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讲的法国三贤位是哪几位

答题方法:
抓住重点――点(基本假设,哪几个?);把握大的线索:人的政治观;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把握转折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如何影响政治的发展进程;
所谓重点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国家,权力,社会,政体,自由,民主(核心概念),了解这些概念的演化过程;
研究方法:几种流派(把握流派)?
研究线条:关于人的研究;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导论+第一讲:
线索1:关于人的研究――关于人的政治观
柏拉图:城邦是道德的产物,城邦应该是由哲学王来管理的;职责是训练城邦里的老百姓,培养成符合城邦生活规则的人;
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天生要过组织生活;
自己的补充:
苏格拉底:
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社会道德的普遍堕落,城邦制度开始显露种种弊端; (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1. 对城邦秩序的思考,认为政治学就是思考城邦秩序的学问;
2. 主张专家治国,反对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3. 把道德看做是政治的基础,看做是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
4. 认为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
5. 城邦应该是道德的,有道德人来治理城邦;管理城邦要了解善的知识;(老师)
背景: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内部党派纷争混乱,寡头政治与民主相互交替;对政治失望,寄希望于哲学;
1. 同样主张专家治国,哲学家思考城邦和人类的命运,掌握大量知识,深通自然之道,符
合自然规律;
2. 认为二等好的国家是法治国家;
3. 道德变成善;崇尚等级制,各司其职,不能互相僭越,分为金银铜铁,认为城邦动荡的
原因就是是僭越;(老师)
柏拉图的人性观:认为好的环境是可以造出好的城邦的;
理想国:什么是好的秩序?――哲学家来统治城邦;政治家不能谋取自己的特殊利益,崇尚等级制,大家各司其职;认为君主政治是最好的统治形式;统治应该通过道德和理性来维系,法律手段是次要的。
(柏拉图其实是一个集权主义者,不考虑个人,也不考虑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优点:思想逐渐系统化,政治秩序;政体;纪律等等; 把城邦作为实在的对象开始研究;在反思苏格拉底遭遇下提出人性善的观念,把政治和伦理结合起来,为政治哲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缺点(来自课件):
未能在政治范畴的理念和政治的理念之间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
哲学与统治都同样有其创建好社会的目标,“政治”是邪恶的,因此,哲学和统治的任务就是要把政治从共同体中清除出去;
即便是最好的体制,如《理想国》中所草拟的,也不会持续永久,而将经受解体; 对于秩序的探索忽略了具体的人(公民);
政治知识仅为受过训练的精英所拥有;
有权分享共同体的利益,无权分享政治决策(人是城邦的人);
在早期著作中,哲学始终停留在个人思想里,柏拉图最大的贡献在于把哲学与现实结合起来; 思想被用来改造社会(柏拉图要求统治者通晓哲学,他提出哲学与政治结合的必要性);
亚里士多德:
特点是着眼于人,城邦是由不同的人组成,城邦是人的城邦,重视对人的研究; 研究个体的善;区分伦理学和政治学;
他的思想既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是研究当时政治情况的素材,又是今日批判对象;
自己整理观点:
1. 城邦的真正精神在于公民的权利;
2. 城邦的另一个重要精神是法治,法的目标是实现和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他不相信品德和
智慧,反对哲人统治);
财产私有很正常,无产者越庞大,政治越不稳定;
4. 亚认为政治秩序是因为僭越等级等原因而导致――要运用统治的技巧来维护秩序(服从
法律的精神,教育制度配合政府形态等等)――亚氏理想国的标准――设计政治制度(公民轮流统治,运用法律的节制作用)
希腊(伦理政治时期)的政治思想:
希腊的特点:希腊城邦很小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人跟城邦的距离非常近,每个人都很关心城邦生活;不同的城邦有不同的组织形式(贵族,专制,民主)
(希腊城邦公民了解其他城邦的情况,实际构成了国家的雏形)
(老师)希腊三贤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联系:都重视善,重视道德,把政治和道德扯在一块,认为维系秩序的要素是道德;
差别(注意比较思想家之见的差别时要定好视角,切忌混乱): 中心不一样:柏拉图以城邦为中心,亚里士多德以个人为中心;柏拉图强调等级制的,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体参加城邦的重要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
1.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集体主义至上者,忽略人的作用(人是城邦的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主体是人,城邦是人的城邦;
2.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治理城邦是最好的选择,相信善,相信人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另一个精髓是法治,法的目标是维护和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不相信道德和智慧;
3. 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来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财产私有十分正常,当今世界无产者越多,政治就越不稳定;
古希腊思想的特点:
1. 哲学味道浓;
2. 政治学探讨的主要是权力的分配,人权,自由,民主等概念;
3. 古希腊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大,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后世很难贯彻;
线索2:人性论的问题 (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导致不同的结构)
城邦衰败以后思想的演化:
过程:城邦面积,空间的变化――个人和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以前都可以参与城邦的生活)――人慢慢对城邦的问题失去兴趣――兴趣转向个体,关心自身――以前期望可以在城邦得到满足――但是现在不行,需要寻找替代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希腊的思想,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当时希腊思想的根基。
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四个思想流派(特点):逃避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
罗马时期:罗马人实干精神,擅长兼收并蓄;
1. 混合体制 ―― 柏拉图:任何单纯的体制都要走向衰亡;把各个体制的精华结合在一起; 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大会(太庞大,难以实际发挥作用);实际权力机构:元老院;(有权审批人民大会的决议,可以宣布非常状态,税收,宣战等等);最高行政机构:(两位贵族,任期一年;否决权;达成一致意见);轮流指挥保持稳定;临时最高行政机构:独裁官(互相
分权和制衡的一个重要补充);最好司法机构:裁判官(仅次于执政官);最好监察机构:监察官;最高公民权利保障机构:保民官;
希腊诸邦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一种纯粹的政体,而任何纯粹的政体都必然有一个生长和灭亡的过程。
混合政体能够融合每一种政体的长处,并且每一种原则都不能占据完全的支配地位,因而也就能够避免它们所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混合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个方面的因素。
罗马的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全体公民(通过护民官和公民大会)分别掌握着重要的、但又不是全部的权力。
三种权力并存而且相互制约的结果,是体现不同阶级利益的每一种权力都不可能过分地追求自己阶级的私利,从而保证了公共权力能够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
每一个方面的要求都可以得到反映,并且通过体现其他阶级的利益的机构迅速地得以实现。 特别是在危机的时候尤其如此。三种权力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阶级能够联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力量变得异常的强大。
2. 共和国,人民的事务;
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共和国就是属于人民的国家;推崇共和政体;
3. 法律,法律的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适应政治空间不断扩大的要求,罗马法律
制度的更新很快,比如用市民法和万民法来应对帝国版图的扩张;
罗马灵活的制度安排:
各行省具有不同的体制、法律、生活方式、宗教、习俗和文化传统
行省罗马化;对各地区、民族、部落、城市原有的体制、风俗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强求划一)
各行省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和多样化制度(一国多制)
提供必要的赋税和军队(义务)
帝国的政治秩序
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官僚体系更为精细和完备
由狭隘的公民国家向普遍的全体自由臣民国家转变
由人民直接行使权力向由皇帝“代表”行使权力转变
罗马帝国的专制只是一种需要,共和精神没有消失
人与人的平等
不经法庭审判,奴隶不允许被残害或被杀
奴隶或奴隶的后代可以成为自由人
妇女可以在公共场合公开露面
妇女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拥有了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如果离婚,她们还可以索回自己的嫁妆。【图文】《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06 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06 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大小:16.3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政治课件】06年级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政治课件】06年级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3|
上传日期: 17:35:3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政治课件】06年级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
官方公共微信【图文】西方政治思想史――希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西方政治思想史――希腊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城邦制度、智者、苏格拉底
大小:380.3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州三贤堂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