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认知是哪些主要因素与意象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的结果

第56卷第1期
2001年1月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Vol.56,No.1Jan.,2001文章编号:01D01-0064-11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顾朝林1,宋国臣2
(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卡罗来纳市,美国D摘要:本文通过照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试图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研究O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城市意象空间是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以长安街和二环~三环~四环路以及前门大街等道路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O该网状系统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内~外两个城区O在内城区,在道路框架的基础上,由地标~节点~功能区等要素共同组成城市意象;而在外城区,则只有部分地标要素起主导作用O行政区对于整个市区居民只有模糊的意象O综合起来看,影响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主要要素是道路~地标和节点O
关键词:北京;城市意象空间;构成要素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C912.81;K901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O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O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O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O但由于传统的结构 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O本文试图通过感知环境的基础研究,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探讨,为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O1城市意象空间研究评述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O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O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O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O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 主观环境 空间OD,也就成为人们研究感知环境的新切入点,是城市地理学,尤其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O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 九五 重点项目(KZ952-J1-206D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FOundatiOnItem:
TheKeyProjectofNinthFiveYearPlanofCAS,No.KZ952-J1-206,and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
作者简介:顾朝林(1958-D,男,江苏人,南京大学教授O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O
E-mail:gucl
1期顾朝林等: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65所谓城市意象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 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之一 与其他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相比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研究城市内居民个人或群体对城市环境的感应 而感应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础[B] 虽然感知研究的方法可以追溯到 0世纪初 但人们普遍认为林奇( yn h
1960)的&都市意象(Theimageofrheciry)&一书是城市环境意象研究的里程碑[4] 林奇认为 虽然每个城市中的居民对城市的感应不同 但 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 它由许多个别的意象重叠而成 林奇通过对波士顿~新泽西和洛杉矶B个城市的调查 并对这B个城市中的居民对各自城市的意象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居民所关心的共有主题 进而说明城市结构对居民意象的影响 林奇认为 城市结构中的通道~边缘~街区(区域)~节点和地标五种要素对城市的可意象性起关键性的作用 他把这五种要素看成是城市意象的组成要素
虽然林奇的工作中对意象要素的直觉鉴别方法遭到很多批评 而且试图将许多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的意象叠加在一起的合理性也受到质疑 但他的研究方法却被广泛采用 并由此导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构造意象的讨论 例如弗朗西斯卡托和麦彬[5]就米兰和罗马两市市民对各自城市的态度及意象进行对比研究等 随着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兴起 女性市民和男性市民在形成城市意象时的差异自然也成了地理学家研究的课题[6]
我国对感应地理学~意象空间等概念的介绍在国内始见于S0年代[7 S] 同时对于意象空间的实证研究在地理界也已经起步[1 9] 但是 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的方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在城市规划界 意象空间还没有成为城市规划者进行城市规划时获取基本数据的常用方法 这需要城市地理工作者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拓
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
2.1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理论假设
2.1.1认知距离 环境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于认知距离D的研究 认知距离形成的机理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大脑对距离的判断~环境的形式结构以及符号化了的环境(如地图和路标)的影响 在大量的对认知距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 主观距离和客观距离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Golledgeandrushron 19S4) 该函数的变量主要是环境刺激的数量和种类 人们日常活动所经过的通道也起一定的作用 在各种环境刺激的选取中 城市自身的形态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 城市结构的不同也会使人选择不同的环境刺激 从而产生不同的城市意象与认知距离[10]
2.1.2空间变形 在对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城市中的中心点对于认知距离有很大影响:即当目的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时 从出发点到目的地间的认知距离就短于实际距离;反之则相反 美观或是实用性强的地点如公园~邮局~图书馆~购物中心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感觉近 而那些不吸引人的地方如停车场~快速路交叉口等地则比实际的感觉要远( owery r.A) 对于最常见的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别
认知距离的研究范围很广 从研究主观距离和客观距离之间的心理学关系直到将主观距离的概念运用于传统模型来预测人类的空间行为 D
66地理学报56卷是人在外出时对从家到目的地与从目的地到家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0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间的这种差别被认为是一种 空间变形(spatialdistortion)D0
2.1.3可评判性0随着建筑学界对建筑物本身的意义的不断追求9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城市环境本身的内涵0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已不仅仅依赖于环境对人视觉上的刺激9而且还依赖于人们是如何感觉和如何看待周围环境的0对于城市中不同的要素9例如一个特殊的节点或街区9既可以被视为是吸引人的地方9也可能是令人厌恶的地方9既可能使人感到轻松9也可能使人觉得紧张9既可能使人欣慰9也可能引起人的恐惧9但最可能的结果却是多种感觉的混合0这种反应体现了人们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对城市的综合评判9诺克斯称之为评判性城市意象[
所意识亲地情结0地理学家对场所(place)的研究情有独钟9段义孚等人提出了 场 的概念来诠释人与场所间的关系[ 2]0场所意识是场所的可意象性~象征性以及人的 亲地情结(topopholia)的结合0从这种意义来说9亲地情结是指场所和人之间的感情纽带0在特定城市社会地理背景下9场所意识的最重要特征往往是人们对自己家所在地区的依恋0
2.1.5空间认知过程
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最早源于自身的需要9所以对于初来城市的人而言9其最先认识的是住所~工作地以及附近购买生活用品的商店0这些最初被认识的点被称为基本节点0基本节点之间由路径连接9这种连接被称为主连接0随着时间的推移9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9从而由基本节点的 溢出效应和 延伸效应而派生出一系列的次节点和次连接0当次节点和次连接形成后9便产生了第一个 邻里(neighborhood)0而在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作为个体的人由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其不断完善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9最后逐步形成一个 由以道路连接的基本节点和次节点的等级序列共同组成的 环境认知图[ 3]0这就是戈兰节(Golledge9R)三段式的认知过程假设0在此基础上9戈兰节又进一步提出了 锚点(anchorpoint)理论0该理论认为9城市中的人借助特定的~单独的或有联系的地标~节点和街区(统称为 空间暗示9即 锚点)来 锚定
(标识)次一级的区域9并把从城市空间中获取的信息按等级联系起来0
2.2城市意象空间研究方法
认知地图方法0在现实的城市意象研究中9林奇要求受访者勾勒出各自城市的2.2.1
略图9这些受访者所勾勒的简图省略了许多重要细节9并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简略为更容易理解的直线或直角0在理论界9对空间认识研究的地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多普遍接受这样的假定,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9主要是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0对于客观环境的复合认知9则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之上的0尽管人们对于场所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是从与场所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获得的9同时该过程受场所的社会~历史~经济~种族~美学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9但个人对任何一个城市的认知表述都是由点~线和面组成的0这些点~线~面的关联程度由于人们在环境中的不同经历而有所不同9从而组成人们的 认知地图(cog-nitivemap)0林奇将各个城市居民的认知地图(居民构想图~心理地图)进行综合9并用不
考来里斯等人(Couclelisetal)按照人们对临近中心点的物体的认知与中心点的关系将空间变形分为 地质板块型~ 放大镜型和 磁力型三种类型0洛艾德(Lloyd)则提出 绝对变形和 相对变形的概念0D
猜你喜欢的内容。。。
……ki.net 1 期 顾朝林 等: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65 所谓城市意象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 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
……(010—041 —1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顾朝...
……, 2001 文章编号 :
( 4-11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顾朝林 1 , 宋国臣 2 (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 南京 210093; .....
……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 理学报,):...
……生活习惯和社区空间感知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 , 并从 250 份手绘草图中提取和统计...[ 22 ] 分别对北京城市意象地图及 构成要素差异进行了研究 ; 此外 , 冯维波......
……北京历史沿革与城市意象 暂无评价 34页 1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 暂无评价 9页 1下载券北京城市意象空间......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调查与分析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11调 查方 法 .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束获取基 础...经济要素对 .于人 们评 判意象也是重要的因素 关......
……北京 城市意象 空 间进 行了 探索性 的 研究 重点分析了北 京城市 意象空间...的构成 要素认 为北 京 城市意 象空间是 以天安 门广场 为 中心 以长 安......
……的城市空间研究 一、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 16页 3下载券 基于空间......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维普资讯 ...的研究 , 重点分析 了北 京城市意象空 间的构成要素 , 为北 京城市意象 空......
……近年来, 国内一些学者也运用这一方法对城 市意象进行实证研究, 如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 要素 研究0 [ 5] 、从地理空间角度认识近现代城
市0 [ 6] ......
……( 3 )顾朝林在 2001 年第一期的地理学报上发表的《北京城 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 研究》一文中,通过 照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 查对北京城市进行了 意象空间的研究,......
……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北起北京街与北陵大街铁路桥和平、皇姑、沈河三区交会 点,向南沿和平、沈河两......
……探析五要素组成的空间意象结构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手段[6-8],国 内研究主要...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特征分析 2287 对北京和大连的城市发展案例分析,证明了历史建筑和......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_冯健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 民 的感 应地 理 〕 , 但 由于 样本 数过少而使研究存、 知地图 3 ......
……城市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_以南昌市为例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旅 游...对北京城市意 [1 ] 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 冯健对北京城市居民 空间感知......
……道路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 “道路”经常与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 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个 空间结构...天安门——北京 文档贡献者
贡献于2012-.....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 究 [ j ]. 地 理学报 , 2001( 5)...
……北京城市的演变模型──基... 8页 1财富值 空间句法在城市结构分析中... ..城 确定点 可视 的区域 ,它 应该 是一个 三维空 间 ,但实 市意象 研究最......
……许学强分析了广州城市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并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14】 ; 顾朝林、 冯健等都 【15、 16】 根据感知地图调查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第38卷第l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8,No.1
。:垫!!丝皇星:::::::::一=生篁茎!!!!!型竺竺些坠呈o!些!!竺些呈坠:呈型!墼!!!墼!!!!!!型尘呈!上:
:。:』!坠』竖:一
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
自然意象的认知分析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摘要]
莎士比亚;概念整合;十四行诗;自然意象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展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中自然意象的在线解读认知过程是一种新的尝试。分析表明,读者对诗中自然意象的解读过程包括三种情况:(1)输入空间I、11分别为能指空间、所指空间,二者通过语用函数映射进行“表征”与“被表征”的认知连接;(2)输入空间I为能指空间,通过图式映射建立输入空间II,即背景凸显区。两空间进行“角色”和“价值”的认知连接;(3)输入空间II与输入空间I激活的隐性背景Gl存在语义冲突,后激活显性背景G2表明原因。输入空间I、II与G2再次概念合成,达到语义和谐。
[中图分类号]
1561.0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7-6425(2012)01-0055-05
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思想博大深邃,语言精湛睿智,诗中的比喻新奇别致,意象瑰丽典雅。众多学者对诗歌的主题、修辞、结构、音韵、戏剧性等作了大量研究。也有许多学者对诗文中各
论,从读者角度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
象的在线解读认知过程。
一、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是人们在言
语交际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临时性在线动态概念。Fauconnier指出,人们在进行思考和交谈时,就是
种意象进行研究。如Spurgeon认为,莎士比亚十
四行诗中意象可基本包括自然意象和非自然意象两类…。王改娣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
象具有中心性、系列性和矛盾性等特点B]。也有学者解构诗文中“夏日”、“玫瑰”、“眼泪”等各种
意象,帮助读者把握诗中表现出的矛盾冲突及诗人创作时的复杂情怀。
意象是诗人传递思想的工具。“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
在建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联系,映射内容包括
投射(projection)、语用功能函数(pragmatic
func-
tion)和图示(schema)。整合理论是四个空间模
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是
输入空间,而类属空间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和组织通过跨空间映射并投射到合成空间。之后,合成空间通过组合(composition)、
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三种相互关
如果不附到具体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旧J。诗中的意象代表了某种情境,表明了诗
人创作时的思维动向。可是,读者在阅读诗文时,能否透过这些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意图,这一理解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纵观各种研究成果,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丰富意象从
联的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层创结构(emer-
structure),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诗歌形态
是诗人心智、意念、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图式化表征,必然留有人们可以通过心智意会的空间。
“诗歌解读处于客观世界和读者自身经验之间特
认知角度进行欣赏和研究还少有人做。概念整合
理论主旨在于揭示语占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
有的中间地位。诗歌作者同读者通过文本体现‘隐含与寻找’的关系,概念整合始终伴随着诗歌
的解读。意境的填充”[4】。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
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
[收稿『1期]201l-08-20
[齄仑项|I]本文为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雇会项f1(项fj编号:IOXWBIO)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何咏梅.女,河北II:定人.徐州师范大学外It4i/t学院讲师。
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解诗性语言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认知工具。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
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可包括自
然万物和天气季节及其变化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诸多的思想情感。在读者解读自然意象的过程中,大体包括三种情况。
(一)“表征”(image)与“被表征”(model)的认知连接
心理空间是人们阅读、思考、写作时构建的概念包。每个心理空间都拥有它的范畴成员,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联系。“诗歌意象符号中,能指是指事物的表象,所指则是这一符号所承载的真实
意义。”【5o在诗歌自然意象解读中,输入空间I可
视为能指空间(representationspace),输入空间II可视为所指空间(referencespace),二者之间的关
系则体现为“表征”与“被表征”的认知连接旧J。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经常用“海”这一意象表达各种思想。在Sonnet80中,大海广阔无边,
可以载起轻舟或大船,但海上的风浪也可能颠覆小船(beingwrack’d)。这样的描述建立起输入
空间I。你接纳了我的诗篇,同时接纳了更大天
才的诗篇(thrive),他的诗篇“结构雄伟,气宇轩昂”,而我的诗篇却可能“无太大价值(worth-
less)”。所以,我的诗篇可能会被你抛弃(be
away)。这些语句建立输入空间II。两个输入空间进行语用函数映射,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与另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发生联系,然后选择共有抽象结构并体现在
类属空间:二者都有非凡的接纳力,二者都有可能
颠覆相对较弱者。两个输入空间和类属空间部分元素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在此进行加工。首先通过组合来自不同空间的元素,再从背景概念结构和知识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提取相关物与来自输入空间的结构相匹配,产生两个空间都不存在的关系。由于文化、心理、语境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会依据不同客体之间的纽带关系确立它们的语用函数关系,用一个客体a间接指代另一客体b【_¨。借用函数映射的公式表述为:b=F(a),即可以通过指称、描述和指向a来找到与a相对应的b旧1。所以,在合成空间认知通过组合、完善得出结果:你的价值广阔如大海,而你的无情也如大海。于是
形成新的概念:爱友胸襟=F(海),即海的博大宽
容象征爱友宽广的胸襟。继而通过合成空间中的“扩展”,即有关合成事件的心理模拟或物质模拟过程,诗人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我深爱着他,创作诗篇赞美他。而一旦有更动人的诗篇,我的作品就可能被抛弃。我将会被毁掉,而刽子手却是我的爱。至此,读者完全理解诗人的心情:深深地担
忧、伤感、失望(如图1)。
输入空间I
输入空间II
输入空间I:大海a:载起轻舟或大船.b:颠覆小船输入空间II:爱友的胸怀a’:接纳天才和我的诗篇;b’:摒弃我的诗篇
类属空间:A:有非凡的接纳力
B:抛弃相对较
合成空间:爱友胸襟如大海
姐’爱友胸怀广阔如大海;bb’爱友无情如大海层创结构cc’:担忧。伤感,失望
“星”这一意象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亦
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中的星同样具有照耀、指引功能。如“上苍的星宿可以牵引宇宙的舞台上的把戏”(Sonnet15),“不管什么星照引我前程,都对我露出一副和悦的笑容”(Sonnet26)。“当星星不眨眼,你将为它闪耀”(Sonnet28)。然而,在
Sonnet
116中,诗人又赋予“星”一个新的指称:
爱。诗中迷失方向的船(wanderingbark)在海上漂泊极其危险,正是有了北极星的指引才能得救。这就建立了输入空间I。生活中,随着时光流逝,
皓齿难全,红颜老去,恋人们经常会有分歧。但真
爱并不因容颜的改变而减少,真爱会指引迷失的
恋人直到地老天荒。这建立了输入空间II。两个
输入空间中的概念元素产生映射联系,其相似性投射到类属空间:星和真爱都有指引功能。在合
成空间,读者自然理解“真爱”就是这颗“星”,并理解他的价值是无穷的(worth’sunknown)。只要心中有爱,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真爱是恋人心中的“北极星”,有它的指引,爱之船就不
会迷失方向。
诗中还有其他这种表征意象。如Sonnet7中
的日出日落象征人的一生,Sonnet33中的太阳恰如我的爱友,Sonnet54中玫瑰的芬芳象征爱友的
真挚和忠诚,Sonnet64中的“海”象征时间,Sonnet
60中海的自然运动象征时间对世间万物的侵蚀。
诗人还通过时间意象表达各种思想。如“冬”在
Sonnet
2中是一个夺取爱友年轻美貌的贪婪怪
兽,在Sonnet5中象征人到老年,在Sonnet97中又象征了诗人寂寥失落的心情。“Mid
oftheday”
象征人到中年(Sonnet7),“Night”和“twilight”象征人的老年(Sonnet63)。总之,读者通过各种自然意象,通过解读能指空间与所指空间表征与被
表征的认知连接,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对爱友的爱
及赞美,在感叹时间无情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种种情感。
(二)“角色”(role)和“价值”(value)的认知连接
在“诗歌意象符号中,能指是指事物的表象”一J,即角色。“角色具有映射到多个实体或成分的可能性。”【l叫我们在合适的空间中建立起范畴和连接,并由认知、社会、文化和语用等信息连接在一起。因此,“概念整合离不开由各种语言事件、参与者等一系列语境假设关系构成的背景
区”…J。所以,自然意象解读过程中输入空间I为能指空间(representationspace),输入空间II为
输入空间l的背景凸显区(groundingbox),二者
之间为“角色”(role)和“价值”(value)的认知连接。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通过动物意象表明时
光的无情。如Sonnet19中写道:“磨钝雄狮的
爪”,“拔掉猛虎颚下的利牙”。“焚毁长寿的凤
凰,灭绝它的种”。读完这两句诗,读者建立输入
空间I,确立三个角色:狮、虎、凤凰。依据概念程
序的扩散激活原理,即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在该概念的节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的动力就沿着该节点的各条连线向外扩散,激活相关的其他概
念¨21。各种概念由于先验、经验、文化和语境等
因素的影响而互相作用,形成了理想的认知模式,只要讲话人提到其中的一个概念,听话人的概念程序就会发生扩散激活,同时启动同一认知模式中的另一个或一些概念¨3I。所以,输入空间1中
的“角色”通过这种图式映射激发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背景知识,即“角色”所具有的种种“价值”,并出现在输入空间H,建立背景凸显区:三者
都是神奇的动物。狮、虎为兽中之王,神勇无比,
爪和牙是它们的致命武器。一旦没有了这些武
器,它们的威力也随即消失。凤凰为鸟中之王,美
丽无比。千年的风凰经过烈火的洗礼,则会重生。
所以凤凰又叫不死鸟、长生鸟。可如果没有了种,长生鸟也会死去。输入空间I中的角色对应输入
空间II的价值,二者的抽象结构和共有抽象信息
投射到类属空间:三者本质相似,由强变弱的过程
相似。然后在合成空间,通过组合、完善产生问题:为何如此?是谁造成此种后果?诗中的凶手
是时间。读者的思维通过扩展,在推理、迁移、整
合的心理过程之后衍生出层创结构,由物及人:我
的爱友无疑也会被时光“摧残”,然而,“尽管猖
狂,老时光,凭你多狠,我的爱在我诗里将万古长
青”。这首诗通过描写三个动物意象,把时间描
绘成一个摧毁一切的怪兽,但诗人的诗却能与时间抗衡而留住爱友的青春(如图2)。
输入空间I
输入空间II
输入空间I:角色:a:狮,虎;b:凤凰
输入空间II即背景凸显区:动物的各种特性、价值:a’:兽中之王:勇猛;牙齿爪牙为武器,一旦失去则走
b’:鸟中之王:美丽;长生;失去种则走向死亡c’:其他特征
类属空间:A:特征相似;B:走向衰弱的过程相似合成空间:C:由强变弱的原因相同:时间的强大和无情
层创结够D:爱友的美丽也会被时光摧残,而“我的爱在我的诗里将万古长青”
同样,诗人也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明了时间的强大无情。如Sonnet12中,输入空间I中“角
色”为紫罗兰、大树。通过图式映射,反应在输入
空间II的种种“价值”可包括:芬芳、美丽、高大、青翠;春天时枝繁叶茂,秋日来临时终将枝叶尽
脱,容颜老去等。类属空间进行跨空间映射,在合成空间提出问题:为什么芬芳不再,青翠难续?那
是因为“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之后再通过“扩展”,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忧虑:爱友一如这些植物,终有一天会加入时光的废墟。于是明
白诗人的建议:只有生育能使美丽永远延续下去。
另外,Sonnet107中的橄榄枝代表和平,Son.
71中的“化为泥土”意指生命的结束。Sonnet
70中的乌鸦,Sonnet35中的乌云、蚀、烂泥、毛虫
猜你喜欢的内容。。。
……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的认知分析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
……:』!坠』竖:一 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 自然意象的认知分析何咏梅(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 摘要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意象俯拾皆是,是...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 36人阅读 5页 00
基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摘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本文基 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 比亚十四行......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 诗中的意象运用非常丰富,正确解读这些意象是理 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关键。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 的意象主要分为两大类: 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 暂无评价 2页 2财富值 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十...意象通常是指自 然意象 , 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有时, 诗中......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研究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诗 .其中就涵盖 了很 多意 象,有 自然 意象 、...通过分析十 四行 诗中的各种意 象,希望 能读 懂......
……概念整合理论看诗歌的翻‘泽一以...诗中含离丰富的意象和多种修辞手法,形式与主题复杂...委认知翻译观则将译者的翻译:过程看作是一个概念......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 汉英动物词的...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
……一一细数也恰好是十组意象。 这既是巧合又是必然, 因为都是大师的手笔,自然...杨娇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与结构分析[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3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分析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自己做的,感觉不错,主要是对第十八首的诗歌分析以及文体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玫瑰意象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意象是开启诗歌主题的...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士比亚... 32人阅读 5页 0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自然意.......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从 usp 理论角度论苹果公司...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87 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隐喻的认知解读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第l 6卷...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诗作分析_文学_高等教育...和自然的无限时间的对照 : “忽如破晓的云雀凌空振...另一方面,沙漏 的意象,表现出人生必定终将结束的思想......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天 ” 意象初探_其它考试...一意象的研究表明 ,季节之夏乃人生之春 ,其形下...特殊的地 理位置 、 得天独 厚的自然条件 , ......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隐喻的认知解读 作者:张红丽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01 期 摘要:运用著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分析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莎士比亚...诗人 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用可感可见的...自然界的夏天正处在绿的世界中, 万物繁茂地生长着......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主题分析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认识其缺点和不足,以...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比分析——以第18首和第130首为例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比分析——以第18首和第130首......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