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中国银行visa借记卡余额查询6620,为什么可用余额是负69000,怎么回事?

新闻源 财富源
中国银行(601988)公告正文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度报告
公告日期: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度报告
&&&&目录
&&&&宗旨
&&&&财务概要
&&&&董事长致辞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
&&&&财务报表分析
&&&&务回顾
&&&&风险管理
&&&&公司荣誉与责任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组织架构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公司治理
&&&&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
&&&&境内外机构名录
&&&&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强化公司治理
&&&&追求卓越效益
&&&&创建国际一流银行
&&&&财务概要
&&&&&&&&&&&&&&&&&&&&&&&&&&&&&&&&&&&2005年&&&&&&&&2004年&&&&&&&&2003年1
经营成果(百万元人民币)
净利息收入&&&&&&&&&&&&&&&&&&&&&&&&100,405&&&&&&&&84,985&&&&&&&&&71,904
非利息收入&&&&&&&&&&&&&&&&&&&&&&&&&15,623&&&&&&&&19,752&&&&&&&&&20,935
营业利润2&&&&&&&&&&&&&&&&&&&&&&&&&&64,744&&&&&&&&57,841&&&&&&&&&54,826
资产减值损失&&&&&&&&&&&&&&&&&&&&&(10,985)&&&&&&(23,797)&&&&&&&(16,432)
税前利润总额&&&&&&&&&&&&&&&&&&&&&&&55,140&&&&&&&&34,576&&&&&&&&&38,573
净利润&&&&&&&&&&&&&&&&&&&&&&&&&&&&&27,492&&&&&&&&20,932&&&&&&&&&28,707
资产负债项目(百万元人民币)
贷款(净额)&&&&&&&&&&&&&&&&&&&&2,151,893&&&&&2,071,693&&&&&&1,921,131
资产总额&&&&&&&&&&&&&&&&&&&&&&&&4,742,806&&&&&4,270,443&&&&&&3,979,965
客户存款&&&&&&&&&&&&&&&&&&&&&&&&3,703,777&&&&&3,342,477&&&&&&3,035,956
负债总额&&&&&&&&&&&&&&&&&&&&&&&&4,480,186&&&&&4,037,705&&&&&&3,750,489
所有者权益&&&&&&&&&&&&&&&&&&&&&&&&233,842&&&&&&&205,351&&&&&&&&203,752
财务比率(%)
总资产净回报率3&&&&&&&&&&&&&&&&&&&&&&0.72&&&&&&&&&&0.61&&&&&&&&&&&0.68
权益净回报率4&&&&&&&&&&&&&&&&&&&&&&&12.62&&&&&&&&&10.04&&&&&&&&&10.585
不良贷款比率&&&&&&&&&&&&&&&&&&&&&&&&&4.62&&&&&&&&&&5.12&&&&&&&&&&16.28
拨备覆盖率&&&&&&&&&&&&&&&&&&&&&&&&&&80.55&&&&&&&&&68.02&&&&&&&&&&67.29
成本收入比率6&&&&&&&&&&&&&&&&&&&&&&&39.30&&&&&&&&&40.02&&&&&&&&&&39.73
资本充足率&&&&&&&&&&&&&&&&&&&&&&&&&&10.42&&&&&&&&&10.04&&&&&&&&&不适用
&&&&1&2003年经营成果及财务比率相关数据已剔除出售中银香港部分股份获得净投资收益71.54亿元。
&&&&2拨备前利润
&&&&3总资产净回报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平均资产=(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4权益净回报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所有者权益依据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计算。
&&&&5本行2003年接受政府注资并实施相关财务重组,2002年与2003年财务数据不可比。因此,2003年权益净回报率以年末所有者权益为计算基础。
&&&&6成本收入比率=业务及管理费?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
&&&&本报告分别以中、英文编制,在对中英文文本的理解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本报告所有数字均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
&&&&董事长致辞
&&&&我非常高兴地向关注中国银行的社会各界报告我们在2005年财务年度里所取得的成绩。在这一年里,中国银行集团实现营业利润647.44亿元,比2004年增长12%;净利润275亿元,比2004年增长31%。总资产净回报率和权益净回报率分别达到0.72%和12.62%,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和2.5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05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从2004年末的5.12%进一步下降到4.62%。2005年底,本行共向股东分派现金股利269.37亿元。这些数字表明中国银行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9.9%。中国政府成功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有效遏制了对过热行业的投资和通货膨胀。金融市场运行稳定,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改革亦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紧布局扩大经营和服务范围,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入,竞争能力普遍提高。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银行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确定了资本约束优先、质量控制优先、效益考核优先和战略重点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本行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业务创新;继续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本行业务创新能力、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水平,压低不良贷款比率;主动采取各项措施,有效回避和控制汇率风险;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启动业务合作与交流;积极稳妥推进上市准备工作,努力加快公开发行上市步伐。
&&&&2005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架构,确保董事会工作高效、运转顺畅。期间,董事会组成进行了调整,Patrick&de&Saint-Aignan先生和Frederick&Goodwin爵士加盟中国银行董事会,分别担任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杨志威先生出任本行董事会秘书。我们相信,随着他们的加入,中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和管理架构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按照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继续推进了财务制度、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改革。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成功转换了年度财务报告,从财务制度上切实保障本行的持续稳健经营。实施授信集中审批和风险分类集中认定两项风险管理改革,上收授信审批权限,调整授信审批流程,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监控和管理,并开始探索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风险管理指标。加强了内控体系建设和反洗钱工作。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建立了多元化的职位体系、竞争性的聘用制度、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强化了绩效管理。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定地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既要把握住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又要切实防范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可能引发的银行风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快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着力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进一步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加快信息科技蓝图建设,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股东、银行、客户和员工的利益统一。我们坚信,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银行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我谨向中国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有成员表示感谢,向一直关心、支持中国银行的海内外广大客户、同业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我还要衷心感谢全体员工的辛勤奉献和不懈努力,他们肩负着传承中国银行百年基业的历史重任,他们始终是中国银行最可贵的财富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
&&&&2005年,世界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全球增长率达到4.3%。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年GDP增长率为9.9%,消费物价指数为2%。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速,全年贸易总额达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居全球第三。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宏观调控成效显著,某些领域和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经有效调整后实现平稳增长,通货膨胀的势头得到遏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6%和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
&&&&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货币供应宽松,金融创新活跃,人民币利率管理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截至2005年末,人民币累计升值2.56%。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69%,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8.57%。
&&&&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不良资产处置和财务重组步伐加快,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明显改善。股份制改造全面提速,交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引入汇丰银行和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在香港成功上市,为其他银行的股改上市提供了良好范例;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财务重组,于10月正式挂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亦于12月完成引入战略投资者。
&&&&2005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四年。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逐步履行和金融业的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纷纷进入,通过增设分支机构或参股国内银行等多种方式,扩大在中国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争夺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
&&&&一系列新的监管政策对银行业的盈利性和经营环境将产生有利影响,包括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批准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以及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等。
&&&&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2005年中国银行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整合内部流程和授信管理体制,突出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为客户增值的服务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壮大投行、保险、基金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财务报表分析
&&&&概述
&&&&2005年,中国银行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各项业务稳定发展。集团实现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66亿元,增幅31.3%。总资产净回报率0.72%,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权益净回报率12.62%,同比增长2.58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为39.30%,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率4.62%,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80.55%,较上年末增长12.5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0.42%,较上年末增长0.38个百分点。各项财务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股东大会批准的预算目标,达到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银监发[2004]&12号)的指标要求。利润表项目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净利息收入&&&&&&&&&&&&&&&&&&&100,405&&&&&84,985&&&&15,420&&&&&&&&18.14
非利息收入&&&&&&&&&&&&&&&&&&&&15,623&&&&&19,752&&&(4,129)&&&&&&(20.90)
业务及管理费&&&&&&&&&&&&&&&&(45,604)&&&(41,915)&&&(3,689)&&&&&&&&&8.80
营业税金及附加&&&&&&&&&&&&&&&(5,680)&&&&(4,981)&&&&&(699)&&&&&&&&14.03
营业利润&&&&&&&&&&&&&&&&&&&&&&64,744&&&&&57,841&&&&&6,903&&&&&&&&11.93
营业外收支净额&&&&&&&&&&&&&&&&&1,381&&&&&&&&532&&&&&&&849&&&&&&&159.59
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前利润总额&&&&66,125&&&&&58,373&&&&&7,752&&&&&&&&13.28
减:资产减值损失&&&&&&&&&&&&(10,985)&&&(23,797)&&&&12,812&&&&&&(53.84)
税前利润总额&&&&&&&&&&&&&&&&&&55,140&&&&&34,576&&&&20,564&&&&&&&&59.47
减:所得税&&&&&&&&&&&&&&&&&&(22,543)&&&&(9,330)&&(13,213)&&&&&&&141.62
减:少数股东应享本年利润&&&&&(5,105)&&&&(4,314)&&&&&(791)&&&&&&&&18.34
净利润&&&&&&&&&&&&&&&&&&&&&&&27,492&&&&&20,932&&&&&6,560&&&&&&&&31.34
&&&&净利息收入
&&&&2005年集团净利息收入1,004亿元,占营业收入86.5%,同比增长154亿元,增幅18.1%。净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净息差继续扩大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稳步增长。2005年集团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及平均利率、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及平均利率列示如下表: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
&&&&&&&&&&&&&&&&&&&&&&&&&&&平均余额1&&&&&&&&&&&&利息收支
&&&&&&&&&&&&&&&&&&&&&&&&&&&&&&&&&&&&&&&&&&&&&&&&&&&&&&&&&&&&&&&&&&&平均
&&&&&&&&&&&&&&&&&&&&&&&&&&&&&&&&&&&(%)&&&&&&&&&&&&&&&&&&(%)&&&&利率(%)2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生息资产
贷款&&&&&&&&&&&&&&&&&&2,192,058&&&&&&&&&&&&109,711&&&&&&&&&&&&&&&&&5.00
&&&&&&&&&&&&&&&&&&&&&&&&&&&&&&&&&&&&&51&&&&&&&&&&&&&&&&&&65
债券投资3&&&&&&&&&&&&&1,475,673&&&&&&&&&&&&&44,938&&&&&&&&&&&&&&&&&3.05
&&&&&&&&&&&&&&&&&&&&&&&&&&&&&&&&&&&&&34&&&&&&&&&&&&&&&&&&27
存放及拆放同业
&&&&&&&&&&&&&&&&&&&&&&&655,359&&&&&&&15&&&&&12,696&&&&&&&&8&&&&&&&&1.94
和存放中央银行
小计&&&&&&&&&&&&&&&&&4,323,090&&&&&100&&&&&167,345&&&&&&100&&&&&&&&3.87
付息负债
客户存款&&&&&&&&&&&&&&3,560,014&&&&&&88&&&&&55,914&&&&&&&83&&&&&&&&1.57
同业存入及
拆入和对&&&&&&&&&&&&&&&&355,856&&&&&&&9&&&&&&6,512&&&&&&&10&&&&&&&&1.83
中央银行负债
借入专项资金
&&&&&&&&&&&&&&&&&&&&&&&115,843&&&&&&&&3&&&&&&4,514&&&&&&&&7&&&&&&&&3.90
和发行债券
小计&&&&&&&&&&&&&&&&&4,031,713&&&&&100&&&&&&66,940&&&&&&100&&&&&&&&1.66
净利息收入&&&&&&&&&&&&&&&&&&&&-&&&&&&&-&&&100,405&&&&&&&&&-&&&&&&&&&&&-
净利差(%)&4&&&&&&&&&&&&&&&&&&&-&&&&&&&-&&&&&&&&&&-&&&&&&&&-&&&&&&&&2.21
净息差(%)&5&&&&&&&&&&&&&&&&&&&-&&&&&&&-&&&&&&&&&&-&&&&&&&&-&&&&&&&&2.32
&&&&&&&&&&&&&&&&&&&&&&&&&&&&&&&&&&2004年
&&&&&&&&&&&&&&&&&&&&&&&&&&平均余额1&&&&&&&&&&利息收支
&&&&&&&&&&&&&&&&&&&&&&&&&&&&&&&&&&&&&&&&&&&&&&&&&&&&&&&&&&&&&&&&&&&&平均
&&&&&&&&&&&&&&&&&&&&&&&&&&&&&&&&&&&&&&&&&&&&&&&&&&&&&&&&&&&&&&&利率(%)&2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生息资产
贷款&&&&&&&&&&&&&&&&2,173,354&&&&&&&&&&&&&91,529&&&&&&&&&&&&&&&&&&&&4.21
&&&&&&&&&&&&&&&&&&&&&&&&&&&&&&&&&&&&55&&&&&&&&&&&&&&&&&&71
债券投资3&&&&&&&&&&&1,141,656&&&&&&&&&&&&&29,327&&&&&&&&&&&&&&&&&&&&2.57
&&&&&&&&&&&&&&&&&&&&&&&&&&&&&&&&&&&&29&&&&&&&&&&&&&&&&&&23
存放及拆放同业
&&&&&&&&&&&&&&&&&&&&&&637,508&&&&&&&16&&&&&8,047&&&&&&&&&6&&&&&&&&&&1.26
和存放中央银行
小计&&&&&&&&&&&&&&&&3,952,518&&&&&&100&&&128,903&&&&&&&100&&&&&&&&&&3.263
付息负债
客户存款&&&&&&&&&&&&3,231,439&&&&&&&89&&&&36,883&&&&&&&&84&&&&&&&&&&1.14
同业存入及
拆入和对&&&&&&&&&&&&&&314,672&&&&&&&&9&&&&&4,259&&&&&&&&10&&&&&&&&&&1.35
中央银行负债
借入专项资金
&&&&&&&&&&&&&&&&&&&&&&&82,253&&&&&&&&2&&&&&2,776&&&&&&&&&6&&&&&&&&&&3.37
和发行债券
小计&&&&&&&&&&&&&&&&3,628,364&&&&&&100&&&&43,918&&&&&&&100&&&&&&&&&&1.214
净利息收入&&&&&&&&&&&&&&&&&&-&&&&&&&&-&&&&84,985&&&&&&&&&-&&&&&&&&&&&&&-
净利差(%)&4&&&&&&&&&&&&&&&&&-&&&&&&&&-&&&&&&&&&-&&&&&&&&&-&&&&&&&&&&2.05
净息差(%)&5&&&&&&&&&&&&&&&&&-&&&&&&&&-&&&&&&&&&-&&&&&&&&&-&&&&&&&&&&2.15
&&&&&&&&&&&&&&&&&&&&&&&&&&&&变动
&&&&&&&&&&&&&&&&&&&&&平均1&&&&&利息&&&&&&&&平均
&&&&&&&&&&&&&&&&&&&&余额&&&&&&收支&&&&利率(%)&2
生息资产
贷款&&&&&&&&&&&&&&18,704&&&&&18,182&&&&&&&&0.79
债券投资3&&&&&&&&334,017&&&&&15,611&&&&&&&&0.48
存放及拆放同业
&&&&&&&&&&&&&&&&&&17,851&&&&&&4,649&&&&&&&&0.68
和存放中央银行
小计&&&&&&&&&&&&&70,572&&&&&&38,442&&&&&&&&0.61
付息负债
客户存款&&&&&&&&&328,575&&&&&19,031&&&&&&&&0.43
同业存入及
拆入和对&&&&&&&&&&41,184&&&&&&2,253&&&&&&&&0.48
中央银行负债
借入专项资金
&&&&&&&&&&&&&&&&&&33,590&&&&&&1,738&&&&&&&&0.53
和发行债券
小计&&&&&&&&&&&&&03,349&&&&&&23,022&&&&&&&&0.45
净利息收入&&&&&&&&&&&&&-&&&&&15,420&&&&&&&&&&&-
净利差(%)&4&&&&&&&&&&&&-&&&&&&&&&&-&&&&&&&&0.16
净息差(%)&5&&&&&&&&&&&&-&&&&&&&&&&-&&&&&&&&0.17
&&&&1&2005年和2004年的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是本行的管理账目日均余额。该等数据未经审计。
&&&&2平均利率按照利息收入/支出除以平均余额计算。
&&&&3包括交易性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和债券投资。
&&&&4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付息负债平均成本
&&&&5净息差=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利率/规模变化对利息收支的影响1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利率因素&&&规模因素&&&&&&&&&&&合计
生息资产
贷款&&&&&&&&&&&&&&&&&&&&&&&&&&&&&&&&&17,395&&&&&&&&787&&&&&&&&&18,182
债券投资&&&&&&&&&&&&&&&&&&&&&&&&&&&&&&7,027&&&&&&8,584&&&&&&&&&15,611
存放及拆放同业和存放中央银行&&&&&&&&&&4,424&&&&&&&&225&&&&&&&&&&4,649
小计&&&&&&&&&&&&&&&&&&&&&&&&&&&&&&&&&28,846&&&&&&9,596&&&&&&&&&38,442
付息负债
客户存款&&&&&&&&&&&&&&&&&&&&&&&&&&&&&15,285&&&&&&3,746&&&&&&&&&19,031
同业存入及拆入和对中央银行负债&&&&&&&&1,697&&&&&&&&556&&&&&&&&&&2,253
借入专项资金和发行债券&&&&&&&&&&&&&&&&&&606&&&&&&1,132&&&&&&&&&&1,738
小计&&&&&&&&&&&&&&&&&&&&&&&&&&&&&&&&&17,588&&&&&&5,434&&&&&&&&&23,022
&&&&1计算规模变化对利息收支影响的基准是披露期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变化;计算利率变化对利息收支影响的基准是披露期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
&&&&利息收入
&&&&2005年,集团实现利息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384亿元,增幅29.8%。利息收入增长不仅来自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更多来自于生息资产平均利率的改善。贷款
&&&&2005年,集团贷款利息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182亿元,增幅19.9%。主要是由于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04年的4.21%提高到2005年的5.00%,增加79个基点。贷款平均收益率的提高,一方面得益于贷款质量继续改善:
&&&&(1)&2005年,本行继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重视发展优质客户,加大对关注类贷款的清收力度,新增不良贷款大幅降低;
&&&&(2)&2004年,本行进行财务重组,处置了大量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场利率的上升:(1)&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提高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2)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加息的影响,境内外币贷款市场利率逐步走高。
&&&&债券
&&&&债券利息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56亿元,增幅53.2%。主要是由于债券平均余额从2004年的11,4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757亿元,增长29.3%;以及债券平均收益率从2004年的2.57%提高到2005年的3.05%,增加48个基点。债券平均余额的增长主要由于:(1)集团主动优化资产组合,压缩收益率较低的存、拆放同业资金;(2)存款增长带来的资金主要投向债券资产;(3)财务重组中本行定向购买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增加了债券投资的平均余额。债券平均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外币债券收益率受到市场影响继续攀升,弥补了2005年境内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低迷的影响。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存放及拆放同业和存放中央银行
&&&&存放及拆放同业和存放中央银行利息收入为127亿元,同比增长46亿元,增幅57.8%。主要由于平均收益率从2004年的1.26%提高到2005年的1.94%,增加68个基点;以及平均余额从2004年的6,37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亿元,增长2.8%。平均收益率的提高主要由于外币资产平均收益率的持续攀升。平均余额的增长主要是客户存款增加带动存款准备金增加。
&&&&利息支出
&&&&2005年,集团利息支出669亿元,同比增长230亿元,增幅52.4%。利息支出增长不仅来源于付息负债规模的增长,更多来自于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的上升。客户存款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559亿元,同比增长190亿元,增幅51.6%。利息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客户存款付息率从2004年的1.14%提高到2005年的1.57%,增长43个基点,同时客户存款平均余额从2004年的32,31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5,600亿元,增长3,286亿元,增幅10.2%。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的增长主要由于:(1)&2004年10月央行提高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2)央行调高小额外币存款的基准利率;(3)香港市场利率的提高。客户存款平均余额的增长主要由于本行在中国经济走势强劲的大环境下,积极发展人民币业务,推动人民币客户存款快速发展,并弥补了因客户预期人民币升值而导致境内外币存款业务下滑的影响。同业存入及拆入和对中央银行负债
&&&&2005年同业存入及拆入和对中央银行负债利息支出65亿元,同比增长23亿元,增幅52.9%。主要是由于外币资金成本上升,利率从2004年的1.35%提高到2005年的1.83%,增加48个基点。借入专项资金和发行债券
&&&&2005年借入专项资金和发行债券利息支出45亿元,同比增长17亿元,增幅62.6%。为改善资本结构,丰富资本基础,本行在2004年下半年以及2005年2月累计发行次级债600亿元,其中510亿元固定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在4.83%和5.18%之间,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净利差和净息差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善资产和负债结构,集团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从2004年的3.26%提高到2005年的3.87%,增加61个基点,付息负债平均成本从2004年的1.21%提高到2005年的1.66%,增加45个基点。由于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上升幅度高于付息负债,集团净利差从2004年的2.05%扩大到2005年的2.21%,改善16个基点。相应的,净息差也从2004年的2.15%扩大到2005年的2.32%,改善17个基点。
&&&&非利息收入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9,247&&&&&8,557&&&&&&&&690&&&&&&&&&&&&&&&&8.06
净交易收入&&&&&&&&&&&&&&&4,482&&&&&8,752&&&&(4,270)&&&&&&&&&&&&&(48.79)
投资收益&&&&&&&&&&&&&&&&&(248)&&&&&1,078&&&&(1,326)&&&&&&&&&&&&(123.04)
其他业务收支净额&&&&&&&&&2,142&&&&&1,365&&&&&&&777&&&&&&&&&&&&&&&56.92
合计&&&&&&&&&&&&&&&&&&&&15,623&&&&19,752&&&&(4,129)&&&&&&&&&&&&&(20.90)
&&&&2005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56亿元,同比减少4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3.5%。非利息收入减少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和美元利率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2,941&&&&&&2,626&&&&&&&315&&&&&&&&&&&12.00
代理业务收入&&&&&&&&&&&&&&&2,735&&&&&&2,690&&&&&&&&&&&&&&&&&&&&&&1.67
&&&&&&&&&&&&&&&&&&&&&&&&&&&&&&&&&&&&&&&&&&&&&&&&&&&45
与信用承诺及贷款
&&&&&&&&&&&&&&&&&&&&&&&&&&&2,693&&&&&&2,367&&&&&&&326&&&&&&&&&&&13.77
相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银行卡业务收入&&&&&&&&&&&&&2,340&&&&&&1,840&&&&&&&500&&&&&&&&&&&27.17
受托业务收入&&&&&&&&&&&&&&&&&483&&&&&&&&394&&&&&&&&&&&&&&&&&&&&&22.59
&&&&&&&&&&&&&&&&&&&&&&&&&&&&&&&&&&&&&&&&&&&&&&&&&&&89
其他&&&&&&&&&&&&&&&&&&&&&&&1,506&&&&&&1,471&&&&&&&&&&&&&&&&&&&&&&2.38
&&&&&&&&&&&&&&&&&&&&&&&&&&&&&&&&&&&&&&&&&&&&&&&&&&&35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2,698&&&&&11,388&&&&&1,310&&&&&&&&&&&11.50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3,451)&&&&(2,831)&&&&&(620)&&&&&&&&&&&21.90
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9,247&&&&&&8,557&&&&&&&690&&&&&&&&&&&&8.06
&&&&2005年,集团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92.47亿元,同比增加6.90亿元,增长8.1%。银行卡业务、信用承诺及贷款业务和结算与清算业务是拉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银行卡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5.00亿元,增幅27.2%,主要是由于:(1)大部分境内分行于2005年开始计收借记卡年费;(2)对银行卡的营销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卡使用率和使用量都得到提高。
&&&&与信用承诺及贷款相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3.26亿元,增幅13.8%。主要得益于境内业务的发展。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境内、外商贸活动进一步活跃,境内企业对于信用证、辛迪加等与信用承诺及贷款相关的中间业务需求不断提高。
&&&&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5亿元,增幅12.0%,主要由于境内结算与清算业务需求持续增长。净交易收入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损失)/收益&&&&2,518&&&&5,069&&&&&&(2,551)&&&&&(50.33)
利率产品净收益&&&&&&&&&&&&&&&&&&&1,964&&&&3,683&&&&&&(1,719)&&&&&(46.67)
合计&&&&&&&&&&&&&&&&&&&&&&&&&&&&&4,482&&&&8,752&&&&&&(4,270)&&&&&(48.79)
&&&&2005年,集团实现净交易收入45亿元,同比下降43亿元,降幅48.8%。净交易收入的下降主要受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央行自日起对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主要外币升值。由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向集团投入美元资本金以及本行历史上因经营外币业务产生的部分外币资金敞口形成的汇率风险,由此产生的资本项目项下的外汇损失约83.17亿元;另一方面,汇金公司通过与本行签署外币期权合同,为外汇资产风险敞口提供有效的经济套期保值。截至2005年末,集团与汇金公司签署的外币期权合同估值收益为盈利32.31亿元,弥补了部分因人民币升值所形成的外汇损失。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投资收益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投资联营企业净收益&&&&&&&&166&&&&&&&&141&&&&&&&&&&25&&&&&&&&&&&&&&17.73
其他股权投资净收益&&&&&&&&512&&&&&&&&848&&&&&&&(336)&&&&&&&&&&&&(39.62)
小计&&&&&&&&&&&&&&&&&&&&&&678&&&&&&&&989&&&&&&&(311)&&&&&&&&&&&&(31.45)
债券投资收益/亏损&&&&&&&(926)&&&&&&&&&&&&&&&&(1,015)&&&&&&&&&&(1140.45)
&&&&&&&&&&&&&&&&&&&&&&&&&&&&&&&&&&&&&&89
合计&&&&&&&&&&&&&&&&&&&&(248)&&&&&&1,078&&&&&(1,326)&&&&&&&&&&&(123.01)
&&&&2005年集团投资亏损2.5亿元,同比下降13亿元,主要由于2005年美元市场利率持续上升,债券收益率曲线扁平化,集团调整债券投资组合,在当期承担了债券调整的成本。
&&&&业务及管理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员工费用&&&&&&&&&&&&23,979&&&&&&19,814&&&&&&4,165&&&&&&&&&&&&21.02
业务费用&&&&&&&&&&&&15,742&&&&&&13,992&&&&&&1,750&&&&&&&&&&&&12.51
折旧&&&&&&&&&&&&&&&&&5,883&&&&&&&8,109&&&&(2,226)&&&&&&&&&&(27.45)
合计&&&&&&&&&&&&&&&&45,604&&&&&&41,915&&&&&&3,689&&&&&&&&&&&&&8.80
成本收入比率(%)&&&&&&39.30&&&&&&&40.02&&&&&(0.72)&&&&&&&&&&&(1.80)
&&&&2005年,集团业务及管理费456亿元,同比增长37亿元,增幅8.8%。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1)实施薪酬改革,工资薪酬及福利费增加31亿元,提升了本行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2)本行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当年向该年金计划支付7.38亿元;(3)集团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推动了业务费用增长;(4)受2004年评估增值落账补提折旧、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等因素影响,本年折旧支出同比减少22.26亿元。
&&&&在2005年,集团加强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业务及管理费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集团2005年成本收入比39.30%,同比降低了0.72个百分点,运营效率得到改善。资产减值损失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贷款减值损失&&&&&&&&&&&&&&&&&&10,888&&&22,793&&&&(11,905)&&&&&&&&(52.23)
抵债资产减值损失&&&&&&&&&&&&&&&&&133&&&&2,997&&&&&(2,864)&&&&&&&&(95.56)
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转回)&&&&&&498&&(2,216)&&&&&&&2,714&&&&&&&(122.47)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及其他&&&&&&&&&(534)&&&&&&223&&&&&&&(757)&&&&&&&(339.46)
合计&&&&&&&&&&&&&&&&&&&&&&&&&&10,985&&&23,797&&&&(12,812)&&&&&&&&(53.84)
&&&&2005年,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资产质量,新增不良贷款较2004年大幅下降,贷款减值损失也较2004年大幅度减少。
&&&&所得税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当期所得税&&&&21,291&&&&16,374&&&&&&&&&&&4,917&&&&&&&&&&&&&&&30.03
递延所得税&&&&&1,252&&&&(7,044)&&&&&&&&&&8,296&&&&&&&&&&&&&(117.77)
合计&&&&&&&&&&22,543&&&&&9,330&&&&&&&&&&13,213&&&&&&&&&&&&&&141.62
&&&&2005年,集团所得税支出225亿元,同比增长132亿元,增幅141.6%。所得税费用增长主要由于:(1)集团税前利润大幅增长60%;(2)境内机构在200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部分贷款减值准备回拨抵扣未获批准,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19亿元;(3)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债券利息收入36亿元,从2005年开始按税法规定转为应税收入;(4)本行出售部分不良贷款,与该贷款损失准备相关的递延税资产于当期转销。可供分配给股东每股净收益
&&&&&&&&&&&&&&&&&&&&&&&&&&&&单位:人民币元/股
&&&&&&&&&&&&&&&&&&&&2005年&&&&&2004年&&&&&&&&&&&&&&&&&&&&&&&&增减额
每股基本净收益&&&&&&&&&0.15&&&&&&&0.11&&&&&&&&&&&&&&&&&&&&&&&&&0.04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集团主要资产负债项目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资产总计&&&&&&&&&&&&&&&&&&&&&4,742,806&&&&&&&&&&&&&&&4,270,443
债券资产1&&&&&&&&&&&&&&&&&&&&1,669,591&&&&&&&&&&&&&&&1,309,479
贷款及贴现(净额)&&&&&&&&&&&2,151,893&&&&&&&&&&&&&&&2,071,693
负债合计&&&&&&&&&&&&&&&&&&&&&4,480,186&&&&&&&&&&&&&&&4,037,705
客户存款&&&&&&&&&&&&&&&&&&&&&3,703,777&&&&&&&&&&&&&&&&3,342,477
少数股东权益&&&&&&&&&&&&&&&&&&&&28,778&&&&&&&&&&&&&&&&&&27,387
所有者权益合计&&&&&&&&&&&&&&&&&233,842&&&&&&&&&&&&&&&&&205,351
&&&&&&&&&&&&&&&&&&&&&&&&&&增减额&&&&&&&&&&&&增减率(%)
资产总计&&&&&&&&&&&&&&&&&472,363&&&&&&&&&&&&&&&&11.06
债券资产1&&&&&&&&&&&&&&&&360,112&&&&&&&&&&&&&&&&27.50
贷款及贴现(净额)&&&&&&&&80,200&&&&&&&&&&&&&&&&&3.87
负债合计&&&&&&&&&&&&&&&&&442,481&&&&&&&&&&&&&&&&10.96
客户存款&&&&&&&&&&&&&&&&&361,300&&&&&&&&&&&&&&&&10.81
少数股东权益&&&&&&&&&&&&&&&1,391&&&&&&&&&&&&&&&&&5.08
所有者权益合计&&&&&&&&&&&&28,491&&&&&&&&&&&&&&&&13.87
&&&&1包括交易性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和债券投资。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债券
&&&&2005年末,集团债券资产16,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01亿元,增幅27.5%,其中可供出售债券增长2,465亿元,占新增额的68.4%。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交易性及其他公允
&&&&&&&&&&&&&&&&&&&&&&&&&&&&&&&&&&&&&107,271&&&&&&&&&&&&&&&&&&91,012
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
可供出售债券&&&&&&&&&&&&&&&&&&&&&&&&&593,010&&&&&&&&&&&&&&&&&346,532
持有至到期日债券净值&&&&&&&&&&&&&&&&&607,459&&&&&&&&&&&&&&&&&457,994
分类为贷款及应收款的债券净值&&&&&&&&&361,851&&&&&&&&&&&&&&&&&413,941
合计&&&&&&&&&&&&&&&&&&&&&&&&&&&&&&&1,669,591&&&&&&&&&&&&&&&1,309,479
&&&&&&&&&&&&&&&&&&&&&&&&&&&&&&&&&&&增减额&&&&&&&&&&&增减率(%)
交易性及其他公允
&&&&&&&&&&&&&&&&&&&&&&&&&&&&&&&&&&&16,259&&&&&&&&&&&&&&&17.86
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
可供出售债券&&&&&&&&&&&&&&&&&&&&&&246,478&&&&&&&&&&&&&&&71.13
持有至到期日债券净值&&&&&&&&&&&&&&149,465&&&&&&&&&&&&&&&32.63
分类为贷款及应收款的债券净值&&&&&(52,090)&&&&&&&&&&&&&(12.58)
合计&&&&&&&&&&&&&&&&&&&&&&&&&&&&&&360,112&&&&&&&&&&&&&&&27.50
&&&&币种结构
&&&&2005年末,人民币债券余额8,3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56亿元,增幅74.3%。人民币债券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人民币存款增长带来的资金主要投向债券。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人民币&&&&&&&&&&&&&&834,407&&&&&&&&&&&&478,827&&&&&&355,580&&&&&&74.26
美元&&&&&&&&&&&&&&&&562,128&&&&&&&&&&&&495,156&&&&&&&66,972&&&&&&13.53
港币&&&&&&&&&&&&&&&&147,966&&&&&&&&&&&&162,455&&&&&(14,489)&&&&&(8.92)
其他货币&&&&&&&&&&&&125,090&&&&&&&&&&&&173,041&&&&&(47,951)&&&&(27.71)
合计&&&&&&&&&&&&&&1,669,591&&&&&&&&&&1,309,479&&&&&&360,112&&&&&&27.50
&&&&剩余期限集中度
&&&&2005年末,集团债券资产的剩余期限主要集中在一至五年,占债券总额的48.7%,并且该类债券增长较快,占新增债券总额的73.1%。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一年以内&&&&&&&&&493,357&&&&&&&&&&341,045&&&&&152,312&&&&&&&&&&44.66
一至五年&&&&&&&&&813,060&&&&&&&&&&549,653&&&&&263,407&&&&&&&&&&47.92
五年以上&&&&&&&&&363,174&&&&&&&&&&418,781&&&&(55,607)&&&&&&&&(13.28)
合计&&&&&&&&&&&1,669,591&&&&&&&&1,309,479&&&&360,112&&&&&&&&&&&27.50
&&&&债券发行人
&&&&集团债券资产主要集中于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金融机构债券以及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其中,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占47.7%,金融机构债券占28.4%,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占15.8%。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
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795,958&&&&&&&&&&&&&&590,932&&&&&&&&205,026
金融机构债券&&&&&&&&&&&&&&&&&&474,333&&&&&&&&&&&&&&359,503&&&&&&&&114,830
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263,007&&&&&&&&&&&&&&274,983&&&&&&&(11,976)
公司债券&&&&&&&&&&&&&&&&&&&&&&136,449&&&&&&&&&&&&&&&84,253&&&&&&&&&52,196
小计&&&&&&&&&&&&&&&&&&&&&&&&1,669,747&&&&&&&&&&&&1,309,671&&&&&&&&360,076
减值准备&&&&&&&&&&&&&&&&&&&&&&&&(156)&&&&&&&&&&&&&&&&(192)
&&&&&&&&&&&&&&&&&&&&&&&&&&&&&&&&&&&&&&&&&&&&&&&&&&&&&&&&&&&&&&&&&&&&&&&36
合计&&&&&&&&&&&&&&&&&&&&&&&&1,669,591&&&&&&&&&&&&1,309,479&&&&&&&&360,112
&&&&&&&&&&&&&&&&&&&&&&&&&&&&&增减率(%)
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34.70
金融机构债券&&&&&&&&&&&&&&&&&&&&&31.94
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4.36)
公司债券&&&&&&&&&&&&&&&&&&&&&&&&&61.95
小计&&&&&&&&&&&&&&&&&&&&&&&&&&&&&27.49
减值准备&&&&&&&&&&&&&&&&&&&&&&&(18.75)
合计&&&&&&&&&&&&&&&&&&&&&&&&&&&&&27.50
贷款
&&&&2005年末,集团各项贷款总额为22,3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5亿元,增幅4.1%。贷款质量
&&&&2005年,本行继续推进授信资产风险分类和评估的集中化。总行负责审定境内行公司贷款余额约80%的风险分类,提高了识别不良贷款的能力,同时重点加大了关注类贷款的清收力度,关注类贷款下降明显。截止2005年末,集团不良贷款比率为4.62%,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集团贷款质量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正常&&&&&&&&&&1,847,772&&&&&&&&&&&&&82.67&&&&1,611,936&&&&&&&&&&&&75.10
关注&&&&&&&&&&&&284,048&&&&&&&&&&&&&12.71&&&&&&424,606&&&&&&&&&&&&19.78
不良&&&&&&&&&&&&103,226&&&&&&&&&&&&&&4.62&&&&&&109,920&&&&&&&&&&&&&5.12
其中:次级&&&&&&&45,573&&&&&&&&&&&&&&2.04&&&&&&&61,289&&&&&&&&&&&&&2.86
可疑&&&&&&&&&&&&&44,550&&&&&&&&&&&&&&1.99&&&&&&&32,931&&&&&&&&&&&&&1.53
损失&&&&&&&&&&&&&13,103&&&&&&&&&&&&&&0.59&&&&&&&15,700&&&&&&&&&&&&&0.73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地区集中度
&&&&2005年末,中国银行集团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境内机构,占贷款总额的80.5%。境外机构贷款占集团贷款的19.5%。境内机构贷款主要投放在华东地区和中南部地区,分别占境内机构贷款总额的40.0%和24.7%。集团贷款地区集中度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地区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境内机构&&&&&&&&&&&&&1,799,923&&&&&&&&&&&&80.53&&1,734,302&&&&&&80.80
海外机构&&&&&&&&&&&&&&&435,123&&&&&&&&&&&&19.47&&&&412,160&&&&&&19.20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境内行贷款地区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境内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华北地区&&&&&&&&&&&&&&&322,451&&&&&&&&&&&&17.91&&&&313,843&&&&&&18.10
东北地区&&&&&&&&&&&&&&&131,430&&&&&&&&&&&&&7.30&&&&128,374&&&&&&&7.40
华东地区&&&&&&&&&&&&&&&719,759&&&&&&&&&&&&39.99&&&&679,773&&&&&&39.20
中南部地区&&&&&&&&&&&&&444,869&&&&&&&&&&&&24.72&&&&433,860&&&&&&25.02
西部地区&&&&&&&&&&&&&&&181,414&&&&&&&&&&&&10.08&&&&178,452&&&&&&10.28
合计&&&&&&&&&&&&&&&&&1,799,923&&&&&&&&&&&100.00&&1,734,302&&&&&100.00
&&&&注: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及本行总行;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及辽宁省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及山东省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及海南省地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行业结构
&&&&2005年末,集团企事业单位贷款17,1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6.6%,较上年末增长3.6%,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商业服务业、能源、采矿及农业等行业领域。消费贷款5,23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3.4%,较上年末增长5.9%,主要集中在住房贷款方面。境内机构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行业集中结构及消费贷款的发展趋势与集团总体特点相似。
&&&&集团贷款行业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企事业贷款
制造业&&&&&&&&&&&&&&&&&531,191&&&&&&23.77&&&&&523,508&&&&&&&&&&&&24.39
商业、服务业&&&&&&&&&&&301,863&&&&&&13.51&&&&348,432&&&&&&&&&&&&16.23
房地产&&&&&&&&&&&&&&&&&190,297&&&&&&&8.51&&&&187,110&&&&&&&&&&&&&8.72
能源、采矿及农业&&&&&&&230,854&&&&&&10.33&&&&203,544&&&&&&&&&&&&&9.48
运输业&&&&&&&&&&&&&&&&&193,428&&&&&&&8.65&&&&&184,449&&&&&&&&&&&&&8.59
公用事业&&&&&&&&&&&&&&&&91,924&&&&&&&4.11&&&&&&87,731&&&&&&&&&&&&&4.09
建筑业&&&&&&&&&&&&&&&&&&36,050&&&&&&&1.61&&&&&36,059&&&&&&&&&&&&&1.68
金融业&&&&&&&&&&&&&&&&&&96,245&&&&&&&4.31&&&&&46,518&&&&&&&&&&&&&2.17
其他&&&&&&&&&&&&&&&&&&&&40,191&&&&&&&1.80&&&&&35,070&&&&&&&&&&&&&1.63
小计&&&&&&&&&&&&&&&&&1,712,043&&&&&&76.60&&1,652,421&&&&&&&&&&&&76.98
个人贷款
住房&&&&&&&&&&&&&&&&&&&413,007&&&&&&18.48&&&&360,595&&&&&&&&&&&&16.80
信用卡&&&&&&&&&&&&&&&&&&&6,785&&&&&&&0.30&&&&&&5,973&&&&&&&&&&&&&0.28
其他&&&&&&&&&&&&&&&&&&&103,211&&&&&&&4.62&&&&127,473&&&&&&&&&&&&&5.94
小计&&&&&&&&&&&&&&&&&&&523,003&&&&&&23.40&&&&494,041&&&&&&&&&&&&23.02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币种结构
&&&&2005年末,集团人民币贷款余额14,7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9亿元,增幅7.1%,占贷款总额的66.1%。主要由于本行持续扩展人民币贷款业务,特别是高素质客户的贷款业务。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人民币&&&&&&&&1,477,859&&&&&&&&1,380,007&&&&&&&97,852&&&&&&&&&&&&&7.09
美元&&&&&&&&&&&&358,289&&&&&&&&&&350,474&&&&&&&&7,815&&&&&&&&&&&&&2.23
港币&&&&&&&&&&&&319,212&&&&&&&&&&310,621&&&&&&&&&8,591&&&&&&&&&&&&&2.77
其他货币&&&&&&&&&79,686&&&&&&&&&&105,360&&&&&&(25,674)&&&&&&&&&&(24.37)
合计&&&&&&&&&&2,235,046&&&&&&&&2,146,462&&&&&&&88,584&&&&&&&&&&&&&4.1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剩余期限集中度
&&&&截至2005年末,集团贷款主要集中在1年以下(含1年),5年以上贷款占比最少,但剩余期限一年以上的贷款呈上升态势。境内机构分布特征类似。集团贷款剩余期限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剩余期限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已逾期&&&&&&&&&&&&&&&77,846&&&&&&3.48&&&&&&&&&72,199&&&&&&&&&&&&&3.36
即期偿还&&&&&&&&&&&&&28,662&&&&&&1.28&&&&&&&&&23,410&&&&&&&&&&&&&1.09
1年以下(含1年)&&1,148,757&&&&&51.40&&&&&&1,206,522&&&&&&&&&&&&56.21
1-5年(含5年)&&&&&&518,316&&&&&23.19&&&&&&&&461,577&&&&&&&&&&&&21.50
5年以上&&&&&&&&&&&&&461,465&&&&&20.65&&&&&&&&382,754&&&&&&&&&&&&17.84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担保方式
&&&&2005年末,集团抵押、质押贷款占比较大,为48.1%,保证贷款占比30.6%,信用贷款占比21.3%。境内机构贷款担保方式的集中度特征与集团总体相似。集团贷款担保方式分类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担保方式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信用贷款&&&&&&&&&&&&475,764&&&&&&&21.29&&&&&&&447,800&&&&&&&&&&&&20.86
保证贷款&&&&&&&&&&&&684,824&&&&&&&30.64&&&&&&&650,905&&&&&&&&&&&&30.32
抵押、质押贷款&&&&1,074,458&&&&&&&48.07&&&&&1,047,757&&&&&&&&&&&&48.82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应计和非应计贷款
&&&&截至2005年末,集团非应计贷款占比3.4%。境内机构非应计贷款占比3.9%。
&&&&集团应计和非应计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应计贷款&&&&&&&&&2,158,232&&&&&&&&&&&&96.56&&&&2,091,360&&&&&&&&97.43
非应计贷款&&&&&&&&&&76,814&&&&&&&&&&&&&3.44&&&&&&&55,102&&&&&&&&&2.57
合计&&&&&&&&&&&&&2,235,046&&&&&&&&&&&100.00&&&&2,146,462&&&&&&100.00
&&&&境内机构应计和非应计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应计贷款&&&&&&&&&&1,730,288&&&&&&&&&&&&96.13&&&&1,692,326&&&&&&&&&97.58
非应计贷款&&&&&&&&&&&69,635&&&&&&&&&&&&&3.87&&&&&&&41,976&&&&&&&&&&2.42
合计&&&&&&&&&&&&&&1,799,923&&&&&&&&&&&100.00&&&&1,734,302&&&&&&&100.00
&&&&贷款损失准备
&&&&2005年末,集团贷款损失准备总额为832亿元,其中本年计提金额109亿元,收回30亿元,核销及处置48亿元。2005年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占总贷款的3.7%。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
年初余额&&&&&&&&&74,769&&&&&&&&&&236,342&&&&&&&&&&&&&&(161,573)
本年计提&&&&&&&&&&10,888&&&&&&&&&&22,793&&&&&&&&&&&&&&&&(11,905)
本年收回&&&&&&&&&&&2,954&&&&&&&&&&&2,507&&&&&&&&&&&&&&&&&&&&&447
本年核销及处置&&&(4,783)&&&&&&&(186,873)&&&&&&&&&&&&&&&&&182,090
外币折算差额&&&&&&&(675)&&&&&&&&&&&&&&&0&&&&&&&&&&&&&&&&&&&(675)
年末余额&&&&&&&&&83,153&&&&&&&&&&&74,769&&&&&&&&&&&&&&&&&&8,384
&&&&客户存款
&&&&2005年末,本集团积极拓展营销渠道,改善服务质量,集团客户存款总额为37,0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13亿元,增幅10.8%。客户结构
&&&&2005年末,对公存款13,4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储蓄存款22,2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存入保证金1,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对公存款
短期对公存款&&&&&&&&&&&&1,323,444&&&1,150,115&&&&&173,329&&&&&&&&&&&15.07
长期对公存款&&&&&&&&&&&&&&&26,317&&&&&&32,743&&&&&(6,426)&&&&&&&&&(19.63)
小计&&&&&&&&&&&&&&&&&&&&1,349,761&&&1,182,858&&&&&166,903&&&&&&&&&&&14.11
储蓄存款
短期储蓄存款&&&&&&&&&&&&1,911,921&&&1,756,312&&&&&&155,609&&&&&&&&&&&8.86
长期储蓄存款&&&&&&&&&&&&&&313,703&&&&&296,246&&&&&&17,457&&&&&&&&&&&&5.89
小计&&&&&&&&&&&&&&&&&&&&2,225,624&&&2,052,558&&&&&173,066&&&&&&&&&&&&8.43
存入保证金&&&&&&&&&&&&&&&&128,392&&&&&107,061&&&&&&21,331&&&&&&&&&&&19.92
合计&&&&&&&&&&&&&&&&&&&&3,703,777&&&3,342,477&&&&&361,300&&&&&&&&&&&10.81
&&&&币种结构
&&&&2005年末,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集团人民币存款较上年末增长4,386亿元,增幅21.0%,达到25,319亿元;美元和港币存款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降幅分别为15.0%和5.8%。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人民币&&&&&&&&2,531,878&&&&&&&&2,093,272&&&&&&438,606&&&&&&&&&&&&20.95
美元&&&&&&&&&&&&440,252&&&&&&&&&&517,923&&&&&(77,671)&&&&&&&&&&(15.00)
港币&&&&&&&&&&&&529,827&&&&&&&&&&562,378&&&&(32,551)&&&&&&&&&&&&(5.79)
其他货币&&&&&&&&201,820&&&&&&&&&&168,904&&&&&&32,916&&&&&&&&&&&&&19.49
合计&&&&&&&&&&3,703,777&&&&&&&&3,342,477&&&&&361,300&&&&&&&&&&&&10.81
&&&&剩余期限集中度
&&&&2005年末,集团存款主要分布于即期和剩余期限一年以内的短期存款,占存款总量的92.4%,剩余期限一年以内的存款增幅明显,同比增长3,108亿元,增幅20.8%。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日&&&&&&增减额&&&&&&&增减率(%)
即期&&&&&&&&&1,615,637&&&&&&1,611,154&&&&&&&4,483&&&&&&&&&&&&&&0.28
一年以内&&&&&1,806,013&&&&&&1,495,263&&&&&310,750&&&&&&&&&&&&&20.78
一至五年&&&&&&&279,819&&&&&&&&233,384&&&&&&&46,435&&&&&&&&&&&&19.90
五年以上&&&&&&&&&2,308&&&&&&&&&&2,676&&&&&&&&(368)&&&&&&&&&&(13.75)
合计&&&&&&&&&3,703,777&&&&&&3,342,477&&&&&361,300&&&&&&&&&&&&10.81
&&&&所有者权益
&&&&2005年末,集团所有者权益为2,338亿元,同比增加285亿元,增长13.9%。2005年下半年本行向国际投资者定向溢价发行约230亿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一元的人民币普通股,由此产生的股本溢价扣除发行费用后的余额39.64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截至日,汇金公司持有本行的股份由上年末全资拥有减持至83.15%股份。本行股东持有本行股份及持股比例如下:
&&&&&&&&&&&&&&&&&&&&&&&&&&&&&&&&&&&&&&&&日
股东
&&&&&&&&&&&&&&&&&&&&&&&&&&&&&&&&&&&&持有股份(百万股)&&持股比例(%)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74,129&&&&&&&&&83.15
RBS&China&Investments&S.?r.l.&&&&&&&&&&&&&&&&&20,942&&&&&&&&&10.00
Asia&Financial&Holdings&Pte.&Ltd.&&&&&&&&&&&&&10,471&&&&&&&&&&5.00
UBS&AG&&&&&&&&&&&&&&&&&&&&&&&&&&&&&&&&&&&&&&&&&3,378&&&&&&&&&&1.61
Asian&Development&Bank&&&&&&&&&&&&&&&&&&&&&&&&&&&507&&&&&&&&&&0.24
合计&&&&&&&&&&&&&&&&&&&&&&&&&&&&&&&&&&&&&&&&&209,427&&&&&&&&&&&100
&&&&&&&&&&&&&&&&&&&&&&&&&&&&&&&&&&&&&&&&&&&&&&日
股东
&&&&&&&&&&&&&&&&&&&&&&&&&&&&&&&&&&&&&&持有股份(百万股)&&&&&持股比例(%)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86,390&&&&&&&&&&&&&&100
RBS&China&Investments&S.?r.l.&&&&&&&&&&&&&&&&&&&&&&&&-&&&&&&&&&&&&&&&&-
Asia&Financial&Holdings&Pte.&Ltd.&&&&&&&&&&&&&&&&&&&&-&&&&&&&&&&&&&&&&-
UBS&AG&&&&&&&&&&&&&&&&&&&&&&&&&&&&&&&&&&&&&&&&&&&&&&&-&&&&&&&&&&&&&&&&-
Asian&Development&Bank&&&&&&&&&&&&&&&&&&&&&&&&&&&&&&&-&&&&&&&&&&&&&&&&-
合计&&&&&&&&&&&&&&&&&&&&&&&&&&&&&&&&&&&&&&&&&&&186,390&&&&&&&&&&&&&&100
&&&&日,本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了股权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资人民币100亿元认购本行约85亿股人民币普通股。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上述交易。该项交易已经于日完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资后股权结构参见“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分析
&&&&本集团根据银监会日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第2号)计算和披露资本充足率。自2005年起,本集团按照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计算表、计算说明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第374号),计提市场风险资本。2005年集团成功发行了次级债券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资金,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水平。截至2005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0.42%,较上年末上升0.38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8.08%,较上年末下降0.40个百分点。
&&&&截至2005年末,集团资本净额3,262.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7.59亿元。其中,核心资本净额2,529.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23亿元。集团加权风险资产总额27,931.89亿元(不含市场风险),较上年末增加996.86亿元。集团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270.25亿元,相应转换风险资产3,378.13亿元。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日&&&&日
核心资本净额(a)&&&&&&&&&&&&&&&&&&&&&&&&&&&&252,970&&&&&&&&&&&&228,447
资本净额(b)&&&&&&&&&&&&&&&&&&&&&&&&&&&&&&&&326,237&&&&&&&&&&&&270,478
加权风险资产(c)&&&&&&&&&&&&&&&&&&&&&&&&&&2,793,189&&&&&&&&&&2,693,503
市场风险资本(d)&&&&&&&&&&&&&&&&&&&&&&&&&&&&&27,025&&&&&&&&&&&&&&&&&&-
核心资本充足率(%)&[e=a/(c+d*12.5)]&&&&&&&&&&&&8.08&&&&&&&&&&&&&&&8.48
资本充足率(%)&[f=b/(c+d*12.5)]&&&&&&&&&&&&&&&10.42&&&&&&&&&&&&&&10.04
项目&&&&&&&&&&&&&&&&&&&&&&&&&&&&&&&&&&&&&&&&&&增减额/率
核心资本净额(a)&&&&&&&&&&&&&&&&&&&&&&&&&&&&&&&&&&24,523
资本净额(b)&&&&&&&&&&&&&&&&&&&&&&&&&&&&&&&&&&&&&&55,759
加权风险资产(c)&&&&&&&&&&&&&&&&&&&&&&&&&&&&&&&&&&99,686
市场风险资本(d)&&&&&&&&&&&&&&&&&&&&&&&&&&&&&&&&&&&&&&&-
核心资本充足率(%)&[e=a/(c+d*12.5)]&&&&&&&&&&&&&&&&(0.4)
资本充足率(%)&[f=b/(c+d*12.5)]&&&&&&&&&&&&&&&&&&&&&0.38
&&&&地区分部报告
&&&&集团主要在三大地区开展业务活动:中国内地、港澳地区以及其他境外地区。
&&&&分地区税前利润总额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占比(%)&&&&&&&&&2004年&&&&&占比(%)
中国内地&&&&&&&&&&&&&&&&&&&&&32,752&&&&&&59.40&&&&&&&&&16,289&&&&&&&47.11
港澳地区&&&&&&&&&&&&&&&&&&&&&20,450&&&&&&37.09&&&&&&&&&16,966&&&&&&&49.07
其他境外地区&&&&&&&&&&&&&&&&&&1,938&&&&&&&3.51&&&&&&&&&&1,321&&&&&&&&3.82
合计&&&&&&&&&&&&&&&&&&&&&&&&&55,140&&&&&100.00&&&&&&&&&34,576&&&&&&100.00
&&&&分地区总资产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日&&&&占比(%)&日&&&&&占比(%)
中国内地&&&&&&&&&&&&&&&&&&3,803,989&&&&&&76.74&&&&&&3,333,298&&&&&&&73.62
港澳地区&&&&&&&&&&&&&&&&&&&&966,225&&&&&&19.49&&&&&&&&959,668&&&&&&&21.20
其他境外地区&&&&&&&&&&&&&&&&186,982&&&&&&&3.77&&&&&&&&234,718&&&&&&&&5.18
资产总计(抵销前)&&&&&&&&4,957,196&&&&&100.00&&&&&&4,527,684&&&&&&100.00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集团最重要的经营区域,2005年,该地区资产在集团资产总额(抵销前)中占比达到76.7%,税前利润总额占比达到59.4%。中国银行在中国内地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提供以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产品覆盖存款、贷款、结算、资金、代理等方面。在外币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在国内市场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优势。2005年,中国内地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均衡增长,年末资产总额为38,040亿元,较年初增长14.1%;负债总额为35,841亿元,较年初增长14.2%。
&&&&中国内地经营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税前利润总额&&&&&32,752&&&&&16,289&&&&&&&&&&&16,463&&&&&&&&&&&&&&101.07
资产&&&&&&&&&&3,803,989&&3,333,298&&&&&&&&&&470,691&&&&&&&&&&&&&&&14.12
负债&&&&&&&&&&3,584,086&&3,138,214&&&&&&&&&&445,872&&&&&&&&&&&&&&&14.21
&&&&港澳地区
&&&&港澳地区是集团的另一个重点经营区域,该地区资产在集团资产总额(抵销前)中占比19.5%,税前利润总额占比达到37.1%。除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外,中国银行在港澳地区还拥有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银行)、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保险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公司)等子公司,对中国银行实施全能化业务经营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香港经济复苏、外币利率上升及内部管理的加强,2005年,港澳地区分部实现税前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0.5%。2005年末,港澳地区的资产总额为9,662亿元,负债总额为8,710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港澳地区经营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税前利润总额&&&&20,450&&&&&16,966&&&&&&&&&&&&3,484&&&&&&&&&&&&&&&20.54
资产&&&&&&&&&&&966,225&&&&959,668&&&&&&&&&&&&6,557&&&&&&&&&&&&&&&&0.68
负债&&&&&&&&&&&871,046&&&&876,343&&&&&&&&&&(5,297)&&&&&&&&&&&&&&(0.60)
&&&&其他境外地区
&&&&除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外,中国银行还在欧洲、北美、南美和亚太其他地区设有广泛的网络。该地区资产占集团资产总额(抵销前)的3.8%,税前利润总额占比为3.5%,主要致力于向全球客户提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得益于外币利率上升及资产质量好转,2005年,其他境外地区实现税前利润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46.7%。2005年末,资产总额为1,870亿元,负债总额为1,789亿元,均较上年末有所减少。其他境外地区经营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年&&&2004年&&&&&&&&&&&&增减额&&&&&&&&&增减率(%)
税前利润总额&&&&&1,938&&&&1,321&&&&&&&&&&&&&&617&&&&&&&&&&&&&&&46.71
资产&&&&&&&&&&&186,982&&234,718&&&&&&&&&(47,736)&&&&&&&&&&&&&(20.34)
负债&&&&&&&&&&&178,853&&226,518&&&&&&&&&(47,665)&&&&&&&&&&&&&(21.0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业务回顾
&&&&本行的业务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三大领域,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与1,400家国外代理行总行及其46,900家分支机构保持了代理业务关系。遍布全球的网络、客户以及功能齐全的业务格局,使本行在国内市场保持着独特的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本行的传统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资金业务。
&&&&公司业务
&&&&● 境内行人民币公司存款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 境内行外汇公司存贷款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 突出重点客户群,搭建重点客户营销服务体系。
&&&&本行向公司客户(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提供包括存款、贷款、贸易相关服务和贸易融资、清算、托管等在内的各项金
&&&&融产品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按照重点服务大型公司客户的发展战略,本行与多家大型中国公司、金融机构客户、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以及政府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截至2005年末,本行与约为41,000家公司客户保持信贷业务关系。
&&&&公司存、贷款业务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人民币公司存款余额9,9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7亿元,市场占有率为8%,较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10,9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6亿元,市场占有率约为9.5%。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
&&&&及境内行加大营销力度,人民币公司存款增长较快;由于主动调整客户结构,2005年境内行公司贷款增长有所减缓。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外币公司存款余额17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23.7%,比上年末下降5.7个百分点;外币公司贷款余额401亿美
&&&&元,比上年末减少27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43.3%,比上年末下降6.2个百分点。
&&&&截至2005年末,境外机构外币公司存款余额283亿美元,外币公司贷款余额359亿美元。2005年,本行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现金池”等产品的研发、组合和流程的优化,成为境内首家获准为客户提供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服务的银行,拓宽了业务空间。2005年,本行被《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
&&&&本行所有境内分行和8家境外分行均可为公司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2005年推出了“银企直通”、“集团理财”、“报关即时通”等电子银行新产品,企业网银客户超过2万家,交易金额突破3万亿元。
&&&&金融机构业务
&&&&本行与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范围涵盖存款业务、本外币清算、托管、基金代销、理财业务、保险兼业代理、证券及期货结算、债券分销、代理中小金融机构的结算/清算/外币现钞以及代理行互委业务等品种。截至2005年末,本行拥有1,500多家集团金融机构客户。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人民币金融机构活期及定期存款余额为1,4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亿元;外币金融机构活期及定期存款余额为8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7亿美元。全年共实现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
&&&&本行通过纽约、法兰克福和东京分行进行美元、欧元和日元清算,上述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均为当地市场的一级清算银行。根据纽约清算所统计,以清算所银行间付款系统的美元清算额计算,本行纽约分行排名第11位。2005年,本行还成功获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币主清算行资格。
&&&&托管与基金代销业务
&&&&本行托管业务服务范围涵盖基金、社保、保险、年金、银行、证券、信托等各个金融领域,代销的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所有主要的基金类型。
&&&&2005年,本行境内市场托管与基金代销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托管总资产规模近1,700亿元,同比增长50%。按托管资产规模计算,2005年本行连续三年保持机构客户资产托管市场第一的地位。2005年,本行代销基金金额逾300亿元,同比增长40%,亦居同业领先地位。本行还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叙做了国内首笔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托管业务,首批为证券公司集
&&&&合资产管理计划提供代销和托管服务,开办了信托资金托管业务,并首家为企业年金提供规范的托管服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本行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涵盖了进口开立信用证、出口信用证项下交单、进出口押汇、福费廷、信用证保兑、保函、保理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005年,境内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包括贸易和非贸易)5,249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1,071亿美元,增幅达25.6%,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为32.6%;共叙作贸易融资业务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4%。2005年末,境内行外汇保函业务余额为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人民币保函业务余额为766亿元,同比增长21.2%。2005年,境内行叙作国际保理业务47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叙作国内保理业务130亿元,同比增长92.8%。
&&&&2005年,境外机构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共办理贸易融资业务34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在产品组合和创新上,本行推出了信用证沉默保兑业务,开发了对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及风险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出口全益达”产品,开展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中长期应收账款买断业务,并推出进口付汇产品组合业务。此外,拓展了国内保理业务在服务小企业客户方面的功能,增强了福费廷业务在中长期出口项目中的服务功能。2005年,《财资》杂志评选本行为“AAA级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
&&&&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应收账款买断&&&&&&&&&&为满足企业对出口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的需求而开发的贸易融资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改善财务状况。
&&&&个人金融业务
&&&&●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个人贷款余额为3,8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6亿元。
&&&&● 在国内和香港、澳门推出多项中银理财服务。
&&&&● 银行卡业务在国际、国内社会赢得了多项荣誉。
&&&&本行为个人客户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汇款等在内的各项金融服务。截至2005年末,本行拥有约1.18亿名个人客户,约1.93亿个人民币存款账户和2,100万个外币存款账户以及460万个个人贷款账户。
&&&&储蓄存款
&&&&2005年,境内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长势头良好,年末余额为14,1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21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0.0%,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外币储蓄存款为32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7亿美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53.6%,比上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境外机构储蓄存款为66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亿美元。境内行外币储蓄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导致居民持有外币储蓄存款的意愿降低。
&&&&个人贷款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个人贷款余额为3,8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6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5.6%,比上年末上升了0.1个百分点,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2,8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2亿元。境外机构个人贷款余额为17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亿美元。
&&&&2005年,境内行推出“理想之家”综合贷款服务品牌,创新推出“直客式”营销模式。零售贷款在线审批系统在国内投产,加快推动个人贷款审批向一级分行个人贷款中心的上收。
&&&&“理想之家”个人住房贷款服务实现了个人住房贷款营销服务模式由以“间客式”为主向以“直客式”为主的转变,通过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领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专业、一站式、星级的房地产金融服务以及多种增值服务,全面提升本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理财
&&&&2005年,本行在境内各大城市设立了120多家VIP客户理财中心,全国理财中心数量达到200家以上,拥有2,000多名理财顾问。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个人金融资产在等值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理财客户数量由2004年不足30万人增长到50.3万人。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本行独家推出了北京奥运黄金及黄金纪念品。本行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中银理财全国服务和中银理财亚太区统一服务;与中银国际、中银证券、中银基金联合推出财富投资管理服务;与中银香港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海外财富管理服务。
&&&&“中银理财”贵宾服务&&&&&在全国首家推出“中银理财”海外财富管理、财富投资管理及亚太区统一服务,以及与海外股票及股指挂钩的结构性保本投资外汇理财产品。在丰富“中银理财”品牌内容、提高银行收益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增值服务举措。
&&&&银行卡业务
&&&&本行向客户提供包括单双币种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产品及本外币收单服务。2005年,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外卡收单交易额和人民币卡直消额同比保持较高增幅,各类银行卡发卡量稳定上升。
&&&&截至2005年末,境内行累计发行长城人民币借记卡7,910万张,中银长城卡670万张,各类贷记卡信用卡140万张,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10%和53.3%。外卡收单交易额实现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长城人民币卡直消额实现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
&&&&2005年,本行利用集中化、专业化运作的银行卡新系统顺利推出了短信服务、自动还款、分期付款等一系列银行卡产品新功能,并先后发行了中银JCB信用卡、中银中兴公务卡、银联标识长城人民币信用卡等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银行卡产品。2005年,全辖启动“中银优惠商户网络建设计划”,开始收单环节的中银品牌建设。
&&&&中银JCB卡&&&&&全国首张人民币和日元双币种贷记卡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在日元消费地区可以通过日元进行结算,并使用人民币直接兑换日元还款,可为客户避免汇兑损失。同时,通过特别协议,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也将为客户提供各种境外服务和援助。
&&&&2005年万事达卡中国区会员银行年度奖项&&&&&&&&2005年最佳贡献奖、2005年最佳国际卡奖、2005年最佳收单银行奖、2005年最佳分行营销奖。
&&&&2005年VISA的会员银行年度奖项&&&&&&&&Visa&2005年度中银奥运拓展奖。&&&&2005年中国银联年度奖项&&&&&2005年度银联卡境外业务杰出表现奖、2005年度银联标准信用卡市场开拓奖、2005年10月银联组织的“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中的“优秀组织奖”。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资金业务
&&&&本行的资金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市场交易、投资组合管理、外汇、黄金及衍生工具买卖、债券发行及承销、代理客户资金交易等。本行在北京、上海、香港、纽约和伦敦设立了五个中心,可以24小时持续经营资金业务。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人民币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为本行发展资金业务创造了宽广的市场空间。本行抓住机遇,在资金业务创新方面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叙做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第一笔做市商交易、国内第一笔人民币对外币货币掉期交易,成功担任第一批企业融资券的主承销商。此外,本行率先在国内推出与商品、股票、黄金、石油挂钩以及投资美国国债的“美债一号”等理财产品,推出“四季远期”、“信用花园”等自主创新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在代客业务方面,境内行2005年为客户叙做债务保值业务总量达27亿美元,同比增长58.8%。此外,境内行结售汇总额为2,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美债一号理财产品&&&&&&&作为全新理财产品系列的首发号,“美债一号”在国内同业中首创将投资人的收益率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挂钩,投资人通过投资该产品间接地“投资”了美国国债市场,分享了美国经济成长的收益。
&&&&信用花园理财产品&&&&&&&针对理财大客户推出的外汇理财新产品。具有产品结构标准、满足客户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期限灵活、免认购费和赎回费等优点,在国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中银香港业务
&&&&本行通过所属子公司中银香港在香港地区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为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资产总额计,中银香港是香港第二大银行,也是香港三家获授权发钞银行之一。截至2005年末,按在香港的客户贷款总额计算,中银香港的市场份额为14.4%。
&&&&2005年,中银香港凭着在产品创新、为客户度身订造服务和在香港及以外地区交叉销售等方面的能力,成功拓宽了收入来源,实现了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增长的目标。
&&&&2005年,中银香港继续大力发展香港和以外地区的各项贷款业务,贷款总额增长6.6%。零售银行业务维持增长态势,经营收入为港币100亿元,增长24.7%。在住房按揭业务方面,中银香港通过进取的营销策略,推出灵活多样的按揭产品,
&&&&取得了3.7%的增长,并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尽管利率上升、竞争加剧,但财富管理业务客户仍增长64%,管理资产
&&&&亦增加50%。信用卡业务无论在贷款额、新卡发行、卡户消费和商户收单等方面均持续增长,增幅分别为9.7%、6.9%、
&&&&17.4%和17.3%。企业银行业务稳定发展,其中银团贷款业务仍处于领先地位,贸易融资和押汇业务量大幅增长,中小企
&&&&业贷款组合增长了9.1%。中银香港在人民币业务领域居市场领先地位,其中个人人民币业务方面,存款和信用卡业务分别
&&&&增长74%和265%,中银香港还从2005年12月起率先为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此外,中银香港资金业务经营收入达港
&&&&币36亿元,增长33.2%。2005年,通过推出多元化的资金业务产品,提高了市场渗透率,资金业务客户数目在年内增长
&&&&了46%。在中国内地,中银香港加强了销售力量和服务能力,2005年业务增长强劲,贷款总额大幅增长61%。
投资银行业务
&&&&&&&&作为本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是本行在香港注册的全资附属子公司,
&&&&在全球拥有近30家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是一家拥有完善投资银行业务队伍、独立国际配售网络的全功能投资银行。中银国
&&&&际2002年在内地成立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证券”),是首家获得A股综合类证券商牌照的中外
&&&&合资证券公司。
&&&&承销及财务顾问
&&&&2005年,中银国际成功完成了建投能源、唐山钢铁、博瑞传播等股权分置改革项目,以及北京银行引资财务顾问、交通银行上市财务顾问、中化香港和珠海市政府财务顾问等项目。
&&&&据《亚洲货币》刊载,中银国际于2005年上半年在香港(包括红筹公司)G3(美元、欧元及日元)货币和债券市场发行排名第七。
&&&&中银国际证券在内地市场除了股票销售和交易的佣金业务以外,还重点加强债券承销业务,其中在2005年记账式国债承销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承销份额在国内证券公司之中位居第一。中银国际证券作为独家主承销商成功发行了亚洲开发银行境内人民币债券,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发行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债券,并担任了兴业银行金融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
&&&&中银国际还大力开发新项目,项目储备不断增加,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证券销售与交易
&&&&2005年,中银国际股票现货交易额保持香港市场前六位。在股票衍生产品方面,中银国际努力扩展收入来源,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全年业务销售量取得双倍增长。
&&&&在拓展全球机构销售平台的同时,中银国际面向零售客户的销售网络与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展与加强。其中,经纪人队伍结构与业务日趋完善,定位高端客户,客户基础持续扩张,盈利快速增长;网上经纪业务以增强创新收费服务和同业合作为基础,取得了连续两年盈利。中银国际与中银香港密切协作,港股零售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份额。
&&&&此外,中银国际证券在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割总量和现券交易总量均在内地证券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的基金业务销售评比活动中获选为“2005年度基金销售优秀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中银国际通过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保诚”)提供广泛的资产管理服务。截至2005年末,中银国际保诚基金组合资产总额达254亿港元。2005年,中银国际保诚推出了澳洲收入基金,并与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保本投资保险相连基金,总销售额达8.4亿港元。
&&&&在强积金业务方面,截至2005年末,中银国际保诚强积金成员增至44万人,比上年增长10.5%,成员人数约占市场份额的11%;资产总额为124亿港元,较上年增长23%。根据伟世顾问有限公司发表的“伟世强积金指数”报告显示,中银国际保诚强积金计划的投资表现位居香港市场第四位。
&&&&中银国际在内地设立的基金公司成功发行了中银货币基金和中银中国基金,其中中银中国基金首创“主题投资”,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直接投资业务
&&&&中银国际于2005年将直接投资管理业务由海外延伸到内地。中银国际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直接投资市场内信誉最好的直接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
&&&&保险业务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集团保险”)于1992年7月在香港设立,截至2005年底拥有六家分公司和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集团人寿”)与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保险”)两家全资子公司。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中银集团保险及其附属公司提供包括财产险、汽车险、雇员补偿险、货运及船舶险和医疗险在内的一般保险产品,以及定期、终身储蓄寿险和投资相连保险等在内的寿险产品,在香港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市场份额。
&&&&2005年,中银集团保险实现毛保费收入13亿港元,税前利润为1.3亿港元;中银集团人寿实现毛保费收入3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55.8%,税前利润为1.4亿港元。截至2005年末,中银集团保险资产总额为39亿港元,中银集团人寿资产总额为95亿港元。
&&&&中银集团保险的业务发展策略以拓新固旧、创新产品为重点,持续深化与客户及中介人的良好合作关系。针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需求,中银集团保险以医疗保险健康年为主题展开营销,获得良好成效。此外还着力推广了“生活无忧、十全十美”个人产品计划,新开发“学童海外游学”保险产品,并针对财富管理客户群设计了保障额更高、条件宽松的康健住院现金计划,努力开拓高端客户。
&&&&在内地市场,中银保险主要提供财产险、责任险、水险和意外险等产品,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6,172万元,较上年增长了9.7%。
&&&&在2006年4月,本行的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与中银香港控股签订协议,据此,中银集团保险有条件地同意向中银香港控股出售其中银集团人寿的51%股本权益,出售价格为9亿港元,以现金支付。交易将促使中银集团人寿成为中银香港控股集团的一部分,并带来更大的协同效益,并提升本行保险及银行业务与香港的合作。交易容许中银香港控股发展更具成效的保险相关产品,并有助于中银香港控股事先成为全面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拥有全面的产品(包括保险)生产能力。新架构亦有助中银集团人寿凭借中银香港的客户基础,通过中银香港的销售及市场网络,更有效出售保险产品。
&&&&信息科技
&&&&2005年,本行进一步完善了以业务发展委员会为核心的IT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提高了基于成本效益的信息科技项目组合管理能力。
&&&&2005年,本行继续推进基础核心银行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上银行新平台建设,并启动了新的国内运行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本行还推出了实时资金汇划系统、零售贷款在线审批系统、结售汇一日多价系统、网上银行集团理财产品、短信业务平台等一系列新产品和新功能,提高了信息科技运营平台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保障能力。与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合作
&&&&2005年,本行分别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及其全资控股的RBS银行和拥有控制权的RBS中国(以下统称“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金融”)、瑞士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签署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06年3月,本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签署了有关协议,社保基金成为本行新的投资者。
&&&&在战略合作总体框架下,本行与各家战略投资者确定了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合作。根据各家战略投资者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确定了合作的具体项目,并分别建立了工作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目前合作进展良好,部分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实质成果。
&&&&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合作主要集中于信用卡、财富管理、公司业务及财产保险等业务领域,同时也涉及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运营支持等方面。在信用卡、银团贷款等业务领域的合作进展迅速,部分项目已取得了具体成果。根据双方合作进展和业务发展,也将适时地增加、扩充新的合作项目。
&&&&在与亚洲金融的合作中,本行将分享其在公司治理、机构重组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双方也将在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中小企业业务等领域寻求合作。本行与亚洲金融之母公司淡马锡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投资的8家银行签署了贸易服务合作备忘录,初步议定了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合作事项。双方在中小企业业务管理经验介绍和业务合作、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展开。
&&&&本行与瑞士银行集团确定了投资银行业务、固定收益产品及业务、市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等四个合作项目。双方已在市场风险管理架构和管理流程、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外汇风险管理、融资管理、资本管理、权益投资管理等资产负债管理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也形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主要集中于反洗钱、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等领域。亚洲开发银行已就操作风险管理、反洗钱和环境保护培训等事项向本行提供了咨询建议书或建议方案,双方的合作将围绕该等建议进行深入讨论并落实下一步工作计划。
&&&&本行与社保基金将在继续拓展已有业务合作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基金托管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合作领域。
&&&&此外,上述各家机构还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本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为本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开拓新业务提供了新的平台。本行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动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将借助战略投资者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努力实现本行拓展业务空间、提高盈利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培养员工队伍的目标。风险管理
&&&&2005年,本行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提高风险管理集中化、专业化水平。
&&&&本行遵循适中型的风险偏好,并按照“理性、稳健、审慎”原则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监管部门、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对银行稳健经营要求的前提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行的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依法合规;
&&&&● 风险与收益匹配;
&&&&● 实现及维持本行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
&&&&● 对负责的雇员进行问责;
&&&&● 协调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目标;
&&&&● 提供适当披露。
&&&&本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是:(1)把风险管理框架扩展至所有业务部门、分行及子公司;(2)确保有效管理本行多元化业务线中的一切固有风险;(3)建立广泛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4)发展全面综合风险管理程序、政策和步骤;(5)使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确认、监控和量化本行风险水平。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本行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政策委员会,管理层下设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资产处置委员会,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资产负债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等相关部门共同构成本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架构
&&&&(1)部分管理决策由本行行长与本行副行长、行长助理及信贷风险总监组成的行长办公会作出。
&&&&(2)本行现任信贷风险总监Lonnie&Dounn已递交辞任通知,并将于2006年9月辞任。
&&&&(3)本行正将市场风险管理职能整合入风险管理部。目前,市场风险主要由本行的全球金融市场部及资产负债管理部管理。
&&&&本行通过垂直管理模式管理分行的风险状况,通过窗口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业务部门的风险状况,采用董事会管理模式管理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中银投资等子公司。2005年,本行开始在各一级分行聘任信贷风险总监。信贷风险总监主要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和授信执行管理,并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独立审批贷款。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本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贸易融资和资金业务。
&&&&本行实施标准化的政策和流程管理信用风险。这一流程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1)信贷发起和评估;(2)对信用风险的审查和批准;(3)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这一流程由风险管理部和相关部门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公司授信
&&&&对公司授信业务,本行继续坚持以独立的尽责审查、民主的风险评审、严格的问责审批和后评价为内容的“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
&&&&2005年,本行按照集约化、一体化、扁平化的原则,对授权模式和授信决策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完善授信授权管理,全面上收二级分行授信审批权限,实现公司授信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审批。建立专业审批人制度,改革授权管理模式,由对机构授权转变为对专业审批人授权;调整授信决策环节,明确业务发起、尽责审查、授信评审和专业审批各环节的职能;调整授信审批流程,实行一次审查、一次评审、一次审批。目前试点分行专业审批人已选聘到位并按照新的流程运作。
&&&&本行风险评价体系由客户信用评级、债项评级等系列风险评价模块组成。自1999年起,本行开始采用十级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2005年,本行全面开展客户评级集中管理,上收客户评级认定权限,全行A、B类客户的评级认定工作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本行正在开发以客户违约概率为基础的量化评级模型。2005年末,本行境内机构A类客户授信余额占比为41.9%。
&&&&自2005年起,本行建立授信发放审核制度。总行和境内一级分行授信执行部已经对所有境内一级分行和一些境内二级分行实施监控措施,确保在满足所有贷款发放条件后方可放款。
&&&&本行不仅在单一客户层面对信贷资产进行监控,同时也在组合层面进行监控。在单一客户层面,本行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客户信息,监控单笔授信的使用情况,并对高风险客户和相应的授信敞口进行重点监控。2005年,本行特别注意加强大额授信监控,加强风险预警,强化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并进一步规范了押品管理程序。在组合层面,本行通过定期监测信贷组合的风险和回报对信贷组合资产质量进行整体监控,定期发布信贷审批政策在行业、客户类别、产品类别和地理区域方面的量化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是本行持续信贷监控的重要环节。2005年,本行将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权限集中在总行和一级分行的风险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借记卡可以透支吗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