很少有人说要做一名环卫工来美丽城市。缺乏社会本应给与这个高洁群体的认可,导致环卫工群体很难在现实找到存在感,在世人卑贱眼神之下,他们更加卑微弱小。无论我们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有起码的收入保障,享有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各项基本权利。这些本应该享有的权利,在环卫工这个群体,却成了难以落实的难题。大多数中国城市中的环卫工,其收入徘徊在城市最低工资的边缘,一千元上下的工资成了他们的硬伤。在今天的城市,环卫工靠工资,这连起码的生活保障都解决不了。劳动者本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包括医疗、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在环卫工这个群体基本上化为泡影。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环卫工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爷,而他们都有着一个叫&临时工&的共同身份。&一时兴起式的关注,一时施舍式的关怀,又怎能呵护三百六十五天里那颗饱含辛酸的脆弱之心。我们赋予的关怀和爱心正能量,还远不能修复他们因被欺压和凌辱造成的伤害。真正改变环卫工工作和生活的凄惨现状,靠爱心和关怀远远不够。在国家改革浪潮之下,应该有朵有力的浪花可以惠及他们,让所有劳动者享受共同的改革成果,应该落实到他们身上。(来源:公益中国)相关阅读:
公益产品为何难向商业产品看齐
去年初我在微博上说过,我们不再把自己看成一个服务乡村教育的团队,而是要成为一个实现未来教育的创新团队。这么说是因为随着我们对教育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一公斤盒子不仅仅能解决乡村素质教育欠缺的问题,它所采用的方法和产品形态,也能同时解决更通用的教育情景下的问题。举几个例子:当我们介绍我们的一些主题盒子如道路安全盒子、吵架盒子的时候,不少城市的家长都表示很感兴趣,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也学习一下;当我们和一些城市的教育部门如少年宫、中小学卫生所(负责城市中小学生健康卫生教育的机构)交流时,他们都对我们采取的设计方法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几乎立刻就决定让我们帮助他们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台湾的社区大学及环保机构甚至还邀请我们过去给他们作教学设计的工作坊,分享教学设计方法。这些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好的教育活动设计是有广泛需求的,并不单单局限在农村,更不局限在公益市场。事实上,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需要更多联结生活、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又能够产品化的教学设计方法,而在这个领域,我们是有机会走到前头的。这么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公益产品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公益产品的最大问题是很难证明自己的价值:受助者总是感谢你的,改变总是有的(或多或少)。但这反而让你无法知道这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还是&有总是好过没有&(这是大多数的公益产品事实上的状态)。市场产品就简单得多:消费者购买就是成功,竞争者超越就是失败。因此,相比于市场产品,公益产品更新的速度总是比较慢的。在我有限的经验中,在公益领域做得最好的团队,也无法和一个最普通的创业团队相比,从效率和效能上都会差很远。这不是团队成员能力差异的问题,而是公益产品缺乏市场产品那样的竞争环境,也无法像市场产品那样快速测试和调整。同时,公益团队和商业创业团队的思维模式也完全不一样,商业创业团队更多会思考产品设计以及和市场的匹配等关键问题,而公益团队会花很多时间放到筹款上面,做出来的产品优劣结果自明。&这些思考促使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到市场产品的开发当中。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自我造血,更是希望我们可以设计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让我们自己满意的产品。我们对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没有兴趣,我们希望设计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教育产品,我们希望解决更根本的教育问题。来源:益时报 &作者:安猪
“泄密”被辞退道出了环卫工的权利贫困
&我能泄露什么商业秘密?不就是嫌我给报社说了同事被车撞倒、给记者说了保洁公司的名字吗?&因被辞退一宿也没睡的62岁的郭保民师傅说,他和老伴是在2009年来西安市三桥做环卫工的,被西安市沣东新城的一家保洁公司辞退,而辞退的理由竟是&泄露商业秘密&。
&我能泄露什么商业秘密?不就是嫌我给报社说了同事被车撞倒、给记者说了保洁公司的名字吗?&因被辞退一宿也没睡的62岁的郭保民师傅说,他和老伴是在2009年来西安市三桥做环卫工的,被西安市沣东新城的一家保洁公司辞退,而辞退的理由竟是&泄露商业秘密&。他说,尽管没与这家保洁公司签合同,但他近7年来干活都是兢兢业业。
郭师傅因所谓的泄露商业秘密而被解雇,那么我们就要问,所谓的商业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保洁公司的确存在所谓的商业秘密,即环卫工用工潜规则。一些转包、分包的把戏经常上演,环卫工人工资被层层克扣。一些老人们本该含饴弄孙,他们却从事最累最苦甚至不乏风险的工作,即便干了很多年也没有编制甚至合同,一旦被辞退便老无所依。
这种潜规则令法律蒙羞,也令人心酸。环卫工虽被称为&城市美容师&,但权利的破损,使这些美称变得戏谑起来了。环卫工的权利贫困,具体而言有两个层面:一是低薪以及没有五险一金;二是没有赢取足够的尊重,随时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那么这种&商业秘密&就没有办法解决吗?这并无难度,就看政府的决心与诚意。首先应该履行职责的就是政府的劳动监察执法部门。一些环卫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权益应该被认真看待,这并不是小事情。而转包等潜规则更应该被严查。对于环卫工用工,即便不纳入编制,也应该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不拖欠工资、缴纳五险一金,严格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再者,法律对&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能再等闲视之了,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由此,劳动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同工同酬的规定,从而消除环卫工私自转包的潜规则。从身份到契约应该是顺应历史趋势的改变,劳动者获取报酬的多少应该从工作本身衡量而不是从个人身份角度进行区别。
各地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环卫工人各项权益,此类呼声屡屡发出却屡次难以落实。长此以往,环卫工年龄大、话语权小,维权能力弱,再加上社会地位不高,他们往往成为被侮辱和损害的群体。那么以泄露商业秘密为由辞退这些老者的事件就会屡屡发生,这是社会的悲哀。(来源:南都网)&
小编寄语:临近年底了,环卫工成功抢占了各大头条,从令无数人沉默的工资条到环卫工烤火被辞退,再到全名掀起的&环卫工体&,从前鲜有人关注的环卫工人们,这一次彻彻底底的曝光在聚光灯下。小编想说的是,马上过年了,希望大家可以让这些辛苦了一年的城市清洁者们都可以回家顺顺心心的过个好年。
相关阅读:
儿童公益,不是给钱那么简单
曾经,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很多人去到贫困地区会情不自禁想帮助孩子,给他们钱。而一个外国人,却请孩子给他帮忙搬东西,每搬一部分东西,就给孩子一部分薪酬。他说:直接给钱,能改善孩子一段时间的生活,却也让孩子学会了不劳而获;而按劳动给孩子薪酬,孩子会懂得用双手创造幸福。,尤其是儿童公益,我们还有太多误区,这一次,我们凤凰网专访《中国少年报》宣传策划部主任王国祺,他做儿童公益二十余年,有太多经验可以分享。贫困儿童&&最容易受伤的群体&贫困地区的孩子,不只是弱势群体,还是最容易受伤的群体。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甚至某种对城市孩子来说非常好的教育都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王国祺说。今年儿童节前后,中国首家儿童慈善启蒙公益基金&小爱也温暖&基金,从大凉山将两个无人照料的彝族孩子嘿哈么沙英和阿老么你各带到北京《中国少年报》。宣传策划部主任、&小爱也温暖&基金理事王国祺统筹安排、整合资源,让你各、沙英在中山实验学校和学校孩子同吃住同学习两个星期,并邀请著名歌手谭晶陪同孩子游北京,还让你各、沙英作为儿童代表来到国家大剧院,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等人的接见&&但事实上,他最关心的是这俩孩子的内心,他一再告诉孩子:&孩子,你看到城市人的生活和你们很不一样,但是他们也是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过上美好生活。&因为,他了解这背后可能带来的冲击。这已经是王国祺第三次将贫困地区孩子接到城里来。第一次是在1995年,他去到贵州安顺地区,带回了一个7岁的布依族姑娘,想让这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并通过一个孩子,带动当地孩子一起通过努力考出大山,改变他们辍学打工的常规路径。然而事与愿违,在这孩子看到与大山深处反差巨大的现代化城市之后,她不再愿意上学,直接辍学去了贵阳,去过&大山外边的生活&。有了这次经历,王国祺对带孩子来北京更加谨慎,也有了更多思考。&孩子的心是脆弱的,强大的贫富差距带来的是内心冲击。但是孩子也是善良的,你用他们能懂的方式给他向善的力量,他就能呈现最善的能量。&将外面世界的美好,内化成孩子的动力就在前不久,王国祺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校园文化专项基金副主任,为湖北恩施大山里一群热爱舞蹈的土家族小朋友找到了爱心人士,资助这些孩子实现来北京演出的梦想。他为孩子们行程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孩子心理建设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他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们传达这样的理念:能来北京表演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你们因为努力和优秀的表现,获得了这个机会。同时,还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孩子们将在北京看到、遇到的人和事,传达给没能来到北京的同学们,并鼓励他们一起努力上学!&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另一个是让他们有种使命感,让他们成为传递爱心的一员。孩子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短期的&幸福&所迷惑,而是将美好生活内化为自己努力的动力。&这一次,对&小爱也温暖&公益基金带来的沙英和你各,他同样用这种办法鼓励她们。果然,这次来到北京的你各、沙英,不仅收获不一样的经历,还收获了学习的动力。本来只能基本听懂普通话的她们,现在发音标准、口齿伶俐。在北京学习了一个月,回家后成绩都有很大提升。还鼓励周围同学,要努力上学,要走出大山!要走近孩子,还要走进孩子心里&国祺!国祺!&还同时担任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儿童爱心教育总顾问的王国祺,去到太阳村,孩子们都这么叫唤他。王国祺乐在其中,他认为无论做哪种公益,首先得了解你帮助的对象,做儿童公益,就应该和孩子打成一片,和他们交朋友。&用工作程序化的方式接触孩子,很难了解孩子最真实的需求,很难真正帮到他们。做儿童公益必须学会用孩子常用的语言,跟他们拉近距离。&他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会悄悄跟小朋友说:&老师发言怎么这么长啊,别听他们的。待会儿我讲话,我快快地讲,不过你们可得跟我玩哈!&&不过单纯通过语言去拉近距离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要用你的视角去解读他们。由于年龄差异,城市长大的孩子和我们的视角都如此不同,何况他们。你如果不跟他们生活一段时间,你永远理解不了他们,也提供不了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更别说解决根本问题了。&首先是物质方面。现在很多城里人,认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无非就是缺少衣服,缺少教室。但是经过王国祺这二十多年的走访,他了解到,很多地区的孩子用餐、用水都是问题,&很多地区最急需解决的不只是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而是生存问题。&而更大的、更难被发现的偏差可能是对孩子本身的认识。就在前不久,在&小爱也温暖&公益基金的安排下,很多城里孩子走进了大凉山孩子的家。同龄孩子很想帮助大凉山小朋友,有人就问:&你有什么愿望,我想帮你实现。&大凉山孩子一时回答不上来。而长期关注贫困地区的《中国少年报》记者杨立群知道,不是这孩子故意不说,而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心愿。他问小朋友:&你想要什么?&大凉山孩子说:&我想要一个家。&&教育质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不同,让我们和孩子之间存在太多的不同,你必须和孩子尽可能多地呆在一起,试着蹲下来,用他们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你才可能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物质帮助和真正的精神抚慰。&不放弃任何做公益的机会&谨慎,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是王国祺给做公益的人另一个建议。那还是在10年前。《中国少年报》收到了来自江西广丰县沙田镇港口村孩子们的求助信,说当地孩子需要淌河上学。当地交通不方便,也没有人熟悉当地情况,大家都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回应这件事,最后王国祺说:&咱们要不先去看看。&于是他跟着几个同事,来到港口村。到现场,他们发现情况比信里描述的更糟糕。大到十几岁、小到五岁的上百个孩子,每天都要淌过近百米的河流上学。夏天还好,飘雪的寒冬同样如此,很多孩子因此冻伤双腿,而几乎所有的女孩都因此月经不调。已经有七个孩子因此被水冲走去世了,当地人称这条河为&夺命河&。在王国祺的发动下,联合省交通厅、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集资百万,修建了一座桥。并由王国祺为之命名为&上学桥。&&做公益最受益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也从不说我公益为了谁,真只为自己内心舒坦。&后来王国祺才得知,当时这些孩子给焦点访谈、人民日报都写了信,而只有《中国少年报》回应了这件事。&不放过帮助别人的机会,也是不错过让自己安心的机会。&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帮助孩子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什么?王国祺认为慈善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施舍和救助活动,而公益,则是建构起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公益需要去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在这个平台上帮助人。&长期负责公益宣传的王国祺,发现不少人对公益宣传有误解。&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做好事不留名。但是,现代公益不只是要帮助别人,公益人还应当担负起呼吁大家参与公益、关注弱势群体的义务。宣传应该也是公益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公益人在宣传方面,王国祺也有自己的建议:&首先,要有亮点。比如有明星参与,有感人细节&&这样才能引人关注。其次,是公益也需要创新,公益不应该总是通过用苦难激发人的同情心来获得支持,可以试着通过有意思又有意义、有创新点、方便参与等方式来吸引人。比如&小爱也温暖&公益基金,不只是关注弱势儿童,还通过让城市孩子参与公益,学会爱、分享爱,这种双赢的儿童慈善启蒙理念在公益圈就很值得推广。&&在活动策划上,王国祺也支持这种双赢的公益理念。&传统方式是通过对某一个贫困典型人物的宣传,让人关注并帮助这个群体。但是单单这么做还不够,我们现在更多地会选择树立贫困地区的儿童代表,并将这些孩子代表山里孩子来到北京,看看世界,并把外面世界学到的带回去,影响更多的孩子。同时,让城里孩子看到这些孩子艰苦朴素、勤劳勇敢,因此受教育,并且让城里孩子帮助贫困孩子更好的生活,让贫困孩子帮助城里孩子更热爱生活。只有这种手拉手、孩子帮助孩子、具有双重帮助的公益才最有意义。&
“公益”不必总和“免费”画等号
&不是为大家做公益嘛,为什么修手机还要收费?&最近一个月内,苏州工业园区第五元素社区志愿者谈跃就遇到6次这样的问话。社区惠民一收费就遭到居民非议,由此引发一个话题:公益服务到底能不能收点费?公益服务收费遭受非议,说到底更多还因观念上、甚至情感上对&公益&的误读。在很多人眼里,公益等同于慈善,等同于免费。事实上,&公益&最大的几个要素就是自愿、利他和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显然,它与免费没有必然的对等关系。现实中,做公益除了支出时间和感情,它还涉及诸多方面的成本,如果全部都是免费,次次都要倒贴,这样的善举终究也是走不远的。正如志愿者谈跃独白的那样,方便居民做公益,但也要考虑成本,否则都无法生存了,还怎么去为大家提供公益服务呢?如今,、公益服务存在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重视,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从目前情况看,公益的力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激发公益组织的成长和活力本身就是需要共同发力的方向。无论如何,公益组织举步维艰甚至生存不下去,不该成为常态。做大做实公益服务,必须有一个长效的运转机制来支撑。公益组织适当收费保本、哪怕微盈利,这也是公益组织实现自我造血的一种尝试。公益组织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得解决生存下来的困境,生存的底线是解决收支的平衡。那么公益服务应当由谁来买单呢?公益组织除了向服务对象居民直接收取适当的费用,享受政策性减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包括搭建与企业合作的平台,这些也都是办法,不过不管是通过哪种途径保障生存和发展,共同点都在于承认公益服务有成本、可以适当有偿。&因此,我们不必把&公益&总和&免费&画上等号。公众需要在意的不是能不能收费,而应该是怎么收费。收费是否规范、定价是否合理?事前有没有明码标价或尽了告知的义务?不以利润最大化,服务与有偿之间是否价值对等?这些应该成为更大的关注点,而这也是公益服务不必然免费之后,却必须要保证的地方。
公益项目,钱景广阔否?
长期以来,在政府行政力量之外,一直有一股民间力量致力于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为公众提供参与环保的机会。长期以来,环保NGO的运行费用都是由各类基金会提供或者向社会募集,但随着国外的基金会逐步撤出,国内为数不多的基金会提供的运行经费,不足以维持组织运转和项目实施。那么,经费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找到钱?如何从自筹走向众筹?如何区分公益和营利之间的边界? 2014年,一些环保NGO负责人马不停蹄地奔走在筹款路上,每一位公益人都不止一次思考着可持续运行的问题。钱从哪里来?随着国外的基金会逐步撤出中国,向公众筹款成为必然的趋势。2014年,来自环保NGO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潇湘)的刘盛,除了为新成立的环境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外,就是到处筹款。为找到更多资金,刘盛建立了微信群,对接各种资源,向公众筹款,帮自己也帮其他机构寻找资金。2013年和2014年,绿色潇湘连续两年举办&绿行家20公里徒步公益挑战赛&,上千名市民参与了活动,通过徒步的形式为绿色潇湘的湘江守望者计划筹集善款。绿色潇湘组织筹款活动的想法,来源于这样一个观点:民间组织从公众中间筹集的善款,如果能够达到善款总收入的30%,这家机构将可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两次筹款活动,绿色潇湘共募得50多万元资金。像绿色潇湘一样缺少资金的环保NGO有很多。截至2014年,在国内仅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环保组织已超过7000家,从筹资平台看,此前有筹资能力的基本上是拥有官方背景的机构,靠会员制完成筹资。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涌入环保公益领域的资金正逐年增加,大型企业单独或联合设立基金会,以资助国内NGO的环保项目,比如阿拉善SEE基金会(以下简称SEE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由企业家群体联合成立的SEE基金会,自2008年开始资助环保NGO,截至2013年底直接投入资金4857.4万元,资助超过300个公益环保项目,覆盖全国400多家环保NGO。成立于2012年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以阿里巴巴营业总收入的0.3%来做公益,投向环境领域的项目资金3000万元左右,其中1200万元是与大型组织合作,其余资金资助近30个环保NGO,每家获30万~50万元不等的资金。不过,从环保领域的需求容量而言,基金会的资助仍是杯水车薪。绿色潇湘长期得到阿里巴巴基金会资助,90%来源于基金会,5%来源于个人捐赠。但是,这些钱仍远远达不到支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刘盛耸耸肩说:&家中有粮心不慌,当一个人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做环保就是瞎扯的事情。&和绿色潇湘一样,从2014年开始,向公众筹款成为大多数环保NGO的工作重点。&公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出乎意料,从冰桶挑战到今天的绿行家,快乐公益、运动筹款似乎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类似的活动不仅活跃了公益氛围,而且也成为公众直接参与公益活动很棒的形式。&绿色潇湘运营主管戴晓艳在2014年&绿行家20公里徒步公益挑战赛&总结会上说。
能否做营利项目?2014年,环保NGO自然之友全力以赴地筹备成立自然之友基金会,创办盖娅自然学校。日,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自然之友已发起成立了环境公益诉讼行动网络和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在新《环保法》实施后,由这一基金支持的第一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获得立案。相对于由基金会资助的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盖娅自然学校因为筹款方式的不同,在公益和营利之间游走。盖娅自然学校由自然之友和26名志愿者(大多为自然体验师)发起,并且共同为自然学校的发展注入初始资金。而对这些志愿者来说,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团队开展的活动。在自然学校的出资协议上,出资人坚决要求在条款中明确,10年不享受分红,不享受任何回报。传统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作为半商业机构,自然学校开展的一些项目向受益的城市居民收费,经费用于发展环境教育和维持学校运转。在运作公益项目的同时,加入社会企业运营、收费项目,还能称之为公益项目吗?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在自然学校创办人之一黄海琼的眼里,非营利组织做营利项目并不是绝对不可,公益组织没有必要在是否收费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我们会组织一些免费的,不断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像冬夏令营、亲子收费活动,我们把活动当成课程设计,并投入资金,顺理成章可以收费。自然体验师培训虽然收费,但是完全不能涵盖成本,仍需要其他资金进行弥补,具体资金来源,我们将向社会公示。& 黄海琼说。黄海琼在日本自然学校研修的时候发现,这家学校资金来源是多个方面的。自筹资金是一个方面,来自于政府购买或者是基金会支持购买的项目也是其中一个部分。黄海琼告诉记者,自然学校第一年是亏本的,但是亏损的状况比之前预想得要好,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信心。&如果一个企业能在3年内达到收支平衡,希望我们也能在3年之后达到收支平衡。&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简称SEE生态协会)与中粮我买网、大成食品、旺旺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推出一款产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沙漠绿洲地区的小米。这款小米由SEE生态协会在阿拉善推广种植,旨在引导农户改变原有的粗放种植和灌溉方式,缓解当地地下水资源紧缺、荒漠化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SEE生态协会成员大成食品开始为节水小米的出路想办法,首先把小米打造成公益、环保的品牌形象,由SEE生态协会现任会长任志强代言,被称为&任小米&,通过一系列义卖和慈善拍卖的活动扩大影响力。SEE生态协会在操作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企业&的全新组织概念。&社会企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企业&的法人实体是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从企业目标来看,&社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了保证这一点,&社会企业&通常不做或限制股东分红,要求将利润所得用于公益投资。经营公益项目,应向企业学什么?2014年,被称为众筹元年。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开放。2014年年末, SEE基金会获得公募资格,可以公众募集捐款,发动更多人投身公益。SEE基金会过去筹款来源于企业家的会费,这几年已经逐渐扩大其他资金筹款。目前,SEE基金会已经搭建起平台,使得环保公益人才、筹款人、捐赠人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护,品牌、筹款和资助业务能够得到循环可持续发展。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家会员,这样的组织难道缺钱?SEE基金会取得公募资格,引发很多人不解。&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副秘书长郭霞说,尽管SEE基金会不用担心项目资金问题,但是长期以来,SEE基金会一直赤字运营,就是每年花掉的钱是当年收入的120%左右,但是,从模式上看,认购、认捐仍然是传统的靠外部输血的方式开展公益,持续性难以保证。&只有真金白银拿到自己的手里,才能让荒漠化治理的梭梭树项目做下去,才能资助更多环保NGO开展环保活动。&郭霞说,SEE基金会积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筹款,争取公募资格,尝试用&社会企业&的运作方式推销节水小米,协会还充分社会资源和网络自媒体平台,利用会员企业家中名人多的特点,开展公益营销,提升公众参与度。这些公益筹款、营销的经历,让郭霞发现,目前,90%的环保NGO还只是一个项目办公室,谈不上是一个完整的机构。在她看来,一个完整的机构,跟企业没有任何区别。环保NGO需要学习如何营销公益项目。有市场,也要有销售渠道。环保NGO设计项目之初,就必须考虑筹款渠道,而不是做了环保项目,再去找出资方。&现在的确存在环保组织&有人无钱&的情况,但郭霞并不认为这个行业从宏观上缺钱。如果环保NGO自己发展不出筹款能力的话,未来很难可持续发展,变成可以自主运作的机构。&互联网时代,环保NGO其实有很多机会去筹款,环保NGO应该以更开放、更多元的合作方式进行筹款,多摸索,多尝试。&
公益众筹为公益捐助带来新发展
众筹概念一时兴起,并很快从商业领域延伸到公益圈,"众筹公益"随之出现,指NGO或者个人将想要完成的公益项目展示在互联网平台,通过向网民筹集资金来完成项目目标。
通过低门槛的公益捐助方式,汇集大众的力量,产生意想不到的筹款效果,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群,是现代进行公益慈善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公益众筹必将改变传统的公益慈善,为公益捐助带来新的发展。众筹翻译自英文Crowd Funding,广义的众筹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传播的特性,让中小微企业家、艺术家和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公司、创意或项目,争取公众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完成融资目标。公益众筹则是指公益机构或个人在回报众筹平台发起的公益筹款项目,出资者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公益众筹项目的发起需符合众筹平台的具体规则,它跟传统的金融筹资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门槛特别低,而且非常强调大众的参与性。众筹运营模式通常会需要三方,包括发起方、出资人和众筹平台。众筹平台在当中的角色是项目的发布平台、资金的发放平台,但是不会承担项目的执行和监督过程。当公益遇到众筹据记者了解,目前的众筹大概有四种类型,债券众筹是还本付息的方式;股权众筹是出资人对钱有很好的预期,希望得到一定的分红;回报众筹是出资人不关注资金的回报,而且对项目和产品的理念非常感兴趣;捐赠众筹就是无偿性的捐赠。业内专家认为,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的区别,从两个方面可以分析,首先发起项目的目的,商业众筹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公益众筹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从项目回报这个角度来分析,商业众筹回报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公益众筹是纯捐赠行为,有些是产品周边的回报,但是它的商业价值远远低于它捐赠的定价,所以中间溢价部分是有捐赠属性的。所以,之所以把公益众筹定义为在回报众筹平台上发起的,是因为公益项目可以依托三种众筹类型,第一种是债券众筹,但是对大部分公益机构来说这种模式不可复制。第二种模式是捐赠众筹,这种模式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但是它的范围非常宽泛,例如网络捐赠。而回报众筹更具可操作性,通常一个项目会设计几种不同的捐赠选择,小额捐赠是纯粹的捐赠行为,大额的捐赠会附带一些实物的回报。尽管如此,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也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点,公益众筹更需要商业思维。&首先可以用商业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因为我们认为在众筹平台上发起的众筹项目目标的受众并不是传统热衷于公益的人士,而是喜欢在平台上关注非常有创意的项目的年轻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传播点不能用眼泪指数,更多是要在产品设计的吸引力和项目设计的新颖度上来吸引公众。&有业内人士强调,需要用商业思维进行产品的展示和传播。目前,在专业以及综合类的公益众筹平台一共有164个成功的公益项目,95%是来自于综合类的众筹网站。从筹款的金额来说,超过669万元。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网络捐赠报告当中显示网络捐赠超过了5.2亿,所以众筹比例约占到整个网络捐赠的1%。公益众筹&看上去很美&么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公益众筹&的概念被炒得火热,但事实证明,其实际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通过公益众筹获得的善款金额约占网络捐赠总额的1%。据了解,我国首家专业公益众筹平台于2013年7月正式上线。这个名为&创意鼓&的网站,先后发起了21个项目,目前仍无成功案例。另外两家专业众筹平台&积善之家&和&新公益&分别于2014年3月和2014年4月上线,分别成功项目5个和3个。数据显示:在164个成功筹款的公益项目中,有95%是来自于综合类的众筹网站。更具体的数据是:在专业公益众筹平台上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共40个,已成功项目8个,成功项目募集金额7.8万元;在综合类众筹平台上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共267个,已成功公益项目共156个,成功项目募集金额661万元。可以预见的是,当公益遇到众筹,可以为个人发起公益项目提供平台,实现很多年轻人有趣大胆的公益梦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公益机构募资的门槛。同时,众筹对公益机构的能力有提升作用,特别是有商业背景的综合类的众筹平台,对项目的筛选和指导可以用商业思维提出有效的建议。另外,在众筹平台上对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推动公益行业的透明、规范。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国内专业的公益众筹平台发展格局呈现数量少、知名度低、活跃度低的特点,主要因为平台地域性较强,无法获得广泛关注,&创意鼓&平台的所有项目均为深圳本地项目,&积善之家&的项目则大部分来自成都。另外,平台发起方的资源和运营能力有限也制约着平台发展。而针对公益众筹本身,虽然优点是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提高了公众参与性。但同时,由于公益众筹发起门槛较低,对发起人的资格认定较宽松,使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另外,众筹平台无法对公益项目的回报执行进行监督,虽然有明确的风险提示以及分批将款项拨付给发起人的机制,若在项目回报发放过程中出现争议,众筹平台有免责的权利。可以显见,公益众筹也面临独特的挑战。&因为众筹平台也会有对自己的保护,比如免责条款和风险提示。所以在项目回报执行当中会有一些争议,这些争议平台是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证的。虽然会先期拨付70%的资金给公益机构,但是30%是作为风险保证金,已经拨付的资金是没有办法追讨回来的。&业内人士称,公益众筹对个人和草根机构是开放的,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前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但是没有达到筹资目标的话,成本是无法回来的。企业公益众筹筹什么此前,一个与公益众筹相关的&益调查&结果显示:半数网友表示愿意成为公益众筹支持者。对于是否会成为公益&众筹&的支持者,46.2%的网友表示愿意尝试这种新颖的模式。38.5%的网友表示要看项目内容,如果是很有创意的公益点子可以支持,毕竟创意需要付诸实施才知道效果。15.4%的网友则表态不愿意,看不出这个和传统的筹款方式有什么不同,而且比较欠缺保障。对于一个众筹项目什么环节最重要,76.9%的网友认为是项目的监督机制,以及项目执行的透明化,公益项目的资金使用应该比其他类别的项目更谨慎。11.5%的网友认为给支持者的回报不能太敷衍,一定要让支持者感受到诚意。只有7.7%的人认为创意一定要够,太过普通的公益项目在众筹的平台上可能很难真正引起大家的兴趣。中国社科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王世强指出,其实企业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做公益,而且&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王世强举例说,新希望乳业通过企业官方微博以及企业员工个人微博发起了&你点1个zan,我捐1元钱,为300名孤儿筹专属体检&的活动。该活动一经发起,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短短两天就收到了近8500个zan。这也意味着有8500人知晓了新希望乳业的这次捐助活动。在微博上出现的由企业发起的所谓&品牌捐&活动都是这种形式;而这种利用互联网平台,连接企业、公众和受助人群的公益模式已经被很多企业采用。&在王世强看来,依靠移动互联网开展社会化、众筹化公益行动是对传统公益模式的巨大变革,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协调公益行为与商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但是与众筹不同的是,企业作为项目发起方筹集的不是资金,而是&关注度&,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项目并不算众筹,这几种模式还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营销的一些具体方式。
【公益明星】第12期:心怀天下:公益驴友叶霄煜的别样旅途
&&人生多一些磨难和奇迹才够丰富,如果当个公务员,一辈子碌碌无为,那真够窝囊的!&这是叶霄煜的空间中的一段话。叶霄煜,南京规模最大的公益组织&&爱心之旅&创始人,多年来,带领&爱心之旅&团队先后发起了&爱心大巴&、&蒲公英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重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外来务工者子女。他们用自己最无私朴实的爱温暖着这些孩子们。日,新公益网有幸采访到了南京&爱心之旅&公益组织创始人叶霄煜,并邀请他作为新公益网第十二期公益明星。
&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成为大众旅游方式的今天,南京的一群驴友给旅行附上了公益的意义和使命。 2006年1月,全国各地驻扎在南京的驴友讨论并成立了当时只关注贫困偏远地区儿童的公益组织,爱心之旅。这个在西祠论坛上诞生的驴友产品现已成为南京规模最大的公益组织,更添加了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行益。&
1.不走寻常路,从走马观花到公益
&&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叶霄煜在爱心之旅成立前就周游了我国的大江南北。而他去的不仅是三亚这样的度假天堂,却是那些&边边角角没人去的地方,&所以当大众在享受五星级酒店和奢华的美食,叶霄煜看到的,是土坯房和冬日里穿不起外套的贫困儿童。走多了,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会变,他说。&
& &如果在简单的一个小圈子里面吃喝玩乐的话,你会慢慢感觉到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了。你就想去做更多,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这是发自内心说的。&
& & & 2013年9月,叶霄煜看到四川省大凉山的一名志愿者在互联网上呼救&&山里的一所学校倒塌,一百多个孩子不得已休学在家。叶霄煜知道,对于那些住着土坯房,也大多只见过土坯房的山区彝族孩子们,读书是走出的希望;如果不上学,不会说汉语,他们就基本没有出外打工赚钱的能力。而彝族家庭的孩子那么多,一年到头只吃得起土豆。情况紧急!叶霄煜亲自带着其他两名志愿者和募捐的旧衣服前往大凉山。在大凉山深处,他看到了在离乡镇隔着一座大山以外的村子里倒塌的土坯校舍。这里的孩子如果想从村子里走到政府援建的乡镇希望小学去,得花3、4个小时。有一两个条件好的家庭为了供孩子上学就在学校倒塌以后搬到县里去了,而一百多个孩子就闲置于大凉山的沟壑里。
  &在那没有公路的地方,交通基本靠走。国家的物资运不进村里,建不起符合抗震要求的高大上校舍。但对于爱心之旅来说,让孩子们上学是当务之急。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叶霄煜说他们向社会募捐了19万块钱,交由村民和当地志愿者修建新的土坯学校。不仅如此,爱心之旅还联络了大凉山附近的支教志愿者,确保校舍完工孩子们就能继续学业。
  开学后,当叶霄煜后期联络当地乡村时,才发现需要就学的孩子远超出预期。此后,爱心之旅又陆续资助学校和村子盖起了板房学校。&
2.一切皆可公益&  当爱心之旅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到达了很多大型都会遇到的瓶颈:如果没有好的公益项目把志愿者们长期、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起来,时间一长就会流失大批志愿者,叶霄煜说。
  2010年,爱心之旅结合志愿者们的兴趣,添加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两个新的公益方向。&行行都可以做公益,我们有个口号叫一切皆可公益,&叶霄煜说。文化方面,爱心之旅组织&文艺青年们&去挖掘南京的历史、被人遗忘的古迹和文化学者曾做的学术贡献。有的时候,爱心之旅会去采访老人,听那些活着的&历史&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以及经历时的感受。
    叶霄煜说,比起学习,这些活动更注重交流和探讨。通过和老年人的采访与沟通,年轻人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的优劣,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老人们也能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环保方面,爱心之旅注重水源保护和废弃矿山的恢复和保护,也就是所谓的青山计划和绿水计划。这类活动,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主要是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有机会参与并改变一些不好的、陈旧的环保理念,叶霄煜说。
  在爱心之旅的论坛上,记者看到各类活动的招募贴:助学方面,安徽、贵州、江西等地都遍布爱心之旅的足迹;文化上,从免费去南京博物馆学习甲骨文、看青铜器,到弘扬腊八粥文化;而环境方面,从植树到徒步中山陵,这个公益组织看起来蒸蒸日上,不仅有组织地在做实事儿,志愿者们也乐于其中。&
3.当公益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我基本上每次出去旅游都要到各地小学、村镇里去看一看,看有没有当地孩子需要帮助的,这样你的旅游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不光是走马观花。&
  作为一名在研究所里全职设计军事用品的公益人,叶霄煜的时间有时会显得有些紧张&&去帮助山区的孩子,陪自己孩子的时间就少了。这也成为最初家人虽然相对支持叶霄煜的公益事业,但不免时而有矛盾的原因。后来,那些矛盾也慢慢得到了解决。
 &我特别喜欢旅游,我每年都带大家一起到外面、全国各地、到各个农村去过年,那样就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想做的公益结合起来,这样时间就相对多了,&叶霄煜说。&条件允许时带家人一起去,时间长了家里人也觉得这种旅行方式挺好。&叶霄煜最希望的,就是能帮助更多的人,或是对接更多有心做公益的志愿者和待帮助的人。
 &希望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喜欢的、喜欢帮助孩子的朋友跟我联系。把我的电话留给他们,然后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我们的行动。&叶霄煜的手机号码是。&
4.小编寄语
用&静心&思考人生与世界,在爱的路上带着快乐行走。他用爱心温暖留守儿童、贫困老人,为他们撑起爱的精神家园,向您致敬!叶霄煜。&&
其实公益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将自己喜欢的旅行与公益相结合,自然而又和谐,这就是他选择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主编:曹悦
本专栏由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ongyi.org/star/detail/yarcid/511.html
公益时间与升迁挂钩,你支持吗?
带薪公益假期、公益时间兑换假期、兑换停车位、公益时间纳入职务升迁考核中,这些与公益挂钩的&内部福利&、硬性规定已在许多企业悄然实行,并引起广泛讨论。某些企业已实施两三年,并有几百名员工支持、申请,他们或是觉得像一种回馈和支持,象征意义大,或是单纯为公益而为之,或是为达成某些硬性要求。对此,专家认为,无论出发点和效果如何,员工个人和企业都将受益,应多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做公益。挂钩职务升迁指标鼓励员工公益行动为了鼓励公司员工更多地参与,一家国内知名电商企业从几年前就开始实施各种激励性举措。如用公益时间兑换礼物,用公益时间兑换单位停车位,甚至将做公益与个人职务升迁挂钩。该企业员工陈小姐告诉记者,2012年有人提出将公益时间纳入KPI绩效考核,2013年被采纳,开始执行,直到2014年,每名员工每年参与公益的时间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维度。&从实施的效果上来看,这一维度对大家参与公益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陈小姐说,这几年员工们参与公益的时间也在增加。除此之外,她所在的公司还实施了累计公益20小时可兑换半年的公司停车位,以及公益时间兑换多种礼物等政策,受到员工的广泛欢迎。但陈小姐所在企业的此举在朋友圈引发大家热议,分歧很大。有人力捧,觉得做公益本就是好事,既有利于调节个人生活,奉献爱心,又能加强员工交流,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但还有人极力反对,认为这样的举措会让大家带着功利心做善事,动机不纯。另外,员工个人升迁涉及专业能力和素质,与从事公益不应有联系。陈小姐告诉记者:&大部分同事并非为了有偿回报、内部福利而这么做。我个人就是真心喜欢参与公益,经过积累,已经积攒了不少公益时间,业余时间还加入了某,做有意义的事。&近八成网友支持个人企业双获益对于很多公众的疑问和讨论,近日,京华时报联合清研灵智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发起了题为&公益时间纳入单位升迁考核,你支持吗?&的调查。此次共有1025人参与调查,男女比例约为1.5:1。参与调查的人群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结果显示,支持公益时间与职务升迁挂钩的网友占参与调查网友的78.9%,这些网友认为做公益本就是好事,给社会起到带动作用。反对的网友则持&员工为升迁而做公益会偏离初衷&观点。84.1%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公益计时可以换年假,他愿意参加更多公益活动。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褚蓥解释说:&这说明多数人对做公益同时获得企业的适当回馈是认可的。做公益本身不排斥有一定的利益诉求,其是允许双赢的,这一观点日渐为公众所认可。&&但也有部分人不认可,主要原因集中在如有回报就会导致动机不纯这一想法。这说明现代公益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传播,以便在全社会取得共识。太多的质疑只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褚蓥表示。他认为,员工做公益,不仅个人做了好事献了爱心,单位也受益。从品牌学的角度来看,员工是企业的品牌着力点,&员工做公益更为积极,也就能为所属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口碑,即能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带薪公益假期已获广泛推行一家世界知名软件公司CSR部门负责人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员工每年有三天的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