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菊愁烟兰泣露 读音 兰泣露。解三个阿拉伯数字。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牛宝宝文章网【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专题:蝶恋花 晏殊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13. 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14.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土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3.(2分)D14.(3分)(1)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分)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答出1种境界的,给2分;答出2种境界的,给3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境界不给分。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由“冷色底片”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知何处?参考翻译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风流才子唐伯虎留下诗词文章无数,让人尊称为四大才子之一。但是,唐伯虎的婚姻可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很不幸,本来他就身体脆弱,骨瘦如柴,偏偏又染上了可怕的
  人们在历数中国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之时,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虞姬,就是对虞姬与项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
  《三国演义》中&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段落很是精彩,也很耐人寻味。吕布下邳兵败
  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
  在历史上,有人为了江山可以放弃一切情亲、爱情,他们可以杀掉自己最爱的人,他们
  当吕布听说袁术前来提亲,心中迟疑。可是妻子严氏却说,听说袁术兵多将广,早晚必
朱元璋为什么要用铁裙刑处死朱棣生母?&铁裙之刑&,就是用铁片做成裙子给人穿上,然
  要知道,干部队伍建设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在干部素质这么差,怎么办呢?  隋
清人纪晓岚,是孔子赞誉的那种&敏而好学&的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古墓之一,但是发现40多年却至今都没有开挖,人们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所推行的种种政策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是没
  秦始皇一生征战无数,在位期间多次遭到仇家的暗杀都安然无数,最后却是被逼死的,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队直逼紫禁城,形势万分危急,皇宫内一片
  雍正死于圆明园,当时死的时候,那叫一个离奇,无论是他的皇子还是身边重臣全无一
慈禧太后乃是清朝晚年的统治者,也是整个封建皇朝最后一个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
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
  秦始皇陵是千年古墓中最神秘的存在,一直有传言称秦始皇陵一直不挖是因为秦始皇地
  秦始皇陵是古墓中最传奇的存在,它能够在盗墓者猖獗的时代安然度过千年并且毫发无
  尽有天下膏腴之地、国家组织完好、拥兵百万&&这样一个朝廷,距&灭亡&二字不亦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如今已成为亚洲人饮食主要组成部分的美味糯米
  英西大海战简介记载此战役发生在1588年,它体现了王权统治下民族国家的力量,
  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希腊东正教会仍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
  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非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之战&不可,这场战争自133
  滑铁卢战役,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
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几千年来,&攻城拔寨&是历来战争的直接目标和关键动机。随着战事迭起,攻防相生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最后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隋炀帝不恤民力,举国
  在德国疯狂侵略的时候,有一场战争被希特勒称之为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这场战役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
  古代妓女的生活真的如传言所说那么的不堪吗?是的,近日,有专家揭秘了古代七大名
  自古以来后宫美女如云,但大多因为&爱情&分配不均、皇后&管理&不善,导致后宫
  民以食为天,不吃不可能,这是肯定的。只是有人吃的多,而有人吃的少。三国有这么
  古代女子最恐惧的就是刑罚,据说,古代为女子制定的刑罚比男子还要恐怖许多,尤其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传言中貂蝉嫁给了三国第一
  最早提及&貂婵&芳名的,是宋代的文学读物《三国志平话》。它记载董卓篡权,竟在
  古代时候的女性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女人一旦犯错所受的刑罚比男子刑罚要恐怖的多,
现在,各个用人单位的考官都在以自己的标准&招兵买马&,全国各地的大小招聘会开得如
  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
夏天吃冷饮,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古时候没有制冷设备,冷饮是从何而来的
  &五花八门&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成语,多指未列入正统、多种多样的杂事或手段。然
  怀素和尚,一手狂草闻名天下,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书法家,和张旭齐名,被称为&颠张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确实曾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过,但是后期因孟轲等人都对杨朱
  梁漱溟简介如下:梁漱溟出生于1893年,逝世于1988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
  先来看一下苏曼殊基本的简介。苏曼殊,原名名戬,字子谷,学名为元瑛,法名为博经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
  朱淑真是唐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一位女词人,她曾经有过许多著名的作品,当时她也是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
  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产生了很深
  历来的文学史家,在说到南朝齐梁宫体诗的时候,大多会对其中一些表现宫廷中帝王后
  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大家,并且他自身博学多识。在我们都学过的《论语》中,就包括了
  盛唐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也很坎坷,在与初恋湘灵分离后,一心抗婚的
  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阴阳家的创始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阴阳家邹衍&
  荆浩出生于唐大中四至十年,成年之后由家乡前往开封,后得友人关照当过唐末小官。
  为何说孔子喜欢带酒窝的美女?《诗经》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学问之一。它是我国最早
  世人谈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国小民,他的无为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
  罗伯特勃朗宁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代表诗人之一,他与丁尼生齐名,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
  高鹗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学者,提到这个人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这部经典
  刘方平是唐朝的诗人、画家,匈奴族,不是汉人。传闻他容貌清秀娟丽,是震惊时代的
  陶渊明最后终于退出官场,固有家族地位实际不高故而不致显达及对乱世的厌倦,而眼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人士,通过了解屈大均简介得知,屈大均生于公元1630年,卒于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612
总量:5731709

学年高一语文课件:《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苏教版必修4)
学年高一语文课件:《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苏教版必修4)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71次
文档大小:1.26M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槛菊愁烟兰泣露》_优秀范文十篇
范文一:蝶恋花
晏殊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13. 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14.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土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3.(2分)D14.(3分)(1)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分)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答出1种境界的,给2分;答出2种境界的,给3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境界不给分。
范文二:选自《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赐同进士出身。初为秘书省正字,累官枢密使、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等,卒谥元献。宋初重要词作家。有《珠玉集》。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菊花笼罩在烟雾中,像是含愁。兰草挂满了露珠,像是涕泣。槛,栏杆。。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谙〕懂得。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朱户〕指大户人家装饰讲究的门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欲寄彩笺兼尺素〕想要将书信寄给远方的人。彩笺、尺素,均指书信。,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长水阔,不知心上人在何方。?欣赏指要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时间由夜到晓。上阕写室内室外的景物:细雨过后,槛菊笼在雾霭中像是凝愁,兰花粘带露水似是滴泪。傍晚的寒意浸透了帘幕,有燕子双双穿过;团圆的明月全然不顾词人的思念之苦,斜穿入户,更加照见词人的孤独。下阕写次日白天的景色:一夜秋风吹落了满树的碧叶,天宇之间显得更加空旷,可以看得更加遥远。这一想法引着词人登上高楼,引颈天边。然而除了凋零的枯树残叶,还有不知延伸到何处的道路之外,又能看到什么呢?天高地阔处,只有无限的离愁,满腹相思无有倾诉处。此词构境高远悲凉,造句精警而意韵深长,佳句迭出,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名篇。有关资料《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范文三: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他一生富贵,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文学成就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136首。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人物评价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名人点评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晏公神道碑》说他“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清代学者冯煦说,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明月生南浦》、《转调蝶恋花》、《鱼水同欢》等。《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其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范词欣赏:标准体【蝶恋花】唐·冯延巳(60字八韵)上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白话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思考:“燕子双飞有什么意味?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思考: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人间词话》学习诗词的步骤方法:1、 初次朗读,清除读音障碍,感知韵律节奏。查录生字读音,明确词牌、格式、韵脚,熟悉文本。2、 二次通读,明了词句大意,把握主要情感。逐句意译,意译时注意诗词语言的省略性、跳跃性、无序性的特点,合理补充调整,抓住关键词,把握文本主题。3、 三次细读,展开想象联想,品味词句内涵。逐句分析,联系上下文或作者境遇,思考词句的暗示意、隐含意,多向意,从而品味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4、 四次情读,构建心灵桥梁,读出感情韵味。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体验,融合作者及读者情感进行朗读。5、 五次品读,摘录美词佳句,鉴赏手法技巧。反复诵读,摘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从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方面进行鉴赏。蝶恋花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范文四: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 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 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 远中有蕴涵。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 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 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 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 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 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 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 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 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 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 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 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范文五:《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晏殊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2、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6、凋:衰落。碧树:绿树。7、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着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苏轼:蝶恋花*
柳永:蝶恋花*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范文六:《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2.槛:栏杆。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4.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5.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评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棗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棗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范文七:晏殊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注释】 ①槛(jià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 ⑤碧树:绿树。 ⑥彩笺:彩色的信笺。 ⑦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范文八:摘要 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婉约词派的典范之作。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来研究该词,尝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该词进行认知诗学解读,探讨它的主题建构及其艺术魅力。关键词:概念隐喻 哀愁 思念 离恨引言认知诗学(cognitive poetics)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Reuven Tsur所著的《走向认知诗学理论》、Peter Stockwell的《认知诗学导论》和Joanna Gavins &Gerard Steen合编的《认知诗学实践》标志着认知诗学的诞生和兴起。认知诗学把文学当做人类普遍的认知活动的一种,强调研究读者解读文学作品时的心理机制及相关心理活动。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为阅读和研究诗歌等文学作品提供了新方法。晏殊是北宋词坛初期的主要词人,他一生著述颇丰,词风深婉含蓄,意境清新,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他闲雅而有情思的词集《珠玉词》中的一首代表作,是婉约词派的典范之作。这首词除了具有情致深婉的共性之外,还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以往学者们多从意象、感情表达、词的风格等传统诗学的角度来研究,例如,梅华认为主人公的情感是通过上阕的各种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而作者的某种思致则蕴含于下阕高远的意境中。有学者从感情表达的角度来分析,例如,厚艳芬认为该词写闺中人秋来思念丈夫的怅恨情怀。上阕实时写景,但采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感情注入到精选的事物之中,从而点出离恨之苦。李义天也认为该词写闺中人秋来思念丈夫的惆怅情怀,但认为此词更侧重写主人公的孤独之感,寂寞之情,从中看出主人公的离恨之苦,思念之真。还有学者从词的风格角度探析晏殊的词,认为其婉约明丽,深情之至。然而,鲜有学者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来分析探究。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来解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中多种意象的隐喻及其所构建的诗篇主题,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其情景交融之妙处,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真正达到与作者的共鸣。一 概念隐喻理论乔治?莱可夫和马克?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语言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就是用我们所熟知的、可感知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二 概念隐喻及其主题建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描写了闺中人思念远方的丈夫的怅恨情怀,时间由夜写到晓,空间由室内移到室外,再到楼上,层层深入地渲染出闺妇的离恨相思之苦,情与景相互交融,感情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不愧为写闺思的佳作。该词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表达的虽然是传统的相思别离主题,但是细细评味却能感受到晏殊创作手法之巧妙,全词意象纷呈,借助多重概念隐喻构建了哀愁、思念、离恨的主旨。1 哀愁之情词的开头便勾勒出一幅疏朗的深秋晓雾图,“槛菊愁烟兰泣露”意思是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的烟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落满盈盈露珠,似是在默默哭泣。菊花和兰花是没有感情的植物,不会有忧愁,也不会流泪,而诗人赋予它们忧愁而哀伤,实际上是将菊花兰花隐喻为女主人公。菊花能迎着霜雪开放,兰花香味清雅,素来被诗人称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诗词中,诗人赞赏菊和兰花有高洁的品质,并且以花喻女子,更是文人的传统,花和女子有相通之处,共同特征就是都是美丽的。在此诗中,用菊花和兰花隐喻女主人公。源域是菊花兰花,目标域是女主人公,组成了“菊花、兰花是女主人公”的概念隐喻,源域中菊花和兰花的美丽、高洁的品质分别映射为目标域女主人公的美丽和心地纯洁。在这句诗中还有两个概念隐喻,即烟是哀愁,露珠是眼泪。烟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朦胧飘渺、有形似无形;第二,暗淡的灰色;第三,能弥漫到周边的环境。诗人正是以这三个特点把烟隐喻为愁,愁也是朦胧的,感受的到,摸不着,愁弥漫在身边,无处不在。源域“烟”虽然是具体物体但它朦胧飘渺、有形似无形,映射为目标域“愁”得无法触摸和感觉,愁虽然没有颜色,但从情感与色彩的关系看,人处于积极的感情时,例如,幸福,看到的事物都感觉是明亮的,人处在消极的感情的时,例如,哀伤的时候,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暗淡无光的,构成“烟是愁”的概念隐喻。露珠是眼泪。露珠的形状与眼泪相似,都是小的圆珠状,并且两者都是晶莹剔透的。上文将了兰花隐喻为女主人公,那么露珠在兰花上面,恰如泪珠在女子脸上。词人巧妙的运用概念隐喻,通过将菊花兰花隐喻为女子,烟隐喻为愁,露珠隐喻为泪珠,生动的描绘出女子相思成愁,默默哭泣的画面,读来更加忧伤哀婉。2 思念之情燕子隐喻时间。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一句短短的诗词往往包含多重意思。这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的意思是:秋天的早晨,一缕轻寒荡漾在罗幕间,燕子双双飞过帘幕。乍看这两句所描写的现象似乎没什么关联,但通过分析该句中包含的概念隐喻就能理解其深意。燕子属于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春天飞来,秋天飞走,而由春天到秋天正是时间慢慢流逝的特征,燕子春来秋去的迁徙映射为时间流逝,构成“燕子是时间”的概念隐喻。该句的另一个概念隐喻为“燕子是思念之情”。燕子喜欢成双成对的生活,有情人渴望像它们一样比翼双飞。在这首词中,燕子是成双成对,双宿双飞,而女主人公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看到燕子恩爱的情景,渴望双宿双飞,心中就更加思念远方的情郎,构成了“燕子是思念之情”的概念隐喻。词人运用燕子是时间和思念之情的概念隐喻,巧妙的将罗幕间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联系起来。借描写客观景物的语言写出了女子深深的相思之愁。时间悄悄流逝,春去秋来,罗幕间有了一缕轻寒,燕子似乎耐不住这秋天的寒意,成双成对地飞走了。罗幕中的女子看到燕子双宿双飞,而自己是孤独一人,感到罗幕间更添寒冷,更是心中寒冷,倍增思念。
  月光是思念。月光作为光的一种,具有光的连续性、不断性特点。月光的连续性、不断性正好对应了思念的连绵不绝,且月光的照射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无论地面哪一处都沐浴在月光之下。月光的普照使得身处异地的人通过月光连结到一起,月光就是连结人们的物理纽带,同样思念的存在与人的位置和彼此之间距离无关,思念是心灵纽带,构成了“月光是思念”的概念隐喻。月光洒在庭院之中,女主人看到月光连绵不断,如同自己的思念还未间断,想着这月光也同时照在了情郎身边,而自己的思念他是否能感受到呢?越是如此猜想,越是更加思念远方的情郎,因而心中更加忧伤愁苦。进而把自己斩不断的思念之愁怪罪在了月光之上。怪罪月亮惹的自己思念更重,愁苦更深。落叶是思念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意思是:昨天晚上凛冽的西风把满树绿叶吹落,呈现给读者一幅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景象。这句词看似只是描写了这样一个客观的场景,实则蕴含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根据人的身体经验:人在情绪高时,行动会活跃,例如,“高兴得跳起来”;情绪低时,头部下垂,身体体质下降。因此情绪高涨是上,情绪低落是下。树叶长在树上,生命力旺盛,是上,树叶落下来,失去生命力,是下,这点从“落”这一字上也可得出。在此诗中,落叶映射女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的情人,心中忧愁,情绪低落,深感悲伤,构成“落叶是思念”的概念隐喻。女主人公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孤独的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她看到了天涯的尽头,却看不到自己思念的情郎,想给情郎寄去一封饱含相思之情的书信,只能见这连绵的山水,却不知到情郎在何方。3 离恨之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意思是:皎洁的月亮不懂离别后的相思之苦,整夜照亮人间,月光斜照在朱红色的门上。月亮原本是无感知的自然物,当然不可能解离恨之苦,怎么可能知道女主人公彻夜辗转难眠的感受?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中的概念隐喻为“月光是离别情”。中国人自古尚圆,圆象征圆满、完美。所以人们喜爱圆月,圆月是圆满的、完整的,相反,“缺”、“残”则用来形容弯月。人们常把家人、朋友看做一个整体,大家在一起称作“团圆”。中秋时月圆,人团圆,中秋之后,月由圆及缺,家人、朋友也由整体分散成个体,相继离别,月的圆缺就象征了人的离合。在此词中,女主人公看到月光,自然而然就想到月亮,月亮有残缺的时候,也有圆的时候,而自己苦苦思念在远方的情郎,两人却无再团圆之时,心中悲愤交加,于是就将自己的悲痛怪罪在月亮身上。结语这首词描写了很多的客观景物,甚至有些句子就是直接描写客观景物的句子,通过解读词中的概念隐喻内涵,我们发现,这首词的每一个景物都融入了女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愁和思念之悲伤。这首词正是运用这些概念隐喻来巧妙地构建了主题,层层深化女子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最后抒发出心中最悲伤的离恨情,并把思念和离恨有浅至深细致的描绘出来,最后达到不知情郎在何方的最高悲情点,感人至深,令人千古传诵。认知诗学为人们研究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很好的将作者、读者和作品连接在一起,更能激发读者的认知思维,使读者更容易达到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更清晰地展现其文学效果。参考文献:[1] 蓝纯:《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外国语文》,2011年第1期。[2] 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 封宗信:《论文学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S1期。[4] Stockwell,P.Cognitive Poetics:Introduction[M].London/NY:Routledge,2002.[5] 梅华:《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品论》,《名作欣赏》,2010年第12期。[6] 厚艳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赏析》,《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1期。[7] 李义天:《孤寂中的守望――晏殊〈蝶恋花〉词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8] 钱鸿瑛:《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9] Lakoff,G.&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 [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0] 王晓梦:《烟里风情――唐宋词烟意象简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1] 王欣星:《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2] 宋晓英:《中国古诗中“咏月诗”的概念隐喻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唐斌,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婷婷,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在读研究生)
范文九:作者:晏殊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并入“小石调”,入“商调”。赵令畤有,联章作,咏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2、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6、凋:衰落。碧树:绿树。7、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着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分页:
范文十:海平面上突兀而起一座形如巨大磁碗的奇岛,岛上风景之秀美,可媲美人间仙境绝,只是所有的画面都隐藏在凹进中央的山谷里,处于深谷无人知。漫山的青竹主宰了岛上大面积的土地,岛上唯一的建筑“听竹轩”腾空水面而建,数十间屋房由九曲十八弯的走廊连成片。小说开端,作者即用散文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风景如画却与世隔绝的的海岛,随着笔下文字的流淌,青竹、寒潭、飞瀑、回廊曲折,一个近似陶潜《桃花源记》中所写的世外桃源呈现在我们面前,故事也从此在这里拉开序幕。白狐谷上竟然只有白狐一个男孩,其余全是异性。白狐谷就像是贾宝玉身处的大观园,白狐好似唐玄奘进入女儿国。那些丫头都是大岛主杨依依从白狐谷外的世界带回来的,白狐在谷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虽然今来思、雪霏霏百般隐瞒谷外的世界,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就像围城中的那个人,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想象和描绘外边的世界,“白狐谷外的世界?白狐谷外不全是大海么?难道还有别的地方,也和白狐谷这样的么?”总想出去领略一番刀光剑影、人心悱恻的江湖世界,憧憬着那里的精彩,这是人好奇本性使然,接下来故事情节自然如水到渠成衍漾开去。白狐十岁那年夏天,杨依依带回来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花奴,是她的首徒,开山弟子。同时给“我”取了名字并且成了她的关门弟子,花奴的师弟。“我和花奴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这一眼,什么都不用多说,已经传递彼此的心思。白狐和花奴,是要继承白狐谷的衣钵的。而这心有灵犀的一望,便也绊住我和花奴这一世无法分割的牵连。”“看着她,我生平头一回清晰地听见自己心脏的跳动声,似曾相识的熟悉在心头一掠而过。”极像《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的情景。再想到谷中大片大片的情人草,花开时那淡淡的紫,淡淡的香,不禁让人期待这将会是一段怎样缠绵悱恻的的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本部小说的特色之一,小说用“我”——白狐的身份和视野去观察周围世界。通常武侠小说大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说法写作,这样可以以全知全觉的笔触进行描写,所受限制极少。而采用第一人称则在叙事上要受到“我”本身的限制,作者在构筑自己的江湖,但以从小在谷中长大的白狐的眼中看去,却只能以推测的方式他自己中江湖的样子,“谷外的世界有一部分是属于学武之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便叫江湖。在这个叫江湖的世界里,是刀光剑影,人心悱恻的。我没见过江湖的世界,也想象不出血腥飘洒的画面,也许学武的人就注定一生要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在争斗中胜人一筹的,才称得上英雄。在没出白狐谷之前,我只能这样去理解江湖的含义。”如同曹雪芹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西洋钟的情形,一个木头盒子,叮的一声下了刘姥姥一跳。采用的同样是这种“陌生化”的叙述处理方式。以细腻的文字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生动的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本部小说的特色之二。大多的武侠小说以武打场面描写见长,对人物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变化描写较少。本部作品在描写心理变化方面极为突出,小说的第二章《初见花奴》写白狐与花奴对视之时,“每回对视的那一刹那的短暂,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情怀,不似三个姐姐对我的关爱,也不似丫鬟们对我的敬重,清清净净,仿佛能够溶解所有杂乱的思绪,柔情万种,让我骨子里酥酥麻麻的,舒服极了。”白狐的眼睛失去自控能力,陷入花奴眼中蕴藏无限魔力的旋涡。“迷迷糊糊中,我不知不觉,歌声,篝火,婀娜的身影,一切都变得模糊,周遭的热闹没有预告没有过程地突然成了朦胧一片,我孤独的一个人,,,,,弥漫四处的朦胧远端,出现一个身影,除去隐约的轮廓,找不到可以和白茫茫区别开来的色彩,似乎就是一只什么动物,,,,可以清楚地看见它的双眼,深邃的黑,闪着晶莹的没有光线的芒,如晴空的夜幕,遥远和飘渺形成的宁静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心安。我看着它的眼睛,不再反抗,却得到了解脱,如释重负。一切不明就里,犹如梦境。可是,入梦的我想错了,这的确是个梦。一个蕴藏无限预意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的梦。只有那双珍珠般的眼珠子,即使回到现实,也无法从眼前抹去。醒来时,我又看见了一双深不见底黑暗的眼睛,隔了一层涟涟的水雾,深情款款地看着我。”将白狐的内心变化轨迹用细密的文字呈现读者眼前。后文中还有多处诸如此类的精彩运笔。在人物命名上,作者庄典也匠心独运,可称得上是本部小说的特色之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之中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夫之《姜斋诗话》曾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四句诗,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与“昔”,物候之“柳”与“雪”,人生之“往”与“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白狐谷的当代主人,歃血结拜的杨依依、今来思、雪霏霏三姐妹取名于《采薇》,于景致的画意之外,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诗情,诗句中流露出的莫明忧伤,遍地种植的那种叫情人草的小花,更引人去思索名字背后三人各自的故事。想必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吧!小说的男主人公取名白狐,这是一个与身处的世界齐名、与身处的世界最灵性的生物齐名的神秘而又亲近的称呼。狐在古典小说中多用来指称女性,蒲松龄笔下的狐鬼花妖,封十三娘之类的狐女,这里却用来命名男主人公,让人在头脑中显现出一个温文尔雅、体贴多情的翩翩公子形象。小说中还不时透露出哲理性的意味,在第十五章《仇不见刃》中,小龙女教了今来思、雪霏霏三年的古墓武学,之后与灵儿就彻底地离开了小山村,在临走前对今来思、雪霏霏她们加以告戒:“不要过分地去思考复仇的问题,武学的用途主要还是用于养身健体与行侠丈义的,只有心胸倘荡者才可获得更高的造诣,成就一代武学宗师,如果总去记挂私仇余恨,会成为落魄浅滩的游龙,难成大器,更可能走上魔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槛菊愁烟兰泣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