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所谓我知道您的唠叨都是爱,就等于没有了什么?

永远别说两次,因为唠叨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用!唠叨对孩子的影响 - 坤链资讯站
坤链资讯站
&&&&&& & 正文 &
永远别说两次,因为唠叨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用!
时间: 19:15
点击:3577次
来自:网络原创
作者:功夫妈咪儿童教育
功夫妈咪说:可能大多数的妈妈们都知道对孩子唠叨其实没有多大的用处,反而有可能遭到孩子的厌烦,但却又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永远别说两次”是一个简单有效的“6步法”。90%的孩子,不用说两次就能做得很好。
文/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英]
首先你要先了解几件事
●为什么不…
功夫妈咪说:可能大多数的妈妈们都知道对孩子唠叨其实没有多大的用处,反而有可能遭到孩子的厌烦,但却又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永远别说两次”是一个简单有效的“6步法”。90%的孩子,不用说两次就能做得很好。文/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英]首先你要先了解几件事●为什么不要唠叨?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唠叨。这些唠叨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对你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永远别说两次”适用于什么时候?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行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开始型行为,不适用于终止型行为。●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如果孩子坐在电视、ipad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下面将讲到的所有六步都坚持完。● 多大年龄可以使用?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6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次6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第1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第2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比如: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也没有放弃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哦。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一半了啊。注意: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许他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会尽量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彻底地集中起注意力。第1、2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这一要求,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我是功夫妈咪,喜欢我就滑到文末帮点个↓赞第3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5分钟之内把乐高积木收好。对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然后每隔两分钟,然后每隔一分钟。每一次,你的孩子都会听见他下一步即将做什么,他的大脑便会对下一步的事情自动产生一幅图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大脑就习惯了这个过渡。当你说“时间到”的时候,或者当计时器响起来时,孩子便已经习惯了必须按你刚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通过前3步,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还有3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杀殆尽。第4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不要让孩子仅仅只是鹦鹉学舌,因为他们即使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能重复。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谁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偶尔在有些情况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听话,那么家长就该把第五步用起来了。第5步: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做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为了减少等待的压力,注意早点开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务,这样你才能腾出时间进行“6步法” ,而不会觉得自己总是在赶时间。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还是不配合,此时我们就得用上最后一步。第6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进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 , 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你可以这么说:你没有嚷嚷,很棒你没有走开,这样挺尊重人的。我看见你已经找到了你的鞋子。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赞扬"孩子以前的优良行为举止:我叫你做什么时,你的动作越来越快了。我今天几乎没听到你抱怨。“反思式倾听”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争辩,不要给孩子说道理或者训诫他,这些通常都没有用!这样说:当你想要继续玩的时候却不得不把玩具放一边,这真是扫兴啊。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你不想起床,你可能希望自已能再多睡会儿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饭前要把它拆掉。不用担心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认为自己不用听从你的命令。相反,这"6步法"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希望”这个词清楚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幻想,不是真正的选择。为了让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赞扬"和"反思式倾听"一起用起来。虽然你很可能希望我会让你单独呆着,但是你却没有吵闹,也没有叫我从你的房间里出去。我看得出来你确实很心烦,因为家庭作业时间到了;但是你没有尖叫,也没有说任何不礼貌的话,从你把拖车扔进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来你有多么生气,可是你位置没扔对。虽然你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多么生气,但是你总算知道要收拾东西了。当你心无旁骛地站着等孩子的回应时,“描述式赞扬”他,并“反思式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会积极地回应你。坚持做第6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们会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来得快。"永远别说两次"这一方法通常会起作用,因为没有第7步——过一会儿,放弃。即使让孩子最终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记住要“描述式赞扬”孩子。这样,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会来得容易一点、快一点。相信很快你便只需做前面3步即可达到效果。(来源:新浪博客 )【好书推荐】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功夫妈咪微店购买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妈妈的唠叨,你烦过没有?
妈妈的唠叨,你烦过没有?
晨雾 / 转贴
“唠叨”,恐怕是天下母亲的最大共同点,也曾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的最有魔力的声音。只要在家,每时她都不厌其烦地唠叨个不停。对于母亲的唠叨,有的人显得很无奈;有的进行反抗,不再尊重父母;也有的学会了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当一回事,随便妈妈去,全当没听见。但是,如果妈妈什么语言都没有,那么,在你看来,妈妈的心里还有你吗?
其实,妈妈唠叨又能怎么样呢?她并不能真正的左右你的行动,就让她唠叨吧!这是每个母亲的爱子之心啊!在妈妈唠叨的时候,可以去想想妈妈为你辛劳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讨厌她的唠叨了。在你长大离家后,妈妈的唠叨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回忆的。请珍惜!
温暖的不仅仅是被子
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回家,妈妈就跟我说:“今年的棉花很好,我提前给你预备了几床棉花,等你结婚的时候用。”然后,还指着给我看了看。
当时的我,感觉还远着呢。都还没有毕业。现在看来,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是多么的超前和无私啊。
回家,见到母亲
又是中秋时节,从工作的异地赶回家,发现母亲老了,瘦了。
在家里,因为一些小事情,又被母亲唠叨。这时才发现,唠叨其实是幸福的。
朋友的母亲去世了
我有个同事,一夜之间父母因车祸去世,他后来和我喝酒,叹道“以前在家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做,连袜子都是妈妈给洗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给留着……有父母的时候总觉得父母唠叨,父母不在了,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这才觉得父母的好。父母经商,一年十几万也舍不得花,只买二三十元的衣服,而给他买衣服,都买五六百元的,结果他又不喜欢,妈妈就自己穿,逢人就说这衣服怎么怎么好……”父母有一次来看他,中午吃饭的时候就点了一盘土豆丝,他想点点好的,结果母亲说“你才挣多少钱啊,留着结婚用吧……”现在他唯一不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工作第一个月给母亲买了一条项链。
妈妈,代表着圣洁与高尚。不管你有没有可以被唠叨的,换一种心态去体会,她想关心你,却不知怎么走近你。跟母亲好好地谈一谈,或许,这样能让母亲和自己的关系更亲密些。如果你现在懂事,人见人爱,也不要忘记那是你妈妈这么多年来辛苦培育的。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对于这个话题,我们没有多说的权利,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即使所谓的2012来临了,什么都变了,妈妈的爱同样是最温馨,最真诚的。请不要怀疑妈妈的爱,妈妈的唠叨,或许语言是多了点,但是那个母亲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怎样,总是对你有所期待,有所盼望,才会多说几句,为什么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在妈妈唠叨的时候想想自己还有那些方面不足呢,而不是厌恶。——冉宗清
以前烦着现在也依旧在烦着,是价值观不同是世界观有着太大的差距了,虽然是知道自己的态度是错的但是还是没法改正过来,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力的区平和讲话时候语气之间的尖锐。不知道是妈妈年纪大了,顾忌的事情太多了,还是她觉得我真的达不到她年轻时候给我提出的那种振翅的样子,现在的唠叨在我听来完全是推翻了从小听到大得那些教诲。只是,即使再烦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知道自己有些事情是错的,我不是厌倦,只是听着那些唠叨太没有耐心……也许是在找借口,但是我真的知道那是关心。——杨文
最讨厌听到妈妈说:穿厚点,怎么又没穿外套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越来越来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刻钟,妈妈在身边,一切都OK,母亲的唠叨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李斐
一家人之间的相互牵绊是一家人之所以成为一家人的意义。母亲的唠叨就像空气,感觉不到它存在的意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母亲对子女的爱就是唠叨,没有人唠叨你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已经去了。我记得父亲对我就像老太太一样唠叨个不停,爸爸不是个话多的人,唯独对我絮絮叨叨,以前总烦,每天一个电话不知道说些什么,说来说去总是吃了没有这种低级的交流,但像是生活中的习惯,有一天没了反而不习惯。——胡倩
唠叨与沉默,都可以是爱。——杜慧仪
惜所拥有的事情,每个人都这么走过来,从厌倦到厌烦到厌恶到理解到想念,妈妈的唠叨都是对自己爱的表现,哪天自己当了妈妈,同样也会对子女们唠叨,到那时候就会理解,母亲的唠叨就是爱的表现,那时候后悔当初对母亲的态度恶劣,没有人再这样唠叨自己了,会开始想念,可惜失去了就回不来。还是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多一份理解,换位思考,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高欣婷
虽然唠叨也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因为她时时刻刻都把你放在心,她关心着你的一切事情。我们作为儿女的要领这份情,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一样伟大的。——万琼
唠叨是每一个母亲的天性,这是母爱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我们的成长过程若是没有了这些所谓烦人的“唠叨”,我想我们将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作为儿女的我们,小时候会抱怨母亲,但长大了,我们就必须学会理解体谅,更要学会常对自己的父母“唠叨唠叨”。——章瑶
小时候害怕母亲的唠叨,少年反抗母亲的唠叨,直到现在怀念母亲的唠叨。母亲不唠叨了,反而觉得少了一份亲情的交流,所以无论是在何时还是何地,让我们共同珍惜母亲对我们的关心之语!——吴玉婷
母亲的唠叨,对自己来说,暂时可能会因为年轻气盛不理解,但自己长大后再回忆,那对自己是好的。试想,如若不是自己的母亲,别人会这样对自己吗?——王卫杰
说一点儿都没烦过那是骗人的,也曾因年少无知和妈妈争吵过无理取闹过,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愈发能感受到妈妈的艰辛与疼爱,即使是喋喋不休的唠叨也成了一种奢侈的要求。在家生活了18年之后渴望远行也终于远行,远离了爸爸严肃的视线,远离了妈妈烦人的唠叨,但是与此同时内心的失落也开始渐渐涌出来。世界上能有谁比他们更爱我呢,经常会想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在想我呢,有些自恋却有些伤悲。我想,等到日子再久一点,久到他们都老了,作为子女的我们会比他们更唠叨吧。——于瑶瑶
小时候每当听到母亲的唠叨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得母亲的唠叨其实是忙碌生活的一剂良药,直到为人父,突然间觉得母亲的唠叨其实是用装满爱的临行密密缝,也只有在这种唠叨中你才能真正的放松,你也可以肆无忌惮的睡觉,这也许就是爱之奇特之处吧。——倪卫校
每个星期给家打电话的时候母亲总是说那几句话:问我吃好没,有钱没,长胖一点没。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面对母亲的唠叨很烦,甚至对她大吼大叫的,对她发脾气。但是等挂掉电话之后就会很后悔了,不应该对母亲这么凶,父母在家天天想着我们,可是我们在外面潇洒的时候把父母都忘得九霄云外了。母亲的唠叨里面凝聚的是对我们无私的爱,请不要无视父母的关心。——张欢
我没有机会听,怎么烦!人就是这样不满足,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的时候想挽回却来不及了。——王宾
小时候妈妈成天唠叨,有时候还会顶嘴甚至摔门而去。现在,喜欢经常给她打电话,听她说说家里的新鲜事儿,回家后喜欢陪她逛街,听她唠叨。其实有人唠叨也是一种幸福。——程鹏丽
母子连心,在一般的情况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也许,在比较幼稚的年代,在父母亲唠叨的当时,我们会觉得很不耐烦,甚至嫌其啰嗦。但是,等到长大之后,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慢慢地体会到父母的那种人生经验、慈爱与智慧是何等的重要,一句简单的嘱托都可能使得我受用一生。——栗彦卿
年纪越长,越能理解到父母的爱。尤其常年在外的人,更会想念妈妈的唠叨。昨晚中秋夜,给家里一个电话,听着爸妈的唠叨,心里无比温暖。——福利满
妈妈的唠叨啊,总是边烦边心暖,世界上可以不计较一切爱你的女人,恐怕只有妈妈了吧。谢谢我最亲爱的妈妈!——小迷
给予我们爱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和感恩的。何况这个人还是给了我们生的机会。让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仅仅是唠叨而已,算不上大事吧,我不讨厌我的妈妈,我感谢她!——陈智慧
儿行天下母担忧,母亲永远是最爱你的人,不管你做错什么,不管你怎样任性,所以,迷失的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吧!感谢母亲,人间有真情!——郑龙飞
说实话真的有烦过,而且很经常。虽然过后会很后悔,但是下一次又会不知不觉的烦。但是现在每次跟妈妈说话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烦,要珍惜感激,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改正的。而且出门在外的我一定要多打电话给妈妈,因为妈妈只要能多听到我们的声音就会很开心啦!!——陈飞
有首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什么力量使母爱这么的伟大,这么的令人敬畏。在进入妈妈这个角色前,她也是父母心里的宝,结婚了,当妈妈了,是真正的成家了,付出成了妈妈这个代名词必须的一项任务。每次,做什么,妈妈都会先考虑我,可以说是先我之忧而忧,后我之乐而乐,总在想在妈妈心疼我的同时,我又真正的反过来心疼妈妈多少次呢?真正有那么全心全意的一次么有?呵呵,喊一声:“妈妈啊”!心理都会感慨!——秦琴
(责任编辑:柯勇)
信息来源: 半月谈
&&热帖点击
晨雾点评:
看到这个题目感到是那样的熟悉,因为在5年前晨雾也写了一篇。那篇文章所站的角度不同,那是以一个高三家长的角度来反省高三妈妈的“唠叨”,探求家长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而本文则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来反省自己的。
晨雾虽然已经年过半百,孩子也已经成人。但是读了这篇报道,还是感动得流泪。相信这些谈感想的人都是已经走过了求学时代的职场人士,有些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过对母亲唠叨的烦恼和反抗,他们现在才懂得珍惜母亲的唠叨。
母亲的代名词是“付出”,母亲唠叨的代名词是“幸福”。世上只有妈妈好!
晨雾还有个91岁高龄的老母亲,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丰衣足食身体健康。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她还是习惯坐在我旁边唠叨,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唠叨。唠叨的内容无非就是她所知道的众多儿孙的事情和在自己有限的信息范围听到看到的事情。但是我却听不够,这个时候听母亲唠叨是莫大的幸福,就想这样永远地听下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妈妈的唠叨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